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精选6篇)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第1篇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设计思路: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研究事物的各种特征及掌握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需要通过多次的分类活动来帮助提高他们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为此,我们选择幼儿身边感兴趣的材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学习分析事物的特性,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概括、比较的能力。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按意愿确定合理分类的标准,培养主动学习,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幼儿从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实物:大人小孩的衣服若干,长袖短袖衣服若干。
3、标记卡、分类衣柜等。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师:在森林里,狮子大王为小动物们造了两幢小洋房。小动物们知道了都想搬进去住。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幼儿讲述)有狮子、豹、小白兔、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小燕子、啄木鸟、小蜻蜓、小鸡,小鸭、......2、师:这么多动物都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
3、幼儿讨论交流方法(引导幼儿按兽类和禽类分在两间房里)。“狮子、狼、小白兔、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他们都是兽类分一间屋。”“小燕子、啄木鸟、小蜻蜓、小鸡,小鸭,他们都是禽类分一间屋。”教师在电脑上演示。
4、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不同种类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二、分组讨论分类标准,进行初步分类活动。
1、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法:
师: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后,觉得不舒服。这一次狮王为每一间小洋房再多造两间小房子,请小洋房里动物搬到两间小房子里去,你们商量商量,应该怎么分呢?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2、小结:嗯,是的,(狮子、狼、大老虎是凶猛的住一起。小白兔、小松鼠、小猴子他们住一间屋。)(小燕子、小麻雀、小蜻蜓、住一间,他们都会飞。小鸡、小鸭住一间,他们不会飞。)可以按照鸟类、兽类、禽类,这真是个好办法?给自己鼓鼓掌。(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教师在电脑上操作。)
三、再次分组讨论分类标准,幼儿进一步分类。
1、分组操作材料:
师:小朋友们本领这么大,狮王再请你们帮它一个忙。狮王的服装店要开张了,看,店里的衣服又多又乱,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按什么标准摆放衣服呢?商量好就试着分分看。但是分的要与别的组不一样?
第一组:把长装放一排,短装放一排。第二组:把女装放一排,男装放一排。
第三组:大人衣服和小孩衣服分开,男女服装分开。
2、幼儿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个衣柜分得好?哪个分得不够好?为什么?
3、小结:觉得第三组分得比较清楚,整齐,按照大人衣服一排,小孩衣服一排,男款一排,女款一排,给他们鼓鼓掌把!
四、再次分组讨论分类标准,幼儿进一步二次分类。
1、你们觉得有些柜子的衣服分得不是太好,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再来分分看吧!
2、师提问:接下来,谁能向大家介绍,这回你是按什么分的?(幼儿观察回答)
3、小结:嗯,先是按大人和小孩分,再按男款和女款分,最后按白色黑色和彩色衣服分,想的真仔细(表扬)。
五、讨论分类标准及分类标记图的制作方法。
1、师提问:大家把衣柜上的衣服分得很整齐,美观?还有什么办法,让顾客,快速就知道你卖哪些衣服呢?
2、小结:可以拍照,可以给衣柜上做一个标记,写上名称,这样既方便又明白。
3、出示标签,找到对应的衣柜。
师:好,老师这里有每种款式的标记,请你们为他们找到对应的款式吧!
六、活动延伸:庆祝开业大吉,要请老师来购买衣服。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第2篇
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按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
活动过程
评价等级:
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
生;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教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
师 :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
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评价,层级分类法,数据包络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开展大学评价实践, 不同的研究者和实际评价者基于不同的认识和出于不同的目的, 对大学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评价活动。其中, 社会机构作为第三方开展的大学评价活动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大学办学情况的重要渠道, 评价结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也成为大学自身诊断问题、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一个有力手段。虽然国外大学评价的活动历史长、形式多、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完善, 但仍存在各种问题。笔者根据国内外大学评价者的研究和实践, 以及相应未解决的问题, 探讨应用不同评价方法的实质意义和价值, 以期完善中国大学的评价制度, 促进评价方法的科学化。
一、大学评价的争议与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美国的大学评价活动十分活跃且影响较大, 社会各界既对大学评价十分期待又充满争议, 不同的大学评价机构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和评价目的推出了不同的大学排行榜。例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World Report, 以下简称“美新”) 杂志推出的“全美大学排名”, 他们以在读和预期的高校学生以及其父母为服务对象, 根据权威评估机构提供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院校分类, 推出“全国性大学”“全国性文理学院”“地区性大学”“地区性文理学院”四类排行榜。该评价以注重学术质量、强调学术声誉而闻名, 其指标体系经过十几年的修正和完善, 在美国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
英国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自1986年开始聘请权威专家对各大学进行全面评价, 并推出“英国高校排名”。他们选用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入学成绩、生师比、毕业率、毕业去向、生均设备费用、生均图书和计算机费用等指标, 对各大学的得分进行加权处理进行排序。
日本的《钻石》周刊以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为服务对象, 选用一些富有特色的指标来评价高等学校及学生情况的差异, 这些指标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用功程度、大学生个性、学生在用人单位业务表现情况、善于掌握工作与事物要领、对工作的理解力、认真工作、经营管理能力等。日本《钻石》周刊的大学评价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根据每年的问卷进行相应的修改。
此外, 德国的《明镜》周刊以各个专业为基础形成了德国大学排名;加拿大的《麦克琳》杂志根据授予学位的差异而推出了博士级大学、综合大学、学士级大学三类排名等等。
以上的大学评价活动发生在不同的国家, 服务于不同的读者对象,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 但是他们有三点共通之处:
其一, 以上的大学评价活动都属于“确定指标体系加权计算各高校得分按分排序”这一基本模式, 也就是说这些大学评价活动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基础”。评价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某种方法预设一个“质量标准”并据此评定评价对象位次。上述国外的大学评价以及我国多数的大学评价都属于这种类型。这类评价也可归类为对高校现状的评价。但评价活动不仅仅是判断价值的过程, 它还兼有发现价值的功用, 因此, 根据预设指标进行加权排名的做法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大学评价活动。
其二, 大学评价前的预先分类行为加入了评价者的主观判断。《美新》、《麦克琳》等机构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评价大学, 提高大学评价的科学性, 都在大学评价之初对评价对象进行了分类, 分类的依据多为大学所能提供的最高学位授予情况或者每年获得的经费资助。大学分类的预先引入有利于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 但与此同时, 也体现了评价者的主观行为。
其三, 各种评价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从目前西方大学评价的实践与研究现状来看, 不论是哪一家研究机构推出的大学排行榜, 不论大学评价的服务对象是谁, 它们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与批评。这些质疑包括:评价机构按照预设的“质量标准”对所评价的大学确定位次, 是否科学?按照大学当前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排名, 能否真正地衡量出大学的发展差异?各个大学的发展历史不同, 所能使用的资源差异甚大, 这些评价能否反映大学的投入产出效益?
此外, 在我国的大学评价实践中还存在数据动态变化引起的评价误差、大学的办学特色难以衡量、不同类型大学难以比较、以及评价结果的微小差异不能反映大学之间的真正差异等问题。国内外大学评价面临的这些问题, 要求评价实践者和研究者不断拓展思路, 探索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二、以层级分类法和数据包络分析为例的国外研究
1. 层级分类法在大学评价中的应用。
佛罗里达研究中心 (University of Florida's The Center) 是一个以“理解、测量、提高美国研究型大学绩效”为使命的研究机构, 该中心针对每年获得联邦政府资助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以上的研究型大学推出“最好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年度报告, 报告中使用的评估数据来自于全国的同行。该报告是一项名称为“隆巴迪” (Lombardi) 大学绩效测量项目的专项成果之一。
佛罗里达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开发出一种专门的模式和方法对研究型大学进行分类和排名, 我们暂且将其称为层级分类法。这种方法依据每一所大学在一项或者多项预定指标中的排名情况进行层级划分。评价结果以“三层9级”的形式呈现, 具体来说, 所有的被评对象被划分为三个大层, 其中的第一、二层下又分别产生9级, 第三层下不再分级, 该中心也未对第
三层高校做进
一步的分析。评价所采用的9项指标和1项附加指标如表1所示。
进入第一层的大学必须至少有1项指标的评价得分位于9项评价中的前25名, 以2002年的大学评价为例, 共有52所高校分别有1项或多项指标得分位于前25名;进入第二层的大学至少需要有1项指标的评价得分位于9项评价中的第26至50名之间, 2002年的评价中共有32所高校进入第二层;第三层的大学包括至少有1项指标位于10项评价中的前200名, 其中第10项指标也称为附加指标, 它是专为遴选第三层大学而设计, 2002年共有532所大学进入第三层。
9级的确定方法包括3个主要步骤:首先, 依据9项具体的评价指标为所有大学排序;其次, 依据各学校在9个单项评价结果中的具体位次为大学“计分”, 在某一指定的位次之前出现一次, 计为一分, 最高分为九分;最后根据计分结果确定大学属于哪一级。仍以2002年的大学评价为例,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3所高校的9项指标得分均位于前25名, 因此分别获得9分, 列入第一层大学中的第一级。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分别获得8分, 列入第一层第二级, 依次类推, 详见表2。第二层的大学同样划分为9级, 分类方法与第一层相同。
尽管有研究者提出佛罗里达研究中心的做法仍然有值得商榷和完善之处, 但是研究中心另辟蹊径的做法对于丰富大学评价形式, 促进大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开拓了国内外评价研究者的思路, 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2. 数据包络分析 (DEA) 在大学评价中的应用。
随着大学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研究者指出:各个大学在起点不同、能够有效使用的资源存在差异的情况下, 采用一套既定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有失偏颇。这种方式仅仅考察了学校当前的产出, 而不能反映出大学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效率, 不利于推进大学办学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引入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DEA) 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运筹学家查恩斯、库柏和罗兹 (A.Charnes, W.W.Cooper&E.Rhodes, 1978) 提出的用于评价相对有效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学者和业界的关注。该方法是一种评价具有多项投入和多项产出的决策单元 (Decision Making Units, 简称DMU) 间相对效率的非参数、非前估性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每一个被评价对象作为一个决策单元, 再由所有被评价对象构成被评价群体, 其中每个DMU都有已知的同类型“投入”和“产出”指标。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比率的综合分析, 以DMU的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值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算, 确定“最佳效率的相对有效前沿面”, 并根据各DMU与相对有效前沿面的距离状况, 确定其是否DEA有效, 以此衡量评价对象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运行状况。
尽管DEA方法的应用和其本身的研究仍然是学者关注的热点, 但DEA方法已从经济评价领域迅速扩展到其他领域的评价。DEA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由于教育评价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对相应数学方法掌握的欠缺, DEA方法的应用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006年6月, 美国西密歇根大学霍沃思商学院的布格诺 (M.L.Bougnol) 教授尝试了DEA方法在大学评价中的应用, 该研究以佛罗里达研究中心的9项指标以及连续两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的输入和输出, 通过建立DEA评价模型, 运用一项附加于Microsoft Excel中的专门解决DEA问题的工具DEAFrontier软件, 对佛罗里达研究中心的研究对象进行了评价, 616所大学中除了2所学校数据不全外, 其余614所大学被划分为33类, 部分评价结果见表3。
近些年来, 国内外不断有学者将DEA方法运用于高等院校的科研效率、综合绩效以及运行效率的评价。从美国学者布格诺教授运用佛罗里达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和研究对象进行的DEA分类排名可以看出:DEA模型蕴含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评价理念, 使其在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也可以发现, DEA有效的大学不一定是综合学术水平好的大学, 也就是说, DEA方法更适用于大学运行效率的评价而非综合实力评价。
三、借鉴与启示
分类排名的方法对于提高大学排名的科学性、鼓励大学之间的竞争、促进评价方法的创新、尊重大学运行模式的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层级分类法和DEA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对我国的大学评价研究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1. 大学评价活动应该以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为出发点。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中心层级分类评价和布格诺教授运用的DEA评价面向的都是美国年均受联邦政府资助超过2000万美元的高校, 也就是说他们的评价对象是美国的研究型大学。针对这类研究型大学的实际状况, 评价者选取了特定的评价指标, 并使评价实施的各个环节更具有针对性, 从而降低了评价误差。明确评价目的是评价者首先要明确的另一个问题, 它也是影响指标选取和评价方法的重要方面。日本《钻石》周刊的大学评价是为了给企业选择大学生提供参考, 因此其评价指标主要反映出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 而布格诺教授的评价则是为了考察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资源使用效率, 因此DEA方法成为首选。国内的社会机构对大学评价活动林林总总, 但总的来看评价目的都不明确, 甚至会对读者有误导。只有那些明确了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的评价活动, 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为利用评价结果的人和机构服务。
2. 评价指标应对大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从佛罗里达研究中心采用的评价指标来看, 科研经费是考察研究型大学的最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实际反映了高校的科研竞争力, 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核心指标。此外, 这一评价体系还关注了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和捐款等情况, 虽然只有10项评价指标, 但却涵盖了大学发展所关注的热点和大学校长最关心的问题。我国正处在建设世界一流和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时期, 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我们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促进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3. 评价指标真正反映出大学发展的关注点。
从佛罗里达的大学评价可知, 捐款能力以及捐款额度是美国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美国, 学生毕业后仍然会受到学校的挂念, 例如收到学校寄来的校友杂志、参加定期的校友聚会、请校友浏览学校的账目消费、甚至请校友填写校董的选票等等。学校的行为让毕业生体会到他们与母校息息相关, 他们对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校友的捐款率也极高, 平均达到12.4%。学校因此获得雄厚的捐赠基金, 为吸引最好的教授和最优秀的学生提供了保障, 为学校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动力。这是美国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 是关注点, 因而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近年我国大学校长们也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开始采取各种措施, 开拓多种渠道筹集、争取办学经费的捐助, 发展学校发展基金, 但在大学评价指标中还没有列入经费与捐款的指标。这启示我们评价指标应该突破成规, 更多地体现出大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4. 提高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加权求和、按分排序是我国大学评价的普遍方法。这种评价结果具有清晰明了、简单易行的特点,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国外研究者已经开始尝试将不同的评价方法应用于大学评价实践, 例如本文介绍的层级分类法和数据包络分析, 这些方法对于更加客观、动态地评价大学发展差异、更科学地呈现评价结果、更有效地促进大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的大学评价还存在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严重的状况, 因此借鉴国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提高我国大学评价水平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具有参考意义。
5. 公开、可靠的评估数据是大学评价研究繁荣发展的基础。
国外的大学评价数据一般来自于三个渠道:政府建立的公开数据库、参评院校自己填报的数据、委托专业咨询公司完成的调查数据。评估数据来源的公开与透明是保障国外大学评价研究繁荣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我国大学评价研究的数据获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数据来源匮乏;统计数据出自多个单位或部门、相互矛盾;统计数据定义不规范、界定不清晰;以及统计上的时间误差、弄虚作假等现象。评价数据的匮乏和误差直接导致了评价研究的滞后和科学性的降低。在这一方面, 我们还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 加强教育数据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建立国家统一的教育信息数据库, 设立统一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为社会机构和个人进行大学评价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同时促进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与发展。
6. 科学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校发展。
大学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大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比较名次高低, 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引导高校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劣差距、发现大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契机改善和提高大学的办学水平。因此, 科学地利用评价结果是大学评价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参评高校可以通过公开的评价步骤、方法、数据等信息再次分析、探讨本校的发展状况以促进学校工作的改进。举例来说, 2007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 (Texas A&M University) 通过对大学评价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 该校师资不足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校设置了一项用于增加400名师资的专项经费, 用以改善这一现状。而中国高校在大学评价结果的充分利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The top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2006annual report[EB/OL].[2007-06-08]http://thecenter.ufl.edu/.
[2]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三达信重点大学排行榜与高考报考指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Jeannette Taylor.Improv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the academics'perspective[J].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1, 25 (3) :379-393.
[4]Bougnol M-L, Dula J H.Validating DEA as a ranking tool:An application of DEA to assess performance in higher education[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6, 145 (1) :339-365.
[5]张远增,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6]Abbott M, Doucouliagos H.Research output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Education Economics, 2004, 12 (3) :251-265.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第4篇
关键词:分类概念;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31-01
分类,一直是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之一,培养幼儿分类意识,既能发展其智力因素,也能发展非智力因素。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开始形成初步的类别概念,能有意识地进行分类,能有依据地说出分类理由,逐渐能摆脱表面的,具体情景的影响做出靠近本质性的概括。例如,他们能按功用分出茶具,因为它们都是喝水用的,能按外形特征分动物,猪、猫都是四条腿的分在一起,鸟是两条腿的分出来等。但是该年龄段的幼儿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有两方面特别的薄弱,就是幼儿在分类时,不能够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分类依据,并不能用类别的一些概括词汇,如茶具、家畜、家禽;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对图形的二次分类,幼儿不懂得从中归纳、进行分类,我们要怎样把分类概念在大班数学教育中进行渗透和运用呢?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将事物归入类别,即分类,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进行幼儿分类教育,既有利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为此要把握好幼儿分类的特点,端正幼儿分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优化的分类教育措施。
即什么是分类教育的重点呢?这个问题涉及幼儿分类教育的宗旨,从根本上来说,进行分类教育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其具体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有关的知识经验,形成有关的概念,二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其对事物的积极情感,这两个方面是互相依托,互为表里的。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各实施者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有的分类教育只盯住分类知识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得与概念的接受;有的分类教育侧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发展幼儿的智能,有的分类教育以知识为载体,着力于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分类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不同的着眼点是从不同的指导思想出发的,不同的认识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所以,虽然都是进行分类教育,却做法各异。从知识教育出发,多是满堂灌、注入式,把分类的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简单地转移到孩子的头脑里去,以幼儿会记忆,会重述这些知识为目的;而从素质教育出发,必定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的做法,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展开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主体的努力,获得有关知识,形成有关的概念,显然后一种做法符合幼儿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幼儿的学习是启蒙性的、准备性的、基础性的,这些分类的知识,幼儿入学后还会系统地学习,幼儿分类教育不是要提前进行系统的分类知识教授,而是通过分类教育进行早期的智力启蒙,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和积极的情感。这样做对于幼儿当前和日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不同的物体,因此可以利用其周围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形成分类的概念。如给幼儿一些物品,让幼儿把它们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分类的概念。除了运用摆放操作这种方法以外,还可以让幼儿自己画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粘贴,如给幼儿一张练习纸,让幼儿将相同的图形剪下来,粘贴在一起,通过此类活动,帮助幼儿先形成一个分类的概念。
分类是对分类对象共同属性、本质特征的概括,是在掌握分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动物归类的前提是对有关动物特征的认识等,要奠定好基础,必须尊重幼儿的知识特点。幼儿的思维是紧紧依靠感知展开的,所以归类应从感性入手,使幼儿首先获得对分类对象充分的感知体验,以利于幼儿从具体中进行抽象,从感知中进行归纳。例如,进行昆虫分类,不能只进行抽象知识的分析与综合,必须先让幼儿获得对昆虫的大量感性认识。为此,要开展有关昆虫的多样性感知活动,让幼儿大量接触、摆型、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昆虫,从而获得对昆虫的感性认识。如认识昆虫的两对翅膀,有的是硬翅,有的是软翅;认识昆虫的触角,有的很长,有的很短;认识昆虫分节的身体,有的细长,有的粗短……有了这些丰富的感知经验,就能引导幼儿顺理成章地概括出昆虫的共同属性,而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对昆虫的归类,而且能促进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获得分类知识,并不是通过一次二次分类活动就能实现的,幼儿喜欢新奇的事物所以不可能长时间坚持重复进行单一的分类。教师应在活动中提供各种各样的物体,以提高幼儿对分类活动的兴趣,使幼儿通过各种形式多种角度的分类,加深对分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分类的概括有不同的层次,幼儿分类的概括主要是具体的、感知的概括,其目的在于启蒙,不可能也不必要强求掌握科学概念性质的定义,更不能满足于幼儿只是表面地、机械地对科学定义记忆和重述,这样做实际上是教师代替幼儿进行概括,无益于幼儿的发展。因此凡幼儿进行的概括,都应是幼儿有体验的、能分析的,其概括的高度与深度应是幼儿跳一跳够得到的,不强求全,不强求深。适宜的做法如下:第一,就事论事进行具体的概括。第二,突发典型特征的概括,所谓典型特征是类别特征中最明显、最突出、最普通的特征。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 第5篇
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能主动学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多角度分类
物质准备:PPT、雨伞图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
师:小兔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店里的东西又多又乱,要请小朋友们帮助它,将商品分一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你们愿意吗?
1。论:怎样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取放。
2.出示苹果图片,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
师:我们先看看苹果吧,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苹果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按什么方法把苹果分类摆放好呢?
(1)幼儿自由操作
(2)个别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在原来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类进行二级分类
(1)师:你们看一看分好的苹果中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继续分一分
(2)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以及记录方法并大胆表述。如:又在红苹果里分出大红苹果和小红苹果,分别有2个,绿苹果大的2个,小的2个
二、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练习,进一步探索物品的分类标准
1.师:小朋友帮助小兔分好了苹果,小兔很高兴。小兔的商店里还有许多商品,要请小朋友们继续帮忙整理。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想一想按什么标准摆放衣服、手套、杯子、碗等物品,想好了就试着分分看。
2.幼儿自选操作材料中的一种物品的卡片(如衣服、手套等)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3.展示幼儿操作记录结果,交流、分享、讨论。
三、进一步迁移经验:游戏――《大风吹》
1.小兔的商店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整理得整齐有序,可以开业了。小兔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邀请小朋友一块儿做游戏。
2.游戏开始了: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男生、女生快分开;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戴帽子的男生手拉手,戴花环的男生快蹲下;吹戴头饰的女生手拉手,戴花环的女生快蹲下。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黄色帽子和红色帽子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头饰和黄色头饰的女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女生快分开。
四、小结、延伸
幼儿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整理问题,都可以用层级分类的知识来解决,这一方法可以带给我们许多便捷和好处,让幼儿养成做事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 第6篇
1、通过认识长短,知道谁长、谁短,谁最长最短及是否一样长
2、进一步学习分类
3、培养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彩带若干,不同长短品种的笔若干
2、彩带小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尝试
1、师:小兔的好朋友要上学了,小兔准备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它,请小朋友帮小兔整理一下,用彩带把礼物扎得漂漂亮亮的,好吗?
2、将手中不同长短品种的笔按老师的要求找出:
(1)最长,最短(师:可是这些礼物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来给他分分类吧)
(2)同样长的那几根(师:小朋友们数数一样长的有几根呀)
(3)小结:着重说明比的方法,要两端对齐了再比
(师:我们在比的时候呀,要两端对齐了再比,就是两只笔的端头对齐比)
3、请幼儿再比一次,然后将一样长的放在一起
师:小朋友比比看哪些小棒一样长,我们把一样长的放在一起
二、师演示讲解,把彩色的小棒也按长短分类
1、四根小棒比长短,谁最长,谁最短,有没有一样长的,礼物要用彩带扎上蝴蝶结,那才漂亮,请小朋友帮老师找出彩带
2、两根彩带比长短是不是一样长,谁最长,谁最短
3、用彩带扎礼物
三、游戏
师:小兔的好朋友接到礼物,高兴极了,和小兔一起做起了手指游戏:1、找自己的手指找出哪根最长,哪两根一样长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