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供应链范文
二级供应链范文(精选5篇)
二级供应链 第1篇
在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下,2014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对医院用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的使用单位提出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管理要求。而在新的医疗技术、科技革新的冲击下,各类的医用物资使用量、使用品种、使用价值也在不断的增加,物资供应链管理在医院运营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推进,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以往的物资管理系统,即一级库管理,功能出现一定的局限性。物资仅完成从库房到科室的记录,不能完成对出库物资的全跟踪,出现数据断流,使核算管理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为完善管理过程,掌握物资流向,对物资系统进行二级库管理方面的开发显得十分必要。
1 二级库定义
二级库一般指各科室、病区在医院物资一级库领用材料后形成的库存,通过设立二级库,将医院物资管理的触角下沉到科室,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物资的计划、采购、领用、使用及收费的全过程管理。对耗材的衔接收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材料管理中常见的冒领、乱领、错用、乱用的现象,进而降低医疗成本。
2 基于物资供应链下的二级库实施
2.1 医用耗材二级库整体设计核心
目前华山医院的二级库房建立在中心库房的管理之下,以4个目标为核心制定相应管理制度[1]:1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提升供应链效率,加快库存周转,为库存物资设置高储、低储、安全量警戒线,在确保临床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将库存量减少,并通过系统实时掌握全院各级库房库存情况;2及时供应满足临床需求:使用网络物资订单管理,使得请领请购一体化。淘汰了纸质申领单统一使用电子订单,易于保存方便管理;3使用安全确保病人利益:利用条形码实现批次效期管理和病人追溯,通过微信验收控制不良事件;4成本控制杜绝不合理浪费:对可收费材料使用流程化管理、消耗材料使用定额管理与事前控制,为精细化成本核算提供数据支持[2]。医院二级库流程见图1。
2.2 医用耗材二级库功能模块
二级库能满足我院临床科室对于日常医用耗材、供应商等管理工作,功能主要分为以下五大模块(图2)。
(1)科室需求管理:主要针对临床医生、护士或者技师在日常工作中对消耗性材料提出的需求进行管理,由耗材管理员进行统一审核并上报至中心库房。该模块能对订单进行统一管理、追溯订单执行进度、根据高低储自动请领。
(2)二级库管理:对二级库出入库物资进行记录。详细记录出库物资的使用情况,申请人、使用时间物资批号等。完善管理过程,避免数据断流,掌握物资流向。
(3)综合业务查询:可以实时查询二级库库存情况和物资使用历史情况。
(4)报表统计:汇总当月耗材入库明细、使用情况。在物资供应链集中配送的模式下各科室可以根据报表统计及时调整库存、上报使用情况、控制经费支出。
(5)基础数据维护:统计归纳各类产品信息、供应商资质、厂家授权、业务联系方式和医保代码等数据。其中为了各科室方便使用,对二级库物资字典添加了“选择”和“归类”功能。科室物资管理员可以对物资字典内的产品设置请领、请购权限,对金额较高或植入类产品设置专人请购权限或定额请领。此外可以通过套餐设置可以对同类产品或同品牌产品进行“归类”,方便临床使用人员查找。
2.3 医用耗材二级库的精细化管理
采用更加全面、完善的二级库制度势必为了追求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在现代化信息系统的辅助下可以有效、快速的完成出库、入库、登记等操作[3]。但是与原来随心所欲的使用耗材相比仍然是加重了职能科室与临床科室的工作量。为了在有限人力资源的情况下,贯彻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要求,根据不同的医用耗材、不同的管理要求等级,针对不同科室开发了二级库系统。目前根据我院临床需求已经开展支具室二级库、检验科二级库、试剂二级库、供应室二级库、手术室通用材料二级库、普外科手术室二级库、神经外科手术室二级库、眼科手术室二级库、DSA二级库、心导管室二级库。共覆盖医用耗材3000多种,使用耗材金额超过1亿元。
以我院检验科二级库为例。检验科所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与普通耗材相比有着保存条件苛刻、有效期较短的特点。体外诊断试剂的冷链运输要求较高,一般需要保存2~8℃的冷藏,避光并不能倒置。而它的有效期相比较于普通耗材的一年至两年试剂的有效期往往只有3~6个月,所以避免试剂过期、防止误使用过期体外诊断试剂是检验科长效机制的重点工作。针对试剂的特殊性,对检验科二级库采用一物一码的管理模式。在供应商出库时通过网络登录一物一码管理平台为试剂打印条形码。条形码是系统按照公式规则赋予试剂,其中包含了试剂的批号、有效期、规格、供应商等信息。由中心库房接收并出库至检验科二级库,检验科在接收时可以查询每样试剂的条形码。在领用出库时必须使用条码枪扫描条形码,如果条形码所记录的有效期已经过期系统则会提出警告并禁止使用。与此同时通过条形码所记录下的所有试剂有效期可以通过系统设置提前提醒,避免试剂过期造成科室经济损失。通过一物一码的管理模式确保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使用,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通过提前预警合理安排试剂的使用顺序避免造成科室、医院的经济损失[4]。
2.4 个性化智能提醒功能
电子化管理相较于纸质档案的优势除了方便保存,还能实时统计证件、耗材的动态情况[5]。为了将电子化管理的优势更好的应用在临床科室管理中,为每个二级库提供了个性化设置智能提醒窗口。各科室二级库可以根据特点自由设置智能提醒窗口的内容:过期产品注册证、过期授权书、为处理采购订单、高储低储等。也可以设置日期提起预警[6]。
2.5 不良事件追溯
不良事件除了第一时间安置病人外,及时追溯源头避免事件扩大也是处置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二级库房管理延续了中心库房以条线码为核心的闭环管理[7]。通过不良事件中使用耗材的批号在业务综合查询中逐步向上追查改耗材院内周转流程:科室领用时间领用人、中心库房出库时间、验收员验收时间与验收结果。并且配合微信验收时的产品照片可以清晰、迅速的反应耗材的使用情况[8]。
3 医院二级库管理的探讨
3.1 多系统整合
随着二级库精细化管理的全面铺开,已经涉及医院多方面业务。然而HIS系统、消毒灭菌系统等软件仍然是各科室甚至全院必要的功能。二级库管理作为全院物资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面向科室的窗口端,可以满足不同临床科室的要求,但是作为面向全院物资供应链的系统要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不可能的。系统对接在二级库推广过程中成为了首要难题,需要各科室积极配合和双方软件供应商的协调。
3.2“零库存”的持续改进
随着二级库管理的推广,由科室提交的申请更加贴近各科室的耗材使用情况、分布特点[9]。将中心库房的库存量分散至各个科室后,仍将加强对科室耗材管理员的培训与指导,分析月耗材使用量报表帮助临床科室减少库存量。同时优化采购流程,精简供应商与科室的P2P配送方式,加快物资周转流转,努力实现“零库存”[10]。
4 医院二级库管理展望
目前医用耗材信息较多,代码种类较为复杂。产品注册证、生产批号、医保代码等信息在进入医院物资供应链时需要通过手动输入系统内,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错误。缺少统一标准的产品“身份证”,简化医用耗材录入物资供应链流程,扩大物资追溯范围[11]。
在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持续进步的现代医疗背景下,精细化、个性化的医疗就诊势必为未来发展方向。而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也鼓励支持医院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每一位病人就诊情况、医用耗材使用次数、植入物的实时情况记录的不但是病人的安全、健康,更为下一位病人的就医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12]。做好医院数据化管理、二级库精细化管理是医院前进的必经之路。
摘要:二级库管理的推广使得医院在物资供应链上的管理更加全面,完成了从库房到科室、从科室到病人的全跟踪。为核算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二级库管理系统的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科室需求管理、二级库管理、综合业务查询、报表统计、基础数据维护。此外实现二级库个性化管理,根据不同临床需求开发一物一码管理、智能化提醒功能和多系统界面整合。用现代化手段和二级库管理不断优化物资供应链,实现医疗物资精细化管理、“零库存”目标。
关键词:医用物资,二级库,供应链,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娌君.统筹把握与分级管理—对医院卫生材料二级库建立的分析[J].管理观察,2014,9(25):183-184.
[2]由宝剑,肖笃,田一宁.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1):76-78.
[3]廉维,商弘,殷树宏,等.医用高值耗材二级库条形码的管理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2):64-65.
[4]栾红娟.医用物资二级库的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2,29(2):129,134.
[5]王菲.浅析医用卫生材料的二级库管理模式[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1):88-89.
[6]丁度吉,林宇腾.医用高值耗材二级库条形码应用[J].医疗装备,2014,(11):66-68.
[7]李德汉.医用低值耗材溢库控制方法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5,(11):49-51.
[8]汤黎明,戚仕涛.医院医学工程科技术管理规范专题五医院医用耗材(库房)管理技术规范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7):94-96.
[9]刘婕.临床科室医用耗材闭环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2):113-117.
[10]张小明,谢婉花,曾华.基于JCI标准的医院二级库房管理[J].现代医院,2015,(2):127-129.
[11]王凤.精细化管理在医用耗材二级库的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6):123-125.
二级供应链 第2篇
广东电网公司二级物资(第一批)供应商现场评估工作组即将于近日出发,对已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在线监测装置等11个标的供应商及代理商工厂进行现场评估。
为了让供应商对评估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配合现场评估,以提高评估的有效性,特制定此指南。供应商可根据此指南做好评估前相关的准备。
本指南非强制性文件,仅供参考。现场评估审核时以《供应商评估标准指标》为准。
一、针对《供应商评估标准指标》应提供的证据:
现场评估需要供应商提供证据指南(详见附件)
二、提供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
1、供应商应向评估审核组提供用于存档电子文件和用于后评估纸质文件。文件内容包括:
①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计量证书(特定产品)、工业生产许可证(特定产品)、3C认证证书(特定产品)及其它认证证书扫描和复印件;
②供应商数据库登记表、有关财务报表、国内外业绩证明扫描和复印件;
③产品照片、产品技术鉴定证书、注册商标、近期监督检验报告扫描和复印件;④评估现场照片、DV视频(要求如“三”条款);
⑤生产设备清单、检测设备清单、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电子文件用3.5寸(120mm)光盘刻录,并作好标识。
三、提供评估现场照片和DV视频
1、评估现场照片和DV视频用作现场评估后专家组进一步评审取证。若未能提供或未能达到要求,可能会影响最后评估结论。
2、评估现场照片和DV视频供应商自行拍摄提供。
3、评估现场照片和DV视频拍摄时间距离现场评估时间不大于30天,DV长小于3分钟。且与现场一致,否则视为无效。
4、照片和DV视频内容应基本一致,包括:
①工厂正门,显示公司名称和工厂标志;
②工厂内布局,主要厂容厂貌;
③产品生产制造流程完整生产线,显示生产环境、设备、材料、产品和人员操作过程;④检验室和检验设备;
⑤原材仓库、成品仓库;
⑥自选内容,供应商认为有价值而需展示的内容。
5、除提供电子版照片外,尚需提供一套纸质4R规格照片。
本指南咨询电话:彭小姐020-85125348;黄小姐 020-85120188
广东电网公司物流服务中心
二级供应链 第3篇
【关键词】二级乙医院;集中化供应;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54-01
我院是一所二級乙等医院,拥有200张床位。长期以来。供应室与临床科室各自为政,供应室只负责消毒各临床科室自行清洗包装的物品,是名副其实的消毒室。自2009年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我院根据新规范,通过考察、评估,新建了消毒供应中心,配置了预真空压力灭菌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气枪等基础设备,全院实行集中化供应。现将集中化供应过程中与临床科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回收方面 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器械类物品时发现数量有误,有缺少或多余,两个包之间有混淆,器械用后未作初步清洗,血渍干涸,器械有损坏,包布有缺失,回收物品与清单不符等现象,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
1.2 人力资源方面 以往从事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基本素质较差,年龄偏大,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新知识新观念接受能力差,人员依从性低,造成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缓慢,工作效率低下。
1.3 运送储存方面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不在同一栋楼,在运送上存在一些不便利,每天的物品主要由人力运送,时间上随机性比较大,尤其是在装卸载及运送途中不可避免出现的意外情况如:碰撞、跌落、遗失等。
⒈4成本核算方面 我院自2010在全院开展成本核算,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的物品按包计费,这就造成科室为节约支出,忽视质量控制,出现器械脱铬、仍未更换,包布磨损严重仍坚持使用的现象。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人员结构培训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在原有供应室人员的基础上增加业务骨干,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派专人清点包装;对新旧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了解集中化供应的目的、意义、实施的方法,掌握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以及新的工作流程。按需设岗,按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下送七个流程,分为清洗下收组、包装下送组、消毒灭菌组,让年轻的业务骨干负责精密细致的工作,年龄偏大的人员负责辅料制备及日常清洁工作,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2 建立互信合作关系 消毒供应中心与各临床科室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及时听取临床科室反馈意见。每月定期到临床科室了解物品供应情况,征求科室意见,制定相应措施,采取预约供应、特别供应、紧急供应的方法满足临床需求。器械供应接收方面实行三十分钟反馈制。由于污染的器械不能在诊疗场所清点[1],故器械回收后由清洗护士清点,发现有遗失、损伤情况,须在三十分钟内通报相关科室,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2.3 封闭式运送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与各临床科室的建筑布局制定合理的下收下发机制。做到四定:定点、定车、定时、定人。消毒供应中心有洁污出入口,每个出入口有固定的封闭式运送车,回收物品有专门的封闭箱(防震荡、防跌落),污染的物品由临床科室清点完毕,填写清点清单置于封闭箱中,交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运回,封闭箱一用一消毒。灭菌后的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置于(轻拿轻放)密闭式无菌车内送回临床科室。每天定时间段分四次收发,发放人员发放无菌物品前脱去手套,用保持清洁的双手发放无菌物品[2]。
2.4 针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发展现状鉴于医院成本核算,消毒供应中心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专科包、特需包,并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选择包装材料:使用频率高的用价格便宜的纯棉布包装,使用频率低的采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做到既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又能节约成本[3]。计算重复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的成本,购进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导尿包、一次性口护包、一次性产科用包等,较大程度地节约支出,为医院节约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标准
[2] 姜雅玲、唐艳华.做好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控制医院内感染[J] 黑龙江医药,2006,19(3):228.
二级供应链 第4篇
供应链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牛鞭效应。20世纪60年代初, Forrest采用系统动力学原理, 首先分析了消费需求波动沿供应链向上游企业逐级放大的系统特性[1]。1984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Sterman教授设计了啤酒游戏, 证实了牛鞭效应的存在, 并认为该效应是供应链成员系统性、非理性行为和对反馈信息的错误理解造成的[6]。20世纪90年代初, 宝洁、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惠普、康柏等公司在研究其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和分销商订货量时也发现了牛鞭效应。
对供应链牛鞭效应现象做出较为系统全面分析的是H.L.Lee。他建立了供应链牛鞭效应的量化模型, 研究结果认为牛鞭效应是供应链成员战略性行为相互影响的产物, 是对各自局部利益的最优化决策的博弈结果[2]。H.L.Lee同时指出, 供应链成员对需求信息的处理技术、批量订货方式、价格波动、预计供应量不足导致的零售商之间的短缺博弈是导致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四个主要因素[3,4]。我国学者认为这四项因素对牛鞭效应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场合有效性不一, 信息共享也不总是有效, 因此对供应链库存的影响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本文认为结构决定行为, 产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系统的组织和运作模式, 因此论文从整体协调的角度探讨二级供应链的库存策略及其优化问题[9]。
传统的库存控制是通过存储论模型来解决的, 这种方法有其自身的优点, 但也有缺点。其主要不足是假设需求服从某种分布, 计算复杂、不能直观地反映两级库存之间的相互影响。实际中, 需求不一定服从某种分布, 可能是一系列不规则数据, 也可能呈现某种趋势且同时伴有随机性, 这样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较难直接发挥作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供应链库存策略制定问题, 并且分析过程比较直观和易于理解[5,8]。
本文以超市配送中心系统为背景, 建立二级供应链库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从系统运行机理出发, 研究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的情况下, 预测技术和信息共享等对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影响, 并利用遗传算法对供应链库存策略进行优化[7,11]。
2 超市配送中心系统运作模式和控制目标
配送中心的建立是物流运作技术发展的结果, 零售商向配送中心订货可以认为是立即补货 (即每天晚上订货第二天早上到货) , 配送中心以一定的周期 (T) 向其供应商订货, 提前期为LT, 并且订货总能够被满足。于是可以得到超市配送中心库存系统的基本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 InvD为配送中心的库存, InvR为零售商的库存 (即货架上商品的存量) , Demand为市场需求, LT为配送中心订货的提前期, T为配送中心的订货周期。OA为在途货物, 即描述了订货的物质延迟。Sale为每天的销售量, 应尽量使其等于需求量Demand, 否则就发生缺货现象。
这种情况下, 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牛鞭”效应, 并且会伴随着大量的缺货。为了克服这种现象, 并从长期上保证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益最佳, 确定零售商和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策略OrderD和OrderR非常重要。这里采用库存控制的基本目标, 即缺货量最小和库存相关成本最低。由于零售商每天订货, 配送中心以固定周期T订货, 因此在考察区间一定的情况下, 订购费用都是相同的, 所以只考虑库存维持费用。
缺货量最小可用缺货数量来表示:
min
描述这项指标的系统动力学协流结构如下:
上述协流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如下:
Z.K=Z.J+In.JKDT (Z0=0)
In.KL=Demand.K-Sale.K
库存维持费用可用配送中心的库存维持费用和零售商的库存维持费用加权之和来描述:
其中, a为权重系数。
描述这项指标的系统动力学协流结构如下。
图中, HD为配送中心单位产品单位时间的库存维持费用 (元/件/天) , HR为零售商单位产品单位时间的库存维持费用 (元/件/天) 。AILD和AILR分别为配送中心和零售商的平均库存。
这个协流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如下:
Cost.K=CostD.K+aCostR.K
CostD.K=CostD.J+InCD.JKDT (CostD0=0)
CostR.K=CostR.J+InCR.JKDT (CostR0=0)
InCD.KL=HDAILD
InCR.KL=HRAILR
AILD=InvD+OrderR/2
AILR=InvR+Sale/2
3 超市配送中心系统的库存控制策略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这个系统涉及两个库存控制策略, 一是零售商向配送中心的订货策略OrderR, 另一个是配送中心向供应商的订货策略OrderD。现对其分析如下。
(1) 零售商的订货策略OrderR
零售商组织订货的依据是什么呢? 很显然, 一是根据需求情况, 二是目前货架上还有多少商品, 即OrderD= f (InvR, Demand) 。目前的存货量InvR可以通过观察或库存记录获得, 需求量可以通过预测获得。为了应付不确定性还要考虑必要的安全库存。于是可得下一时刻库存水平的目标值 (DInvR) :
其中, ForcR为预测值; SdR为预测误差的标准差; KR为安全系数。
理论上可以采用任何预测方法对未来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在此, 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 其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4所示。
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如下:
LevelR.K=LevelR.J+ (InR.JK-OutR.JK) DT
InR.KL=CofDemand.K+ (1-Cof) LevelR.K
OutR.KL=LevelR.K
ForcR.K=InR.JK
Cof为平滑系数。如果对InR再进行一次平滑, 并按二次指数平滑的规则获得预测方程:ForcR=a+bt, 即为二次指数平滑预测。本文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未来的市场需求进行预测。
预测误差的标准差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 L为仿真区间长度。
有了下一时刻库存水平的目标值 (DinvR) , 就可以按照常规的库存策略进行补货:
即在给定的库存调节时间TR内, 将库存补充至目标水平DInvR。在此采取立即补货方式, 取TR=1, 即每次订货都将库存补充到期望水平。
(2) 配送中心的订货策略OrderD
分两种情况讨论配送中心的订货策略。首先, 信息没有共享, 配送中心根据零售商的订货量 (OrderR) 和其自身的库存水平进行订货;其次, 信息共享, 配送中心根据最终需求 (Demand) 和其自身的库存水平组织订货。
同样, 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零售商的订货量 (OrderR) 或最终需求 (Demand) 做出预测, 得到下一个订货周期内的库存目标DInvD。
其中, ForcD (T+LT) 和SdD (T+LT) 分别为配送中心在 (T+LT) 区间内需求的预测值和预测误差的标准差。由于零售商是每天订货, 所以采用对每天的需求预测然后累加的办法获得。如果对每天需求采用二次指数平滑的预测方程为:F=a+bt, 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为SdD。则ForcD (T+LT) 和SdD (T+LT) 可以计算如下:
有了下一时刻库存水平的目标值 (DInvD) , 就可以按照常规的库存策略进行补货:
即在给定的库存调节时间TD内, 将库存补充至目标水平DInvD。这里采取立即补货方式, 取TD=1, 即每次订货都将库存补充到期望水平。另外, 考虑到在订货提前期大于订货周期的情况下, 在订货决策时还有即将到货在途货物, 所以OA也出现在表达式中。
4 超市配送中心系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优化研究
综合上述过程, 可得到如下系统仿真模型。
图中, DInvD和DInvR是配送中心和零售商的目标库存, DOrD和DOrR是配送中心和零售商的期望定货量。计算方程如下:
DOrD= (DInvD-InvD-OA) /TD
DOrR= (DInvR-InvR) /TR
OrderD和OrderR是配送中心和零售商实际拿到的货物量。计算方程如下:
即假设配送中心总是可以足额拿到所定的货物, 而零售商能拿到的货物要受配送中心仓库中是否有货的限制。
另外, 需要指出的是, Sale和OrderR是需求被满足的量, 而Demand和DOrR才是需求量。所以, 在信息非共享情况零售商和配送中心预测的依据分别是Demand和DOrR, 而在信息共享情况零售商和配送中心预测的依据都是Demand。
综上所述, 可以得到超市配送中心系统的4个控制参数:同库存服务水平相关的安全系数KR和KD, 同预测过程相关的指数平滑系数CofR和CofD。通过合理匹配这4个参数, 来权衡用缺货表示的库存服务水平和库存维持成本。
另外, 考虑供应链上下游之间需要协调, 如果其成员频繁调节各项控制参数会给上下游带来损失。所以在政策方案设计时, 除了政策参数的自由组合外, 还考虑通过预测理论确定指数平滑系数CofR和CofD, 而只将安全系数KR和KD作为政策参数进行优化。
不同的需求特性要有不同的政策参数来匹配, 所以本文考虑三种需求特性。一是没有趋势性的随机波动, 二是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三是较长周期性变化。三种情况具体描述如下:
无趋势性波动:
Demandt=F+εt (t=1, 2, , L)
趋势性变动:
Demandt=αt+εt (t=1, 2, , L)
周期性变动:
其中, α、β、F为常数, εt为噪声函数, L为仿真区间长度。这里, α=0.8, β=10, F=10, ε设定为均值μ=10、方差σ=3的正态分布函数。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 取配送中心的订货提前期LT=3天, 订货周期T=5天。配送中心的库存维持费用HD=0.02元/件/天, 零售商库存维持费用HR=0.05元/件/天。系统的初始状态设为配送中心库存为20件, 零售商库存为120件, 没有在途货物。取仿真区间长度L=365天, 差分步长DT=1天。对于以上三种需求特性, 在信息共享和非共享两种协调机制下进行控制参数的组合优化研究。
政策优化采用遗传算法和人工试凑法相结合的方式寻求满意解。系统的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注: R表示零售商; D表示配送中心。单位销售成本=总成本/ (总需求量-缺货数量) 。
通过控制参数的组合可以达成满意的库存维持成本和库存服务水平。从参数优化的过程来看, 能够达成相当水平的库存维持成本和库存服务水平的参数组合有多种, 换言之, 目标函数对有些参数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说明在图5所示的供应链组织模式和基于预测的订货策略下, 供应链系统是稳定的。从总体上看, 指数平滑预测可以较好地适用趋势性和长周期特点的需求情况;信息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和削弱牛鞭效应, 对库存服务水平影响不大。
如果考虑供应链的协调, 变化的参数不宜过多, 参数的变化也不宜过于频繁。所以, 上下游应通过协商固定一些参数。我们考虑双方可以通过预测理论和需求数据的变化特征, 确定指数平滑系数CofR和CofD, 将二者作为非政策参数, 对KR和KD进行组合优化。这里, 取CofR=0.4, CofD=0.2。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 固定CofR=0.4, CofD=0.2。
可见, 固定平滑系数对成本和缺货的影响不是很大, 尤其是在趋势增加的需求特点情况下的影响更小。
为了进一步考察研究结果的适用性, 本文还分析了考虑博弈行为条件下, 优化结果的实施问题。仿真结果表明, 优化结果不仅使得供应链整体效益增加, 还可以同时降低上下游的成本和缺货。说明优化结果对供应链上下游都有益, 有利于在实际管理中实施。如果只对单方有益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协调机制来权衡上下游的利益, 进而达到实际实施的效果。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工具, 对于二级供应链分散库存模式和定期订货系统, 提出了利用指数平滑预测法对需求进行预测, 以预测平均值和预测误差标准差为基础确定订货量的库存控制策略, 并以库存服务水平和库存成本为目标, 对所提出的库存策略中的政策性参数进行了组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需求的特征如何, 对于二级供应链分散库存模式和定期订货系统, 指数平滑预测法以及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指数平滑预测法的库存控制策略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并可以通过政策性参数的合理组合达到满意的绩效目标。
供应链库存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涉及组织模式、控制策略和政策性参数等三个层面的问题, 本文是从实际应用和可操作性的角度研究给定组织模式下的库存策略问题, 虽然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对具体个案的仿真分析, 但是由于所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具有一般性的特点, 仿真过程中又对个案中给定的特征参数进行了大量的灵敏度测试, 所以本文得出的结论对于给定模式的供应链库存系统具有一般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另外, 由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和仿真过程都具有较好的可理解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所以容易被实际管理所采用。
摘要: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框架, 提出了以预测平均值和预测误差标准差为基础确定订货量的库存控制策略, 并以库存服务水平和库存成本为目标, 对所提出的库存策略中的政策性参数进行了组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需求的特征如何, 对于二级供应链分散库存模式和定期订货系统, 本文所提出的以指数平滑预测法为基础的库存控制策略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并可以通过政策性参数的合理组合达到满意的绩效目标。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和仿真过程具有良好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供应链,系统动力学,库存策略,策略优化
参考文献
[1]Frank, et al.Quantifying the bullwhip effect in asimple supply chain:the impact of forecasting, leadtime, and information[J].Management Science, 2000, 46 (3) :436~443.
[2]Lee H L, Padmanabhan V, Whang S.The bullwhipeffect in supply chai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7, 38 (3) :93~102.
[3]Lee H L, Padmanabhan V, Whang S.Information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the bullwhip effect[J].Management Science, 1997, 43 (4) :546~558.
[4]Lee H L, et al.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na two-level supply chain[J].Management Science, 2000, 46 (5) :626~643.
[5]Li X, et al.Research on policy optimization problemin system dynamics model[A].IEEE SM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C].Netherlands, 2004:224~228.
[6]Sterman J D.Modeling managerial behavior:misper-ceptions of feedback in a dynamic decision makingexperiment[J].Management Science, 1989, 35 (3) :321~339.
[7]程进, 王华伟, 何祖玉.基于遗传算法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 2002, 20 (3) :77~80.
[8]李旭, 陈雨生, 刘铮铮.系统动力学在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中的应用[J].科技导报, 2007, (12) :68~72.
[9]万杰, 寇纪淞, 李敏强.需求信息预测与处理中的牛鞭效应[J].天津大学学报, 2003, 36 (3) :369~373.
[10]万杰, 李敏强, 寇纪淞.供应链中分配机制对牛鞭效应的影响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 17 (4) :340~348.
二级供应链 第5篇
1 前期准备工作
1.1 乡镇卫生院供应室情况调查:
在县卫生局的带领下, 对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的供应室从建筑位置、仪器设备、人员配备、布局流程、领导重视程度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总体情况: (1) 房屋设施简陋, 只有两家医院的供应室紧邻手术室; (2) 无一台清洗机, 有5家医院是下排气式灭菌器, 另外都是灭菌锅 (无干燥程序) ; (3) 有3家医院供应室有固定人员, 消毒员证件齐全, 其余都是科室自己清洗、打包到供应室灭菌; (4) 只有一家医院的供应室流程合理; (5) 有一家医院器械用酶清洗、润滑剂是可容性;没有一家医院的包布达到一用一洗; (6) 有3家医院做生物监测; (7) 没有一家医院有完整的职责、制度和操作规程。
1.2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现状: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明确划分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以及无菌物品存放区, 设有独立的一次性物品存放间, 洁车、污车清洗存放间, 发放大厅, 有专用的洁梯、污梯, 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10万级净化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 去污区保持负压状态。仪器设备:本院购置了瑞典洁定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2台 (原有白象全自动清洗机2台) 共4台和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器3台, 超声清洗机一台, 低温灭菌器一台 (凯斯普) , 封口机和反渗透水处理等全套消毒供应设备, 并配备了完整的质量追溯系统, 为区域化集中供应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1.3 卫生局相关部门协调:
县卫生局由分管医疗的陈局长亲自负责, 先后召开专门的协调会5次, 要求所有乡镇卫生院的负责人参与, 陈局长首先向大家介绍我县乡镇卫生院供应室的现状, 目前建一个标准化供应室大概要多少资金, 运行一年的最低成本, 以及2009年卫生部出台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强制性规范的具体要求;几个区域化集中供应的成功案例, 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区域化集中供应的优点。并委托县卫生监督所, 由他们进行第三方监督。卫生局委先确定第一批先对16家乡镇卫生院实行区域化集中供应, 余下的几家较远的医院及村卫生室第二批纳入供应范围。
1.4 成本核算:
卫生局陈局长亲自带队, 有县医院分管院长、县医院财务科长、县医院供应室护士长、乡镇卫生院代表 (中心卫生院的2名院长) 在2013年9月到溧阳学习他们的核算方法和运行模式。2014年7月我院又组织院办、护理部、院感科、器械科、供应室等相关人员到惠山、溧阳再次考察他们的具体操作模式和运行细节, 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 最后由县医院护理部、院感科、财务科、器械科、供应室、总务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协作预算出我院的收费依据和标准, 卫生局根据我院的预算召开所有乡镇卫生院院长会议, 在会议上大家共同讨论, 本着只收取成本费, 不盈利的原则。卫生局做最后定夺。先期的投入由县医院做好预算, 经卫生局审核后召开所有协助单位的领导共同商讨, 共同出资, 抵消毒费用。
1.5 运行细则:
在开始运作前各所有乡镇卫生院统一把器械全部准备好, 在集中配送的当天由卫生局把旧器械全部回收, 统一处置, 并在卫生局的主持下双方签订协议。今后各乡镇医院不再添置器械、敷料等物品, 消毒供应中心根据各医院的需求配备相应数量的物品以供周转。一次性使用的物品由各家医院自己决定是否使用。各医院负责器械使用后的初步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运送、发放[2]。1.6试运行:在所有准备就绪后先选择周边三家医院 (二级医院一家、一级医院一家、社区医院一家) 试运行2周, 根据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他们提出的要求不断优化流程, 完善制度, 并加强培训,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确实有效地保障无菌物品的质量, 保证患者的安全。以在最短时间内在全县推广。
2 结果
2.1 保证质量, 资源共享, 节约成本, 避免医疗纠纷。
区域化集中供应的建立既能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又避免了重复投资建设, 清洗消毒工作分散、浪费人力、物力, 清洗消毒工作不专业, 清洗效果难于保证等缺陷。实现资源共享, 节约成本, 保护环境, 并提高器械的利用率,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提高全县的医疗水平,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2 更新理念, 提高认识。
区域化集中供应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更为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 消毒供应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 要发展必然离不开学术建设, 消毒供应中心已不在是简单重复洗洗涮涮的平凡工作, 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 才能适应专业学科的发展, 具备专业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知识方能提供有质量保证的物品[3]。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在是过去的老弱病残, 而是需要有理想、有创新、有专业知识、体格健壮的年轻人才能胜任;特殊岗位需持证上岗, 应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 使他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知识, 才能保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3 讨论
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 有床位705张, 年手术量约7500台, 其余16家乡镇卫生院年手术量约5000台, 区域化供应面广, 量大, 路途较远, 所有环节必须严格把关, 准确评估和不断优化,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操作流程, 加强培训, 完善追溯制度并随时督查, 杜绝隐患, 确保区域化集中供应安全有效运行。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 它虽不直接服务于患者, 但服务于临床各个科室, 是医院的“心脏”、“肝脏”, 它将是现代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化管理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 并已经在好多市成功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二级医院区域化集中供应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合理的布局流程, 先进的设备资源, 严格的质量控制, 规范的灭菌效果监测, 完善的质量追溯系统, 专业化的工作团队, 加强回收、清洗、消毒及灭菌过程各环节中的严格把关。结果 区域化集中供应后, 无菌物品和可重复使用器械等灭菌合格率达100%,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提高全县人们的生活质量。结论 区域化集中供应能够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降低消毒成本, 满足乡镇卫生院对灭菌物品的供应, 达到资源共享, 实行统一管理, 提高全县医疗水平。
关键词:区域化集中供应,资源共享,降低成本,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浩, 成翼娟, 赵自勤.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创建[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 :17-19.
[2]林霞, 华卓君.二级医院创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0) :3187-3189.
二级供应链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