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分析论文范文
点评分析论文范文(精选12篇)
点评分析论文 第1篇
临床中很多病例都涉及感染, 抗感染药物因而也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对人体导致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的产生, 还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更值得引起临床注意的是, 由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导致的泛耐药菌珠、超级耐药菌株的产生, 使多数抗菌药物无效。因此,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也是每个临床药师的责任。现将我院临床抗菌药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一、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大致的几种情况
1用于非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对各种单纯性病毒感染的病人, 如流感,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秋季腹泻等多系病毒感染所致, 若无合并细菌感染, 盲目使用抗菌药治疗, 不仅无明显疗效, 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但。
2对感染的病原体不明确, 且不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选用对病原体或感染无效或疗效不强, 甚至耐药的抗菌药物, 致使治疗不佳, 耽误了治疗时间致使病情加重。在抽取的病历中, 老年患者较多, 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对于老年患者, 生理功能有所下降, 有些患者伴有肝功能、肾功能减退, 对药物的代谢、消除减弱, 使患者在新患疾病的药物选择中更为考究。例如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炎等, 患者会有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 病程一般较长、发作诱因多为感冒引起, 在院外长时间无规律治疗无效时, 明确病原尤为重要, 可根据痰培养出的病原菌, 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抗菌素, 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但从抽取的病历中发现, 存在一些需要做细菌+药敏试验的患者却未做, 根据临床经验用药, 病情控制不是很好。一些做了细菌+药敏试验的患者, 只见到培养出的细菌, 却未见到药敏结果。建议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针对性地治疗, 有的放矢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和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3对抗生素相关知识不了解, 对分布、半衰期、适应症和特性等不清楚, 用在病人身上不见效。如病例曾某:男, 17岁, 因右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入院, 术前给予了头孢米诺预防感染, 术后继续使用, 外科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预防手术部位或全身性感染, 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头孢米诺为头酶素衍生物, 其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近, 对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有抗菌作用, 体内分布以腹水、子宫内膜、胆汁中浓度较高,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扁桃体、呼吸道、泌尿道、胆道、腹腔、子宫等部位感染, 从抗生素级别、适应症和分布浓度看, 选择头孢米诺预防感染显得略欠妥当。
4给药间隔时间、剂量和疗程不足或过大。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必须保证血药浓度大于MIC值时才能发挥抗菌作用, 正确的给药方式为每6~8小时给药一次, 且宜用100 ml输液滴注, 这样才能保证在体内保持足够杀灭细菌的血药浓度。但临床中常一天连续两次给药, 给药间隔时间过短, 造成后续血药浓度不够而降低治疗效果, 且还极易产生耐药性。剂量和疗程不足会导致感染治疗不彻底, 容易复发, 且易产生耐药性, 增加病人治疗费用。
5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扩大联合用药的指征。例如诊断为胃溃疡, 在抗生素的选择上使用了第三代头孢他啶和甲硝唑联合使用。
6无指征或指征不强以及术前不预防用药。在无合并感染情况下, 术前几天便开始使用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在体内代谢排泄, 过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不仅达不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徒然增加治疗费用, 而且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容易对病人造成负面的影响。正确的措施是术前0.5~2小时内给药, 手术时间长时补充一次剂量即可。例如病例:孔某, 42岁, 因肛周脓肿入院, 术前一天有使用两组头孢米诺, 手术当天, 进行肛周脓肿切开挂线引流术前2小时内未进行抗生素预防, 术后又连续使用了8天抗生素。该患者虽在术后住院期间未出现感染, 但该类手术切口应在两小时内使用抗生素, 这样可以缩短术后抗生素使用疗程, 降低术后感染率, 减轻患者负担。
7忽视病人特殊的生理病理条件, 选用不适宜的辅助药物。例如, 患者未满18岁, 因左锁骨骨折入院, 使用氯诺昔康缓解骨折后的疼痛, 此药用于妇产科和矫形手术后的急性疼痛、急性坐骨神经痛或腰痛。亦可用于慢性腰痛, 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但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
8忽视抗菌药潜在的不良反应。例如病例1:杨某, 女, 96岁, 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入院, 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了头孢米诺抗感染, 入院时查血常规RBC3.391012/L, HGB 103g/L、HCT 30.7%, 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4.35g/L, 在使用了5天头孢米诺后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 血常规RBC2.591012/L, HGB 80g/L、HCT 23.4%,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17.4sec, 国际标准化比值1.39, 凝血酶时间21.7sec, 各项复查指标在用药后降低。对于老年患者, 生理功能本身较低, 易出现副作用, 有可能出现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倾向, 而在头孢米诺不良反应中,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有引起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临床在选择药物治疗时, 应尽可能的避免选用增加风险的药物使用。
二、合理应用抗菌药原则及对策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是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1严格掌握适应症。制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指南、规范临床用药。加强医院中抗菌药的管理和使用。在治疗中遵守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
2尽早确立感染病学诊断, 常规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中、重度感染住院病人入院第一天或开始发生感染时 (使用抗生素前) 即应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轻度感染住院病人可酌情选择进行。取材及送检方法要正确规范。
3加强对医药人员的培训。应使各级临床医师和药剂科工作人员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作用特点、体内过程 (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适应证、不良反应等, 以便根据上述特点, 结合患者临床特点 (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临床表现等)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4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 可在临床诊断基础上预测病原体种类, 进行经验治疗;试验结果报告后应认真参考试验结果选用药物。抗生素治疗2~3天后如未见效再更换其它药物。
5做好病情及用药记录。使用抗生素时应在病历上记录患者感染的临床情况及抗生素应用的情况, 包括用药原因、疗效、不良反应、耐药情况等。
6掌握预防用药的适应症和用药时间。明确预防用药的用药时间及疗程。手术预防用药一般用至术后24小时, 最迟不超过72小时 (有污染的大手术可至7天) 。治疗感染用药通常用药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3天。
7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二联用药的指征是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和 (或) 混合感染;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需长期用药, 为避免单一用药而致细菌耐药、二重感染或毒性者。三联或四联用药的指征是:经二联用药疗效不明显的严重或混合感染;大型或污染手术。结核等特殊疾病的联合用药按相应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
8密切监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对必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要严格按规定进行, 熟练掌握急性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 慎用有较明显毒副反应抗菌药物, 执行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9注意特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用药。儿童、老人、孕妇、肝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药物, 尽量避免使用毒副作用较大的品种, 如氨基糖甙类、氯霉素、四环素等。并根据临床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如剂量、间隔时间、疗程等。
关于大众点评网分析报告 第2篇
大众点评网(http:///)于2003年4月成立于上海,是中国领先的城市生活消费指南网站,也是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之一,致力于为网友提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及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商户信息、消费优惠以及发布消费评价的互动平台;同时,大众点评网亦为中小商户提供一站式精准营销解决方案,包括电子优惠券、关键词搜索、团购及会员卡服务等。另继网站之后,大众点评网已经成功在移动互联网布局这一模式。是中国最大的本地搜索和城市消费门户网站,也是国内最典型的web2.0网站之一,由国际顶尖风险基金投资。网站覆盖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首创并领导了消费者点评模式,以餐饮为切入点,全面覆盖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活动优惠等城市消费领域。
截止到2011年第二季度,大众点评网每月的活跃用户数超过4200万,点评数量近2000万条,收录的商户数量超过150万家,覆盖全国近2300多个城市。
截止到2011年第二季度,大众点评网每月浏览量超过5亿,其中手机客户端的月浏览量已经占到网站月浏览量的50%以上,手机独立用户数超过1000万。
目前,大众点评网已经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深圳、苏州、无锡、宁波、成都、重庆、武汉、西安、郑州、济南、青岛、沈阳、大连、长沙等二十余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从2005年,凭借着会员卡业务大众点评终于获得了红杉资本领投的200万美元融资到2011年4月获得1亿美元融资,大众点评网已融资三次(三次金额分别大概是:200万,1000万-3000万,1亿(美元))。
网站普遍遵循“起步—融资—烧钱—达到规模点—盈利”的发展轨迹。
运营理念
大众点评网一直致力于城市消费体验的沟通和聚合。
大众点评网首创并领导的第三方评论模式已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新热点。
在这里,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大众,服务于大众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对商家的评论,好则誉之,差则贬之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消费心得,同时分享大家集体的智慧。
运营收入
1、佣金收入
借鉴携程的模式,推出积分卡业务。会员凭积分卡到餐馆用餐时可享优惠并获积分,积分可折算现金、礼品或折扣。大众点评网凭借其渠道平台的优势,向餐馆收取佣金,以积分形式返还给会员一部分后,剩下部分就是网站收入;
一方面,大众点评网为餐馆提供了有效的口碑宣传载体。随着餐饮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商家对于宣传的重视度日益提升,然而受地域、规模等限制,往往缺乏有效的宣传载体,网络餐饮业便应运而生。大众点评网汇聚的点评信息,对于众多“好则褒之”餐馆来说,是一个低成本、辐射广的口碑载体。另一方面,口碑带来消费力。大众点评网的社区化,能够将分散的用户汇集起来,变成有消费力的团队。基于此,大众点评网在与相对分散的餐饮企业博弈中,形成了影响力。
具备影响力后,大众点评网在用户与餐馆之间搭建起消费平台,佣金模式得以实现。大众点评网通过积分卡(会员卡)实现佣金的收取:第一步,签约餐馆,达成合作意向。第二步,持卡消费。用户注册后,可以免费申请积分卡,用户凭积分卡到签约餐馆用餐可享优惠并获积分,积分可折算现金、礼品或折扣。第三步,收取佣金。大众点评网按照持卡用户的实际消费额的一定比例,向餐馆收取佣金,以积分形式返还给会员一部分后,剩下部分就是网站收入。大众点评网收取的佣金率为实际消费额的2-5%左右,并据媒体报道,2007年人气最高的前5家餐馆中,其中一家给大众点评网的佣金超过100万元。
2、电子商务
整合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网上订餐,也是营收来源之一,大众点评网可以凭借为会员提供订餐服务向餐馆收取费用。目前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3、线下服务
把网友评论结集出版为《餐馆指南》,目前分为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个版本,每本售价为19.8元。每本盈利5元,就上海就发行量达到10万。
数据库营销业务是无心插柳之获。随着餐馆信息的不断填充和更新,大众点评网的数据库愈发庞大。目前已有食品类企业如李锦记,找到大众点评网,要求分享各地餐馆名、地址、电话、菜系、人均消费、简介等信息,从而将这些信息应用在其内部的销售系统,以便提高销售效率。
大众点评网的下游用户付费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盈利贡献非常有限,但是,由于该服务基于现成的信息库(数据库),提供服务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随着服务规模的扩大,其对利润贡献的力度也可能随之上升。
4、无线增值
大众点评网作为CP与一家大SP合作,为用户提供手机搜索内容,比如用户发送短信“小肥羊、徐家汇”,就可以获得餐馆地图、订餐电话、网友点评等信息。
大众点评网的无线增值业务有二:一是作为内容提供商(CP),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空中网、诺基亚、掌上通等渠道服务商(SP)合作,推出基于短信、WAP等无线技术平台的信息服务,为中国近5亿手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餐馆等商户资讯;二是在GPS领域与新科电子展开合作,为汽车导航系统用户精确定位自己的美食目的地。
5、网络广告
使用AdWords广告平台,利用谷歌的定向投放技术,大众点评网开始根据不同地区的用户喜好,在不同的城市投放有针对性的广告,甚至定位精确到用户上网的不同时间段。
上游企业或商家付费模式,即广告模式,是互联网企业的主要盈利方式。但如前所述,点评类网站对独立性的坚守,均未贸然引入广告。当然,随着广告模式的演进,点评类网站找到了广告与独立性之间的平衡。
目前,网络广告正由第一代的Banner广告向第二代的关键字广告和第三代的精准广告过渡。大众点评网的平衡之法是引入关键字广告和精准广告模式,为商户开展关键字搜索、电子优惠券、客户关系管理等多种营销推广。大众点评网的关键字搜索类似于Google和百度,输入“菜系”、“商区”、“人均消费”等关键字后,会列出一长串符合条件的餐馆以及网友的评论,显示的先后顺序依据餐馆是否投放广告及投放规模而定。这一隐形的广告模式,并没有给用户的体验效果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却拓宽了网站的营收渠道。
电子优惠券是大众点评网上的另一种隐形广告。餐馆为了广告宣传,在大众点评网上发布电子优惠券,由用户打印该券,实地消费时凭券享受优惠。电子优惠券是网站、餐馆、用户三方共赢的方式。据张涛介绍,电子优惠券模式推进情况良好,“上海一家规模很大的餐馆开新店,结果优惠券的打印量一个月达到5000多张”。
目前,有1000多家餐馆成为大众点评网精准广告的客户,预计每家为大众点评网贡献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收入。在张涛看来,精准广告投放是大众点评网今后利润的主要来源。
大众点评的会员只要具备20个有效点评或学分六年级以上,可以通过报名参加试吃活动,每周2-4次的频率,每个月还有生日会,当月生日的会员可以报名参加。同时还有很多美发美体类活动,社区里的北京抢抢组部落是最火的,包括了很多抢消息。
发展历程
2003年
9月 《2003/2004上海餐馆指南》出版。
4月 大众点评网创立于上海 2004年
12月 单独立站城市普及到22个。
4月 北京、杭州等分站上线。2005年
11月 业务拓展到北京。5月 会员卡在上海投入使用。
5月 《2005北京餐馆指南》出版。
2006年
5月 业务拓展到杭州。
4月 内容拓展到餐饮外的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全城市消费领域。
1月 获得全球顶尖风险投资机构——美国红杉基金的投资。
2007年
6月大众点评网上海总部乔迁新址,公司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5月获得包括红杉在内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再次投资。2007年,大众点评网营收规模虽超千万元,但仍处于亏损状况。
2008年
6月 启动广州市场,首批与当地400家餐饮商户合作推出美食打折卡服务。
4月启动南京市场,首批与当地300家餐饮商户合作推出美食打折卡服务。
1月 在北京举办食尚盛典活动,100多家北京餐饮企业获选2007—2008的大众美食评选最受欢迎餐饮企业。同时发布2007年北京餐饮业市场发展报告,引起大众、媒体、行业类高度关注。
2009年
1月 发布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2008年食尚盛典榜单,同时发布这个5个城市2008餐饮业市场发展报告,引起媒体及行业再次高度关注。
2010年
1月 “食尚盛典2009”评选活动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五大城市成功完成,2009五大城市餐饮业市场发展报告同时发布。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举办的盛大落地颁奖活动,引发业界巨大反响。4月8日大众点评网深圳站正式落地,成为大众点评网第6个落地城市。
2011年
大众点评网获第三轮超1亿美元融资 主攻团购。4月26日,国内领先的城市生活信息指南网站大众点评网正式对外宣布已获得四家风险投资机构联合投资,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目前,大众点评网在投资机构中的估值近10亿美元。这四家风险投资机构分别是: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光速创投。此次融资是大众点评网第三次融资。
大众点评手机应用
大众点评网手机客户端提供的一站式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是2011年4月左右推出的签到功能,通过地理位置的定位,让网友可以随时随地查询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以及生活服务等城市商户信息,同时还能下载商家提供的电子优惠券、查看消费者点评、购买大众点评团团购以及通过手机签到获取商家优惠。其内容网站与手机端同步,现已覆盖全国近2300多个城市及120万家商户,拥有近2000多万份消费者点评,手机独立用户数超过1000万。大众点评网手机客户端拥有了一项全新的功能—“签到等位”,该功能让更多人不用到店就能知道某个时间段内商家的排队情况,“无人排队”、“5人以下排队”、“6-10人排队”等相关信息都可以实时获得。
主要功能:
─ 查询全国大中城市的美食、休闲娱乐、酒店等商户信息;
─ 查询千万用户的推荐菜、商家点评等信息;
─ 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的优惠券免费下载;
─ 随时随地抢购超值团购券,享受城市精品生活;
─ 签到功能、记录足迹,分享生活经验。
V4.7更新(2012.1.31):
1.全新个人中心,团购、收藏、点评、图片、签到一览无余,方便管理
2.新增附近点评,看点评发现附近靠谱商户
3.新增上传队列,上传商户图片更快更流畅
4.设置手动上传,图片自动进队列,可在Wi-Fi下批量上传,节省流量
5.支持新浪微博等第三方帐号登录,登录更方便
6.新增多种排行榜,吃喝玩乐全面覆盖
核心竞争力:
1、读者的点评,是网站拥有的核心资源;
2、核心用户的点评的权威性和粘着性,群众智慧、口碑共同创造的品牌影响度;
3、拥有丰富完整的餐厅数据库和消费者反馈信息;
优势:
一、网站扩张稳健有效,包括:
a)餐饮业内的纵向扩张,进入餐饮业上下游的其他环节;
b)向其他行业的横向扩张,比如酒吧、旅馆、旅游景点、休闲场所等; c)向其他城市的地域扩展。其中向其他城市的地域扩展迅速,建立了“先入者优势”,迅速在各地集聚起庞大的读者群,提高读者群对网站的粘着度,从而建立起进入壁垒;
二、丰富完整的餐厅信息和读者点评集聚了超强的人气和较高的读者粘着度;
三、结合交易(如订餐、消费卡、外卖)、社区、商城等多元化的服务,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消费体验,增加读者对网站的粘着度;
四、读者观点汇集、个性,网站口碑好、流量大。
面临四类风险考验
点评类网站最大的风险是人气流失,这直接关系点评信息的多寡与更新,并最终影响到网站的影响力。作为餐饮评鉴机构,大众点评网还面临评鉴结果权威性的考验。
1、同质化竞争是否分流人气?
点评类网站商业模式的各环节,尤其是商业价值的挖掘,最核心的是人气。如果人气上升,网站的价值就提升,人气下降,价值就缩水。大众点评网凭借创新模式和先发优势,发展了一批核心用户,从而形成了领先地位。但是,在后继者增多且商业模式基本雷同的情况下,大众点评网保持领先地位的压力和成本必然加大。更为严重的是,加入阿里巴巴后获得流量支持的口碑网,实施“点评搬家,送淘宝现金红包”的策略,即以送淘宝现金红包方式吸引其他点评网站的用户将其点评搬到口碑网上。据媒体报道,该策略推出不久,就有超过4.6万条点评从其他点评网站搬到了口碑网。因此,大众点评网能否持续聚拢人气面临考验。
2、专注还是扩展?
在风险资金进入后,大众点评网加快了地理和业务边界的扩展。但随着边界的扩大,专注还是扩展日益成为大众点评网不得不冷静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将餐饮点评模式复制到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领域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人气,实际价值有限。原因在于,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的商户特征、用户需求点、目标用户群方面与餐饮有较大差别,由此引发的是不同的业务模式,而大众点评网并没有对应的产品调整。另一方面,大众点评网已扩展至约300个城市,并且还在进一步扩展中,这可能导致广而不专。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指出,大众点评网在做大的时候一定不要摊薄,至少在一些重点地区要纵深挖掘市场潜力,因为其面临的不仅是口碑网这样的同级别竞争对手,也面临区域内的“地头蛇”,如果广而不专,很可能被各种竞争对手蚕食。
然而,无论选择专注还是扩展,对大众点评网而言,都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如果集中在较小的边界内,可能会丧失市场;扩张到更广的区域,不仅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而且还可能承担网站价值被稀释摊薄的风险。
3、区域性特征下盈利是否可控?
点评网的硬伤是显著的区域特征,深圳的用户显然很少会对上海餐馆的点评信息感兴趣。作为一个本地搜索网站,在一个城市做得再好,到了另一个城市,都需要重新建立社区、树立品牌。这是区域性网站发展的难点所在。张涛曾戏言:“如果我们是像豆瓣网那样在任何城市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网站,我们的速度会比现在快五倍、十倍都不止。”
更为现实的是区域性特性下盈利是否可控。一方面,区域性特征考验大众点评网的营销能力和财力。佣金模式下,要跟商家合作,必须有一支全国性的线下销售队伍,这不仅是对营销能力的考验,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一点,也是目前大众点评网营收超千万但仍亏损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为了加快线下营销进度,大众点评网除关键城市自主营销外,正考虑在二三级城市跟当地伙伴合作。该策略可能会快速提高大众点评网的营收规模,但盈利质量却存隐忧。
4、商业化运作与独立性的矛盾
大众点评网推出关键字广告和电子优惠券业务后,虽然没有对用户的消费体验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商业化的运作多少使其独立性受到威胁—花钱就能得到网站而非用户的优先推荐。引入广告,虽然能够带来可观的盈利贡献,缓解融资后的盈利压力,但这可能是短视的行为。
大众点评网的餐饮评鉴无论是评鉴制度、过程,还是评鉴结果的权威性,均未成熟,其品牌也未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过早地引入广告形式,是否会对其品牌塑造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抑制长期利益的实现?事实上,《米其林餐厅指南》能够成为美食界的圣经,凭借的正是其长期未商业化运作的超然独立。因此,大众点评网引入广告,无论多么隐蔽,客观上会对其评鉴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带来阴影,从而不利于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大众点评网存在的问题:
近来互联网中大曝大众点评网出现“双重标准”信任危机,所谓双重即代表着大众点评网的两类目标客户:“商家(企业会员)”和“消费者(会员)”,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商家:有一位瞿小姐与大众点评网有广告合作关系,可是后来觉得广告合作费有点高,想暂停广告服务。突然大众点评网上就出现了对于他家的店就出现了恶评,导致他生意十分冷清。怀疑大众点评网有暗中操作之嫌疑,目的是让他续广告费。
消费者:大部分网友反映,有时候对于商家恶评经常被大众点评网删除,而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这些商家是该网站的广告大客户,对其点评的公正性提出质疑。
大众点评网的根基就是口碑,当网站本身的口碑产生质疑或者竞争者攻击时,可以摧毁整个网站。所以大众点评网的CEO张涛先生即刻发出回应“打击虚假点评 维护消费者权益”,称大众点评网是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机制,所谓 “双重标准”完全是某些媒体的报道是不经调查,未经证实的。
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一个网站策划和网站运营人员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类似与大众点评网这类“社会化分享型社区”,为了获得盈利,为了促进自身销售业务的增长,相信其中也必定会有一点猫腻存在。定期对评论贴进行审核、定期删除评论贴基本是此类网站运营人员每天的常规工作。以下内容仅为个人意见„
猜测
一、大众点评网本身的运营机制存在问题
相信大众点评网内部应该有一套的审核机制,但是机制是否严格还有待商榷。假设它是严格的审核机制,但是就算机制再严格,如果员工不遵守或者打“擦边球”来蒙混过关。相信也是有可能出现的,毕竟高管不会每天去查看评论的内容是否属实。高管们通常只关心数据、分析报告并每天喝着咖啡思考着公司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战略部署。
所以运营机制的正确执行就需要落实到中层管理者身上。如果像报道所述,删除权限只有少数几个人拥有,那这些人应该就是中层了。可是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人有权限,那基层的运营人员做什么呢?面对成千上万条评论信息,他们每天不用干别的光删除就可以干一天了。所以我相信只要是网站运营人员都应该拥有删除权限的。只不过删除可能有权限划分,比如根据会员的等级,有分别给不同的网站运营人员给予删除权限。猜测
二、利用资源条件,假扮马甲
通常来说,如果你在某个网站工作,相信你的会员级别一定不低。比如说都是VIP,或者是XX钻石会员啥的。所以大众点评网的销售人员或内部人员的账号等级都不会低,而且应该有若干个马甲账号,这几个账号的级别应该都不低,而且他们又熟知审核机制,所以打起“擦边球”特别容易。而运营人员有时候可能也就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猜测
三、与广告主互相施压,游刃有余
一个网站盈利是非常重要的,而大众点评网的主要盈利方式就是广告费和推广费,如果对广告主有些负面影响。所有相同类型的口碑网站通常会有这几种办法:
1)直接删除 2)用几个好评贴给覆盖 3)修改评论贴的显示排序 4)仅恶评主可见,其他用户不看见 5)其它
但是张楠认为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没有什么需要怀疑或质疑的地方。因为出现恶评,广告主必定会要求他得客户经理进行删除,再付点手续费啥的,搞定!当然,你不给我付钱我就不给删,还通过马甲多给你几个恶,看你交不交钱。相信这种手段应该在大众点评网内部还是存在得,不过应该是绝小部分,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其实张楠在这里并不是批评或是指责大众点评网的诸多不适,而是通过这件事情通过网站策划、网站运营人员的角度提供些方法和建议来化解这场危机的一些畅想...与之对应的一些解决方法:
化解法一,时间是最好得武器和解决方法
任何企业都会有危机存在,但是有很多需求我们称为“刚性需求”。因为目前你想出去吃饭,娱乐,你还是会首选大众点评网,虽然他有些负面信息,但不影响该站在我心目中的参考价值。毕竟大部分信息还是有价值的,比如说环境,特色菜。因为用户不会仅相信1、2条负面信息,而会相信几百条得正面信息。所以还是会继续使用大众点评网,而这场信任危机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逐渐淡忘的,特别对于某些已经非常成熟的企业或网站更是如此。其实道理很简单,树大不因微风倒„ 化解法二,公开严格的审核机制
辟谣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武器进行严格的鞭挞,而这把武器就是事实的真相,所以张涛仅仅说有严格的审核机制是完全不够的,把严格的机制拿出来,让大家评评是否是真正的严格,真正的滴水不漏。
不过相信这个方法理论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用。因为风险因素或者是炒作因素太大,一但公开不仅泄露机密,如果碰到竞争对手的狙击,然后疯狂的指责这个所谓的审核机制。这样大众点评网每天什么事都不用做了,就天天回应吧。
化解法三,让商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让用户得到公平对待
这个其实是从网站策划角度考虑后所增加的功能,即点评内容无论是否正确,是否是垃圾内容,运营人员删除或屏蔽信息后,必须给用户一个反馈(删除理由)。比如,“经核实调查,您本此评论内容不真实,予以暂时删除。”。
我院2012年上半年处方点评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门诊处方;合理性;规范性;点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19-01
我院开始处方点评工作已经三年,这项工作逐渐得到规范,不断完善了点评制度,建立了常态化的处方点评,对处方点评进行量化分析,每周固定抽查处方200张进行分析,结果及时通报,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提高了处方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现将今年1-6月我院处方点评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我院门诊处方中,每周随机抽果200张,合计4800张处方。
1.2 方法
1.2.1 处方抽取方法 每周一对上一周的处方进行随机抽取,将一周处方按装订的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抽取200张。
1.2.2 点评方法 以《中国药典》、《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药物说明书、药理学教科书等作为点评的参考,以保证点评结论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对不合理性进行描述。
1.2.3 数据分析方法 计算不合理用药率。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 每张处方平均药品2.38种;抗菌药吕处方占45.8%;注射剂处方占42.1%;82.3%使用通用名;65.2%为基本药物;平均处方费用为102.8元。
2.2 不规范情况 总不规范处方231张,占全部处方的4.8%,其中一张处方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不规范情况者76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32.9%。
2.2.1 书写不规范 药品名称/规格错误153(3.2%)次;用法错误52(1.1%)次,用量错误58(1.2%)次;书写年龄不规范42(0.9%)次;漏填诊断项76(1.6%)次;超过5种药品56(1.2%)次;其他错误52(1.1%)次。
2.2 用药不规范 同类药品重复使用98(2.0%)次;配伍不良51(1.1%)次;抗菌药物无恰当适应症64(1.3%)次;用量用法不规范87(1.8%)次;诊断与用药不符64(1.3%)次;剂型/规格选择不当12(0.3%)次;其他8(0.2%)次。
3 討论
3.1 我院处方总体情况 在我院每张处方平均药品2.38种;抗菌药品处方占45.8%;注射剂处方占42.1%;82.3%使用通用名;65.2%为基本药物;平均处方费用为102.8元。总不规范处方231张,占全部处方的4.8%,其中一张处方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不规范情况者76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32.9%。综合起来,有以下特点: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注射用药率高、单处方费用高、基本药物处方率低、通用名使用率低。这与李建勋的报道[1]有相似之处。在我院抗菌药的使用基本是合理的,但也存在预防用药过度的现象,抗菌药物无恰当适应症者达到1.3%,需要引起重视;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多药联用、不按药代动力学安排药物使用次数、预防用药时间不当等现象较普遍,应成为今后处方点评的重点内容,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仅有65.2%,远低于国家对县级综合医院的要求,这与国家医药政策有关,也是医改的重点内容,只有从政府层面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完善医院补给制度,健全绩效管理措施,才能从根本纠正这一现象。
3.2 不合理现象与对策 在这半年的处方中,不合理现象主要有以下类型:药品名称/规格错误153(3.2%)次;用法错误52(1.1%)次,用量错误58(1.2%)次;书写年龄不规范42(0.9%)次;漏填诊断项76(1.6%)次;超过5种药品56(1.2%)次;其他错误52(1.1%)次。同类药品重复使用98(2.0%)次;配伍不良51(1.1%)次;抗菌药物无恰当适应症64(1.3%)次;用量用法不规范87(1.8%)次;诊断与用药不符64(1.3%)次;剂型/规格选择不当12(0.3%)次;其他8(0.2%)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①经常组织学习,提高临床医师的处方规范率;②对新药物要及时宣传,将有关药物知识提供给医师,包括药品说明书及特殊用药注意事项;③药学人员在司药时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修改;④定期通报处方点评结果,对常见、多发的现象,重点提出,引起临床医师重视;⑤对不合格处方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3.3 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建议 处方点评是目前医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是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通过处方点评,可提高临床医师与药师的业务能力,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降低医疗错误行为的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科学、合理、价廉的治疗,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与医疗风险[2]。在实施处方点评时,要坚持以下原则:①关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重点宣传教育与通报项目;②考核容易改正的问题,作为经济处罚项目,如缺项、超药品种类等;③不放过常见用药态度问题,如医患嫌麻烦不按药代学安排用药次数等;④严防重大错误问题,如不合理配伍、用法错误、用量错误等绝不放过,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杜广清等[3]提出的“点评共性问题要多下功夫,点评个性问题要举实例,点评重复出现问题要明确到人,点评结果要服务于医院管理”的意见值得我们借鉴,在处方点评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奖惩分明的原则,严肃对待点评工作,不要有畏难情绪,要打开情面,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多沟通解释的方式来进行,取得临床医师的理解与配合,有效提高医院的药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建勋.我院2009年处方点评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226-227.
[2] 邱雄泉,梅全喜,钟希文.“处方点评”制度浅议.中国药业,2008,17(14):56.
点评分析论文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该院药剂科以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0年2月)为依据,设计该院的处方点评系统。第一步:以药剂科具有一定临床用药知识水平的主管药师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按照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要求每月对全院门诊处方进行具有代表性随机抽查、点评;第二步: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将处方点评结果和不合理处方提交处方点评专家组进行最终评议;第三步: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处方合理用药。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2],记录不合理处方医师姓名,及时提醒、指正;处方点评结果和科室绩效奖金挂钩,对出现超常处方的医师进行罚款;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对处方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定期或不定期就处方中出现的突出和共性问题组织相关医师进行教育培训。
1.1 处方点评组织构成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4名具有主管资格的药师组成,其中两名是从事临床药师工作的,1名是门诊调剂室专业负责人,1名是住院药房专业负责人。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由医务科科长负责召集,每次召集相关专家5名参与评点或投票。
1.2 处方点评的内容
根据处方点评规范中规定的从三个方面进行点评: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1.3 处方点评的标准和依据
主要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考虑,兼顾资料的权威性来选择参考书籍。包括《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药品说明书;WHO、中华医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各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用药指南和诊治标准;高等医药院校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性教材;循证医学的证据;达成专家共识的各项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等[1]。
2 结果
根据2010年3月~2010年10月共8个月的处方点评数据,结合该院情况选择统计指标[4]。
2.1 处方用药情况
见表1。从表1中可见该院3~10月份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维持在2.5左右,且微有下降趋势。处方抗菌使用有较明显下降趋势,且逐步维持在33%左右。处方注射剂使用呈明显下降趋势,逐步维持在7~12%。门诊处方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在略微上升,逐步维持在40%左右。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维持在100元左右,8个月下来,处方金额并不见有下降趋势,有待进一步评估其合理性。
2.2 处方不合理情况
见图1,2。
从图1中可见该院3-10月份处方合理率整体在提高,维持在84~89%。从图2中可见不规范处方3-6月份下降明显,但随后稍有反弹现象,10月份下降至最低;用药不适宜处方呈下降明显趋势;超常处方3月份较多,从4月份开始始终维持在较低。
比例0~3%,可能与3月份大力宣传学习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医院加强对超常处方管理处罚有关。
该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比较完善,门诊已推行电子处方,在处方前后记、药品通用名、规格、剂型等均需医师在电脑上规范操作,否则药名打不出来,处方电脑自动过不去,所以这几个指标处方几乎100%合理;同时自07年始该院一直坚持处方点评工作,所以在药师审方、配方签字、医师签名盖章、一般药品用法用量不当等处方不适宜方面错误已有很大改善,这方面的处方基本达到100%。
3~10月份处方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门诊处方疗程过长、适应证不适宜的、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联合用药不适宜的、重复给药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通过药剂科、医务科相互配合严格执行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逐月进行处方点评、干预,除联合用药和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有时受专业知识所限无法全部找出,其他各项不合理指标都得到了很好控制和改善[5]。
处方点评过程中偶尔发现无适应证用药、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超常处方,经询问医师,均表达不是有意为之,大都由于患者问药开方,但医务处还是结合处方事实给予严厉处罚,医师大都表示理解并承诺以后改过。
3 结论和建议
3.1 执行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来使得该院处方监督管理有章可循,其中所检查的大多数不合理指标均有很好的控制和下降趋势;个别不合理指标(如通用名、审核签名等)由于电子处方的实行和长期药学部门人员认真履行职能等原因已达0%;门诊处方的总体合理率在逐步提高。
3.2 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关于处方点评专家组只是作了人员构成的专业素质严格要求,并没有针对不合理处方具体哪些专业人员必须参加做出明示;专家审核形式,审核标准也未作统一制定。该院具体操作时按处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邀请相关医疗和药剂专家共同讨论或投票决定[6]。这方面可能尚需权威部门提供标准或拟定参考标准,这和不合理处方干预一样也是目前很多医院开展处方点评的瓶颈之一。
3.3 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不合理处方的分类和存在问题代码分类存在具体点评中对号入座不能明确的问题,这方面建议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编发此规范的相应专业指导用书为宜。比如代码2-1(适应证不适宜的)和代码3-1(无适应证用药)、代码2-7(重复给药的)和代码3-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在具体点评中不同点评人员可能出现不同理解,但其不合理归类的严重程度大不一样。该院有一门诊处方,患者皮炎,处方中同时有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和盐酸曲普利啶胶囊,两者抗过敏作用机理均和抗组胺有关。处方点评时将此处方列为3-4,属超常处方类别,后通知医师本人,其申诉应按用药不适宜2-7(重复给药)对待。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使某二甲医院的处方点评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并起到规范、监督、审核医师处方的作用,使得医师提高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合理性。方法 本文主要根据卫生部2010年2月发布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建立了该二甲医院的处方点评工作系统。并由处方点评得到的结果对该院的处方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 与结论实施结果提高了该院处方点评管理水平和处方合理率,较好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同时提出处方点评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吴晓玲,谢奕丹.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研究[J].医药导报,2010,29(1):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Z].2007,02.
[3]文加勇,张万智,秦媛.我院2009年门诊处方点评汇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8~49.
[4]叶志雄,张爱仪,冯柳银.某疗养院门诊处方点评及结果分析[J].今日药学,2010,20(10):54~55
[5]江飞,张清文,董永华.6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317.
上海中考语文作文点评分析 第5篇
面对这“当头一棒”许多考生可能感觉无从下手,但大家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仔细分析,其实出题者的思路依旧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首先,从审题上讲,《没想到,真没想到》表示一种出乎意料,两次强调“没想到”加强语气,说明事件给作者带来的震撼之大,对成长的影响之深远。所以归根到底,出题者的出题宗旨依旧是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与自身成长。如果考生能理解到这一点,那基本上跑题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平时的作文训练就突出和强化这一点,相信审题上问题不大。
其次,从选材上来讲,生活中让我们出乎意料的事情很多,但哪些素材可能运用到这篇作文中去呢?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作文都是写人记事,那我们就从这两个角度去考虑:如果侧重写人,那么思路顺下来可以是“没想到,真没想到他(她)是那种人”,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去写之前对某人的误解,然后通过一件特别的事件表现此人身上并未被发现的闪光之处;如果侧重记事,那么思路可为:“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件事结果是这样的”,可以写由一件普通小事感悟到了不寻常的人生哲理。思路也可以是“没想到,真没想到这件事还可以这样看待或解决”,就可以写在看待和考虑问题时应多角度,不要受局限。
最后,因为命题侧重于感悟,所以在语言方面,除了之前要求的生动形象具体之外,更加要注重深刻,启发性,争取做到言近旨远。
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语文已经考完,但是对于的考生来说,我们必须通过分析今年的考题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平时的作文训练来为中考保驾护航,具体要注意哪些呢?
1.作文是个积累训练过程,千万不要想着去猜题或背范文来应对考试,平时踏实的训练才是王道。
2.中考作文虽然每年的命题不同,或是中规中矩,或是出乎意料,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明确考纲要求,才能抓住不变的宗旨,应对各种变化。
3.语言是给阅卷老师的直观印象,语言的生动形象是基本要求,锤炼深刻的语言才能表达深刻的思想,这也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总之,希望各位考生能在作文上有突破,真正做到“得语文者得天下”!
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语文已经考完,但是对于20的考生来说,我们必须通过分析今年的考题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平时的作文训练来为中考保驾护航,具体要注意哪些呢?
1.作文是个积累训练过程,千万不要想着去猜题或背范文来应对考试,平时踏实的训练才是王道。
2.中考作文虽然每年的命题不同,或是中规中矩,或是出乎意料,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明确考纲要求,才能抓住不变的宗旨,应对各种变化。
3.语言是给阅卷老师的直观印象,语言的生动形象是基本要求,锤炼深刻的语言才能表达深刻的思想,这也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点评分析论文 第6篇
读后续写与评分标准解读
读后续写以读为辅,以写为主,其目标是考查学生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从评分标准来看,读后续写主要是考查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在内容上,第一,续写内容要与原文和所给续写段落的首句融洽,续写的每一段要与原文融洽度高,并且要紧贴所给首句的线索来写。第二,内容要丰富,要有细节的描绘,使用5个及以上原文中画线的词语。这两方面对学生续写内容给出了极强的限制,使得学生的续写内容偏离原文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内容也会被限制在可以预测的范围内,便于评分。
在语言方面,考生应该首先考虑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然后再去考虑复杂性。有的考生直接将简单句合并或者修改成复杂句,这在平时练习中作为学习过程是可行的,但考试时,却可能因此出现语法或词汇错误,得不偿失。第二点是上下文的连贯性,实际上应该是语句间的连接手段的使用,例如,“and”“but”“therefore”等词,但必须指出的是,衔接词使用要恰当,并非越多越好,连贯主要靠上下文的情节推进来实现。
2016年10月浙江高考读后续写试题分析
2016年浙江高考首次使用读后续写试题,故事讲述了Jane和Tom去森林宿营,由于争吵,Jane独自走进森林后迷路,在丛林中,她后悔离开了Tom,度过一夜后,她发现了一条小溪,并吃了一些浆果充饥,在顺流而上的途中,她听到了直升机的声音,并决定使用自己的黄色罩衣来引起直升机的注意。续写部分给出的第一段首句表明,没有更多的直升机到来,天色也黑了下来;第二段首句表明,Jane睡了一晚后醒来了。所以在第一段续写中,考生应该描述Jane晚上所做的事情;第二段续写要求考生写她醒来后发生的事情,按照常理,Jane在第二段续写中应该获救。文章中画出的关键词包括:人物——Jane,Tom;背景——lake,stream,at a distance;事物——helicopter,yellow blouse;动作——walked,climbed;情感——to her great joy。
按照评分标准,评分员应首先考虑续写与短文和段落开头语的融洽程度。如果续写第一段直升机又回来了,Jane没有睡着,或者Jane又重复了前面吃浆果、沿着小溪找路等事情,评分员就会认为续写的第一段与原文和第一句不融洽,融洽的行为应该包括Jane为自救而采取的行动,如遇到的困难、黄色罩衣的使用、如何费劲地找到过夜之处、在情感上应该体现思念Tom和家人、后悔出走等,然后顺利地过渡到她睡着了。第二段续写按照常理Jane应该获救,Tom可以出现在她面前,然后再倒叙发现Jane的过程,最后是夫妻幸福的团聚。
按照评分标准的第二项,考生应该能够使故事复杂化并达到高潮;另外,需要添加细节,使内容丰富;最后,考生千万不要忘记使用5个及以上画线词,并且在自己的续写中画出来。从大的方向来说,试题所给的文章已经完成了故事的开头,考生的任务是使故事复杂化,添加更多的细节使故事更加丰富,例如,Jane如何具体地使用黄色blouse、如何找到过夜的地方、有无野兽、如何生火等;同时,细腻地描写Jane的情感,如后悔离开Tom、思念家人等。在复杂化之后,让故事出现高潮,高潮应该出现在Jane和Tom相遇的时机。
按照评分标准第三项,考生应该能够准确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除了语法和词汇正确性外,考生所使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也就是说,考生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得体地使用较多的语法结构和多样的词汇来续写故事。如果考生的语法词汇较为简单,虽然使用正确,也很难得到四档高分,更不必说五档高分了。
按照评分标准第四项,考生所续写的故事本身应该连贯,使用衔接词是保证续写故事连贯性的手段之一,但对于连贯来说,更重要的是故事内容本身的连贯,如果考生的续写内容句与句之间前言不搭后语,即使使用再多的“however”“but”“therefore”也是不连贯的。另外,考生需要注意,不要滥用衔接词,滥用衔接词会适得其反,会引起评分员的反感,对提高分数不利。
例文分析
下面是各个档次的例文,由河北省某省级重点中学学生所写,每篇都经过了两位参与高考评分的评阅教师的双评,教师还给出了具体的评语。斜体部分是续写给出的段首语,其余部分为学生续写。
例1 五档续写例文
But no more helicopters came and it was getting dark again. Feeling disappointed, Jane had to stay alone for another night. After walking a long distance again, it occurred to her that she had a box of matches with her. She was wild with joy and used them to burn some branches so that she could get some warmth. Staring at the jumping fire, Jane thought of all the things that she and Tom had experienced together. Only in this way could Jane feel better and fall asleep.
nlc202309090129
It was daybreak when Jane woke up. Feeling refreshed, she continued to walk along the stream to find the way out. At noon, to her great joy, she finally caught sight of a wide water surface at a distance. It was the lake! Also she spotted a crew of policemen seeking along the bank! It seemed that they also spotted her because they were moving towards her! It was Tom who called the police. Finally, they led her to her husband. And the minute they met, they hugged together firmly as if they would never separate again. They got home and have led a happy life ever since.
【点评】
该文为最高档五档作文,两位评分员都给了22分。第一,续写部分和原文及首句的融洽度高,第一段开头“Jane had to stay alone for another night”一句中的“another night”说明作者理解了原文中Jane已经度过了一夜的事实,又为下文她睡着了埋下了伏笔,从而和第二段又接续上了。第二段开头作者说,Jane感觉精力恢复了,与段首所说的醒来呼应。第二,该文内容丰富,增加了“a box of matches”和“jumping fire”,极有画面感;同时,在第二段,Jane看到了平静的湖面、警方的活动和他们见面后的喜悦等细节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另外,在情节的推进方面,作者在第一段续写(生火)和第二段续写的开头(继续前行)使故事复杂化,然后达到故事的高潮(看到湖面、警察和Tom)。第三,该文基本没有语言错误,达到了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在词汇和语法的丰富性上,作者使用了“occur”“wild with joy”“refresh”“caught sight of”“spot”“the minute”(做连词)等词汇;在语法结构上,作者使用了现在分词“feeling disappointed”“staring at the jumping fire”,主语从句“it occurred to her that”和“it seemed that”,“as if ”引导的状语从句,倒装“only in this way could Jane...”,在续写中体现出了较高的语言运用水平。最后,在连贯方面,作者使用了“and”“also”“after”等词将上下文的逻辑体现了出来,但是连贯性主要还是由情节的推进体现出来的。
例2 四档续写例文
But no more helicopters came and it was getting dark again. Jane felt disappointed very much. A memory of her and Tom came up in her mind. Suddenly, Jane burst into tears. But after a while, she lay on the ground with her yellow blouse. Gradually, she fell asleep. Then, she dreamed about her husband and her parents, they were looking for her. Jane wanted to yell, but she couldn’t. She was so cold that she awaked from her dream. Then she found some branches to make a fire and continue to sleep.
It was daybreak when Jane woke up. She stood up and walked alone. She had a strong belief that Tom could rescue her. To her great joy, Jane heard the sound of a helicopter at a distance. Tom was on the helicopter yelling: “Jane, here I am.” Jane responded him excitedly. After Jane was rescued, they hugged firmly. They expressed thanks to the rescuers. And Jane promised Tom she would never quarrel with him.
【点评】
这篇续写属于四档,得分为17分。首先,续写与原文和段首语融洽度较高;在内容丰富性方面,作者添加了Jane的情感和意志、做梦、生火三个元素,使得故事复杂化,最后的高潮部分(直升机的出现)丰富性略显不足,但是足够使故事完整。在语言方面,表达较为准确,但是“then”一句中逗号使用错误,“continue”时态错误;另外,表达有一定的复杂度,在词汇方面有“memory”“excitedly”“burst into tears”“respond”等的使用,在语法结构方面使用了较多的复合句,例如“so...that...”结构和同位语从句“a strong belief that”等。作者主要依靠意义和小句间的衔接来完成上下文的连贯,句子间只使用了“and”和“then”等简单的衔接手段。
nlc202309090129
例3 三档续写例文
But no more helicopters came and it was getting dark again. Jane was disappointed and scared. At that moment, she seemed to hear the sound of wolves, which made her calm down and began to think how to stay a night in the forest. A TV show about a wilderness survival program occurred to her. So she found a big tree and tried to climb the tree, that made her became safe. She sleep on the tree before long.
It was daybreak when Jane woke up. She was proud of herself because she stay a night safely by herself. Then Jane heard a helicopter. She was wild with joy and went to an open area and waved her yellow blouse. However, she was not fortunately. The helicopter flew overhead. She thought she supposed to do something so that helicopters can find her. So Jane wrote a “SOS” at an open area. She was saved eventually. Tom hugged Jane and told her how much he loved her.
【点评】
该文属于三档例文(13分),续写内容无论是与原文还是与段首语都融洽度较高,但是在内容本身方面,Jane爬树并且还睡在了树上,显得有些牵强,第二段续写中Jane写了“SOS”,但在直升机上能够看到她手写的“SOS”,令人难以置信。在内容丰富性方面,作者添加了狼叫、爬树和“SOS”等情节,使得故事复杂化。在语言方面,有较多错误,但是不影响对故事的理解,这些错误包括:“occur”的用法错误,“that”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错误,“sleep”“stay”“can”的时态错误,“fortunately”应该改为形容词,“supposed”应该使用被动语态等。作者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使用方面体现了一定的丰富性,例如“scared”“wolves”“wilderness”“survival”“wild with joy”“eventually”等。衔接连贯方面,作者主要使用意义手段和小句间的衔接使得故事连贯,基本没有使用句子间的衔接手段。
例4 二档续写例文
But no more helicopters came and it was getting dark again. This time, Jane felt scared. This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Jane had to through the dark day. She felt very tired and she wandered to know how she can through the darkness. Then, she thought a good idea. She made an easy house. She lived in the house. So she can through the darkness. She waited for tomorrow.
It was daybreak when Jane woke up. Jane thought about the helicopter came whether or not. She saw the yellow blouse beside herself. She waited for the helicopter. Once she saw them she would throw her yellow blouse. She had a strong belief that the helicopter would see her. Finally, the helicopter came surely. So she was saved by them. She felt anxious. Because she didn’t find her husband, Tom. So she asked them to look for Tom.
【点评】
这篇续写属于二档,得7分。内容与原文和段首句有一定的融洽度,但第一段和第二段间没有呼应,在第一段续写中,Jane没有睡着。在内容方面,作者运用了Jane的感受、搭建简易房两个情节使得续写故事复杂化,但故事并没有正常结束,因为Tom没有出现!另外,续写中只使用了4个画线词。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准确性较差,影响了理解,例如,“through”用作了动词,“wonder”拼写错误,变成了另一个词“wander”,“whether or not”位置错误,“because”从句单独成句,其余不一一指出。在复杂性方面,句子以简单句为主,基本上以“she”开头,句式单调,显示出作者词汇和语法手段有限。在连贯方面,作者只使用了“then”“so”等简单的衔接词。
例5 一档续写例文
But no more helicopters came and it was getting dark again. Jane come back the lake. But she can’t find her husband, Tom. She want to find Tom and walk around the lake, she cried, “Tom!”
It was daybreak when Jane woke up. Jane rose at the break of day,nurves and thirsty. She could hear water tricklying some where at a distance. Quickly she followed the sound to a stream. To her great joy, she also saw some berry bushes. As the picked her way carefully along the stream, Jane heard a helicopter, another helicopter flew overhead. Jane took off her yellow blouse. Tom come back, Tom and Jane start happy and happiness life.
【点评】
这篇续写属于最低档,得2分。第一,无论是与原文,还是与段首句,作者所续写的内容都没有融洽度。第二,除了最后一句,作者所写的情节全部是原文的内容,基本没有自己的创作。第三,即使是抄袭原文,作者也是错误百出,可以判断出作者语法和词汇运用能力极弱。第四,上下文支离破碎,没有连贯性可言。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2010年1-12月的1200张处方, 每月随机抽取1 d的处方100张 (周六、周日除外) 。
1.2方法
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各项逐一填写, 对点评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 (按每月统计填表) 见表1。
由表1可见, 门诊处方中平均用药品种数基本平衡在2.07~2.69之间, 符合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合理利用标准 (平均用药数1.6~2.8) ;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从年初的53%降至31%, 高于WHO的平均抗感染药物使用率 (20.0%~26.8%) , 降幅的方向是可喜的;注射剂的使用率从42%降至20%, 基本平衡在30%左右, 略高于WHO平均处方注射剂使用率 (13.4%~24.1%) 的标准[1];基本药物使用率控制最好的8月份是41.4%;平均处方金额没有明显增长。
2.2 处方书写规范性审核
因为本院从3月份开始实施电子处方, 对处方书写的规范化格式有了固定的模式, 因此, 在这里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不做详细审核。
2.3 处方用药适宜性审核
在不合理用药处方中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当所占比例最大为9.33%, 应予以重视, 加强督导。见表2。
3 讨论
3.1 用药与诊断不符
处方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开具复方南星止痛贴膏6贴×3;诊断为荨麻疹, 处方开具硝苯地平控释片;诊断为筋膜炎, 处方开具左氧氟沙星滴眼液5 ml:15 mg。
3.2 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当
如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100 ml, 用法:100 ml, 口服, 隔日1次, 口服一次全量使用;灯盏生脉胶囊18粒, 用法:1粒, 口服, 1次/d, 给药剂量不足, 频次少;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处方用法:口服。咀嚼片具有崩解时间短, 咀嚼后分散状态佳, 咀嚼后溶出迅速, 吸收快, 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口服后达不到上述目的, 影响效果;头孢丙烯胶囊0.25 g×30粒, 用法:1粒, 口服, 3次/d, 处方超过7 d用量, 给药次数应为2次/d;复方甲硝唑栓8枚, 用法:8枚, 口服, 2次/d, 正确用法是1枚, 1次/d, 外用 (阴道) ;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生素注射液是时间依赖性抗感染药物, 1次/d的用法不妥, 此类抗感染药物无抗感染后效应, 其抗感染原则是将给药时间间隔缩短, 而不是将每次剂量加大。3.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如霉菌性阴道炎应选用抗真菌药物, 而临床医师却开具广谱抗生素甲砜霉素胶囊, 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 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门诊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种类大都集中在二、三代头孢类、新型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 表明门诊用药重在广谱、高效, 而较少考虑到药物经济学的因素。
3.4 使用溶媒不当
青霉素类和某些头孢类在pH<4时分解较快, 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可破坏其活性[2], 因此, 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是不妥的;银杏达莫注射液说明书上要求使用500 ml, 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 而临床医师开具250 ml, 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
3.5 重复给药
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 两者均为胃动力药;合成鱼腥草片和穿王消炎片, 药理作用相似;加替沙星片与头孢克洛胶囊联用, 加替沙星片对G+、G-均作用较强, 抗菌谱覆盖了头孢克洛, 两者合用无取长补短之优势, 只会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的经济负担[3]。
处方作为医疗活动中由医师为患者开具的书面文件, 具有法律意义。医师应根据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本院通过处方点评的方式, 提高了医师的医疗水平, 促进了合理用药[4]。同时促使药师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审核能力, 对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 贯彻执行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继续处方点评工作, 定期公示不合理处方, 可以使临床用药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 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随机抽取的1200张处方, 按处方基本指标逐一审查并填表,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用药品种为2.072.69, 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从53%降至31%, 注射剂使用率从42%降至20%, 基本药物使用率控制在40%左右。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发现, 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但不合理处方问题应值得重视, 要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感染药物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正确实施, 及时反馈于临床, 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李洋, 颜红.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国医院统计, 2005, 12 (1) :79-81.
[2]国度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 (2005年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62.
[3]赵倩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5) :30-31.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取自我院门诊2009年11月的处方, 每周随机抽取100张, (周六、周日, 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及急诊处方除外) , 共计400张处方, 根据调查目的, 对处方各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指标见表1。
2.2 处方书写错误的情况见表2。
2.3 抗菌药物应用统计 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116张, 占总处方的29%。
2.3.1 联合用抗菌药物统计见表3。
2.3.2 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排序见表4。
2.4 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5。
3 讨论
3.1
表1结果表明, 在所统计的处方中, 注射剂的使用率占19.50%, 说明我院有些医生仍习惯于注射给药;抗菌药的使用率为29.00%, 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抗菌药使用率应低于 50%的要求[1]。人均药费高于我区医保规定的每张处方须<100元, 说明存在开大处方、人情处方及贵药处方的现象。
3.2
表2结果表明, 处方书写错误占抽查处方的 16.00%, 主要问题在于个别医师缺乏责任心。工作粗心, 漏写处方前记中的某些项目如:年月日、性别、年龄、年龄不写岁等。处方正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诊断未写、药品规格不写或写错、用法写错或不明确、字迹太草看不清, 给调剂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 建议医院应加强处方规范管理学习, 以提高医生的责任心。
3.3
表3 、表4结果表明, 我院门诊联合用药比例占抗菌药处方7.76%, 抗菌药的联合以二联用药为主, 二联用药主要为头孢菌素类+甲硝唑, 主要为口腔科用药。三联用药为一例急性肺炎患者的一张处方, 使用了头孢美唑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头孢拉定胶囊。我院门诊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集中在第二代头孢菌类, 新大环内酯类上, 表明医师重广谱、高效药物, 不单是少考虑药物经济学因素, 也反映了医师们对抗菌药物的了解程度不够。
3.4
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4.1 重复使用药物, 如普适泰+阿夫唑嗪+前列欣。
此三种药都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多巴丝肼+苯海索, 二者均是抗震颤麻痹药。应注意作用机制及作用方式相同的药物不宜合用, 以减少毒副作用的累加。
3.4.2 不符合药物的序贯疗法
本次调查发现, 有9.00%的处方抗菌药的使用不符合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2]。例如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后不给予头孢呋辛口服而给予阿奇霉素口服, 使用了红霉素注射剂不给予红霉素口服而给予头孢氨苄口服等。
3.4.3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有7%的处方存在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大多数使用了抗菌药物,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大多数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 病程有自限性, 不需要使用抗菌药, 予以对症治疗即可[3], 这是明显的抗菌药物滥用。非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 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3.4.4 不符合药代动力学规律
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属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杀菌浓度 (MBC) 的时间原则为定量多次度, 即3-4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日用药总量分3~4次给完[4]。调查发现此类处方占5.25%。
3.4.5 联合用药造成不良反应或毒性增加
氨茶碱+小儿热咳口服液, 因后者含有麻黄碱, 虽对氨茶碱的药动学参数及疗效影响不大, 但可使严重失眠, 震颤等不良反应明显增高[5]。地高辛+螺内酯, 后者可使前者的肾清除率减少50%, 血药浓度升高50%, 合用时易造成前者中毒[6]。
3.4.6 剂量不合理
未按公斤体重测算给药剂量。发现个别医生给药量没有按患者公斤体重测算如:氯苯那敏使用方法从8个月~6岁一律1/3, 3次/d, 这种给药方式不仅得不到给药目的, 反而加重药物不良反应。剂量偏大, 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0.5 g的左氧氟沙星片, 只需每日一次就够了, 而医生却写成0.5 g, 2次/d。
3.4.7 诊断与用药不符
如玉屏风颗粒用于诊断为食欲不振的患者, 而实际上其是益气、固表、止汗, 主要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妈咪爱散剂是针对儿童消化不良, 肠菌紊乱引起的腹泻、便秘却用于诊断为新生儿胆红血症等。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门诊处方存在处方书写错误, 抗菌药物使用率虽在合理范围之内,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等。所有的不规范、不合理的方面, 说明我院医生对某些药品, 包括特性、用法用量以及处方管理等方面都缺乏更清楚的了解, 要克服这些不足, 建议一是对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 提高诊疗水平;二是贯彻执行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使临床用药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摘要: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用药的情况, 找出存在的问题, 以便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抽查2009年11月门诊处方共400张, 采用回顾性分析, 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生书写错误的处方占抽查处方16%, 人均用药3.53种, 使用针剂的处方为19.5%,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29%, 人均药费118.5元,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占抗菌药处方7.66%, 不合理用药处方占了32.25%。结论 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但是处方书写错误情况、大处方情况及不合理的处方问题要值得重视, 并应加强处方管理和推进新的《处方管理办法》的正确实施, 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处方点评,用药分析,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S].卫医发[2000]431号.
[2]贾东岗, 雷招宝.抗生素的序贯疗法及其进展.药学实践杂志, 2004, 22 (3) :144-146.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 2004, 285号, 第四部分.
[4]戴自英, 刘裕昆, 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3:59.
[5]李庆南.门诊处方口服药物相互作用审查与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 5 (1) :50-52.
我院门诊处方的点评及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处方10 781张, 并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四查十对原则判断处方的合理性[1], 根据《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及药品说明书等多数权威文献进行处方点评, 分析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10 781张处方中, 合格处方10 492张 (97.32%) , 不合格处方289张 (2.68%) , 不合理处方主要为用药不合理及书写不规范。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不合理用药
3.1.1 用法用量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抗生素的应用, 1日或1次剂量超过最大量, 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如头孢他啶4.0g入液静脉滴注, 每天1次, 单次用药明显高于说明书规定, 应将该药物1日剂量分2次或3次静脉滴注, 降低安全隐患。阿奇霉素片0.25g, 每天2次, 该药属大环内酯类, 血浆半衰期较长35~48h, 每天1次口服便可达到临床疗效, 无需2次应用。
3.1.2 中成药使用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注射液用法用量、联用及配伍不合理。如红花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GS) 250ml中静脉滴注, 而药物说明书指出红花注射液的最大剂量为20ml, 增加了药物的毒性。清开灵与醒脑静联合用药, 2组药物均有醒脑开窍功效, 但分别用于实证及虚证, 两者联用属于不合理用药[2]。参麦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未按药物说明书用药, 溶剂性质发生改变, 不溶性微粒增加, 易发生变态反应, 部分严重者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3]。
3.1.3 重复用药:
主要为2种同类药物或药理作用相近药物的重复使用。如奥美拉唑注射液与西咪替丁注射液, 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 在阻滞胃酸分泌方面持续时间短, 药效较弱, 而奥美拉唑可产生持久和几乎完全的胃酸分泌抑制作用[4]。奥美拉唑加用西咪替丁, 并未明显增强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无需联合应用。还有类似的重复应用, 如多潘立酮片与甲氨氯普胺片、非洛地平缓释片与氨氯地平片等。
3.1.4 联合用药不合理:
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时, 不能达到协同作用, 反而会降低疗效, 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蒙脱石散、头孢羟氨苄片、乳酸杆菌二联或三联使用。蒙脱石散具有吸附作用, 与抗菌药物或活菌制剂联用时, 吸附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若联用时服药间隔时间需超过2h。
3.1.5 注射剂溶媒不合理:
如青霉素加入5%GS静脉滴注, 因青霉素与葡萄糖结合后, 稳定性降低, 分解加速, 药效降低, 用生理盐水做溶媒, 可增加其稳定性, 增加药效。
3.1.6 给药途径不合理:
如舌下含化硝苯地平缓释片, 舌下含化药物作用迅速、无首过效应等特点, 但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长效制剂, 口服的情况下药效可长达12h, 但舌下含化时释药速度缓慢, 对于急性发作、需快速控制症状的患者, 不能达到速效的作用。故急性发作者可舌下含化硝苯地平片, 病情稳定者可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3.1.7 用药与诊断不相符:
如诊断为膀胱炎, 给予百令胶囊与贝那普利片应用, 贝那普利可控制血压, 另外还可降低尿蛋白, 往往与泌尿系感染关联较小。如诊断为肠道易激综合征, 给予头孢克洛口服, 而肠道易激综合征并非细菌感染, 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3.2 书写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前记缺项或不详, 如报销未填写, 年龄写成成年, 科别未写等, 处方修改后未签名, 处方的主药量超过规定天数, 未注明原因。
总结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 作为临床药师首先要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 加强临床医师及药师在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 强化药品使用管理, 对处方进行即时点评, 消除不合理处方的隐患, 真正实现药物的合理应用[5]。
摘要: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处方10 781张并对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10 781张处方中合格处方10 492张 (97.32%) , 不合格处方289张 (2.68%) 。不合理处方主要为用药不合理及书写不规范。结论 我院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 强化药品使用管理, 对处方即时点评, 消除不合理处方的隐患, 真正实现了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医发[2007]53号.
[2] 康伟珍.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5) :150-151.
[3] 曹永红, 钟杰璋.35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8, 2 (2) :31-33.
[4]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012年我院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质量
近年来, 医药学的发展极其迅速, 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用药的一项重大课题。各医疗机构也纷纷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 其中处方点评工作是临床药学工作中直接分析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1]。根据2010年卫生部印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以及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对2012年我院处方进行了回顾性的统计分析。为规范我院用药行为、提高处方质量、处方书写规范、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在我院2012年每月定期随机抽取门诊和住院处方约1766张进行随机抽查点评, 并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1~12月的处方共21200张, 处方样本基本覆盖全院各个专科, 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张数、所占比例以及不合理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
1.2 方法和标准
把处方分为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和常规处方点评, 处方点评主要参照《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 以及药品说明书、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用药指南和诊治标准等。
2 结果
2.1 全年总体情况
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抽取21200张, 合理处方占98.5%, 见表1。
2.2 每月不合理处方情况
我院2012年不合理处方总计424张, 平均每月35张, 平均占全部处方的1.5%, 见表2。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2], 将2012年不合理处方分为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分别占不合理处方的43%、44.2%、13%, 见表3。
3 分析与讨论
3.1 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2年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4.07, 不符合WHO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专家论证法对医疗机构门诊制定的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应为1.6~2.8种的标准[2];其次注射剂使用率为27.93%仍处于交高水平, 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控降低注射剂使用率。处方合格率由2012年1月97.3%逐步提高至2012年12月99.3%以上, 这与我院处方点评中, 根据点评的结果, 开展合理的药物的干预, 以及不断增加与科室的反馈沟通工作的努力分不开。
3.2 处方点评具体情况
3.2.1不规范处方:
(1) 医师签名、书写不全等占不合理处方的21%, 通过处方点评后有所下降, 但是下降幅度不大, 而这是各位临床医师最容易做到, 也是最容易疏忽的, 因此医师应认真对待, 提高工作的责任心。 (2)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为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可能与医师意识不够以及监管力度不足有关。例如, 某某医师只是住院医师, 可以开具的药物为第一代头孢类, 可是医师越级使用了三代头孢地嗪, 也没有具备条件的上级医师签名;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 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不断的点评和医务科通力合作监督下,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处方比率由原来8%下降到4%, 2013年越级使用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使得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更加规范。
3.2.2不适宜处方:
(1) 适应证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占不合理处方中居第一位, 例如:诊断急性肠胃炎, 开具转化糖注射液; (2) 用量不适宜占不适宜处方第二位, 例如:青霉素、短效头孢菌素需2~4次/d给药, 而有些医师医嘱2次/d, 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 而且容易产生耐药[3]。β-内酰胺类和大部分头孢类均属于时间依赖型, 应1d多次给药, 而不是加大单次给药剂量。喹诺酮类需1次/d给药, 医师医嘱2次/d给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 可以1次给予足够剂量[4]。
3.2.3超说明书用量:
超说明书用量占不合理处方由原来的13%下降至11%, 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改进。如:缓控释剂属于长效制剂, 1d给药1~2次即可达到24h血药浓度稳态, 而有些医师仍然1d3次给药, 这不仅浪费药物而且明显增加药品不良反应。
4 体会与措施
处方点评对医院、医师、药师和患者都有利制度[5]。《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点评的要求, 从立法上将处方点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为临床药师在开展不合理处方分析等临床药学工作方面奠定了基础。处方点评需要医师、药师及医院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通过抽取处方, 可以及时掌握我院处方点评情况, 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建议和有效解决方法, 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和屡次不改的现象可以通过医务科和医师交涉。只有充分调动医师、药师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 提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 节约医疗卫生资源, 改善医患关系, 同时也可以有助于医院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婧雯, 文爱东, 王志睿, 等.开展处方点评, 促进合理用药[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 8 (3) :234-235.
[2] 火鸿敏.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 2010, 31 (11) :763-675.
[3] 汤光.临床药学百科[M].北京:生物医药出版分社, 2006:185.
[4]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9.
申请类习作点评 第11篇
个人情况:年龄、性别、学历
个人条件:英语好(曾获得学校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爱好体育、善于交往、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熟悉本地情况
承诺:提供最佳服务
注意:
1. 词数:150左右。开头语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生词:申请 apply(v.), application(n.);志愿者 volunteer。
Dear Sir/Madam,
My name is Li Hua. I would like to work as a volunteer for the 2014 YOG to be hold in our cit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作文】
Dear Sir/Madam,
My name is Li Hua. I would like to work as a volunteer for the 2014 YOG to be held in our city.
I am a girl and I am 18-year-old. I am a college student. I am very interesting in English and fond of sports. I win the first prize in our school oral English competition. I get on well with others and ready to help others. I am considered to be outgoing by my classmates. As a local citizen, I have the advantage of familiar with things here. I am good at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people.
If I will be accepted as a volunteer, I must be fit for the position and try my best to serve the players who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ell and make them satisfied.
Yours faithfully,
Li Hua
【教师点评】
本篇文章涵盖了规定的要点,基本完成了写作任务,但有较多的语言错误,反映出作者平时在语言积累方面做的还不够。另外,全文几乎没有衔接和连贯,文章读起来给人感觉到很生硬。故只能判为第三档作文(15分左右)。
【教师修改】
一、 语言运用错误
1. I am a girl and I am 18-year-old.
18-year-old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表语,须改成18 years old。
2. I am very interesting in English and fond of sports.
interesting 的含义为令人感兴趣的,主语通常为某物或某事。表示人对某事感兴趣应该用interested。这也是很过学生容易犯的错误。
3. I win the first prize in our school oral English competition.
本句叙述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应该用一般过去时态。win应该改成won。
4. I get on well with others and ready to help others.
本句用and并列两个谓语动词,故and后面应该添上am。
5. As a local citizen, I have the advantage of familiar with things here.
本句中have the advantage of 后面应该接名词或动名词,故familiar前面要加being。
6. If I will be accepted as a volunteer, I must be fit for the position and try my best to serve the players who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ell and make them satisfied.
本句使用了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条件句里不能用将来时态,故will be accepted应改成am accepted。must 不能用于对将来发生情况的推测,应使用am sure to。再者,players后面使用who引导的定语从句里缺少be动词are,或者直接将who去掉。
二、 句子结构松散,缺少连贯与过渡
I am a girl and I am 18-year-old. I am a college student.可以变成I am an 18-year-old girl,who is studying at a college. 这样就有效地使用了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提升了文章的档次。
介绍个人条件是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表示递进关系的连接词,如besides, in addition, what is more等,使得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三、 可以在文章中适当增添一些内容,使全文更自然
如第一段中可以添加相关内容,表明自己对青奥会的渴望,很容易打动对方。可多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词语,比如eager等。
四、 写作步骤
1. 审素材的要点
本文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回顾开头所给出的中文提示,仔细推敲要求中所包含的主要意思,弄清写作内容。鉴于本文属于运用文体,故开头和结尾显得很重要,要给对方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能传达写信人的诚意。
2. 审人称和时态
很显然本文是一份申请信,故使用第一人称。这类文章主要是介绍自身情况,所以时态上以一般现在时态为主。如果涉及过去的经历,则须使用一般过去时态。偶尔涉及对未来的展望,则使用一般将来时态。
3. 拟定提纲,列出要点
在弄清写作答题思路之后,便可根据主要内容列出提纲,整理出内容要点。理清要点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行文间的逻辑关系,以免出现要点遗漏。
4. 紧扣要点,扩写成文
在列出要点后,依据要点扩写成文。扩写时,可适当发挥,但切记不可随意乱写,要紧扣文字,适当描述,连贯通顺即可,不能把中文所提示的文字完全翻译成英语。在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复合句,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或名词性从句,以提升作文的档次。
5. 反复检查,修正错误
扩写成文后,应将写成的文章认真读一下,检查可能的语法错误,检查要点是否有遗漏,行文是否流畅,逻辑关联用语是否使用得体,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修改后的文章
Dear Sir/Madam,
My name is Li Hua. I would like to work as a volunteer for the 2014 YOG to be held in our city.
I am an 18-year-old girl, who is studying at a college. As a college student,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English and I’m also fond of sports. To tell the truth, I have always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the 2014 YOG.
I am good at English and I onc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our school’s oral English competition. With the great fluency in English and the passion for sports, I suppose I am qualified to be a volunteer for the Games. Besides, I am good at communication,and I am considered to be an outgoing, reliable and helpful person at college. What’s more, I am familiar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 I promise I will offer the best service to whoever participates in the Games.
Now I formally apply for the job and I sincerely hope I can be accepted.
Yours faithfully,
我院门诊药房处方点评与分析 第12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对2014年10月- 2015年9月我院门诊处方共计689 257张进行审核, 对发现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登记并分析。样本覆盖我院门诊各科。
1. 2方法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管理规范》的要求, 制定表格, 统计基本评价指标。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等对处方进行审核, 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汇总。
2结果
2. 1处方基本评价指标平均每张处方使用药品种数3. 41个, 抗菌药物使用率19. 82% , 注射剂使用率12. 94% , 基本药物使用率90. 52% , 药品通用名称使用率100. 00% ,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267. 81元。
2. 2不合理处方情况统计不合理处方1886张, 占0. 27% , 处方合格率99. 73% 。其中不规范处方767张, 占40. 67% ; 不适宜处方906张, 占48. 04% ; 超常处方213张, 占11. 29% 。 具体结果及构成比见表1。
2. 3门诊处方基本评价指标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 WHO) 对评价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指标, 我院门诊用药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数3. 41高于其规定的1. 6 ~ 2. 8, 说明我院门诊医师联合用药的种类偏多, 而如患者使用的药品种类过多, 会增加各种不恰当联合用药的可能性, 若必须联合用药, 则应控制在5种以下[2]。其余指标均符合WHO的标准, 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22. 8% 符合WHO标准20. 0% ~ 26. 8% , 注射剂使用率12. 94% 略低于13. 4% ~ 24. 1% 的标准, 这与我院执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3]和控制门诊使用的注射剂药品种类有关。
2. 4不合理处方分析
2. 4. 1不规范处方分析: 不规范处方中, 超过用药限量未注明原因占比最多达17. 39% , 部分医师未能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要求, 门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量, 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 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4]。我院门诊慢性患者较多, 部分超量处方未注明理由, 医师应当予以重视。 处方缺项或书写不规范占15. 01% , 前记中姓名、性别、年龄、 日期等均存在缺项的情况, 诊断有空白, 书写不清或如“感染” “取药”等不规范术语, 医师未签名或修改后未签章占3. 98% , 单张处方开具药品超过5种占3. 08% , 二类精神药品未用专用处方占1. 22% , 这些问题反映出部分医师的责任心不强, 处方书写规范影响到临床用药安全, 医务工作者均应高度重视。
2. 4. 2不适宜处方分析
2. 4. 2. 1用法用量不适宜: 用法和用量不适宜占比最多, 28. 63% 。 ( 1) 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不适宜, 按照抗菌药物作用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均属时间依赖性药物, 作用时间大于最低有效抑菌浓度 ( MIC) , 占给药间隔> 40% 才能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5], 故建议分次给药为宜, 如注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开具为每天1次给药, 而药品说明书均建议每天2 ~ 4次给药; 同时某些抗菌药物的半衰期不同, 给药频次也会不同, 所以还应参照药品说明书的建议, 如头孢丙烯分散片应为0. 5g每天1次或0. 25g每天2次给药, 却开具为0. 25g每天3次给药, 阿奇霉素肠溶胶囊0. 5g每天1次给药, 却开具为0. 25g每天2次给药, 奥硝唑胶囊0. 5g每天3次给药, 开具为0. 25g每天3次给药, 这些不适宜的应用不仅使抗菌效果下降, 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也会产生耐药。 ( 2) 一些特殊剂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阿斯匹林肠溶片对普通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推荐每天1次给药, 但仍出现了很多每天2次或每天3次的用法。 ( 3) 部分中成药未按照说明书要求给药, 如注射用丹参 ( 冻干) 说明书建议0. 4g溶解于生理氯化钠溶液或5% 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 每天1次静脉给药, 部分医师根据临床经验使用0. 8g溶解于生理氯化钠溶液250ml。再如通滞苏润江胶囊, 说明书建议每天2次, 每次5 ~ 7粒, 但医师通常开具成每天2次, 一次4粒或每天3次, 一次3粒。
2. 4. 2. 2给药途径不适宜: ( 1) 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均静脉滴注给药, 却开具成口服给药, 此类多是录入处方的疏忽, 由药师调剂时发现并联系医师修正。 ( 2) 注射用血凝酶, 说明书要求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 最好加入10ml 0. 9% Na Cl注射液中混合注射, 但开具为溶解于生理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输液给药; 注射用甲钴胺, 说明书要求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但医师开具为溶解于生理氯化钠溶液100ml, 静脉输液给药, 这些情况多是医师凭借临床经验使用, 忽略静脉输液与静脉注射的不同, 客观上增加了此类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分解后药效降低的可能, 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2. 4. 2. 3联合用药不适宜: 抗菌药物与生物活性制剂 ( 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共同开具一张处方治疗腹泻, 两者作用会使抗菌药效降低, 调节肠道菌群作用也降低, 通常建议不要同时服用, 两种药尽量间隔长时间使用。又如抗菌药物不适宜联用, 注射用头孢硫脒联合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 头孢菌素是繁殖期快速杀菌剂, 阿奇霉素是快速抑菌剂, 二者联合, 阿奇霉素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使细菌处于静止期, 减弱头孢菌素的快速杀菌作用, 因此二者不宜联合, 若必须合用, 可先用杀菌剂, 间隔一段时间待部分药物消除后, 再用抑菌剂[6]。
2. 4. 2. 4适用对象不适宜: 如男性患者开具了妇科药物产妇康颗粒, 未满18岁的青少年开具了左氧氟沙星片, 未满2岁儿童开具了痰热清注射液, 这些情况药师要加强鉴别。
2. 4. 2. 5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 多见于一些开具了多种药物的处方, 一张处方可能涉及多系统的疾病, 医师常遗漏诊断, 如开具降血压药物同时开具抗感冒药物, 促消化药物, 诊断为高血压, 这些是工作不够严谨造成。又如医师开具吗丁啉, 诊断为抑郁症, 该药品可能是治疗该患者伴随的消化道症状, 但书写处方诊断应考虑与开具的药品相适应。
2. 4. 3超常处方分析: 超说明书用药占比较多, 客观原因是药品说明书的修订滞后于临床的实际使用, 如小檗碱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7], 长期小剂量应用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8],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用于膀胱恶性肿瘤的治疗, 利多卡因胶浆用于膀胱镜的局部麻醉, 又如将碳酸氢钠注射液外用冲洗耳道等, 药师应了解最新的治疗学进展, 也要将超说明书使用存在极大的医疗风险告知医师, 并记录备案。为同一患者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的药品, 即重复用药, 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也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造成浪费。如同时开具厄贝沙坦片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重复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同时开具非洛地平缓释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 重复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同时开具美托洛尔片和美托洛尔缓释片, 重复使用 β 受体阻断剂等情况; 同时开具鼻渊舒口服液和鼻渊通窍颗粒, 清热通淋颗粒与热淋清颗粒, 涉及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应遵循药效互补, 增效减毒原则[9], 功能主治相同的中成药也不宜重复使用。
3讨论
处方点评制度的建立可纠正临床上一些不合理的用药现象, 保障用药安全, 也将对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产生深远影响[10]。我院门诊实行处方点评分析制度以来, 处方质量进一步提高, 对门诊用药起到一定监督规范的作用, 其中仍有可提高改善之处。
3. 1完善医院信息系统我院医师基本均能使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具电子处方, 所以药品通用名称的使用情况较好, 但目前为止我院门诊药师对处方的审核仍停留在处方开具交费之后再干预的阶段, 这造成了我院门诊提供药学服务的滞后和被动, 在与患者沟通进行处方修改的过程中, 会遭遇误解和反感, 而如在医师开具处方之后立即就通过信息系统对处方进行初审干预, 将提高效率, 优化诊疗流程, 减少医患矛盾。
3. 2药品的用量问题较突出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中占比最多的2大类与药品用量有关 ( 处方超量和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 , 有以下原因: ( 1) 外地患者较多, 有大量购药的需求; ( 2) 慢性患者较多, 需长期使用降压降糖等药物; ( 3) 医师未严格按照规定开具处方, 通过增加处方药品的日剂量和使用频率实现使用时间不超量, 又造成用法用量的不适宜。我国医院处方很少外流, 医疗信息与社会药房不接轨, 处方只在本院药房流通, 处方的功能被忽视。而医师开具不正确的用法用量也直接导致药师无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化解门诊慢性患者的取药矛盾, 需医院外部加强分级诊疗的建设, 引导患者就近取药, 也需医院内的管理部门严格监管医师处方的用法用量。
点评分析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