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子技术的展望论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电子技术的展望论文(精选11篇)

电子技术的展望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

1 微电子技术

1.1 微电子的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 我国IC应用的数量是非常大的, 但是大多是低档次产品, 由此可见, 我国I C产业的技术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起步是比较早的, 但是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处于落后状态, 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资金以及技术这两方面的原因。因此, 若想提高微电子技术水平, 在资金上要继续扩大投资;在技术方面, 要注重培养微电子技术类的专才, 除此之外, 从国外引进微电子技术高级人才来提高我国微电子技术的水平。目前,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解决微电子技术存在的各种问题。2010年5月10日, 在科技部高新司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的共同指导下, 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和欧洲华人微电子专业论坛联合主办的首届“华人微电子学术论坛”在中科院微电子所召开。华人微电子学术论坛是一个非常注重学术交流的内部论坛, 是重点围绕国家专项而搭建的一个多项工作交流平台, 既是集国内外中坚力量的青年骨干交流平台, 又是华人微电子青年俱乐部, 未来每年都将召开一次。希望在大家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下, 将中国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此次论坛凝聚的智慧与力量必将为中国微电子领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全球影响力的全面促进和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 中国的微电子技术正朝着良性循环的道路上迈进。

1.2 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1.2.1 微电子技术与经济生活

微电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支撑了大量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微电子产业在各国的重要性, 目前各国政府已经开始予以高度重视。例如, 美国和日本由于半导体摩擦引发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 日本右翼政治家石原慎太郎出版了《日本可以说“不”》, 并引起了很多的舆论, 此后, 美国又成立了《国家半导休咨询委员会》 (NACS) , 即是关于在凝聚社会上的各种力量资源投入到半导体技术的研究, 美国半导体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强的竞争力。由此可见, 微电子产业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不仅仅只是企业间的斗争, 更是各国政府之间的较量。

1.2.2 微电子技术与国防安全

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步枪”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是信息站、电子站的时代。海湾战争之后, 美国国家半导体咨询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武装优势, 最终都可追溯到微电子技术优势上, 它是一种力量倍增器, 不仅能提高武器自身的性能, 而且通过先进的情报, 指挥和控制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它们的使用效率, 美国的安全依赖于集成电路的杰出性能。”因此, 发展微电子技术在国防安全上的重要性。

1.2.3 微电子技术与日常生活

微电子技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 公交一卡通、就医卡、饭卡等等这些我们日常都会用的, 在各个领域中, IC卡已经被广泛使用, 这些卡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人们已经适应了用卡的时代, 而这些卡恰恰都是应用了微电子技术。

2 光电子技术

2.1 光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近几年来, 我国光电子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个别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也有很多领域与国外也只有几年的差距了。国内光电子已经占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 并且已经具有与国外竞争的能力。还有一些产品打破了国外在我国的垄断局面, 同时争取进入国际市场。

但是目前我国光电子技术的科研开发处于跟踪和小批量生产阶段, 国内研究生产的光电器件和部件有相当部分还未能满足整机和系统的要求, 导致国外器件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还是较大。虽然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的水平和国外差不多, 但是我国制造技术的落后以及材料水平的有限, 如果我们不在目前产业化的技术发展阶段进入, 以后就很难与国外水平一致, 甚至超越。如果一代元件上没有足够的投资发展自主能力, 那么就会给国外竞争者提供占据下几代技术的机会。所以, 在一代元件上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等方式加快我国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只有这样我国光电子产业才有希望在研究上取得突破, 取得我国在该领域应有的市场份额。光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根本性变革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2.2 光电子的应用

2.2.1 光电子技术与雷达

光电子技术在微波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光纤通信。我国光电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不如在通信中的广泛。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 光电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将是最为广泛的。在21世纪的雷达系统中, 纯电子器件被先进的光电子器件、集成光学器件取代, 雷达的战术性能有质的飞跃。

2.2.2 光电子技术与军事

光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主要应用范围有:各种光电传感器用于侦察探测和目标识别、光电子技术直接用于武器的控制、光通信被大量应用于各种网络和数据总线、光电对抗在高技术的局部战争中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重要手段。光电子技术应用于各种武器系统提高了武器系统的探测精度、作用距离和抗干抗能力。光电信息处理将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传感器通信和信息处理中, 有利于提高武器系统的反应速度。光学电子网络、光电集成电路逐步用于C4I系统, 大大提高了军事指挥、控制和通信的能力以及整体作战能力。

3 结语

电子技术在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这两大领域中应用极广, 所以, 在这两大领域中, 积极发展技术水平是必须的。电子技术的水平往往体现着各国的经济水平。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占国民经济的重量, 使得各国发展电子技术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田芊, 毛献辉, 孙利群.光电子技术及其进展[J].应用光学, 2002, (01) .

[2]陈富强, 林亚风.光电子技术在信息化作战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 (02) .

[3]吴龙生.光电子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通信, 2001, (12) .

21世纪真空科学技术的展望 第2篇

某混沌理论学家曾说过:“如果一只鸭在北京叫一声,那么在远隔数千里的地方,天气就会变”.正是20世纪物理学家们的一声声“叫唤”,世界上各个角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空科学是从与宇宙世界观有很密切关系的科学及哲学概念中产生,对20世纪科技进步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真空技术成功地架设了跨越科学与技术鸿沟的桥梁,在几乎所有的`前沿科学领域与高技术发展中发挥着实质性作用.21世纪开始建立的IT社会必将导致更激烈的技术、经济的竞争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真空科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系列重大科学课题还有待于解决,如:真空是充满物质与反物质对的空间吗?黑洞是完全真空的一个“相”吗?如果真空是一个多样能量出现的场所,存在真空相变态吗?真空相变态能否在瞬间发生巨大能量?“.与人类进步密切相关的科研与生产都涉及真空环境,真空科技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 者:林主税  作者单位:真空株式会社アルバツク,日本国神奈川县茅崎市(艹秋)园2500番地 刊 名: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3(2) 分类号:O4 关键词:真空科技   信息技术   真空相变态   极端条件   混合式新人类   民主化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第3篇

【关键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1.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浅析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一个是我们国家的内部技术环境,另外一个是外部技术环境,也就是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已经取得的成果。

1.1我们国家内部的技术环境

随着我国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的不断发展,对推进我国经济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国内公用数字数据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等在现代网络技术中的运用,已经看到成效,并与国际互联网已接通。但是我们国家目前在软件方面的技术水平相对国际来说水平有限,除了部分应用软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外,目前国内市场中的系统软件和国内通用支撑软件仍然以国外的软件产品为主。甚至一些重大的涉及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工程,目前也需要采用国外的一些软件产品。目前我国从事软件生产、开发、服务和销售的软件企业也很多,虽然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的软件集团企业,但总体市场规模还是太小,软件销售在国际市场的占比相当有限,并且由于软件盗版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了一些软件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其次,我国还缺乏开发和研制计算机关键部件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能力,不具备相应的自主生产能力,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微电子产业的生产力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专利产品有限,其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还有差距。

1.2外部技术环境

在此所说的外部技术环境指的是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已经取得的成果。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清楚了国外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才能更加客观的认清差距,找准我们自己的定位,制定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政策措施来发展。首先是微电子技术方面,在90年代美國科技政策研究所就关键的技术问题采访过多家企业负责人,采访过程中企业家们提及最多的技术都是关于微电子、软件和电信技术,他们不约而同的都认为,软件、微电子和电信技术是支撑信息数字化及由此而来的商业转变的三个重点。,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并且其微电子产品向着传输速度快、存储量大和体积小等方面快速发展。其次是在软件技术方面,同样美国的软件技术也是相当先进可靠的,目前美国开发研制的软件在世界各国的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其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就是先进软件技术的发源地,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电脑,都要依靠微软公司的软件作为操作系统才能运行。还有韩国、印度等国家的软件技术也发展得相当不错,像韩国的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资源交换软件、应用集成软件、教育软件等,都有较为成熟的发展。并且,韩国的一些文字处理软件在韩国的本土市场占有率相当高,不仅打破了垄断的地位,还且已经走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

2.光电技术的发展

光电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技术包括光电检测技术、光电电子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等等。光电技术涉及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等多种学科领域。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都积极的投身到光电技术的研究中,例如:软性显示器、LED的应用等等。显示器在我们日常使用中已是相当普遍,它的重量以及较大的体积会给我们使用带来很多不便,所以研发生产出便于携带,外观小巧轻便,分辨率高,耗电低的显示器成为了光电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这样就催生了软性显示器,软性显示器不但画面精细清晰,色彩炫丽明亮,3D显示以假乱真,还具备像传统的纸一样能弯能折的特性,不用时可以折起放进口袋,需要时如纸一般展开就可以使用于各种场合,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快捷轻松。

在现今全球能源短缺的情况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所面临的大问题,LED作为一种绿色光源产品, LED不仅节能、环保、多变换,还具有寿命长、高新尖等特点。近几年随着LED技术更加成熟,其技术已越来越多的用于工业,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比如LED路灯, LED电视等。随着现代材料设计、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的发展,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光电信息新材料,将不断推动光电技术的快步发展,我们将会拥有更加环保与多彩生活。

3.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网络主要是指通信网络,例如电话交换网,电报传真网,移动通信网,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数字数据网等;计算机网络指的是互联网。应用是网络技术最终的表现形式,从古代的烽火烟台和军邮接力的落后通信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科技通信网络,期间我们经过了几个飞跃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人类第一次以电磁信号实现了信息远距离的传输,也就是有线/无线的电话电报的通信;20世纪50到70年代,中容量微波/载波传输体系、自动交换和卫星通信的应用,实现了全球自动电话交换通信网络;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数据通信网络、分组交换系统、光传输系统等等,此时是人类历史上网络最快速发展的时期,因特网发展开创了极大丰富的网络多媒体应用时代,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在人们的认知模式。“不懂,上百度啊。”等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得不提物联网。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时代,冬天在海口暖暖的海边只要有个念头,立刻就知道冰天雪地的哈尔滨的即时气温是多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网产业关乎绝大多数的产业群,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去年上海开幕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指出: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目前物联网被许多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4.结束语

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涉及了信息的产业、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包括了光电技术,网络技术,集成电路等各个领域。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活跃、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正成为和将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的发展将更加快速,空间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王林.试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J].硅谷.2010(3):70.

[2]黄洁,王红斌.电子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0(5):90.

[3]齐伟,曹鹏,李伟强,费元春.无线通信集成电路的应用与发展[J].电讯技术.2003(6):1.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第4篇

1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历程

随着对环境的保护和人们对汽车舒适度要求的提高, 电子技术逐渐的被应用到汽车领域。电子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汽车的各个部位:动力传动, 汽车的发动机使用直喷技术, 节省了汽车发动时的能源消耗, 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DPF微粒捕捉器进行回收利用, 保护了环境;自动变速器的使用使得汽车实现了动力传动一体化的集成控制, 目前许多著名汽车中都运用了这种电子技术, 电控机械自动化被大量的应用, 提高了汽车的经济性;底盘中开始使用EPS, 集成传感技术不断的被发展, 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EPS具有强大思维底盘扩展性能, 加固底盘的牢固度, 是当今世界汽车安全控制技术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满足了顾客对安全性能的要求。

现代的汽车电子技术不在只是单纯的电子技术, 它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汽车技术的整合, 优化了汽车的整体性能, 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2 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1 自主研发新的电子技术, 努力保持与国际接轨

我国汽车工业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晚, 技术方面相对薄弱, 缺少核心技术, 一些汽车的核心部件, 发动机等也主要依靠进口, 严重制约了国产汽车的国际化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为我国汽车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汽车电子技术的研发和运用, 在政策的领导下, 研发单位研发积极性比较高, 汽车电子技术的自主开发方法和理念都与世界先进技术保持同步, 我国汽车电子技术开发已经普遍采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有利于对控制器和发电机等的开发, 有利于改变我国以往核心技术薄弱的局面。

2.2 取得了多方面的产业成果, 推动了行业发展

我国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技术短板, 鼓励汽车电子技术的研发, 我国研发人员在许多重要的零部件研发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2.1 电控发动机

旧式的发电机耗费时间长以及能耗比较大, 使得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电控发电机YC6L-40系列, 在汽车发动时, 可以采用油电混合或者只是利用电力发动, 节省了汽车发动的时间, 同时, 电力的应用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电控技术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电控组合泵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发动机中, 节约了成本, 使得污染物排放减少。

2.2.2 自动变速器的研发

变速器是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 也是我国技术相对薄弱的一环, 现在, 我国的研发人员致力于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中, 我国吉利汽车最先推出了自动变速器Z系列。此外我国的汽车主要企业也相继推出自己的自动变速器装置, 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汽车能够依靠导航中的信息, 对路况进行分析, 自动的实现变速, 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自动变速装置中的一些数据也有利于对车辆行驶信息的采集。

2.2.3 电子制动系统的研究开发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也渗透进了汽车的制动系统。我国企业和大学不断进行电子制动系统的开发、研究, 电子制动系统不再是通过液压力罐提供制动压力, 电子制动系统的压力是由电动活塞产生, 汽车可以连续的进行紧急制动, 使得车与车之间的安全距离缩短, 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我国最新研发的电子制动系统, 机动人员在进行制动时, 就通过计算, 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 在没有人员的操作下, 直接完成制动动作。

3 对加快发展汽车电子技术的思考和对发展前景的展望

3.1 未来汽车的发展要求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

我们国家现在的汽车制造水平还是可以的, 但是我们国家的很多人还是选择进口车或者是合资车呢?这就与我们国家生产的汽车的质量有很大关系的, 未来汽车的发展也应该是以这个为目标, 只有当我们生产的汽车可以与进口车一较高下的时候, 我们制造的汽车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个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必然会给我们国家的汽车制造业带来一场革命, 我们国家制造的汽车才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才能与国外的汽车竞争, 我们国家的汽车制造商才能更顺利的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3.2 汽车电子技术的产业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汽车电子技术对汽车来说是很重要的, 电子技术的产业化是我们未来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 这样我们国家生产出来的汽车才能与进口车相比较, 我们国家未来的汽车也必将走向世界, 所以说汽车电子技术的产业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4 总结

现阶段, 虽然说我们国家的汽车制造企业很多, 我们使用国产车的人数正在增加, 但是这些人大都是因为国产车便宜, 性价比高, 我们国家现在的汽车的竞争力主要是价格。要想不是因为价格低才被接受的话, 就要从我们的生产技术入手, 提高我们国家汽车制造商的技术水平, 这样我们生产出来的汽车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我们的汽车制造商才能不以价格取胜, 而是以技术取胜, 我们的汽车制造企业才能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李子辉.展望电子应用新领域[J].才智, 2013, (8) :269.

桥梁涂装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的论文 第5篇

0 前 言

近几年,我国桥梁涂装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桥梁涂料进步明显,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桥梁大国,特别是号称桥梁领域奥林匹克的港珠澳大桥涂装的招标和施工,引领中国桥梁涂装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当然,我国的桥梁涂装技术还存在很多粗放式的模式,要想成为真正的桥梁强国,还需要在很多细节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环氧富锌配套体系由于防腐性能良好,施工性能优异,对施工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相对宽松,适应了我国施工的特点,弥补了我国施工管理粗放的短板,近几年成为行业的首选。十几年前,我国的桥梁涂料以聚氨酯面漆体系为主流;几年前,聚硅氧烷涂料和氟碳涂料各占半壁江山;近几年氟碳涂料以优异的耐候性能,良好的施工性能,成为桥梁涂料的主流。另外,随着人们对涂膜外观的关注,自清洁、低污染涂料体系的出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已经有几座桥梁采用了该配套体系,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桥梁涂料配套体系的发展

1.1 环氧富锌配套体系成为主流

环氧富锌底漆是以锌粉为填料,环氧树脂为基料,聚酰胺或者胺加成物为固化剂,加以混合溶剂配制而成的高固体分底漆。根据标准规定,干膜中的锌粉含量最低为65%,最高的要大于85%。由于干膜中锌粉的含量较高,形成连接紧密的涂层,紧密地与金属接触,在涂膜受到侵蚀时锌的电位比钢铁的电位低,涂膜中的锌为阳极,先受到腐蚀,基础钢铁为阴极,受到保护。而锌作为牺牲阳极形成的氧化产物又对涂膜起到一种封闭作用,更加强了涂膜对基材的保护。环氧富锌复合涂层的防腐性能良好,底材处理的要求不高,施工容易,价格便宜,附着力强,与上涂的涂层有着良好的粘结性。另外,对上涂的施工要求较低,无需雾喷等工艺,容易施工。

1.2 氟碳涂料引领市场

氟碳涂料是指以氟烯烃和其他单体共聚而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其中氟烯烃和乙烯基醚的共聚树脂提供了含氟树脂在芳烃、酯类或酮类溶剂中的可溶性,使其能在室温固化,能够得到光泽、硬度、柔韧性理想的透明涂膜,极大地拓展了氟碳涂料的应用范围。氟碳树脂的分子结构中,氟烯烃和乙烯基醚单元交替连接决定了其高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氟烯烃单元决定了涂层有较高的硬度,通过乙烯基醚上的官能团改善了树脂的溶解性、颜料的相容性,羧基提供颜料的润湿分散性,羟基提供交联反应和附着力。

1.3 自清洁涂料崭露头角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耐候性、高光泽的涂料不断涌现,但污物附着的问题一直没有被很好地解决。为了提高涂膜的耐沾污性,常规的做法是提高交联密度和硬度,增加涂膜的表面张力,使涂膜拒水,从而使污物不易附着在涂膜上,即所谓的“防涂鸦”涂料,但是,这种涂料只能做到易清洁而不是自清洁。

2 涂料环保性能的提高

2.1 低VOC涂料的应用

为了减少涂料产品中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欧美发达国家均在多年前制订了限制工业涂料中VOC含量的法令,严格规定了工业涂料的VOC含量限制,香港路政署也于出台了《空气污染管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规例指南》。

2.2 重金属含量的要求

普通溶剂型产品中所使用的颜填料易含有重金属离子(铅、汞、铬、镉等),重金属离子的有害性是接触性的,对于人与生物的危害主要出现在生产、施工、清理等过程中,如果涂料产品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则在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人和环境的污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涂料中重金属含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3 施工工艺的改进

3.1 涂装节点的控制

中国常规的桥梁涂装节点控制为在桥梁工厂内仅完成第一道面漆的涂装,在架设现场进行连接部位的涂装,一般为喷涂,最后进行一道面漆的通涂;国际上先进的涂装工艺是在桥梁工厂涂装到最后一道面漆,桥梁现场仅进行连接部位的涂装,而且均采用刷涂工艺。我国的桥梁涂装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了我国常规涂装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上第一次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涂装工艺,在桥梁工厂进行全部面漆的涂装,由于减少了架设现场的涂装工作量,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港珠澳大桥项目HSE方面的高要求,提出了改善环境、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理念。将涂装的设计连同其报价,交由分包队伍根据招标文件进行施工,确保了涂装厂房配备了除湿加温系统,通风除尘系统。实践证明,这些硬件设施还是非常有效的,为桥梁的高效、高质涂装提供了保障。当然,硬件具备的同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管理理念方面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克服以往传统的做法,确保除湿系统和除尘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涂装的质量。港珠澳大桥桥梁防腐工程的涂装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HSE要求,这有别于常规的桥梁涂装工程,在中国桥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4 结 语

电子技术的展望论文 第6篇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 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作为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电子通信在信息社会中占有支柱性的地位, 电子通信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向前进步。

1 电子通信系统概述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通信技术的进步, 电子通信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现代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 电子通信还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息息相关, 因此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推动力。电子通信系统设计到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很多领域, 在移动通信、电视广播、遥感遥测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现代军事的发展更离不开电子通信系统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最常见的电子通信技术的运用就是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 另外还有集群系统、无线电传呼系统等很多领域都有应用, 可以说没有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 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拥有如此快速的信息交流速度, 正是电子通信系统的发展创造出了这个生机勃勃的社会。

2 电子通信关键技术的应用与网络构架展望

2.1 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

(1) 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的保障离不开防火墙的保护, 在通信网络中采用防火墙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限制黑客的入侵, 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2) 身份认证技术。信息的机密性要求特定身份的人才可获取, 而身份认证的应用能够为信息提供保护, 限制其他人对信息的非法获取。

(3) 入侵检测技术。信息系统存在内部保护和外部保护两个保护方面, 防火墙的应用主要作为信息的保护屏障, 抵御来自外部的供给, 而入侵检测则可以对信息系统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实时监控和保护, 杜绝入侵的各种途径, 极大程度地提高信息安全度。

(4) 漏洞扫描技术。信息网络的复杂性使得仅凭网络管理员人为地进行安全管理是很困难的, 而漏洞扫描技术能够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扫描, 更高效率地发现系统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有时候利用一定的黑客工具对安全度很低的网络进行模拟化的攻击, 可以更准确地暴露出网络的缺陷和漏洞所在, 然后采取专门的手段消除缺陷和隐患, 为信息网络漏洞做好弥补。

(5) 虚拟专用网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可以为特定网络通过建立专门的链接, 从而提供一条安全通道, 这个专用网络通道在复杂的公用网络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APT系统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方式,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结合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 已发展为当今的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APT即对准和跟踪技术, 在自由空间激光通信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APT系统通过粗跟踪单元和精跟踪单元的复合跟踪, 再借助控制单元, 可以把信标光稳定到可以进行通信的视场之中, 这是空间站光通信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

(1) 粗跟踪单元。粗跟踪单元在万向支架驱动电机的驱动之下, 通过光机组件上装设的收发天线和粗跟踪探测器来对目标进行粗跟踪。在上位机由卫星的运动轨迹并根据星历表发出命令后, 粗瞄准机构接收到信号之后就把望远镜进行定位, 使其对准通信终端方向来对信号进行捕获。在捕获过程中, 万向支架上的望远镜的移动要以粗跟踪探测器给出的目标脱靶量为要求进行严格的控制移动, 这样能够使信标光准确进入精跟踪探测器的视场从而实现信号的精跟踪。

(2) 精跟踪单元。精跟踪单元的跟踪精度决定了跟踪系统能够具有的精度, 而提高带宽可以减少干扰, 加快系统反应速度, 提高跟踪的精度, 所以高带宽是精跟踪单元十分重要的一个设计要求。精跟踪单元的构件要求具有高灵敏度以及较高的帧频, 而面阵电荷耦合器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并且还带有跳跃式的读出模式。利用深埋沟道移位寄存器技术, 能够得到很高的读出速率和动态范围, 同时降低了噪声, 通过捕获探测器的跟踪, 以及定位探测器对误差信号的检测, 显著提高了信标光的捕捉精度。

(3) 控制单元。通过跟踪单元对信号的捕捉, 在进行放大整形和A/D变化等一系列处理之后, 信号被按照一定的分配流程被输入到计算机中, 然后有计算机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控制信号, 通过数据分配接口将信号输入到D/A转换和处理网络之中, 伺服电机接收到命令后带动天线在水平和俯仰两个方位进行转动, 这样天线就能对信号进行自动跟踪和捕获了。

2.3 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 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为当前时代最为先进的通信技术, 有着许多其他通信技术不具有的优点, 诸如通信距离远、通信质量高并且机动性能灵活等, 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在信息通信上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卫星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1) 数据压缩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压缩, 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工作效率; (2) 多址连接技术; (3) 数字调制及信道编码技术; (4) 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 (5) 智能卫星天线系统; (6) 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在各种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激光的通信优势将会使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卫星所在的外层空间不会受到大气层的干扰, 因此激光作为信息通信的载体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2.4 未来的网络构架

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上需求的不断变化, 使得网络构架的未来发展趋势存在着各种可能性, 但是随着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 如果对相应的管制政策进行调整, 将促使电视、电信和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的融合速度不断加快, 并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作为三网融合的技术支撑, 宽带IP技术将在融合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并且自身也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将来的通信网络将更加智能、快捷, 同时不同用户会拥有自己个性化的通信网络, 最终形成统一的一个综合宽带通信网络, 逐步演变成为业务和网络分离开来, 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八层的组合构架。

3 总结

电子通信系统的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个通信技术不断前进的信息社会, 电子通信系统的完善和国家的强弱程度息息相关。国家和社会需要对电子通信的关键技术加强重视, 深入研究和改进、完善电子通信系统, 促进不同通信网络的相互融合, 推动信息系统更加先进和现代化。

摘要:现今社会通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通信技术的进步, 本文简要概述了电子通信系统, 分析了安全防护技术、ATP系统及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的应用, 并对未来网络构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电子通信,安全防护技术,卫星通信,网络构架

参考文献

[1]莫健生.电子通信关键技术的应用及网络构架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19:129-130.

[2]尚丽莎.通信网络架构的分析与设计[J].中国新通信, 2014, 02:123, 128.

[3]陈耕.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浅析[J].信息通信, 2011, 05:129.

物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第7篇

物流技术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向信息化发展, GIS、GPS技术正在物流系统中得到应用。物流信息经过了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历程, 现在发展到物料、商品的多元信息技术。物料、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不断改变形态、不断增值、不断产生新的信息。物料、商品的多元化信息包括物料、商品在流动、加工重组的动态过程中产生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成分、批次、日期、等级、质量、厂商代码、商品代码等信息。

自动化是物流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自动化物流系统是集光机电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比仓储系统有更深刻的内涵,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它也具有更广阔的外延。与企业信息化、过程自动化相互交融, 自动化物流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自动输送系统、自动导引车系统AGVS、机器人作业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消防自动报警喷水灭火系统等。它可使各种物料合理、经济、有效地流动, 并使物流、信息流、商流在计算机的集成控制管理下, 实现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快捷化、网络化、信息化。

物流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通过研究各行业中各种物流在流动过程中如何合理、经济、有效的流动, 通过应用系统集成的方法, 在系统中集成应用各种高新技术和产品, 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合理化、智能化、快捷化、网络化、信息化和集成化。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主要产品有无人导引自动车及其系统、巷道堆垛机、立体仓库、工业机器人、自动输送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信息系统等。

我国电子病历的发展与展望 第8篇

1 美国电子病历发展

1.1 美国对电子病历理论模型的研究

美国作为世界上IT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其对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理论模型与建设步骤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HIMSS分析,电子病历(EMR)主要由临床数据存储库(CDR)、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受控医学词汇表(CMV)、计算机支持医院医嘱系统(CPOE)、药品管理系统、以及临床文档应用程序等组成。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EMR是建立在CDR基础之上的。CDR处于中心位置,CMV(受控医学词汇表)能提高CDR的数据质量,以满足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实现CP(临床路径)等工作流组件的要求,CPOE(计算机支持医院医嘱系统)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强大的支持。CDR、CPOE、药品管理系统及e MAR(电子药物管理记录)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安全和减少或排除医疗错误,将这些软件与CMV,CDSS和工作流组件等结合在一起,并在EMR统一架构下规划建设,将形成EMR[1]。

为了客观评价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美国HIMSS Analytics还提出了一套评价医疗机构实施EMR水平的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EMR Adoption Model,它可以评价从单一的科室系统到完整的无纸化EMR环境各个信息化建设阶段。该模型中评价等级被分割为如下表所示的八个阶段(表1):

要达到某个阶段,该阶段包含的所有应用必须被实际运行;只有在所有低级的阶段被达到之后才会考虑更高级的阶段是否达到;一个医院只要在某一个单一的医疗服务环境(比如一个病区,一个科室)中实现了3~6阶段的应用要求那么就可以达到该阶段;除了以上的评分规则,如果机构内实施了比其完全满足的阶段更高阶段的应用,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因此如果机构的信息化道路和模型描述的不一致依然可以通过模型来进行评价。

1.2 美国电子病历建设现状

从我们考察美国医院的情况看,美国对电子病历的研究非常深入,但其应用与研究成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我们参观的佛罗里达州尼帕斯市医院,其数字化建设水平在美国居于前5%,也才在今年准备在全院普及电子处方、实施麻醉和重症监护自动化系统,他们药房使用的摆药设备还是比较陈旧的机械手装置,体积大,效率也比较低。

HIMSS利用其数据库对美国的5000多家医院进行了评分,70%多的医院处在0~2阶段,其余的多数集中在第3阶段,但是只有不到1%的医院可以达到第6阶段。其中对于600张床位以上的137家大型医院其平均得分为3.15553,也就是说美国顶级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平均处在第3阶段,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达到了阶段6,而实现第6阶段的医院中也不是所有的流程中都实现了该阶段所要求的应用,多数机构选择逐步的实施,这些EMR只是在部分科室中实现,同时在实现了全电子病历的科室中也不是所有的临床人员都使用信息系统,有些流程依然保留了传统手工流程。

另外,无线移动医护工作站及腕带系统应用也非常普遍,因为无线和腕带系统可以完全避免身份识别的差错,从而避免吃错药等情况发生。

美国电子病历应用现状还不够好,一方面是跟美国的医疗体制有关,美国医疗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从根本上讲并不成为一个系统,缺乏系统化的设计,同时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缺乏有效整合。传统上,美国的医生是在各自的私人诊所里行医的,随着医学的专业化和各种诊断、治疗设备的涌现,医疗资源才逐步向医院集中,不同于我们国家基本上是从80年代前统一设计的医疗系统中逐步走向多元化的。另一方面,也跟美国严谨、扎实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有关,人家是严格按照HIMSS的那8个阶段分步实施,虽然慢,但基础非常扎实,也完全符合法律的规范。

2 日本电子病历建设现状

2006年我们考察了日本两所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就感觉他们的电子病历系统非常好,特别是临床医生和护士工作站功能非常强大,它整合了各种临床信息系统的信息以及各种知识库,操作方便。特别是护士工作站,以时间点为竖轴,用图形化界面从治疗、护理、注射等各个方面全面展示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各种诊疗事件,可以把各种人为的差错降到最低,患者各种诊疗过程实现完全数字化,医院也完全实现无纸化和无片化。同时还采用笔记本电脑和PDA实现医生移动查房和护士床旁操作,实现无线网络化。

总体上感觉日本的电子病历产品非常人性化,主要有几个特点:

2.1 全图形化界面

整个界面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事件为纵坐标,时间可以按天,也可以按小时显示,另外医嘱、检查及文书等通过不同颜色来表示其状态,非常直观,医生只要通过一个屏幕就基本可以了解病人的基本状态及医嘱执行情况,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以大大提高,如表2表3。

2.2 功能强大的医嘱系统

日本医生工作站的医嘱系统功能非常强大,是整个电子病历的基石。医生对病人的一切诊疗活动都是通过医嘱系统来实现,它把各种检查单、治疗单、注射单、手术单及用血申请等全部整合到医嘱系统中,对医生来讲,只有医嘱系统,不存在另外再开各种申请单。医嘱分为医师医嘱(无预约)、医师医嘱(有预约)、注射医嘱、医师/护理任务等几种。医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以注射医嘱为例,它除了常规的医嘱功能外,还增加了很多内容,如表4。另外医嘱执行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可以通过颜色来进行区分。

2.3 规范的临床路径系统

临床路径(CP)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

日本电子病历系统包含非常规范的临床路径系统,包括临床路径创建、临床路径展开、临床路径确定、临床路径中断和临床路径结束等内容,医院有一个专门的临床路径审核委员会来审核临床路径的合法性。

2.4 非常齐全的病人信息

病人信息分为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护理信息,但每一个信息都非常详细,如基本信息就有进食嗜好、饮酒履历、抽烟履历、宠物饲养履历等,它对研究疾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非常有帮助。

2.5 安全方便的提示信息

在定义临床路径或输入医嘱时都可以输入适应症等信息,如某种药必须是高压低于150,低压高于80,就可以在输入医嘱时录入该条件,一旦护士执行时不能满足该条件,如血压高于150,就可以自动提醒,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

3 我国电子病历建设现状与差距

经过近10年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以福州总医院为例,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上,覆盖面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全面采集,即在临床业务、经济、药品物资等方面都应用了信息系统,院内每个角落的业务都能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

在医疗信息交换方面,基本消除了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了不同厂商间的系统能够相互交互,例如手术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心电系统、PACS系统等能够连接到HIS中;在医疗流程优化方面,通过门诊一卡通、门诊预交金等管理制度的实行,优化了医疗业务流程,减少了病人排队的次数、缩短了排队时间等,同时也指导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同时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其表现就是以HIS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缺少一个临床数据信息库,许多临床数据分散保存在不同的系统中,这些系统不具有统一的词汇管理,虽然目前通过上层集成技术实现部分的界面和工作流程集成,但很难高效方便的获取某个病人完整准确的诊疗信息。

通过HIMSS来评价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虽然我国医院已经具有了许多较高等级的应用实现,比如,医护工作站、移动医护工作站、药房系统(包括自动摆药机)等,可以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第5阶段要求的闭环管理;已经具有第3阶段要求的放射科之外的PACS影像访问等,但是对于第2阶段的不完全满足,成为了整个水桶中最短的一块档板,直接影响到了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而第2阶段所要求的具有可控医学词汇表并能够支持临床决策支持的中心临床数据信息库其核心概念就是形成一个计算机可自动处理的标准化结构化电子病历。

4 我国电子病历建设思路

以上的分析使我们明确了这样一个思路,以实现标准化结构化电子病历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和系统建设,使得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达到或接近第6阶段。参照美日两国电子病历建设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主要要开发和实施以下几个主要系统:

4.1 整体框架

以集成平台为基础构建一体化的集成的医院信息系统,满足各分类信息系统或科室信息系统之间工作流集成和数据集成;以临床数据信息库(CDR)和受控医学术语表为核心建立一个可长久存储和管理的具有标准信息表示和术语标准支撑的医疗数据中心;以一体化医护工作站为数据表现层,充分体现集成带来的信息优势以及一体化带来的便捷。

4.2 系统集成平台

集成平台以IHE技术框架为基础构建系统集成模型,按照其中规定的系统交互方式实现基于HL7和DICOM标准的系统集成接口,实现各独立系统间的工作流集成。以标准化临床数据信息库对信息表示要求为基础,最大程度提供具有计算机可处理能力的临床信息,为构建电子病历核心临床数据信息库提供数据来源。提供一整套基于Web Service的数据服务接口,以适应一体化医护工作站以及将来医疗研究的数据访问需要。

4.3 功能强大的医护工作站

医护工作站是集成的工作流和集成数据的客户应用体现,功能涵盖原有的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移动医生查房工作站和病历讨论系统的功能,并实现电子病历的结构化存储、数字签名、痕迹保留和模板录入的功能,同时提供统一的电子病历集成视图和数据集成浏览视图,达到团队医疗,提高系统易用性、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医护工作站中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模块:

病历集成视图

计算机化医嘱系统

数据综合浏览视图

临床路径系统

移动医护工作站系统

标准化结构化临床文档编辑系统

各种知识库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

4.4 医疗数据中心(CDR)

CDR是所有的病人医疗结果和其他临床数据的一个中心仓库存储,而且是在电子病历解决方案的中心。单个病人信息随着时间的增加信息量也随之增长,为了可长期获得该病人的信息,需要对其信息进行长期存储,这时,就出现异构下的数据长期的管理问题。而医疗文档库,就是把医院信息系统中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库的信息抽取出去,通过归档的形式形成一个静态的文档,把它放在中间的文档库,不管有多少个系统,多少个厂家建立的,全部收集起来,归到文档库里面。如图2所示。CDR对于电子病历来讲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部件[2]。

同时,要求CDR要适应各类医疗文档,例如病人的化验报告、放射报告、病理报告,还有PDF文档、扫描文件、图像文档等,这些文档要能够多元化。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电子病历的建设现状,分析了我国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后提出了我国电子病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病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http://media.ccidnet.com/art/2649/20051128/381885_1.html

化学灌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第9篇

一、化学灌浆材料发展与展望

(一)水玻璃灌浆材料

由水玻璃以及相应的胶凝剂混合而成的就是水玻璃浆材,将其注入底层之后,迅速发生反应生成硅酸盐凝胶,从而达到充填土中的孔隙和岩石裂缝,防止渗漏的目的。而且这一材料是化学灌浆中使用的比较早的一种材料,而且其主要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价格十分的低廉,所以目前对这一材料的使用仍然十分广泛。

(二)丙烯酸盐灌浆材料

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目前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这种材料有效解决了目前困扰水利行业的防渗难题。但是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强度较差且其使用的交联剂甲撑双丙烯酰胺属于中等毒性化合物。而最近几年,随着科研技术和力量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研院所针对丙烯酸盐灌浆材料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提高交联剂的强度。

(三)环氧树脂类浆材料

抗压强度高、粘结力大、收缩性小一级抗酸碱溶液腐蚀等是环氧树脂类浆液凝胶结石体所独有的特点,但是浆液粘度大、可注性差以及与潮湿裂缝粘结力差是其主要的弱点和不足。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目前已经研究出了低粘度、高亲水性的新型的环氧树脂浆材,而这也从根本上改进了原有的环氧树脂的缺点。

二、化学灌浆工艺发展与展望

采用怎样的灌浆方法决定了最终的灌浆工艺。虽然灌浆工艺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多变,但是灌浆参数始终都是影响灌浆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同时由于灌浆参数确定的难度极大,因此其也是目前灌浆技术和灌浆效果所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化学灌浆压力工艺

浆液在地层中扩散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灌浆的压力,而灌浆压力则对灌浆加固或者防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灌浆压力大小在确定时有最大限度提高灌浆压力以及尽可能降低灌浆压力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二)化学灌浆扩散半径距离的准确把控

灌浆工程量和工程的进度是由浆液扩散的半径或者有效的扩散范围决定的,同时企业会随着深入底层的系数、裂隙程度、灌浆压力以及诸如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同时也会随着浆液粘度和浓度的增加而随之减小。而浆液的扩散半径则可以通过一些成熟的理论公式结合相关的过程经验进行大概的估算,但是因为其所涉及的因素较多,因此通常情况下都是采取工程试验的方式进行最终的确定。

(三)化学灌浆凝固时间控制

由于液体本身具有凝固的特性,所以在某些时候会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将速凝剂、早强剂、塑化剂、分散剂、缓凝剂以及膨胀剂等加到浆液中,达到调节浆液凝固时间或者其他特性的目的。而不论加入哪种制剂,在浆液凝固之前其粘度不会发生改变。

三、化学灌浆设备发展与展望

(一)化学灌浆泵设备

目前我国针对化学灌浆泵的研究十分积极活跃。就目前我国化学灌浆泵领域所使用的灌浆泵动力而言,其主要有手压泵、液压泵、压缩空气驱动化学灌浆泵以及以普通交流电机与机械减速装置相结合单向旋转驱动灌浆泵和以普通直流电机与机械减速装置相结合双向旋转驱动灌浆泵等几种方式。

(二)化学灌浆记录仪设备

长江科学院和中大华瑞开发的两种化学灌浆记录仪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两种记录仪。长江科学院记录仪由于使用的是较为实用的电子秤,所以有效避免了人为读取数据造成的误差,同时也从根本上保证了流量计算的精度。

(三)深孔阻塞设备

阀门密封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第10篇

关键词:阀门;密封技术;泄漏;材料

中图分类号:TB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8-0029-02

1 概 述

阀门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机械零件,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无论是高端的科技领域还是日常的普通生活都离不开它。正是因为阀门应用的广泛性,使得阀门的种类非常多,结构也不尽相同,这样也给阀门的维护保养带来一定的问题。阀门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基本的作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连通或者截断介质流。因此,阀门的密封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

要保证阀门能够良好的截断介质流,不发生泄漏,就要保证阀门的密封完好。而造成阀门泄漏的原因很多,包括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密封接触面有缺陷、紧固零件发生松动、阀体与阀盖间的配合不紧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阀门密封不好,从而产生泄漏问题。所以,阀门密封技术是关系到阀门性能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2 阀门的分类和结构

阀门的种类繁多,划分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既可以按照原理划分,也可以按照作用来划分,还可以按照结构来划分,甚至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划分,不管哪种划分方法,都改变不了阀门的用途。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将阀门划分为这些种类,即闸阀、球阀、碟阀、截止阀、安全阀、减压阀、节流阀、旋塞阀、调节阀等。在这些阀门中,闸阀、球阀、碟阀、截止阀就属于截断阀的种类,主要用于连通或者截断介质流;而减压阀、节流阀、调节阀就属于调节阀的种类,主要用于调节介质流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而安全阀主要用于超压的安全保护。

除了上述这些分类之外,还可以按照工作压力进行分类,此时可以分为真空阀、低压阀、中压阀、高压阀和超高压阀等;如果按照介质的工作温度进行分类,则可以划分为高温阀、中温阀、常温阀、低温阀和超低温阀;另外,如果按照阀体的材料进行分类的话,则可以划分为金属材料阀门、非金属材料阀门、金属阀体衬里阀门。

阀门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基本结构却差不多,大致上都可以由阀体、阀芯和阀座组成。这里以最常用的调节阀为例,分析阀门的结构组成。在调节阀的基本阀体结构中,可以有直通式、角型结构和Z型结构三种类型;而在基本阀芯结构中,则有抛物面结构、笼式结构和V型坡口三种类型;在基本阀座结构中,则有堆焊式阀座、旋入式阀座、焊接式阀座和嵌入式阀座四种类型。这些不同的基本结构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种类繁多的阀门结构。阀门的基本结构,见表1。

3 阀门密封技术的研究现状

阀门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密封问题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非常重要。阀门从产生到现在,其密封技术也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阀门密封技术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静密封和动密封。所谓静密封,通常是指两个静止面之间的密封,静密封的密封方法主要是使用垫圈。所谓动密封,主要是指阀杆的密封,即不让阀内的介质随阀杆运动而发生泄漏,动密封的密封方法主要是使用填料函。下面对这两种阀门密封技术分别加以详细分析。

3.1 静密封

静密封是指在两个静止的截面之间形成密封,其密封方法主要是使用垫圈。垫圈的种类很多,经常使用的垫圈包括平垫圈、O形圈、包垫圈、异形垫圈、波形垫圈和缠绕垫圈等几大类,每种类型下面又可以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而进一步进行划分。

①平垫圈。平垫圈就是平整的贴于两个静止截面之间的垫圈,一般根据使用的材料可以划分为塑料平垫圈、橡胶平垫圈、金属平垫圈和复合材料平垫圈,每种材料的平垫圈都有其适用的范围。

②O形圈。O型圈是指断面形状呈O型的垫圈,由于其断面形状是O型,有一定的自紧作用,所以密封效果比平垫圈好。

③包垫圈。包垫圈是指将某种材料包裹在另一种材料上的垫圈,这样的垫圈一般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增强密封效果。

④异型垫圈。异型垫圈是指那些形状不规则的垫圈,包括椭圆形垫圈、菱形垫圈、齿轮型垫圈、燕尾型垫圈等,这些垫圈一般有自紧作用,大多在高中压阀门中使用。

⑤波形垫圈。波形垫圈是只具有波浪形状的垫圈,这类垫圈通常是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组合起来构成,一般具有压紧力小,密封效果好的特点。

⑥缠绕垫圈。缠绕垫圈是指把很薄的金属带和非金属带紧贴在一起、缠绕形成的垫圈,这类垫圈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

垫圈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三大类,即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强度高,耐温性能强,常用的金属材料有铜、铝、钢等。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很多,包括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石棉制品、麻制品等,这些非金属材料的使用广泛,根据具体的需要来选用。复合材料的种类也很多,包括层合板、复合板等,也是根据具体需要选用,一般在波形垫圈和缠绕垫圈等上面使用的比较多。

3.2 动密封

动密封是指不让阀内的介质流随阀杆运动而泄漏的密封,这是一个相对运动过程中的密封问题,其密封方法主要是采用填料函。填料函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压盖式和压紧螺母式。压盖式是目前使用得最多的形式,一般从压盖的形式而言,可以分为组合式和整体式两种,每种形式虽有区别,但是基本上都包含有压紧用的螺栓。压紧螺母式一般用于较小的阀门,由于这种形式的尺寸较小,所以压紧力是受到限制的。

在填料函内,由于填料是直接与阀杆接触的,所有要求填料的密封性好、摩擦系数小、能够适应介质的压力和温度、并且耐腐蚀。目前比较常用的填料包括橡胶O型圈、聚四氟乙烯编织盘根、石棉盘根和塑料成型填料等,每种填料都有其适应的条件和范围,根据具体的需要来选取。

4 阀门密封技术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阀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阀门密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的密封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料密封。何谓生料?就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在烧结成制品之前的材料。生料具有质地柔软的特性,可以产生单分子膜效应。生料在使用时可以自由成形,并且只要一有压力,就会形成一个均匀的环形膜,这个环形膜起到了密封作用。生料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可以做成一定的形状,更换容易,密封效果良好。

②液体密封。液体密封是指利用液态密封胶来实现阀门密封的一种密封技术,它一般用于静密封。在液体密封中,主要利用了液态密封胶的单分子膜效应,使其在适当压力下像垫圈一样地起作用。

③波纹管密封。波纹管密封是指利用波纹管实现阀门密封的一种密封技术,它一般用于动密封。在波纹管密封中,波纹管的两端通常与别的零件固定在一起,因此当阀杆运动时,波纹管会产生伸缩,只要波纹管自身保持完好,介质就不会发生泄漏,从而就可以实现阀门的密封。这种阀门密封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和原子能工业上面,针对无法使用填料密封的场合。

5 结 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阀门的应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阀门密封技术也会突飞猛进,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也会运用进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

参考文献:

[1] 陈泉,郑中甫,李志翔.阀杆密封泄漏原因及解决方法[J].阀门,2006,(5).

[2] 韩斐,宋笔锋,喻天翔,等.阀门可靠性技术研究现状和展望[J].机床与液 压,2008,(9).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第11篇

经过2010年的快速启动, 2011年, 中国产业界对云计算能为我们做什么, 什么行业适合云计算, 如何部署适合自己业务发展需要的云计算, 等等, 有了更多实质性的思考。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 全球众多IT厂商纷纷围绕云计算重新布局, 创新平台、产品与应用大量涌现, 云计算的发展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业内人士认为, 在经过概念的讨论到部分云架构方法的实验之后, 2011年云计算步入应用阶段, 产业落地将迎来最佳时机。

1 云计算的概念

早在20世纪60年代, 麦卡锡 (John Mc Carthy) 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1988年, Sun微系统公司的合作创建者约翰盖奇曾经说过“网络就是计算机”, 可以说那就是云的开端。云计算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999年IBM提出的通过一个网站向企业提供企业级的应用的概念。随后, 亚马逊、谷歌、Salesforce、微软、中国移动、Giwell等国内外IT设备制造商、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等都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概念和应用。

“云计算”究竟是什么?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 也可是其他服务。互联网上的云计算服务特征和自然界的云、水循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云”是一个相当贴切的比喻。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 (NIST) 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 (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 中获得服务的业务模式, 云计算业务资源应该支持通过简洁的管理或交互过程快速地部署和释放。从NIST的定义, 可以看出云计算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1) 快速伸缩:伸缩性是指根据需要向上或向下扩展资源的能力。对用户来说, 云计算的资源数量没有界限, 他们可按照需求购买任何数量的资源。

2) 服务可度量:在可度量服务下, 由云计算供应商控制和监测云计算服务的各方面使用情况。这对于计费、访问控制、资源优化、容量规划和其他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按需自助服务:云计算的按需服务和自助服务意味着用户可以在需要时直接使用云计算服务, 而不必与服务供应商进行人工交互。

4) 无所不在的网络访问:这意味着供应商的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 并可以通过客户端以标准机制访问。

5) 资源池:资源池允许云计算供应商通过多用户共享模式服务于用户。物理和虚拟资源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分配和重新分配。资源池具有地点独立性, 客户一般无法控制或了解所提供资源的确切位置, 但可以在高端提取层面 (如地区、国家或数据中心) 指定位置。

2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的原理是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 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 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 就像煤气、水电一样, 取用方便, 费用低廉;不同点在于, 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 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并且可以随时获取, 按需使用, 随时扩展, 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是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分布式计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 、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 、效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网络存储 (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 、虚拟化 (virtualization)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e) 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总的来说, 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从图1的云计算体系架构可以看出, 云计算的运营和传统IT网络是不同的。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虚拟机技术。服务器虚拟化是云计算底层架构的重要基石。在服务器虚拟化中, 虚拟化软件需要实现对硬件的抽象, 资源的分配、调度和管理, 虚拟机与宿主操作系统及多个虚拟机间的隔离等功能, 目前典型的实现 (基本成为事实标准) 有Citrix Xen、VMware ESX Server和Microsoft Hype-V等。

2) 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系统需要同时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 并行地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因此,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必须具有分布式、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目前数据存储技术主要有非开源的Google的GFS (Google file system) 以及开源的HDFS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 这两种技术已经成为事实标准。

3) 数据管理技术。云计算的特点是对海量的数据存储、读取后进行大量的分析。如何提高数据的更新速率以及进一步提高随机读速率是未来的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技术最著名的是谷歌的Big Table数据管理技术, 同时Hadoop开发团队正在开发类似Big Table的开源数据管理模块。

4) 分布式编程与计算。为了使用户能更轻松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服务, 让用户能利用该编程模型编写简单的程序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云计算上的编程模型必须十分简单。必须保证后台复杂的并行执行和任务调度向用户和编程人员透明。当前各IT厂商提出的“云”计划的编程工具均基于map-reduce的编程模型。

5) 虚拟资源的管理与调度。云计算区别于单机虚拟化技术的重要特征是通过整合物理资源形成资源池, 并通过资源管理层 (管理中间件) 实现对资源池中虚拟资源的调度。云计算的资源管理需要负责资源管理、任务管理、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实现节点故障的屏蔽、资源状况监视、用户任务调度、用户身份管理等多重功能。

6) 云计算的业务接口。为了方便用户业务由传统IT系统向云计算环境的迁移, 云计算应对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接口。业务接口的统一不仅方便用户业务向云端的迁移, 也会使用户业务在云与云之间的迁移更加容易。在云计算时代, 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和以Web service为特征的业务模式仍是业务发展的主要路线。

7)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云计算模式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包括用户隐私的保护、用户数据的备份、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防护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强的技术手段, 乃至法律手段去解决。

3 云计算的应用及优势

3.1 云计算的主要服务形式

目前云计算的主要服务形式有3种:软件即服务 (Saa S:software as a service) , 平台即服务 (Paa S:platform as a service) , 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 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

3.1.1 软件即服务 (Saa S)

Saa S服务提供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 用户根据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订购应用软件服务, 服务提供商根据客户所定软件的数量、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收费, 并且通过浏览器向客户提供软件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优势是, 由服务提供商维护和管理软件, 提供软件运行的硬件设施, 用户只需拥有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终端, 即可随时随地使用软件。这种模式下, 客户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花费大量资金在硬件、软件、维护人员方面, 只需要支出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 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 这是网络应用最具效益的营运模式。对于小型企业来说, Saa 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

以企业管理软件来说, Saa S模式的云计算ERP (企业资源管理) 可以让客户根据并发用户数量、所用功能多少、数据存储容量、使用时间长短等因素不同组合按需支付服务费用, 既不用支付软件许可费用, 不需要支付采购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费用, 也不需要支付购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平台软件费用, 还不用承担软件项目定制、开发、实施费用, 也不需要承担IT维护部门开支费用。实际上, 云计算ERP正是继承了开源ERP免许可费用只收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特征, 是突出了服务的ERP产品。目前, Salesforce.com是提供这类服务最有名的公司, Google Doc, 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属于这类服务。

3.1.2 平台即服务 (Paa S)

平台即服务是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这是一种分布式平台服务, 厂商提供开发环境、服务器平台、硬件资源等服务给客户, 用户在其平台基础上定制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通过其服务器和互联网传递给其他客户。Paa S能够给企业或个人提供研发的中间件平台, 提供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试验、托管及应用服务。

Google app engine, Salesforce的force.com平台, 八百客的800APP是Paa S的代表产品。以Google app engine为例, 它是一个由python应用服务器群、Big Table数据库及GFS组成的平台, 为开发者提供一体化主机服务器及可自动升级的在线应用服务。用户编写应用程序并在Google的基础架构上运行就可以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 Google提供应用运行及维护所需要的平台资源。

3.1.3 基础设施服务 (Iaa S)

基础设施服务把厂商的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云端”基础设施, 作为计量服务提供给客户。它将内存、I/O (输入/输出) 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 为整个业界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器等服务。这是一种托管型硬件方式, 用户付费使用厂商的硬件设施。例如Amazon Web服务 (AWS) , IBM的Blue Cloud等均是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出租。Iaa S的优点是用户只需低成本硬件, 按需租用相应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大大降低了用户在硬件上的开销。

3.2 云计算典型应用

目前以Google云应用最具代表性。例如Google Docs、Google Apps、Googlesites, 云计算应用平台Google app engine。

Google Docs是最早推出的云计算应用, 是软件即服务思想的典型应用。它是类似于微软的Office的在线办公软件。它可以处理和搜索文档、表格、幻灯片, 并可以通过网络和他人分享并设置共享权限。Google文件是基于网络的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可提高协作效率, 多名用户可同时在线更改文件, 并可以实时看到其他成员所作的编辑。用户只需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和可以使用Google文件的标准浏览器即可在线创建和管理、实时协作、权限管理、共享、搜索能力、修订历史记录功能, 以及随时随地访问的特性, 大大提高了文件操作的共享和协同能力。

Google Apps是Google企业应用套件, 使用户能够处理日渐庞大的信息量, 随时随地保持联系, 并可与其他同事、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共享和协作。它集成了Cmail、Google Talk、Google日历、Google Docs、以及最新推出的云应用Google Sites、API (应用程序接口) 扩展以及一些管理功能, 包含了通信、协作与发布、管理服务三方面的应用, 并且拥有着云计算的特性, 能够更好地实现随时随地协同共享。另外, 它还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和托管的便捷, 用户无需自己维护和管理搭建的协同共享平台。

Googlesites是Google发布的云计算应用, 作为Google Apps的一个组件出现。它是一个侧重于团队协作的网站编辑工具, 可利用它创建一个各种类型的团队网站, 通过Googlesites可将所有类型的文件包括文档、视频、相片、日历及附件等与好友、团队或整个网络分享。

Google app engine是Google在2008年4月发布的一个平台, 使用户可以在Google的基础架构上开发和部署运行自己的应用程序。目前, Google app engine支持python语言和Java语言, 每个Google app engine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达到500 MB的持久存储空间及可支持每月5106次综合浏览量的带宽和CPU (中央处理器) 。Google app engine应用程序易于构建和维护, 并可根据用户的访问量和数据存储需要的增长轻松扩展。同时, 用户的应用可以和Google的应用程序集成, Google app engine还推出了软件开发套件 (SDK) , 包括可以在用户本地计算机上模拟所有Google app engine服务的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

4 云计算的展望及挑战

云计算涵盖了IT产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调研机构IDC (因特网数据中心) 预计, 云计算的增长速度将是传统IT行业增长率的6倍。目前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 IDC预测云计算相关IT支出2012年将达42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7.3%。这就难怪微软、谷歌、IBM、黑莓等企业竞相逐之, 更何况其中的佼佼者已从云计算中获得了实惠。2010年, 云计算服务为亚马逊带来了5亿美元的营收, 占亚马逊营收总额约为1.5%, 同时云计算还是亚马逊增长最迅速的业务。知名投资银行美林也曾发布相关的市场报告, 预计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到2011年将达1 600亿美元, 其中商业和办公软件的云计算市场规模达950亿美元, 全球软件市场的12%将转向云计算。无论是传统行业巨头还是新兴公司, 都一头扎进看不见也找不着的云计算之中, 数以亿计的资金也在流向云计算领域。

同样, 中国云计算的市场也十分庞大。此前业内就把2011年定义为“云计算元年”, 预计其应用市场规模将达315亿元。在2010年5个城市先行发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 示范城市的范围在2011年有望进一步扩大。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的上海刚刚通过了《上海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确立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化的云计算服务, 以及支持基于云计算技术改造提升信息化系统等3项重点工作, 以指导试点工作的落实。上海已成立了云计算产业投资基金, 一期规模3亿元, 二期将达到10亿元, 该基金的70%将投向云计算产业。截至今年4月底, 上海市政府已出资1.6亿元, 设立了16个示范项目。

从国际、国内持续的云计算热潮不难看出, 云计算将对互联网应用、产品应用模式和l T产品开发方向产生深远影响。云计算技术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使用云计算来完成任务能够获得哪些优势;可以实施哪些策略、做法或立法来支持或限制云计算的采用;如何提供有效的计算和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对云计算和传输中的数据以及静止状态的数据, 将有哪些独特的限制;安全需求有哪些;提供可信环境都需要些什么。此外, 云计算虽然给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了创造更好的应用和服务的机会, 但同时也给了黑客机会。云计算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级计算服务的可能, 使黑客投入极少的成本, 就能获得极大的网络计算能力, 一旦这些“云”被用来破译各类密码、进行各种攻击, 将会对用户的数据安全带来极大的危险。所以, 在这些安全问题和危险因素被有效控制之前, 云计算在得到彻底的应用和接受之前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5 结束语

云计算所掀起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新商业模式打破旧商业规则的诉求, 是人类追求低碳生活方式的选择。一般认为, 有三大因素驱动云计算应用的发展, 即海量信息、超低储存成本和节能环保。

云计算产业链非常之长, 涵盖IT产业的各个环节和一些其他领域, 各类企业应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 梳理甄别适合云计算应用的重点行业, 认真研究关键点和突破口, 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形成发展合力, 进一步提高我国云计算发展的质量, 促进云计算技术在中国落地, 把握好未来几年云计算这一中国IT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摘要: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至少包括虚拟机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分布式编程与计算、虚拟资源的管理与调度、云计算的业务接口、云计算的安全技术, 介绍了云计算的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 这3种主要服务形式。并对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特点、优势、挑战及应用前景做了探讨。云计算技术迎合了人们对海量信息、超低储存成本和节能环保的需求,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子技术的展望论文

电子技术的展望论文(精选11篇)电子技术的展望论文 第1篇关键词: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1 微电子技术1.1 微电子的现状与展望...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