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苯丙氨酸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二苯丙氨酸范文(精选9篇)

二苯丙氨酸 第1篇

1 配制方法

1.1 方法一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常规抽吸溶剂, 注入粉针安瓿时, 将针头呈约45°角刺入, 使针尖斜面刚露出瓶内橡皮塞的外侧面, 药液溶解后, 稍倾斜向针尖面抽吸, 便将药液全部抽出。

1.2 方法二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把溶剂注入粉针安瓿时, 将针头全部刺入瓶内, 使针尖斜面紧贴瓶壁, 药液溶解后倾斜向针尖面, 即可全部抽出。

2 讨论

二苯丙氨酸 第2篇

检测了几种观赏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的分布,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着重对茉莉[Jasminum sambac(L.) Aiton]叶片中的`PAL进行分离提纯及对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在所检测的植物不同器官中均有分布.其中,茉莉叶片中的PAL活性最高;50%饱和度的硫酸铵一步沉淀能使91%的酶蛋白沉淀下来,20% ~60%饱和度的硫酸铵分级沉淀能使初酶液纯化31.1倍;茉莉PAL催化其底物L-苯丙氨酸(L-Phe)裂解反应的最适pH为8.8、最适温度为35 ℃;PAL酶活性与底物Phe浓度的关系符合米氏动力学.

作 者:曹锦萍 吕培涛 程桂平刘季平贺立红 何生根 CAO Jin-ping LU Pei-tao CHEN Gui-ping LIU Ji-ping HE Li-hong HE Sheng-gen 作者单位:曹锦萍,吕培涛,程桂平,贺立红,何生根,CAO Jin-ping,LU Pei-tao,CHEN Gui-ping,HE Li-hong,HE Sheng-gen(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刘季平,LIU Ji-ping(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院,广东,广州,510225;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二苯丙氨酸 第3篇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HDI:工业级, 纯度>99%, 日邦聚氨酯 (上海) 有限公司;聚碳酸酯二元醇 (PCDL) :工业级, Mn=2.0103, 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赖氨酸二乙酯盐酸盐 (Lys-OEt) :生化级, 纯度>99%, 吉尔生化 (上海) 有限公司;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DBTDL) , 分析纯, 上海试剂一厂;二甲基甲酰胺 (DMF) , 三乙胺:分析纯, 中国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PBS缓冲溶液 (pH值=7.4) 购自SIGMA公司, 木瓜蛋白酶溶液为实验室自配 (1000 mL溶液中含4.816g Tris, 1.212g L-半胱氨酸, 14.890g EDTA和1.000g木瓜蛋白酶) 。

1.2 聚氨酯的合成[4]

将一定比例的PCDL和HDI加入到四口烧瓶中, 加入DMF溶解, 开启搅拌并加入催化剂DBTDL, 升温至 80℃反应4 h得预聚物溶液。停止加热, 当体系温度降至室温时, 取一定量的Lys-OEt溶解于DMF, 滴加入反应体系中, 搅拌反应12 h得聚氨酯溶液。将上述溶液倒入大量去离子水中析出产物, 真空干燥得赖氨酸乙酯扩链聚氨酯材料。

1.3 降解实验

1.3.1 聚氨酯薄膜的制备

将一定量的聚氨酯弹性体溶于氯仿中制得溶液, 再把溶液倒入培养皿中, 室温放置24 h, 待溶剂蒸发干净后得到均匀厚度的薄膜。

1.3.2 聚氨酯薄膜的降解

把制得的聚氨酯薄膜试样分别放入含有PBS或木瓜蛋白酶降解液的具塞试管中, 然后将试管放入37 ℃的恒温振荡箱中;在预定的时间点取出试样并将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60℃干燥48 h, 然后计算出样品的失重率, 并对样品做FT-IR、SEM分析。降解前3 d测定聚氨酯膜在PBS中的吸水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氨酯膜在PBS中的降解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HDI∶PCDL∶Lys-OEt=2∶1∶1、3∶2∶1、4∶3∶1的3种结构的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表1是3种材料在降解初期的吸水率。

从表1可以看出, HDI∶PCDL∶Lys-OEt=2∶1∶1、3∶2∶1、4∶3∶1这3种软段含量聚氨酯的吸水率都很低, 分别为2.25%、2.33%、1.93%。说明这3种聚氨酯材料分子结构比较规整, 易形成比较完善的结晶结构, 而且软段内聚力大, 使得水分子难以渗透[5]。

图1为聚合物膜在PBS中的失重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 材料的失重率随着聚氨酯软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比较3种材料的失重曲线, 在降解初期都有较大的失重率, 在降解60 d左右失重率达到总失重率的80%以上, 之后失重趋势变得缓慢。这是因为聚合物在PBS缓冲液中降解主要是发生在聚氨酯软段链上, 但是由于采用的是PCDL作为软段, 分子结构中含有碳酸酯键, 在pH=7.4的环境中碳酸酯键稳定, 不易水解, 所以聚氨酯材料的90d失重率较小, 在0.2%~0.3%。在90d的降解过程中, 初期材料表面或浅层的低分子量物质从材料中进入PBS缓冲液造成失重。但构成材料主体的高分子并没有发生降解, 深层的低分子量物质也因无法渗透出来而仍然保留在材料中。

2.2 聚合物在木瓜蛋白酶降解液中的降解

由于酶能加速氨基酸的降解, 本实验着重研究了木瓜蛋白酶对聚氨酯材料的降解作用, 并将不同软硬段比例的聚氨酯材料进行了对比, 图2为聚合物在木瓜蛋白酶中的降解失重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3种不同软段含量的聚氨酯材料在木瓜蛋白酶溶液中的降解失重趋势相似, 但失重规律与在PBS缓冲液中的失重情况相反。聚氨酯在木瓜蛋白酶溶液中的失重率随着软段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而且3种不同软段含量的聚氨酯材料90 d的失重率在0.8%~1.6%之间, 远大于材料在PBS缓冲液中的失重率。这是因为聚合物在木瓜蛋白酶溶液中降解主要是发生在聚氨酯硬段与软段形成的酰胺键和硬段与扩链剂形成的脲键上。由于酶的催化作用, 酰胺键和脲键发生断裂, 使得构成聚合物主体的大分子链发生断裂, 生成分子量较大的小分子进入木瓜蛋白酶溶液中造成失重。而这些由于主要化学键断裂产生的分子量较大的小分子降解产物中主要含有软硬段的主要结构, 所以, 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 使得大部分降解物质进入了溶液, 这就造成了在降解90 d后, 木瓜蛋白酶溶液中的失重率远大于PBS缓冲液中的失重率。

图3为聚氨酯材料降解后的扫描电镜图。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放大500倍和2000倍后的聚氨酯材料表面降解前和在PBS缓冲液和木瓜蛋白酶溶液中降解后的情况。通过降解前后SEM照片对比, 可以发现聚氨酯材料表面形态在90 d降解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原来平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 并在局部出现了较大的空穴。而且, 比较在PBS缓冲液中和木瓜蛋白酶溶液中的降解照片, 可以看出在木瓜蛋白酶溶液降解的材料表面存在更多空洞, 进一步观察2000倍的照片可见, 表面已有大量的聚合物碎片脱落, 形成了比PBS缓冲液中降解材料更深的腐蚀降解痕迹, 这与失重率的增加十分吻合。除此之外, 表面的大量突起物也说明材料表面遭到了严重的腐蚀, 仅剩下一些分子量极高的“孤岛”, 而并未发现有碎片和破裂的现象。种种迹象表明, 只在聚合物材料表面发生了降解。

[ (a) 聚氨酯材料降解前 (500) ; (b) 聚氨酯材料降解前 (2000) ; (c) PBS缓冲液降解 (500) ; (d) PBS缓冲液降解 (2000) ; (e) 木瓜蛋白酶溶液降解 (500) ; (f) 木瓜蛋白酶溶液降解 (2000) ]

为了研究降解过程前后聚氨酯结构的变化, 对以摩尔比例为HDI∶PCDL∶Lys-OEt=3∶2∶1合成的聚氨酯降解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3个样品的红外吸收峰除吸收大小有细微变化外, 分布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说明聚氨酯在降解过程中仅发生水解反应及其主链上的酰胺发生反应, 其它化学键没有发生变化。

[ (a) 降解前; (b) PBS缓冲液中降解90d; (c) 木瓜蛋白酶溶液中降解90d]

3 结论

PBS缓冲液对聚氨酯主要发生水解反应, 降解过程中结构组分的影响不大, 失重率仅为0.30%, 耐水解性较强。聚氨酯在木瓜蛋白酶溶液中90 d后的降解失重率为1.6%, 降解速度远大于PBS缓冲液。木瓜蛋白酶对聚氨酯的降解主要是作用于软硬段之间形成的酰胺和脲键上。采用Lys-OEt扩链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是以表面降解方式降解。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化工研究所.聚氨酯弹性体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105-167.

[2]Chen H, Jiang X W, He L, et al.Novel biocompatibl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using L-lysine as an extender[J].Journal of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2, 84 (13) :2474-2480.

[3]Skarja G A, Woodhouse K A.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of degradable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containing an amino acid-based chain extender[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0, 75 (12) :1522-1534.

[4]于博昊, 龚飞荣, 王?斌, 等.热处理对赖氨酸乙酯扩链聚氨酯性能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 2009, 37 (12) :109-112.

精氨酸及其研究进展 第4篇

本文就精氨酸在动物体内的转运,对机体的营养与免疫的.影响以及与Lys的颉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 者:李同华 麻名文 李福昌 作者单位:李同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畜牧兽医局,277000)

麻名文,李福昌(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二苯丙氨酸 第5篇

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治疗效果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 以肝细胞以及毛细胆管分泌胆汁障碍, 胆汁流动部分或完全性阻滞而引起的并发症状。腺苷蛋氨酸是一种在人体组织以及体液中广泛存在的活性分子, 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该疾病患者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 对其临床效果以及最佳治疗时间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2013年收治9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50例治疗组和40例对照组。治疗组男45例, 女5例, 年龄为20~78岁, 其中36例慢性乙型肝炎, 3例丙型肝炎, 11例急性药物性肝炎。对照组男36例, 女4例, 年龄为20~63岁, 其中34例慢性乙型肝炎, 6例急性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排除肝外胆汁淤积性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婴幼儿胆汁淤积症, 患者出现皮肤瘙痒、黄疸、乏力、腹胀、恶心呕吐, 血清中总胆红素 (TBIL) 、结合胆红素 (DBIL) 明显升高, 碱性磷酸酶 (ALP) 含量高于正常值的1.5倍, γ-谷氨酰转肽酶 (GGT) 含量高于正常值的3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以及检测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患者口服甘草酸苷、熊去氧胆酸胶囊, 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 起到保肝、降酶以及退黄的作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每天用量1.0g, 静脉滴注, 治疗持续4周后,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黄疸、恶心呕吐、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体征;检查资料包括血清TBIL、DBIL、ALP、GGT以及ALT等;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时间分为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 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 乏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等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消失。黄疸皮肤瘙痒改善比例, 治疗组为84% (42例) , 对照组为53% (21例) , 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2周后, TBIL、ALP含量下降幅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血清ALT含量以及GGT含量下降幅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4星期后, TBIL、ALT含量和GGT含量下降幅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血清ALP含量下降幅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表2。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以及皮疹等不良药物反应症状。

3 讨论

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腺苷蛋氨酸, 常规情况下在肝脏具有转甲基和转硫基两种不同作用, 转甲基作用使膜磷脂的生物合成反应大大提高, 膜的流动性增强, 胆酸的流动速度变快;转硫基反应使谷胱甘肽、牛磺酸、半胱氨酸、辅酶A等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合成物质含量上升, 使肝细胞的解毒效果大幅提高[1]。腺苷蛋氨酸能通过以上两种机制促进人体的生物和化学反应, 从而起到预防胆汁淤积的作用。

研究发现,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具有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细胞凋亡、调节人体免疫的作用, 其原理是对损伤的肝细胞进行刺激使其分泌出胆汁酸, 对回肠吸收胆汁酸盐的能力进行抑制, 使熊去氧胆酸变为患者自身血清以及胆汁中酸性物质的主要构成部分, 将细胞膜以及细胞自身含有的毒性胆汁物质进行取代, 使膜极性保持稳定状态,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防止减少含有毒性物质的胆汁酸对肝细胞以及毛细胆管细胞损伤程度, 预防肝内胆汁淤积[2]。

本研究发现, 该疾病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 治疗2周后, 肝功能改善情况不明显, 但治疗4周后, 各项生化指标出现明显下降, 身体得到恢复。本研究证明,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 不仅可以消除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降低而造成的代谢障碍, 恢复胆汁排泌的生理机制, 使胆汁淤积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而且还能降低肝细胞损伤程度, 使肝脏合成营养物质功能、肝脏代谢功能以及肝脏解毒功能恢复正常, 避免肝功能衰竭发生。

参考文献

[1]盛庆寿, 张红星, 蒋阳昆, 等.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0, 19 (4) :909-910.

二苯丙氨酸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急性戊型肝炎并发重度黄疸患者均为本院2007年2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病人,上述病例根据相关诊断标准[1],血清戊肝抗体(抗HEV)均表现为阳性,并排除肝内外梗阻性黄疸的可能性。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53.6±8.4)岁;对照组(2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54.2±9.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性治疗,方案:甘草酸二胺、门冬氨酸钾镁、还原谷胱甘肽等加入5%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状态。在此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注射液,意大利雅培,生产批号:94S608E02)1g溶于5%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周;对照组则加用茵桅黄注射液(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生产批号:045165)30ml溶于5%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

1.3.2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 L)、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血清学指标。

1.4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血清学指标(ALT、TBiL、ALP和GGT)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血清学指标(ALT、TBiL、ALP和GGT)有所改善,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血清学指标改善不明显,甚至出现加重倾向,严重者导致死亡。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2.2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

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缓解更为明显(P<0.05),见表3。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2.4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过敏及心、肝、肾等脏器毒副作用出现。

3 讨论

戊型肝炎为我国散发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种之一,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表现居多。戊型肝炎病毒在损害肝细胞的同时,还严重影响肝内毛细胆管,导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产生,并且还与特发性免疫调节和细胞因子释放存在一定的联系[2,3]。临床主要表现为明显肝内淤胆的症状和体征,病情较重,黄疸程度较高,并发症多见,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最高可达16.7%,疾病的病程也较长,最高可达6个月,据统计该疾病的病死率高达2.64%,治疗上较为困难。

思美泰的生物活性成份是S-腺苷-蛋氨酸(腺苷蛋氨酸)主要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常在细胞中作为底物参与半胱氨酸、辅酶A等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中,有利于肝细胞的解毒功能。此外,它还可在体内转甲基和转疏基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此药物通过转甲基作用,活化细胞膜磷脂的生化转移反应,进而保护细胞浆膜的流动性和Na+/K+ATP酶的活性,有助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和分泌[4~7]。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损害肝细胞后,可使得S-腺苷-蛋氨酸的合成酶明显减少,进而影响S-腺苷-蛋氨酸的合成,导致肝细胞的解毒功能和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显著下降。因此,体外补充患者足量的腺苷蛋氨酸可以克服淤胆型肝炎时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降低所导致的代谢功能障碍,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胆汁淤积的产生[8~11]。除了保护肝细胞膜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外,腺苷蛋氨酸还可能有一定对抗TNF的作用。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可明显抑制TNFa的表达,从而降低血清TNF的水平,缓解肝内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思美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且实验室检查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由此可认为,思美泰是治疗急性戊型肝炎并发重度黄疸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赵红,张健.思美泰加赤丹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度淤胆型肝炎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6):515~516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赵端壁,陈淑如.思美泰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90~91

[5]郑仕君,周比冠,肖飞霞.思美泰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9):70~71

[6]孙春伟.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3):758

[7]季榕,陈雪莉.不同剂量思美泰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4):240

[8]侯世荣,唐保元.腺苷蛋氨酸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11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2):129~130

[9]邱绍勤,王淑平.腺苷蛋氨酸与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胆汁郁积[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1):56~58

[10]黄砚青,龚作炯.思美泰治疗老年性戊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热带医学杂志,2002;2(4):366~369

二苯丙氨酸 第7篇

1 临床资料

病人, 男, 53岁, 肝移植术后4 d, 遵医嘱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2 000 mg后, 更换生理盐水250 mL+500 mg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时, 输液器茂菲氏滴壶中出现白色浑浊,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后, 液体为无色澄清透明, 之后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未发生输液反应。

2 配伍实验

将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支 (500 mg) 溶解于注射用溶剂后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支 (40 mg, 1 mL) 用该产品的溶液溶解, 二者均为无色澄清液体。用注射器抽取2 mL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稀释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溶液混合, 立即出现白色浑浊液, 静置30 min后有白色絮状物出现, 液体未见澄清。

3 讨论

二苯丙氨酸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ICP患者52例,年龄22~38岁;孕周26~37周;其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17例。入选标准:(1)出现躯背部和(或)肢体皮肤瘙痒;(2)血清胆汁酸(TBA)升高(TBA>15μmol/L);(3)孕前或孕早期肝功能正常,发病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高于正常值;(4)实施治疗前未进行任何治疗;(5)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单纯腹部皮肤瘙痒、药疹和皮肤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2)妊娠终止后瘙痒1周内不能减轻,妊娠终止后复查肝功能未见好转;(3)病毒性肝炎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4)有脑、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有糖尿病、急性脂肪肝、全身感染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特殊内科疾病;(5)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入选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年龄、孕周、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予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辅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300mg,每天2次;观察组静脉滴注SAMe 1000mg/次,每天1次,治疗3周或至分娩止。每2~3天做胎心监测,每周复查肝功能,定期复查B型超声。若出现胎儿窘迫、羊水过少、不可抑制的宫缩,估计胎儿基本成熟或已>37周均积极终止妊娠,以剖宫产为主。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检测肝功能,空腹取静脉血,采用日本Olym-Pu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A、TBIL、ALT。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由专人(同一医师)观察瘙痒症状,并进行评分。

1.3 瘙痒评分标准

0分为无瘙痒;1分为偶发瘙痒;2分为间断性瘙痒,无症状波动;3分为间断性瘙痒,有症状波动;4分为持续性瘙痒,日夜无变化。

1.4 观测指标

观察2组瘙痒评分及TBA、TBIL、ALT水平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2组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评分及TBATBILA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ICP是一种妊娠特发性肝脏疾病,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部分患者出现黄疸,血中胆酸及转氨酶升高。病理变化为肝内小叶中央毛细血管胆汁淤积,TBA进入外周血循环,引起血中胆酸升高,血中高浓度的胆酸可沉积在胎盘的绒毛间隙,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使胎儿发生宫内缺氧[2,3]。ICP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与体内雌激素升高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有:(1)胆管的通透性增加;(2)Na+-K+-ATP酶活性降低;(3)膜流动性改变;(4)雌激素代谢异常等。ICP轻者可不必治疗,但重者对胎儿危害较大,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主要以利胆、护肝为主。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UDCAS-腺苷蛋氨酸对ICP进行治疗。

SAMe是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在肝脏,腺苷蛋氨酸能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促进肝内多种物质的解毒。体内腺苷蛋氨酸缺乏时可致Na+/K+-ATP酶的泵功能下降,最终引起肝细胞内胆汁淤积[4],同时使肝内转巯基作用受限,导致肝细胞内TBA的聚积和解毒功能下降而损害肝细胞。因此,补充外源性腺苷蛋氨酸有助于恢复受损的肝细胞功能。研究表明,ICP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已证实在动物模型中腺苷蛋氨酸对雌激素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有保护作用。同时临床观察到,腺苷蛋氨酸能有效缓解ICP的瘙痒症状,降低患者血中胆酸及转氨酶的浓度。

综上所述,SAMe治疗ICP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SAMe)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I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予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SAMe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予熊去氧胆酸(UDCA)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及血胆汁酸(TBA)、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瘙痒评分及TBA、TBIL、AL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Me治疗ICP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胆汁淤积,妊娠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涛,刘淑芸,许良智,等.S-腺苷蛋氨酸改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的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2):130-135.

[2]褚红女,黄荷凤.肝素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6):420-421.

[3]林建华.低分子肝素在产科中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6):401-409.

二苯丙氨酸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取2013 年3 月至2014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92 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观察组患者, 年龄20 ~ 44 岁、平均年龄28. 3 岁, 孕周32 ~ 37 周、平均孕周34. 1 周; 对照组患者年龄21 ~ 41 岁、平均年龄28. 9 岁, 孕周31 ~ 36 周、平均孕周33. 5 周, 两组孕妇间年龄和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和排除标准: ( 1) 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症状, 结合实验室、影像等相关辅助检查均明确诊断为ICP; ( 2) 排除合并有重要脏器、组织病变患者; ( 3) 排除免疫功能障碍患者; ( 4) 排除双胎或多胎患者; ( 5) 排除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系统、肿瘤等其它疾病患者。

1. 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胎心, 给予营养支持,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 ( 河南辅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H20073318) 口服, 0. 2 g/次、3 次/d; 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针剂 ( 意大利Hospira S. P. A. 生产, 批号H20140261) 静脉滴注, 1 g/次、1 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指标: ( 1) 瘙痒评分: 采用Riikonen瘙痒评分 ( 0 ~ 5 分) , 0 分: 无瘙痒; 1 分: 偶有瘙痒; 2 分: 间断瘙痒, 无症状波动; 3 分: 间断瘙痒, 有症状波动; 4 分: 持续瘙痒, 无症状波动; 5 分: 持续瘙痒, 有症状波动; 分数越高表明瘙痒越严重[2]。 ( 2) 肝功能: 完成治疗疗程后次日清晨抽取患者静脉血5 m L, 检查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丙氨酸转氨酶 (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直接胆红素 ( direct bilirubin, DB) 、总胆红素 ( total bilirubin, TB) 、胆汁酸 ( total bile acids, TBA) 水平。疗效评定: 显效: 患者瘙痒等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 有效: 患者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无效: 患者瘙痒及肝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3]。总有效率 ( % ) = [ (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 。比较两组患者间早产、胎儿窒息、羊水粪染、产后出血、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 0 软件包分析, 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间瘙痒评分及肝功能水平比较观察组瘙痒评分、AST、ALT、DB、TB及TB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 83 % 高于对照组82. 61 % ( χ2= 5. 87, P =0. 02) , 见表2。

2. 3 两组患者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观察组早产、胎儿窒息、羊水粪染、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3。

3 讨论

ICP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 可增加早产、胎儿窒息、产后出血风险, 临床应引起重视。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 研究认为与遗传、免疫功能、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雌孕激素分泌增高导致肝脏蛋白质合成增加、血清蛋白分泌量增多、胆酸排泄障碍为其发病的病理学基础[4]。临床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 通过缓解瘙痒、降低胆酸浓度、保障肝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主要目的为改善患者症状, 保障母婴安全。

熊去氧胆酸具有降低胆酸生成, 逆转孕激素、雌激素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功效, 为临床常用治疗ICP药物, 可针对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达到治疗目的。研究表明, 熊去氧胆酸还可通过抑制肠道对致痒物质及胆酸吸收, 降低机体胆汁酸水平, 可有效改善胎儿生长环境, 降低早产及胎儿窒息的发生率。另有研究报道, 熊去氧胆酸直接抑制胆盐对细胞膜的破坏, 从而有效稳定细胞膜, 降低细胞毒性, 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通过母婴免疫平衡发挥细胞凋亡抑制作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为人体固有存在的生物活性分子, 为甲基供体, 在人体中参与多种重要生化反应, 可有效对抗雌激素而达到抑制胆汁酸分泌作用[5]。研究指出,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增加肝浆膜磷脂成分, 调节细胞膜流动性, 具有降酶、退黄、促进肝细胞再生功能, 可有效改善肝脏功能, 临床中不仅常用于ICP治疗, 还为肝脏疾病常用药物。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ICP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肝脏功能两方面治疗, 可增强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得出, 观察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ICP相对对照组单纯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14 d后患者瘙痒评分及肝功能优于对照组。在熊去氧胆酸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改善患者肝脏功能, 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有研究分别采用熊取胆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ICP, 但其治疗效果不及两者联合使用。保障患者肝功能正常、降低胆酸分泌可减轻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P患者体内胆酸分泌增加和排泄障碍可升高患者体内胆酸水平, 对妊娠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 从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升高。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后, 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增强对患者肝功能保护, 降低胆酸分泌和保障其排泄正常, 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凡, 高冰心, 王晓东, 等.熊去氧胆酸和S-腺苷蛋氨酸改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结局的系统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 22 (4) :299-304.

[2]丁屹.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5) :710-711.

[3]李蕾, 赵新颜, 欧晓娟, 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3, 21 (4) :295-298.

[4]李婷婷, 陈江鸿.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 (34) :69-72.

二苯丙氨酸范文

二苯丙氨酸范文(精选9篇)二苯丙氨酸 第1篇1 配制方法1.1 方法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常规抽吸溶剂, 注入粉针安瓿时, 将针头呈约45°角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