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精选8篇)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第1篇
“英语II(1)”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定位
通过“英语II(1)”课程的学习,学员应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读、听、写、说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一般性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一般性的书面交流和简单的口头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英语II(1)”课程实践教学的总体定位是:根据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实践性”“应用性”人才为总体目标,通过整合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将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语言交际能力有机地融合到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去,同时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基本设计思想
注重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实践内容突出综合性、探索性和可操作性。借助网
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给学员提供一个便利的交流环境,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语言基础扎实,具有一定协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使学生较全面、扎实地掌握和应用英语基础语法知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
性,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利用本课程网络论坛,为学员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学员的自主学习,突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以及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四、课程实践形式
学习该课程的大多数学员英语底子较为薄弱,工学矛盾也较突出。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该课程实践教学遵循易接受性和易操作性的设计原则,采取“以小组讨论为主,其他技能训练为辅”的实践形式,小组讨论主要包括:课堂小组讨论学习和网络小组讨论学习,其中以网络小组讨论学习为主。另外,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采取“强弱搭配”的原则,将学员分组,并选择一名责任心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好,英语底子较扎实的学员担任组长,每组成员5-6人。小组分配的主要依据是:学员在第一堂面授课“解读漫画”实践形式中的表现和成绩(见第5页 “解读漫画”部分)。其它技能训练以课堂上各种提高学员“读、听、写、说”语言技能的练习模式为主要形式,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增加学员的知识储备。
(一)课堂小组讨论
本课程课堂讨论采取的模式:辩论、问题解决、角色扮演。面授辅导教师提供3个题目,可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讨论时间。
1.组织讨论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式的区别,以巩固学员的语法知识,加深学员对这两种容易混淆的时态的理解和应用。
实施步骤:
① 给每组学员两个简单场景,小组成员分成表演者和观众。
② 小组成员自由搭档,表演者练习完时,观众评价是否正确使用了这两种时态。
③ 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每位学员需用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式分别造两个句子。
④ 学员之间互相批改。
⑤ 学员经讨论后,每个小组总结出两种时态的不同之处,并举例说明。
学习目标:
① 经过反复练习,巩固一般过去式和现在完成时的定义和具体用法。通关评价他人表演,提高自身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学习,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场景示例:
两位学员根据以下提示完成对话
① 问对方是否以前去过某地(如故宫 Forbidden City,颐和园 Summer Palace)
② 如去过,询问对方去过的时间
2.组织讨论“I doubt if /whether …”及“There is no doubt that …”两个句型的用法,使学员能够熟练应用这两种常用句型。
实施步骤:
① 通过对句型“I doubt if /whether …”及“There is no doubt that …”造句,进行有意识的句型操练。
② 给学员一个辩论题目:“Which is more important to success, ability or opportunity?”,让学员运用刚学到的句型进行简单辩论。
学习目标:
① 能够熟练应用两种常见句型。
② 通过真实语境中为完成交际任务而与他人进行的辩论比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反应的敏捷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组织讨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中的问题和难题,通过协作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步骤:
① 每位学员将自己形成性考核作业中遇到的难题提前汇总。
② 每位学员拿出自己的问题,供其他小组成员商讨,遇着大家把握不定的问题,记录下来。
③ 通过自己课下找资料或向导师请教,解决大家共同的问题。
学习目标:
① 在与同学讨论中,有效解决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和难题。
② 加深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掌握协作学习的方法,譬如小组分工、组织等。
(二)网络小组讨论
1.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优化学员的自主学习效果;通过网络实时交互的学习方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满足学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继续增强学员的协作学习意识和团队的质量意识;通过导师讨论过程中适时地树立方向性障碍的教学方式,发展远程教育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学员的语言应用能力。
2.登陆课程论坛流程:
面授辅导教师需结合以下文字和图片说明,耐心细致地向学员讲解如何登陆该课程的课程论坛:
登陆河北电大在线(网址:http://)
选择“学号登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课程主页
在“课程列表”中点击“选课”进入选课页面
选中“英语II(1)”点击“保存选课”
在“课程列表”单击“英语II(1)进入该课程页面
在“课程论坛”中选择“英语II(1)” 点击“进入”。
进入课程论坛后出现的页面: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目标
第4--6单元的词汇与句型。
(二)应用目标
1.能运用过去时和将来时。2.能听、说、完成练习题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第4--6单元的词汇和句型。2.难点: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三、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教学碟子、多媒体展示台等。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2.Free talk 学生自己总结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比如重点短语、句型和时态,并能举例。3.Braintorming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主题词,说出相关联的单词或短语。4.Revision(1)Review in groups 学生在各个单元中分析重点单词和短语,并将其梳理制作成复习要点。(2)Share with classmates 各组派代表分析讲解本组的复习要点。其它小组的学生可以在代表发言完毕后提问。小组内其余学生负责答疑。Step 2 Pratice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练习2.检查讲评
A部分:听音,打钩 答案:2112 B部分:听音,连线 答案:2413 C部分:读写结合
答案:sun, looks like, a ball, the sea and the land, moon, a boat D部分:选择填空 答案:Tree Planting Day, warm and nice, got up early, with his friends, make the place beautiful
E部分:我能做
(1)教师解释题意,个别学生给出示范。其他学生模仿,根据个人实际填画笑脸,哭脸。
(2)Group work:互助小组活动。
按照学习小组。小组中画笑脸的学生展示表演,帮助那些画哭脸的学生。(3)以小组为单位,所有画笑脸的学生集体展示。F部分:我爱做
(1)根据题意自由讨论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第3篇
作为英语学习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 Feyten (1991) 指出, 日常交际中听占时间达45%以上是日常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谢丹2016) 。在语言交际中, 听与说、读、写等能力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听是人们理解话语的重要途径, 是深入学习语言、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 (孙勇2015, 转引自戴梅生, 1996) 。在语言学习中, 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刘开平201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2003) 。作为高考英语的必考项, 英语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 如何提高课堂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并达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听力所规定的能力要求, 则需要针对性较强的目标训练。笔者通过分析和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发现, 听力已成为必考部分, 且听力部分的命题理论依据源于《课程标准》中对于听力的相关目标和要求。因此, 笔者认为分析和研究高考英语国家卷的听力部分和命题特点对于把握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对近几年国家高考英语卷听力试题的总体分析
听力设题为20道小题, 每小题分值为1.5分, 共计30分, 总词数900左右, 实际用时20分钟左右, 但语速有逐年加快的趋势。现以设问题干中的wh-词为线索, 概述2014~2016年国家高考英语试题中听力考试命题情况 (见表1、表2) :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从2014年到2016年, 根据听力内容提出的问题涉及“什么”“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为什么”“谁”“怎么样”, 但考题中未见到由“谁的”和“哪一个”引起的设问。表2是对what设问数量的统计, 从中可以发现每一年以what设问的题量至少占当年听力题量的50%。
由what以外的其他wh-词引起的设问数量具有以下3个特征:
1.所占数量比小, 最大为20%, 最小为5%;
2.复现率相对稳定, when和who在这几年中每年只考查一次;
3.除what问句外, where和how引起的问句相对较多, 其次是why。
二、对近几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听力试题的具体分析
(一) 对wh-设问题干的理解
2014~2016年听力题中以what设问居多, 从具体的设问题干看, 涉及时间 (2015年的Text 1和2016年Text 6中的第6小题) 、天气 (2015年Text2和2016年的Text 2) 、活动内容 (2014年Text 1、Text 2和Text6中的第7小题, 2015年Text 3、Text 5和Text 7中的第8、9小题, 2016年Text 1、Text 5、Text 6中的第7小题、Text 7中的第8小题、Text 8中的第12小题、Text 9中的第17小题、Text 10中的第19小题) 、观点态度 (2014年的Text 4和Text 10中的18小题, 2015年的Text4, 2016年的Text 9中的第16小题) 、人物身份或关系 (2014年的Text 8中的第12小题, 2015年的Text 9中的第13小题, 2016年的Text 7中的第9小题) 、推测判断 (2014年的Text 10中的第20小题, 2015年的Text 9中的第14小题, 2016年的Text 7中的第10小题) 、主旨 (2014年Text 5, 2015年Text 10中的20第20小题, 2016年Text 7中的第8小题) 等。不难看出, 以what开头形成的设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标准》中听力部分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进行有效检测。
听力中除了用what设问, 也出现了其他wh-引导的问句, 力求做到对考查听力能力的全覆盖。但从每年听力部分的20个题中可以看到用what以外的wh-设问的考题题量相对少, 且指向性也比较明确。例如, “How long had the speaker lived in a big city? (2014 Text 10第17小题) ”;再如, “Where is the apartment the speakers would like to see? (2015Text 9第16小题) ”等。
(二) 听力材料的特点
2014~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听力部分所用的话语材料内容丰富, 其中包括日常生活、校园生活、旅游、体育运动、工作、访谈等话题。话语材料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篇幅不大, 但包含在其中的信息量却很大, 形成了干扰项中信息点的高密度分布, 充分体现出考查学生听力能力的特点。
三、听力试题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要求
解析近几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中的听力试题以及听力文本可以看出, 此部分的试题设明确地对学生听力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现以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为例, 分析其中的一些听力试题, 并从中发现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要求。
【例1】Text 1
1.What will Lucy do at 11:30 tomorrow?
A.Go out for lunch.
B.See her dentist.
C.Visit a friend.
听力文稿
M:Luc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lunch with me tomorrow?
W:Oh, I’d really love to, 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at 11:30.Thanks for inviting me.
本题体现出学生要能达到《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的“听力过程中要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 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能力要求。从设问中可以看出do what at 11:30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三个备用选项, 理论上均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部分“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at 11:30”, 并依此排除根据“Oh, I’d really love to”产生的干扰项A (Go out for lunch) , 并依据“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at11:30”确定选B。
【例2】Text 4
4.How will the woman get back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
A.By train.
B.By car.
C.By bus.
听力文稿
W:Hi, Mike.Listen, I’m coming back this afternoon, and I’ll take a bus from the railway station.So, you don’t need to come and pick me up.
M:OK, take care, and see you soon.
W:Oh, I’d really love to, but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entist at 11:30.Thanks for inviting me.
本题要求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的“在听力过程中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指令进行操作”这一能力要求。由题干可以看出how come back是审题时要抓的关键。在听的过程中只有抓住了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I’ll take a bus”, 才能确定选B, 并排除由于“from the railway station”以及“pick me up”产生的干扰项A和B。
【例3】Text 7中的第9小题
9.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Neighbors.B.Husband and wife.
C.Host and visitor.
听力文稿
W:Harry, guess what?I’ve just received an email from Pamela.She and Peter are coming down to see us this weekend.
M:Oh, that’s good news!We haven’t seen them for ages.
W:Yeah.The last time we met them was at our wedding three years ago.
M:Did Pamela mention how long they’ll stay?
W:About one week.
M:Great!I can’t wait to show them around our new house.
W:Me too.We haven’t had any guests since we moved in here.If the weather is fine, we can have a barbecue in the garden.
M:Good idea.I’ll go to the market tomorrow to buy all the things we’ll need.
本题的考查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的“在听力过程中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 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由题干可知问的是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分析三个备用选项, 可以发现它们和其他的题一样, 理论上均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本段听力材料而言,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抓住“The last time we met them was at our wedding three years ago”中的wedding, 并理解wedding反映出这两个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husband and wife”。这道题体现出了《课标》中的“在听力过程中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 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4】Text 9中的第16小题
16.What does Dorothy think of her apartment?
A.It’s expensive.
B.It’s satisfactory.
C.It’s inconvenient.
听力文稿
M:You must be pretty excited about your trip to Europe, Dorothy.When are you leaving?
W:In just two weeks, and I am excited.I’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training program for a longtime.But there are still a few things I need to do before I go.
M:Like what?
W:Like renewing my passport and figuring out what to do with my apartment while I’m gone.
M:You are not going to give it up, are you?
W:No way!I’ll never find another apartment like it around here.But I don’t like the idea of paying three months for an empty apartment, either.So, I’m looking for someone to take it while I’m away.
M:Um, let me think.Oh, I know just a person.An old colleague of mine, Jim Thomas.He is coming hereto do some research this summer, from June to August.
W:Well, that’s exactly when I’ll be away!
M:Tell you what:I’ll be calling Jim late this week anyway, so I’ll mention it to him.
W:Well, thanks, Bill.
本题要求学生具备《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能从言谈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喜恶、立场及隐含意思等”的判断能力。首先, 根据题干可知, 在听的过程中首先要捕获和“What does Dorothy think of her apartment”相关的信息。其次, 要能理解“M:You are not going to give it up, are you?W:No way!I’ll never find another apartment like it around here.”中的“No way (当然不放弃) !I’ll never find another apartment like it around here. (我在这周围再找不到像这样的房子了) ”的深层含义是“这房子令我满意”。
【例5】Text 10中的第20小题
20.Where probably is the speaker?
A.In a park.
B.In a hotel.
C.In a shopping centre.
听力文稿
W:I hope I’ve given you a clear idea of the schedule for your London weekend.And, before I finish, let me just give you some advice which should make your stay more enjoyable.Firstly, please do remember to put on some comfortable shoes.London is a big place, and whatever you do, you’ll find yourself doing quite a lot of walking.So, comfortable shoes are really necessary.And secondly, let me ask you to please look after your money.Keep it safe at all times, and then you will not have any unpleasant accident, which could ruin your whole weekend.You’ll find a copy of your weekend’s schedule in your room.Take a look at it, and make sure you’re clear about everything.Well, that’s all from me for now.Go and leave your luggage in your rooms.I’ll be seeing you here again in fifteen minutes.Goodbye for now!
本题要求学生具备《课程标准》技能目标中“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的能力。首先, 分析题干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推断题, 具体的要求是让学生根据听到的相关信息, 推测说话人可能在什么地点。要回答这道题, 学生除了有较好的“听”的能力以外, 还需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学生要能理解去伦敦度周末, 人们通常不会住在公园或购物中心一类的地方。其次, 根据听到的“You’ll find a copy of your weekend’s schedule in your room.Take a look at it, and make sure you’re clear about everything.Well, that’s all from me for now.Go and leave your luggage in your rooms.I’ll be seeing you here again in fifteen minutes.”中含有“luggage”“room”这一类词, 从逻辑上看, 容易发生的地点应该是hotel。
四、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方向
通过分析近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中的听力考试试题, 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 英语学习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培养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 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摒弃了“听”的学习过程和对其相应技能的掌握, 将会对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形成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二, 重视和认真研究《课标》中对于听力部分所提出的相关技能要求, 要把“目标描述”中的诸多要求分解并落实到平时的听力教学中, 使听力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在英语学习中真正起到“领路”作用。
第三, 教学所用听力训练材料应当多元化, 可以是所用英语教材中相关的听力部分, 也可以是一些具有专项训练功能的听力材料。例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先进行“数字判断和简单计算”“判断地点和趋向”“判断人物身份和关系”“判断事件细节”“理解主旨和要义”“推断说话着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一些专题训练, 然后上升到综合性训练。
第四, 教学所用听力材料应保证内容丰富, 话题多样, 难易度控制在《课标》对“目标描述”的范围内。听力材料的语言要地道, 符合英、美国家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 语速要符合《课标》中要求的正常语速。
第五, 听力教学的训练过程应当由简单到复杂, 语速由慢到快。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做到因材施教, 防止因“揠苗助长”导致学生失去“听”的兴趣。
结束语
进行英语听力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不断认识英语这门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不断地丰富知识, 提升“听”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平台, 让他们逐步了解一些欧美历史、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这对于学生拓宽视野、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英语中的语言现象很有帮助。
摘要:概述2014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中听力考试命题情况, 统计其中wh-词的分布情况。以归纳统计的方式阐述对2014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听力试题中wh-设问题干的理解, 总结听力材料的特点。以高考英语全国 (II) 卷为依据, 通过分析听力试题, 探索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分析,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开平.2014.对一节高中英语听说研讨课中听力材料处理的反思[J].基础英语教育, (4) :93-97.
孙勇.2015.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中“推断能力”的考查视角[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1) :66-70.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第4篇
人人都有一种怀旧的心理,这种现象不但存于中国,也存于世界各地。随着时代的推移,以前的东西慢慢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且越来越珍贵。比如说我国以前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粮票或布票等。喜欢旅游的人一般都有收集各地旅游景点的门票的习惯,多年之后,拿出这些门票可以不断勾起他们的记忆,他们就会不断地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在现代英语中,你若听到英国人在你面前提起something is just the ticket时,千万不要会错意,以为不过是一张票而已。实际上,英国人提醒你“这正是你梦寐以求的东西(its exactly what you wanted or needed)”。在日常交往中,英美人常常用一些非常简单或浅显易懂的词语,却含义深刻,又有一些典故的来历。这就是我们常言道:一种语言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请看下例:
1. These sleeping bags are just the ticket for our walking holiday in the Rocky Mountains. (这些睡袋正是我们要在假期徒步旅行落基山的必备品)
2. Janet said my low-calorie food was just the ticket for someone whos on a diet. (加内特说我的那些低能量食物深受节食认识的欢迎)
3. Jimmy told me what his father has collected was just the ticket for me. (杰米对我说他爸爸的收藏品正是我的至爱追求)
除了“just the ticket”之外,在英语中我们常常还会听到英美人在言谈中喜欢许多与其类似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而言都是常用语,但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每每为此挠耳抓腮。如英美人现在常用big ticket items来表示需要购买的大件家用电器或大型的奢侈品。如下例:
1. Lucia complained that she wanted to buy some big ticket items for her new house but her husband refused her. (露西亚抱怨说她想给新房添置一些冰箱、洗衣机和中央空调,可是她丈夫拒绝了她的建议)
2. Now the sales have started. Its a great time to buy some big ticket items at a good price for Christmas. (现在销售商们正在为圣诞节的到来开始大型家用电器的促销活动)
2013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了一个事例与上面这个词语有点联系。这个记载说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的最昂贵的票价(the most expensive ticket)为2,012英镑,而当年最便宜(cheaper tickets)的奥运会票价仅为20英镑。
4. Spill the beans(说实话;道真情)
作为中国人没事在一起的时候喜欢闲聊,闲聊的时候喜欢吃瓜子、花生或其他一些见过之类的食品。在我们的日常食物中我们也经常吃一些豆类食物,如青豆、黄豆和扁豆等。而英美人聊天时吃喝的东西与我们中国人不尽相同,他们喜欢饮酒、喝咖啡或其他一些软性饮料。不过英国人还喜欢喝中国的红茶。丹妮与英美人在交谈时,常常能听到他们正在谈论起劲的时候,突然有人会冒出一句让你摸不着头脑的一句话“Hey, why didnt you ask Mayor to spill the beans about it?”实际上“spill the beans”在这儿不是“要某人去倒满豆子”而是说“真是的,你干嘛当时不让梅耶说出事情的真相呢?”英语的魅力和难度就在于英美人和你交谈时,总是不断地会爆出一些简单实用但又让我们这些学英语的外国人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要经常记下那些英美人说出的俗语,以便我们日后的更好的理解。请看下例:
1. As soon as he was arrested the pocket-picker spilled the beans: he told the police about the other members of his gang. The police caught them all. ( 那个窃贼一被抓住就立马招供了:他向警察供出团伙其他成员。警察将他们一网打尽)
2. You spent a whole hour in the presidents office. Is he going to give a pay rise? Come on, spill the beans!(你在总裁办公室里呆了整整一个小时。他要给我们加工资吗?快点呀,如实说来!)
这个词语的缘由与英国人喝咖啡有关,因为英国人喜欢自己研磨咖啡豆制作咖啡,spill the beans本义是过滤咖啡或筛选咖啡豆。在现代英语中英国人将其延伸为上文所提到的意思。在英语中,英国人的另外一些俗语也与beans有关,如我们还可以听到英国人说“full of beans”,但其意思不是直接领会为“全是豆子”,其真实的意思是“充满活力”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请看下例: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第5篇
适用专业: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085239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一、考试性质
材料力学是河北工程大学为招收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考试科目,属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材料力学理论知识并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杆件的基本变形、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等六大部分。
三、评价目标
材料力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考试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材料力学的各种计算方法,能做到活学活用,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按试卷要求回答。
2、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3、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试卷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即:材料力学基本概念20%;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计算,以及压杆的稳定计算约占55%;应力状态、组合变形和强度理论约占10%;能量方法约占10%;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约占5%。
4、试卷题型及分值比例
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约占20%;分析计算题约占80%。
五、考试内容要点
1、杆件的基本变形
基本概念;内力计算以及内力图;强度计算、刚度计算。
2、压杆的稳定计算
基本概念;临界载荷、临界应力的计算;稳定计算的两种方法及应用。
3、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应力应变状态
基本概念;平面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组合变形和四个强度理论。
4、能量方法
基本概念;功能原理;卡氏第二定理;单位载荷法;图乘法。
5、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基本概念;静矩、惯性矩、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
六、主要参考教材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第6篇
适用专业:085236工业工程(专业学位)、085239项目管理(专业学位)、085240物流管理(专业学位)
一、考试性质
管理学是河北工程大学为招收项目管理、工业工程、物流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程考试科目,属学校自行命题的性质。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和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管理学知识并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管理学的使命、管理学基础理论、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实际应用等四大部分。
三、评价目标
管理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职能的掌握和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把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2.正确理解管理的职能;
3.正确应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4.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模型和计算方法,能完成管理问题基本模型的定量计算;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目按试卷要求回答。
2.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试卷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约20%;简答或论述题,约30%;应用计算题,约15%;应用案例分析题,约35%。
五、考试内容要点
1.绪论
了解管理的定义、职能、角色与属性;了解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与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梅奥行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各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道德与社会责任
了解道德产生的历程和背景,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企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全球化管理
了解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概念、国际化经营的特征、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掌握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4.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管理的内容、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阶段;了解网络、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等其他信息技术。
5.决策与决策方法
了解决策的基本理论;了解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的过程;掌握确定型与不确定型的定量决策方法。
6.计划与计划工作
了解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的关系;掌握计划编制的过程。
7.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理解战略环境分析,远景和使命陈述;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企业战略性计划选择与实施,会制定滚动计划;会用网络计划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8.组织设计
了解组织与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组织部门化的形式,组织层级化,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设计。
9.人力资源管理
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原则;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和过程;掌握员工招聘和解聘、员工培训、绩效评估的方法。
10.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因、类型、目标和内容;组织冲突及其管理;组织文化及其发展;会用相关理念解决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的实际问题。
11.领导概论
理解领导的作用与权力来源,领导者的风格类型;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掌握管理方格论、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与罗伯特的路径-目标理论,会用相关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12.激励
理解激励的原理;掌握激励的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强化理论;掌握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过程理论和期望理论,会用相关理论制定激励制度。
13.沟通
掌握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会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组织中的冲突。
14.控制与控制活动
了解预算控制、生产控制和其他控制方法;理解控制活动,掌握控制过程、控制方法和有效控制。
15.创新
了解管理的创新职能、工作流程再造、企业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基本内容。
六、主要参考教材
1.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第7篇
一、有机化学实验
第一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四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4.1未知物鉴定的一般步骤和初步观察
二、物理化学组合实验
绪论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第8篇
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作用
1. 利用网络技术, 建立创新学习氛围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教学应用, 其核心是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原理、技巧和方法,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 将传统的教学知识信息转化为依托信息技术的教学组织体系, 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灵活性、扩展性、生动性、形象性、管理性等特点, 构建多维的信息空间, 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多媒体和网络的灵活融合, 可以实现全方位的立体教学空间, 从而产生新型的思维灵感和创造空间。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比之传统的教学形式, 具有更大的媒体优越性和发展的潜力。
2. 全面调动感官, 充分吸收教学信息
多媒体课件基于不同的网络架构, 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知识源。一般情况下,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不同的感知行为来获取知识与信息, 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 使知识的传播更加灵活、形象、直观。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 可以适应不同学生在学习行为上的差异,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第三,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以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表现形式, 克服了以往学生单一形式吸收知识的缺陷, 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感官的作用, 互动的界面以及良好的操作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构建沟通桥梁, 实现信息双向传递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处于枢纽地位, 按照教学大纲向学生教授知识和传递信息, 其信息的传送方向是单向的,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无法很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反馈。因此,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 准确地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个体差异, 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教师计算机 (服务器) 、学生计算机 (客户端) , 可以实现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 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甚至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通过计算机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 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学习程度, 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满意的学习效果, 实现教学信息的双向化。
4. 挖掘思维空间, 提高抽象感悟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没有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培养, 而主要通过文字、语言形成的信息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数据。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面临新的知识结构和领域,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与环境。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全身心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同时感悟的状态, 可以将自己的抽象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有机融合, 形成全面参与教学过程立体空间动态模式, 克服了以往抽象思维培养的瓶颈, 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的构建
结合目前校园网络的实际情况, 在充分利用网络硬件、实现较好教学效果的目标下,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教学可以采用目前流行的B/S架构方式。下面, 我就简要阐述B/S架构的实现过程。
1.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
该环境由教师计算机、学生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组成。
2. 服务器端
作为B/S架构的核心部分, S (Server) 端由教师计算机实现。操作系统可以选择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或者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因为这两个操作系统都内置了IIS组件, 因此无需安装如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 Server等专用服务器操作系统。
在教师计算机上配置IIS过程如下 (以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为例) :
(1) 在控制面板中安装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组件。
(2) 在控制面板的管理工具中打开IIS, 右击默认网站并选择属性, 并做如下设置:选择IP地址 (根据不同网络环境会有差异) ;根据首页文件的扩展名选择或添加相应文件。至此教师计算机设置完毕, 该计算机已具有IIS服务器的特征。
3. 客户端
作为B/S的客户端, B (Browser) 端由学生机组成。这些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不限, 唯一条件是具有浏览器并保持相同的版本,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或以上版本。学生机访问教师机的方法很简单, 只需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教师计算机IP地址”或者“http://教师计算机名称”即可。
三、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的注意点
1. 制作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的注意点
在制作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的时候, 首先要坚持以教学内容为准绳, 应了解课件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学, 而是用于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其次,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应围绕学生进行制作, 不能完全照搬课本, 应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再次, 应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和带宽来制作课件, 使课件在Web工作模式下取得最好的效果。
2. 制作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的简要过程
(1) 选择Web制作工具。可以选择目前流行的Frot Page2000/2003进行制作, 比较适合初学者使用。
(2) 搜集素材。可以通过互联网、现有教学资源中找寻需要的素材, 也可以自己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捕获素材源, 然后根据需要用Photo Shop、Movie Make等软件进行加工。特效素材可以使用Flash、3D MAX、Java Script等实现, 这类工具与方法种类丰富、应用面广。
(3) 明确课件结构。以《Word文字编排》章节为例, 确定如下课堂结构:交流讨论/结构感知/整体感受/细节揣摩/音频视频/整体感知。
(4) 开始制作。制作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 (1) 基本模块制作, 主要以静态网页为主; (2) 视频流播放问题。多媒体课件经常会运用到很多大容量的音频、视频文件, 在多人并行访问时会占用很多带宽, 导致视频播放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 将大容量文件进行压缩; (3) 交流讨论动态模块制作。动态模块的制作涉及到网站与数据库编程的基础知识, 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中的IIS目前支持ASP语言, 后台数据使用ACCESS小型数据库即可。动态模块与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基于课件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交流讨论的结果可以在日后进行分析研究, 课上没有时间回答的学生的问题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 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启发或指导。
四、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思考
大学英语ii教学大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