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精选12篇)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 第1篇

3D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体视觉, 来自于英文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3D影像技术的核心是利用人的双眼观察物体的角度略有差异, 因此能够辨别物体远近, 产生立体视觉的这个原理, 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 从而使观看者在2D的显示平面上可以看到立体的、有空间感的图像或视频, 大大加强了观众的临场感和身历其境的感觉。

2012年元旦, 我国第一个3D电视试验频道开播, 每天播出13.5小时。3D试验频道采用卫星加密传输, 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前端接收, 在当地有线电视基本频道中传送。用户只要配置高清机顶盒和3D电视机, 就可以免费观看3D节目。相信随着3D收视群的增长, 3D电视节目制播终将纳入我国省级电视台的发展战略。

2 3D电视技术原理

2.1 3D立体视觉原理

人类的立体视觉分为两种, 一种是基于单眼的, 另一种是基于双眼的。单眼立体视觉之一是焦点调节, 人眼观察景物时通过水晶体厚度的调节对关注重点实现聚焦, 观看近处景物时水晶体变厚, 观看远处景物时水晶体变薄。当人眼聚焦点在近处景物时近处景物实焦、清晰, 远处景物虚焦、模糊, 大脑通过这种焦点的实虚变化得到空间深度信息, 其有效范围在5米以内。见图1。

人类更重要的立体视觉来自双眼。双眼立体视觉之一是会聚角, 观看近距离物体时双眼视线向内侧会聚, 大脑通过左右眼视线会聚角度得到空间深度信息, 其有效范围在20米以内。见图2。

双眼立体视觉之二是视差, 由于双眼位置不同左右眼看到的图像存在差异, 人脑通过双眼图像位置的差异感受到空间深度信息也就是立体效果。大脑对视差非常敏感, 可以感受到1/60度也就是1分的双眼视差。见图3。

2.2双眼3D成像原理

双眼3D电视就是用两台摄像机模拟人的双眼相隔一定距离分别同时拍摄对应左右眼的图像, 两个图像经过处理后同时显示在3D电视的屏幕上, 观看者佩戴与3D电视配合的3D眼镜后左右眼就会分别观看到左右眼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并在大脑中产生立体效果。因此, 一路3D电视就是分别对应于左右眼的一对 (两个) 高清信号。因为需要同时处理两个高清图像, 3D节目制作也比普通2D高清更复杂。见图4。

在3D电视屏幕上, 如果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左侧, 右眼的图像显示在右侧称为正视差, 佩戴3D眼镜观看正视差的图像时尽管实像位于显示屏幕表面, 但观看者感受到的虚像位于显示屏幕后面, 图像远离了屏幕。左右眼看到的图像在显示屏上完全重合就是零视差, 无论是否佩戴3D眼镜都会感觉这个图像位于显示屏的表面, 与普通的高清电视相同, 没有立体感。如果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右侧, 右眼的图像显示在左侧就是负视差, 观看者感受到的虚像位于显示屏幕前面, 图像从屏幕上跳出来了。见图5。

利用双眼立体视觉, 3D电视能够在两维平面显示设备上显示出第三维的深度空间, 为节目制作者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段和创作工具。但在某些条件下双眼3D立体视觉会与单眼3D立体视觉产生冲突。这种3D信息的冲突会使观看者产生视觉疲劳和不舒适的感受, 造成双眼3D成像的局限性。针对这种局限性, 必须对3D电视的拍摄和制作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控制;为避免长时间观看3D可能引发的人体不良反应, 应制作适合长时间观看的安全、舒适的3D电视节目。

3 3D电视拍摄技术

3.1 3D电视拍摄方式

3 D电视节目拍摄可采用双摄像机加3D支架的方式或一体化3D摄像机方式。双摄像机加3D支架拍摄方式是使用2台相同的摄像机和2个镜头, 把2台摄像机安装在一起的设备是3D支架, 从结构上看3D支架有水平和垂直 (反射镜) 两种方式。水平支架适合间距比较大的拍摄场合, 但并列安装的水平支架光轴间距受到摄像机和镜头尺寸的限制无法做的很小, 垂直支架把一台摄像机垂直放置后可以实现最小零间距设置, 采用半反射半透射镜实现光轴转向。但该方式拍摄准备时间长、移动拍摄困难, 在调整不正确的时候可能3D图像质量很差。

现在广电设备的供应商已经开发出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即把两个镜头和两台摄像机以水平并列的方式安装在一个机身内的一体化3D摄像机。一台一体机内不仅有两个镜头, 而且在镜头之后的处理电路、编码和存储都是两套独立的系统, 中间由精确的控制电路相连接。见图6。

3.2 3D电视拍摄质量控制

拍摄3D与拍摄高清有很大不同, 3D拍摄要根据不同场景、主题、物距随时调节两台摄像机间距、汇聚角, 还需对两台摄像机及其机架的参数、定位、对焦, 变焦进行同步细调, 才能确保左右眼画面匹配并呈现恰当的纵深效果。3D拍摄还要防止视差过大, 或视点冲突过多, 以避免造成观众疲劳、晕眩等不适。

其中, 视差控制要求大部分画面主体内容视差角小于1度, 相当于屏幕左右眼视差小于高清电视画面水平方向的3%, 约58个像素。要求左右眼摄像机画面的几何误差 (高度误差、旋转误差、尺寸误差等) 、电气误差 (亮度差异、彩色差异、延时差异、信号同步不一致等) 、光学误差 (聚焦匹配失调、变焦匹配失调、焦点误差以及杂散光和眩光的差异等) 控制在很不明显的程度。

3D对被摄物也有要求, 有些场景本身无立体感, 比如蓝天、白墙、剪影、格子、LED显示屏等等, 或部分只能用单眼看到的图像, 用3D拍摄就失去了意义。3D拍摄前, 可适当提高灯光照度, 尤其对大景深场景, 应增加后景布光照度;3D拍摄时, 最好同时包含前景、背景, 并尽可能减少镜头快速横摇、变焦。见图7。

4 3D显示技术

3D显示技术是整个3D流程中最复杂的一步, 由于播放的平台都是平面显示设备, 且左右眼素材要在同一个显示设备上出现, 这就涉及到如何将左右眼素材进行分离, 并分别准确的送到观众的左右眼中。一旦左右眼素材的分离出现问题, 3D效果就不会出现, 而观众也将看到混乱、有重影的画面内容。

3D显示技术可以分为眼镜式和裸眼式两大类。裸眼3D自3D技术出现以来就一直被人们关注和期待着, 不少厂商都致力于开发裸眼3D技术, 如任天堂的裸眼3D游戏机、东芝的裸眼3D电视等等。但由于裸眼3D技术尚不十分成熟, 目前没有在广电行业应用的实例。

当下, 主流的3D显示技术都需要佩戴眼镜。在眼镜式3D技术中, 我们又可以细分出三种主要的类型, 即色差式、偏光式、主动快门式,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色分法、光分法和时分法。

4.1色差式3D技术

色差式3D技术, 英文为Anaglyphic3D, 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红-蓝 (或者红-绿、红-青) 滤色3D眼镜, 利用RGB色彩原理来实现素材分离传送。在素材制作完成后, 分别将左右眼素材保存为红色和青色, 这两种颜色的RGB矩阵正交, 互为互补色。观众在观看时佩戴一副红蓝眼镜, 这样红色的左眼素材会被右眼佩戴的青色镜片完全过滤掉, 同样的, 青色的右眼色彩也会被左眼的红色镜片完全过滤掉。这样就实现了, 左眼的素材只能左眼看到, 右眼的素材只能右眼看到。这种技术历史最为悠久, 成像原理简单, 实现成本相当低廉, 眼镜成本仅为几块钱, 但是在立体效果和画面的清晰度上都不尽如人意, 因而色差式3D技术没有被广泛使用。见图8。

4.2偏光式3D技术

偏光式3D技术也叫偏振式3D技术, 英文为Polarization 3D, 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偏光眼镜。偏光式3D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 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 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 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 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偏光式3D技术的图像效果比色差式好, 而且眼镜成本也不算太高, 目前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也是该类技术, 不过对显示设备的亮度要求较高。

4.3快门式3D技术

快门式3D技术, 英文为Active Shutter 3D, 配合主动式快门3D眼镜使用。快门式3D是将左右眼素材交替显示, 在显示端显示左眼素材时, 眼镜同步地将右眼完全遮挡, 反之在显示端显示右眼素材时, 将左眼遮挡, 使得左右眼可以分别看到对应的画面。此方法的应用较为复杂, 需要由显示端发出同步信号 (通常是红外的方式) , 控制立体眼镜的切换。另外, 为了使观众不感到画面闪烁, 单眼看到的刷新率需要在50Hz以上, 这就要求显示器本身的刷新能力要在100Hz以上。这种3D技术的优点是立体效果好, 画面的色彩和亮度表现也比其他两种方法好, 素材分离的较为准确。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 现阶段只能应用于显示器, 包括三星、松下、索尼、海尔、夏普、长虹等品牌推出的3D电视, 都是采用主动快门式3D技术。

与此同时, 快门式3D技术也有如下缺点:

(1) 戴上眼镜之后, 亮度减少较多。

(2) 3D眼镜的开合频率与日光灯等发光设备不同, 在明亮房间观看舒适性低。

(3) 3D眼镜快门的开合与左右图像不完全同步, 会出现串扰重影现象。

(4) 快门式3 D液晶电视的可视角度小。

(5) 快门式3D眼镜的售价基本在1000元左右, 相对较贵, 并且需要安装电池或充电使用。

5结束语

3D原理很简单, 3D拍摄很容易, 拍好并完美显示3D很困难。广电总局科技司业已下发了《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 用以规定3D电视节目在拍摄、制作和播出等方面需要关注的技术内容, 确保3D电视的拍摄、播出效果和质量。3D电视的大幕在中国才刚刚拉开, 广电人将共同携手, 推动中国3D电视产业走向春天。

摘要:立体 (3D) 电视是继高清电视之后电视行业发展的又一个全新的模式, 伴随着我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的开播, 3D热潮正席卷全国。本文从广播电视的视角出发, 阐释了3D电视技术的原理, 重点介绍了3D电视的拍摄技术、显示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3D技术,3D拍摄,质量控制,播出

参考文献

【1】大场省介.3D电视制作的质量控制.索尼公司.

【2】蔡先.3D原理与实用技术.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10.

【3】周汝文.3D电视工程技术及其未来趋势.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1.

数字电视自动音量控制技术分析论文 第2篇

【摘要】我们看电视的过程中,切换频道或播放节目过程中插播广告时,有时声音突然变大,影响用户收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节目源音频信号不一致,输入声音信号突变,造成喇叭的输入功率产生突变,实际的声压随之突变。为给用户创造更好的收看电视环境,目前有各种自动音量控制技术,本文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几种自动音量控制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自动音量控制技术AVL;增益;功放

1理想音量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理想的AVL(或AVC)功能是:在某一音量值下,不管输入信号源如何变化,我们听觉感受到的是一个声音强度,而且声音的动态响应、饱和度没有任何影响,这样的话就要求在输入信号源较小时,AVL将信号无失真的放大一些,输入信号源较大时,AVL将信号无失真的压缩一些,整个过程要做到等比压缩。为了达到理想的AVL效果,业界提出了几种实现方案,例如:

1.1对某一声音信号进行自动音量控制

该声音信号中有多个取样点的声音数据,先根据各声音数据邻近的`多个声音数据统计得到一对应的平均音量数据。若该平均音量数据大于预先记录的音量极值数据,则更新该音量极值数据,反之则不更新音量极值数据,并记录音量极值数据是否被更新。若在对预设声音数据依序进行上述处理后,发现该音量极值数据均未被更新,则根据现行的平均音量数据更新该音量极值数据。由此该音量极值数据即可反应声音信号的局部音量极值,实现自动控制该声音信号播放时的音量大小。

1.2Dolby实验室的DolbyVolume技术

DolbyVolume(杜比智能音量技术)与普通的自动音量调整技术存在很大区别。它能够针对不同的信号源和节目内容,在不同声音电平下提供一致的高质量的听觉体验。它主要基于杜比实验室多年研究开发的新型心理声学引擎和人体声学感知模型,能够对整个声音频谱进行实时的多频段处理,并且能够在时域和频域内深入感知声音的电平和音质。DolbyVolume主要包含两大功能:

(1)VolumeLeveler

VolumeLeveler功能可以使你在不同的信号源和不同的节目内容之间切换时,提供一致的音量电平和听音体验。这与AVL在功能上有些类似,但杜比智能音量技术还能根据人耳在音量调整时敏感度的变化进行补偿。它能适当地平衡低频、中频和高频信号,在高或低音量回放时,都能保证完整保留原始混音中动态信息的聆听体验。因此,杜比智能音量技术根据人们感知声音的方式对音量进行测量、分析和保持,不管切换频道还是切换音源输入,它都会检查多种音频参数以保持回放音量的一致。通过频域和时域响度分析技术的高超结合,可以快速而适当地纠正音量大小的不同,同时不会在音频信号中混入人为的压缩噪音或者拍频声,而普通的AVL,只是对不同信号源进行单一电平调整,往往会引入压缩噪音和其他杂音。

(2)VolumeModeler

VolumeModeler功能主要是保证音频产品或系统在低音量条件下也能恢复在一般低音条件下会丢失的音质,声像细节和环绕声效果。这项技术能让听者控制节目的音量动态范围。例如在深夜将音量关小时,可以调节动态范围,使对白始终清晰,而音效能够在不吵醒家人的情况下保持其震撼力与音色。DolbyVolume对于模拟和数字输入信号都能进行调整。目前支持DolbyVolume的厂家有CirrusLogic,Freescale,Toshiba等等,至于其他AVL的技术方法,据目前了解大多数是对音量简单削波和提升,而没有分频段处理,会引入噪音。

2自动音量控制技术方案一

2.1控制原理

该方案采用的AVL功能的原理是在增益一定的情况下,将音频功放的输入限制在某一区域之内,使其不随外部节目源音频信号的无限增强而增大。该方案信号流程图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横轴为输入信号,右竖轴为功放输出,打开AVL功能后,当输入信号超过某限定值后,输出不再改变(红线),即AVL是限制输入功放的音频信号强度。

2.2调测结果及波形

(1)输入0.5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当输入0.5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时,AVL功能打开或关闭功放输出无变化。

(2)输入0.6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当输入0.6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时,AVL功能打开时输出相比关闭时进行了压制,输出限制在6.75Vrms。

(3)输入0.8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当输入0.8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时,AVL功能打开时输出相比关闭时进行了压制,输出仍限制在6.75Vrms。①当输入信号小于0.6Vrms时,AVL功能无论打开与否,功放输出信号无变化。②当输入信号大于等于0.6Vrms时,AVL功能关闭时,功放输出随输入信号增大而增大,并出现失真;AVL功能打开时,功放输出一直限制在6.75Vrms,不随输入信号增大而增大。因此,AVL功能限制功放输入信号是一个渐变过程。当音频输入信号从低到高(0.1V>1V)瞬间变化时,AVL功能开启时音频输出信号的改变有一个渐变过程,声音会从强转为平衡,时间约35mS;AVL功能关闭时,音频输出信号立即从低转高,没有任何缓冲。此方案通过限幅输入信号来完成对音量的自动控制,此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声音的动态响应范围。

3自动音量控制技术方案二

3.1控制原理

方案二首先对音频输入信号进行采样分析,当一个突变信号来临时,通过采样分析即可得知同前一信号的差异。通过分析差异,在不改变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在增益上进行控制(提升或降低),以达到同前一输出在同一强度级别。由于我们对输入信号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因此对音频的动态响应范围等参数不会产生很大影响,此时满足:功放输出=输入信号+增益

3.2调测结果及波形

(1)输入0.5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当输入0.5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时,由于输入信号还没有超过功放的阈值,所以AVL功能无论打开与否,功放输出无变化。

(2)输入0.8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当输入0.8Vrms、1KHz正弦波、音量50时,由于输入已经超过了功放的阈值,AVL功能关闭,输出失真;AVL功能打开时,首先会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当发现音频输入信号幅度超过输入阈值时,程序会自动把功放的输入增益降低,从而使功放的净输入信号小于阈值,从而输出稳定而不失真的信号。实现自动音量控制,除上述两种方案外,还有很多其它方案。总之,AVL功能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声音输出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输入信号的增强而持续增强。在电视中,采用AVL功能的主要优点是:避免夜间看电视时,切换频道或插播广告时,输入信号突变,引起的听觉不适;缺点是降低了声音的动态频响范围,让声音听起来较无味。当然,夜间看电视时,将音量开到较小的值,不用AVL功能,也可降低音频输入信号突变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影响声音的动态范围,但此时要求环境安静,否则就会有听不清楚的困扰。数字电视自动音量控制技术,使我们的听觉系统更舒适。

参考文献

羊肉香肠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羊肉香肠 配方 乳酸链球菌素 异抗坏血酸钠 货架期

中图分类号:TS25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41-0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与设备

羊肉、鸡皮购于银川怀远市场;食盐、玉米淀粉、胡椒粉、白糖、味精均购于银川宁阳超市。

K20Rasv斩拌机;OSCAR20灌肠机;DZ-600/2S真空包装机;SL-N分析天平。

1.2 羊肉香腸加工工艺流程[6]

原料肉修整→绞制→斩拌→灌制→熟制→冷却→包装→贮藏。

1.3 生物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添加实验

(1)乳酸链球菌素添加实验:在加工工艺条件以及其他原料,辅料不变的情况下做三组实验,每组分别添加乳酸链球菌素的量为0%、0.025%、0.05%。(2)异抗坏血酸钠添加实验:在加工工艺条件以及其他原料,辅料不变的情况下做三组实验,每组分别添加异抗坏血酸钠的量为0%、0.05%、0.1%。

1.4 指标测定

(1)硫代巴比妥酸底物值(TBA)的测定:根据赵建生等的方法[7],测定不同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的羊肉香肠在0-4℃下贮藏0d、5d、10d、15d、20d的TBA值。称取羊肉香肠样品各10g,绞碎均匀。加入50mL 7.5%的三氯乙酸溶液,振荡30min,用双层滤纸过滤两次。取上清液5mL,加入5mL 0.02mol/L TBA溶液,混匀,置于90℃水浴内保温40min,冷却后,以4000r/min离心5min,取出上清液,加入5mL氯仿,静置。待分层后取上清液于532nm和 600nm处测分光光度值,用一下公式计算TBA值。

(2)微生物测定:按照GB 47892-2010所示方法,测定不同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的羊肉香肠在0-4℃下贮藏0d、10d、20d、30d、40d、50d和60d的菌落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对贮藏期间羊肉香肠TBA变化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贮藏期的延长,不同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的羊肉香肠中TBA值均呈上升趋势。贮藏前期,TBA值上升迅速;贮藏10d后,TBA值变化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真空包装后的羊肉香肠中还残留少部分的氧气,脂肪氧化导致TBA值上升。贮藏一段时间后,残留的氧气被消耗,因此贮藏后期TBA值变化不明显。从图1可以看出,不添加异抗坏血酸钠的羊肉香肠贮藏过程中TBA值上升最快。添加0.1%异抗坏血酸钠的羊肉香肠贮藏过程中TBA值上升最慢。这说明异抗坏血酸钠作为抗氧化剂,在贮藏过程中可有效地减弱羊肉香肠的脂肪氧化。

2.2 不同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对羊肉香肠贮藏期间菌落总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对羊肉香肠菌落总数的影响明显。不添加乳酸链球菌素的羊肉香肠在贮藏30d后,菌落总数达到103cfu/g;当添加0.025%乳酸链球菌素时,贮藏40d后,菌落总数达到103cfu/g;当添加0.05%乳酸链球菌素时,贮藏60d后,菌落总数仍为103cfu/g。由此可知,不添加乳酸链球菌的羊肉香肠货架期为30d;添加0.025%乳酸链球菌素的羊肉香肠,贮藏期为50d;添加0.05%乳酸链球菌素的羊肉香肠贮藏期可达60d。这说明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可有效延长清真羊肉香肠的货架期。

3 结论

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和异抗坏血酸钠对贮藏过程中羊肉香肠质量影响明显,且可有效延长羊肉香肠的货架期。当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为0.05%,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为0.1%时,羊肉香肠的贮藏期可达60d。

参考文献

[1]夏云梯,朱克美.乳酸链球菌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J].肉类工业,2001,(11):8.

[2]孙京新.Nisin、乳酸钠添加于西式火腿延长货架寿命的研究[J].中国畜产与食品,1999,(2):56-59.

[3]曾友明.天然保鲜剂延长低温肉制品货架期的研究[J].肉类工业,2002,(11):21-24.

[4]康怀彬,张敏,肖卓等.低温禽肉制品非冷藏保鲜液配方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34-137.

[5]魏艳丽.乳化型香肠中脂肪氧化及控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0.

[6]位建荣.西式香肠生产工艺[J].肉类工艺,2012,(2):7-8.

[7]赵建生,柴会悦,黄现青等.四种不同气调包装的冷却猪肉在冷藏过程中的理化及感官变化[J].肉类研究,2010,(3):45-48.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 第4篇

如图1可以看到3D的市场占有率在持续增长, 部分电视台已经推出了3D频道;美国家用市场3D素材有很大增长, 今天的市场有24万蓝光播放器;每年上映的3D立体电影也在逐年递增, 估计国内的市场情况也是同样发展趋势。

二调机及同步问题

通过一些调查了解, 有些观众比较抗拒看3D节目, 觉得看久了会头晕, 眼睛也会疲劳, 针对此问题, 在这里简单地给大家说明一下3D拍摄的原理, 大家在下一次看3D电视头晕的时候就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

垂直校准误差:如果图像垂直方向没有调得很准, 看时间久就会很累, 看3D节目时觉得头晕, 就先把3D眼镜拿下来, 看看水平是不是一致, 再看看素材有没有问题;

Zoom匹配错误:当摄像机是在不同的焦距时, 它导致左右眼图像之间缩放/大小不匹配:缩放不匹配的图像无法在脑中整合, 变成扭曲/变形, 甚至无法被理解为3D图像;

焦点不匹配:当摄像机的焦点不匹配时, 一只眼睛会模糊。影像是不好的3D影像, 无法还原;

旋转误差:只有几个像素旋转误差, 会做成在整个Zoom范围的错误;

光圈误差:光圈会影响影像质量, 调到同样位置也不等于出来的结果完全一样, 这个误差可能五分钟不算什么, 看电影两个小时, 看足球3个小时之后, 大部分人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视轴距太狭窄:视轴分离度到底要多少?3D为了图像结果调整视觉中心的距离, 如果调整得太接近, 左右眼看同样的东西就好像看平面一样, 一点感觉没有了, 如果看电影觉得没有什么立体感, 就把眼镜拿下来看, 感觉跟平面一样, 就是轴距调得太靠近了。如果两台摄像机位置调太开, 比较近的地方偏离度太强, 看起来也会头疼;

边缘犯规。如图2, 这是一个典型的过肩拍摄, 使用S3D拍摄技术, 前景对象在屏幕前面, 由于主题有部分靠近边缘, 两个眼睛看的话会不一致, 所以产生了一个浮动的画面和一个不完整的身体, 使整个影像没有意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修理边缘犯规。我们要重塑镜头, 不要把主题切掉, 让它整个在屏幕里。如图3所示, 这样就成为一个好的3D影像。

三常见的错误观念

要拍3D, 您所需要只是两个摄像头和一个3D架子;

3D摄像机系统必须 (或应该) 模仿人体生理。如果看3D有747飞机从屏幕里跑出来, 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可能有些人说拍这样的场面不合理, 不应该有飞机从屏幕里飞出来, 不管是否合理, 好看就可以接受;

所有3D拍摄时的错误都可以在后期修正回来。3D不应该把问题丢给后期制作, 后期本身是用来带创意的;

3D只是适合用来拍体育片和动作片。

四最新的3D技术

3ality公司最新的3D技术, 可以帮助提高生产和制作3D影像的效率。

1.IntelleCal

一个按键全自动调整;

自动匹配的图像大小;

对齐系统5轴XYZ/Pitch/Yaw;

对齐整个变焦范围, 修复镜头反弹“Backlash”和镜头呼吸“lens breathing”;

如果需要, 完全可用的曲线, 可再由手动精确细调。

这个技术在五年前两台3D摄像机架起来要两天才能调准确, 去年该技术容许三到四个小时就可以调精确 (当然三到四个小时要很熟练的技术人员才能做到) 。这个技术还含有对误差的分析和对误差的修正, 五分钟就可以把整个过程做完。传统做法是有十个人做调整, 会有很大的花费。

2.IntelleCam

实时虚拟会聚和轴距控制助理;

管理会聚和轴距设置, 以保持你的深度预算;

一旦设置了参数, 系统会在拍摄过程中维持有效的几何结果, 让你的精力集中在创意上;

没有正面或负面的空间过度偏离的风险;

不是需要专人负责每台机位的会聚助理convergence puller;

在您建立的范围下专注做创意的工作。

3.IntelleMatte

实时真3D深度设计工具;

生成准确的深度结果, 供3D图形复合;

允许在拍摄时不用担心屏幕图形会因与球员互动而产生错误隐藏或错误屏蔽等情况;

允许调整屏幕深度, 但保持舒适有趣的场景和图像。

4.IntelleMatch

实时的S3D的自动化管理;

实时的重新对齐摄像机或源材料的错误;

维护深度预算参数;

输入坏的3D, 输出的好3D。

如要让一个场面有3D的深度感觉, 就是要包含如下几点的综合结果:

Perspective;

颜色;

隐藏判定Occlusion;

颜色渐变;

纹理渐变;

照明和阴影;

焦点;

已知的大小;

相对大小;

水平视差;

Vergence双目运动视觉补偿;

运动视差。

五3D支架的应用

1.3D支架的应用对3D节目的制作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摄像机和3D支架的调校操作不正确, 必将导致在现场的3D拍摄的制作时间发生延误, 同时后期制作也将面对严峻的问题。两台摄像机需要互相配对调整对齐, 即使在调整中只有很细微的差别, 生成的立体图像也会引起人眼的视觉疲劳, 而这些素材如果必须利用就需要通过昂贵的后期制作进行修复, 但是也许某些素材已经根本无法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 这些拍摄的镜头片段只能重新通过后期制作将2D图像转换成3D图像。可能导致类似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摄像机和镜头之间出现细微的差异或某种缺陷, 或者配对的镜头在变焦和聚焦时相对彼此不一致。

2.3D支架的应用在电视领域的重要意义

在电视制作应用中, 3D支架的调整比它在3D电影拍摄中面临更大的问题。电视制作要求很高的制作效率, 根据电视节目类型和场景的不同, 摄像机位经常会发生调整, 这时要做的就是在移动摄像机位后, 对拍摄机位上的3D支架进行重新调校。快节奏的节目制作使摄像机位总处于移动、增减的状态, 而3D支架的工作人员的调整工作时间有限, 3D支架调整发生错位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电视制作往往只有很少的预算和时间再去投入到后期制作和图像修复。这样尽量减少花费在3D支架上的调整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将影响节目制作的时间表和整体预算。

3.3ality ET系列3D支架

完全的模块化和通用性设计, ET系列提供8个轴的控制, 具备Over/Thru、SXS、Under/Thru和配置T-adapter的全部变形装配模式, 而且配件丰富, 适合多种镜头和摄像机的拍摄需求。3ality的ET支架在国内很多电视台的3D拍摄中应用, 如CCTV 3D春晚, 北京台3D春晚, 天津台3D节目、SMG 3D节目拍摄等, 如图4。

4.Helix&SIP 3D拍摄支架及3D处理器

Helix是3ality最新的支架, 是ET和TS的升级系列, 支持双摄像机同时的、电动水平间距、汇聚调整, 支持马达的FIZ (Focus, Iris, and Zoom) , 两个摄像机可以做到同步的FIZ、IA、CV (IA=Inter Axial, CV=Convergenc) , 3ality rig是唯一一款能够支持同步的zoom size match的支架系统;在数据参数方面支持3D&FIZ数据, 支持预算参数进行3D支架控制。其SIP 3D处理器支持实时控制, 如图5。

六与3ality共同努力

把一个节目变成3D不会让节目更精彩, 还是要看节目内容, 如果推出的素材本身的趣味不是很大, 观众看一会儿可能就不看了, 所以先要注意节目的内容, 之后再考虑其他方面需要进行怎样的改良。英国BskyB有大量3D播出的电视频道, 他们有三个高清车不断地拍摄新的素材, 现在用户已经足够运营了。但美国目前的状态不怎么好, 电视市场没有新的推动力, 以至于3D频道运营得不是很好。另外素材也不合规格, 好像脚指头碰到一下水就说会游泳, 其实他不会游泳。但现在中国的情况不一样, 国外有很多的参考经验, 可以参照一下, 不要犯同样的错误。3ality公司参与了很多电影里的拍摄与制作, 接触到拍摄3D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 怎么样调整3D素材, 已经见证过路是怎么走的了, 出现了什么错误, 他们非常期待跟国内合作, 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 希望国内的合作伙伴能够走出新的路,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是China time, 就是说步伐非常快的意思。

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手段 第5篇

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手段

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后,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工长先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第6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水质监测;水质分析;影响因素

在水质监测质量的控制中,要严格遵守规范来执行。无论是对水样进行取样,还是在实验时各个环节的把关都要做到严谨认真。因为水质监测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影响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

水质监测需要对水质进行采样以及样品的处理、通过试剂进行分析、控制好实验的条件等。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水质监测的不准确,失去的水质监测的作用。

水质监测的重点在于水质的取样以及样品采集时是否符合规范。如果按照规范取样,那么样品就会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对质量的检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一定要注意采样时的采样断面以及采样点位的选取;对采集完的样品要先进行预处理,否则会在保存或者运送中使样品发生变质,影响接下的实验,对质量检测极其的不利。

二、水质监测应该控制的方面

1.严格控制好实验的环境

实验中实验的环境是关键,要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亮度、杂质、以及噪音进行控制。其中任何一项控制的不好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吧。

2.通过试剂进行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

对样品进行分析时要通过分析仪器进行范围的测量,而分析仪需要配合试剂进行操作。如果在测量时,分析仪器的灵敏度降低或是受到干扰,都会降低对样品浓度测量的准确度。而且样品的浓度的大小也会影响测量的结果,样品浓度越低,分析仪器就越难进行分辨。所以在分析样品时,要通过试剂的帮助才可以较好的进行测量。而试剂在实验中常遭到忽视,影响着样品分析检测的结果。

三、水质监测采样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水质监测采样的控制时,需要在采样前对所要使用的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一些杂质给样品带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质量监测的结果。水质监测的取样地点要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选取。如要在岸边或是较小的河流中进行取样,就要注意水中的杂质是否已经污染到了水域,污染的程度多大等。如果是;流动的河流做好以自下向上的方向进行样品的采集。

在采集时,要注意对水域的表层进行采集,绝不能将掺杂在表层中的杂质一同装入容器内。在采集侧溶解氧的水样时,切记在取样完毕后,容器内不可有气泡产生。

水样的采集完毕后要做好相关的记录。要把采集的地点,所采集的水域、水域污染的程度、水中所含杂质的情况、当时的气温湿度等进行记录。

在样品采集完后,切记不可急着进行分析,因为水样品中会含有微量的微生物,生物的存在会影响水质,所以要进行冷藏来抑制微生物所带来的影响。随时冷藏,但对后续的研究,没有任何的影响。

四、水质监测控制技术的要点

在采样时要按照采样的规范进行采集,并且要标注好采集水域的种类和检测采样的方法。对于河流和湖泊水质的检测时要注重断面以及采样点位的选取。如要对工业的废水进行检测时,要熟悉检测的工艺流程,对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样品的选取,已达到选取的水样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这样水样的检测才更有意义。在采集的过程中要做好参照的样本与所选取的样品的对照工作。

水样在保存和运送的过程中要保证水样的性质不发生改变,因此就要对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相应的保护。根据具体的需要,可以进行冷藏、冷冻等措施。这样不光能够保证水质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化,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水质中一些微生物对水质所带来的影响。必要时也可在水样中添加一些保護试剂,可以有效的避免温度或是光的照射所使水样发生改变。与此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缩短运送的行程,减少水样保存的时间,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水质的变异。如运送的时间较长,就要在运送的途中时常对水样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在对水质监测的实验中,需要先对水样进行处理后,才能正常的进行分析和处理。在水样的预处理中,要注意处理的方法是否得当,如果没有按照所规定的要求去进行处理的话,就会对水样产生干扰,影响后续的进展。

在对水质进行分析时,要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卫生、避免杂质的生成对实验的影响。要注意实验时的通风问题,在实验时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易挥发的试剂,如果不能保证通风良好的话,就有可能给人员造成危险。分析仪器的维护和维修也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仪器的工作质量完全影响着检测的结果。分析仪器属于精密的仪器,不能出现一点的偏差。

对实验的试剂水样要进行实时的检测保存,准确的掌握水质的任何变化,根据情况看是否继续使用该水样。药物试剂的保存是针对各种药物的性质进行保存处理。如易挥发的要进行封闭保存,需要避光的要进行避光处理等。在保存中应尽量减少杂质的生成,以免给检测带来影响。

数据的处理是水质检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将直接影响着检测后的结果。因此对数据的处理要格外的认真,对数据的筛选至关重要。若选错了数据,就会降低检测结果的普遍性,对水质的控制也失去了依据,所以不能盲目的对数据进行取舍,要根据实际,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总结

在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中,样品的采集,分类分析以及试剂的选用,实验条件的严格把关,样品的检测,资料的选取等都是检测的重点。要做到认真严谨,准确精密,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才能使得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刘建琳;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年01期

[2]王丽娟,景耀全;水环境监测现状及发展方向[J];环境科学动态;2005年03期

[3]叶炳效;张佳武;赵文举;孙珂;;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7期

[4]蔡国园;;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J];江西化工;2010年03期

电视摄像机画面的质量控制 第7篇

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决定图像色彩的还原度以及色调, 是图像质量成败的基础。原则上讲当外界色温改变和更换镜头后都需要调整白平衡, 当在演播室录制节目时, 应关掉所有的景灯和成像灯, 打开需要的面光灯 (色温3200K) , 对白卡按照黑-白-黑的顺序调整白平衡, 并在整个节目录制期间保持相同的色温。当然如果适当地降低演播室灯光色温 (低于3200K) 会使整个节目保持一种暖色调, 适当提高灯光色温会使整个节目保持一种冷色调, 这需要根据节目的要求, 通过灯光技术人员做出相应调整。当外出拍片时, 由于光线和色温变化快, 白平衡的调整更为重要, 摄像人员应该多找机会调整白平衡, 以保持画面色调的一致性, 一般早晨8点前、傍晚5点后色温变化较快, 应该几分钟调整一次白平衡。

对于摄像机光圈控制, 在没有示波器的情况下, 曝光主要由摄像师凭寻像器和经验来控制, 曝光过度容易引起高亮度光斑, 画面缺少层次;曝光不足又太暗, 技术人员应该采用斑马纹控制的方法, 来保证光圈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即拍摄前打开OPERATION菜单下VF SETTING页的斑马纹ZEBRA, 将细节电平 (DET.LVL) 设为70。当拍摄画面时, 开大光圈, 取景器内影像出现斑马纹, 收光圈直至斑马纹刚好全部隐去, 此点即为正确的光圈值。在有示波器的情况下, 控制图像的全信号峰值电平<700mv。底电平控制在0~50mv范围内:最重要的是上不可超过白限幅、下不可低至0mv。因为超过这两种限幅电平将造成亮部和暗部层次严重损失, 后期就很难调整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需要加大光圈的时候, 势必造成景深浅, 这时容易引起画面虚焦, 而寻像器由于画面小不容易觉察, 这时要特别注意聚焦。

对于摄像机拍摄画面细节的控制, 主要包括了亮部和暗部细节和层次的控制, 这其中主要是对KNEE拐点值、GAMMA值的控制。为了提高亮部细节的层次, 可将KNEE POINT (拐点的设置位置) 值减小、KNEE SLOPE (斜率) 设为-60~-100、将WHTCLP (白切割) 开关打开并将电平值提高, 将有效提高画面亮部的质量和层次。对于在光比比较大的情况下 (比如室外晴天下) 拍摄, 建议将摄像机DCC档 (Dynamic Contrast Control动态对比度控制) 打开, 以尽量多地展现亮部的细节。在OCP控制面板上有黑扩展 (BLACK STRETCH) 和黑压缩 (BLACK PRESS) 两个部分。黑扩展 (BLACK STRETCH) 只增强暗处细节和灰度层次, 不影响亮处的图像。将低照度的图像电平提高, 从而改善其被照体的黑暗部分, 扩展电平范围为+3%、+5%、+7%、+9%、+11%;黑压缩 (BLACK PRESS) 只提高暗处的对比度, 不影响亮处的图像。压缩电平范围为-3%、-5%、-7%、-9%、-11%。同时打开菜单, 将BLK GAMMA值提高, 也能很好地增加图像暗部的细节和层次。

摄像机画面细节的控制还包括了GAIN (增益) 、SKIN DTL (肤色细节控制) 、ND (灰片) 和CC (滤色片) 的控制等;在外界光线较暗的环境下, 适当提高GAIN (-3、0、+3、+6dB) , 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 能有效改善图像的清晰度;SKIN DTL可以将人物皮肤上的缺陷进行柔化处理;通过ND和CC的合理搭配, 可以在外界环境亮度高、反差大的情况下, 将拍摄的画面很好地柔化处理;通过调整摄像机电子快门速度, 来消除拍摄电脑显示器等的闪烁、滚动现象。

总之, 摄像的环境千差万别, 不同的节目对于画面色彩、色调、细节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需要色彩艳丽, 色调温暖;有的希望画面沉稳朴实, 还有的希望获得胶片的质感和层次感;所有这些要求调整起来并不复杂, 随着时代的发展, 摄像机技术也逐渐从标清向高清迈进, 但摄像机对于画面的控制无外乎掌握以下几点:

z根据不同的环境色温调整白平衡, 以获得统一的色调;

z合理控制光圈, 以获得适合的层次感和景深;

z通过摄像机的菜单或OCP控制面板对细节进行调整和完善。

电视节目的音频质量控制探讨 第8篇

一制作、播出环节中影响声音质量的可能因素

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诸多环节中, 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声音的正确录制, 造成音质和音量的偏差。因此, 要想提高节目质量, 首先必须了解造成偏差的原因, 才能有重点地加以解决。根据自身经验, 如下一些因素常常会造成音频质量偏差。

1. 基准电平设置不统一造成偏差

节目制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各类录像机, 其模拟音频工作电平多为0dBu和+4dBu两种, 需要人为地加以设置, 通常默认值为0dBu。2000年总局发布的GY/T152《电视中心制作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中规定, 我国电视制作系统模拟音频工作电平值为+4dBu。如果不注意及时调整设备的电平设置, 就会在录制过程中降低了音量。

对于数字设备, 我国的数字基准电平标准为-20dBFS。而目前各电视台的数字设备,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数字基准电平为-20dBFS的SMPTE标准设备, 另一种为数字基准电平为-18dBFS的EBU标准设备, 如果使用时不加以注意就有可能按照不正确的标准录制音频。

另外, 原录为模拟的节目进入数字系统时, 要进行A/D转换, 转换时如果不是将模拟基准电平与数字基准电平对齐 (+4dBu对应-20dBFS) , 而是采用满度电平对齐或是其他方式, 也有可能造成误差。

2. 峰值储备不一致造成偏差

我国规定数字信号的音频校准电平为-20dBFS, 语言节目的音频电平最大值为-12dBFS, 文艺节目的音频电平最大值为-6dBFS, 这其中就预留了8dB和14dB的峰值储备。可能是出于对标准的理解偏差或是别的原因, 有不少节目制作人员在节目录制过程中, 始终保持音量不超过-20dBFS, 或是仅超出少许, 这样就造成峰值储备完全或部分没有利用, 也就必然出现响度的误差。

3. 系统间接口不匹配造成误差

现在有很多台仍在使用模拟的音频设备, 这类设备要求固定的输入和输出阻抗。必须保证阻抗匹配, 才能保证输出信号的质量, 如果随意地连接了混合的系统, 未注意采取措施保证阻抗匹配, 往往是把要求600欧姆匹配的设备连接到了要求高阻输入的设备, 使模拟节目的信号电平上升, 送入数字平台后响度过大, 造成信号质量严重恶化。另外平衡与非平衡接口的不匹配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4. 监测仪表配置不当造成误差

在数字节目制作中有许多单位仍然采用模拟的VU表和模拟的PPM表监测电平, 由于模拟PPM表最高量程的限制, 录音师无法观察到数字系统预留的更高峰值储备空间, 我国PPM表与VU表的校准点为-8dB, 最高量程为+5dB, 也就是说使用PPM表只能观察到13dB的峰值范围, 如果按照PPM表控制节目峰值, 将会损失部分峰值储备, 使信号强度减低。如果仅依据VU表来控制录音, 损失的峰值储备就更大。最严重的情况是同一设备一表两制, 通过内部菜单任选VU或PPM表响应和指示值。使用者如果不了解该仪表内部设置情况, 仅凭常规校准电平。校准时如果把电平校准在VU表的-8位置, 在实际录制时又继续错误地控制电平指示不超过0刻度, 而此时的0刻度可能是PPM的0dB而非0VU, 其结果使实际电平出现严重偏低情况。

二音频标准的定义

《GY/T 223-2007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录制规范》对音频信号有严格的规定, 声音校准信号应符合GY/T 192-2003的规定, 为1KHZ的正弦波。模拟均值校准电平为0VU, 数字校准电平为-20dBFS, 对应的模拟电压电平为+4dBu。对数字音频电平的规定为, 语言电平的最大值不超过-12dBFS, 节目电平的最大值不超过-6dBFS。声音通道分配如下表:

音频标准的定义应该说是非常简捷明确的, 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标准, 严格按照标准制作节目, 才能保证音频信号质量。

三音频信号监测方法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该在录制和剪辑的同时利用设备对音频信号进行监测。最简单的音频监视形式是使用能够显示音频信号幅度的电平表。有两种类型的电平表, 即VU表 (Volume Unit) 和PPM表 (Peak Program Meter) , 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VU表和PPM对音频节目素材表现出不同的响应。VU表显示的是音频信号的平均音量电平, 它具有对称的上升和降落时间, 其积累时间相对较长 (典型值为300ms) 。积累时间主要由表内指针结构的机械惯性所决定。PPM表显示的是音频信号的峰值音量电平, 它具有较快的上升时间 (10ms) 和较慢的降落时间 (2.85s) , 其积累时间为10ms。PPM中的电子电路用以补偿机械摆动的惯性。由于存在着这些差别, 因此VU表和PPM对音频节目素材一般有着不同的响应。在用音频测试序列对系统进行调整时, 使用相同的音频信号的前提下, PPM表应当比VU表有较低的读数才能使二者等效。经多次测试发现, PPM的峰值读数和VU表间有着良好的平均差值, 该差值为8dB (分贝) 。由此, 我国规定, 在进行音频调整时, VU表显示的0VU读数在PPM中应为-8dB (见图1) 。通过这样的调整, 两种电平表对音频节目素材在实质上都有着相同的读数, 但PPM能对节目峰值电平给出更为可靠的控制。

除了VU表和PPM表之外, 模拟音频监视器上的冲击式电平表和数字音频监视器 (DPPM) 提供了真实的峰值指示。这种类型的显示给出了几乎是瞬时的实际信号峰值, 而不管间隔时间的长短。在冲击式电平表中, 用户可以选择适当的参考电平和峰值电平以满足他的特定要求。我们通常的设置是将-20dBFS作为测试电平, 将-12dBFS设置为峰值节目电平。用黄色的菱形表示测试电平, 用红色菱形表示峰值节目电平, 这些菱形均分布在条形电平指示的旁边。这样, 操作者很容易地对电平作出判断。当音频信号在测试电平参考值以下时, 电平呈绿色条指示, 而黄色条指示信号电平在测试参考值以上, 红色条指示信号在峰值电平以上。图2是典型数字峰值表 (DPPM) 的示例。

四音频质量控制分析

与图像技术质量评价方法一样, 音频技术质量评价也分为客观技术质量评价和主观技术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客观技术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测试的手段, 检查节目音频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主观技术质量评价则是反映了观众从主观感觉上对电视节目的声音音量、声音质量和声画协调等指标质量好坏的评价。

要想保证节目音频客观评价技术质量, 只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制作节目就可以实现。具体操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开始工作之前, 一定要事先明确所使用的仪表响应特性, 主要涉及音量单位表 (VU) 、模拟峰值表 (PPM) 和数字峰值表 (DPPM) , 特别是有些设备一块仪表同时具有VU或PPM两种响应特性, 在校准音频系统时必须选择准确的特性, 以满足不同的监测要求。另外还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基准电平设置, 以保证正常工作。例如DVCPRO数字录像设备可以通过菜单来分别设置数字基准电平和模拟输入/输出的基准电平, 要按标准规定的基准电平从菜单中选取符合标准的项目, 一定要同时设置模拟基准电平和数字基准电平, 设置完毕进行试录试放并采用外接仪表测量, 确保电平设置正确。表2给出了某一款DVCPRO设备的模拟输入输出基准电平设置菜单的实例, 表3给出了某一款DVCPRO设备的数字基准电平设置菜单的实例, 校准时应参考随机技术手册;

●按标准录制音频校准信号。在规定的声道输入1000Hz正弦波校准信号, 从时间码零点起, 录制1分钟, 模拟均值电平要求为0VU, 模拟峰值电平要求为-8PPU, 数字峰值电平为-20dBFS。

要保证节目音频主观评价的技术质量需要从音量控制、音质处理和声画同步等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节目的音量应严格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 避免声音过高或过低, 更不能忽高忽低, 对语言类节目:声音平均电平一般在-7~-3VU之间, 瞬间最大值不超过0VU;模拟声音峰值电平不超过0PPU;数字声音峰值电平不超过-12dBFS。对音乐类节目:声音平均电平一般在-7~0VU之间, 瞬间最大值不超过+3VU;模拟声音峰值电平不超过+5PPU;数字声音峰值电平不超过-6dBFS。特别要注意前期录制过程中的音量控制, 如果前期录制的音量超标, 很可能对音质造成损害, 会出现声音失真和增大噪声, 这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是很难校正的。

在音质处理方面, 对失真和噪声要严格加以控制, 合理运用动态范围, 使声音饱满、明亮、清晰、柔和, 声音衔接处过渡自然、平稳, 使录制的节目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现场感。

要注意声音和画面配合协调一致, 注意背景音乐和解说的音量比例。声音的表现要符合节目内容的情节。

五结语

由于视频图像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 而音频监视似乎渐渐被人们淡忘。然而, 如果音频出了问题, 节目的图像质量再好也不会被观众接受。因此, 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 还是应该对音频信号的质量加以更多的关注, 真正为电视观众提供满意的服务。

摘要:从金帆奖评比中出现的音频问题切入, 探讨了影响音频质量的可能因素, 根据自身经验从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个方面对电视节目的音频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

谈如何提高电视节目技术质量 第9篇

关键词:摄像机的调整,合理的布光,最佳的录音,维护和保养

提高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是我们技术制作人员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 并要求参加电视节目录制、录音、灯光、编辑制作和播出等工作的所有技术人员要有非常高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 认真地按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去工作, 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优秀电视节目。

一、确保信号源质量

电视节目视频图像的技术质量是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前期录制中影响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摄像机, 信号源的质量不好, 技术人员在后期节目制作中也无法完全补救, 所以一定要保证摄像机的技术质量。

1、摄像机的调整。

摄像机使用时, 不光进行黑、白平衡自动调整, 还要对光圈、底电平进行手动调整, 另外还要进行伽玛校正、轮廓校正、拐点校正及白切割校正等。调整黑、白平衡是保证摄像机红、绿、蓝三基色电视信号分别在传输黑电平和白电平信号时的一致性, 是防止色彩失真的基本保证。

电视节目开始前视频技术人员对所有摄像机做统一调整, 实现每台摄像机的色彩还原、肤色一致等等。在对所有摄像机进行色彩比对时, 若发现有差别, 视频技术人员就把摄像机对准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物, 在切换台上用划像功能将图片划在同一幅画面中, 用摄像匹配功能去对彩色进行调整, 确保切换画面时, 人的肤色没有变化和相互的色平衡。在节目制作中要随时注意摄像机光圈的调整, 确保电视信号的幅度在正常范围内。

2、黑平衡的调整。

要确保颜色的准确性, 就必须将黑平衡调整正确。黑平衡调整时要求将镜头盖盖好, 以便摄像机对黑色取样。调整黑平衡时, 一般摄像机设置为自动光圈, 之后启动自动黑平衡开关, 此时摄像机的光圈会自动关闭, 也可以将摄像机设置为手动光圈, 但要先将光圈置为关闭位置, 然后启动自动黑平衡开关, 经过几秒钟黑平衡自动调整完毕。

3、底电平的调整。

图像底电平太高时使图像出现雾状, 影响清晰度;太低时将造成黑切割, 影响图像的层次感。底电平要随着摄像机拍摄角度不同而随时进行调整。

4、关于视频幅度。

视频幅度在前期摄像机拍摄时主要为光圈调整, 在节目制作中视频人员通过光圈调整控制好全电视信号幅度正常, 利用动态范围使图像清晰柔顺并富有层次感。视频幅度如果过大, 就会在图像高亮度区造成白限幅, 严重影响图像的层次感。

5、合理的布光能增加电视画面的整体艺术。

电视灯光是电视综合艺术的组成部分, 电视灯光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与灯光的运用和舞美创作有关。灯光师根据演播室、现场不同的电视节目, 细心地用灯光对电视节目中的主要人物、场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运用, 起到艺术加工的作用。

6、最佳的录音效果才能保证声音质量正常。

电视节目是视听结合的动态艺术, 电视节目艺术中听觉是指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艺术。要提高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 录音师对声音必须严格地按照声音制作的技术参数和电平指示来录制。在电视节目的录制中录音师与技术人员通过耳机对音频信号进行全监听, 时刻把信号幅度控制在音频表显示的正常范围内, 确保声音质量正常。

二、加强对使用设备的维护、保养

在节目制作中, 加强对使用设备的维护, 认真执行操作规程, 是提高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位技术制作人员要牢记本专业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 要经常对使用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使设备能够工作在最佳状态。确保系统和在播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电视节目播出技术质量之探究 第10篇

1 电视播出技术的特点

第一,与广播媒体最大的不同就是电视媒体播出具有很强的直观特点,观众可以听到并且看到实物画面的实质性,这样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我们现在收看到的电视频道比较多,可选内容也很丰富,可以说一个家庭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可接受的节目类型,针对孩子的有少儿节目、针对老人有戏曲电视剧频道、针对年轻人的有娱乐音乐频道、针对男性的有新闻频道,可以说能把所需要的观看类型细分到各类人群。所以,节目类型也就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大众的需求,所谓在家看电视,坐享天下事是如此方便快捷。

第二,从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上来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更是精湛,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利用很多高科技电脑制作方法,使观众看到的电视画面就会更加形象逼真,人物形象也是非常贴近角色,在很多特效技巧上,让观众视觉与听觉同时享受华丽套餐,是很多观众观看时难以释怀,这也是电视播出技巧对观众造成的心理影响。

第三,电视节目的后期包装上也是与平面媒体有很大差别,平面媒体被动性强,往往取决观看者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了解内容,而电视媒体更为主动性,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来,后期包装的节目画面色彩分布更均匀,画质清晰度更强,前期片花在包装上也能够深入观众内心。

2 发展团队力量开展工作

电视节目播出过程能够顺利完成,这是离不开任何一个参与工作的人员,前期的策划、拍摄、导演、灯光等等,后期的编辑、包装、配音者都展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为了保证节目能够顺利安全的播出在观众面前,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在努力着,所以培养发展团队团结意识,让从业人员热爱工作,做好每一步,把最优秀的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

3 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

电视节目的播出主要是靠硬件设备来辅助完成的,人是靠创意和创新,而硬件主要是遵循人的指挥来工作,一档好的电视节目,它的硬件设施必定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所以,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爱护,利用大家的力量来维护硬件设备的功能,因为再好的人员和再好的节目策划,没有设备一样也是无济于事地徒劳。

4 加强要求后期编辑的工作

在观众眼前的好节目好作品,都不是一气呵成,一次拍摄成功就为观众展示出来的,它需要后期制作剪辑包装,有增有减、调色修改、人物结合、场景布置之后,制作编辑人员通过仔细地研究,细心不放过每一个漏洞,这也是考究剪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从而使节目主体不偏向的同时还能保证节目质量和品质,最后为观众制作的完美作品才会新鲜出炉。

5 严格要求声音录制工作

电视节目是视觉与听觉相联系的最好产物,大众媒体的形式不断丰富同时也使传媒行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内容画质以及后期录音效果,也都是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在节目后期录制声音的过程中,声音的特效制作都是严格规定的,我们听的风声雨声、汽车声、马蹄声、水声等外界及人物声音都是后期配音而成。所以,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作,使观众能够信以为真,能够享受置身其中的感受;声音录制过程还要严格要求录音场地及环境,一档节目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音效,让观众听到每一种声音就能够想起那一档固定节目。

6 结语

从上述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电视媒体作为大众最能够直接接受的媒介方式,已经步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也就意味着电视节目的更新以及向上进步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强大,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完善电视节目的本质内容同时也是从事电视工作者的共同目标。虽然观众的要求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大,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从事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者有了更好的积极推动力,观众的要求越严格,电视节目也会越来越完善;观众的品味提升,电视节目的品质才会有更高质量;这是一个积极的互动作用,电视节目创作的一切宗旨就是为观众服务,最高理想也是为达到观众的至高要求而不断努力,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技术要点

环境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构件,在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和意义是利用环境水质监测,掌握和评价一个地区水环境质量及其发展趋势。而加强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使水质监测质量有保障,对防治水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由于水质监测分析对象具有成分复杂多变、时空量级分布范围广、准确测量难度大等特征,给当前水质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鉴于此,本文将对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及其有效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研究。1.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分析

1.1采样过程的规范性。样品采集过程的规范性,能直接影响着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度,同时对样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可比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对样品的典型性和完整度起着决定性影响的还包括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位、采样频率、采样方法、采样容器及其清洁度、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保存、样品的运输等各种因素。

1.2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包括: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采光、振动、噪音和辐射等,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準确性,首先要确保执行上述各项因素监测的分析仪器的准确性。

1.3分析仪器及试剂的选择。分析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如当监测仪器的灵敏度不高时,在低浓度样品的测量中其准确性就会下降,样品的浓度越低,产生的误差越大。而如果监测中药品的纯度差、配置试剂的水纯度不足的话,也会使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受影响。

1.4监测方法的确定。在监测实验中,检测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因为不同的监测方法会使监测结果大为不同,检出限的差异也很明显。因此,为了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具体选择中应以待测物种类和所用仪器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1.5测试过程的把控。测试过程中,实操人员对监测技术及有关规范标准的掌握也必须非常熟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发现,专业水准越高的人员操作失误率越低,他们在异常值的处理和计算方面的能力也越强,有效提高了监测结果的质量。

1.6数据分析和处理。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数据处理对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真实性,要求监测人员在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狄克逊检验法、格鲁伯斯检测法等基本监测原则。

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2.1样品检测前的质量控制。要完成样品的准确测定,应先为实验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整洁、通风条件好、温湿度适宜、安全系数高,如在实验中需用到可挥发性药品,则要求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完成。实验室内大型仪器的安放位置也非常重要,必须在通风、洁净的空间。而实验室内的药品和试剂的存放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所应用的药剂必须为非变质品,并应避免使用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如实验中需用到烧杯试管时,用前必须将试管内的杂质等彻底清洗干净。

2.2样品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样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测定中设置平行样品。样品的测定中难免有随机性误差,为将这种误差降到最低,一般采用在测定中增加平行样的方法来加以干扰。分析中必须对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此操作中如果无误,样品几乎都不会成为失效样品。第二,空白样的测定。在样品测定过程中,为减少试验中添加剂因素干扰测定结果,必须设置空白样,而试剂中的空白样是不能消除样品中的物质干擾作用的,因此有时仍需制备样品空白样。在全程序进行空白分析的方法能有效反映采样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所谓全程序空白分析,指的是采样人员在采样前将纯水当成样品来采集、保存、运出实验室,至采样结束后和常规样品共同送往实验室完成测定工作。

2.3样品检测后的质量控制。样品检测完毕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检测数据,而数据处理则是水质监测的最后关隘,对实验结论及检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主要任务有:整理监测记录;分析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统计、检验并分析监测数据。其间要求对数据进行谨慎筛选,因为如果所选用的数据误差大,会使监测结果的专区性下降,如果所选的数据没有科学依据,则会使监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3提升水质检测治理的对策

3.1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由于受到科技水平发展的影响,水质监测工作技术方法也在日益提高,这就检测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也必须与时俱进。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加强职工培训,使其专业技术能力和个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2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检测工作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和人一样重要,其准确度额使用方法都将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及质量。在实践工作中,只有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进行定期校验,及根据仪器性能进行强制检定,方可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度。

3.3采样质量控制。一般而言,水质监测数据必须符合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即典型性,要求所采集的样品必须有效,能反映出水质的整体情况,否则为无效样品,这就意味着无效样品的检测结果不具有参考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充分了解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样品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的质量控制,结合多形式的控制手段,为提高环境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提供了基础条件,并使环境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安婷.浅谈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及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4(06)

[2]樊丽妃.浅谈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技术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06)

[3]季必金.浅谈环境水质监测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J].绿色科技.2013(10)

[4]宋超.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08)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 第12篇

1.电视节目音频质量影响因素

1.1基准电平设置不统一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录像机最常用的模拟音频工作电平有两种,一种是Od Bu,另一种是+4d Bu,需要人工选择和设置,一般情况下默认为Od Bu。假若没有做好基准电平设置工作,则会在录制环节导致音量的不同程度降低。对于数字设备而言,我国数字基准电平采用的标准是-20d BFS。现阶段,国内电视台所采用的数字设备有两种,分别是-20d BFS的SMPTE标准设备以及-18d BFS的EBU标准设备,使用过程中,一旦疏忽大意,则有可能采用不合理的标准进行音频录制。

除此之外,原录为模拟的电视节目在进入数字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接受A/D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应保证模拟、数字二者基准电平的良好对齐(+4d Bu转换为20d BFS),如果使用的是满度电平这一对齐方式,则有几率导致误差。

1.2峰值储备不一致

我国规定数字信号采用的音频校准电平为-20d BFS,而语言节目、文艺节目各自对应的音频电平最大值分别为-12d BFS和-6d BFS,由此可见,分别设置了8d B以及14d B的峰值储备。在电视节目录制工作中,部分电视录制人员习惯性地将音量保持在-20d BFS以下,如此一来,导致部分峰值储备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埋下了响度误差隐患。

1.3系统间接口不匹配

目前,模拟音频设备仍旧没有完全淘汰,其对输入以及输出阻抗的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应确保阻抗高度匹配,如此才能获得优质输出信号。假若混合系统连接作业时没有采取相应的确保阻抗匹配的措施,如将要求600Ω匹配的设备连接到了要求高阻输入的设备,则会导致模拟节目所对应的信号电平增加,传输到数字平台之后响度偏大,最终导致信号质量不理想。另外,平衡、非平衡接口之间的不匹配也可能诱发此类问题。

1.4监测仪表配置不当

在数字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部分单位目前仍旧使用模拟的VU表以及PPM表对电平进行监测。对于模拟PPM表而言,其存在最高量程限制,使录音师难以对数字系统预留的更高峰值储备空间进行有效观察。国内PPM表以及VU表的校准点均采用-8d B,最高量程均采用+5d B,具体而言,采用PPM表时仅能监测到l3d B峰值及以下范围,假若采用PPM表对节目峰值进行控制,则会损失一些峰值储备,最终导致信号强度出现一定强度的降低。假若只采用VU表对录音进行控制,则会导致更为明显的峰值储备损失。当某一设备同时采用上述两表进行控制,利用内部菜单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指示时,如果操作人员不熟悉该仪表内部设置的具体情况,只是按照常规对电平进行校准,将电平设置在VU表的-8位置,然而,在具体录制过程中却将电平指示控制在0刻度以下,而该情况下的0刻度有可能是PPM表的Od B而不是0VU,最终导致实际电平相对偏低。

2.电视节目音频质量控制措施

2.1明确仪表响应特性

在正式工作之前,首先应明确相关仪表所具有的响应特性,主要包括下述方面:1)音量单位表(VU);2)模拟峰值表(PPM);3)数字峰值表(DPPM)。尤其是部分设备一块仪表兼具VU和PPM这两种不同响应特性时,那么对音频系统进行校准的操作中,应选择适宜的特性,从而满足具体的监测要求。除此之外,还应全面且细致地检查设备所对应的基准电平设置,从而确保能够正常工作。以XDCAM HD高清数字录像设备为例,允许借助菜单进行数字、模拟输入/输出各自基准电平的分别设置,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的基准电平由菜单之中挑选出满足标准的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应对数字、模拟基准电平进行同时设置,待设置结束之后,予以试录以及试放,并通过外接仪表进行测量,从而有效保障电平设置的正确性。表1给出了某一款XDCAM HD设备的模拟输出基准电平设置菜单的实例,表2给出了某一款XDCAM HD设备的数字基准电平设置菜单的实例。校准作业过程中应认真参考随机技术手册如表1、表2所示。

2.2按标准录制音频校准信号

在规定的声道输入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校准信号,由时间码零点开始算起,录制1min,模拟均值、峰值电平分别采用0VU和-8PPU,同时数字峰值电平采用-20dFs。

2.3做好音量控制、音质处理以及声画同步工作

若想确保电视节目音频具有理想的质量,则需要重视和做好音量控制、音质处理以及声画同步三大工作:1)对电视节目的音量进行严格控制,使其在要求的范围之内,防止声音出现偏高或者偏低的问题,更不允许出现忽高忽低的问题。对于语言类节目而言,声音平均电平通常控制在-7~-3VU之间,瞬时最大值应控制在OVU以下,模拟声音峰值电平应控制在OPPU以下,数字声音峰值电平应控制在-12d BFS以下;对于音乐类节目而言,声音平均电平通常控制在-7~0VU之间,瞬时最大值应控制在+3VU以下,模拟声音峰值电平应控制在+5PPU以下,数字声音峰值电平应控制在6d BFS以下。尤其要做好前期录制环节的音量控制,假若该环节存在音量超标问题,则有很大几率给音质带来损害,从而导致声音失真或者放大噪音等问题,给后期制作增加麻烦。2)在音质处理工作中,应重视和做好对失真以及噪声这两大常见问题的处理,科学运用动态范围进行调整,从而使声音更加饱满,更加明亮,更加清晰。声音衔接部位应能够自然过渡,从而使得电视节目具有良好的空间感以及现场感。3)应确保声音和画面的有机配合,科学设置和调整背景音乐、解说音量的比例[6]。声音的表现应高度契合电视节目正在表达的内容。

2.4音频信号的监测方法

在条件允许时,应于录制以及剪辑的过程中借助设备对音频信号予以监测。比较常用的音频监测形式是使用可以显示音频信号的电平表。实际应用较多的电平表有两种,一种是VU表,另一种是PPM表,两种量表存在一定的区别。VU表以及PPM对电视音频节目素材会给出不一样的反应。VU表提供的音频信号属于平均音量电平,其在上升时间和降落时间方面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在积累时间上相对偏长(典型值一般为300ms)。对于积累时间而言,其长短主要受控于表内指针结构所具有的机械惯性。PPM表提供的音频信号属于峰值音量电平,其上升时间(10ms)相对偏短,而降落时间(2.85s)相对偏长,在积累时间上相对偏短(典型值一般为10ms)。PPM中的电子电路用以实现对机械摆动惯性的有效补偿。正因为上述差异的存在,所以,VU表与PPM表对电视音频节目素材表现出差异化的响应。通过音频测试序列对系统予以相应调整时,在使用无差异音频信号的条件下,PPM表应比VU表有更低的读数时,才能保证两者等效。经过若干次测试发现,PPM的峰值读数与VU表之间存在理想的平均差值,这一差值的大小为8d B(分贝)。有鉴于此,行业规定,在进行音频调整的过程中,VU表提供的OVU读数对应着PPM表提供的-8d B读数。借助该类调整,使两种不同电平表能够实现对电视音频节目素材的同步读数,然而,PPM表在电视节目峰值电平控制方面表现出更为理想的可靠性。

除VU表以及PPM表之外,模拟音频监视器上配备的冲击式电平表以及数字音频监视器(DPPM)可给出真实且准确的峰值指示。该类型的显示可以提供瞬时状态下的实际信号峰值,而不会受到间隔时间大小的影响。在冲击式电平表中,允许用户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参考电平以及峰值电平以满足相应的要求。一般将-20d BFS和-12d BFS分别当作测试电平以及峰值电视节目电平,并使用黄色菱形以及红色菱形进行分别表示。此类菱形以均匀的方式分布在条形电平指示的旁边。如此一来,为操作人员对电平的及时、准确判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音频信号不超过测试电平参考值时,电平显示为绿色条指示;当音频信号超过测试电平参考值时,电平显示为黄色条指示;当音频信号超过峰值电平时,电平显示为红色条指示。

2.5具体电视节目中音色的调整

对人声进行美化或者修饰时,可借助调音台上面输入通道中的4段均衡器以实现对音色的理想频率处理,从而提升和保证音色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对于调音台中的4段均衡器而言,其包括4个频段,主要是 : 1 ) H F : 1 ~ 1 6 k H z , 影响音色的表现力以及解析力;2)MID HF:600~6000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以及清晰度;3)MID HF:200~600Hz,影响音色、力度以及结实度;4)LF:20~200Hz,影响音色的混厚度以及丰满度。

应在不影响人声自然感的前提下对其予以适当的调整。以主持人的声音调整为例。主持人在语言以及发音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功底以及技巧,音色可能因人而异,但绝大部分均清晰流畅,能够很好地影响观众,所以,应重视和调整好他们的音色。主持人通常使用无线话筒,话筒头与口保持较近距离,能够增加亲切感,可拾取纤细以及微弱的声调,不足之处是存在近讲效应,低频过强。女声于高频处很容易发刺,解决办法是在7~10k Hz衰减3d B,同时在500Hz部位予以适当提升,并增加力度;男声在音域上比女声低1个8度,比较容易出现低音浑浊,高音不够响亮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在100Hz衰减3d B,同时在3k Hz部位予以3d B的提升,并增加明亮度。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话筒应尽可能地不要使用压缩与限幅以外的效果处理器,如果声音存在发干的问题,建议适当给予一些效果处理,注意不能太过,否则会导致声音失去真实感以及亲切感。

3.结束语

如何提高和保证视频图像质量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关于音频质量的研究工作则相对较少。但是,假若音频不理想,电视节目图像质量无论如何优质也无法获得电视观众的好评,所以,在提高和保证电视节目图像质量的同时,还应不遗余力地提高和保证音频质量,从而为广大电视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精选12篇)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控制 第1篇3D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体视觉, 来自于英文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3D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