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负荷分析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负荷分析范文(精选12篇)

负荷分析 第1篇

1 泰州电网的负荷特性分析

自1996年泰州市由县级市升级地级市以来,泰州电网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全市最高负荷从1998年的588.9 MW增长到2009年的2 446.2MW,年平均增长率13.8%,供电量从1998年的29.5亿k Wh增长到2009年的142.08亿k Wh,平均年增长率为15.4%。一方面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工业用电量占到80%以上,并且拥有较多大型、特大型企业,负荷在100 MW左右的企业就有3家,占到全市负荷的10%~15%,这些企业的开停对负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戴南、张郭地区的不锈钢产业群利用谷期炼钢造成0:00~8:00的负荷较高,造成泰州电网负荷倒峰谷现象严重,如图1所示。

2 影响负荷预测准确率的主要因素

2.1 季节和气象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负荷与季节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夏季与冬季的温度偏低和偏高时,人们必须通过电器来恒温;天气阴暗时,人们得通过照明设备来照明;湿度较大时,对湿度条件要求较高的部门就须通过减湿设备来改变局部的湿度条件等,这些措施必然增加用电负荷。

除春节所在的月份外,泰州地区夏季、冬季负荷明显高于春、秋季,这说明季节变化是影响泰州电网负荷预测的一大因素。泰州电网2009年全年的负荷预测准确率在6,7,8的3个月的准确率明显偏低,如图2所示。显然与这期间的气温变化剧烈、恶劣天气频繁有关,说明气象条件对于泰州电网负荷预测的影响十分显著。

2.1.1 气温与负荷的关系

首先将2009年的4,5月份确定为基准月份,2009年的8月份确定为空调月份,取每天日最高负荷、10:20左右峰期、15:00左右、晚21:00左右等4个典型点的负荷数据,剔除节假日等非典型日数据,计算出平均值作为典型日负荷数据。通过与8月份的气温、负荷进行对照,得出2009年全市的空调最高负荷为660 MW左右,并从中得出气温与空调负荷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气温在25~32℃区间时负荷平缓上升,33~36℃区间时急剧上升,为近似的指数形态,36℃以上则负荷转为平缓。

2.1.2 雷雨与负荷的关系

高温和雷雨往往是相伴而行的,雷雨视大小可造成50%~80%的空调负荷的损失,另外雷雨也会造成大量的输、配电线路跳闸,因输、配电线路基本上配置了自动重合闸,绝大部分线路会重合成功,负荷逐渐恢复,这一部分可以忽略不计。

图4为2009年7月20日泰州电网负荷曲线,天气晴,36.8~28.2℃(早峰10:30左右负荷为2 250MW,晚峰21:00左右负荷为2 310 MW),图5为2009年7月22日泰州电网负荷曲线,天气阴有雨,28.0~25.1℃(早峰10:30左右负荷为1 880 MW,晚峰21:00左右负荷为1 730 MW)。从2009年7月20日曲线与2009年7月22日曲线对比分析得出:电网负荷在天晴高温时与阴雨低温时有明显的变化,早峰负荷相差380 MW左右,晚峰负荷相差580MW左右,基本在预测的范围以内。

2.2 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负荷预测的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决定着用电负荷的增长速度,而且对用电负荷特性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产业用电比例的变化引起负荷特性的变化。经济活动对负荷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强,在平时的负荷预测工作中要加强应对这一变化的措施。2008年10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以工业用电占80%以上的城市来说影响极大,2009年1月份的工业用电下降了21.24%,全市的供电量增长率如图6所示,(2008年与2009年春节分别在2月和1月,则图6中的1月和2月的数据不具实质代表性,应求和平均计算)。2009年8月份起泰州电网供电量呈上升趋势,11月份达到爆发性的增长32.7%,供电量大幅波动对负荷预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3 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对负荷预测的影响

随着长假制度的实行,每年春节、“五一”、国庆对电力负荷的影响明显。尤其是2008年实施新的节假日之后,对负荷的影响更加明显。在长假期间,许多工业负荷停运或降低,其日负荷曲线形状和普通日相比差别较大。2008年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也被列入法定假日,并取消了五一黄金周,清明节、端午节的负荷预测且带来了新的课题,没有历史经验数据可以借鉴。以2008年清明节为例,作出将峰期负荷下调400 MW的预测,最终实际的负荷曲线与正常工作日下降了450 MW,与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如图7、图8所示。

2.4 小火电和大用户对负荷预测的影响

2.4.1 小火电

开展负荷预测工作的初期,小火电曾经严重地影响了负荷预测工作的准确性,泰州地区小火电的上网负荷和电量在2003年时约占供电负荷和电量的20%,由于缺少考核办法,小火电上网负荷忽高忽低,开停机比较随意,增加了负荷预测的难度。

2.4.2 大用户

泰州目前100 MW负荷量级的大用户有3家,大用户也严重地影响了负荷预测工作的准确性,其中负荷最高的是梅兰化工达120 MW,化工设备投切频繁,故具体时间段内其用电负荷难以准确预测。

3 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的主要做法

3.1 针对小火电和大用户方面

针对小火电负荷变化随意性的特点,根据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江苏电网地区供电企业受网计划编制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制定了《泰州地区地方、自备电厂上网负荷曲线的考核办法》。通过考核,限制小火电开停及上网负荷高低的随意性,要求小火电参与调整负荷,将小火电纳入有序管理,这一办法的实施使调度部门掌握了主动权。

对于几个大用户,直接或通过县调了解用户的生产情况,对新投运且处于不稳定试运行期的用户进行重点关注。

3.2 加强负荷预测工作的组织措施

领导重视,专职认真负责。加强培训,抓好各个县(市)公司负荷预测工作。电力调度中心各专业积极参与,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胡杰,文闪闪,胡导福,等.电力负荷预测常用方法的分析比较与应用[J].湖北电力,2008(2).

负荷终端数据采集成功率分析论文 第2篇

【摘要】在电能表的终端数据采集上,经常会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数据异常的情况,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本文中将重点对影响数据采集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如何有效的解决的这些问题,促进采集成功率的提高,相信在今后的采集工作中,可以有效的解决本文中所提到的问题,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负荷终端;数据采集;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01-0166-01

在电力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电能表的作用不得不提,电能表是对电量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的基础设备,通过电能表将数据统一集中在一起,然后再将其传输到终端设备上,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经常会因为一些影响因素的出现而造成无法顺利的进行采集,这也是采集成功率始终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的提出,本文主要对其中的几点影响性因素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1数据线连接不当

首先,影响采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能表与终端之间的数据线连接不当造成的,这一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受到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在进行线路连接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数据线的连接情况,因而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造成不能进行正常采集的.后果。归纳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两方面对引起的。①外力的破坏,通常情况下,在杆架变压器中,这一问题最为常见,因为杆架变压器与配电盘相距甚远,在远距离的传输过程中,很难保证数据线的安全性,因为数据线较长,所以受到破坏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对数据线的走向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降低不安全因素的产生,有效的避免外力破坏的可能性。②因为接触不良而导致的连接不顺畅,在数据线连接的过程中,接头处的位置经常会因为没有进行正确的连接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处理这一问题最主要的解决措施就是尽量采用一整根数据线,减少接头出现的数量,这样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故障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避免了问题的出现。

2信号异常离线

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离线异常而造成数据采集的成功率不高。常见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存储信息的信息模块以及SIM卡在某种情况下被烧坏,不能正常的进行使用。②在对通信参数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参数的具体数值,造成参数设置上的失误。③因为SIM卡欠费所引起的问题,因为受到欠费的影响,营运商不能对其继续提供服务。④最后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信号源的问题,信号源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干扰,不能顺利的进行数据的传输,因此才会造成数据采集的成功率不到。前三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从SIM卡入手,因为这几种情况的原因基本都是由SIM卡所引起的,因此要在SIM卡上多下功夫,可以对其进行更换,并且将参数重新进行设置,同时与营运商之间进行详细的沟通,保证可以提供正常的服务。针对最后一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采用漫游功能进行解决的,因为在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交接处,信号通常都是不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开通漫游的功能,以确保数据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采集。

3客户电能表停电

在生产与生活中,经常会因为客户的电能表出现异常而造成信息传输的不畅通,电能表是基础性的设备,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来源于跳闸所引起的,因为客户的电费不足而造成的欠费跳闸是常见的现象,但是跳闸的当前是不能进行购电业务的,因此为客户的生产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①客户要及时对电费进行缴纳,保证电费的充足就不会出现跳闸的现象了。②数据采集系统应该更加完善与合理,实时更新客户的用电情况,当出现客户的电费即将不足的情况时,就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客户进行缴纳,保证用电量的充足。因此,加强客户基本参数的更新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相关部门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一定要保证为客户提供更加充足的购电时间。

4配电变压器暂停

客户在办理暂停手续时,同时对现场配电变压器进行停电,由于现场停电和系统完成暂停流程有几个工作日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就会因为现场终端停电而出现异常数据。出现这种情况时,在对现场配电变压器进行停电现场停电后,应在“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的“终端方案制定”功能项中,把该户终端暂停,实现现场终端停电与系统终端停电同步,这样就不会出现异常数据。

5结语

综上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为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准确地为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实现电费收缴的全面预控,为智能电费结算等营销业务策略的实施提供技术基础。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故障处理,可以引导用户科学、合理、有序的用电。所以,如何快速、准确的处理采集终端发生的各种故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光富.如何防止外力破坏城区地埋电缆[J].农村电气化,(09).

[2]王智军.新时期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分析及思考[J].河南科技,(23).

唐山市电力负荷特性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负荷特性指标 负荷特性曲线 典型日负荷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16-01

负荷特性分析是了解和预测管辖范围内用户和市场的必要手段。居民负荷是城市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负荷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居民负荷预测、居民区供电方案的制定、城市电网规划、电网经济运行及电力市场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1 负荷特性指标

从唐山电网整点最大负荷增长趋势分析,1991~2010年唐山地区整点最大负荷平均年增长12.15%,略低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其中“八五”期间年均增长 10.99%,“九五”期间年均增长7.2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6.73%,“十一五”年均增长15.12%。最大负荷年均增长率较用电量的表现相对平稳,比如“八五”和“九五”期间,用电量年均增长率落差在9%,最大负荷仅为3%。

分别在1999年、2001年出现过负增长情况,从一个侧面表明带动地区负荷增长的因素发展不太稳定,1998年~2002年仅增长37.5kWh,年平均增长仅为9.4kWh,从2002年开始,电力负荷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除2008年外,年增长率均超过10%,2002~2010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8.3%,仅低于全社会用电量0.1个百分点,从总体趋势上看,地区最大负荷和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方式基本相同。

2 负荷特性曲线

2.1 负荷曲线分析

“十一五”期间,唐山电网每年一般出现两个用电高峰时间,分别在夏季的7、8月份和冬季的11、12月份。

夏季出现负荷高峰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几年唐山地区夏季持续高温少雨,农业灌溉负荷较大;二是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夏季制冷负荷迅速增长。冬季出现负荷高峰,是因为冬季灌溉负荷加采暖负荷,加上年度的自然增长和传统上年终岁末的工业项目赶产创收,因此全年的最高负荷多出现在冬季。今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用电比重不断加大,唐山电网最大负荷出现时间将逐步转向夏季发生。

全年负荷呈现两次低谷,一次是春节假期影响最大负荷在2月16日短暂回落至649.4万千瓦;一次是10月29日在节能减排限电政策的深度影响下,地区最大负荷最低降至641万千瓦,甚至比前述春节期间的649.4万千瓦还少8.4万千瓦,成为年内最大负荷的最低值。

而比较明显的高峰负荷出现了三次。一次是4月中旬到5月初,钢铁形势的持续好转、基建项目的陆续开工和农业春灌季节的到来,拉动地区最大负荷于4月14日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5%。第二次是7月下旬至9月初,钢企纷纷复产,加上高温天气等多重因素作用,最大负荷一路攀升,至8月15日达到年内历史最高值,较同期8月份的最大负荷增长17.56%。第三次则是在年末,随着节能减排限电截止日期的临近,限电政策逐渐宽松,加之冬季取暖期的到来,用电负荷逐步反弹。

2.2 典型日负荷曲线

对比09、10年夏季日最大负荷,日负荷总体走势变化不大,负荷高峰一般出现在15点至17点之间,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与当时气候成正比,空调负荷助推地区负荷较高水平;峰谷差变化不大,2010年为59.7万千瓦,2009年为58万千瓦,两者相差不大,说明总体用电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化。

相对于夏季的稳定,冬季变化略有变化。从走势看,冬季曲线变化较为激进,峰谷差有所差别,2010年为109.6万千瓦,2009年为70.4万千瓦,较夏季变化要明显一些,表明两年间总体经济运行存在着差异,用电结构发生小幅变化。

唐山地区两季的日负荷曲线总体保持平稳,从峰谷差分析,冬季要大于夏季,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夏季的空调负荷及产业负荷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而冬季到达取暖期后,空调取暖负荷较少;二是深冬入夜对工业作业有一定影响,加上年底新增工业项目逐步投产,进入调试期后,负荷缺少一定的连续性,因此,峰谷差冬比夏高的原因,与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截然相反,也反映出一个重工业城市用电特性。

3 唐山电网负荷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唐山电网用电负荷呈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钢铁行业负荷对地区负荷影响仍起到决定性作用。二是用电负荷性质较为单一。由于唐山市产业结构主要依靠于钢铁及相关联的企业发展为主,因此钢铁企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唐山地区负荷的变化。三是空调负荷增长迅速。由于居民用电负荷高峰主要集中表现在夏季制冷和冬季取暖两个时期,造成唐山电网最大负荷基本全部出现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两个时间段。在工业运行形势稳定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起着助推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金玉,金文龙.城网规划中关于变电容载比的取值问题[J].供用电,2004,21(5):18-20.

空调负荷控制策略分析 第4篇

本文所建模型假设了一个基本负荷为100MW、空调负荷为30MW的电网, 介绍了该系统在每种控制策略作用下的结果, 并做了经济评估。

1 电网负荷数学模型

本文所用的电力系统理想化方程:

其中, F表示每小时的发电损耗 (单位:元/小时) ;P表示电力系统负荷 (单位:MW) ;常量a=105.3263元/小时;b=0.18元/MW小时;c=0.0000050038元/MW2小时。总电力需求由基本负荷和空调负荷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即:

其中, 基本负荷P1 (t) 可近似为:

Pmax表示峰值负荷, LF表示无空调负荷时的负载系数, t表示时间 (单位:小时) 。

空调负荷可近似表示为:

其最大值为k⋅Pmax (k为空调负荷占Pmax的比例) , 启动时间t为s, 持续运行时间为d小时。日发电损耗可写成:

2 空调负荷控制策略比较

2.1 改变空调负荷的启动时间

第一种控制策略是, 改变空调负荷的启动时间s, 研究不同的启动时间对日发电损耗的影响。即把日发电损耗C视作空调负荷启动时间s的函数。已知条件:maxP=100MW;maxPk⋅=30MW;d=12小时。可得从s=0时改变启动时间能够降低空调负荷导致的日发电损耗的1.33%。即将曲线水平右移为:

对该电力系统再应用第一种控制策略, 可知当s=12, 即正午12点时启动空调负荷, 日发电损耗C最小。由此可见, 当空调负荷曲线处于基本负荷曲线的低谷区时, 日发电损耗最小。因为只有这样, 总负荷曲线才最为平缓。这也印证了当前供电部门为缓解供电紧张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削峰填谷。在总负荷一定的情况下, 其曲线越平缓, 电力系统运行越经济。

2.2 每小时切断空调负荷m分钟

第二种控制策略是, 每小时切断空调负荷m分钟, 即把日发电损耗C视作m的函数C (m) 。已知条件同第一种控制策略, 空调负荷启动时间s=6。

假定空调每小时切断m分钟。宏观地说, 这意味着空调负荷将减小为[ (60-m) /60]kPmax。若用户需要的制冷能量不变, 空调负荷的持续运行时间将从d增加到[60/ (60-m) ]d。可知当m=15时, 日发电损耗C将达到其峰值。当m从15逐渐增大, 日发电损耗C会随之降低, 当m增大至约36时, 日发电损耗C达到其谷值, 然后又随m的增大而增大。由图4可见, m从0变化到40最大能降低空调负荷导致的日发电损耗的0.103%。

2.3 同时使用两种策略

该控制策略即同时应用上述两种控制策略, 既改变空调负荷的启动时间s, 又将空调负荷每小时切断m分钟。即把日发电损耗C视作s和m的函数C (s, m) 。已知条件不变, 基于空调负荷启动时间s和每小时断开时间m的日发电损耗函数C (s, m) (Pmax=100MW, LF=0.6, 不含空调负荷的基准情况) 。

该系统模型的C (0, 0) =102.33121%、C (0, 36) =102.33268%、C (0, 40) =102.33211%, 比较这三个值可知, 日发电损耗C的最小值在 (0, 0) 处取得, 即对于该电力系统, 当凌晨零点时启动空调负荷, 连续运行, 无须每小时切断空调负荷m分钟, 可使日发电损耗C最小。

3 结语

仿真结果表明, 无论是单独应用一种控制策略 (或者改变空调负荷的启动时间s, 或者每小时切断空调负荷m分钟) , 还是同时应用两种控制策略, 都不能显著降低空调负荷导致的日发电损耗。但当凌晨零点时启动空调负荷, 连续运行, 无须每小时切断空调负荷m分钟, 即可使日发电损耗C达到最小。即通过控制空调负荷的启动时间, 使空调负荷集中在基本负荷曲线的低洼段, 无需每小时切断空调负荷几分钟, 即可使日发电损耗达到其最小值。这也印证了当前供电部门为什么要采取措施削平负荷需求曲线以对付供电紧张问题。总负荷需求曲线越平缓, 日发电损耗越小, 从而, 电力系统运行越经济。

参考文献

[1]J.Sergison, F.Wicks, M.Becker, “System Evaluation of Heat Pumps Operated in Both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Modes, ”IEEE Trans[J].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1980, 99 (3) :1012~1020.

[2]A.T.de Almeida and J.M.Yokoe.“Residential Cool Storage:Peak Load Reduction Alternatives”IEEE Trans[J].Power Syst., 1988, 3 (3) .

[3]B.Daryanian, R.E.Bohn.“Sizing of Electric Thermal Storage Under Real Time Pricing”IEEE Trans.Power Syst., 1993, 2.

[4]D.V.Stocker.“Load Management Study of Simulated Control of Residential Central Air Conditioners on The De-troit Edison Company System”IEEE Trans.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s, 1980, 99 (4) :1616~1624.

负荷分析 第5篇

移动通信基站话务负荷对电磁辐射的影响分析

摘要: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与基站的话务负荷有密切联系,文章对此从原理上作了分析并进行了量化计算,最后针对GSM和TD-SCDMA系统进行了验证测试,测试结果可作为合理评估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有益参考.作 者:袁明强 作者单位: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期 刊:移动通信 ISTIC Journal:MOBILE COMMUNICATIONS年,卷(期):,34(18)分类号: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 电磁辐射 话务负荷 GSM TD-SCDMA

通过负荷管理提升反窃电手段分析 第6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营销;负荷管理系统;反窃电

窃电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供电部门,更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为防止窃电,供电企业采取了人财物等各种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一些窃电行为,但由于窃电所形成“降低成本”的赚钱效应,致使窃电者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窃电,从而给反窃电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一、电力系统中反窃电行为的分析途径

(一)功率超差的分析与比较

对于保护电力回路设置一块并无显示部分的多功能电能表装置,直接采集电力系统中电流、电压等模拟量的数据,经过终端的设备上传给相应主站系统中,那么该主站系统就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下列情况时,就需要及时向上级报警:1、系统中的电压变化值超出了既定范围;2、有效保护系统回路中有电流,但是计量回路并无脉冲现象,这时的功率为0;3、依据保护回路中采集到的电流与电压数值直接计算出功率,并且根据计算出的功率因数,进一步计算出有功功率,再和计量回路中的有功功率进行分析与比较,若是发现差异比较大,那么就需要给出异常情况的报警信号。

(二)电量超差的比较方法

电量比较方法就是目前反窃电工作中最科学的手段之一,由于窃电行为最终反映出的就是电量有效减少。因此比较系统的保护回路与计量回路中的整点电量,在曲线变化情况不一致的时候,就能够判断出计量的异常状况。

(三)表状态监测方法

直接利用全电子表装置中的状态监测功能,就可以定时查询出相关用户中的缺相、失压以及过流运行的时间等各个参数,最终就可给出异常的计量数据与信息。

(四)计量箱门的开关变位方法

采用终端的遥信量中采集功能,记录好计量柜的开关变位的具体状态以及时间,并且上报给事件箱,从而就可以反馈用电用户的窃电嫌疑。

(五)历史数据的比较方法

对于具有窃电嫌疑的特定用户,可以取出随意两天或者近期一周之内平均用电的历史变化曲线,在进行特定分析以及环比分析,从中就可寻找出嫌疑用户的窃电行为。

(六)负荷超容量告警功能

对于实际中的用电负荷变化曲线以及报装容量进行研究与比较,在某一些用户的负荷超容量运行之时,就需要给出其负荷超容量的告警以及分析结果。

二、防窃电技术措施

(一)安装多功能电子计量表

多功能电子计量表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电能表专用集成电路、永久不挥发储存器、标准RS485通信接口、红外通信、汉字大画面超扭曲宽温液晶显示等先进技术。该表在防窃电方面,具有全部失压、失流记录和报警、显示功能,可有效地杜绝接线错误和窃电行为。

(二)安装专用计量箱或专用电能表箱

对高供高计专用变压器用户采用高压计量箱。对高供低计专用变压器用户,容量较大,采用低压配电柜(屏)供电的,安装专用计量柜(屏);容量较小,无低压配电柜(屏)供电的,安装专用计量箱。对低压用户,容量较大,经电流互感器接入计量装置的,安装专用计量箱;普通三相用户安装独立电能表箱;对单相居民用户集中安装电能表箱。

(三)规范电力施工安装标准

电能表、互感器、二次连接线、设备二次接线端子螺丝、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电压指示仪表等均应按施工工艺要求安装在计量柜(屏)内,各部分封印应当完整,增强计量装置的防窃可靠性。另外,对计量表使用的中性线或地线,其连接点应当设置在计量柜内,中性线在进入计量柜以前,不应存在断点和其他任何T接连接点。

(四)使用计量故障分析仪

使用计量故障分析仪可测量并显示计量装置的电压、电流、相位、功率、功率因数、电流互感器变比等参数,检查人员在现场就能根据所给出的48种接线方式,快速判断出哪处错接,为供电企业检查窃、漏电,查找计量故障,正确计量电能、追补电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测试手段。

(五)利用负荷管理系统

通过采集、分析和比较历史数据,及时发现计量是否异常,将监视的触角深入到每个用户,充当用电检查的“千里眼”,使事后管理与事中管理相结合,突破传统防窃电方法只限于“事后发现”的限制。事中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窃电行为,并为提取窃电的现场证据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电力营销中的负荷管理系统

(一)负荷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负荷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详细分为了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功能方面,它就能够实现现场负控终端的管理业务与营销管理系统的接口。与此同时能够确保两个系统中信息的准确性,可以很好的实现规范化监控和管理。然而在软件功能方面,它能够确保实现了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信息报警、数据显示以及数据搜集、系统设备的管理与监控等。因此软件系统就可以支持目前的无线通信方式以及有线通信方式,同时也可以支持现阶段的多信道通信方式,最终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真正共享与分析。

(二)负荷管理系统于电力营销中的具体应用

1、远程抄表应用

目前国内的用电管理部门均须要了解用电用户的各项用电信息与数据,其中大多数均是用电管理工作者需要到用户现场进行抄表与数据采集。因此采用了人工方式来抄录用电用户中电表的各个信息与数据,所以工作量非常大,同时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不适合目前用电管理的现代化标准。然而负荷管理系统就可以对具有一定条件的客户进行远程抄表,其抄表所得的数据十分精准,因此有效地节省了人力與物力。另外一方面,还能够确保实现预售电与防窃电,对相关客户的用电状况可以进行实时地监测与管理。

2、计量与监控

因为现阶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正是集现代化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自动化管理控制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监测系统,因此能够很好地实现如下几项监控的功能:参数设置、信息查询、远程监控客户端的开关、客户使用功率、电量监控及其对于客户终端的遥控与遥测等。除此几项功能以外,还可以将电力系统中监控的计量数据生成有关的数据库,继而能够编制配电调度的管理规划。

3、客户的用电检查

客户的用电检查正是用电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功能,它能够提升客户用电的管理能力。在研究与分析了所测的信息与数据之后,以其分析的数据结果作为依据,并且重点检查出现问题与异常的位置以及客户端,以正确地判断出是否存在窃电与异常行为的发生。同时该系统中还具有很多的监控与分析的装置,可以实现实时地抄表,任意时间段的用电量分析、用电量对比、用电量查询以及用电异常事件的报警等。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实现了异常用电地区的有针对性筛选与实时监控、现场管理。

4、需求研究和节能服务

采用负荷管理系统来控制良好的数据搜集的最终效果与网络的独特性能,能够进行不同区域的客户用电情况分析、预测以及管理。客户电费的回收工作是电力营销任务中的重中之重,而在负荷管理系统中就可以对相应客户的用电情况与特点进行准确地判断,从而又可以对客户用电情况做出需求分析,最终还能够判断出该客户的用电情况是否正常。

四、结束语

防窃电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这项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其广大社会群众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实现。若能够切实地抓好防窃电行为的管理工作,凭借着目前的设备与技术手段,并不需要额外的投入,就已经可以大大地减少了因为窃电行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负荷管理系统技术的逐渐更新与完善正为防窃电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技术支持,并且最终对防窃电管理工作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

云南电网负荷特性分析 第7篇

云南中小水电资源非常丰富, 仅通过统调数据很难真实反映云南负荷特性的真实情况。同时, 云南工业负荷对负荷特性的影响很大, 如果要深入剖析云南负荷特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须对主要工业的典型用电特性进行调研分析。本文负荷特性的研究方法是从发电侧出发, 利用全省的电源出力减去外送电力后得到省内全口径下的负荷, 对云南电网负荷特性分析研究。

1 2012年云南省用电量构成

2012年, 云南省用电量1 213亿k Wh, 其中供电局直供及趸售县网公司电量886亿k Wh (不含红河、文山趸售后转供越南、广西的电量) , 各地州县调电源以及部分地州地调电源就地平衡的电量242亿k Wh, 电站厂用电34亿k Wh, 母公司网损电量51亿k Wh。

云南2012年全年基本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 丰期5~10月份占全年用电量的52.6%, 略大于枯期1~4月和11~12月份。

2012年云南省全社会用电量为1 213亿k Wh, 其中一产用电量12亿k Wh, 占1%;二产用电量961亿k Wh, 占79%;三产用电量107亿k Wh, 占9%;居民生活用电134亿k Wh, 占11%。二产用电大用户主要以有色金属冶炼、采选矿、水泥、黄磷、钢铁、工业硅、肥料、铁合金和电石为主, 用电量共计645亿k Wh, 占二产用电量的67%。

2 年负荷特性分析

2012年云南全口径下的年负荷曲线基本呈现逐月上升的趋势, 2月份最小, 11月份最大, 与平均负荷曲线趋势一致。季不均衡系数为0.892。

从2012年云南全社会持续负荷曲线可得, 年最大负荷的95%以上的比例仅占1.8%, 持续小时数154 h。年最小负荷为813万k W, 为年最大负荷的42.5%。

3 日负荷特性分析

1) 2012年云南日负荷率为82%~89%, 年平均为86%;日最小负荷率为64%~77%, 年平均为70%。

2) 月不均衡系数, 2012年全年月不均衡平均为0.928, 二月份和十月份由于有长假, 月不均衡系数较低。

3) 典型日负荷曲线, 各月典型日曲线相似度很高, 一天的负荷高峰分别出现在11点和18~20点左右, 负荷低谷出现在4~5点左右。低谷时段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主要表现在夏季日最小负荷率较冬季日最小负荷率高, 夏季在72~74%, 冬季在67~72%。

4 典型周负荷特性分析

正常工作的一周内负荷变化较小, 周末负荷一般小于工作日。在春节和十一长假期间, 一般最低负荷出现在放假前两天, 然后逐渐增大, 负荷波动达到8%。

5 历年统调负荷特性对比

1) 年用电量、年最大负荷、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从历年统调负荷发展情况可得, 年最大负荷逐年增多,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也从2008年的5 935小时提高至2012年的6 418小时, 分析统调负荷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原因, 主要有需求侧管理显成效、局部地区电网设备建设滞后导致错峰用电等因素。

2) 从历年统调负荷年曲线 (表4所示) 可得, 云南统调负荷季不均衡系数缺乏规律性, 2010年为0.86, 2011年提高至0.93, 2012年回落至0.88。从年曲线来看, 2010和2012年统调负荷年曲线在1~5月左右负荷呈平衡增长, 一般各年的次最大负荷会出在该时间段。6~9月左右最大负荷呈暂降趋势, 曲线低谷一般出现在该时间段。10~12月负荷再次出现增长趋势, 一般各年的最大负荷会出在第四季度。

3) 日负荷率, 2010~2012年的统调负荷日负荷率如表5所示, 2010~2012年统调负荷的年平均日负荷率在88%左右, 最高负荷率达到95%, 最低负荷率为84%。全社会负荷日负荷率低于统调负荷约两个百分点。

6 负荷预测分析

1) 2012年全省最大负荷为1 912万k W, 各地州最大负荷的累加值为1 992万k W, 同时率为0.96。对全省及各地州最大负荷单独进行预测, 2015、2020年全省最大负荷为2 881万k W和4282万k W, 与各地州最大负荷累加值对比得出, 同时率分别为0.948和0.962。

2) 年负荷曲线, 2012、2015和2020年全省预测年负荷曲线和各地州预测年负荷曲线的叠加结果对比图6~8所示。全省预测年负荷曲线与各地州叠加曲线趋势一致, 各月份差别较小。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积累和分析大量负荷特性数据的基础上, 较全面、完整地摸清了云南电网现状负荷特性, 对比分析了历年统调负荷特性、南方电网各省电网统调负荷。对2015年、2020年云南省负荷进行了预测, 展望了云南电网负荷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

摘要:以云南省2012年实际负荷数据为基础, 分析了云南省用电量构成、年负荷特性、日负荷特性、典型周负荷特性等。对比分析了历年统调负荷特性、南方电网各省电网统调负荷。预测了2015年、2020年云南省最大负荷, 并对2015年、2020年云南省年负荷曲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负荷特性,负荷曲线,预测,云南电网

参考文献

负荷分析 第8篇

当电力短缺出现限电现象以及由于通信原因而出现的人为干扰因素时,历史负荷数据中会夹杂许多伪数据。伪数据的出现对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和预报精度影响很大,如不加以识别和剔除,将会大大影响预测结果。

伪数据主要有3种类型:

需要修补的数据:这类数据主要表现为脉冲状尖刺;

需要替换的数据:这类数据主要表现为大段甚至全天负荷数据变化异常,完全背离了负荷的正常变化趋势;

需要平滑的数据:这类数据主要表现为负荷数据锯齿状波动[1]。

本文仅讨论出现较多的第1类和第3类情况的处理方法。

小波分析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许多领域,用小波方法去噪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988年文献[2]提出了多分辨分析的概念,可以利用小波分解与重构的方法滤波去噪;1992年文献[3]又提出了奇异性检测的理论,从而可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方法去噪,文献[1]将小波奇异性检测应用在负荷数据纠错和平滑处理中。此后,文献[4,5,6]提出了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去噪。

本文论述了小波分解与重构法、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两种小波去噪方法,并论述了一种应用于负荷预测之中的伪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小波消噪的思想,将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同奇异点的关系与负荷变化的日周期性相结合,利用小波变换,将负荷序列分解到不同的尺度,在不同的尺度域分别计算模极大值,并根据负荷以天为周期波动的特性对模极大值进行处理,通过小波重构得到去除伪数据的负荷序列。实际算例表明该方法使信号特征的奇异点信息得到很好的保留,去噪效果也较为满意。

2 小波去噪方法的基本原理

小波方法去噪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小波分解与重构去噪法和小波变换阈值去噪法,其基本原理如下:

2.1 小波分解与重构法去噪

文献[2]提出了多分辨分析的概念,给出了小波分解与重构的快速算法,即Mallet算法,式(1)为其分解公式,式(2)为其重构公式,小波分解与重构过程分别如图1,图2所示。

{cj,k=mcj-1,mh¯m-2kdj,k=mcj-1,mg¯m-2k(k=0,1,2,3,Ν-1)(1)cj-1,m=mcj,mhk-2m+mdj,mgk-2n(2)

其中,cj,k为尺度系数;dj,k为小波系数;hh¯分别为小波分解与重构时低通滤波器的系数;gg¯分别为小波分解与重构时高通滤波器的系数;j为分解层数;N为离散采样点数;↓2与↑2分别是指下采样和上采样;HΗ¯分别为具有系数hh¯的低通滤波器;GG¯分别为具有系数gg¯的高通滤波器。

应用小波分解重构的去噪方法步骤为:根据需要将含有噪声的信号分解到不同的频带内,然后再将噪声所处的频带置零,进行小波重构,从而达到去噪的目的。

2.2 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去噪

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去噪过程分为以下3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含噪声信号的正交小波变换。选择合适的小波,将含噪信号运用式(1)进行小波分解至j层,得到相应的小波分解系数。

第二步,对分解得到的小波系数进行阈值处理,其阈值的处理方法有2种:

硬阈值处理的过程是:

y={x|x|Τ0|x|Τ(3)

软阈值处理的过程是:

y={sign(x)(|x|-Τ)|x|>Τ0|x|Τ(4)

其中,x为待处理小波系数;T是阈值(T>0);y为处理后的小波系数;sign为符号函数。

第三步,小波重构。将处理过的小波系数用式(2)重构,得到去噪后的信号。

3 基于小波分析的伪负荷数据的处理

实际工程中,有用信号常表现为低频信号,噪声信号表现为高频信号,所以去噪主要针对小波系数。上述两种去噪方法都是对小波系数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去噪目的。小波分解与重构法去噪简便易行,但极易丢失信号的有用成分。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去噪,阈值的选择对去噪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将小波去噪引入短期负荷预测的数据预处理中,应充分考虑到负荷变化的特性(特别是以天为周期波动的特性)。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在阈值选择时充分考虑到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同奇异点的关系与负荷变化的日周期性这两方面。

3.1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与信号突变点

根据文献[3]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定义为:

如果在x0的一边有条件B:

|fw(s0,x)|<|fw(s0,x0)|(5)

x0的领域的另一边有条件B1:

|fw(s0,x)||fw(s0,x0)|(6)

则|fw(s0,x0)| 称为s0尺度上x0附近的小波变换模(局部)极大值。

其中,fw(s,x)为f(x)在尺度s上的小波变换。

由文献[3]可知,当小波可看成是某种平滑函数的一阶导数时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与信号突变点的位置相对应。因此,通过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点,可以检测到信号可能的异常点并进行处理。

3.2 基于小波分析的伪负荷数据处理的步骤

选择小波函数为某种平滑函数的一阶导数时,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与信号突变点的位置相对应。而由伪数据引起的异常信息主要通过模极大值来体现,因此通过对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处理就可以消除异常信息的伪数据。电力负荷具有特殊的周期性,负荷以天、周、年等为周期波动。我们在此仅考虑负荷变化的以天为周期的特性。

基于小波分析的伪负荷数据处理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天为单位计算历史负荷数据的正交小波变换。选择合适的小波和小波分解层数j,将原始负荷运用式(1)进行小波分解至j层,得到相应的小波分解系数。

第二步,对经小波分解后每个尺度的负荷数据进行处理:

(1) 计算各尺度域的模极大值;

(2) 仅对模极大值进行处理,考虑到负荷变化以天为周期,用模极大值所在位置上的小波系数的平均值乘经验系数来取代该模极大值。

第三步,小波重构。将处理过的小波系数用式(2)重构,得到去除伪数据的负荷。

3.3 基于小波分析的伪负荷数据处理算法

若:

|dj,k-1(i)|<|dj,k(i)||dj,k+1(i)||dj,k(i)|(7)

dj,k(i)是模极大值点,记为d(max)j,k(i)。

{d¯1,j,k=1ni=1ndj,k(i),dj,k(i)>0d¯2,j,k=1ni=1ndj,k(i),dj,k(i)<0(k=0,1,2,3,Ν-1)(8){d(max)j,k(i)=a1d¯1,j,k,d(max)j,k(i)>a1d¯1,j,kd(max)j,k(i)=a2d¯2,j,k,d(max)j,k(i)<a2d¯2,j,k(9)

式(7)为计算模极大值公式;式(8)计算各尺度下正负小波系数的平均值;式(9)为去除模极大值的公式。其中dj,k(i)表示第i天负荷经小波变换后第j层下的第k个值,n为所取的负荷数据的天数,N在此为一天所取的离散负荷点数。其中j表示小波变换的第j层,a1,a2为系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 实例分析

采用上述方法对某一地区两周(剔除周六和周日,这两日的数据可组成单独的负荷序列处理)每天96点负荷数据进行了处理。在此,将负荷数据进行3尺度分解;对于第一尺度和第二尺度系数a1,a2选择1.2,0.5;对于第三尺度系数a1,a2选择1.2,0.8。

经过该方法处理过的数据与原始数据比较如图3,图4所示,在图3中显示有一明显的毛刺被处理掉了,在图4中显示,负荷曲线的锯齿状波动被平滑了。

本文将伪数据看成是负荷数据中的奇异点,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与奇异点位置关系,以及负荷变化以天为周期的特性,论述了一种伪负荷数据处理的方法。通过负荷数据的实际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对表现为脉冲状尖刺和表现为负荷数据锯齿状波动的伪数据处理的有效性。

摘要:论述了小波分解与重构法和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两种小波去噪方法。论述了一种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中的伪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将负荷序列投影到不同的尺度上;然后,在不同的尺度域分别计算模极大值,并根据负荷以天为周期波动的特性对模极大值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小波重构得到去除伪数据的负荷序列。对实际负荷数据的计算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波变换,去噪,负荷预测,模极大值

参考文献

[1]高山,单渊达.小波奇异性检测在负荷数据纠错和平滑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1(11):105-108.

[2]Mallat S.Theory for Multi-resolution Signal Decomposition:The Wavelet Represent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989,11(7):674-693.

[3]Mallat S,Hwang W.Singularity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with Wavelets[J].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1992,38(2):617-643.

[4]Donoho D L.Adapting to Unknown Smoothness via WaveletShrinkage[J]J Amer.Statist.Assoc.,1995,90:1 200-1 224.

[5]Donoho D L,Johnstone I.Wavelet Shrinkage Asym Ptopia[J].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95,57(2):301-369.

机场空调负荷的特性分析 第9篇

在机场建筑中, 一般来说大厅的建筑物长度长、面积大、高度高, 属于大空间建筑物的范畴, 因此在其建筑特征上就具有了典型的大空间建筑物的特征。对于高大建筑物的划分,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了规定, 是指高度大于5米, 体积大于一万立方米的建筑, 因此对于一个现代化的机场来说, 其大厅在这种划分上无疑是属于大空间的建筑。

1、机场建筑空间尺度的特征

(1) 作为大空间建筑的机场大厅来说, 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高度。这种大空间的高度, 也正是形成其温度梯度的主要原因。 (2) 同样的是, 机场建筑作为大空间建筑之一, 它的外墙与地板面积比例显而易见的会很大, 因此这种因比例较大而造成自然对流在冬季就显得十分突出, 在大厅内部四周极其容易形成下降的冷气流。

2、居留区的特征

由于机场大厅的建筑高度大, 其室内体积相比于正常建筑要大的多, 因而在人均体积上也要大很多,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去看待这种特征无疑是很好的, 可采用较小的换气次数。

3、使用特征

当今的机场内地建筑物具有明显的多功能要求, 对于机场大厅来说, 因为这些这些多功能要求的原因, 就使得机场建筑内的空调系统必须具有很强的可调性、可控性, 这些要求看似都是空调系统自身就可以达到的, 但是因为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空调系统负荷不同, 以及不同的冷热源之间有所差别, 所以对于空调系统负荷以及冷热源都应该做出仔细的考虑。

二、机场大厅的热负荷特性

和各种多用途大空间建筑相比, 机场大厅的大空间特性尤为突出。因此, 为抑制机场大厅在供暖时候大厅内上下温度分布不据云以及壁面下降的气流, 就可考虑采用外墙保温以及双层窗的措施。而又因为临近地面处急剧下降的温度以及壁面的下降冷气流, 同时又可以采用踢脚板对流器辐射供暖。从空掉的负荷上来看, 空调负荷取决于其内部的发热量和新风负荷, 而供冷工况内部发热负荷约占七成左右, 新风负荷占二成左右。在供暖的时候, 新风负荷可能达70。按照大厅人员密度为1.5~2人/m2来计算, 照明发热在大厅为60~80 W/m2, 这其中包括休息厅在内的整体可以按照40-60 W/m2。在计算围护结构负荷的时候, 一般都是以屋顶负荷为主, 而其传热系数应限定在1.163W/ (m20.c) 以下。机场大厅的负荷比较复杂, 在计算的时候, 应该根据机场大厅的具体使用功能作更为具体的分析计算, 就是说先要在确定了它各种用途下的冷热负荷, 然后加以控制其运行方式。

三、机场空调方式以及气流组织概念

1、空调方式和气流组织对室内环境和负荷的影响

(1) 空调方式和温度梯度影响:

机场大厅在采用不同空调方式的送风的时候, 对于温度垂直分布影响有着明显的不同, 供冷时存在的间题比供暖时为小。对于机场这个问题是选定空调方式的重要考虑因素。

(2) 空调送回风方式对负荷率产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 冷气的负荷率要收到建筑之间送回风中所形成的气流, 因此, 在实际设计当中, 对于负荷率的计算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就是这种机场大厅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2、居留区域空调以及诱导通风的应用

对于机场机械设备空调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气流组织而言, 在实际设计当中, 都是以全面空调方式为主, 同时对于自然的气流组织也加以了辅助作用。

3、机场送风方式的总体选择

对于送风方式的总体选择方面, 我们可以参考日本井上宇市教授曾做出的分析, 对于他所对不同性质的公共建筑以及人员停留情况, 给出整体送风方式的考虑。

四、空调方式和气流组织应考虑的问题

1、保证场内温度的均匀性

想要解决室内温度均匀性这个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 最为有效的防护四是, 根据实际机场大厅内温度分布的特点, 采用系统支路上设调温装置或者是采用多台AHU, 通过这些装置的作用, 从而从根本上达到对室内环境温度控制的目的。

2、主要送回风方式

(1) 上送下回的方式:这种对于送风的方式是采用直上直下垂直的顶送为主, 在这种方式中,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根据实际的建筑物的高度, 酌情的采用散流器和下送喷口。而在考虑建筑物自身尺寸的同时, 还需要考虑冷热射流的区别。因为在很多工程上, 对于对射程以及送风口都是专门设计的。在注意以上的事项之外, 还要对于个别的情况加以注意, 因在为有的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中, 是通过控制送风口个数, 来达到目的的。这种方式中, 建议采取的回风方式是均匀的布置地面或者是台阶回风口。 (2) 侧送下回:这种方式的原理是从大厅两侧的水平的方向进行喷口送风, 这种应用显而易见的优点就是造价便宜。但是, 对冉这种方式的优点明显, 也是成为诸多因素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但是在布置和计算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和装修的协调性。 (3) 下送上回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起源于60年代欧洲对于剧院和音乐厅的设计, 其中包括了用椅背送风和座椅柱脚送风等一些方式。但是这种送风方式有着局限性, 因为在采用这种送风方式的国家中大多国家是对供暖的需要远远多于供冷的需要, 对于这方面的介绍, 已经有不少文献介绍了说明了他们的试验结果。

3、通过辐射的方式来提高供暖水平用以提高舒适性

在机场大厅中靠前的座位一般在冬天都较为寒冷, 因此,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辐射地板取暖的方式来提高前排温度。对于这方面的应用, 现如今有着很多经验可以参考, 譬如日本对于这方面的应用就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种应用热惰性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它们, 也是一直在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

4、实现可调性的全年新风, 同时加以采用双风机系统的模式

为了能够保持机场大厅室内外的压力差, 同时也能保证按照实际的需要满足机场大厅的新风通风水平, 实际上对于机场大厅来说就应设计双风机空调系统。这设计方式在大型公共民用建筑中已经成为了规范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滨:《日本大空间空调现状》, 《暖通空调》, 2004, No.3。

[2]殷平:《商业建筑空调设计方法》, 《暖通空调》, 2004, (3) 。

县域配网系统负荷特性分析 第10篇

县域配电网电力负荷分析是针对县域范围内进行的,主要对电力负荷分布进行描述,并对其覆盖的具体范围和流动特性等属性进行分析。县域配电网系统用电负荷有多种功能,如负荷的大小,增长趋势。空间电力负荷分析,主要是在表征空间负荷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力负荷的高负荷预测。只有尽可能的提升的空间负荷预测精度,才能保证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电力负荷的特性分析

(1)电力负荷具有随机变化的特点。电力负荷的随机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外在和内在随机性两种特性。由于随机性是非线性器件所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由于电力系统本身是非线性系统,因此在电力系统中,电力负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电力负荷数据的变化也会影响电力负荷的随机性产生。

(2)电力负荷具有周期循环特性。在同一时间的电力负荷所产生的变化,都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平日里电力负荷外在表现,主要受到温度、气候和工作方法的影响,由于气候和温度等影响因素,因此电力负荷的变化也呈现周期性。周期性的负载变化还与节假日以及用户的用电量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每年的冬季和夏季功率负荷达到峰值,而在春季和秋季电力负荷则会进入低谷,一般情况下,电力负荷在周末将会较低,而在周一至周五的期间电力负荷会增加。

2 空间电力负荷的特性分析

作为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最底层的技术,合理有效的对电力负荷特性分析能够充分把握电力负荷的特点,为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提供依据,并且在对系统进行负荷预测前若能预先了解电力负荷特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

(1)空间电力分辨率。

在进行空间负荷预测前,应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将预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由于预测区域中小区规划的大小和类型不同,空间负荷预测得到的结果也有所不同,精度也会相应受到影响,因此可以将空间电力分辨率的概念引入进来。当工作人员根据相应规定将预测区域划分成的若干小区时,获取到每个小区的负荷数据都非常容易,那么预测区域中单个小区面积的倒数成为空间电力分辨率。空间电力分辨率用于描述预测区域中单个供电小区的大小、类型以及负荷能力这三个方面。一般来讲,划分小区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大小相同的有规则图形来划分区域,如长方形、正方形,这种依据区域形状划分得到的小区负荷数据无法直接计算得到,而是需要将整体的总负荷量合理分配给各个区域 ;另一种划分方法是根据所在行政区域、供电单位的不同进行划分,这种方式得到的小区负荷数据可以根据电力系统中登记的电力方案直接得到。

(2)空间电力负荷特性分析。

空间电力负荷特性分析是进行有效的空间负荷预测的基础,空间电力负荷作为电力负荷中的一种,在具有一般电力负荷特性(即具有变化随机性和周期性)的同时,还有拥有属于自己空间负荷特有的部分功能,这些功能为提出空间负荷预测方法提供了依据。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在供电范围划分方式下,对小区空间负荷预测,以下讨论的就是在供电范围划分方式下对空间电力负荷特性的分析。一种特性是S型增长特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空间电力负荷增长趋势,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该地区经济生产总量、人均生产总值、地区总人口量以及当地经济政策等。空间电力负荷增长量每年都不相同,并不是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而是表现为S型曲线。但需要注意的是,空间电力负荷S型增长曲线并不是指该地区负荷增长完全负荷S型曲线,而是该地区电力负荷增长在某一时间段可能符合S型曲线的某一部分。空间电力负荷的增长趋势可能不仅仅符合一种S型曲线,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增长速度可能会发生多次改变,也就是多S型曲线。对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包括三个阶段 :增长速度为零时期、增长速度高速发展期、增长速度低速发展期。第二种就是负荷转移特性。城市供电网络采用多条线路并行,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可切出的方式,各条线路之间都可以通信,并进行负荷转移。在供电网络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换开关位置来降低线路耗能,完成负荷在各线路之间的转移。负荷转移分为永久性转移和暂时性转移两种。永久性负荷转移顾名思义就是会永久改变小区的负荷,不会影响到小区负荷特性的增长趋势,而暂时性转移会产生突发的负荷转移情况,会影响到小区负荷特性增长趋势,进而对负荷预测造成影响。第三种是空间传播特性。空间传播特性是指空间负荷具有传播性,空间负荷量、负荷密度角度的区域会对其附近的其他区域造成影响。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小区、学校、办公区等人口众多的区域会产生较大的负荷量,它们的负荷量变化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其余的负荷变化,这就是空间传播特性的表现。

3 结语

健美操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11篇

一健美操运动强度对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运动强度决定着运动时的耗氧量、能量需要和消耗对于提高有氧能力(如:最大摄氧量)是最重要的因素。通常用运动时的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也可以用诸如耗氧量、热量消耗等指标来衡量,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消耗与体重有关,体重越大的人,运动时的耗热量就越大。但由于心率是最简单易行的指标,故实际上多用它来衡量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在健美操健身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运动强度过低(运动心率不高),机体的血压、心电图、血液、尿液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给机体没有带来足够的刺激,健身价值不大。运动负荷使心率接近适宜值时,心脏每搏输出量接近并达到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运动中心率再增高,即运动强度达到个体的最高承受水平时,心脏每搏输出量最大,健身效果也最好。然而,当心率超过个体的最高承受水平时,虽无不良的异常反应,但是也并不能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长时间超强度的运动,不仅达不到健身的效果,相反还会造成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并易产生疲劳或运动伤病。由此可见,不同体质和体能状况健身者承受运动强度的能力不同,运动强度上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另外,还可以根据呼吸状况判断,在健美操运动期间可以与人交谈,而不是气喘吁吁,确定这样的运动强度要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进行,最好是先进行最大摄氧量的测定,然后确定有氧运动的强度,如果无法进行最大摄氧量的测定,则可按大概推算法来估计最大摄氧量,进而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

运动时,心脏的负荷必须维持在40%~85%的储备心率之间,才能达到提高心肺耐力的效果。当心脏的负荷接近85%的储备心率时,更有利于改善最大耗氧量。也有专家建议运动强度最好在60%~85%之间。运动强度的计算很容易,运动训练时也可以利用心率来监控。为了提高心肺耐力,健美操运动时心率可维持在60%~85%的练习强度,而在重新恢复运动时的6~8周内,运动强度维持在40%~60%即可,以后再慢慢将强度提升到60%~85%。经过几周的练习之后,当安静心率(次/min)下降,此时应重新计算目标心率的范围。为了改善心肺耐力,运动强度不需要超过85%。体能不好学生的练习时强度维持在50%即可,以免因强度过高而造成伤害。

二健美操运动时间对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健美操运动时间是根据运动强度、运动频度、运动目的、年龄及身体条件等而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从运动开始达到恒常运动所需的时间,轻运动时为5 min左右,强运动时需20 min左右,达到最高运动以后需要继续运动一些时间,所需的时间在10 min左右,再加上准备活动及整理活动至少需要5~10 min。所以,实际所需的时间一般为40~45 min,这是较为客观的最低限度。有研究表明,每周运动热量消耗在2000卡以上,就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因此,我们可以此为标准。适当地延长运动时间,有利于促进脂肪的消耗,增加体能,降低血脂。但每次运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没有数据表明每次运动超过1小时更有利于健康。

健美操运动的持续时间一般以20~60 min为宜,具体运动时间依据运动强度而定。如果运动强度在85%左右,20 min就已足够了;如果运动强度在50%左右,运动时间最好在30~60 min之间。健美操运动时,体能较差的人最好是以较低的运动强度而持续较长的时间。虽然大部分的专家建议每次从事有氧运动时,最好保持在20~30 min之间,但是在一天当中,如果以中等强度从事运动30 min以上,也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如果利用健美操运动来控制体重,每天能尽可能地从事6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便可以达到维持健康体重的目的。如果不能保证6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也可以每天以较高强度运动30 min。

健美操运动之前应先做5~10 min的热身运动,运动结束之后也需再做5 min的整理运动。热身运动可以包括一般性的健身操、伸展运动或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果突然停止运动,会造成血液集中在运动部位的肌肉,使得回流心脏的血液量减少,从而可能导致头昏眼花或昏厥,甚至危及心脏。

三健美操运动频率对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健美操运动频率的选择也要根据自己体能量力而行,如体能不是很强的人和刚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人应该采取每周三次的锻炼频率,也就是隔天一次,每次20~30 min。然后随着锻炼计划的持续实施和体能的提高,在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同时,也要对运动频率加以调整,并根据自己的恢复状况和运动习惯改变锻炼计划。不管怎么调整锻炼计划,每周至少要有一天休息或进行调整性的运动,不能一周7天都练习,要使机体有充分休息和恢复的过程,以保证锻炼的效果和身体健康。

如果是为了减轻体重而运动,建议每周运动5~6天,每次以低中强度运动45~60 min。如果每次运动时间较长,可增加能量的消耗,加速减轻体重。每周3天(隔天运动),每天20~30 min的运动,只要心率在目标范围内,就可以维持已有的心肺能力。虽然每周运动3天就可以维持良好的心肺能力,但是专家建议应尽量每天都能从事中等强度的活动达30 min,这对健康促进是很有益的。endprint

如果想拥有较佳的健康和体能状况,必须养成有规律进行运动的习惯。有研究指出,因运动而产生的许多效果,一旦减少运动负荷,在两周之内这些效果就会慢慢消失,如果在2~8个月内不运动,这些效果就会完全消失。运动对健康的效果,大多数能持续保留效果的时间都很短,所以我们要把运动作为一种好习惯坚持,持之以恒。

四健美操锻炼方式方法对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

对于以前不曾有规律地参加健美操运动的人来说,一开始运动负荷就达到每周运动5~6次、每次30 min可能会有肌肉酸痛和肌肉僵硬的感觉,甚至还会产生轻微的运动伤害。如果采取渐进式增加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的方式,就可以避免肌肉酸痛、僵硬和运动伤害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最大限度提高体能的最好组合是以90%VO2max或95%的强度运动35~45 min,每周运动4次。如果以提高健康水平,保持适宜的体重为锻炼目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可以减少一些,要根据锻炼的效果,及时对计划加以调整和修订。每次锻炼时都要注意作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并保证持续以目标强度运动的时间不少于30 min,但每周运动的总能耗最好不要超过2000卡,这样对心脏造成损害的危险性较少。

健美操练习时间表可以以一周为单元,用红笔将运动时间写在每日的行程中,并且要将“运动时间”与日常的重要事务视为同等重要。也可以分开进行运动,每次10 min,一天累积起来保证30 min。这样,避免了因反复练习健美操而感到单调枯燥,轮流替换进行练习,使健美操运动富有变化和新鲜感。运动时按照音乐的节奏练习,可以使练习者更有活力,且运动得更加持久。同时,还要选择好练习健美操的服装和设备,然后找朋友一起运动,朋友间的鼓励和互动会激发运动的激情。如有疼痛或不舒服,请马上停止运动,这可能是运动伤害的警示。一旦受伤,就不要再运动,完全康复后再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做运动记录的习惯,能够了解体能进步情况,并可以进行体质状况比较。

综上所述,客观地了解健美操运动中负荷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所安排的负荷能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使每一个组成负荷的各个因素直接产生作用。因此,在安排负荷时对运动强度、密度、持续时间及练习方式等因素一定要综合起来考虑,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负荷,达到最佳健身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中焘.健美操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11).

[2]刘雪兴,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递增负荷下HRV的影响因素分析[M].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

[3]左晶晶,王强.论有氧健美操健身效应[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6).

[4]马鸿韬.健美操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机组突增负荷缺陷分析与处理 第12篇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模块化设计, 以工业级计算机为上位机, 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微机保护装置、微机测控装置等构成现地控制单元。

其中1#机组容量为8 MW, 使用可编程微机调速器。调速器其PLC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S7-200系列为其控制硬件主体, 并采用WEINVIEW的触摸屏作为该调速器的主要操作和显示平台。接力器控制部分由手自动切换阀、事故停机电磁阀、手动操作阀、压力继电器、电液比例阀、液控单向阀、节流阀、锁定电磁阀、接力器反馈电位器等组成。电液比例阀的输出流量的大小与输入的电气控制信号的电流成比例, 而流量的方向取决于电气控制的电流输入信号是加在电液比例阀的开启还是关闭线圈的输入端, 从而把电气控制信号转换成流量信号, 实现对接力器进行比例方向控制。接力器反馈电位器是一个精密耐磨电位器, 用于将接力器的位移转换成相应的电气信号, 反馈至电气部分, 以实现闭环控制。

1 故障发生过程

2013年1月8日, 1#机组满负荷运行 (有功8122 k W, 无功2312 k W。23时左右, 运行人员突然觉得中控室噪音降低, 观察监控主机上负荷有功10023 k W, 无功2355 k W。运行值长立刻手动发减负荷命令, 将负荷减回8 MW左右后, 机组运行正常。查监控有功出力曲线, 有功从8 1 2 2 k W突跳至10023 k W, 查导叶开度曲线, 导叶开度从63%增加至70%。停机后, 重新自动开机并网, 带负荷至8000 k W, 运行正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2013年1月15日, 22时45分, 又发生了相同情况。多方检查, 查不出原因。

2 故障分析

由于是软故障, 即故障现象会自动消失, 不会一直保持, 不能明显发现故障点。经与监控厂家和调速器厂家讨论分析后, 认为与机组超负荷有关, 其可能性包括下面两部分。

2.1 监控部分

PLC程序存在问题, 引起误调节。与此相关的程序功率调节子程序。开关量输出继电器接点有粘连等。

2.2 调速器部分

(1) 可编程PLC程序问题 (该型号调速器在本地区其它电站运行投产两年, 运行正常, 故可排除这点) 。

(2) 反馈信号输入出现异常, 包括机组频率、导叶位置反馈。

(3) 控制输出部分有异常, 包括调速器功率输出模块, 比例阀等。

(4) 调节参数设置不正确。

(5) 机械部分, 比如比例阀出现卡阻。

3 处理过程

针对以上分析, 以及前后故障对比, 我们处理过程是这样的:

3.1 2013年1月8日发生超负荷后的处理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对监控系统与调速器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在监控部分, 对增减开度输出继电器进行检查, 未发现问题。由于运行部门反映功率调节功能投入后, 接力器摆动大, 调节频繁, 与监控厂家商议后, 退出了监控并网后参与有功调节的程序:功率调节子程序。又与调速厂家咨询, 厂家建议由于附近有钢铁厂, 谐波影响大, 建议将调速死增大。联系电力调度所, 经同意后, 将调速死区由0.2 HZ修改为0.3 HZ。经上述处理后, 2013年1月15日21时, 相同故障又发生, 所以可排除监控系统的原因。

3.2 2013年1月15日故障发生后处理过程

怀疑调速器电液比例阀发卡, 引起接力器误动。拆出电液比例阀进行了清洗, 活塞进行了修磨, 同时对电液系统的油滤网做了清洗工作。此后一个多月未发生该故障。但在2013年3月22日该故障又再次发生。

3.3 2013年3月22日故障发生后处理过程

故障发生后, 迅速联系调速器厂家到现场配合进行处理。调速器厂家到现场后, 对调速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在做接力器静特性试验时, 发现在导叶开度60%以上严重非线性, 最大只能加到86%, 此时对应行程为65.4 cm。见表1。

测量导叶传感器供电电压时为12V, 导叶传感器电源额定电压应为24V。更改接线后, 重新做接力器静特性试验, 线性良好。见表2。

原来, 该型号调速器为适应不同型号的导叶反馈传感器, 提供了两路导叶反馈传感器电源, 一路为15 V经可调电位器输出 (一般为10~15 V, 适用于电位器式导叶传感器) 的电源, 一路为24 V (适用于0~10 V或0~20 ma输出的位移传感器) 。由于调速器厂家和提供导叶传感器厂家不是同一厂家, 提供导叶传感器的厂家提供的是0~20 ma输出的位移传感器, 调速器厂家外部接线为15V经可调电位器输出的电源。另外, 安装单位未能做接力器静特性试验也是个原因。

经此改动后, 机组运行6个多月来均未发生该故障。

4 结语

这次机组突增负荷故障, 由于是软故障, 且故障牵涉设备多, 检修人员对设备不是很了解, 给缺陷的消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处理时间达3个多月, 但也是本厂人员一个很好的熟悉新设备, 了解新设备的好机会。总结此次故障处理的全过程, 对于这类故障的处理, 必须注意: (1) 尽可能收集到现场的所有故障信息; (2) 除现场的故障分析外, 还要注重装置的图纸分析; (3) 采购设备时, 要做好厂家与厂家的协调, 明确各设备接口及参数配置; (4) 设备安装时要做好设备的监督验收工作; (5) 要做好设备的投产验收的技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郭中槂.中小型水轮机调速器的使用与维护[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3.

[2]程远楚, 张江滨.水轮机自动调节[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负荷分析范文

负荷分析范文(精选12篇)负荷分析 第1篇1 泰州电网的负荷特性分析自1996年泰州市由县级市升级地级市以来,泰州电网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