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阅读范文
俄语阅读范文(精选12篇)
俄语阅读 第1篇
一、词汇积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点滴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应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阅读奠定稳固的基石。
(一)增加词汇量的积累。
具备足够的词汇量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习任何一门外语,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做基础,很难保证运用自如,就很难读懂文章,获得准确的信息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考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掌握足够的词汇量(高考俄语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但词汇量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善于积累。词汇量越大,越有利于阅读。同样,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掌握构词方法,提高猜词能力。
在高考阅读题中出现的词有时并不是考试大纲词汇表中的形式,可能是加了词缀或词根构成的新词,所以学生应重视掌握构词法知识,了解各种词类的的构词模式,这样在考试中即使遇到生词,也可根据词的词根、前缀、后缀推测出该词的基本含义,从而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如:Футбол (足球) футбольный(足球的)футболист(足球运动员),Интерес(兴趣)интересный(有趣的)интереовать(使感兴趣)интересоваться(对感兴趣)。
二、培养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成功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为提高俄语阅读理解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教师用心加以培养和引导,方法得当,就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选择阅读材料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妨“投其所好”,先让学生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俄语阅读材料,如幽默故事等。也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待到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之后,再引导他们看内容广泛的俄语阅读材料。再有,教师在选材时需进行精心的筛选,注意梯度分明,即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难度的材料,从整体安排上做到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此达到适度地扩展词汇、提高阅读兴趣的目的。阅读文章中的生词应控制在整篇文章词汇量的1.5%左右。阅读材料的语法也应控制在学生所掌握的范围之内,过难或过易,都激发不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组织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增加学生活动的比例,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及难易程度,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画图、填图及表格、看图说话、竞猜及知识抢答、结合阅读讲故事、表演等。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阅读课则生动活泼,能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气氛较为轻松活泼,教学效果很好。比如笔者在教“Былилинебыл”这一课时,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按角色扮演男孩、老师、爸爸、妈妈和奶奶,每个小组表演完之后,分别找出一名学生总结,最后由老师点评,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获胜。将此种方法用于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学到新的知识的同时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课上,不仅只有说话、睡觉、不完成作业是违纪行为,坐在教室不听课,同样为学校纪律所不容。纵观整节课,小组竞赛活动贯穿其中,课堂气氛既有竞争性,又有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师生感情,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洞察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挖苦,要通过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情绪上的兴奋。这种满足和兴奋又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继续得到满足的愿望,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就要适当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当学生认识到老师对自己好时,必然抱着一种积极友善的态度主动与老师合作,在完成老师交给的活动任务时,会出自内心地自愿去做,而不会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从而事半功倍。
三、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高考试题中阅读题的比重大,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型。尽管高考考试说明中阅读题的参考时间为45分钟,但是很多考生需要50多分钟,甚至一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样就影响了其它题型的答题时间。因此,考生在考试时应处理好阅读正确率与阅读速度之间的关系,在答阅读题时,不要一词一句地仔细斟酌,而首先要做的是掌握与问题有关的主要信息,并且要把与问题有关的这些信息作仔细分析。建议具体做法如下:
(一)带着问题读文章。
在阅读文章前,考生应尽快地把文章后面的问题先看一遍,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不要一接触考题就先看文章。文章后面的问题大多是围绕文中的重点、难点而设计的,有些问题是点上的,如事实性或细节性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面上的,如归纳性或推理性的问题。通过阅读问题,点面结合,考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预测,同时带着问题阅读具有针对性,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事半功倍。
(二)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在阅读的过程中,考生应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带着问题浏览文章,不要把时间停留在某个生词上,应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在与问题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读完全文后再阅读一遍问题,然后就做记号的部分仔细分析,反复推敲,给出正确答案。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指导学生把句子分成意义相对独立的组群,视线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读的时候要保持坐姿端正,这样才能保证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取文字信息。同时,要限制学生的阅读时间,根据材料的难易,每篇文章十到十五分钟,不能太长。学生养成以上习惯后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阅读是俄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打好学习俄语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相信在日常俄语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全面的提高。
摘要:阅读题在俄语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能否答好阅读题是考试成败的关键。本文从词汇积累、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速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俄语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俄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 (试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俄语阅读:莱蒙托夫的诗 第2篇
Роина 《祖国》
Люлю отчизну я, но странною люовью!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Не поеит ее рассуок мой.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Ни слава, купленная кровью,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Ни полный горого оверия покой,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Ни темной старины заветные преанья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Не шевелят во мне отраного мечтанья.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Но я люлю ? за что, не знаю сам ?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Ее степей холоное молчанье,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Ее лесов езрежных колыханье,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Разливы рек ее, пооные морям; 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Проселочным путем люлю скакать в телеге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И, взором меленным пронзая ночи тень,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Встречать по сторонам, взыхая о ночлеге,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Дрожащие огни печальных еревень.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火;
Люлю ымок спаленной жнивы,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В степи ночующий ооз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И на холме среь желтой нивы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ету елеющих ерез. 那一队闪着微光的白桦。
С отраой, многим незнакомой,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Я вижу полное гумно,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Изу, покрытую соломой,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С резными ставнями окно;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И в празник, вечером росистым,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Смотреть о полночи готов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На пляску с топаньем и свистом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论俄语成语对俄语语法教学的渗透 第3篇
关键词:成语 教学 词法 句法
【中图分类号】G633.45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俄罗斯著名学者利哈乔夫(Д. С. Лихачев)院士曾经说过,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成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的浓缩表现。对于研究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来说,俄语成语是最现成的、最形象的、最言简意赅的语言材料。
俄语成语不同于汉语中的“成语”,古时,俄语“成语”一词称为“Крылатые слова”,后来俄语成语广义化,把谚语、俗语、习语、名言、格言等都归入成语之列,以“Фразелогизм”取代,作为成语的统称。通过对俄语成语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了解俄罗斯的风土民俗,同时将俄语成语引入俄语教学,也会使俄语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俄语属于屈折语,词形变化十分丰富,一个词往往就有多种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俄语语法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生动的俄罗斯成语,有利于学生在了解俄罗斯文化和生活的同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事实上,有很多俄语成语形象鲜明地体现在俄语语法整个体系中,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援引一些例子从俄语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分析俄语成语对俄语语法的渗透。
1.詞法方面
词法(морфология)研究词类,包括研究词的构成、词形变化以及表达各种语法意义的方法。
①副词比较级在一些常见的谚语中得到应用,例如:
В гостях хорошо, а дома лучше.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Лучше один раз увидеть, чем сто раз услышать. 百闻不如一见。
Тише едешь – дальше будешь. 宁静致远。
Рыба ищет, где глубже, а человек – где лучше. 人往高处走,鱼往深处游。
Лучше поздно, чем никогда. 晚到总比不到好。
②否定语气词ни的用法中,可以翻译为“一点也不(没有)”,表示否定意义。
带有语气词ни的成语或谚语有:
Ни рыба ни мясо 不三不四 ни жив ни мёртв 不死不活
Ни пуха ни пнра 祝满载而归 ни слуху ни духу 杳无音信
Ни туда ни сюда 进退两难
③另外,名词五格形式可以体现在一些成语中,例如:
Первый блин комом.万事开头难
Черпать решетом воду 竹篮打水
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 убить двух зайцев 一箭双雕
Метать бисер перед свиньями 对牛弹琴
名词二格形式在一些成语中可以体现:
Гром среди ясного неба 晴天霹雳
Среди белого дня 光天化日
Нет дыма без огня无风不起浪
2.句法方面
句法(синтаксис)研究词组和句子,包括词与词的组合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以及各种句子的类型。
①动词命令式是说话人表示命令、请求、建议、劝告等意义的动词形式。带有命令式的成语结构在祈使句中常见:
Век живи, век учись. 活到老,学到老。
Куй железо, пока горячо. 趁热打铁。
Семь раз отмерь, один раз отрежь. 量体裁衣。
Верь глазам, а не ушам. 耳闻为虚,眼见为实。
②带有成语性的比较短语有时在句子中常见:
Время летит как стрела. 光阴似箭
Он сидит как на иголках. 如坐针毡
Дело идёт как по маслу. 事情进行的十分顺利
Дождь идёт как из ведра. 大雨如注
Всё видно как на ладони. 一切了如指掌
③有很多包含数词词组的成语,例如:
Один в поле не воин. 独木不成林
Два сапога пара. 一丘之貉
Бог любит троищу. 事必有三
Как свои пять пальцев. 了如指掌
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 九重天
Семь бед, один ответ. 一不做,二不休。
④泛指人称句是指主要成分所表示的行为主体可能是任何人的单部句。泛指人称句多见于谚语和格言中。例如:
Слезами горю не поможешь. 哭无济于事
Что посеешь, то и пожнёшь.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С кем поведёшься, от того и наберёшьс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Поживёшь подольше, узнаёшь побольше. 经一事,长一智。
另外,在谚语中常见从句前置的情况。例如:
Где счастье, там и радость. 哪儿有幸福,那儿就有欢乐。
Куда иголка, туда и нитка. 形影不离。
Откуда ветер, оттуда и дождь. 无风不起浪。
кто не работает, тот не ест. 不劳者不得食。
以上列举出一些俄语成语在俄语语法教学中的使用,教师应该根据语法材料的性质、教学阶段和学生的俄语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将俄语成语的学习和研究与学习俄语词汇学、修辞学、俄罗斯文学、国情学联系起来,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霖贤.俄语成语略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
2. 杨洁. 俄语语言与文化关系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
3. 刘宏. 论俄语语言文化教学的研究趋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简析图式理论与俄语阅读教学 第4篇
1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首次提出的。1932年英国心理语言学家巴特利特第一次使用了这一概念。而所谓图式是指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 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蓄的方式, 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 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在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 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 图式便实现了。这种阅读过程是自上而下”的主动“猜测-证实”的过程, 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 需要将输入信息联系起来, 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 而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 图式才能起作用, 完成信息处理系列过程。
根据图式理论, 决定阅读能力的三种图式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内容范围的有关背景知识。结构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逻辑结构、修辞方面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 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图式, 阅读就会产生片面性。三种图式是相互作用的, 它们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读者大脑中的图式越多, 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正确、透彻, 阅读能力也就会越强。因此, 在教学中对同一篇阅读材料, 应兼顾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语言图式, 只有这样, 才会产生高效率的阅读理解。
2 学生在俄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2.1 词汇量少, 阅读量不足
词汇量和阅读量少是影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课下不能主动学习, 懒于积累单词, 阅读面窄, 导致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差、阅读效率低。
2.2 对文章的逻辑结构缺乏认识, 阅读技巧比较欠缺
学生不能针对文章的体裁特点进行分类阅读, 不善于捕捉阅读中的信息, 对关键词和主题句把握不正确, 在阅读中缺乏猜词技巧和对长句或难句的语法和逻辑分析技巧, 致使阅读效果受到影响。
2.3 背景知识缺乏, 知识面不宽阔
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 不喜欢浏览网页, 对俄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 极少关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造成背景知识严重缺乏, 制约了阅读的效率。
2.4 受不良阅读习惯和思维制约
学生在阅读时精力不集中, 养成用笔指着词进行阅读的习惯, 阅读速度大受折扣。由于在阅读时针对的是词, 便会形成对语篇缺乏整体的理解或重复阅读的不良习惯。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喜欢出声读, 或碰到不认识的单词不是运用猜词技巧去快速大胆进行猜测, 而是过分依赖词典, 还有的学生不注意对全文的整体理解, 不注重用俄语进行思维过分依赖母语, 试图通过字字对译进行篇章理解, 造成阅读整体速度和理解程度受到制约。
3 图式理论对俄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在俄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首先, 语言图式上, 学生需要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 扩大阅读量, 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脑中的语言图式。在词汇积累中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 可以将进行课证融合, 补充四级阅读题和国际商务俄语中级阅读题, 促使学生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 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 教师可以选取拓展材料,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当然, 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脑中已经形成的语言图式的激发。有时学生虽然脑中已有了图式, 但是由于没有激活而无法达到理解的目的。虽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基本环节, 但教师要善于将词汇积累技巧传授给学生, 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猜词、用词,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时, 教师要创造机会在课上随时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
其次, 结构图式上, 鉴于学生对各类文章的结构分析和概括能力普遍比较低,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图式推断和猜测能力。在俄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各种体裁文章的逻辑组织结构、主题句位置、过渡句特点、长句翻译规律等重点讲解。教学中明确训练任务, 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结构规律, 注重对学生推断和猜词能力的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激活并运用结构图式的能力。
再次, 内容图式上, 注重让学生积累背景知识。如, 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信仰、生活习惯、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尚未具备的内容图式的学生, 教师应帮助他们建立并填补某种特定文化背景, 鼓励学生养成对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经济等问题时时关注的良好习惯, 积累自己的背景知识, 建构自己的内容图式。教师在俄语阅读教学中仍要注意对学生内容图式的建构和激发, 以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最后, 综合运用三种图式, 改变不良的阅读习惯, 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 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快速完成阅读。
改变指词读、出声读等习惯,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 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首先, 引导学生预读。阅读是一个不断预测或证实这些预测的复杂过程。当大脑接受文字信息时, 会做出一系列的判断、推理;随即, 它会在进一步的阅读中寻找有关信息来证实这些判断是否成立。通过预读, 可以帮助读者探索性地推断出一篇文章可能涉及的内容, 并促使读者积极思维, 有效地激发阅读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其次, 可引导学生略读。略读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阅读, 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是中心思想, 从而在短时间内激活大脑中相应的图式。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可跳过与题干不相关的细节, 以求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最后, 让学生学会对相关信息进行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主题把问题定位于某个小标题部分之下, 再在该部分根据题目的关键词 (如专有名称、数字、特殊标点符号等) 精确定位, 分析词汇、长句及语法修辞等关系, 确定题目的正确答案。
结语
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理论, 充分调动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 有助于构建学生脑中新的图式并激活已有的图式, 从而有效地理解获得的信息。教师在俄语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运用任务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并激活图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粱玉, 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解测试的启示[J].中美英语教学, 2006, (10) .
俄语阅读 第5篇
Прощание с Кемрижским мостом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Как тихо Я пришел, так тихо Я уйу.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Слегка машу рукой, всле олакам иущим на закат.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Там золотая ива в захоящем солнце стоит как новорачная.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Её красивое отражение в лестящей зыи колыхнуло мою ушу.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В иле растут воные растения,которые глянцево развиваются по воой.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В нежной зыи Кемрижской реки,Я ра ыть оним воным растением.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Красивое отражение по тенью еревьев,это не роник, а рауга на нее.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Отражение воных растений рассеются,как раужный сон.
寻梦?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朔。
Ищу сон? Взяв линный шест,ищу место, ге трава олее зелёная.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Кораль полностью освещенный светом звез,заставляет меня пет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Но Я не могу петь, тишина - музыка расставания.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Летние насекомые ля меня тоже молчали,Сегоняшнее молчание - это вечерний Кемрижский мост.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Как тихо Я пришел, так тихо Я уйу.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俄语外来名词初探 第6篇
关键词:外来词;名词;不变格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更新的,在现代俄语中,外来词的出现被认为是语言发展的一种表现。因为社会和生活中不断涌现新事物、新现象,所以导致了俄语外来词中的大部分都是用来描述与新生事物概念相关的名词。在研究俄语词汇时,了解外来名词产生的原因,其特征和发展趋势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一、外来名词产生的原因
外来词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物质生活的发展而出现的。科技在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产品,新产品被时代赋予了新名称。新生事物走进了俄罗斯社会,丰富了俄罗斯人的生活,一方面推动了俄语词汇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俄语中外来名词的产生和发展。
新名称需要在俄语中找到合适的词语与其对应。一般不会为其单独创造一个新俄语名词,因为创造一个人们并不了解的新词,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相比于采用直接音译的方法,显得十分复杂。而直接音译外来名词,既可以方便沟通,又减少了对新词的繁琐解释。例如,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是人类电力事业发展的时期,一些与电相关的事物应运而生。随着电走入千家万物,俄语中也出现了新的外来名词。例如:радио(radio广播),телевизор(television电视)等。
二、外来名词的特征
俄语中不变格的名词,也就是没有数和格的名词,在任何情况下,它们的形式都是唯一的。俄语中的外来名词基本上都是不变化的,它们的词性多为中性。
(一)不变格外来名词的性
不能通过它们的词尾来判断其性和数,而要通过与它相搭配的形容词、动词、以及其它与其保持一致关系的词来判断。如:запланированное интервью(事先安排好的采访),虽然外来名词интервью是以辅音结尾的,但它前面的限定词为中性,所以它为中性; черный кофе(黑咖啡),“咖啡”以е结尾,一般以其结尾的都是中性词,但它的限定词为阳性,所以“咖啡”属于阳性名词。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以辅音结尾的阴性外来姓氏名词,如:源于保加利亚语中的女性姓氏Мишон(米雄)和Саган(萨根)。这些不符合一般俄语语法规则的外来名词,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牢记它们的特殊性。
(二)按外来名词不变格的特征,可以将外来名词分为以下三类:
1.以元音结尾的无生命外来名词,如:кола(可乐),кофе(咖啡),хоббеи(爱好)等。
2.以元音结尾的外来名词,如:леди(夫人),буржуа(资产阶级者),шансонье(法国游唱者)等。
3.指动物的外来名词,如:зебу(印度牛),шимпанзе (黑猩猩),кенгру(袋鼠)等。
三、外来名词的发展
在很久以前俄语就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吸收外来词了。外来名词要进入俄语当中要经过三个阶段:口头使用、书面使用,最后变成标准语。在成为标准语之前,引入的外来名词要遵守已有的俄语语法规则。俄语中的名词要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一些直接音译过来的名词,如:спорт(体育)在形式上就属于阳性,所以直接把它们当作俄语阳性名词使用。而如:конь(马),以软音符号结尾的外来名词,就要在语言实践中将其分为阳性或者阴性。由此可见,不是每一个外来词都可以直接借来使用的,还是需要通过加工和完善来使俄化,这样既能保留外来词原来的形式,又符合俄罗斯的思维习惯,从而便于沟通和使用。
其实,在今天使用的很多普通名词都来自于其他语言,只是引入到俄语中时间较长,使用的十分普遍所以就被当作了俄语词汇。如:хлеб(面包)来自古日耳曼语, зонтик(雨伞)来自荷兰语,магазин(商店)来自于法语等。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名词在探究它们的出处时,竟然发现它们是外来词。外来名词在开始阶段会被当作新词对待,随后在不断地使用中逐步进入俄语词汇中,这是一个必经阶段。由此可见,外来名词只要经过足够长时间的语言实践就会成为普通的俄语词汇。
四、结语
俄语中外来名词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一是科技推动新产品的出现对新名称的要求,二是俄语语言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必然结果。在学习俄语过程中,了解外来名词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外来词,掌握外来名词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俄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现代俄语概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顾佳琪.浅谈当今俄语中外来词的借入[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李淼.谈当今俄语中的外来词构词活动[J].俄语学习,2003(01).
[4]孙汉军.谈俄语外来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4).
俄语阅读 第7篇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在交际中使用得体的语言能让交际在轻松、舒畅的氛围中继续下去。因此, 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是人们在交际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外语课堂教学中, 合作原则同样具有指导性作用。如果教师能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原则相关理论, 一定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原则理论
合作原则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演讲《逻辑与会话》时率先提出的。格赖斯提出, 为了使交际双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达到一定的目标,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 即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应当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的或方向, 这就是合作原则。一次交谈、甚至一场吵架都是语言合作的结果。
格赖斯认为, 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 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则:一是量的原则, 即所说的话应当包含交谈目的的一切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当包含超出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是所提供的信息是交际所需的, 且不多说, 也不少说。二是质的原则, 即不要说自认为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也就是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真实的。三是关系原则, 即话题要相关, 要贴切。四是方式原则, 即要清楚明白。也就是提供信息要尽量避免隐晦和歧义;要简练和井井有条。
三、合作原则对俄语阅读课教学的启示
根据俄语专业大纲的要求, 俄语阅读课的课程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词汇量, 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那么,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合作原则如何对俄语阅读课教学进行指导性的实践的呢?我们进行了一下几点思考:
(一) 围绕教学目标, 正确使用教学方法
根据合作原则中量的原则, 在阅读课中, 如何利用好90分钟的课堂时间, 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 而达到课程目的是关键。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文章, 然后以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程度。对于不好理解的句子可以适当翻译和讲解, 但是决不能像精读课那样细致的讲解词的用法、举例句练习等形式来讲解阅读课的单词, 也不能逐字逐句地翻译。否则, 就违背了阅读课的教学宗旨, 也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原则。
(二) 围绕教材, 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读者通过共有的常识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作者意图, 达到准确性的原则, 了解相关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以外研社编写的俄语阅读课教材为例, 目前阅读课教材中的选材广泛, 内容多样, 其中涉及到天气、节日、姓名与命运、就业、俄罗斯新贵、饮食方面的题材, 如汤的来历, 俄罗斯薄饼与热狗、心理学、健康、毒品、房产、婚姻、爱情等多个方面的主题。由于中俄文化在价值观、社会习俗、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学生在读俄罗斯作品时, 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 就会遇到理解障碍。比如俄罗斯的时间划分与中国不同, 俄语中傍晚 (вечер) 指5点-12点, 而11、12点在中国已是半夜 (ночь) , 这种时间划分与俄罗斯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夏天晚上10点黑天, 晚饭时间为8、9点钟, 晚上10点钟打电话是很正常的行为, 人们通常12点左右睡觉。学生如何不了解这一文化背景知识, 在阅读文章时就不能理解在俄罗斯晚上10点钟打电话是很正常的行为。那么, 我们的方法是, 在学生进行阅读前, 先补充与这一文章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讲到俄罗斯汤的来历前, 我们给学生讲了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这样便于学生准确把握文章。还可以让学生就某一文章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讲到现代社会应该娶什么样的女人为妻这一话题, 我让班级的男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文章大意也准确理解了。
(三) 围绕教学目的, 设置阅读目标
交际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合作, 在一次成功的言语交际活动中, 交际目的是必不可少的。在读者和作者合作的阅读过程中也是如此。根据合作原则中的相关原则, 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切题, 讲什么问题就紧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为了更好地遵守相关原则, 我们的方法是在学生进行阅读前, 给学生制定一定的阅读目的, 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 并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设置不同的阅读目标。如果是小说, 阅读目标主要是欣赏故事情节, 了解人物性格, 从中推导出文章的主题。说明文可能是为了介绍某个节日或者食品的来历, 阅读目标就是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文章, 并了解某一习俗等。对于说明文, 可以要求学生转述文章大意。
(四) 围绕培养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的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的使用也应该是不同的。如果一堂课是培养学生的泛读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读或查寻式阅读的的训练方式, 提高学生判断、综合、归纳能力如果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迅速准确地捕捉信息, 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理解文章概要。
综上所述, 语用学是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运用的规律的学科, 所以它在人们的交际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说语用学是一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学科, 对语言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合作原则对俄语阅读课的教学启示。当然, 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课型, 教学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觉得结合自己的学科, 灵活运用这些原则, 只要是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就是可行的。
摘要:合作原则不仅是人们在交际中应遵守的重要的语用原则, 它还对外语教学有着指导意义。合作原则既可以在听说这两项直接交际活动中使用, 而且还可以在读写这两项间接交际活动中使用。本文把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作为指导俄语阅读教学的基本准则, 探讨合作原则对俄语阅读课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合作原则,阅读课教学
参考文献
[1]G.N.Leech.Principle of pragmatics.London:Longman, 1983.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俄语阅读 第8篇
一、俄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问题
在初中俄语的教学大纲里, 阅读理解能力是重要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而初中的俄语教学是相对浅显的、更加注重培养能力的学习, 在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是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了以后高中、大学的俄语学习中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但是, 就我国目前的教学大背景而言, 因为英语在语言教学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俄语只能算做是一种“小语种”而存在, 这样就导致了俄语教学设施、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不完善, 在学生方面, 当然也有很多影响教学成果的因素存在。
学好一种语言, 词汇是基础, 是语言构成的重要组织, 当然俄语也一样, 学生只有将词汇熟练的掌握并加以运用, 才算是拥有了俄语学习的第一步, 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而句子是由单词构成的, 而俄语的文章则是由句子构成的。虽然说单词是要靠记忆的, 但是记也是要掌握方法的, 否则只是机械的去背只会让学生的积极性被打消, 使得学生在面对俄语单词时, 产生厌恶的心理。然而在学校经常存在这样一种状况, 老师为了让学生把单词记住, 而每天上课的第一件事情, 就是让学生默写几十个单词, 学生如果有错误出现的时候, 老师就会让学生将错误的生词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而这样虽然在客观上能用强化记忆的方法, 让学生记住单词, 但是却是在主观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有的学生居然为了应付老师的惩罚, 而用几支笔同时写, 这样可以达到一行写出几行的效果。如果这样一来, 就失去了老师让学生记忆单词的意义了。而在单词的讲解中, 老师总是一个人在讲台上说, 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 学生被动的将读法、释义、用法和注意事项等记在脑子里, 而老师没有开动学生的脑筋, 没有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思考, 所以这就造成了学生与老师教与学之间的被动局面, 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对单词的感情一无所有, 这样不仅单词背不下来, 而且也影响了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 绥芬河二中的老师们十分重视学生的俄语单词记忆方法, 认识到要想学好俄语, 单词的问题要首先解决。
其次, 就要说一说日常的课堂教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发现, 在俄语的课堂上,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异常的艰难。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着语法、单词等, 而学生在下面只是一味的听与记, 并没有与老师的半点交流互动,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 老师想让同学们的读一读课文, 却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出来与老师合作;如果老师让学生们在下面出声的读, 课堂下面却没有一点声音;这个俄语课堂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没有生气也没有温度和配全, 老师在台上一味的讲解, 而底下的学生只是在一味的做笔记, 没有反映。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 让俄语的学习看起来一点生气都没有, 而只是教与学的被动动作。老师应该知道, 在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去主动的探求知识, 和老师一起互动开动脑筋, 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俄语文章的阅读兴趣, 才能为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俄语阅读水平做铺垫。
最后, 关于俄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课外阅读的缺乏。通过网络和实际学校的调查, 我们会发现, 学生在每天上俄语课之外, 基本上没有再去进行俄语阅读的训练, 学生手中除了课本之外, 基本上都是一些习题之类的书籍, 这种情况在学生中是非常普遍的。而, 我们都知道, 要想学好一门语言, 只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 就拿我们学习母语来说,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这样那样的无形训练, 而何况是学习一种我们不熟悉的语言, 仅靠课堂是不可以的, 学生只有通过大面积的俄语原文阅读, 才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把握发音、语法等内容。但是在绥芬河市的图书市场上, 我们也可以发现, 关于俄语的阅读教辅和文章泛读材料是十分稀少的, 大部分的市场都被英语所占有, 同学可以选择的俄语的资料少之又少, 这也在客观上制约着学生俄语学习的阅读水平。
二、制约俄语阅读教学发展的因素
阅读理解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考查项目, 它需要学生协调自己的读、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只有将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协调好, 再加以正确的解题技巧, 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发展。但是如果学生不能端正学习态度、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 那么年有的一切还都是十分困难的, 在实习期间, 总结出的学生学习俄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 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比如单词的记忆, 不能让老师在这个环节里起主导作用, 而是要老师去说服学生, 告诉他们学习单词的重要性, 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去学习, 而不是由老师强制性的惩罚来逼迫学生去机械的进行学习。而且在观察中, 我们还会发现, 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一旦遇到不认识的生词, 便会马上去查字典, 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做题速度, 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猜词的能力, 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特别是在考场上, 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方法的弊端, 学生在考场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查它是什么意思, 也不能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 所以有的学生在考场上, 就会被忙的手脚慌乱。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他们没有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 在阅读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下, 做什么努力都是没有作用的。
其次, 是在老师方面。世界在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己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所以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而创造出适应时代和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多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的科学教育方法, 通过给学生放映原声的电影和文章阅读而让学生对俄语这种语言产生兴趣, 在传统的旧教学实践中, 学生一直是被动的听课者, 而没有从基础是参加到课堂中来, 所以老师在这方面的缺失是这俄语阅读方面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是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 没有将知识体系化的讲解给学生, 对学生的阅读速度等方面没有全位的把握, 也是导致学生的俄语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办法
俄语的阅读理解若是想要提高, 词汇、语法、词组和用语习惯, 都是不可忽略的方面。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加以指导, 而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针对每一个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 给予不同的学习指导, 当然首先需要突破的仍旧是单词这一关, 老师应该就此方面出现的问题, 找一些符合学生能力的课外阅读材料, 来让学生加强对单词的扩充与理解,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让学生记住单词, 此外, 老师还要设置一些方式方法, 让学生找回对单词的兴趣。
其次, 老师要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运用多媒体等设施, 让学生在原创的俄语电影与声音里去仔细的感受,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教学方法有一个新的把握。如采用学生与老师相配合的方式, 来一同探讨学习上的困难,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法里的, 由老师主导课堂。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团体, 让一个个的小组, 在一起研讨单词、语法、和日常习惯语, 最后由小组总结, 由老师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加分析,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获得学习的乐趣, 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把学生变成了课堂上的主人, 他们不再被动的接受, 可是主动的出击。在这种情绪之下, 想必把英语学好也不是难事了。
最后, 仍旧要提倡的是, 目前在全国的范围内, 多媒体教学己经越来越普遍化了, 而俄语的教学中却很少用到, 只有加大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 才能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单一而枯燥的讲解, 让学生看到图画、听到声音而促使他们去主动的思考, 这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 而这样也能丰富课堂, 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原汁原味的俄文背景下, 不知不觉的提高。
通过这次在绥芬河二中的实习, 可以得出要想改善俄语阅读教学, 是需要学生与老师一起努力才可完成的, 缺少了哪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初中的俄语教学中,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又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 老师要转换教学理念, 运用更多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英语。在学生的一面, 学生也应该主动的配合老师的教学, 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并解决, 只有通过两方的一同努力, 那么俄阅读教学才有可能提高。当然, 教师与学生的努力是一方面, 那么国家在资金的设施等方面的努力, 更是俄语阅读提高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文兰;谈谈俄语阅读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2]赵真;一年级基础俄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J];《前沿》;1995年07期
[3]张艳杰;浅析俄语教学中的阅读方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01期
[4]方萍娥;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J];《科教导刊 (中旬刊) 》2011年第02期
论俄语成语对俄语语法教学的渗透 第9篇
一、俄语成语的内涵和发展
1. 俄语成语的内涵
俄语成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是语言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提炼而成的固定词汇。成语的内涵比单词更加丰富, 且语法功能又与单词相同, 且富有深刻的寓意[2]。成语是用精辟、简洁的词汇或短语表达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表现出共同观点的一种形式, 能够反映该民族的社会生活, 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和劳动等方面。
语言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相关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 其不但是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 也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3]。成语结构简单, 虽然短小但寓意深刻, 通过短语和词组的方式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文化、历史背景等, 因此, 俄语教学中俄语成语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将课前追备好的俄语成语适当融入俄语语法教学中,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俄语的积极性, 从而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 提高学生的俄语素养。在学习俄语成语所包含的典故的同时, 也能够了解成语所蕴含的意义和俄罗斯的历史文化, 从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用俄罗斯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还能够在俄语成语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法掌握情况, 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4]。
2. 俄语成语的发展
俄语成语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二十世纪初, 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主要是由于学者维诺格拉多夫发表的《作为语言学独立学科的俄语成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论俄语成语的基本类型》, 在俄语领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受到维诺格拉多夫的影响, 出现了一批俄语成语的研究者, 例如卡帕迪夫、欧米诺多等人, 并促使俄语成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1965年出版的《俄语成语辞典》和1971年出版的《成语学问题》标志着俄语成语研究的成熟。斯诺瓦夫出版的《俄语成语学一语义学、语用学和语言文化学研究》极大推动俄语成语的深入发展。此后几十年间, 有许多学者就俄语成语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 同时出版了许多相关文献。
二、俄语成语教学的原则
俄语成语教学是俄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如何有效运用俄语成语是现代俄语教学过程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除了要把握好俄语成语教学的重点外, 还需要遵循教学的原则。俄语成语教学不能够过于分散, 随便用成语进行教学, 只有符合教学原则和贴近教学内容的俄语成语才能够用于教学[6]。笔者简单阐述几个俄语成语教学的原则:
1. 交际性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与他人沟通、交际。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是经过漫长岁月遗留下的智慧结晶。成语通过比喻、借代、联想等修辞手法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 通过精炼的词组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总结, 从而加深人们的印象。因此, 成语教学需要重视交际性原则[7]。俄语成语的交际性就是指从俄语实际应用出发, 选择俄语交流过程中常用的俄语成语作为教学内容, 同时通过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交谈中有效运用。
2. 情境性
俄语成语教学需要贯穿于俄语语法教学之中。情境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引用俄语成语, 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有效发挥示范的作用。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情景教学, 同时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俄语成语储备量, 才能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俄语成语, 提高教学效率。
3. 合理性
合理性是指成语选择要合理, 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语法及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与俄语教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相关知识, 不能为了教学而生搬硬套, 不考虑教学内容, 使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或与课本知识相脱离的俄语成语。只有提高俄语成语的合理性, 才能让俄语教学更具加生动具体,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俄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语法作为语言应用的一种方法, 是俄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能够反映学生的俄语水平。在三十多年的研究中, 我国教育界对俄语语法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有许多不足存在。笔者从目前俄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 语言运用贫乏
从现代大学生俄语语法水平来看, 存在大量词汇、语法错误, 主要表现在无法准确把握词汇使用的语境;语法时受到中文语法习惯的影响, 喜欢用词语翻译的方式来语法, 词不达意、语篇过于泛泛而谈, 且文中存在很多中式俄语, 语法应用能力较差, 存在时态一致、句法结构混乱的问题。
2. 教师忽略了俄语语法的重要性
在大学俄语语法教学中, 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语法训练量比起其他听力、阅读训练量要更少, 这主要是受到教学观念及教材的影响。《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大学生的俄语听说能力, 导致教师忽略了语法教学。并且从教材来看, “听、说、读、写”教学任务安排来看, 语法的内容相对较少。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语法毫无想法, 语法前也没有多审题。
3. 教师没有重视反馈
学生的语法能力能够反映学生的俄语运用能力, 而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写作任务是教师不愿布置和批改, 这主要是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 而作文批改的难度大;且有许多教师认为及时批改了作文, 学生也不会加以重视, 从而忽略了反馈的作用。
四、俄语成语基础上的俄语语法教学
俄语成语教学对俄语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从现代大学俄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俄语语法教学中俄语成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营造相应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育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课堂, 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推动, 高校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因此, 要想提高俄语教学效率, 首先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表不同的看法, 发表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知识, 用于创新, 创造一个自由、生动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才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出疑问、做出判断。此外, 要多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 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看法进行补充, 完善学生的观点。例如谢肉节是俄罗斯一个重要的节日, 而这个节日中又有一句成语:недолгоМожетбольшенепраздник, 表达人们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2. 加强语法训练量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各方面进行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小组评选的方式让小组学生对成员的作文进行鉴赏和评价, 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课堂外可以通过集思广益, 进行俄语辩论赛的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加强语法训练量。例如在描述饮食时, 可以通过短语Оченьвкусно (非常美味) 、опьяненный (令人陶醉) 等。
3. 教师要重视语法反馈
语法反馈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语法的不足之处, 具有拨乱反正的作用。语法文反馈是提高学生俄语语法水平的有效方法, 对于学生的俄语语法具有积极影响。教师的评语能够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 并且教师评语往往比同学的评语更加中肯, 让学生更加重视教师的语法反馈,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法水平。
结束语
文章首先分析了俄语成语的内涵和发展, 然后阐述了俄语成语教学的原则, 同时分析了俄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最后讨论了俄语成语基础上的俄语语法教学, 旨在提升我国俄语语法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摘要:俄语成语是俄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也是提高俄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主要针对俄语成语对俄语语法教学的渗透展开分析。
关键词:俄语成语,俄语语法,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光准.再论俄语中的某些仿拟现象——关于俄语成语在言语实践中的动态性与开放性[J].中国俄语教学, 2013, 22 (4) :7-14.
[2]张豫鄂.论俄语成语汉译中的"用形象译形象"原则及其应用[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30 (3) :101-103.
[3]徐来娣.俄语成语词典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评А.М.Мелерович和В.М.Мокиенко编写的《俄语话语成语词典》[J].中国俄语教学, 2014, 26 (1) :56-58.
[4]李昕娱.俄语成语的分类辨析——以丁昕先生对俄语成语的分类为依据[J].北方文学 (中旬刊) , 2015, 23 (9) :128.
[5]王树玲.试论俄语成语的多义现象和同音异义现象[J].北方文学 (中旬刊) , 2015, 34 (9) :131.
[6]吴爽.俄罗斯民族的宗教意识及其对俄语成语的影响[J].华章, 2012, 23 (33) :82.
英俄语言对比下的俄语学习方法探究 第10篇
20世纪80年代起三语习得得到深入发展。语言教育研究中关于英俄语言对比学习方法的研究取得一些成绩, 但研究时间短, 大都停留在负迁移的成因、表现和影响等方面。西方学者发现英语在俄语学习中的影响十分显著, 并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 且大多是关于汉语对英语负迁移的研究, 很少涉及英语对俄语负迁移的研究以及有关俄语学习方法的研究。此项研究旨在了解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二外语俄语学习中受负迁移影响的现状;研究能够降低英语学习对俄语学习负迁移影响的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通过优化俄语学习方法, 在外语系及全校推广, 帮助学生将负迁移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 探索正确、有效的俄语学习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利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等方法证实英语专业学生在二外俄语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效率低, 甚至有厌学情绪。
第二、归纳英语和俄语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异同点, 并进行整理分类, 创建资源库。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方法对比, 认识差异, 正确利用英语对俄语学习的迁移影响, 规避负迁移。为解决俄语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问题提出以下活动方案: (该方案需要教师课上指导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相结合)
1.构词法推广应用:俄语教师在单词的讲授中利用上述各种方法分析单词, 使学生掌握此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2.联系记忆法:运用同义联系, 近义联系, 反义联系, 近因联系, 类义联系, 对应联系等, 测试学生记忆效果, 以便推广。
3.筛选记忆:将学过的单词抄在一个便于携带的小本子上, 利用零散时间来记忆。
4.联想记忆:使零碎的单词通过贴画, 添画或猜谜语, 绕口令等形象生动的方式现出来。
5.“品”字记忆法, 即反复记忆在实践中推广记忆。
6.英俄语时体比较进行教学。
7.开展各种活动介绍俄国文化, 加强学生对俄国文化的了解, 从而促进学生俄语学习。俄语电影与俄语歌曲运用到实践学习中, 提高学习兴趣。
8.建立俄语学习交流平台, 在学校网站中建立一个俄语学习网站和论坛, 为交流俄语学习经验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渠道。并在英语寝室活动中穿插俄语对话, 提高俄语口语能力。
三、研究过程
第一步文献综述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全面、详细地了解国内外关于三语习得的研究现状,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步问卷调查法:设计两份调查问卷, 第一份用于了解当前学生的俄语学习现状;第二份用于测试推广解决措施后被试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三步访谈法:运用访谈法, 第一次用于了解当前学生的俄语学习现状;第二次用于调查推广解决措施后俄语学习效率是否提高。第四步对比实验法:运用对比实验法, 以外语系12级本科二班、三班共80名同学为试点, 将被试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按照本方案进行学习, 对照组按传统模式进行学习,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 验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进一步分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本课题所提出的方案, 并建议其推广。
四、研究成果
1.第一次问卷调查分析与结论。
(1) 第一次问卷调查分析。本问卷的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滨州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是俄语的学生英语学习对俄语学习负迁移影响的表现方面, 并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研究对象以滨州学院外语系2012级英语专业1-8班第二外语是俄语的8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本问卷共涉及两种题型, 包括12个客观题及8个主观题, 着重调查当前的俄语学习现状及英语学习是否对俄语学习产生负迁移的影响及影响的表现方面。
(2) 第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及结论。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 在参加调查的80 名学生中, 俄语学习兴趣72.7%厌恶学习俄语, 0.4%喜欢俄语, 26.9%的学生感觉一般。此外认为在俄语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英语学习负迁移影响的同学占90%, 认为没有受到英语学习负迁移影响的学生仅占10%。由此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俄语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了英语学习负迁移的影响。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 英语学习对俄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和句法方面。其中有46名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受到了英语学习负迁移的影响, 有60名学生在词汇方面受到了英语学习负迁移的影响, 有65 名学生在句法方面受到了英语学习负迁移的影响, 另外有10 名学生认为在其他方面受到了英语学习负迁移的影响。下表作了具体分析:
2.第二次问卷调查分析与结论。
(1) 第二次问卷调查分析。本问卷的调查目的是为了调查英语学习对第二外语俄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影响的程度是否降低。以滨州学院外语系2012 级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是俄语的80 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本问卷共涉及两种题型, 包括10 个客观题及1 个主观题, 着重调查英语学习对俄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影响的程度是否降低。
( (22) ) 第第二二次次问问卷卷调调查查统统计计结结果果及及结结论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 实验组在按照本方案学习一段时间后, 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方面所受到的英语负迁移影响的程度比对照组有一定的降低, 而对照组在这些方面所受到的负迁移的影响仍然较大, 由此可见, 本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实验对比分析与结论。
(1) 实验对比分析。
经过为期四个月左右的俄语学习,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平均成绩较前期相比提高了4.6分, 提高程度明显, 对照组的平均成绩较前期相比提高了1.5 分, 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与实验组相比提高幅度较小。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期的平均成绩与前期相比都有了提高, 但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3.1 分, 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本方案对于降低英语学习对俄语学习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俄语成绩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 实验对比结论。实验组的平均成绩较前期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照组的平均成绩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与实验组相比提高幅度较小。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期的平均成绩与前期相比都有了提高, 但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 本方案对于降低英语学习对俄语学习负迁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俄语成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分析与结论
在该研究中项目组通过文献综述法, 整理相关研究成果,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随后进行了实地的调查, 访谈之后, 进而制定可行的活动方案。由上述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 在本次研究中该项目组结合英语专业学生实际, 探索切实可行的提高俄语学习能力的措施。为了学生能正确规避英语对俄语学习带来的负迁移, 我们做出以下建议:
1.倡导俄语教师积极创设英俄语言对比教学, 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俄语, 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去, 降低俄语学习在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方面所受英语学习负迁移影响的程度。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认识差异, 同时模仿练习。
2.倡导学生发挥自身学习俄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搜集学生自己喜欢的英俄视听材料,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模仿练习, 加以比较, 认识差异。同时, 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景搜集相关资料, 并进行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答疑, 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充分发挥资料库的作用并让其成为同学们学习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俄语学习资料及经验分享到资料库中, 也可提出在俄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 使同学们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陶伟.国内三语习得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39-40.
[2]金英.第三语言中语言迁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4, 108-109
[3]高汉声.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8) :421-426.
[4]欣克尔.俄语词汇分类学习小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13.3.
[5]蒋财珍.新大学俄语简明教程 (二外·零起点·成人) [M].高等教育出版社.
[6]李国寿.俄罗斯国情多媒体教程·俄罗斯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3.
[7]王艳平.刍议俄语二外学习中英语负迁移的几个问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71-74.
让学生爱上俄语课 第11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综合语言能力
随着教改的一步步深入,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材教法的学习和研究,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能力。俄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是一个人终身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俄语学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全方面能力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俄语课。
一、遵从规律,赏识鼓励
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需要教师遵从他们发展的规律,摒弃“填鸭式”教学,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课堂模式。
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过“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是指通过其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达到其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下一个发展区。基于此理论,教师可以采取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同时,发挥鼓励的作用,当学生朗读课文抑扬顿挫,每个单词都读得饱满有力,断句正确,语调得当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课下,教师不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听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探讨学习方法,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多花时间去陪他们,每天都鼓励和激励他们,使学生每一天都有进步,每一天都朝着自己的近期目标前进,每一天都在提高口语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巧设情景,吸引学生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以每一课的主题为目标创设情景。以往教学中,教师采用老式的归纳语法原则和句式翻译法进行教学,学生听着听着就会觉得平淡乏味,时间久了就会磨灭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最大的探究动力,如果这些被剥夺了,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效果甚微。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教师循序渐进地给学生做示范,开发他们的智力,传授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吸引到学习上来。教师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均衡分成若干组,在每天新课之前布置前置性作业,课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合作得出问题的答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分组展示,这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例如:学生在掌握基本单词和句式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尽可能把所学的单词和句式运用到对话中,不仅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口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实践,提升能力
俄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得一套语法规则和拥有大量的词汇,教师的作用也不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门外语,而是使他们知道如何使用这门语言。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最终是看其语言运用能力,是否能在交际中游刃有余,像使用母语一样。就此而言,学习外语和乐器有许多共同之处。学到一定境界就不存在国界的界限和思维的限制,用俄罗斯人的语言习惯去思维和交际。只有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会掌握俄语交际的技巧。
俄语学习是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教学,它要求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能有所偏移。然而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听说教育,只注重笔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低下。他们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的俄语学习,不能用俄语进行交际,更听不懂大学教师用俄语授课。毕业后,他们所学的俄语不能适应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基本需要,不能用俄语交际为社会服务,这是很值得反思的问题,也是俄语教育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俄语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是不容忽视。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是第一性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听与说同时产生,相互作用,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刺激下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引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注重语言交际活动,通过交际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俄语课堂教学只有坚持以听说为主,才可能培养学生运用俄语的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全俄语教学,每节课都给学生创造一个很好的俄语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用俄语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多播放一些俄语的音像资料。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纯正的俄语文化和俄语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的情境性,坚持天天听录音,看俄语视频,用俄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现在课改后的俄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可以把语法和知识要点点拨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语言和话题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俄语交流,反复操练。例如:每节课前选一名学生做值日报告,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俄语表达出来,说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可以对他进行提问。长此下去,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俄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培养了语感。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每节课哪怕每个学生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去展示,也要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切实提升语言实践能力。
四、综合培养,丰富内涵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俄语教学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重点单词、句子意义及语法的分析,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其实,每一种语言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俄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对俄语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习惯的独特的手势,广义地讲是指身势与体态,包括手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姿态等等。如果理解和使用错了,则会形成交际障碍,专业用语称之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冲撞或文化休克。身势语在人际交往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民族的很多身势语都与我们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当在饭桌上俄罗斯人用手在自己的颈部比一下,表示他吃得很饱,可是中国人这个手势是杀头的意思。俄罗斯人对数字的喜好也很特别,例如:他们不喜欢13这个数字,极其避讳这个数字。俄罗斯人喜欢花,尤其爱鲜花,当你要送俄罗斯朋友花时,一定要送单数的,这样他会很开心。尤其是近几年,中考俄语命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只是语言知识,因此,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总之,俄语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开启通向知识的大门。正如那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无权打压学生的个性,更不能只为了中考和高考而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让他们日后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俄语教学本身就不同于其它课程,因此,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中不适合的部分,逐步去完善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建学生喜欢的俄语课堂,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质俄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俄)M·P·泽齐娜//B?科什曼//B·C·舒利金|译者:刘文飞,苏玲.俄罗斯文化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肖川,茹凤姣,胡青.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俄语阅读 第12篇
基础阶段我们使用的是《大学俄语 (东方) 》 (13册) , 我们把三册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册为第一部分;第二、三册为第二部分。根据两个部分不同的编写特点和教学目的, 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第一册:集中突破语音、语调关, 强化词形变化训练
第一册分为两个部分:语音教学和基本词形变化教学。
(一) 语音阶段教学:集中突破语音、语调关
语音教学历来都是外语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 在口语交际中使发话人及受话人都收到“达意”的目的, 这就要求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基本正确, 否则, 不仅影响学生与别人的交际, 还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对外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进而丧失学习外语的兴趣[3]。
我们贯彻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言语训练密切结合的原则, 以语音、语调为中心, 配以适当的词汇和语法项目, 进行听说读写的初步综合训练。
对俄语起点学生入学后进行的测试表明, 他们语法基础牢固, 大多数人发音基本正确;大多数人知道有语调这回事, 但不知道怎么读。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打歼灭战。
首先, 集中攻克难发、易错的音, 如[р]音, 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求不会的学生课下自己练习。[о][э][щ][хи][ки][ги][вы][ви]等音和音组是东北学生易错的音, 学习时重点纠正。其次, 记录每个学生不同的发音错误, 对每个学生不同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第三, 强调语调的重要性, 使中学的“纸上谈兵”变为实战练习, 主攻调型1至调型4。
语音教学是非常枯燥的, 每天都是音组和调型的一遍一遍地朗读、重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极大的耐心和宽容之心, 不能急于求成和求全责备,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进行音组听写、学习绕口令、背诵短小有趣的诗歌等形式训练语音、语调[4]。这样一个月下来, 大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 词形变化教学:强化词形变化训练
俄语是屈折语, 它用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词形变化也是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 词形变化都是伴随俄语学习始终的焦点问题。那么, 如何在基础阶段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1. 利用好对话和课文。
第一册书中一共有十一课用于教授基本的词形变化。这部分的语音、口笔语训练也都要紧紧围绕词形变化这一中心内容来进行。一方面, 教科书中的语法项目都融于句型、对话和课文之中, 这样能对学生进行熟巧训练, 使学生把已经掌握的语法知识从能看懂变为能听懂、会熟练表达, 学生觉得语法不再枯燥, 提高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对话和课文的选材也很好, 它们反映的是同一题材的内容。在讲授时, 教师可以借助对话和课文在内容上的关联性, 将对话和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话是课文的基础, 课文又是对话的延伸。利用好对话和课文所提供的有关联的情景, 不仅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的语言材料, 还能通过对话和课文中有意义、有情景的交际实践来加深对词形变化的交际功能的认识和熟巧掌握。就是说, 词形变化的训练和对话、课文的讲解可以互为所用。
2. 利用好语法练习。
对于俄语起点的学生来说, 语法不需要太多的讲解, 可以直接做题。做练习也是训练词形变化熟巧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课后练习较多, 如果一道题一道题地让学生去读去做, 既浪费时间, 学生又觉得没意思。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语法练习进行内容上的精心编排和形式上的变换, 把课后单纯的语法练习变成听、说、译的综合练习。我们在做练习时, 学生们都不看教科书, 整节课都在随着教师进行口头的训练, 学生们不仅不会感到枯燥, 注意力反而更加集中了, 教学效果很不错。而且, 进行快速问答、口头翻译训练, 不仅容易使词形变化固化在学生的口头上, 还能提高书面词形变化的准确度。另外, 必须要求学生课后把所有的语法练习跟着录音带朗读, 再根据所学语法内容两人一组编写对话或编写短文。通过反复训练, 学生词形变化的熟巧程度和准确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第二、三册:听说领先, 精讲多练, 注重交际实践
第二册和第三册是按照同样的体例编写的, 每课都包括言语范句、对话示例、主课文、补充课文、听力和检查等几个部分, 而且每个部分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主题情节进行。两册书中一共有二十四个生活场景, 一个普通俄罗斯家庭的所有成员的活动贯穿始终。利用好第二、三册教材对于发展学生口语至关重要, 所以这一时期的教学原则是:听说领先, 精讲多练, 注重交际实践。
要实现这一教学原则, 首先要做到“四个流利”:流利背诵言语范例, 流利背诵对话, 流利转述对话, 流利背诵课文。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模拟场景中去表演对话和课文, 达到初步的交际实践。
提起背诵, 我们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少儿时所熟背的古诗词等语言材料, 成年后仍然能脱口而出, 从大脑中清晰地复制出来, 并且可以随时应用于言语交际中[5]。“背诵”还能带动和巩固学生的朗读训练, 通过多次强化, 将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流韵律固化在学生的舌尖上, 使其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朗读及口语表述习惯。另外, 借助于磁带的多次跟读、复读, 对于记忆单词、提高听力、形成语感也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要将“听说领先”和“精讲多练”有机结合起来, 以交际性原则为指导, 对教学内容作交际化处理, 采取灵活多变、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开展师生和生生互动, 注重交际实践。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要完全实现真实交际, 对于一般国内条件下的外语教学是不可能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法设法去创设接近真实交际的教学交际。
以下重点谈一下课文的教学。
一种方法是学习课文前要求学生合上课本, 听教师朗读或听录音。听一至两遍后, 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主要信息 (每位学生说出一个) , 最后一位学生将前面所有学生的信息整合到一起, 这样就得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适用于讲授比较短小的课文, 学生几乎在课堂上都能将课文背诵下来。
第二种方法是“问题法”。听完课文后, 教师要求学生就每句话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 (特别适用零起点学生, 让他们学会提问题并在提问中掌握问句的语调) , 教师将问题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学生们按照问题的思路就能轻松地掌握课文内容。“问题法”还可以改作“提示词法”或是“图示法”, 也就是将每句话的中心词或学生感觉难记的词汇写在黑板上, 或是将整篇文章的脉络图画在黑板上, 这对学生背诵课文能起到很好的辅助记忆的作用。
我们在进行课文教学时, 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述能力, 又锻炼了他们的快速记忆能力,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课下的负担, 可以说一举数得。学习课文时还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中的叙事线索, 依据不同的线索来记忆课文内容, 如:有的课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以事件为线索, 有的却有多条线索等等。
此外, 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在学习第二册第六课《РассказНасти》和第七课《Вгостях》时, 我们将它们作为课本剧来表演。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每次安排的任务量是否能为学生所接受, 千万不要一次性地将一篇很长的课文讲一遍, 学生读一读、译一译, 然后要求学生课下去背诵或转述。长篇课文一定要分若干次学完, 边讲边练,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由于第二、三册课文的人物比较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人物贯穿在每一课的教学中, 学后面的课文时要有意识地复习前面学过的与这些人物有关的内容, 进行反反复复的口述训练, 逐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北京外国语大学与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联合编写的《大学俄语 (东方) 》 (1—3册) 的编写特点和教学目的, 总结了使用这部教材的教学方法, 旨在使这部教材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提高基础阶段俄语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基础阶段,俄语实践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苑东彬.基础阶段专业俄语精读课教学方法浅议[J].科技信息, 2006, (8) .
[2]刘敏.论基础俄语实践课基本教学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 (3) .
[3][4]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164-166.
俄语阅读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