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汽车的认识论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对汽车的认识论文(精选8篇)

对汽车的认识论文 第1篇

汽车技术发展与其他行业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与国民经

济的关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和全球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世界汽车工业的科技创新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科技创新成为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和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提升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问题。首先,运用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理论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创新动态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提出了汽车产业生命周期的概念,并对其不同阶段(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技术创新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应重视的问题。

此外,本文还对技术创新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技术创新的特点、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技术创新既不是一个纯经济学范畴,又不是一个纯技术范畴,而是经济与技术相合,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过程,是既具有经济特征,又有技术特征的技术经济范畴。其次,本文对技术创新中的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韩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模仿创新是汽车工业后起国家赶超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有效途径的观点;研究了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探讨了技术创新在促进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本文对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技术水平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际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实力现状,以及与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发展所存在差距,研究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即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创新人才;整个汽车行业未能处理好技术引进与二次创新的关系。第四,探讨了基于技术创新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提出了实现中国汽 WP=4 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提出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开发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开发为主,联合开发为辅之路;提出大力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即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胸怀振兴中国汽车工业大志,拥有现代汽车技术和多种专业知识的创新人才队伍;实施技术联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积极研究和开发新型能源清洁汽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实施专利战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专利技术保护水平。文中最后提出本课题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将要开展的工作。作者认为,围绕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问题,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在发展汽车工业中的政策导向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在面临着传统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的大背景下,对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问题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和决策;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如何制订和实施汽车工业的人才战略;应对跨国汽车公司的技术战略,中国汽车工业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对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对汽车的认识论文 第2篇

在汽车行走技术中,汽车传动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汽车行走的基础。在学习了第六章《力速相和缘传动》的第一小节《汽车传动概述》之后,我对汽车传动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汽车传动是指发动机与驱动车轮之间的所有动力传动装置的统称。汽车传动应保证汽车具有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所必需的牵引力、车速,以及保证牵引力与车速之间协调变化等功能,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为此,它主要有以下四个功用:一是中断或者传递动力;二是变速和变矩;三是变向,如倒车;四是差速,包括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

汽车在1898年以前,发动机动力输出后直接通过齿轮传给驱动轴,因而限制了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只能紧靠驱动轮轴,使汽车的造型设计产生了困难。正因为万向节的发明,才有了今天的前置后驱动,后置前驱动汽车,它标志着汽车传动技术走向成熟。

传动最常见的、用得最多的是机械传动,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所以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大多数的货车,部分的轿车和客车都采用前置后驱的传动方式。它的优点是容易获得足够的驱动力,前后比较均衡,操控和稳定性比较好,但是缺点是传动部件比较多,质量比较大,而且有贯穿乘坐舱的传动轴,占据了不少空间,因此整车的布置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还有一种前置前驱的传动方式,大多数轿车都采用这种布置形式。它的操纵机构简单,散热条件比较好。在大型客车上,多采用后置后驱的传动方案,少量微型、轻型轿车也有所采用。它能更充分的利用车厢的面积,有利于减轻发动机的高温、噪声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影响,缺点是散热条件比较差,对故障的判断不容易及时发现,远距离的操纵机构比较复杂,维修调整不那么方便。还有一种是全轮驱动,它可以更充分的利用轮胎与路面的附着能力,所以一般在越野车中、SUV车中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除了机械传动,还有一些别的典型传动方式,比如有一种叫动液传动,也叫液力传动,它是以液体为传动介质,利用液体在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动液传动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液力耦合器,一种是液力变矩器。液力耦合器只能传递转矩,而不能改变转矩的大小,它可以代替普通离合器的部分功能,保证汽车的平稳起步和加速,但不能保证在换挡时变速器中的齿轮所受到的冲击。液力变矩器则除了具有液力耦合器的全部功能以外,还能够实现无极变速,故目前应用的比液力耦合器要广泛得多。

还有一种叫静液传动,也叫液压传动,也称为容积式液压传动。它主要由油泵、液压马达、控制装置等元件组成。发动机的机械能通过油泵转化成液压能,然后由液压马达再转化为机械能。由于传动效率相对较低,造价较为高昂,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不够理想,故目前应用不多。

目前,混合动力也占有一席之地,布置方案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三种。串联式混合动力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池和蓄电池组等部件组成,发电机仅用于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供给电动机,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并联式混合动力主要由发动机、发电电动机和蓄电池组等部件组成,可以单独使用发动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可以同时使用电动机和发电机作为动力源来驱动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行星齿轮耦合机构和蓄电池组等部件组成,动力从发动机输出到与其相连的行星架,行星架将一部分转矩传递给发电机,另一部分传送到电动机,并输出驱动端。

对议论文引述论据的一点认识 第3篇

提到论据的选用, 我们通常所见的有这么几条原则, 一是针对性, 即论据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能完全支撑论点, 就是通常所说的“材料与观点统一”;二是准确性, 即论据确凿、真实、可靠;三是典型性, 即所使用的事例或理论具有代表性, 具有普遍意义, 能恰如其分地证明论点;四是新颖性, 就是要选用尽量能体现时代性的事例, 以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 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几条原则中, 前三条是传统原则, 毋庸置疑;第四条则是近些年新兴的, 尤其是应试作文大行技巧的今天, 几十万考生同写一个材料作文, 人们常见的事例, 考生屡屡使用的事例必然使阅卷老师产生审读疲劳, 其作文也自然得分不高, 于是“论据要新颖”的原则也就应运而生, 有的老师甚至提出了论据选用“非新勿扰”。

那么, 选用论据是否非要“弃旧图新”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名家之作。

陈鲁民是当代著名杂文家, 也堪称用例大师, 他的文章《时代呼唤名师》有这样两个片断:

名师是一盏灯。这盏灯会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走向成功的坦途。名师蔡元培不拘一格聘人才, 把年轻有为崭露锋芒的“落榜生”梁漱溟聘为大学教授, 造就了一代鸿儒;名师英国科学家戴维, 不仅引导法拉第走上科研道路, 而且在他的悉心指导下, 法拉第后来居上, 取得了比老师更大的成就, 所以当戴维在填写登记表中对科学的贡献一栏时, 他只写了一句话: “最大贡献———发现法拉第。”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名师、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也以自己的睿智和远见照亮了学生们前进的道路。他的高徒 赵九章本是学习经典物理的, 但他考虑到赵九章的特点及国家的急需, 毅然动员他留学时改学气象学, 使赵九章成为我国大气物理、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并被公认为是中国卫星第一功臣。

名师是一座桥。这座桥是名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胸怀凝聚而成。名师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一生搞教育, 桃李满天下;名师杨昌济“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拄长天”, 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优秀人才;名师华罗庚“心甘情愿当人梯, 鞠躬尽瘁育英才”, 提携了一批数学家脱颖而出。叶企孙则终生未娶, 视学生如子女, 殚精竭虑, 呕心沥血, 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这座桥是连接奋斗与成功的必经之途, 名师们甘愿让学生踩在自己的肩头上攀登。 (《科学时报》2007.9.14)

仔细研究他的用例, 不难发现, 普通读者都熟知的事例 (所谓旧例) 如蔡元培、陶行知、杨昌济、华罗庚, 作者并不刻意回避, 而是采用自“诗”自“例” (用例中人的一句诗来写照其行) , 然后和新例 (如叶企孙) 结合的形式概括排列, 这样, 不仅使文章论据充分, 而且使论证富有气势, 语言富有文采, 增添了可读性。

再看一例。2002年广东省招聘司法干部时, 梅州地区的考试第一名因报名时所持文凭是假的被拒录, 针对这一事件, 另一位杂文家阮直在他的《状元也要文凭吗?》一文是这样评论的:

弄虚作假去骗人当然是混蛋, 可弄虚作假是为了有考试的资格, 并让考试的成绩证明自己有真才实学, 这种道德品质不好的人, 我倒觉得好让人敬佩。就像孙悟空, 虽说只是个师出无门的猴头儿, 可是捉妖降魔比那些天兵天将都有本事。于是玉皇大帝还是选派他承担了西天取经保驾护航的重任。如果 玉皇大帝只重文凭, 不重能力, 让有“文凭”的天篷元帅去担当, 一个小美眉就会把他搞掂, 别说取经了, 就是采几个野果子都会受阻。……对这样的人才, 你再要求他有个学历, 那就像非要考证出鲁班是否有名师指点一样荒唐。打鬼有钟馗就行了, 你管人家是学文的还是练武的;织布有黄道婆就行, 你管她手指粗还是手指细;若按学历要求, 叶圣陶不该封他教育家的称号, 毛泽东也不该是思想家, 他们连个大专文凭也没有呀!……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洋人学一学。《中国青年报》 曾报道,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招聘广告上, 只有2%要求硕士, 4%要求学士, 其余的竟没有学历要求, 只要求某项工作, 你能不能干。 (《杂文选刊》上旬刊2003年第7期)

此番论证, 正反对比, 中外对比, 感情充沛, 论据充足, 其论据来源既有严肃的凿凿新例 (华尔街招聘) , 更有信手拈来的大量“旧例” (孙悟空、鲁班、钟馗、黄道婆、叶圣陶、毛泽东) , 论证语言幽默诙谐俏皮, 又满含讽刺, 嬉笑间即把道理讲得透透彻彻。

其实, 高考作文也有类似的成功范例。2011年高考全国课标卷优秀作文《面对赞美, 知己守心》有这样一个片断:

乌鸦不能正确对待赞美, 到嘴的肥肉被狐狸叼走;邹忌能够正确对待赞美, 终使齐国“战胜于朝廷”。曾国藩与属下下围棋, 每每胜利, 属下一片赞美声;后来来了一位高手, 那人礼让六子, 棋局未过半, 对方已将曾国藩的棋子分割成数片, 曾国藩中盘告输。上个世纪80年代, 巴西和阿根廷跻身世界经济前八, 西方舆论誉为“巴西奇迹”和“世界一流国家的明日之星”。可是, 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这两个国家的美好前程最终化为泡影。二战后的日本没人赞美, 但却能够迅速复兴, 这便是领导者在战后冷静地汲取了战争的教训, 痛定思痛的结果。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第一范本》)

文中有三个例子乌鸦、邹忌、日本尽人皆知, 但作者用于此, 不嫌累赘, 反增丰厚, 加之后面曾国藩、巴西和阿根廷两个读者相对陌生的“新”例, 动物人物、个体国家、古今中外正反对比论证, 包含面广而准, 分析中肯而严密, 说理充分而深刻。

关于议论文“论据新颖”, 过去的老版课本及相关的写作书籍都鲜有提及, 这是因为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论点, 摆出来, 只要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就是好的, 本无所谓新旧;相反, 许多好的论据, 往往是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和淘汰为人们所共知公认的, 它可能不够新颖, 但它典范, 摆出来“够威够力”;我们平时劝人 (实际是议论文的口语版) , 也不会考虑引例是否新颖, 因而常常要引“俗话说……”,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说服对方, 而不是考虑视觉或听觉冲击力。再看看当年许多论据“新颖”的讨巧式“优秀”应试作文, 我们发现, 仅隔三五年它就凋谢为明日黄花了, 给学生做范文讲解时, 不仅无新颖之感, 有的论据甚至要加注解, 所引的个别“弄潮儿”甚或走向例证的反面。

我们所说的议论文要“论据新颖”, 主要是防止学生不动脑筋, 不管写什么, 不管合适不合适都是屈原、苏轼、司马迁, 万金油似的到处直录直贴。而真正有生命力的应试作文是无需刻意回避大家都熟知的事例的, 在新颖论据不够充足的情况下, 用用旧例何尝不可———如果说新例是红花, 那么旧例就是绿叶, 新旧结合, 相得益彰。

可以这样说, “论据新颖”可使文章具有时代气息, 具有个性色彩, 具有可读性, 作为应试的求分之法无可厚非, 但若奉为议论文之写作圭臬, 则不足为训, 甚至是误导;因为通常的文章写作, 我们往往是有感而发, 一事一议, 本已具有个人独异性, 一般不存在论据“撞车”不够新颖的问题, 只要真实、典型、有针对性, 能够服人, 就是有效论据。否则, 以应试思维写平常之文, 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寻找所谓“非新勿扰”之论据, 作者必然会文思枯竭, 行文也必然生涩而不自然。

顺便说一下叙例。事例选好后如何录入文中, 这是有些讲究的。我们通常讲, 议论文中的事实是作为论据使用的, 与记叙文中的表述方法不同。记叙文中叙事必须完整、具体, 而议论文的叙事要简洁, 要突出有用信息, 要围绕论点概括, 且忌详叙, 尤其不能精雕细刻, 否则便会喧宾夺主。

但凡事不可一概而论, 在叙例方面, 除了简洁概括, 还应根据读者对事例的熟悉情况来定。读者熟知的可一笔略过, 如前面陈文中的蔡元培、陶行知、杨昌济、华罗庚, 阮文中的鲁班、钟馗、黄道婆、叶圣陶、毛泽东, 学生作文的乌鸦、邹忌;读者相对陌生的, 可作较详细的叙述, 如前例中的戴维、叶企孙、华尔街招聘广告、曾国藩下棋、巴西和阿根廷。有时, 为了论证的需要, 也可以作适当的生动描叙, 经典老课文《理想的阶梯》为了证明“理想的阶梯, 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一分论点就这样叙例: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 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 他废寝忘食, 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 他一动不动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 围观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可是, 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 满身鲜血, 面孔乌黑, 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诺贝尔实验炸药的经历, 今人已经耳熟能详, 但在文章发表的当年 (1979年) 人们则相对陌生, 因而作者作了细致生动的描叙, 这种描叙, 不仅不让人感到赘余和喧宾夺主, 反而让人感到恰切, 因为就在这种具体生动的描述中, 我们感受到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崇高精神”, 理解了“也正是这种毅力与精神, 才使他们终于攀登上光辉的理想之巅”。作为议论文特体的杂文更是广泛使用这种先生动描述、再深刻剖析的 方式, 此不赘述。

浅谈对汽车绿色维修的认识 第4篇

怎样才能使车辆持续安全运行,保证较低或合理的油耗,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减少对人身健康的危害,切实有效地实施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绿色维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綠色的维修设备,二是绿色的维修工艺,三是绿色的维修环境。

一、绿色维修设备: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尽量使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设备,让各个作业过程的污染及污染排放,如中央集尘式无尘干磨系统。典型的中央集尘式无尘干磨系统由中央集尘主机,集中管路系统,悬挂单元,供电,供气管路系统和打磨工具系统等组成。系统、高效、节能、无污染。采用干磨技术在同一个工位工作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干磨工艺不会产生大量的污水,降低了喷漆人员终年泡于脏水中造成对手的损害。维修强度大大降低。最为重要的一点,用于干磨技术漆面处理效果非常好,大大减少返工。干磨工艺是机器打磨,工作表面非常平整,而且整个过程工件表面没有水,避免了水磨常见的桔皮、气泡、砂痕现象等导致的返工问题。

二、绿色维修工艺:我们要通过维修工艺的提升,使车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油耗,发挥最大的动力。比如车辆运行一定里程后,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燃烧系统会产生一定量的积炭,会使油耗上升,动力下降。此时怎么样才能使车辆的性能得到恢复呢?传统的方法是对发动机进行大修,清理积炭,这种办法需要损耗大量的材料和工时,成本较高;现在采用的绿色维修工艺,免拆发动机,用一些化学药品进行处理,即可在不拆解发动机的情况下把积炭处理掉,使车辆性能得到恢复,节省了大量的维修成本。另外,自动变速箱也可实现免拆清洗,自动清洗换油工艺设备可以将偶合器和流量板油道中的污油、污物清洗出来,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输出动力,节约了能源。

三、绿色维修环境

1、减少对维修环境的污染。首先,氟利昂回收,清洗,自动加注机的应用,实现了汽车中氟利昂的自动回收,减少了对大气层的破坏,环保节能。其次,对废水、废液、废气等进行规范的处理。现今环保局与各家维修企业签定合同规定维修企业在作业中产生的废液等要按环保局的要求,通过指定的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不得擅自进行处理,从而极大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绿色环境。

2、对从业人员的防护。维修车间要求统一安装尾气集中排出系统,使车间内废气降到最低,减少废气对人员的危害。烤漆房的通风要顺畅,要及时更换过滤棉及过滤网,要及时对工作环境进行清理,保证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汽车的绿色维修不但可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降低油耗,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实现低碳环保,而且完全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交通,真正做到人、车、环境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修理厂)

我对大众汽车的认识与理解 第5篇

本次我所要谈的汽车品牌既不是我们遥不可及的超跑品牌,也不是动辄几百万的豪华车,我觉得认识一个汽车品牌的最好办法就是深入了解它的车型,单单从几张炫酷的图片来了解一个品牌是很片面的,所以我选择介绍-----大众。

一提起它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桑塔纳、捷达等在中国车市热销了二三十年的老车型,这些车确实为中国汽车工业以及大众在中国的销售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次我要从大众公司的起源说起,详细介绍这个近百年的汽车品牌。

一、历史渊源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后,在1933年的德国汽车展上,发表演讲表示要制造一种全新的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的汽车。这首先要提一个人,那就是费迪南德·保时捷。1930年,这位原来的奔驰技术经理离职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在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下,他开始为纳粹德国设计开发所谓的“国民轿车”,也就是后来的大众甲壳虫,而这位费迪南德.保时捷就是大众公司的创始人。二战后,英国接手了大众公司,但是在几次出售无果后无奈又将公司换给了德国政府。

二、品牌寓意大众汽车公司的德文Volkswagen,意为大众使用的汽车;图形商标是德文Volkswagen单词中的两个字母V、W的叠合,镶嵌在一个大圆圈内,然后整个商标又镶嵌在发动机散热器前面格栅的中间。图形商标形似三个“V”字,像是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形,表示大众公司及其产品“必胜—必胜—必胜”。文字商标则标在车尾的行李箱盖上,以注明该车的名称。大众商标简捷、鲜明、引人入胜,令人过目不忘

三、公司发展大众汽车公司是德国最年轻的、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使大众公司扬名的产品是上边提到的甲壳虫轿车,该车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生产了2000万辆。之后又有几款车接过甲壳虫胜利的大旗畅销全球,这为大众扬名世界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四、大众与中国渊源从1984年起,大众汽车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已拥有13家企业,除了生产轿车的两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外,还有零部件供应和客户服务等企业。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与中国政府最早的接触可追溯到1978年,即中国政府在邓小平的领导之下,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国际上的竞争能力。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汽车工业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大众汽车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在中国轿车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五、经典车型自1984年捷达进入中国以来,大众汽车在中国创造了一系列的经典车型,书写了很多中国车界的传奇。比如有棱有角的捷达成为在中国销售时间最长的一款轿车(1984年——2012年);桑塔纳成为90年代公务车的代表;帕萨特自02年在中国上市以来连续多年成为最畅销中型车„„从这一系列的成绩来看,大众在国人的心中树立的形象是多么深刻。这也与大众的理念相吻合----“制造大众使用的汽车”。

上文是大众汽车从创始至现在的一些基本状况,这些足以说明这个品牌的辉煌。现

在我要说一说我对这个品牌的理解。首先,我从骨子里喜欢这个品牌超过了其他的德国品牌,它的车型虽然没有多少华丽的外表,温馨的内饰,更没有值得炫耀的豪华,但是每款大众车都有一个顽强澎湃的心,用自己的低调演绎着德系车的硬朗作风。它的换代速度没有日本车美国车的急迫,更没有英国车的怠慢,但是它的车似乎都是经过精心准备过,总是以自己的特有节奏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每一次换代几乎都可以延续近十年的销售传奇,更可以说每款车都可以书写这个传奇。低调朴实耐用是大众车的品质,中庸是大众车的风格。在这个多变浮躁的社会里,大众车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实属难得。从它的车型来看,几乎是满足了整个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单从中国市场来看:从最便宜的老款捷达到大众旗舰辉腾,几乎把所有的购车需求都覆盖住,这也可以称得上一种完美,毕竟很多厂家只是单单面对社会上的部分客户。即使是这样它依然能够保持很好地运作,这更见证了一个世界级汽车制造商的实力。

说的再多也只是自己的理解,从社会上看大众的口碑或者更加有说服力。记得从我上小学开始就有捷达,桑塔纳等车型作为出租车,从电视上了解到有不少发达地区也会用帕萨特作为出租车,试想如果一个汽车生产厂家造的车毛病百出,维修费不合理,售后服务跟不上,那么它有可能抢占中国出租车市场半壁江山二十余载吗?答案可想而知。那么为什么十几年前甚至现在很多政府机关的专用车辆依然是大众呢?同样是花一样的钱,政府领导们完全可以选择买款日本车来享受其家庭式的豪华内饰。但是他们却依然选择大众车,这更算是对其品牌的一种信赖和认可吧!

我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认识与体会 第6篇

导语: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要求我们要勤于动手,熟练操作,切实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我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认识与体会文章,仅供参考!

我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认识与体会

1、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要求、检验方法和来料检查程序,物料进行检验;

2、鉴定不合格电子物料进行分离处理,防止不合格物料入库并投入使用;

3、对特许来料或紧急放行的来料,进行质量检验跟踪,与其他岗位检验员协作,及时隔离出不合格品;

4、作好质量原始记录,对所检物品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上报;

5、协助工程师制订进料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

从标准上讲,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等等,至于理解随你自己发挥

至于第三个问题就不必说了.品质是生命???

业务员和客户推销的时候,会说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么???

谈谈你对品质的认识?及如何做才算是一名合格品管 品管员就是协助生产降低不良率,改善品质,提升品质和产能的对项指标;应该具备强烈的品质意识,成本意识;树立品质第一的观念;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效率;起到品管员的作

以下是最基本的几点;

1、了解品质部门要求:从品质控制、预防意识、成本意识的基础着手;

2、做好检验工作:检验产品品质、控制产品品质、预防产品品质;

3、对待异常:首先找出异常发生原因,与生产进行沟通,分析导致异常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

4、工作态度:讲究三公原则,即:公平、公正、公开;

5、沟通:沟通是品质控制的良好桥梁;

质检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

质检人员要 完成工作任务,履行法律赋于的神 圣职责,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 身素质。

作为一个优秀的品质人员,首先要有品质意识,对宏观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有较深程度的理解,全面的质量管理已经使品质和企业的组织管理结合起来,品质的生成不仅仅是品质部门的责任,所有的,计划,设备,生产,人事,工艺。朱兰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QCC,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很好的方式方法,把一线员工动员起来,七大工具也是很好的分析工具,但是消极型的保证体系使用分析的手法,将生产活动发生的质量问题加以收集,解析,找出原因,运用PDCA循环排除的系统,不良品一旦出现马上想到用人力整修,显示出真正的排除意识还相当薄弱,也完全违背管理的基本思想,产量增加的同时,手工修正量也跟着增加,规模利益就受到消减,另外靠人力整修又增加人为疏忽,不良品的出货影响企业信誉,积极型的质量保证体系是运用设计手法,迈向防患于未然的事前管理,消极的再怎么遵循原因管理,针对许多问题所做的调查分析都是无附加值作业,对企业而言必须承担沉重的人力费用,如果能向消极保证体系挑战,虽然不可能达到满分,但是现场问题将大幅减少,工时浪费也将大幅减少了:

第二个问题、我不同意2楼的观点,一定是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解决此问题,站在客户的角度,呵呵,那就不用做企业了。当交期与质量发生冲突,最好与客户及时沟通,将问题讲清楚,看是否能分批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分批供货。供应商的利润与客户的利润冲突?这个问题,不好说了,我只考虑本企业利润,本企业的利润保证不了,还考虑什么供应商的利润与客户的利润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也有两种的,一个是目前的利益,一个是长远的利益.其实站在客户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代表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只有站在客户方的立场去分析,设身处地的想才能让他成为你永远的客户,不断的带来利润.出现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去分析问题的严重性,根据问题的状况去与客户沟通,达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回到原话题,品质与交期发生冲突,你怎样去考虑? 对于品质人来说,首先是判断品质状况如何,其影响的后果如何?如果是轻微缺陷,估计大部分品质人都采用放行,如果是严重缺陷甚至致命缺陷,不用说,肯定是延期交货解决品质问题.问题1.品质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只要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就是好的品质.但客户与客户是不同的.问题2.公司生存的命脉是品质,但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公司要能在短期或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获得利润.“生存的命脉”首先要生存才有命脉.利润又是生存的前提.题:品质就是质量,在大陆和台湾的叫法不太一样而已;质量就是满足要求(Crosby),要求这个词用得太好了,顾客的要求,产品自身的要求,公司的要求都是要求,能满足这些要求,质量就没问题了。质量就是满足要求通俗易懂,最主要的是可实施性强。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综合考虑,不能只从质量角度考虑,也不能不顾质量,最好就是和顾客沟通好,分批交货保证质量,优先控制最关键的质量,轻微的暂时放放,加快进度等解决交期和质量间的矛盾。

第三个问题:不适合发挥自己的才能;不适合自己的发展;这两个就是我离职的原因,面试时这样回答也可以(我觉得)。

如果质量能深入人心,可以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目标就是公司的发展,获利。

我个人认为品质就是产品的质量,达到客户满意.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的质量;

质就是满足客户的要求。

如果说交付和品质和交付想冲突的时候,要及时和客户得到沟通,得到客户的允许,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信誉度,当客户需要急货时,客户特放

品质人员从自己工作的角度出发,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够出厂,除非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具体到是否有利润,是领导层考虑的问题。如果造成了利润损失,也应该从前期的产品策划,中期的过程控制找原因。

质量是什么?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生产制造的产品满足顾客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追求客户满意,使其达到忠诚,是质量的最好境界!不知道这样行不行,还请黑带大师指点!

产品品质与交期的问题?从两个方面回答:站在客户的角度;站在企业的角度!尽量去沟通,互利双赢!

我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认识与体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悛”,转眼间,时间悄悄地从手中溜走。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当中,我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同时对我的感触也很深;给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习中,我掌握到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调整、安装等相关技术的标准方法;还了解了汽车检测、维修制度;熟悉了汽车的各个零件;并掌握到了检测工具的使用;汽车的各个系统常的故障诊断及排除的一些简单的技能。

实习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和我们学的理论结合,就变得容易懂了,就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总之,实习虽然枯燥而我却多学了一些技术。

在实习中,师傅告诉我们要想学好这一门专业,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要求我们要勤于动手,熟练操作,切实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求勤于思考,善于将学到的内容与实际结合,与生产结合,与生活联系,并不断归纳、总结,逐步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合格技术能力的人才,才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

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我知道干我们这行需要真技术,并且还要不怕苦、不怕脏,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人才,才能真正的干好这行。

对中医的认识论文 第7篇

对中医的认识论文就在下面,欢迎各位阅读借鉴哦!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1】

摘要:《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探讨疲劳问题可为中医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疲劳;病因病机;虚劳

1 辞书对疲劳的释义及疲劳定义

疲劳的古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疲,劳也。”梁顾野王《玉篇》:“疲,乏也。”晋张揖《广雅》:“疲,极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认为“极”为十分疲惫之义。清钱大昭《广雅疏义》:“疲者,倦之极也。”即疲倦达到极点之义。《左传成公十六年》:“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韩非子初见秦》:“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疲,在经典文献中,经常写作“髓(罢)”。《广雅》:“罢,劳也。”

王念孙《广雅疏证》:“罢与疲同,券与倦同,疲倦为劳苦之劳。”《国语周语》:“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馈),有逸无罢。”《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说文解字》:“劳,剧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剧)用力甚也。”《尔雅释诂》:“劳,勤也。”舍人注:“劳,力极也。”用力过多之义。劳有劳累、辛苦、劳苦之义。《诗经小雅绵蛮》:“道之云远,我劳如何?”又有使心操劳之义,《诗经邶风雄雉》:“展矣君子,实劳我心。”《诗经小雅蓼我》:“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引申为疲劳之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见《王力古汉语字典》)疲字从春秋战国文献就开始出现,延用至今仍为疲劳、疲乏之义,变化不大。劳字从西周文献开始出现,本义为劳苦、辛劳、劳累、功劳之谓,到了春秋战国文献才引申为疲劳、疲乏之义。疲劳二字连用,最早见于战国文献,如《六韬武锋》篇:“不戒可击,疲劳可击。”与今天“疲劳”一词词义基本相同,疲乏、困倦之义。

疲劳的今义:《辞海》对机体的疲劳解释是:“持久或过度劳累后造成的身体不适和工作效率减退。”《汉语大词典》描述机体疲劳的含义有:①劳苦困乏;②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度,细胞、组织或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如听觉疲劳、肌肉疲劳。

疲劳可以定义为:机体过用(超限)而引起的功能降低并出现机体不适的状态。过用包括时间过久及强度过大等。过用、功能降低、机体不适不仅指体力还指脑力与心理,不仅指整体也指局部。机体不适主要表现为疲乏困倦,但还有一些疲劳伴随症状,如头晕、健忘、睡眠质量下降等。

2 历代中医文献研究疲劳概要

2.1 疲劳含义的研究

在中医学中描述疲劳多用疲乏、倦怠、酸软困重等术语表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论述。《黄帝内经》中,疲劳多称为“倦”、“”、“解堕”、“解侪”、“困薄”、“身重”、“体重”等。疲劳一词始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问日: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日:夫尊荣入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其他医家对疲劳一词也均有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

此由忧乐之人,骨弱肌肤盛,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肤腠开,为风邪所侵也。”唐孙思邈《千金翼方补益叙虚损论》:“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日忧劳,五日疲劳。”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上窍门》:“若疲劳过度,精气先虚,四气得以外入,七情得以内伤,遂致聋赜耳鸣。”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证治类》:“疲劳汗出,则气伤津耗,气不足以运血,津不足以载血矣。”上述中疲劳的词义为过劳和疲倦,即可作为病因出现,又可作为症状出现,有的为五劳之一。

《素问举痛论》中说:“劳则气耗。”《素问调经论》中亦说:“有所劳倦,形气衰少。”均将“疲劳”作为致病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劳倦内伤的认识始于此。汉华佗《中藏经劳伤论第十九》:“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中曰:“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为内所因也引。”宋徽宗敕编《圣济总录虚劳门》:“劳伤之甚,身体疲极。”元朱丹溪《丹溪心法耳聋》中说:“劳役伤于血气”

清陈士铎《辨证奇闻虚损门》云:“人有久立腿废,更立而行房室,则两足必然无力,久则面黄体瘦,口臭肢热,盗汗骨蒸,人以为瘵病也。谁知起于伤骨乎,人有用心太过,思虑终宵,以至精神恍惚,语言倦怠,忽忽若有所失,腰脚沉重,肢体困惫,人以为怯症之成也,谁知是劳其心矣。心劳则血必渐耗,而神无以养。”《景岳全书卷十六虚损》载:“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或劳于名利或劳于疾病。”

2.2 疲劳病机研究

疲劳属于气血耗伤引起的虚证。过劳损伤气血津液,损伤阴阳,损伤脏腑。《素问宣明五气》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明万全《万密斋医学全书慎动第二》亦记载:“视过损明,语过损气,思过损神,欲过损精,谓之四损。”

说明劳力过度能耗损人体的气血,外损形体,内及脏腑;劳神过度能暗耗人体的精血,内伤脏腑。即明张介宾《类经疾病类》:“凡劳伤之辨,劳者劳其神气,伤者伤其形体,如喜怒思虑伤心,忧怒悲哀则伤肺,是皆劳其神气也。饮食失度则伤脾,起居不慎则伤肝”

2.2.1 疲劳与脾胃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以脾、肝、肾为主,尤首当推脾,即《素问示从容论》所言:“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紊问遗篇本病论》日:“人饮食劳倦即伤脾。”金元时代李东垣又系统论述了劳倦内伤。金李杲《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此处论述了长期饮食失节及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劳神)是造成脾胃内伤的重要因素。《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云:“然而与外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实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

“若虚损脾胃有宿疾之人,遇此天暑,将理失所,违时伐化,必困乏无力。”是论述疲劳过度造成身体虚弱,难抵各种病因的侵害,容易导致疾病。又如:“素有心气不足,因饮食劳倦致令心火乘脾。”(《兰室秘藏经漏不止有三论》)。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十六劳倦内伤》云:“劳倦内伤之证,有因困倦而忽然发热,或怠惰嗜卧,懒于言语,其脉缓而大,或浮或细,而无外邪者,此即时人之所谓劳发也,单宜温补为主。有因积劳饥饱,致伤脾肾,则最易感邪,而病

汽车防冻液的正确认识和使用 第8篇

1防冻液的组成

防冻液一般由基础液和添加剂组成, 基础液由水和乙二醇或二甘醇组成[3]。选择醇的原则是来源广、价格低, 比热容和导热性能要尽可能接近水。目前最常用的是乙二醇和二甘醇。根据使用地区的不同, 防冻液中的醇的含量一般为40%~60%。添加剂包括防锈剂、防霉剂、p H调节剂 (缓冲剂) 、抗泡剂及着色剂等。防锈剂, 能有效地阻止防冻液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产生腐蚀。常用的防锈剂一般都是水溶性的, 如硼酸盐、铝酸盐、铬酸盐、亚硝酸盐等。p H调节剂 (缓冲剂) 常用的是有机胺类, 作用是使防冻液的p H值尽可能保持在7~11, 保障醇氧化产生的酸及燃料油渗透的酸对金属不腐蚀, 而且保证防冻液不受霉菌的侵入而腐败变质。消泡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冷却系统中出现气泡, 防止气阻的产生等, 主要有高级醇、有机硅聚合物和某些表面活性剂。此外, 防冻液中还常加入杀菌剂、补漏剂、染料等。染料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防冻液有毒, 为防止人畜等误饮, 添加颜色加以标视。

2防冻液的分类

防冻液的分类方法很多, 可以按基础液类型、缓释剂组成、发动机负荷3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基础液类型分时, 有无机盐-水型和醇-水型2种。无机盐-水型因为对铸铁、黄铜等金属具有严重的腐蚀性, 目前已经被淘汰;醇-水型防冻液的基础液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等醇类。乙二醇制的防冻液冰点较低、沸点高、黏度适中、性能稳定且毒性低, 所以被广泛应用。丙二醇制的防冻液虽然也可以很好地降到冰点, 且毒性低, 但由于价格高, 推广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按缓蚀剂组成分类时, 可以分为无机盐型和有机酸型2种。无机盐缓蚀剂的消耗速度较快, 防冻液在车辆运行3万~5万km后, 需要添加新的缓蚀剂。有机酸缓蚀剂的消耗速度很慢, 所以防冻液的使用寿命就较长, 应用相对广泛。

3防冻液的更换

防冻液的使用寿命大约是一年。如果防冻液的使用寿命达到期限, 或者防冻液发生变质的情况, 必须及时更换防冻液。更换发动机防冻液时, 首先应关闭发动机并冷却一段时间, 因为发动机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防冻液的温度是80~90℃, 如果在汽车刚熄火的时候就更换防冻液, 很有可能因为水温过高而对人体造成烫伤。在放掉防冻液前, 把空调控制板上的温度控制钮放在最右端即暖风端, 使暖风控制阀完全开启。打开防冻液补偿水箱的水盖, 松开水泵口软管夹箍或者打开水箱下部的放水阀, 放出防冻液。根据防冻液的色泽、杂质等情况决定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否需要清洗, 若需要清洗, 在发动机怠速下, 从防冻液软管持续加入足量清水或者清洗液进行清洗, 直到放出的清水比较干净时即可。然后拧紧补偿水箱盖, 在启动发动机至风扇远转2~3min, 熄火后检查防冻液液面的高度, 一般液面会有所下降, 必要时进行补充。最后需要注意的是, 防冻液有一定的毒性, 千万不要让防冻液进入口中或是皮肤上等, 如果不小心将防冻液沾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水清洗, 剩下的防冻液要密封保管。

4防冻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1) 如果防冻液没有变质, 不要在换季保养时将其换出。许多人认为汽车防冻液只有冬天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殊不知汽车防冻液不仅能够降低冰点, 而且还能提高水的沸点, 同时还能起到防腐、防锈、防垢的作用, 因此发动机防冻液最好常年使用。

(2) 不同品牌的防冻液最好不要混合使用。不同防冻液的添加剂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盲目混用, 可能导致产生一些化学反应, 影响防冻液的使用效果。

(3) 防冻液的膨胀率比水要大, 如果发动机没有补偿水箱, 加入防冻液的量最好保持在95%左右。

(4) 冬季要根据当地最低气温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防冻液, 一般防冻液冰点至少要比该地区最低气温低10℃左右。

(5) 防冻液一般都有一定的毒性, 避免在加注防冻液时溅到皮肤上。

(6) 如果防冻液因渗漏或者蒸发引起冷却系内部液面下降, 应及时补充相应的防冻液, 避免加入井水、河水等硬水。

(7) 根据汽车发动机的要求选择不同性能的防冻液。使用于越野汽车的发动机, 应选用高沸点的防冻液;用铝合金制造的发动机或散热器, 应选用含有硅酸盐类添加剂的防冻液, 避免发动机冷却系统被腐蚀。

5结语

在汽车维护中, 汽车防冻液是需要经常更换的应用材料, 合理使用汽车防冻液可以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节约防冻液的用量, 还可以避免产生环境污染。因此, 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汽车防冻液是汽车维修与保养中的重要部分。

摘要:防冻液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影响着汽车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寿命。基于此, 介绍汽车防冻液的主要组成和分类、更换汽车防冻液的方法, 并重点介绍使用汽车防冻液的注意事项, 为汽车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汽车维护,防冻液,组成,分类,更换

参考文献

[1]杨勇.汽车防冻液知识大盘点[J].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4 (2) :88-89.

[2]周晓光.汽车防冻液的研究与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 :60-64.

对汽车的认识论文

对汽车的认识论文(精选8篇)对汽车的认识论文 第1篇汽车技术发展与其他行业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