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防守篮板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防守篮板范文(精选3篇)

防守篮板 第1篇

关键词:防守篮板球,抢位挡人,起跳时机

篮球运动发展至今, 已进入到高空激烈争夺的时代。篮球高大运动员的不断涌现, 弹跳力的不断提高。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比赛的制控权。战胜对方获得胜利。当前拼抢篮板球的特点是拼抢积极意识强, 动作凶猛, 参加争夺的人数多, 这就要求有良好的争夺篮板球的技术, 他已成为篮球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人对美国NBA篮球转播比赛, CBA篮球比赛的前十轮比赛, 本校近五年秋季学生篮球比赛进行分析。

1 抢位挡人的技术环节

1.1 观察与判断。抢防守篮板球前, 防守者要按个人防守规范要求, 始终保持人球兼顾的位置。使自己能及时看到攻方队员出手投篮, 以便根据对手的动向所处的位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否则, 将给对方队员冲抢篮板球有机可乘。

1.2 预阻。对于投篮出手后, 防守者应立即警觉。并用面对面就地阻截方法, 防止自己防守队员或自己最近的攻方队员向篮下冲抢。此时, 一般多采用平步防守步法, 膝微屈, 并张开双臂以扩大阻截面。也可主动出击上步贴近对手, 使其无法起步摆脱或延误冲抢运动时间, 这也是抢位挡人技术的关键。

1.3 转身。进攻队员外围投篮, 从球离手到接触篮圈一般都有一短暂的空中进行时间。此时, 防守者在完成前两个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可稍有停顿以便观察, 再判断, 为下步做准备。但是这时防守者不可轻易扭头, 转身, 以便免受对方假动作的诱惑, 同时也不易向篮下撤步, 力争不给对手强行挤枪或从自己头上抢球的机会。当判定对手确定向一方移动时, 防守者应同时以距对手移动方向最近的一足为轴, 膝微屈作后转身。转身角度的大小是根据对方的移动的位置来变化, 以便对手在背后接触自己的身体并产生阻挡效果。

1.4 挡人。在转身面向篮筐落位后, 除在前述转身中提到的有关要求外, 还要注意身体重心略向后。同时用有一定潜在力度的身体 (背部) 迎对企图向篮下快速移动时的冲撞, 以达到自己的有利位置。挡住进攻者冲抢篮板球或破坏其起跳目的。

2 队员利用抢位挡人技术强篮板球的情况

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 双方大约有80 多次的投篮机会, 防守队抢篮板球若占优势, 不仅可以掌握控球权, 减少对方进攻次数, 为由守转攻创造时机, 达到快攻条件。因此, 根据本文的目的, 笔者对队员在场上利用抢位挡人的技术抢篮板的情况进行了统计, 从而得出了一些数据。现就将这些数据列表如下:

在比赛中, 队员利用抢位挡人技术抢篮板球的次数

从表中来看, NBA和CBA在抢防守篮板球时利用抢位挡人的技术比较多, 都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五。而我们学校由于技术比较差在利用挡人抢位所抢篮板球还不到总数的百分之五十。这就说明水平越高在激烈的比赛中抢篮板球重视抢位挡人。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3 抢位挡人的动作方法

3.1 前转身抢位挡人。面向进攻者, 两足平行, 当判定对手向自己的左 (右) 侧起动时, 应以左右足为轴紧随对手的起动提右 (左) 足从身前与对手之间作前转身挡人动作。落位时屈膝, 身体长略后移, 并站稳足跟, 准备迎接对手冲撞。此时动作必须快而有力, 以便超前阻断对手向篮下冲抢的路线。有时要有挤抢的动作才能达到抢位挡人的目的。

3.2 后转身抢位挡人。侧向进攻者, 防守者两足前后站位。如果对手从防守者背后起动冲抢, 防守者应以前足为轴, 做后转身挡人动作。其他动作同前。如果防守者为平步防守, 面向进攻者站位, 当对手向自己任何一侧起动冲抢时, 应以与对手起动方向形同的一足为轴做后转身挡人动作。

3.3 面对面抢位挡人。即正面用身体或左右横向快速移步抢堵进攻者的两侧向篮下冲抢的路线。主要是为延误对手的冲抢时机。所以应以抢位为主。这是种应急的方法, 一般对重点对手的防守或用在紧逼和来不及转身的时候。

4 起跳技术的准备环节

4.1 观察。防守队员远在观察投篮出手的球的情况。在球飞行的这一段时间里对球即将碰篮圈或篮板前的运动方向、速度、抛物线、旋转等进行观察。

4.2 判断。要掌握投篮不中时反弹方向的基本规律。投篮不中球弹出的方向、距离和落点, 与投篮的方向、距离和弧度、力量有密切的关系。中、远距离投篮时, 一般球弹出距离较远;蓝附近投篮时, 一般球弹出的方向是篮球另一侧45 度角地区, 或反弹回同一侧地区, 在中间地区进行中距离投篮时, 一般球弹出的方面是在罚球线内附近地区。

4.3 起跳。认真观察, 准确判断是为了起跳创造有利的条件, 根据有关资料对原地起跳测试结果的统计数据表明:原地完成一次起跳即从下蹲到脚离地这一刹那大约需0.48 秒左右。原地起跳由于起跳速度慢, 上升时间要长, 大约需0.5 秒左右, 原地起跳从开始做动作到人体达到最高点, 下落的那一瞬间所需时间为0.98 秒, 而出手的球到达篮圈或篮板再反弹回来, 在3.55 米以下的高度, 需一秒钟左右, 高度在3.55 米以上需一秒以上。但是, 运动员在争夺篮板球时, 并不是等球弹回到最低点 (落点) 才进行争夺, 而是在自己弹回的至高点进行。所以球仅弹回到自己的最高点所需的实际时间小于弹回落点的时间。这样我们把完成原地起跳的时间与球反弹下落时间相对照, 可知, 运动员在进行原地起跳前篮板球时, 就需要在球碰篮圈或篮板的瞬间开始作下蹲, 在判明球的反弹方向后, 尽快起跳拿球。运动员应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积极主动的起跳, 做到跳起在空中找球。

5 得球后的动作

防守队员抢到篮板球后, 最好能在空中将球传给同伴, 创造快攻有利条件。如果空中不能传球, 落地后应迅速传出或运球突破后及时传出。空中抢球落点时, 一般多用双脚, 这样中心较稳, 便于迅速向左、右移动, 进行传球和突破。有时也可以用单脚落地, 以便很快地做跨步转身, 加快进攻的速度。抢获球后应该紧紧地握牢, 并根据当时的情况, 立即持球于腹前或持球于头上。保护球的方法是利用转身、跨步。和不断移动持球的位置, 把球放在远离对手的一侧, 但不能单纯保护球, 而必须加强进攻, 以免被动。

6 建议

6.1 抢位挡人技术和起跳技术在比赛中的结合运用可以限制对手的进攻, 因此, 在训练中要讲究规范, 重视提高每一个环节的质量, 同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整体要求, 灵活机动的结合运用, 提高其实效性。

6.2 抢位挡人的应用, 可为起跳时机做准备, 所以, 在抢位挡人配合中贯彻“人人参加、统一行动、顶抢结合”的原则, 也是提高球队抢防守篮板球整体力量的重要途径。

6.3 针对后场篮板球中的抢位挡人的时机是根据投篮的区域, 因而, 在抢篮板球的教学训练中, 要特别注意培养训练队员根据对球的反射角和区域做出判断的能力。

6.4 抢防守篮板球的技术动作应根据场上的位置变化和球反向的变化来不断调整, 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更好的运用这项技术。

参考文献

[1]现代篮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试论当代抢防守篮板球的主要特征 第2篇

关键词 当代 抢防守篮板球 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篮球运动朝着高速度、强对抗、重智谋的方向发展,表现为战术机动性更强,攻击方式灵活多变,身体对抗激烈,攻守转换的节奏加快,对空间优势、篮板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篮板球是攻防双方争夺的焦点,攻守转换的分界线。比赛中,谁赢得篮板球,谁将掌控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比赛中,发现赛队对篮板球的拼抢就像“肉搏战”,在快节奏激烈的身体对抗下无论身处优势或劣势,积极用身体顶、扛、冲、抢篮板球。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观看比赛录像视频,当今抢防守篮板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个人拼抢防守篮板球的意识强烈、强悍作风与精湛的拼抢技术完美结合

美国一位教练曾说:“抢篮板球75%靠意愿,25%靠技术。”合理的判断,强烈的拼抢意识,灵活多变的防守技术在不断完善进攻技术同时,更注重防守技术的多变性和攻击性。加上灵活多变的防守技术。当今世界各强队队员拥有出色的身体素质,强悍的作风,充沛的体能和出众的防守技术。比赛中展现了球员对篮板球的拼抢有强烈的欲望,不错失任何一次拼抢机会,每球必争,每球必抢。在NCAA比赛防守篮板球拼抢中经常能见到内线队员时空争夺,激烈的身体对抗,人仰马翻的场面更是屡见不鲜,尤其对地板球的争夺上,不论场上队员身高的高矮,他们都积极勇猛的冲抢。纵观世界性大赛,世界强队普遍重视对后场篮板球的保护,将其视为篮球比赛的生命线。可见篮板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最好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篮板球是双方攻守转换的焦点,对双方来说控制球权,就能遏制对方进攻,增加本方进攻机会,是对对手最好的防守。

2 队员位置模糊化

在比赛中抢篮板球的位置分工趋于模糊,以往对中锋主要职责的界定就是拼抢篮板球,低位要球的单打,充当整个队伍一个蓝领球员的角色。目前无论是奥运会还是 NBA 的比赛场上中锋、前锋、后卫抢得篮板球比例很接近,几乎各占 1/3(见图1)改变了过去认为抢篮板球主要是内线队员的责任的错误看法,现代篮板球的拼抢不再是内线中锋一个人能左右的事情,而是全队共同的防守责任。纵观第16届世界篮球锦标赛,中锋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呈现出的是美国队主要是将球分到两翼持球突破进攻,其他人快速的轮转和跟进,中锋衔接段的进攻增多,运动战中的传球大胆、有创造力。欧洲球队主要呈现内线队员上前高位挡拆,以打开中路为突破口的颇具侵略性的进攻方式,以中央突破为主,同时中锋队员的三分球的比重增加。从当今篮球技战术的发展特征中可以看出,中锋已不在局限在三秒区附近频繁移动,而是活动范围更大,技战术要求更高,虽然中锋是整个队伍篮板球获得的核心人物,但随着当今世界篮球技战术的发展,快速的攻守转换、冲抢和挡抢意识的增强以及中锋队员的活动范围增大,中锋队员对每一个篮板球的拼抢都异常艰难,在篮板球的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发生了一些改变,正在与其他位置队员的寻求一个平衡点,篮球是一项集体性活动,一个人的出色不足以捍卫整个球队的篮板球保护工作,比赛中中锋位置职责模糊化。

3 多人围抢

通过对14、15届男篮世锦赛和28、29届奥运会中11场男子篮球比赛的篮板球的统计分析,后场篮板球获得率为70%,这说明世界强队非常重视对后场篮板球保护。在抢获后场篮板球的参与人数上,现代世界篮球强队多人抢远远超过了两人抢和一人抢,多人抢代表三人或四人乃至五人抢获的占到50%,这表明多人围抢篮板球是当前世界篮球强队抢篮板球的一个重要特征。反观中国队在25届亚锦赛比赛中,中国男篮进攻时,队员投篮出手后大多只有易建联、王治郅等内线队员在拼抢篮板球,多数前锋和后卫队员只是等待球的运行,不能很快地做出反应,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拼抢篮板球意识方面亟待解决以及对抢篮板球的理念上需要重新认识,中国仍停留在依靠内线单兵作战,其他人观战的状态,外线队员不能积极的移动占据抢篮板的先机,争抢有利位置,每每等篮球弹筐而出的时候,外线队员总处于不利局面。多人围抢不是简单体现抢篮板球人数量上的多,更不是一味的要求每个队员都参与抢篮板球的行动中,而是要有灵活的、适应场上各种情况的配合战术才能更好的控制篮板球。

4 拼抢篮板球战术丰富

目前篮球比赛的运动战战术已经为世界强队的主导,队员在身高或身体对抗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要发挥自己的纵跳能力和快速起动的能力,争抢篮板球也是如此,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对方的防守阵形,在防守篮板球拼抢方面造成很大的困扰。抢防守篮板球时,第一、全队统一思想,在对方投篮出手后便转身挡人,减少对方冲抢的可能性;第二、针对性的盯防,对进攻方弹跳能力好、篮板球拼抢能力特别强的队员要由专人防守,并在对方投篮时设法将该队员顶挤出禁区,甚至可以采用夹击的防守方法,以减少其获得篮板球的机率;第三、采取大个队员顶住对手,外线队员回收拼抢篮板球的防守方法,从而降低对手拼抢篮板球的杀伤力。例如:阿根廷队在比赛中经常采用这种防守篮球的方法,由诺奇奥尼回撤保护后场篮板球。第四、“声东击西”策略,在黎巴嫩对战中国的比赛中,尽管中国队身高占有绝对优势,但黎巴嫩队利用团队配合战术把的抢篮板球劣势变为优势。黎巴嫩队不管进攻还是防守,如果有队员出手,其内线队员就开始起跳,当球脱筐而出弹向别的方位时,中国队员才开始起跳,这时黎巴嫩最早起跳的队员已经开始下落,其起跳和下落时身体已经影响到中国队员抢篮板的路线和起跳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参与抢篮板配合的其他黎巴嫩队员集体在空中与中国队争抢,充分体现出了拼抢防守篮板球的丰富战术,进一步说明篮球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游戏。

5 小结

通过对当代抢防守篮板球球主要特征的探讨与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拼抢篮板球的意识是抢获防篮板球的内驱动力,在抢篮板球的训练中,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拼抢篮板球的意识;加强队员身体素质与篮球基本技术训练,做到意识、素质、技术三手同时抓,手手都要硬。(2)队员位置模糊化,小个队员抢篮板球总数跟大个子队员抢篮板球总数基本持平。(3)多人围抢,积极灵活的协同配合顶、冲抢篮板球。(4)拼抢篮板球战术丰富,思想团结统一以挡抢为主,冲抢为辅。

参考文献

[1] 王武年.当前世界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防守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20-22.

[2] 魏贤军.我国男子篮球队篮板球拼抢能力与世界强队差距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6(21):111-113.

对防守篮板球抢位挡人技术的研究 第3篇

抢篮板球在现代篮球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篮板球控制的好坏, 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很大的作用;防守时抢篮板球占优势, 不仅可以中断对方连续进攻, 造成对方外线中投的顾虑, 而且还能为本队发动快攻创造有利的条件, 防守篮板球的抢夺是攻守转化的关键。本文从拼抢防守篮板球的动作分析出发, 对争夺防守篮板球中的抢位挡人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 并对临场运用以及配合抢防守篮板球的方法也做了初步探讨, 为抢防守篮板球技术、战术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2. 拼抢防守篮板球技术分析

抢防守篮板球时, 防守队员处于内线, 进攻队员处于外线, 防守的5名队员要充分处于内线有利条件, 在对方投篮后, 防守队员首先挡住进攻队员向篮下移动的路线, 贴近后随即做转身动作, 把进攻队员挡在自己背后, 防止进攻队员乘机向篮下移动进行抢篮板球。抢防守篮板球是一项复杂综合性技术动作, 主要包括抢位、技术其中抢位最重要。

抢位是指防守者在争夺篮板球前通过自己的观察判断, 合理的用身体阻止对手超越自己向篮下区域移动, 并抢占有利位置, 以取得空间优势。

技术主要指起跳和空中争抢动作, 根据抢位得到的有利位置, 待球到达最高点开始下落时起跳, 至空中后尽量利用肩部或者背部挡住对方, 通过腰腹部的力量控制身体在空中的平衡, 手臂用力伸向球的落点, 用双手或单手抢球, 也可以用指端点拨球, 以减少传球时间。

抢得后场篮板球, 落地时应尽量使脚尖指向边线, 身体侧对前场, 有利于在第一时间发动长传快攻;如果未能在第一时间发动快攻, 应将球迅速传给前来接应的队员, 以发动二次快攻。

3. 防守篮板球抢位挡人五要素

3.1 观察

首先, 抢后场篮板球前, 防守者要看住自己的对手, 以便根据对手的动向和自己当所处的位置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否则将给攻方队员冲抢篮板球提供机会。

3.2 预阻

外圈投篮, 球从离手到接触篮圈一般都有一短暂的空中运行时间。防守时切忌过分扭头、转身, 以免受对方“动先示静”等假动作的诱惑, 同时也不宜向篮下撤步, 力争不让对手强行挤抢或有从自己头上“摘”球的机会。

3.3 转身

这是第二次阻截行动, 当判断对手确系向一方移动时, 防守者应同时以距对手应动方向最近的一足为轴, 膝微屈作后转身, 转身角度大小以使对手在背后接触自己身体并产生阻防效应为限, 转身后两足距离应略宽于肩, 两臂略微屈张。

3.4 挡人

这是转身目的和结束动作, 除在前述转身中已提到有关要求外, 还应注意身体中心略靠后 (近) , 并同时用背部顶住对手企图向篮下快速移动时的冲撞, 以达到保持自己的有利位置, 挡住进攻者冲抢篮板球或破坏其起跳目的。挡人的关键在于快速地移动, 把对手挡得越远越好。

4. 抢位挡人的动作方法

4.1 前转身抢位挡人

以两足平衡、面向进攻者站位为例。当判断对手向自己左 (右) 侧起动冲抢时, 应以左 (右) 足为轴, 随对手的起动提右 (左) 足从身前与对手之间做前转挡人动作。落位时屈膝, 身体中心略后移, 并站稳脚跟, 迎接对手的冲撞。这种方法由于攻者前冲, 攻守之间几乎没有缓冲余地, 因此转身动作必须快而有力, 以便超前阻断对手向篮下冲抢的路线, 有时甚至要挤抢动作达到抢位挡人的目的。

4.2 后转身抢位挡人

以防守者两足前后站立, 侧向对手为例, 如对手从防守者身后起动冲抢, 防守者应以前足为轴, 做后转身挡人动作。其他动作同前。如防守者的基本姿势为平步防守, 面向进攻者站位, 当对手向自己的任何一侧起动冲抢时, 则以与对手起动方向相同的一足为轴做后转身挡人动作。

后转身挡人落位与对手前冲地段留有余地, 便于守方观察判断和选择抢位角度, 而且是利用转身动作顺势接触 (顶阻) 对于身体, 因此挡人效果较好, 也易避免犯规。

4.3 面向抢位挡人

面向挡人, 即面对面用身体或左、右横向快速移抢堵进攻者从两侧向篮下冲抢的路线。它的任务首先在于延误对手的冲抢时机, 所以应以抢位为主。当已经发生身体接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三要素之不足。以身高为例, 人们经常看到比赛中身体矮小的队员因抢占位置好而获得篮板球的现象, 但一些身高占优势或弹跳力强的队员却由于未能抢占有利位置而失去许多抢获球的机会。

4.4 插步

插步方向:朝投篮队员的方向;插步位置:在投篮队员异侧脚的外侧;插步用脚:远离投篮队员一侧的脚。

4.5 转身挡人

当对手投篮出手时就要开始挡人, 挡得越早, 抢到篮板球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余队员要在看其对手同伴投篮时, 就要完成插步, 转身挡人的动作。转身后, 重心要低, 底面积要大, 要保持一定的身体接触, 即用臂部顶住对手, 并屈肘张开两臂。

5. 小结

5.1 改变训练观念, 不要过于强调训练时的“空中抢夺”, 而应强调防守篮板球应从“足下”开始, 要着重抓抢位、挡人技术训练、重点提高争夺球前的抢位挡人意识和抢挡技术。

5.2 增强团队作战意识, 抢夺防守篮板球不只是中锋的职责, 而是全队5名队员的共同任务, 当攻方的任何一个队员投篮出手的瞬间, 5名防守队员都要积极主动地运用抢位、挡人等技术配合参加拼抢, 各负其责, 各占其位, 共同完成抢夺防篮板球的任务。

5.3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现代篮球比赛中拼抢篮板球的基础前提, 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和顶抢意识是拼抢防守篮板制胜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陈灵芝.郑小萍对争夺防守篮板球中抢位挡人技术的初步研究[J].湖北体育科学, 2000, (4)

[2]张永康.析防守篮板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6

[3]毛璞.防守篮板球的抢位挡人技术初探, 山东体育科研, 1999

防守篮板范文

防守篮板范文(精选3篇)防守篮板 第1篇关键词:防守篮板球,抢位挡人,起跳时机篮球运动发展至今, 已进入到高空激烈争夺的时代。篮球高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