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视灯光设计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电视灯光设计范文(精选12篇)

电视灯光设计 第1篇

1 新闻和专题类节目灯光设计

1.1 拍摄对象

新闻口播类节目一般是1至2人,专题访谈类节目一般是2至多人。这时就需要考虑对灯光的要求:单人与多人的不同。

1.2 拍摄机位

新闻口播类节目一般的机位是1或者3号侧面单人近景、2号机单人或者双人小全为主机位。专题访谈类节目一般以1、3号侧面为主要机位,正面2号机小全,根据场面的大小、场景复杂程度、观众参与性等加入多角度、多景别拍摄机位。这就要求主光、逆光、辅助光灯位的单一性与多样性变化。

1.3 景别

新闻口播类节目一般的景别是单人近景、双人小全为主,开场、结束可能有侧面高机位全景变化,专题访谈类节目一般的景别是人物近景、主要参与者小全为主,带主持人、嘉宾、观众、场景空间关系的多方位多角度变化景别。这就要求对灯具的高度、作用距离要求不同。

1.4 人物朝向

新闻口播类节目主持人一般是平视前方,专题访谈类节目一般是2号机正面平视,主持人、嘉宾对视,与现场观众交流、提示观众看现场屏幕等多朝向。这时灯光要考虑根据人物朝向和摄像机的关系去布置光线的方向。

1.5 场地要求

新闻口播类演播室一般是30至150平米,专题访谈类节目演播室一般是80至400平米。这就要求随着演播室长、宽、高要求不同,根据节目需要合理的使用灯具的数量和安排灯具位置。

1.6 场景要求

新闻口播类节目常见的场景有主持桌、基础平台、简单平面型平面主题背景;正后方玻璃隔断的机房背景;虚拟背景等。专题访谈类节目一般从简单的一张桌子、一块背景到复杂的全方位立体景。这时因场景的复杂程度对光的要求不同。

1.7 灯光设计考虑因素

新闻口播类节目应考虑:以播音员人物造型为主,端庄、大方、柔和、美化;平衡人物与背景间的明暗、虚实、色彩关系。专题访谈类节目应考虑:主持人和嘉宾的人物造型;平衡主要人物与观众、场景间的明暗、虚实、色彩关系;根据节目主题确立整个场景及画面的影调、氛围;灯光对节目的渲染、烘托、强化作用。这时灯光需考虑、兼顾的因素不同。

1.8 灯光手段

新闻口播类节目常用:传统的三点式人物布光;以三基色冷光灯为主的柔和照明;背景照明;灯光除开头结尾可能有暗起暗落,录制过程中基本不变化。专题访谈类节目:由传统三点式布光演化的多人访谈式人物布光;运用各种角度、质地、色彩的光线修饰场景;根据节目进程设计灯光变化效果。

2 调光的过程和细节

2.1 灯位的选择

灯光师在布光前应首先考虑面光与逆光的位置与方向。由于我们首先面对的是摄像机,灯光的各种效果总是以摄像机为基准,所以靠近摄像机镜头且同方向的那盏灯我们把它做为“正面光”,这时处在被摄对象背面和“正面光”方向相反的那盏灯就是“逆光”。

2.2 灯位的基本效果

当光线顺着摄像机方向投射,会显得造型平淡。当光线的位置升高时,人物的眼睛、鼻子、下颌的阴影会出现阴影,一定程度的阴影是合适的,有利于增加人物的立体感和质感。但当光线太陡的时候,就显得阴影过多,人物稍微侧下或转动头部,阴影也会有变化,我们在布光时要注意这一变化,去选择适合的灯位高度。

2.3 光线的移动

我们以摄像机为基准,把正面光绕着被摄人物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到侧面,然后观察发生的变化,会发现随着光线的慢慢移动,人物的具体造型也在不断变化,离灯远的那边脸逐渐变暗,最终成为阴影部分。怎样既有优美动人的造型,又要控制合适的阴影部分,这时一个灯光设计工作者的难题。我们可以优先从有效照明的区域进行考虑,给每一个基本位置找到最合适的主光和逆光方向。

2.4 人物布光的缺陷

在人物布光时有缺陷是难免的。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发现了缺陷去人为的进行纠正的时候,往往又会引起另一种缺陷的产生或者夸大。我们可以利用布光时一盏灯可以改变另一盏灯的不良效果的布光特点,给灯位进行合理的布局,同时被摄物体的活动也可以减少对灯光缺陷的注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物布光时对照明所产生的“人为缺陷”无法完全消除,只能使用一下手段,使之不明显。

2.5常用布光方法

(1)三点式布光

人物光由主光、逆光、辅助光三部分组成,逆光可以是一盏灯也可以是两盏灯。如果逆光是一盏灯就在人物正背面,两盏灯就在侧背面。这时如果摄像机的位置合适的话,这种简单的布光方法产生的效果很是出色。

(2)双主光布光

根据摄像机方向和人物朝向,弱化主光同辅助光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物的移动,产生主光与辅助光之间关系的互换。

(3)软正面光

根据表演区范围,先均匀的进行布光,避免任何演区可能出现的曝光不足,在这一基础上再增加逆光灯的照明,这种布光方法对增强人物造型很有好处。

(4)侧主光

使用人物两侧的光做为主光或者逆光,然后在正面关键角度,根据摄像机的方向和角度,选择合适的灯位做为辅助光,这种布光方法很好的利用了人物侧面的光线,有时产生的效果也很出色。

(5)总体布光

首先把整个表演区进行划分,根据各个功能区分别进行各自的“三点式”布光,这种分区域的“三点式”布光方法,使每个位置都有专用的主光、辅助光、逆光照明。这种布光方法使用率很高,形成了整体的多主光、多辅助光、多逆光。而且提供的照明质量是很高的。

《看电视》教案设计 第2篇

青州市弥河镇石河小学

王庆臻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全家有看电视的情景、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各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板书课题。

1、提问: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生答。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看电视》,我们一起读题目。

2、谈话

你们喜欢看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

课件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意

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小节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1、媒体出示14个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自己尝试读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1)拆分认记

“女—少—妙”“米—青—精”“立—日—音”。(2)自编谜语或儿歌认记 大王头上有一人(全) 大哥压着可弟身(奇)

宝贝小口头上开(员) 大米青草一起吞(精)  3部首字

却(卩)赛、完(宀)掉、换、拍(扌)写(冖)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1)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采用齐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等方式。

(2)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四、图文结合 感悟“奇妙”

1、出示课件,提问: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读得棒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

3、学习第二小节。

⑴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⑵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⑶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⑷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⑸齐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⑴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⑵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⑶以上这些说明了什么

⑷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 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⑸自由读。

3、学习第四小节

⑴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⑵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4、学习第五小节

⑴指名读这一小节。

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

(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⑴齐读二到五小节。

⑵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⑶全班进行交流。

⑷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五、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5、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和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

1、观察家里人都喜欢看什么电视学了课文后该怎么做。

2、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5、看电视

妙女+少 写写字 掉扌+桌-八 精米+青

电视节目《全能星战》的灯光设计 第3篇

【关键词】电视灯光;灯光设计方案;面光;光比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5.11.001

近两年,《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音乐节目的火爆,再度引燃了选秀热潮,其制作、营销模式也广受关注。笔者曾参与制作《全能星战》,现就灯光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与小结。

2013年下半年,江苏卫视坚持“幸福”理念,加大创新创优力度,倾全台之力打造了大型明星竞赛音乐真人秀节目《全能星战》。《全能星战》赛制为:8位歌手分别与8位音乐制作人合作,挑战6种不同的音乐类型,进行11场比赛,最终获胜的歌手成为全能明星。节目录制现场分为A区和B区,A区为真人秀区,B区为演唱区。A区的真人秀区有8位歌手,B区的8位制作人给每位演唱的歌手作出评价,给自己的歌手拉票。比赛结果由现场的500名大众评审打分决定。经过3个月的紧张录制,《全能星战》登上荧屏,呈现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

1 A区灯光设计

歌手上场之前和赛后的全部真人秀环节在A区(现场和效果图分别见图1、图2)进行,歌手候场、休息等待和投票聊天都在这个区域,每轮唱歌结束后的聊天与谈话是串联起整个节目的最大看点。

A区舞美在功能设计上由访谈区及“灯光隧道”两部分组成。访谈区的灯光设计以基础照明为主,分为站区面光、坐区面光和投票面光。在此基础上,加入作为环境光的LED染色灯,渲染舞美布景——半圆造型的水晶帘。总体上,分成暖色的红色调和冷色的蓝色调两种氛围,以区别歌手唱歌中和唱歌结束以后返回宝座区。

“灯光隧道”是承接演播A区与B区的重要呈现手段。舞美制作以27道框形RGB-LED灯箱做同心旋转排列呈现,通过灯光控制台整体控制实现渐变效果(见图3)。

A区在面光设计上使用8台电脑切割灯,通过调整CTO及CMY设定色温和颜色,色温要求为4 800 K,照度要求500 lx(灯光设计图见图3,设备清单见表1)。

1.1 面光

投票环节引入了“星战转椅”概念,由电脑根据选手现场得分高低排列座椅排序,8张座椅随着观众的投票移动到相应位置,直观体现出明星排位。移动座椅由江苏卫视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经过长时间反复实验成功,满足节目需要。电脑切割灯通过编程满足综艺真人秀区域的照明,面光要求满足座椅移动区域的照明。

1.2 逆光

A区每个座椅上方用图案灯作为歌手的逆光,通过严格控制切割光区,做到逆光光斑边缘干净,没有杂散光影响其他座位。两台切割灯散焦后作为侧逆光,满足歌手走动时的逆光需求。

每张座椅背后的地面上,朝向椅背平行放置LED染色灯。该灯具在打分投票环节随音效闪烁,顶机位拍摄时效果明显。

1.3 PK环节的光效

进行到PK环节时,两位歌手中分数低者将面临淘汰,此环节的投票光效设计特别,以营造出悬念。椅子的行动轨迹不同于普通打分的横向移动,改为纵向移动。打分进行中,两位PK歌手的面光由白色并依次明暗变化,头顶的白色逆光交替闪烁;其余歌手的面光为深蓝色。当最终分数出现时,分数高的歌手面光为浅蓝色,分数低的歌手面光为白色,之后整体光效恢复至常态。

2 B区灯光设计

B区是该节目主演区,承担了节目表演、观众打分等重要环节(效果图见图5)。在舞台功能分区上,包括主舞台、乐队区、制作人区、专业观众评审区。

在灯光设计上,考虑与舞美结构的契合,以线条化的结构为主,暗合舞美整体的直线条透视关系。在舞台最后方使用144台光束灯组成的矩阵墙,通过颜色、线条、律动变换出不同的场景给歌曲加分、为歌手添彩,为节目呈现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效果(见图6)。

灯光设计以渲染歌曲氛围为主,在满足电视拍摄的基本面部照明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构建画面色彩结构、营造意境。

歌唱节目基本以歌手定点走位为主,面光设计简单干净,在特定节目上敢于使用色光作为面光,在营造氛围效果上突出主体,让观众更能融入歌曲中。

2.1 面光

B区的面光分为主持人口播面光、制作人面光、歌手表演面光,以及乐队、伴唱面光(见图7)。面光灯具选用能精确的控制光区和光比的成像切割电脑灯。

主持人口播面光照度480 lx,色温4 800 K,制作人面光照度480 lx,色温4 800 K。

用12台成像灯做舞台基础面光,每台灯切割成矩形形状,单灯照度300 lx,叠加平铺舞台。对光时以每个灯的光心为准,依次衔接,直到舞台上照度均匀。

演唱时,歌手面光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不排除使用色光,表现复古感。8台图案灯作为上下场门弦乐队、民乐队、伴唱以及指挥的基础光;同时,乐池地面放置LED条形灯为坐姿乐手补光,在演唱表演中,这些区域多以色光为主,突出主体歌手(见图8)。

在观众区面光布置上,考虑舞美结构,使用36台LED摇头染色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矩阵,铺满3个观众席区域。

2.2 侧光

考虑电视录像特性,舞台上有6台切割电脑灯作为侧光使用,补充舞台上的照度,使人物面部更加立体,加强舞台空间纵深感。

2.3 顶光

依据顶部舞美形状,在两片翅膀形状的流星雨空隙中,加装10台图案灯,作为整个舞台的主要顶光,对歌手的定位塑造起到关键作用,突出主体情绪,强调画面空间感(见图9)。

2.4 追光

为了突出造型及光比共使用4台追光灯,包括两台逆追光灯、两台面追光灯。根据舞台的特性,4台追光灯呈对角线分布,没有完全正对舞台。这样略带侧方向的追光分布使得追光的投射造型感强烈(见图10)。两台面追光灯加LEE Filters色纸253柔光片、209灰片、206 1/4 C.T.O色温片,照度400 lx、色温4 800 K。两台逆追光加色纸253柔光片、210灰片、223 1/8 C.T.O色温片,照度480 lx,色温5 200 K。滤片的使用要灵活机动,根据节目呈现调度选择不同的组合,如较为激烈的摇滚类适宜使用较硬的光质,有时也运用光位变化使用单侧方向制造雕刻类的效果。

2.5 效果光

在舞美两边空隙处,架设光束灯墙,每边灯墙由8×9台灯组成(见图11)。灯墙的使用在最大程度上丰富了整个舞美造型,极具空间感,灯墙排列组合变化极多,或组成阵列,或拼接图案,或营造色彩空间,或是提供情绪遐想,为每首歌曲创造出最有特点的画面。

在舞台正后方三角形大门打开后,设计了密集型的矩阵灯墙,可编程变化图案和颜色,在每次开门后的歌手出场的形式中起到关键作用,对画面冲击感强,视觉效果突出。

2.6 大屏幕和LED像素灯条(流星雨)

舞美大量采用线条构成的发散形及三角形造型,这些线条及造型由LED像素灯条(流星雨)及LED大屏幕设备组成(见图12)。按照惯例,灯光部门承担了这些元素的控制任务,这使舞台视觉元素的呈现更加统一完整。三角形大屏和现场所有LED灯带都由灯光台统一控制,画面变得更加丰富饱满。

使用了GREEN HIPPO视频服务器来提供视频素材服务,它与MA控制台的界面亲和,使得这项工作变得简单而高效。在强大的媒体服务器中可以选择素材、叠加素材以及对素材多次编辑。

2.7 烟雾机

舞美选用了大量的线条勾勒的处理方式,留下了较多的空间给灯光表现,在灯光的处理上对光束的空间构成就有较高的要求。如此烟雾机的选择至关重要。技术人员总是担心烟雾会对画面清晰度产生影响,在不停地寻找一种合适的烟雾设备,能提供均匀持久的烟雾,加强灯光在空间的表现力。我们先后试过三种国内外的设备,最终选定了一家国内厂家生产的设备,使用效果不错(见图13)。B区使用清单(见表2)。

结语

无论是草根还是歌手的唱歌比赛,好的声音是节目的灵魂,然而与音乐、歌曲产生共鸣与律动的灯光效果也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这类表演往往更侧重突出歌者的音乐与歌声的表达,在舞美设计中也极力打造极具个性和简约的空间结构,没有复杂的舞台调度(如伴舞、情景等),这种以歌者为中心的表现形式,使得灯光设计在塑造光景空间的基础上,多了一些对音乐律动处理的空间。

现在的电视舞台对灯光的要求日趋精致,而随着设备市场的繁荣,我们对专业设备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但如何用好它们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编辑 张冠华)

浅谈电视文艺晚会灯光设计 第4篇

电视文艺晚会灯光与各类形式的戏剧灯光同属舞台灯光,电视综艺晚会的灯光设计不用考虑那些戏剧因素,比如:时空转换、戏剧矛盾冲突、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等,更多考虑电视画面的绚丽美观。灯光设计要从点、线、面这三方面入手创作,在表现手法上,体现写实与写意,并把它们加以区分和联系。

1 把握灯光设计的点、线、面

点。定点光的作用是把主次分开,突出主体,降低次要人物和景物的照度。在戏剧演出和电视综艺晚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当节目在进行中或者乐队在演奏中,定点光会用它的灯光语言,告诉现场观众,也会提示当画面切到全景时电视机前的观众什么是主要的,应该注意什么地方。用简单的话概括就是突出重点。

线。线是由两点或者许多点来构成的。可以是AC灯或者BEAM做出的几排线作为灯光背景,其作用是增加画面的立体感,使画面层次丰富起来,空间感增强。

面。在美术绘画作品中把三维的立体事物画到二维的纸上,基本的表现手法是刻画被塑造的物体的明暗面,就是素描里所说的黑白灰。面在灯光设计中就是处理画面的虚实,具体说就是处理底子光。刘永泗先生在他《影视光线艺术》书中说道:舞台上往往人物众多,如果全部照亮,所有人物、景物得到均等的照明,必然造成主次不分,观众视线分散的现象。

2 灯光设计的写实和写意

第一,写实的灯光真实地创造舞台的氛围、意境、情调,朴实无华,给观众一种真实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种建设性想象。这种想象是由艺术的真实激发起来的,能够补充艺术作品中的缺陷,引人入胜。写实的灯光表现一种自然的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写实可以把这种瞬息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现象表现出来,使人人可以普遍地,时时地享受它,使它永久化。

第二,写意的灯光是指灯光艺术不仅要捕捉看得见的东西,还要使看不见的东西得以呈现,就是说不仅要表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揭示它们自身内部的生长、涌动和绽放。它分为两个方面。①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正如“灯光之父”阿皮亚所说“不要去创造森林的幻觉,而应创造处于森林气氛中人的幻觉”。这句话就是说,不是客观地追求逼真,而是要创造人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一种内在情感氛围,去追求演员所在特定环境中内心世界的灯光表达。②作品中的灯光语言凝练含蓄,有喻意性。这是指一切艺术中都有“意到笔不到”的妙处,这就是喻意性。一切艺术样式中所谓“意到笔不到”的技巧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审美者的审美心理过程被调动起来了,它填补了审美对象上的空白。俗话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它的意思是说意能表达出不是概念性的言词所能穷尽传达的东西。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灯光创造的动荡、恬静、恐怖、安宁、烦躁与震动的情绪,以及它通过唤起人们的联想而形成柔和、刺激、朦胧、跳跃的心理。

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笔者认为是密不可分的,应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取舍、创造简明的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现实因素,应善于安排形象的主次、强弱、虚实、简繁来更好地烘托人物,应善于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生活特点的典型事物,创造性地表现人物、表现环境。写实与写意不是绝对对立的,不等与有了写实就失去了写意,写意就一定要抛弃写实,要善于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并根据不同内容的要求,选择能突出表现某种形象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的灯光设计都同样要深刻表现生活的真实。盖叫天老师说,“真”是生活,“假”是艺术,有“假”无“真”,就失掉了基础,艺术成了空壳,没有灵魂;有“真”无“假”就像少了个显微镜,不能把真给透出来。所以得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来它个真假难分。汤显祖论剧主张“似真似假,方为妙。”程研秋先生以为演戏“贵乎真实,不必果真”。齐百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因此,对于文艺晚会不同的节目类型,灯光设计的表现,需要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金长烈,柳得安.舞台灯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周正平.光的戏剧:周正平舞台灯光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3]龚和德.舞台美术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电视墙设计方案 第5篇

此款电视背景墙主体是咖啡与奶白色交融的电视单元组合,电视背后区域是简单的矩形板,颜色为奶白色,背景板上方是一块长形艺术装饰画,填补了电视组合单元空间部分,而背景墙的内侧,是一个单元中的展示柜,展示部分与收纳部分交叉设计,丝毫不显单调。若是去掉背景墙的装饰,便是以往最为传统的电视背景,而石膏装饰品的点缀,给电视背景墙予以简单改造,不同花纹、不同大小的石膏装饰品,错落张贴于电视背景墙区域,使整个电视背景墙得到品质级的改观。

电视文艺晚会灯光艺术探析 第6篇

【关键词】电视文艺晚会;电视灯光;舞台灯光;抒情性;时空假定性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4.08.012

Analysis about Lighting Design Art of TV Evening Party

-Taking the Party "Love Under the Blue Sky" for Example

NI Li–Xing,LIU Xiang

(Shanghai Media Group, Shanghai 200041, China)

【Abstract】While designing the lighting of TV gala, the designers should express the meaning of lighting art. They need to consider not only the lighting shape, lighting color and rhythm, but also the emotions and expression of characters. Taking the "love under the blue sky" charity party for example, it was expounded that stage lighting technique was used for reference of TV evening party lighting design, and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in use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TV evening party; TV lighting; stage lighting; lyricism; space-time assumption

我国的电视文艺晚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电视文艺晚会将歌曲、舞蹈、话剧小品、曲艺、魔术、武术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通过主持人的串联,有机组合成一台文艺演出,且常常要营造一种圆满美好、和谐喜庆的氛围。

1 电视文艺晚会灯光的抒情性和假定性表达

电视灯光艺术发展才几十年时间,而舞台灯光艺术却经过了100多年的积累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艺术理论系统,因此,适当借鉴舞台燈光的经验,是提高电视灯光艺术质量的有效手段。

戏剧舞台灯光设计对剧中人物和场景的抒情性和假定性的表达有着独到之处。

1.1 电视文艺晚会灯光的抒情性表达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舞台灯光作为一种塑造演出空间的艺术造型手段,能表现气氛、情调,塑造人物形象,使演出情景交融,抒情性是它的一种重要特征和能力。灯光明暗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节奏是舞台灯光常用的抒情手段。在电视文艺晚会的灯光设计中,可以借鉴舞台灯光对人的内心感受的挖掘,突出灯光设计的抒情性表达。可以借用“高低转折”的概念来理解:光亮、强化的灯光称为“高”;暗淡、微弱的灯光称为“低”;亮灯、关灯谓之“转”;交错、穿插谓之“折”。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灯光随着舞台的情境和节目剧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变化,如采用灯光光色冷暖色调、纯度、明度等的强烈对比等,或灯光光线形式的粗细、长短等的强烈对比,又或是光线空间安排形式的强烈对比,还可以是几者的结合,来烘托演出的气氛。

1.2 电视文艺晚会灯光的时空假定性的表达

时空假定性也是舞台灯光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舞台灯光在时空中的假定性具体体现分为三类:对特定时空的表现;对不同时空的表现;在不同时空的并置、交错中的体现。在场景灯光渲染上,一般有两种手法:一种是现实主义手法,通过逼真的模仿来制造视觉幻象;另一种是表现主义手法,用表现性的灯光语汇来阐释节目中的戏剧时空,不求貌似,只求神合,以观众的想象来完成最终的舞台画面。在电视灯光中,运用准确的灯光运动来推动节目的发展,正确处理运动中各时空之间在灯光体现上的关系,是灯光运动能否表现节目剧情的关键。借鉴舞台灯光中对“光区”准确严格的运用,可以让观众心悦诚服地接受。通过电视灯光的诸要素,能动地控制电视时空,在与其他部门的紧密协作中,将晚会进程变成一个可塑的“时空流体”。

以下结合2013年1月13日举办的“阳光慈善 幸福公益——2013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晚会(简称“蓝天下的至爱”晚会)进行具体分析。

2 “蓝天下的至爱”晚会的灯光实践

“蓝天下的至爱”晚会是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红十字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慈善晚会,通过东方卫视向全国直播。本次晚会继续传递 “人人可慈善,行行做慈善”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消除民众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对慈善募捐的误解。

晚会舞美设计由丁力平操刀,呈现出大气稳重的风格。舞台后部为视频墙,由后往前,依次是3道大小不一的弧形景片,台口是对称的两个圆台,供主持人或演员使用。然后,通过从空中悬吊景片或舞台两侧移入景片,形成不同的场景,使舞台丰富多变。图1为舞美效果图及现场拍摄照片。

2.1 灯具选择和灯位上的运用

演出在东视剧场进行,笔者对这个场地比较熟悉,它主要用于晚会的电视录制,灯位分布上适应电视的需要。在设计灯光方案时,为了体现部分节目的戏剧效果,展现灯光艺术的美,笔者对灯位设置和灯具选择做了一些考虑。

nlc202309032242

灯具选择上,采用了带有强烈光束感的灯具,能在空间形成光束的构图,和染色灯形成的大面积色块形成对比。在侧光位置,除了目前大量使用的LED灯具外,还选择了卤钨灯泡的筒子灯,以便为歌舞节目带来强烈暖色侧光效果。笔者认为,LED灯具的橙色不够饱和亮丽,不如传统的钨丝灯加滤色片来得好。同时,增加了侧光的数量。耳光位置加装了电脑染色灯,考虑在歌舞节目中对演员染色,衬托氛围,渲染情绪。顶部的图案电脑灯分数排安装在舞台上方,用于演员特定位置的造型和演员轮廓的勾勒,并且采用了带成像切片的图案灯,可以严格限制空间区域。

2.2 灯光的抒情性表达

整场晚会的灯光构思借助舞台灯光“高低转折”的手法,根据既定情境和场合进行各种抒情性的表达。比如,开场舞蹈《爱在暖冬》中,首先是孩子们层层包围,形成同心圆造型。此时的灯光处理为:用几束玫红色光斑笼罩她们,在安静优雅的音乐声中静止不动。随着音乐渐强,队形开始发散,灯光也由聚变散,颜色开始转为粉色。当重音响起,整个舞台氛围变得热闹躁动,好似冲破严冬的火苗突然高涨时,舞台后部出现强烈的光束,打破之前的宁静,灯光亮度也提高,观众的情绪随着舞台上的变化被调动。整个舞台沸腾,灯光色调从蓝色转为粉色,当舞台前区中间升起红色气球时,情绪达到高潮,白色光束汇聚在这个中心点吸引全场的注视。接着音乐戛然而止,切光。这种富有艺术性的表达方式能够很容易地与观众产生共鸣。

另外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这一手法的尺度问题。在大的框架上,先对所有节目做出灯光变化强弱安排,再分别对每个节目进行灯光变化的细化处理。比如,最强的变化和转折在歌舞节目中,其他节目中的转折都应当弱于这一次,否则非但不能有所区别,还有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运作效应。

2.3 灯光的时空假定性的表达

音乐短剧《公益style》,通过不同时空的切换,描述一对小情侣从误解到相互谅解,最后圆满和解,来唤醒公众的爱心。故事发生在崇明田间,灯光用草绿色和麦秆黄模拟乡村田野,用金色的光束表达明媚的阳光。当剧中情节闪回到过去时,灯光用光圈限定演员的活动区域,表现另一种时空发生的动作。通过不同的灯光变化,正确处理“光区”间的光色、光质、光强等要素的关系,结合具体剧情创造灯光意境,使两个演员在同一舞台中穿梭于两个时空成为可能。

情景剧《爱的年轮》中,一位讲述者叙述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同一捐款箱前的故事。利用一束白色灯光定位于讲述者身上,随着他的移动不断改变位置。而他所叙述的故事中的人物陆续出现在舞台上,不同时间的不同人物同时并置在同一空间中,通过灯光的开关、光色的冷暖、光斑的大小和光束的虚实来实现。

总之,灯光在时空表现中的假定性,可以有效地帮助电视文艺晚会以有限时空来展现无限时空,揭示节目的深层内涵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蓝天下的至爱”晚会中,笔者不追求灯具种类和数量的新和多,多在灯光构思和创作上下功夫,力求体现出灯光语汇包含的艺术美。

3 电视文艺晚会灯光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3.1 用镜头观察舞台

由于舞台与电视的受众不同,舞台演出是直接面对观众与之交流,观众位置固定,其视角也相应固定;而电视节目是通过摄像机把舞台画面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在电视屏幕还原与受众互动(电视文艺晚会中虽然也有现场观众,但其真正的观众是电视观众),电视画面是视角多变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因此,电视文艺晚会的灯光与传统舞台灯光有不一样的特点,所以在电视灯光运用时需要注意用镜头观察舞台,笔者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

(1)光亮度和光比要适度。人物与环境亮度强烈对比是舞台灯光常用的处理手法,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但电视灯光因其技术特点,要求光比不能太大。因为摄像机一般是以人物正确曝光来确定光圈的,而且其宽容度远没有人眼的大,光比过大会使环境要么漆黑一片,要么曝光过度全都“爆掉”,荧屏呈现的画面因而缺少层次。在这次晚会中,对于光束集中汇聚于同一点时,笔者减弱了灯光亮度,或放大变焦范围,让灯光色彩饱和度稍微降低一些,或是控制好各部位灯光的投射角度等手段。

(2)对色温要求严格。由于人眼的适应性,剧场观众能很快适应不同色温的面光;而电视灯光对色温要求严格,摄像机录像前必须进行对白平衡工作,使摄像机适应现场面光的色温。

(3)节目间的衔接不用暗场。为了减少场与场之间光的相互影响,舞台现场往往采用暗场来处理。但电视播出却不能有长时间的黑畫面,而且电视受众也感受不到暗场对眼睛的调剂作用。所以,电视一般不能暗场而用主持人串联来过渡,使整台节目有机衔接起来。

电视灯光的这些特点,使得电视灯光设计思路更倾向于光型、光色以及由此形成的节奏表现,较多以纯视觉的美感刺激为主,不太注重深层次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因此,电视文艺晚会灯光设计师要具备用摄像机的视角来观察事物的能力,所构思的灯光效果要考虑镜头中的构图和色彩,必须要有机位概念﹑镜头概念。

3.2 重视舞美设计中景片的灯光处理

在电视画面中,景片出现在演员身后成为重要的背景。在精心构思演员动作的灯光效果时,不能忽视这些景片的灯光渲染。如本场晚会中,景片面积大,造型别致,所用的材料对光的投射角度又有要求,并且景片根据节目有不同的组合,自始至终,在景片上笔者都用颜色保持染色,保持一种底子光的运用。根据不同的材质进行不同方向的布光,雪花和向日葵花瓣用逆光和顶光,表现物体的通透;瓦伦板景片用同一个方向的灯光染色,形成方向一致的投影,突出景片的立体感。当镜头推近演员时,画面中的主体和背景因为分别有亮度和色彩的区别,使近景画面显得有层次和质感。

3.3 不要忽视对观众区域的灯光布置

在对观众区布置灯光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面光问题,还需把观众的逆光以及观众后面的景片光一并考虑进去。对观众区的灯光处理,还需要同晚会的性质和主题结合起来。如果是节庆类、纪念类、颁奖类等主题的文艺晚会,观众区域的面光灯光非常重要,角度要合适。对于观众的布光,建议用角度稍侧些的柔光作为面部主要光源,避免光线直射造成观众眼睛不适,保持观众面光和舞台表演区面光的色温一致,同时布置观众逆光,丰富画面中人物的立体感。

电视文艺晚会的灯光设计必须以设计为主体,借用舞台灯光的长处,用摄像机的镜头概念去分析和构思灯光,在二维的框架平面里创作出三维图像。

4 结语

随着受众的观念改变和电视技术的进步,电视文艺晚会形式更加多样,制作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对灯光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文艺晚会的灯光设计要从电视节目的技术特点出发,不仅要考虑光型、光色以及由此形成的节奏,还要注重人物情绪和情感的内心表达,把灯光艺术的意蕴展现出来。因此,灯光师要有很强的综合艺术思维能力,不断尝试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编辑 张冠华)

电视灯光设计中的色光处理研究 第7篇

1 色光与影调

1.1 色光的定义

光学上认为色光中存在三种最基本的色光,它们的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三种色光既是白光分解后得到的主要色光,又是混合色光的主要成分,并且能与人眼视网膜细胞的光谱响应区间相匹配,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效应。这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获得不同色彩、显示出不同的冷暖感觉。它除了具有影视一般照明的共性外,还有着不同于一般影视照明的个性。

1.2 影调的定义

在电视节目的灯光设计中,影调的处理极为重要。影调的含义主要有两个:一是指画面明亮与黑暗的层次和界限;二是在画面中哪一种基调占主要地位。在电视节目中,任何一个画面都只是电视的一个细胞,不能单独存在,只有组合起来才能为电视服务。在电视作品中,画面的基调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影调在电视剧中的作用,而基调,总体来说就是通过剧中的各种影调,给观众留下的总印象。灯光师在设计光线时,需要注意场面和镜头的基调,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主题,怎样安排每段剧情的生物影调,使镜头之间的色调协调,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 色光的设计需要符合灯光设计的规律

在电视作品灯光设计中,色光的设计和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必须采用科学的设计和布置,才能使电视节目中的基调和色光协调。当被摄景物的反射光射入镜头,通过滤色片及分色棱镜的时候,形成了红、绿、蓝三个单色光像,分别映在相应的摄像管的光敏靶上,再通过电子束的聚焦与扫描,便产生了三个随时间变化的微弱电信号,经过控制系统的处理,就形成了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即R、G、B。

在灯光色光的设计中,要了解光源的颜色和被照物体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使用色彩。在电视节目中,每一种色彩的使用和变换,都会对电视的画面和基调造成影响,并且会使场面的色调和色彩的组合等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就可能有所遗漏,无法真正满足整个电视节目的需求。对此,灯光师在色调设计和处理中,要对各种色调进行对比,根据节目的需求和片段的氛围等,应选择相应的色彩和明度、颜色的鲜艳程度以及冷色调与暖色调等。

3 灯光设计中色彩的选择

色彩的变化对于电视节目而言非常重要,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会导致观众视觉心理的变化。色彩可以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首先感受到画面的色彩,其次才是其他的内容。色彩不仅用于电视节目,也广泛用于新闻、广告、电视栏目、动画面甚至一些虚拟演播室等。在色彩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如下的问题。

3.1 节目画面主体的基调

在每一个电视节目或是新闻纪录片中,都有一个主要的色彩基调。比如,要表现生机勃勃的春天,一般使用绿色为主要的基调,表现五谷丰登的秋季,则使用金黄为主要的基调。作为主体的基调,不仅是在场景或画面上占主导地位,在整个节目或片子中也必须占主要地位。如果作品中主体的基调色彩没有贯穿于整部剧中,那么,节目就无法对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观众无法深切地感受到该部剧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剧中人物的思想变化等。因此,在电视节目中,要强调主体基调的作用。

3.2 画面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电视节目中,通常运用色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情绪,丰富多彩的色彩对应的是人们复杂多变的情绪。虽然在画面中,同样的色彩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且具体的情感所对应的电视主体并不是固定的,但大体上来说,色彩的设计和建立有一定的规律,不同色彩之间的关系有着相应的秩序,要利用色彩的流动来形成一定的情调。

3.3 画面色彩的搭配

在画面中,色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单独存在的色彩在节目中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电视节目中,要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色彩之间的明暗往往通过对比来显现,例如,将灰色置于黑色之中,其表现为浅色,而将灰色置于白色之中,那么则表现为深色。橙色与红色相结合,显得很自然,如果白色与红色没有搭配好,就显得很突兀。因此,灯光师在色彩搭配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剧中的需求和画面的特点来加以选择,以起到渲染的作用。

摘要:在制作电视节目时,灯光的设计和处理对电视的视觉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情感的表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在电视节目里,色光究竟起到有着多大的作用,怎样设计和处理灯光,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节目效果,这是节目制作人和灯光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电视灯光的色光处理作用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色光处理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电视节目,灯光设计,色光处理,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电视灯光设计 第8篇

在谈到智能电视的引导界面之前,要先明确一下本文所说的智能电视。到目前为止,虽然智能电视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一般都具备“操作系统”、“接入互联网”、“装卸程序”、“拥有大量应用”、“增强人机互动”等关键特征[1,2]。硬件配备、操作系统对智能电视虽然重要,但消费者首先看到的却是电视机的选单界面,一台智能电视的选单设计也直接影响着用户对着这台电视的使用感受,所以智能电视机也必须要有设计出色、合理的选单界面。

选单是用户对电视机进行操作的通道,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窗口,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电视机产品的评价。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方便用户进行各种操作,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美观、友好的选单界面甚至能够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受,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感到愉悦。

1 现有界面设计分析

各彩电品牌的智能电视在选单设计上各不相同,下面分别来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选单设计方式。

以康佳2011年8月推出的7000系列云智能电视为例,如图1所示,该电视的选单采用了“十”字形设计,横排分别有多媒体、网络生活、智能电视、节目、信号选择、设置、系统等几类主选单,每个主选单下,又竖排分布了该主选单下的各个子项,整体布局一目了然,非常清晰明了。

再看创维推出的E96RS系列旗舰酷开智能3D电视,如图2所示,该系列产品采用了3D UI设计,选单界面的各个主选单项可以呈现出旋转的3D效果。

TCL V7300系列超级智能云电视的选单为翻页设计,如图3所示,分别设计了“我的U盘”、“我的助手”、“精彩推荐”、“智能平台”和“电视”等5个主选单,每个主选单又分为5个项目,整体设计非常新颖。

长虹A9000i系列智能云电视的主选单则是设计成了一个主页面,所有的功能项目均在该页面设计了入口,让用户对该电视的所有功能一目了然,如图4所示。

以上就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电视选单设计方式。电视能够吸引人的最本质特征是视听结合,智能电视也概莫能外,这就要求智能电视画面传播一看即懂,声像并茂、视听兼容,形象生动优美感人。视听兼备的特点赋予电视媒介以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又使电视受众形成了专注视听的特点。

按照电视的本质特征的要求来看前面介绍的几款电视的选单界面,就不难发现虽然这几类选单各具特点,但共同存在的问题是:

1)智能电视平台上丰富的内容难以在界面上得到体现。

2)在用户没有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现有的智能电视界面是个静止界面,除了界面有限的图标提示出的部分功能信息外,不能向用户传递更多的信息。

3)采用固定图案标识的图标,使用户难以直接了解每一个图标对应的一类应用包含的内容,不能引起用户的探究欲。

4)用户不能对界面进行个性化配置。

5)采用的界面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做了很多改变,但不难看出仍然是计算机Windows窗口界面演变而来的。计算机Windows窗口界面是一个以满足工作需要而设计的界面,需要使用者做出某种努力才能获得服务,不适合用户使用电视的习惯和家庭环境。

当消费者使用传统的遥控器去操作智能电视的复杂界面时,恐怕很多人都有将遥控器扔出窗外的想法。如果用键盘和鼠标去操作智能电视界面,那消费者恐怕只会认为智能电视不过是一台奇怪的计算机。智能电视操作上的不便利,明显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

智能电视另一个不成功的案例来自于著名的IT和互联网公司,自2007年开始苹果和谷歌就陆续推出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先是苹果的2款智能电视遭到市场的冷遇,紧接着推出基于谷歌TV平台智能机顶盒Revue的罗技公司宣布,由于退货量将居高不下,将Revue的售价从249美元下调至99美元,《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一句“苹果距离推出电视产品还差得远’”让无数“果粉”深感失望,由此说明苹果、谷歌还有国内的各大电视生产商们还没有找到打开智能电视市场之门的钥匙。

解决智能电视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智能电视既要体现它的特点,又要回归到电视的基本特征上。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电视引导界面设计思路。

2 新引导界面设计概述

首先,本设计采用不同尺寸的动态图标的组合作为引导用户访问不同内容的选单,动态图标在组合中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其次,将应用引导界面和应用窗口界面设在同一平面中。在数字电视界面总结构方面,本设计将数字电视界面划分为功能图标配置区、应用图标配置区、应用窗口配置区,3个区域组合形成同一层面的数字电视总界面,总界面超出数字电视显示画面显示范围,用户可通过多种遥控方式选择各个区域单个或共同平移,选择想要的区域里的内容进入电视机显示画面。新引导界面结构如图5所示。

1)应用图标配置区。用于放置用户自行下载的各种应用服务动态图标,该区域可纵向延伸至电视机画面之外,用户可通过多种遥控方式上下平移该区域,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显示;用户能够通过编辑方式自行调整各个动态图标的排列顺序,或删除动态图标;本设计中的应用动态图标配置区内划分为多个矩形基本框架,每个框架内可放置一个用户下载的服务动态图标,并可根据需要将横向框架或纵向框架组合,放置更大的动态图标。

2)应用窗口配置区。用于展示在应用图标配置区内被选择的应用内容的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延伸到电视机画面之外,用户可通过多种遥控方式左右平移该区域进入电视画面,显示更多的应用内容。

3)功能图标配置区。用于放置常用的功能设置和动态监控动态图标,包括网络设置、背景设置、应用商店、软件更新等。

在单个动态图标结构方面,每个动态图标都由3个图层组成,分层显示窗口的名称、图标和动态信息,其中动态信息是由所对应的应用程序提供实时更新的内容;窗口的信息内容可以包罗万象,可来自家庭内部的智能家居、视频监控、3C设备提供的动态信息,社区管理、社区商店等服务信息,电信运营商、广电数字电视、互联网网站等动态服务信息,不但可以是单个应用,也可是某些分类应用的整合。新引导界面动态图标结构如图6所示。

另外,在技术实现方面,由于本设计中的动态图标需要实时显示所对应服务的动态信息,需要在数字电视终端建立窗口信息实时广播机制,实时获取每个动态图标对应的应用服务信息,提供给动态图标显示。

3 设计要点

本设计解决了现有智能引导界面由厂家设定、受屏幕尺寸限制、视觉元素固化、屏蔽内容信息、仅传达功能信息的问题,使用者通过引导界面就能对智能电视的功能及内容有所了解,增强了智能电视的界面信息传达功能,满足配合多种新型遥控装置的需要。本设计的基本要点如下:

1)界面由不分帧的连续画面组成,如图7所示。

电视使用者所见到的只是纳入到电视屏幕的部分,超出部分通过显示不完整的内容,给用户以暗示,表示还有未被显示的部分。

2)各个区块的图标组合可以通过接收遥控器发出的动作方向指令,按照操作者的意愿向左、右、上、下4个方向移动,使电视屏幕显示出不同部分的图标和窗口,如图8所示。

3)不同区块能够向不同方向移动,一个区块移动时不会连带其他区块一起移动,也不会影响其他区块后续的移动。

4)功能图标配置区设置在界面的两侧(左侧或者右侧),图9所示为设置在界面的左侧。

5)功能图标配置区窗口采用单行纵向排列,超出电视屏幕的窗口可以通过移动配置区,使其显示在电视界面上。辅助动态图标配置区的动态图标的摆放顺序可以由用户自行调整。功能图标配置区排列如图10所示。

6)应用图标配置区基本框架设置

应用图标配置区采用矩形基本框架,可分别放置11和21规格的动态图标,按照先横后纵的顺序,在摆满横向3个单位区间后,采用纵向组合排列,超出电视屏幕的窗口可以通过移动配置区,使其显示在电视界面上,如图11所示。

4 小结

本设计利用了智能电视处理能力强的特点,将单帧画面变成连续画面,打破了屏幕尺寸的限制,增强了界面的表现力,设计采用的动态图标在标示功能的同时,还传递了该功能相关的各种信息,实现了整个界面的动态化,从而使引导选单界面具有了一定的信息广播特性。

摘要:综合分析了现有各种智能电视选单界面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电视界面设计思路。这种新的设计突破了屏幕尺寸的限制,采用了动态化的表现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智能电视的技术特长,大大增加了电视引导界面传递的内容信息量,改善了使用者的体验。

关键词:智能电视,界面设计,交互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智能电视[EB/OL].[2011-11-20].http://baike.baidu.com/view/3797456.htm.

[2]吴伟.智能电视技术分析[J].电视技术,2011,35(24):7.

电视灯光设计 第9篇

一《时代问答》节目简介

《时代问答》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一档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的高端访谈栏目, 栏目定位为“时代热点、深度解读”。通过主持人与国内顶尖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深度访谈, 倾听他们如何解读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热点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任务、新情况、新课题, 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同时, 通过纪录短片, 以及采访中对相关问题的探讨, 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将对话引向深入, 使节目既具有历史纵深感又具有时代广阔视野。

二《时代问答》的美术设计

1. 美术整体设计

节目的定位为“时代热点、深度解读”, 为了更好地体现节目的特点和特色, 在做美术设计时设想为主持人及访谈专家在图书馆或书房中进行访谈, 所以在两侧设计成书架形式, 并用于摆放图书。在出主持人及访谈专家单人画面时, 背景画面呈现为书架。同时节目要求在现场播放图片、纪录短片等视频信号, 于是将画面的正面设计成“窗户”形式, 在假想的“窗户”中安装LED大屏, “窗户”的外围整体风格与两侧书架一致, 形成一个整体。“窗户”中的LED大屏既可以根据节目进程需要用于播放图片、纪录短片等视频信号, 也可以在进行访谈时用以播放城市夜景的动态画面, 形成一种透过“窗户”来观看城市的视觉效果。美术整体效果图如图1、图2所示。

2. 分镜头脚本分析

在整体美术效果成型定稿之前, 还需更多地考虑电视的元素美术在电视画面中呈现的视觉效果, 也就是要做分镜头脚本分析。考虑拍摄的摄像机机位的架设, 从摄像机镜头的角度出发, 去分析电视画面效果。通过与节目编导组的充分沟通协调, 了解编导演组的意图和构想, 在整体美术效果成型定稿之前, 进行必要的分镜头脚本分析, 对布景尺寸大小和整体画面的布局会起到十分必要的作用。

在《时代问答》电视节目美术设计过程中, 通过对几个近景机位的画面效果成型进行必要的镜头脚本分析, 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和电视画面成像的视觉效果图。本次艺术创作主要通过主持人机位、访谈主嘉宾机位、访谈嘉宾机位、访谈全景机位对电视画面呈现的视觉效果予以分析、建模。主要的建模效果图如图3至图6所示。

3. 美术细节设计及制作

为了更好地营造出图书馆或书房的氛围, 在美术设计时增添了一些细节处理, 增加了部分装饰物作为点缀和补充。比如在书架上安装了复古式的壁灯, 在布景中摆放了地球仪及用于取放书本的梯子等。在主持人及访谈专家的区域的上方安装了三个悬挂灯箱, 悬挂灯箱正面为亚克力板, 四周贴木纹贴, 内附LED灯组, 可进行调光, 灯箱既是一种装饰吊灯的设计, 同时也作为节目灯光设计的顶灯使用。在主持人及访谈专家的区域安装了一个用实木地板制作的小平台, 平台其余区域在地面上用黑色透光加厚铝塑板的镜面材料处理。

通过以上的一些细节处理后, 一个接近并合形象的图书馆或书房的视觉效果就完美呈现出来, 更能贴切节目形态, 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良好的视觉画面。部分制作图如图7、图8、图9所示。

三《时代问答》的灯光设计

1. 灯光设计原则

在美术设计方案基本定型为再造在图书馆或书房进行“时代热点、深度解读”的模式, 为了达到灯光不能破坏美术的整体设计, 场景的灯光设计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合理设计灯位, 符合客观规律, 保证人物正常布光;

灯光设计方案要体现灯光、美术和节目融为一体, 用灯光来实现演播室做出图书馆或书房场景的真实感, 呈现出完美视觉效果。

2. 灯光设计方案难点解决灯具的“隐藏”处理

由于美术设计方案定型为再造在图书馆或书房的场景创意, 也就决定了在做灯光设计方案时, 必须考虑在全景拍摄时, 所呈现的电视画面的上部不能出现灯光。不能像通常在演播室录制节目那样, 在舞美景片的上方密密麻麻的全是灯具。在这儿灯光必须进行必要的“隐藏”处理。

要做到电视画面的上部不能出现灯光, 即演播室的灯具及悬吊装置不能出现在电视画面中, 不能破坏整体视觉效果, 这就要整体提高灯具的高度。但是电视画面的视觉呈现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灯光布置的角度, 整体提高了灯具的高度, 就会造成灯光投射角度的不合适, 这是本次灯光设计的难点。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也就成为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要点。

通常, 电视节目的灯光设计的灯位由正面光、辅助光、侧光、逆光等组成, 而这之中正面光的灯光造型能够较好地表现人物的面貌、精气神, 给予人物一种庄重、肃穆的造型感觉, 也能与节目的主旨相吻合。因此在做节目灯光设计时必须保证正面光的投射角度。为此通过整体提高灯具的高度来解决本次灯光设计的难点时, 正面光的灯光不能予以提高。必须采用必要的“隐藏”处理。

解决办法是:对主持人、访谈嘉宾的正面光进行“隐藏”处理, 对人物布光的辅助光、侧光、逆光等提高高度、拉远距离、在景片的外围进行布置灯具等方法处理。正面光的灯具“隐藏”处理的方法是:在景片前口的上方单做一块宽度为13米、高度为1.2米的景片, 景片表面铺满黑丝绒阻燃幕布, 灯具吊挂于景片后方, 这样在全景拍摄时就可以有效地将灯具予以隐藏, 又能够保证人物布光的灯具的投射角度。

3. 灯光设计方案

《时代问答》的灯光设计任务可分为人物布光和整体场景布光两块。

人物布光以常态的正面光、辅助光、侧光、逆光方法进行布光, 以展示人物的清晰线条和轮廓, 灯具主要采用普通2k W电影聚光灯为主, 在对光时通过对聚光的遮扉进行适当调整, 用以控制灯具的余光对景片、大屏和其他人物主体的影响。

整体场景布光采用普通2k W电影聚光灯和750W成像灯混合使用, 两侧的书架采用在景片的前上方用2k W电影聚光灯加上橙色色纸来实现景片的基础色, 正面的书架由于要对灯具的野光精确控制, 以免杂散光照到屏幕影像画面效果, 所以采用750W成像灯来进行切片处理, 达到光线精准控制的效果。整体灯光设计平面图如图10所示。

四节目制作与其他相关技术系统配合

完成了美术灯光设计及现场安装调试工作, 那仅是节目制作的开始, 在节目制作诸多环节中, 还存在着与其他相关技术系统的磨合和配合, 根据现场录制需要还需进行相关调整。在《时代问答》节目录制中就遇到一些问题, 需要美术、灯光、视频各技术部门之间进行配合调整,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主持人及访谈专家区域的上方安装的三个悬挂灯箱, 是整个舞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这三个悬挂灯箱的悬挂位置为整个舞台的中心, 悬挂位置过高的话, 会失去悬挂灯箱的意义, 悬挂位置过低会存在光影及影响主持人及访谈专家的人物布光。对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 首先通过摄像机拍摄的全景画面对悬挂灯箱进行定位, 让灯箱悬挂于一个合适高度, 随后进行灯具位置的调整, 保证正常的人物布光。

舞台正面的LED大屏播放的素材对节目录制的影响也较大, 由于主持人及访谈专家区域距离LED大屏较近, 如LED大屏的亮度太高将会使得LED大屏的发光影响人物的布光, 但是LED大屏的亮度太低将会导致播放素材的颜色产生畸变、失真。通过与视频素材制作方及LED大屏技术人员协商的解决办法是适当降低LED大屏的亮度, 同时视频素材制作方在制作播放视频素材时将亮度予以调整。

摆放于两侧书架上的图书, 在人物近景画面的背景中图书的名称及作者等信息清晰呈现, 这样会导致收看观众的重心偏离, 节目组希望虚化背景。这种情况下, 视频技术人员建议采用降低照度, 加大光圈, 缩短景深的办法来实现。随后灯光进行相关调整将舞台的平均照度由原来的900lx左右降低到600lx左右, 摄像机的光圈值由原来5~6之间降为3~3.6之间。经过调整, 画面的背景得到了有效虚化, 达到预定目标。

五结束语

电视摄像机特性对灯光设计的影响 第10篇

关键词:电视摄像机,特性,灯光设计

随着现代电子摄像技术的发展,电视摄像机的性能日趋于完善,拍摄技术手段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摄像技术中数字摄影技术的使用,使得电视画面质量随之提高。导演与摄影师拍摄的画面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灯光设计,现场灯光布置的影响。所以制作高质量电视节目不仅仅需要高性能的摄录设备,同时还应当具备高素质的灯光工作人员,以及适用于不同环境的照明设备,只有高性能的摄像设备,经验丰富的灯光工作人员,完美的灯光设计,三者相结合才能将景物完美逼真的呈现在电视节目中。在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灯光的布置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画面的色彩,色调,被摄景物的层次,画面的清晰度,摄像的实质就是运用灯光技术将被摄景物真实的表现在荧幕上,使广大观众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1 灯光的设计在电视节目拍摄中的重要性

灯光设计是对被拍摄景物光源进行灯光布局,能够符合节目、摄像所需要求进行合理布置,依靠灯光特点,对被摄景物进行渲染。制作优良的电视节目不仅仅需要良好的布景、服装、道具,更是对灯光设计具有很高的要求。制作高清的电视节目,应当具有高质量的灯具,合理灯光设计,合理的布光位置,准确的主辅光强度,合理的灯光照射角度,只有控制好灯光的各个细节,配合良好的摄像技术才能呈现出完美的画面。

2 摄像机的特性

2.1 摄像机的曝光特性

电视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可以理解为,摄像机通过接收被摄物体发出的光信号,通过光电转换系统,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记录在录像带上,通过系统放大处理,将画面呈现在银幕的过程。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光学系统与电路处理系统。光学系统则由镜头与滤色片组成。而镜头的镜片质量以及孔径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摄像机的纳光强度,纳光强度较大则光照灵敏度较高,摄像机性能较好,对舞台或景物光照要求较低,反之镜片质量较差,孔径较小,直接减少纳光强度,直接反应摄像机性能较差,对拍摄过程景物的光照强度较高。电路处理系统主要是由电光转换器CCD和处理控制系统组成。目前电视台大多使用三片式大尺寸CCD数字摄像组,它对光信号感应十分灵敏,在光照背景较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景物拍摄清晰。电视摄像机对光线的要求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低,即使在光照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也可以呈现出很好地电视画面。但是随之而来可能会出现画面欠佳、伴有噪音的现象。

2.2 电视摄像机对色彩的特性

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将被摄物体发出光色彩,装换为红、蓝、绿三种光分量,然后将分解的三种光转化为电信号。只有电视摄像机拍摄物体的光信号与输出影像电信号形成一致,两者互相吻合,才能在影像放映时,使荧幕上的画面真实,具有强烈的色彩感觉。而被摄物体的色彩表现,不仅仅是景物本身对光的反应,同时与现场光源的色温有着密切关系。色温过滤片是摄像机控制色彩的措施,可以保证摄像机不受各类光源的限制,保证摄像机拍摄所得到的的画面具有逼真的效果。

2.3 电视摄像机的层次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像机摄像技术发展至今,在荧幕上呈现的画面越来越丰富多彩,以高端科学技术为载体的电视摄影艺术也同摄影与绘画等成像艺术一样,是一个二维成像的框架平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人们对电视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观众不仅要求清晰的画面,更要求电视节目呈献给观众具有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震撼画面,这就要求电视摄像机通过光影、明暗的良好控制已达到满足观众视觉需要的要求。电视图像的明暗对比度与电视摄像机的动态宽容度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民用彩色电视机的明暗对比度为30:1,如果摄像机摄像时明暗对比度与电视所能呈现的明暗对比度差异过大,则会导致电视呈现的画面层次不分明,景物无立体感。

3 摄像机特性对灯光设计的影响

电视摄像机的曝光特性决定工作人员在灯光设置中对灯具的使用种类、数量、功率用电量等进行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电视摄像机对被摄景物所发出的光电信号具有严格的技术标准。电视摄像机要获得一定信噪比的图像信号,即图像信号中的噪声成分指标。想要达到一定的信噪比,则现场的灯光布置就要为摄像机摄像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在电视演播室中的灯光布置时,要对光源的位置仔细选择,使得电视摄像机在不同角度拍摄的画面对比度不至于差别过大,否则进行场景切换时,画面就会显得十分不协调。常用的主光源一般在被拍摄景物的前侧45°位置,在这个角度下,被摄物体所变现处的物体特征、轮廓,立体感、明暗变化效果良好。在实际演播室灯光布置中,主光源的光线如果从摄像机镜头位置照射,则会引起主播人员的脸部造型效果较差,使得演播人员的肤色偏暗,缺乏层次感,如果光源位置升高,必然会造成主播人员鼻、下颏处出现阴影,过高的抬高光源会使人物脸部阴影加重,影响整体拍摄效果,在演播室实际灯光设计中,一般将正面主光源放低,减少人物面部阴影。但如果正面主光偏低,则会造成灯光影响主持人视觉感官,使得画面中主持人呈现人物“眯眼”的效果。所以在实际演播室灯光设计中应当将主光源布置为稍低于45°,并适当的倾斜,避免从摄像机位置直射与被摄景物、人物,并根据被摄景物、人物的轮廓特点适当调整主光位置,达到最佳拍摄效果。同时注意辅光太强,使得主光照射景物造型消弱。辅光太暗则引起反差过强,主体造型生硬。

大型演播室或者舞台中,灯光设置很难做到十分准确,所以布设灯光应考虑被摄景物、人物的移动范围,合理布置光源,无需过于强调主次光源的位置,灯光布置过程中应做到随着人物、景物的移动,主次光源可进行互换原则为主。所以在大型场景布设灯光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时间、空间、道具、服饰、以及剧情风格等种种因素综合考虑,根据不同要求,运用不同方法,使得照明条件满足摄影所需的最佳条件。

在实际灯光设计中,灯光师在灯具选择上应注意光源色温的指数与摄像机色温滤色片相符。在实际演播室内主要应用的光源为3200K低色温卤钨灯、三基色荧光灯。这类光源的光谱主要集中在红外区,所以不如日光白,并且总带有橙红色,使得色彩的还原不自然,使物体呈现偏黄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调整人物服装、面部的化妆以及光源前使用滤色片来比避免画面呈现橙红色图像,增加主光源中的其他色调,对光源色彩进行校正。现行的标准规定彩色电视以D光源作为光源标注。D光源色温为5600K,D光源可模拟日常日光光照强度,其光谱的等量性较好。使被摄景物的色彩变化不明显,只有通过彩色电视监视器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经过摄像机处理后色彩的客观变化。灯光师日常工作中以色温滤色片为调色板,不断校对出适合摄影机色温系统的色彩,让荧幕画面更加多彩。

4 结论

综上所述,灯光设计、布置应在符合真实场景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环境光线改造,使被摄景物光照达到拍摄要求,并通过光学效果在荧幕上表现出来。随着数字摄像技术的发展,电视摄像机的性能日趋完善,灯光师、摄影师应当不断积累现场布置光源经验,紧密配合,拍摄出完美的电视画面。

参考文献

[1]李永.浅谈电视演播室灯光设计的阴影处理[J].演艺科技,2012(3).

[2]靳哲.浅谈电视灯光设计的工作思路[J].演艺科技,2011(2).

浅谈电视访谈节目美术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访谈类节目;电视美术;演播室;视觉画面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6.013

【Abstract】The author conducted a case study of Cai Yang's Show of Grateful Hearts from Dalian Television, to discuss the features of artistic design of television talk shows.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analysis of the space, color, lighting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of a typical telestudio.

【Key Words】talk show; TV art; studio; visual scene

电视访谈类节目一般以主持人、嘉宾、观众三方为主体,围绕观众感兴趣的话题,以访谈对象讲述的真实故事为主线展开,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个优秀的电视访谈类节目,除了和谈话的主题与内容、主持人优秀的组织能力相关,电视美术对于节目现场氛围的烘托、节目形式的构成、现场人物的互动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连电视台于2015年9月推出了一档访谈类节目《蔡杨时间之谢谢你》(以下简称《谢谢你》),并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本文中,笔者将以自身的创作经验为例,结合《谢谢你》这档访谈节目,从节目构想到录制完成,以演播室的空间、色彩、灯光和材料四个方面,来探讨电视访谈类节目美术设计的要点和发展趋势。

1 空间的视觉表达

一档电视节目,通常是在演播室这一特定空间中进行。而设计师需要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结合节目的要求和主题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例如,演员的走位、上下场,都需要设计师经过艺术处理精心设计空间配置和路线。

电视美术对于空间的再塑,其核心点应该在于:必须围绕着人的活动来组织空间。而设计的四层空间论将空间一般分为动作空间、审美空间、知觉空间和交往空间。

动作空间是美术设计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组织动作空间是美术设计最基本的任务。动作空间最主要的部分是路径和转换。不同的空间和路径,对于节目宗旨的体现也不同,带给观众的感受更不尽相同,比如高低不同的座位设置给人心理上带来的敬畏感、压迫感等等。

《谢谢你》主要以致谢人、受谢人、主持人和观众四方关系为主体,通过故事讲述、受谢人出场、致谢礼等环节完成节目的互动。在出场方式上,主持人和致谢嘉宾以对等的方式从演播区域左右两扇门中出场,而受谢人则经过演播区域的高区,通过拉开大屏幕,从中线通过楼梯来到正中央。在这里,通过台阶和大屏幕后面的高台区域,给予受谢人在空间上至高的地位,提升了仪式感和荣誉感,也更加强化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

审美空间也是美术设计工作的重点。观众在节目的参与和观看过程中,得到审美的满足和体验也是提升节目质量的重点。审美空间通过对色彩、材料、灯光的不同运用,使主次空间泾渭分明,获得丰富的层次,又加强视觉的中心点。比如,在《谢谢你》节目中,美术设计略带复古的百老汇风格,也令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得到审美满足。

访谈节目中的知觉空间和交往空间往往是流动的。观众(包括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的参与和支持也是舞台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条件。在《谢谢你》节目中,现场观众和主持人的互动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主持人不仅从左右两个拱门请出致谢嘉宾,演出后区请出受谢人,还有赠送礼物、观众互动等环节。主持人经常在观众席上与画家、观众进行互动。这就要求设计师从机位、角度等多方面考虑,根据节目环节的设置,对演播区域的分区进行精准的设计。

2 色彩的情感表达

色彩其实是一种光的反射,是人们观察物体时,反映到神经中枢所产生的一种感觉。物体本是没有颜色的,光才是色彩的本质,色是光的外在表现。

色彩三元素是色彩的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色相、明度、纯度。舞美设计师通过不同色相的搭配,选择适合的明暗层次和色彩的鲜艳程度,来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视觉风格。

比如说,在《谢谢你》中,在整体设计上采用了一种偏暖的色调。这是一档情感类的谈话节目,重点在于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说出自己对于生活和周围人的感激,着重于生活中温暖的细节,唤起平凡生命中的光彩,整个节目有一种温暖流动的力量。结合节目的主题氛围,笔者也对场景的色彩搭配进行了设计。

场景两侧的圆形拱门,用红色丝绒布来做门帘,门柱上用一圈低色温的灯泡勾勒出高光点。(如图1)两侧大屏幕的视频素材也以红色、橙色画面为主要基底。地面的灯箱和矩阵灯也为整体场景的暖色调相匹配。灯箱表面采用羊皮纸的材质,让暖色光源透过羊皮纸,使光质更加柔和温暖。羊皮纸表面细腻的纹理也增加了光的质感。(如图2)地面选用了深色玻璃地面,镜面的效果也是现在较为流行的表现方式之一,不但能提高整个画面的反差,也使平台的平面更加有层次,有空间的延展作用。

在现代电视美术的设计中,大屏幕的作用越来越大。纵观整个场景,大屏幕几乎占了二分之一,它的视频画面选择就愈加重要。主题色调的确定,以及与灯光亮度的配合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灯箱、大屏幕由于本身也是发光体,不仅是色彩和空间构成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整体照明贡献了一些基础亮度。这时候就更需要注意和灯光光比的配合。

3 光与景的完美融合

灯光设计是电视美术颜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炫目而变化丰富的灯光设计,为电视美术注入了灵魂,使之鲜活生动。光与景可以说是电视美术的两大组成部分,而最终画面效果的呈现,正取决于光与景的完美融合。

nlc202309081126

《谢谢你》节目,在灯光的选择上,用图案电脑灯、光束灯、LED PAR灯三种灯具来做主要造型。在以往的技术实验中,发现高清摄像机对于高色温光源的色彩还原更加真实,面光就采取了LED高色温聚光灯,使人物的肤色更加真实,画面更加透亮。人物的面光照度保证在800 lx~1 200 lx之间,面光和逆光、大屏幕的光比控制在1:2:1,加强空间的纵深和层次的丰富,也突出人物的形象。

在颜色的渲染上,运用LED PAR灯来做打底,电脑灯和光束灯作为主要色彩光源进行造型,大胆选择了橙色、蓝色这一对互补色搭配,做出丰富多样的光的造型。

根据节目的需要,设计了不同环节的光的变化。比如,节目中受谢人出场这一环节,后侧大屏幕拉开,受谢人从后区空间的楼梯上走下来,笔者在屏幕后面搭建灯架,两竖排摆放了6盏光束灯,用白色棱镜图案光束直接做出令人炫目赞叹的效果,将节目的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如图3)。又如,在“谢谢你”这个环节,受谢人要接受致谢人仪式化的感谢,将光束灯光束下垂,集中在演播室的中央,白色的集中光束增强了肃穆庄重的感觉,营造出良好的节目氛围。

综上,不论是对节目的情节转折还是气氛的营造,灯光的明暗、色彩、空间的变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视觉表现效果,为炫目的画面锦上添花,传递出深刻的精神内涵。

4 材料、道具的辅助表达

影响电视美术的因素有很多,材料和道具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材料和材料加工工艺的不断革新,为场景设计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同的材质,由于自身的色彩、肌理、形状,可以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情绪和心理感受。比如,钢铁会令人觉得冰冷肃穆,而布艺等柔软的材料会让人觉得温暖。前文已经介绍过,在《谢谢你》场景的灯箱表面羊皮纸的选择和镜面平台的选择,都承载着电视美术统一贯穿的设计理念。

而道具的运用也十分重要。道具大到可以是沙发、桌椅,小的甚至可以算到一个杯子一张纸一封信。道具的合理运用,不单是美术视觉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也承担了一定节目叙事的功能。比如,在《谢谢你》中,左侧访谈区的沙发并不是固定的,会根据节目嘉宾身份气质的不同,更换不同风格的沙发和茶几。比如有一期节目的嘉宾是一个音乐人,他生活中对红酒情有独钟,节目就选择了吧台和高凳、高脚玻璃杯和红酒,使现场的气氛更加随意轻松。

小结

综上所述,电视演播室的四大方面——空间、色彩、灯光、材料,缺一不可,都是电视美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发展让电视美术设计思路更加开阔自由。多元化的构成要素、艺术风格,和时空造型的多维扩展,是近年来电视美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展现多维的空间表达是电视美术设计新的潮流。这也对电视美术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编辑 张冠华)

高清电视转播车系统设计 第12篇

高清电视是广播电视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是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 高清电视转播车则在国内电视台普遍采用, 是电视台宣传的必要手段, 克拉玛依电视台建设高清电视转播车项目是迈向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近年来在克拉玛依举行的重大活动、大型文艺活动、重要会议等需要大型转播车系统进行现场直播的情况越来越多, 为满足大型直播需要, 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型节目制作需求, 故决定购置一套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高清电视转播车, 具体分为车体系统和技术系统两部分。

1车体部分

设计原则:电视传播车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机动性强、适用范围广、配套功能齐全、规模适中和结构坚固等, 可全天候使用, 适用于恶劣环境, 特别是新疆地区的环境特点:冬天冷 (零下40℃) , 夏天热 (零上30℃) , 风沙大, 地形复杂等情况。

1.1车体选型

目前, 国内各电视台电视转播车的车体选型各有不同, 车型分:拖挂式和直挂式, 根据本台具体情况和诸多因素, 决定采用直挂式8讯道转播车, 车总长12m, 车身高度4m, 主要优点:投入相对较少, 机动灵活、载重性好、安全稳定、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中等规模转播车值得考虑, 我台选用VOLVO HF400车底盘和尺寸。

1.2车体改装

车体改装设计原则: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配套功能完善, 模块化布局, 厢体具有高强度和承载力, 运行安全稳定, 美观大方。具备防电磁干扰、防静电、防腐、防风、防尘、防雨、隔热性和耐热性好等特点, 装饰材料要求环保、阻燃、隔音、吸音的作用。

箱体结构:箱体设计是个复杂的工程, 实行标准化流程作业, 采用铝骨架+铝蒙皮, 其结构采用鼠笼式形成六面框架结构箱体, 铝骨架选用40501.5mm、40601.5mm的无缝矩形方管, 铝蒙皮选用3mm防锈铝板进行氩弧焊焊接, 铝骨架与铝蒙皮的组合采用先进的铝丝填充焊接和粘接工艺, 使骨架与蒙皮结合为一体, 增强了车体的刚性和强度外, 保证了车体强度和骨架承载负荷的能力, 具有很高的抗变形、抗扭曲和抗疲劳。骨架的空隙中填充硅酸铝棉, 以起到对车厢的保温隔热作用。

缆盘区设计:讯道电源缆盘、电缆盘、视音频电缆盘设在车的尾部, 采用电动/手动驱动方式, 速度可调。驱动电机特点是启动扭矩大, 转动平稳、使用方便。

冷暖系统:音频区、技术区、导播区采用冷、暖式空调可调式冷、暖送风, 电加热系统作为补充加热, 地板设计为双层保温结构, 交错辅设保温棉, 箱体壁夹层也做了保温处理, 有效地防止寒气进入车内, 车内进出风口, 工作区域采用浸淋式出风方式, 用送风道将冷风均匀的送到每个部位, 通过冲孔顶板使冷风均匀分散地吹到车内空间。技术区机柜设计强制冷风风道, 设备达到冷却目的。

1.3车内布局

车内布局设计:布局合理、科学, 按功能划分区域 (图1) , 主要分为:技术区、导播区、音频区、缆盘区、电力区等, 各工作区相对独立, 又可保持紧密联系, 采用一字型排列方式, 便于工作交流, 导播区开单侧拉箱体, 可扩大工作区面积3m2, 空间通畅、舒适、方便, 最大化利用了空间。厢箱出入门为全铝结构, 门框和门内框为专用铝型材, 不锈钢合页, 裙围门为油汽支撑助力, 后电缆盘门和储物门为上掀式, 打开时可以起遮雨棚的作用, 各区的出入门都可作为应急出口, 车顶采用全铝工作摄像平台和各类天线区。

1.4电力系统

整车配电系统包含隔离变压器、配电控制盘 (配电盘) 、UPS、直流电源、稳压器、充电机、照明系统等组成 (如图2所示) 。配电盘是一个一体化配电控制系统, 采用交直流分开控制的方式, 交流、直流电压表、电流表能清楚及时地观测各路供电状况。采用380V三相四线制供电, 每相最大供电电流可达60A, 保证了满负载情况下有20%以上的余量, 配备了UPS电源和稳压器。UPS在断电时可保证主要设备应急工作, 主要设备为切换台、录像机、摄像机等, 断电后能维持供电20分钟左右。根据工作区的特点照明采用交、直流方式。

1.5车体测试

转播车安装完成后进行了行驶测试、重心平衡测试、车体倾斜度测试、淋雨测试、车轮各点的承重测试等, 均得达到相关要求。

2系统设计原则及特点

2.1设计依据和原则

系统制作核心为高清内核, 可完成大型的、重要节目 (体育、文艺等) 的高清直播录制任务, 同时满足标清播出要求。设计功能完善、规模适中、设备先进的数字电视转播车, 充分考虑经济性与先进性的折中、实用性与可扩充性的兼顾, 系统具备多任务的适应性, 具备多格式制作能力, 符合国家广电总局的标准, 系统部分考虑级联设计, 采用较成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 提高全系统信号调度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注重全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的设计。

2.2系统结构

本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为纯高清内核, 采用上下变换满足标清制作的需要, 可同时制作高/标清节目。以高清切换台面板为节目制作核心, 以矩阵的应急母线作为应急通道信号调度。车上常驻8个讯道, 可扩展到10~12个讯道, 车上主要核心设备为:切换台+总调度矩阵, 满负荷规模为:6468的多码流视频矩阵;34入12出2级M/E配置的切换台;主要录制设备:4台高清录像机, 4台标清录像机;1台慢动作回放;电视墙采用42英寸的大屏分屏显示。技术区采用9英寸液晶监视器作讯道监看, 采用14英寸高清晰度精密监视器做技术监看。

2.3系统控制

系统在控制层面的整体性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控制系统高于视频系统, 本系统利用S-BUS网络实现整个系统的强大控制功能。系统通过S-BUS网络结构将摄像机, 矩阵, 切换台等设备形成一个整体, 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联动, 以及异常复杂的TALLY源名跟随, 多面板联动, 其它系统的平滑嵌入等功能, 可满足系统灵活性的要求。比如Tally, NDT UMD可对导播区、技术区、音频区所有监视器的信号进行动态源名跟随。在大型的转播中, 基于NDT UMD的系统将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软件系统对系统设备能够实现集中控制, 对应多个应用场景可快速存储、调度相关设置。

2.4系统特点

系统具备灵活、安全、先进、功能完善、智能和可扩展等特性, 可处理信号格式多样, 系统设计和设备规格应符合专业电视广播规范, 具有极高的运行可靠性, 并具备完善的应急方案, 且应急操作安全、快捷和功能完整性, 本系统中导播区、技术区、音频区和监视墙具有自由调度的能力, 技术区监看采用固定式方式, 系统中主通道由切换台提供, 应急通道由矩阵提供, 切换台选用SONY MVS-8000GSF 34 IN/12OUT和64IN68OUT矩阵, 系统中充分利用了矩阵的灵活调度能力;监视系统中, 技术区和导演区还留有多路信号的输入空间, SBUS控制系统最大虚拟表格空间是10241024, 接口板充分满足扩展需求。

3视频部分

3.1视频流程

系统视频格式为1080/50I, 16:9高清格式信号;音频系统采用立体声方式, 嵌入音频输入输出, 视音频同步调节功能。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即采用开放的接口与技术, 建立开放的结构, 可以方便地与其他转播系统和音频系统进行信号交换, 配合完成大型转播任务, 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同类型的接口。视频系统包括信号源、视频制作、慢动作回放、视频应急/调度、信号监看、录制播出等 (图3) 。

系统制作过程全部为高清制作, 制作过程中的信号全部为HD-SDI信号, 标清信号如进系统需经过上变换, 输出信号要得到标清信号, 需经过下变换。所有信号源同时进入切换台和矩阵。切换台作为节目信号制作设备, 其中一路输出PGM信号与矩阵的应急输出后经同步锁相及键控器上键的信号共同进入21切换器, 经过21切换器输出的1路信号经加嵌输出作为主路PGM信号, 经过分配、下变换将高、标清信号送到播出;同时, 切换台另一路输出PGM信号直接加嵌输出作为备路PGM信号。系统中重要节点信号均连接到跳线器上下口, 当某节点出现故障后, 可通过跳线将信号跳过该节点或跳入其他节点完成相同工作。

3.2摄像机

摄像机选用SONY HDC1580, 所有摄像机均配备遥控面板, 同时使用MSU主设定单元对所有摄像机进行集中控制, 信号传输采用光缆连接, HDC1580采用Power HAD EX HD CCD (220万像素) , F11的灵敏度, 可满足夜晚体育转播时对灯光照度的要求。信噪比55d B, 调制深度达到55%, 提供了更加通透的高清晰度图像画面。14bit A/D转换器, 高性能CCD拍摄的图像处理, 高亮画面和暗部画面的完美重现。HDC1580的图像处理采用DSP (数字信号处理) LSI (视频图像处理器) 技术, 提高了图像处理的精度。

寻像器聚焦细节功能利用电路实时检测拍摄图像焦点的位置, 并且叠加显示在寻像器图像上, 摄像师可以很方便地拍摄对焦 (图4) 。

HDC1580提供E-倍率 (电子倍率) 功能, 有效的解决了在体育转播中使用光学倍率镜的时候引起通光量减少需要增大光圈的问题, 使得体育比赛时大倍率镜头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 同时具备精确的矫正在倍率打开时的白斑影响 (图5) 。

3.3慢动作回放

慢动作回放系统是转播车的重要功能, 广泛用于各类体育赛事的现场制作, 本系统采用慢动作回放4讯道入2出高清制作方式 (图6) , 同时考虑了电视体育记分系统包括:羽毛球、篮球、乒乓球, 与车内关联的视频系统、大屏监视系统、字幕系统等完美设计。主要特性是基于高清现场制作回放系统, 整合了K2 Summit及K2 Sol平台, 内嵌VGA多画面分割器和视频监看, 即时慢动作和超级慢动作回放, 精彩集锦和编辑点创建, 每路播放通道支持混合列表播放及特技转场, 附加音频轨支持音乐或画外音文件嵌入, 独立控制每段节目的回放速度、特效及静帧, 每段素材及节目录/放的音频电平调整。

3.4 Tally系统

Tally提示系统直接影响到制作节目的便利性, 播出指示系统已成为重要的子系统, 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动态智能变化, 并能够通过控制系统的联动实现源名跟随, 在播出、预选、录制、慢动作、现场返送等制作过程中提供提示信息, 给一套高质量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安全播出, 信号准确提示的有力支持。Tally涉及到的硬件包括切换台、矩阵、摄像机、分割器等, 将会用到SBUS, GPI信号和UMD。采取显示颜色红色、绿色, PGM节目是红色Tally, PVW节目是绿色Tally。Tally系统采用源名跟随显示功能, 通过矩阵和切换台的互联, 进入矩阵的源名信息可由切换台跟随显示, 而不像其它单机产品只是单纯显示切换台本身的输入。同时动态UMD也具备源名显示功能:在相应的监视器视频信号变化后, UMD指示将跟随变化。

3.5通话系统

为了满足转播车工作时的各种通讯要求, 系统配齐了各种有线和无线的通话设备, 系统采用1个Eclipse-32数字通话矩阵级联成3232矩阵 (图7) ;该矩阵采用最新一代处理芯片, 处理能力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最强大的, 同时双电源双CPU的设计, 保证整个系统具有最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转播车上共设置了5个通话面板, 分别为导演, 技术总监, 主调音师, 慢动作, 录像机处。根据通话的对象和数量不同, 分别配置了1个32键带拨号盘及显示的面板, 无线采用双向通话系统, 系统的通话端口供系统扩展使用, 可以接入临时的移动通话面板。可以实现和电话网络、移动网络的连接。

3.6视频监控

车内监视系统采用分区显示, 利用分割器结合液晶显示器进行节目制作监看, 技术监看采用14英寸CRT精密监视器。导演区:共使用6个42英寸液晶监视器, 其中3个按4画面分割和3个按9画面分割显示;技术区选用技监、寻道监看、录制监看和示波器, 每个寻道配置独立监视器监看摄像机信号;3台模拟示波器TEKTRONIX 1741A监看8个摄像机的模拟波形。CRT高清精密监视器用于集中监看摄像机MSU输出、高标清数字主备PGM、切换台辅助母线输出、矩阵监控输出等信号;数字示波器WFM7120配合技监同步显示数字信号指标。音频区和车外接口板各使用1台17英寸LMD-1750W液晶监视器, 可以监看PGM信号, 同时可供监看外来的各种信号。

4音频部分

音频系统采用主备调音无缝切换保证安全播出, 主备调音台同时输出信号至多路21倒换器, 正常情况下, 21倒换器输出主调音台信号, 调音师操作主调音台, 当主调音台出现故障, 切换21开关, 21倒换器输出备调音台信号。主调音选用Yamaha 24推子数字/模拟调音台DM2000 V2调音台, 同时配置16通道AES/EBU输入输出卡, 音频系统重要节点信号同样接入音频跳线器上下接口, 可方便系统的检测及应急切换, 也可使系统信号调配灵活方便。音频系统包含外来话筒、摄像机内配、解嵌到主、备调音台, 主备调音台均输出立体声信号、监听立体声信号, 经过多路2x1倒换器, 正常情况下, 2x1倒换器输出主路信号, 主路信号出现故障后, 切换2x1倒换器, 输出备路信号, 输出的数字、模拟立体声信号经过分配, 实现各信号源监听, 经过加嵌音频作为信号录制, 外来信号通过接口板接入。同时考虑到实现节目直播过程中演播室主持人与电话端主持人通话, 配备电话耦合器和通话主站的信号连接, 实现通过内部通话系统传送到主持人通话耳机中。

5安全应急系统

电视转播车系统的应急预案要考虑周到, 从硬件到系统通道的备份, 保证系统的每个环节都有可靠的紧急解决办法。

视频系统应急:视频系统通道的应急方式为矩阵应急。为了提高备份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简单易操作性, 我们将主要信号源的高清信号同时接入到矩阵和切换台, 矩阵的信号和切换台的信号都可作为节目的输出。标清节目是在高清主通道和应急通道的后面加下变换获得。

切换台面板应急:矩阵面板可作用于切换台, 调动切换台内部交叉点, 这也是一个应急备份手段。

Tally系统应急:在系统状态改变时, Tally和源名信息不会丢失和跳变。由于矩阵, 切换台都是在一个大的SBUS虚拟表中, 所以Tally信号是作为内部SBUS的一个信号, 这几个设备联动, 不会导致Tally的丢失, 应急Tally平滑实现是系统中一个标准功能。系统配置了GPI接口, 用于在应急时刻, 级联系统, 输出Tally信号。

6结论

电视灯光设计范文

电视灯光设计范文(精选12篇)电视灯光设计 第1篇1 新闻和专题类节目灯光设计1.1 拍摄对象新闻口播类节目一般是1至2人,专题访谈类节目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