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及EST手术护理配合
ERCP及EST手术护理配合(精选6篇)
ERCP及EST手术护理配合 第1篇
ERCP及EST手术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 探讨ERCP及EST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47例ERCP手术配合过程,总结其中配合要点。结果 247例手术中手术成功232例,成功率93.9%。结论 ERCP及EST是治疗胆管及胰管手术的重要方法,护士熟悉配合程序及各种配合技巧,可缩短操作时间和提高操作成功率。
关键词:ERCP;EST;护理配合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是诊断和治疗胆管疾病简单易行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回复快、住院时间短、可重复性、治疗肯定等优点[1]。同时ERCP是具有高风险、技术操作要求高,除需操作熟练的医师还要有受过专训练的内镜护士密切配合。我院在2013年全年共开展此类手术247例,其中成功232例。现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47例,其中男102例,女145例,年龄56~84岁,平均65岁。247例中胆总管结石146例,胆管癌伴胆总管结石14例,梗阻性胆管炎62例,胆道蛔虫2例,胰腺肿瘤18例,胆管结石并发胰腺炎5例。
1.2方法 患者先取左侧卧位,将十二肠镜经上消化道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患者改俯卧位,经活检孔道插入三腔乳头切开刀及导丝,在X线显影下导丝达到胆管或胰管,注入造影剂碘普罗胺或欧乃派克进行显影从而直接观察胰腺胆囊、胆管、肝管有无病变。根据显影情况进行治疗,方法有①通过放置鼻胆管和内支架,达到胆管或胰管引流;②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③十二指肠乳头及胆道狭窄段扩张术及内镜下球型或柱状气囊扩张;④利用取石篮结石及胆泥取出术。
2护理配合2.1术前护理
2.1.1仪器准备 术前备好显示器十二指肠镜、三腔乳头切开刀、亲水斑马导丝、球形气囊、柱状扩张气囊、压力注射器等,根据情况准备不同规格的内支架、鼻胆引流管、取石网篮,备好吸氧装置、负压吸引器、监护仪,还应备好抢救药品,碘伏、造影剂,肾上腺素、654-
2、杜冷丁等。
2.1.2患者准备 术前禁食、禁水12 h,行碘过敏试验,避免佩戴首饰、穿金属纽扣的衣服、穿着不宜太厚,有假牙应取出,术晨穿手术衣,排空大小便。指导患者适应俯卧位,以鼻吸气,口腔缓慢呼出。术前30min遵医嘱肌注654-
2、杜冷丁,安定等。术前10min口服达克罗宁胶浆一支。
2.2术中护理
2.2.1进镜配合 术中患者先取侧卧位,将十二肠镜经上消化道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协助患者俯卧位,部分患者会出现不配合症状如:躁动,恶心,屏气,手拔内镜或口圈脱出,咬住内镜等,应暂停操作,告知患者放松,给予心里指导,并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术中出现胃肠道反应较大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追加抑制肠蠕动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2.2操作配合 当术者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开口处时,护士应根据乳头的形态、大小选择乳头切开刀的型号,对于特小的乳头,一般选择前端较细的造影管,对于开较大的乳头,可直接送入乳头切开刀。将已准备好的造影导管(或乳头切开刀)交于术者,注意勿打折,导管送出内镜前端后,用稀释好的造影剂将导管充满,术者将导管插入胆管后,护士在X线监视下可缓慢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如胰管显影则停止推药,并尽可能将胰管内造影剂吸出,以免胰管内压力过高导致胰腺炎,如胆管显影,药量可适当加大,使胆管显影更充分。发现结石后,在X线监视下,护士左手持导管尾部Y形接头.右手拇指和示指采用“捻线”的方法送人导丝,并根据术者的要求不断调整导丝的位置,直至送达合适位置[2]。此时注意观察显示屏导丝位置情况,防止导丝脱落在乳头外。再次确认导丝在胆管内后,医师选择好切开位置,切开点通常选择在11~12点方向[3]。护士将高频电导线与电切刀接好,轻轻收紧切开钢丝,根据结石大小,切开长度为0.5~1cm,选择电流凝、切指数为35w。切开时,护士一定要注意手中切开刀钢丝的松紧度,慢慢增加力度,太松将切开无力,太紧将立即形成大切口,会引起出血、穿孔等。切开成功后将网篮交于术者,在x线监视下术者将网篮送过结石后,将取石网篮张开,上、下抖动网篮,将结石抓取入网篮中,然后慢慢收紧网篮,将结石从胆管内拉出至十二指肠后,松开取石篮,使结石从网篮中脱出,掉入十二指肠。对于结石较大需碎石者,可送人碎石篮,然后进行碎石,将结石与碎石篮一起拉至乳头外,对于细小的结石.可用气囊导管插到结石的上方,然后充气清扫结石。探查胆总管结石取尽后,均放置鼻胆管引流,即沿引导丝插入鼻胆管,并送达合适部位,在X线监视下保持鼻胆管位置不变,逐步退出内镜,将鼻胆管末端用导尿管自鼻孔引出并固定,引流管接引流袋,保持通畅[4]。
3体会
3.1 ERCP治疗时患者神志清楚,操作时患者紧盯屏幕会引起精神紧张,呼吸急促、肠蠕动加快,从而影响操作,我们耐心与患者做好沟通,教其放松技巧,避免过度紧张。同时熟悉配合程序及各种配合技巧,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和提高操作成功率。
3.2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患者用柱状扩张球囊扩张时,压力应缓慢逐步加大,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以免撕裂乳头。术前周密的准备工作是内镜治疗的前提,术中密切观察,同医生熟练的配合是ERCP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平红,姚札庆,高卫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6):335-338.[2]余容,袁诚霞,胡晓玲,等.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8):702-703.[3]季国忠,缪林,范志宁,等.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蜢床研究[J].实用稿床医药杂志,2005,9(3):71-73.[4]沈莉,顾方乐,陆翠玉.经内镜胆管引流术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33-35.编辑/申磊
ERCP及EST手术护理配合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ERCP患者112例, 且本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60例, 女性患者52例, 最大年龄为85岁, 最小年龄为30岁, 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 (52.4±5.1) 岁。其中8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 30例患者行EST术, 30例患者行EST加取石术, 10例患者行EPBD, 10例患者行鼻胆管引流。
1.2方法:
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 并将手术期间的相关物品进行充分准备, 如:十二指肠镜和乳头切开刀、导丝以及碎石篮, 同时还包括取石篮、扩张球囊以及胆道金属和支架, 在此期间上还需准备胆道取石球囊和鼻胆引流管等。除此之外, 还需将器械进行充分准备, 如:心电监护、以及麻醉药品, 同时将抢救药品充分准备。待上述设备和器械充分准备后, 对患者实施静脉麻醉, 在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位置将十二指肠镜植入, 与此同时将切开刀和导丝也插入其中, 在此期间, 插入胆总管时要合理选择, 对导丝进行观察, 看其是否在胆总管内, 将优维显推注其中, 并实施胆管造影[3],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胆管内的形态和结石位置进行充分了解, 最后实施EST加取石术。待患者完成手术后, 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指标观察: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后, 对其手术结果进行分析, 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总结。护理满意度选择我院自用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分为三个标准, 即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涉及的数据结果均由统计学软件 (SPSS17.0) 进行整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2 结果
通过对本组行ERCP患者112例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可知, 8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 其中, 30例患者行EST术, 30例患者行EST加取石术, 10例患者行EPBD, 10例患者行鼻胆管引流, 106例患者ERCP术成功完成, 成功占比为94.6% (106/112) 。患者手术期间, 切口出血患者3例, 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后, 停止出血。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1例, 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有明显改善。通过对本组112例ERCP患者进行调查可知, 满意患者98例, 一般满意患者14例, 护理满意度为100%。
3 护理
3.1 手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在行ERCP手术时, 多数患者对该方法不是十分了解, 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 如:紧张和恐惧等。因此, 患者在手术前, 护理人员需进行详细讲解, 告知手术整体均在麻醉下操作, 不会出现任何痛苦。其后, 对患者介绍手术方法、相关流程以及治疗目的, 同时将其安全性进行详细告知, 从而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明显缓解。此外, 为患者介绍我院治疗成功的案例, 并将临床主治医师的操作水平进行简单告知, 从而减少患者及家属不必要的担心, 并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会予以建立。
3.2 手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在手术前, 要将使用器械进行充分准备, 首先对内镜进行消毒, 并对设备和仪器的性能进行检查, 将输氧设备和吸引装置准备好, 并将抢救药品也充分准备。其后将电源相连接[4]。患者手术8 h前, 要告知患者禁食禁饮。在此期间, 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的测试, 若结果为阳性患者, 则可以选择优维显。患者进入手术室前, 需将患者自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去除, 并将静脉通路予以建立, 患者手术前10 min, 予以患者盐酸达克罗宁胶浆, 使用剂量为10 m L, 与此同时, 将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使用剂量为20 mg, 这样一来可以加快患者胃肠道蠕动速度。其后选取患者俯卧位, 将头向右侧偏离, 同时将心电监护仪和相关器械连接好, 从而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5]。
3.3 护理配合:
患者完成手术后, 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如:患者的面色、血压以及呼吸, 在监测期间要对血氧饱和度予以重视, 若患者的咽部存在分泌物, 要及时清除, 从而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
手术期间的配合:就ERCP术来说, 其不仅对临床主治医师有要求, 同时对护理人员也有要求。一般而言, 乳头插管能否成功直接影响ERCP的成功。因此,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乳头的形态以及临床主治医师的需求, 对切开刀合理选择, 在导丝插入时, 要确保动作缓慢、钢丝的松紧度也需确保适宜, 从而使插管成功率得以明显提高。
取石术配合: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取石篮进行合理选择, 并对其进行仔细检查, 若患者的结石低于1 cm, 取石篮可以选择普通, 若患者的结石直径在1 cm之上, 则需实施碎石, 而后进行逐一取石。在此期间, 护理人员的动作需轻柔和缓慢, 禁忌用力。
3.4 术后护理:
患者完成手术后,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 并对其生命体征予以监测, 看是否有腹痛状况出现。
综上所述, 胆总管结石在ERCP下行EST加取石期间, 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使成功率得以明显提高, 同时我院的护理满意度也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本文就胆总管结石在ERCP下行EST加取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ERCP患者112例进行分析, 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 与此同时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 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通过对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可知, 在操作期间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 106例患者ERCP术成功完成, 成功占比为94.6%。且本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后为100%。结果 胆总管结石在ERCP下行EST加取石期间, 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使成功率得以明显提高, 同时我院的护理满意度也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ERCP,EST加取石术,手术配合,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樊忠美.胆总管结石在ERCP下行EST加取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3, 34 (36) :7733-7734.
[2]张志秀.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 (3) :621-622.
[3]孔令敏, 邓彬, 吴健, 等.腹腔镜内镜联合同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8) :91-92.
[4]张宁宁, 梁敏.特殊护理在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6) :856-858.
ERCP及EST手术护理配合 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高危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级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SE)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高龄高危患者成功进行ERCP联合EST+SE术的手术前病情评估及相关准备,术中配合 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临床经验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 患者术中配合良好,术后未发生并发症?1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良好的手术操作技能,掌握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方法,认真细致的观察病情,严格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高龄高危;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护理
高龄(70岁以上)及高危(年老体弱,心?脑?肺功能差,并存病多等)胆总管及胆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SE),其并存病多?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且术前术后护理问题复杂?死亡率高?我院于2006年9月17日为一高龄高危胆管结石患者行了ERCP+EST+ES手术,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一?方法
常规插入十二指肠镜行胆管造影,透视下见胆总管及左肝管扩张,胆总管中下段见一0.6㎝×1.3㎝结石影,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机械碎石并网篮取出结石?术中切口中等量出血,给予内镜下药物止血及钛夹止血?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完毕后再次造影见胆管通畅,置入鼻胆管引流?
结果:术后禁食?禁饮72h,鼻胆管引流67h,复查血尿淀粉酶正常后嘱患者开始进食?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追踪观察3个月无结石复发?
二?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评估及指导 协同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客观分析,评估患者心肺功能,针对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拟定护理计划?
2.1.2 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讲解手术过程,并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ERCP?EST?SE术机械碎石术的目的?术中配合的要点和术后注意事项等;
2.1.3 药械准备 全程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经鼻导管以2L/min 流量给氧,防止在ERCP操作中出现低氧血症?术前10min给患者口服胃镜胶行咽部麻醉后,嘱患者咬住牙垫并用胶布固定?遵医嘱予肌肉注射安定10mg,山莨菪碱10mg?
2.2 术中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低氧血症和心脏意外是高龄高危患者行消化道内镜检查时最严重的并发症?故该患者术中持续生命体征监护及吸氧能有效地减少高危因素所造成的低氧血症?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尤其在行胆管造影时,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 患者术后3h?24h检测血?尿淀粉酶?观察体温?腹部症状?特征,有无黑便?呕血等?禁食1-3d,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鼻胆管拔除后可进无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果汁等;同时观察进食后腹部症状?如患者无明显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可逐渐过渡到进食豆浆?脱脂奶等营养价值高的饮食,并嘱患者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禁烟?酒,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术后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摩擦导致渗血?一周后根据情况逐步进低脂软食?本例患者曾发生血淀粉酶和体温升高(38.8℃),且解黑便一次,故术后72h后才进食?
2.3.2 鼻引流管的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鼻胆管(ENBD)引流的重要性,指导其掌握相应的简易护理技巧,防止扭曲?受压?折叠?成角或堵塞?嘱患者勿牵拉引流管,防止脱出,如怀疑有少许脱出,不宜强行往里输送导管,应规定好导管?保持ENBD引流通畅,每日准确记录引流量?色泽?性状?
2.3.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出血?穿孔?药物过敏及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2.3.3.1 出血 术后6h内每30min测BP?P?R一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大便颜色,注意有无呕血?便血,并继续应用止血药物治疗?
2.3.3.2 穿孔 表现为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皮下气肿?术后注意有无持续性腰背酸痛或上腹痛逐渐加重,有无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情况?该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差,加之年龄大?反应迟钝,故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腹肌紧张度?有无皮肤捻发感等?
2.3.3.3 急性胰腺炎 老年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8.4%?术后留置鼻胆管,有效引流胆汁,防止胰管开口处水肿,减少胰液反流,并配以适当的药物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卧床休息?禁食,3h?24h检测血?尿淀粉酶?本例患者术后8h出现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皮下注射生长抑素,保持鼻胆管引流通畅等?24h后复查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
2.3.3.4 胆管炎 表现为术后12h内上腹痛?高热?黄疸等?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痛?黄疸程度,定时复查血?尿淀粉酶?本例患者由于有效的ENBD引流,术后预防性适用抗生素,故未发生胆管炎?
2.3.4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以清淡饮食为宜,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忌烟酒;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规律,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胀气,防止胆道感染;指导病人按医嘱继续服药,不适时及时来院复诊?
三?讨论
ERCP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诊治肝胆胰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高龄高危患者主要脏器功能趋向衰老状态,免疫力低下,感觉迟钝,应激能力差,心肺功能代偿较差,手术耐受力极差,且并存病多,使病情更加复杂?因而,行治疗性ERCP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中?术后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ERCP的疗效和预后?因此,术前充分了解患者心?脑?肝和肾等器官的功能状况,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应预防感染?纠正低氧血症?高血压和保护好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积极防治并发症?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积极预防并发症,是高龄高危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胡玉华?郑东萍?王燕燕?王晓霞?高龄高危患者ERCP联合EST+SE的护理?中国辐射卫生2008.3 ?17卷第1期?
ERCP及EST的护理配合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 我院共开展内镜ERCP检查423例, 其中206例行EST治疗, 102例放置鼻胆引流管 (ENBD) , 63例放置胆管内支架 (ERBD) , 13例放置胰管内支架术。男性213例, 女性210例, 年龄15~97岁, 平均56.6岁, 403例插管成功, 成功率95.3%, 1例术后出血, 2例术中出血, 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
1.2 仪器和方法
1.2.1 仪器
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JF~24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 KD~210Q电切刀和KD~10Q针型切开刀, TG~22, 23Q取石网篮, B5~2Q气囊导管, BML~4Q碎石器;德国ERBEICC200电刀装置;美国Boston公司三腔切开刀, 黄斑马导丝, 球囊扩张导管, 胆管支架和鼻胆引流管等。
1.2.2 方法
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在内侧查找乳头开口, 随即插入切开刀及黄斑马导丝, 以导丝导引选择插入胰管或胆管, 确认导管在胆总管内推注30%泛影葡胺 (如遇到胆道完全梗阻者用2mL针筒抽取出胆汁, 再注入等量的造影剂) 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的形状和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 再行内镜治疗。对左右肝管以下的胆管结石采用EST取石, 结石小于1.5cm直接用网篮加球囊取石, 结石大于1.5cm, 先行使用机械碎石再取石, 对壶腹部结石堪顿者采用预切开法, 对泥沙样结石, 采用取石气囊取石, 可能残余结石者放置ENBD引流, 对胆管扩张乳头狭窄小于2cm行EST或乳头气囊扩张 (EPBD) ;肝门胆管狭窄者行胆管内支架 (ERBD) 治疗。
2 结果
本组423例患者, 均行ERCP检查, 403例插管成功, 成功率95.3%。206例行EST治疗。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多数以黄疸、发热、腹痛等胆道并发症, 来就诊。本组大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心理。因此, 加强术前健康宣教是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的关键环节。护士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 减轻其压力, 缓解紧张情绪, 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向患者介绍ERCP是微创检查EST及取石是微创的手术治疗, 以减轻恐惧感, 向其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消除疑虑, 取得患者合作;向其讲解术后疗效和较成功的范例, 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态能更好地接受和配合治疗。
3.1.2 术前准备
周密的术前准备是ERCP顺利进行的保障。术前指导患者禁食8h, 禁饮4h, 并检查禁食情况[1]。术前检查心电图、凝血4项、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 、B超, 常规做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阳性者可选用欧乃派克。术前10min含服利多卡因胶浆、除去假牙及金属饰品、建立静脉通路,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取俯卧位, 头偏向右侧, 术前5min静注安定注射液5~10mg、解痉灵20mg、肌注度冷丁30~50mg。以达镇静、松弛乳头括约肌、减少腺体分泌的作用, 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按手术步骤依次备好造影剂、治疗附件、调试好十二指肠镜、高频电刀、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等。术前严格消毒所用内镜和器械, 仔细检查器械有无带钩现象, 防止损伤胰管与感染。
3.2 术中护理配合
3.2.1 手术配合
ERCP术的成功不仅要求持镜者有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 还需要护士默契的配合。一般胰管显影造影剂注入约2~4mL, 胆管显影造影剂注入约5~15mL, 以免增加胆、胰管内压力[2]。有时胆管有梗阻常外漏而无法估计用量, 应以在透视下观察检查部位显影满意而患者又无痛苦为准。注入压力不宜太大, 造影显影次数不宜超过3次, 以免胰管分支过度充盈及造影剂进入胰管引起胰泡显影而导致急性医源性胰腺炎[3]。导管或导丝进入胰管后动作要轻柔, 切勿粗暴, 透视下密切监视导管或导丝在胰管的位置, 以避免胰管的机械创伤。
3.2.2 严密监护, 加强呼吸道管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监护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3.3 术后护理
3.3.1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出血一般出血多表现为术中切口渗血, 少数为迟发性出血。术中出血经过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及局部喷去甲肾上腺素, 或用金属夹止血。迟发性出血可能在48~72h内发生。术后72h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呕血、便血必要时查大便隐血试验和血常规、凝血功能, 如患者面色苍白大便频繁, 黑便甚至血便, 应立即报告医师, 快速补液, 应用止血药。
为预防感染, 造影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2d。术后禁食1d。术后3h、24h常规检查血清淀粉酶, 有升高者继续复查, 直至恢复正常。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黄疸加深及腹膜刺激征等异常情况。禁食期间常规补液。
3.3.2 保持引流通畅
放置ENBD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 嘱病人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防止导管脱出。记录24h引流量, 保持引流通畅, 随时观察胆汁颜色、量及性状, 警惕胆道出血[4]。
内镜ERCP是一项胰胆管疾病诊疗的一种方法, EST及取石是治疗胰胆管结石的一种微创疗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恢复快, 费用低。随着这项技术的日益完善推广, 但鉴于操作技巧较高要有熟练的内镜医生和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配合完成。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手术操作过程的顺利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及取石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 术中熟练配合, 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423例患者均行ERCP检查, 403例插管成功, 成功率95.3%, 206例行EST治疗。结论内镜微创治疗, 具有损伤小, 疗效好的优点, 加强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ERCP,EST,护理,配合
参考文献
[1]崔爱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术护理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 20 (6) :682~683.
[2]余儒, 李艳艳, 赵秀芬, 等.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J].江西医药, 2008, 43 (1) :73~74.
[3]刘厚鈺, 姚礼庆.现代内镜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188.
ERCP术的配合及护理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00例, 其中男性69人, 女性31人, 年龄19-82岁, 平均年龄49.5岁。临床症状为腹痛、发热、黄疸、消瘦等, 患者术前全部行B超及肝功能检查, 部分患者行CT及MRCP检查。其中胆总管结石患者75例, 不明原因黄疸16例, 合并急性胆管炎者2例, 合并胆源性胰腺炎4例, 胆管癌8例, 胰头癌1例。
1.2 方法
器械;:日本Olympus JF-240、TJF26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高频电发生器、斑马导丝、乳头切开刀、取石网篮、碎石网篮、碎石器、球囊、注射器、造影剂。并保证所备器械功能完好。同时准备好急救器械及药品。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70例胆管结石成功取出, 未出现任何并发症。5例取石失败转外科治疗。29例行ENBD胆管结石患者插管前未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4例, 行EST 81例, 其中9例因结石过多置入鼻胆引流管后行2次取石术, 8例胆管癌、1例胰头癌患者拔除鼻胆管后均行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黄疸逐渐减退, 转氨酶恢复正常。腹痛、发热等症基本缓解。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术前至少禁食、禁水6 h, 确定特殊治疗同意书已签字, 右前臂建立静脉通道, 做好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型、胰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及碘过敏试验, 备好抢救药物、器材、器械、高频电发生器、斑马导丝、乳头切开刀、取石网篮、碎石网篮、碎石器、球囊、注射器、造影剂。并保证所备器械功能完好。同时准备好急救器械及药品。术前静脉注射哌替啶50mg、地西泮10mg、654-Ⅱ10mg, 含服丁卡因凝胶 (利宁) 。连接好多功能心电监护, 高频电刀等, 准备造影剂。
2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此项诊疗技术缺乏了解, 精神负担重, 担心手术危险及效果, 因此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 甚至悲观。给家属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责任护士应首先应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 针对其不同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详细介绍ERCP及EST的必要性, 讲解术中正确配合的方法,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使之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极大限度的减轻患者术中的恐惧反应,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将牙垫咬好并固定, 检查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当术者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乳头, 护士应根据乳头形态及大小选择切开刀。用稀释好的造影剂将导管充满, 导管插入胆管后在X线监视下缓慢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 胰管显影则停止推药, 并尽可能将胰管内造影剂吸出, 以免导致胰腺炎;胆管显影药量可适当加大, 使胆管显影满意。发现结石, 在X线监视下将导丝送至合适位置。确认导丝在胆管内后医师选择好切开位置, 切开点通常选择在11-12点方向[2]。护士将高频电刀线与电切刀接好, 轻轻收紧切开钢丝, 根据结石大小, 切开长度为0.5-1.0cm, 切开时护士一定要注意手中切开刀钢丝的松紧度, 慢慢增加力度, 太松切开将止步不前, 太紧将立即形成大切口, 会引起出血穿孔等。切开成功后将网篮交予医师, 在X线监视下将网篮送过结石, 将网篮张开, 上下抖动使结石抖如网篮内, 慢慢收紧网篮, 将结石从胆管内拉出至十二指肠。对较大结石可用碎石网篮进行碎石后取出。最后用球囊清理胆道, 视情况置鼻胆引流管。
4 术后护理
4.1饮食护理
术后常规禁食24h, 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及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进行饮食调整, 可进低脂流食, 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4.2病情观察
卧床休息6小时,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皮肤有无黄染等症状和体征。密切观察大便颜色、量形状以及是否有结石排出。如有异常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总之, ERCP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为肝、胆、胰管及十二指肠内的某些疾病诊断及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但其是一种微创介入性检查,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若操作、护理不当可发生各类并发症, 因此护士娴熟默契的配合和护理, 对缩短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检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家英, 严俊, 邱红根, 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2) :287
ERCP及EST手术护理配合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消化内科共收治ERCP162例, 其中插管困难ERCP 43例, 带导丝插管者134例, 直接插管者28例。男106例、女56例, 年龄28~82岁, 平均年龄为53.8岁。其中胆总管结石145例 (单纯胆总管结石者119例、乳头口结石嵌顿者7例、胆总管结石乳头开口旁巨大憩室6例、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13例) 、肿瘤引起的胆管狭窄16例 (胆管癌9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致胆管梗阻2例、肝癌致胆管梗阻1例)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例。
1.2 器械
OLYMPUS十二指肠镜TJF-240R, OLYMPUS公司PSD-20高频电发生器, 美国Boston公司蓝、黄斑马导丝, 各种型号的造影导管,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 胆道取石球囊, 胆道取石网篮, 各种型号的支架推送器, 胆道金属及塑料支架, 鼻胆引流管, 鼻胰管, 胰管塑料支架, 心电监护仪, 输氧设备,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DSA等。
1.3 操作方法
乳头部的解剖差异很大, 部分开口小 (如颗粒型开口) 、乳头旁巨大憩室、乳头口结石嵌顿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在传统导管插管方法失败后, 采用导丝引导。利用导丝头端亲水超滑功效, 根据乳头的形态和胆管、胰管的纵轴方向, 将导管前端对准可能的胆总管或胰管开口 (左上方11点位为胆总管开口, 右下方的5点位为胰管开口) , 在内镜及X线监视下导丝来回轻插。
1.3.1 导丝的插入手法
采用美国Boston公司蓝、黄斑马导丝, 利用导丝前端富有弹性、无组织损伤性及湿润时非常光滑的特点, 将导丝插入造影导管, 伸出导管前端1~2mm, 采用送进和捻进的手法, 通过手腕的抖动可找到乳头开口, 可以利用这些器械增加导丝的强度和改变其方向[1]。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造影导管或取石球囊来插管, 插入手法有: (1) 直接插入法; (2) 导丝插入插管困难者采用的方法:a.抖动法, 前后方向轻轻来回抖动, 并在抖动过程中推进导丝, 抖动和推进导丝时幅度和用力皆应恰到好处, 这样可以使导丝尖端顺着开口部位通过狭窄部;b.捻进法, 当导丝尖端已对位, 采用顺逆时针方向轻轻捻进导丝, 捻进又分为轻捻和重捻。很多时候是抖动、捻进、出入有机的配合才能完成;c.导丝头端塑形法, 将导丝头端略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或用消毒镊子将导丝头端塑成钩型等。
1.3.2 导丝在胆胰管造影中的应用
当插管成功后, 通过透视了解导丝在胆管或胰管的情况, 再选择性进入所需胆管或胰管后再造影, 防止过多的对比剂注入胰管, 大大减少了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
1.3.3 插管困难胰管内留置导丝的应用
当患者由于乳头旁有憩室、手术、肿瘤等因素使乳头偏位、乳头突出或过于柔软易移动难以向1l点方向插管, 胆总管下段过于弯曲导丝进入胰管但进不了胆管时, 将导丝放在胰管内, 便于乳头更好地暴露、固定, 改善胆管的走行方向, 更容易选择胆管的方向。护士根据乳头大小形状, 选择合适的造影导管, 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切开乳头, 导管插入胰管后, 在X线监视下, 护士左手持导管尾部Y形接头或十二指肠切开刀的刀柄, 右手拇指和示指采用“捻线”的方法进入导丝, 直至送达合适位置。将导丝留置在胰管内, 退出造影导管或十二指肠切开刀。造影导管或十二指肠切开刀带另一条导丝重新插管, 当导管插入胆总管后, 继续送入造影导管或十二指肠切开刀到达胆总管上部, 拔掉胰管内和胆管内的导丝进行造影, 操作者利用留置的导丝将乳头控制在视野中央, 限制乳头的活动, 另外将留置的导丝向下轻压将胆管和胰管的隔膜向胰管侧牵拉, 使胆管和胰管开口稍分离, 拉直原来弯曲的胰胆管, 使造影导管或十二指肠切开刀易向胆管内插入。
1.3.4 越过狭窄深部插入胆管或胰管时的应用
高位胆管梗阻或胰管梗阻患者越过狭窄进入深部插管, 或选择性进入左肝管或右肝管插管困难, 首先在透视下送到狭窄下端的裂口位置, 调整导管 (包括气囊导管、切开刀等) 、导丝的位置及二者之间的距离, 将导丝对准开口将导丝缓慢推进, 必要按顺、逆时针方向捻动推进导丝, 使导丝顺利通过狭窄部位。
1.3.5 EST时的应用
在导丝的引导下行EST, 可以使十二指肠切开刀顺着十二指肠乳头11点方向切开胰管, 可以减少十二指肠切开刀的方向改变;同时也可以顺着导丝反复进出十二指肠乳头, 观察切口的大小、长度, 减少了操作时间和胰腺炎、出血、穿孔的发生。
1.3.6 取石时的应用
由于肝内胆管或胰管小而弯曲, 取石插管较困难, 先用导丝越过结石, 再沿导丝置入球囊将结石取出。
1.3.7 狭窄扩张及置支架时的应用
导丝越过狭窄后, 应用COOK公司生产的胆道扩张导管 (直径为6Fr、7Fr、8.5Fr、9Fr、10Fr) 进行逐级扩张后, 根据扩张后狭窄处扩大的大小选择支架的型号;放置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有时需要多支架的置入, 可以先后置入多根导丝分别到不同的左右肝管内, 然后通过每根导丝引导支架推送器将支架一根根置入越过狭窄处, 达到减轻梗阻的目的。
1.3.8 鼻胆引流管置入的应用
当胆管结石取净或部分取石或结石太大无法取出时, 可以通过导丝置入鼻胆引流管, 引出泥沙样结石、絮状物胆汁、滞留的对比剂等, 达到减轻胆管内压力、胆道感染, 减少胰腺炎发生的目的。
2 结果
ERCP术中掌握导丝应用技巧对不同胆胰管疾病的129例完成治疗, 成功率为96.3% (129/134) , 并发症率为6例, 其中出血3例, 胰腺炎3例, 并发症率为4.47% (6/134) , 操作时间为 (42±15) min;常规的ERCP技术28例, 其成功率为82.1% (23/28) , 并发症率10.7% (3/28) , 操作时间为 (55±20) min。
3 统计分析
ERCP成功:根据对患者诊断及相应的治疗要求进行ERCP, 顺利完成操作且达到预期的目标视为成功。ERCP并发症的诊断[2], 胰腺炎:ERCP术后血淀粉酶升高>500索氏单位, 中上腹部痛持续超过24h。腹痛伴恶心、呕吐, 伴或不伴有肌紧张。腹部B超及CT检查显示胰腺明显肿大、周围水肿明显、间隙消失、粘连、胰腺实质内见点泡状液化坏死腔;胆管炎:发热、畏寒、血清转胺酶升高或术后8h血培养阳性。有急性胆管炎症状伴WBC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和巩膜黄染加深, 或伴有中毒性休克的表现;出血:术中出血不能镜下成功止血或迟发性出血;穿孔:腹痛、腹涨、发热、腹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外, X线或腹平片有隔下游离气体。操作时间是指从十二指肠镜插入患者口腔开始到内镜从口腔取所需的时间。导丝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 , 导丝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P<0.05) , 操作时间缩短 (P<0.01) , 见表1。
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分析两组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操作时间的不同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
4 讨论
治疗性ERCP创伤性小、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然而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操作技术, 患者的耐受性、乳头解剖、狭窄情况及术者经验技术、配件完善等多因素的存在, 故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如何顺利进行插管治疗且又能防止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导丝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导丝是ERCP术的“生命线”, 作为内镜常用的器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先进导丝, 确定造影导管或十二指肠切开刀在胆总管后再造影, 避免对比剂过多注入胰管引起压力过大, 导致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 (2) 本研究说明导丝的应用能降低胰腺炎的发生, 提高插管的成功率[3]。 (3) 减少反复寻找目标胆管或胰管而重新插管的次数。造影后如果需要乳头切开, 可将导丝插入胆管, 切开刀就不易滑出胆管; (4) 导丝的不透X光的特性, 减少了对比剂的应用, 根据导丝游走方向来判断胰胆管方向, 这样可以明显减少因对比剂对胰管过度充盈造成管内高压及对比剂的毒性作用损伤管壁上皮及腺泡, 同时由于黄斑马导丝先端极其柔软并具有亲水性, 对胰管壁损伤很小, 使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得以减少。 (5) 利用导丝的钢性来改变十二指肠乳头的方向, 避免EST时损伤憩室边缘、控制切开速度和及时调整切开方向, 从而使造影、切开更顺利。 (6) ERCP的成功, 除导丝起到非常重要外, 护士也起到关键作用, 护士熟练配合运用导丝及各种附件, 既能提高插管及治疗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有珍, 李国强, 吴自英.导丝在ERCP及其相关治疗中的应用[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2001, 20 (1) :54.
[2]苏秉忠, 陈平, 黄应龙等.术后相关并发症分析及处理[J].中国消化内镜, 2007 (1) :16-18.
ERCP及EST手术护理配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