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古诗词与赏析
冬至节气的古诗词与赏析(精选5篇)
冬至节气的古诗词与赏析 第1篇
水仙子咏雪
元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
冻成片梨花拂不开。
大灰泥漫了三千界,
银棱了东大海。
探梅的心禁难捱。
面瓮儿里袁安舍,
盐罐儿里党尉宅,
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元曲中的雪和梅》
赏析:圣诞节
每到冬天,北方总会或多活或少的降点雪,洋洋洒洒,漫天飞舞,还给大地一个白茫茫的童话世界,作为现代人在高兴的同时,更多的会抱怨下雪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不便,比如飞机晚点,耽误行程,但是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慢,却会发现更多的生活情趣。
元曲中的雪和梅自然一脉相承了唐诗,宋词中的美,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豪情和喜悦,“梅须逊梅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对比增色,“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的高洁和雅趣,更有“平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心境与豪放,“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的孤傲与冷清,然而散曲中的大雪却更多了诙谐,浪漫,雅俗之趣。
雪花和梅花在古人的笔下总是在一起的,在冰雪中,怒然绽放的只有梅花,给严寒中的人带来一丝暖意和春色。也暗寓了在政治高压,人生失意中的孤独与坚守。
回到曲的本身,“冷无香”即代指雪,大雪像柳絮一样扑面而来,意可暗合“岂非柳絮因风起”的前人佳句,也从动态描写雪之大,从节令看,柳絮起于早春,就有了大寒已至,春天还会远吗?让人细细思考和期许。
大雪遇冷气,冻成片片梨花,落在人的脸颊上,让人用手赶也赶不走,极雪之大,天之冷。大雪像白灰一样弥漫了整个大千世界,(三千界为佛教用语,其意为广大无边),就是东边的大海也银装素裹(这就开始了发散性思维,想象力开始发挥作用了,如果说前边还是诗人在雪中漫步,那么这一下场景突然扩大,空间转移了), 探访雪中绽放梅花的心情,让人挡也挡不住,天地一片洁白,无论是东汉寒士袁安的房屋,还是北宋大官党进的豪宅都笼罩在其中(时间上的转换,两人的典故都和下雪有关)被白雪渲染成一个个不分贵贱高低的舞榭歌台。
雅在别致,俗在意趣,“大灰泥”,“银棱了”,“面翁儿”,“盐罐儿”,“粉缸儿”都言雪之大,雪之白,读后真的让人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乔吉还有一首山坡羊?冬日写怀,可以和这首在一起读,更能彰显雅俗之趣,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钓鳌舟,揽汀州。绿蓑不耐风霜透,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冬至节气的古诗词与赏析 第2篇
近代 虚云
七十峰高隐翠微,暗云疑雨任翻飞。
雪消晓嶂开天色,拨尽胸中是与非。
寒云懒鹤作生涯,为厌钟鸣鼎食家。
自有天真无限乐,莲收菊放又梅花。
《拨尽胸中是与非》
赏析:颜如
说到具有佛理禅意的诗词,最著名的莫过于六祖慧能的证道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诗情诗意与禅趣禅机本来就容易交融,特别是到我国唐宋时期,受社会诗歌繁荣风气的影响,禅僧们在开悟、示法以及一般商量问答时都常用诗偈。以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等为代表的诗人们也常常和僧人密切交往,开拓了诗歌艺术表现的新天地,将心中的感悟融入诗的情境之中,意蕴远超物象之外。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的一段话,用来说明禅诗的诗味十分恰当。严羽说:“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他还说:“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作者虚云大师乃近代杰出高僧,出身福建官府人家,120岁的传奇人生,历经沧桑,老和尚曾自书一联,记述其生平,联曰: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大师的诗字句浅白、对仗工整而又意蕴无穷,山峰重重如世道人心不平,疑云暗雨比比皆是。一旦冬去雪消,云开雾散之时,依然天色晴朗,胸中片尘不生。作者不贪恋人间富贵,不挂碍是非对错,只悠然赏析山中花开花谢的自然景观,好一个豁达自然的心境。
冬至节气的古诗词与赏析 第3篇
一、一发动全身——抓“愁眠”, 明诗意, 悟诗情
【教学片断】
师:因为愁眠, 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生:月落。师: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 天地之间, 一片幽暗, 一片朦胧。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 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生:霜满天。生:枫树。师:那是怎样的江枫?生:在瑟瑟摇动。生:落叶飘了下来。师:落叶飘零, 江枫瑟瑟。多么凄清, 多么孤寂的画面啊!生:渔火。师:什么样的渔火?生:忽明忽暗的。生:若隐若现的。师:因为愁眠, 张继又听到了什么?生:乌啼。师:几声凄厉的乌啼, 打破了夜的沉寂, 也让茫茫秋夜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生:钟声。师:秋霜那么重, 穿得又那么单薄, 还是在江上、在船上, 真冷啊!此情此景, 张继的内心是什么样的?生1:他很孤独。生2:他考试落榜了。生3:他思念他的亲人了。生4:他觉得自己很无助。
【赏析】
这一环节, 王老师抓住诗中关键词“愁眠”, 围绕“愁眠”三设问, 学生三思三答, 轻松明诗意, 自然悟诗情。
第一问:“因为愁眠, 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学生答:月落、江枫、渔火。第二问:“因为愁眠, 张继又听到了什么?”学生答: 乌啼, 钟声。两问两答, 全诗所写之景, 已经在王老师一个“愁眠”的牵引之下一一呈现。王老师没有就此打住, 第三问:“因为愁眠, 张继还感到了什么?” 学生答:霜满天。“霜怎么可能满天, 肯定和张继的心情有关系。”于是, 学生开始推测、探讨张继:“考试落榜”孤独、无助、思亲……这一刻, 学生好似成了张继的知音, 知其遭遇, 明其愁绪, 感其落寞, 晓其无助, 诗情顿显。
王老师从诗中捻出一个“愁眠”, 实乃匠心独具。“愁眠”是整首诗的“诗眼”, 是全文的关键词。王老师围绕诗眼“愁眠”, 高屋建瓴, 巧设三问, 一问一答的同时, 步步深入, 引领学生细说所见之景, 细思所悟之情, 让学生和古诗中景、物对话, 和诗人初步对话。
二、一叶而知秋——抓“钟声”, 入诗境, 铸诗魂
【教学片断】
师:这钟声, 仿佛在说, 张继啊张继……孩子们,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接着“张继啊张继”, 写一写钟声的诉说。生: (随着音乐, 想象写话) 师:好!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 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 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生1: (朗读) 张继啊张继, 如果你无法入睡, 如果你很孤单, 就让我来陪伴你吧。 (掌声) 师:好一个知冷知热的钟声! (笑声) 生2: (朗读) 张继啊张继, 人的一生有悲欢离合, 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 当你烦恼忧愁的时候, 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呀。 (掌声、笑声) 师:知足常乐, 心平气和。多么善解人意的钟声啊!生3: (朗读) 张继啊张继, 你的亲人在等着你回家, 赶紧回去吧, 赶紧回去吧! (笑声) 师:家是你永远的港湾, 家是你永远的温暖!这钟声有抚慰, 这钟声有劝解。当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款款消失的时候, 张继的愁眠之情也渐渐化去了。 (擦去“钟声”和“愁眠”)
【赏析】
这一环节, 王老师抓关键词——“钟声”, 大做文章。“月亮已经落下去了, 诗人还看得见吗?”王老师擦去了板书中的其他景物, 留下唯一可闻的“钟声”。然后聚焦“钟声”, 让学生写一写钟声对张继的诉说。
在学生用心的书写中, 他们真正地走入诗境, 走进了诗人。“夜半钟声到客船”后, 诗人留下了一片艺术空白。王老师利用这块空白, 让学生来创作, 借“钟声”, 学生和诗人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学生借“钟声”对诗人进行慰藉、劝勉、鼓励, 如知己, 如亲人……这一声声悠远绵长的钟声, 响在千年之前, 如今, 却响在学生与诗人之间;这一声声动人心扉的钟声, 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这一声声如诉如说的钟声, 是学生与诗人间心与心的交流。
冬至节气的古诗词与赏析 第4篇
(宋代)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雪里精神》
赏析:青谷
这首诗为“答任开叔郎中昆仲相访”而写,隔了近千年,具体人际往事已很难追究。但今时大寒读“旧声”,仍觉平易、清新,又充满耐人寻味的谐趣。
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少有志,在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都推托不赴,一生不求功名。而他留下《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等诗文传世不没,他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至今还在两岁小孙女翻看的“童书”里声声诵读。
据说,诗人晚年愈痴迷写诗,信手拈来,便成上品。一年节气在大寒中庄严谢幕时,人人相见不能言,试问大寒之寒寒如何?诗中不能说的话一定比说出的更多。
古来以诗观物,终究是写精神,但邵雍也说:“人生所贵有精神,既有精神却不纯。”(《弄笔吟》)近日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在中纪委网站谈诗歌,叹唐诗、宋词语言太漂亮,形式太优美。又叹新时代很难再现,是新诗百年来的巨大损失。接着批评“现在很多诗人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只关心自己,缺乏对时代、对人生的思考”,呼告书写时代精神。邵雍则以《观物吟》道出画工状物“止能照表,不能照里”,即使“察言观行,罔或不真”,即使“轩鉴照物,立写于前”也远远不够。而只有破刻板自囿,“表里洞照”,才能让精纯之诗“尽物之性,去己之情”而超越人思所限、凌驾时空。就像他的咏花诗所说“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同样,《大雪吟》“雪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真精神指向永恒,信也。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赏析:莲心儿
本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以梅花的坚韧不拔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虽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却依然能坚持操守、坚守信仰,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鼎力而不畏排压和打击的人们。
“墙角”一词用得绝妙至极,不为人注目,不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特殊环境,突出了梅之身居陋室却依然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了诗人虽所处环境恶劣艰苦,却依旧坚持自己主张的人生态度。
“独自”,语意刚强隐忍,无惧旁人的舆论和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迎冬绽放。精准清晰的体现出了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说明香气是从远处飘过来的,并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善于观察发现,独具慧眼。
“暗香”指梅花的香气,虽淡淡的却犹自有凌寒傲放的气节。以梅拟人,喻典其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充盈滋溢。
全诗通过赞颂梅花的风度及品格,不在乎他人眼光而只坚持做自己,预示着诗人孤冷倔强的真性情写照。先用雪拟喻梅的冰清玉洁,再用“暗香”点出梅的远胜于雪,精确清晰的写出了诗人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之魅力。
这首小诗虽简约素朴但却意味深远悠长,没有丝毫雕琢斧砍的做作痕迹。堪称经典佳作。
梅的花语是忠实、独立、坚毅、忠贞、刚强、高洁。
象征着人的坚忍、顽强、富有牺牲、能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也象征着人生将有的辉煌与成功。
梅具有高风亮节、傲气凌人、澄澈的心、浩然的正气、独立的创新精神。
梅亦有慈爱之心,高尚之心灵的体现。
以梅暗喻那些坚持信仰,秉承初心、砥砺奋进而方得始终的怀有不变信念的人,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人
赠峨嵋山妙道师
近代 虚云
七十峰高隐翠微,暗云疑雨任翻飞。
雪消晓嶂开天色,拨尽胸中是与非。
寒云懒鹤作生涯,为厌钟鸣鼎食家。
自有天真无限乐,莲收菊放又梅花。
《拨尽胸中是与非》
赏析:颜如
说到具有佛理禅意的诗词,最著名的莫过于六祖慧能的证道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诗情诗意与禅趣禅机本来就容易交融,特别是到我国唐宋时期,受社会诗歌繁荣风气的影响,禅僧们在开悟、示法以及一般商量问答时都常用诗偈。以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等为代表的诗人们也常常和僧人密切交往,开拓了诗歌艺术表现的新天地,将心中的感悟融入诗的情境之中,意蕴远超物象之外。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的一段话,用来说明禅诗的诗味十分恰当。严羽说:“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他还说:“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作者虚云大师乃近代杰出高僧,出身福建官府人家,120岁的传奇人生,历经沧桑,老和尚曾自书一联,记述其生平,联曰: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大师的诗字句浅白、对仗工整而又意蕴无穷,山峰重重如世道人心不平,疑云暗雨比比皆是。一旦冬去雪消,云开雾散之时,依然天色晴朗,胸中片尘不生。作者不贪恋人间富贵,不挂碍是非对错,只悠然赏析山中花开花谢的自然景观,好一个豁达自然的心境。
云门禅师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本是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物质之美。然而只有达到物我两忘(“若无闲事在心头”)心静如闲云懒鹤,一年四季,夏日赏荷,秋季看菊,冬寻梅花,心随物转,却又并不为物所羁绊,才能真正体味到自然与人生的意蕴之美。禅诗所表现的清新淡泊的天真情趣,是诗人面对尘世喧嚣的表达与自在生活的体验。只有淡泊,才能笑看世态炎凉;只有潇洒,才能除尽人间是非,从而达到内心的欢喜和精神上的逍遥。
《将进酒君不见》
唐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与朋友同行》
赏析:白岚
某次电影结束,一抬头遇见:“上帝是公平的他决定何人是你的亲戚,但给了你选择朋友的机会。”这句话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如果论一个人存在的感觉,肆意宽广大概如同诗中的旷味,生活大概有好友知己将进酒,杯莫停。
古往今来有多少言语描写着友情:“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对比走在身边而诗中:“与君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同一个道理。但诗中的豪情壮语更写一个境界,一起呼儿将出换美酒,五花马,千金裘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拿出来换了酒与友人一起月下相饮,诗中的情生高度。说起所谓的高度,完完全全我哪能理解这千苦名句的哲意,换个角度的赏析,多少爱恨不能平息,只顾雨落叶子听声音,一般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来与现在的,“朋友一生一起走”记得年少时周华健的那句歌词,走过多少岁月才知友情的难得。人生的欢畅总要有分享才能饱满的体现,没有一个人可以快快乐乐,所谓开心快乐也多是一种感情的宴席,谈笑风生,即便灰飞烟灭,世事难料。也天生我才必有用,朋友间相扶相携为乐事。如果用友情去涵盖全篇就是舍珠求木,但我们谈起友情却让我想起诗中的句子。“与尔同销万古愁”就请记得与这般的朋友同行。
水仙子咏雪
元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
冻成片梨花拂不开。
大灰泥漫了三千界,
银棱了东大海。
探梅的心禁难捱。
面瓮儿里袁安舍,
盐罐儿里党尉宅,
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元曲中的雪和梅》
赏析:圣诞节
每到冬天,北方总会或多活或少的降点雪,洋洋洒洒,漫天飞舞,还给大地一个白茫茫的童话世界,作为现代人在高兴的同时,更多的会抱怨下雪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不便,比如飞机晚点,耽误行程,但是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慢,却会发现更多的生活情趣。
元曲中的雪和梅自然一脉相承了唐诗,宋词中的美,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豪情和喜悦,“梅须逊梅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对比增色,“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的高洁和雅趣,更有“平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心境与豪放,“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的孤傲与冷清,然而散曲中的大雪却更多了诙谐,浪漫,雅俗之趣。
雪花和梅花在古人的笔下总是在一起的,在冰雪中,怒然绽放的只有梅花,给严寒中的人带来一丝暖意和春色。也暗寓了在政治高压,人生失意中的孤独与坚守。
回到曲的本身,“冷无香”即代指雪,大雪像柳絮一样扑面而来,意可暗合“岂非柳絮因风起”的前人佳句,也从动态描写雪之大,从节令看,柳絮起于早春,就有了大寒已至,春天还会远吗?让人细细思考和期许。
大雪遇冷气,冻成片片梨花,落在人的脸颊上,让人用手赶也赶不走,极雪之大,天之冷。大雪像白灰一样弥漫了整个大千世界,(三千界为佛教用语,其意为广大无边),就是东边的大海也银装素裹(这就开始了发散性思维,想象力开始发挥作用了,如果说前边还是诗人在雪中漫步,那么这一下场景突然扩大,空间转移了), 探访雪中绽放梅花的心情,让人挡也挡不住,天地一片洁白,无论是东汉寒士袁安的房屋,还是北宋大官党进的豪宅都笼罩在其中(时间上的转换,两人的典故都和下雪有关)被白雪渲染成一个个不分贵贱高低的舞榭歌台。
雅在别致,俗在意趣,“大灰泥”,“银棱了”,“面翁儿”,“盐罐儿”,“粉缸儿”都言雪之大,雪之白,读后真的让人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乔吉还有一首山坡羊•冬日写怀,可以和这首在一起读,更能彰显雅俗之趣,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钓鳌舟,揽汀州。绿蓑不耐风霜透,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冬至节气的最美古诗词20首 第5篇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春从天上来·冬至日元王丹桂】
兔走乌奔。竞西没东生,四序潜分。
亚岁方迎,万户千门。欢笑共庆良辰。
暗推移晷运,正南檐、爱日初新。
考丰凶,会银台占候,史笔书云。
玄元大哉造化,渐梅蕊飘香,槛竹偷春。
坦坦幽人,百福咸臻,默默养浩全真。
体冲和妙道,自然理、斡运蒙屯。
岁功成,六阴爻始尽,复建阳。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日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奉和圣制冬至宋晏殊】
吉序冠三正,民时顺盛成。
岁穰千亩实,气爽六符平。
肆乐遵年律,迎长蔼颂声。
云浓燕雁度,雪霁楚兰荣。
异域梯航集,诸侯篚贡盈。
尧仁敷万有,同此一阳生。
【冬至祀先有感宋赵仲修】
井臼辛勤又一年,仗谁齎恨到重泉。
离骚空纪高阳后,蓝缕过如蚡冒前。
终亦有人分鼠璞,只今无俸置豚肩。
男儿七尺须如戟,独掩蓬蒿扫纸钱。
【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唐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邯郸冬至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宿杨梅馆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唐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辛酉冬至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展墓偶成宋杜范】
至日冲寒扫墓墟,凄然一拜一欷嘘。
蓼莪恨与云无际,常棣愁催雪满裾。
误落世尘惊日月,谩牵吏鞅废诗书。
回头更看诸儿侄,门户支撑正要渠。
【冬至感怀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日天庆观朝拜,云日晴丽,遥想郊禋庆成宋范成大】
淅淅霜风不满旗,紫烟黄气捧朝曦。
五更贯索埋光後,万里钩陈放仗时。
留滞周南无旧事,布宣汉德有新诗。
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巵。
【至日早雪时郊祀毕壬寅之一宋晁说之】
客中至日百怀忘,欣喜遥瞻上帝乡。
雪覆紫坛天意得,风生绛节颂声长。
旧游鵷鹭浑如梦,寂对山河忽若狂。
罪籍半除犹望赦,渔阳遗种被恩光。
【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现代诗歌
昨天喝下熟透了的浓浓秋意
我们走在割倒的田野上抒情
今晨朗诵着北风草书的古诗
冻疮与梅花就像我们与爱情
初次相遇。油菜抽茎的声音
足以掩饰白雪羞涩的轻盈
红花草在牛的咀嚼中感受温暖
我们看见冰挂摔在地上,月光
支离破碎,撒在南方流动的河里
一条草鱼孤独来去,就像我们寻觅
伴侣。青蛙还在洞里长睡未醒
我们像一枚松果站在山顶枝头上
蓝天冷淡了太阳,鼓励我们坚持
冬至节气的古诗词与赏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