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耳内窥镜下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耳内窥镜下范文(精选5篇)

耳内窥镜下 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19例;年龄11~58岁, 平均32.4岁。外伤性鼓膜穿孔19例, 中耳炎静止期21例。所有病例均为鼓膜紧张部穿孔, 残边≥2mm, 中耳黏膜正常, 无鳞状上皮化生及胆脂瘤, 无鼻咽部炎性病变, 咽鼓管功能良好, 纯音测听均有不同程度传导性耳聋。骨气导差距平均为20dB, 鼓膜贴片试验平均气导听阈降低15dB。

1.2 手术方法

术前10min用蘸有1%丁卡因的棉片敷于穿孔处浸入鼓室黏膜行表面麻醉。取仰卧头侧位, 患耳向上, 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2%利多卡因加微量0.1%肾上腺素行耳上头皮肤部局麻, 切取同侧颞肌筋膜铺平, 纯酒精脱水备用。在外耳道骨与软骨部交界处做耳内四点神经阻滞麻醉。术者在电视监视下一手持耳内镜, 一手交替持吸引器或耳显微手术器械, 先用尖针去除穿孔边缘, 使原已愈合的内、外两层上皮分开, 直角鼓膜刮刀搔刮其内侧面, 使残余鼓膜内面形成新鲜渗血创面为移植床, 鼓室内置入含抗生素的明胶海绵小碎块与穿孔边缘相平, 将颞肌筋膜修剪为大于穿孔直径约2~3mm, 内植法自穿孔前端内侧开始放置, 然后再使其余各部纳入内侧, 与移植床紧密贴敷铺平, 外用明胶海绵固定, 外耳道填塞碘纺纱布。术后应用抗生素10d, 2周内避免用力擤鼻, 14d抽出耳内填塞物, 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纯音测听。

2结果

40例手术均一次顺利完成, 随访1~36个月。术后1个月37例穿孔愈合;另3例中, 1例因留有小缝隙, 1例术后7d因感冒致中耳流脓, 移植物脱落, 穿孔未愈合。穿孔治愈率为92.5%, 好转率5%, 无效率2.5%。1年后听力测试语言频率提高 (20±5.5) dB HL者25耳, (15±5.1) dB HL者4耳, 1耳听力无变化。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科技的发展, 内镜在耳鼻喉科领域也有了广泛应用。国外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运用耳内镜技术进行中耳手术[1], 取得了满意效果, 国内相继也有作者报道了用鼻内镜实施耳部手术或检查[2,3]。耳内镜较手术显微镜能提供更好的视野, 使手术变得简单、方便, 达到提高病人的实用听力、降低外界噪音对中耳的损伤、阻断经外耳道鼓膜途径所致的中耳感染。我院在耳内镜下行鼓膜修补术, 取得良好的疗效, 并领略到了以下优点: (1) 能提供良好的照明, 成像清晰、图像分辨率高, 且有放大作用, 直视下操作, 手术成功率高。 (2) 观察物镜的焦距短、景深广、视角大, 能看到鼓膜及外耳道全景, 并能通过穿孔的鼓膜, 观察到鼓室内病变。 (3) 即可在视频图像下手术, 也可在直视下手术, 操作简单、灵活方便。 (4) 由于耳内镜是置于外耳道近鼓膜处操作, 不需调整焦距, 不受体位改变的影响,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5) 耳内镜体积小, 携带方便, 创伤小, 可不住院, 减少了治疗费用。 (6) 耳内镜可与照相机和电视录像系统连接, 有利于示教。

在耳内镜下修补鼓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本手术由于单手操作, 术者必须熟练掌握内镜使用技巧, 术中尽量避免碰击耳道, 以免引起血肿, 影响视野。 (2) 鼓室内明胶海绵的放置应均匀一致, 应将铺放的筋膜与鼓膜残边创面紧密贴合, 否则可引起移植物在术后皱缩, 留有缝隙或穿孔。 (3) 移植物的修剪应大于穿孔直径, 至少有2mm以上的重叠区。 (4) 耳内镜不宜长时间照射鼓岬, 以免光斑损伤耳蜗, 本组有2例留有小缝隙, 可能与鼓室内明胶海绵放置不均匀, 造成移植物与移植床贴敷不佳;另一种原因可能因移植物与部分移植床重叠较少, 术后移植物皱缩而致。所有病例听力复查均未发现耳蜗性聋。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不失为一种有效而简捷的方法, 因此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然而, 由于耳内镜是单手操作, 耳内镜要放入外耳道, 也影响手术器械的使用, 给手术带来了不便。另外, 立体效果差, 所以有学者提出, 耳内镜和耳显微镜相结合, 取长补短, 可使耳手术达到更完美的境界[4]。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耳内镜下对40例鼓膜穿孔施行颞肌筋膜修补术。结果:40例患者中, 37例穿孔愈合, 2例留有裂缝, 1例因术后感染穿孔未愈合。手术治愈率为92.5%, 有效率5%, 无效率2.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穿孔修补术精细、分辨率高、图象清晰, 手术创伤小, 患者痛苦小, 术后恢复快, 穿孔愈合率高, 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关键词:鼓膜穿孔,鼓膜修补术,耳内镜

参考文献

[1] Tarabichi M.Endoscopic of choiesteatoma:iong—term resuits (J) .Otoiaryngoi Head Neck Surg, 2000, 122 (6) :874-881.

[2]许风山, 王荣华, 李书华, 等.鼻内镜下中耳检查与鼓膜修补术的临床观察[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 9 (5) :264-265.

[3]陈锡辉, 刘敏, 熊观霞, 等.内镜小鼓膜成形术 (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6, 2 (3) :18.

耳内窥镜下 第2篇

关键词:认知  “耳”  词义  对比

一、引言

古今中外,人们本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来认识客观世界。“耳”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其重要性和凸显性不容忽视。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词典和语料库为依据,考察英汉“耳”的多义性,阐释造成英汉“耳”多义性的认知动因,并绘出“耳”的原则性多义网络模型,这将拓展英汉民族对“耳”的本义和引申义的认识。

二、理论回顾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认知方式。Lakoff &Johnson(1980:5)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从始源域向目标域投射。”王文斌(2007:229)认为,隐喻是人类运用联想或想象,依据心理空间之间的相似性,将彼心理空间映射到此心理空间。赵艳芳(2000:115~116)认为,转喻是一个凸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Ungerer & Schmid(2008:129~131)认为转喻是利用事物之间的邻近性,是同一认知模式中的投射,用一个范畴来代替另一个范畴。Lakoff(1987)开创了认知词义学,提出了辐射型范畴理论,即范畴的成员是一组相互关联并具有典型效应的词义,这些词义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辐射型结构,而中心是原型词义。Tyler&Evans(2001、2003)提出了原则性多义网络模型。贾冬梅、蓝纯(2010)对“water”与“水”的认知词义进行了对比,绘出了英汉“水”的词义拓展网络。

鉴于此,本文考察英汉“耳”的本义和引申义,并绘出“耳”的多义网络模型。语料来自以下六部词典:《英汉大词典》(1989)、《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1998)、《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10)、《辞海》(2000)、《现代汉语词典》(2002)、《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例句来自以上六大词典、COHA、BNC、CCL。

三、英汉“耳”的原型词义

人类相同的身体结构决定英汉语言中有相同或相似的表达。英语“ear”和汉语“耳”在词典中有相同的原型词义,都表示听觉器官。如:

(1)a.“Please go with me,”he said into her ear.

b.耳闻目睹

四、英汉“耳”的词义对比

(一)词义相同之处

第一,喻形状相似之物。英汉语言中“耳”都可喻形似耳朵之物。英语中的“ear”可喻穗、耳子,如例(2)a,汉语中有银耳、耳杯,如例(2)b。

(2)a.The ears of corn would then mature at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ime.

b.在北魏的墓葬里边发现有这种银的耳杯。

第二,喻教训。“耳”是身体的一部分,当发生冲突时,耳成了发泄对象,英语中常用“get a thick ear”,表示“打耳光”,如例(3)a。汉语中有“耳光”,如例(3)b。

(3)a.Ill give you a thick ear if you pull the dogs tail again!

b.车长一怒之下,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

第三,耳是重要的听觉器官,喻指听力的灵敏度、辨音能力。英语有“have good ears”,如例(4)a。汉语中有“耳聪目明”,如例(4)b;表示听力不好有“耳背”,如例(4)c。

(4)a.There is no need to shout;we have good ears.

b.今年76岁的李庄,身体还好,耳聪目明,能写能看。

c.我大概耳背了,实在听不明白。

第四,人们如果想要了解外界的事物,就会用“耳”去听,可喻指注意力集中程度。

人们感兴趣时,喻指注意力集中地听,英语中有“be all ears”,如(5)a。汉语中有“洗耳恭听”等,如(5)b。

(5)a.Tell us what happened;we are all ears!

b.他的报告令外国人洗耳恭听,佩服万分。

当注意力分散,缺乏兴趣时,英语中有“turn a deaf ear”,如(6)a。汉语中,喻指注意力不集中,有“耳旁风”等,如(6)b。

(6)a.Turn a deaf ear,look the other way.

b.可菲利普只是把他的话当作耳旁风。

第五,喻指刺探消息的人。用“耳”探寻消息、情报,产生转喻,用“耳”代“人”,部分代替整体。英语中有“eyes and ears”,如(7)a。汉语中有“耳目”,如(7)b。

(7)a.Shoppers are urged today to act as the' eyes and earsof the police.

b.但因近旁耳目众多,不便再细问。

第六,比喻关系密切。“耳”的主要功能是听,可指朋友、爱人的甜蜜诉说。英语中有“have a word in sbs ear”,如(8)a。关系密切,一方对另一方所说的话会产生效果,隐喻进一步投射,有“have sbs ear”,如(8)b。英语中,喻指关系密切时,有时含贬义,“tickle sbs ears”,还可指阿谀某人。汉语中,用“耳”比喻亲密无间,如“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处,如(8)c。

(8)a.I just might have a word in her ear.

b.He had the ear of the monarch.

c.两小无猜,一定是“耳鬓厮磨”,亲密无间。

第七,“耳”可听见好的音乐、消息。英语中有“easy on the ear”,如(9)a。汉语中用“耳福”指听到美好音乐等的福分,如(9)b。

(9)a.The soft voice was easy on the ear.

b.歌曲悦耳动听,让我们大饱了耳福。

第八,喻态度。人们用“耳”听了之后,会发表看法,英语中有“fall on deaf ears”,如(10)a。汉语中用“耳朵软”喻没有主见,容易轻信别人,用“耳食”喻指听到传闻不加审察就信以为真,如(10)b。

(10)a.The proposal appears to have fallen on deaf ears.

b.我们这些当领导的决不能够耳朵软,听到风,就是雨。

第九,喻行为。听了之后,会采取不同的行动,“play it by ear”表“即时应付”,如(11)a。用“up to ones ears in”,喻陷入麻烦,如(11)b。还可喻偷听,如“walls have ears”,用“耳”代“人”,用了转喻,整体通过隐喻投射,喻指偷听这一行为。汉语中有“隔墙有耳”,如(11)c。

(11)a.All I could do was play it by ear.

b.Im up to my ears in work.

c.我知道你是个很谨慎的人,也知道隔墙有耳,不该说的话,你也不会说的。

第十,喻情绪状态。人们用“耳朵”听,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指生气的情绪,有“on ones ears”,如(12)a。汉语中有“耳目一新”,喻指新鲜感,如(12)b。

(12)a.His insults put me on my ear.

b.巴西舞者在桑巴音乐中跳起芭蕾,更让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

(二)词义不同之处

英汉民族因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角度的不同,基于自身“耳”而产生的概念隐喻具有差异性,便使英汉语“耳”具有不同的词义。

1. 英语“ear”

第一,英美国家的报纸两端有一些小栏目,“ear”由于分布于两端而喻指在报纸左右侧刊登天气预报或广告的小栏目。

第二,人们喜欢听广播电台,“ear”隐喻成美国俚语中的民用频道电台。

第三,比喻不受欢迎的事物。汉语中的“猪”容易使人联想到“贪婪、肮脏”等,“ear”与其连用,就有消极之意。英语中的“a sows ear”指劣质的东西,如:

(13)Mr Patten will do his best to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

第四,喻缺乏经验。胎生动物刚出生时,浑身是湿的,等干了之后,耳朵背后还是湿的。英语中常用“wet behind the ears”比喻人缺乏经验。如:

(14)I was,to put it mildly,wet behind the ears,politically.

第五,比喻程度深。用“to the ears”喻指极度深,如:

(15)He was stuffed to the ears and needed nothing so much as a nap.

2. 汉语“耳”

第一,喻年龄。汉语中常用“耳顺”喻六十岁。

(16)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二,喻环境。环境安静,“耳”边不会嘈杂,常用“耳根清净”喻指环境安静。

(17)老夫人从此退场,我们也就可以耳根清净。

第三,喻影响。听到的事情能改变人的看法,对人具有影响,常用“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18)雷蕾从小耳濡目染,萦绕在她生活空间的全是世界名曲的旋律。

第四,喻熟悉度。用“耳生”喻指生疏,如(19)a,“耳熟能详”喻指熟悉,如(19)a。

(19)a.这个声音耳生得很,又好象是个日本人在笨笨呵呵地说中国话。

b.“五年计划”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政治经济名词。

五、讨论和认知阐释

第一,隐喻和转喻是认识英汉“耳”多义性的重要方式。隐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转喻是利用事物之间的邻近性。Goossens(1990)提出了“隐转喻”这一概念,并分为两类,一是“来自转喻的隐喻”,二是“含转喻的隐喻/含隐喻的转喻”。Radden(2000)认为存在“隐转喻”连续体,属于转喻与隐喻的互动现象。Barnden(2010)认为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存在接口。英汉“耳”词义变化及拓展以隐喻为主,转喻为辅。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耳”的原型义中,英语“ear”偶具转喻功能;第二,某些隐喻投射,以转喻为基础,如“偷听”这一行为,首先用“耳”指代“人”,用了转喻,整体通过隐喻投射,喻指“偷听”这一行为。

表1:英汉“耳”的隐喻和转喻

英汉“耳”多义性原因以隐喻为主,其投射分为事物域、社会域、个人域。事物域共7个:喻形状相似之物,好事物,在报纸左右小栏目,电台,不好的事物,程度深,环境;社会域2个:喻教训,关系;个人域共10个:喻听力的灵敏度,注意力集中度,刺探消息的人,态度,行为,情感状态,缺乏经验,年龄,熟悉度,影响。形成如下级阶:个人域>事物域>社会域。这是因为由于“耳”是人类重要的听觉器官,人们先从个人出发,强调“耳”的功能,再由“耳”的形状认知其他事物,最后才投射到复杂的社会关系。

第二,在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下,英汉“耳”的词义异同并存。共性:第一,英汉“耳”有相同的原型词义,反映了英汉民族生理构造的趋同性。第二,英汉“耳”的引申义有共性:喻形状相似之物,喻教训,喻听力的灵敏度、辨音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喻注意力集中程度,喻指刺探消息的人,喻关系密切(不和),喻好事物,喻态度,喻行为,喻情感状态。基于不同的文化地理及观察事物的角度,英汉“耳”的引申义有差异:英语“耳”喻报纸左右小栏目,喻电台,喻不好的事物,喻缺乏经验,喻程度深;汉语“耳”喻年龄,喻环境,喻熟悉度,喻影响。

图1:英汉“耳”词义拓展对比

第三,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英汉“耳”的多义性,绘出了英汉“耳”的原则性多义网络图,如图2。实线箭头(细)、虚线箭头、粗线箭头分别指英语、汉语及英汉共有的“耳”的词义引申。图2显示,英汉“耳”每个引申义的产生都与其原型词义相关,说明英汉“耳”的认知出发点相同。同样,英汉“耳”都可投射到个人域、事物域和社会域。从图2可以看出,粗线最多,说明英汉“耳”的引申,共性多于个性。第一,英语“耳”的引申义演变趋势为:从“耳”本义出发,投射到个人域、事物域和社会域。个人域中,由于“耳”的听觉功能,通过联想,“耳”喻指听力的灵敏度、辨音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此外,根据人一出生耳背后就有水的现象,词义引申为“没有经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可影响人的行为。事物域中,以“耳”这一实物为基础,联想到相似事物,如“器物两旁的耳子”,再引申为报纸左右小栏目;水漫到耳朵极度危险,有了“程度深”这一引申义;“耳”可听到不同的声音,还可指“耳”边没有声音的环境,以及联想到播放声音的工具,即电台,如图2所示。社会域中,打某人“耳朵”想到“揍人”的引申义;“耳边私语”是甜蜜诉说,也可指讥讽,引申为关系密切。第二,汉语“耳”的词义引申趋势和英语一样,首先从“耳”的本义出发,分别投射到个人域、事物域和社会域。个人域中,由“耳”的功能投射到注意力、灵敏度,以及人在六十岁时,不会受轻易身边之事干扰,喻指年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对人影响不同,进一步投射到情感状态、态度、行为、熟悉度。事物域中,“耳”的形状联想到银耳;“耳”听到好的声音,以及人们总是需要安静的环境进行思考、休息,产生了一系列引申义。社会域中,“打耳光”喻“教训”,“耳鬓厮磨”喻关系密切。由此可见,运用多义词的词义网络、词义的分解和表征更接近于人类的言语行为,能更有效地触发语言学习者对词汇概念的认知图式,进而能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和使用多义词。

图2:英汉“耳”的原则性多义网络模型

六、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词典和语料库为依据,考察英汉“耳”的多义性,力图对此作出认知上的阐释。研究发现,英汉“耳”本义和引申义大同小异。共性:有相同原型词义,词义引申到个人域、事物域、社会域,包括喻形状、教训、听力灵敏度等、注意力、刺探消息的人、关系、好的事物、态度、行为、情感状态。个性:英语“耳”喻小栏目、电台、不好的事物、缺乏经验、程度深;汉语“耳”喻年龄、环境、熟悉度、影响。英汉“耳”多义性主要由隐喻投射形成,小部分为转喻和以转喻为基础的隐喻。原则性多义网络图更好地展示了英汉“耳”的多义性,将拓展英汉民族对“耳”的认识。限于篇幅,其他内容将另文详述。

参考文献:

[1]Barnden,J.Metaphor and metonymy:Making their connections more slippery[J].CognitiveLinguistics,2010,(1):1~34.

[2]Goossens,L.Metaphtonymy: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0,(1):323~340.

[3]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Lakoff,G.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5]Radden,G.How metonymic are metaphors?[A].A.Barcelona.Metaphor and Metonymy at the Crossroads[C].Berlin/New York:

Moulton de Gruyter,2000:93~108.

[6]Tyler,A.&V.Evans.The Semantic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Spatial Scenes,Embodied Meaning and Cogni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7]艾迪生·维斯里·朗文出版公司辞典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Z].朱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9]霍恩比,李北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贾冬梅,蓝纯.“Water”与“水”的认知词义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28~35.

[11]陆谷孙.英汉大词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2]吕叔湘.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3]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4]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1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耳内窥镜下 第3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除全身给药治疗外, 局部处理也十分重要。如局部处理恰当, 中耳引流通畅, 则可使病程缩短, 达到干耳的目的。我科2003年2012年采用0°2.7 mm耳内窥镜下高负压技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9例,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9例患者, 男33例, 女56例。年龄15岁~70岁, 平均年龄42.5岁。其中有5例行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

2 治疗

2.1 适应证以慢性单纯型和上鼓室胆脂瘤为主。

2.2 治疗方法

耳内窥镜接电视监视系统, 用对化脓性中耳炎敏感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替硝唑注射液, 另加地塞米松注射液, 稀释脓液的糜蛋白酶针, 冲洗外耳中耳。镜下可见脓液像玻璃丝, 胶胨样附着中耳腔, 还有很多脓液中有白色胆脂瘤上皮悬浮, 然后用18号钝针头抽吸出黏稠的脓液。治疗中负压最高安全限度600 mm Hg, 如使用负压较低影响疗效。如吸出血性脓液或血液, 此为肉芽组织被吸破或肉芽组织被吸掉所致, 有出血反而干耳更快。清洗中对于影响中耳通气引流的胆脂瘤息肉进行摘除吸除。清洗时要注意冲洗液加温, 使药液温度接近体温, 以免产生眩晕。操作时患者自觉有巨大声响告知患者属正常情况, 解除患者顾虑,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3 结果

85例经治疗干耳, 时间比单纯用药时间缩短一半。4例反复发作, 考虑并发霉菌感染, 加用制霉菌素后干耳。干耳听力较前提高。干耳后35例接受鼓膜修补, 54例定期观察, 避免复发。

4 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也是导致耳聋的因素之一, 大多数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迁延所致。由于上鼓室部位深在, 在中耳炎病程中, 中耳系统狭窄的内通风引流通道很容易被水肿的黏膜、肉芽胆脂瘤阻塞, 这是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体征是流脓, 外耳道中耳腔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鼓膜穿孔, 镜下可见鼓膜穿孔在鼓膜紧张部, 也有边缘性者。穿孔处见鼓室黏膜充血, 有黏稠的脓液, 有肉芽息肉, 大的肉芽息肉循穿孔伸展于外耳道, 中耳有脓性黏液, 鼓室有白色鳞片状胆脂瘤。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鼓室炎主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慢性上鼓室炎以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为主, 因病程长, 常有复合菌感染。厌氧菌感染所致中耳化脓迁延不愈, 越来越受到关注。上鼓室隐蔽, 常因引流不良有利于厌氧菌的感染繁殖, 选取敏感抗生素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注射液, 因脓液黏稠, 加糜蛋白酶稀释, 便于吸出, 加地塞米松以缓解炎性肿胀、渗出。

电视耳内窥镜直视下能准确、全面地观察外耳道中耳病变, 彻底清除外耳道、鼓室内的分泌物, 及妨碍中耳通气引流的息肉、肉芽、胆脂瘤。电视耳内窥镜下高负压技术清除中耳内分泌物, 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局部治疗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耳内窥镜下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耳听力下降、耳闷胀。耳镜检查可发现鼓膜浑浊及鼓膜膨隆等, 鼓膜色泽变黄或呈琥珀色、充血、内陷或外突, 光锥弥散、消失, 鼓室内可见液平、气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9例;年龄19~66岁, 中位年龄35.6岁;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17~68岁, 中位年龄36.5岁。2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两人在硬性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术, 对患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干预。 (1) 检查前护理:鼓膜穿刺前向患者讲解鼓膜穿刺抽液的目的、方法、必要性、穿刺技术、麻醉方法、注意事项、术中配合等。也有患者担心鼓膜穿刺后鼓膜上有穿孔, 穿孔很难愈合会导致听力下降更严重, 而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 这时应采取针对性的安抚, 以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术前签好知情同意书, 介绍成功病例, 鼓励患者。告知患者穿刺前会滴入麻药以减轻疼痛感。 (2) 检查中护理:患者取仰卧位, 根据患者外耳道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内窥镜, 先用内窥镜检查鼓膜, 利用内窥镜的摄像系统采集鼓膜正位图像作为穿刺前的鼓膜, 根据患者术耳的情况, 即用1ml注射器吸取1%丁卡因溶液少许, 取下针头, 向耳内滴入3~5滴, 作用5min后行鼓膜穿刺术, 术者左手持镜, 在耳内窥镜显示器直视下, 右手将7号长针头在未贴近鼓膜前, 由助手抽取鼓室内的麻药, 而后从鼓膜前下象限光锥下缘距鼓环约2mm处进针刺入鼓室, 并切实固定针头, 助手握住注射器活塞缓慢抽吸, 注意操作时动作轻柔, 耳内镜进出外耳道要稳、准、轻, 前端不可触到外耳道壁, 避免污染镜面或擦伤外耳道皮肤[3]。抽吸过程中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询问患者的疼痛不适感。抽液完后记录抽吸到的液体, 用内窥镜的摄像系统采集鼓膜穿刺后的图片, 与穿刺前的图片进行对比。 (3) 检查后护理:操作完后嘱患者缓慢起来, 有无眩晕不适感, 耳闷胀感是否减轻等。告知患者穿刺耳勿进水, 术后1周内保持耳部干燥清洁, 以免中耳感染[4]。嘱患者加强身体锻炼, 增加身体抵抗力, 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 勿受凉感冒, 防止因上呼吸道感染而波及咽鼓管引起复发[5]。嘱患者遵医嘱服药, 术后3~7d复查, 观察鼓膜及鼓室的情况。

1.2.2对照组:一人在额镜下独立操作, 即一手牵拉耳廓或固定窥耳器, 另一手穿刺并抽吸, 吸取中耳液后向患者简单交待注意事项。

1.3 患者对操作及疗效的满意度判定标准

满意:穿刺时间20~30s, 无疼痛, 患者听力水平已恢复正常, 耳部原有的堵塞感已完全消失, 鼓膜正常;基本满意:穿刺时间31~40s, 轻度疼痛可耐受, 症状减轻程度明显, 听力改善效果显著, 鼓膜内陷改善;不满意:穿刺时间41~60s, 疼痛难以忍受, 症状表现无改善, 听力水平未提高, 鼓膜内陷[6,7]。满意度= (满意+基本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操作及疗效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P<0.01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的疾病[8], 而鼓膜穿刺术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而传统方法多采用单人在额镜下操作, 患者取坐位, 即一手牵拉耳廓或固定窥耳器, 另一手穿刺并抽吸, 而且额镜下光线弱, 视野小, 鼓膜暴露差, 操作风险高[9], 因此易造成穿刺部位不准确, 加上穿刺后需有抽吸动作, 造成针头不同程度的移动, 易造成穿刺点鼓膜撕裂、穿刺针头脱出, 甚至损伤鼓室内侧壁造成出血等并发症。而我科采用耳内镜下两人操作行鼓膜穿刺具有以下优点: (1) 耳内镜下其前端为放大镜片, 操作时能提供良好的照明, 光源充足, 视野清晰, 立体感强, 易越过外耳道狭窄和偏曲的部位, 直接观察到鼓膜的全貌, 能准确找到穿刺部位[10], 因此有效避免了盲目操作, 减少损伤。 (2) 滴入麻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患者的紧张、恐惧感也会随着疼痛的减轻而降低。患者取仰卧位闭眼休息, 容易全身心进入一个放松的状态, 患者不会移动身体, 便于术者操作。 (3) 两人操作, 一人固定针头, 另一人抽吸, 且可反复多次抽取, 并尽量吸尽鼓室内的积液, 这样穿刺点位置准确固定, 避免针头晃动造成不利后果。 (4) 外耳道存在狭窄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对较细的耳内镜, 使整个操作更加方便, 可操作性更强。临床实践表明, 对行鼓膜穿刺术患者实施两人在耳内窥镜下的方法加上护理干预后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 缩短了穿刺所需时间, 准确率高, 疗效显著, 且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由两人在硬性耳内窥镜下行鼓膜穿刺术, 对患者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一人在额镜下行鼓膜穿刺术, 只交待简单的注意事项。比较2组患者对鼓膜穿刺术操作及疗效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操作及疗效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对行鼓膜穿刺术患者实施两人在耳内窥镜下的方法并配合护理干预后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 缩短了穿刺所需时间, 准确率高, 疗效明显, 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耳内窥镜,鼓膜穿刺术,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曹辉, 韩艳蓉.鼓膜穿刺下高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0例观察[J].医技杂志, 2007, 14 (2) :219.

[2]肖二彬.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并药物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 (6) :1209-1210.

[3]车德安, 车德文, 叶彩霞, 等.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7) :3031-3032.

[4]付选香, 周改焕.鼓膜穿刺加经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44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9) :123-124.

[5]邹利芳, 林爱桃.19例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9 (10A) :2554-2555.

[6]刘世林, 刘卫一, 张亚梅, 等.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不同程度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9, 17 (2) :123-124.

[7]王小琴.鼓膜穿刺负压加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12) :1844-1845.

[7]蒙慧菊.细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8例临床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0, 8 (4) :478-479.

[9]马士峰.鼻内镜下双孔鼓膜穿刺与单孔鼓膜穿刺的治疗的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99) :106-107.

耳内窥镜下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 (100耳) , 男58耳, 女42耳, 年龄20~80岁, 平均 (39.7±2.4) 岁, 病史1~4个月。全部患者均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鸣以及耳闷等, 通过检查得知鼓膜活动减弱或者消失、鼓膜内陷以及光锥消失;存在明显积液平的有58耳, 通过电测听显示为混合性聋或者传导性聋, 气骨导差在30 d BHL以下, 鼓室图主要表现为“B”型曲线。给予药物以及物理治疗之后症状仍没有好转;62例表现为鼓膜穿刺并且有黄黏液, 在经过1周1次的地塞米松+穿刺抽液进行冲洗之后, 穿刺4次仍未治愈。

1.2 手术适应证

(1) 患者属于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 保守治疗如咽鼓管吹张以及抗生素等抑或多次切开骨膜3个月之后仍未改善; (2) 胶耳抑或重度鼓膜内陷; (3) 中耳承受负压导致重度传导性聋, 对患者的语言发育产生影响; (4) 属于发作性急性中耳炎; (5) 咽鼓管异常开放; (6) 适用高压氧疗法[4]。

1.3 器械

采用Stryker377-32和Stryker377-12型的耳内窥镜, 长度为2.7~4 mm, 硬管耳内镜的度数为0°, 冷光源为350WStorz CLH-250, 转换器和摄像系统为Stryker597T, 显示器为Sony SSM-14L1型, 鼓室置管器为国产;硅胶中耳通气管为1.0~1.2 mm内径的哑铃型。

1.4 方法

患者行局部麻醉之后, 对外耳道实施常规消毒, 在鼓膜表面贴1%地卡因棉片麻醉, 待10~15 min后把棉片取出, 采用程冯Ⅲ型鼓膜置管设备实施中耳置管, 把鼓室当中的积液用负压吸引器吸干净, 术后口服激素抗生素, 持续5 d, 0.05%的胫甲唑啉喷鼻, 持续1周[3], 防止耳中进水以及感冒的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 监测听力恢复情况、置管堵塞情况以及脱落和感染情况等, 待症状消失之后而置管仍在的患者要把通气管除去。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鼓膜标志清晰, 通过纯音测听显示气骨导差降到15 d BHL, 鼓室的导抗图以A型曲线为主;好转:症状得到有效减轻, 鼓室标志趋于稳定, 气骨导差>10 d BHL, A型曲线或者C型曲线为鼓室导图的主要曲线;无效: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鼓膜标志模糊或者出现内陷, 气骨导差在10 d BHL以下, B型曲线为鼓室导图的主要曲线[5]。有效=治愈+好转。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完成置管, 未出现鼓岬损伤和外耳道血肿情况, 鼓膜以及外耳道的反应比较轻微。术后1周, 出现少量中耳渗液51耳, 6耳出现管堵塞, 要对通气管进行更换, 其余43耳在外耳道可发现少量渗液。术后3周100耳均未出现中耳渗液。术后6个月, 通气管自行脱落30耳, 鼓膜愈合良好29例, 复发6耳, 因此进行了第二次鼓膜置管术, 鼓膜未完全愈合2耳。通气管位置适合72耳, 中耳中无渗液, 较干燥, 其中鼓膜愈合48耳, 鼓膜穿孔未愈合14耳, 中耳出现渗液重复置管6耳, 漏液4耳, 通过对感染进行控制之后, 在耳内窥镜辅助下进行鼓膜修补术, 痊愈4耳, 拒绝手术修补1耳。本组患者中治愈57耳, 好转38耳, 无效5耳, 治疗有效率95%。

3 讨论

对于正常鼓膜患者来说, 中耳和外界环节沟通的唯一管道就是咽喉管[6]。咽喉管出现阻塞是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 中耳内气压与中耳外气压基本相等。如果咽喉管因为各种因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 黏膜会吸收中耳的气体, 中耳当中出现负压而造成中耳黏膜静脉扩张, 增加了通透性, 大量血清就会漏出来并在中耳中聚积, 最终形成中耳积液。分泌性中耳炎的保守治疗主要有:抗生素治疗、使鼻腔和咽鼓管保持通畅、加快纤毛运动和排泄功能、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咽鼓管吹张等。在保守治疗之后未出现效果时要尽快实施手术。因此要想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解决中耳负压是关键所在, 通常情况下保守治疗达不到应有效果, 特别对于胶耳来说, 要用手术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上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 这三种手术方式分别是鼓膜切开置管术、鼓膜切开术与鼓膜穿刺术。后两种手术既不能让鼓室当中的液体完全流出来, 又不能使鼓室内和鼓室外的气压保持一致。鼓膜切开置管术在具备鼓膜切开术和鼓膜穿刺术的特点之外, 还能够使液体完全流出并保持咽鼓管畅通, 同时鼓膜切开置管术通过耳道内给药, 可以稀释鼓室内当中的液体, 有利于消散鼓室黏膜炎症。基于此, 在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时, 耳内窥镜辅助下行中耳置管术是比较理想的方法。随着临床耳内手术当中越来越多的应用耳内镜, 其具有清晰的视野、简单的操作、较小的创伤性, 并且手术时间段和恢复速度快等特点[7]。本研究结果显示, 耳内窥镜辅助下行中耳置管在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当中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耳内窥镜辅助下行中耳置管术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点, 对于那些病程在8周以上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经反复鼓膜穿刺、慢性分泌物黏稠或者胶耳等各项治疗无效者要及时实施鼓膜置管术, 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如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和胆固醇肉芽肿等。但对急性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先积极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能鼓膜置管[8]。在进行鼓膜置管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时严格从无菌操作的要求出发;在置管当中要使动作轻巧和精准;在置管的时候, 要把鼓室当中的分泌物通过耳科吸引器完全吸尽之后才能置管, 如果患者的耳内出现了黄色胶冻状物以及黏稠液体则要用地塞米松溶液+α-糜蛋白酶进行冲洗[9], 避免堵塞通气管;鼓膜的切口不要太大, 手术当中不要做用力撸鼻等不适当动作, 这也是防止通气管脱出的关键所在;留置导管的时间要适当, 一般在0.5~1年, 不能>2年。如果留置时间太短就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如果留置时间过长会增加耳漏率。经过耳内窥镜能够使置管术的视野更加清晰和宽, 图像通过显像系统能够有效放大, 容易进行精确操作, 对患者的创伤性小, 防止裸眼下有置管损伤鼓膜、鼓岬以及外耳道和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伟, 郭睿, 龚维熙, 等.耳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 2013, 8 (2) :41-42.

[2]岳胜清, 罗晓, 徐开伦, 等.鼓膜切开加置管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 35 (6) :605-607.

[3]聂志宏, 王俊勇.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35) :99, 101.

[4]张应龙, 刘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免疫状态及耳积液NO、IFN-γ、IL-2的变化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18 (12) :1814-1816.

[5]李登敏.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 2012, 15 (5) :70.

[6]黄秋红, 蔡小剑, 张志刚, 等.缺氧诱导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中耳黏膜中的表达[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 18 (1) :63-64.

[7]何文霞, 彭平, 汪文银.通气管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运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25 (1) :32-33.

[8]杨琪.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3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19 (21) :106-107.

耳内窥镜下范文

耳内窥镜下范文(精选5篇)耳内窥镜下 第1篇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19例;年龄11~58岁, 平均32.4岁。外伤性鼓...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