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ERP网络管理系统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ERP网络管理系统(精选10篇)

ERP网络管理系统 第1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ERP网络管理系统在不断的完善中, 与此同时ERP也渐渐的在被认识与普及, 所以EPR网络管理系统自身所具备的特征优势将会慢慢被企业所了解, 使得ERP网络管理系统在企业中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EPR在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大背景下, 其多元化的产品类型使得不同的大中小企业都能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 选择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应用的管理系统, 很好的实现了ERP网络管理系统与不同企业管理的不同理念达到相适应性, 进一步的提升系统在企业应用中的科学性和合理准确性, 使得企业能在应用起ERP这一网络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1 ERP网络管理系统

ERP的全称是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 其主要内容是把企业在各方面的资源进行科学地规划、管理与监控, 可以从管理的思想, 研发的软件产品和能被应用的系统这三个层次进行理解:它的实质是在信息集成基础上的延生发展而成, 面对企业较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思想, 是集合了企业管理的理念, 业务的流程, 基础的数据、人力和物力, 与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企业网络管理系统。

ERP网络管理系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集成化管理工具, 它很好的展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ERP系统整合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于一体, 成为现代化企业主要应用的运行模式, 反映了时代在对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 最大化的为社会创造出经济财富, 文化财富与技术财富, 成功的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发展生存奠定了基石。ERP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是在借用一种新的管理形式来改变原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 是一种先进的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与方法。ERP这一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是用来对整个企业的资源实施准确的规划和控制, 其基本的思想就是想使得企业的业务流程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供应链, 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集合优化企业中的所有资源, 达到能准确生产出所需产品, 更快的改善资金周转, 减少囤积,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小率, 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在企业中应用的ERP的必要性

在计算机行业内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如今, 确定购买财务软件的的人如果都是出自于会计或是财务的话, 那么购买管理软件的一定就是董事会或总经理。”一家企业若想跟上着时代发展的潮流, 其基本必须配备有一套使用其企业自身所使用的ERP的计算机系统, 管理专家咨询再加上ERP思想, 就一定有机会能有相对较好的硕果。

无论是一个经验再怎么丰富, 久经商场和再怎么如此能干的企业家, 虽然他们有过很好的管理成功经验, 但是如果要维持一家企业延延不断的发展进步, 其思想管理系统等等软硬设备都必须更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更新, 不断的升级。经验和知识这两者在企业的运行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仅仅只有这两者是远远还不够的, 因为它们还是无法阻挡人为的疏漏, 或是传达上的误差。这样会导致最高领导层, 决策层的经营思想, 方法, 原则意图无法准确无误的输送到执行层或是更加往下的各阶级层, 这样就会是的企业的运营效劳大大降低, 最终效益也在不断的下滑。所以运用高科技手段来辅助企业的运营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选择, 高科技不单单能避免所谓的人为失误或是那些细微却又影响着最终结果的误差, 它还能提升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效率和经营中所收获的经济效益。

ERP网络管理系统在企业中能顺利被运用后, ERP在能使得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正真的做到贤才尽用, 不会使得他们好的思想, 想法无法被传达到最高决策层就被扼杀于幼苗中。实施ERP网络管理系统, 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避免人才的流失的同时新的科学知识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 成功完善的管理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上都有一个比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如何更加好的管理好自身企业, 充分发挥好企业的自身优势, 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使得企业自身能在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市场中能有一容身之处, 充分的使用ERP的科学技术开发建设网络资源管理系统, 并使其能被应用于企业是非常必要的。

3 EPR网络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应用

目前ERP网络管理系统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着不少大大小小的问题, 大部分企业在利用EPR网络管理系统的时候, 虽然利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但在使用起来的手段思想还是延续着传统的老方式, 老思想, 在创立了一个新的管理系用之前却未能结合自身企业的运营特点, 组织结构, 生产过程等方面的特征和ERP统一在一起考虑, 所以即使在引入了新的技术其原未更替的旧模式, 旧的管理架构却成为了ERP网络管理系统在对企业重新的结构, 业务, 组织与生产等等各方面的重组的绊脚石。还有一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在未完全掌握和了解EPR网络管理系统这一软件的特性和企业自身在其各个管理环节上确实存在着一直被忽视的漏洞, 尽管ERP有严谨性与科学性的有时, 但在正真实践起来是与理论大大不同的, 没有很好的认识到企业自己本身的正真架构, 这就使得EPR软件在使用管理起来流于形式, 无法达到其正真意义上的ERP, 没有实现预期想要的效果, 妨碍了ERP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在企业中应用的普及。

ERP作为一个管理系统软件被设计出来, 其正确有效的在企业中运用就成为了一牵动一个企业全局的关键核心, 它的使用不能仅仅依靠着中低层人员的使用与认知, 要能真正有效的被利用好ERP这一技术软件是非常需要一个企业的领导班子的参与和授权, 这样才能让ERP网络管理系统在企业中应用真正的调动起全局。还用企业必须得了解到ERP是一项投入的工程, 其也有着市场商品经营的特点, 不是一个立马见效的改变, 企业要有有一定的恒心, 不要因为不能立竿见影就把其唾弃, 要在不断深化应用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善, 使其技术能真正完美的与企业管理经验结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下, 迫使各类型的企业要务必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然而ERP真正适应和解决企业能在这越发激烈的商品竞争市场中生存的良药。ERP在部分企业中已经能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与辉煌, 这些收获从实践中很好的证明了ERP网络管理系统在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也证明了其无可置疑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管理模式, 能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经济效益。企业如果想要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脚点, 就没有任何理由对ERP网络系统有所抗拒。充分有效的利用好ERP网络管理系统, 会使得一家企业的决策层的管理思想理念得到更好的传递, 使得其决策能被更好的执行, 真正意义上的展露一家企业的经营特点, 更踏实的实施企业所需要的经验战略。

4 结束语

在此说明了实施ERP网络管理系统正是现在企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面对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 各大中小型企业都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之中。在这种状况之下, 企业家们必须抓住历史的机遇, 奋发图强;勇敢的迎接挑战, 锐意进取。利用ERP网络管理系统这一软件不断完善管理经济模式, 以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在残酷市场中的竞争力。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 各大小企业将面对一个更加激烈的, 残酷的竞争市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利用ERP网络管理系统来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里将阐述EPR网络管理系统在企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如何应用和其使用后的影响。

关键词:ERP网络管理系统,企业,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富安.ERP应用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问题探究[J].科技信息, 2008.[1]孙富安.ERP应用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问题探究[J].科技信息, 2008.

ERP网络管理系统 第2篇

而在这一过程中ERP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已经发生改变。比如,今天在大多数企业中,ERP已经不做太多的资源规划工作,而是成为企业的一个集中管控平台,借此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数据和交易的集中管理(如采购订单、库存变动和折旧)以及财务记账等。此外,电子商务和协同也已经成为很多ERP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今,这种变化仍在持续,特别是在云计算风起云涌、大数据、移动化和社交网络热火朝天的当下,ERP正在积极拥抱这些技术。ERP与这些新技术的融合必然会带来ERP市场新一轮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之下,用户如何立足自身需求选择一款适合本企业的ERP系统,而厂商又如何把握技术发展的潮流,改进自己的ERP软件,确保自己立于潮头而不至于被市场淘汰,特别是,未来ERP究竟会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探讨。

从内部流程控制到经营全面掌握

综观ERP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ERP一直处于不断演进之中。众所周知,ERP发端于MRP(物料资源计划),最初是为生产制造行业的物料管理而设计的,ERP在MRP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引入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力求在供应链范围内来优化企业的资源。随后,Gartner在ERP的基础上再次扩充,提出了ERP Ⅱ。与ERP相比,ERP Ⅱ新增了电子商务和协作的概念,通过建立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流程、协作运营和财务运作流程从而将客户和股东价值优化。

不过,无论是当初的MRP、还是后来的ERP、ERPⅡ关注的重点都是企业内部的流程管控以及流程的标准化。虽然ERPⅡ也强调了企业之间的交流,但总体上功能还是以进销存、流程管控为主,这和今天我们看到的ERP完全不同,今天的ERP已经实现了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实现了端到端的应用整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ERP领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ERP已经覆盖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可以提供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业务运营、公司治理进行全面的管理。应该说,它已不是一种软件,而是一个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这可能是这些年ERP市场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SAP大中华区售前联席总经理李旭东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ERP的关注重点也从内控转变外控、从流程管控转变为对企业经营的全面掌控,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最初的希望用ERP省钱转变为向通过ERP赚钱。

“和几年前相比,今天的企业对ERP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关注的是财务、进销存,实现流程标准化等,而今天一方面是要求ERP支撑企业复杂的组织架构以及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能帮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Infor大中华区商业咨询总监鹿崇表示。

而之所以ERP身上会发生这些变化,还是源于用户需求的推动,在市场竞争压力之下的企业不再满足于仅借助ERP对企业中的流程进行管控,而是希望借助ERP改善经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据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剑锋介绍说,2010年,用友为NC 6(用友的一款高端ERP软件)的研发调查过100多家大型企业。调查就发现,企业对ERP的需求除了实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还希望它能与电子商务、电子采购、经销商管理等进行整合,能与第三方的销售平台(比如阿里巴巴)打通,也就是希望把自己的系统变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与上下游供应商、甚至终端消费者进行整合。

“用户对ERP的需求有了改变,要适应这些新需求就要改变过去的软件架构模式,从以流程为中心的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将CRM与ERP紧密集成,以实现数据驱动企业,而CRM也不再是一个外加的模块。”刘剑锋说。

当然,除了用户需求以外,技术的进步也不得不提。实际上,在ERP的演进过程中,技术为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尤其是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和移动化,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ERP。而对厂商而言,是否能用好这些技术,或将成为未来生存和死亡的一道分水岭。

ERP云

在诸多技术中,云计算无疑是对ERP行业影响最大的。对软件厂商而言,云计算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将自己的软件迁移到云平台上,其二是提供SaaS服务。前者影响的是ERP软件的技术架构、部署模式,而后者涉及到厂商的商业模式,会影响厂商的未来发展。因此这两方面对ERP软件厂商都非常重要。

应该说,今天所有的ERP厂商都意识到向云转型的重要性,也都在上述两个层面有动作。比如,7年前甲骨文将其软件重新改写,统一架构在融合(Fusion)中间件上,Infor则推出了ION平台来整合其旗下的所有品牌。尽管这种行为投资大,但重构后的软件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等都有了很大改善,而且,也可以让ERP非常好地支持混合云、让云应用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自由迁移,因此,其回报是很明显的。

而在SaaS服务方面,厂商同样不敢怠慢,尽管目前市场上对ERP云服务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但都纷纷推出ERP云服务。比如,SAP有Business ByDesign、甲骨文有项目云服务、财务云服务和采购云服务等,Infor也有Cloud Suite等ERP云服务。而用友还尝试推出了一种NC托管服务,让大型企业也可以享受到与云服务类似的好处。不仅如此,为了支持云服务在中国的落地,国外厂商还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来共同开拓云服务市场。比如, SAP就与中国电信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推进SAP 云服务在中国的部署应用,首款服务(人力资源云服务)已于8月底开始运营。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由于ERP本身复的杂性,决定了它不太可能像CRM、HR那样很快被接受,它的市场接受程度可能要晚2~3年,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企业,采用ERP云服务就更少了。

“虽然眼下ERP云服务才刚刚起步,但就发展愿景而言,ERP云服务的市场份额未来可能会超过ERP套件。比如,目前甲骨文在澳大利亚的SaaS服务收入就已经超过了License的收入。”甲骨文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应用软件总经理潘杰君说。

潘杰君在ERP领域工作了近20年,先后担任过PeopleSoft大中国区总经理、J.D.Edwards北亚区总经理等职。他对ERP行业无疑具有非常深入的理解。他说,甲骨文今年7月份刚刚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ERP云服务,目前已经有四个项目(两个是项目云服务、两个为采购云),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提醒说,千万不要小看了用户对ERP云的热情,并预计未来一两年这个市场就会有大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云服务还是解决ERP部署、维护难的一个有效药方。众所周知,ERP由于涉及面广、功能多且复杂,其部署和维护既费时又费力,其成功率不高一直饱受诟病。有国外研究机构调查发现,只有21%参与调查的大公司认为,在ERP系统中实现新功能比较容易,1/3的人公司认为困难,有些甚至认为ERP 软件已经成为创新的障碍。而以云服务形式交付的ERP服务由于大大降低了部署的难度,减少了前期投入,也降低了用户的失败风险。

当然,解决ERP项目成功率低这一问题还有一个办法是依靠行业专属的解决方案。在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中,包括SAP的李旭东、Infor的鹿崇、用友的刘剑锋等都特别提到了这一点。“提供针对特点行业专门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二次开发量,提高软件实用性,从而提高项目成功率。”鹿崇表示。

社交网络创造商业价值

社交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企业来说,社交分享和实时协作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可以帮助个人和团队提高效率并改善流程。

实际上,随着社交网络的流行将其纳入到ERP系统之中也成为很多ERP厂商的选择。

以多个部门协作完成一个订单为例。订单必须先转换成工单,然后根据工单来预定生产用原材料、估算成本、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后交给销售部门销售和送货,最后收款。整个过程涉及很多部门、多个人,任何一个环节不畅(比如,发个邮件没有及时收)就可能耽搁工期。而如果邮件或者微信与ERP进行了集成,ERP就可随时提醒你流程进行到哪一步、随时提醒你交办的工作。其效率提升是很明显的。

“社交网络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让公司中的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互相联系,不管他在哪个地方,不管是哪个部门。而它与ERP集成后,能让ERP里的流程运转得更顺畅。简单来说,让人与人沟通更容易、更简单、更快,ERP的效率也得以大大提升。”EPICO北亚区高级区域总监邓永泉表示。

提高沟通效率还只是社交网络的价值之一。除此之外,它与ERP的融合还可以及时地收集客户反馈意见用来指导生产,这就可能带来新的商业价值。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家具定制就可以借助社交网络来与客户进行沟通,反馈结果直接进入生产系统。

社交网络的第三个作用是帮助企业收集数据,用以对产品设计进行修正或者辅助决策、提升管理绩效。“传统的ERP中只有结构化数据,而通过社交网络我们可以获得很多非结构化的数据,比如对产品的体会、批评或者评价,集合这两种数据再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价、重新定位、重新考核产品的功能。”潘杰君告诉记者。

内存计算促成实时企业

“实时企业”是市场上流行了多年的一个概念,也是很多企业的一个目标。然而,在内存计算出现以前,实时企业非一般企业能够实现,因为企业需要极高的IT投入,不仅要购置专用软件还需要对现有软件进行修改和重新部署,这无疑具有很高的门槛。而以SAP HANA和甲骨文的内存数据库选件(Oracle Database In-Memory)为代表的内存计算技术,让企业大大接近了实时企业这个期盼已久的目标。

和传统的批处理方式相比,内存计算技术大大加快了信息处理速度,它与ERP的结合让企业迅速敏捷起来,能更加快速地对市场做出反应。不仅如此,内存计算一旦与数据分析相结合,还能激发出更大的能量,包括诞生新的商业模式等。比如,在我们能实时看到以往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看到的结果之后,我们可以马上对这些结果进行深入挖掘,这就为企业响应市场的快速变化、科学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因为看好数据分析功能的良好市场前景,ERP厂商都对此非常重视。比如,SAP在HANA上不吝投入,正在将它打造成一个超越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引擎,将其变成为一个创新平台。而另一个巨头甲骨文同样也在大力推广自己的内存计算技术。

实际上,不只是SAP和甲骨文,将数据分析集成到ERP中已经成为ERP厂商的共同选择。比如,用友也有自己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在其高端ERP软件NC中商业分析平台与UAP技术平台、应用平台一起并称为NC系统的三大平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数据分析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移动互联和社交的最大价值在于把人的行为数据化,而且是随时随地地产生。大量数据就像是一座座金矿,等待人们来挖掘。这需要突破性的技术和行业洞察来掘金,然后基于强大的运营管理平台迅速做出反应,最终把大数据变成大收益。”SAP李旭东介绍说。

用户体验大幅改善

界面生硬、呆板、难以使用是很长时间以来ERP给人留下的共同印象。过去这一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厂商也没有投入足够多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参与用户界面设计。如今随着IT消费化趋势的流行,特别是一批伴随着电脑成长起来的员工进入工作岗位,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另一方面,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现在与多种终端打交道,要使用更多的交互方法(比如手势),下一代的 ERP 软件必须反映这些变化。

显然,ERP厂商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致力于去解决。比如,过去SAP的软件给人的印象是厚重有余而轻灵不足,几年来SAP一直在努力改变人们的这一印象。2013年SAP推出新的新一代用户界面Fiori,能提供类似互联网应用的体验,同时在整体软件设计也奉行“大道至简”的理念,以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而Infor也特地引进了一个专门的产品设计团队来优化软件设计。

在改进用户体验的过程中,互联网应用被作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比如,不少ERP软件开始借鉴互联网应用的轻量化、碎片化的特点来进行软件设计,避免长流程,以人为中心等。

不难预见,假以时日,随着软件厂商的重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同时参考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比如苹果公司将工业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应用于创建用户界面),再加上越来越强大的工具的支持,相信用户体验很快就会得到改善。毕竟在市场竞争压力的推动下,ERP厂商也有动力来让自己的ERP系统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大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支持移动办公,同时总体拥有成本更低。

链接

理想的ERP系统什么样?

EPICO 北亚区高级区域总监邓永泉认为,一个好的ERP应该符合以下五大原则。

第一,易用。如果一个ERP很难用就很难成功,就会遭到用户拒绝。

第二,响应要快。按一个键我要等很长时间才有反应,特别是用户多的时候,系统就慢下来。越慢之后客户就越失去兴趣。

第三,多种部署方式可选。比如,用户可以先采用预置软件部署的方式,合适的时候再向云迁移,或者反过来,支持用户这种自由迁移。

第四,协作高效。ERP需要能支持与供应商、客户的沟通和协作,还要能集成各种社交网络(如Facebook、微信等)。

ERP网络管理系统 第3篇

随着数字电视多年逐步的推广和普及,有线数字电视已经步入“后整体转化时代”。由于有线电视自身的弱点和电信网络与IPTV的崛起,有线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如无线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等行业内竞争,以及电信等领域的行业外竞争,以至“后整体转化时代”任重道远。

面对竞争,全国各有线网络也不断加大投入,扩展新的业务领域(如有线宽带、高清电视、互动点播等),提升自身的软件硬件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企业也相应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获得了回报。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全国各广电网络公司需要努力留住现有客户并大力扩展新客户,提高节目质量、增值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运营能力以及完善管理制度,而未来网络基础建设仍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保障。

2 ERP的概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的简称,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ERP以计划为核心,最开始是用来解决制造型企业的采购计划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RP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一方面,在制造业内部扩展,从生产制造拓展到制造以外的领域,如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研发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分析等。另一方面,从制造业扩展到非制造业,如工程、服务、金融等领域。ERP的含义渐渐脱离了原有的范畴,变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扩展?因为不管是什么行业,不管是什么管理领域,都需要做客户、供应商信息的存储和管理,都需要做企业经营计划,为了开展自己的业务都需要做对外采购产品和服务,而所有这一切,计算机都有自己突出的优势,那就是快速计算、海量存储、信息共享、即时查询和无纸化办公。

现在已经很少有上规模的企业,或者行业能够脱离ERP的运转,例如广电有线领域,如重庆有线、海南有线、江苏有线也都上马了自己的ERP系统。

3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ERP应用现状

各广电有线网络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用户,但大部分用户只使用了基本的服务,很多增值服务并未在现有客户群上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现有网络和设备的改造升级,为用户提供全面、丰富的增值服务。对于新客户的开发,如新建小区、农村市场扩展、市场盲点地区等,也需要大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有线数字电视的基础网络建设,涉及到多种规格物料的管理(机顶盒、连接器、光缆等),多种类型项目的建设,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这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为了不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各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已经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内部管理,如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系统、器材部门的出入库管理系统和工程建设部门的工程管理平台等系统,在其内部管理上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但是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大和创新,各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各系统之间还是各自独立运行、部门之间单独统计,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4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ERP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财务系统、仓库系统和工程系统各自独立运行,数据和流程没有衔接,这导致数据需要重复录入,工作量增加。

其次,各系统随着广电有线网络公司业务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升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各自部门内部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如财务的预算管理、物资的成本管理、项目的进度监督等。

再次,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不畅通,一个流程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作和各系统的运行,这大大降低了企业业务流程运作的效率,也为管理的缺位埋下了隐患。

现在企业内部信息管理上的主要矛盾有以下几点:

(1)各部门系统独立运行,大量数据需要在多个系统重复输入,形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

(2)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项目管理,缺乏从预算、成本、进度、物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3)部分业务流程在执行中不严谨,需要通过统一的协同平台来规范执行各项核心业务流程;

(4)材料管理不完善,需要建立材料价格库,规范材料从采购到入库到领用的整个过程;

(5)辅助决策弱,不能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5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新一代ERP应用目标

随着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各广电有线网络公司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比较初级的ERP系统应用进行升级,打造适合广电未来发展的新一代ERP系统。

新一代的ERP系统应用将达成如下目标:

(1)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统一规划,建立一个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的柔性管理平台;

(2)能够灵活地适应有线数字电视和网络的业务发展和流程变化,协同各个部门,对各项核心流程进行管控;

(3)对广电有线网络公司的人、财、物、项目、信息等各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6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新一代ERP项目的主要内容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新一代ERP项目,将以整体规划为指导思想,打破以往的信息系统条块分割的局面,涵盖其经营和管理的主要方面,包括产品开发、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库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把这些管理领域纳入一个统一的ERP系统进行管理。回归ERP系统最初的设计思想,全公司一盘棋,做计划,做运营。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新一代ERP项目的蓝图如图1所示。

以上信息化蓝图实现后,将能确保广电有线网络公司达到如下效果。

(1)办公一体化

实现办公审批、工程项目、供应链和资产、财务流程,以及人力资源(HR)、经济合同与日常事务的自动化管理,并在统一的工作流引擎下实现和业务、工程项目的有机结合,减少重复,杜绝资源浪费。

(2)项目全程监控

以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化、进度情况可视化,实现物料管理业务的标准化,降低库存成本,增加企业收益。

(3)资产全程管理

规范企业的资产目录,统一设备分类编码,实现公司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配置,提升核心资产收益率。

(4)规范业务流程

规范和优化运维业务流程,实现工单受理、处理到办结的全过程信息跟踪,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5)客户关系管理

梳理细化公司的营销产品及服务目录,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6)规范合同管理

统一经济合同管理,提高公司整体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效率。

7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ERP实施的效益分析

对于经济效益的分析,我们只能预测,加上信息化效果计算的多样化、复杂化,主要以相关权威数据为依据,供参考。

7.1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信息化——经济效益预测

基于相关数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广电有线网络公司的信息化一定能收到成效,并至少在以下一些方面得到体现。

(1)降低成本。通过项目预算、合同、变更、采购、人力、物资、机具等成本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有效降低成本。

(2)降低库存。通过库存管理及分析、产供销的协同、有效提高采购作业,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3)降低应收账款余额。通过项目进度的及时监控、应收账款预警等,及时做到应收账款的回笼,同时,通过收付款对比分析等,有效降低项目及资金风险。对投标保证金等进行完善的管理,杜绝不合理的占用。

(4)降低管理费用。对费用发生的各环节进行监控,建立合理的费控机制,建立相应的分析报表,杜绝减少不合理的费用支出。

7.2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信息化——非经济效益预测

除上述测算的经济效益外,信息化项目还将带来许多不能量化的非经济效益,简述如下。

(1)通过项目进度的管控,减少因项目延期带来的财务损失,提高客户满意度,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2)供应商评估更客观,合作更科学,在产业链中赢得竞争优势。

(3)财务等相关部门结账的时间明显缩短,向管理会计转型,为高层管理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4)通过协同平台及移动办公平台的应用,高层的工作更加灵活、高效。

(5)业务流程更趋合理和完善,带来高效的企业运营局面。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提高,统计分析数据带来更高的价值。

(6)明显减少重复性工作,提升效率,并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人员成本。

(7)依靠系统的管理更易输出和复制,为企业的发展储备管理模式。

浅析企业ERP管理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状 问题 解决

1. ERP系统的基本概念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1]。对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 ERP系统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ERP却由于具有更多的功能而渐被企业所青睐。它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Internet实现电子商务等MRP-II不具备的功能,企业能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获得丰厚的回报。

3.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2]。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3.1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管理者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信息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3.2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大多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够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使会计电算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计算机维护人员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首先培养电算化人员的会计和计算机专长,两者缺一不可。

3.3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任何一款软件都是在不断升级的,企业ERP系统同样也需要升级。但是,升级则面临与软件产品接口的不对应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4. 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4.1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运作。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本企业内部设置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主要责任;根据本企业的實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4.2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并且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合理的系统培训,并做好培训的考勤监督工作,并在培训期末进行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注重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造就出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4.3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3]。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上级领导协调各部门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部门情况的会计信息化协议,各部门遵照执行,使各部门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课题。本文运用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分析了ERP系统应用的总体情况,剖析了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诸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统一数据接口问题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受原有思维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会计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软件,以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适应企业管理需要,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晓斐.信息化时代的ERP[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7).

[2] 王惠芬.我国企业ERP实施的能力成熟度分析[J].管理科学研究. 2010, (3).

ERP网络管理系统 第5篇

ERP系统实施主要目标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内部外部资源进行优化, 达到平衡状态, 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 以市场需求为决策要素开展业务活动, 使得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强化优势, 得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 ERP首先是一个软件, 同时也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 也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现代技术, 来完成经济管理目标。ERP系统实施的地位可以用实施领域一个经典的总结概括:“三分技术, 七分实施”。ERP实施工作是针对企业管理现状, 将ERP系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融合到企业实际运作的复杂系统工程, 实施过程也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一个成功的ERP实施能缩短生产周期, 增加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改善客户服务, 减少运营成本, 通过消除冗余信息来全面缩减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系统成本。

一、ERP系统实施项目成功要素

系统实施项目管理也属于项目管理范畴, 项目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在项目过程中, 如果只在某一领域采取了行动, 或未能采取行动, 通常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工作开展或成果, 这就是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间的交互作用。

ERP成功的实施需要人、部门、过程和整个企业的改变。因此, 系统实施过程是高压力、长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的过程。但他们也会在企业运作方式方面提供惊人的改变机会。公司实施系统的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其能够成功。根据特定的情况, 许多因素都将对系统成功实施起到关键作用。有八个比较关键的成功要素:

(1) 实施团队代表必须由公司优秀员工组成。被高层管理者充分信任, 这些小组也应该有重组已经存在的业务过程的权力或者开发出新的业务过程来支持组织目标。

(2) 中层管理被全面包含在实施过程中。这些人也必须被包含在决策过程中, 尤其在决定具体实施计划的时候。成功的实施需要实施者和最终用户持续的沟通。中层管理者必须促进员工的持续反馈, 为他们的问题提供真诚的答案, 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优秀的项目管理技术应被采用。实施小组应该采用具有规则的方法来主导管理, 包括对目标, 工作计划进展的清晰定义, 以及建立资源需求计划。

(4) 原有ERP系统, 包括试运行系统都需要淘汰。每个人都必须在新系统下工作, 而不是作为旁观者。平行运作或者试运行的系统都将会使员工有避免使用新系统的机会。

(5) 恰当激励机制和持续检测。实施前必须确定恰当的项目评估方法。管理者, 供应商, 实施小组和系统使用用户必须共担责任。如果一些员工不能获得一致达成的目标, 他们将接受必要的协助或者被替换。如果系统实施与奖金无关, 那么它将不会是成功的。当小组达成了特定目标, 奖金必须以公开的方式呈现。

(6) 建立一个比较前瞻的但却能达成的实施进度计划。尽最大努力将实施工作标准化, 减少处理实施异常需要的时间和努力, 并有助于让实施工作按照进程进行。

(7) 需要成功的管理变革技术。实施团队,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以及一般管理人员都应该使用成功变革技巧来识别并瞄准阻碍改变的因素。

(8) 提供广泛的教育与培训。这其中包括实施前和实施中大量的最终用户培训, 以及实施后的后续培训。高层管理者必须准备好投资大量的金钱在培训上, 并将其作为正式的系统预算一部分, 因为系统的全部效益只有在最终用户恰当使用系统时才会被认识到。如果员工能理解系统怎样运作, 他们就会利用他们所知道的操作方法来操作部分系统模块以改造业务过程。研究表明预留系统实施预算总额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份额给培训部分将会给成功实施带来百分之八十的机会。

二、ERP实施项目评价指标

由于系统使用者角色较多, 承担不同的责任, 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一定要把与应用管理系统有着紧密关联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基础、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员工素质、信息处理以及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和过程控制状况的相关经济指标等评价内容包括进来, 重点突出企业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后在管理方面有哪些改进、提高和创新。

由于企业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对实施效益应当分别从横向和纵向来分析和评价, 因此, 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是否有效的最终评价标准是它与原有系统相比的优劣程度和它与同行业企业相比的优劣程度。只有新系统运行平稳同时又具有原系统不具备的优势, 并有助于保持企业目前和长远的竞争利益, 才能认为企业成功地实施了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比较应当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上, 以确保比较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可接受性。项目总评的指标体系及其量化在项目结束时进行的项目总评活动应当从全局的观点出发, 既要考虑项目对于本行业的特殊性, 又要考虑项目对企业发展通用模式的普遍效益。

为加强企业信息化程度, 国资委下达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中央企业的总体水平为对象, 实行初评和复评相结合。评价结果共分五个级别:A、B、C、D、E。对于针对具体某个行业, 某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评价虽然没有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程巨大, 但仍然是个系统的评价过程。就基站管理系统来说, 基于此系统实施项目特殊性,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评价指标的设计。首先, 是人员角度, 人员有两个角色, 一是项目组成员, 需要考察项目组人员执行力度;二是系统终端用户, 对于信息系统操作掌握程度。其次, 系统本身角度, 要考虑系统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及运行稳定性。最后, 就是实施项目本身角度, 项目是否在既定成本和时间下完成。

根据一般信息系统评价小组专家构成情况可知, 评价组织中专家的专业构成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应以管理专家为主一般为4∶2∶1, 即项目评价小组由20位专家组成, 其中12位为管理专家, 3位为生产工艺专家或产品专家, 另2位为系统应用软件和硬件网络专家。按照这样的原则, 邀请20位专家对次系统做出评价。初步确定了基站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项目七个主要评价指标:系统实施项目制度执行力、系统培训充分性、数据准确性、系统运行稳定性、员工掌握信息化程度、项目成本控制情况、系统是否按时交付。

三、BP神经网络方法

(1) BP神经网络方法在系统评价中优势。通常都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信息系统, 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解决了多指标变权问题的动态求解, 克服了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为客观进行基站管理系统实施项目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ERP实施项目评价中,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全面评价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人员、系统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效果, 运用神经网络知识储存和自适应特征, 可以实现历史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 在发展过程中动态评价ERP实施项目。

(2) BP神经网络输入节点确定。根据前期评价指标确定输入节点数目。

(3) 根据前面建立的评价指标, 输入节点确立为系统实施项目执行力度、系统培训充分性、数据准确性、系统运行稳定性、员工掌握信息化程度、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情况、项目是否按时交付。共七个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节点。

(4) 隐含层数目和隐含层神经元数目确定。本模型采用一个隐含层, 一个输出层两层的BP网络结构, BP神经网络的隐藏层数目就现阶段而言不是主流问题, 通常采用一层隐含层的网络结构, 相对于隐含层中的神经元个数来说并不那么重要。

本模型隐含层采用了三个神经元。有研究表明对任何闭区间内的连续函数, 都可以用一个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来逼近, 因而一个三层的BP神经网络可以完成任意的N维到M维的映射。

(5) 输出节点确定。输出节点对应评价结果, 比如本评价标准采用0-10分打分制, 希望最后得出实施项目总体评价分数, 8分以上可以定义为本实施项目成功。所以结果为一个1-10之间的数字, 为一个节点。

(6) 函数选择。函数newff () 就是用来构建神经网络的。它需要四个输入条件, 依次是:由R维的输入样本最大最小值构成的R*7维矩阵、各层的神经元个数、各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以及训练用函数的名称。

本评价模型采用两层神经网络, 其输入向量是七维的, 输入向量的范围为【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 第一层 (隐层) 有三个神经元, 传递函数是tansig () ;第二层 (输出层) 是单个神经元, 传递函数是线性的, 训练函数选择traingd () 。

输入向量范围:输入向量范围确定为【0 10】, 因为指标打分设置为0-10分

传递函数tansig () 的选择:tansig是双曲正切S型传递函数, 收敛速度相对于logsig要快, 通常bp神经网络架构的输入层会选择tansig函数。

输出函数purelin的选择:purelin为线性传递函数, 通常用在输出层。

训练函数traingd () 的选择:traingd函数是批梯度下降训练函数, 沿网络性能参数的负梯度方向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Traingdm函数是动量批梯度下降函数, 也是一种批处理的前馈神经网络训练方法, 不但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而且引入了一个动量项, 有效避免了局部最小问题在网络训练中出现。Trainrp是有弹回的BP算法, 用于消除梯度模值对网络训练带来的影响, 提高训练的速度。一般来说, traingd和traingdm是普通训练函数, 而traingda, traingdx, traingd, trainrp, traincgf, traincgb, tr ainscg, trainbgf等都是快速训练函数, 在训练时间和精度上存在差异。此处选择普通训练函数traingd。

摘要:ERP实施项目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不同于一般的IT项目, 本文通过对ERP系统实施项目成功因素的探究, 设计出一般ERP系统主要评价指标, 并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模型对ERP系统实施项目进行评价。

关键词:ERP,BP神经网络,系统实施,系统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君, 李聪颖, 丁光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 2008, 36 (7) .

[2]William R.King.Ensuring ERP Implementation Success[J].IT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2007.

[3]赵万芹.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造型设计评价[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 30 (24) .

[4]闵文杰, 陈建明, 张仲义.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铁道学报, 2000, 22 (5) .

ERP网络管理系统 第6篇

ERP是21世纪敏捷制造模式下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拓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 集成其他先进管理模式, 形成面向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化先进管理模式。ERP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资源优化、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1]。通过将ERP管理平台作为企业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 可实现企业和外部供应链企业的商业数据交换和商务资金流动[2]。在核心制造企业内部通过ERP支持物资供应管理, 在具体的加工单元实施项目管理和ERP系统的集成, 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标准, 同时通过核心企业对ERP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和人力资源配置, 建立成本管理模型, 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支持。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计划管理的新方法, 它以网络图来表示进度计划, 网络图是加注工作时间参数的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它能够明确地反映各工作间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能够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及关键线路, 反映出各工作的时差, 管理人员可据此抓住主要矛盾, 对计划进行有效控制与监督, 使其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 加强施工管理工作;网络计划在控制进度、节约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研究基于网络计划ERP实施进度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进度控制概述

2.1 进度控制的定义

进度控制是指在一定工期内, 以事先拟定的工期目标为依据, 对项目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协调和纠正的行为过程[4]。进度控制主要分为3个阶段:设计、实施和调试阶段。每一阶段内容各不相同,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 包括确定总工期目标, 制订总进度计划, 编制详细工作计划及监控手段。实施阶段进度计划控制, 包括制订实施进度计划及监控手段。调试阶段进度控制, 包括制订调试阶段工作进度计划, 定期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整理有关项目进度资料, 归类、编目、建档。其中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进度控制的关键。

2.2 进度控制的偏差识别与分析

项目运行时, 进度偏差产生是必然的。因此, ERP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期间, 必须通过某种途径, 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度情况, 收集有关进度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数据的整理、统计, 并将其与计划进度比较和评价, 提出可行的变更措施和调整计划, 具体如图1所示。另外, 进度数据收集和处理效率的高低, 也直接影响ERP项目实施周期的长短, 实施效果的好坏、经费的多少。由此可见, 进度偏差识别与分析的引入是ERP项目实施阶段进度控制的必然要求。

3 ERP项目实施中的进度偏差识别与分析

3.1 基本假设

ERP项目实施阶段, 可变因素多、容易发生偏差, 加之进度控制本身是一套复杂的理论体系。因此, ERP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控制研究是在一定基础和约束条件下进行的。主要假设如下:

假设一:ERP项目实施总体进度计划目标假设

科学合理的总体进度计划安排是关系该ERP项目宏观控制的先决条件。它假定了ERP项目实施环节的总体进度安排已经完成, 并且用表格或图形表示了该项目在实施阶段的日程进度。

假设二:ERP项目实施阶段进度目标分解假设

为了有效地控制ERP项目实施进度, 必须要对实施进度总目标从不同角度进行层层分解, 直至分解到活动目标, 形成实施进度控制目标体系, 以各分目标来保证总目标的实施。该假设保证了实施进度控制目标体系已经存在。

假设三:ERP项目实施阶段的最优进度计划假设

最优进度计划是实施方案在时间序列上的反映, 是根据ERP实施协议规定为标准, 按每阶段所需工时及人力物资配备情况, 求出ERP各功能模块的实施周期, 并按实施先后顺序编制而成。该假设保证了ERP项目既符合行规, 又包含图形化表示需要的主要内容:项目的实施先后顺序、实施期限、开始及结束日期、活动等待时间等。

假设四:ERP项目实施阶段进度控制点假设

控制点设置在最优实施网络进度计划W*的某条关键C*M线路上, 控制关键线路集C*M为:

C*M={MJ*, MH* (L, P) |L, P∈MJ*}

其中, MJ*为控制关键线路结点集:MH* (L, P) 为控制线路上的工作集。若取K个控制点, K≥2, 则控制关键线路C*M上的控制点集为:

KJ*={KJ*i|KJ*i∈MJ*, i=1, 2, , K, K≥2}

本文中, K取项目关键路线上活动的个数, 即该路线上对每个活动的结束节点为控制点。

3.2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3.2.1 工作参数的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的工作参数由工作基本参数, 工作最早时间, 工作最迟时间和时差4部分组成。具体含义如下[7]:

(1) 工作基本参数

Di-j:工作持续时间。

(2) 工作最早时间

ES:最早开始时间, 紧前工作完成后, 该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间。

EF:最早完成时间, 紧前工作完成后, 该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间。

(3) 工作最迟时间

LS:最迟开始时间, 在不影响项目工期的前提下, 节点工作最迟可能开始的时间。

LF:最迟完成时间, 在不影响项目工期的前提下, 节点工作最迟可能完成的时间。

(4) 时差

FF:自由时差, 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 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TF:总时差, 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 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以上参数的计算如下:

(1)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计算

1) ES的计算规则:

①与网络计划起始节点相联系的工作:

Tundefined=0 (i=1)

②若工作只有一项紧前工作, 则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紧前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Tundefined=Tundefined (h

③若工作有多项平行的紧前工作, 则其最早开始时间等于多个项紧前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Tundefined=max{Tundefined} (h

④计算ES必须以项目开始活动到项目结束活动的正向顺序来进行。

2) EF的计算规则:

最早完成时间由最早开始时间及工作基本参数来共同确定。

Tundefined=Tundefined+Di-j

(2) 工作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的计算

1) LF的计算规则:

①与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相联系的工作, 其最迟完成时间都为已确定的计算工期Tc, 即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Tundefined=max{Tundefined}

②若工作之后只有一项紧后工作, 则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为紧后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

Tundefined=Tundefined (i

③若工作之后有多项紧后工作, 则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为各项紧后工作中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Tundefined=min{Tundefined} (i

④计算LF必须以项目结束活动到项目开始活动的逆行顺序来进行。

2) LS的计算规则: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由最迟结束时间及工作参数来共同确定。

Tundefined=Tundefined-Di-j

(3) 工作自由时差的计算

工作自由时差等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时间差减去工作本身的持续时间的差值:

Fundefined=Tundefined-Tundefined-Di-j=Tundefined-Tundefined (i

(4) 工作总时差的计算

工作总时差等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完成时间的时间差减去工作持续时间的差值:

Fundefined=Tundefined-Tundefined-Di-j=Tundefined-Tundefined=Tundefined-Tundefined

3.2.2 线路参数的计算

线路参数主要包括计算工期和计划工期。计算工期是根据时间参数得到的工期, 用Tc表示。计划工期是指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共同确定的实施工期, 用Tp表示。

(1) 计算工期的计算

Tc=max{EFi-n}=LTn

式中, Tc:计算工期;EFi-n:以终止节点 (j=n) 为箭头节点i-n的最早完成;LTn:终止节点的最迟时间。

(2) 计划工期的计算

当规定了要求工期时:TpTr;当未规定要求工期时:Tp=Tc;

式中, Tr:项目的要求工期;Tp:项目的计划工期。

3.2.3 确定关键路线

项目分解为活动时, 活动之间的时间顺序及逻辑关系实质上组成了一张有向网络图。从始点到终点的最长路径便是关键路径。关键路径上的边和顶点叫做关键工作, 它的完成时间提前或滞后都将直接影响整个任务的完成。因此, 项目关键路线的确定至关重要, 下面给出关键路径的确定方法。

(1) 关键工作的确定

从时间参数的角度看, 关键工作是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

1) 若按计算工期计算网络参数, 则关键工作的总时差为0;

2) 若按计划工期计算网络参数, 则:

当TP=TC时, 关键工作的总时差为0。

当TP>TC时, 关键工作的总时差为最小, 但大于0。

当TP

(2) 关键路线的确定

根据关键工作确定关键路线, 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

1) 根据关键节点确定关键线路。凡节点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相等, 或者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值等于计划工期与计算工期的差值, 该节点就成为关键节点。关键线路上的节点一定是关键节点, 但关键节点不一定在关键线路上。因此, 当一个关键节点与多个节点相连时, 需要对其连接箭线按最大路径原则一一加以判别。

2) 根据自由时差确定关键线路。关键工作的时差一定最小, 但自由时差最小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若从起点开始沿着箭头的方向到终止节点为止, 所有工作的自由时差最小, 则该线路是关键路线, 否则, 就是非关键线路。

4 实证分析

本节是对某企业ERP项目建设, 针对ERP实施项目实际情况, 运用带实际进度前锋线的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进行ERP实施进度偏差识别与分析, 并给出实施过程的优化。

4.1 绘制ERP项目网络图

(1) 确定项目清单

首先是根据实施厂商的实施方法和业主单位的实际情况, 确定各项工序, 并制定ERP项目工作清单 (如表1所示) 。工作清单必须包括本项目范围内的所有工作, 应当对每项工作做出文字说明, 保证项目成员准确、完整地理解该项工作。其次要对项目进行特性描述, 项目的特性通常会影响到工作排序的确定。

(2) 根据工作清单和工作关系绘制网络图

根据表1中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如图2所示) 。

4.2 网络计划工作参数计算

按以下步骤对相关工作参数进行计算。

(1) 工作时间估计

工作延续时间的估计是项目计划制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它直接关系到各事项、各工作网络时间的计算以及完成整个项目任务所需要的总时间。网络中所有工作的进度安排都是由工作的延续时间来推算的, 因此, 对延续时间的估计要做到客观正确。这就要求在对工作做出时间估计时, 要把工作置于独立的正常状态下进行估计, 要全盘考虑, 不可顾此失彼。本文采用3个时间估计法, 估计工作执行的3个时间:乐观时间a、悲观时间c、正常时间b, 对应于PERT网络:期望时间t= (a+4b+c) /6, 标准差undefined。

(2)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是到指某个节点前的工作全部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本项工作刚刚能够开始的时间。

(3) 工作最迟开始时间

工作最迟开始时间是指某项工作为保证其后续工作按时开始, 它最迟必须开始的时间。

(4) 时差的计算

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整个任务完工期的条件下, 某项工作从最早开始时间到最迟开始时间, 中间可以推迟的最大延迟时间。

(5) 求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有两种定义;

①在一条路径中, 每个工作的时间之和等于工程工期, 这条路径就是关键路径。

②若在一条路径中, 每个工作的时差都是零, 这条路径就是关键路径。

图2所示的网络图, 关键路径所需时间为10+8+10+15+1+30+15=89 (天) (图2中加黑部分) 。

5 结束语

进度偏差的发现、表示以及分析是进度控制的重要内容。网络计划是一种先进的进度计划, 非常适合对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用网络计划进行进度检查, 既全面又快捷, 真正做到全局与局部都一目了然, 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调整措施。而进度控制的偏差识别与分析为ERP项目实施提供一种直观、简便的辅助方法, 为ERP项目管理人员的进度调整和项目进度预测提供依据。

摘要:ERP是21世纪敏捷制造模式下企业运作的基础, ERP项目实施进度管理是企业信息化难点。本文以项目管理方法为基础, 从ERP实施进度偏差识别和分析入手, 运用双代号网络计划技术优化ERP实施项目关键路线, 为ERP项目实施提供一种直观、动态的项目进度控制和预测管理辅助方法, 并结合实例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ERP网络管理系统 第7篇

一、基于平衡计分卡的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企业ERP实施的绩效评价要从多方面、多指标综合来考虑, 这是因为单一的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某个时候的情况, 而企业ERP的实施是个复杂的项目, 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性绩效评价体系, 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学习与成长几个方面考察企业的绩效, 把企业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评价手段联系在一起[1][2]。企业ERP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企业的执行情况, 结合ERP系统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具体的特点, 得到表1所示的ERP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BP神经网络模型在企业ERP应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1、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BP (Back Propagation) 神经网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神经网络, 包括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三层, 它是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学习过程组成, 正反两个过程反复进行, 并调整各层间的连接权值, 使误差信号不断减少, 直到误差达到预先指定的精度为止[3][4]。三层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BP网络的学习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见图2。

三、编程计算与数据仿真

结合Matlab的程序环境, 参考表1所提供的评价指标, 选取了江苏省某市2001-2008年20家企业ERP应用的有关数据 (输入值和绩效评价得分 (输出值) ) 作为样本数据, 将它们作为网络的输入神经元, 由于标准BP网络学习算法存在与输入样本的顺序有关、收敛速度缓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 为了克服算法中的不足, 本文使用了一种新的提高神经网络推广能力的方法, 即贝叶斯正则化方法[5], 函数为trainbr () 来训练网络, 函数plot () 可对训练好的网络进行仿真, 训练结果为:

TRAINBR, Epoch 0/500, SSE 139.043/0, SSW21460.5, Grad 1.49e+002/1.00e-010, #Par 6.10e+001/61

TRAINBR, Epoch 12/500, SSE 10.7023/0, SSW4.46316e-034, Grad 1.50e-001/1.00e-010, #Par-1.42e-014/61

TRAINBR, Maximum MU reached.

可见网络经过12次训练后即达到误差要求, 收敛速度快, 结果如图3。最后将2009年各企业的指标数据输入此训练好的BP网络进行绩效评价和检验, 经过Matlab运算的数据仿真评价结果与专家打分的结果非常接近。考虑到样本容量比较小的原因, 这已经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了。

四、结论

本文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ERP应用绩效评价模型, 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构建企业ERP应用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 在数据上采用江苏某城市20家企业为样本, 评价企业ERP应用绩效优劣, 以经过训练的网络对企业ERP应用绩效进行仿真预测, 经测试网络精度较高, 评价结果基本客观、准确。并且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 在实际操作中, 确定评价标准, 选取行业优秀值, 可以进行同类企业实施ERP的横向比较分析, 掌握企业实施ERP在行业内的现状。神经网络方法避免了评价过程中人为确定标准值和权重的主观性因素影响, 借助于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和容错性强等特点, 建立更为客观的企业ERP应用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为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6]。

参考文献

[1]任国权.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2]Stanley Baiman, Paul Fisher E.Performance measurementand design in supply chains[J].Management Science, 2002, (1) :173-188.

[3]汪嘉杨.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方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 19, (1) :117-121.

[4]Mackay D J C1Bayesian interpolation1Neural Computation, 1992;4:415—447.

[5]魏东.张明廉等,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辨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 (11) :5-8.

ERP网络管理系统 第8篇

针对ERP实施绩效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如国外学者Clair[1]对实际企业实施ERP的研究, Bingi等[2]对ERP实施关键问题的研究。文献[3]建立了ERP绩效指标体系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文献[4]利用熵权系数法对企业信息化项目进行评价, 文献[5]尝试将神经网络算法引入评价系统, 文献[6]基于BSC方法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进行评价等。

在上述研究中多运用数学方法对ERP实施及企业信息化绩效进行定量评价, 这些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 但这些方法对权重的确定有较大的主观性或者计算过程过于复杂。SVM算法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本文尝试建立SVM评价模型, 对ERP实施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 支持向量机概述

支持向量机 (SVM) 是由Vapnik等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机器学校算法, 它建立在严密的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之上, 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取得实际风险, 有效的提高了算法的泛化能力, 较好的解决了以往许多学习方法中小样本、非线性和高维数等实际难题, 并克服了神经网络等学习方法中网络结构难以确定、收敛速度慢、局部极小点、过学习与欠学习以及训练时需要大量数据样本等不足。支持向量机就是以统计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机器学习算法, 它具有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直观的集合解释和良好的泛化能力。

支持向量机支持从二维到多维的分类, 二维分类的原理与多维的情况相似, 因此可以用线性可分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黑色实心圆和黑色空心圆分别代表两类样本, H代表两类样本最大程度分隔开的分类线, H1、H2分别为过各类中离分类线最近的样本且平行于分类线的直线, H1与H2之间的距离被称为分类间隔。在多维度分类的情况下, 能够最大限度、最大间隔分离两类样本的超平面就是最优超平面。

2 基于SVM法的ERP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ERP系统实施的优劣关乎未来ERP是否能真正的为企业带来收益。ERP实施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流程的控制效果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考察:系统实施进度、系统实施影响、系统集成化程度、系统实施绩效管理。项目实施不仅要看当时的结果, 还要关注造成该结果的过程, 因为好的过程更能保证好的结果的持续性。因此, 该方面从影响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来衡量, 分别是:领导影响力、业务流程重组、项目整体管理、组织架构重组。虽然ERP系统实施的收益难以准确地定量的计算, 然而还是有必要进行衡量。这里分为:决策收益、管理收益、战略收益、信息化收益。ERP系统正式运转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功, 真正发挥效益还需要后续的持续的努力, 否则极有可能失败。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考虑:系统使用规范程度、员工培训、各部门协作、系统优化。

通过以上分析, 将ERP实施绩效评价系统分解为由若干指标组成的多个层次的ERP实施绩效评价体系, 如图2所示。

3 SVM模型构建

在使用SVM构建模型时, 核函数是构造最优分类超平面的关键, 所以核函数的选择以及相应参数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 针对于核函数和参数的选取没有统一的办法, 一般研究者都是通过反复试验对比寻优或者通过经验获得。所以本文在使用SVM构建评价模型时也采用先选取不同核函数实验, 然后对比实验结果, 最终选择最优的核函数的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学校项目、企业项目、外企部门级应用项目、咨询公司ERP实施数据等。通过整理系统日志文件, 对系统实施上线过程中、上线后, 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追踪记录得到原始实施数据。数据集经过整理, 整体时间跨度为4年, 共53个样本。将所有样本分为三类, 按实施绩效高低分别为:优秀、普通、较差。选取其中35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集, 18个样本作为测试样本集。使用LIBSVM3.17软件包进行实验。

实验1:选择线性核函数H (x, x') =xTx', 实验结果如下

optimization finished, #iter=114

nu=0.202768

obj=-4.181128, rho=0.819713

n SV=19, n BSV=4

Total n SV=19

C:libsvm-3.17windows>svm-predict erp.t erp.model erp.t.predict

Accuracy=77.7778% (14/18) (classification)

依次进行实验二、实验三, 分别选择多项式函数H (x, x') = (xTx'+1) d, 径向基函数。3个实验的结果, 如表1所示。

实验过程中, #iter为迭代次数, nu是选择的核函数类型的参数;obj、rho分别是指二次规划求解得到的最小值和判决函数常数项;n SV、n BSV和Total n SV分别指支持向量、边界支持向量及总支持向量数。由实验结果不难得出, 虽然线性函数支持向量与径向基函数一样, 但是要114步才收敛, 多项式函数边界支持向量最多不是很好以外, 支持向量在3个核函数中最少。通过实验, 本文选取径向基函数作为最优核函数。

为了使SVM评价模型更为高效和精确, 本文利用LIBSVM工具包中的grid.py使用交叉检验的方法经过多次实验来寻求最优参数。经过多轮调试, 最终得到最优参数, 如图3所示。

通过以上实验, 选取c=0.03125, gamma=0.0078125为RBF径向基核函数的最优参数, 以此作为建立模型的基本参数, 构造SVM分类评估模型。

利用通过实验选取的最优参数对测试样本集进行测试, 控制台命令为svm-train-c 0.03125-g0.0078125 dataset, 系统输出结果如下

C:libsvm-3.17windows>svm-train-c0.03125-g 0.0078125 dataset

optimization finished, #iter=16

nu=0.342857

obj=-0.374815, rho=0.999547

n SV=18, n BSV=4

Total n SV=18

C:libsvm-3.17windows>svm-predict dataset.t dataset.model dataset.t.predict

Accuracy=88.8889% (16/18) (classification)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基于SVM的评价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了88.89%。

SCI公司ERP系统成功实施上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整体运行平稳, 经过数据的整理, 作为待评价样本。经过基于SVM的评价模型分类后, 得出ERP项目实施效果较为普通的, 这与实际结果相符。

4 实验结果与BP神经网络分类结果对比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ANN) 是一种能够解决高度非线性关系的网络模型。由于其能在有大量不确定信息的复杂环境下通过样本学习对复杂问题进行判断, 因此被广泛用于解决复杂过程的估计和预判。近年来, 有很多学者将BP神经网络算法运用于ERP项目的评估, 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很多方面优于其他传统方法。本文用相同的ERP实施绩效评价体系、样本分类、数据源在相同的计算机实验环境下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结果和SVM模型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 拟通过实验对比得出更适合小样本集的ERP实施绩效评价模型。

在BP神经网络模型中, 运用交叉检验的方法得到目标误差为0.0001, 隐层个数为10, 最大训练次数设为5 000次, 训练显示间隔设为1。本文采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实验, 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三种算法:traingdx函数、trainrp函数、traincgp函数进行训练。实验结果, 如表2表示。

实验发现即使迭代次数最少的共轭梯度算法的分类正确率也只有77.43%远低于本文建立的SVM评价模型迭代16次的正确率88.89%。由此可见SVM评价模型要优于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5 结语

从分析结果不难看出, SCI公司ERP系统实施的整体效果较为普通, 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分析结果与实际系统运行的日常问题记录基本一致。系统实施部分涉及各个部门及各部门人员的配合, 实施进度经常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有时甚至推进缓慢。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是系统实施能否实施顺利的关键所在, 所以需要特别加强这部分的沟通与合作。系统在正式上线后,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 操作人员不熟悉系统以及排斥新的工作方式是主要的原因。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使操作人员加入到企业整体流程优化的过程中来是非常重要的。在系统后续使用过程中, 应该不断强化管理, 对操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实验选取最优核函数构建SVM评价模型, 通过与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对比, 经过实验验证, SVM的评价方法合理客观、可行性高, 它为EPR实施绩效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是一种初步的尝试, 但在研究中发现利用SVM对EPR实施绩效评价的核心技术问题在于历史数据整理, 待评估项目参数确定等方面。因此, 今后的研究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摘要:目前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面有诸多方法, 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对权重的确定主观性较大或计算过程过于复杂。本文在介绍支持向量机的基础上, 建立ERP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SVM算法建立评价模型, 并与依据BP神经网络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VM的ERP实施绩效评价模型在小样本、数据灰度大的情况下更为高效和优越。这为ERP实施绩效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ERP,实施绩效评价,BP神经网络

参考文献

[1]CLAIRE B, GEORGES H.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ofan ERP system:an industrial case study[J].Computers in Indus-try, 2005, (56) :588-605.

[2]BINGI P, SHARMA M K, GODLA J K.Critical Issues Affectingan ERP Implementation[J].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1999, 16 (3) :7-14.

[3]郭宏湘, 邓敏.ERP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模糊评价[J].工业工程, 2003 (5) :29-32.

[4]郭东强.利用熵权系数法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J].运筹与管理, 2003, 12 (3) :76-79.

[5]王硕, 唐小我.基于神经网络的虚拟企业跟踪评价系统[J].中国工程科学, 2003, 5 (4) :65-70.

[6]柯健.基于BSC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 2007 (4) :2-25.

[7]刘闽, 林成德..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4 (1) :29-32.

ERP与财务管理 第9篇

【关键词】会计;ERP系统;财务管理

一、ERP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1)会计科目设置的特征。ERP系统有其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特征,这就要求应用ERP系统的企业必须要有统一的数据标准,通常是一个企业集团或是总部统一确定会计科目,而且所有使用同一ERP系统的企业必须无条件使用,绝不允许自主修改,否则无法在统一的系统中进行信息共享,期末进行报表合并时,如果不同的企事业使用不同的会计科目,则无法进行正确的报表合并。ERP系统的设置方案只要确定并实施就不能修改,如要修改就得重新开始建立账套,ERP的这种模式有利于进行信息集成控制。(2)数据采集方面的特征。要想发挥ERP系统的优势,企业应该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工作,一体化的管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减少经营数据的重复录入,降低数据错误的机率,提高工作效率。ERP系统与传统方式的会计处理更大的不同是,经营数据采集的范围涉及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所有部门,采集并处理几乎所有的企业经营数据,不公给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了管理数据,也给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经营信息,不仅为精细化财务管理奠定基础,也让精细化的业务管理成为可能。(3)会计数据录入方式特征。在ERP不同的系统中,企业的业务部门在将销售和采购入库等工作完成的同时,财务系统能够按照预先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财务人员则可以直接加以审核,若出现错误则通知相关业务人员加以及时修正。ERP财务系统能够及时的汇总及查询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极大地节省了生成会计凭证的时间;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减少或避免了舞弊行为的发生;缩短了生成财务会计报表的时间,分析报告形式和内部报表形式变得更为多样化。

二、ERP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提供整体解决方案。ERP系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可以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企业运营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形成了将考核、计划、预测、控制和决策于一体的集成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ERP系统建立了一个完整运营管理体系来保证企业经营的有序进行,并对经营中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管理层次的提升。(2)ERP提高人员素质。企业应用ERP系统进行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往的只懂财务核算,而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的状态肯定不能适应ERP系统工作要求。ERP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会计人员的角色也从原来简单的财务核算增加了为企业进行管理咨询职能,财务人员的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ERP系统的应用

(1)预算管理。ERP系统在预算、分析、控制及计划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重点强调全过程控制,包括事前预算、过程控制和事后分析,可见利用系统进行预算编制是基础,可以对销售、生产、采购、管理费用等进行全面预算编制管理。ERP系统通过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实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全面管理从销售开始,经过采购、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预算管理,确保企业的运营在预期的目标中有效经营。(2)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是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分析、记录、反映及核算,ERP系统的会计核算包括总账、工资、应付应收、固定资产等模块等,其中总账是核算的核心。不同的业务模块分别对不同类业务活动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在不同的业务模块中生成凭证并传递到总账模块,进行集中的财务核算。(3)成本管理。ERP系统的管理功能涉及企业全部的运营过程管理,是一个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可以对涉及成本的全部信息进行收集,同时进行与预算对比的监控管理,利用各种成本分析方案和备选方案,对各项业务活动实施优化。在每一个功能模块中都可以对该模块的运营成本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方案进行调整,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ERP系统在我国有取代传统的财务软件的趋势,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也在渐渐显现,但还没有完全发挥ERP软件应有的全部功效,与国外管理先进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ERP系统与企业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督控制和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等方面,是我们应该加强的,ERP系统是先进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企业的核心能力打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刘学.浅议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

ERP网络管理系统 第10篇

一、信息资源空前丰富, 会计职能充分发挥

在ERP信息系统环境下, 会计职能的拓展与业务流程、决策流程充分融合和集成, 有效形成了事件驱动模式下的会计处理系统。产品制造BOM (物料清单) , 装配BOM, 工艺过程卡片, 期量标准, 销售、采购和生产计划, 质量控制等传统非会计领域信息资源为财会人员所共享和掌握, 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所能控制和掌握的资源, 进一步强化了财务对业务管理和控制决策的导向作用。例如, 财务部通过对关键信息资源的适时监控和追踪分析, 通过对比发现其资金管理水平远高于ERP系统实施应用前, 各项资金占用总体下降20%以上, 财务部门得以在更多层面、更高层次发挥管理效用。

二、变事后核算为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

传统的会计几乎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事后核算工作上, 企业实施ERP信息系统后, 大量重复繁杂的核算统计工作均通过系统自动处理完成, 实现了公司关键业务的财务数据由相对滞后的手工汇总向过程化同步生成的方向跃变, 把财务人员从枯燥的数字中解脱出来, 一个显著样例是企业各类物料进销存的核单、汇算工作现仅由原有1/3不到的人员即可按期保质完成。同时会计监督职能更加突出, 由核算型向监控型转换, 监控的方式也多样化, 其中普遍运用电子化监控程序, 对物料出入库数量进行异常监控, 对各项计划进行符合性复核审定, 对价格偏离进行追踪分析, 对存货积压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策, 对预算适时纠偏等。在实施监控的同时使企业各业务流与资金流适时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

结合ERP系统中物料需求计划, 通过产品BOM和工艺BOM及科学的期量标准, 财务可以据此预测企业未来某个时点和期段价值流动额度, 达到事前控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目的。总之, 信息及时性、准确性的提高, 为事前财务预测提供依据, 使事中财务控制具备能力, 确保事后财务核算准确可靠。

三、实施“精细化”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

实施ERP系统, “精细化”成本管理得以推行, 财务管理时空得以全面延伸, 财务风险得以有效控制。通过与SCM (供应链管理) 、PDM、CRM (客户关系管理) 等系统的全面集成, 在提供成本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业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 消除了传统模式下存在的时空障碍和逻辑误导, 改变了过去财务有心无力、被动滞后的局面, 能够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各个车间工段、作业班组甚至到机床组和个人, 实现了公司生产过程数据由定时手工统计向多点原生态数据直接与动态采集的方向转化, 这一跃变加快促使企业由定额成本核算模式向实际成本核算模式的转变。

财务总账模块分别通过应付系统连接采购管理, 通过应收系统连接销售管理, 通过成本系统连接车间控制、库存管理等ERP具体模块, 使财务核算数据能链接到最明细数据, 最底层单元, 真正实现“实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三流合一”。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 管理的能力延伸到整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节点, 管理模式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全面、集中管理迈进, 能够实时分析可能的财务风险, 有效规避相关经营风险。

四、内控流程固化, 管理流程优化

ERP系统实施和应用不只是简单地将业务流程电子程序化, 而是始终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严格的内部控制思想融会贯穿于全部业务循环中, 通过事先设计和完善一整套涵盖计划、价格、供应、生产、销售、库存管理、收付结算和成本核算等业务的管理流程, 对不能增加价值、不能控制风险, 成本收益明显不配比的冗余环节一律砍除。通过对关键环节的控制点进行程序固化和优化, 达到信息共享、流程清晰、相互配合、有效牵制, 如企业将财务预算指标内嵌于ERP系统各子模块中, 真正做到全面实时控制和最大程度降低人工干预, 有效实现了预算执行的刚性, 在理顺管理关系的同时加强了财务监督, 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五、科学理论、理念充分运用

通过实施ERP系统, 价值链分析得到广泛运用, 作业成本法得以有效推行。通过系统平台, 可以建立标准成本系统、适时成本系统及对外报价系统。将企业全部产品价值链融入物流过程中进行分析, 确定价值瓶颈, 财务通过对价值瓶颈和产品关键零部件进行作业成本分析, 及时将信息反馈技术研发部门, 重新进行技术论证, 用成本控制反作用于产品设计、工艺改进, 以成本倒逼的方式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产品成本。

六、挑战与机遇并存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既对财务工作者日常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 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挑战和面临着一些新课题。

(一)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需全面提升

可以说ERP的实施对财务管理人员是一场空前的革命 (不亚于新的会计准则实施) , 信息化对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 财务人员不仅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 同时还需全面掌握相关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管理操作平台上游刃有余, 事半功倍。

(二) 财务人员应该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基于信息系统, 如何建立与成本分解结构相对应的活动分解体系及成本动因解决方案;如何基于强大的库存管理模块开展采购与生产衔接过程的储备资金占用分析、生产投入过程中的在制品资金占用分析、产销衔接过程的成品资金占用分析;如何建立多种内部核算模型, 满足不同内部结算和考核需要;如何完善财务数据信息与外部应用系统的适时、充分交换所有这些工作, 都没有一个现成的固有模式可供选择, 只有靠我们自身智慧不断实践、创造性地进行突破和开发。

(三) 必须高度重视会计档案信息安全

随着数据高度集成共享,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 传统财务信息资料在时间、空间运用方面进一步得到延伸, 而安全和保密工作则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总之, ERP系统只是一个先进的管理工具, 实施应用过程中要积极以ERP本身所蕴涵的科学管理思维和理念来驱动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重组、改造和优化。作为财务工作者, 唯有以ERP对财务管理全方位的冲击作为起点并以此为契机来不断推动和创新我们的财务管理模式, 才能站在全新的高度战略性地审视和分析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 以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功能、实现角色的成功转变, 达到切实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俊杰.让ERP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利器[EB/OL].http://arti-cles.e-works.net.cn/erp/article59721.htm, 2008-10-29.

[2]常剑峰, 黄桂杰.ERP环境下的会计实时控制[J].财务与会计, 2008 (2) .

ERP网络管理系统

ERP网络管理系统(精选10篇)ERP网络管理系统 第1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ERP网络管理系统在不断的完善中, 与此同时ERP也渐渐的在被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