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精选11篇)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1篇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棚蔬菜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知道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猜测大棚能生长反季节蔬菜的原因。3.能制定考察计划,按照计划考察大棚,对考察结果进行记录。

4.能根据对大棚的考察记录进行分析,认识到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5.意识到大棚蔬菜能方便和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蔬菜也有不足之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反季节蔬菜,提前建造一个模拟塑料大棚,温度计、湿度计等。学生准备:温度计、湿度计。

三、教学建议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考察真正的大棚,分析大棚的环境为什么能种植反季节蔬菜,辨析大棚蔬菜的好处与不足。

(一)提出考察时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带学生考察时应该再次强调注意安全等事项。教师要考虑细致,要具体到坐什么车,怎样走,怎么分组,带哪些工具和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记录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考察计划,再提出出去考察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实地考察

教师带学生一起到大棚实地考察,并做好记录。

(三)整理分析收集到的事实

考察大棚里的生长环境后,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分析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

1.考察大棚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知道,大棚里的温度比外界高,湿度比外界大。还有推测,比如大棚里二氧化碳浓度高等。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能积极动脑进行推测的行为加以鼓励,但对推测的结论则不予肯定,因为推测还需要科学的验证。2.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阳光、空气和土壤。

3.大棚里哪些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大棚里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适宜喜高温的农作物的生长。

4.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教师引导学生就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分组展开研讨,把学生研讨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四)思考与拓展

1.大棚蔬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吃过大棚蔬菜吗?它的味道和自然生长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2.大棚蔬菜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3.通过研究大棚蔬菜,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大棚蔬菜虽然四季都有,特别是在冬季,能丰富我们的餐桌,但是由于大棚里的农作物受阳光照射不够,导致口味较淡,维生素含量偏低。大棚蔬菜由于这些不足,还是没有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好吃,营养也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农作物。由此,希望学生能意识到,大棚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也有其不足。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行车的齿轮原理,知道齿轮是轮轴的变形,使用齿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知道杠杆、斜面、滑轮、齿轮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机器是由这些简单机械组成的。

3、能在探究活动中提出大致思路,认识到齿轮有不同的咬合(或连接)情况,知道齿轮间不同的咬合(或连接)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通过对自行车所包含的相关机械的分析,体会到对事物的分析常用到“部分-整体”或“整体-部分”的方法。教学准备

机械实验盒,自行车实物,实验记录表。

第一课时

一、提出研究问题

先组织学生谈谈对自行车各部件的认识,如自行车车把利用了轮轴的原理,自行车把手利用了杠杆的原理。然后重点让学生谈谈对自行车齿轮的认识,并推测它在自行车的运动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齿轮齿数不同所起的作用。学生通常会认为它主要起到了传动的作用,却不会意识到由于齿轮数的不同,可以灵活地改变其转速。

二、研究齿轮

第一步是了解学生对齿轮的认识。先让他们回忆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齿轮,并比较它们与自行车的齿轮有哪些相同与在不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齿轮的用途,包括齿轮间存在相互咬合与用链条连接的组合,这样可以为课的最后分析,体会齿轮的作用。

第二步讨论实验方案。首先要根据材料确定是研究齿轮间相互咬合还是链条连接的情形,或者两种方式同时采用。小组讨论方案后,可以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注重引导他们明确以下细节:在实验中如何确定两个齿轮的不同齿数,如何确定两个齿轮转动的圈数,如何在记录表中进行记录,记录哪些方面等。

第三步是动手实验。实验中,教师要及时捕捉他们的发现,提醒他们把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有些发现学生可能自己并不会意识到),促进他们完成完整的实验,但不要过多地影响他们的自主研究。先完成实验的小组,应当提示他们把实验的发现进行整理和初步的分析,为后面的讨论作好准备。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可以让各组把实验结果统一反映出来,如实物投影仪或通过黑板上的全班记录表等。

三、讨论实验发现

教师可以选择在组内先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沟通,或者直接在全班进行交流,这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来确定。

学生在交流时经常会出现只谈结论或只谈发现的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当及时提示学生把实验的发现与所思考的结论间的联系讲出来,以便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并发现其中的精彩与不足。有的小组在交流时,可能还会提到本组实验发现的其他情况,对于这样的小组教师要肯定。

如果实验只做了相互咬合这样一种情况,则还需要简要地帮助学生分析如果采用链条传动又会是怎样的情形。相互咬合的情形,可以很方便地计数两个齿轮转动的齿数。链条传动则不再是直接计数,而是通过链条这一中介,间接地推算出两个齿轮转动的齿数。如大齿轮转动一圈,通过链条经过了30个齿,这30个齿的变化体现在小齿轮上,也应该经过30个齿,如果小齿轮只有20个齿,则说明小齿轮要转动1.5圈。从而很好地理解两个齿轮转速间的关系。

四、分析自行车的齿轮及其他简单机械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4篇

农作物与化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肥的作用,认识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2.能经过小组合作,制定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方案。3.能持续观察,并及时认真做好记录。4.能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

5.意识到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当施用会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提前培育一些玉米苗,尿素,装同样土壤的花盆三个。

学生准备:实验方案记录卡,观察记录表,每组装同样土壤的花盆三个,化肥施用情况调查表。

三、教学建议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整理分析收集到的实验资料,调查当地施用化肥的情况。

(一)汇集事实

学生交流花盆里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小组在交流汇报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小组注意倾听。

(二)整理分析各组玉米苗生长的数据资料

1.比较各小组玉米苗生长的共同特点。每个小组种植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没有施用尿素的玉米苗生长的比较慢一些。

2.比较每个小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实际上由于每个小组的花盆放置的位置不同,管理的时间不同,管理的方法不同,可能形成这样的事实:施用1汤勺尿素的玉米苗生长情况不同,施用4汤勺尿素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又不同,没有施用尿素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这些不同。

3.有些玉米苗可能因为施用的尿素过多而“烧”死,教师要利用这一事实,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施用过量的尿素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如果学生不能解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施用过量的尿素的玉米苗,一般是因为土壤中水分渗透压的不同,导致玉米苗体内缺水而死亡。

(三)资料链接

1.出示关于施用化肥的资料,交流各种化肥的作用。2.思考:是不是化肥施用的越多越好?

教师在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农村施用化肥现状的资料,期望这些资料能引发学生思考,化肥的使用也不是越多越好,化肥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过多施用化肥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意识到什么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四)调查当地的施肥情况

1.学生交流他们了解的本地农民施肥的情况。

在调查的过程中,希望学生能体验到化肥施用的情况的危机,产生合理施用化肥的意识。

2.指导学生制定调查内容的计划。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5篇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整理分析收集到的实验资料,调查当地施用化肥的情况。

一、汇集事实

学生交流花盆里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小组在交流汇报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小组注意倾听。

二、整理分析各组玉米苗生长的数据资料

1、比较各小组玉米苗生长的共同特点。每个小组种植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没有施用尿素的玉米苗生长的比较慢一些。

2、比较每个小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实际上由于每个小组的花盆放置的位置不同,管理的时间不同,管理的方法不同,可能形成这样的事实:施用1汤勺尿素的玉米苗生长情况不同,施用4汤勺尿素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又不同,没有施用尿素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这些不同。

3、有些玉米苗可能因为施用的尿素过多而“烧”死,教师要利用这一事实,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施用过量的尿素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如果学生不能解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施用过量的尿素的玉米苗,一般是因为土壤中水分渗透压的不同,导致玉米苗体内缺水而死亡。

三、资料链接

1、出示关于施用化肥的资料,交流各种化肥的作用。

2、思考:是不是化肥施用的越多越好?

教师在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农村施用化肥现状的资料,期望这些资料能引发学生思考,化肥的使用也不是越多越好,化肥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过多施用化肥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意识到什么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四、调查当地的施肥情况

1、学生交流他们了解的本地农民施肥的情况。

在调查的过程中,希望学生能体验到化肥施用的情况的危机,产生合理施用化肥的意识。

2、指导学生制定调查内容的计划。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

2、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与别人交流星星的观测情况。

3、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

4、了解四季星空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5、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6、会记录星图。

7、会通过星座辨认方向。

8、体会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探索需要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有关星座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透明胶片、投影仪、指南针、各种星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1、认识冬季星空。

(1)谈话:上节课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星星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了哪些资料。

(2)学生汇报,讲星座神话故事等。

(3)教师提问:现在是冬季,夜晚的星空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冬季的代表星座——猎户座的特征星的形状和亮度)

(4)学生汇报。

2、用星图找星座、画猎户星座,认识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

(1)教师提问:在夜晚,我们怎么观察猎户座呢?(分发给学生星图)

(2)学生观察星图,讨论观察星空的方法,所需要的器材,并汇报。

(3)教师提问:在星图上发现不同季节的星座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讨论。

(4)向学生介绍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春季的狮子座、夏季的天鹅座、秋季的飞马座以及它们的特征星和形状。

(5)教师组织部分学生夜晚一起观察星空,约定观察时间,带好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家长接送的时间。其他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观察星空。

(6)把观察到的猎户座画在书上的方框里(观察时进行,边观察边画,注意比例)。

(7)交流夜晚观星的情况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没有实物投影仪的地方可用投影仪)让学生把画下来的猎户座投影出来,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并交流观星的感想。

3、模拟四季星空、探讨四季星空和四季变化的成因。

(1)讨论:为什么不同季节的星座不一样?

(2)讲解模拟实验的要求,明确:“楼房”比作什么?围绕楼房转圈的“人”比作什么?看到的“景物”比作什么?注意观察的内容。

(3)室外模拟。

(4)室内汇报、讨论: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教师讲解: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也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有关。

4、利用星座辨认方向。

(1)学生在星图上观察大熊座的特征星的形状,认识“北斗七星”。

(2)介绍根据“北斗七星”找北极星的方法:这七颗星在北方天空形成一个很大的勺子,勺子的末端两颗星联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出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五倍,便是北极星。

(3)讨论:找到北极星后,怎么根据北极星确定东西南北?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天中影长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2.能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好简单记录。

3.能利用表格,图形,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了解事物变化规律。

4.研究影子的变化规律,明白自然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一天中影长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教学难点:利用表格,图形,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了解事物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操作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皮尺,挂图,彩色粉笔,温度计。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

1.提问:大家注意过旗杆和它的影子吗?旗杆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影子?

2.出示图片P9,让生思考并回答: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来说。

3.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和研究。

二.制定研究计划。

1.小组讨论并制订出研究计划,制定时尽量完善,有效观察,测量,记录。

2.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

三.观察记录。

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第一次关于旗杆影长和方向的观察,测量并做好记录。

2.各小组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根据实际需要再修改方案。

3.观察记录小组将观察记录数据通报给全班,所有学生可以定时参加。

四.总结交流。

1.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分析并预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数据记录完后,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与同学交流,分析,并归纳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根据自己发现的影子变化规律的多少涂亮智慧星。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8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人们预测天气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断进步

3、能举例说明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4、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天气预报

5、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明天的天气进行预测。

6、意识到天气既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

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教学难点

认识气象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知道现代人们观测天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的视频资料或图片;先进的观测天气的手段和设备的视频资料或图片。

课时准备: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人。

谈话: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测量气温、观测风向和风力、观测云状和云量、观测降雨量,还知道了风和雨的成因。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几个关于天气的问题!

2、讨论天气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l)谈话:我们首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2)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六幅图片,说一说:图片上都画了些什么?你还能说出哪些天气与生产生活相关联的事情?

(3)播放关于天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4)提问:你还能举出一些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吗?(5)分小组讨论:由此可见,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6)集体交流,小结。

3、了解一些预测天气的设备。

(l)讲述:要能准确地预测天气,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除了气象站的观测仪器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2)提问:你知道哪些先进的观测气象的设备?

(3)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四种先进的设备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4)播放有关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先进的设备及其作用。

4、讨论: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知道天气预报。

(l)讲述:气象站通过搜集、整理各种气象信息,发出天气预报!(2)讨论: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可以知道天气预报呢?

(3)交流小结:除了可以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上网等途径知道天气预报以外,我们现在还可以通过定制手机短信的方法知道天气预报。

第二课时

5、学习预测天气的方法,综合预测明天的天气:

(l)谈话: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看云识天气的方法,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预测天气的办法吗?

(2)讲解:观察动物的表现和一些自然现象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3)学生阅读教材的两幅图片及文字资料。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表现和自然现象能反映天气变化呢?(5)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讲解一些例子。

(6)谈话:还记得刚开始学习这个单元时,小明和小红的对话吗?那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能预测一下明天的天气吗?(7)提问:你准备怎样预测明天的天气?

(8)讲述:请你将自己获取的有关信息和观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明天的天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课上如果有时间,就在此之前带学生去获取有关信息,没有时间则由学生课外完成。)

6、总结与拓展。

(l)谈话:谁把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2)布置课外活动:预测明天的天气,晚上注意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明天进行实际观察,比一比,看谁的预测准确:你的预测如果准确,就可以涂亮智慧星!教学后记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2.知道塑料制品因为“极难降解”和“燃烧时释放毒烟”等原因会造成环境污染。

3.知道正确使用和处理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方法,意识到人类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4.意识到物质的使用对人类的生活即存在有利的一面,又存在有害的一面。

教学准备

1.纸杯、方便筷、保鲜袋、餐巾纸、易拉罐、商场或超市的塑料袋等。

2.反映一次性用品用过之后去处的图片:废品回收站、垃圾堆、铁路附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放在同学们桌上的这些物品都认识吗?它们有什么用

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板书课题: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也就是说它们原本的功能只能被使用一次。

二、讨论

1.你们还知道哪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2.这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分别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小组讨论,并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写在62页的表格中。3.小组汇报

4.将学生汇报的情况记录在以下表格中

材料一次性生活用品名称

木材方便筷.牙签.纸杯……

…… 5.讨论:

(1)这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是你经常使用的?用过之后,你一般怎么处理它们?(2)被丢弃的一次性生活用品最后到哪里去了?(3)这些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品除了丢弃之外,还可以怎么处理?

三、塑料制品的处理方式

1.刚才同学们谈到了用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用品的处理。正好书上63页也提到了这类一次性生活用品的处理。一起来看看,书上说的和你们说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2.看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3.当前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很低,大多数塑料制品被随意丢弃和填埋在地下。虽然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大多数是无毒的,但是由于塑料制品的一些特殊性质。它们还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4.布置实验任务。分组实验:将一个塑料袋.一根牙签和一张餐巾纸埋在同一个花盆中,定期给花盆中的泥土浇水,保持盆内泥土的湿润。每隔1周挖开泥土观察并记录(64页表格)一次它们的变化,持续观察1个月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10篇

第三单元 15.小小降落伞

教学目标:

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针对降落伞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降落伞。知识:

1.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会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活动中合作与交流;通过降落伞的制作与评价,体验制作降落伞的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情感:能做控制是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针对降落伞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降落伞。

教学难点: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会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降落伞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准备:手娟、塑料薄膜、报纸、线绳、重物(螺母)、剪刀、针、帆布胶、胶桌布、花纸、牛皮纸、像皮圈、纸巾盒、尺和打孔机、笔、秒表等。

教学建议:本课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降落伞,自己制作降落伞。

一、导入

1.提出问题:见过降落伞表演?展示一幅跳伞运动员跳伞的情景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深层思考。“玩过小降落伞吗?说一说玩的小降落伞是什么样子的?”引领学生从降落伞的结构、作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记录。

2.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和总结降落伞的组成,讨论:做一个降落伞要有到哪些材料?

二、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个降落伞。1.学生思考,降落伞的制作步骤。

2.小组汇报发言,教师对设计有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提出的材料和方法不要局限于教材中列举的。3.实施完成制作计划,并在小组内开展评价活动。

三、玩降落伞.1.指导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降落伞进行试放,并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使降落伞落得更平稳。

2.通过让学生观察降落伞下孤芳自赏的快慢,提示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降落伞下降快,有的降落伞下降慢”“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3.在活动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如:楼上的同学要注意身体不能伸出栏杆,防止出现跌落事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玩降落伞说明道理。

一、提出研究问题.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试放了大家制作的降落伞,在试放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降落伞下降快,有的降落伞下降慢?”“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二、推断与假设。

1.小组讨论: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快慢。

2.学生汇报,全班学生集体讨论,对学生的猜测进行整理。(如:悬挂物的质量不同,伞面的材料不同,伞面的大小不同等。)

三、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2.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师在此提出“李小林同学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不改变伞面和伞绳,’并‘在同一高度上投放降落伞’呢?的问题,提示学生想要实验观察准确,就必须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的因素即其他变量,设计实验时要像李小林同学那样周全地考虑问题。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总结与交流

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把大家共同的看法写在教材第51页下方的方框(如: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悬持物的质量不同,伞面的材料不同,伞面的大小不同都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速度。)

五、拓展与应用

1.“怎样使降落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指导学生提出改进的办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鄂教版科学五上复习题 第11篇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4、(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有(缩小)作用;能使光线(发散)。

6、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7、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精选11篇)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大棚蔬菜》word教案 第1篇(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棚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