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大剧院介绍
鄂尔多斯大剧院介绍(精选7篇)
鄂尔多斯大剧院介绍 第1篇
鄂尔多斯大剧院基本情况介绍
鄂尔多斯大剧院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文化广场东北,南靠文化中心,西临博物馆。是2005年由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在康巴什新区建设的“七大文化工程”项目之一。2005年12月28日完成《鄂尔多斯大剧院功能设计任务书》,2006年1月至6月大剧院正式进入工程建筑设计阶段,2006年6月 8日,鄂尔多斯大剧院正式破土动工,2009年7月20日为迎接“亚艺节"临时投入使用。
一、建筑规模
鄂尔多斯大剧院框架剪力干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局部五层,规划用地为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2688平方米,建筑最高点43.28米,大圆直径约100米,小圆直径约46米。其中主要功能包括1408座综合剧场1个,716座音乐厅一个,126座和169座数字电影厅各一个,以及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附属服务设施,总投资近7亿元。
二、设计理念
鄂尔多斯大剧院设计理念来源于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妇女的头戴,共有2个圆形和一个飘带组成,其中大圆为建筑主体,主要模拟鄂尔多斯妇女头戴,小圆模拟蒙古族男士帽子,由男士帽子的飘带与大圆连接形成共享大厅,整体设计新颖,民族特点突出,是现代与民族的有效统一。
三、功能介绍
(一)、歌剧厅
鄂尔多斯大剧院歌剧厅属多功能剧场,可以兼顾歌舞剧、话剧、戏曲、音乐会等多种表演形式,歌剧厅共设观众席1408座,共分三层,一层池座共设座席914座,二层VIP包厢共有11间,设有座席101座,三层楼座区共设座席393座,可以实现600人四通道同声传译功能。整体布局使用了传统的马蹄形回声设计,屋顶大量采用了JRJ新型建筑材料刻画了蒙古族的吉祥纹样,极具鄂尔多斯的地方草原文化。
(二)、舞台
鄂尔多斯大剧院舞台设计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品”字形布局,总面积达到2000平米,总投资1亿元,其中灯光系统中常规灯具共有692台,全部采用美国进口ETC,拥有捷克ROBE电脑灯60套(12台图案,48台染色),总投资2500万元;音响系统采用点声源设计,全场拥有96个美国进口美尔森音响,调音台为德国斯泰克数字台(投资400多万元),音响设备总投资2500万元;舞台机械设备投资4000万元,拥有2个升降乐池,1个主舞台,1个后舞台,2个侧舞台。主舞台共有6块上下行程4.5米的升降车台组成,可与后舞台及侧台实现适时布景道具转换;侧台各有6块移动车台;舞台后台拥有直径16米的环形旋转台及直径6米的可升降旋转车台;舞台顶空有行程25米吊杆56道,其中灯杆4道,渡桥1道以及四道防火大幕。除此以外舞台还配套144平米室外防水LED显示屏,投资700万元;以及比利时巴克DP3000背投设备,投资283万元。
(三)、音乐厅
鄂尔多斯大剧院音乐厅采用先进的声学设计理念,共设座席716座,其中大型反声罩,投资150万元;管风琴为56音栓,投资1800万元,由加拿大卡萨翁兄弟公司纯手工打造,拥有1个机械传输键盘和1个电信号传输键盘。同时还配备了2架世界级施坦威三角钢琴,每架价值150万元,及3台立式雅马哈钢琴。
(四)、电影厅
鄂尔多斯大剧院共配套2个电影厅,其中电影A厅设有座椅126席,电影B厅设有座椅169座,每个电影厅配备2台35mm胶片电影放映机(东风)和1台比利时巴克DP2000数字放映机和GDC(SA-2100)数字电影服务器,扬声设备全部使用美国进口JBL音响,整套设备具备了国内一流影厅的水准。
(五)、餐厅及厨房
鄂尔多斯大剧院专门为地下文化超市和电影厅配套450平米餐厅,可以容纳200人同时就餐;以及300平米厨房,设备设施齐全。
(六)、化妆间
鄂尔多斯大剧院共配套了各类化妆间30个,可以容纳233人同时进行化妆,其中歌剧厅配备了贵宾VIP化妆间4个,普通化妆间14间,可容纳157名演员同时化妆;音乐厅配备了贵宾VIP化妆间6个,普通化妆间6个,可以容纳76名演员同时化妆。
(七)、排练厅
鄂尔多斯大剧院共配套了2个排练厅,其中1号排练厅面积360
平米,可以容纳双管乐队进行排练;2号排练厅面积410平米,适用于大型歌舞类节目排练。
(八)、文化超市及售票大厅
鄂尔多斯大剧院配套了1000平米大型文化超市和1300平米综合售票大厅,既可以实现以商促文的经营,又可以实现剧院业务与相关文化产业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九)、贵宾接待室
鄂尔多斯大剧院歌剧厅、音乐厅、电影厅都配套了贵宾接待室,其中歌剧厅贵宾室面积240平米,同时容纳32位贵宾休息;音乐厅贵宾室面积100平米,同时容纳20位贵宾休息;电影厅贵宾室同时容纳10位贵宾休息。
(十)、演员宿舍
鄂尔多斯大剧院配套了25个标准间形式的演员宿舍,装修为三星级酒店标准,同时可接待47位演员入住。
(十一)、会议室
鄂尔多斯大剧院配套了大小2个会议,其中大会议室面积310平米,具备投影、LED显示屏等会议功能,拥有座位164席,具备中、大型会议的接待功能;小会议室可以接待40位以下小型会议的召开。
(十二)、办公室
鄂尔多斯大剧院共配套办公室22间,可以满足80位职工的办公需求。
(十三)、地下车库
鄂尔多斯大剧院配套了50个车位的地下车库。
鄂尔多斯大剧院,除此以外还配套了咖啡吧和茶水吧6个,道具间3个,服装间4个,灯具间、音响间、乐器间、琴库等相关设施。是目前内蒙古乃至西北地区设施最全,规模最大、投资最多、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剧场,是我市七大文化工程中的点睛之作,将来必将成为我市的重要宣传窗口和文化大发展中的旗帜。
四、演出情况
2009
8月26日承接亚洲艺术节闭幕式晚会
8月28日承接魅力的鄂尔多斯、神奇的满洲里《共度繁荣》专场文艺演出
9月10日承接地球小姐颁奖晚会
2010
1月29日承接内蒙古华泰汽车《鄂尔多斯婚礼》;
8月17日承接那达慕闭幕式晚会《多彩.鄂尔多斯》预演; 8月18日承接那达慕闭幕式晚会《多彩.鄂尔多斯》;
9月14日承接“荷花奖”舞蹈大赛颁奖晚会;
9月16日承接鄂尔多斯市永隆商贸有限公司大型慈善晚会,主要演员有歌唱家宋祖英、阎维文、刘斌等;
11月21日承接齐秦演出会;
12月29日承接恒信大酒店演出;
2011
4月29-30日承接鄂尔多斯市歌舞剧团大型歌舞剧《鸿雁》汇报演出
6月30日承接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大型晚会
鄂尔多斯大剧院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鄂尔多斯大剧院介绍 第2篇
大剧院是现代化的综合大型乙级剧院,它是高起点、高层次的文化演出场所。舞台机械设备的配置参考国内及国外相当规模剧院的现有水平,满足歌舞剧、话剧、音乐会、演唱会等使用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大剧院按品字型舞台布置,分为主舞台、左右侧舞台和后舞台三个部分,主舞台尺寸为33.2m(宽)×24.8m(深),左、右侧舞台尺寸为17.5m(宽)×16.5m(深),后舞台尺寸为23.6m(宽)×20.0m(深)。主台栅顶至主台台面垂直距离为30.2米,舞台台口尺寸为18m(宽)×12m(高)。
舞台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如下:
鄂尔多斯大剧院介绍 第3篇
(一) 重庆大剧院
重庆大剧院是重庆市确定的十大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之一, 是集歌剧、戏剧、音乐会演出, 文化艺术交流, 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文化设施。
2003年10月, 重庆市政府公开征集重庆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最后, 德国GMP及华东设计院共同投标的“孤帆远影”最终经专家评审、市民投票后脱颖而出。2009年6月16日,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重庆方面正式签署《重庆大剧院委托经营管理合同》, 于2009年11月1日起由重庆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 以“专业水平高、管理标准高、服务品位高、经营水平高、社会形象高”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目标, 采取“行业管理、委托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补贴”的全新运营管理模式。北京保利剧院承诺每年在此组织演出不低于130场, 几乎平均3天就有一场。为了保证质量, 至少三成演出是由国际知名或者国内中央级艺术团体承担的A类演出。为针对观众爱好, 公司还邀请港台和内地明星推出剧院版演唱会, 此外也会邀请著名芭蕾舞团和话剧团赴渝演出。同时, 还会安排戏剧、歌剧和曲艺、杂技等类别的表演。
保利剧院在重庆等地推行“演出季”的概念, 提前一个季度公布演出剧目和票价。保利剧院针对演出档次不同制定不同的票价, 最顶级的演出最高票价可达到1080元, 而普及型演出的最低票价只要10元, 这比看场电影还便宜。而普通演出的均价则在230元左右。价位差距比较大, 选择面相对广泛, 公司希望每年能吸引更多观众前往观看。
(二) 广州大剧院
广州大剧院是广州市新建的七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由广州市政府投资13.8亿元, 历时5年建成, 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先进、最完善和最大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中心, 其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也使之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演艺市场化运作的成功范例。
2010年5月9日, 广州大剧院正式开幕。广州市政府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文化部直属的中演集团委托管理, 由其全权负责大剧院的运营, 实行独立运作、独立核算。由于广州大剧院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对外经营收入较高, 政府不采取直接补贴, 而是间接支持。广州大剧院以“立足珠三角, 辐射港澳台, 影响东南亚”的战略定位, 大胆探索中国剧院经营管理新模式和改革发展道路, 整合国际国内各类优势文化资源, 聚集演艺产业链, 推出舞台艺术精品, 努力将广州大剧院打造成为华南最高艺术殿堂、全球杰出艺术家的演艺舞台。同时为加快广东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文化强省, 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幸福广州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为把广州打造成为与北京、上海齐名的“北、上、广三大演艺平台”之一做出了贡献。
(三) 东莞玉兰大剧院
东莞玉兰大剧院是东莞标志性的文化建筑, 总投资6.18亿元。东莞玉兰大剧院还配套建设一栋按三星级酒店标准装修的附属楼, 可同时满足200名演职人员和170名大剧院员工的食宿。
2001年, 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新城发展战略, 希望通过文化来开启城市的未来, 解开城市发展的死结, 突破城市升级的瓶颈。这一年, 东莞大手笔投入了19亿元启动建设玉兰大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少年宫等一系列大型文化设施。仅玉兰大剧院就投入6亿多元。2005年11月, 东莞保利玉兰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全面负责东莞玉兰大剧院及其附属设施的经营管理。保利凭借自身雄厚的演出资源、丰富的剧院管理经验以及“专业水平高、管理标准高、服务品位高、社会形象高、经济效益高”的管理理念, 成功策划运作了中国首个在地级市举办的国家乐团新年音乐会2006年中国新年音乐会。东莞成为第一个邀请到中国爱乐乐团到家门口来演奏新年音乐会的地级市。
在艺术定位上要仰视, 在服务经营的票价上, 一定让市民能够走得进去, 这是东莞市政府建设玉兰大剧院的初衷。根据东莞市民的消费水平, 玉兰大剧院的票价实行最高上限不超过480元, 年平均票价则定在230元左右。于是, 东莞市民只要花相当于北京和上海三分之一、广州二分之一的票价, 就可以欣赏到同等品质的高雅演出。
(四) 深圳保利大剧院
深圳保利剧院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商业中心, 毗邻连接香港的深圳西部通道繁华地段, 地理位置优越, 是一个高起点、高层次的文化综合体, 能满足舞剧、歌剧、话剧、交响音乐会、戏曲及综艺汇演等演出使用要求, 其建声效果达到建筑声学和舞台设备功能配置的国内顶级水准。
深圳保利剧院由中国保利集团投资兴建, 是深圳保利文化广场的核心组成部分, 凭借其先进的设备设施, 依托北京保利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成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 成为市文化市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300平米的多功能厅, 配备先进的会议音响系统、灯光、投影设备等, 是演出排练、新闻发布和召开会议的理想场所。
(五) 广东星海音乐厅
这座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厅, 占地1.4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总投资约2.5亿元, 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大, 设备最先进, 功能完备, 具有国际水平的音乐厅。作为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 自1998年3月3日落成以来, 星海音乐厅一直肩负着弘扬中外高雅音乐文化, 对外文化交流的使命。音乐厅不仅组织国内外各类音乐团体和艺术家演出, 承办国际声乐、器乐比赛和国际音乐艺术节, 还举办群众性音乐活动, 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活动, 让公众更多了解音乐, 爱上音乐, 并参与国内外的文化盛事。同时音乐厅还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共同策划开展宣传公关活动。
星海音乐厅从工程的策划、立项、投资、建设直至落成, 都是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关怀和领导下, 由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省文化厅具体组织实施进行的, 并得到了广东省建委、计委和财政厅等部门大力支持, 得到了国内外有关科研、设计、施工、安装等单位和技术专家积极参与, 使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六) 河南艺术中心
河南艺术中心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五”期间省重点项目, 是建国以来河南省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计水平最高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大剧院配备有世界一流的灯光、音响和舞台机械, 舞台机械设备具有升降、平移、旋转等先进功能。河南艺术中心还设有美术馆和艺术馆, 具有收藏、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等功能, 成为展示、交流研究河南文化艺术精品的场所, 成为对外宣传河南省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窗口。
河南省艺术中心从工程的策划、立项、投资、建设直至落成, 都是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关怀和领导下, 由省文化厅具体组织实施进行的。从2008年10月1日开始, 委托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省政府每年补贴2200万元, 用于补贴水电气等能源费用、演出补贴、员工薪酬、设备维修费等。
为满足不同层次观众对高雅艺术的需求, 河南艺术中心与河南保利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以“高标准、低票价”的公益服务为宗旨, 推出“走进艺术殿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等系列公益活动, 采取艺术讲解与演出相结合, 达到传播知识、培养技能、展示才艺、培养高雅艺术欣赏兴趣、提高欣赏水平的目的, 使普通民众能真正走进高雅艺术殿堂。
二、大剧院成功的经验
(一)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从剧院的选址、规划、立项、审批, 到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指导, 以至建成后的运营, 当地的党、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剧院都选在市中心、文化设施的聚集地, 区位好, 配套设施齐全。重庆大剧院、广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和保利剧院, 周边宾馆酒店林立、交通便利、商业气氛和文化环境浓厚, 东莞玉兰大剧院还建有配套的三星级酒店, 极大地方便了演职人员和管理服务人员的食宿、交通, 配套完善的商业设施和服务功能, 为剧院的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 各地剧院既是文化中心, 同时也成为了各地政府党委重要的政务活动中心。政府每年都在大剧院安排大量的文化活动或演出, 既培育了文化市场, 又增加了剧院的收入。
(二) 各省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
大剧院的建设不仅仅是业主的事情, 重点工程与许多职能部门密切相关, 都必须发挥主人翁精神。这些剧院在建设过程中, 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沟通顺畅, 为剧院的定位、建设、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河南艺术中心在建设过程中, 由省发改委、省大项办、省建设厅、郑州市抽调专人组成小组常驻艺术中心督导建设。
(三) 高标准建设, 使剧院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大剧院本身更具有标志性特点, 更能引起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想方设法, 克服困难, 保证投资到位、使之具有超前性、标志性, 是几大剧院建设中的共同特点。目前, 几大剧院均成为城市乃至区域地标建筑, 深深的文化烙印刻在人们心中。至今这几个大剧院均在国内仍属领先地位。
(四) 剧院建设复杂程度高、投资额度高、难度系数大, 是多学科交融的艺术品
剧院建设涉及到建筑、装饰、舞台机械、光、声、电等门类行业学科, 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 复杂性、难度系数大。剧院工程建设难度一般是五星级酒店的三倍, 平均建设周期一般要5年。剧院建设投资额度高昂, 如重庆大剧院一再追加投资, 从最初的9亿元概算增至建成时的16亿元。再如管风琴、高品质钢琴、定音鼓等专业高级演出设备的配置及其保管的费用都是很大的。
(五) 运营中政府给予补贴
大剧院作为一个城市品位的象征, 因其公益性特征政府给予补贴, 这是当前国内外高雅演出场所普遍采取的通行运作方式。财政补贴主要用于引进演出、人员经费、物业管理、水电费开支等方面。重庆大剧院、广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 每年的运行费用由政府补贴1至2千万元。星海音乐厅是全额拨款的一类事业单位。剧院因此而有能力以较低的价格让广大市民欣赏和享受优秀的文化节目, 政府的演出补贴归根结底是补贴到了市民身上。
三、有关项目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要将云南大剧院建成西南一流、国内先进应当达到七个标准: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完善、通达快捷、造型独特、视听优良、环境优美。
(一) 进一步加强领导, 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指导
大剧院建设是当地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 大剧院的建设标准, 投资规模不是某个单独的部门就能够决定的, 都是需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需要各职能部门加强协调、指导, 通力合作, 才能有效推进。
(二) 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
根据专家提供的经验数据表明, 省、市、区级大剧院的单位面积造价一般平均在2万元-2.5万元之间, 按此计算, 项目投资应在9.3亿元-11.63亿元之间;地市级大剧院单位面积造价一般在1.5-2万元, 按地市级水平, 项目投资应在7亿元-9.3亿元之间。按单位座席造价, 重庆、广州、东莞玉兰三个大剧院平均为50万元/座, 按此计算, 项目造价应为9.7亿元。
(三)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建议参照省博物馆新馆的做法, 在大剧院南侧约30亩空地上同步配套建设大排练厅和餐饮住宿、办公场所。建设附属配套设施, 既有利于与博物馆新馆的协调一致, 也有利于完善配套和服务功能。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组织的评审会上专家也表示, 缺少配套将给未来经营带来困难。
(四) 大剧院的运营管理
建成后, 建议由云南文投集团进行管理和运营, 采用“政府补贴、目标管理,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大剧院管理采取企业化运作, 不计提折旧的前提下, 争取自求平衡。
总体看来, 大剧院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 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大剧院的建成, 能够吸引国内外著名的演出团体前来演出, 市民可以分享到国内外的先进文化和高雅文化氛围, 是文化艺术交流的殿堂, 也为传统文化提供传承的平台。大剧院的投资一定要到位, 要适当超前, 避免大的缺憾。为培育市场,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 政府应购买公共文化产品, 应给予必要的补贴。
云南文化艺术中心 (云南大剧院) 的建设, 要在满足国内外大中型演出需要的基础上, 体现云南的文化特色, 具有地标性和时代性, 要将经济性、实用性、艺术性有机结合, 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要与其他重大文化项目及周边环境整体协调, 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 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一大璀璨亮点, 成为提升云南省形象和吸引各方游客的标志性建筑, 成为云南实现各民族交流的平台, 成为促进云南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时代标志。
参考文献
[1]蔡军.剧院运作管理理念[J].音响技术, 2006.
[2]王永喜.对新时期大剧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鄂尔多斯文化, 2008.
大剧院简讯 第4篇
——中国首部大型原创回族舞剧
在千百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一支来自西域的商队历经艰险,在当地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帮助下,战胜各种困难,完成了穿越沙漠、东渡黄河的商旅使命。在这一过程中,来自西域的青年纳苏与当地姑娘海真相互爱慕,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也正是这种真爱,超越了民族、信仰、习俗的不同,使这一对恋人,在贺兰山下结为夫妇,繁衍生息......
银川艺术剧院
1958年,伴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银川市第一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银川市说唱艺术团成立。2009年更名为银川艺术剧院。2010年,与银川市杂技团合并,组建了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舞剧《月上贺兰》是剧院七年来精心创排打磨的我国首部原创大型回族舞剧,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品质,音乐雄浑悠远,舞蹈飘逸遒劲,剧情跌宕起伏,极具民族风情。本剧曾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作品铜奖、文化部第十三届文华奖“文华大奖特别奖”、全国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剧目”。
演出单位
银川艺术剧院
演出时间
2012年3月23、24日19:30
演出票价
50元、100元、180元、
280元、380元
李宝春新老戏 包青天雪冤奇
《奇冤报》取材自元杂剧《盆儿鬼大报冤》。经商的刘世昌被狠心的赵氏夫妻谋财害命,碎尸被烧制成盆灭迹。老好人张别古前往赵府讨债,却讨得了这个冤魂不散的怪盆。人鬼之间你来我往,相识相知,最终共赴官府报奇冤。包拯明察秋毫,沉冤大白。
李宝春 饰演 刘世昌
出身梨园世家,曾受校长马连良及王少楼等老师教导。创出《新老戏》系列,为两岸京剧交流做出贡献。
孙正阳 饰演张别古
国家一级演员。曾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同台演出。2008年,中国文化部颁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荣誉。
财团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会
财团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为和信企业团先会长辜振甫于1988年所发起。推展台湾工商企业之经营管理、文艺等有关活动。1991年成立京剧小组,邀请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宝春先生与京剧界精英,多次推出精致的经典好戏,曾多次国际间宣扬传统中华文化。1997年成立“台北新剧团”,定期公演“精致好戏”和展演“创作新剧”,宏扬传统戏曲,培养戏剧人口。
演出单位
台北新剧团
演出时间
2012年3月2日19:30
演出票价
100元、180元、280元
“越来越好”
——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专场演出
中国广播艺术团
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文艺表演团体。 侯宝林、白凤鸣、郭启儒、刘宝瑞、马增芬、孙书筠、郭全宝、马季、唐杰忠、李文华、赵连甲、马增慧、郝爱民、姜昆、赵炎、陈佩斯、朱时茂、冯巩、刘伟、牛振华、巩汉林、李金斗等都是中国广播说唱团的艺术名家。50多年来,中国广播艺术团的艺术家们不断深入生活,把内容丰富、格调高雅、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献给了伟大的时代。
演出单位
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
演出时间
2012年3月7日9:30演出
演出票价
100元、180元、280元
套票
900元(380元×3)
600元(280元×3)
笑泪交织 两面人生——大型新编京剧《弄臣》
本戏为新编京剧,李宝春集编导演于一身,取材法国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雨果之原著,妙用了意大利伟大歌剧作曲家威尔地的一句主题:命运的作弄,你是要双手挡天,还是俯首称臣?
黎咏德是王爷身边的弄臣,为了取悦王爷,常常不择手段物色美女以满足王爷的渔色本性。朝官们对弄臣痛恨诅咒,为了报复,趁机拐骗绑架弄臣女儿黎吉儿,送进王爷府。向来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讽的弄臣,最后却让自己唯一的爱女成了天谴下的牺牲品。
演出单位
台北新剧团
演出时间
2012年3月3日19:30
演出票价
100元、180元、280元
都是“张宇”惹的祸——2012年保利院线巡回演唱会
张宇1993年出道,在乐坛累积出版超过20张华语专辑。他陪伴80后的歌迷走过成长的回忆,《用心良苦》、《一言难尽》、《月亮惹的祸》、《雨一直下》等脍炙人口的好歌,他能捕捉到失恋中最为微妙的部分,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和真情流露。
张宇之所以为张宇,靠的就是他不矫揉造作。情歌无罪,当你听唱《圆谎》、《消息》而哭得肝肠寸断,只怪张宇唱得太贴切人心人性,只能说“都是张宇惹的祸”!
演出时间
2012年3月31日19:30
演出票价
100元 、180元 、280元、 480元、680元 、880元 、1080元
青岛大剧院
票务销售部电话:
0532-80665555
88038088 88038099
地址:
关于哈尔滨大剧院的介绍 第5篇
关于哈尔滨大剧院的介绍
记者从松北区获悉,作为“北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哈尔滨大剧院建设,目前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哈尔滨大剧院桩基础工程、土方工程、地下结构防水工程、深基坑降水已经完成。土建工程总量已完成35%,预计年内土建主体封顶,明年上半年完成钢结构施工,2013年7月末竣工投入使用。
哈尔滨大剧院坐落于松北区由太阳岛风景区北、三环路南、东北虎林园西、外贸堤与外贸堤改线堤围合处的哈尔滨市文化中心岛内,是文化中心最重要的建筑,为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松北区在确定大剧院方案后,立即从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合理优化工期,制定重要工程节点,严格控制,材料提前进场,现场昼夜兼程组织施工,24小时连续作业,克服近期频繁性阵雨天气,保质量、抢工期,快速推进工程建设。
冬季完成桩基础施工
按照大剧院工作计划,利用整个冬季完成桩基础施工。通过施工现场设立蒸汽锅炉、钢筋焊接充气大棚、混凝土泵管保温等开创性的工作方式,保证施工在最寒冷的季节如期进行。为了抢进度、保质量,采用24小时工作制,昼夜施工,春节期间没有休息一天,保证了3637根工程桩如期完成任务,经过桩基础检测全部合格,创造了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桩基础冬季施工的先例。
创新管理模式
大剧院施工总承包企业进场以后,松北区项目二办作为建设单位,将总包企业、监理企业、分包企业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四级管理”的工作制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质量、进度等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严格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哈尔滨大剧院质量目标是“鲁班奖”、工期目标是两年半。首先制定工程节点工作计划,保证事先制定工程进度的落实。
在保证安全和质量前提下保证工期,通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包企业相关人员分派包干形式,将整个工程按照区域划分责任区,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处理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关于质量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杜绝工程完成验收不合格重新返工造成进度延误和资金的浪费。
四大歌剧院介绍 第6篇
场馆位置: 美国纽约百老汇39街和40街之间、林肯中心
场馆介绍:大都会歌剧院,是纽约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世界级的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是19世纪后半叶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的一座剧院。该剧院虽拥有3625个座位,说来有趣,像这样庞大的歌剧院,却没有可供那些有钱商人观看歌剧时使用的固定包箱座位。西洋人热爱歌剧,犹如中国人迷恋京戏。在大都会歌剧院成立之前,纽约只有乐府歌剧院一家,以供富人消遣,但包厢有限。有一天,一位范先生见他夫人分配不到包厢,便和罗斯福、易赛兰、葛雷特、亚斯多、毛根等同好合作,筹集了近800万美元美金,决定建造一座更好的剧院,这就是大都会歌剧院。
大都会歌剧院于1883年10月22日落成。落成之日举行了盛大的演出活动。同时,古诺的著名歌剧《浮士德》就首演于此。大都会歌剧院的首任总经理是亨利·阿贝,由于他在经营该剧院的第一季度演出中遭受了严重亏损,因此被剧院的董事会免职。阿贝被免职后,由德国指挥家、小提家莱奥波德·达姆罗施担任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他上任后不久便去世。1884年至1891年,莱奥波德-达姆罗施的儿子瓦尔特·达姆罗施接任了剧院的艺术总监。在此期间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是清一色的德国歌剧,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晚期的歌剧作品都首演于该剧院。例如《尼贝龙根的指环》、(除去1877年音乐协会上演过的)《女武神》、《崔斯坦与伊索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等。
1892—1898年,亨利·阿贝重新执掌大都会歌剧院的大权。1892年由于剧院不慎失火,因此这年秋、冬二季停止演出。重建工程于1893年完成,这年11月27日再度开幕时,复演《浮士德》以示庆祝。,1896年阿贝去世后,迫使公司改组而由格劳继任经理自1898年11月29日,《唐豪塞》一剧演出,该公司开始步入新的世纪。在格劳的领导之下,第五季歌剧节演出极为成功,因而被誉为“歌剧的黄金时代”。当时,大都会歌剧院拥有世界乐坛上的名歌唱家如:康巴纳里、殷姆士、葛志基)、贺谋、丽丽雷曼、毛瑞尔、诺尔迪卡、普朗松、德雷斯克、萨利亚克、森布里赫、舒曼海因、泰尔尼纳等,皆是当时的人选。格劳因有如许人才助阵,使他无论在艺术上或财政上,都大大地获得成功。
1903-1908年,康瑞德接任。其间,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作曲家马勒和奥地利指挥家、作曲家莫特尔·费利克斯等知名人士均参加了剧院的演出。1908年起,加蒂·卡沙扎接替了康瑞德的职务直到1935年。加蒂·卡沙扎任职期间为大都会歌剧院做出的最大功绩是邀请了托斯卡尼尼任剧院的首席指挥,加蒂·卡沙扎的理财本领和托斯卡尼尼享誉世界的指挥天才建立起了大都会令人眼花缭乱的歌剧王国。他们立下了用原文演唱歌剧作品的规矩,确立了每年24周的演出季,几乎演遍了世界所有的优秀歌剧。如柴科夫斯基的《黑桃皇后》、穆索尔斯基的《鲍利斯·戈杜诺夫》、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蒙太梅奇的《三王之爱》等。到1935年加蒂·卡沙扎辞职前,一共演出177部作品,上演次数多达5000次以上。
1935—1950年,是加拿大人爱德华·约翰逊为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他鼓励培养美国的艺术家。力邀比彻姆、瓦尔特、布什、斯特尔等指挥家和著名歌唱家参与剧院的演出,一时阵容强盛。爱德华·约翰逊退休后,鲁道夫·宾格接任了剧院总经理的职务直到1972年。他使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技术现代化,并增加了国际性的演员阵容。1955年黑人头一次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是饰演巫莉卡角色的玛丽安·安德逊。在此登台过的名歌唱家还有卡拉丝、提芭第、狄·史蒂法诺、德·莫纳哥、毕约林、谢比和美国人蕾芝妮克、梅利尔等。此外还演出了大量的现代歌剧作品,如贝尔格的《沃采克》、巴伯的《瓦内莎》等。
1966年春天,大都会歌剧院迁入了新址,这是一座十层楼的漂亮的现代化大厦,位处纽约的林肯中心,建筑师是兴建联合国大厦的华莱士·夏里逊。新院建筑为时4年,建筑费用达4750万元美金。它一切设备全是最新最好的舞台的宽度100英尺,深度80英尺,乐队的座席可容110名乐师,观众席有3788个座位。布景场和化装室的面积,比旧剧院大了10倍。该年4月11日,先由学生试演,无论灯光、音响等各方面,都比旧的剧院理想,大家颇为满意。试演 5天后,即1966年4月16日晚上,他们在旧的剧院隆重地举行了一场“惜别晚会”,全体演职员在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下,合唱了《忆旧游》一曲。这时,大家噙着兴奋和伤感交织的眼泪,缅怀近百年漫长过去的艰辛成就。他们骄傲地说:这是旧阶段的结束,也孕育着新的都会歌剧院的开始。截止到此旧的大都会歌剧院共上演过217部歌剧。其中《西部姑娘》等二十五部属于世界性首演。
1966年9月16日,大都会歌剧院新址开幕,这天,美国作曲家巴伯专为该剧院新址开幕而写的歌剧《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首次公演。随后演出的戏码是莎士比亚洲名著改编的《埃及艳后》,美国人谱曲,女高音利昂汀·普赖丝,深获观众和舆论赞赏。不但她谢幕达14次之多,美国总统约翰逊夫人还到后台向她祝贺。
1972年,根特烈被指定为继任者,但在上任前因车祸去世,于是改由库贝利克就任音乐监督,1975年后由黎汶接任。当时在大约四十周内,做了250次以上的演出。
大都会歌剧院是世界的著名歌剧院,近50年来,大都会歌剧院每周六下午的演出,都被转播到美国各处及邻近国家,它把歌剧带到千百万人面前。如今,电视、碟影片VSH录影带等,可以连同画面一起把音乐带给更广泛的观众,并利用活动字幕,使歌剧剧情更易了解与普及。除此以外,大都会歌剧院常改编旧歌剧成现代作品,逐渐启用新导演及新曲目,在不断蜕变中的大都会歌剧院,正迈向新的黄金时代。
场馆名称: 斯卡拉歌剧院
场馆位置: 意大利北部伦巴策的首府米兰市
场馆介绍:斯卡拉歌剧院位于意大利北部伦巴策的首府米兰市。它是意大利歌剧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院之一。
1585年左右,有一群意大利的诗人、音乐家与艺术的赞助人,他们一直在尝试着发展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以音乐加上一些戏剧的内容,这样能使听众除了对音乐欣赏外,再增添些戏剧所起到的艺术作用。于是,他们首先为演员的台词配上一些伴奏。几年之后,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歌剧,就在他们的实践下诞生了。从此,歌剧开始征服了音乐界,各国的作曲家也都积极地投入这种意大利风格的歌剧创作,如此,供上演歌剧的剧场也纷纷应运而生。
早在17世纪初,米兰大公的底邸内,就有上演歌剧的记载。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72年创作的歌剧《卢乔·西拉》和后来创作的歌剧《米特利达特》都曾上演于此。1776年,王宫剧场被烧毁,米兰人立即向当时统治米兰的奥地利女皇请求,允许他们在圣·玛利亚·拉·斯卡拉寺院的遗址上建造一座新的剧院。这个新剧院由建筑师皮耶马里尼(1734— 1808)设计,于 1778年8月3日剧院建成后,取名为“斯卡拉歌剧院”。斯卡拉歌剧院开幕典礼的这天,首次演出了萨里埃里的歌剧《受到重视的欧洲》。奥地利费迪南德大公及妻子等观看了庆典演
出。
斯卡拉剧院从落成的那天起,就成了米兰社会、文化和政治集会的中心,也成了意大利最主要的歌剧院,几乎所有杰出的意大利作曲家都曾有歌剧作品在这里首演。许多著名歌剧是在斯卡拉剧院首演的,这为它争得了崇高的威望。其中包括罗西尼1812—1820年间的作品,威尔第的《奥赛罗》、《阿依达》、《假面舞会》等。
1831年12月26日,米兰斯卡拉剧院歌剧季拉开帷幕。贝利尼的《诺尔玛》隆重首演。当时,热情的观众为了迎接女主角帕斯塔,把剧院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1855年《纳布科》在此上演时,观众抛下鲜花和传单表达对奥地利帝国侵略者的抗议和自己的爱国情操。此后,该剧院于1867年加以改造,使之可容纳观众3000人。一些外国作曲家的作品也开始搬上了斯卡拉的舞台,例如瓦格纳的作品等。在整个19世纪里,活跃在斯卡拉舞台上的几乎全是意大利最出色的歌唱家、最杰出的指挥家及演奏家。
1872年成为米兰市政府的财产,由市议会与剧院包厢所有人合组委员会管理。1897年因经济关系,市政府停止补助,剧院被迫关门,当时米兰市民巨极为愤怒,市政府不得不恢复资助。
进入20世纪后,斯卡拉继续扩大着它的声望。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游吟诗人》等大批优秀歌剧作品都是在这里首次上演的。与此同时,剧院还率先在意大利制作了许多外国歌剧,如1900年上演的柴可夫斯基的《叶甫根尼·奥涅金》,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玫瑰骑土》,德彪西的《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等,不胜枚举。
1920年,斯卡拉剧院成为一个自治的艺术机构,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1867—1957)被任命为艺术指导,此后,歌剧院进人被称为“伟大的托斯卡尼尼时期”,建立起新的、更高的威望。托斯卡尼尼组建了百人管弦乐团和120人的合唱团,并曾率团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远征美国和加拿大、访问维也纳和柏林,使剧团达到了艺术的鼎盛时期。
1921年,完成了第二次改造,其舞台装置焕然一新。该剧院首演的歌剧有:贝里尼的《诺尔玛》;唐尼采蒂的《鲁克雷齐亚·波契亚》;威尔第的《伦巴底人》、《纳布科》、《奥赛罗》、《法尔斯塔夫》;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游吟诗人》;彭基耶利的《乔孔达》;乔尔达尼的《安德烈·谢尼埃》;卡塔拉尼的《维里》等。其中,威尔第早期的爱国主义歌剧因其内容同市民对奥地利统治的反抗心里极为吻合,而引起米兰市民的狂热。从另一方面来看,歌剧在米兰人民的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促使歌剧茁壮发展。
1929年因反对法西斯政权,托斯卡尼尼离开祖国,前往美国,于是由德·沙巴达接任音乐监督的职位,尽管墨索里尼订定政策,要把罗马歌剧院塑造成意大利首屈一指的歌剧院,但斯卡拉剧院的演出水准却仍然冠盖其它歌剧院,无人能匹敌。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斯卡拉歌剧院在一次空袭中被毁。如今我们看到的斯卡拉歌剧院建筑,是战后的1946年按原样重新修建的,斯卡拉歌剧院庄严雄伟、富丽堂皇。它共有7层观台,可容三千多人,剧场内正中悬挂的大型吊灯,共有365个灯头,象征年365天。1946年5月11日,斯卡拉剧院重新开放,托斯卡尼尼回国指挥了首场音乐会。在这次纪念演奏会上首次登台的年轻女高音提芭第,因此一跃成名,这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轶事。此后因贾瓦杰
尼和沃托等指挥家的努力,使这个歌剧院依然保持意大利第一歌剧院的清誉,特别是50年代当提芭第和卡拉丝两位伟大女高音君临的十年间,确确实实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歌剧院。这时期由魏斯康狄等优秀导演在安排舞台事宜,也有口皆碑,备受赞扬。这时的斯卡拉歌剧院正值“黄金时期。” 尽管该剧院每次的演出票价昂贵,但却座无虚席。
1955年,在斯卡拉剧院旁又新建了一座拥有600个座位的斯卡拉小剧院,用以演出早期古典歌剧和一些小规模的作品。首演的剧目是契玛罗萨的《密婚记》。斯卡拉歌剧院除了承接各种各样的演出外,还附有剧院历史陈列馆和歌剧演员进修中心。陈列馆内陈列着大批手稿、名家用过的指挥棒、乐器等。歌剧演员进修中心,以培养世界各国年轻演员并传播、研究意大利音乐和歌剧,事实上,该剧院已被视为世界歌剧艺术的中心而具有其独特的国际性意义。从1972年起就进入阿巴多时代,产生了由史特雷烈尔导演的威尔第《席蒙·波卡奈格拉》等不少著名演出,后来,慕狄在这座歌剧院的活跃情况相当引人瞩目。
1973年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在斯卡拉剧院演出,他创造的“抒情景致”再现了俄罗斯 19世纪初的社会生活情景。
场馆名称: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场馆又名: 布鲁克剧场
场馆位置: 奥地利的维也纳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场馆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建于维也纳市中心的格林大道,位于其剧场建筑物后面的是其前身--建于1748年的古老的宫廷歌剧院“布鲁克剧场”。“布鲁克剧场”是当时属于宫廷的两座剧院之一,(另一座是首演过莫扎特《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和《女人心》的《伯格剧院》)。布鲁克剧场在1801年6月13日,演出席康奈德的一个戏剧,由该院的音乐指导泰伯配上音乐演出。最初该院并无多大成就,不久之后就排列歌剧的演出。1803年,凯鲁宾尼的《罗多士卡》等歌剧,先后在此演出。1805年该剧场又首演了贝多芬唯一的歌剧《费德里奥》该剧贝多芬曾几易其稿,而每一稿均在此首演。还有舒伯特的《魔琴》也于1820年在此演出。
1821年,由巴巴亚出任艺术总监后,该剧院因演出罗西尼的许多歌剧而出名。著名女高音林德,于1846年也在此献艺。后来这家剧院以改演小歌剧而闻名。古典歌剧如《吉普赛男爵》、《风流寡妇》等,也在此公演。
现在的国家歌剧院建成于1869年,落成后首演的剧目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新歌剧院具有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结构富丽堂皇,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糜之风。由于建造过程历时8年之久,该剧院的两位建筑师均未亲眼看到剧院的落成。
1881年至 1897年之间,这家歌剧院经理是威廉·雅恩,他担任此职长达16年。由希里出任音乐总监,以后担任美术和音乐指导的有魏因力特纳、格里戈尔、夏尔克、克劳斯、克伯。歌剧院的指挥是马勒。
19世纪80年代哈布斯堡王朝兴旺发达,这给歌剧院的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威廉特别擅长于指挥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而和他合作的希里善于指挥德国歌剧,两人通力合作,剧团声望与日俱增,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很快成为当时欧洲最强盛的音乐团体。剧院经常上演威尔第和瓦格纳的作品,玛斯卡尼于1891年在这里亲自指挥了《乡村骑士》,1892年上演了马斯涅的《曼侬》并进行了《维持》的首演,1894年又首次演出轻歌剧《蝙蝠》„„,演出活动空前繁荣。其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维也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艺术大发展,许多领域都出现了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伟大人物,这在欧洲近代史上并不多见。在这种繁荣的人文氛围中,歌剧院指挥马勒理所当然地把歌剧院的声望提到了更高的地位。他不仅摒弃了雇用喝采者的陋习,还规定迟到者不得入场。为了达到对艺术的真实、完美的追求,他要求所有艺术家必须像他自己一样全身心地投入。他这样做虽然得罪了许多人并最终导致了他的辞职,但经过他10年的努力,歌剧院却达到了空前的辉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奥地利沦为一个小国,但维也纳的文化生活却依然照旧,维也纳歌剧院在杰出的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和弗朗兹·沙尔克的共同领导下进人了又一巅峰时期。1933年1月,纳粹分子攫取了德国国家政权,维也纳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时任剧院指挥的克莱门斯·克劳斯突然辞去职务并带领大批杰出歌唱家到柏林去任职,这一举措被维也纳人视为背叛。1938年,维也纳歌剧院也和其他部门一样,被全面纳粹化了,或许是由于意识到歌剧院对这座音乐之都的重要性,纳粹政权免除了剧院所有艺术家服兵役的义务,为了粉饰太平,大批轻歌剧被搬上舞台。
二战后期,由于实施“全体战时动员”,歌剧院在1944年秋天被关闭。1945年3月12日,即二战结束前一个月,歌剧院在空袭中被炮弹击中,几乎全毁。1951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按原貌重新建成,新剧院有坐位1945个,站位567个。11月5日,该院首场演出还是贝多芬的《费德里奥》,指挥演出的是新经理伯姆,第二年,他又指挥了举世罕见的一场首演。伯姆虽然享有很高的声望,但由于他参加的其他指挥活动过多而影响了维也纳的演出,在别人的指责声中不得不辞去其在维也纳的职务,接替他的是卡拉扬。为了能更多地投身于纯艺术活动,卡拉扬起用了一批新人担任助理经理。1964年,卡拉扬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接替者为卡拉扬指派的助理经理埃贡·希尔伯特。在卡拉扬和希尔伯特担纲时期里,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在这座金色大厅里献过艺,剧院拥有的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是世界顶尖级的管弦乐团之一。
1986年秋天起由德勒瑟接任,阿巴多则就任音乐监督之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他们的领导下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场馆名称: 英国国家歌剧院
场馆又名: 柯利湘剧院 沙德拉兹·威尔斯歌剧院
场馆位置: 英国伦敦
场馆介绍:这个歌剧院的前身,是以伦敦沙德拉兹·威尔斯剧院为老本营。于1931年创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沙德拉兹·威尔斯歌剧院因首演布里顿的《彼得·格林》而在歌剧界扬眉吐气。1968年把阵地移到柯利湘剧院,1974年改名为“英国国家歌剧院”,简写成 ENO。它一直上演英语歌剧,听众可以穿便服很轻松地享受歌剧的乐趣。“英国国家歌剧院”的另一项特色是,积极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启蒙活动,因此听众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
鄂尔多斯大剧院介绍 第7篇
人民大会堂的西侧,远远地,一个银灰色的巨型蛋壳倒扣在波光粼粼的人工湖面上,据说这个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远远望去,是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构思独特,被誉为“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由法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领衔设计。
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的作品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从紧挨着西长安街的北入口进入大剧院,检票、安检,顺着一条水下廊道前行,廊道两侧是郁郁葱葱的绿植和形态各异的人物雕塑,廊道上方水波粼粼,如果有阳光或灯光,地板和墙壁上会有层层涟漪闪闪烁烁。
走过水下廊道,是有名的橄榄厅。之所以命名为“橄榄厅”,我想是因为空间形状酷似橄榄吧!这个大厅最亮眼的是两扇凝重典雅的深棕色大门,门上椭圆形的凸起给人艺术的美感。
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是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歌剧院的主色调是华丽辉煌的金色,因为走错了位置,我们跑到了池座层,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又返回楼座层,刚找到位置坐下还未细细打量,场内灯光便熄灭了,演出接着开始了。
看完歌剧,时间还早,没着急返回,信步大剧院,感受着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置身于浓郁艺术气息的殿堂,不知不觉间,你便被带进了一个个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故事场景。
在“回眸经典”展厅,展出的是大剧院原创与制作的经典剧目。《图兰朵》、《艺术家生涯》、《托斯卡》、《卡门》、《茶花女》、《漂泊的荷兰人》、《蝙蝠》、《纳布科》、《塞维利亚理发师》、《假面舞会》、《阿依达》、《赤壁》、《天下归心》、《简爱》、《王府井》,《西施》、《赵氏孤儿》、《运河谣》、《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世界的、中国的,所有的经典在这里被搬上了舞台。驻足在《长征》宣传海报前,我久久凝视,被画面所呈现出的悲壮深深打动。未曾亲临演出现场,但我能感受得到舞台演出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艺术的震撼,更有直击心灵的东西。
场景、服装、道具、剧照漫步于各个剧目的展示之中,仿佛穿梭于交错的时空之间,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百态、塞维利亚吉普赛女郎的热情率真、战国烽烟中的柔情蜜意、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生活、大运河畔底层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都汇集在这里,让观众感受视觉的震撼和心灵的涤荡。
西展厅对面是大剧院的藏品展。近百件优秀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以“国粹神韵”、“乐舞和声”和“天水奏鸣”三个部分,讲述了大剧院的“华章”之旅。典藏,是岁月的积淀,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剧院的印记。“青年演员”跳起“胜利之舞”,“钢琴家”弹奏着“迎风曲”,“西藏牧童”吹响“凝固的旋律”,少女“拉维”还在“月下听弦”艺术仿佛一条无形的血脉,渐渐融入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不管岁月如何更迭,艺术以它永恒的魅力连接着古往今来,传承着脉脉文明。
沿着电梯上行,四层环廊邂逅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人物素描作品展。这些作品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为原型,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具有别样的艺术之美。
四层环廊的另一侧是国家大剧院艺术成果展,循着环廊行至电梯处,标示牌上标有“花瓣厅”字样。乘电梯上五层,只为一睹它的“花瓣”芳容,因其厅内装饰是深红色花瓣造型而得名,这里自然采光,是开放的音乐沙龙厅。
试想,阳光很好的周末午后,携三五好友聚于此,席地而坐,浪漫的花瓣,舒缓的音乐,流泻而下的阳光把心放空,让灵魂在艺术的王国里自由飞翔,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这样评价国家大剧院我为北京,为中国能拥有一所高水准的剧院而感到兴奋!我愿意在这里施展所有才华!
大师尚且如此挚爱,何况你我?!
作者:潘继云
鄂尔多斯大剧院介绍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