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精选12篇)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 第1篇
1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
随着《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的颁布,大幅度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水平,新标准分为2个阶段实施:①从2008-08-01—2011-07-01;②2011-07-01以后,新标准中特别增加了对环境承载力脆弱地区设置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制,加大了对环境敏感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力度。新标准提出的各类废水指标的排放限值均大幅度降低,现有的废水处理工艺一般采用物化+生化的方法,出水浓度无法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因此,还需对生化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目前,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和曝气生物滤池等。
1.1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是通过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作用的差异,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世界上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近年来将膜分离技术,比如超滤(UF)、反渗透(RO)和电渗析(ED)等应用在了造纸工业的废水处理中,实现了废水的高层次回用,应用前景广阔。
1.2吸附技术
制浆造纸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其色度仍然较高,出水颜色较深,一般达不到新标准的排放要求。吸附法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是采用多孔的固体吸附剂,利用固液相界面上的物质传递,使废水中的有色污染物转移到固体吸附剂上,从而使之从废水中分离。通常使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膨润土、硅藻土、煤渣、粉煤灰等。吸附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处理速度快、投资少、对色度的去除较为明显,其缺点为吸附剂的再生比较困难,再生成本较高,脱附后的废水仍需要进一步处理,对溶解性CODCr的去除效果较差。
1.3高级氧化技术
废水中有机物的高级化学氧化工艺可分为2大类:①O3、H2O2、O3/H2O2、UV/O3、UV/H2O2、UV/(O3+H2O2)等氧化剂直接参于反应的均相反应过程。其中,有紫外光参加的氧化反应通常也称为光激发氧化。②有固体催化剂(N型半导体材料)存在,在紫外光或可见光与氧或过氧化氢作用下的非均相氧化反应过程。高级氧化技术目前在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处理中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Fenton试剂是指Fe2+和H2O2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形成的一种常用的高级氧化剂。相比其他高级氧化剂而言,Fenton法具有操作过程简单、反应物易得、费用低廉、无需复杂设备、对后续的生化处理无毒害作用、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1.4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集曝气、高滤速、截留悬浮物等特点于一体,综合了过滤、吸附、生物接触法的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其工艺原理为:在滤池中装填一定量粒径较小的颗粒状滤料,滤料表面生长着生物膜,滤池内部曝气,污水流经滤料时,利用滤料上高浓度生物膜的强氧化降解能力对污水进行快速净化。同时,滤料和附着的生物膜还能截留污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且脱落的生物膜也不会随出水而流失。由于曝气生物滤池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投资少(可降低30%)、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近年来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制浆造纸废水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且目前国外已有数十家造纸企业将这一新技术投入运行。但曝气生物滤池也存在填料使用量大的缺点。
1.5氮和磷的去除
目前,在制浆造纸工艺中,除了亚铵法制浆废水外,通常很少添加含氮和磷的药剂。因此,废水中不含大量的氮和磷,只有当生活污水与制浆造纸废水混合处理时,才有可能导致废水排放超标。废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方法主要有A/O、A2/O、氧化沟等生化法。比如工厂原有的生化法为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均可通过调整工艺来达到除氮和除磷的目的。
2工程实例分析
某造纸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原为生料造纸企业,2001年关停生料造纸线,剩余涂布生产线。现有2条牛皮挂面纸板生产线,一条1575纸机生产线,一条为1880纸机生产线。废水主要来自某纸业公司化机浆车间产生的废液、电厂废水、纸机废水等。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中的标准。
3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该项目废水处理包括2部分:①化机浆车间产生的废液处理;②综合废水的处理,包括纸机废水、电厂废水、碳酸钙车间废水以及化机浆废液经处理后产生的少量浊污冷凝水。该项目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1化机浆废液处理
该项目化机浆废液采用碱回收法蒸发浓缩后焚烧处理以回收碱和热能。
3.1.1化机浆废液污染特性
化机浆废液主要来自木片洗涤、预处理和磨浆工段过程。其中,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纤维原料中溶出的有机化合物、工艺生产过程中残余的化学药品和流失的细小纤维,废液呈棕红色。化机浆废液的污染特性有以下4个:①有机物浓度高。COD的质量浓度为6 000~15 000 mg/L。②SS的质量浓度一般在2 000 mg/L以上,并含有大量胶状物质,浊度大。③由于磨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蒸汽,且生产过程中的水耗低,因此,废水的温度较高。④由于化学浸渍溶出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因此,废水色度较高,毒性物质的含量大,可生化性较差。
3.1.2化机浆废液常用的处理工艺
化机浆废液温度高、污染负荷大、含有毒性污染物质,处理难度大于一般的工业废水。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好氧、厌氧生物处理法,特定的微生物处理技术,臭氧氧化法和膜分离技术等。目前,国内数十个化机浆企业目前普遍采用以厌氧为核心的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废液。由于化机浆废液具有复杂性,现有化机浆废液处理工艺的废水水质很难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中CODCr的质量浓度小于等于80 mg/L的要求。
3.1.3化机浆废液的碱回收处理技术
目前,国内化学浆生产企业的黑液多采用燃烧法碱回收处理技术,工艺成熟。而化机浆的初始固形物的质量分数较小,一般为1.5%~2.0%,无法直接燃烧,国内还没有化机浆废液采用碱回收工艺处理的实例,但国外已经有化机浆生产企业采用碱回收方法处理废液的成功经验。
3.2综合废水处理
该项目综合废水采用A/O处理工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2.1调匀池
该池主要用于均化水质及调节水量,采用钢混结构,有效容积为14 400 m3,有效停留时间为3.5 h。
3.2.2初沉池
初沉池主要用于去除大部分悬浮物,采用钢混结构,共建3组,每组有效容积为4 500 m3。
3.2.3缺氧池
在缺氧条件下,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微生物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增强了其可生化性。同时,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增殖,实现了脱氮的效果。采用钢混结构,共建2组,每组有效容积为540 m3,有效停留时间为3.5 h。
3.2.4好氧池
经过缺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好氧池,并对废水进行充氧曝气。此时,水中好氧菌占绝对优势,并具有较好的活性,各种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充分利用废水中有机物质,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4 mg/L的条件下进行好氧生物反应,将废水中大量有机物质转化为CO2和H2O,并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该池为钢混结构,共建3组,每组有效容积为13 500 m3,有效停留时间为8.6 h。
3.2.5二沉池
经过好氧曝气池生物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达标排放,部分污泥回流到厌氧池,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池处理。该池采用竖流式沉淀池,钢混结构,共建2组,每组有效容积为5 500 m3。
4运行效果
该项目已稳定运行多年,从实际检测结果看,出水COD的质量浓度为20~80 mg/L,可达标排放,其他主要水质指标如表2所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纸工业的废水具有着极强的污染性,导致相应的废水处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积极地做好造纸工业的废水处理,我们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处理流程,采用先进、有效的施工工艺,系统完善废水处理工作,从而使造纸工业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德敏,谭婷.造纸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J].纸和造纸,2011(30).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 第2篇
基于水质水量分析的多种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优化设计与应用
摘要:某工厂在硅新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强酸性高氟废水(污酸)和酸性废水,对其两种废水进行处理,是本工程设计的`技术难题.通过对两种工业废水的水质、水量特点的分析,确定了分质前处理与混合后续处理的最佳技术方案,在确保水质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投资与运行成本.作 者:陈希勇 张允计 叶绍成 CHEN Xi-yong ZHANG Yun-ji YE Shao-cheng 作者单位:陈希勇,叶绍成,CHEN Xi-yong,YE Shao-cheng(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38)张允计,ZHANG Yun-ji(洛阳中硅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
期 刊:工程建设与设计 Journal:CONSTRUCTION & DESIGN FOR PROJECT 年,卷(期):, “”(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 水质水量分析 工艺优化设计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超滤 钢厂 污水回用 膜污染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019-01
工业污水再生利用是缓解我国用水资源紧张和水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钢铁厂污水具有水量大,便于回用的特点,而应用超滤/反渗透深度处理污水处理站出水,可以作为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给水、循环水的补充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考察超滤/反渗透集成膜工艺在钢铁厂污水回用中的稳定与工程效果,同时研究运行过程中超滤膜的污染情况,并确定最佳的清洗药剂和药剂浓度,于2014年5~8月,在某钢铁公司进行了超滤/反渗透污水深度处理并回用的中试研究。
1 试验装置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中试在某钢铁厂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原水为污水处理站出水,超滤出水用作反渗透的原水和超滤膜的反冲洗水。采用气、水反冲洗控制超滤膜污染。超滤膜采用抽吸式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孔径为0·04 μm,有效膜面积为112 m2,过滤方式为错流过滤,设计处理能力为2 m3/h,回收率为90%。
一个膜组件包括固定在垂直机构上的中空纤维膜、设在机构底部和顶部的透过液集水管。每个集水管包含有一層穿过膜丝的密封树脂,使得膜的内腔与管道相连以收集透过液。中空纤维膜要比顶部和底部的集水管之间的距离略长。2个硬直角管将2个集水管相连,同时将它们的位置固定。其中一个直角管将来自底部水管中的透过液运送至顶部水管;另一个将来自曝气器的空气全部运送至底部水管。同时,平缓的曝气摇动中空纤维膜并且在水槽中产生一种气升式循环模式。周期式反脉冲可以减小膜面的浓差极化,有效地降低了膜的污染。
1.2 试验原水水质
中试原水采用某钢污水处理站的二级出水,原水水质为:pH7.83,碱度(以CaCO3计)3.2 mg/L,氯根42.8 mg/L,硬度(以CaCO3计)11.4 mg/L,COD50.4 mg/L,浊度0.3~28.9NTU。
1.3 试验方法
试验每天连续运行,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数据,包括超滤进水、产水、浓水流量和温度,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原水进水口、超滤膜系统产水和浓水出口取出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浊度的去除
悬浮颗粒和胶体是堵塞RO膜的主要因素。试验期间,原水的浊度为0.3~28.9 NTU,而超滤出水浊度为0~0.57 NTU,平均浊度为0.08 NTU,其去除率几乎为100%。这是由于超滤膜的孔径较小,可以在不投加任何药剂的情况下,截留水中几乎全部的胶体和悬浮颗粒物。超滤的采用有效克服了传统预处理中化学药品用量大、无法彻底去除水中生物絮体和胶体物质的弊端,为反渗透提供了良好的预处理。
2.2 SDI的变化
SDI值(淤泥密度指数)是表征RO系统进水水质的重要指标。试验中,对超滤出水的SDI值进行了检测,频率为每3 d一次。在超滤系统运行期间,SDI比较稳定,基本在1~2之间浮动,符合反渗透进水SDI值小于3的要求。其他出水水质指标为:COD为28~32 mg/L,去除率在40%~44%。超滤对进水的电导及TDS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主要是由于超滤受到过滤孔径的限制,无法去除水中溶解性离子。综上所述,超滤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浊度,对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3 膜污染与清洗
试验期间,超滤产水量始终保持在2 m3/h。试验期间,对设备每周进行维护性清洗,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反冲洗和气擦洗。在系统运行初期,透膜压力始终保持在比较低的范围内,变化比较平缓。在试验的30~34 d进行了水力峰值试验,将产水量提升至2.5 m3/h,压差由10 kPa提升至16 kPa,之后恢复2.0 m3/h的产水量。系统运行至58 d,使用盐酸进行了在线化学清洗。压差由25 kPa降至15 kPa,膜清洗如图1所示。
3.1 在线清洗
当透膜压差出现较明显的增长时(△TMP>5 kPa),则设备需要进行在线清洗。超滤的维护性清洗主要采用0.02%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时间30 min左右。清洗周期在实验初期为7 d,随着超滤的运行,污染情况加重,清洗周期逐渐缩短为5 d。在清洗过程中,也尝试使用柠檬酸,对膜通量的恢复没有明显作用,但SDI值出现了下降。在对超滤膜进行维护性清洗的过程中发现,维护性清洗并不能带来膜通量的显著恢复,但能够抑制膜污染。同时,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进行清洗,对比清洗效果,在0.02%~0.03%这个范围内,浓度越高,其清洗效果就越好,>0.03%,则无明显效果。
3.2 化学清洗
试验进行至100 d时,透膜压力出现高位报警(TMP>50 kPa),一个生产周期结束,需要对膜进行化学清洗。试验末期分别应用柠檬酸和次氯酸钠进行化学清洗,应用柠檬酸进行化学清洗,过滤压差由51 kPa降低至31 kPa;而应用次氯酸钠进行二次清洗时,过滤压差降从31 kPa低至18 kPa。二者清洗效果较为显著。在膜的清洗过程中,柠檬酸用于去除膜丝表面的金属结垢,而次氯酸钠则用于去除膜丝表面的微生物。由化学清洗所取得的效果可以看出,膜污染的成因是水中金属盐类在膜丝表面结垢以及微生物污染。从试验设备的运行情况可以看出,超滤设备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生产周期能够维持在70~80 d。综上所述,超滤工艺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克服了传统反渗透预处理工艺无法彻底去除水中生物絮体和胶体物质的弊端,延长了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是一种理想的反渗透预处理工艺。
4 结语
(1)应用超滤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措施,来处理钢铁污水厂的二级出水,产水水质能控制在比较稳定的区域,主要技术指标能够符合反渗透的技术要求,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出水的SDI值保持在3以下。(2)在应用次氯酸钠进行在线清洗的试验过程中发现,当次氯酸钠的浓度在0.02%~0.03%这个范围内,浓度越高,其清洗效果就越好,>0.03%,则无明显改善效果。(3)应用次氯酸钠及柠檬酸进行化学清洗效果较好,说明引起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金属离子结垢和微生物、细菌的污染。(4)应用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能够有效防止浓差极化,抑制污染,并能经受较高浓度的化学药剂清洗(盐酸、柠檬酸、次氯酸钠),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运行周期,运行周期能够达到70~80 d。
参考文献
[1]陈晓秋.水环境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筛选方法探讨[J].福建分析测试, 2006(1):15-17.
粘胶纤维工业废气处理分析 第4篇
基于此, 诸多的粘胶纤维企业在实际生产的车间都设置了送、排风装置, 主要的目的是把新鲜空气送入车间, 同时通过这些装置排放出机内、车间内的废气, 以保证车间空气指标符合实际的生产工艺条件与劳动卫生要求。
文章根据实际生产情况, 选择了冷凝法对粘胶纤维企业中的废气治理技术做了分析介绍。供同行参考借鉴使用。
一般来说, 冷凝法主要用于粘胶短纤维纺丝工序丝束固化、分解时释放的小气量、高温度、高浓度CS2的回收利用方面。具体说来冷凝法这个技术在处理废气时还有两个不同的工艺, 分别是水蒸气再生冷凝回收工艺和热气流 (空气或惰性气体) 再生冷凝回收工艺。文章分别给出了它们不同的处理工艺流程。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
在它的工作原理作用下, 含CS2浓度很高的废气都会经过热交换器, 然后再用低温水直接或间接将废气温度降至CS2沸点以下, 以回收液态CS2。CS2是具有很强的毒性, 并且是容易燃烧的液体。它的液态密度在2634g/L, 气态密度在2.670g/m3。它对水的溶解度是在0.258~0.195。具体参数见表1。
而硫化氢在常压下, 是有臭味和毒性的气体, 它的分子量在34.08, 临界温度在100.4℃, 临界密度0.3103g/L。所以它会和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在一起就会发生爆炸。
基于以上这两方面的情况, 废气中的硫化氢和二硫化碳经过催化氧化转化为硫酸的过程主要是包括硫化氢和二硫化碳的催化氧化, 二硫化碳的转化和硫酸蒸汽的冷凝。再有就是硫化氢、二硫化碳的催化氧化及二氧化硫催化氧化转为三氧化硫的过程。
像这样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是完成废气的回收过程。无论是从技术、经济、操作等方面来考虑, 冷凝法技术是目前我国大型粘胶纤维生产企业综合治理废气的首选方法, 一般来说, 这样的回收技术可达投入量的40%~50%, 回收率在95%左右。
经过我们的努力, 一般地化纤企业都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从粘胶纤维纺丝工序废气具有风量大、浓度低的特点, 治理难度也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也要从一定角度上来建议粘胶纤维生产企业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 同时要依法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并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能源审计, 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另外还要在在建粘胶长丝生产装置, 纺丝机机台密封要严密可靠, 在保证纺丝车间有害气体含量不超标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减少换气次数, 从而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新建和改扩建粘胶短纤维生产装置要采用先进可靠的CS2回收装置, 全硫量回收达到85%以上。
同时, 还要遵循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废气排放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控制要求。对那些新建和改扩建粘胶纤维生产装置, 对原液浸渍产生的压液回流碱和过滤产生的废粘胶必须确保全部回收利用, 不得排放。
摘要:粘胶纤维生产中会产生工业废气,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本文分析了废气的主要来源和成份构成, 并以冷凝法技术为例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废气治理技术,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粘胶纤维,工业废气,工艺流程,治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慧.粘胶纤维生产废气治理技术的研究[D].湘潭大学, 2003.
[2]逄奉建.大型粘胶纤维厂废气治理的比较与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 (工程技术版) , 2002 (02) .
[3]孙振清, 穆国俊, 魏存计.实行企业环境报告制度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 第5篇
摘要:DB51/2311―《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出水提出了更严格的排放要求。宜宾市南溪区罗龙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出水执行该标准,改造后采用水解酸化+AAO-MBR为主的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该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进出水水质、提标改造工程方案、生化池改造设计、主要构筑物设计。该提标改造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岷江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AAO-MBR工艺
1工程概况
宜宾市南溪区罗龙工业园以新材料、生物制药、精细化工产业为主,兼有仓储物流。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位于工业集中区A-9地块,于4月建成。该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0m3/d,一期建设规模10000m3/d,占地60亩。原设计出水水质执行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为应对岷江、沱江流域越来越严重的水质污染情况,四川省制定了DB51/2311―2016《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南溪区属于该标准重点控制区域,因此罗龙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执行该标准。
1.1现状水量、水质及工艺流程
目前该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为7850m3/d,其中工业废水5500m3/d,生活污水2350m3/d。实际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除COD、BOD5和TN以外,其余指标可以稳定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一期工程现状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主体工艺为水解酸化+Cass生化反应+过滤。
1.2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进出水水质
园区企业主要为化工企业,根据在线监测及部分实测数据反馈,园区工业废水主要有以下特点:1)有机物和悬浮固体含量高且随时间变化较大;2)废水可生化性差;3)废水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在企业内部预处理中已基本达标;4)废水呈中性。目前园区总污水量中,生活污水占30%。根据实际进水水质和DB51/2311―2016《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出水水质的要求,确定本次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2所示。
2提标改造工程方案
2.1总体方案
目前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除SS和TP能够达到DB51/2311―2016《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外,其余指标均无法达标。本次提标改造,需强化生化处理,加强系统对COD和BOD5的去除效果;增大鼓风系统的曝气量,提高NH3-N的`去除率。Cass反应池中缺氧段的容积和停留时间不够,反硝化不充分,本次提标改造将增加缺氧段的容积和反硝化回流比,以提高生化处理构筑物的脱氮效果。
2.2生化处理改造方案
通过对目前实际进出水水质的分析,并结合现状工艺运行情况、空余场地状况等,若要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达标,则需对Cass生化池进行改造。通过工艺比较,考虑将Cass生化池改造为AAO-MBR池。在保持Cass生化池整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改造,新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及膜池。MBR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将生化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完全分离;2)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更加完善、丰富,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和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率;3)省去了二沉池、混凝沉淀池和滤池,节省占地且出水水质良好,浊度更低,并减少了剩余污泥排放量[1]。
2.3预处理改造方案
原污水处理厂未考虑设置调节池,但根据运营单位提供的实际进水水质数据可知,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波动较大,通常每天10:00―17:00水质较其他时段差。因此本次提标改造考虑在水解酸化池前设置调节及事故池。根据其他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调节池的设置有助于改善后续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其主要具有均衡水量和水质的作用[2]。由于本次生化系统改造采用膜工艺,因此在旋流沉砂池和调节及事故池之间增设膜格栅,用以去除细小毛发和纤维物质,以防膜堵塞。
2.4提标改造后工艺流程
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5总平面布置及高程布置
膜格栅、调节及事故池、AAO-MBR池、膜设备车间、巴氏计量槽与原有构(建)筑物实现有效衔接。高程布置上,来水自流进入粗格栅后经提升进入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再经膜格栅后进入调节及事故池,再一次提升后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和AAO-MBR池,最后经接触消毒后计量排放。
3Cass生化池改AAO-MBR池设计分析
Cass生化池分为4格,本次提标改造分格数不变,将每格内部结构进行功能调整,拆除每格内部原选择区、缺氧区与反应区,改造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及膜池。主要设计参数如下:1)污泥质量浓度,厌氧区2.5g/L,缺氧区5.0g/L,好氧区7.5g/L,膜池10g/L;2)回流比,膜池回流至好氧区300%,好氧区回流至缺氧区200%,缺氧区回流至厌氧区100%;3)设计泥龄20d,污泥负荷0.11kgBOD5/(MLSSd);4)总停留时间25.9h,其中厌氧区停留时间4.6h,缺氧区停留时间5.8h,好氧区停留时间12.1h,膜池停留时间3.4h;5)设计气水比(生化)6.9∶1(体积比)。另外,可根据出水TN值将好氧区最后一廊道转变为缺氧区以加强反硝化。
4主要构筑物设计
本次提标改造,新建膜格栅、调节及事故池、巴氏计量槽和膜设备车间各1座,另对Cass生化池内部进行改造,更换鼓风机房风机,其余构(建)筑物不涉及土建改造和设备更换。
4.1膜格栅
膜格栅平面尺寸为11.0m4.6m,总高度为5.6m,超高为0.5m;共设2条流槽,槽宽度为1.5m,其中1条流槽设置膜格栅(b=1mm,N=1.47kW,过栅流速=0.8m/s),另外1条流槽设置人工格栅(b=1mm)。格栅前后分别设置叠梁闸。配套螺旋输送压榨机1台,N=1.5kW;冲洗水泵2台,单台Q=16m3/h、H=70m、N=5.5kW。
4.2调节及事故池
调节及事故池尺寸为50.5m21.1m5.7m。池内设有潜水推流器和潜污泵,以防止污泥沉降板结,均化水质水量,提升污水。总停留时间为12.3h。共设潜水推流器8台,其叶轮直径D=615mm,N=4.0kW;共设潜污泵4台,其中2台(1用1备)单台Q=210m3/h、H=12m、N=15kW,另外2台(1用1备)单台Q=100m3/h、H=12m、N=7.5kW。
4.3AAO-MBR池
AAO-MBR池分为4格,单格尺寸为33.6m18.0m5.90m(有效水深为5m)。单格内设备如下:厌氧区设水下搅拌器4台,直径D=370mm,N=3.7kW;缺氧区设水下推流器22台,直径=1500mm,N=1.5kW;污泥回流泵1台,Q=312.6m3/h、H=12m、N=15kW;硝化液回流泵1台,Q=208.2m3/h、H=12m、N=11kW;脱窒液回流泵1台,Q=104.4m3/h、H=12m、N=5.5kW;剩余污泥泵1台,Q=25m3/h、H=8m、N=1.5kW;膜组件6套,单套处理水量Q=11.6L/(hm2),中空纤维PVDF膜孔径0.4μm。
4.4鼓风机房
利用原鼓风机房,仅将鼓风设备进行更换。AAO-MBR池曝气由鼓风机房供气,膜吹扫鼓风由膜设备车间供气。更换曝气鼓风机3台,2用1备,单台Q=42m3/min、H=8.4m、N=100kW。
4.5膜设备车间
膜设备车间建设规模为10000m3/d,尺寸为13.5m9.0m6.9m,设有鼓风间及产水加药间。该车间主要设备有膜池吹扫鼓风机、产水泵和膜清洗设备等。膜清洗采用次氯酸钠(NaClO)和柠檬酸作为化学清洗剂。1)鼓风间主要对膜吹扫进行鼓风,设鼓风机3台,2用1备,单台Q=36m3/min、H=4.5m、N=45kW。2)产水加药间产水及反冲洗设备:凸轮泵3台,2用1备,单台Q=272m3/h、H=12m、N=22kW;真空泵2台,1用1备,单台Q=27m3/h、H=-3.3kPa、N=4kW;真空罐1台,V=0.3m3;空压机2台,1用1备,单台Q=0.5m3/min、P=0.8MPa、N=4.0kW;储气罐1台,V=0.3m3。加药清洗设备:NaClO维护性清洗泵2台,1用1备,单台Q=735L/h、H=0.3MPa、N=2.2kW;NaClO恢复性清洗泵2台,1用1备,单台Q=500~4000L/h、H=25m、N=4kW;柠檬酸清洗泵泵2台,1用1备,单台Q=500~5000L/h、H=0.3MPa、N=4kW。
5经济分析及结论
该提标改造工程总投资为2517.28万元,改造后吨水运行费用约为1.57元/m3。该提标改造工程的建设对于改善岷江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杜蓉,李海龙,刘牡,等.A2O-MBR-O3工艺应用于城镇污水高标准处理工程[J].工业用水与废水,,48(4):64-67.
关于工业废水处理的探讨与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废水特点;发展趋势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
1.工业废水分类及处理的基本原则
工业废水分类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第二种是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前两种分类法不涉及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废水的危害性。第三种分类法,明确地指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废水一定的危害性。处理的基本原则:
(1)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
(2)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应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减少流失,尽可能采用合理流程和设备。
(3)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
(4)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应经适当处理循环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负荷。
(5)类似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糖废水、造纸废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2.废水处理方法可按其作用分为四大类
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
3.主要工业废水特点与处理方法
3.1农药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农药品种繁多,农药废水水质复杂。其主要特点是:(1)污染物浓度较高,化学需氧量(COD)可达每升数万mg;(2)毒性大,废水中除含有农药和中间体外,还含有酚、砷、汞等有毒物质以及许多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3)有恶臭,对人的呼吸道和粘膜有刺激性;(4)水质、水量不稳定。因此,农药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农药废水处理的目的是降低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提高回收利用率,力求达到无害化。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湿式氧化法、溶剂萃取法、蒸馏法和活性污泥法等。但是,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这是农药发展方向。一些国家已禁止生产六六六等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积极研究和使用微生物农药,这是一条从根本上防止农药废水污染环境的新途径。
3.2食品工业废水污染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食品工业原料广泛,制品种类繁多,排出废水的水量、水质差异很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1)漂浮在废水中固体物质,如菜叶、果皮、碎肉、禽羽等;(2)悬浮在废水中的物质有油脂、蛋白质、淀粉、胶体物质等;(3)溶解在废水中的酸、碱、盐、糖类等;(4)原料夹带的泥砂及其他有机物等;(5)致病菌毒等。食品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易腐败,一般无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以致引起水生动物和鱼类死亡,促使水底沉积的有机物产生臭味,恶化水质,污染环境。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除按水质特点进行适当预处理外,一般均宜采用生物处理。如对出水水质要求很高或因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可采用两级曝气池或两级生物滤池,或多级生物转盘或联合使用两种生物处理装置,也可采用厌氧—需氧串联的生物处理系统。
3.3造纸工业废水处理
造纸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工业生产中的制浆和抄纸两个生产过程。制浆是把植物原料中的纤维分离出来,制成浆料,再经漂白;抄纸是把浆料稀释、成型、压榨、烘干,制成纸张。这两项工艺都排出大量废水。制浆产生的废水,污染最为严重。洗浆时排出废水呈黑褐色,称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废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废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应着重于提高循环用水率,减少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各种可靠、经济和能够充分利用废水中有用资源的处理方法。例如浮选法可回收白水中纤维性固体物质,回收率可达95,澄清水可回用;燃烧法可回收黑水中氢氧化纳、硫化钠、硫酸钠以及同有机物结合的其他钠盐。中和法调节废水pH值;混凝沉淀或浮选法可去除废水中悬浮固体;化学沉淀法可脱色;生物处理法可去除BOD,对牛皮纸废水较有效;湿式氧化法处理亚硫酸纸浆废水较为成功。此外,国内外也有采用反渗透、超过滤、电渗析等处理方法。
3.4印染工业废水处理
印染工业用水量大,通常每印染加工1t纺织品耗水100-200t,其中80%-90%以印染废水排出。常用的治理方法有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1)废水可按水质特点分别回收利用,如漂白煮炼废水和染色印花废水的分流,前者可以对流洗涤。一水多用,减少排放量;(2)碱液回收利用,通常采用蒸发法回收,如碱液量大,可用三效蒸发回收,碱液量小,可用薄膜蒸发回收;(3)染料回收,如士林染料可酸化成为隐巴酸,呈胶体微粒,悬浮于残液中,经沉淀过滤后回收利用。
无害化处理可分:(1)物理处理法有沉淀法和吸附法等。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悬浮物;吸附法主要是去除废水中溶解的污染物和脱色。(2)化学处理法有中和法、混凝法和氧化法等。中和法在于调节废水中的酸碱度,还可降低废水的色度;混凝法在于去除废水中分散染料和胶体物质;氧化法在于氧化废水中还原性物质,使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沉淀下来。(3)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生物转盘、生物转筒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为了提高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回收要求往往需要采用几种方法联合处理。
3.5冶金废水治理及发展趋
冶金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水量大、种类多、水质复杂多变。按废水来源和特点分类,主要有冷却水、酸洗废水、洗涤废水(除尘、煤气或烟气)、冲渣废水、炼焦废水以及由生产中凝结、分离或溢出的废水等。冶金废水治理发展的趋势:(1)发展和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如用干法熄焦,炼焦煤预热,直接从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等;(2)发展综合利用技术,如从废水废气中回收有用物质和热能,减少物料燃料流失,(3)根据不同水质要求,综合平衡,串流使用,同时改进水质稳定措施,不断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4)发展适合冶金废水特点的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如用磁法处理钢铁废水具有效率高,占地少,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科]
【参考文献】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 第7篇
1 常见工业污染水处理技术
1.1 MBR技术
MBR技术即为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它是生物化学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污水处理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拥有完整的系统结构。其中, 好氧曝气区主要包括缺氧池、化学清洗、反洗系统等。好氧曝气区、缺氧池和膜分离池是MBR技术的关键。好氧曝气区主要用于存放膜构件, 而膜构件是由中空纤维膜组成的, 其孔径只有0.2 um左右, 可以隔绝所有细菌。中空纤维膜的高效过滤性能能够将细菌和菌胶团隔离在曝气池中。在完成过滤处理后, 集水管将水体汇集后排放。这个过程能够有效隔离水体与污染物, 同时过滤细菌、藻类等物质。中空纤维膜为该技术的核心部分, 为了保证其具有较高的透水性能, 需要利用化学清洗技术定期清洁、维护它。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 所用的膜构件均为高科技材料, 化学性能、抗氧化性和抗污染能力十分稳定, 清洗便捷, 产水量稳定。中空纤维膜的隔断作用非常强, 微生物经过中空纤维膜的隔绝后会留在反应器中。值得一提的是, 使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所出的水水质良好, 可以直接循环利用。
1.2 生物制剂增效法
生物制剂增效技术主要用于有生物处理流程的污水处理设备中, 如果它能够降解生物菌群, 就能改善生物的处理能力, 强化特殊化污染物的去除效用。生物制剂增效法并不能够替代当前的细菌群, 而是能够强化细菌群在某种环境中的反应能力, 显著提高细菌群的降解功效, 提升工业污水处理效果。根据不同水质和对出水水质的要求,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选择相应的生物制剂。有选择性的特殊化投用生物制剂有较强的降解效果。生物制剂增效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对进水的水质没有特殊要求, 并且利用这种技术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因此, 应用该技术可以提高生化处理效果。它是膜处理等深处理技术的基础处理步骤。
1.3 臭氧化处理技术
典型的臭氧化废水处理工艺与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相比, 有以下优点:①臭氧化工艺是由多段臭氧化串联的, 系统内整体呈推流形式, 无需硝化液回流, 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相关研究显示, 在污泥回流比为0.5的条件下, 臭氧化工艺无需硝化液回流就能去除85%以上的总氮, 但是, 传统的臭氧化工艺只能达到40%的脱氮率。如果传统的臭氧化工艺要达到80%的脱氮率, 就需要50%的污泥回流比和350%的硝化液回流比。②回流污泥直接进入首段的缺氧段, 进水按比例分配进入各级缺氧段, 稀释作用被延迟, 系统中就会形成污泥浓度梯度。与传统臭氧化工艺相比, 在不加大污泥回流量和二沉池负荷的情况下, 典型的臭氧化废水处理工艺增加了系统中的平均污泥浓度, 延长了固体停留时间 (SRT) , 提高了单位池容的处理能力, 还能够节省池容, 降低基建投资成本。③原水分段从缺氧段进入系统, 为反硝化反应提供了碳源, 同时, 原水中有机碳在缺氧段被有效降解后进入臭氧段, 可以抑制臭氧区内增殖速率大的异养菌的生长, 给属于化能自养型臭氧细菌的硝化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 缺氧段与臭氧段的交替可以实现系统内碱度的互补, 能够减少或者无需额外投加碱度即可满足系统的酸碱平衡。④系统内有机底物沿程分布, 系统负荷均衡。
2 工业污水处理循环利用
工业污水回收利用的方式主要有2种, 即分散式污水回用和相对集中式污水回用。分散式污水回用是指在一个或者多个工业企业中安装污水处理系统, 它可以再次利用经过处理的企业排出的工业污水, 具有节约资源的作用。这种水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水质灵活选用处理技术, 并在实践过程中减少污水处理费用。相对集中式污水回用主要针对的是全市范围内的污水处理厂。应用这种污水回收利用方式不仅能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深度处理污染较为严重的水质, 还能将处理后的水传送到水管网中分给其他用户使用。这种回用方式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 而且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规模和效益。
目前, 我国的工业废水主要是由有一定建设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在处理工业废水的过程中, 不仅要收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污水, 还要集中加工处理, 提供给工业企业循环再利用, 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缓解工业污水排放总量超标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 工业生产污水中都含有较高比例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的存在可以给予植物所需的养分。当污水经过过滤处理后, 水体中依然含有各种微量元素。使用处理后的工业污水灌溉土壤能够有效增强土壤肥力, 充分体现出污水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效用, 以帮助植物更快更好的成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能够和谐可持续发展, 可以改善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实现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我国工业行业积极利用各种创新技术实现对污水资源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 相关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利用率, 更新工业生产工艺。
摘要:水污染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 我国在处理工业污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而积极探索治理工业污水的方法极为重要。分析工业污水的处理和处理后污水的循环再利用情况对解决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业污水,循环再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微量元素
参考文献
[1]丁绍兰, 林业, 杨建军, 等.水解-多级好氧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工程调试[J].中国皮革, 2015 (11) .
工业与民用建筑节能处理技术分析 第8篇
1 工业与民用建筑节能的意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节能处理技术指建筑工程照射、空调采暖、墙体保暖等技术, 在运用该技术时, 要以改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舒适性为前提, 在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规划和使用的全过程中, 采用节能型的材料、产品、设备和技术, 严格按照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节能处理技术的标准执行, 在保证热量的前提下, 利用可再生资源或能循环利用的资源, 减少对我国资源的消耗, 这样既提高了各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又加强了对建筑工程能源消耗的管理。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能源的发展, 我国煤炭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但石油依靠进口, 我国采暖区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6%, 采暖能耗却占全国总能耗的9.6%, 发达国家建筑用能更是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 并且空调建筑的迅速增加, 建筑能耗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能源生产增长的速度, 能源的无节制消耗限制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节能处理技术对建筑工程以及对整个社会的节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节约社会资源;有效加强社会各专业之间的联系;有效推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2 建筑节能要解决的问题
2.1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在建筑物冷热负荷的计算时, 即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损失和空气渗透耗热量。这两项都与建筑围护结构材料选择和构造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防潮、密封性能等热工性能的提高, 就可以大大减小建筑物冷热负荷, 从而减少建筑设备的能耗、节省能源。所以建筑节能的首要工作和重点就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2.2 利用可再生能源
节能建筑在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的同时, 还要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和可再生能源, 尽量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
2.3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
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是节省能源, 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运营的低能耗;其二是指房屋建造过程中的低能耗。
3 建筑外部环境的节能处理技术
建筑分布及选址是民用建筑外部环境节能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还应使建筑物获得更多光照, 注意避开风口。工业建筑着重考虑工艺设备方面的布局和选址。为此, 在建筑设计环节就要对建设地段的地址地貌、气候特征、自然环境、水文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调查,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将建筑施工方案与建筑节能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研究表明, 体形系数每增大0.01, 能耗指标就增加2.5%, 建筑体形系数越小, 建筑空间构造就越合理, 所以如何在落实建筑施工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建筑体形系数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必须使建筑单体设计体形系数低于国家对夏热冬冷地区0.32的限制。此外, 不仅要对民用建筑位置、厂房位置、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考虑和合理选取, 还要注重空调系统节能, 将建筑物内在供暖、空调调温的限度计算清楚, 保证调温和供暖的合理性;从减少冷热源能耗、输送系统能耗、系统运行管理几方面思考问题, 比如可采用冰蓄冷+地源热泵三工况空调系统、智能数码涡旋多联空调系统、余热回收系统等, 以达到减少运行能耗、提高热回收率的目的。照明节能也很重要, 尽可能选择节能设备, 并合理确定照明线路, 加强对自然光的应用。
4 建筑单体节能处理技术
屋面所造成的室内外温差传热耗热量比任何一面外墙或地面的耗热量都大, 因而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应从增强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入手, 一方面, 选用高效节能环保材料与保温隔热性能好、无污染的材料比如岩棉板保温层、酚醛板等, 改进屋面构造, 使之有利于排除湿气;另一方面, 控制好材料密度和吸水率, 将建筑屋面自重控制在合理范围。也可采用绿色种植屋面和蓄水屋面, 通过在屋面上种植花草或构建水深为20 cm以上蓄水池, 提高屋面绿化率和保温隔热性能, 降低屋面温度。
墙体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也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建筑墙体节能目标是提高外墙的热工性能, 所以在施工中, 可采用隔热和保温性能良好、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以提高外墙保温性能, 同时, 在遵循外墙构造设计方案及施工原则的基础上, 尽量减小外墙厚度, 得到更多有效建筑面积。为进一步突出建筑节能, 达到更好的保温与隔热效果, 可对当地气候条件、建筑朝向、绿化、遮阳、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 比如采取充分的措施, 借助相应的技术就可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这对于减少工业与民用建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具有重要作用, 还能减少建筑能耗, 做到清洁环保。外墙保温技术包括外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和中保温技术这3种形式, 实践表明, 外墙外保温的保温效果和节能效果最好, 可在实际施工中大力推广, 也可结合具体情况考虑采用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等新型外保温系统, 并设计成保温夹层的复合墙体, 外墙绿化技术在增强建筑墙体节能效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根据建筑工程实际加以应用。
门窗是沟通室内外的主要渠道, 同时又是绝热性能最差以及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的部位, 其是否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直接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首先在满足正常通风、采光以及施工要求的基础上, 应控制好不同朝向的窗墙比, 东西向窗墙比分别不应大于20%和30%, 南向窗墙比控制在35%以下;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固定式遮阳或活动式遮阳, 提高窗户遮阳性能;尽可能减少门窗面积, 采用气密条, 增加开启缝部位的搭接量, 提高门窗气密性, 减少冬季空气渗透和室内热损耗, 实现节能降耗, 通常情况下, 建筑外墙气密性应≥4级, 可通过使用玻璃幕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在金属窗框中镶嵌高效保温材料、使用导热系数较小的窗框、积极应用新型材料和新型环保材料等, 实现门窗节能环保的目的。
5 结语
总之, 建筑节能是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必须重视对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单体节能技术的运用和管理, 切实保证建筑达到节能环保目的。未来, 应将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更加合理地结合起来, 积极实现建筑生态效益的提升, 促进企业转型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近400亿m2的建筑中99%为高能建筑, 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能耗建筑,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新建建筑能耗的3倍以上, 可见, 建筑节能在我国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我国发展建筑高能和生态建筑, 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有利于保护能源资源, 发展国民经济, 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和大气环境, 并由于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有利于缓解地球变暖的威胁。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中的节能环保问题。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节能工作势在必行, 有必要针对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出一系列节能处理技术措施, 并将其落到实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能耗所占比例较大, 该文出于节能考虑, 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理念、基本要求提出一系列节能处理技术, 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墙体节能
参考文献
[1]翟成龙, 郑保山.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探讨[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4) :113-114.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 第9篇
1 化工工业园区废水水质特点
1.1 盐分
化工工厂所排废水中, 高盐分往往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出现故障, 无法正常运行。根据报道, 当前我国大多数化工工厂的污水处理因为盐分过高而导致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屡屡出现。对此, 对于化工工厂园区的水质分析中盐分便是首要调查对象。根据调查, 工业园区使用盐酸的比例非常高, 按照数据结果分析, 化工工厂当中的Cl-的含量普遍在5000mg/L左右, 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
1.2 有毒危害物质
许多化工工厂的有毒危害物质废水在进入到园区污水厂进行调节、混合之后, 大部分的废水将会被稀释, 浓度将会极大程度的降低,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1.3 废水的可生化性
从整体上分析, 化工工业园许多工厂的废水有机物浓度非常高, 并且这些有机物通过物理分解几乎无法有效的降解, 其降解效果普遍非常弱。在废水当中含有非常多的难以降解的有机物问题是化工工业园区废水主要的降解对象。
1.4 废水PH值
许多化工企业均会使用大量的酸碱, 在这些企业中, 普遍会采取中和预处理工艺进行废水处理, 但是这些企业的废水大多数都是以间接性排放为主, 一旦企业的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或异常, 将会直接排入到工业园的污水处理厂当中。这样的情况将会对生态环境当中的细菌形成致命性影响, 从而破坏整个生态环境。
1.5 表面活性剂
化工工业园, 尤其是石化园区大部分企业在产品清洗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在进入到园区污水处理厂之后, 将会在蓄水池中产生大量的泡沫, 从而影响废水处理质量, 并且对周围环境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1.6 危害物质含量
石油化工企业废水中, 主要的危害物质有磷、氮以及氨。石油氨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下, 进入到废水处理池将会促使某些危害细菌生长、繁衍, 最终导致废水集中治理的效果较差。
2 化工工业园区废水集中治理方法
在我国化工工业中, 尤其是像石油化工这类占比越来越多的行业而言, 废水集中治理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在化工工业园中, 许多的化工企业的废水成本都非常复杂, 水质以及水量的波动性也非常高, 可生化性也比较差, 污染物浓度非常高并且难以讲解。其中, 硝基苯类、苯胺类、氯苯类、苯类、甲苯类等等物质都是难以治理的对象。在实际的集中治理中, A2O+PAC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
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种是利用活性炭吸附方式。主要是通过活性炭上的细小毛孔吸附杂质,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非常强, 因为活性炭的表面性较大, 在与废水接触之后, 废水中的杂质将会被毛细管所吸收, 从而实现净化的目的。在集中整治中, 可以先建立一个较大的污水处理池, 然后将所有的化工企业废水排流管道连通道这个处理池。再讲处理池分为生化池和二沉池。首先在生化池中进行常规的活性炭吸附, 然后在二沉池中进行沉淀, 之后再进行一次吸附处理;另外一种则是A2O+PACT方式。A2O+PACT的主要流程是废水、栅栏、提升泵房、沉砂池、初沉池、A2O、PACT、二沉池、接触池最后出水。
对于A2O+PACT, 笔者提出两点优化建议: (1) 因为进水氮磷的含量并不高, 使用A2O工艺时, 外回流与内回流从厌氧部分改到兼氧部分, 同时将回流更改为间歇性回流。如此, 能够有效地降低厌氧池内的DO, 保障其在0.5以下完全处于厌氧水解状态, 从而提升废水的可再生性; (2) 在厌氧池当中增加填料以提升厌氧池内的厌氧菌种泥龄, 因为原内回流与外回流都会回流至厌氧区域, 导致厌氧部分的泥龄较短, 在厌氧池内加入填料能够将厌氧菌种固定在填料之上, 从而能够暂时性的提升厌氧菌种的泥龄以及最终的处理效果。此外, 这样的方式还能够降低外回流污泥量与潜水搅拌机的使用时间, 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样的优化之后, A2O+PACT的处理效果与稳定性必然会显著提升, 同时因为PACT的投加量变少以及风机使用量、回流泵以及潜水搅拌机的短时间, 必然会显著的提升化工工业园区的污水厂运行成本。
3 结语
综上所述, 针对化工工业园区的废水难降解特性, A2O+PACT是最为有效的处理方式之一。同时, 对A2O+PACT进行优化之后, 其对于化工厂所产生的污水中参与有机物、色度的除去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 A2O+PACT是今后化工工业园区废水集中治理的首要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滕飞龙.工业园区水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管理方案研究[D].清华大学, 2014.
[2]余淦申.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基本技术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 2012:5.
苏南某工业园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分析 第10篇
由于这类废水成分相当复杂,往往含多种有机染料并且毒性强,色度深,pH值波动大,难降解,组分变化大,因而也是处理难度大、治理费用高的废水[3,4,5]。然而目前国内印染废水的处理仍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大部分大型印染企业建有废水处理设施,但有的企业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是未达标直接排放,而一些小型的印染企业甚至没有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直接排入周边河流,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以苏南某工业园未经处理的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印染废水一年来水质水量变化特征,为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1实验方法
1.1采样点选取
本研究以苏南某工业园总排水口为采样点,该排水口是典型印染废水排水口,汇集了该园区的印染废水。
1.2样品采集
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为期12个月的样品采集,每个月采样一次,每次采集12个水样,选取6:00,8:00,10:00,12 :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02:00,04:00这12个时刻,同时对废水流量及污染物浓度进行测定,求其平均值。
1.3废水分析方法
废水流量测定采用体积法,根据废水充满容器所需的时间计算废水流量;将采集到的废水立即送回实验室分析,分析指标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标准[6]进行,见表1。
2结果与讨论
2.1废水pH值分析
每月采样时刻印染废水pH值见表2,由表可以看出印染废水的pH值不呈现明显的规律性,整体废水为弱碱性或碱性,变化幅度较明显(pH 7.14~12.37),个别pH值甚至超过12。
2.2废水水质水量的月变化规律
在废水流量方面,从图1可看出,4月的日均流量最高,为25505 m3/d,从5月开始后,废水流量略有减少,但是基本保持稳定,而1月的日均流量达到最低值21829 m3/d,这是由于春节前后,很多印染企业暂时停止生产,使得废水产量突然减少。
在废水水质方面,COD,NH3-N和TP 三者之间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规律。
其中COD的变化幅度最小,范围为924~1223 mg/L,上半年1~6 月份COD的平均浓度为961 mg/L,下半年7~12 月份COD的平均浓度为1139 mg/L,可见COD上半年的平均浓度比下半年的高。
TP的变化幅度次之,范围为2.70~4.30 mg/L,上半年1~6 月份TP的平均浓度为3.47 mg/L,下半年7~12月份TP的平均浓度为3.25 mg/L,可见废水中TP上半年的平均浓度和下半年的相差不多。
而NH3-N的变化幅度最大,范围为4.20~19.6 mg/L,上半年1~6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14.3 mg/L,下半年7~12 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6.05 mg/L,可见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变化幅度很大。
根据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COD三级排放标准为≤120 mg/L,TP三级排放标准为≤5 mg/L,NH3-N二级排放标准为≤30 mg/L,发现该园区的废水中NH3-N达到二级排放标准,TP达到三级排放标准,而COD远超过三级排放标准,不能直接排放,可见该园区印染废水具有COD值高、碱性大等特点,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7,8]。
2.3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月变化规律
废水中三种污染物月排放量呈不同的变化趋势。1~3月COD排放量从227 t/m急速上升753 t/m,而4~12月COD排放量呈小幅波动、缓慢上升的趋势;1~2月TP排放量从0.725 t/m急速上升2.600 t/m,3~12月TP排放量在1.949~2.755 t/m小幅波动;上半年1~6月NH3-N排放量先从4.737 t/m急速上升13.08 t/m,之后又迅速下降为4.779 t/m,下半年7~12月NH3-N排放量变化幅度也较大,在2.899~6.075 t/m之间波动。
3结论
(1)研究区域印染废水的pH值变化较大,废水的pH 值基本呈弱碱性和碱性。
(2)污染物浓度月变化:其中COD的变化幅度最小,TP的变化幅度次之,而NH3-N的变化幅度最大。COD平均浓度上半年的明显高于下半年,TP上半年的平均浓度和下半年的相差不多,NH3-N上半年浓度是下半年的两倍多,变化幅度最大。
(3)污染物排放量月变化:1~3月COD排放量急速上升,而4~12月COD排放量呈小幅波动、缓慢上升的趋势;1~2月TP排放量急速上升,3~12月TP排放量小幅波动;NH3-N全年的排放量波动较大。
(4)园区废水中,指标NH3-N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指标TP达到三级排放标准,而指标COD未达到三级排放标准,所以园区废水不能直接排放。
参考文献
[1]文湘华,王东海,钱易.内循环SBR处理含染料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S1):54-57.
[2]彭银仙,郑璐,吴春笃,等.镇江市生活污水排放水质水量特征分析.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1):91-94.
[3]孙文中,崔玉民,朱亦仁,等.用复相光催化剂WO3/CdS/W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2,28(5):12-15.
[4]候海军,单宝田,马根之,等.活性炭催化光氧化对活性艳红X-3B脱色的试验[J].水处理技术,2002,28(3):152-154.
[5]刘梅红.纳滤膜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2,28(1):42-44.
[6]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02-281.
[7]孙道华,胡月琳,王海涛,等.商用染色机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J].厦门大学学报,2012,51(1):144-148.
芬顿工艺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芬顿工艺;工业废水处理;应用
利用芬顿工艺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氧化率比较高,不会出现二次污染。并且这种工艺的基建投资比较少,运用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操作工艺比较简单。芬顿工艺在近年来的工业废水处理中被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影响芬顿反应的因素
1、温度因素
在芬顿反应中,温度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温度不断升高,芬顿反应的速度会逐渐加快,随着温度的提高,·OH的生成速度会提高,能够促进·OH与有机物发生反应,使氧化效果得到提升,提高CODCr的去除率。温度的升高也会使H2O2的分解速度加快,分解成O2与H2O,这对于·OH的生成是不利的[1]。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中,芬顿反应的最合适温度也是不同的,
2、pH值
通常情况下,在酸性环境下,芬顿试剂才会发生反应,pH的提高会使·OH得出现受到限制,并且会出现氢氧化铁沉淀,催化能力丧失。如果溶液中有浓度较高的H+,Fe3+不能被还原为Fe2+,催化反应就会受到阻碍[2]。有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下,尤其是pH在3-5之间时,芬顿试剂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这时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比较快,能够在几分钟内降解。同时有机物的反应速率与Fe2+以及过氧化氢的初始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在工业处理中使用芬顿工艺,需要将废水的pH调到3.5左右为最佳。
3、有机物
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芬頓试剂的使用量以及氧化效果是存在差异的,主要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有机物。对于糖类等碳水化合物,由于受到羟基自由基的作用,分子会出现脱氢反应,C-C键断链;对于具有水溶性的高分子和乙烯化合物,羟基自由基会使C=C键断裂。羟基自由基能够使芳香族化合物出现开环进而形成脂肪类的化合物,使这种类型废水中的生物毒性降低,使其可生化性得到改善。
4、H2O2与催化剂投入数量
利用芬顿工艺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时,需要明确药剂投入的数量及其经济性,如果其中投入的H2O2量比较大,就会提高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但是到达一定数量后,CODCr的去除率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催化剂的投入数量与H2O2的投入量存在着相同的情况,Fe2+的数量增加,CODCr的去除率会提高,达到一定程度后,CODCr的去除率就会下降[3]。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通过实验明确H2O2与催化剂的投入数量。
二、芬顿工艺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芬顿工艺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印染废水中色度比较高,化学需氧量的浓度比较高,含盐量也比较高,可生化性不强。芬顿试剂具有较高的氧化性,能够使一些难以通过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换成可生化性比较好的物质,对染料中发色的基团进行破坏,使色度降低,因而被广泛的应用到印染废水处理中。利用芬顿衍生的工艺手段,例如利用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对蒽醌染整废水进行处理,这种废水难以降解,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在93.5%左右,BOD5的去除率为93%左右,出水色度能够除掉95.5%左右。在pH为2-4之间时,过氧化氢的投入量为30g/L,催化剂的投入量是过氧化氢的1/150时,使用芬顿工艺对中间体H酸生产的废水进行处理,能够达到50%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
2、芬顿工艺在焦化废水中的应用
焦化废水中有难以生化降解的多稠环芳烃和含氮杂环化合物,废水中含有很多生物毒性,抑制性的物质也比较多,即使进行生化处理,废水也很难达到标准。厌氧好氧工艺法无法使焦化废水达到合理的排放标准,虽然使用活性炭工艺进行处理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工艺方法的成本消耗比较高,并且会出现二次污染。芬顿工艺在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
3、芬顿工艺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物,其中的大部分是难以通过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还有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氨氮的浓度比较高,微生物营养元素的比例严重失调,使用一般的生化处理工艺,过程比较复杂,效果一般。而使用芬顿工艺对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能够达到二级污水排放标准,能够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能够为接下来的生化处理提供重要的保障。
4、芬顿工艺在含酚物质废水中的应用
酚类物质的毒性比较高,对人体有致癌的作用,是比较难降解的工业废水。芬顿工艺可以处理苯酚、甲酚等多种酚类,并且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室温合理,pH在3-6之间,并且有氧化铁催化剂,过氧化氢能够对酚结构快速的破坏,在氧化的过程中能够先将苯环分裂为二元酸,然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芬顿工艺在含酚废水中的应用比较多,能够使废水中的生物毒害性减小,使废水中的生物降解性能得到改善。
结束语
芬顿反应能够很好地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并且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氛围,在实验室以及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工业废水处理中都提倡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使用单一的污水处理厂对有毒的废水进行处理,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而芬顿工艺是一种十分有效地废水处理手段,能够对废水进行可生化性以及深度处理,加之其他技术实现中水回用,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一鸣.芬顿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其在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39-40.
[2]周丹,曾祥专,樊利华.超声波电芬顿技术在化妆品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5,11:58-60.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 第12篇
影响结构强度的裂缝可采取结构补强法进行处理, 包括加大截面法、喷射混凝土法、粘贴钢板法、粘贴碳纤维布法、增加整体面层、表面缝合法、预应力法、外包型钢法等, 其中运用较多的为加大截面法和粘贴钢板法。
2 加大截面与粘贴钢板的加固原理特点
2.1 加大截面法的加固原理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 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 扩大截面面积, 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 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 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在适筋范围内,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随钢筋面积和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构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况下, 增大主筋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原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在截面的受拉区加现浇混凝土围套增加构件截面, 通过新加部分和原构件共同工作, 可有效地提高构件承载力, 改善正常使用性能。
2.2 粘贴钢板法的原理和特点
粘钢加固技术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 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优点是简单、快速、不影响结构外形, 施工时对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小。
但是, 研究表明:粘钢存在着应力滞后现象。施工时原构件的负载越大, 应力滞后越多。此外, 施工质量和粘结剂质量对加固有较大影响。虽然许多试验表明, 粘贴钢板加固梁破坏时, 粘贴钢板可以达到屈服强度, 但也有部分试验表明, 粘贴钢板并未达到屈服强度。这是因为梁的破坏是因钢板端部与混凝土撕脱所致。这种破坏, 没有明显的预兆, 属脆性破坏。
2.2.1 设计规定
⑴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 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 且混凝土表面的粘接正拉强度不得低于1.5N/mm2。
⑵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钢板, 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表面防锈蚀材料对钢板及胶粘剂应无害。
⑶采用胶粘剂粘贴钢板加固混凝土结构时, 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处于特殊环境 (如高温、高湿、介质侵蚀、放射等) 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本方法加固时, 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 尚应采用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 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⑷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 50016规定的耐火等级及耐火极限要求, 对胶粘剂和钢板进行防护。
⑸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 应将钢板受力方式设计成仅承受轴向应力作用。
⑹采用粘贴钢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 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
2.2.2 构造规定
⑴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 不应大于5mm;采用压力注胶粘结的钢板厚度, 允许达到10mm.
⑵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加固时, 其受拉面沿构件轴向连续粘贴的加固钢板宜延长至支座边缘, 且应在钢板的端部 (包括截断处) 及集中荷载作用点的两侧, 设置U形箍 (对梁) 或横向压条 (对板) 。
⑶当粘贴的钢板延伸至支座边缘仍不满足规范延伸长度的要求时, 应采取下列锚固措施:
(1) 对梁, 应在延伸长度范围内均匀设置U形箍, 且应在延伸长度的端部设置一道。U形箍的粘贴高度宜为梁的截面高度, 若梁有翼缘 (或有现浇楼板) , 应伸至其底面。U形箍的宽度, 对端箍不应小于80mm;对中间箍不应小于受弯加固钢板宽度的1/2, 且不应小于40mm。U形箍的厚度不应小于受弯加固钢板厚度的1/2, 且不应小于4mm。U形箍的间距应符合构造要求。
(2) 对板, 应在延伸长度范围内通长设置垂直于受力钢板方向的钢压条。钢压条应在延伸长度范围内均匀布置, 且应在延伸长度的端部设置一道。压条的宽度不应小于受弯加固钢板宽度的3/5, 钢压条的厚度不应小于受弯加固钢板厚度的1/2。
3 工程概况
湖南某带吊车厂房工程, 跨度24m, 长度84m, 厂房已使用15年, 见图1, 原吊车起重量20吨, 因为近年来生产能力增加, 需要提高吊车起重能力, 吊车改造为30吨, 在厂房结构没有加固的情况下该车间就使用30吨吊车, 一个月后发现柱根部有水平裂缝。原因分析:这是一起承载力不足引起开裂的事故, 柱下部受拉边开水平裂缝, 裂缝宽度0.15~0.35mm之间, 因受拉钢筋不足而开裂。另外, 在对排架柱进行回弹检查时, 发现排架柱混凝土碳化严重, 根据酚酞酒精溶液的测试, 柱子平均碳化深度达到20mm, 大大超出正常情况下每年0.3~0.5mm的混凝土表面碳化速度。混凝土的碳化使得柱子更易开裂, 因此, 必须进行结构加固补强处理。
4 加大截面法及粘钢法应用的分析对比
加固部位主要为加固基础, 更换吊车梁, 加固柱子;方案论证时, 两种方案的优劣比较如下:
4.1 粘钢法
优点:
⑴施工快速:在保证粘钢加固结构质量的前提下, 快速完成施工任务。
⑵不停产施工:能根据业务要求, 在不停产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完成施工, 受到用户的普遍赞扬。
⑶简洁轻巧:与其它加固方法比较, 粘钢加固的施工, 干净利落, 比较简便, 现场无湿作业。完成加固后的结构外观不改变, 比较轻巧, 钢板薄, 结构自重增加极微, 不会导致建筑物内其他构件的连锁加固。
缺点:
⑴造价比加大截面法高。
⑵柱子的刚度无法增大, 对受振动的厂房不利。
⑶耐久性能差, 平时维护费用高。
4.2 加大截面法
优点:
⑴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 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加固可靠;
⑵造价低, 一般比粘钢造价低1/3。
⑶耐久性能好, 平时维护费用低, 混凝土结构基本不要维护。
⑷柱子的刚度增大, 对大吨位且受振动的厂房有利。
缺点:
⑴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 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⑵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通过方案分析, 施工方建议柱子采用加大截面法,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 建设单位资金有困难, 加大截面法较经济。第二, 在柱子的加固改造过程中, 厂房允许停产。第三, 柱子的刚度增大, 对大吨位且受振动的厂房有利。
5 结构补强加固处理荷载计算
5.1 屋面荷载
恒载:二布二油防水层:0.35KN/m2;20厚砂浆找平层:0.4KN/m2;冷底子油一道:0.05KN/m2;大型屋面板:1.3KN/m2;屋面灌缝:0.1KN/m2;合计:2.2KN/m2
混凝土屋架自重:65/2+10 (支撑) =42.5KN
屋盖恒载:P1=42.5+2.224/2=69KN
e1=200-150=50mm
M1=P1E1=690.5=35KN.m
5.2 吊车梁自重
吊车梁自重:41KN;轨道自重:0.8KN/mX6=4.8KN
5.3 屋面活荷载
不上人屋面:0.5KN/m2
5.4 吊车荷载
最大轮压:Pmax=311KN
最小轮压:
由反力影响线, 吊车作用于排架柱的最大竖向荷载及最小竖向荷载为:
5.5 吊车横向水平苛载
对排架柱产生最大的横向水平苛载Tmax
经计算每边需增加钢筋5Ф20, 见图2。
6 加大截面施工技术工艺
6.1 基础加固
⑴施工时, 挖土至基础底面, 打C15垫层。
⑵基础表面凿毛, 表面凹凸不平度不小于4mm, 清洗干净基础表面的泥土。
⑶焊接接长基础底筋。
⑷在混凝土基础上钻孔, 孔径20、孔深150, 用爱牢达结构胶植入直径Ф14的钢筋, 间距400MM, 梅花形布置。
⑸在基础表面抹一层1mm厚爱牢达系列结构胶, 并紧跟撒一层中砂, 形成粗糙的交界面。
⑹在基础表面绑扎一层Ф10@200双向钢筋网, 浇筑新增混凝土围套。见图3。
6.2 柱子施工工艺
⑴凿去原柱混凝土保护层, 原柱表面应凿毛, 柱表面凹凸不平度不小于4mm, 并每隔400mm距离, 在原柱表面凿出10mm左右深的凹槽, 形成剪力键, 用清水冲洗干净。
⑵在混凝土柱上钻孔, 孔径20、孔深150, 钢筋直径Ф14, 布置方法见图3。
⑶用硬毛刷刷孔壁再用压缩空气吹出灰尘, 如此反复进行3次。
⑷将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处理并用丙酮擦拭干净。
⑸向孔内注胶, 每孔注胶量应大于其理论需胶量。注意必须从孔底逐步向孔口填胶, 以保证孔内空气排出、注胶饱满。
⑹将钢筋缓缓插入孔内至埋植深度, 必须保证孔口溢胶并将溢胶刮净。
⑺凝胶后于室温固化1~3天, 在固化过程中避免扰动。
⑻在柱混凝土表面抹一层1mm厚爱牢达系列结构胶, 并紧跟撒一层中砂, 形成粗糙的交界面。
⑼绑扎新增钢筋, 新增纵向钢筋与原柱纵向钢筋用直径20mm的短钢筋焊接牢固, 形成整体, 短筋间距450mm。浇筑混凝土层, 为了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和减少后浇混凝土的收缩, 在混凝土中加入12%EUA-E型膨胀剂, 混凝土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 柱模板在中部留浇筑口, 采用小振动棒和附着式振动器振捣密实。
⑽养护混凝土, 采用包绑麻袋湿水养护, 时间不少于14天。
增大截面法最关键的问题是新旧混凝土结合,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要使新老混凝土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来共同工作, 则新老混凝土界面的良好粘结就成为关键所在。本工程经补强加固处理后, 其承载力大为增强, 使用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现新的裂缝, 并满足了设计和实际使用要求, 说明新老截面已经共同作用。
7 结语
综上所述, 控制裂缝的原则是“防裂于未然”为主, 处理为辅。裂缝的控制也应从设计方面、施工方面、材料性质与配合比方面、使用环境及管理方面采取综合措施。裂缝是否需要处理和怎样处理, 主要取决于裂缝的性质和其危害性。对那些危及结构安全、或影响正常使用、或降低耐久性的裂缝都要认真处理。应特别注意对结构的稳定性、受剪承载力、受弯承载力产生严重影响的裂缝, 要重点进行加固处理。
参考文献
[1]富文权.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2]李国胜.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附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