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动词选择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动词选择范文(精选7篇)

动词选择 第1篇

关键词:英语,非限定动词,选择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1]。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英语能力的训练而不是英语知识的传授,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感到很多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很薄弱,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能力训练而不弥补他们的语法短板, 技能训练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久而久之, 由于技能提高得太慢, 学生也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从而达不到教学要求。

1 掌握非限定动词的重要性

英语中的非限定动词在句中不可单独用作谓语, 俗称非谓语动词, 其种类包括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和分词。对于学生而言, 如果没有掌握这个语法知识, 使用英语时会出现的错误通常在于以下几点:

1.1 违背在句子的同一层次内只能有一个限定动词的存在 (并列谓语动词除外) , 其他与之并存的动词必须非限定化, 即限定动词的排他性这一规则[2]。

例如:I need a person look after my child. (错误) 这个句子在同一层次内有两个谓语动词need和look after, 应该改为I need a person to look after my child. (正确)

1.2 错误地使用非限定动词

以非限定动词作状语为例, 非限定动词中动词不定式和分词都可以做状语, 但是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He got up early this morning catching the train. (错误)

He got up early this morning to catch the train. (正确)

这种错误是很多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 在现在的一些语法书上, 我们都只看到了一些规定性的语言使用规则, 没有解释其中的理由, 比如:有些动词只能加动名词做宾语;有些动词只能加动词不定式做宾语;有些动词既能加动名词又能加动词不定式做宾语[3]。

针对这两种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 前者还好解决, 只要学生注意记住在一个句子的同一层次里 (或者说在一个简单句里) 只能出现一个谓语动词就能比较好地解决。但是第二种错误就很麻烦, 很多学生知道要使用非限定动词了,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无从下手。

2 如何选择非限定动词

针对如何选择非限定动词, 许多语言学家做了一些研究, 各自提出了一些观点。如:Duffley从限定动词和非限定动词的语义互动视角探讨了限定动词与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连用的理据[4]。De Smet和Cuyckens探讨了动词不定式所表达意义的语境和说话者因素[5]。王莉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视角探讨了限定与非限定动词搭配的理据性[6]。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 不好理解。该文拟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给出简单实用的选择非限定动词的方法。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出一套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其核心是“判断此非限定动词充当的句子成分+同一成分中不同非限定动词的使用区别”, 下面予以详细说明如何运用这个方法。

第一步, 在准备将一个动词转化为非限定动词时分析出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

还是以前例为例:He got up early this morning catch the train.,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2个动词got up和catch, 这两个动词在这个句子中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 所以违背了限定动词的排他性规则, 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简单句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 (动词的并列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用从句来转化, 也可以用非限定动词转化其中一个动词, 如果用后一种办法, 我们就要先确定要转化的哪个动词以及它充当的句子成分。此句中, 经过分析, 只能转化catch, 而且它在句子中是充当状语 (分析略) 。

第二步, 看有哪些非限定动词能充当这个句子成分, 如果只有一种, 就肯定选这个非限定动词, 如果有多个非限定动词能充当这个句子成分, 就要看它们之间的区别。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各个句子成分通常能由哪些非限定动词充当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以主语、宾语等为例) 。

(1) 主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动词不定式通常表示一次性的或具体的动作, 动名词通常表示反复发生的或抽象的动作。

例如:Smoking is harmful to health. (吸烟这个事情总是对健康有害的, 是泛泛而谈, 不针对具体的人)

It is not good for him to smoke so often. (这是具体指他, 是具象的动作)

(2) 宾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的动作通常在句子谓语动作之后发生, 动名词的动作通常在句子谓语动作之前或同时发生。

例如:I remember seeing her before. (是先“见过”她, 后“想起”)

You should remember to see her. (是先“想起”, 后“去看”她)

但是, 介词后面如果用非限定动词作宾语, 只能用动名词, 如:He insisted on finishing the work on time.

在了解了以上非限定动词在充当相同句子成分的区别后, 学生就可以按照不同的语义而选择正确的非限定动词了。

3 结论

按以上两个步骤, 学生可以知道何时应该使用非限定动词, 同时更重要的是东的如何正确选择非限定动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以上的方法可以供学生在总体上掌握如何选择非限定动词, 这些方法对于在使用英语时解决如何使用非限定动词是实用的, 但是它并不能解决非限定动词中的全部问题, 因为除了以上分析的区别, 非限定动词还有少数例外情况, 这不是在这篇文章中所能涵盖的。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4.

[2]向明友.英语非限定动词的选择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6) :423-426.

[3]薄冰.高级英语语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

[4]Duffley P.Tense and control interpretations in gerund-participle and to-infinitive complement constructions with verbs of risk[J].Canad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012 (1) :31-50.

[5]De Smet H, H Cuyckens.Pragmatic strengthening and the meaning of complement constructions:The case of like and love with the to-infinitive[J].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 2005, 33 (1) :3-34.

动词选择 第2篇

A. to live in B. to be lived in

C. to live D. for living in

( )12. A clock is made for _______ us the time.

A. tell B. telling C. to tell D. tells

( )13. You’d better _______ at home all the time. It’s bad for your health.

A. don’t stay B. no to stay

C. not stay D. not staying

( )14. The students are busy _______ ready for the exam now.

A. getting B. get C. got D. to get

( )15. The mother asked the boy _______ down the ladder, but he went on _______ instead.

A. come; climbing B. to come; to climb

C. to come; climbing D. coming; climbing

( )16. Is there any time _______ to the museum?

A. going B. to go C. goes D. gone

( )17. 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close the windows _______ the wind from _______ the papers away.

A. to stop; blowing B. stopping; blowing

C. to stop; blow D. stopped; blow

( )18. A bird was seen _______ into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A. flew B. to fly C. fly D. was flying

( )19. We should do as much as we can _______ water.

A. for saving B. to save C. save D. saved

( )20. There are many people _______ to buy cars in the modern world.

英汉动词和动词短语的相似点 第3篇

一、动词

英语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叫作动词。例如work,sleep,run。汉语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趋向、判断等意义的词。例如:工作,睡觉,跑。

英语动词和汉语动词根据动词的表义功用或语义特征进行分类有相似的地方:

1.(英语)实义动词:表示动作的动词,又称行为动词,其特点是有完整的词义,并能单独作谓语,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例如:drive, play, drink。英语一部分实义动词在汉语中相当于动作行为动词或心理活动动词。

(汉语)动作行为动词:走、看、听、打、批评、保卫、学习

(汉语)心理活动动词:爱、恨、想、喜欢、讨厌、希望

2.(英语)有方向性短暂性动词:如:come, go, return,此类动词在汉语中相当于趋向动词。

(汉语)趋向动词:表示从近到远、从远到近、从低到高、从高到低、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趋向意义的词,如:来、去、上、下、回来、进去等,趋向动词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在动词后面充当补语,如:升起来、掉下去、走回来

3.(英语)连系动词:用于连接主语和表语,说明主语的状态、性质或身份的词,连系动词分为两类:

表示状态存在的系动词:seem, appear, feel, keep, remain, stay, lie等,表示状态变化的系动词:become, get, turn, go, come等。

连系动词后可以接形容词作表语构成系表结构,如:go bad, turn red, fall asleep英语中的连系动词相当于汉语中的存现动词。

(汉语)存现动词: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等意义的动词,如:发生、出现、存在、具有、失去、消失

4.(英语)be动词和后面的词、短语或从句构成系表结构:如:You are a student. The problem is who will go. be 动词相当于汉语中的判断动词“是”。

(汉语)判断动词:汉语中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表示是非、有无等意义。“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是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如:他是一个特别忙的人。取得好成绩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学习。

5.(英语)情态动词: 表示能力,义务,必要,猜测等说话人的语气或情态。情态动词只能和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动词。情态动词有can, could, will, would, should, may, might等。英语中的情态动词相当于汉语中的能愿动词。

(汉语)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然、必要、意愿等意义的动词。能愿动词有:会、能够、可以、宁肯、必须、应该等。能愿动词一般在句中作状语,如:他敢吃蛇肉。我会修理收音机。我宁肯坐公共汽车。

6.(英语)使役动词:表示使、令、让、叫等意义的动词,主要有leave, get, make, keep, let, have等。使役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后接宾语和宾语补足语(复合宾语),如:You make me happy. I have the horse waiting for me. 英语中使役动词相当于汉语中的使令动词。

(汉语)使令动词:使、叫、让、请、要求等,使令动词引导兼语句,如:我请他吃饭。 我希望他来工作。 他让我先走。

7.(英语)感官动词:表示人的感官动作的动词,感官动词有:listen to, hear, see, watch, notice等。感官动词后可直接接宾语,也可接宾语再接宾语补足语。如:Did you hear the news?(hear后直接接宾语) I heard her singing in the room. (hear后接宾语及宾语补足语)

(汉语)感官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后面全是宾语,宾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句子。感官动词有:听见,看见,发现,感到,认识,相信,懂得,知道,明白。如:我相信事实。我发现她经常去网吧。

二、动词短语

(英语)短语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意义语法单位。每个短语都有一定的结构和语义。从功能来看,英语短语可分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短语等。

(汉语)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语义搭配关系和语法结构规则组合起来而构成的 (也称词组或结构)。汉语短语可分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英语广义的动词短语是指动词和介词、副词或名词的习惯搭配或和另一动词连用。汉语的动词短语是以动词为主体构成的,具有动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英语的动词短语和汉语的动词短语有相类似的地方。

1.并列式动词短语

(英语)并列式动词短语:两个动词用连词and或or等连接起来构成,如:read and write, eat and drink

(汉语)并列式动词短语:动词与动词直接构成,或者借助于连词构成,动词之间互不修饰限制,地位平等,这样的短语就是并列式动词短语,也称为“联合式动词短语”。如:调查研究, 跑和跳, 批评,表扬, 吃、喝、玩、乐。

2.动宾短语

(英语)动宾短语:及物动词加宾语,不及物动词加介词再加宾语构成动宾短语,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不定式、动名词等。如:read a book(宾语是名词); look at me(宾语是代词); want to sleep(宾语是动词不定式);like sleeping(宾语是动名词)

(汉语)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所支配的对象所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动词是中心词,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如:纪念白求恩大夫(宾语是名词),告诉他们(宾语是代词),喜欢唱歌(宾语是动词),怕冷(宾语是形容词)。

3.(英语)动副短语:作状语的副词通常放在动词的后面,构成:“中心词(动词)+副词(作状语)”的形式,又叫动副词组。如:sit down; break out; see clearly; go out。英语中的动副短语在汉语中相当于状中短语或动补短语。

(汉语)状中短语:修饰语状语通常由副词充当,通常放在动词的前面,有时可加“地”,动词是中心词,形成“状语+中心词(动词)”的形式。如:经常发现,独立思考,慢慢地走,愤怒地说。介宾短语也可作状语。如:从梦中惊醒,在屋里开会。

(汉语)动补短语:动词和在它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构成的短语,动词是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叫作补语,动词和补语之间是补充关系,补语前有的用结构助词“得”,有的不用。充当补语的词或短语可以是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如:洗干净(形容词作补语),坐下来(趋向动词作补语), 送走(动词作补语),跑得冒汗(动词短语作补语)。

4.(英语)动词+复合宾语:动词的宾语之后还需要有宾语补足语来补充说明宾语的情况,否则意思就不完整。宾语和宾语补足语放在一起合称为“复合宾语”,他们和前面的动词构成动词短语。可以接复合宾语的动词有使役动词make, let, have或感官动词see, hear/watch, notice等。如:see him playing basketball(him是宾语,playing basketball是宾语补足语),make the boy go to bed early(the boy是宾语,go to bed early是宾语补足语)。

英语中“动词+复合宾语”构成的短语相当于汉语中的兼语短语。

(汉语)兼语短语: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重叠构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又是主谓短语的主语,叫兼语。如:请他参加晚会,让学生进入教室,放他出监狱。

5.双宾短语

(英语)双宾短语:动词和后面的两个宾语放在一起构成双宾短语。双宾语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直接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通常指物),间接宾语是指动词的行为所指向的人(通常指人),间接宾语一般紧接在谓语动词后,它和直接宾语组成双宾语。如:showmeyour watch(me是间接宾语,your watch是直接宾语),give the girl an apple(the girl是间接宾语,an apple是直接宾语)

英语非限定动词的选择 第4篇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英语能力的训练而不是英语知识的传授,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感到很多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很薄弱,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能力训练而不弥补他们的语法短板, 技能训练只会事倍功半, 久而久之, 由于技能提高得太慢, 学生也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从而达不到教学要求。

二、掌握非限定动词的重要性

英语中的非限定动词在句中不可单独用作谓语, 俗称非谓语动词, 其种类包括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和分词。对于学生而言, 如果没有掌握这个语法知识, 使用英语时会出现的错误通常在于以下几点。

1.违背在句子的同一层次内只能有一个限定动词的存在 (并列谓语动词除外) , 其他与之并存的动词必须非限定化, 即限定动词的排他性这一规则。例如:Ineed a person look after my child. (错误) 这个句子在同一层次内有两个谓语动词need和look after, 应该改为I need a person to look after my child. (正确)

2.错误地使用非限定动词。以非限定动词作状语为例, 非限定动词中, 动词不定式和分词都可以做状语, 但是有一定的要求。例如:He got up early this morning catching the train. (错误) He got up early this morning to catch the train. (正确) 这种错误是很多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 在现在的一些语法书上, 我们都只看到了一些规定性的语言使用规则, 没有解释其中的理由, 比如:有些动词只能加动名词做宾语;有些动词只能加动词不定式做宾语;有些动词既能加动名词又能加动词不定式做宾语。这两种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 前者还好解决, 只要学生注意记住在一个句子的同一层次里 (或者说在一个简单句里) 只能出现一个谓语动词就能比较好地解决。但是第二种错误就很麻烦, 很多学生知道要使用非限定动词了,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无从下手。

三、如何选择非限定动词

针对如何选择非限定动词, 许多语言学家做了一些研究, 各自提出了一些观点。如:Duffley从限定动词和非限定动词的语义互动视角探讨了限定动词与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连用的理据。De Smet和Cuyckens探讨了动词不定式所表达意义的语境和说话者因素。王莉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视角探讨了限定与非限定动词搭配的理据性。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 不好理解。本文拟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给出简单实用的选择非限定动词的方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出一套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其核心是“判断此非限定动词充当的句子成分+同一成分中不同非限定动词的使用区别”, 下面予以详细说明如何运用这个方法。

第一步:在准备将一个动词转化为非限定动词时分析出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还是以前例为例:He got up early this morning catch the train.这个句子中出现了2个动词got up和catch, 这两个动词在这个句子中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 所以违背了限定动词的排他性规则, 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简单句中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 (动词的并列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用从句来转化, 也可以用非限定动词转化其中一个动词, 如果用后一种办法, 我们就要先确定要转化哪个动词以及它充当的句子成分。此句中, 经过分析, 只能转化catch, 而且它在句子中是充当状语 (分析略) 。

第二步:看有哪些非限定动词能充当这个句子成分, 如果只有一种, 就肯定选这个非限定动词, 如果有多个非限定动词能充当这个句子成分, 就要看它们之间的区别。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各个句子成分通常能由哪些非限定动词充当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以主语、宾语等为例) 。 (1) 主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动词不定式通常表示一次性的或具体的动作, 动名词通常表示反复发生的或抽象的动作。例如:Smoking is harmful to health. (吸烟这个事情总是对健康有害的, 是泛泛而谈, 不针对具体的人) It is not good for him to smoke so often. (这是具体指他, 是具象的动作) (2) 宾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的动作通常在句子谓语动作之后发生, 动名词的动作通常在句子谓语动作之前或同时发生。例如:I remember seeing her before. (是先“见过”她, 后“想起”) You should remember to see her. (是先“想起”, 后“去看”她) 但是, 介词后面如果用非限定动词作宾语, 只能用动名词, 如:He insisted on finishing the work on time.在了解了以上非限定动词在充当相同句子成分的区别后, 学生就可以按照不同的语义而选择正确的非限定动词了。

按以上两个步骤, 学生可以知道何时应该使用非限定动词, 同时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正确选择非限定动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以上的方法可以供学生在总体上掌握如何选择非限定动词, 这些方法对于在使用英语时解决如何使用非限定动词是实用的。但是它并不能解决非限定动词中的全部问题, 因为除了以上分析的区别, 非限定动词还有少数例外情况, 这不是在这篇文章中所能涵盖的。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中许多学生的语法基础薄弱, 这导致了提高他们英语技能的过程缓慢而艰难, 进而使他们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我们认为有必要改变他们的“语法短板”现象, 而在弥补语法的过程中, 如何选择非限定动词又是一个难点, 本文提出了一套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英语,非限定动词,选择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4.

[2]向明友.论英语非限定动词的选择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6) :423-426.

[3]薄冰.高级英语语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

[4]Duffley, P.Tense and control interpretations in gerund-participle and to-infinitive complement constructions with verbs of risk[J].Canad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012, (1) :31-50.

[5]De Smet, H.&H.Cuyckens.Pragmatic strengthening and the meaning of complement constructions:The case of like and love with the to-infinitive[J].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 2005, 33 (1) :3-34.

语法:动词和动词短语 第5篇

【动词要点】动词和动词短语是英语中最灵活、最难掌握的词,其主要考点概览如下:

1.实义动词sell,write,wash,wear等词的主动形式后跟副词表示被动意义;2.happen,occur,breakout,comeout,belongto等词为不及物动词或短语,无被动形式;3.同义、近义或结构近似的动词或短语动词的辨析;4.由get,turn,break,take,set,come等动词构成的动词短语;5.have和get常见的用法;6.appear,seem和look的用法与区别。

【考纲要求】动词和动词短语,在历年高考题中所占比例最大,设题时往往都是给出四个不同的动词或短语来测试考生在具体语境中对动词短语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主要出现在单项选择及完形填空中,考纲要求在复习备考中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动词的词义;2.动词搭配;3.动词短语;4.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特殊用法;5.常用动词的`用法;6.熟记16个高频动词构成的短语用法(break,bring,call,come,cut,give,go,get,hold,look,make,put,set,take,turn,set等)

浅谈附加疑问句中助动词的选择 第6篇

1.一般来说, 附加疑问句使用陈述句中的助动词或连系动词be。如果陈述句中没有助动词, 则应添加一个助动词do (does, did) 。例如:

Mark isn’t typing now, is he?

Mary doesn’t study well, does she?

2.当陈述部分含有表示“有”的have/has/had时,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既可用have的相应形式, 也可用do的相应形式。例如:

They have a fax machine, haven’t they/don’t they?

如果陈述部分的谓语是表示“没有”的haven’t/hasn’t/hadn’t时,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用have/has/had;若陈述部分的谓语是don’t/doesn’t/didn’t have时, 则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用do/does/did。例如:

She hasn’t any books, has she?

Tim doesn’t have any money in his pocket, does he?

当陈述部分的have/has/had不表示“有”而表示其他含义时, 附加疑问句须使用助动词do的相应形式。例如:

You often have headaches, don’t you?

We have to get up at four tomorrow, don’t we?

3.当陈述部分含有情态动词ought to时,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既可用ought, 也可用should。例如:

You ought to do your homework first, oughtn’t/shouldn’t you?

4.在含有used to的陈述句之后,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可用used, 但也可使用did形式。例如:

They used to write to you, didn’t they?

There used to be a cinema here, usedn’t there?

5.当need或dare在陈述句中用作情态动词时,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用其本身的相应形式;当need和dare用作实义动词时,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用do的相应形式。例如:

You needn’t answer his letter, need you?

6.当陈述部分的动词是would rather, had better等时, 附加疑问部分的助动词分别使用would和had。例如:

You’d rather not do it for the time being, would you?

7.在含有I am的陈述句之后,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用aren’t。例如:

I’m late for the meeting, aren’t I?

8.当陈述部分是I wish结构时,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用may。例如:

I wish to go home now, may I?

9.当陈述部分带有情态动词must表示“必须”时, 附加疑问句的动词仍用must。例如:

You must work hard next term, mustn’t you?

当陈述部分must表示“有必要”时,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须用need。例如:

You must go home right now, needn’t you?

当陈述部分的must表示“一定”、“想必”等推测意义时, 附加疑问部分不用must, 而应根据陈述部分的不定式结构采用相应的主动词和助动词形式。例如:

She must be in the room, isn’t she?

如果陈述部分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 附加疑问部分要用一般过去时态。例如:

You must have seen the play last week, didn’t you?

10.当陈述部分主句的主语是第一人称, 谓语动词是think, believe, suppose, imagine等+宾语从句时,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及主语应与宾语从句保持一致。例如:

I think they have left for Shanghai, haven’they?

如果主句的主语不是第一人称, 而是其他人称时, 附加疑问句的助动词和主语应与主句保持一致。例如:

You think you are funny, don’t you?

11.祈使句的附加疑问句主要由助动词或情态动词will, can, shall等和祈使句的主语构成, 可用肯定形式或否定形式, 但肯定形式的语气比较委婉。例如:

Stop that noise, will you?

在祈使句的否定结构后面, 附加疑问部分只能用will you。例如:

Don’t forget, will you?

在由let’s/let us构成的祈使句中, 附加问句由助动词shall, will和we, you构成。例如:

Let’s go for a walk, shall we?

12.陈述部分是以so, oh开头, 表示惊奇、怀疑、反感、讽刺等感情时, 附加问句中的动词形式应和陈述部分的动词形式取得一致, 或者都用肯定式, 或者都用否定式。例如:

--She doesn’t like dancing in public.

--Oh, she doesn’t, doesn’t she?

A:You must do as I tell you.

B:Oh, I must, must I?

动词选择 第7篇

在现代日语中, 动词的否定表现有两种:如下 (1A) (1B) 的“ません”形式和 (2A) (2B) “ないです”形式。即“动词连用形+ません”和“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两种形式。

(1A) 本を読みません。

(1B) 明日は帰りません。

(2A) 本を読まないです。

(2B) 明日は帰らないです。

田野村 (1994) 把1989年到1992年出版的《朝日新闻》 (约2亿3千万字) 作为研究对象对“ません”和“ないです”的各种用例进行统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ません”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ないです”, 其中“动词连用形+ません”和“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统计数据如表1:

小林 (2005) 以教科书、参考书为研究对象, 得出的结论为:日语教科书及参考书中原则上只承认“ません”为规范表达形式。但个别教科书开始同时列举“ません”和“ないです”为规范表达方式, 这似乎意味着教科书已开始慢慢承认并吸纳“ないです”这一表达形式。川口 (2006) 则以语法及字典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ません”和“ないです”被提及的情况并得出结论:形容词的敬体肯定形式从“ございます”向“です”、敬体否定形式“ありません”向“ありません/ないです”变化, 动词的敬体形式始终被认为是“ます/ません”。

二、问题提出

书面语中始终将“动词连用形+ません”视为日语动词规范的否定表达。但笔者在日语教学中发现:以书面语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并不足够全面。所以笔者在本文中, 试图对日语母语使用者的“动词连用形+ません”和“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两种形式的使用实态进行考察, 希望得出的相关结论能够对日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自然会话的调查研究

(一) 调查目的

在本节中, 对于自然会话的语料材料中使用“ません”和“ないです”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其目的如下:

(1) 自然谈话中“ません”“ないです”的使用数量各是多少。

(2) “ません”“ないです”的使用倾向有何不同。

(二) 调查结果

动词的否定表现“动词连用形+ません”和“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的使用情况如表2。

对话中动词的否定表现“动词连用形+ません”总计76例, “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86例。这一数字说明在现代日语的口语表达中“动词连用形+ません”和“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都被使用, “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比规范表达“动词连用形+ません”更多的被人们所接受, 从而出现在日语口语表达中。这也与野田 (2004) 对日本年轻人日语用例问卷调查中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 即在自然会话中“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的使用较多一些, 但另一方面“动词连用形+ません”作为规范表达在日语会话中也被使用。

但是仔细分析表2的数据, 笔者注意到性别的差异是影响“动词连用形+ません”、“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使用倾向的要因之一。虽然自然会话中使用 “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较多, 但是女性只有26例使用了“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 而选择使用“动词连用形+ません”的有43例。男性会话者的情况恰恰相反, 更多地使用“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 (60例) , 约是“动词未然形+ません” (33例) 用例的两倍。在口语会话中, 男性更倾向于选择使用“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这一表达形式, 与此相反, 女性更倾向于使用被视为规范表达“动词未然形+ません”。

(三) 会话的分析及考察

本节将考察语料材料, 分析自然对话中所出现的具体用例情况, 对其结果进行论述及概括总结。

1. “动词连用形+ません”的表达形式及意义

首先, 分析一下在会话中使用的“动词连用形+ません”的例子。

(3) A:20多岁男性 B:20多岁女性

A:え、もともと混まないんです。

B:え?あー、大井町線ですか。

A:うん。

B:まあ、もともと区間がすごく短い、だから、うん、そんなには混まない。

A:二子多摩から大井町っていったら、どちらかっていうと、混みそうな感じがしません。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在日常会话“动词连用形+ません”的使用特点。“动词连用形+ません”比较正式, 很容易表达说话者强烈的否定。表示断定和一句话的结束时, 多用此种否定形式。笔者认为“动词连用形+ません”所表示的否定意思要比礼貌、委婉的意思多, 这是因为“ません” 的语言表达顺序是“ (表礼貌、委婉) ませ+ (表否定) ん” , “动词连用形+ません”在句尾的位置有强调否定的功能。

2. “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的表达形式及意义

接下来分析一下在会话中使用的“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的例子。

(3) A:60多岁男性 B:50多岁男性

A:え、そんなことやんの。

B:はい、子供たちがその、育てたじゃがいも、それをまぁあれして、じゃがいもを楽しもうと。

A:へぇ。

B:まぁ結構先生たちは大変ですね。

A:ほぉ。あ作ってるんだ、じゃがいも

B:ていうか、包丁なんかあんま使わないですからね。

A:あー

B:ねー。大変でしたよ

从调查结果来看, 如 (4) 所示的对话, 可以发现“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多用于日语口语表达中。正如野田 (2004) 所得出的结论:此种表达形式更容易与终助词及“动词+ている”结合使用。与其否定机能相比, “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表达礼貌、委婉的语感更强, 正是受到“否定 (ない) +礼貌、委婉 (です) ”这一语言形式的影响, 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所以在日语口语中 “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强调说话者对听话者的礼貌、敬意的, 更有中和“ない”所带来的否定消极、强烈的自我主张的语感。

也就是说, 如 (3) (4) 中的“ません”、“ないです”在口语会话中除了共同表示否定机能之外, 在语用论具有各自不同的机能。“动词连用形+ません”更侧重强调否定机能, 而 “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在表示否定机能之外, 更侧重强调礼貌、委婉的, 因为在对话中注重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 和谐、顺畅互动交流, 所以更多地使用礼貌、委婉的语言表达形式 , 这也是“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在日语口语会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3. 与“ている”结合使用情况

前文已经提到“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更容易与“ている”结合使用。具体使用情况, 请见表3。

“动词+ている”与“ないです”接续结合, 有以下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如5B, “动词+ている”+动词“ある”的否定敬体形“ないです”。另一种是:如5C, “动词+ている”+动词“いる”的否定敬体形“いないです” (如5D) , “いないです”的口语省略形又是“ないです”, 所以“动词+ている”+动词“いる”的否定敬体口语省略形“ないです”。

(5A) 書いてありません。 (5B) 書いてないです。

(5C) 書いてないです。 (5D) 書いていないです。

(5B) 中的动词“ある”的否定敬体形“ないです”表示人、物、事、现象等广义的不存在。而 (5D) 的动词“いる”的否定敬体形“いないです”表示人有意识的动作行为的不存在。与 (5B) 相比, (5D) 的否定对象已被限定, (5D) 包含于 (5B) , 因此在口语对话中可以简化或省略为与 (5B) 同音同形的 (5C) “書いてないです”。笔者认为由于动词+“ている”+“ないです”言语表达形式形成的要因较多, 所以在日语口语会话中动词+“ている”+“ないです”出现较多的原因。就此问题笔者将作为今后的考察重点来研究。

四、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 笔者发现:日语母语者的自然会话中, “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的使用频率多于 “动词连用形+ません”使用频率。其原因是:从语用论的观点出发, 说话者感觉“ないです”更具礼貌性, 所以在自然谈话中有不自觉地使用“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的倾向。

并且笔者调查中还注意到:不仅动词“ている”+“ないです”被广泛使用, 而且数量占多, 但动词“ている”+“ません”也开始有被使用的倾向。在日语口语表达中, 动词的否定敬体表达形式在现阶段仍然将持续发生变化。

笔者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 对此问题进行更为广泛地调查, 力争将日语口语中动词否定敬体表达的实态更为准确、全面的反映出来。由于国内的日语教科书绝大多数都是将“动词连用形+ません”作为规范表达, 所以二语习得者掌握较好, 却不很少使用“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希望今后日语教师在日语口语会话教学中, 可以适当地引入并强调“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这一表达形式。

摘要:“ません”与“ないです”的选择倾向问题是日语习得的一个重要项目, 研究内容因个体不同而复杂多样, 包括日语母语者与非母语者对该项目的习得。笔者通过对日语母语者使用倾向的实态进行考察, 初步明确了日语口语中制约说话者选择倾向的要因, 分析了在自然谈话使用“动词未然形+ないです”的倾向较多的原因。并得出了“在日语口语表达中, 动词的否定敬体表达形式在现阶段仍然将持续发生变化”等相关结论。

关键词:ません,ないです,选择倾向

参考文献

[1]田野村忠温.丁寧体の述語否定形の選択に関する計量的調査.大阪外国語大学論集11号, 1994.

[2]野田春美.否定ていねい形「ません」と「ないです」の使用に関わる要因--用例調査と若年層アンケト調査に基づいて.計量国語学24巻5号, 2004.

[3]小林ミナ.日常会話にあらわれた「~ません」と「~ないです」.日本語教育125号, 2005.

[4]川口良.母語話者の「規範のゆれ」が非母語話者の日本語能力に及ぼす影響.日本語教育129号, 2006.

[5]現代日本語研究会.女性の言葉、職場編, 1999.

动词选择范文

动词选择范文(精选7篇)动词选择 第1篇关键词:英语,非限定动词,选择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