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复诊患者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复诊患者范文(精选3篇)

复诊患者 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136例, 男78例, 女58例, 年龄13~67岁。鼻窦炎45例, 鼻息肉67例, 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4例。高中以上学历59例, 初中及中专学历47例, 小学及以下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学历、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和基本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如下: (1) 认知护理: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 认为单靠手术就可以完全达到治疗的目的, 术后的清腔和检查无关紧要。因此应积极主动的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病因、治疗、预后及注意的事项, 让患者从心理上认识到手术只是治疗的一个过程, 而术后服药和复诊对其治愈的作用也极其重要。消除个人主观的错误认识, 让其从主观上深入了解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重视术后复诊的作用。 (2) 心理护理:由于连续的用药和复诊, 特别是鼻内镜下对鼻腔的清理, 个别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和其他原因, 耐受较差, 疼痛和出血会引起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主观上产生排斥心理。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复诊的原因之一。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 加强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 帮助其克服胆怯的恐惧心理;同时, 从患者的角度思考, 尽量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基础上, 帮助其减轻经济负担, 调动患者主动治疗的积极性。 (3)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饮食、服药、平时运动等注意事项, 养成良好的保持鼻腔清洁的习惯, 除此之外, 每月给予3~4次的电话随访指导, 帮助其正确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 定期复诊。 (4) 复诊指导:向患者详细讲解复诊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带来的不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健康指导。

1.3 评价方法

电话随访, 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诊人数和3个月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1周, 观察组和对照组来院复诊的人数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个月、3个月, 观察组来院复诊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个月后电话随访,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3讨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最先进、疗效最肯定的技术[3], 但是由于其特殊性, 术后的鼻内窥镜下术腔清理对疾病痊愈的作用较为重要, 且需要较长时间。尤玲玲[4]报道, 术后不遵医行为可降低疾病的治愈率。说明复诊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 而是极有必要且必需的检查和治疗, 对巩固手术的效果极其重要。

在术后1周, 两组的复诊人数相差不大, 说明在手术刚刚完成时, 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力较多, 也担心手术的效果, 因此复诊的人数较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照组的复诊人数明显降低, 且远远低于观察组的人数, 结果提示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 例如认知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和复诊指导对维持患者复诊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影响患者对疾病的理解认知, 进而影响患者主观复诊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从并发症发生人数对比分析可见复诊的结果直接影响手术最终的效果, 也就是说鼻内镜手术不仅仅是一个手术过程, 更是需要术后复诊来保证手术的最终效果, 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直接影响了复诊的结果, 由此可见, 护理干预在整个鼻内镜手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136例行鼻内镜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及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认知护理、出院指导和复诊指导, 比较两组患者复诊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诊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并发症发生人数也少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鼻内镜术后出院患者的复诊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鼻内镜,依从性,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彭易坤, 程永华, 李德宏, 等.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治疗进展〔J〕.贵州医药, 2009, 33 (11) :1048-1050.

[2]王玲.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复诊依从性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5) :37-38.

[3]黄茂华, 张学渊, 肖利, 等.患者依从性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初步应用〔J〕.重庆医学, 2003, 32 (11) :1485-1487.

复诊患者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6 月~2014 年12 月于本院定期复诊的106 例治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受试对象, 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 (ICD-10) 》[1]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及痊愈评估标准, 治愈出院。按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针对性延续护理组 (A组) 和常规护理组 (B组) , 各53 例。A组患者中男30 例, 女23 例;平均年龄 (45.4±4.2) 岁;社会回归情况:工作35 例, 未工作18 例。B组患者中男31 例, 女22例;平均年龄 (45.5±4.3) 岁;社会回归情况:工作34 例, 不工作19 例。两组患者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B组接受按时给药、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医嘱传达、定期复诊等常规护理措施;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延续护理干预方案, 具体包括: (1) 出院指导:通过发放卡片的形式予以患者出院指导, 卡片上信息内容包括定期复诊时间、主治医师及主管护师姓名、联系电话、用药名称、剂量、使用频次等, 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咨询; (2) 电话随访:每个月采取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疾病控制情况, 解答其疑问, 叮嘱其定时、定量予以服药, 记录服药依从情况;对用药依从性不足者予以健康教育, 使其了解定时定量服药对维持疗效、改善其预后水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疾病控制效果不佳者, 为其预约入院复诊时间, 增加电话随访频次, 由1 次/ 月改至4 次/ 月, 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3) 信函邮寄:每2 个月邮寄1 封信函至患者家中, 内容可为用药指导、健康教育、近期活动通知等, 使患者体会到社会支持,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增强生活信心; (4) 定期于院内主办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开办前1 周, 通过电话联系、邮寄邀请函等方式确认参与对象及人数;详细告知患者活动主题及涉及的相关内容, 并询问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予以统计分类, 对可行性的方案投入使用;活动主题围绕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健康指南、康复训练、职业训练、情绪调控、婚恋生育指导等开展, 内容可为发放宣传册或相关书籍、角色扮演、典型成功案例宣讲、咨询指导等;鼓励患者家属协同患者一同参加活动, 使其体会到亲人的支持及家庭的温暖, 增强其治疗与生活信心。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为期6 个月的随访中,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MR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临床将由院内延伸至院外的护理行为称为延续性护理干预, 多应用于病情具有迁延性、反复性的患者中, 大部分可获得满意干预效果。本研究发现, 出院后接受针对性延续护理措施的患者整体预后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 同邝俭玲等[2]报告结论基本一致。说明以主题活动、电话随访、信函邮寄等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院外延续护理, 可在督促其按时定量给药以维持治疗效果的同时掌握其病情发展情况, 利于提高患者的参与度, 通过特色主题活动等方式使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及家庭的关怀, 帮助其重建生活信心, 以抑制病情反复、改善生活质量。该护理模式将临床干预过程由院内护理过渡至院外, 能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尽快适应社会生活, 联合患者家属一同帮助患者建立治疗及生活信心, 使其体会到社会及亲人的支持, 尽快重返社会, 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 以此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李华[3]的研究结果也显示, 针对性延续护理以人文关怀理论及整体护理理论为基础, 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能让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同时获得归属感与认同感, 对其实现自我准确定位及重回发病前社会角色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对治愈出院定期复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针对性延续护理干预方案, 可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帮助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状态, 于其预后提升有利,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性延续护理方案在治愈出院定期复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治愈出院定期复诊精神分裂症患者, 按随机抽样法分成针对性延续护理组 (A组) 和常规护理组 (B组) , 各53例。B组出院后接受按时给药、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医嘱传达、定期复诊等常规护理措施, 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延续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康复状态量表 (MRSS) 评分结果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MR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 (P<0.05) 。结论 对治愈出院定期复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针对性延续护理干预方案, 可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帮助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状态,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针对性延续护理,治愈后复诊

参考文献

[1]戴云飞, 肖泽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比较.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3 (6) :426-427.

[2]邝俭玲, 苏保育, 刘间芳, 等.院外延续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6) :621-624.

复诊患者 第3篇

关键词:哮喘,讲座式护理宣教,急诊复诊,再入院

支气管哮喘 (BA) 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且发病率不断上升, 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BA为免疫系统疾病, 很难彻底治愈, 常反复发生, 近年来, BA控制及预防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 自我预防与管理是BA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1]。但限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复杂性、系统性, 患儿及其家属很难全面系统掌握BA的日常自我预防管理方案。因此, 在患儿就诊后, 应对其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教育。急诊复诊及再住院率是判断哮喘急性发作的良好手段。但目前国内针对BA进行系统性护理教育干预与BA控制效果关系的研究很少。因此, 我们针对BA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以期评估讲座式护理教育干预对BA控制效果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1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收治的BA患儿246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161例, 女85例, 年龄3~16 (平均10.2) 岁, BA病程1.1~14.3 (平均9.4) 年。取得患儿以及家属同意后, 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确立诊断由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共同参与。年龄限定在3~16岁。BA病程在1年以上。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变异性支气管哮喘、病危的BA、其监护人为非直系亲属、监护人均为文盲者。

1.2.3 数据采集

在患儿住院时,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综合评估,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近1年因BA急诊就诊次数及住院次数。问卷由本科室负责设计, 并由专人负责采集信息并填写, 在研究终点时, 统一使用epidata数据录入软件双录入并自动校错。

1.2.4 护理宣教

最初符合试验纳入标准共288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一对一护理宣教干预, 护理教育内容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崔焱主编的第5版《儿科护理学》相关章节内容。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发放儿童支气管哮喘护理教育宣传册 (由本科室制作, 内容参照www.cmaj.ca/cgi/content/full/cmaj.080947/DC2设计[1]) , 结合宣传册内容, 举行每周1次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日常护理讲座, 每次邀请患儿及家属10~20人。每次讲座持续1~1.5h。我科抽调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两名专业护理人员专人专项负责, 采用幻灯片讲解及患儿、家属间相互讨论及问答形式进行。7岁以下儿童由其监护人参与讲座, 7岁 (含) 及以上儿童由患儿及其监护人共同参与讲座。每个患儿家庭根据自身情况, 共参与4~5次讲座。

1.2.5 结果回访

在进行连续1年的跟踪随访后, 失访42例, 对照组18例, 试验组23例, 随访期间对照组因重症哮喘发作死亡1例, 将此人排除研究。最终实际纳入本研究的对照组129例, 试验组117例。研究终点时, 再次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电话回访, 了解其1年内因BA急诊复诊次数及住院次数。此研究经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 并全部获得研究对象的书面知情同意。

1.2.6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中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研究前后的急诊就诊次数及住院次数对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在研究起点时情况

如表1所示, 对照组与试验组在研究起点时其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研究起始前1年内, 因BA发病所致的急诊复诊次数及住院次数亦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 。在对照组与试验组中, 研究起始前1年内急诊复诊次数为1次的分别占72.3%和76.5%, 次数为2次的分别占14.3%和12.8%, 次数为3次及以上的分别占6.7%和6.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研究对象在研究终点时情况

如表2所示,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研究终点时, 1年内急诊复诊次数及住院次数较研究前有下降。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 1年内急诊就诊次数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0.0025) , 1年内住院次数试验组也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0.0038)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研究开始前1年内, 因BA发病所发生的平均急诊复诊次数及平均住院次数。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为慢性免疫性疾病。反复发作, 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既往的门诊与住院常规治疗对患儿及家属相当被动。近年来, BA自我护理管理及控制逐渐得到重视, 对BA患儿及家属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宣教, 才能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大量研究表明[2], BA的治疗目标是减少其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 提高生活质量。因此, 目前的研究均采用急诊复诊率及再入院率来衡量哮喘控制质量。

本次研究采用讲座式宣教护理干预方案对有能力的患儿或家属进行系统全面护理宣教, 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在研究起始点, 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A病史、研究前1年内急诊复诊次数及住院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在研究终点, 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 两组与研究起点相比, 1年内急诊复诊次数与住院次数均有下降, 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效果更显著。

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BA护理宣教工作, 在国外已经得到大量研究, Watson等[1]报道采用小组交互式讨论模式进行护理宣教, 效果良好, 其指出小组交互式讨论模式可以有效减低急诊复诊率, 提高生活质量, 但不能减少其再住院次数。我们分析后者的原因考虑, 可能与他们的入院标准较高有关。他们提出的是以小组交互讨论为主, 专业医务人员只是提供次要的指导。这在我国现阶段尚难实现。因此, 我们的研究采用以医务人员讲座为主, 互动及提问方式为辅助形式的方法。Levy等[3]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在城镇的中小学进行以医务人员在课堂授课形式进行BA护理宣教, 取得了良好效果, 有效减少因BA发作而导致旷课数及住院数。我们认为, 这一方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宣教方法, 值得国内中小学进行推广, 但此只适用于学龄儿童, 对于7岁以下的学龄前期患儿, 则具有较大限制性。Sockrider等[4]通过计算机辅助, 设计了一种专门软件, 在其所在医院的儿科急诊建立专门的工作站, 提供人机交互式BA宣教, 并根据患儿或家长的测试结果提供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宣教材料及方案, 不仅节省了大量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简单、准确、高效, 具有很强的可参与性, 他们采用电话回访后发现, 患儿的急诊复诊率及再入院率有明显下降, 家长对BA控制的信心及后续随诊率都有很大的提高。但鉴于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文化水平差异, 可能很多家长及儿童都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 大力推广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 护理宣教对于BA控制与日常管理是其治疗的重要方面。无论在住院部、急诊科还是在学校进行的针对BA的护理宣教工作, 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宣教工作不仅仅由护理人员承担, 还包括儿科医生、学校老师及社会义工组织都应承担起这些责任。限于我国现阶段的状况, 我们认为, 无论是在发达城市地区, 还是偏远农村地区, 采用讲座式宣教工作都是简单、实用、具可操作性的护理宣教方案,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Watson WT, Gillespie C, Thomas N, et al.Small-group, interactive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 on asthma control by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J].CMAJ, 2009, 56 (181) :257-263.

[2]Lack S.Education of the pediatric patient with asthma:a literature review[J].J Pediatr Nurs, 2012, 27 (10) :174-176.

[3]Levy M, Heffner B, Stewart T, et al.The efficacy of asthma case management in an urban school district in reducing school abs ences and hospitalizations for asthma[J].J Sch Health, 2006, 38 (76) :320-324.

复诊患者范文

复诊患者范文(精选3篇)复诊患者 第1篇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136例, 男78例, 女58...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