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梦的岁月有感
读追梦的岁月有感(精选4篇)
读追梦的岁月有感 第1篇
捧着65位教师诉说教育故事,翻开每一页,淡淡的书香沁人心脾,平时的故事让人感动,跌宕的经历令人难忘。许多的教师朋友或淡或浓地描述着自己的故事,细细品读起来,不禁令人发出感慨:写得多真切而美好啊!字里行间感情细腻新颖,思想独到深刻,表达流畅舒展。那些温暖的文字深刻而独到,细致而朴实无华,每一点感动,每一种情怀都那么真挚。一群平凡而心灵细腻的教育者的经历似乎司空见惯,细细思考,这普通的教育生活却彰显出了那么伟大的意义。《追梦的岁月》是你让我看到一群最幸福人的幸福故事,是你让我与许多故事的读者产生共鸣,是你让我体会到教师这一伟大生命的快乐,不禁让我读出一串串感动,一串串回忆,看到我记忆长河中永远的那抹笑……
带毕业班那年,有一次,我病了,一病就是两个星期。当我拖着疲乏的身体向教室走去却听不到往日的嘈杂声。正纳闷,我刚走到教室门口,美妙的音乐声响起,讲台上一个大花篮,踏上讲台,班长把一叠卡片交给我,瞬间,一股暖流从十指间渗透身体的每个细胞,心中腾涌的血液有些按捺不住,我想说点什么,可是我的嗓子却哽咽了。第一次得到这么多学生的关心,我有些受宠若惊,当即就被幸福环绕着,被感动震撼着。此时此刻,所有的疲劳和不适都已远去,看着充满稚气与灵气的一个个脸庞,那份真挚感动了我。我不禁向学生鞠了一躬,没想到所有学生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深深地向我回了一躬,大声说:“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早日康复。”看到这一幕的人我相信你都会被感动,我也不例外。我本因病未痊愈的那苍白的脸顿时被这幸福的潮水涨得通红,教室里悄然无声,我看着我的这群学生们,他们象露珠一样纯洁,象鲜花一样芬芳,感动的泪花已经湿润了我的眼眶,幸福的花儿在我心中开放,暖暖的。这一切的一切至今还记忆犹新。作为老师,我们启迪了他们,同时我们难道没被这些可爱的精灵所启迪吗?学生们对爱的理解教育了我,难道我们不应该选择微笑吗?我深刻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育方法,不在于有多少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在于有多少学生学会爱与创造。看这班长递给我的一张张卡片,有一张这样写这:老师,我们每次都喜欢看到你开心的笑脸。我又一次笑了,微笑面对每一天是学生给我最大的教育。
读到《谢谢你,小鲇鱼》时,我禁不住想起上次的家访。我刚进学生家门,小乐乐就有些羞涩地叫老师好。坐下来片刻,他兴奋地拉着我的手,带我进他的房间,向我摆弄他的每一个宝贝玩具,渐渐他对我十分亲近。他的小手一直拉着我的大手不肯放,他手舞足蹈地一一向我介绍他家的每一个房间。调皮的他此刻宛如一个小大人,我发自内心地笑了。等他妈妈回来,和家长沟通了一番,我欲走之时,小乐乐喊着要送我。他凑到我耳边小声说:“老师,谢谢你来看我,我妈妈好高兴呢。以后我都会把字写好的。”我会心地笑了。等我走出百米,一个稚嫩的声音传入我耳际:“老师,我今天看到你一直微笑着,我可喜欢了。以后您上课的时候也笑笑好吗?老师再见!”这一声声呼唤,让我止不住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书中有言:老师的微笑就象一缕阳光,驱散孩子心头阴霾。在回家的路上,清新如流的空气洗涤着我的大脑。想起孩子们的一张张卡片,小乐乐的言语,我向我有什么理由不微笑面对我的这群宝贝呢?读了《追梦的岁月》,让我体会更深。老师们,微笑吧,微笑可以使一朵花绽放,可以使一片叶长出,微笑吧,微笑可以让心情舒畅,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听完这65位教师的诉说,让我对“我的追梦岁月梦”更加充满信心。我会好好感悟,好好学习,并及时把他们付之实践。微笑面对每一天,我相信我的教育路上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景致!
读追梦的岁月有感 第2篇
——读《追梦的岁月》有感
深夜,我独自在灯下,读着《追梦的岁月》,65个平实的故事,跌宕的经历,一句句温暖的话语,或浓或淡的描述,让我一次次地感动。在品读与感悟中,又多了些理解与宽容,当然更多的是发自心灵的震撼。“心灵因为细腻而伟大”,这本书反映了平凡教师的普通生活,它告诉我,在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蕴藏了这么多的精彩与激荡。我不由得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感叹:我是教师我幸福!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对于幸福有不同的标准:商人觉得生意成功是幸福;律师觉得打赢了官司是幸福;警察觉得社会治安井然有序是幸福。而传授知识,与生命一起成长,在伴随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在收获着新的喜悦,这就是园丁的幸福。
周玲老师的《在等待中撒播爱的阳光》使我明白了:每个孩子摆脱幼稚、告别无知,都需要一个过程,让我们耐心等待;肖邱老师的《为人师的滋味》,让我忍俊不禁,不由得想起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而我与程铁华老师的《宽容》,更是产生强烈的共鸣: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下宽容的种子将会收获美好的人生。
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教育的幸福来源于爱的回音,孩子的心是最纯真最无瑕的,你对他们一份好,他们就会用十倍好来回报;这幸福来源于我们充满个性的工作,精心设计一堂课,引领学生探求知识,让课堂充满欢笑,给孩子带来快乐,我们也就能得到快乐。
这幸福还来源于我们付出后的收获。记得06年我带过一位叫李天的学生,她是位单亲孩子,又是位留守儿童;她还是位后进生,语文数学加起来总分不过一百分;她自卑、封闭、脆弱„„在她的生活里,没有笑容,没有朋友,甚至似乎没有未来。她的日记表述不清,但我能读懂的是她对母亲强烈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绝望。为了让她能够阳光的面对生活,我努力发现她的优点,帮她寻找自信。我发现她字写得好,于是每次作业都拿她的字作示范让同学们学。我还发现她成绩虽然不好,但肯努力。我又拿她的坚持作榜样说自己还不如她,要向她学习。一次语文课上,她第一次主动回答了问题,不完整也不太正确,但我还是热情地鼓励了她,并说要给她一个奖励,那就是给她一个妈妈式的拥抱。当她羞涩地扑到我怀里,我把她紧紧搂住后在她耳边悄悄地说:“就当我是你妈妈,好吗?”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了她的颤抖,也清楚地看见了她眼角的潮湿。功夫不负有心人,从那以后,她变得自信了,课堂上总能听见她响亮的回答;她变得快乐了,脸上总是露出花朵般的笑容,试问这世上还有比塑造心灵更幸福的事吗?
对于一个幸福的教师来说工作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就像省教育厅王占铭副厅长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所说的:从来没有一个职业能像教师那样,能够如此完整地贴近人生四季的脉动;也从来没有另一个职业能像教师这般,亲手播种和收获那么多那么温暖的记忆。
一个幸福的教师会每一天都从微笑开始,一个幸福的教师会爱上
读追梦的岁月有感 第3篇
读《红珏人》有感
转眼间,与红珏的美丽约会暂时告一段落了。从最初的陌生到现在的热爱,我倾注了太多的情感,最终的结果似乎不那么重要了。每次点开红珏的网页,我都会被那个帷幕后的芭蕾女孩深深吸引,我不就是那个小女孩吗?红珏唤起了我心中深藏的梦,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离那个美丽的梦那么近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一群美丽的人,做一份美丽的事业。起初我不懂,究竟是怎样美丽的人?做着怎样美丽的梦?翻开了精致古朴的《红珏人》,我才懂得,这个梦,关于奋斗、关于快乐、关于慈善......奋斗的梦
选择了红珏,就注定你告别了安逸的生活,选择了一条奋斗的路程。每天在店里站6、7个小时,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时时刻刻顶着业绩的压力......但红珏人没有退缩,而是昂首挺胸为梦奋斗。这奋斗的旅程带有一份责任,因为他们不仅是为自己在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是成就公司的梦想,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奢侈品公司;更是完成民族的梦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贡献出一份力量。
红珏人仿佛永远都不满足,一次次创新历史新高后又会立下再一个豪言壮语。过程是艰辛的,但又是充满激情力量的。在《以魄力来创造奇迹》中陈莹讲述了她突破任务后全店姐妹抱在一起欢呼雀跃的场景。我仿佛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内心早已热血沸腾澎湃不已。她们突破目标后并没有因此懈怠,而是继续突破。不断完成,不断超越,不断超越新的目标——梦想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实现。
红珏人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一个人奋斗会孤单,但红珏人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一个家在奋斗。每一个红珏人汇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结成一段梦,正是这样一股力量支持着红珏在奋斗的道路上,克服种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慈善的梦
有位哲人曾说:“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空虚的。除非有热情;所有热情都是盲目的,除非有爱。”红珏人正是怀着一颗有爱的、慈善的心在工作。
他们没有沉浸在自己对梦想的追逐中,而总是留意身边的人,读后感《追梦的芭蕾女孩-读《红珏人》有感》。他们将目光投向社会,帮助那些贫困的学子,将爱心传到连梦想都是一个奢侈的地方。这是爱的传递,为那些没有能力做梦的人种植梦想,给予他们实现梦想的动力。红珏人每月主动去捐助,去爱。幸福不是索取,而是不断的给予。这善意的举动使红珏人心中充满了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
红珏人将目光投向顾客。每一天,他们都是怀中一颗真诚的心、友善的心、感恩的心在工作。他们是美的创造者、传播者,他们对工作的激情同样也感染着顾客。在《每一次邂逅都值得礼遇》中,姜丽伟讲到每一双脚都值得尊重。红珏人尊重每一位顾客,因为每一次邂逅都是缘,每位顾客可能都在为品牌发展提供着能量。红珏人正是用这样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位顾客,用心去帮助他们挑选最合适的服装。而顾客也是把他们当做朋友一样对待。在新店开业时送上最真诚的祝福,不顾其他店有打折而在店里买只为一句“因为我们是朋友”。人际交往都是双方的,红珏人的真诚友善换回来的是顾客的信任,友谊。
红珏人也将目光投向同事。业绩下落时的鼓励,生活中的关心......这里没有竞争攀比,而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互相搀扶着,努力向前,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快乐的梦
没有奋斗,生活就没有了充实,没有了用累与汗浇灌出来的成就感,没有了才智迸发的快乐。没有慈善,生活就失去了色彩,爱便失去了传递,快乐也会无影无踪。而没有了前两者,快乐也就不存在了。而翻开《红珏人》任意一篇文章,我所感受到的无不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在奋斗,他们在做慈善,他们热爱这份美丽的事业。红珏人是美的传播者,帮助他人变美丽变自信,自己怎么会不快乐呢。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第4篇
我想,这是一本很适合在成长过程中念的书。它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故事。它有一点残忍,因为它的贴近人性。
1.贴近人性的故事情节,残忍而真实。却像是我们的成长中的一面镜子,比对着它,似乎也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并不是那么美好的自己。读过了太多甜蜜幸福的故事。它们总是把人性的善良、美好表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样的故事必然会在其中安置许多让人产生共鸣的地方。把那些善良美好都共鸣进去,甚至让我开始自我标榜到面对自己真实的人性时显得措手不及。我想,这就更衬托出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了。故事的开篇是不短的铺垫,同样是宁静美好的。主要在描绘主人公阿米尔和和自己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的童年生活。但也在宁静美好中隐隐播下了邪恶的果实,阿米尔的英雄父亲对哈桑像父亲般的关爱和器重让阿米尔,这个有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心里总是有些小疙瘩。故事的小高潮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那场追风筝的比赛。从没让爸爸真正重视的阿米尔有了机会——获得追风筝比赛的第在比赛中阿米尔和自己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全力以赴,最终赢得了比赛。在接阿米尔受众人给予的荣耀的同时,哈桑去替他追那只风筝。黄昏时候哈桑仍未回家,阿米尔去找哈桑却在巷子里无意间看到了不良少年阿塞夫等人对哈桑的羞辱。阿塞夫提出要求只要把风筝给他,就放过哈桑时,他的态度坚决。“但在你为他献身之前,你想过吗?他会为你献身吗?难道你没觉得奇怪为什么他总是在没有人的时候才理睬你?我告诉你为什么,哈扎拉人。因为你对他来说,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只丑陋的宠物。一种他无聊时候可以玩的东西,一种他发怒的时候可以踢开的东西。别欺骗自己了,别以为你意味着更多。”读到这段阿塞夫故意刺激哈桑的言语的时候,我自己好象变成了哈桑。我不断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但抽离出来了,才觉得阿塞夫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楚,虽然他用他的心胸把阿米尔一些摸棱两可的思想统统拉到邪恶上去。即使阿米尔和哈桑喝着同样的奶水长大,但阿米尔在自己的心中也不怎么认为自己和哈桑是朋友。因为他会读书,会写作,种族是高尚的。而哈桑只是自己的仆人,是个哈扎拉人。故事发展到这里,阿米尔理应为哈桑挺身而出。那才是我们心目中符合常理的故事。但事实是阿米尔亲眼目睹了一切,但他只是在一旁袖手旁观地等到事情发展到最残忍的一步。哈桑仍旧不愿意交出风筝,阿米尔强暴了他。虽然这其中也搀杂着无奈,阿米尔无法应对阿塞夫这些人,冲出去只会让自己也受伤。可是他也不应该袖手旁观,更不应该用那些荒谬的价值观,蒙蔽自己的心啊。不过,谁能要阿米尔一定要是个善良博爱的人?就好象你不能要求商人都是慈善家,你甚至也不能让自己一下子变成一个让父母省心的乖孩子呀。之后的阿米尔再也无法面对哈桑那张憨厚的脸。“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爱任何人,我只想告诉他们,我就是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于是阿米尔用一种极其卑略的手段赶走了哈桑和他的父亲。他用谎言来埋没谎言。从此他也远离了那些,他已经习惯的宁静生活。故事读到这里,开始体味到它的残忍,因为它真实的人性。然而,我想我们这些读着童话长大的小孩应该明白,是的,这才是我们真正要面对的世界。同时也被哈桑的忠诚,感动得唏嘘不已。2.故事中对于仆人哈桑和主人公阿米尔的亲密友谊和种族之间的摩擦让人难忘。即使这样被赶了出来,哈桑却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对他的阿米尔少爷没有半点怨言。哈桑对阿米尔少爷始终忠诚。那封很多年后阿米尔才看到的信和一个惊人秘密的又让故事进入了高潮。哈桑因忠诚而死去,而哈桑也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有一些嘲讽的,又让人不得不感叹起了命运。3.故事同时具备时代感和高度的文学质感。没有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地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这是一部政治史诗,当然还有更多。这是男人写的小说,精炼,情感宏伟而不造作;这是有关男人的故事,细腻,让你无法不感动落泪;这是父亲给孩子的一面镜子,让你知道自己不可能是个完全的好人。读完了这样的小说,除了感动,一定有深思,一定有成长,我庆幸自己可以在16岁半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小说。读追梦的岁月有感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