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环保行业现状
电力环保行业现状(精选8篇)
电力环保行业现状 第1篇
从今年1月1日其,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将正式开始实施,新标准将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尤其是NOx,限值为100mg/m3,此标准已严于欧盟现行的NOx排放限值为200mg/m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国标的实施,预计将给电力环保行业带来新机遇。按照新标准,“十二五”期间将对新建和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通过环评审批的燃煤火力发电锅炉全部实施烟气脱硝,对2004年1月1日前建成的火电机组部分实施烟气脱硝。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电力环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到2015年新增烟气脱硝容量8.17亿千瓦,以老机组改造每千瓦脱硝装置投资280元,新机组加装每千瓦脱硝装置投资150元计算,整个“十二五”期间火电厂脱硝投资规模在1700亿元以上。
伴随脱硝市场将规模化启动,SCR脱硝催化剂市场也将快速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电力环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SCR催化剂总市场容量约为320亿元。
“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火电烟气脱硫投资金额将超过600亿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电力环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火电行业中,脱硫机组容量已达5.78亿千瓦,脱硫占比已超80%,未安装脱硫设备的火电机组约1.3亿千瓦,“十二五”期间需投资98亿元;另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新增火电装机3亿千瓦,需投资450亿元;此外,“十二五”期间用于脱硫系统改造的投资需87亿元。
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电力环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火电厂布袋除尘器的安装量不足10%,“十二五”期间,按照每年火电装机6000万kw,每年新装机中安装布袋除尘器的比例分别为10%、20%、30%、40%和50%,新装机中约需要过滤面积900万m2,老机组按照每年改造8%计算,需要过滤面积约为3000万m2,二者对应的火电厂布袋除尘器市场容量约为300亿元。
在电力企业普遍面临煤价高涨,成本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国标的出台,将大大提升电力企业的经营压力。笔者认为,在此种情况下,近一步加大电价补贴才会对电力环保产生实质的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贺重阳(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电力环保行业现状 第2篇
2012年我国社会用电量将或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至9.5%,过去几年我国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宏观环境下其社会用电量均在10%以上,这表明在今年社会用电量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下,电力增长速度或将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呈正相关变化。
从我国当前电力装机建设的总规模与结构状况分析,且结合一次能源建设与配送,针对综合能源输送体系建设发展展望,预计在“十二五”中后期将是国内电力经济运行比较困难的时期。
中国电力行业的特点
电力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电力行业的循环周期与宏观经济的循环周期基本相同。影响电力行业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GDP 增长速度、电力设备装机容量(产能)、能源价格的变化(成本)、城市化和工业化带动电力需求弹性系数上升等因素。
电力供需具有地域性。尽管目前我国的电力供需整体上基本达到平衡,但是部分地域的需求相对旺盛,比方说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市场需求相对旺盛,而该区域的电力供应又相对不足,这就存在着“西电东送”的要求。
徐州市火电行业环保现状及建议 第3篇
1 火电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徐州市火电企业在大气污染物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 随着2014 年7 月1 日,现有燃煤电厂开始执行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新 《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严厉的环保法规标准的实施,无论是现有机组还是新建机组,都应积极应对、科学分析、正确处理,进一步完善除尘、 脱硫和脱硝相结合的污染治理技术,实现大气污染物的有效控制。
1.1 火电装机情况
截止到2014 年, 徐州市共有投入运行的火电厂22 家,分布7 个县(市)区,共有55 套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19.7 万k W,占全省燃煤装机14.8%(6 866.8 万k W)。 其中单机容量100 万k W的机组4 台,占总装机容量的39.2%;30 万k W-100 万k W的机组14 台, 共504 万k W, 占总装机容量的49.4%;剩余机组37 台共115.7 万k W,占总装机容量11.4%。
2014 年徐州市火电机组区域分布情况见表1。
台
2014 年徐州市火电厂共有66 台燃煤锅炉,总蒸发量33 319 t/h。 其中循环流化床锅炉40 台(占60.6%),锅炉蒸发量最大1 025 t/h,配套最大机组为30 万k W;煤粉炉16 台(占24.2%),锅炉蒸发量最大2 955 t/h,配套最大机组为100 万k W;链条炉排锅炉10 台(占15.2%),锅炉蒸发量最大75 t/h,配套最大机组为1.5 万k W。
2014 年徐州市火电锅炉区域分布情况见表2。
台
1.2 资源和能源情况
“以煤为主、发电居多”是徐州能源消费的主要特征。 数据显示,2013 年全市用煤量5 637 万t,占全省的19.2%,工业燃煤用量4 905 万t,其中火电燃煤用量达2 333 万t, 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1.4%。根据统计数据,2014 年,徐州市发电总量517.28 亿k W·h,约占全省11.9%。
2014 年徐州市火电厂发电及能源消费占全省比重情况见表3。
全市不同等级机组的供电煤耗差距较大,百万吨机组的供电煤耗约283 g/k W·h,而有些小机组的煤耗却超过500 g/k W·h。随着近年来高耗能的小机组的淘汰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全市规模火电厂供电煤耗从2006 年的366 g/k W·h降到了2014 年的310 g/kw·h时,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
1.3 大气污染治理及排放情况
2014 年全市工业SO2排放量为11.11 万t、NOX排放量为13.18 万t、烟尘排放量6.92 万t。 其中火电行业SO2排放量为6.13 万t、NOX排放量为8.54万t、烟尘排放量1.20 万t。
2014 年徐州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4。
万t
截至2014 年底, 燃煤电厂除尘方式以静电和袋式除尘器为主, 其构成比例为静电除尘器约为37.9%,袋式除尘器约为43.9%,电袋复合除尘器及其他除尘器比例约18.2%。 燃煤机组全部实施脱硫, 其中71.2%以上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其它采用掺烧石灰石或炉内喷钙等其他脱硫方法,最高脱硫效率达到97%以上。共有47 台机组实施脱硝, 占火电机组容量的71%, 其中约27.3%的脱硝机组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约43.9%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
徐州市2010~2014 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图1。
2火电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电厂分布格局不尽合理
据统计,徐州市火电装机容量排在前3 位的区域是铜山区(61.1%)、贾汪区(18.2%)、邳州市(13%)。目前火电分布格局与区域经济、产业布局、资源运输密切相关。 一些地区无供热机组,只能建设燃气燃煤锅炉,象睢宁县、新沂市、邳州市3 个化工园区内企业集中供热都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园区项目的发展。 铜山区、贾汪区虽机组数量众多,但大都分布在主城区周边, 不但影响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而且供热范围过于集中于市区。
2.2 结构单一,影响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徐州市发电装机几乎全部为火电,风电、水电、光伏等装机比例较小, 而火电装机中55 MW以下的机组33 台,占比60%,小火电占比例较大。 火电厂建设主要考虑煤炭的运输,因此在布局上主要考虑煤炭成本。 对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考虑不够,形成不理性的电厂群现象,造成局地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易形成酸雨源。 且目前徐州市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大部分煤炭从外地运输,燃煤排放的废气、固废等污染物极大影响环境承载力。
2.3 火电企业的环境问题较多
火电是高耗能产业。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问题仍较突出,是全市SO2、NOX、CO2的最大排放源,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的加剧。 煤炭、粉煤灰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大气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 除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 在火电厂比较集中运河沿线,还涉及到温排水、含盐量过高等问题,对水生生态、尾水综合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对策与建议
3.1 开展电力发展规划环评
根据目前大气污染控制的形势,电力企业将长期实行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目标,必须从源头上进行合理规划。 对电力发展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合理调整结构布局,避免在不适合开发火电的地方再过多新上火电项目。 在一些工业园区规划配套建设集中供热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淘汰关停落后燃煤锅炉和小机组。
3.2 加强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
2014 年,国家、省对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要求多次提高。 《江苏省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 年)》提出了严于国家要求的环保改造计划,要求部分燃煤电厂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水平。 在当前大气污染依然严峻的形势下,要加快技术创新,尽快推广使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全面推动除尘、 脱硫和脱硝技术及其装备的进步和升级,实现火电由烟尘、SO2、NOX治理阶段向综合治理(包括PM2.5、重金属和CO2等)、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3.3 加大对火电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虽然火电企业已经安装环保设施,但少数企业从经济效益考虑,不愿意满负荷开启,甚至有个别企业擅自停运环保设施。 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管,对污染物排放和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实施在线监控,不定期组织电力行业环保设施专项执法检查,依法对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处罚,并取消其脱硫脱硝的补助补贴,实现治污者得利,排污者受罚。
摘要:江苏省徐州市是以煤炭和电力生产为主的工业城市。从机组、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治理及排放等方面对该市火电企业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火电行业发展现状,剖析火电行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建议。
关键词:火电行业,现状,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2013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多金环,王圣,朱法华.我国火电行业环保现状及节能减排宏观建议[J].环境保护,2008,(3):14-16.
[3] 杨新芝,朱德明,王群.深度推进火电行业治污减排[J].群众,2015,(6):66-67.
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第4篇
3、行业发展前景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用电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拉动重工业和电力工业以超过前20年平均发展速度的高速不断增长,趋势还在继续;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和电力发展的周期来看,我国经济和电力发展从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这一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将进入深度加工化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工业结构优化及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也将使我国的单位GDP电耗趋于下降,但电力需求维持增长态势,电力工业将由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每万元GDP电耗将由2010年的1,487千瓦时下降为2020年的1,100-1, 200千瓦时。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生活用电水平达到700-800千瓦时/人,生活用电的比重将超过20%。预计到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万亿千瓦时左右,电力弹性系数在1左右。
“十二五”能源规划发展思路:一是要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加快核电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产业;二是加强传统能源的产业,建设大型能源基地,努力发展煤、电大型的能源企业;三是提高能源综合安全保障机制,统筹国内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能源布局的平衡和协调衔接,合理安排煤电油气的建设;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健全资源开发的合理机制和生态修复的机制;五是改善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
“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发展目标:煤炭仍将保持主体能源地位,水电、风电、生物质能、核电、太阳能生产规模都将有大幅提高。“十二五”末期国内将形成六到八个大型煤炭集团并且按照区域经济特点提出煤炭调入区和调出区概念。同时,可再生能源方面,将力促水电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主体作用,将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新生力量,将太阳能作为后续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同时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十二五”能源规划投资预计为5万亿元,其中电源建设投资预计2.65万亿元,电网建设投资预计2.35万亿元。
可再生能源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大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其中包括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等。其中,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将推动金沙江、怒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对于我国此前规划的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其中将有五大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对于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将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两方面进行双重标准考核。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十年新能源投资将达到10万亿。
4、行业竞争格局
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的现状研究 第5篇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摘要]目前,电力行业在落实网络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在此背景下,当代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应以加强系统漏洞扫描的方式应对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继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本文从当前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入手,详细阐述提升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的措施,旨在其能推动当前电力行业信息管理手段的进一步创新。
[关键词]电力行业;现状;网络安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网络信息管理中,但随着网络平台开放性的不断增加,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在此基础上,为了给予用户一个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要求当代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对信息网络安全措施的应用,以此达到良好的信息管理目标。以下就是对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的详细阐述,希望能为当代电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一、当前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1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经过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因而在此背景下,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当前电力行业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也逐渐凸显出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即部分电力部门在内部数据整合过程中未实现网络安全维护平台的构建,导致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全面掌控到信息管理现状,导致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凸显。此外,未实现对本单位网络安全现状的清晰认知也是当代电力行业信息管理中体现出的主要问题,为此,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应注重培养信息管理人员形成主动预防意识。
1.2 病毒泛滥
近年来,随着网络病毒侵袭案件的不断增多,公安部门出台了《第九次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网络病毒侵袭事件已经占据了全部类型的70%,为此,应注重强化对其的有效处理。此外,从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网络现状分析中也可看出,随着计算机病毒木马品种的不断更新,其对杀毒软件的整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部分电力部门未引进新型的杀毒软件,导致其在实施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病毒泛滥的现象,最终由此影响到整体信息管理水平。另外,由于网络病毒主要存储于网页及移动介质中,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要求电力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病毒传播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病毒防御手段。
1.3 存在系统安全风险
系统安全风险也是影响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因素之一,而导致系统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电力系统网络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服务器及交换机系统来开展服务环节,但由于部分电力部门此类系统中存在着一定安全漏洞,致使其在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易受到系统安全风险的影响而凸显出服务器配置错误现象,最终由此影响到信息的有效管理;第二,网络通讯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也是系统安全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电力部门在开展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着重对其提高重视。
二、提升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的对策
2.1 加强系统漏洞扫描
在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加强系统漏洞扫描是非常必要的,对此,首先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系统安全脆弱性的检测,继而在掌握系统实际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并对此问题展开有效解决,最终达到良好的安全漏洞处理状态。其次,在系统漏洞扫描过程中注重对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即有助于促使电力行业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能对网络层及操作系统层展开有针对性的扫描行为,并将扫描结果以安全评估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提升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
2.2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电力行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强化对其有效落实,且应注重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到培训项目中,使其在培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最终由此避免安全风险的产生影响到信息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此外,在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宣传网络病毒防护也非常必要,即其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规范自身操作行为,避免不规范操作现象感染网络病毒。
三、结语
就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其在实施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系统安全风险、病毒泛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相应的问题影响到了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而在此背景下,电力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从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入手来引导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避免系统安全风险的产生影响到信息的安全性。另外,系统漏洞扫描行为的开展也有助于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为此,对其应提高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悦.浅谈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及措施[J].广东科技,2012(9).
[2]方泉.美国电力行业信息安全运作机制和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2015(5).
电力行业新型耐热钢的焊接现状 第6篇
一、前言
锅炉机组参数的提高依赖于新型钢材的出现。世界各国在六十年代有过提高机组参数的尝试,后因为钢材问题又都陆续将参数退回到了540℃左右这一典型参数。直到九十年代,以T/P91钢为标志的新型耐热钢的出现,机组参数的提高才成为可能。这些新型耐热钢的出现,是焊接工作者的新课题。
二、我国超超临界机组新型耐热钢的焊接
我国电站中应用新型9Cr-1MoVNb钢(P91)在九十年代中期,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对该钢材的焊接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据此也认识到新型耐热钢的一些焊接特点,为我国锅炉机组参数的提高积累了一些经验。2006年投产的华能浙江玉环发电厂单机容量1000MW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中,除去T/P91钢外,还使用了P92钢、Super304H钢、HR3C钢等,其中,Super304H钢和HR3C钢属于奥氏体耐热钢,其焊接只局限在锅炉制造厂,锅炉安装现场焊接工作中焊接T/P91钢和P92钢都属于铁素体耐热钢,是目前电力行业焊接工艺进步和取得突破的重点,以下简单介绍它们的焊接。
1、T/P91钢的焊接
T/P91钢是ASME标准SA213-T91/SA335-P91钢的简称,是八十年代美国的树岭试验室开发的新型耐热钢,称为9Cr-1MoVNb钢。9Cr-1MoVNb钢的焊接经我国电力行业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其性能与焊接特点有以下几点:
(1)对焊接热输入极为敏感。
9Cr-1MoVNb钢的焊接过程的热输入包括两方面,即预热和层间温度、焊接热输入量。①预热和层间温度,理论上应保证在300℃以下,实际焊接中控制得更低些为好。有资料证明,预热和层间温度对焊接接头的室温冲击韧性关系密切,当保持在350~380℃时,室温冲击值在28~50J之间;而保持在250℃左右时,室温冲击值可以达到60~100J(标准值为41J)。②焊接热输入量(旧称焊接线能量),应该控制在25J/cm以下,当焊接热输入量大于此值或更高时,室温冲击值将不会达到41J的标准。
(2)对焊接热处理敏感。
9Cr-1MoVNb钢的合金元素含量较高,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标准规定热处理温度为760℃±10℃。由于9Cr-1MoVNb钢是多元素强化,该钢理论AC1温度在800~830℃之间,其下限距标准规定热处理温度上限比较接近,热处理过程的允许偏差就有可能超过钢材的AC1温度。与此同时,在9Cr-1MoVNb钢焊接接头的热处理工作中,还有焊接材料的AC1温度问题同样影响接头性能,现有的焊接材料为了获得较好的工艺性能和较好的接头塑韧性,都在材料中加入镍,镍元素是扩大奥氏体区元素,会降低焊缝的AC1温度,使热处理更具危险。实践证明,当焊后热处理温度超过AC1温度时,室温冲击韧性急剧下降,冲击值甚至有不到10J的情况。
(3)不同焊接材料获得的结果悬殊。电力行业应用9Cr-1MoVNb钢已经多年,前期使用的焊接材料几乎都靠进口,主要有英国的曼彻特、德国的蒂森、日本的神钢、法国的萨福、瑞士的奥林康和奥地利的伯乐等,近年来,国家电力建设研究生产的“科建牌”也在应用,上海电力修造总厂也生产出9Cr-1MoVNb钢使用的焊接材料。经验证明,这些焊接材料的性能悬殊很大,特别是AC1温度差别很大,这就要求焊接工作者一定要关注这一点,特别是选定焊接材料后,一定要研究厂家的说明书,否则,焊接接头发生问题的责任将要自己承担。如某进口焊接材料热处理温度在 760℃时,恒温4小时;750℃时,恒温8小时,这一参数与DL/T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推荐的参数相差很多。
(4)改变了焊接观念。
在焊接常规耐热钢时,预热和层间温度和焊接热输入量是重要参数,但对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远不如新型耐热钢这样大。这种情况的出现,使焊接工艺的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谈到焊接工艺,往往指焊接操作工艺,今天的新型耐热钢焊接工艺,往往与操作工艺无关,而主要指对焊接参数和工艺要求。与此同时,焊接检验的观念也带来变化,即:经过焊接检验合格的焊接接头,其性能不见得是合格的。也就是说,当焊接或焊后热处理参数出现问题时,导致的焊接接头室温冲击韧性不合格是不能被现有的焊接检验手段在现场检测出来的。所以,新型耐热钢的焊接过程在现代质量管理中被称为“需要确认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实现必须进行焊接质量影响因素的预先鉴定和确认,包括人、机、料、法、环诸方面,这种“预先”也就是指焊接质量控制的时机必须提前,必须实施全过程控制。
9Cr-1MoVNb钢的焊接在电力行业有较为完整的依据和标准,即:二○○二年十月国家电力公司电源建设部颁发的《T91/P91钢焊接工艺导则》和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2、P92钢的焊接
继T/P91钢以后,日本于九十年代开始对T/P91钢实施改进,以期进一步提高蠕变断裂强度和使用温度,1996年至1998年开发出了9Cr-0.5Mo-2W为主要成分的NF616钢,后纳入ASTM和ASME标准。在ASTM中,NF616钢的编号为ASMESA213T92、ASMESA335P92,在欧洲的编号为X10CrMoWVNb9-2,在日本的编号为STBA29和STPA-29。
与T/P91钢相比,它们的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相同,但是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与TP347H相比,价格低廉,且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高和抗疲劳性能强,可加工性和可焊性好。
自P92钢纳入ASME并进入火力发电设备领域以来,世界范围内应用并不是很广,欧洲九十年代只在丹麦和德国的5个发电厂有应用,而日本则只在三个发电厂应用。国内第一台采用P92钢的火力发电机组是浙江玉环发电厂,自此拉开我国应用P92钢的序幕。截至今天,我国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锅炉联箱和蒸汽管道几乎都使用了P92钢,国内的火电建设单位也有十几家完成了焊接工艺评定。
由于合金元素含量近似,T/P92钢的焊接特点、要求与T/P91钢近似,但从目前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过程发现,T/P92钢的焊接工艺裕度比T/P91钢要小,对焊接参数的要求比T/P91钢还要严格,也更要注意焊接和焊后热处理参数的严格控制及焊接材料厂家的选定。
电力行业对T/P92钢的进入给予了高度重视,由焊接学会组织的研讨会议召开多次,并准备制定T/P92钢的焊接工艺导则指导安装现场的焊接工作。现将T/P92钢的焊接要求大大致介绍如下:
1、坡口制备及组对要求
(1)对于壁厚不小于40mm且不大于的78mm焊口推荐采用DL/T869表1序号4的双V形坡口;对于壁厚超过78mm的焊口,推荐采用DL/T869表1序号6的综合形坡口。
(2)对口间隙宜小不宜大。
(3)应采取措施确保对口的错口值不超过1mm。
(4)对口定位焊可采用普通钢材表面堆焊不少于4mm厚的P92钢焊材的定位块,定位焊应该在预定的预热条件下进行。
2、焊接工艺
(1)预热温度推荐为(150~200)℃。
(2)采用焊条电弧焊的施焊过程中,层间温度不宜超过250℃;采用埋弧焊方法焊接时,其道间温度也不宜超过250℃,否则应在焊后采用部件整体炉内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参数应与钢材的调质处理参数相同。
(3)对于壁厚超过40mm的焊口的根层焊接推荐采用钨极氩弧焊方法,焊接2层,总厚度为(3~5.5)mm。
(4)采用焊条电弧焊进行填充和盖面的,推荐采用直径为3.2mm的焊条焊接,焊接电流为(110~125)A。每根完整的焊条所焊接的焊缝长度与该焊条的熔化长度之比应大于50%。
(5)除非确有必要,不推荐安排后热处理。后热处理应该在焊件温度降至100℃,保温1小时进行。
(6)焊后热处理应该在焊件温度降至100℃,保温1小时后立即进行。推荐焊后热处理参数为:
a)以200℃/h的加热速度升温至500℃,此后按照100℃/h升温至770(+0,-5)℃; b)保温时间的计时时刻为任一测温热电偶达到设定的温度值。恒温时间以壁厚每8mm,1小时计算,且不少于1.5小时。
c)降温速度为150℃/h,当焊件温度降到300℃时可不控制,自然冷却至室温。
3、质量控制与检验
(1)P92钢的焊接施工应该根据规程、标准和本规定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文件,并对工作所涉及岗位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推荐采用加强焊工培训,严格工艺纪律,杜绝焊工随意调整工艺的情况,以旁站监督的方式,严格控制焊接工艺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3)对于壁厚超过70mm的焊口,在满足(2)的规定,并得到工程焊接监理的确认的条件下,推荐采用从预热到焊接热处理一次连续完成的作业程序,否则,应该安排中间无损检验。
(4)P92钢的焊接施工应该具备紧急预案和措施,防止意外失电导致焊接或焊接热处理中断。
三、现场T/P91和T/P92钢焊接要点
综合上述T/P91和T/P92钢焊接要求,现将这类铁素体耐热钢的焊接要点总结分析如下:
1、钢材的焊接性
这类铁素体耐热钢都采用先进的冶炼和轧制技术,钢材的纯净度得到极大提高(如S、P含量在千分级);多元素强化,成分控制严格;在强化机理方面采用了固溶强化、高位错密度强化、铁素体晶内的析出强化、晶界强化、加入防止M23C6的粗大化和防止向M6C转变元素等多种手段,钢的高温性能、常温冲击韧性与焊接性较早期的P9、F11、F12好得多。但是毕竟属高合金钢,还是要预热到150℃以上再开始焊接。
2、焊后热处理的要点
这类铁素体耐热钢希望获得全部的回火马氏体组织,焊后热处理参数极为重要,要从两方面注意。
(1)冷却到100-150℃,保持1-2小时,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转变为马氏体后再升温开始焊后热处理,这与早期的P9、F11、F12的要求是一样的。
(2)在采用多元素强化的过程中,往往添加Ni来提高室温塑韧性,而Ni与钢材中必有的Mn共同作用下回使焊缝金属的AC1下降,有时会下降到危险的程度(DL/T869推荐值为760℃±10℃),如:某进口焊接材料AC1的实测值已经下降到768℃,因此,在制定焊后热处理参数时必须要参照焊接材料制造商的说明书。
3、焊接热输入量(焊接线能量)
由于采用多种方法使钢材的综合性能获得极大提高,使这类钢的焊接形成全新的局面,即①无论采用何种措施,焊缝金属的综合性能都将达不到母材的性能指标;②现有的焊后检验手段(无损检测)无法证明焊缝金属综合性能合格。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焊接过程。
(1)焊接规范参数。必须采用小的焊接热输入量,经验证明,T/P91钢不超过25J/cm、T/P92钢不超过20J/cm为好。此时特别要注意,小的焊接热输入量不单指小的焊接电流,如果一味采用小的焊接电流,将会在焊缝中形成未熔合等缺陷,反而不好,国内就有电力行业单位吃过亏。正确有效的做法是提高焊接速度减薄单道焊厚度。
(2)预热和层间温度。这类钢的MS点在400℃左右,控制焊接热输入量也包括控制预热和层间温度。必须使每一焊道的温度降至300℃以下时,才可以焊接下一道焊缝。经验证明,如果降到更低温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室温冲击韧性,但要与生产效率综合考虑。这一现象的机理至今还不很清楚,这是许多单位的经验证明,也被波兰焊接工作者所报道。附《T91/P91钢焊接工艺导则》
1、制订依据
本导则是根据电力工业焊接有关规程、规范、技术条件和相关资料,以国家电力公司火电建设部制订的“T91/P91钢管焊接工艺暂行规定”为版本,结合近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了修订。
2、适用范围
2.1本导则适用于火力发电设备,以T91/P91钢管及与其它钢种相连接的各类焊接接头的制作、安装、检修工程的焊接工作。
2.2 适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和焊条电弧焊的焊接方法。
3、总则
3.1 T91/P91钢的焊接工艺评定,应遵守SD340-89《火力发电厂焊接工艺评定规程》(现为DL/T868-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下同。编者注)的规定,并以确定焊接工艺,编制作业指导书。
3.2 焊接T91/P91钢焊工技术能力的验证,应按DL/T679-1999《焊工技术考核规程》的规定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参加焊接工作。
3.3 焊接接头质量检验应遵照DL/T820-2002和DL/T821-2002两本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其质量标准应符合DL5007-92(现为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下同。编者注)规定。
3.4 对国外引进设备的T91/P91钢焊接工作,应按合同规定进行,如无规定时,其焊接工艺评定、焊工技术考核、焊接工程的技术规定和焊接质量检验等均应执行电力工业焊接相关规程和本导则规定。
3.5 焊接T91/P91钢的场所其环境温度和条件以及防护设施应符合DL5007-92的规定。3.6 实施T91/P91钢焊接工作应遵守国家和电力工业安全、防火、环保和施焊中其它相关条件的有关规定。
4、焊接机具和焊接材料
4.1 焊接T91/P91钢的焊接设备,应选用焊接特性良好、稳定可靠的逆变式或整流式焊机。其容量应满足焊接规范参数的要求。4.2 氩弧焊工器具
4.2.1 氩弧焊枪选用气冷式。
4.2.2 氩气减压流量计应选择气压稳定、调节灵活的表计,其产品质量和特性应符合国家或部颁标准。
4.2.3 输送氩气的管线应选用质地柔软、耐磨和无裂痕的胶管,且无漏气现象。
4.2.4 氩弧焊导电线应采用柔软多股铜线,其坏蛋夹具应接触良好。4.3 焊条电弧焊工器具
4.3.1 焊机引出电缆线可选用截面为50mm2焊接专用铜芯多股橡皮电缆;连接焊钳的把线,可选用截面为25mm2焊接专用铜芯多股橡皮软电缆。电缆线外皮绝缘应良好、无破损。4.3.2 选用的焊钳应轻巧、接触良好不易发热,且便于焊条的更换。4.3.3 测量坡口和焊缝尺寸时,应采用专用的焊口检测器。
4.3.4 修整接头和清理焊渣、飞溅,宜采用小型轻便的砂轮机。4.4 焊接材料
4.4.1 选用的氩弧焊丝、焊条应与钢材匹配。选用中应注意化学成分的合理性,以获得优良的焊缝金属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并要求工艺性能良好。
4.4.2 氩弧焊丝、焊条、氩气和钨极等焊接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标准的规定。如需考察其工艺性能,必要时,可进行焊接材料的工艺性能试验。
4.4.3 氩弧焊丝使用前应除去表面油、垢等脏物。焊条除按国家标准规定保管外,于使用前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置于专用的烘焙箱内进行烘焙。推荐的烘焙参数为:温度350~400℃,时间或~2小时,使用时,应放在80~120℃的便携式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4.4.4 氩气使用前应检查瓶体上有无出厂合格证明,以验证其纯度是否符合国家或部颁标准规定。
4.4.5 氩弧焊用的钨极宜选用铈钨极或镧钨极,直径为Ф2.5mm。钨极于使用前切成短段,并在其端头处磨成适于焊接的尖锥体。
5、焊前准备 5.1 坡口制备
5.1.1 坡口形状和尺寸按设计图纸和供货方提供的资料加工。
5.1.2 坡口加工应采用机械法,坡口修整时,可使用角向砂轮机等轻便工具。
5.1.3 坡口及其内外壁两侧15~20mm范围内应将油、漆、垢和氧化皮等杂物清理干净,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5.1.4 为保持管子内壁齐平,遇有管子内壁错口值超过1mm或两侧壁厚不同时,应按DL5007-92规定处理。5.2 对口装配
5.2.1 对口装配前应认真检查被焊接部位及其边缘20mm范围内有无不允许缺陷(裂纹、重皮等),确认无缺陷后方可组装。5.2.2 对口装配时,应选定管子的支撑点,并垫置牢固,以防焊接过程中产生位移和变形。5.2.3 对接管口端面应与管子中心线垂直,其偏斜度△f不得超表1的规定。5.2.4 严禁在管子上焊接临时支撑物。
5.3 对口点固焊
5.3.1 点固焊用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选定的焊工技术条件应与正式焊接时相同。5.3.2 点固焊和施焊过程中,不得在管子表面引燃电弧试验电流。
5.3.3 小径薄壁管点固焊时,可在坡口内直接点固,点固焊不少于2点;大径厚壁管点固焊时,可采用“定位块”法点固在坡口内,见图书馆,点固焊不少于3点,点固焊用的“定位块”应选用含碳量小于0.25%钢材为宜。
5.3.4 焊接过程中,施焊至“定位块”处时,应将“定位块”除掉,并将焊点用砂轮机磨掉,不得留有焊疤等痕迹。并以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确认无裂纹等缺陷后,方可继续施焊。
6、焊接工艺
6.1 T91/P91钢必须严格执行经评定合格的工艺所编制的作业指导书规定进行施焊。为使焊接作业指导书严格实施,强化工艺纪律,必要时,应对该类钢材焊接全过程进行完整的监控,以保证焊接质量。
6.2 T91钢管及P91小径薄壁钢管推荐采用全氩弧焊方法;P91钢大径厚壁管采用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填充及盖面的组合焊接方法。6.3 氩弧焊(Ws)打底焊接
6.3.1 为防止根层焊缝金属氧化,氩弧焊打底及焊条填充第一层焊道时,应在管子内壁充氩气保护。
6.3.2 充氩保护可参照下列要求进行:
a、充氩保护范围以坡口中心为准,每侧各200~300mm处,以可溶纸或其它可溶材料,用耐高温胶带粘牢,做成密封气室。
b、采用“气针”从坡口间隙或“探伤孔”中插入进行充氩,开始时流量可为10~20L/min,施焊过程中流量应保持在8~10L/min。
6.3.3 氩弧焊打底时,焊接规范参数推荐如下:
焊丝选用Ф2.5mm,钨极为Ф2.5mm,氩气流量为10~15L/min。
焊前预热温度为100~150℃,焊接电弧电压为10~14V,焊接电流为80~110A,焊接速度为55~60mm/min。
6.3.4 氩弧焊打底的焊层厚度控制在2.8~3.2mm范围内。6.4 焊条电弧焊(Ds)填充、盖面焊接
6.4.1 施焊前的预热温度推荐为200~300℃。宽度以坡口边缘算起每侧不少于壁厚的3倍,预热力求均匀。对于壁厚大于10mm的管子应采用电加热方法进行。
6.4.2 小径薄壁管最低焊接层数为2层,大径厚壁管应采取多层多道焊接。6.4.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层间温度的保持,推荐的层间温度为200~300℃。6.4.4 为保证后一焊道对前一焊道起到回火作用,焊接时每层焊道厚度的控制约为焊条直径。6.4.5 焊条摆动的幅度,最宽不得超过焊条直径的4倍。6.4.6 大径厚壁管水平固定焊盖面层的焊道布置,焊接一层至少三道焊缝,中间以有一“退火时道”为宜,以利于改善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焊道布置见图2。6.4.7 焊条电弧焊各层焊道的主要工艺参数参考值见表2。
6.4.8 为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直径>194mm的管道和锅炉密集排管(管子间距≤30mm)的焊口,宜采用两人对称焊接。同时,注意到不得两人同时在一处收头,以免局部温度过度影响施焊质量。
6.4.9 焊接中应将每层焊道接头错开10~15mm,同时注意尽量焊得平滑,便于清渣和避免出现“死角”。
6.4.10 焊工操作技术要熟练,认真观察熔化状态,注意熔池和收尾接头质量,以避免出现弧坑裂纹。
6.4.11 每层每道焊缝焊接完毕后,应用砂轮机或钢丝刷将焊渣、飞溅等杂物清理干净(尤其注意中间接头和坡口边缘),经自检合格后,方可焊接次层。6.4.12 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应将焊缝表面焊焊渣、飞溅清理干净,自检合格后,做出代表焊工本人的标记,并应按工艺规定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
7、焊后热处理
7.1 当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对T91钢和P91钢小径薄壁管的焊接接头可冷却至室温,而对P91钢大径厚壁管的焊接接头冷却到100~200℃时,应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
7.2 当焊接接头不能及时进行热处理时,应于焊后立即做加热温度为350℃、恒温时间为1小时的焊后热处理。
7.3 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应采用高温回火。
7.4 焊后热处理的升、降温速度以≤150℃/h为宜,降温至300℃以下时,可不控制,在保温层内冷却至室温。
7.5 T91/P91钢焊后热处理加热温度为760±10℃。对于T91/P91钢与珠光体、贝氏体负的异种焊接接头,加热温度应按两侧钢材及所用焊丝、焊条等综合确定,不应超过合金成分含量低材料的下临界点AC1。
7.6 恒温时间:P91钢焊接接头按壁厚每25mm,1小时计算,但最少不得小于4小时;对T91钢焊接接头可按壁每毫米,5分钟计算,且不小于0.5小时。
7.7 为保证焊后热处理质量,热处理的加热宽度、保温层宽度和厚度应符合DL/T819-2002的规定。
7.8 焊接热处理过程曲线(P、W、H、T)参见图形。
8、质量检验和标准
8.1 焊工自检和专检均应重视焊接接头外观质量,除焊缝均整、尺寸符合规定外,应尽量消除咬边缺陷,以减缓焊接接头应力水平。
8.2 外观符合规定的焊接接头,方可按规定比例进行无损检验。
8.3 壁厚≥70mm管子焊口,焊至20~25mm时,应停止焊接,立即进行后热处理,然后做“RT ”或“UT”探伤检验,确认合格后,再按作业指导书规定程序施焊完毕。
8.4 管道上开有探伤孔做100%“RT”检验,如无探伤孔则做100%“UT”检验。
8.5 焊接接头热处理完毕,应做100%硬度测定,测定部位为焊缝区和热影响区(异种钢为两侧,同种钢可选一侧),每个部位测定不少于三点。硬度测定平均值的标准不超过母材的布氏硬度加100HB,且应≤350HB为合格。
9、焊缝返修
9.1 焊接接头外观检查不符合标准时,轻者打磨焊补,严重者应割掉重新焊接。
9.2 经无损检验不合格的焊接接头,其缺陷可进行焊补,但必须在确认缺陷已经彻底消除的基础上,按正常焊接工艺或焊补工艺规定进行。
电力环保行业现状 第7篇
2016年中国环保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两会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其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有望在政策的持续加码扶植下,延续高景气度。同时,环保行业在发展速度上,则将取决于政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监管执法、PPP等创新模式的整体推进力度。
十三五”规划中,环保地位空前提升,带来投资需求大幅增长。环保绿色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6个重要目标任务、5大发展理念和2016年8大重点工作之中,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中环保占到16个,环保在“十三五”期间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的细化落实及“土十条”的预期出台,“十三五”期间环保领域投资将大幅增长。
环保重要度空前提升
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9576亿元,同比增长6%,“十二五”期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有望达到5万亿元。
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十三五”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是“十二五”的3倍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支柱。其中,部分资金来自于中央财政。自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呈增长趋势,2015年1-11月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达到3,692亿元,同比增加35%。
图表 2006-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环保部
一、黑臭水体形势严峻,加大整治势在必行
根据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公布的第一轮全国黑臭水体摸底排查结果,截至2016年2月16日,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已认定的黑
网址:
臭水体总数1,861个。
在排查上报的全部黑臭水体中,河流数量占比最高,达85.7%;而重度污染水体数量占比则达到33.5%。从黑臭水体地域分布情况看,经济发达且水系更多的中东部地区的黑臭水体数量占比较大,中南区域和华东区域合计占比达71.0%。分省份看,广东、安徽数量均超过200条,合计占总数的近1/4;
另外,江苏、河南、山东、湖南、湖北5省数量均在100条以上,合计占比约1/3。
图表 不同类型水体及不同黑臭等级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环保部
图表 部分省份已认定黑臭水体数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环保部
网址:
图表 分区域已认定黑臭水体数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环保部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黑臭水体治理总体目标。
同时,明确由住建部牵头,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共同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图表 黑臭水体治理时间表及路线图
资料来源:国务院
2015年9月,《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发布并开始广泛征求意见。此外,财政部和环保部,已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列为PPP模式推广运用重点领域之一以及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将在创新模式和资金方面倾斜支持。
2016年3月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则再次强调重拳治理水污染,作为水污染防治薄弱环节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有望获政策持续加码而加快推进。
网址:
图表 政策逐步加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资料来源:国务院
我国目前共有城市市辖区数926个,假设平均每个市辖区内的黑臭河流数量为10条,平均每条河道长2公里,每公里整治费用2,000万元(包括控源截污、污水厂建设、清淤疏浚、引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投入),以此粗略估算,“十三五”期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按市辖区计)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约3,700亿元。
按照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目标,估算这部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投资需求将达约1,150亿元,并预计将于今明两年内集中释放出来。
此外,从资金投入来源方面,预计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将成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投入资金筹措的重要方式。
图表 “十三五”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二、污水厂提标改造:市场或加速爆发,膜技术迎来机遇
根据“水十条”对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总体要求,2016年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要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政府在推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方面的力度空前。
网址:
而在2015年11月,环保部便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启动意见征求程序,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实施准备条件。
新修订标准要求,敏感地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2018年1月1日起执行一级A标准,即2017年底前需完成提标改造。
图表 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力度持续加大
资料来源:环保部
图表 新标准大大收严污染物排放要求
资料来源:环保部
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802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61亿立方米;其中,完成提标改造比例约30%,即70%的污水处理厂、约1.13亿立方
网址:
/日达不到一级A排放标准,需要提标。
暂不考虑新修订标准中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假设以一级A作为统一改造标准,单位造价按750元/立方米估计,初步匡算剩余污水厂全部完成改造的投资需求约845亿元,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同时,假设待改造污水厂处理能力中,敏感地区的占比为50%,对应提标改造市场规模为423亿,按提标时限要求,该部分市场需求将于2016、2017两年释放,若考虑改造工期,订单或将于2016年内集中爆发。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膜法水处理(MBR、CMF、SMF等)技术成熟度较高,具备出水水质好且效果稳定、占地省、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优点,市场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以膜生物反应器MBR为代表,近几年膜技术的应用加快并且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渗透率持续增加,2010-2013年,我国MBR污水处理能力从110万吨/日增至233万吨/日,达到翻番增长;同时,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中的比重也由不足1%迅速增长至约1.6%。典型MBR污水厂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
据报道,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高至地表水IV类标准,采用膜技术仅需增加吨水成本0.1元左右,一级A排放标准情况下,膜技术与传统三级处理在运行成本上的差距也缩小。因此,随着新修订标准落地,一级A标准及特别排放限值的强制执行,膜技术有望成为市场的优先选择,迎来发展良机。
三、土壤修复:“土十条”渐行渐近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严峻。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无机污染物中,以五毒重金属(镉、汞、砷、铅、铬)以及铜、锌、镍等为主,其中镉污染最为严重,点位超标率达7.0%。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土壤受污染比例最高,点位超标率达19.4%。总体而言,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与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相对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在政策、技术、法律及标准体系等方面均较为薄弱;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以持续引导投入,土壤治理行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土壤治理以试点示范项目为主,投入则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出资。“十二五”期间,我国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仅约300亿元,与土壤防治所需的万亿级别投入相比,资金缺口巨大,资金瓶颈制约着土壤治理行业的突破性发展。
网址:
图表 我国土壤修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中央财政部
在资金筹措方面,“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如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每年土壤防治投入可在1,500-2,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可筹措到1.1-1.4万亿元资金。
若土地出让收益建议最终被采纳,资金落实将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所面临的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并将对土壤修复治理市场的加速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我国潜在修复市场空间巨大,根据环保部运用国际通行模型所作的预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7万亿。预计随着“土十条”政策出台和推进,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将迎来拐点并持续加速。
参考美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假设“十三五”期间,我国GDP名义增速年复合增长率保持8%,土壤修复投资占GDP的比重各年分别为0.05%、0.08%、0.12%、0.18%和0.25%,测算未来5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到6,257亿元,其中2016年的规模为371亿元。
网址:
图表 2016-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预测
电力环保行业现状 第8篇
煤炭作为我国的能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 煤炭行业不断壮大, 虽然当前世界出现了许多清洁能源, 但是煤炭依旧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占基础地位。由于煤炭的燃烧会导致大气污染, 因此我国必须在注重煤炭发展的同时, 大力实施污染治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 把探讨煤炭行业发展和污染治理问题作为我国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我国经济发展中煤炭行业的重要作用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供能源, 并且这种能源结构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要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让我国的经济建设保持稳定的增长状态, 就必须维持煤炭产量的增长速率不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率。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随着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的迅速发展仅仅依靠高出产量, 忽略了矿区的经济社会建设, 导致矿区人民普遍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因此矿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煤矿开发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创新, 缺少高科技的投入, 导致煤炭价格偏低, 许多矿井亏损甚至倒闭。并且矿区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但是由于地区一般偏僻贫穷, 煤炭企业没有过多的资金进行环境治理, 导致污染日益严重。
2 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2.1 煤炭行业职工综合素质低
由于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过于迅速, 忽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曾在上世纪80 年代, 我国就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就提出分散煤炭企业, 鼓励小型、中型和大型煤炭企业并存。由于煤炭行业对经济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因此许多地区鼓励小型煤炭企业的建立, 导致小型煤炭企业过多, 职工需求量增多, 从而出现了人员安置难问题[1]。因此许多煤炭企业大量招收本地区人员工作, 导致职工综合素质偏低, 思想观念落后, 煤炭企业管理者管理方法落后, 没有创新意识, 导致大多数小型煤炭企业都是投入多产出少, 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2 煤炭行业安全意识不到位, 资源浪费严重
许多煤炭企业地处偏僻, 比较贫穷落后, 企业管理者管理方法落后, 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 只顾眼前利益, 导致许多大型矿山得不到合理的开采, 引起煤炭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小型煤炭企业, 人为控制矿源现象严重, 煤炭价格上涨时超量开采, 加速矿山被闲置的时限。并且由于许多企业所有者只重视眼前利益, 投入大量人力进行开采, 忽视安全因素, 导致煤矿事故发生频繁, 煤炭职工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虽然近几年来, 在国家的严格管理下, 煤矿事故发生频率大大降低, 但是仍存在一些可能会诱使煤矿事故发生的不适宜的生产环境因素。
3 环保型煤炭的开采以及利用
环保型煤炭的开采利用是为了向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减少环境污染, 在减少煤炭行业负担的前提下, 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煤炭开采利用技术。
3.1 环保型煤炭的开采
由于大部分煤层配采可有效防止地表沉陷, 因此在我国正在逐步推行多煤层开采技术, 根据煤矿材质对煤矿进行分层, 改变单一开采方式, 减少煤矿资源浪费和有害气体污染。在煤层中瓦斯含量较大, 开采煤炭时同时对瓦斯进行抽放, 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 为人们提供清洁能源。在开采中, 必须要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矿井中延续时间最长的就是利用煤矸石填充技术进行巷道布置, 由于煤矸石质地坚硬, 难以回收利用, 因此煤矸石填充技术既可以为巷道提供支持, 又可以有效减少煤矸石运往地面后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 必须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 摈弃传统煤矿开采技术中不合理不安全的方式, 多采用煤层配采方式进行开采, 保障挖掘巷道安全, 利用煤矸石填充技术进行巷道填充, 积极进行瓦斯开发技术革新,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加入瓦斯能源抽放, 节约人力物力, 向社会提供清洁能源。同时在开采时要注意减少环境污染, 可通过将地表垃圾回收并加以改造作为矿井填充物进行再利用。在国家加大对小型煤矿企业的整顿力度, 取缔严重危害社会和环境的小煤矿的同时, 小煤矿也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减少污染不断并加强矿井安全措施。
3.2 环保型煤炭的利用技术
环保型煤炭的利用技术也进行了革新, 首先对于煤炭的选取, 由于传统选煤方式只是将煤矸石挑出, 留下精煤, 不进行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 这样的精煤燃烧起来产生有害气体较多, 对大气污染较严重。因此现在选煤技术通过加入催化剂的方式对精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降低, 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 利用新型的选煤技术, 杜绝原煤的直接燃烧。国家应重视水煤浆技术的研究, 深入开展煤炭污染治理工作。最后对于开采过程中一些附属开采品的利用问题, 对于煤矸石, 由于其质地坚硬, 因此可以对其加工后进行烧砖或者陶瓷的烧制。而粉煤灰可以通过加入一定的催化剂和方解石进行燃烧后作为水泥原料进行利用。
4 结束语
综上诉述,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 煤炭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但是由于煤炭的开采和利用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 我国必须在注重煤炭发展的同时, 大力进行污染治理, 通过本文可看出, 对于煤炭行业的污染治理,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环保型煤炭的开采利用技术, 通过对传统煤炭开采利用技术进行科学的改革, 达到有效防治环境污染的目的, 为社会提供新型清洁能源, 引领煤炭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煤炭开采行业也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 在我国可利用资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煤炭燃烧会带来大气污染, 因此在当前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前提下, 我国必须将使用煤炭资源与治理环境污染相结合。本文就通过对我国煤炭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 说明了环保型煤炭开采利用技术的先进性, 是我国现今煤炭行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环保型煤炭,开采利用
参考文献
[1]侯世宁.深部煤炭资源地质勘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煤炭地质, 2010 (02) :34-36.
电力环保行业现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