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单相电动机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单相电动机范文(精选9篇)

单相电动机 第1篇

1 电动机单相运行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1 熔断器熔断

1.1.1 故障熔断:主要是由于电机主回路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而造成熔断器熔断。

预防措施:选择适应周围环境条件的电动机和正确安装的低压电器及线路, 并定期加以检查,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1.1.2 非故障性熔断:

主要是熔体容量选择不当, 容量偏小, 在启动电动机时, 受启动电流的冲击, 熔断器发生熔断。

熔断器非故障性熔断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片面认为在能躲过电机的启动电流的情况下, 熔体的容量尽量选择小一些的, 这样才能够保护电机。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熔断器只能保护电动机的单相接地和相间短路事故, 它绝不能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

1.2 正确选择熔体的容量

一般熔体额定电流选择的公式为:额定电流=K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1.2.1 耐热容量较大的熔断器 (有填料式的) K值可选择1.5~2.5。

1.2.2 耐热容量较小的熔断器K值可选择4~6。

电动机所带的负荷不同, K值也相应不同。如电动机直接带动风机, K值可选择大一些, 如电动机的负荷不大, K值可选择小一些, 具体情况视电动机所带的负荷来决定。

此外, 熔断器的熔体和熔座之间必需接触良好, 否则会引起接触处发热, 使熔体受外热而造成非故障性熔断。

在电动机安装的过程中, 应采用恰当的接线方式和正确的维护方法。

(1) 对于铜、铝连接尽可能使用铜铝过渡接头, 如没有铜铝接头, 可在铜接头处挂锡进行连接。

(2) 对于容量较大的插入式熔断器, 在接线处可加垫薄铜片 (0.2mm) , 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 检查、调整熔体和熔座间的接触压力。

(4) 接线时避免损伤熔丝, 紧固要适中, 接线处要加垫弹簧垫圈。

1.3 主回路方面易出现的故障

1.3.1 接触器的动静触头接触不良。

其主要原因是:接触器选择不当, 触头的灭弧能力小, 使动静触头粘在一起, 三相触头动作不同步, 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比较适合的接触器。

1.3.2 使用环境恶劣如潮湿、振动、有腐

蚀性气体和散热条件差等, 造成触头损坏或接线氧化, 接触不良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电气元件, 防护措施要得当, 强制改善周围环境, 定期更换元器件。

1.3.3 不定期检查, 接触器触头磨损严重, 表面凸凹不平, 使接触压力不足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检查维护周期, 进行严细认真的维护工作。

1.3.4 热继电器选择不当, 使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烧断, 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热继电器, 尽量避免过负荷现象。

1.3.5 安装不当, 造成导线断线或导线受外力损伤而断相。

预防措施:在导线和电缆的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规范”严细认真, 文明施工。

1.3.6 电器元件质量不合格, 容量达不到标称的容量, 造成触点损坏、粘死等不正常的现象。

预防措施:选择适合的元器件, 安装前应进行认真的检查。

1.3.7 电动机本身质量不好, 线圈绕组焊接不良或脱焊;引线与线圈接触不良。

预防措施:选择质量较好的电动机。

2 单相运行的分析和维护

根据电动机接线方式的不同, 在不同负载下, 发生单相运行的电流也不同, 因此, 采取的保护方式也不同。

例如:Y型接线的电动机发生单相运行时, 其电机相电流等于线电流, 其大小与电动机所带的负载有关。

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内部断线时, 电动机变成∨型接线, 相电流和线电流均与电动机负载成比例增长, 在额定电流负载下, 两相相电流应增大1.5倍, 一相线电流增加到1.5倍, 其它两相线电流增加姨3/2倍。

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外部断线时, 此时电动机两相绕组串联后与第三组绕组并联接于两相电压之间, 线电流等于绕组并联之路电流之和, 与电动机负荷成比例增长, 在额定负载情况下, 线电流增大3/2倍, 串接的两绕组电流不变, 另外一相电流将增大1/2倍。

在轻载情况下, 线电流从轻电流增加到额定电流, 接两相绕组电流保持轻载电流不变, 第三相电流约增加1.2倍左右。

所以角型接线的电动机在单相运行时, 其线电流和相电流不但随断线处的不同发生变化, 而且还根据负载不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 造成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无非是以下的几种原因造成的:

(1) 环境恶劣或某种原因造成一相电源断相。

(2) 保险非正常性熔断。

(3) 启动设备及导线、触头烧伤或损坏、松动, 接触不良, 选择不当等造成电源断一相。

(4) 电动机定子绕组一相断路。

(5) 新电机本身故障。

(6) 启动设备本身故障。

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及预防 第2篇

【关键词】工厂维修;预防措施;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生产当中电动机因缺相运行而造成烧毁的事故在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怎样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全面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效率,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和有关资料,现提出预防电动机单相运行的措施,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电动机单相运行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熔断器熔断

(1)故障熔断:主要是由于电机主回路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而造成熔断器熔断。预防措施:选择适应周围环境条件的电动机和正确安装的低压电器及线路,并要定期加以检查,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2)非故障性熔断:主要是熔体容量选择不当,容量偏小,在启动电动机时,受启动电流的冲击,熔断器发生熔断。

熔断器非故障性熔断是可以避免的,不要片面认为在能躲过电机的启动电流的情况下,熔体的容量尽量选择小一些的,这样才能够保护电机。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熔断器只能保护电动机的单相接地和相间短路事故,它绝不能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

2.正确选择熔体的容量

一般熔体额定电流选择的公式为:

额定电流=K×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1)耐热容量较大的熔断器(有填料式的)K值可选择1.5~2.5。

(2)耐热容量较小的熔断器K值可选择4~6。

对于电动机所带的负荷不同,K值也相应不同,如电动机直接带动风机,那么K值可选择大一些,如电动机的负荷不大,K值可选择小一些,具体情况视电机所带的负荷来决定。

此外,熔断器的熔体和熔座之间必需接触良好,否则会引起接触处发热,使熔体受外热而造成非故障性熔断。

在安装电动机的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接线方式和正确的维护方法。

(1)对于铜、铝连接尽可能使用铜铝过渡接头,如没有铜铝接头,可在铜接头出挂锡进行连接。

(2)对于容量较大的插入式熔断器,在接线处可加垫薄铜片(0.2mm),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检查、调整熔体和熔座间的接触压力。

(4)接线时避免损伤熔丝,紧固要适中,接线处要加垫弹簧垫圈。

3.主回路方面易出现的故障

(1)接触器的动静触头接触不良。 其主要原因是:接触器选择不当,触头的灭弧能力小,使动静触头粘在一起,三相触头动作不同步,造成缺相运行。预防措施:选择比较适合的接触器。

(2)使用环境恶劣如潮湿、振动、有腐蚀性气体和散热条件差等,造成触头损坏或接线氧化,接触不良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电气元件,防护措施要得当,强制改善周围环境,定期更换元器件。

(3)不定期检查,接触器触头磨损严重,表面凸凹不平,使接触压力不足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检查维护周期,进行严细认真的维护工作。

(4)热继电器选择不当,使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烧断,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热继电器,尽量避免过负荷现象。

(5)安装不当,造成导线断线或导线受外力损伤而断相。

预防措施:在导线和电缆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范”严细认真,文明施工。

(6)电器元件质量不合格,容量达不到标称的容量,造成触点损坏、粘死等不正常的现象。

预防措施:选择适合的元器件,安装前应进行认真的检查。

(7)电动机本身质量不好,线圈绕组焊接不良或脱焊;引线与线圈接触不良。

预防措施:选择质量较好的电动机。

二、单相运行的分析和维护

根据电动机接线方式的不同,在不同负载下,发生单相运行的电流也不同,因此,采取的保护方式也不同。

例如:Y型接线的电动机发生单相运行时,其电机相电流等于线电流,其大小与电动机所带的负载有关。

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内部断线时,电动机变成∨型接线,相电流和线电流均与电动机负载成比例增长,在额定电流负载下,两相相电流应增大1.5倍,一相线电流增加到1.5倍,其它两相线电流增加√3/2倍。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外部断线时,此时电动机两相绕组串联后与第三组绕组并联接于两相电压之间,线电流等于绕组并联之路电流之和,与电动机负荷成比例增长,在额定负载情况下,线电流增大3/2倍,串接的两绕组电流不变,另外一相电流将增大1/2倍。在轻载情况下,线电流从轻电流增加到额定电流,接两相绕组电流保持轻载电流不变,第三相电流约增加1.2倍左右。所以角型接线的电动机在单相运行时,其线电流和相电流不但随断线处的不同发生变化,而且还根据负载不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造成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无非是以下的几种原因造成的:

1.环境恶劣或某种原因造成一相电源断相。

2.保险非正常性熔断。

3.启动设备及导线、触头烧伤或损坏、松动,接触不良,选择不当等造成电源断一相。

4.电动机定子绕组一相断路。

5.新电机本身故障。

6.启动设备本身故障。

只要我们在施工时认真安装,在正常运行及维护检修过程中,严格按标准执行,一定可以避免由于电动机单相运行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电动机的选择主要是容量的选择,如果容量选小了,一方面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能力,使生产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电动机长时间在过载的情况下运行,会过早损坏,同时还可能出现启动困难,经不起冲击负载等。容量选大了,不仅使设备投资费用增加,而且电动机经常在轻载情况下运行,运行效率和功率因数(对异步电动机而言)都会下降。电动机容量的选择应根据以下三项原则进行。

1.发热。电动机在运行时,必须保证電动机的实际最高温度等于或者小于电动机绝缘允许的最高温度。

2.过载能力。电动机在运行时必须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即所选电动机的最大转矩或最大允许工作电流必须大于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载转矩和最大负载电流。

3.启动能力。由于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转矩一般比较小,所以电动机必须有可靠的启动负载转矩。

四、结束语

只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加强对于电气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勤巡检、勤发现、勤动脑、勤思考,认真对待出现的问题,对于电动机选型方面,严格对待慎重分析,相信像上述所出的问题都会避免。这样不仅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费用以及因设备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于我们自身素质和实际能力及水平的提高都会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秀谦.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及预防[J].科技信息,2009.1.

[2]邢志超.电动机单相运行的防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3]衣锡三.泵站电机容量选样及功率损耗[J].山东水利科技,1995.6.

三相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及预防 第3篇

1 电动机单相运行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1 熔断器熔断

1.1.1 故障熔断:主要是由于电动机主回路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保险选择不当、接触不良而造成熔断器熔断。

预防措施:选择适应周围环境条件的电动机和正确安装的低压电器及线路, 并要定期加以检查,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1.1.2 非故障性熔断:主要是熔体容量选择不当, 容量偏小, 在启动电动机时, 受启动电流的冲击, 熔断器发生熔断。

熔断器非故障性熔断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片面认为在能躲过电机的启动电流的情况下, 熔体的容量尽量选择小一些的, 这样才能够保护电机。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熔断器只能保护电动机的单相接地和相间短路事故, 它绝不能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

1.2 正确选择熔体的容量

一般熔体额定电流选择的公式为:额定电流=K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a.耐热容量较大的熔断器 (有填料式的) K值可选择1.5~2.5。

b.耐热容量较小的熔断器K值可选择4~6。

对于电动机所带的负荷不同, K值也相应不同, 如电动机直接带动风机, 那么K值可选择大一些, 如电动机的负荷不大, K值可选择小一些, 具体情况视电机所带的负荷来决定。

此外, 熔断器的熔体和熔座之间必需接触良好, 否则会引起接触处发热, 使熔体受外热而造成非故障性熔断。

在安装电动机的过程中, 应采用恰当的接线方式和正确的维护方法。

a.对于铜、铝连接尽可能使用铜铝过渡接头, 如没有铜铝接头, 可在铜接头出挂锡进行连接。

b.对于容量较大的插入式熔断器, 在接线处可加垫薄铜片 (0.2mm) , 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c.检查、调整熔体和熔座间的接触压力。

d.接线时避免损伤熔丝, 紧固要适中, 接线处要加垫弹簧垫圈。

1.3 主回路方面易出现的故障

1.3.1 接触器的动静触头接触不良。

其主要原因是:接触器选择不当, 触头的灭弧能力小, 使动静触头粘在一起, 三相触头动作不同步, 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比较适合的接触器。

1.3.2 使用环境恶劣如潮湿、振动、有腐蚀性气体和散热条件差等, 造成触头损坏或接线氧化, 接触不良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电气元件, 防护措施要得当, 强制改善周围环境, 定期更换元器件。

1.3.3 不定期检查, 接触器触头磨损严重, 表面凸凹不平, 使接触压力不足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检查维护周期, 进行严细认真的维护工作。

1.3.4 热继电器选择不当, 使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烧断, 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热继电器, 尽量避免过负荷现象。

1.3.5 安装不当, 造成导线断线或导线受外力损伤而断相。

预防措施:在导线和电缆的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规范”严细认真, 文明施工。

1.3.6 电器元件质量不合格, 容量达不到标称的容量, 造成触点损坏、粘死等不正常的现象。

预防措施:选择适合的元器件, 安装前应进行认真的检查。

1.3.7 电动机本身质量不好, 线圈绕组焊接不良或脱焊;引线与线圈接触不良。

预防措施:选择质量较好的电动机。

2 单相运行的分析和维护

根据电动机接线方式的不同, 在不同负载下, 发生单相运行的电流也不同, 因此, 采取的保护方式也不同。

例如:Y型接线的电动机发生单相运行时, 其电机相电流等于线电流, 其大小与电动机所带的负载有关。

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内部断线时, 电动机变成∨型接线, 相电流和线电流均与电动机负载成比例增长, 在额定电流负载下, 两相相电流应增大1.5倍, 一相线电流增加到1.5倍, 其它两相线电流增加√3/2倍。

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外部断线时, 此时电动机两相绕组串联后与第三组绕组并联接于两相电压之间, 线电流等于绕组并联之路电流之和, 与电动机负荷成比例增长, 在额定负载情况下, 线电流增大3/2倍, 串接的两绕组电流不变, 另外一相电流将增大1/2倍。

在轻载情况下, 线电流从轻电流增加到额定电流, 接两相绕组电流保持轻载电流不变, 第三相电流约增加1.2倍左右。

所以角型接线的电动机在单相运行时, 其线电流和相电流不但随断线处的不同发生变化, 而且还根据负载不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 造成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无非是以下的几种原因造成的:

a.环境恶劣或某种原因造成一相电源断相。b.保险非正常性熔断。

c.启动设备及导线、触头烧伤或损坏、松动, 接触不良, 选择不当等造成电源断一相。

d.电动机定子绕组一相断路。e.新电机本身故障。

f.启动设备本身故障。

单相电动机 第4篇

【关键词】电动机;单相运行;故障分析;预防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电动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代经济和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生产当中电动机因缺相运行而造成烧毁的事故在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怎样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全面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效率,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工作实际和有关资料,总结出了预防电动机单相运行的措施。

1.电动机单相运行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1熔断器熔断

⑴故障熔断:主要是由于电机主回路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而造成熔断器熔断。

预防措施:选择适应周围环境条件的电动机和正确安装的低压电器及线路,并要定期加以检查,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⑵非故障性熔断:主要是熔体容量选择不当,容量偏小,在启动电动机时,受启动电流的冲击,熔断器发生熔断。

熔断器非故障性熔断是可以避免的,不要片面认为在能躲过电机的启动电流的情况下,熔体的容量尽量选择小一些的,这样才能够保护电机。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熔断器只能保护电动机的单相接地和相间短路事故,它绝不能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

1.2正确选择熔体的容量

一般熔体额定电流选择的公式为:额定电流=K×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⑴耐热容量较大的熔断器(有填料式的)•;K值可选择1.5~2.5。

⑵耐热容量较小的熔断器K值可选择4~6。

对于电动机所带的负荷不同,•;K值也相应不同,如电动机直接带动风机,•;那么K值3可选择大一些,如电动机的负荷不大,K值可选择小一些,具体情况视电机所带的负荷来决定。

此外,熔断器的熔体和熔座之间必需接触良好,否则会引起接触处发热,使熔体受外热而造成非故障性熔断。

在安装电动机的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接线方式和正确的维护方法。

⑴对于铜、铝连接尽可能使用铜铝过渡接头,如没有铜铝接头,可在铜接头出挂锡进行连接。

⑵对于容量较大的插入式熔断器,•;在接线处可加垫薄铜片(0.2mm),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⑶检查、调整熔体和熔座间的接触压力。

⑷接线时避免损伤熔丝,紧固要适中,接线处要加垫弹簧垫圈。

1.3主回路方面易出现的故障

⑴接触器的动静触头接触不良。

其主要原因是:接触器选择不当,触头的灭弧能力小,•;使动静触头粘在一起,三相触头动作不同步,造成缺相运行。预防措施:选择比较适合的接触器。

⑵使用环境恶劣如潮湿、•;振动、有腐蚀性气体和散热条件差等,造成触头损坏或接线氧化,接触不良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电气元件,防护措施要得当,强制改善周围环境,定期更换元器件。

⑶不定期检查,接触器触头磨损严重,表面凸凹不平,使接触压力不足而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检查维护周期,进行严细认真的维护工作。

⑷热继电器选择不当,使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烧断,造成缺相运行。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热继电器,尽量避免过负荷现象。

⑸安装不当,造成导线断线或导线受外力损伤而断相。

预防措施:在导线和电缆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范”严细认真,文明施工。

⑹电器元件质量不合格,容量达不到标称的容量,造成触点损坏、粘死等不正常的现象。

预防措施:选择适合的元器件,安装前应进行认真的检查。

⑺电动机本身质量不好,线圈绕组焊接不良或脱焊;引线与线圈接触不良。

1.4预防措施:选择质量较好的电动机

2.单相运行的分析和维护

根据电动机接线方式的不同,在不同负载下,发生单相运行的电流也不同,因此,采取的保护方式也不同。

例如:Y型接线的电动机发生单相运行时,其电机相电流等于线电流,其大小与电动机所带的负载有关。

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内部断线时,电动机变成∨型接线,相电流和线电流均与电动机负载成比例增长,在额定电流负载下,两相相电流应增大1.5倍,一相线电流增加到1.5倍,其它两相线电流增加√3/2倍。

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外部断线时,此时电动机两相绕组串联后与第三组绕组并联接于两相电压之间,线电流等于绕组并联之路电流之和,与电动机负荷成比例增长,在额定负载情况下,线电流增大3/2倍,串接的两绕组电流不变,另外一相电流将增大1/2倍。

在轻载情况下,线电流从轻电流增加到额定电流,接两相绕组电流保持轻载电流不变,第三相电流约增加1.2倍左右。

所以角型接线的电动机在单相运行时,其线电流和相电流不但随断线处的不同发生变化,而且还根据负载不同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造成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无非是以下的几种原因造成的:

(1)环境恶劣或某种原因造成一相电源断相。

(2)保险非正常性熔断。

(3)启动设备及导线、触头烧伤或损坏、松动,接触不良,选择不当等造成电源断一相。

(4)电动机定子绕组一相断路。

(5)新电机本身故障。

(6)启动设备本身故障。

只要我们在施工时认真安装,在正常运行及维护检修过程中,•;严格按标准执行,一定可以避免由于电动机单相运行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电动机的选择主要是容量的选择,如果容量选小了,一方面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能力,使生产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电动机长时间在过载的情况下运行,会过早损坏,同时还可能出现启动困难,经不起冲击负载等。容量选大了,不仅使设备投资费用增加,而且电动机经常在轻载情况下运行,运行效率和功率因数(对异步电动机而言)都会下降。电动机容量的选择应根据以下三项原则进行。

3.1发热

电动机在运行时,必须保证电动机的实际最高温度等于或者小于电动机绝缘允 许的最高温度。

3.2过载能力

电动机在运行时必须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即所选电动机的最大转矩或最大 允许工作电流必须大于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载转矩和最大负载电流。

3.3启动能力

由于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转矩一般比较小,所以电动机必须有可靠的 启动负载转矩。

4.结束语

只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加强对于电气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勤巡检、勤发现、勤动脑、勤思考,认真对待出现的问题,对于电动机选型方面,严格对待慎重分析,相信像上述所出的问题都会避免。这样不仅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费用以及因设备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于我们自身素质和实际能力及水平的提高都会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秀谦.电动机单相运行的原因及预防.科技信息,2009-01-25.

[2]邢志超.电动机单相运行的防护.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15.

单相电动机 第5篇

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台扇、吊扇、抽油烟机、吸尘器、小型鼓风机、小型车床、医疗器械等采用的都是这种电动机。维修人员在维修这种电动机时, 更换移相电容器是常有的事。由于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分为单相电容启动异步电动机、单相电容运行异步电动机和单相电容启动运行异步电动机3种, 因此, 移相电容器分为启动电容器和运行电容器2种。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更换移相电容器时, 必须注意区分启动电容器和运行电容器的区别。

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中的启动电容器和运行电容器, 采用的是不同类型的电容器。其中启动电容器为获得较大的启动力矩, 容量较大, 约几十到几百微法, 因其工作时间短, 通常采用价格便宜的电解电容器。而运行电容器长期接在电源上, 参与电动机的运行, 容量较小, 一般为油浸金属箔型或金属化薄膜型电容器。由于该电容器长期参与运行, 因此, 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及质量的好坏, 对电动机的启动情况、功率损耗及调速情况等都有较大影响, 电动机需要更换移相电容器时, 必须特别注意保持原规格, 不得将启动电容器 (电解电容器) 作为运行电容器使用。

浅析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测试试验 第6篇

用单相电源供电, 只有一相定子绕组的异步电动机, 叫单相异步电动机。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因其使用单相交流电源, 故广泛应用于办公场所、家用电器、医疗器械中, 在工业、农业生产中单相异步电动机也常用于拖动一些小型生产机械。本文主要研究的单相异步电动机下文简称“电机”, 是以连续工作制 (S1, 连续定额) 为基准的, 额定电压为115 V、220 V、230 V或240 V, 频率为50 Hz或60 Hz的电机。

1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环境要求

1.1 运行环境条件

在下列海拔、环境空气温度及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 电机应能在额定工况下正常运行: (1) 海拔不超过1 000 m; (2) 环境温度在-5~43℃; (3) 最潮湿月的平均最高空气相对湿度为90%, 同时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不大于25℃。

1.2 电气条件 (电压及电流波形)

电源电压及电流应为实际正弦波形, 即电压及电流的正弦性畸变率不超过5%。

2 电机的基本测试

2.1 结构测试、径向和轴向跳动

(1) 结构测试。电机按结构可分为铁壳电机、塑封电机、铸铝电机等或单轴伸、双轴伸等。结构测试要求电机的紧固螺母沿紧固方向承受大于等于1.4 Nm力矩时, 电机螺栓、螺母不松动;电机装配完整, 外观无破损、裂痕、气泡、皱纹、斑点及粘附污物。

(2) 径向跳动。电机的轴伸长度小于50 mm时, 在轴伸接合部分中点的圆周面上将轴转动一周, 用千分表所测得最大与最小之差不超过0.03 mm。当轴伸长度大于50 mm时, 每增加25 mm, 其径向跳动允许增大0.015 mm。

(3) 轴向跳动。电机转子在轴向应有0.1~1.5 mm间隙, 间隙由波形弹簧垫圈保证。

2.2 低压起动

电机在冷态和热稳定后, 施加75%额定电压, 带实际负载下应能正常起动。低压起动测试方法为:将电机装于实际状态中, 分别在冷态和热稳定状态下, 施加75%额定电压, 起动3次且每次启动时间不得大于10 s。

2.3 电机振动

电机在额定电压、频率, 空载运转状态下, 贯流风扇电机测得的振动速度不应超过1.3mm/s, 其他电机的振动速度不应超过1.8mm/s。

2.4 噪声

(1) 电机空载, 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运转时, 应平稳轻快, 无停滞现象, 声音和谐、无杂音。 (2) 电机轴线允许倾斜15°运转, 空载运行时声音均匀和谐而无阵发异常声。 (3) 在170~260 V (115 V的电机在88~135 V) 电压下, 电机无论在高、中、低速档运行, 噪声频谱上均不应出现因电机引起的明显峰值, 噪音频谱在0~500 Hz低频段无异常的尖峰。耳听电机噪声流畅和谐, 无不适感, 不应出现异常噪声。

2.5 温升

(1) 电机绕组温升采用电阻法测量。在室温环境条件下, 给测试电机施加1.06倍的额定电压, 在测试电机达到热稳定状态 (一般测试时间为4 h以上) 后测量其结果。

铜绕组的温升Δt (K) 可由式 (1) 确定, 试验结束后绕组温度T (℃) 由式 (2) 确定:

式中, R1为试验开始时的绕组电阻 (Ω) ;R2为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 (Ω) ;t1为试验开始时的环境温度 (℃) ;t2为试验结束时的环境温度 (℃) ;234.5为铜绕组系数。

用电阻法测试温升, 试验开始时, 绕组应处于室温。因电机断开瞬间的阻值不易获得, 电阻值又随测试环境变化过快, 故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推荐用以下方法来确定:在断开开关后及其后几个短的时间间隔内, 尽可能快地对几个电阻进行测量, 以便能绘制一条电阻对时间变化的曲线, 用其确定开关断开瞬间的电阻值。

(2) 试验期间要连续监测温升, 温升值不得超过表1中所示的值。

3 电机介电性能试验

3.1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的测试是用兆欧表在施加500 VDC的直流电压1 min后, 测量定子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 用500 VDC兆欧表测得的热态时或温升后的绝缘电阻应≥50 MΩ, 冷态时应>100 MΩ。

3.2 电气强度

电气强度的测试采用闪烁击穿装置, 在电机各绕组与机壳间施加频率为50 Hz的基本正弦波电压, 开始时电压加至750 V, 然后迅速升到1 500 V, 历时1 min不应发生闪烁和击穿现象。电机应在承受1 500 VAC/1 min/5 m A或1 800 VAC/2 s/5 m A的电气强度试验时无击穿和闪络。

3.3 匝间绝缘

电机定子绕组应能承受升高电压试验而匝间绝缘不发生击穿, 试验方法:在电机空载时施加1.3倍额定电压, 持续时间为3 min。

3.4 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的测试用交流毫安表, 测试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之间的电流。电机在负载运行温度达到热稳定状态下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其泄漏电流限值不超过0.35 m A。

3.5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漆包线和引出线等连接点、连接焊点不能出现锐尖, 而且必须采用绝缘护套固定。最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值如表2所示。

4 电机非正常性能试验

4.1 潮态试验

(1) 将电机置于温度 (40±2) ℃、相对湿度90%~95%的试验箱中48 h, 湿热试验后样本处于潮湿箱 (室) 内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耐电压试验。 (2) 电机经湿热试验后即进行潮态绝缘电阻测量, 施加约500 V直流电压1 min, 电机定子绕组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Ω。 (3) 电机经湿热试验后即经受试验电压为1500VAC, 漏电流为5 m A, 历时1 min的耐电压试验而不应发生闪烙或击穿。

4.2 耐久性试验

(1) 电机在1.1倍额定电压、额定负载下运行48 h, 然后在0.9倍额定电压、额定负载下运行48 h后, 电机各绕组与机壳间抗电强度应能承受1 500 VAC/1 min/5 m A或1 800 VAC/2 s/5 m A的电气强度试验而无击穿和闪络。 (2) 电机在1.1倍和0.85倍额定电压下, 带负载启动各50次, 每次时间不小于10 s, 电机各绕组与机壳间应能承受1 500 VAC/1 min/5 m A或1 800 VAC/2 s/5 m A的电气强度试验而无击穿和闪络。

4.3 耐温度冲击试验

(1) 储存试验:电机在80℃的温度下存放48 h后在室温下放置1 h测试, 然后在-20℃的温度下存放48 h后在室温下放置1 h测试, 电机各绕组与机壳间应能承受1 500 VAC/1 min/5 m A或1 800 VAC/2 s/5 m A的电气强度试验而无击穿和闪络。 (2) 温度冲击:电机在60℃的温度下存放2 h后在室温下放置30 min, 再在-10℃的温度下存放2 h后在室温下放置30 min为一个循环, 共5个循环后在室温下放置1 h后测试, 电机各绕组与机壳间应能承受1 500 VAC/1 min/5 m A或1 800 VAC/2 s/5 m A的电气强度试验而无击穿和闪络。

4.4 非正常工作试验

(1) 设计电机时应尽可能避免其由于不正常或误操作而使安全性能被破坏或削弱, 从而引起火灾、触电等事故。 (2) 电机要进行堵转试验。1) 试验时, 对电容电机应使电容器短路或开路, 两者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 并使电机温度保护器短路;2) 试验应在额定电压和电机处于实际冷却状态下进行, 从电机通电启动开始计时, 直到电机达到热稳定状态为止;3) 电机在上述规定的试验工作时间结束后, 绕组温度限值:E级绝缘电机165℃, B级绝缘电机175℃, F级绝缘电机190℃;4) 试验期间不得出现闪烙或有熔化的金属。

4.5 塑封电机耐热、阻燃和耐漏电起痕试验

对塑封电机要进行耐热、阻燃和耐漏电起痕试验。 (1) 耐热:球压试验;烘箱温度为 (125±2) ℃/1 h, 球压痕直径不应大于2 mm。 (2) 阻燃:灼热丝试验;试验温度为960℃, 试验持续时间为 (30±1) s。 (3) 耐漏电起痕:具体按GB123502000中21.3要求进行。

4.6 PG和保护器

PG脉冲输出:3个/转, VH>3.5 V, VL<0.4 V, 0.5

5 结语

本文针对单相异步电动机, 结合国标中关于电机的测试要求以及GB4706关于电器件的安全通用标准, 对电机的结构、振动、噪音等基本测试, 介电性能试验, 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测试试验作了介绍。

参考文献

[1]史旺旺, 郑建勇.单相异步电动机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中小型电机, 1998 (4)

[2]GB/T9651—2008单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单相电动机 第7篇

1 电容运行式单异步电动机简介

1.1 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上有两个绕组:一个称为主绕组 (或称为工作绕组) , 接线端子为1、2;另一个为启动绕组 (或称为辅助绕组) , 接线端子为3、4。两绕组在空间相差90o, 如图1所示。其转子是鼠笼式的。

1.2 电容运行式单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为了使单相异步电动机能自行启动, 在2、4两端子之间接有启动电容, 如图2所示。当启动绕组与电容器串联时, 利用电容器使启动绕组中的电流在相位上比主绕组中的电流导前近90o, 即由于启动绕组串联了电容器, 使得在单相电源作用下, 在两绕组中形成了近似的两相电流。

两相电流分别通入在空间互差90o的主绕组和启动绕组中, 在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中形成了旋转磁场, 分析过程如图3所示。旋转磁场切割转子导体, 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转子导体成为载流导体, 在气隙旋转磁场的作用下, 受到电磁力的作用, 对转轴产生了启动转矩, 从而使单相异步电动机能自行启动旋转运行。

在实际使用单相异步电动机时, 有时需要进行正反转控制, 如家用洗衣机中洗涤用的单相异步电动机, 运行中一般在30 s左右改变一次转向等。

根据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主绕组和启动绕组是否一样, 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两绕组相同时正反转控制, 二是两绕组不相同时正反转控制[1,2]。

2 两绕组相同时正反转控制

当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主绕组和启动绕组相同时, 电动机可以采用三端子接线也可以采用四端子接线。三端子接线时1、3为两绕组的公共接线端, 接交流电源的相线 (L) , 2、4端子之间接启动电容。四端子接线时1、3两端短接在一起, 接交流电源的相线 (L) , 2、4端子之间接启动电容, 这两种接线法实质一样。

如果交流电源的中线 (N) 接端子2, 外部接线如图4所示, 这种接线电动机内部接线与图2所示接线图相同, 此时启动电容与启动绕组串联, 使启动绕组中的电流导前主绕组中的电流近似90o, 气隙中的旋转磁场为逆时针方向, 如图3所示, 电动机逆时针方向旋转, 假设此旋转方向为正转方向。

当交流电源的中线 (N) 接端子4时, 如图5所示, 这种接线电动机的内部接线如图6所示, 此时启动电容与主绕组串联, 使主绕组中的电流导前启动绕组中的电流近似90o, 同样可画图分析得出, 此时气隙中的旋转磁场与如图3所示的方向相反, 即为顺时针方向, 电动机顺时针方向旋转, 设此时电动机旋转方向为反转方向。

当主绕组和启动绕组相同时, 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实质上是交换主绕组和启动绕组, 使得主绕组中电流导前或滞后启动绕组中电流近似90o。交换主绕组和启动绕组手动控制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正反控制线路如图7所示。

控制过程为:合上QS, 当开关S向上扳时, 中线接于主绕组的端子2, 电动机正转;当开关S向下扳时, 中线接于启动绕组的端子4, 电动机反转[1,3]。

3 两绕组不相同时正反转控制

当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的主绕组和启动绕组不相同时, 不能采用交换主绕组和启动绕组的方法来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应采用交换其中一个绕组的首、尾端的接线方法来实现正反转控制。

假设通过交换启动绕组的首、尾端来实现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当启动绕组的首端 (3号端) 交流电源的相线 (L) , 尾端 (4号端) 经过启动电容接中线 (N) , 此时接线与图2所示接线相同, 主绕组中的电流滞后启动绕组中的电流近似90o, 此时产生旋转磁场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电动机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启动绕组的首端 (3号端) 交流电源的中线 (N) , 尾端 (4号端) 经过启动电容接相线 (L) , 此时主绕组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启动绕组中的电流反向, 主绕组中的电流与启动绕组中的电流的相位差相应变化了180o, 主绕组中的电流导前启动绕组的电流近似90o, 此时产生旋转磁场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电动机顺时针方向旋转。主绕组中的电流I主、启动绕组中的电流I启的相量图如图8所示。

交换启动绕组的首、尾端实现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手动控制线路如图9所示。

控制过程为:合上QS1, 当QS2合于左侧时, 启动绕组的首端接相线 (L) , 尾端经启动电容接中线 (N) , 电动机正转;当QS2合于右侧时, 启动绕组的首端接中线 (N) , 尾端经启动电容接相线 (L) , 电动机反转[3]。

4 结束语

在对电容运行式单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时, 首先检测主绕组和启动绕组的阻值, 根据它们的阻值判断主绕组和启动绕组是否相同, 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设计其正反转控制线路。

参考文献

[1]杜贵明, 张森林.电机与电气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2]谭维瑜.电机与电气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浅谈单相串激电动工具的维修及保养 第8篇

1单相串激电动工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1 单相串激电动机主要组成部件有:定子、电枢、换向器、电刷、刷架、机壳、轴承、端盖等。

1.1.1定子: 由定子铁芯和两组激磁绕组 (也称定子线包) 组成。

1.1.2 电枢 (转子) : 是单相串激电动机的旋转部件, 它由电机轴、电枢铁芯、电枢绕组和换向器组成。

1.1.3 换向器 (铜头) : 由许多铜质换向片镶贴在一个绝缘的圆筒表面上, 换向片做成楔形, 各换向片间用云母片绝缘。

1.1.4 电刷 (碳刷) : 是单相串激电动机的重要部件。它不但能使电枢绕组与电路保持联系, 而且与换向器配合, 共同完成电枢电流的换向任务。

1.2 工作原理

任何电机的工作原理都是建立在电磁感应理论基础上, 单相串激电动机同样如此。单相串激电动机两个激磁绕组绕制方向相反, 通过电流所形成的磁极其极性也相反, 激磁线包和电枢绕组是串联形式, 电枢绕组和激磁绕组流过的是同一个电流, 无论怎样改变电流的方向, 定子磁极的极性与电枢电流方向是同步变化的, 从而保证电枢的电磁转矩方向不变, 电动机的转向不变, 所以电动机电磁力矩方向与电流方向变化无关。如果要改变电动机电枢的旋转方向, 只需改变激磁线包两个端头与电枢绕组串联的极性即可实现。

2电动工具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技巧

单相串激电动工具常见故障可分为电气类和机械类, 以下按分类对电动工具一些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检查方法和维修技巧进行全面的总结综述。

电气类故障现象:不启动、转速不正常、空载电流过大、火花大

机械类故障现象:定子和转子相擦、振动、噪声大、减速箱温升过高

2.1 电气类故障原因及维修方法

2.1.1 导线及电源开关故障导线接触不良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主要故障部位在插头出线端和机器入线端, 导线线芯接触不良或线芯断路;电源开关是工具中使用最频繁的器件, 内部触点接触不良及开路也是最常见故障, 所以对于接触不良的故障, 先查电源线及开关是否良好, 再查其它部位。

2.1.2 换向器 (铜头) 部分故障

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 会使换向器与电刷之间产生较大火花, 甚至环火, 会造成换向器表面烧伤, 严重影响电动机的正常运行。

原因:电刷磨损严重、电刷弹簧压力小、换向器表面粘污物或磨损严重。

解决方法:如电刷磨损严重、弹簧压力问题要换新, 更换时要注意电刷的规格及软硬度及弹簧的长短度。如换向器表面有污物, 造成换向片间漏电, 先用利器刮去换向片间的残存物, 再用细砂纸研磨光滑;如换向器表面损伤严重, 表面凹凸不平, 最好用刨床刨平后再用细砂纸研磨光滑。

2.1.3 定子线包 (激磁绕组) 损坏情况有:继路、通地、短路

(1) 激磁绕组断路电动机不工作, 可测量定子包两个引线端的阻值得知。断路故障常见于长时间不使用, 定子绕包潮湿发霉引起, 或重新绕制时安装不当引起。

(2) 激磁绕组通地指绕组线圈与定子铁芯相通, 通地后, 电机壳体带电, 带来触电危险。通地后一定要找出通地的原因, 如受潮造成, 要烘干、浸漆后再检测绝缘阻值 (应大于5兆欧) 。若是绝缘层造成的通地, 必须更换或重新绕制。

(3) 激磁绕组短路激磁绕组轻微短路会引起电动机转速高, 电流过大, 铜头火花大, 定子、转子温度升高, 严重时损毁转子 (当更换转子后, 故障又重演) 这种情况较难检查, 只能用电桥测量两个绕组的内阻进行比较, 严重短路的绕组线圈漆包线为褐色或黑色。

激磁绕组短路只能换新或重绕, 市场上规格合适的定子及激磁绕组套件较少, 因易于绕制, 所以多数采用重新绕制的维修方法, 在绕制先要登记原数据 (如线径大小、绕制匝数、绕制方向) , 要选用绝缘系数较大的复合漆包线绕制, 安装时要注意线圈端部不要碰触到定子铁芯和转子。

2.1.4 电枢 (转子) 损坏情况有:通地、绕组线圈断路、短路, 铜头损坏或磨损过大, 轴芯损坏变形, 轴芯传动齿轮磨损过大或轮齿裂断。

电枢通地、短路故障都会引起电动空载时能启动, 负载时转速低, 换向器火花大, 机器发热厉害, 短路严重时电机不工作。电枢断路故障类似接触不良故障现象。

(1) 电枢绕组通地即电枢绕组的线圈与轴芯相通。可用万用表测铜头换向片与铁芯的阻值, 若有一定阻值, 说明通地。

(2) 电枢绕组断路电枢绕组的线圈是通过换向相互串联的, 可测铜头换向片间的阻值, 若测得某两片间阻值为无穷大, 说明该绕组内部断路。

(3) 电枢绕组间短路严重短路者, 可通过观察线圈的颜色来判断 (黑色或黑褐色) 。如是局部轻微短路, 较难观察, 可通过自制的“绕组短路检测器“测量。

测量时, 先把转子放在“短路检测器”的槽口处, 再把一锯片水平放置在转子的绕组槽口上, 然后, 接通短路检测器的电源, 若锯片跳动, 说明该槽内线圈局部短路, 跳动越大, 说明短路越严重。 (依此方法检测所有绕组) 使用“短路检测仪”检查时要注意以下操作规程, 一定要先放置电枢检测器的开口上, 再通电检测, 完毕后, 应先断电, 后取下电枢, 否则“短路检测器”将是开口电抗器, 线圈励磁电流过大导致“短路检测器”线圈烧毁。

对于电枢 (转子) 以上几种损坏情况, 都必须换新或重新绕制。目前市场上各型号的转子较定子多且型号较齐全, 更换方便, 价格也较为经济, 所以转子的维修多以换新为主。对于较特殊的市场较缺的转子必须重新绕制。单相串激电动机的电枢绕组多采用对绕式和叠绕式绕制, 关于电枢的绕制方法, 这里就不作具体的介绍了。

2.2 机械类故障原因:

2.2.1 电枢动平衡精度太低。

2.2.2 电机轴承磨损、间隙过大, 缺少滑润油。

2.2.3 风扇扇页变形。

2.2.4 传动齿轮损坏或啮合不好

2.2.5 机器装配工艺不符合精度标准。

电动工具工作时, 转速很高 (转速可达4000 转/ 分钟) , 出现以上情况, 会使电动机产生强烈的振荡, 或异常的噪声, 温升过高, 严重时会引起电枢擦伤、烧毁定子或转子线圈。

3电动工具的保养

单相串激电动工具需要用手紧握手柄不断移动, 并且工作时振动较大, 其内部绝缘容易损坏, 比其它电机电器更容易发生触电危险, 所以在电气安全方面有其特殊性要求。因此电动工具必须制定以时间 (或使用次数) 为基准的定期维护、保养制度。

3.1 定期拆卸检查减速箱润滑油及齿轮啮合情况, 以免温升过高。

3.2 检查轴承滑润油, 防止轴承在工作中温升高烧毁轴承机座, 造成位置误差过大, 引起转动不平衡。

3.3 检查轴承磨损情况及轴承室的精度, 防止转子转动晃动碰擦定子铁芯。

3.4 定期观察电刷的使用磨损情况、弹簧的压力情况及铜头的表面光滑情况, 以免产生过大的火花烧伤铜头。

3.5 如电驱通过传动带 (如电刨) 或传动齿轮 (如冲击钻) 带动负载的电动机, 还要定时检查传动机构的轴承、齿轮及传动带, 以免负载过重引起电流过大导致烧毁定子激磁绕组和电枢绕组。

3.6 电动工具的安装工艺对电动机的使用寿命起到至关键的作用, 对拆开维修或保养后在安装时一定要严格精度要求, 做到每个安装环节都要细心且正确, 严禁在有异常情况下通电试车。

3.7 定期进行绝缘性能检测, 因单相串激电动机的定子包通地、电枢通地、刷握通地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轻者烧毁电动机, 重者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4小结

4.1 单相串激电动工具为交直流两用电动机, 电动工具由电动部分和机械传动部分组成, 电机部分主要部件是定子、电枢、换向器。

4.2 单相串激电动工具常见故障分为两大类:机械类、电气类。

4.3 单相串激电动工具必须制定以时间 (或使用次数) 为基准的定期保养制度。

摘要:根据本人长期从事家用电器、电动机 (电动工具) 的维修工作经验, 针对电动工具的电动部分一些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检查方法和维修技巧进行全面的总结综述。

关键词:单相串激电动机,结构,故障检查,维修

参考文献

[1]安国庆.异步电动机早期故障特征检测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13.

[2]薛建辉.异步电动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10.

[3]吴晓帆.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判断及检修[J].科技风, 2012, 10:159.

单相电动机 第9篇

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还可分为永磁同步电动机、磁阻同步电动机和磁滞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可分为感应电动机和交流换向器电动机。感应电动机又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和罩极异步电动机等。交流换向器电动机又分为单相串励电动机、交直流两用电动机和推斥电动机。本文主要介绍对象为三相异步电动机。

2 电动机单相运行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1 熔断器熔断

2.1.1 故障熔断

主要是由于电机主回路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而造成熔断器熔断。预防措施:选择适应周围环境条件的电动机和正确安装的低压电器及线路, 并要定期加以检查,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2.1.2 非故障性熔断

主要是熔体容量选择不当, 容量偏小, 在启动电动机时, 受启动电流的冲击, 熔断器发生熔断。熔断器非故障性熔断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片面认为在能躲过电机的启动电流的情况下, 熔体的容量尽量选择小一些的, 这样才能够保护电机。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熔断器只能保护电动机的单相接地和相间短路事故, 它绝不能作为电动机的过负荷保护。

2.2 熔体容量的选择

正确选择熔体的容量一般熔体额定电流选择的公式为:额定电流=K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1) 耐热容量较大的熔断器 (有填料式的) K值可选择1.5~2.5。 (2) 耐热容量较小的熔断器K值可选择4~6。对于电动机所带的负荷不同K值也相应不同, 双速电机改造如电动机直接带动风机, 那么K值可选择大一些;如电动机的负荷不大K值可选择小一些, 具体情况视电机所带的负荷来决定。此外, 熔断器的熔体和熔座之间必需接触良好, 否则会引起接触处发热, 使熔体受外热而造成非故障性熔断。在安装电动机的过程中, 应采用恰当的接线方式和正确的维护方法。对于铜, 铝连接尽可能使用铜铝过渡接头, 如没有铜铝接头, 可在铜接头出挂锡进行连接。对于容量较大的插入式熔断器, 在接线处可加垫薄铜片 (.) , 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安装时注意检查、调整熔体和熔座间的接触压力, 接线时避免损伤熔丝, 紧固要适中, 接线处要加垫弹簧垫圈。

2.3 主回路方面易出现的故障

(1) 接触器的动静触头接触不良。其主要原因是:接触器选择不当, 触头的灭弧能力小, 使动静触头粘在一起, 三相触头动作不同步, 造成缺相运行。预防措施:选择容量适合的接触器。

(2) 使用环境恶劣如潮湿, 振动, 有腐蚀性气体和散热条件差等, 造成触头损坏或接线氧化, 接触不良而造成缺相运行。预防措施:选择满足环境要求的电气元件, 防护措施要得当, 强制改善周围环境, 定期更换元器件。

(3) 不定期检查, 接触器触头磨损严重, 表面凸凹不平, 使接触压力不足而造成缺相运行。预防措施: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检查维护周期, 进行严细认真的维护工作。

(4) 热继电器选择不当, 使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烧断, 造成缺相运行。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热继电器, 尽量避免过负荷现象。

(5) 安装不当, 造成导线断线或导线受外力损伤而断相。预防措施:在导线和电缆的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规范”严细认真, 文明施工。

(6) 电器元件质量不合格, 容量达不到标称的容量, 造成触点损坏, 粘死等不正常的现象。预防措施:选择质量合格的元器件, 安装前应进行认真的检查、试验。

(7) 电动机本身质量不好, 线圈绕组焊接不良或脱焊;引线与线圈接触不良。预防措施:选择质量较好的电动机。

3 不同接线方式的电动机单相运行维护

单相运行的分析和维护根据电动机接线方式的不同, 在不同负载下, 发生单相运行的电流也不同, 因此, 采取的保护方式也不同。例如:Y型接线的电动机发生单相运行时, 其电机相电流等于线电流, 其大小与电动机所带的负载有关。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内部断线时, 电动机变成∨型接线, 相电流和线电流均与电动机负载成比例增长, 在额定电流负载下, 两相相电流应增大1.5倍, 一相线电流增加到1.5倍, 其它两相线电流增加3/2倍。当■型接线的电动机外部断线时, 此时电动机两相绕组串联后与第三组绕组并联接于两相电压之间, 线电流等于绕组并联之路电流之和, 与电动机负荷成比例增长, 在额定负载情况下, 线电流增大3/2倍, 串接的两绕组电流不变, 另外一相电流将增大1/2倍。在轻载情况下, 线电流从轻电流增加到额定电流, 接两相绕组电流保持轻载电流不变, 第三相电流约增加1.2倍左右。所以角型接线的电动机在单相运行时, 其线电流和相电流不但随断线处的不同发生变化, 而且还根据负载不同发生变化。

4 结语

单相电动机范文

单相电动机范文(精选9篇)单相电动机 第1篇1 电动机单相运行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1 熔断器熔断1.1.1 故障熔断:主要是由于电机主回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