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与感恩范文
大自然与感恩范文(精选6篇)
大自然与感恩 第1篇
森林、海洋、高山、河谷大自然的一切充满了神奇的力量,犹如一本充盈着奇幻色彩的传奇故事书,是的好奇的人类不断地去探索。万物之灵的人类在自然中繁衍生息,在自然的庇护之下逐渐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中,当你怀有一个感恩的心,你便会觉得很幸福、很满足。我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是从书本上的灾难数据开始,我看到了自然拥有难以想象的力量:海啸、雪崩、地震可以瞬间毁灭人类的一切,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此时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微不足道;在电视节目《自然地奥秘》中我又感叹人类生存技能的薄弱:在草原上不如狮子、老虎的强壮;在森林里不如猿猴灵活;在峭壁没有羚羊的攀登能力,在海洋没有鱼儿的潜水能力人类是如此的弱小。但千万年来,人类不但没有灭亡,反而欣欣向荣的发展壮大起来,有了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野心和欲望。在人的这种过度野心和欲望驱使下,人们采取了许多极端的行为、手段,自然正在被我们破坏、被人们蹂躏,同时产生的连带反应也使得人类自食恶果遭受大自然的灾害。“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自然?”这是人类急需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了。
不谈自然的壮观景色,只谈大自然地慷慨大方:他为我们提供亿万宝藏;为我们提供所需的衣、食、住、行;沧海桑田,人类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自然地怀抱里,受着他的恩惠和庇佑;但人们非但不感谢他,还自以为是的为所欲为,自然一直默默的承受着,静静地自己疗伤,他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的宽厚。可是人类还在继续用自然给与的力量做着伤害他的事,而且太深、太狠。我们,可悲、可笑的人类不是正在做舍本逐末吗?难道非要等到自食恶果,却又无力回天的最后才会顶礼膜拜,跪求上苍的保佑吗?还是真的要舍弃这世世代代生活着的星球,另寻生路呢?
大自然与感恩 第2篇
自然之风,袭过生命的涟漪,摇起了一湖的诗情。题记
亲爱的人类:
你们好!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祥和的蔚蓝星球上,从那上古时期单细胞生命的出现,就见证了她的古老历史,进化万年,漫长的等待,一场大雨,浇灌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沐浴了万亿年的阳光,地球的第一任霸主恐龙,出现了,它缔造了爬行动物的辉煌,跨越侏罗纪,走过三叠纪,最后来到白垩纪,它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那始祖猛犸,遮天巨木,一切都令人惊叹!冰河世纪终结了这一切,接替它的,是古猿,恐龙的绝迹就与它们的出现一样,神秘莫测感叹着一切,地球上的无尽蓝海,辽阔碧空,广远川泽,以及那雄蜂奇峡。一声猿啼,开创新的世纪。划破天空的一声惊雷点燃进化的火种,有了火,就有了光明,文明,自然赋予人类进化和生存的力量。如今,那都已成为古旧史书上的几行黄字,那扉页中保存着那些古老的,饱经沧桑的历史,它们并没有被湮没,而是更加熠熠夺目!
我们漫步在海边的椰林中,目送海鸥远去,静观黄昏的镰刀收割者一抹抹斜阳,自然用神奇的透明针,将夜色织上天空,听海浪演奏出的自然旋律,在静如秋水的夜空下,星宿闪耀出永恒,海风风干颊上的几滴汗,惬意抱手怀想,自然给了人类一个美丽,美好的生活环境,此刻,我想感恩自然,感恩自然让我诞生在这美好的环境之下,并无私的给予我她独特的爱。皎皎孤月,召唤着潮起潮落,这一切仿佛在演奏一场天地之间的沐歌!沐浴洗刷污秽,留下的永远是美好。在这星光中,在这美好中,自然是永恒。月之阴晴圆缺,水之潮起潮落,再次感叹自然的神奇,有了自然才有了我们,感恩自然,让自然默默收下我们的祝福,并将此祝福化成一股力量,用此力量创造更多美好,真正改变世界的.是自然,不是人类。苍翠的绿树,水,空气,矿物能源,自然将她的一切奉献给我们,没有这些,哪来的文明?摇曳的晨露中折射出生命的光彩,一朵花便是一个世界,一滴水便是广远的浩瀚汪洋,自然何止值得感恩?
如今,我们的做法却与感恩自然背道而驰。当你亲手用电锯砍到一棵满目青翠的大树时;当你发誓这是最后一次时;当你将无边林海一点点变成布满黄沙的凄凉地时;首先你轻视了自然,其次你无视你的誓言,最后,当木已成舟为时已晚时,请你别用你那虚伪的眼泪污染这片亲手毁在你手上的净土!罪恶的双手在利益的诱惑下,扣动扳机,一头几乎与地球同龄的动物随着一抹青烟,倒下了它倒下掀起的那一袭尘影中,自然之怒隐隐若现,这些是感恩吗?我们不懂得感恩是什么吗?我想,是利益吧,利益让我们忘记自然,忘记全人类的母亲,忘记感恩她。
自然创造人类,期待我们将她改变地更美,但却连感恩都换不回来!人类这样做是在毁灭地球,难道我们想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吗?况且恐龙根本没有破坏这个星球。自然帮助人类爬上食物链的顶端,原来认为这是明智之举,因为我们是感情动物,现在看来,这是助纣为虐!水天山峡,无限美好,我们感叹自然之美,这一切都是自然地鬼斧神工,既然感叹,就代表赞美,既然赞美,为什么没有感恩?
就是我所说的,感恩自然,自然就会回报你,这是必然的,她会给予我们美好的明天,我想,我提出的问题,会有人解答,不管在怎样的时代,怎样的地点,感恩自然,为了明天!
当你漫步在海边的椰林中,感受习习晚风,听着海浪拍打的节奏,看着无边的星际,你也许会明白,我们该怎样保护自然,感恩自然
依旧是自然之风,留下生命的印记,轻点手尖,悉数百万年的历史,依旧是她,缔造永不褪色的文明!后记
此致
敬礼!
一位地球人
大自然的科学与人的技术 第3篇
一直以来,成为“科学”巨人的问题干扰着国人,如从没有一个在大陆土生土长的并在中国大陆开展科学研究的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科学类的奖项;又如钱学森关于大师的思考;中国大陆对基础科学的贡献等等。本文试图从科学和技术的属性出发,对科学和技术的属性提出新的解释,给予新的内涵,并赋予科学管理的新理念。
1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尽管汉语词典给了科学的定义,如《现代汉语词典》中“科学”被解释为: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辞海》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但关于科学概念的定义是科学史上的难题,(1)(2)多数的学者侧重于描述科学的特点和性质。(3)
技术是指技艺、手艺等,《哲学大辞典》定义技术为: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它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及方法的总和。可见,技术是运用了科学而为生产需要所产生。
科学和技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主要体现为长期依存,相互促进彼此的发展。区别有如下几点:(1)目的性不同和过程性不同: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但科学的目的却有待商榷。技术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有过程管理,而科学研究不存在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过程。(2)价值观和评价方式的不同:技术的价值是为人类服务,评价一项技术的成功在于是否能为人类提供方便(注,所谓技术是“双刃剑”应该归咎于人性的善恶),而科学的价值和评价却不能用技术的标准。
当然,很多学者还提出了其它的不同特点,如成果形式、研究方法、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不同。
2 关于古代中国的科学
就中国古代是否出现过科学,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的争议,至今仍存。最著名的就是关于“李约瑟难题”的大讨论。认为中国无科学出现的大人物也有很多,如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科学》,1915年),冯友兰的论文《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国际伦理学杂志》,1922年)等。出于种种原因——如提高民族自信心等,人们对中国出现过科学的辩解也比比皆是,如钱宝琮《吾国自然科学不发达的原因》等。大陆现有出版物对中国科学的描述往往依附在“中国科技史”上,并经常将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和“科学”混淆。不管怎么样,大家对中国没有出现过近代的科学都有共同的认识,并对其原因做了很多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封建制度问题
封建集权制不可能产生推理论证严密的精密科学所需要的逻辑学。集权制摧毁了市场经济萌芽,大部分发明、创造、技术只是为了满足皇权、朝廷和上官的需要。集权制抑制了个人的思想与自由,抑制了不同的声音,所以集权制下对科学的思考,个人科学技术的萌芽的发展是无益的。
强大的集权统治,中国的知识分子依附于政权,鄙视科学的发明和创造。集权制导致社会大部分资源向朝廷和皇权聚集,所以人们看中的是读书为官,所谓“学而优则仕”,并且使得以做官为目的读书目的论一直延续至今。
但集权制对技术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集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社会大生产中对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基础的、必要的条件。所以古代中国技术的辉煌都得到了中外科学家的高度认可。
2.2 文化问题
儒家不重视科学。正如上文所述,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提倡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在《论语·子路》中樊迟向孔子问如何种庄稼,孔子不仅不作答,而且斥樊迟为小人。孔子认为自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弟子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不是种田、种菜等具体的、务实的农业科技等。
其次,古代中国人以道德修养为核心,将其它的修为作为道德修养的辅助手段。例如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是主张“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佛教中提倡从善,洗尽罪业,跳出轮回等,都是以道德修养为核心而进行的。
再次,“学以致用”阻碍科学的出现。《易经》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为中国古代一直就强调“学以致用”埋下了科学的炸弹。在这种认识观的指引下,中国人的活动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有所用”。而从事认识与发现自然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分子和科学活动却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甚至,这种“有所用”一直被不少的民众被解释升官发财、公侯万代等等。
2.3 教育问题
在集权统治之下,中国古代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即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完善于唐代,至其被取消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科举制度把读书、求学和为官紧紧地绑定在一起。古代的教育实质上是“有所用”的。
再次,古代的教育只是少部分人的教育,社会文盲程度极高,所以没有广泛的科学研究人员的来源。
3 现代科学的起源
现代科学的起源与宗教密不可分,这一点有诸多的学者做研究,并有不少的成果。科学与宗教也不是相互抵触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历史上,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都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哥白尼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并在教廷里面任职。伽利略和教宗乌尔班八世马佛奥·巴贝日尼是要好的朋友。在1669年牛顿被授予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以前,剑桥或牛津的所有成员都是经过任命的圣公会牧师。查理二世特许可牛顿免于担任神职,是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牛顿的宗教观点与圣公会信仰之间的冲突。换句话说,牛顿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当时的牧师是不一样的。
现代诸多历史解密也反映了,宗教并没有对科学进行扼杀,而是适当鼓励科学发展。1533年,在罗马举行了哥白尼天体运行的讲座,教宗克莱孟七世和一些主教出席了讲座,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其中一位主教还写信给哥白尼,希望他尽早正式出版他的作品。所以学者对于哥白尼是否受到过教会的压迫是存在争议的。事实上,主教们是承认科学观察的结果,宗教也在不断使用新的科学知识,因为宗教的“宇宙”和科学家观测的结果必须是符合的。因此现代科学起源于宗教,依附在神学上,但其实质是一种有别于“人”属性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是研究人类社会,不是为“人类”而用,而是研究“大自然”的规律。
4 大自然的科学与人的技术
尽管近代以来,还有不少科学家依然有所谓的“上帝”信仰,爱因斯坦也曾公开说过:我无论如何深信上帝不是在掷骰子。但已经爱因斯坦所言的“上帝”已经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它实质上指的是“大自然”。在他们心目中最纯洁的,公正的,中立的是“大自然”,它不依照人的意志而改变的,与“人”相互独立。
“大自然”的科学和“人”的技术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正是源于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发展的历程。科学是“大自然”的,科学研究是纯洁的,公正的,中立的,不应该具有人类社会的功利性,是纯粹的“大自然”研究。而技术是“人性”的,是有用的,是目的性强的,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依附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是人类独立发明的。
开展科学研究应该秉承去“大自然”属性:纯洁、公正、中立,不带有任何的目的性、功利性。不能以“人”的技术的管理方法去管理科学——限定目标、方法、过程、成果。
4.1“大自然”的科学要求的文化氛围
“大自然”的科学要求社会建立一种纯洁、公正、中立,不带有任何的目的性、功利性的文化,要尊敬“纯粹”的科研人员,就不能以钱财、官位、职务、职称等来衡量一个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和事业地位。“学而优”要能够有多条出路,包括从事纯粹的、“大自然”的科研工作。
4.2“大自然”的科学要求的教育氛围
“大自然”的科学要求从幼儿园到大学,到研究生教育的各级教育阶段都培养以“兴趣”、“求知欲”为源动力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纯粹的科学探索精神。
科技哲学界提倡一种“无用”的科学,就是针对当前科学研究功利性太强,太注重科学研究的有用性。“无用”的科学的倡议实质上就是要人们尊敬科学研究的“大自然”属性,不附庸于人性。
5 大自然的科学与现代科研管理理念
“大自然”的科学要求科学研究要剔除“人性”、“社会性”,即在制度上要给予科研工作者的自由,减少人为的、功利性的干预。增加“纯粹”科学研究(区别于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减少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计划,不搞任务型科研、竞赛型科研等。将“大自然”的科学人员与“人”的技术人员区别对待。
注释
11 李醒民.科学是什么[J].湖南社会科学,2007(1):1-4.
22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6.
自然、美与感恩 第4篇
I’ve been shooting 1)time-lapse flowers continuously, non-stop, 24 hours a day, seven days a week, for over 30 years. And to see them move is a dance I’ll never get tired of. Their beauty 2)immerses us with color, taste, touch. It also provides a third of the food we eat. Beauty and seduction is [sic] nature’s tools for survival, because we protect what we fall in love with. It opens our hearts, and makes us realize we are a part of nature and we’re not separate from it. When we see ourselves in nature, it also connects us to every one of us, because it’s clear that it’s all connected in one.
(In the “Happiness Revealed” project)
Child: When I watch TV, it’s just some shows that you just…that are pretend. And when you explore, you get more imagination than you already had. When you get more imagination, it makes you want to go deep so you can get more and see beautiful things, like, the path, if it’s a path, it could lead you to a beach or something, and it could be beautiful.
Elderly Man: Begin by opening your eyes and be surprised that you have eyes you can open, that incredible array of colors that is constantly offered to us for pure enjoyment. Look at the sky. We so rarely look at the sky. We so rarely note how different it is from moment to moment, with clouds coming and going. We just think of the weather, and even with the weather, we don’t think of all the many 3)nuances of weather. We just think of good weather and bad weather. This day, right now, has unique weather, maybe a kind that will never exactly in that form come again. That formation of clouds in the sky will never be the same that is right now. Open your eyes. Look at that.
These are just a few of an enormous number of gifts to which we can open your heart. And so I wish you…that you will open your heart to all these blessings, and let them flow through you, that everyone whom you will meet on this day will be blessed by you. Just by your eyes, by your smile, by your touch, just by your presence. Let the gratefulness overflow into blessing all around you. And then, it will really be a good day.
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我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北部,在门多西诺海岸边上的埃尔克小镇生活。没有电话,没有电视,但我有美国邮政服务。如果你还记得的话,那年头的日子其实蛮不错的。我那时没什么钱,但我有的是时间,对美好事物有一种敏锐的触觉。
三十年来,我一直采用延时摄影技术拍摄花朵,每天24小时,每周七天,从无间断。我看着花朵不断变化,就像一支让人百看不厌的舞蹈。花之美让我们沉醉于一场色彩、味道与触感的盛宴。我们还有三分之一的食材来自于花朵。美与诱惑正是自然界的生存利器,因为我们总会保护自己心爱的事物。自然之美能开启我们的心门,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和大自然密不可分。我们看到自己身处其中,自然也会将我们每一个人联结到一起,因为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
(“走近幸福”项目片段)
孩子:我看电视的时候,那上面只会演些你一看就……那些都是假的。而当你去探索的时候,你的想象力会比原来更丰富。当你的想象力丰富了,就会想进一步去了解,去发现更多东西,看到更美好的事物——比如一条路,如果这是一条路,它就能将你带到沙滩之类的地方,那里也许会很美。
老人:从睁开双眼开始,为自己目能视物感到惊喜吧,看着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缤纷色彩给我们带来多么纯然的享受。看看天空吧。我们极少抬头望天,极少注意到天空每时每刻都在变幻不同,云聚云散。我们会想到的只有天气——即使想到了天气,我们也不会关注天气的各种细微变化。我们只关心天气是好是坏。正是今天,就在此刻,这是一个特别的天气,也许这种天气再也不会以完全一样的方式重现在我们面前了。天上再也不会出现与此刻一模一样的云层形态了。睁开你的双眼,看看这一切吧。
大自然送给我们无数的礼物,让我们可以敞开心扉,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所以我祝你……我希望你放开胸怀,对所有这些赐福一一笑纳,让它们荡涤你的身心,以你的双眸,以你的微笑,以你的触摸,以你的存在,让你今天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因此蒙荫。将这份满溢的感激转化为你的祝福。然后,今天就会成为真正美好的一天。
感恩大自然 第5篇
感恩大自然
我们感恩你,大自然!
你用你那美丽的容颜,将我们美丽的家园装扮。
名山大川,森林平原,多少动人的故事,在你这里上演!
月儿弯弯,星云团团,多少墨客文人,因你而浮想联翩!
松涛阵阵,溪水潺潺,你用你那轻柔的细语,将我们深情地呼唤!
虫鸣莺啭,蝶舞翩翩,你们这些大自然的生灵啊,总是在不经意间,引发我们的万语千言!
赤山之巅,碧流河畔,你的巍巍雄姿,你的秀美如画,怎能不令我们心驰神往、驻足流连?
我们感恩你,大自然!
感恩你赠予我们耳畔那优美的音乐,我们感恩你,大自然!
感恩你赐予我们眼帘那醉人的美感!
我们感恩你,大自然!
你时时用种种委婉的方式,启迪着我们的智慧,掀起了我们心中的万丈狂澜!
或许,就是因为那不经意的一瞥,你竟成了我们幡然醒悟的泉源;
或许,就是因为那一次你我的不期而遇,我心中的阴霾,顿时烟消云散!
鹰击长空,鹤舞云端,我们的志向,因你而变得高远!
深邃的星空,我们的思想因你而深;
浩瀚的大海,我们的胸怀因你而宽!
当我们目空一切,骄傲自满,那土地上弯腰的谷穗,怎能不使你羞愧,令你汗颜?
当我们屡屡受挫,顾影自怜,或许是那风雨中拼力结网的蜘蛛,帮你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当你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已成习惯,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蜜蜂,说不定会让你思绪万千,彻夜难眠!
当我们逃避责任时,那老斑羚用血肉之躯架起生之桥梁的悲壮故事,你在动容之余,对自己的逃避还会理得心安?
我们感恩你,大自然!
你的良苦用心,如缕缕春风,吹遍人间;
你的善意之举,如汩汩清泉,润泽心田。
我们感恩你,大自然!
你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食能果腹,衣可耐寒;
不仅是眼帘的赏心悦目,耳畔的悠扬宛转,更有你的谆谆教诲,你的殷殷诤言!
我们感恩你,大自然!
你赐予我们以恩惠,我们怎能忍心让你流泪?
我们定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将你美丽的容颜装扮——
树,更绿!
水,更清!
感恩大自然 第6篇
四年级一班郭艳芬
【活动目的】
1.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让学生通过Internet,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
2.搜集相关图片、视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几段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视频(背景音乐歌曲《荷塘月色》)。森林在唱歌、小鸟在跳舞。它们和我一样都用自己最亲切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歌中的荷花是那么的出淤泥而不染,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月光是那么的皎洁。令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二、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
活动1:美景分享
要求:回忆自己的经历,说出身边(你所到过的)哪些景致给你留下了美好的感受。
总结:谢谢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命,谢谢大自然给了我们美丽的家。
三、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
活动2:看图片,谈感受
要求:看图片及阅读材料,了解环境污染的各种表现及产生原因,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相应例子。
地球自然环境恶化状况(幻灯片出示)
损失耕地:每分钟损失耕地 40公顷,每天损失5.76万顷,每年损失2100万公顷。
土地沙漠化:每分钟11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天沙漠化1.58万顷,每年578万公顷。
消失森林:每分钟21公顷森林消失,每天5.5万公顷,每年1100万公顷。
泥沙流失:每分钟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天6900多万吨,每年入海250亿吨。
污水排放:每分钟85万吨污水流入江河大海,每天1.22亿吨,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
产生二氧化碳:每分钟产生二氧化碳1吨多,每天1400多吨,每年产生53.6万吨二氧化碳混入空气。
工业烟尘:每分钟1万多吨工业烟尘滞留大气中,每天1400多万吨,每年51.1亿吨工业烟尘滞留大气中。
环境病:每分钟2800人染上各种环境病,每天400万人染上各种环境病,每年1.46亿人。
损失生态价值:每分钟损失近2万美元,每天近600万美元的生态价值,每年2亿多美元。
生物灭绝:每天百余种生物归于灭绝,每年25000种生物归于灭绝。
总结: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沉思,大自然良好的环境哺育着人类及万物,人类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践踏着自然,所以人类也
遭到了大自然的严惩。早在1992年,联合国就在环境大会上提出了“救救地球,保护环境”的口号。
校园不是工厂,不是大城市,那么,有没有环保方面的问题呢? 活动3:身边的环保问题
要求:小组讨论,校园里破坏环境的行为大曝光。
总结:如果每个人都放纵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用不了多久,绿草坪就会变成灰尘滚滚的黄土地,整洁的校园就会变成肮脏腻人的污浊地。
四、保护自然,身体力行
活动4:献计献策
要求:小组交流环保生活方式。
总结: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有些需要政府来做,但更多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生活细节做起。
【活动总结】
大自然与感恩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