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ESP商务英语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ESP商务英语(精选11篇)

ESP商务英语 第1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迅猛增加, 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 社会各界对具有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要求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人员既具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 又具有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商务英语这一学科就应运而生。商务英语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商务环境下应用的英语, 是专门用途英语 (ESP) 的一个重要分支, 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及宽厚的人文素养, 同时又具有系统的国际商务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这是在适应社会急需涉外商务人才的大背景下, 英语教学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 与英语专业相比, 具有丰富的商务知识;与经济管理类相比, 又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3]。商务英语阅读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笔者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教学策略。

专门用途英语视角下的商务英语阅读

1. 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 英语教学只是作为普通学历教育的一部分, 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素质为目的。60年代后, 为满足不同的目的, 不同领域的英语教学模式逐渐出现。70年代, 社会语言学家在美国的兴起, 注意到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异作用, 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 确定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性的性质, 从而确立了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直到1977年Strevens提出了ESP的定义:“在内容和目标有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或教学计划”。它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一种英语语言的变体。它的教学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 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 是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它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我国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 又熟练掌握从事实际工作中的专业英语, 还通晓特定行业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商务英语培养目标相匹配。

2. 专门用途英语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属性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 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它已取代科技英语成为专门用途英语最为重要的分支。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的英语, 或者说, 是一种包含了各种商务活动内容, 适合商业需要的标准英语。商务英语所承载的是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的信息, 没有承载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信息的英语不能称为商务英语。

众所周知, 英语教学有普通英语 (EGP) 和专门用途英语 (ESP) 之分。普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专业知识, 培养其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基本技能, 而商务英语教学在重视结构和功能等英语语言基本方面的训练的同时, 其教学重点要放在商务环境上。EGP和ESP的差异:ESP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交际需求, 而EGP只是把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从实践角度来看, 商务英语也可以分普通商务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 EGBP) 和专业商务英语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 ESBP) 。专业商务英语是属于商务英语下与普通商务英语平行的、重在传授某一国际商务领域知识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商务英语时, 既要学习较为系统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某一国际商务学习的专业知识。商务基础课程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管理学、物流及跨文化交际等, 其中以某个国际商务专业领域为主干课程。专业商务英语的特点是突出国际商务学科领域中“专业”, 因为其教学目标是培养擅长国际商务某个领域知识的、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的英语专门人才。而普通商务英语是指国际商务活动中常用的英语语言, 带有国际商务的基本特征。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商务领域各行业的知识和相关的基础专业英语。他们所学的“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商务英语知识[2]。可以看出, 专业商务英语包含普通商务英语, 例如普通商务英语中的国际市场营销, 只是涉及营销中的基本知识, “营销组合”、“整合传播”、“目标市场”等基本概念, 专业商务英语对这些概念的解释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3. 商务英语阅读的语言特点及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阅读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具有既培养语言能力又传授商务知识的双重目的。在商务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既要了解英语语言知识, 又要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相关的商务知识。而商务英语阅读的语言特点是:专业词汇和行业术语多;文体多元化;实用性较强;涉及多领域商务专业知识。

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学者达成共识:多数的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而传统的教学不能兼顾商务英语阅读课作为专门用途英语 (ESP) 所具有的特殊性, 使学生通过英语语言掌握商务知识的技能。教师的讲解只是停留在词汇、语句和篇章的语言层面, 过于强调各种英语阅读技巧的使用, 对商务专业的背景知识输入甚少。问题的根源在于多数授课教师仍是英语语言专业的教师, 缺乏商务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 从而使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商务知识的教授分成了两股课堂教学的主线, 难以融合[8]。而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标不明确,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商务背景知识匮乏等学习策略问题。

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策略

商务英语的教学应在强化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前提下, 注重英语语言知识与商务专业知识的融合, 加强素质教育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原则。因此, 商务英语阅读课程应该坚持语言教学和商务知识教学相融合, 同时要注意教学策略。

1.选定普通商务英语的教材

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 一方面是英语阅读的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对各种阅读技巧的使用, 以提高对文章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另一方面是商务知识教学。英语为载体, 阅读为手段, 以国际商务英语的基础知识为核心, 让学生获取商务知识[5]。教学中实践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英语水平进行延伸, 所以应选取普通商务英语内容的商务英语阅读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现有的阅读教材, 不是系统性地选取只是随机性地对商务背景知识进行补充。从普通商务英语的角度来看, 商务英语阅读的教材内容应涵盖国际商务活动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应系统地涵盖商务英语的主要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管理学、物流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如王淙、孔宪遂、吕筠主编的《商务英语阅读》 (1) , 这本书包括主要涵盖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工商管理、营销学、物流和跨文化交际等内容。

2.基于内容教学法的商务英语阅读

近年来, 对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众说纷纭, 有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笔者所强调的是内容教学法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简称CBI) 。由于商务英语教学是既注重语言技能培训又注重学科内容传授, 内容教学法正满足这一需求

CBI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进的一种教学方法, 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 将语言教学和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学科内容或学习者感兴趣的信息结合起来[9]。

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内容教学法的主题式CBI教学模式。主题式CBI将语言视作内容学习的媒介, 而内容则被视为语言学习的资源。其宗旨是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或与其相关的话题组织教学[10]。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针对商务主题搜集大量的背景资料, 如上面所提到的王淙老师的《商务英语阅读》中, 有一章节为“Abstracts form Articles on Business Management”。在这一单元, 笔者就给出很多关于管理的理念, 如“分粥理论”、“鲶鱼效应”、“内卷化效应”、“蘑菇管理定律”等并给出实例。这些理论足够形象, 几乎说出来大家就可将其记住, 因为人们都非常熟悉这些具体事物粥, 鲶鱼, 蘑菇, 都会立即想到相关理念, 抽象的东西也会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掌握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

结语

从专门用途英语的角度看, 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不同于普通英语阅读, 它不是对英语阅读的单一延伸, 有其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 不是只强调词汇、语句和语篇的讲解和各种阅读技巧的训练, 而是注重商务知识的输入。从普通商务英语的方面, 让学生用英语来获取商务知识, 并掌握商务基础知识的专业英语, 做到英语语言教学和商务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当然, 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困难重重。如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教材内容满足不了商务内容教学法的需求, 学生学习策略不当等方面的问题, 相信经过许多商务英语教学者的不懈努力, 一定会有很大改善, 发挥商务英语阅读在培养既具有良好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又有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

[2]翁凤翔.商务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3]陈建平.商务英语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4]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5]汤燕羽.背景知识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 2008, Z1.

[6]徐晶, 石磊.基于商务内容的商务英语教学[J].山东教育学报, 2009, 5.

[7]陆宏.论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宗商务英语背景信息导入[J].科技信息, 2008, 9.

[8]唐妮.从商务英语特点谈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法的改革[J].考试周刊, 2011, 54.

[9]顾飞荣, 嵇胜美.近15年国内CBI外语教学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 2009, 11.

ESP商务英语 第2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高职高专;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6-0141-02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进展,英语作为对外交往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现。而作为培养实用型、复合型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便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最高呼声之一是要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职英语教育具有高等英语教育与职业英语教育的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质势必要求高职类英语不是培养语言研究人员,也不是培养把英语作为工具使用的通才,而是培养在某个领域能熟练使用英语的专才。目前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然而,就高职商务英语教育而言,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前景并不乐观,因为它与多年形成的较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格格不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若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有必要对课程的性质、特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重新加以认识和改变。而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至今的新兴学科ESP可以为探索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个有效的模式,而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也能够从中获得启发。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以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为背景而使用的英语。Strevens[1]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四个特征:①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②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③句法、词汇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④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将语言教育与学习者的需求结合起来是ESP 的灵魂和精髓,是ESP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ESP大受欢迎的根本原因。ESP是培养能够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专门人才。教学中十分注重学习者的使用目的:学生不是为语言目的而学习语言,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从总体培养目标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范围内运用专业语言的能力,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强调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对应性,重在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英语使用能力的培养。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在目标上是一致的。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对既懂商务知识又会外语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商务英语开始获得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但是从学生学习效果和老师的反馈来看,这门课的教学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有效开展商务英语教学成为高职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1商务英语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是指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于一身,为广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2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很多院校,商务英语基本处于边缘地位,形同摆设。从教师到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商务英语没有用武之地,大学英语四、六级才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语言学习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2.1学生现状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语言基本功比较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班级学生数量多,规模大,因此学生缺乏必要的课堂语言操练,以致课堂容易开小差;其次,教师缺乏和学生必要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生并没有掌握商务英语的学习方法,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其三,学生对商务英语厌学还源于“我英语过了四、六级,只要掌握了商务英语方面的专业词汇、语法结构就等于掌握了商务英语,”因此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听老师讲解。

2.2课堂教学目标

Robinson指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是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商务英语课程是以国际商务环境下的业务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宗旨。商务英语能力是一个集合,它涵盖了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还包括商务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恰巧我们忽视了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是将商务领域的文献进行翻译,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不考虑语言知识规则的实际应用,学生完全不清楚学习商务英语的最终目的。

2.3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现在使用的商务英语教材大多是从原版资料中摘抄而来,难度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理论性强而忽视了操作应用性,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只是简单融合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词汇和语法项目。课后习题设计缺乏现代教学理论所提倡的交际、任务活动的设计,高职学生更加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本位”,纯粹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满足他们对未来岗位的需求。

2.4课堂教学模式

如今高职类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就是所谓的PPP模式,以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输出(production)为主,这种模式是典型的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束定芳[5]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步骤的决定者和主要执行者,学生一般不能参与这些过程的决策,在课堂上扮演的完全是被动的听众角色。課堂缺少双向交流的机会,学生最终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这种教学法难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以英语为媒介进行商务领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授课以中文为主,这样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商务英语。

3高职商务英语探索新思路

为了充分发挥商务英语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作用,以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改革的新思路。

3.1明确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贸易、金融、管理、营销、旅游、法律、物流、海事等领域内的语言工作能力。正如Wilkins[2]指出,经过ESP培养的学生在他们将要从事的专业领域里,能够比那些只接受一般用途英语教育的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胜任交际活动。因此商务英语教学目标是围绕商务环境下所涉及的一切公务性活动的实际需要,使学生掌握在商务环境下的听、说、读、写、译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并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如能够用英语撰写各类商务信函,读懂商务活动中的英语文本资料,通晓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达到合理利用商务交流中的礼节和技巧,独立、熟练、直接、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处理简单国际商务业务的目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实践,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操练,利用掌握的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学会获取和交流信息。

3.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教学内容应按照行业需求量身定做,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国际商务一般活动和贸易往来为主要项目任务驱动,以任务模块中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补充,选取与国际商务专业真实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相关的职业场景和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按工作流程设计教学项目,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该课程内容充分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深度融合,体现了高职教育“所学即所用”的教育理念。

另外,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师可以根据经济、行业、职业的发展状况,及时补充国内外商贸领域当中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以体现“与时俱进”;并且积极推荐相关报刊杂志,以及有用的网络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外延;同时,注重语言技能的“职业化”,随着职业标准或岗位需求的变化从而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使听、说、读、写、译均能真正服务于实践。

3.3探索教学手段新方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这个术语是从英文中的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翻译过来的,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根据这一教学途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语言项目,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Phillips[3]指出,专门用途英语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设定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必须反映学习者学习英语所要实现的特定目的的结构特征,同时这些任务必须具有整合性,而不是一个个离散的部分。作为ESP的分支,商务英语课堂中,任务的真实性尤为重要,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在未来目标情境中能够接触到或者亲身经历到的事情,比如怎样和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如何进行商业谈判,如何填制各种单据并解决各个流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教师应设计出不同的任务载体,在组织教学时,应以商务情景为主线,并围绕这一主线开展各种业务和语言活动,如在讲解商业谈判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商业谈判的录像片段,并提示学生观察所涉及的谈判策略,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对商务谈判的掌握程度,讲解学生碰到的语言难点,补充适当练习。其次,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下准备价格谈判的场景,并于下次课进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需要的资料,并鼓励学生亲自了解谈判的现场。小组针对这个任务展开讨论并加以分工,设计出对某产品价格谈判的真实场景,上台展示成果,演示结束后,进行评价,小组自评,然后是小组间进行互评,如有条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演示成果拍摄下来,然后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也能够通过视频发现自己出现的问题并且加以及时纠正。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它能够为学生提出挑战,并能积极调动学习的投入度。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的教学应该着眼于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高职院校教师要结合商务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逐渐摸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Strevens, P. ESP: State of Art[M]. Singapore: SEANMED Regional Center, 1988

2 Wilkins, D.A. Notional Syllsbuses: A Taxonomy and its Relevance to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19

3 Phillips,M. K.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LT Documents 101[C]. London: ETIC Publications

4 黄 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和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5 束定芳.外語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Under ESP Angle of View Professional Business

English Curriculum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Ju M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professional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appears frequently question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establishes one kind new, take to sharpen the student verbal skill English to educate the new pattern as objective modernized.

高职英语ESP教师培养途径分析 第3篇

一、高职院校推行ESP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 ESP教师人员配备不合理。

就目前来看, 高职院校的ESP教师多数是由EGP教师转化而来, 他们具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质, 但对ESP教学对应的相关专业内容缺乏深入了解, 做不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加之专业词汇相对生僻, ESP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

2. ESP教材的编订存在缺口。

做好ESP教学仅仅依靠高素质的ESP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科学的ESP教材支持。以往的EGP教学所有专业通用一种教材, 并未按照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划分, ESP教学更加强调专业性, 对于教学的内容安排有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要求, 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特征选择适合的教材, 但就目前来看, 编排合理、难度适中的ESP教材仍较少, 很多未能做到与专业内容紧密结合。

二、制约ESP教师发展的内外因素

1. 制约ESP教师发展的内在因素。

近年来, 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 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 ESP教师的科研任务与教学任务日益繁重。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之余, 留给ESP教学理论研究的时间十分有限。此外, 一名真正合格的ESP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培养和转变, 很多教师在从EGP教师向ESP教师转变过程中仍无法完全摆脱旧有教学理念与思维方式的影响, 无法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2. 制约ESP教师发展的外部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对象与核心, 学生的认知和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受传统“师生观”的影响, 学生对ESP教学以及ESP教师的认识仍停留在从前, 即对老师始终保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这造成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成果得不到及时反馈, 教师也就无法从中获得对教学改进有促进意义的信息。除此之外, 高职院校对于ESP教学仍不够重视, 对于ESP教师的培训力度不足, 对ESP教学开展的相关配套扶持力度不足, 缩短ESP教学课时, 这些都造成ESP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

三、高职英语ESP教师培养途径

1. 建立一套多途径、全方位的ESP教师培训模式。

高职院校ESP教师培训应当包含语言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两个方面, 具体来讲, ESP教师的培训方式如下:组织非英语专业出身的ESP教师到国内ESP教学开展较好的学校现场旁听与参观, 吸取有益经验;选拔英语素质过硬, 同时又具备专业素质的优秀ESP教师到国外进行进修, 以一带多, 在英语教研组和专业课教研组内部传递学习见闻和心得;组织ESP教师到同所任课专业相关的工厂或企业参观以及学习, 解决ESP教师对专业技术内容不熟悉的问题, 同时, 还可引入部分实习锻炼内容, 帮助他们加深对专业内容与特点的理解;开展ESP教师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 让不同专业的ESP教师互相交流教学心得, 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 此外, 还可定期组织师生研讨会, 让教师同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 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 要求行业专业展开专题知识讲座, 全面提升ESP教师的综合素质。

2. 建立校外ESP人才引进机制。

为了弥补学校ESP教师短缺的情况, 建立良好的ESP教学氛围, 教师要下大力气引进优秀的ESP教师。这类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或经验, 一般来讲, 英语报刊编辑、英语翻译、英语节目主持人或记者和有海归背景的专业人才等都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引进的对象。

3. 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ESP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

高职院校要依据自身情况, 建立一套科学的ESP教学评价、监督和鼓励机制, 正向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具体来讲, 这套体系应当满足如下要求:一公平、公正与公开的要求。对一名ESP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要兼听多方面意见, 综合考察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与学习成绩, 及时对考察结果进行公示, 让每一名ESP教师了解到自己的成绩以及同他人的差距。二定期检查监督。高职院校要对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教学讲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持续对教学满意度与教学效果进行跟踪。

四、结语

ESP教学模式是目前英语教学界的主流趋向, 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目前, 我国ESP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 这就需要我们对症下药, 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师的ESP培养模式将问题逐个击破, 保障ESP教学才能进入正轨, 走向成熟。

摘要:实践表明,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ESP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显, 将成为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主流趋向。就目前来看, 我国ESP教师的自身发展程度不高, 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 笔者从高职院校推行ESP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 对制约ESP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进行分析, 并最终探讨ESP教师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ESP教师,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晓荣.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 2012 (14) :71-73.

[2]江帆, 邱国丹.浅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方向发展[J].教育与职业, 2010 (8) :51-52.

[3]周辉.影响ESP教师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22) :194-195.

ESP商务英语 第4篇

巧用ESP改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ESP与高职教学的探究得出ESP教学对高职学生英语教学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结论,从而建议学校采用适当教学模式,让ESP成为高职教学主题,培养适合国际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作 者:李平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ESP 教学模式 复合型人才

ESP商务英语 第5篇

【关键词】ESP教学 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模式

一、何为专门用途英语(ESP)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例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科技英语等,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中使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ESP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其二则是与之相适应的英语知识和能力。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西方则着手于ESP的相关研究。而在我国,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科技进步迅速,随着社会大环境对全球性专业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教育界普遍认识到了ESP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探讨和研究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既然是一种教学模式,那么相应的教学方法研究、课程设置及教材的编写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时至今日,虽然ESP教学在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已经日渐丰富,但在我国得到很好地实际运行的院校却并不很多。甚至在很多高等院校,关于ESP教学是否应该继续推行下去的问题,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然而究其原因,并非是某些教育界学者认为ESP并不重要,而问题则主要在教学形式、目标定向和师资力量上。

三、阻碍ESP教学发展的障碍

在近年来关于ESP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研究者们相继发现了影响ESP推行的一些障碍,根据调查和总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目标职业的清晰度。鉴于目前ESP推行现状,我们不难发现,ESP在专科院校及高职院校中的推行情况要明显好于本科院校。其主要原因在于专科院校及高职院校普遍都有明确的目标职业。在教材设计和师资队伍组建上也有明显优势。而相对来说,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宽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并不明确。因此在ESP教学中专业的设置上便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介于此,很多本科院校目前仍停留在专业英语词汇学习及相关文献的阅读阶段,并没有将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目标。当然,在某些专业技能要求并不特别高的专业,ESP教学普及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例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

2.师资问题。目前我国从事ESP教学工作的教师主要有三种情况:(1)由专业的英语教师经过培训、实践等方式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再将其与自己的英语知识进行融合,并应用于教学工作。而由于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此类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还是按照传统英语教学方式教学,即采取以词汇、语法分析为主的教学方式。这对于相关专业技能的提升必然是一种阻碍。(2)由专业学科教师经过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来从事ESP教学工作。然而此类教师的问题则是过于注重自身专业的知识内容,而放在英语教学和研究的精力严重不足。因此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偏重明显,无法达到ESP教学的预期效果。(3)合作教学。此类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两种方式的弊端。此种教学方法的主讲教师通常依然由英语教师承担,但在教材准备或教学目标制定方面则需要专业教师的配合和参与。除此之外,专业教师还会不定期进行一些专业讲座或者与英语教师共同开展课堂活动等。然而此类教学方法虽然较以往采取的方法更适合ESP教学,也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着无法避免的问题。例如有些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职业(化工、生物等),虽然在教学方法制定等过程中有专业教师参与,但仅此也并不能更彻底地解决英语教师在ESP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匮乏问题。而对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英语教师也普遍表示无论从精力还是时间上来说难度都很大。因此英语教师通常对“化工英语”、“科技英语”、“生物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望而生畏,自然也导致ESP教学推行的迟缓。

3.原有英语课程的排挤。在ESP教学开展以前,通用英语课程一直是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主要是指高校课程中典型的英语语言课程。此类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并熟练掌握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掌握这五项基本的外语技能后,则可以顺利地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通过相关考试。基于此类课程已成为高校中的常规英语教学方式,所以在推行ESP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两种教学模式的侧重及过渡的问题,而教育界在此类问题上引起的争论也必然会影响ESP教学的全面推行。

四、ESP教学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原因,在ESP教学的推广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相关对策来进一步解决此类问题。而在对三种师资分配的方案进行分析过后,笔者认为,在ESP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的同时,应以专业知识的实践授课模式(即由专业领域知识丰富且实践经验充足,并达到该专业英语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模拟工作现场的实践性教学)为主,而英语教师则为辅助,来解答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法及语言习惯方面的问题。如此既可解决专业技能问题,又可以循序渐进地使学生逐步达到该专业领域的较高水平,以期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东元.探析ESP教学现状与发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

ESP商务英语 第6篇

关键词:语料库,高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

0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学校纷纷采用先进的现代手段开展教学,高职商务英语也不例外,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进行ESP教学是是英语教改的主流,而词汇教学正是商务英语ESP教学的基础和重点[1]。由于高职学生生源质量较差,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专业性又非常强,学生普遍会感到难以适应,产生畏难心理,再加上英语教师授课方式的传统单一,无法调动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语料库以其大容量、真语料等优势,为高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提高了高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的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词汇能力,对于促进商务英语学习和学生就业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语料库与商务英语ESP教学

ESP主要是指专门用途英语,是与特定的学科和职业相联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在特定工作环境之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商务英语ESP教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商务英语和普通公共英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务英语当中存在大量非常专业的词汇,因此在商务英语ESP教学中,词汇教学不容忽视。针对高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有利于扩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

语料库是各类语言素材的集合体,主要被用于研究、分析语言的特征,利用语料库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搜索到某一语言的构词、搭配和语境等诸多信息[2]。语料库经常被用于英语教学当中,拉近理论教学和实际运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因此,语料库经常被用于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商务英语中的专业词汇。

2商务英语词汇特征

2.1专业术语的应用

商务英语中的词汇是国际通用的,在商务交流、单据票务、合同文书处理等环节都需要运用到商务英语,因此商务英语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商务英语的交流和写作上,都必须使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达。例:mediation of dispute(商业纠纷调解),export license(出口许口证),marine bills of lading(海运提单)……

2.2存在大量专业的缩略词

在商务英语当中存在大量专业的缩略词,主要涉及到价格、运输、保险及支付结算等方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对这些缩略词进行了解,否则会影响商务交流和翻译的准确性。例如:CBF(Central bank Facility中央银行融通资金),spec.(specification规格、尺寸),Inv.(Invoice发票)……

2.3语面词汇无歧义

商务文体经常涉及到合同、条约、协议、和法律文件等内容,因此其文体要求规范、无歧义,例如,The Licensee will notify the Licensor and shall assist the Licensor in taking such action as the Licensor deems appropriate,句中的notify、deem等词语明显比inform、think等词语更加的规范正式。

2.4文化内涵差异

由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风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商务英语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例如,在“亚洲四小龙”的翻译上,由于中西方人认为“Dragon”是邪恶势利的代表,因此将亚洲四小龙翻译为“Four Asian Dragons”较为不妥,而“Tiger”在西方人眼中代表非常强悍有实力的动物,将“亚洲四小龙”翻译为“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层面就实现了对等。

2.5存在大量新词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概念、新产品、新思维在商业领域不断涌现出来,这些变化必然会在商务英语当中体现出来,商务英语专业术语词汇量随时都在更新,例如近年来出现的e—business(网上商务),online transaction(在线交易),hi-tech industry(高科技产业),cyber economy(网络经济)等。

3语料库对高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的辅助作用

3.1词频统计功能,辅助编制词频表

语料库当中存储了大量语言素材和文本资料,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和归类就能够知道每一个单词的使用频率,而词频统计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进行词频表的编制,以此来确定高频词汇的熟练和范围。就词汇学习而言,词频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帮助授课教师确定课堂词汇教学的重点和范围,起到参考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4]。

随着国家交往的频繁以及经济科技的发展,商务英语的词汇量增长迅速,每年都会诞生大量的新词汇,置身在如此浩瀚的词海之中,即使学生具有超强的记忆力,也不可能全部掌握如此庞大的商务英语词汇量,大多数人都只能将精力放在常用词汇上,而高频词汇也经常是商务英语当中最常使用的词汇。因此,利用语料库进行词频表的编制,对于中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而言,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最长中的词汇进行学习,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2提供词汇搭配参考

语料库当中储存的英语词汇大多都是真实生活场景中常用的,因此语料库也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特点。高职商务英语ESP教学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其中选择则合适的文本信息,整理出在商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及其搭配方式。利用语料库查找出教学词汇的常用搭配及其搭配规律,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ago与before两者均可表示在多久时间“以前”,ago从现在向前回溯,即现在的过去,因此通常与一般过去时连用;而before则从过去向前回溯,即指过去的过去,因此通常与过去完成时连用(尤其用于宾语从句中)。

3.3置于语境教学,加深印象

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离不开词汇呈现这一具体环节,如何让学生在初次接触词汇就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值得所有高职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实证研究,发现词汇造句教学对于词汇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英语词汇的学习也离不开具体的语境,但是由于商务英语当中的词汇经常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这给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在传统的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课堂中,往往是通过授课教师直接讲述词汇的音、形、义,对于词汇的具体应用不做过多的考虑和讲解,经常随意的举一个例子对其含义进行阐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这下,老师所举的例子往往与现实生活完全脱节,学生容易感到空洞和枯燥。而以语料库为基础的高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则化解了上述问题和困扰,教师可以利用语料库的检索功能从中检索到大量商务活动场景中真实使用的词汇和语段,授课教师可以在其中筛选出不同语境下该词汇的使用方法,以帮助学生对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进行辨析。此外,由于语料库当中收集到的词汇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和新颖性等特点,筛选出的例句也能和现实生活中的商务活动直接相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商务英语ESP词汇课堂教学的质量。

4利用语料库开展高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策略

4.1教学准备阶段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每学期的ESP教学任务和大纲,主动的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小型商务英语语料库。例如,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有外贸函电课程,用于培养学生理解、翻译和撰写外贸信函的能力,而词汇正是外贸信函当中最基本的单位,掌握外贸电函常用词汇的类别和用法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因此,外贸电函常用词汇的的特点就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授课老师要主动从网络、期刊、报纸、书籍当中整理出外贸电函常用的古体语、缩略语及相关专业术语,建立外贸电函词汇语料库,借助相关软件自动生成外贸电函常用词汇高频词表及和搭配,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外贸电函常用词汇的特征和规范,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每个词汇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在今后的外贸电函工作当中出现失误。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授课教师还可以从语料库筛选出大量真实的、适合用于课堂教学的语言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授课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语料库的检索功能,检索出教学词汇的典型用法及相关例句,大大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商务英语当中常用的600个词汇覆盖了65%的商务英语文本,常用的1500个词汇,覆盖了75%以上的商务英语文本,而常用的2500个词汇,则覆盖了80%以上的商务英语文本。因此,授课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料库制作高频词汇表,将经常使用的词汇整理出来供学生学习,也可以根据高频词汇表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

4.2课堂教学阶段

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其教学模式主要为以语料库数据驱动为指导,授课教师进行观察、分析、整理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思考,与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有明显区别。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导,授课教师可以将前期从语料库中整理出的资料呈现给学生,然后对该词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鉴别词汇的不同用处[5]。

例如,在高职商务英语ESP教学中一定会涉及到cause和lead to的区别教学,两者的意思都是“导致”,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经常混用两个词汇,但从词典中来看,学生很难发现两者的区别,而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授课教师利用语料库对目标词汇进行检索,并从中得到大量的语言实例,授课教师可以将这些例子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的发现两者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区别。根据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可以看出和cause搭配的词语通常都表示不好的结果,如lost cause,cause of the accident,cause of the disease,cause of the fire等,而与lead to搭配的词语既可表示褒义,也可以表示贬义,如lead to the altar,lead to much,lead to trouble等。

4.3课后自主学习阶段

对于商务英语ESP词汇学习来说,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授课教师要尽量将有意义的语言输入课堂,将词汇置于真实的课堂文本之中,由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课后,授课教师要利用语料库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对目标词汇进行编排和设计,给学生布置具有价值的课后练习作业。也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法,为每个小组制定和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语料库上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学习,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利用语料库进行商务英语ESP词汇的能力。

5结语

基于语料库的高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依托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为商务英语的教学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充分发挥了现代科技的优势,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利用语料库进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也激发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增强就业能力也具有明显的作用。当然,虽然利用语料库进行商务英语ESP词汇教学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授课教师要主动趋利避害,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冉晓莉.ESP需求分析视角下的高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05):98-101.

[2]王惠.“精加工”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15,(01):50-54.

[3]李海芳.ESP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的探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01):90-92.

[4]王颖.浅谈语料库与商务英语词汇[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4):376-377.

ESP商务英语 第7篇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ESP)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发展方向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了中国与国外各个国家的交流合作, 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与此同时,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已提升到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上来。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一直就如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等问题进行讨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何?未来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何去何从?ESP (特殊用途英语) 能否成为将来高职英语教学的主导?我就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展开了讨论。

1.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有很大发展。中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84所 (殷和素、严启刚, 2011) , 各学校的英语教学状况各不相同, 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首先,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依旧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的综合英语课程, 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所选用的教材一般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修订本,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英语》, 高等职业院校改编组改编的《高等职业学校英语》等。这些教材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尤其适合于应试教育体系下的三、四级考试, 但对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不大, 不能满足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对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在英语教学目的方面, 我国高职院校大都重考证、轻应用。目前, 高职高专英语测试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直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 也是大多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这对英语教学和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确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它毕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不能检验其所学内容能否满足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

2. 对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力求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大部分文章依旧是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对策, 专门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材选用方面研究的文章不多, 其观点可归为两类:部分研究者认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其词汇结构和词义结构体系反映了该语言认知世界的方法, 同时也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 集中体现着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等文化信息。因此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 而不是英语教学 (转引自张西平, 2008) 。这部分研究者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 用英语语言作为载体, 承载更多中西方文化等内容。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在对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改革中应更加注重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开设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 比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是英语通识教育还是专业英语更适合高职学生, 更能满足他们将来的发展, 我结合一些专家的观点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3. ESP未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3.1 专家的观点

ESP是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缩写, 意思是专门用途英语, 一些院校也称之为专业英语教学。通过文献搜集, 很多专家都认为大学英语在完成基础英语教学后, 主要方向是ESP。

许国璋认为我国外语教学应该是中学阶段学习普通英语, 大学学习分科英语 (文科学生学人文内容英语, 理科学生学习科普知识英语) , 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刘润清认为将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可能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 而是越来越多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或者说是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程雨民指出我国面临外语学习教学转型期, 即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到中学, 由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 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章振邦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普通英语教学时间太长, 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 高校英语教学迟迟不与专业挂钩, 这种教学很难使学生毕业后适应实际工作中对语言能力的要求。秦秀白认为从长远角度看,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蔡基刚、廖雷朝, 2010) 。

3.2 高职院校开展ESP的必要性及优势

目前, 越来越多的普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意识到专门用途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一些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已经从教学理论、教学目的、社会和学生需要及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分析了ES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与普通高校相比, 高等职业院校有更明确的职业导向性,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能力, 因此更有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

一门课程是否有必要开设, 主要取决于其开设目的。英语是高职三年期间的必修课, 既然要开设此课程, 就要开得有价值, 就要使其具备实效性。所以在开课之前要先分析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及本行业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像旅游专业中的旅游英语, 学生通过学习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英语表达, 不但对其专业知识进行了巩固, 更有利于学生快速地适应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 为学生开辟更广的发展道路。

从教学效果方面而言,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 缺乏学习动力。当然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其学习课程的实用性, 即学生若不能感觉到其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专门用途英语比普通英语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这个原因。

从师资方面, 高职院校开设ESP优势比较明显。因为目前影响各大学开设ESP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师资缺乏。通常专业课教师英语水平有限, 而英语教师又缺乏专业知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优势在于, 大部分职业院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 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即既要有行业一线的经历, 又要有教学经验。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每年都要有一到两个月的企业工作经历, 并且这已经成为职称评审或其他评优评奖的硬性条件, 这促使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专业之外又发展了第二专业, 使语言与专业相结合, 为开设ESP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 结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既有开设ESP教学的必要性, 也具备可行性。虽然一些院校的一些专业已经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教学, 但在中国很多高职院校, ESP仍旧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也仍需我们应继续从课程开发、教材编制、评估体系等各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廖雷朝.ELE还是ESP, 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 2010, (9) .

[2]殷和素, 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 2011, (1) .

[3]张西平.外语教育呼吁人文精神[N].中华读书报, 2007, (10) .

ESP商务英语 第8篇

一、首先作为教师要处理好英语教学课堂中的主客观关系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应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英语这门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科目,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高职院校生的各项学习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知识的认知与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弱,美学的教育有属于相对抽象的科目。如何才能够处理还教学中客体的关系就成为了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点,结合教材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内涵将ESP模式教学的方法有效的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让英语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开放,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一些与英语有关的趣味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例如:盲人画图游戏等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英语能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感受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需要教师加强学生对英语的认知与体验

每一个从业多年的教师都知道,高职院校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教师需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教学经验来不断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对知识加以理解。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的,特别是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许多的内容都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干支渠道,英语课程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技术性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不断探索与善于实践的优秀品格。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不断去刺激学生的感官视觉,让学生能够更加完整的对知识与时间有所认识。例如:在学习纸袋玩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某一个事物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实践。这样在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多与伙伴进行交流与学习,共同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感知,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感觉到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往往上课没有过去一半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英语课的乐趣。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与他们对知识的认知程度,选择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主动的选择一些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和谐与平等的学习环境下体验到英语的乐趣、感悟到知识的整理,从而能够爱上英语这门学科。例如:在学习《图文联想》这一小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先去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让他们对一些最基本的汉字与字体有所认识,让学生自己去识别,课本上都有哪些汉字,你认识的汉字他们的特点是什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多搜集一些常见的字体,例如街头巷尾的广告牌,报纸上的文字,这样就在扩大了学生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丰富了课外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字体去设计自己的名字,让学生自主想象,设计一些自己所喜欢的字体。通过这样就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去对没学有所感悟,对知识有所认知,让学生能够综合的发展,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的ESP模式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最有利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从而能够最终实现教育改革的成功,让我国的素质教育蓬勃开展。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着培养学生的目标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综合性的素质人才。英语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观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目前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职院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注重培养学生ESP模式学习,注重教学过程中客体的有效交流,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更能够注重教学的立体化发展,让学生能够对英语又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ESP模式,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军,刘文娜.营销英语基于ESP的具体特征与认知策略分析[J].才智,2012,(11).

[2]罗东山.内容整合——高职英语课程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3).

[3]谢芳,曾江初.国内高职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6).

[4]张天华.关于改善高职院校ESP课程教学的调查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2,(17).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ESP教学 第9篇

一、ESP的定义与特点

专门用途英语 (ESP) 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 通过ESP教学可以使学习者具备在该学科内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在需求分析和教育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学方式, 学习者因工作需要而产生学习动机, 并以学习者达到实际运用为首要原则。

从使用的目的来看, Jordan将ESP分为职业性专门用途英语 (EOP) 和学术性专门用途英语 (EAP) ;按照学科内容划分, 英国语言学家Waters把其分为科技英语 (EST) 、商贸英语 (EBE) 和社会科学英语 (ESS) 。

ESP和EGP (通用英语) 是一组相对独立的概念, ESP不是一种特殊种类的英语, 相对于EGP是一种新的教学途径。而传统的EGP仅把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 教学内容主要是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范谊认为,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的路子, ESP和EGP既可以是并列的关系, 也可以是接续的关系, 即在发展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之上, 再通过教学, 进一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 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也就是说, ESP和EGP并不是相互排斥的, 相反它们有很强的互补性。

二、ESP教学探讨

1. 高职英语教学为什么要引入ESP教学模式。

(1) ESP教学模式符号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从事某种领域的工作为目标的教育类型, 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管理技艺型人才。”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 强调对职业或行业所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加入WTO、更紧密地融入世界经济的今天, 利用英语这个工具来获取消息和进行交流, 已成为职业教育“高等化”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的人才特征。

ESP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可借鉴的观念和工具。ESP教学模式的灵魂就在于不是提供一种由低到高的英语基础知识、能力的渐进式训练, 而是把“目标情景”分析或称“需要分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 提炼出与职业或学术领域相适应的英语应用能力, 然后整合词汇、语法、教法等教学因素, 形成一个针对性特别强、以实用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学途径。

(2) ESP教学模式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高职学生无论是普高学生还是对口学生, 其英语水平不可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同日而语。尤其是应用能力, 更是参差不齐。高职学制三年, 用于英语教学的时间总共才180课时左右。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 要培养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 真可谓“一鸟学五艺, 样样都朦胧“。于是重点突出, 有所侧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就显得十分必要。

ESP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用中学, 学中用, 学用统一”。它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客观实际。

(1) 它可消除学生“高职英语与高中英语无甚区别”的感觉, 英语学习不再是语言知识的积累, 而是与专业紧密相联的实际应用。

(2) 由于不是“全面出击”, 要求“五艺俱全”, 而是有所侧重, 突出一面, 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 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学英语的同时, 也开阔了专业视野, 学生能直接感受到外语的用途, 促使其从外部需要向内部动机的转化, 为克服学习困难提供内在动力。

2. ESP教材建设。

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 ESP教材因专业学科的不同而不同。Carver (1983) 对ESP课程特点做如下归纳:真实的语料;基于目的和以自我学习为导向。真实语料是所有ESP课程教材的共核。尽管现在已经有许多ESP教材, 但随着各领域专门化的日趋细分, ESP教材的编写出版远远赶不上社会需求。例如, 我们现在有了会计英语、商贸英语、餐旅英语等教材, 但还缺乏专业认可度高、适合作高职教材使用的水利工程英语、戏剧英语等方面的教材。此外, 无论教材采用的语料如何来源于真实场景, 在教学中总感到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作为辅助教学用的资料更是相当匮乏, 配套的操练材料和试题也严重不足, 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 ESP教材建设除了应当有严肃的高质量的基本教材之外, 还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如建立ESP语料库, 既具有专业的分类和统一的标准, 又有利于相关专业的横向参考和借鉴。与此同时, 还应充分地利用广播、电视、杂志及互联网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 不断充实和丰富ESP教材, 这样才能使ESP教学更加实用化、时代化。

3. ESP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及师资培训。

尽管ESP强调以学习者的自我学习为主, 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在任务型教学的各个阶段, 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前任务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习者商议选定任务、确定主题;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及介绍相关背景;整理收集大量的语料和实时信息并将其呈现给学习者。

任务执行阶段也是以学习者自我学习为中心的阶段。学习者以小组讨论、模拟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学习, 以口头或书面报告的形式结题。此时, 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在后任务阶段, 教师要做好评估与总结工作, 确保学习者准确、流利、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

仅仅认识到教师的角色, 摆正教师在ESP教学中的地位还远远不够。高职的特点强调职业化, 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非常高。在商务英语中, 教学任务可能是模拟一次商务谈判, 进行广告策划或市场调查;在工程英语中, 学生可能被要求就某项水利工程编写或翻译文献资料;社科英语又可能涉及戏剧台词的互译。然而, 我们的英语教师大多没有相关的职业背景。虽然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握驾轻就熟, 也能够从语篇上或语域特点上分析某些专业文章, 但毕竟缺乏实战经历和经验, 往往只能是“纸上谈兵”。而教材的局限性又要求教师了解各专业最新的发展方向, 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因此, ESP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搞好ESP教学, 教师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得新的知识, 还应该到相应的行业中去学习;而学校则需要对教师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定期培训, 如邀请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来校进行教师培训, 以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 丰富其真实语料来源, 使他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更高效地组织教学。总之, 每位ESP教师都应是“双师型”人才。

三、高职ESP教学的特点

1. 打好语言基础。

没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就谈不上语言运用能力。高职生源质量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基础这一关。目前高职主要是三校生和高考分数较低的普高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强调打好基础非常重要。因此, 高职ESP课程开设在一、二年级基础英语之后更合理。

2. 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英语。

高职ESP教学和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定位不同, 将ESP分为EAP和EOP。EAP学术性强, 而EO P实用性强。EO P又有经验前课程和经验后课程。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属于EAP, 而高职ESP教学的定位应是EO P。高职英语教学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生不需要像大学生那样获得较高的外语语言造诣或很强的阅读翻译能力, 只需具备基本的外语交际能力即可。

3. 在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的共性基础上, 突出口语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 能够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涉外场合进行基本的语言交际。高职ESP教学除了实用性外还要“特长化”。即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职业类别, 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诸项能力中, 选择1、2项侧重培养, 使之相对“特长化”。对于大多数高职生来说, 突出听、说能力能够使他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四、结束语

如今, 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具有与传统大学不同的职责─让学习者获得就业技能。高职课程正面临着改革与调整, 一方面是因为高职教育区别于精英类大学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就业压力使得高职课程不得不走向实用性, 强调针对市场培养人才。ESP教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明显的实用性和行业特点使它成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ESP教学模式以其职业性、实用性的特点, 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的。文章就高职英语教学为什么要引入ESP教学模式、ESP教学的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和高职ESP教学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ESP) ,高职英语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范谊.ESP存在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3)

[2].Carver D.Some Propositions about ESP[J]The ESP Journal, 1983 (2)

[3].陈群, 蔡兰珍.专门用途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4].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著[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2)

[5].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ESP商务英语 第10篇

关键词:英语ESP;教学现状;发展建议;教学水平

现在中国的英语教育主要分为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两种方式,ESP就是专门用途英语,也可称为特殊用途英语,主要是指与某些特定的职业、学科相关联,根据学习者的特定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而开设的专门英语教学。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在专门领域的英语技术人才,加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现在中职英语ESP就是专门英语教学的一种实现方式,它主要针对我国现在英语人才稀缺的问题,培养专门性英语语言人才。

一、我国中职英语ESP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对英语专业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满足这种人才需求,现在很多的高等院校及中职教育学校开通了ESP英语教学课程,从而培养专门的、能力强的专业英语人才。但是由于现有的教学制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中职英语ESP的教学总体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吸引

现在大多数的中职英语老师一般是采取课件讲解与口头传授相结合的方法来教学,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有把握,也不会出现大的教学错误,但是相对于现代的教学环境而言,这种方法已经比较乏味,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长久教学效果来说就会产生掣肘。因此,为了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加强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学生思想认识不足,对ESP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现代的大多数学校都开通了ESP英语教学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很多学校最初只是为了不落后于其他院校,而“跟风”设立的这门课程,在后期的实践中,学校对于这些课程的投入资源不足、重视程度有限,没有聘用有能力的教師来教学,使学生对于这些ESP课程的重视力度也较低,最终导致这门课程没有有效地付诸实践之中,因此,也就没有最大地发挥出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

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很多问题,最终一定会影响到我国的整体发展,因此,为了改善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ESP英语教学水平,我们必须做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提升ESP教学地位。现在的英语ESP教学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思想认识不足,因此为了ESP教学的发展,我们首先要完善的就是加强思想认识,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地重视ESP教学,在实践中认真地学习,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3.ESP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我国现在的英语人才还比较稀缺,高校教师这一块的资源更是比较紧缺,大多数的学校没有专业领域的专门英语教师,一般都是普通英语教师顶替专门教师的职务,这就导致一定的不专业性。而且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大体制的影响,导致教学方式中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真正地做到以应对实际来加强教学这样的目标。

4.ESP教材质量不高,内容有待完善

我们现在使用的大多数ESP教材都是学校自主选择的,没有统一性,而且由于各方面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我国当前没有统一规划的ESP教材,这就给日常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不便,导致一些不专业问题的出现,影响ESP教学的总体质量,学生的学习目标没有达到国际规定的专业标准。

二、加强我国中职英语ESP教学的发展建议

1.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随着我们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紧密,我们对英语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教师应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把专业英语学好。

2.引进先进人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在我国的现代中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均、师资能力薄弱的问题,尤其是这样的一些专业性的、新兴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英语专业领域学习的需求,我们就应该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的水平,为ESP英语教育提供人力保障。

3.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主要是为了考试而不是切实去提升学生的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就必须要加强创新,不断地探究新的、可行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真正地把ESP教学落实到实处。

现在的中职英语ESP就是针对人才稀缺问题所实施的专门教育方式,它主要是培养专门性英语语言人才,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对英语专业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们现有的教学制度、模式总体还不够完善,中职英语ESP的教学也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规范、采取正确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为我国更深入地走向世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刘莉莉.大学英语ESP教学现状及发展建议[J].海外英语,2013.

ESP商务英语 第11篇

1 ESP医学英语教师培训面临的困境

现在的大学英语既有通用英语 (EGP) , 还有特殊用途英语 (ESP) , 我校作为医科院校, 在英语教学也凸显这一特性, 大一的时候把重点放在通用英语方面上, 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大二及大三逐步开展特殊目的英语的教学也就是医学英语。我们的医学英语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学术英语课程, 比如社会医学英语、医学英语文献阅读等, 也有专门类学术英语课程, 例如:全英医学授课 (全英语讲授病理学、解剖学等) 以及全英语课间实习 (到医院临床实习) 。然而, 随着医学英语难度的不断加大, 在医学英语的教学上出现了瓶颈, 语言教师很难在医学科目上再深入, 只仅限于公共医学英语范畴的讲解。在我校基础七年制全英医学授课的改革中, 学生的医学专业课由医学专业教师进行讲授, 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 用英语很难达到用汉语讲授医学的深度及广度, 学生也因专业教师的英语发音等问题而对课程的理解大打折扣。

2 全新合作互培模式的建立

面对这一困境, 在和专业教师的不断沟通下, 我们采取一种全新的合作形式, 相互促进培训。由一组语言教师和一组专业教师在真实的ESP课堂教学过程中, 建立合作及互培的模式, 被称作team-teaching。

合作的这种互培方式并不是一种新生产物, 然而大多数的合作互培的研究都停留在比较基础的阶段, 要不就是没有真正得出相应的有效结果。首先, 相互培训的模式, 完全互助, 弥补各自的弱点, 更好的发挥优势。两组教学共同承担一个ESP课程, 在教学课程中共同担当教学责任: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确定学生的需求、制定评估机制、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等。通过科学的评估标准对语言类教师及医学专业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测评, 并对参与的学生医学英语的成绩进行对比。合作本着共同研究出现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互相依存的原则进行。我们学校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从2005年开始对医学专业教师展开为期四个月的高级口语培训, 从2006年开始语言教师也逐步接受医学课程的专业培训。于是开始启动此次研究, 进行合作教学的教师因为在之前的培训学习中有了很好的了解, 为项目中双方教师的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之前的ESP研究中, 都是语言教师或者专业教师单方面进行的研究, 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次合作的互培中, 本研究针对实际问题, 深入研究ESP相关理论, 在大量科学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的理论和实践验证下, 首先试图探索出一套ESP驱动下的英语课程设置模式, 改革和优化医学院校英语教学, 使其真正成为有效沟通医学生通用英语能力和专业英语需求的桥梁。同时, 在医科大学实践ESP教学, 研究课程定位、教材选用、课程配置、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价以及师资建设等内容, 一方面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医学院校ESP教学体系, 另一方面还将为中国ESP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研究数据。此研究所得成果不仅可以在国内各个医学院校推广应用, 还可以为全国大学英语教改提供可靠的实证参考。

3 新型ESP培训模式的目标

通过英语语言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互助, 提高ESP教学的质量, 并且合作应当贯穿从需求分析到课程评估的整个ESP教学过程, 并完善ESP教师的培训机制, 为ESP英语的推广做好师资准备。

参考文献

[1]DULEY一EVANS, T.An outline ofthe value ofgenre analysis.In Lauren C&M.Nordmann (eds) .Special Language:From Human Thinking to Thinking Machines[M].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 1987.

[2]JORDAN, 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o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ESP商务英语

ESP商务英语(精选11篇)ESP商务英语 第1篇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迅猛增加, 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务活动的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