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积液范文
恶性积液范文(精选10篇)
恶性积液 第1篇
恶性胸腔积液是指肿瘤转移到胸膜或原发于胸膜肿瘤引起的积液, 约占胸的20%~40%, 是60岁以上患者胸液最常见的病因。据文献报道, 恶性胸液在我国居渗出性胸腔积液的第二位, 是晚期恶性肿瘤, 尤其是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最常见的病因。据统计, 肺癌约占48.6%, 乳腺癌约占20.6%, 淋巴癌约占8.7%, 6.9%虽经多种检查仍不能明确原发部位。可见, 几乎2/3的恶性胸腔积液是由3种恶性病: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引起的。很多报告还显示, 至少有50%的肺癌或乳腺癌患者在疾病过程的某个时间将发生胸腔积液。当然这一比例也可能在今后被新的治疗方法所改变。几乎所有的恶性疾病均可引起胸腔积液。
2 恶性胸腔积液检测方法
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易于明确, 但当患者不如原发恶性疾病存在而发生胸腔积液时, 诊断有时会发生困难。因此如何做出恶性积液的肯定诊断是临床上一直重视的问题。
2.1 恶性胸腔积液大约95%以上为渗出液, 在血性积液中55%是肿瘤引起的。
在恶性胸水中, 仍有1%~5%为漏出液, 其原因是并发形成漏出液的疾病, 如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深静脉血栓等。
2.2 胸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测定
胸液中乳酸脱氢酶大于500IU/L以上, 初步考虑为恶性胸腔积液。
2.3 胸液中葡萄糖的测定
多数恶性胸水的糖量与血糖相平行, 很少低于60mg/dl, 但胸膜由广泛癌细胞侵润者可使糖量降低, 通常在30~60mg/dl。
2.4 胸液中微量元素测定
恶性胸液中铜、铁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 当胸液中铜/铁大于2时, 高度可疑恶性胸液, 胸液铁蛋白大于20μg/L有重要意义, 99%患者死亡前血清铁蛋白大于300μg/L, 胸液的铁蛋白含量与存活时间成负相关。
2.5 胸液的细胞检查
文献报告恶性胸水的细胞阳性率50%~80%。只有当肿瘤侵犯胸膜或直接暴露于胸液中才会有脱落细胞。在此需要说明的有某些恶性病患者发生胸腔积液, 并不是恶性肿瘤直接扩散到胸腔。Sahn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恶性胸腔积液。其原因: (1) 癌性肺不张由于胸腔负压引起漏出液; (2) 高凝引起肺栓塞性积液; (3) 肿瘤恶液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 (4) 阻塞性肺炎旁积液; (5) 放疗后引起的胸液。因此继发性恶性胸腔积液就不能找到癌细胞。另外, 胸液中查到癌细胞的阳性率受诸多因素影响: (1) 病因不同所致恶性胸腔阳性率差异大, 如肺腺癌可高达80%以上, 肺鳞癌仅为15%左右; (2) 病变侵入胸膜范围广泛是易找到癌细胞; (3) 留取标本的方法, 检验技术复查次数均影响阳性率。
2.6 胸液中癌胚抗原的测定
对于细胞学阴性的可疑恶性胸液, 测定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诊断。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是癌胚抗原, 如以10μg/L作为临界值, 大约50%的恶性胸腔积液癌胚抗原升高, 另外文献报道:胸液中癌胚抗原大于20μg/L或胸液中癌胚抗原之比大于1, 提示恶性胸腔积液, 敏感度40%~60%, 特异性70%~88%, 如胸液癌胚抗原大于55μg/L特异性大98%。胸水端粒酶测定诊断恶性胸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90%。
2.7 染色体检查
染色体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可以互补, 恶性细胞染色体数量及结构异常, 呈非整备体、超二倍体或多倍体、巨大染色体或线状微小染色体, 染色体缺乏, 移位, 染色体断裂, 粉碎化。分裂指数大于0.005, 出现1%超二倍可诊断为恶性胸液。本方法阳性大于83%~91%。
2.8 基因诊断
研究发现癌组织中P53.ras.c-myc基因突变或过度表达。采用联合检查胸液、癌基因蛋白, 其阳性率表达85.3%, 特异性100%。
2.9 DNA流式细胞分析
可探测胸液中的恶性细胞, 敏感性52%, 特异性1005, 与细胞学联合应用可是敏感性达94%。
2.1 0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血清多克隆抗体对胸液中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上皮膜抗原多克隆抗体阳性反映54%, B72-3和lgG多克隆抗体对来自乳腺、卵巢、肺的癌细胞细胞阳性率达100%, 其他部位转移腺癌95%。
总之, 从以上检查项目来看, 胸腔积液中查找到癌细胞才是诊断恶性胸液的金标准, 虽然近10年来已探讨了许多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满意, 良恶性病变重叠较多, 目前倾向多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效率。
3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3.1 全身化疗
依据原发肿瘤以及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全身化疗。在有些病可获得满意地控制原发肿瘤和胸腔积液, 如小细胞肺癌 (SCLC) 、恶性淋巴瘤、乳癌、卵巢癌、睾丸生殖细胞癌等。但多数难以获得满意效果。
3.2 胸腔穿刺引流
对癌瘤中晚期, 难以较长期生存和全身化疗。不敏感者, 为缓解症状可采取单纯反复抽胸液或胸腔插管引流术。
3.3 胸腹腔分流术
近年来国内外介绍采用胸腹腔分流术治疗如癌瘤、淋巴瘤、乳糜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慢性大量顽固性胸腔积液。用于解除胸液对肺脏、纵隔和心脏的压迫, 改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3.4 胸内注药
控制胸腔积液可采用抗癌药物或生物调节剂胸腔内注药。但在注药前必须短期内反复抽液, 最好采用插管引流, 最大限度的减少胸腔积液。胸腔内注药后应嘱患者在床上经常变换卧位, 使药物能与胸腔广泛接触。胸腔内注药治疗与肿瘤对药物是否敏感, 注药时胸腔积液量的多寡密切相关。当每24h引流少于100ml时, 方可注入抗癌药物或生物调节剂。
3.5 胸膜固定术
经胸腔引流和胸腔内注药虽可使部分患者积液得以控制, 但仍有20%~30%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控制数周、数月后又有大量积液渗出。当患者身体状况尚能维持一定时期, 可通过胸腔引流管胸腔镜注入硬化剂进行胸膜固定术。使用硬化剂前应进行胸腔引流, 使每24h引流液少于100ml方可使用硬化剂, 否则由于胸膜增厚使肺膨胀不全影响呼吸功能。
3.6 胸膜切除术
在全身状况较好的复发性胸腔积液并有望具有一定存活期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胸膜切除术。其有效率可接近100%。
恶性积液 第2篇
[关键词] 胸腔积液;乌体林斯;胸腔注射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73-02
Efficacy of treatment in 68 cases with m 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by intrapleural injection Mycobacterium Phlei F.U.36
LIU Bin LI Jing PAN Li LIU Guangyuan YU Ping
Department of Pulmonary Tumor,Sichuan Cancer Hospital,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 of treatment in the m 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with mycobacterium phlei F. U. 36. Methods 68 patients histologically proved m 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were treated with mycobacterium phlei F.U.36 (17.2µg) intrapleural injection after chest drainage of pleural effusion.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76.5%(52/68),side effects were mil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as improved obviously. Conclusion Intrapleural injection of mycobacterium phlei F.U.36 had efficacy evidently in treatment of m 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 Pleural effusion;Mycobacterium phlei F.U.36;Intrapleural injection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整个胸腔积液的25%~30%[1],尤其在晚期肺癌患者中更加多见。由于胸腔积液生长迅速,患者常因大量胸腔积液引起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难以平卧、活动受限,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处理好恶性胸腔积液,不但可减轻患者痛苦,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乌体林斯是灭活的草分枝杆菌制剂,是一种多功能生物反应调节剂,进入机体后可激发人体免疫应答,并具有非特异抗肿瘤作用,临床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笔者2008年12月~2011年2月采用乌体林斯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经胸片、B超或胸部CT检查诊断为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其中男42例,年龄39~67岁,平均(57.0±3.4)岁;女26例,年龄41~62岁,平均(50.9±4.2)岁。收治的68例患者中,肺癌59例,乳腺癌4例,食管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卵巢癌1例。所有患者Karnofsky评分均>60分,治疗前患者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B超定位下选择好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以2%利多卡因5 mL局部浸润麻醉并试穿成功,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引入导丝,拔出穿刺针,顺导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拔出导丝,接引流袋。引流胸腔积液,每天总量为800~1 000 mL,经B超证实胸腔积液已充分引流干净后,将乌体林斯注射液(成都金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S20040068) 1.72 µg/mL×10支注入到胸腔内,同时注入2%利多卡因5 mL以减轻患者注药后带来的胸痛、胸胀等不适。嘱患者平卧并多次变换体位,使药物与胸膜广泛充分接触。夹管24 h后再开放引流管引流,每周治疗2~3次,治疗1周后复查B超或胸片以观察胸腔积液情况,并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WHO对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的统一标准来评价。完全缓解(CR):胸腔积液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胸腔积液显著减少≥50%,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SD):胸腔积液减少<50%但>25%,并维持4周以上;恶化(PD):胸腔积液减少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增加。有效率为CR+PR。生活质量评定标准,根据Karnofsky评分法(表1)进行生活质量评定。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68例患者中CR 20例,PR 32例,总有效率为76.5%。见表2。
2.2 行为状况
在68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有48例(70.6%)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均提高10分以上,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3 不良反应
采用乌体林斯注入胸腔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不良反应较少,68例患者中,出现发热2例,胸痛3例,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2例,症状均较轻,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以姑息治疗为主,目前主要有胸膜切除术、放化疗以及胸腔内注入硬化剂、化疗药、生物制剂等。胸腔积液引流后胸腔内注入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常用的胸腔内注射药物分为3类[2]:第1类是抗癌药物,能直接杀伤癌细胞,如丝裂霉素、顺铂等,疗效40%~ 80%;第2类是硬化剂如滑石粉、四环素等,疗效54%~87%;第3类是生物反应调节剂, 疗效60%~80%以上。
乌体林斯注射液是灭活的草分枝杆菌制剂,而草分枝杆菌对于人体是一种非病原性细菌,其注射液是一种具有抑癌作用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同时具有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临床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草分枝杆菌的细胞壁中含有丰富的复杂脂类,具有显著的免疫刺激作用,有增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作用。乌体林斯的抗癌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1)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促进IL-2、IL-4、TNF、IFN-γ等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NK细胞活性。(2)增强Th细胞活性,促使B细胞进入增殖、分化阶段,促进特异性抗体形成。(3)对巨噬细胞的数量、功能和代谢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4)增强和恢复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强宿主对化疗的耐受力,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宿主抗肿瘤能力,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3]。何泽明等[4]报道,单用草分枝杆菌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为78.9%,无严重不良反应报道。
给予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安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引流处理胸水,能在短时间内充分引流胸水,避免长期反复抽液导致的蛋白质大量丢失,减少感染及积液包裹机会,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充分引流胸水后,消除积液死腔,降低了胸腔内胶体渗透压,恢复了胸膜腔的正常状态;同时使注入胸腔内的药物浓度升高,并让胸膜与较高浓度的药物充分接触。由于胸水引流后肺膨胀,使脏层和壁层胸膜靠近接触,在药物的作用下发生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闭合胸腔。乌体林斯对胸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迅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纤维化,使胸膜腔闭合。
采用乌体林斯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年老体弱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远凯.肺癌诊断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7.
[2] 吴一龙.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论证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6-281.
[3] Morales A.Evolution of intravesical immunotherapy for bladder cancer: mycobacterial cell wall preparation as a promising agent[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8,17(7):1067-1073.
[4] 何泽明,陈亮,秦叔逵,等.草分枝杆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01,16(4):420-421.
恶性胸腔积液局部治疗临床分析 第3篇
1单纯胸腔穿刺和置管引流
1.1 胸腔穿刺抽液
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操作简便、症状缓解快, 可暂时缓解症状, 但液体可迅速重聚, 反复穿刺增加穿刺风险及患者的痛苦, 增加气胸、胸膜反应、肺水肿、胸腔感染的机会, 且胸水不易引流干净, 仅适合于原发肿瘤尚未确诊或病情危重难以行置管引流的患者。
1.2 胸腔内置管引流术
在局部麻醉下行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外接引流袋, 依常规及患者的耐受程度限制每次排液量及引流次数, 每天引流胸腔积液≤1000ml。在连续2~3d引流量<100ml、经B型超声或CT检查、胸膜腔少量或无积液、临床症状改善时可拔管[2]。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穿刺方便、时间短、并发症少、痛苦小、引流平稳而彻底、穿刺次数少等优点。保留通道后可多次引流、腔内灌注药物。对于需长期引流胸水者使用该方法, 可反复进行腔内药物治疗, 无癌细胞转移和凝血机制障碍的危险, 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适用于胸腔积液中等量以上者。
2胸膜腔内给药
单纯胸腔置管引流可暂时缓解MPE症状, 但远期效果较差, 平均4.2d液体就可再积聚, 且长期引流时, 液体、蛋白及电解质丢失严重, 加重全身衰竭[3]。胸腔闭式引流术加胸腔内
灌注药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在胸腔穿刺彻底引流胸水后, 经胸膜腔内局部注射药物, 可增高局部药物浓度, 延长药物与肿瘤直接接触时间,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目前腔内注入的药物有硬化剂, 如滑石粉、硝酸银、碘化聚乙烯吡咯烷酮、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化疗药物, 如顺铂、博来霉素、氟尿嘧啶、羟喜树碱等;生物反应调节剂,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A群链球菌、单克隆抗体等;中药制剂, 如三氧化二砷、康莱特、香菇多糖、榄香烯乳、鸦胆子油乳等。
2.1 硬化剂
常用的硬化剂有滑石粉、硝酸银、碘化聚乙烯吡咯烷酮、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 可通过胸腔穿刺给药。经胸腔镜喷洒滑石粉胸膜固定术被认为是治疗MPE及难治性胸腔积液最令人满意的有效方法, 有效率可达93%, 但不良反应有高热、胸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患者对硬化剂的不良反应常无法耐受, 临床使用受限, 目前已较少用, 相应研究较少。
2.2 生物反应调节剂
由于生物免疫制剂对机体刺激小, 无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MPE的治疗, 目前最常用的为白细胞介素-Ⅱ、干扰素 (IFN) 、肿瘤坏死因子 (TN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高聚金葡素 (HAS) 、短小棒状杆菌 (CP) 、红色诺卡式菌细胞壁骨架 (N-CWS) 、树突状细胞 (DC) 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 (LAK) 等。应用方法可采用单独使用, 或几种生物制剂联合给药。生物制剂治疗MPE的有效率在70%~80%左右。与化疗药物相同, 生物制剂亦可采用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2种方式,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胸痛、寒颤、恶心、呕吐、疲乏等。这些症状并非完全同时出现, 对症治疗可缓解, 且未见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
2.3 中药
MPE较为常用的有榄香烯乳液、亚砷酸、康莱特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斑蝥酸钠维生素B注射液等。
2.4 化疗药物
胸腔内给药治疗胸膜粘连术是有效方法之一。临床实验证明, 用药后胸腔内药物浓度高于血浆的20倍。用丝裂霉素胸腔灌注治疗MPE, 除具有抗肿瘤作用外, 还有明显的胸膜固定作用, 有效率可达70%以上。此外尚有5-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足叶乙苷、平阳霉素、阿霉素、米托葸醌等。
3小结
综上所述, MPE的治疗方法颇多, 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对MPE患者一般情况能较快得到改善, 在充分引流基础上, 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硬化剂、生物反应调节剂、中药等传统手段行之有效, 但各疗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MPE治疗中应注意提高协同优势, 制定高效低毒、切实可行的治疗模式及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胸腔积液, 恶性,局部治疗,分析
参考文献
[1]Sahn SA.Manage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J].Monaldi Arch Chest Dis, 2001, 56 (5) :394-399.
[2]王苏甫.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J].当代医学, 2011, 17 (26) :76-77.
恶性积液 第4篇
【关键字】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顺铂
【中国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24-01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50%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为恶性肿瘤所致,积液生长速度快,不易控制,容易引发呼吸困难、低蛋白血症等病症,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我院应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并行胸腔内注射顺铂化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近期接受治疗的2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有原发肿瘤证据或胸腔积液的细胞学诊断,并经胸部X线片和B超检查显示有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1~73岁,平均58岁。其中肺癌13例,乳腺癌4例,胸膜间皮瘤2例,其他1例。患者KPS评分>70分,均为首诊,未接受过化疗、放疗及生物制剂治疗,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正常,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经B超定位选择穿刺点,多选第7或第8肋间与腋中线至腋后线交点为穿刺点,按常规穿刺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操作者带无菌手套,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在利多卡因局麻后,用穿刺针穿刺,待抽出胸水后,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套管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胸腔,送入J型导丝,拔出穿刺针,皮肤扩张器扩展皮肤后,沿导丝送入导管,导管进入胸腔12~15 cm左右,拔出导丝,将导管用仿生膜固定在胸壁上,导管末端接一次性引流袋引流。初次引流时应适当控制引流速度,每引出300~500ml,闭管2 h,首日引流不超过1000 ml,记录每日引流量。在引流的同时要注意胸水的颜色及患者的反应。当胸水24h引流量少于100ml,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排出管腔,排除阻塞可能后,将顺铂(PDD)经生理盐水稀释后沿硅胶管注入胸腔内,用顺铂前后分别注入经生理盐水稀释后的地塞米松,以防止发生化学性胸膜刺激引起患者呕吐。操作结束后,用肝素帽封管。叮嘱患者每15 min~20 min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胸膜充分接触,达到药物化疗的作用。每周1次,连用4次为1疗程。经B超证实无胸腔积液后即予以拔管。
1.3 療效评价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性渗液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价。1)完全缓解(CR):症状消失,经检查无胸腔积液,并持续4周以上;2)部分缓解(PR):胸腔积液减少一半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3)无效(NC): 胸水未得到控制。总有效率为CR率+PR率。
2 结果
2.1 疗效:全部20例患者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l2例,(NC)3例。总有效率(CR+PR)85.00%。
2.2 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本身体质情况等,治疗期间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发热头痛等症状,一般进行对症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不能平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肠道肿瘤以及胸膜间皮瘤等直接侵犯并伴随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恶性积液聚积在胸腔内,淋巴肿块或放疗后纤维化导致淋巴管到血管回流受阻,压力增加以及肿瘤组织分泌或释放蛋白因子等,使的胸腔内部积液增长迅速,造成有效血浆容量减少,刺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由于积液量不断增多,会严重影响到肺部扩展功能,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心肺功能。那些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恶性胸腔积液,并且自身表现出各种病症,经确诊后的生存时间约3-12个月。因此,怎样排出胸腔内恶性积液,控制恶性积液的生长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的重点。
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来说,手术、放疗以及静脉化疗,副作用比较大,不是最好的治疗办法。以往的常规治疗是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及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反复的穿刺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楚,还容易导致细菌交叉感染,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假若积液抽吸不彻底,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胸腔置管持续缓慢引流胸腔积液并胸腔内注射顺铂化疗,是目前质量恶性胸腔积液最简单,最安全,最为有效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对胸壁损伤小,副作用小,可长期留置,反复引流,使整个系统密闭无感染,比单纯胸腔排液有明显优势。导管留置,避免了反复穿刺抽液的痛苦,患者依从性好,减少了胸膜反应及胸腔感染机会,并能很好的控制引流液的速度和引流量,可连续缓慢地排除恶性积液,同时少量多次抽液,避免了胸腔压力骤降而引起的急性肺水肿,纵膈摆动导致的心悸等不良反应,有利于观察病情,对于患者来讲,这种疗法不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起居,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这种疗法容易导致引流不畅、阻塞,所以我们常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直至通畅,如果回抽胸水不出,注入生理盐水通畅,并注意及时用B超探查,了解胸腔积液量及导管位置方向,改变体位或稍拔出导管有利于引流。胸腔闭式引流可使渗液改善数周至数月,但要消除胸腔积液再聚留的可能,需通过腔内用药产生胸膜粘连,使胸腔闭合,防止积液形成。
顺铂作为周期非特异性广谱抗肿瘤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采用腔内注射,毒副反应轻。腔内化疗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势。顺铂注入腔内后,腔内浓度峰值和浓度时问曲线分别是血浆12~20倍。根据抗肿瘤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问依赖性的特点,可对肿瘤产生强大的杀伤作用。同时,腔内药物吸收人体循环后可随血液循环到达肿瘤组织,对肿瘤产生“双途径”化疗作用。
根据本院结果,胸腔置管闭式引流结合胸腔化疗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患者接受,不良反应轻,疗效相对满意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南克俊,肖菊香,赵新汉,等.现代肿瘤内科学.西安: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265.
[2]周际昌,王子平,王宏羽,等.实用肿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2.
[3]赵国原,袁开花,杨建华,等.Seldinger导管法治疗恶性胸水临床观察.临床荟萃,2006,2:116.
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治疗体会 第5篇
关键词: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是临床恶性肿瘤晚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指胸膜原发性肿瘤或胸膜受肺癌或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作用导致的胸膜腔积液,相关报道指出,肿瘤对胸膜均可造成侵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为肺癌,占恶性胸腔积液的1/3;约5%~10%原发肿瘤灶不明显,通常认为肿瘤阻塞壁层淋巴管、胸膜血管,或向纵隔淋巴结转移,导致胸腔积液在吸收回流时受到阻滞,及肿瘤伴随的炎症和直接侵犯增加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恶性胸腔积液发生。临床患者在病发恶性肿瘤时一旦出现恶性胸腔积液,提示已发展至疾病晚期[1]。心肺功能因不断增多的积液量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易有反复感染和肺不张并发,患者常出现程度较重的循环障碍和呼吸困难。平均生存期在未及时得到医治的情况下,仅有3.3个月。故临床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时以对呼吸困难进行缓解,控制积液的增长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为目的。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40例,采用胸膜固定术进行治疗,同时分析不同药物的临床效果,以为选择合适的药物在胸膜固定术中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0例,男92例,女48例,平均年龄(62.3±10.5)岁。其中小细未分化癌9例,鳞癌19例,腺癌87例,胸腔积液中有癌细胞检查,但未明确界定癌细胞类型者25例。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分别为:高聚金葡素(HASL)组24例,顺铂(DDP)组35例,胞必佳(N-CWS)组26例,肿瘤坏死因子(TNF)组23例,平阳霉素(PYM)组3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穿刺点均依据胸腔B超定位选择,胸水采用胸腔闭合引流、单纯胸膜腔穿刺抽液进行引流,胸膜腔内穿刺抽液完毕后即将药物注入,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待肺经胸片证实复张后或胸腔积液24h量于150ml以下时,采用药物向胸膜腔内注射,先给予3mg/kg利多卡因胸腔腔内注射,最大量为250mg,待5min后。分别对5组给予12~16mlHASL、40~60DDP、1500万UTNF、600μgN~CWS、16~32mgPYM加入40ml生理盐水中,向胸膜腔内注入。行24h的夹管后继续实施引流,引流量24h内在150ml以下时将管拔除。
1.3 效果评价
疗效依据WHO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完全缓解:胸腔积液呈维持>1个月的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胸腔积液量降低一半,呈>1个月的维持;无效:与原来积液量相比,胸腔积液有减少,但后又增加,一个月内需再行抽液治疗。有效率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对5组用药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其中DDP组与N-CWS组、PYM组及TNF组比较,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药物副作用比较
本次研究胸膜固定术采用的5种药物主要以胃肠道反应、发热、胸痛为不良反应,经针对性处理后均缓解,无骨髓抑制发生,无明显心、肾、肝功能损害。其中N-CWS与其它4组发热发生率比较较高,DDP与其它4组发热发生率比较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胸痛等药物副作用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为不能采取手术达到治愈目的的晚期疾病标志,提示肿瘤已经发生扩散,是晚期恶性肿瘤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及发展情况经近年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
3.1 局部治疗
①胸腔单纯穿刺引流:引流胸液对胸腔积液有效治疗的基础,以对呼吸困难暂时起到缓解作用为目的行单纯胸腔穿刺及插管引流在药物注入前引流积液。中心静脉管微创置管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可降低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缓慢持续的引流。依据患者需要在必要时行负压持续吸引。另外,在置管引流也受到一定限制,长期应用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管腔易发生阻塞,且大量蛋白因反复引流而流失,故需给予血浆、白蛋白输注进行支持。胸腔内局部注药:腔内注药化疗是对胸膜的刺激作用造成化学性胸膜炎产生导致肿瘤细胞直接在腔内杀死以达到治疗目的。通常情况下可重复应用腔内化疗,药物为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局部有较小刺激及曲线下面积在腔内注药后比血浆AUC高。包括卡铂、顺铂、丝裂霉素等。为降低腔内药物吸收造成的全身毒性进而增加药物剂量,可选择用DDP100-150μg/m2大剂量药物应用的同时,给予硫代硫酸钠(12g/m2)静脉滴注。另外还可选择生物免疫治疗,将生物调节剂注入腔内,比较难通过胸腔屏障,不需行肝脏活化,故药物局部浓度高时,清除率相对较低,能增加腔内药物与肿瘤的接触时间,经细胞膜向细胞内渗入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相互协助起到治疗效果。细胞因子因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2,在免疫调节中心起到刺激活化T细胞分化和生长,使T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刺激白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和增殖、对单核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进行刺激、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同时促进NK细胞增殖等作用,通过对抗体进行刺激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肿瘤坏死因子具有调节免疫效应、抗肿瘤、诱导细胞分化和调节机体代谢,可刺激肿瘤物异性细胞抗体产生。另外干扰素可减少细胞的增殖速度,调节抗体生成。同时还包括免疫活化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等。生物反应调节剂,包括短小棒状杆菌、胞比佳、高聚金葡菌、A群链球菌提取物等。中医中药:分期论治,因人而宜,采用利水逐饮与扶正固本相结合的原则,其机制是通过对因转移灶或肿瘤本身引起的淋巴管和血管的压迫进行改善,促进胸腔积液吸收。中药注射剂为艾迪注射液、香茹多糖注射液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可增强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起到刺激作用。胸膜固定术:采用滑石粉或四环素及其衍生物,依据患者病情进行有效选择。
3.2 手术治疗
①胸腔镜手术:对胸膜腔病变进行直接观察,提高病因的诊断能力,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解除患者胸腔压迫症状,行胸膜固定术,胸腔内给药,但技术要求较高。常规外科手术:包括胸膜腔-腹膜腔分流术,胸膜肺切除术、胸膜剥离切除术等,但存在种植转移等情况发生,具有一定限制性。
3.3 胸膜固定术
胸膜固定术是目前对恶性胸腔积液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用化学性硬化剂、生物免疫调节剂、抗肿瘤药进行注入治疗,目前滑石粉为最经济和有效的胸膜固定术硬化剂,有效率可达93%。本次研究对5种不同的药物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旨在寻求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其中DDP组与N-CWS组、PYM组及TNF组比较,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为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癌药,为水溶性,阻止胸水渗出,利于药物透过细胞膜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为一种有效方法,优于其它组治疗效果。单纯胸腔穿刺抽液,一次抽净成功率不高,对胸膜均匀黏连和肺组织复起起到阻滞作用,降低了药物在胸膜腔内的浓度,极大的影响了临床疗效,且每次抽吸液体量有一定的限制,反复穿刺使感染机率、气胸的发生机率增多,本次研究显示与单纯胸腔穿刺抽液相比,胸腔闭式引流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将胸腔积液排尽,抑制胸水产生,缓慢排出胸水,使药物浓度增高,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可较长时间置管,在恶生胸腔引流中为常用方法。
3.4 发展中的新技术
热疗:是继化疗、放疗和手术之后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可激活溶酶体,促进细胞破坏,导致细胞坏死。基因治疗:是常有功能的正常基础通过靶细胞引入,对致病基因产生的缺陷起到补偿和纠正作用,以达到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目的,起到治疗的作用。
综上所述,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患者在晚期常见的临床并发下,治疗方法应以安全有效、经济简单为原则,将药物通过闭式引流胸水后再注入胸膜腔,是目前临床用的治疗方法,临床应依据患者胸水部位、胸水引流方式、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情况的不同来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Bilgin M,Hasdiraz L,Ozkaya M,et al.Car serum inflammatory parameters estimate outcome of pleurodesis in mesothelioma[J].ANZ J.Surg,2007;77(4): 253-255
[2]郝春成.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进展[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9;23(2):192
[3]王莹,余阗,蒋晓睿.微创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36
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8~70岁,平均55.6岁。所有经细胞学确诊。肺癌26例,鳞癌17例,腺癌5例,小细胞肺癌4例。未定型3例。乳腺癌5例。胸腔积液经B超及胸片明确,大量27例,中等7例。
1.2
经B超定位后行 (腋后线7~8肋或肩胛下角线7~9肋) 胸腔内置管,持续引流,100~200 ml/h,直至引流干净。用生理盐水8~12 ml加顺铂40~60 mg共约20 ml,缓慢匀速注入,瞩患者左侧,右侧位交替各20 min。1次/周,每各两周复查B超及胸片。用药适当止吐,当天及之后两天水化利尿,液体1000~2000 ml,尿量1000 ml以上。
1.3 疗效评价按WHO标准判断:
完全缓解 (CR) :完全消失,持续一月以上;部分缓解 (PR) :胸腔积液减少到治疗前的1/2,持续一月以上;无效 (NC) ,治疗后胸腔积液无改变;进展 (PD) :治疗后胸腔积液增加,CR+PR为有效。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判断,分度标准观察记录。
2 结果
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8例,有效率76.47%。治疗期间无肝肾功损害,无骨髓抑制。5例均有Ⅰ~Ⅱ度恶心、呕吐症状。8例胸痛,精神差。无发热。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由于增长迅速,压迫组织,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少,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困难,死亡率增加,顺铂是第二代铂类,具有细胞毒作用,与DNA的鸟嘌呤,腺嘌呤发生交叉联合,以破坏DNA的结构,并能抑制有丝分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顺铂局部胸腔注射治疗为直接杀死脏壁上的肿瘤细胞[2],抑制癌细胞的生成[1]。又是胸膜硬化剂,可使胸膜产生非特异性炎症。使胸膜连年,渗出减少。顺铂联合乌体林斯[2,3,4],或香姑多糖[5],可减轻顺铂的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率76.47%。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存期。
摘要:目的 分析顺铂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 胸腔内植入导管持续引流后, 注入顺铂40~60mg, 1次/周。按WHO标准判断。结果 完全缓解10例, 部分缓解16例, 无效8例, 有效率76.47%。结论 顺铂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水, 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顺铂,恶性胸腔积液
参考文献
[1]刘胜利.胸腔内注入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中国临床医生, 2009, 37 (9) :686-687.
[2]孙红.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5, 15 (6) :1096.
[3]熊彬, 湛晓琴, 李多.邓俊乌体林斯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临床汇萃, 2005, 20 (12) :670-672.
[4]张广云.乌体林斯联合顺铂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 (6) :805-806.
恶性积液 第7篇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62岁, 已婚, 退休工人, 因胸闷气短咳嗽1月, 症状加重2天来本院门诊检查, CT胸部提示:右侧周围型肺癌伴右胸腔大量积液, 右肺压缩70%。当日入本科治疗, 入本科时体检:唇轻度发绀, 张口呼吸, 28次/分, 鼻翼扇动, 咽部无充血, 气管左移, 右肺叩诊浊音, 左肺叩诊清音, 听诊右肺无呼吸音, 左肺呼吸音清晰, 心浊音界左移, 心音中等, HR:90次/分, 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腹平软, 肝肋下1.0cm, 质地, 无压痛, 无异常包块, 脾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不肿。入科诊断:右肺癌并右侧胸腔积液。
2 治疗经过
入本科后吸氧、抗感染支持治疗, 经术前准备, 征得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 签字后行局部抽胸水600ml, 胸腔内注射顺铂100mg, 地塞米松10mg, 胸水送检结果为低分化腺癌。抽胸水当时患者稍感好转, 次日仍胸闷气短, 持续吸氧, 3日后抽胸水1000ml, 胸腔内注射顺铂80mg, 地塞米松10mg, 患者胸闷气短缓解2日后又出现胸闷气短, 不能下床活动。拍胸片提示:右胸腔大量积液, 肺组织压缩70%。1周后再抽胸水1200ml, 胸闷内注射顺铂100mg, 地塞米松10mg, 胸闷气短缓解3日, 3日后又胸闷气短, 拍胸片胸水同前, 肺组织压迫70%。经全院会诊, 认为该患者低分化腺癌, 恶性程度高, 对化疗药物不敏感, 为缓解患者病症,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次日, 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并在知情书上签字后行闭式引流术。术前先作好心理护理, 介绍引流术的作用和效果, 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并作好术前准备工作, B超定位, 选择最佳穿刺点, 清洁局部皮肤, 让患者取端坐位, 两前壁叠放在椅背上, 穿刺时穿刺侧手臂举起, 由家属握其手, 作好穿刺姿式, 常规消毒, 戴手套, 铺洞巾, 5ml一次性空针吸2%利多卡因5ml沿下肋的上缘逐层浸润麻醉至壁层胸膜, 并试穿。穿刺针经穿刺点沿肋骨上缘与皮肤垂直进针, 当有突破感, 回抽出胸腔积液, 证明穿刺成功, 将导丝从穿刺针尾部小孔内缓慢推入约30cm左右, 退出穿刺针, 沿导丝套上导管10cm~15cm。固定中心静脉导管, 缓慢拔出导丝, 在完全拔出前, 应先夹闭导管, 以防止气体漏入胸腔造成气胸。连接引流袋, 打开导管夹, 确保引流通畅, 再次消毒待干后, 用5cm2透明贴膜覆盖管导处并S形固定导管, 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 避免脱落。当连续24h引流量少于50~100ml, 且引流管通畅时, 复查B超或X线, X线证实肺复张满意, B超提示胸腔积液引流干净后, 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给予胸腔内注入顺铂100mg、金葡菌素2400U、地塞米松10mg。用0.9%NaCl 20ml冲管, 接肝素帽封闭导管, 此后每周胸腔化疗1次, 连续2次, 同时以DXL+DDP方案化疗, 共化疗3周期, 化疗后对肿瘤区放疗60Gy/6W。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术前护理
患者呼吸困难, 胸闷气短, 紫绀, 必须吸氧。操作前应向患者介绍此手术的目的、意义, 手术操作基本过程, 置管位置, 术中配合要求, 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措施。加强心理疏导, 向患者介绍此手术操作方法比传统的手术操作方法优越, 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同时请同类患者与之交流, 以消除患者的顾虑, 增强信心,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通过有效护患沟通,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取得配合, 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3.1.2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体位, 指导患者穿刺时不要深呼吸或咳嗽、讲话, 置管成功后即可协助患者放松, 取舒适体位。操作中及操作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有无头晕、心慌、出冷汗、胸闷、胸痛、咳嗽等不适, 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胸膜反应、气胸等并发症。本患者在胸腔内注药前无明显不适, 胸腔积液引流净时胸膜腔内有摩擦感, 局部有轻度疼痛, 无需止痛处理, 持续约半天后自行好转。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血、红肿流液、皮下气肿, 询问患者有无发痒、刺痛等不适, 观察无菌贴膜处皮肤有无发红、皮疹等过敏反应。该患者穿刺部位无渗液或出血, 贴膜无过敏, 引流管通畅、固定, 引流液为草黄色, 总量约8000ml。
3.1.3 术后护理
术后要注意预防导管牵拉, 贴膜松脱。排液速度不能过快, 50ml/min, 每次排液量不能超过1000ml, 24h排液量不能超过2000ml。引流速度大于500ml/h或引流满1000ml时, 可夹闭引导管2h, 以防引流过快, 造成纵隔摆动及复张后肺水肿。观察尿量变化, 记24h尿量, 防止肾功能受损。
3.2 引流袋的护理
持续引流者, 每24h更换引流袋, 更换引流袋时须夹闭导管, 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袋置于床旁, 并低于穿刺点40cm以上, 引流袋也可固定在裤带上, 方便患者离床活动或检查, 但引流袋必须随时保持低于穿刺点平面40cm以上, 必要时关闭导管夹, 以免引流液反流引起胸腔内感染。每次引流完毕后及时撤掉引流袋, 接肝素帽封闭导管, 再次引流时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过程中, 若发生引流不畅, 检查导管有无扭曲、受压折叠, 可调节患者体位;挤压引流管;用空针回抽或用生理盐水反复冲管, 必要时调节引流管的置管深度。
3.3 预防感染的发生
预防的关键是严格无菌操作和局部定期换药。要做好穿刺部位皮肤清洁, 置管期间禁淋浴, 擦浴时应避开置管部位, 保持局部覆盖无菌贴膜干燥, 减少皮肤感染。穿刺点定期换药, 为防止频繁更换贴膜导致导管脱落, 所以在冬季时,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每隔10d~14d用2%碘酒、75%酒精消毒并更换贴膜和肝素帽, 用无菌敷料保护肝素帽;夏季每隔5d~7d换药1次, 汗液浸湿或贴膜松脱、穿刺点出现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贴膜。每次操作 (如留取标本、引流或灌注化疗) 后用2%碘酒、75%酒精消毒导管口。
3.4 饮食护理
胸腔积液过多, 造成体内蛋白大量丢失, 应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胸腔化疗期间应鼓励患者多喝水, 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5 胸腔内注药的护理及观察
当X线证实肺复张满意或B超提示胸腔积流引流干净后, 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给予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配制化疗药物时, 应注意自身防护, 减少药物外漏。注药时, 确保导管在胸膜腔内, 避免药物外渗。指导患者每15min翻身1次, 连续4~6次, 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注意观察胸腔用药后出现的药物相关发热、疼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和治疗护理。胸腔内注药与静脉化疗联用较单纯静脉化疗时用药反应略重, 按化疗护理常规给予相应的护理。观察5d~7d, 如又产生胸腔积液, 可引流净胸腔积液后再次注药, 观察20d左右无胸腔积液产生即可拔管。
4 结果
该患者经闭式引流后, 胸闷气短逐渐缓解, 咳嗽缓解, 但头昏乏力, 经输血浆和白蛋白支持治疗后好转, 1周后患者经DP (DXL+DDP) 化疗, 肺部肿块缩小, 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化疗3周期后对肺部肿瘤行放疗, 放化疗后患者病情稳定, 3月余, 此后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2010年10月28日死亡。
5 体会
恶性积液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16例住院病人, 均有病理学诊断支持, 经B超或CT检查证实为中量或大量心包积液, 且一般状况差, 不适合手术及放、化疗。年龄40-81岁, 平均62岁。男性:11例、女性5例。肺癌14例、乳腺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KPS评分在4-6之间。
1.2 治疗方法
药物:香菇多糖注射液 1mg/支。治疗方法:在外科“心包开窗+置管术”后给予接负压吸引器, 定时放出心包积液, 在病人可以耐受的情况下, 尽可能排尽 (<10mL/次, 连续三次及以上) 。置管术后第三天开始, 经临床复查后, 证实心包积液基本排尽时, 使用香菇多糖注射液6mg+生理盐水20mL中, 经心包置管处注入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 注入后立即夹闭管道约20min, 期间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不断变换体位 (使药液与心包内膜充分接触) 。20min后放开引流管继续引流, 每周一次, 连续四个周期后, 引流量每天少于10mL时拔管, 如引流量大于10mL时可再重复2个周期, 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如果6个周期治疗效果不佳即不再使用此药。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疗效评价按照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临床症状及心脏超声检查心包积液消失, 维持时间>3个月。部分缓解 (PR) :症状明显改善, 心脏超声检查心包积液消失>1/2以上, 维持时间>1个月但<3个月。稳定 (SD) :症状略改善, 心脏超声检查心包积液消失<1/2, 维持时间<1个月。进展 (PD) :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个月内。效者为CR+PR, 总有效率为CR+PR+SD。
其他毒副反应 主要为发热及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副作用及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如果出现上诉反应, 不可耐受, 应该及时行相关检查。
2 结果
2.1 疗效
本组病例CR 2例 (12.5%) , PR 5例 (31.25%) , SD 4例 (25%) , PD 5例 (31.25%) 。总有效率为 (CR+PR+SD) 68.75%。
2.2 不良反应
本组治疗期间出现发热11例 (68.75%) , 体温在37.5~39℃, >38℃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出现心前区疼痛4例 (25%) , 为持续性钝痛, 可耐受, 未做特殊处置, 在3天内均自行缓解。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 (12.5%) , 为I~II, 对症处理后好转, 未影响治疗。出现皮疹1例 (6%) , 未做处置, 一周后消失。
3 讨论
恶性心包积液多见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随着近些年来, 肺癌在我国发病率的上升, 在恶性肿瘤的排名已跃居首位, 故恶性心包积液的病人也有所增加, 如何改善这些病人的生活质量, 尽可能的延长生存期, 逐渐收到重视。恶性心包积液常常作为癌症晚期病人的终末表现之一, 多数不易被早期发现, 其临床症状与心包积液单位时间内产生的量相关, 大则起病急, 易被早期发现, 反之则, 不易早发现, 多以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其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同时作为晚期肿瘤病人的伴随症状, 此时多数病人已无法继续耐受损伤大的手术、化疗及放疗, 同时许多病人出现此症状, 在精神上已处于崩溃的边缘, 从心理上抗拒任何治疗, 尤其是经过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病人, 他们认为, 一直积极治疗还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恶性心包积液, 尤为排斥。故需要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 给他们带来活下去的勇气。目前治疗:包括心包穿刺排液及心包内化疗及心包部分切除术。但反复行心包穿刺术易引发感染, 同时易给病人带来心理上和金钱上的负担, 影响后续的治疗。心包内化疗易引发缩窄性心包粘连。而香菇多糖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肿瘤辅助药物, 能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 提高NK细胞活性。同时给予心包腔内置管, 定时放液, 使临床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然后使用香菇多糖注射液定期灌注, 以解决以后易复发的问题, 此药物的副反应轻微, 耐受性好。同时经过以上结果示, 有较好的有效率 (本组例数不多, 有待扩大例数进一步探讨) , 相关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且不重, 均在对症处置或不处置的情况下缓解。故此种方法不失为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
恶性积液 第9篇
【关键词】康艾注射液;恶性胸腔积液;顺铂;荟萃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6;R730.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19-04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是发生肿瘤胸膜转移所致的胸腔积液,它是晚期癌症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约15%的肿瘤患者会发生恶性胸腔积液。在所有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肿瘤中,以肺癌和乳腺癌最多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卵巢癌、肝癌及胃癌,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或转移瘤,约5%~10%的MPE找不到原发肿瘤灶[1-3]。MP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MPE发生机制主要是肿瘤阻塞引起壁层胸膜血管和淋巴系统引流障碍,或肿瘤转移至纵隔淋巴结而导致胸腔积液吸收减少,或者原发肿瘤和转移性病变直接侵犯和伴随的炎症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所导致[1]。为了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缓解呼吸困难和减轻痛苦,临床上常用中药与铂类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及其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一方面利用铂类药物良好抗肿瘤化疗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中药对化疗药物增效减毒的协同作用。中药康艾注射液是从苦参、黄芪及人参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中成药。近年来,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取得一些效果, 但各临床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1.1.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无论是否隐藏或采用盲法。
1.1.2研究对象纳入MPE:①经细胞学和/或病理学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胸膜转移;②经B超、X线、CT检查证实有胸腔积液存在;③肝、肾功能基本正常;④同一临床试验发表的多篇文献作一项处理;由多组病例构成的临床试验,只选择所需的两组;⑤组间均衡性好,无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均具有可比性。
1.1.3干预措施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及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顺铂及常规治疗(对照组)。
1.1.4测量指标①近期疗效: 依据为胸水总缓解率,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 SD病变稳定和PD病变进展,PR+CR为有效。②生活质量改善, 根据Karnofsky评分分为有效、稳定和无效。③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消化道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
1.2排除标准排除非病例对照研究、综述性研究、重复性文献。
1.3文献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5-2013), 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F,1989-2013)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3),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综述和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词包括:“康艾注射液”、“恶性胸腔积液”、“顺铂”。
1.4方法学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是否描述了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②随机分组方案隐藏的情况,方法是否正确;③是否采用盲法评价疗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P<0.1和12>50%表明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
2结果
2.1检索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62篇,通过阅读题目、摘要以及全文排除了无对照组、综述以及重复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9项研究病例进行分析,共550例患者, 其中试验组280例,对照组270例。
2.2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纳入的9项研究[4-12]均以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及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顺铂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有效性指标:9项[4-12]研究均报道了治疗有效率( CR + PR); 7项[5-8, 10-12]研究描述了KPS, 其中一项[12]KPS结果用均数表示,未纳入分析;8项[4-7, 8, 10-12]研究观察了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毒性反应, 其中一项[8],给出毒副作用总体数据,未说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毒性反应数据,故未纳入分析;6项[4-6, 8,10, 12]研究均描述了消化道副反应情况, 其中一项[8]给出毒副作用总体数据,未说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毒性反应数据,也未纳入分析。
2.3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9项研究仅提及随机分组,未描述随机分组方法;均未提及盲法的实施;均报道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没有研究使用ITT分析, 对退出与失访未进行了描述。
2.4Meta分析结果
2.4.1胸水总缓解率9项研究[4-12]均报道了治疗有效率,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1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结果显示: 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的胸水总缓解率优于顺铂方案组,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RR = 1. 30,95% CI (1.17,1.44),合并效应量的检验 Z=4.86,P< 0.01(图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收集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50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比较,联合康艾注射液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能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顺铂化疗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康艾注射液;恶性胸腔积液;顺铂;荟萃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6;R730.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19-04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是发生肿瘤胸膜转移所致的胸腔积液,它是晚期癌症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约15%的肿瘤患者会发生恶性胸腔积液。在所有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肿瘤中,以肺癌和乳腺癌最多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卵巢癌、肝癌及胃癌,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或转移瘤,约5%~10%的MPE找不到原发肿瘤灶[1-3]。MP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MPE发生机制主要是肿瘤阻塞引起壁层胸膜血管和淋巴系统引流障碍,或肿瘤转移至纵隔淋巴结而导致胸腔积液吸收减少,或者原发肿瘤和转移性病变直接侵犯和伴随的炎症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所导致[1]。为了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缓解呼吸困难和减轻痛苦,临床上常用中药与铂类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及其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一方面利用铂类药物良好抗肿瘤化疗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中药对化疗药物增效减毒的协同作用。中药康艾注射液是从苦参、黄芪及人参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中成药。近年来,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取得一些效果, 但各临床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1.1.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无论是否隐藏或采用盲法。
1.1.2研究对象纳入MPE:①经细胞学和/或病理学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胸膜转移;②经B超、X线、CT检查证实有胸腔积液存在;③肝、肾功能基本正常;④同一临床试验发表的多篇文献作一项处理;由多组病例构成的临床试验,只选择所需的两组;⑤组间均衡性好,无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均具有可比性。
1.1.3干预措施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及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顺铂及常规治疗(对照组)。
1.1.4测量指标①近期疗效: 依据为胸水总缓解率,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 SD病变稳定和PD病变进展,PR+CR为有效。②生活质量改善, 根据Karnofsky评分分为有效、稳定和无效。③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消化道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
1.2排除标准排除非病例对照研究、综述性研究、重复性文献。
1.3文献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5-2013), 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F,1989-2013)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3),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综述和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词包括:“康艾注射液”、“恶性胸腔积液”、“顺铂”。
1.4方法学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是否描述了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②随机分组方案隐藏的情况,方法是否正确;③是否采用盲法评价疗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P<0.1和12>50%表明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
2结果
2.1检索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62篇,通过阅读题目、摘要以及全文排除了无对照组、综述以及重复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9项研究病例进行分析,共550例患者, 其中试验组280例,对照组270例。
2.2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纳入的9项研究[4-12]均以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及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顺铂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有效性指标:9项[4-12]研究均报道了治疗有效率( CR + PR); 7项[5-8, 10-12]研究描述了KPS, 其中一项[12]KPS结果用均数表示,未纳入分析;8项[4-7, 8, 10-12]研究观察了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毒性反应, 其中一项[8],给出毒副作用总体数据,未说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毒性反应数据,故未纳入分析;6项[4-6, 8,10, 12]研究均描述了消化道副反应情况, 其中一项[8]给出毒副作用总体数据,未说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毒性反应数据,也未纳入分析。
2.3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9项研究仅提及随机分组,未描述随机分组方法;均未提及盲法的实施;均报道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没有研究使用ITT分析, 对退出与失访未进行了描述。
2.4Meta分析结果
2.4.1胸水总缓解率9项研究[4-12]均报道了治疗有效率,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1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结果显示: 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的胸水总缓解率优于顺铂方案组,两组在有效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RR = 1. 30,95% CI (1.17,1.44),合并效应量的检验 Z=4.86,P< 0.01(图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收集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50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比较,联合康艾注射液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能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顺铂化疗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康艾注射液;恶性胸腔积液;顺铂;荟萃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6;R730.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19-04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是发生肿瘤胸膜转移所致的胸腔积液,它是晚期癌症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约15%的肿瘤患者会发生恶性胸腔积液。在所有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肿瘤中,以肺癌和乳腺癌最多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卵巢癌、肝癌及胃癌,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或转移瘤,约5%~10%的MPE找不到原发肿瘤灶[1-3]。MP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MPE发生机制主要是肿瘤阻塞引起壁层胸膜血管和淋巴系统引流障碍,或肿瘤转移至纵隔淋巴结而导致胸腔积液吸收减少,或者原发肿瘤和转移性病变直接侵犯和伴随的炎症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所导致[1]。为了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缓解呼吸困难和减轻痛苦,临床上常用中药与铂类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及其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一方面利用铂类药物良好抗肿瘤化疗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中药对化疗药物增效减毒的协同作用。中药康艾注射液是从苦参、黄芪及人参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中成药。近年来,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取得一些效果, 但各临床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1.1.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无论是否隐藏或采用盲法。
1.1.2研究对象纳入MPE:①经细胞学和/或病理学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胸膜转移;②经B超、X线、CT检查证实有胸腔积液存在;③肝、肾功能基本正常;④同一临床试验发表的多篇文献作一项处理;由多组病例构成的临床试验,只选择所需的两组;⑤组间均衡性好,无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均具有可比性。
1.1.3干预措施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及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顺铂及常规治疗(对照组)。
1.1.4测量指标①近期疗效: 依据为胸水总缓解率,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 SD病变稳定和PD病变进展,PR+CR为有效。②生活质量改善, 根据Karnofsky评分分为有效、稳定和无效。③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消化道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
1.2排除标准排除非病例对照研究、综述性研究、重复性文献。
1.3文献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5-2013), 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F,1989-2013)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3),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综述和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词包括:“康艾注射液”、“恶性胸腔积液”、“顺铂”。
1.4方法学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是否描述了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②随机分组方案隐藏的情况,方法是否正确;③是否采用盲法评价疗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P<0.1和12>50%表明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
2结果
2.1检索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62篇,通过阅读题目、摘要以及全文排除了无对照组、综述以及重复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9项研究病例进行分析,共550例患者, 其中试验组280例,对照组270例。
2.2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纳入的9项研究[4-12]均以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及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顺铂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有效性指标:9项[4-12]研究均报道了治疗有效率( CR + PR); 7项[5-8, 10-12]研究描述了KPS, 其中一项[12]KPS结果用均数表示,未纳入分析;8项[4-7, 8, 10-12]研究观察了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毒性反应, 其中一项[8],给出毒副作用总体数据,未说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毒性反应数据,故未纳入分析;6项[4-6, 8,10, 12]研究均描述了消化道副反应情况, 其中一项[8]给出毒副作用总体数据,未说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毒性反应数据,也未纳入分析。
2.3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9项研究仅提及随机分组,未描述随机分组方法;均未提及盲法的实施;均报道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没有研究使用ITT分析, 对退出与失访未进行了描述。
2.4Meta分析结果
恶性积液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20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3±4.7)岁,其中鳞癌患者有7例,癌细胞未分型患者有5例,腺癌患者有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有4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4±3.9)岁,其中鳞癌患者有6例,癌细胞未分型患者有4例,腺癌患者有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有3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肺癌类型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利用胸腔B超定位来找到最合适的穿刺点,在胸腔中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对胸腔积液进行封闭式引流,引流速度以患者适应为宜,每天的总引流量必须保证低于1000 m L,当一天内患者胸腔内积液引流量低于150 m L,给予患者100~200 mg利多卡因,防止给药过程中出现疼痛感,然后开始对患者胸腔进行注药。对照组给予患者20 m L高聚金葡素,观察组给予患者20 m L高聚金葡素,另加40 mg/m2的顺铂。药物注射完成后15 min帮助患者变换一次体位,保证药物充分接触胸膜,一天以后,每周开放一次中心静脉导管为患者引流胸腔内积液,连续3周,期间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
1.3评定标准。疗效判定:按照我院相关标准,将疗效评为显效、好转、无效。显效:患者胸腔内积液完全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为显效;好转:患者胸腔内积液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发生恶化,体征无恢复正常趋势,为无效。
以功能状态评分为标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评定。改善:治疗后功能状态评分增加≥10分;无变化: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变化<10分;降低:治疗后功能状态评分减少≥10分[3]。
不良反应方法按WHO规定标准分级。一共分为0~Ⅳ度,每周行血常规检查2次,治疗前后采血评价肝肾功能[4]。
1.4统计学方法: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2组疗效对比,患者的胸腔积液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观察组显效11例,比对照组多3例;观察组好转8例,比对照组多1例;观察组无效仅1例,比对照组患者少4例。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5%,比对照组患者约高20%。比较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6.3947,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对比:2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患者有10例,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患者有7例,比观察组患者少3例;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没有变化的有7例,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没有变化的有5例,比观察组患者少2例;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有3例,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有8例,比对照组多5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61,P<0.05)。
2.3不良反应对比: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胸痛、发热、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轻度肾功能损坏等。其中,观察组出现胸痛的患者有2例,对照组出现胸痛的患者有3例;观察组出现发热的患者有2例,对照组出现发热的患者有5例;观察组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有2例;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有4例;观察组出现肾功能损坏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出现肾功能损坏的患者有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47,P<0.05)。
3讨论
高聚金葡素是从金黄色葡萄菌变异株的代射产物中提取出来的金黄色葡萄菌C型肠毒素,对减少各种疾病引起的粒细胞具有良好疗效,同时它能够增强细胞活性,提升血细胞作用,通过修复损伤的细胞来保护肝肾。顺铂是一种广泛应用与临床的治疗肿瘤的周期飞特异性药物,其较大的分子量能使药物在胸腔内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从而杀灭肿瘤细胞。将二者合并使用于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分别给予2组患者高聚金葡素治疗,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对比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效率为75%,明显低于观察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947,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5%,低于观察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6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47,P<0.05)。
综上所述,两种药物对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均有疗效,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比使用单种药物对患者的疗效更佳,对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有效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几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高聚金葡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用于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张遂甫,陈晓平,陈永生,等.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奈达铂胸腔内注入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5):601-603.
[2]刘金,宋威,尤涛,等.高聚金葡素、肿瘤坏死因子、顺铂治疗肺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4):86-89.
[3]王容容,蒋益兰.香菇多糖胸腔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12):37-40.
恶性积液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