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发言范文
点评发言范文(精选7篇)
点评发言 第1篇
爱心协会点评发言
(2013年4月)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发展慈善事业,就是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关爱他人,促进全社会平等友爱、相互帮助。
当前,我市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非常时期,发展像武安爱心协会这样能够持之以恒、友爱团结的慈善组织,汇聚爱心,凝结力量,鼓励慈善行为,倡导慈善美德,传承慈善理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
点评发言 第2篇
在公司暖冬助困活动上的发言
(2013年月日)
记者:请问您如何看待慈善事业?
领导: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慈善事业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同时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有更多的社会团体企业及有识之士参与其中。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才能开大船。”
慈善事业是传统美德和社会风尚的助推器,慈善行为对社会良好风尚的推动,可以使弱势群体得到救助,同时使人们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
记者:您对本次暖冬助困活动是如何评价的?
点评发言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该院药剂科以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0年2月)为依据,设计该院的处方点评系统。第一步:以药剂科具有一定临床用药知识水平的主管药师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按照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要求每月对全院门诊处方进行具有代表性随机抽查、点评;第二步: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将处方点评结果和不合理处方提交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最终评议;第三步: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处方合理用药。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2],记录不合理处方医师姓名,及时提醒、指正;处方点评结果和科室绩效奖金挂钩,对出现超常处方的医师进行罚款;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对处方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定期或不定期就处方中出现的突出和共性问题组织相关医师进行教育培训。
1.1 处方点评组织构成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4名具有主管资格的药师组成,其中两名是从事临床药师工作的,1名是门诊调剂室专业负责人,1名是住院药房专业负责人。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由医务科科长负责召集,每次召集相关专家5名参与评点或投票。
1.2 处方点评的内容
根据处方点评规范中规定的从三个方面进行点评: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1.3 处方点评的标准和依据
主要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考虑,兼顾资料的权威性来选择参考书籍。包括《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药品说明书;WHO、中华医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各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用药指南和诊治标准;高等医药院校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性教材;循证医学的证据;达成专家共识的各项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等[1]。
2 结果
根据2010年3月~2010年10月共8个月的处方点评数据,结合该院情况选择统计指标[4]。
2.1 处方用药情况
见表1。从表1中可见该院3~10月份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维持在2.5左右,且微有下降趋势。处方抗菌使用有较明显下降趋势,且逐步维持在33%左右。处方注射剂使用呈明显下降趋势,逐步维持在7~12%。门诊处方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在略微上升,逐步维持在40%左右。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维持在100元左右,8个月下来,处方金额并不见有下降趋势,有待进一步评估其合理性。
2.2 处方不合理情况
见图1,2。
从图1中可见该院3-10月份处方合理率整体在提高,维持在84~89%。从图2中可见不规范处方3-6月份下降明显,但随后稍有反弹现象,10月份下降至最低;用药不适宜处方呈下降明显趋势;超常处方3月份较多,从4月份开始始终维持在较低。
比例0~3%,可能与3月份大力宣传学习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医院加强对超常处方管理处罚有关。
该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比较完善,门诊已推行电子处方,在处方前后记、药品通用名、规格、剂型等均需医师在电脑上规范操作,否则药名打不出来,处方电脑自动过不去,所以这几个指标处方几乎100%合理;同时自07年始该院一直坚持处方点评工作,所以在药师审方、配方签字、医师签名盖章、一般药品用法用量不当等处方不适宜方面错误已有很大改善,这方面的处方基本达到100%。
3~10月份处方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门诊处方疗程过长、适应证不适宜的、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联合用药不适宜的、重复给药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通过药剂科、医务科相互配合严格执行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逐月进行处方点评、干预,除联合用药和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有时受专业知识所限无法全部找出,其他各项不合理指标都得到了很好控制和改善[5]。
处方点评过程中偶尔发现无适应证用药、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超常处方,经询问医师,均表达不是有意为之,大都由于患者问药开方,但医务处还是结合处方事实给予严厉处罚,医师大都表示理解并承诺以后改过。
3 结论和建议
3.1 执行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来使得该院处方监督管理有章可循,其中所检查的大多数不合理指标均有很好的控制和下降趋势;个别不合理指标(如通用名、审核签名等)由于电子处方的实行和长期药学部门人员认真履行职能等原因已达0%;门诊处方的总体合理率在逐步提高。
3.2 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关于处方点评专家组只是作了人员构成的专业素质严格要求,并没有针对不合理处方具体哪些专业人员必须参加做出明示;专家审核形式,审核标准也未作统一制定。该院具体操作时按处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邀请相关医疗和药剂专家共同讨论或投票决定[6]。这方面可能尚需权威部门提供标准或拟定参考标准,这和不合理处方干预一样也是目前很多医院开展处方点评的瓶颈之一。
3.3 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不合理处方的分类和存在问题代码分类存在具体点评中对号入座不能明确的问题,这方面建议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编发此规范的相应专业指导用书为宜。比如代码2-1(适应证不适宜的)和代码3-1(无适应证用药)、代码2-7(重复给药的)和代码3-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在具体点评中不同点评人员可能出现不同理解,但其不合理归类的严重程度大不一样。该院有一门诊处方,患者皮炎,处方中同时有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和盐酸曲普利啶胶囊,两者抗过敏作用机理均和抗组胺有关。处方点评时将此处方列为3-4,属超常处方类别,后通知医师本人,其申诉应按用药不适宜2-7(重复给药)对待。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使某二甲医院的处方点评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并起到规范、监督、审核医师处方的作用,使得医师提高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合理性。方法 本文主要根据卫生部2010年2月发布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建立了该二甲医院的处方点评工作系统。并由处方点评得到的结果对该院的处方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 与结论实施结果提高了该院处方点评管理水平和处方合理率,较好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同时提出处方点评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吴晓玲,谢奕丹.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研究[J].医药导报,2010,29(1):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Z].2007,02.
[3]文加勇,张万智,秦媛.我院2009年门诊处方点评汇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8~49.
[4]叶志雄,张爱仪,冯柳银.某疗养院门诊处方点评及结果分析[J].今日药学,2010,20(10):54~55
[5]江飞,张清文,董永华.6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317.
点评王朔的点评 第4篇
坦率地说,王朔的点评中包含许多深刻、独到的见解。比如,他说自己小说中流露出的是“极其陈腐极其庸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知者无畏》49页)。这比仅仅把王朔看作是前卫、后现代(在他身上当然也有这些成分)更要深刻、本质一些。王朔小说所表现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过是:一切都是骗人的、没用的,只有感官满足是实在的,所以感官是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这的确算不了什么新鲜思想,也不过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山大王哲学在今天的体现,也不过是人类粗鄙的低级本能的表达。王朔能看到这点,说明他对自己有着清晰的把握。再比如,王朔对于金庸小说的评价也有一些点到痛处。他谈到金庸小说的情节时说:“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无知者无畏》74页)谈到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时他又说:“那么狭隘、粗野,视听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严重障碍,差不多都不可理喻,无法无天,精神世界几乎没有容量,只能认知眼前的一丁点儿人和事,所有行动近乎简单的条件反射”。(《无知者无畏》77页)我们说,如果滤去王朔这些议论中的刻薄、夸张和简单之处,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是符合金庸小说情节(例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寻仇)和人物(例如杨过、黄药师等)的某些实际情况的。对此,金庸本人也是承认的。而王朔之所以得出这些看法,应该说和他长期写作实践及由此实践悟到的小说好坏标准有关。也正是因此,他观察到的金庸小说的一些缺点就往往是一般读者看不到的或无所谓的。从以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王朔基于个人经验的文化点评绝非仅能哗众取宠,而是包含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内容,有其合理和可取之处。类似的内容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如他对大众文化的警惕、对语言(尤其北京话)的认识、对一些青年批评家的批评、对性描写的设想、对无耻的谴责、对老舍和铁凝的评价等,都有一些较深的见解。很显然,王朔这些认识的深刻和独到之处和他经历较为丰富、接触面较为开阔有关,同时也和他个人悟解能力较强有关。
与王朔点评中值得汲取甚至值得钦佩之处同样多的是他的错误和偏激之处,这是更值得我们进一步点评的内容。并且,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错误和偏激产生的影响保持清醒的警惕。比如,王朔和老侠对钱钟书的贬低就相当偏激。王朔认为钱先生拒绝媒体采访和国外名牌大学的邀请“像是一种成心”(《美人赠我蒙汗药》94页),意为这是钱先生故作的一种姿态,是邀名的一种策略;王朔还认为,钱先生及其夫人杨绛(和赞美他们的人)似乎从不提他们“文革”前不错的境遇,只讲他们的“文革”厄运,“感觉上,他们四九年以后尽受苦了,且苦大而仇不深,一副淡泊名利的仙骨。”(《美人赠我蒙汗药》96页)他的意思是钱、杨在“扬长避短”地“塑造”自己“淡泊名利”的公众形象。我们说,根据这两本小书的上下文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话是王朔在根据自己的心理和成名经验来猜度钱先生,这只能得出甚低的评价和歪曲的认识。我们在此无意将钱先生捧为“圣贤”,这不符合钱先生的实际。但像王朔那样将钱先生想象为极工心计的“演员”,恐怕更远离钱先生的实际。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基本的事实对钱先生的人格做出一个原则性的判断: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术中去的嗜学老人,钱先生不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和媒体不感兴趣是正常的,合乎其心理实际和感情真实。这倒未必是清高,而是这个年龄、这个知识层次的人实在没有这方面的需要和兴趣了。从此可知,钱先生的人格未必多么崇高,但至少是一个有操守、低物欲、心神有所栖止的人。这样的人虽然并不太多,但也绝非少到凤毛麟角的地步,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时有所见。因此,对于钱先生的人格和处世方式一般人还是可以理解的,也并不认为高不可攀。王朔(以及那个老侠)对钱先生人格的怀疑和轻薄是缺乏起码的同情理解所致,也是毫无道理的求全责备。对于钱先生的文学作品,王朔也进行了讽刺和贬低。他说,钱先生的《围城》“是在玩花活儿,表面迷人的功夫如此深,其实里面没什么。他只是在炫耀他的趣味和学问,他并不想严肃地说点什么。”(《美人赠我蒙汗药》95页)我们也并不是说《围城》中有多少微言大义,但这本书对婚姻和感情的理解还是相当准确的,符合现当代人的心理真实。恐怕多数读者都这样认为,从今天人们经常将婚姻比喻为“围城”可以曲折地反映出人们对这部书的某些认同和接受。王朔当然也不会读不出这层意思来,问题在于,他以相当高的思想标准来要求《围城》,他的所谓“什么”是极难达到的东西,这实际上是在苛求于钱先生(而他对于鲁迅、老舍、金庸等也有各式各样的苛求)。恐怕可以说,按照王朔的读法,不仅《围城》,就算再好的文学作品,里面也没有什么。因此,出问题的是王朔的阅读标准,而不是钱先生的作品。
王朔对钱先生的非难和攻击当然有其较为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最值得分析的思想根源是他对知识分子整体的看法。在这两本书的许多地方,王朔对知识分子整体进行了过分的挑衅和亵渎,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跟知识分子过不去”。这一点在他谈到自己的知识分子化时表现得非常清楚。他说:“我为自己从思路到文风的知识分子化感到恶心。我曾经想靠讲几句粗话和挺身叫骂阻止自己的堕落,可笑的是我在大骂知识分子时发现自己只有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上才骂的出口骂的带劲儿。这真没意思。我想不出好的比喻。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你要指责它就会变成它像知识分子那么神奇。”(《无知者无畏》109页)说句实话,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知识分子能令王朔这样厌恶,我在他的书中和文章中一直找不到有力的和充分的理由。我们只能就他一些表述较为集中的理由进行一些分析,下面看一条“基于历史”的理由。他说:“以我之偏见,中国社会最可恶处在于伪善,而伪善风气的养成根子在知识分子。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是流氓、武夫和外国人。他们无不利用知识分子驭民治国,刚巧中国的和尚不理俗务,世道人心,精神关怀又皆赖知识分子议论裁决,这就造成知识分子权大无边身兼二职:既是神甫又是官员。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信仰与利益,超凡成圣和过日子往上爬,再伟大的知识分子也难以自处二者兼得或割舍其一。于是伪善便成了普遍的选择。”(《无知者无畏》141-142页)这段话略加分析就会发现这里面存在一些严重的逻辑问题和史实问题。从逻辑层面看,这里的矛盾极为明显,不可能同时存在着统治者和知识分子这两个“权大无边”者,否则,二者谁管谁呢?从史实层面上看,自古及今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来没有拥有过“无边”的权力,恐怕这是人人尽知的常识。这里只有一个表述上的例外,那就是将历代统治者也划归进知识分子的范畴,而这显然不是王朔的意思,也不符合这一范畴的一般用法。再如,所有知识分子难道真的不能在“超凡成圣和过日子往上爬”中“割舍其一”吗?从王朔贬低知识分子的意思来看,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可以割舍“超凡成圣”,而一心一意“过日子往上爬”,这在古今中外难道不存在大量事例吗?从另一方面看,即使按王朔这两本小书中的说法,不是也有一些知识分子(如陈寅恪、顾准、林昭等)割舍了“过日子往上爬”,而将全部精力甚至生命寄托到自己的精神追求或信仰上吗?所以,不管是否伟大,知识分子在“超凡成圣和过日子往上爬”中“割舍其一”并非太难。这里,我们进行的两点分析主要还不是想证明王朔如何无理和错误,而是想说明他自某些“批评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那里“道听途说”来的这些说法经不起简单的逻辑分析和史实分析。
进一步,我们可以直接对王朔这段话中提出的关键问题做一些讨论。王朔在此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及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一些弊端(比如王朔最恨的“伪善”)是否来自知识分子。对于前一个问题,王朔将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归结为精神领导和社会管理两个方面,应该承认,这是基本准确的。可是,他却对此持批评态度,因为他认为这让知识分子拥有“绝对的权力”并“导致绝对的腐败”。我们说,知识分子承担这两种社会功能是社会长期博弈的结果,是符合必然规律的历史选择。而历史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显然在于它(相对来说)可以推动历史的进步、增加历史主体——人们的福祉。在中国历史上并不乏“秀才遇到兵”的先例,比如“文革”中将“臭老九”打倒,结果决不是仅仅造成一些流传广泛的关于“无知”的笑话,在社会历史的深层则是我们民族精神机体受到伤害,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深受影响。这里的道理极为简单,知识、文化及其载体(知识分子)总比无知、野蛮及其载体更能促进人类的幸福、文明的进步。当然,我们肯定知识分子承担社会功能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其中不会产生消极的东西或说负面价值,王朔认为中国社会的伪善便是从中产生。这即是我们要分析的后一个问题。我们说,伪善及人们经常提到的许多负面品质并不是中国社会所独有。从根本上看,它们源自人类的自私本性,是这一本性在非道德层面的人格积淀,这是为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所共有的。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存在各个阶层的伪善,伪善绝非知识分子的“专利”。但是,伪善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得可能要多一些,知识分子掌握的伪善“花招”可能要复杂一些。这当然和他们的职业训练及文化背景有关。受过其他职业训练的人同样可能较易沾染另外一些恶劣品质,比如屠夫之于凶狠、商人之于奸诈。
王朔之所以得出这样偏颇、武断的结论,和他缺乏一些基本知识有关,但更为重要的还和他近乎歇斯底里地厌恶知识尤其是概念化的知识(《无知者无畏》107-108页)有关。实际上,他对知识分子的反对只是出于某种特定的心理情结和功利需求。和他有没有充足的反对理由无关。如果我们从正面来理解,王朔的偏激心理可能来自他对我们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残酷的痛恨、对现存诸多弊端的仇视(《美人赠我蒙汗药》160-162页)。可是,他将历史上的残酷和现实中的弊端归罪于知识分子,毫无疑问是看错了靶子、打错了板子。也许王朔心中并非不清楚其中是非,只不过出于某功利目的故意如此说而已。但不管怎么说,在王朔近期文化点评中的错误和偏激是相当明显的。
有些复杂的是,王朔点评中深刻、独到的见解和错误、偏激的结论往往混杂在一起,有时他是以偏激的语言表达某种独到的见解,有时他的错误议论中还暗含某些可取的成分。实际上,对错混杂是他思想的宿命。因此,我们对王朔点评中的认识价值应该透过偏激或错误的帷幕来看,而对于他思想中的荒谬和偏颇也应该抱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这些认识价值倒未必意味着王朔有何思想建树,而是在于他的批判开拓了一些思想空间。当然,这里的思想空间主要针对的是对社会大众的思想活动。
工作点评会议发言稿 第5篇
及下阶段工作进行点评,目的是统一思想,交流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和谐蚌埠建设;打造民生警务,服务人民群众;以党建统领队伍建设,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履行职责、兑现承诺、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扎实有效开展,推动考试中心科学发展上水平。此次点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土,肯定成绩、指出问题,认真剖析产生和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达到了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提高认识、促进工作。
点评围绕六个方面进行:
1、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2.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3.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4、服务群众情况;5.工作作风情况;
6、工作成效情况。
xxxx同志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能够以党员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平等待人,顾全大局,真诚为参考人员服务,为考生着想,兑现服务承诺。田志明同志分管驾驶人档案管理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全力为部门工作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下阶段工作建议:
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办法,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发展观武装白己头脑,在思想上和业务上跟上新时期公安工的要求,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进取。
xxx副主任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多替他人考虑,凭着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力求踏实、稳健,以身示范。虽然到考试中心工作时间不长,但是能够积极主动向其他同志虚心请教,尽快熟悉业务,热心为考生服务,态度真诚、工作细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时缺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下阶段工作建议:刻苦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工作上要开拓创新,永葆蓬勃生机和活力。
主任科员xxx同志,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完成木职工作,兑现公开承诺事项。在工作中团结同志,任劳任怨,热情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学习缺乏主动。对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固步白封,满足于现状。创新意识不强,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习惯川老办法。下阶段工作建议:
1、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入系统学习理论知识。
2、树立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
3、严格要求白己,树立良好形象。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新的任务,白己要振奋精神,事事处处按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木条件和党员的义务、权利严格要求白己,作一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川。
xxx同志虽然到考试中心工作时间很短,但是他能积极主动向其他同志学习请教,迅速熟悉环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严格要求白己,不断追求进步,与同事和睦相处,有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考试中心的业务工作不熟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下阶段工作建议:加强业务学习,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考试工作的需要。
xxx同志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做好本职工作,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立足木职岗位创先争优。顾东进同志不顾个人身体情况,坚持工作,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承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工作中满足于现状,往往满足于简单完成任务,质量不高。开展批评与白我批评还不够深入,思想上对学习理论遵守未引起高度重视。下阶段工作建议:
1、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1作中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2、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热情接待群众。
3、进一步加强组织纪律,严格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4、尽白己最人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xxx同志克服家庭困难,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撰写了读书心得和党性分析材料。工作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热情接待群众,兑现公开承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习意识淡化,在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尽管是年轻人,但是在开拓创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下阶段工作建议:1.增强宗旨意识,强化服务意识。
2、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
3、开拓创新,大胆的实践和探索。
xxx同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态度认真,行动积极,并把活动中的各项公开承诺一认真履行在实际一作中,即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耐心解答考生疑问,完善使民服务项目,受到考生的好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平时虽然经常学习,但思想上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不能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上缺乏创新精神。下阶段工作建议: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刻苦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在工作上不断开拓创新。
xxx同志,到考试中心工作的时间不长,作为一名党员,能够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木职工作。收费工作是窗口,而对群众的各种咨询,她能够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业务知识不熟练,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精神。下阶段工作建议:尽快熟悉工作情况,学习业务知识,更土动、深入、积级地开展工作。
对校长汇报发言的点评 第6篇
今天听了在座各位校长的汇报,知道了大多数校长在工作上有思想,有见地,有办法,有行动。结合我们下乡听课的情况知,目前的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场面。我们的学生思维活跃,落落大方,精神饱满,能说会到,这就是咱们进行课改的效果。我们坚信,课改的成功就在大家的践行中。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 无论干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做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事情。
2、 关于课改,我们既然认准了方向,就要赶快行动。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决心,有恒心,有信心。新课改其实就是扶着学生走,传统课就是背着学生走。扶着学生走是爱学生,背着学生走是害学生。当然我们要爱学生而不是害学生。
3、要知道,八年磨得一剑,多年擦亮一星。在课改上,我们要做好长期攻坚的心理准备,常抓不懈;千万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4、课改一定要按规律办事。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各学科规律等。不能急,不能躁,不能等,不能靠。平心静气抓常态,按部就班抓养成,聚精会神搞抓管理,全力以赴抓落实。各项工作如果不落到实处,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要制定出一个长效的机制,点滴践行,慢慢积淀出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5、无论做任何事情,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校长对课改的态度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许多事实已经说明,没有蔡林森就没有目前的杨思学校,没有崔其升就没有杜郎口学校,没有刘洪学就没有横水镇初中。这些学校之所以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业绩,这和他们的校长息息相关。其实,目前正在进行的课改,毋庸置疑就是素质教育,[莲 山课件 ]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品格,外显成能力时,就是课改的成功之日。
我在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1、深入课堂,和教师一同上课,共同研讨,互促共进,共同推进新课改进程。
2、建立了延津化学、生物公共博客,让全县的生物、化学教师有了发表自己意见与建议的地方,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资源共享。
3、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不断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经验,做法等整理成书面文字而发表,抛砖引玉,和大家共享。
演讲比赛评委即兴点评发言 第7篇
演讲比赛中途,领导给出了难题,谓之比赛结束后,对本次比赛做一简要点评。其实,我不是这方面的专门家,只能根据以前自己参加各类演讲比赛的实践,结合本场比赛的现状,简单的说几句。
各位领导、评委、参赛选手、同志们:很幸运,能够担任本次演出比赛的评委。也很欣慰,今天又看到一批有见地、能演讲的新人。有的讲稿很有新意,颇有文彩。演讲者尽情释放了自己的情怀;尽情讴歌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尽情讴歌了姚桥这片热土和姚桥人民的精神风貌。客观的说,本次演讲比赛的目的基本实现。
介于是自己家里的比赛,说说存在的问题:
1·文稿的锤炼不够。
演讲稿其实就是一篇散文。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文稿经过演讲将会释放出无穷的魅力。演讲稿必须朗朗上口,如果写得过于生涩,就是为难自己。有的讲稿是泛泛而谈,所以达不到侃侃而谈的境界,且联系自我远远不够。华山、小学的两位参赛者讲稿尚能使人为之心田一动,故尔她们的演讲最能感人。张小燕的讲稿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刘志强则引经据典,触类旁通,夹杂通俗易懂的顺口溜,雅俗能共赏。小学老师的文稿,身边的人,身边的亊,听众甚感亲切。裴溪纹则姚桥元素较为强烈,过去、现在、未来如数家珍,这些都极好。都符合演讲的规律。
2·演讲的语言色彩比较平淡。
演讲不要声嘶力竭的干吼,更不要扭 捏 作态的低声呤唱,要力图把抑、扬、顿、挫贯穿始终,要努力把字符变为音符,让听众随着演讲者的音律变化情绪。
3·脱稿的人太少。
演讲当然还是脱稿为好,读稿影响人的情感,障碍演讲者的情感发挥,影响与听众的情感交流。演讲也是演出,每个演讲者。都要珍惜这6分钟,以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刻。
4·大多选手舞台立法不准确,臀部松弛,腰挺不正,给人以猥琐的直观。
伏在讲台上顶多像做报告,不象比赛,气 不凝,精神肯定没有光采,更多的人眼神比较散乱,标准的缺乏自信心。舞台经验不足,个高的不晓得调整话筒高度,而是躬腰驼背,深深地扎在讲台上。脱稿的选手忘词,只会呆立当场,不知道如何应急,掩饰错误。其实很简单,放掉忘却的,衔接后面的,自然轻松过渡。
5·演讲过于机械,几乎没有辅以动作的演绎。
情感的爆发往往不仅仅是语言,更有发乎自然的肢体表达。还要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尤其是心灵的撞击。
点评发言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