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级阅读常见考点出处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常见考点出处(精选6篇)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常见考点出处 第1篇
考研阅读是英语复习的重头戏,拿不下阅读,英语也就岌岌可危了。对于阅读的把握,提升速度和掌握技巧很重要,大家可以通过做题和练习寻找一些规律和方法,比如说易初考察点的地方在哪儿,了解了这些,大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阅读了,下面是总结的13个考点出处,大家可参考。
1.首段和尾段
一篇文章的主题句、或者说是中心思想往往出现在文章的首段或者尾段。大家在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章之后就能够发现,许多文章开门见山地在文章第一段中就提出了要说明的对象或者要论证的观点,这些中心思想句的位置一般都是文章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的最后一两句话。
此外,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都会对全文的说明和论证进行总结,这些句子往往位于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通过一些标志性词汇或者短语,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这些总结性句子,如:all in all, in short, to conclude, in consequence, in summary, in a word, as a result, therefore, accordingly, thus 等。主题句考查了考生是否能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因此是常考且几乎是必考的一个考点。
2.段首和段尾
无论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一篇文章往往会分成几个部分或层次进行说明和论证,每一个段落一般都是一个部分或者层次。英美人写文章的逻辑性非常强,文章结构都非常规范,因此每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也经常是该段落的中心思想句,因此也是出题的重点区域,涉及的问题包括了中心思想题、推理判断题和细节题等。下文也将会提到,在进行快速阅读的时候,考生只需要浏览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大致能够判断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3.长难句
上文提到了长难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难度所在,其中包含了同位语、插入语、定语、不定式、分词、各种从句等,使得句子长达好几行。因此这些复杂的句型也往往成为了试题的重点所在。考生应该加强训练自己对付长难句的能力,平时练习中有意识地去分解这些句子,理解其中的指代关系和句子层次。
4.列举处
所谓的列举是指通过一些表示顺承关系的词语逐项列出一些事实或者观点,标志性的词汇包括First, Second, Third ;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First of all, Then, In addition,Further, Furthermore, Besides, Moreover 针对这一考点的题目通常考查文章细节,有时候也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判断。这种题目没有固定的提问方式,不过通常会有两种题型:第一种是从四个答案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意思往往与文章的意思相反或因果关系颠倒;第二中是从四个答案选项中选择错误的一项,即“except”题型,一般对照原文就能够找出错误的选项。
5.举例处
一般的说明文和议论文都需要一些例子来支持作者的说明和论证,这些例子往往与作者的说明与论述有很大的关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也成为了考题出处的热点。这种题目在文章中的线索非常明显,一般都带有如下的标志性词汇: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 as an example, as, such as, like 等。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考生要牢记所举的例子一般都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在选项中去寻找与中心思想意思最接近的那一项。同时,一般文章举例处的前一句或者前几句就是与该例子相关的作者论点,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就需要追本溯源地往前读,才能保证所选答案的正确率。 年以后几乎每年的考研阅读题中都有1-2 道关于例证的题目,这应当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常用的举例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提出观点,后举例说明;二是先列举事例再做出结论。考生应当学会举一反三,在具体的阅读文章中识别出个种例证。
6.引用处
说明文或者议论文中经常引用他人的观点来支持、佐证作者的观点。引文有可能是从正面来支持作者的观点,也有可能是作者通过驳斥反面观点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引文间接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迷惑性,所以也是出题考查的热点地区,通常会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对作者态度观点的判断能力。
7.因果关系处
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也是考研英语命题者所青睐的出题来源,因为因果句阐述了两个事件或者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作者进行分析或者得出结论的地方。出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经常会把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倒过来考,因此选项中因变成了果、果变成了因,考生需要注意辨别实际的因果关系,防止受到迷惑。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because, because of, so, for, since, as, thu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in consequence, as a result; result from, result in, cause, originate from, lead to, attribute to, derive from; base, basis, reason, result, consequence 等。有时候文章中虽然没有出现表示因果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但是在逻辑上也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时候考生就需要自己进行判断和推理。
8.转折、对比、类比处
文章的转折出也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主题的地方,作者经常通过先抑后扬的办法在转折词之后才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些明显的转折词包括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yet, as a matter of fact, in fact, actually 等,转折词前后的意思一般来说都是相反的,而作者会偏重其中的某一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转折词,考生最好能作上标志以方便做题时候的查找。另外,作者也经常把两个事物、两件事实、两种观点进行对比,从而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表示对比的一些标志性词语有in contrast, in comparison, compared with 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文章第一段中出现一组对比的概念或事物,这个地方往往会成为考题的命题重点,考生应掌握这一规律,在看到文章首段出现转折对比的内容时,应当立即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要明白,第一段出现转折关系时,转折后所表述的一定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在首段出现的对照或对比的内容将在下文中进行具体的议论,并在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此外,由于议论文和说明文在论证说明事理的时候非常抽象,为了让读者更形象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文章经常会运用类比的手法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好的类比手法不仅有助于将抽象的道理阐释清楚,更可以让读者加深印象。类比在文中有两种体现方式,一是明喻,即A 像B 一样;二是暗喻,说A 是B,由于暗喻更加隐蔽,近年来命题专家也越来越趋向于在暗喻内容上设置问题.
9.特殊词汇处
考研阅读试题中经常考查考生对于一些词语和词汇的理解,这些特殊词汇包括了平时不经常使用的生僻词、常见词语平时不经常用到的意思或搭配、以及关系代词等。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在于读懂词汇所在文章位置的上下文,从而推断中其意思。
10.数字和年代
考研阅读中经常出现对于数字和年代等细节的考查,看似容易,但是考生经常由于疏忽大意而失掉这些最容易的分数。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如果出现需要进行运算的题目,一般来说文章的原始数据不是正确答案;其次,如果答案中的四个数字或者时间都与文章的某一个部分相符合,那么要注意这些数字和时间所对应的不同问题,只选择与题目相关的那个数据;此外,要注意年份和世纪之间的差别,比如1999 年就是20 世纪,就是21 世纪,也就是说世纪的数字是年份的前两个数字加1。如果考生记不住这个原则,那么可以在考试的时候用自己熟悉的年份和世纪进行现场推算。
11.专有名词
所谓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称、书籍文章影视作品的名称以及其他专有名词。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考生每每遇到专有名词可以用铅笔作上标记,以便如果在题目中出现相应专有名词可以进行快速定位。
12.特殊标点符号
有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也经常成为出题的对象,因此考生应该对以下标点符号的用法较为熟悉:冒号、括号、破折号以及引号。
逗号:两个逗号之间的内容、或者一个逗号后面的内容,通常都起到补充说明第一个逗号前面内容的作用。
冒号:冒号后面的内容通常都是用来解释说明前面的内容,例如前面是抽象的概念后面就是对这个概念的具体说明。
括号:括号中间的内容通常用来解释或补充说明括号前面的内容。
破折号:两个破折号之间的内容、或者一个破折号后面的内容,通常表示解释说明或者补充说明。
引号:表示引用他人的观点,一般用来从正面或者反面支持作者的观点。
相关的考题一般都是关于文章细节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考题在考查标点符号用法是往往不会明确说明,需要考生自己去判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标点符号的用法。
13.最高级已经决定性词汇
最高级词汇以及其他一些表示唯一性的词汇由于其意义的绝对性,因而不容易产生歧义,所以也经常成为出题对象。这些词语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以及以下词汇:only, sole (solely), mere (merely), sheer, simply, entirely, absolutely, just, always, forever, never, none, must, all, any (anyone, anybody, anywhere) 等。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常见考点出处 第2篇
1 四级阅读理解常见困难分析
1.1 词汇障碍
D.A.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 而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词汇与阅读的相关度很大, 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词汇量不够。从平时课堂教学中了解的情况来看, 学生词汇障碍主要表现在:抓不住关键词, 不能通过上下文对词汇进行准确的推测;对于词义,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影响了对阅读中句子的正确理解;对于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派生词缺乏必要的系统掌握, 搞不清楚词性、词义的变化, 对于细节题的判断常常出现偏差。
1.2 句法障碍
句子是组成段落的基本成分。即使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 能运用各种阅读技巧, 若无法正确的分析句子的结构及各个成分, 也很难做到正确的理解文本的意思。笔者通过对学生历年四级试卷进行分析发现, 句法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无法正确的分析长难句。
1.3 背景知识障碍
阅读并不是词汇量的简单累积, 而是需要将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英语四级考试的阅读理解接触面相当广泛, 往往涉及英美文化、经济政治、环境保护、科学普及、传奇故事、地理、生物、化学等等, 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会给英语阅读理解带来困难。背景知识制约着英语阅读效率, 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无法读懂文章。
1.4 阅读技巧障碍
上面讨论的是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存在的不足,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有的学生可以读懂文章, 但是在做题时却正确率不高。经仔细分析发现, 学生虽然读懂了文章, 但是缺乏相关的技巧, 在几个选项中游移不定, 大大降低了正确率。
四级阅读题目有几类:主旨大意类、事实细节类、推理类、词汇类和观点态度类。事实细节题答案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相关证据, 答案选项与原文内容一般不会完全一致, 通常用近义词或同意结构进行了替换。这种题只要通过正确理解准确定位, 就比较容易找到正确答案。让学生感到很困难的主要是主旨大意类、推理类和词汇类, 就主旨类题来说, 干扰项可能会以偏概全, 将次要观点、细节作为归纳混进选项。推理类的干扰项则可能是以原文直接表述, 或颠倒逻辑关系或引申不当。如果学生平时注意审题和总结干扰项的特点, 再加以阅读技巧的运用, 就会增加做题的准确率。
2. 对大学英语教学启示
以上我们分析了学生四级阅读考试的困难和解决的策略,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2.1 注重词汇和语法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授词汇时, 不仅要要求学生掌握单个词汇及其用法, 还要注重词汇的拓展。教师可以补充词汇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上下义词等, 还要注重归纳总结、联想。
语法知识也是阅读理解的考点之一。因此, 在教学中, 如果有必要教师还要对有些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 使学生熟悉常用的英语句型, 各类从句, 还有比较句型、强调句型、虚拟语气、主被动语态的转换等。这样学生才能才能正确的分析四级阅读中原文的长难句, 得出正确的选项。
2.2 注重阅读训练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将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作为重点。教师需要根据四级阅读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题材的文章, 比如英美文化, 科普, 建筑, 生物, 地理, 化学, 人物历史等等, 这样在考试中学生遇到相似的题材文章就至于太生疏而手忙脚乱。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限时训练, 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定量阅读任务,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水平再加以慢慢改进。教师在讲课内文章时, 也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如解析长难句等知识点, 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和各种写作方法等。
2.3 注重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 最好对作者和文章背景知识进行介绍,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另外要鼓励学生多关注外国刊物, 博览群书, 关注热点新闻话题。在广泛的阅读中, 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知识, 增长见识, 开阔眼界, 更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畅通无阻。通过语言, 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宗教、传统、思想感情、思维定势等等,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知识面的宽窄决定阅读理解的深浅。
3. 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能力的考验, 但是只要学生能够夯实词汇和语法基本功, 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和总结四级阅读的出题特点, 结合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有计划的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 有目的的拓展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能力一定会稳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结合四级阅读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四级考试。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著.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井升华主编.面向21世纪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杨丽达.英语快速阅读的障碍和方法[j].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初中英语阅读课常见现象及思考 第3篇
【现象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预处理所有生词及短语:mixed, subject, tasty, softball, buddy, senior, hero, cook, sew等。
存在问题:忽视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思考:如何开展词汇的教学?
“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Harmer,1991)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总体来讲,参赛教师都能重视词汇的处理,能创设语境,设计一些活动,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所学词汇,为后来的阅读扫清障碍。通常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对词汇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难度大、影响语篇理解的词汇,对于这类词汇可以预先处理; 第二类是无关紧要的、不影响语篇整体理解的词汇,这类词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忽略,直接跳过,因为该类词汇不会影响对语篇的整体理解;第三类是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对语言技能“读”的四级目标描述为“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因而我们应注重在语篇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而我们常常忽视第三类词汇。下面以牛津英语8A Unit 2 School life 为例。
例1.教学“mixed” 一词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猜测该词的词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Its a mixed school. Boys and girls have lessons together.” 看出“mixed” 在此处意为“Boys and girls have lessons together .”
例2.教学“Home Economics”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如下文本:My favourite subject is Home Economics. I like learning how to cook and sew. I did not know how to do things for myself before I came to this school. Now, I know how to cook healthy and tasty meals. 根据上下文学生不难看出Home Economics、 subject、how to cook and sew 以及know how to cook healthy and tasty meals 之间的联系,学生进而就可以推断出:“Home Economics” is a subject about how to cook and sew.
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加强学生相关方面的训练,无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如此,学生通过交际情景、阅读材料的上下文、构词法等猜测不熟悉的词语的意义,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反之,如果我们一味地把所有的词汇都提前处理掉,为后来的阅读扫清障碍,学生则只能死记硬背词汇意思,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现象二】阅读课上阅读任务形式单一,缺乏层次性、多样性及趣味性。
存在问题:忽视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及趣味性。
思考:如何有效地设计阅读课阅读任务?
阅读教学的开展依赖于一个个阅读任务的设计。 阅读任务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阅读课教学的效果。对于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效果,首要的是有效阅读任务的设计。首先,在设计具体阅读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层次性。从阅读阶段来看,可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任务。阅读前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以及引出话题,教师可设计如头脑风暴等活动。阅读中主要以训练阅读技能为目标。总体来说,应先总后分,也就是说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再去寻找细节。教师可从宏观层面设计2-3个问题让学生做限时阅读训练,使学生很快了解全文大意。同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True or false、 Fill in the blanks 等细节辨认问题让学生去寻读细节。阅读后任务是对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在这一阶段,学生可根据阅读内容开展各种思维活动,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开展如角色扮演、大意复述、采访活动、辩论活动、模仿写作、续写故事等一系列活动。
【现象三】阅读中,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的形式来理解文章,完成阅读任务。
存在问题:忽视以理解为任务的默读训练形式。
思考:如何进行以理解为任务的阅读训练?
首先,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流畅阅读者。流畅阅读指快速的、有目的的、交互性的、理解性的、灵活的阅读。(William Grabe,1991)培养流畅阅读者必须多训练默读而不是训练朗读。默读和朗读虽然都和读有关,但两者在读的方式、速度、目的和技巧运用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程晓堂、郑敏,2002)由于默读所动用的器官仅为眼和脑,学生可以根据目的和需要运用适当的浏览技巧,在迅速的默读中抓住主要线索,追踪具体细节,进行正确推理、判断、归纳、概括和总结,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王蔷,1999)
【现象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设计了各种活动,学生参加了很多活动, 但是学生的阅读策略水平并没有提高。
存在问题:教师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学生只要能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就不再处理,忽视了具体阅读技巧和与阅读策略的训练。
思考:如何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所谓阅读策略,就是指阅读者为了有效地开展具体阅读任务而采取的具体的行动和步骤。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阅读策略,才能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活动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解释阅读过程中根据什么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解释答案推导的过程比答案本身要重要得多。因而,教师应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教师在进行具体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训练时可采用显性教学方式——示范性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使用某种阅读技巧。教师可具体说明不同阅读策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并就具体的例子来示范这些阅读策略的操作, 提供指导性帮助,然后让学生直接操练。
如,略读(skimming)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方式,主要用于了解文章大意。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无需细读全文,只需要有选择地跳跃式地阅读标题、材料的开篇段落和主要段落的起始句及结尾句、材料的总结段便可获知文章大意。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时,问题不宜设计太多,一般以2-3个问题为宜。以牛津英语8A Unit 2 Reading I 为例, 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1. What is this passage about?
2. Which schools are the two students from?
寻读(scanning)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寻读是为了查找具体信息而展开的阅读,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告知学生如何辨认题干中的关键词和概念,以迅速查找目标信息。该部分的阅读任务通常为True or false 、Yes or no一类的练习。每次让学生完成的题目也不宜过多。 以牛津英语8A Unit 2 School life为例, 教师可设计如下判断题:
1. John is in Year 8 at Woodland School near London.
2. Johns favourite subject is reading.
3. Nancy often drives to school because it takes less time than taking the bus.
4. Nancy and Julie are both in 9th grade and theyre buddies.
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核对答案时,不仅仅要进行正确和错误之分,同时还要让学生思维显性化。所谓思维显性化,也就是让学生具体说出做题的思路,即得出所选答案的过程, 从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做题思路是否正确,最终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现象五】设计问题形式简单,师生信息交流单向。
存在问题: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考: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 的基本理念,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设置who, what, where, when一类的事实性问题,让学生再现事件、地点、时间等,还应注意根据阅读材料设计一些扩散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如“How...?”“ Why...?” 等一类问题可用来检查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理解。“What do you think of...?”“If..., what will you do?”等一类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创造性回答。这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训练。其次,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孟子曰:“重思存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因,是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创新的源泉。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问题的提出者总是教师,学生只是在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回答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改变传统的学生“学答”为“学问”,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升阅读教学技巧和策略,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必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程晓堂,郑敏.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常见考点出处 第4篇
短句问答是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仔细阅读理解第一篇所采用的一种题型, 占整个试卷分值的5%, 要求考生在8分钟左右的时间内阅读一篇长度为400词左右的文章, 然后根据对文章的理解, 简洁地 (答案少于10个词) 回答文后的问题或完成句子。短句问答共设5道题, 命题方式包括填空题或问答题。体裁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 内容以社会热点和文化教育、商业科普等方面的问题为主, 考察的主要是考生对文章信息的重组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常设考点与解题策略
短句问答的常设考点主要有四种:细节题、推断题、语义题和主旨题。
(一) 细节题。
细节题在2007年6月到2011年12月的10次六级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 共40道, 达到了短句问答题总数的80%。细节题提问的方式灵活多变, 涉及到文章中的各种细节, 如人物、时间、地点、或事件, 也可能涉及文中引用的材料或例证材料等。考察重点是考生的定位能力。考生通常觉得这类题目比较好做, 但往往不容易得分。因为做细节题时, 利用题干中的关键词比较容易定位在文章中的某一句原文, 但考生在找定位处时通常不加思考, 只是被找到答案的兴奋所围绕, 却没有注意对于答案的语法要求。因此, 考生首先一定要看清楚其语法要求, 然后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法结构, 并稍作修改后再作答。例如2011年12月的51题, 题干中是to win people’s _____, 而原文却是be seen as trustworthy。如果把答案直接抄成“trustworthy”就不能得分, 一定要根据题干语法要求, 将原文形容词trustworthy改为名词trust填入才可。
(二) 推断题。
推断题在2007年6月到2011年12月的10次六级考试中共7道, 出现比例为14%。考察重点为考生根据文章信息及作者的思路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的能力, 答案一般在文章中不会直接出现, 要注意下列考点。首先, 需要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细节, 根据上下文, 依靠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去分析文中隐含的意思。题干中通常包括的词有:show, infer, conclude, imply, suggest等, 例如:2009年12月六级考试中的49题, 题干中就出现了“show”这一推理题的标志词。其次, 此类题型主要集中在对因果关系、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的判断上, 因此文章中的因果关系处、转折处和强对比处常成为考点。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留意以下词汇:表示因果关系的词:because, since, for, for that reason, as, therefore, thus, so,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cause, result in, result from, as a result of, originate, lead to, bring about, base, basis, result, consequence, owing to, thanks to等;表示转折的词:however, but, yet, in fact等;表示强对比的词:rather than, unlike, until, however, but, nevertheless, in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等;
此外, 由于文章或者每一段的主题往往会给推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因此, 推断题要求考生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 文章主题说什么, 就怎样去推测。考生应紧紧抓住文章中心, 切莫脱离原文, 凭主观想象或依据自己的常识进行推断。
(三) 语义题。
语义题在最近10次六级考试中没有出现, 最近一次出现在2006年12月六级考试中。语义题一般是对某个单词、短语、或代词进行提问。这类题的考察重点在于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对某个单词、短语或代词的含义进行解释或推断的能力。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What does the word “...”mean in this passage?
We may infer from the context that “...”most probably means .
通常情况下, 考生需要知道或能够推断出被提问词的近义词, 或者推测出某个短语或句子的引申意义, 或者找出某个代词的指代对象。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词、难词、难于理解的语句或指示代词时,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推测语义。第一, 一个单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合成词等形式派生出很多单词, 考生可以根据构词法, 从熟悉的词来推知生词的含义。例如单词“disobedience”, 根据前缀“dis-”再加上考生熟悉的单词“obedience”, 可判断出此单词的意思应为“不服从”;单词“methodology”, 根据后缀“-ology”和考生熟悉的单词“method”, 可判断出此单词的意思应为“方法论”。第二, 考生在综合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 可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测出生词的含义, 要特别留意文章中逻辑关系较为明显的句子, 根据文章中的同义替换词、定义、解释、举例或重述等内容进行推测, 也可以根据上下文中的对比、转折或因果等逻辑关系进行推测。第三, 要注意一词多义的单词, 考生在备考时尤其要注意对熟词偏义的积累。例如“bold”这个单词, 既有褒义, 表示“英勇的”;又有贬义, 表示“鲁莽的”。
(四) 主旨题。
主旨题在2007年6月到2011年12月的10次六级考试中共有3道, 出现比例为6%。考察重点为考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对文章或段落中心的把握能力, 要求考生能简练准确地高度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 因此这是四种题型中最难的。常见的提问方式有: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等等。在解答主旨题时,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快速浏览文章, 找到并仔细研读文章的主题句, 然后对主题句进行适当的改造。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因此需要特别留意第一段的首末句及末段的首末句;与段落相关的题目通常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处。另外, 文章的开头部分或每一段的转折、比较或因果等逻辑关系处之后, 往往会出现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揭示主题句的关键词有:in short, that is, therefore, in my opinion等。
三、结语
总之, 对短句问答常设考点与解题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考生要学会多分析不同题型的特点, 多运用适当的解题策略, 多阅读相关英语刊物, 多记忆考试中的高频词汇和短语, 多练习相关题目, 这样才能高效学习,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长喜.大学英语6级考试14堂阅读课[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0
[2].叶常青.淘金高阶6级考试巅峰阅读160篇[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第5篇
一、不切题
英汉不同的语篇思维模式是造成不切题的直接原因。汉语语篇的思维模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人们认为这种方式含蓄、委婉,容易使人接受,而英美人则喜欢开门见山地叙述主题。所以我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由于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阐述时不从主题入手,不能紧扣主题进行写作,致使文章主题不明确,观点不够鲜明。我们来看一篇以“Trees”为题目的作文:
Trees are man’s friends.We can see trees everywhere.We plant trees every year.We can make tables with trees.Trees also give us fruits to eat.I like to eat fruits very much.
该段的主题句是“Trees are man’s friends”,写作中心应围绕“friends”,也就是树的用途展开。但学生没有从friends入手阐明主题,而是绕圈子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第一、二、五扩展句偏离了树的用途这个主题,而是说我们到处可以看见树木;每年都种树;喜欢吃水果等;而且段落框架松散,这样就属于主题句抓不住,中心思想不明确。
再来看改写后的段落:
Trees are man’s friends.They provide man with timber, fruits and seeds.With timber, man can build houses and make furniture.Fruits are the food, which is necessary to us every day.As for seeds, they can be used to extract oil.
修改后的文章就克服了前面所犯的错误,紧紧围绕了主题句来展开,算是一篇好的作文了。
那么如何写好一个完整的段落呢?段落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主题句(Topic Sentence);扩展句(Development Sentence);结论句(Concluding Sentence)。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1. 主题句
主题句点出段落主旨,阐述全文的中心思想(centra idea),各段落的主题句构成一篇文章的骨架。主题句由两部分组成,即主题(topic)和中心思想(controlling idea)。中心思想的作用是导向(control)和制约(limit)。所谓导向就是规定段落的发展脉络,所谓制约就是限制主题的覆盖范围,两者不可分割。没有导向,内容就会离题或偏题;没有制约,内容就可能超出一个段落所能容纳的范围。
主题句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它不仅确定段落的主题,而且限制该主题在本段落详细讨论的范围。因此主题句是整个段落的纲领。主题句一般位于段首,也可置于段尾或段中,考生最好将主题句放在段首,这样较易掌握和构思。
写好主题句的方法:
(1) 主题句应反映作者的观点或思想而非事实的陈述。
事实陈述:I passed the entrance exam and started my college life in Tianwai.
主题句:Four years of college life has taught me a great lesson in life.
(2)主题句要概括一定内容,不要空泛,否则扩展句将难以说明和支持它。
空泛:The Olympic Games are exciting.
概括:In the Olympic Games the football teams from manycountries compete intensely.
(3)尽量使用简单句或简洁明了的句子。
简洁:I enjoyed watching Gone With the Wind very much.
复杂:Gone With the Wind was a good film which I enjoyedwatching very much.
(4)主题句应该做到句子完整和表达的主题思想完整。
不完整:How to write a composition.
完整:How to write a composition is not an easy thing to talkabout.
2. 扩展句
扩展句是对主题作进一步的阐述,通过给出一些例子、原因、事实来对主题句进行解释说明。这是段落的主体部分,扩展句通常包含若干个句子置于段落中间。在写作中,扩展句的多少、长短要适中。既要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叙述详实,又要注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1)主要扩展句(Major Supporting Statement)
主要扩展句的特点是:围绕段落主题句展开的每一个扩展句本身都不要求作进一步的说明或证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
例如:(主题句)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affecting climate.(扩展句1) One factor is the mount of sunlight received.(扩展句2) Altitude, or the height above sea level, also determines climate.(扩展句3) The oceans have an effect on the climate of adjacent land.(扩展句4) In addition, climate is influenced by the general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主题句指出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然后用四个扩展句说明四种因素。第一种是太阳光的接收量;第二种是海拔高度;第三句和第四句分别是海洋和大气环流因素。
(2)次要扩展句(Minor Supporting Statement)是指对主要扩展句作进一步的事实分析和举例说明。它从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扩展句。
例如:(主题句)I don’t teach because teaching is easy for me.(主要扩展句1) Teach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of the various ways I have attempted to earn my living:mechanic, carpenter, writer.(主要扩展句2) For me, teaching is a red-eye, sweatypalm, sinking-stomach profession.(次要扩展句1) Red-eye, because I never feel ready to teach no matter how late I stay up preparing.(次要扩展句2) Sweaty-palm, because I’m always nervous before I enter the classroom, sure that I will be found out for the fool that I am.(次要扩展句3) Sinking-stomach, because I leave the classroom an hour later convinced that I was even moreboring than usual.
从属于主要扩展句2的三个次要扩展句起着解释说明作用,分别解释“red-eye, sweaty-palm, sinking-stomach”的含义,这就更加形象生动地证明了“teaching is not easy”这个主题。
主要扩展句与次要扩展句的关系(relation)基本可以遵循下面的三个规则:
1)每个主要扩展句都应该是对主题句中表示主要思想的关键词的直接、明确的说明。
2)每个次要扩展句都应该说明它的主要扩展句。
3)含有讨论说明或分析的问题通常既要有主要推展素材,又要有次要推展素材。
段落扩展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扩展方法有:描述法(Description)、定义法(Definition)、因果法(Cause and Effect)、比较与对比法(Comparison Contrast)、举例或例证法(Example and Illustration)、分类法(Classification)等。
3. 结论句(Concluding Sentence)
我们都知道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因为好的开头可以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同样,文章的结尾也很重要,好的结尾会使读者对全文的中心思想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增添文章的效果和说服力,让人深思,回味无穷。下面就介绍几种写结论句最常用的方法:
(1)重复中心思想。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回到文章开头阐明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和强调的效果。如:
This group of students want beauty from sports. (topic sentence) Boys want to become strong;girls want to be slim and graceful.Those who consider sports the only way of reducing weight also belong to this group.They are very careful in choosing the kind of exercise they do, and are afraid that certain sports may ruin their figures.Horizontal bars and parallel bars are the boys’choice, and the hula hoop is now the girls’favorite.The appropriate name for this group may be beauty-oriented sports participants.
(2)作出结论。文章最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如:
My application was designed to draw the employer’s attention to my practical abilities.Specifically, I noted that I type ninety words per minute and take dictation at one hundred and thirty words per minute.Next, I indicated my past work experience on three similar jobs.Finally, I give a summary of the evaluations of my immediate superiors on the three previous jobs.In short, Istressed my secretarial skills, my experience, and my evaluations in the letter of application.
(3)作出推理。结尾句可以是基于前面细致的陈述引申出的推理。如:
Claudia is destined to be an excellent long-distance runner.First, there are her physical attributes.She is long-legged and has a tremendous stride.She also has great natural endurance and an at-rest heart rate of sixty beats per minute.Next comes her mental toughness.She is a tremendous competitor who will extend herself to exhaustion to win a race.She has the strength to block out pain and concentrate on her race during those last few hundred yards where most runners tend to wilt.Finally, Claudia surpasses most athletes in dedication.She runs five to ten miles a day in morning and evening sessions at least five days a week.She maintains this schedule ten months out of the year, and while most high school athletes sit out the summer, Claudia trains and competes in AAUcompetition.If she can maintain this dedication for another two years, she has an outside chance of being invited to the Olympic trials.
(4)提出展望或期望。表示对将来的展望或期待读者投入行动。
好的结尾句:
1) I hope that my experience raising my own children willhelp me be a better teacher.
2) I feel that I’ve experienced the best of both cultures, and Ihope to use this experience in my future work.
3) Now I know that if I enjoy something and know it is impor-tant, I can work really hard to make it a success.
差的结尾句:
1) I never want to go through such a horrible experience a-gain.
2) I guess raising children isn’t easy for anyone.
3) I can never do things I don’t enjoy, but when I like some-thing I work pretty hard at it.
二、语言表达错误
英语写作中,所谓重大语言错误,通常是指语法和词汇错误,我们可以把学生易犯的语言错误归纳为:词汇问题、语法错误、中文式英语。
1. 词汇问题
词汇是英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果把语法比作写作的框架,那么词汇就是写作的砖瓦。我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单词拼写错误、词义搭配混乱、词型相似的英文单词错用等。
2. 语法错误
大学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句子混乱(Run-on Sentences)
误: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hardship of living they will value their work and life as well.
正: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hardship of living.They will value their work and life as well.
(2)句子不完整(Fragmentary Sentences)
误:We have to learn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Because we need to speak to foreigners.正
正:We have to learn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because we need to speak to foreigners.
(3)结构不平行(Faulty Parallelism)
误:They work to prove their personal abilities, they work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that they cherish since childhood, and they work to enjoy themselves.正
正:They work to prove their personal abilities, they work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and they work to enjoy themselves.
(4)修饰错放(Misplaced Modifiers)
(4) (Misplaced Modifiers) 误:Stability is almost favorable for all possibilities of economic booming.
正:Stability is favorable almost for all possibilities of economic booming.
(5)悬垂修饰语(修饰成分错位,不合逻辑)(DanglingModifiers)
误:Lowering the height of the truckload, the 4.5 meter high tunnel was passable.
正:The deliver men lowered the height of the truckload to pass through the 4.5-meter-high tunnel.
(6)缺少或多余句子成分
误:Millions of people smoking in China... (缺少谓语)
正:There are many ways lead to Rome. (多出一个谓语)
(7) 介词、冠词遗漏
误:Because his mistake several people died.
正:Because of his mistake several people died.
误:I have never seen such beautiful picture.
正: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beautiful picture.
(8)各种基础语法错误
学生在写作中,对主谓一致、代词一致、时态呼应、语态对应等方面的基础语法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写出的句子有时让人难以捉摸,不知所云。
3. 中文式英语(Chinglish)
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一个通病是习惯于用汉语思维,然后再逐字逐句地翻译成英语。虽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合乎语法,但表达方式却不合乎英语习惯,不是地道的英语表达,有时可能因此闹出笑话和误解。
(1) 误:He is possible to come.
正:He might come.
原句是“他可能来”逐字翻译的堆砌,然而,英语中possible一般用“It is possible for sb.to do sth.”来表示“某人可能做某事”。
(2) 误:I’ll tell you my decision three days later.
正:I’ll tell you my decision in three days.
表示未来的“三天后”,在英语中不能表示为three days later,而应该是in three days。
写作测试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够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因此,学生除了在平时写作中尽量避免上面提到的常常出现的错误外,更要注重平时大量阅读英语文章,进行长期的反复写作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成绩。本文从分析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入手, 教学生怎样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
定语从句常见考点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定语从句,英语考试,常见考点
定语从句 (Attributive Clauses) 是由关系词引导, 在句中作定语的从句。它的作用相当于形容词, 修饰或限定名词及代词, 又称为形容词性从句。被定语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叫做先行词, 定语从句由关系词引出, 通常紧跟在先行词之后, 其基本格式为:n./pron.+引导词+从句。定语从句分为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分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各类考试中, 主要考查定语从句引导词的选择及与其他一些语言现象的综合运用, 因此, 学生在掌握定语从句基本用法的基础上, 应主要掌握以下考点。
一、引导词that与which之间的用法区别
1. 先行词为不定代词all, much, anything等或被all, much, every等修饰时, 引导词用that。
All that is worth doing should be done well.
2. 先行词被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或表示强调的词the only, the very, the right, 以及the next, the last等修饰时, 引导词用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they could do was to wait.
3. 先行词同时包含人和物时, 引导词用that。
Tom asked about the factories and workers that he had visited.
4. 无论先行词指人或指物, 引导词在从句中作表语时, 都用that引导定语从句, that也可省略。
He is no longer the man (that) he was.
5. 主句以which, who开头时, 从句引导词用that。
Which of his songs that he sang did you like most?
6. 当关系词在there be结构中作实义主语时, 常用that指人或指物。
There’s still a room that is free.
7. 句子中有两个定语从句, 其中一个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用了which, 另一个宜用that;反之亦然。有时为了明确所指对象避免歧义, 须用who指人, which指物, 用that则不恰当。例:
There’s only one student in the school who (m) I wanted to see.
这个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显然是student, 为了明确起见, 用who/whom为好。
8.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 用which作引导词, 指代物或指代整个句子, 此时不能用that。
Yesterday she sold her car, which she bought a year ago.
9. 在“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中, 先行词指物, 引导词只能用which;先行词指人, 引导词只能用whom。
Have you ever met the girl to whom I was talking?
1 0. 当关系代词后面有插入语时, 通常用which而不用that。
Here is the English grammar which, as I have told you, will help improve your English.
1 1. 先行词为that或被that修饰时, 引导词用which。
That dog which I found in the street belongs to Mary.
二、引导词whose的用法
1. 无论先行词指人还是物, 只要在从句中作定语, 引导词都用whose.
2. 先行词指物时, 可以用of which代替whose.
He studies in a school whose buildings (=the buildings of which) are built on top of a hill.
三、as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的用法
1.As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 常构成“such/so/as/the same...as...”结构, as的先行词可以是人或物, 引导词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一定的语法成分, as引导的定语从句带有比较意义, 从句常常只写出比较部分, as本身不可省略。
He used such expressions as he could find in the texts.
2. such...as与such...that的区别。
As在从句中充当成分, 引导的是定语从句, 意思为“这样的如/像”, that在从句中不充当成分, 引导的是状语从句, 意思为“如此以至于”。
Teachers talked in such simple English that children could understand it. (状语从句)
Teachers talked in such simple English as children could understand. (定语从句)
3. The same...as与the same...that的区别。
在这种结构中, as引导的从句指的是与先行词同类的事物;that引导的从句指的是与先行词同一个事物。
This is the same watch as I lost yesterday. (这块手表和我昨天丢的手表的样式是相同的。)
This is the same bag that I lost yesterday. (这就是我昨天丢失的那个包。)
四、引导词as与which之间的用法区别
1.As和which都可以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指代整个句子, 相当于and this或and that。
The bridge is really wonderful, 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
He has to work on Sundays, which he doesn’t like.
2. As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 其意思为“正如 (情形或事实) 那样、正像一样”;which不具有此意, 常译为“这”、“这点”。
I travel to the Binhai New Area by light railway every day, as do many businessmen who live in downtown Tianjin.
该句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只能用as, 不能用which。
3.Which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只能放在主句之后, 用主动语态;as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可放在主句之前、之后或中间, 其后常接expect, know, report等动词的主动、被动语态。在句法上, as常与一些实义动词构成固定搭配, 如:as I remember, as has been said before, as often happens等。
He wasn’t unconscious, as could be judged from his eyes.
He failed in the exam again, as we expected./which was unexpected.
五、than和but引导定语从句的用法
1. Than用作关系代词, 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其结构为:比较级+先行词+than。Mike bought more English referencebooks than were needed.
2 But作为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时, 一般同具有否定意义的主句连用, 其先行词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 其结构为:否定词+先行词+but, but本身具有否定含义, 在意义上等于that...not, who...not, which...not。
There is no parent but loves her child.
六、先行词为way的定语从句
当先行词为way时, 定语从句通常由in which/that引导, 也可以省略。
The way in which/that he answered the question was surprising.
七、关系副词的用法
当先行词表示时间、地点或原因的名词, 又在句中作状语时, 其引导词分别用when、where、why;也可用“介词+which”来引导:When=in which/on which等, where=in which/on which等, why=for which, 但这类表示时间、地点、和原因的先行词在从句中作其他成分时, 引导词要用that或which。
The day when/on which I met him first was March 8th.
八、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的用法区别
同位语从句表示先行词的内容, that不可换成which;定语从句表示先行词的特征, that可换成which。
You’ll tell me the news that you’ve been admitted to key universities. (同位语从句)
You’ll tell me the news that can make me excited. (定语从句)
九、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与并列句之间的区别
从句子结构形式来看, 并列句中的分句虽然可以用逗号隔开, 但通常还要有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等立连接词, 如and, or, but等连接, 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与主句之间只有逗号没有等立连词;从语法关系来讲, 并列句中前后分句之间存在着连续并列、对比转折、因果条件和选择等关系, 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通常用来修饰先行词;当题干中既有逗号又出现some/many/few/a few/little/much of which/whom结构时, 常为定语从句。
My friend showed me round the town, which was very kind of him.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十、定语从句与主谓一致
1. 定语从句中, 关系代词that, who, which等做主语时, 谓语动词的数应与先行词保持一致。
2. One of+复数名词+关系代词+复数动词;the (only) one of+复数名词+关系代词+单数动词。
He is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get there on time.
Tom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here who has been to China.
3.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将整个主句作为先行词对其进行修饰时, 从句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
He seems not to have grasped what I meant, which greatly upsets me.
上述所列考点, 属于定语从句的重难点, 也是必须掌握好的定语从句的基本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对有关定语从句的考题就能应对自如, 并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鸿清编.英语语法精要.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3, (第1版) .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常见考点出处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