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年级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数学集体备课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二年级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数学集体备课(精选4篇)

二年级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数学集体备课 第1篇

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信息框二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学具准备:计数器、演算纸、学具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勤劳的小蜜蜂们去参观了它们的蜜蜂王国,它们各忙各的,可热闹了!在那里我们学习了? 预设:两位数的加减法

谈话:这节课我们还要跟着这群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呢!在那儿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和估算。(齐读课题,课件出示信息框二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已学过的故事继续延伸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质疑,理性思考

提问:大家看,蜜蜂国王一声令下:现在出发!小蜜蜂们就分了四个方向去采蜜了,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1:一对往西去杏园的蜜蜂有320只。预设2:二对往北去苹果园的蜜蜂有210只。预设3:三对往南去桃园的蜜蜂有86只。预设4:四对往东去梨园的蜜蜂有103只。(课件出示由这四条信息组成的三组数学信息)追问:来,我们赶紧根据这三组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吧!预设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预设2:一队比二队多多少只?(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

预设3:二队和三队一共多少只?

预设4:二队比三队多多少只?(三队比二队少多少只?)预设5:三队和四队一共有多少只?

预设6:四队比三队多多少只?(三队比四队少多少只?)(把这六个数学问题卡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谈话:你们真是太能干了,把数学问题都找出来了,下面我们就把这些数学问题都解决掉,你敢接受这个挑战吗? 预设:敢!

2、解决问题,形成思路体系

谈话:好,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 预设4:用竖式计算(生板演)

谈话:真不错,小组之间的讨论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算法,了不起!那么大家看黑板上这几种算法,你觉得哪一种最快最直接,算的最准确? 预设:列竖式

谈话:老师也认为列竖式的方法最直接,大家看刚才这位同学来黑板列的竖式,谁来说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1:首先要对齐数位,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百位和百位对齐

预设2:加号要靠左写到百位的左边,不要和百位紧靠在一起 预设3:等号要用直尺画直 预设4:最后不要丢掉单位和答

谈话:你们说的很完整,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列竖式要注意的问题 预设:首先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加号靠左,单位和答不能丢...谈话:我们学过两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和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都一样,做题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几点。我们已经会用竖式解决三位数的加法问题了,下面就请你尝试着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这两个加法问题吧!

(二队和三队一共多少只?

三队和四队一共有多少只?)找学生到黑板板演。

预设: 生板演计算过程:

210

+

296

+ 103

189

(由板演学生再来强调列竖式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3、自主探究过程

谈话:好,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三位数加法笔算的竖式过程,那我们能不能自己解决三位数减法的竖式过程呢? 预设:能!没问题。

谈话:真勇敢,那么下面你们就自己独立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队比二队多多少人?)请每组的二号同学来黑板板演计算过程 预设:

320

_

210

(师生共同回顾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一定注意从个位开始减起)谈话:真棒!不用老师教就能自己解决,老师忍不住要夸赞你们。我们已经轻松的解决了四个数学问题了,而且列竖式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我们都注意到了,有没有小小的成就感? 预设:有,很简单,很轻松...追问:那么我们还剩下两个问号了,我们趁热打铁一下子把它们解决掉!

谁来列算式?(二队比三队多多少只?

三队比四队少多少只?)预设1:210-86

预设2:103-86

提问:大家看,这两道算式在列竖式时能不能直接减? 预设1:不能 预设2:需要借位

谈话:是呢,我们这节课只研究不退位也不进位的三位数加减法,所以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换一种方法? 预设:用估一估的方法

谈话:真聪明,我们用超级简单的估算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首先看二队比三队多多少只? 提问:二队大约多少只? 预设:200只 追问:三队呢? 预设:100只

谈话:很好,你们估的近似值都是整数,那么二队比三队大约多了多少只? 预设1:100只 预设2、200-100=100只

谈话:很好,那么用同样的估一估的方法来估算一下三队比四队少多少只吧!

(小组讨论,请各组代表来解答最后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三队大约有90只,四队大约有100只,所以三队比四队大约少了10只

谈话: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比用竖式还要简便呢,你

学会了吗? 预设:学会了!

谈话:好,那么我们就来做几道练习题来考验考验你们。

设计意图:老师规范书写竖式的格式,学生自行探究笔算和估算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自主练习家聊聊?

预设1:我学会了三位数的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最简便。预设2:列竖式时一定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减。预设3:生活中有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更简便。预设4:我们要像小蜜蜂一样勤劳。

...总结:你们总结的非常完整,相信其他同学也和你们一样学习了这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够多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有趣的问题,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下课前进行课堂总结,师生共同回顾知识点,梳理收获,加深印象。

(五)板书设计:

(不进位、不退位)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和估算

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3、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

5、三队和四队一共有多少只?

2、一队比二队多多少只?

4、二队比三队多多少只?

6、三队比四队少多少只?

(六)教学反思:

1、这节课效果总体来说还不错,由于之前已经有了竖式学习的积累,学生能够根据之前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规律进行学习上的迁移,在列竖式方面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2、在做估算这一部分讲解的时候,由于时间上比较紧张,所以练习的不多,尤其是估算一个数的近似值这个地方还需多一些的练习。

3、做应用题时,多加练习对问题的捷达过程,包括单位和答的完整书写,这一方面一直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忽视单位和答的完整书写。这方面也需在今后学习中不断的突破。

庆余屯小学

二年级

李大元

二年级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数学集体备课 第2篇

(一)学习内容: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课外知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量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品德教育,使整节课既有一个完整的情境,又充满人文色彩。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五、巩固应用,提高拓展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还原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

[教学反思]

1、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还远不能满足,又提出了算法的优化,这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二年级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数学集体备课 第3篇

保康镇中心校 赵艳艳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5的乘法口诀 3、2、3、4的乘法口诀 4、6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

二、本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这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二段,2、3、4的乘法口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例4教学4的乘法口诀。特意安排了学生摆正方形的活动,并设计有相应的连加计算。为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三段,6的乘法口诀。有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材对“用数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例题、练习题插图展示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

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绝大多数人并能熟练计算,这对学生学习、体会及熟记1~6的乘法口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进学习的。乘法口诀的句数会逐渐增多、数字会变大、容易混淆,由于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

四、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 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五、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迁移类推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学法以小组合作法、动手操作法和迁移法为主。

六、单元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

七、单元课时安排:

1、乘法的初步认识 „„„„„„„ „„„„„„„ „„„„„„„„(3课时)2、5的乘法口诀 „„„„„„„ „„„„„„„ „„„„„„„„ „„(1课时)3、2、3、4的乘法口诀 „„„„„„„ „„„„„„„ „„„„„„„„(4课时)4、6的乘法口诀 „„„„„„„ „„„„„„„ „„„„„„„„ „„„„(2课时)整理和复习„„„„„„„ „„„„„„„ „„„„„„„„ „„„„„„(1课时)

八、单元教学建议: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单元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切实教好学好。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首先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

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外,还必须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

要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在教学中,要积极设计运用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2~6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脑探索。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数学集体备课 第4篇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主要学习: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志士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单元设有的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衣服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二信息窗“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物品还可以比较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是本单元的重点。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是难点。

四、课时分配:

帮妈妈整理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帮妈妈放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我学会了、丰收园————————————1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实物分类教学,初步明确分类标准。

二年级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数学集体备课

二年级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数学集体备课(精选4篇)二年级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数学集体备课 第1篇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