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的写作范文
段落的写作范文(精选5篇)
段落的写作 第1篇
一个完整的议论段一般有四个环节, 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环节提出本段论点, 即分论点。通常只有简洁的一句话。西晋文学批评家陆机《文赋》中言:“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即要把重要的话放在文章的关键地方, 使其成为全文中警策引人的文句。第二环节围绕本段论点展开或用点例, 即一段只用一个事例;或用面例, 即至少提供两个以上的论据, 大多数提供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例, 既体现文章材料的丰富, 又显示文章意蕴的厚重。第三环节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对论据进行分析, 对段落论点进行论证。第四环节重申和深化本段论点, 但用语不能与起始部分雷同。这四个环节一般都不能缺, 这样才是规范的段落论证。例如:
“浪费好比河决口, 节约好比燕衔泥。”司马光身为朝廷大臣, 拥有的财富不计其数, 却只谆谆告诫其子“以俭素为美”, 不要“以奢靡为荣”;方志敏身为红军将军, 经手的经费动以万计, 他最贵重的私人财产却只有一支钢笔;周恩来身为共和国总理, 但一双鞋的鞋底磨穿了三次, 牙刷只剩半边毛了还凑合着使用, 连洗脸用的毛巾也补丁叠着补丁。只有念念不忘“节俭”, 才能不断走向胜利, 一个人如此, 一个企业如此, 一个国家也如此。贫穷要节俭, 富有也要节俭。
此段落就是由四个环节构成:第一句起始, 引用俗语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句举三个例子;第三句用求同归纳说理;第四句终结, 重申论点。单看这一个段落, 几乎就是一篇具体而微的文章, 这就叫完全段。完全段结构形式清晰、完整, 表意清楚, 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层次和作者写作思路, 它是段落中一种最基本的类型, 也是构成考场优秀议论文的必备类型, 因此也是高三考生必须掌握的类型。下面结合例子来分析一下这种完全段的三大部分中的四个环节, 四个环节标明在段落中。
只有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 才能带领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一环节:观点语句) 所谓切合实际, 就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浮夸, 不空想。只有订立这样的目标, 才可以支使我们的思想, 放出我们的活力, 鼓舞我们的希望, 从而引领通向成功的道路。 (第二环节:对观点语句的解说) 面对着经济贫穷落后、国人思想麻木的旧中国, 鲁迅订下了唤醒国人的目标, 他弃医从文、发奋写作, 被后人誉为“民族魂”。面对着选民平静的表情和缺乏热情的鼓掌。李光耀订下了学习中文的目标, 他争分夺秒、勤学苦练, 终于凭着中文演讲引起选民共鸣而当选为新加坡总理。面对着遭人冷眼、受人凌辱的处境, 勾践订下了复仇雪耻的目标, 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终于成为春秋霸主。 (第三环节:举例论证) 如果鲁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订下唤醒国人的目标, 而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他能写出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吗?如果李光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定下学习中文的目标, 而是盲目竞选, 他能成为受人敬仰的总理吗?如果勾践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订下复仇雪耻的目标而是苟且偷生, 他能成为一代霸主吗? (第三环节:扣心说理, 正反论证) 可见, 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固然要有目标, 但更重要的是能否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目标, 因为这才是成败的关键 (第四环节:照应段首观点句, 总结全段) 。
以上文字的结构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起始部分。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 称为“段首中心句”。通常只是很简洁的一句话, 特殊情况下, 可以是两三句。二是展开部分:围绕起始部分所提的论点提供事例论据或事理论据, 采用一定的展开方法或按一定的顺序展开, 对论据进行分析, 对论点进行论证。事例可以是一个较具体的故事, 也可以列举若干事实。要注意的是, 举例后必须有段内分析, 分析要紧扣论点, 要有意识地突出强调事实与论点一致的地方, 要多用揭示论点中心的词语予以明示, 使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更明确。常见的事理分析方法可以是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正反对比法、点面分析法、论据引申法、例后解说法、辩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披文示意法等。展开部分通常由一个句群或几个句群构成。三是终结部分。从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 这个结论是对起始部分提出的论点的重申和深化, 但用语不能与起始部分重复。
写好这样的三部分、四环节的完全段, 高三考生需要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为每个完全段有明确的论点, 考生只有具备分析判断能力才能有审题立意、提炼论点的能力;论据要能论证论点, 论据必须要有分析, 考生只有具备基本的推理能力才能找出事实与论点的一致之处, 这样的材料和观点才能保持高度统一。
议论文的本论部分要每一个段落都精彩完满, 几个这样精彩完满的段落连缀在一起, 一篇脍炙人口的议论文就诞生了, 令人耳目一新, 读后难忘。
浅谈段落主题句的写作 第2篇
浅谈段落主题句的写作
文章首先对段落主题句的定义作出了解释,并简述了它的重要性,接着指出了不少人存有只重视对扩展主题句的训练,而忽视对主题句本身的写作的学习和练习的`倾向,然后从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入手,来探讨一下怎样才能写好段落主题句,最后总结要写好段落主题句的几点要求.
作 者:张挺敬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000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5 关键词:段落主题句 英语作文 实践分析段落的写作 第3篇
关键词 英语段落 段落意识 英语写作
基于多年来对英语“句子意识”的研究,笔者发现针对在校学生“句子意识”的写作训练之后,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正确的英语句子表达,但与“利用连接手段使句子与句子之间做到形式呼应和语义连贯”的高层次要求相差甚远。要想摆脱以上现状,英语写作教学就要在词汇和句子的基础上,开展以段落为目标的写作活动。对此,可以尝试从段落写作入手,在其过程中,从写作的角度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相关的词汇与句子,例如讨论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的习惯用语,帮助学生辨析句子结构,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和句子的细节把握,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一、段落与段落意识
段落是所谓缩小了的文章,它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符合一篇文章的一切要求。为了形成一个标准的英语段落,我们需要通过显性和隐性的连接手段,将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连接起来,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段落的形成,从表面上看,通常是由相关的句子,围绕着一定的话题或中心,组成言语片段,进而表达思想;从深层上看,段落的形成通常具有段落上的整体性、结构上的粘着性和意义上的连贯性[1]。学生只有在词汇和句子写作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段落写作,才能顺利过渡到篇章写作。
段落意识是语言运用者在句子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衔接与连贯的各种手段,形成对段落运用的自觉把握,使段落内的若干句子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语言运用思维[1]。也就是说,通过训练学生们的段落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对段落写作形成一种定势和语感,能够在写出正确句子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连接手段使句子与句子之间在形式上呼应,在语义上连贯。
二、英语段落的建构
1.英语段落的结构
英语段落通常可分为主题句、阐述句和概括句三个部分。
主题句是概括段落中心思想、语法结构完整的句子。主题句是整个段落的纲,所有扩展句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扩展句即阐述句,是对主题句作进一步论述的一组句子,也就是用具体的事实或实例对主题句加以说明或论证的句子。在段落中,各个扩展句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围绕主题句,阐明主题思想。
结论句一般是段落的最后一句,通常与主题句一样包含着段落的中心思想。其内容必须与主题句一致,从而实现首尾呼应。
2.段落内部句子关系
段落内部各个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依靠段落内容的整体性、意义的连贯性和衔接的粘着性而逐渐形成的。
(1)段落内容的整体性
段落内容的整体性指的是在一个段落中,主题句、扩展句与结论句三者的相互关联与相互照应,所有的句子围绕一个主题思想,构成一个内容上的整体。主题句是段落的核心,段落内容围绕主题句展开;扩展句是详细阐述论证主题句,与主题句构成内容统一的一系列句子;结论句是与主题句内容相呼应,对段落内容进行总结的句子。总之,一个段落就是讨论一个单一的主题思想,反映一个共同的问题,从而达到内容上的整体性。
(2)段落意义的连贯性
段落的连贯性指的是意连和形连两个方面。意连即在意义上或内容上的连贯性,其表现为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空间、演绎、归纳等;形连则指用连接词或过渡词,将一系列相关的句子有机连接起来。这体现在英语是典型的“形合”语言上。因此,为了实现英语段落意义上的连贯性,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一些显性连接手段,比如逻辑关系词,将内容统一的句子连接起来。
(3)段落结构的粘着性
段落结构的粘着性指的是利用某些语法手段,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表达出来,以达到上下文连接的目的。比如在文章中,上文用一般过去时,下文用过去完成时,通过这种方式自然形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以帮助读者理解段落内容。另外,段落的照应手段还表现在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上。例如,上文提到一个名词,下文可用恰当的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来代替它,使段落层次分明,意义连贯,从而达到段落内容与结构的粘着性。
三、写作训练方法及步骤
1.归纳法与演绎法
英语段落的写作方法,最基本、最常用的要数归纳法与演绎法。所谓归纳法是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细节归纳出段落的中心思想,即“先分后总”;而演绎法则正好相反,即先给出主题句或先表明中心思想,然后用一系列的事实和细节来说明或证明主题句,即“先总后分”。这种演绎法更适合英语初学者学习和应用,因为此法有利于作者按照主题展开思路,避免离题。
2.“1331”式段落写作
“1331”式段落写作是英语段落写作训练较常用的一种,也是更进一步的归纳演绎法,其结构清晰明了,表达有理有据。具体结构见下图:
这种典型的段落一般由8句话组成。第一句为主题句,也就是本结构中的第一个“1”;第二个层次扩展句由2、4、6组成,是本结构中的第一个“3”;第三个层次由3、5、7三句话组成,从属于第二个层次,这构成了本结构中的第二个“3”;“1331”结构中的最后一个“1”是第8句,即结论句。这种段落结构是扩展了的“总分总”结构。
从上图可见,这种段落写作方法,在结构上,主体明确,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在内容上,表达有理有据,有概括,有细节,有例证。段落的形式结构与内容相对应,符合归纳的原则和人们的普遍思维模式,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掌握理解。
3.三段论写作
三段论(syllogism)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是传统逻辑中主要的推理方式。三段论就是一个包括有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成为Barbara的那一种,即凡人都会死(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苏格拉底会死(结论)。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后继者们认为:如果加以严格地论证,一切演绎的推论都是三段论式的。这一体系是形式逻辑的开端,是不同于归纳逻辑的,是西方人常用的推理方法[2]。
同理,我们在写英语段落时,也可以沿用这种西方程式化的说理方法,用大前提阐述主题,用小前提围绕主题推展出细节,最后得出结论。
4.写作步骤
第一步,写好主题句。在这一步骤中,注意句子要合乎语法,注意主题的可写性。第二步,根据主题句,确定推展方法;比如比较对比法、分类法、举例法等。第三步,选择推展细节。第四步,对细节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排列,例如重要性顺序。第五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写出扩展句,并用恰当的连接词语连接各个句子。第六,写出结论句,结论句须与主题句呼应,是推展句的总结[3]。
英语段落写作的方法和步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学生在理解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培养段落意识。
四、段落意识的培养路径
1.加强思维转换的训练
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别决定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段落写作中,要加强思维转换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段落意识。中国人在写作中,经常以“归纳型”逻辑、“螺旋型”的思维方式为主,强调辨证,坚持普遍联系,常常引经据典,以“权威”之论为依据,先做说明后下结论,中心点往往到结尾处才会点名;而西方人以“直线型”思维方式为主,强调一致性,因此在阐述观点时喜欢直抒胸臆,直接在主题句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理由或论据,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4]。因此,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应该有意识地将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加以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英语的表达习惯,以英语思维来写作。
2.培养组织思路的习惯
所谓组织思路就是要求学生在动笔写一个英语段落之前,首先对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达的层次以及如何表达,做到心中有数。针对表达的内容,不仅要看其内容是否切题,还要看自己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否能表达出这些内容。如果构思的内容围绕主题,但以自己现有的英语表达能力无法实现,那就最好放弃,然后另辟他法,积极寻找其他的表达思路和表达方法。然后,将最适合自己表达的内容简要地列成提纲,这样既可以在写作中对自己进行必要的提醒,也便于理清段落与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5]。
3.注重段落写作过程中的写前阶段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初期,通常要经历一个所谓的写作障碍,即当我们面对一个题目,经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笔。这种局面要求我们“把题材从潜意识中提取出来,让头脑能够审视它们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将大脑意识中的所有东西写出,不必在意拼写、语法、逻辑等技术性错误,追求数量而不是质量,充分挖掘题材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起与题目相关的潜伏于意识中的信息[6]。最后,在这些信息中,提炼并选择最适合的内容。因此,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应针对一个主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相关内容,再从中进行筛选,选择出那些在内容和意义上最接近、最能论证主题内容的句子,作为英语段落写作的素材。
4.注意汉英段落结构差异
学生在写英语段落时,一个明显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在行文中容易忽略连接词,整篇文章全凭意念交流,与英语行文规范相去甚远。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了解汉英段落的结构差异。作为“意合”语言的代表,汉语注重语义,即内容的表达,重内容而不重形式,分段的标准历来是因作者或作品而异,有较大的随意性,无论词、句还是段、篇,都无明显的形态标志,而是一个自上而下、形散意合的语言系统。在段落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形式上的主题句与结尾句,很少依靠关联词,而是用内在的逻辑顺序使其相连,达到神韵意合的状态,只要语意表达清楚即可。与之相比,英语段落结构比汉语段落结构要简单并有规律可循。作为“形合”语言的代表,在语句衔接手法上,英语注重结构,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依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和丰富的连接手段,把句子成分展开,来体现语篇中语意的关联,以求达到深层语义上的连贯,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呈现出“树式”结构[7]。因此,在今后的英语写作训练中,应该利用英语“形合”的特点,如借助大量有形的语法和词汇、逻辑关系词等手段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注意英语的显性连贯和逻辑顺序,重视英语段落结构以及段落内部句子的结构。
大量的写作教学实践表明,要写好一个英语段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写好一篇符合英语思维、英语文化、英语表达的文章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注重让学生理解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让学生们真正掌握英语段落写作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写作实践中,学生们通过不断地练习,吸收英语思维模式和英语文化,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选择、句子结构、段落构建以及行文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将段落写作形成一种意识,内化成语言运用的思维定势,然后按照这种段落意识去组织思路,构建段落,定能写出好的英语篇章。
参考文献
[1] 高芳.段落意识与写作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9).
[2] 李建明.如何运用逻辑性思维构建段落——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辨[J].科教导刊,2012(4).
[3] 庞彤心,陈桂斌.从主题句到段落的写作训练——大学英语写作教法初探[J].海南师院学报,1998(3).
[4] 范晓迪.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教学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3).
[5] 徐义云,柯艳.试论以段落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0).
[6] 吴锦,张在新.英语写作教学新探——论写前阶段的可行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5).
[7] 刘昕子.基于“对比分析”的英语句子意识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2).
[作者:刘昕子(1978-),女,河南开封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共外语部副教授,硕士。]
段落的写作 第4篇
1梭罗说:有时间改善自己灵魂资产的人享有真正的闲暇之乐。梭罗为了躲避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了两年多的隐士生活,自己搭建木屋,自己耕种,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过着一种简单、纯净的原始古朴的生活,专心致志地体验湖上的美景,并完成了《湖滨散记》这本荡涤世人灵魂的名著。很多人抱怨忙得没有时间干自己的事,他们忙着增加物质财富,忙着求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却不肯像梭罗一样,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享受真正的闲暇之乐。
——张静(张乐琪 张玉萍)
2有人问圣严法师:“什么样的人是最有闲暇的?”圣严法师说:“忙人,最忙的人最有闲暇。”
一位老婆婆,年轻时经营美容院,忙碌了一辈子。退休后,仍然闲不下来,不但学电脑,学英文,还学摄影。最后她对鸟类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尽管年纪很大,仍每天扛着二十多公斤的器材,上山下海地拍鸟,她还免费提供自己的照片,让学校当教材使用。她说:“人生一世很难得,不能糊里糊涂走一回。因为我很忙,所以我很快乐。”人们都觉得闲暇让人快乐,这位老婆婆却是最忙的人,这也许就是圣严法师所说的最忙的人最有闲暇吧。
几米说:“我努力寻找希望,生怕幸运就在身边却被我粗心错过。”想想自己,那些被我们错过的闲暇又有多少呢?
3憨山大师领悟到“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流岚翻涌,泾河竞注,正是我们忙碌的时候,“常静”与“不流”正是我们闲暇的时候,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刘超
4孙杨一天要游10公里的距离才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竞技状态,一天基本上都泡在泳池中,但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投身于真心所爱的事业,即使忙碌也是愉快的,就如同在闲暇时光中一样悠闲自在。 ——宋文馨
5设想,你工作一天回家后,拿把藤椅坐下,看着天边火烧似的晚霞,品着田园般清爽的新茶,嗅着远方幽幽的香甜桂花,一切安静而又肃穆,你想一辈子赖在这把藤椅上,身体放空,这便是闲暇的最佳状态了。但如果你整日无所事事,内心焦躁不安,连坐下来的耐心都没有,那你一定无法体会这样的闲暇之乐了,你身在闲暇,却没有体会到一丝乐趣,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所以,只有充实的忙碌之后才能体会到惬意的闲暇。福楼拜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如果没有忙碌的写作,恐怕就没有闲暇的心情看日出。
——徐小涵
6德国企业中流行一种理论——企业中需要三类人:眺望者,冒险者,实干者。顾名思义,眺望者需要不断眺望企业的未来,为冒险者指明方向,为实干者提供战略上的指导。有没有眺望者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眺望者看似最闲暇,什么都不做,他们拿着高薪,享受着阳光,其实他们是最忙碌的人,他们的思想永远在忙碌,他们的思维永远走在时间的前面。这正是西塞罗所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潘潇月
7他常年在街头拍照,换了近三十辆自行车。他给杂志社照片,却拒绝接受支票。他说:“我不收你们的钱,也就不用按你们的要求做。”他吃也简单,睡也随便,一辈子没爱过谁。他叫比尔,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一直在大街上走,看似闲逛,却是在忙碌地拍着世间各种美好,半个多世纪来,他在闲暇中忙碌,在忙碌中闲暇,把自己铸造成一个达到艺术巅峰的艺术大师。——杨臣
8哲人说:“人生大部分时间是思考,极少数时间是执行。”成功的关键往往不是你做这件事时的努力,而在你做事之前想好的方向。科学证明,脑的运转速度是肢体运动的数倍,在未开始做某事之前的看似闲暇的时间,往往是最忙的时候。——刘华斌
9身为全球电商巨头的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每天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和论坛,却大学、企业做演讲,他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忙碌得多。可就是这个连吃饭、睡觉都赶时间的大忙人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总觉得自己还有空闲”。
空暇是充实而忙碌的生活给予我们的馈赠或奖赏,越是忙碌的人,他的空暇时间就越珍贵越有意义,一个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的人是没有空暇的,正如契诃夫所说:“一个人最可悲的,就是无所事事。”
——张培超
10英国哲学家勒斯,每天都花大量时间用来发呆,在我们看来,他每天的生活可谓清闲至极。一天,他的朋友来访,仅仅交谈了五分钟,勒斯便开始发呆,朋友叫了他几次后,他毫无反应,朋友对此十分恼火,用力拍了一下勒斯的肩膀,勒斯痛得喊了一声“哎呦”,然后看了朋友一眼说:“不好意思啊,我每天都很忙的。”朋友生气地问:“忙什么?忙着发呆吗?”勒斯认真地回答:“不,我是在思考,思考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信仰。”——沈英
11齐白石曾说:“我最大的休息便是从一张桌子换到另一张桌子,工作闲暇时看看窗外的风景。”工作是永远干不完的,忙碌是我们无法摆脱的状态,我们何不向齐老学一下,于忙碌中体味生活的闲适之美?从沉重繁杂的工作中找出生活的乐趣,抬起头,看看天,看看水,看看草色遥看近却无。 ——秦晓艳
12美国作者伊丽莎白·邓肯在采访中讲到:“每完成一部作品,我不仅不觉得身心愉悦,反倒是心事重重,因为我又要绞尽脑汁地去思考下一部作品的内容。”只有当下笔如流之时才觉全身通畅舒爽,表面看似忙碌,但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忙碌也让人有悠闲畅快之感,忙中作乐亦是人生的情趣。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息无息稍停,日夜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有吃紧的心思,忙处有悠闲的趣味。意思是说一个人闲暇无事时存有应变之心,忙碌紧张中应该忙中作乐,多争取生活的情趣,才不会在世俗的潮流中迷失自我。
——耿已涵
文题呈现:
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利斯特有句名言: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段落的写作 第5篇
方法篇
段落的提升
段落的提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 做好段落间的自然衔接过渡
作文若不分段,可能会因没有篇章感而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若分了段但却没有自然的衔接和过渡同样也称不上是好文章,甚至还会被认为根本就不成文。通常分段都难不倒大家,所以做好段落间的自然衔接过渡就很有必要。一般来说,衔接过渡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来实现。
① 使用过渡性表达
使用过渡性表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文章内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最常见的过渡性表达就是表时间的词语,这在叙事性作文中尤为常用。这类词既有可以单独使用的、类似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这样的简单短语,还有一些可以联合使用的,如:[起] early in the morning;[承] later、the next day、the following few days;[转] the last day、soon came the day when we had to say goodbye。
对于图表作文、书信作文等应用文,因其内容常包含并列或递进的内在逻辑,所以需用诸如besides、apart from this、in addition to this、what is more、furthermore、moreover等表并列或递进的词语来进行过渡。以2012年全国卷I的书面表达为例,题目要求考生写一封邮件,申请参加国际中学生组织在新加坡举办的夏令营,提示考生在邮件中作自我介绍并表明参加意图和希望获准的意愿。考生在首段简要介绍自己并表明参加意图后,若在紧接下来的一段就说希望获准而不阐述理由自然不妥。那在阐述理由时就可以用到一些过渡性表达。例如:Moreover, I want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China, my motherland, to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so that they can have better knowledge of her society, culture and customs. Besides, getting in closer touch with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gives me the chance to see what the world really looks like with my own eyes rather than from TV programs or newspapers. 这段话利用moreover、besides这两个词很自然地和前文衔接了起来,同时作者的两个参加意图之间关系鲜明,而非简单罗列,字里行间就能让人感觉到作者希望参加该活动的愿望之强烈。
② 通过补充相关动作进行自然衔接
对于叙事性作文,段落间的衔接还可直接用having done或after doing等这种表动作的短语来实现。以2010年北京卷的书面表达为例,题目要求看图写一篇“我”给祖父母安排北戴河旅行的英文周记。考生在第一段写完第一幅图中在网上查询信息和订票的内容之后,在写第二段去火车站取票的内容时就可以用这种衔接方式。例如:Having checked all th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and noted it down, I went to the train station to take the tickets I just booked online. 这句话利用having checked这样一个分词短语表明了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之间的时间顺序,一下子让两幅图的内容自然地衔接到了一起。
2. 擅于运用段内层次提示词
高考作文篇幅往往不会太长,因此无法像阅读文章那样将几个层次的内容全部分段来写,但同一段落内的句子之间同样需要做到衔接自然,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有序。此时便可用两大类能增强作文层次感的词汇。
① 表并列和递进关系的词汇
除了大家都熟悉的first、second、last but not the least这些提示词以外,还有许多可以运用的表达,如右侧表格中列出的一些词汇。同学们应该灵活使用,避免千篇一律。
这些词汇在大部分文体的作文中都可以用到。以2010年全国卷II的书面表达为例,题目要求给美国笔友写信,告知学校招聘外教的信息。考生在介绍这份工作的工作内容时就可以这样写:You can choose three courses to teach from the four listed as follows: Speaking, Writing, Britain Today and America Today,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us to improve our English skills and broaden our horizons.
② 表比较、对照和转折关系的词汇
表比较、对照和转折关系的常见词汇有like、unlike、such as、but、however、o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nevertheless、by contrast、otherwise等。开放式作文常含有对比内容,图表或提纲作文中也常常会要求考生写两派观点的不同,此时都用得上这类词汇。例如:By contrast, some students 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这个句子在表达观点不同的作文中都可以套用,同学们应熟记。
nlc202309011323
3. 补充例子、增加感受或添加细节
如果考生仅仅按照题目要点进行翻译,没有适当地进行扩充,作文就会显得很单薄。而恰当的事例和感受能让文章变得饱满且更富说服力,为考生加分。再说很多高考真题的写作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因此在保证题目要点无遗漏、字数不超要求的前提下,对作文进行增补扩充是很有必要的。扩充的主要方法包括补充例子、增加感受和添加细节等。
① 补充例子
在叙事性作文中,如果出现所指范围较广的名词,就可以通过补充例子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此时可以用到的结构包括:A. such as/like/including +名词1 +名词2 and名词3;B. 名词1 and名词2 as well。以2012年全国卷II的书面表达为例,题目要求考生写信邀请外教参加小明的生日派对,在介绍题目要求的派对内容时,就可以使用补充例子的方法。例如:Apart from the traditional celebrations like singing the birthday song, cutting the cake and lighting the candles, we also designed several interesting games.
② 增加感受
通过在作文中增加自身感受可以突出主题,丰富内容,使文章有血有肉。书写感受的原则是一定要设身处地,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即其身份、地位、职业、动作及动作目的等),切忌喊些假、大、空的口号。不同文体的文章在书写感受时侧重点不同,如:日记中应更多地强调内心感受;信件中应当将自身感受与收信人身份相联系,多写收信人对自己的影响;投稿应考虑到读者身份和写作目的,不可盲目夸大自身感受,而应以读者的感受和收获为出发点。以2012年全国卷I的书面表达为例,考生在进行总结申请国际夏令营的目的时可加入自己的个人感受,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The desire to obtain knowledge and participate in cultural exchange drives me to send this letter to you. I sincerely hope that I can be a member of this summer camp. 类似drive、I sincerely hope这样的词汇显然要比简单的hope、wish好很多,也更能打动申请审核人。
此外,还可以结合文章需要添加细节来实现段落的提升。除了将必要的细节(如图画中体现的细节)描述清楚外,考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写作内容添加细节,使文章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篇章的提升
篇章的提升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 文体不同,结尾侧重点应不同
不同文体的文章结尾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日记是一个人对自己某一天经历的总结,因此要在结尾写出个人的收获和感受,并适度地展望未来;而投稿不是仅仅写给自己的,因此就应想到稿件为他人带去的好处以及对读者的影响,在结尾时往往可以套用“I hope the above methods will be beneficial to all of you”等句子;而信件则应在结尾重申写信目的,最后附上书信格式应有的套句。
2. 有效升华
大家可能都知道写作文时如果能够进行升华,那作文分数肯定会提高,但怎样升华才是有效的呢?像“So meaningful this activity was that I will remember it forever”这类表达太过普遍,没有针对性,属无效升华。要想做到有效升华,需要以小见大,找准中心人物和活动内容,建立两者之间的有效联系。例如,某书面表达题目要求考生写接待美国同学来北京游学的经历,我们就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考虑升华内容。
①人物是什么:美国交换生和我;②什么样的活动:我从食、住、游三方面接待美国交换生;③扩大人物范畴:美国人和中国人;④确定升华中心:增进中美友谊及双方对对方国家的了解。
此外,篇章的提升还可通过不同段落间细节的呼应来实现。详细的例子我们在“实战篇”真题1中有介绍,在此就不展开讲解了。
实战篇
下面我们通过两道高考真题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如何从段落和篇章这两个层次来提升作文质量,冲击高分。
真题1: 2012年北京卷书面表达
假设你是红星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李华,校报英文版正在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请根据以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将你所做的一件好事以日记形式记述下来,向校报投稿。
注意:1. 日记的开头已为你写好;2. 词数不少于60。
Saturday, June 2 Fine
This morn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
Saturday, June 2 Fine
This morning, just as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to my grandparents', I noticed a middle-aged foreign couple standing by the roadside, reading a map, looking confused. It seemed that they had failed to locate their destination in it. Without hesitation, I went up to them and asked if there was anything I could do to help them.
nlc202309011323
Having been told that they planned to visit the Temple of Heaven, I looked around to find a way to get there. Fortunately, there was a bus stop nearby where Bus 20 would take them to that world renowned scenic spot. For fear that they might lose their way, I offered to lead them to the bus stop.
范文
On our way, I reminded them to prepare the one yuan bus fare in advance and introduced several typical Chinese restaurants around the Temple of Heaven. No sooner had I counted the stops for them than the bus came. We waved goodbye.
Going back home, I felt encouraged, for the smiles on their faces definitely showed their delight and appreciation, which then turned out to be my happiness too. As teachers often put it, learning from Lei Feng not only helps others but ourselves. Today, I harvest the rewards of knowing that I am making Beijing a better place.
点评
文章开头用时间过渡词来引出第一段,符合叙事类文章的风格。To my grandparents'属于作者自己增加的细节,使文章显得可信。而第二句连续使用三个非谓语动词描绘了图中的细节。Without hesitation既是心理感受,也巧妙地实现了图1和图2的衔接。
第二段用动作having been told进行过渡,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点评
第三段大部分内容都属于作者自己增加的细节,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最后一段中的the smiles on their faces与首段的looking confused在细节上相呼应,使上下文浑然一体,不再是孤立的段落。I felt encouraged属于自身感受。而在最后加粗部分,作者用老师的话引出感悟,紧扣主题,点明“雷锋精神”并加以升华,写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中心思想,又返回事件本身,让之前的升华有了落脚之处,不是空谈之言。
真题2: 2012年山东卷书面表达
假设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李华,不久前在学校举办的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校报请你写一篇稿件刊登在英文版面上,介绍你课外学习英语的经验。请根据以下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1. 参加英语角的益处;2. 坚持写英语日记的作用;3. 英文阅读网站Enjoy Reading对你的帮助。
注意:1. 词数120~150;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范文
Hello, dear schoolmates. I am Li Hua, the first-prize winner in the English contest held in our school recently. I'd like to share my study methods with you.
Besides listening attentively during classes, I manage to improve my language skill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My first inspiration comes from the English Corner. There, not only do I build up my confidence but erase my fear of speaking in front of other people. Apart from that, I also keep up the habit of keeping English diaries, which trains me to organize sound ideas and develop deep thoughts. Lastly, I want to point out that reading carries within itself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Undoubtedly, constant reading articles on the English website Enjoy Reading helps a lot in improving my language skills. Thanks to these, I can now speak more effectively and fluently.
I hope the above methods will be beneficial to all of you.
点评
文章开门见山,在进行自我介绍后点出写作目的。
在根据要求介绍学习方法时,作者用了besides、first、apart from that、lastly这些过渡词语,使文章看起来层次分明,也使要点更加突出。三个英语学习方法有详有略,逐层递进。
结尾处,文章与读者进行了互动,使之更符合投稿文章的特点,也呼应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作者简介:
张静,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教师,主讲高中英语。新浪微博:@超级幸运的张静
段落的写作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