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雪仗比赛作文
打雪仗比赛作文(精选7篇)
打雪仗比赛作文 第1篇
“二零零二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今年也是如此,但它给我带来了欢乐。
今天早晨,当我拉开窗帘时,情不自禁地惊叫起来:“啊,好一片白雪的世界!”只见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地上、瓦上树上全是雪,极目远眺,那些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打雪仗是男孩子玩雪必不可少的项目,对于生活在部队大院的我来说,那是我的最爱。雪地上红蓝两军巍然屹立(我是红军司令),只听见一声“开始”,战斗就打响了。红军上演了一出空城计:我命令炮兵、重机枪手猛烈轰击蓝军,蓝军不明就里,仓促应战,把所有的炮火都打在我军的掩体(大雪人)上,趁此机会,我已悄悄率一队尖兵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敌后。过了一会儿,敌军发现情况不对劲,于是派了两名侦察兵前去侦察。随着一声惨叫——敌军侦察兵踩上了我军的“地雷”,敌军三步并作两步,闯进我军城池。说时迟,那时快,古语说得好,“先下手为强”,我果断下了攻击令,只见“子弹”犹如雨点般打向敌军阵地,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枪林弹雨”猝不及防,不知所措,有的跪地求饶,有的落荒而逃,但有的还仍在继续垂死抵抗。最终,逃跑者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抵抗者也被我军全部歼灭。这次激战,我军共歼灭敌军三十余人次,生擒三人,为我军最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这场迟来的雪,让我收获了无穷的欢乐!
打雪仗比赛作文 第2篇
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盼着下雪,这样就可以打雪仗啦!
一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说:“儿子,起床了,外面下雪了!”我一听,激动地跳了起来,一看窗户,哇!外面雪花飘舞,地上雪白一片,树叶、树枝、树杆都结冰了。我穿好棉袄兴冲冲的去找小伙伴们玩。我找到了5个小伙伴,我们准备分两组,我、小明、小丽一组,小力、小刘、小红一组。
比赛开始了,我拿起一个大雪球向小力扔去,“啪”小李吃到了一个“奶油冰淇淋”我旁边的小明哈哈大笑起来,小李开始反击了,他把雪球搓成小粉然后扔向我队。“啊!好冷啊!”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叫了起来。我们做了一个大雪球,然后扔向小力,这次小李吃到了一个更大更圆的“奶油冰淇淋”“哈哈!”我高兴得笑了起来。
打雪仗比赛作文 第3篇
本刊“同题作文比赛”栏目2014年作文题目已确定, 此栏目每期选发三篇各具特色的中学生同题作文, 并聘请专家教授进行精要点评亮分, 深受中学生喜欢。现将2014年全年12期作文题目向全国中学生公布, 欢迎中学生涌跃投稿。投稿地址:430079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同题作文比赛栏目组收;投稿电子邮箱:dxtdzw@126.com。温馨提示:所选作文题目投稿请在当期前两个月投到杂志社。2014年“同题作文比赛”栏目作文题目安排如下:
打雪仗比赛作文 第4篇
我和妹妹都很喜欢下雪,你看,窗外又下雪了,我们俩都跑到楼下去玩雪了。过了一会儿,爸爸提议说:“我们一起打雪仗吧!”听到这句话,我和妹妹都欢呼了起来!
开始打雪仗了!我和妹妹自动结成一伙,开始向爸爸发起一轮猛烈的攻击,爸爸禁不住我俩的轮番轰炸,大败而逃。我们则乘胜追击,追得爸爸满院子乱跑。正当我们得意扬扬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雪球,在空中划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弧线,然后“啪”的一声打在了我的脸上。我的脸顿时变成了一朵雪白的花,更糟糕的是,还有一块雪掉进了我的衣服,我顿时打了一个哆嗦。这个冷颤惊醒了我,我赶紧把脸上的雪水抹掉,边跑边想:“一定要注意爸爸的动向,不能再被打中了!”匆忙之中我竟然没有发现前面还有一个雪堆,结果伴随着“啊”的一声尖叫,我“扑通”一声摔进了雪堆里,站起来一看,我全身上下都是雪。他俩看见我这个模样,笑得直不起腰来,妹妹甚至在雪地上打起了滚。我也被他们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就这样肆无忌惮地笑了好一会儿,我发现爸爸竟然消失了。突然,我感到背后一凉,顿时,我好像明白了什么,立刻抓了一把雪向身后扔去,又赶紧站起身向前跑去。回头一看,果然爸爸要偷袭我!从这时开始,场上局势就变了,最后的结果是,我和妹妹被爸爸打的落荒而逃,败得“惨不忍睹”。
打雪仗比赛作文 第5篇
操场仿佛披上了白而轻软的地毯,变成了洁白无暇的王国。大家跳呀,闹呀,跑呀,有的堆雪人,有的在拍照,而一场追逐着的雪杖已经开始啦!我抓起一把雪,把它捏成圆球,发现安安正猫着身子,心想:“安安,你就作我的第一个袭击目标吧。”我悄悄尾随在安安后面,不料却被他发现了,我赶紧打出雪弹,扭头就跑。安安紧追不舍,抛过来的雪球击中了我。我随手抓起一把雪砸向他,我们你来我往,准备大战三百回合。突然,安安转移了目标,偷袭了景老师。景老师哪肯罢休,也拿起一块雪反击。所有女生看到了,也纷纷拿起雪围攻安安。安安笑笑说:“我是Boss是吧?”说着就两手抓雪,左右开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可惜他“一拳难敌四手”,被打得落荒而逃。而我呢?女生们开始包围我,准备对我实施“饱和袭击”。我一看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迅速逃跑。幸好我逃得快,要不然肯定被她们扔成“落汤鸡”。撤退中,我最后一次偷袭安安不成,却不偏不倚地击中了景老师,“啊!”我轻叫一声:“NO,why ?”
在欢声笑语中,打铃了,我们流连忘返。雪花还在飘着,她如同身着白裙的舞女,身态轻盈,婆娑起舞。她更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不知疲惫地和我们嬉闹,抚着我们发热的脸庞,化成滴滴水珠,流到眉毛、脖子里我们边感受着雪花,边往教室里走去。
打雪仗比赛作文 第6篇
这不,今天,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打雪仗!哦!太好了!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操场,让我们先堆雪人,于是我手拿双铲,向雪堆走去。
“嘿咻!嘿咻!”我们用铁铲开始堆雪人,看着雪人的身体随着我们的铁铲翻飞一点点变大,圆滚滚的身子做好了,圆滚滚的脑袋就要安装上去了,我特别高兴,欢快的跳了起来。哎呀,不好!哐!我滑倒了,准确的说,是倒在了雪人的肚子上,坏了!雪人的头要掉下来了!
果然,雪人大大的脑袋滚落在我的肚子上,瞬间,我就被雪人的脑袋给淹没了,大雪人雪崩了!我好容易才从雪堆里面爬了出来
但是我们没有失望,小米招呼我们“打雪仗吧!”迅速动起来!小米第一个做好武器一个圆滚滚的雪球,小米一个箭步窜到刘胖子面前,哐!刘胖子被打了个满脸雪花开,但是刘胖子也没生气,迅速开展反击,一个雪球扔过去,嗖,打进了小米的脖领子里面,只见小米像个小兔子一样开始跳起来,“哎呀,哎呀,好凉啊。”我们都大笑了起来,随后我们迅速开展对战,操场上一片乱战,有同学拿着小雪铲想偷袭我,拿着一雪铲的雪要倒进我的衣领,可我哪里能被偷袭到,迅速跑开。
我开始制作我自己的武器,雪球太小了,不行,要加大,再大,再大,我把雪球滚来滚去,结果一个大大的“导弹”诞生了!我抱着导弹开始寻找目标,同学们看着我抱着导弹冲过来,就欢笑着躲开了,洁白的操场上溢满了我们欢乐的笑声。
这时,叮铃铃的下课铃响了起来,这时我们也停下了嬉闹,哎呀,我们的头上、身上都是白白的雪花啊,这不就是我们要堆的雪人吗?连眉毛都挂满了雪花,成了白眉毛,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得又笑了起来。
打雪仗比赛作文 第7篇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从小就在游戏的陪伴下长大, 他们喜欢游戏。游戏带给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尤其是比赛, 更加激发了学生好胜的热情。但提起写游戏、写比赛, 学生就比较畏难。有些学生一写就写成了流水账, 没有重点, 没有主次。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看比赛的方法, 只看热闹, 不看门道。
从这个班的学生一年级开始, 我就培养他们练习使用计算机, 到四年级他们已经能熟练地打字、上网, 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见解。他们打字的速度要比写字的速度快得多。并且他们非常习惯也很喜欢在网上阅读、写作、交流。因为这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分享别人的文章, 启迪自己的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能分析总结出写活动、写比赛的文章的写法, 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并运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看比赛时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 观众的表现, 注意体会自己观看比赛的心情;能够在作文时设置恰当的详略点, 自己能编写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克服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 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初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乐于修改自己的作文;在看别人作文的同时, 从欣赏的角度多鼓励别人, 并能善意地给别人提出修改意见, 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 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比赛的方法, 能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比赛过程。
教学难点:能比较详细、具体、生动地描述比赛经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发游戏兴趣, 感受游戏写法
师:同学们, 你们常玩的游戏有哪些? (警察抓小偷, 三个字, 跳格子, 老鹰捉小鸡……) 是啊!这些游戏老师小时候也常玩, 非常有趣!我还把自己玩的游戏写成了日记呢, 你们想看看吗? (想) 今天我只选了3篇日记中的3个比较精彩的段落展示给你们看 (大屏幕上和每个学生的计算机上同时展示) ,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小段文章, 然后其他同学说说, 你觉得我写得怎么样, 为什么?请同学们自读后两个小片段, 再谈谈感想 (三个小片段分别突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
设计意图:每位学生的计算机上都出现这三个片段, 他们能看清文章、认真品读, 这是普通教室无法实现的。在比赛之前引导学生读这三个小片段, 意在让学生明白看比赛应该看什么, 写活动应该写什么。为下面的观察和写作奠定了基础。
2.引出掰手腕比赛, 体验心理活动
师:今天, 我们也来玩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适合我们在教室里玩的游戏, 你们猜是什么呢? (看PPT呈现的掰手腕比赛的情境图) 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掰手腕比赛, 谁愿意上来 (教师故意选一名瘦小的男生和一名又高又壮的女生, 男同学立即大叫不公平) ?同学们, 我叫他们两个来比赛, 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 (女生) :老师让女同学和男同学比, 真是太不公平了。
师:照你的说法, 你认为女子从小不如男, 其他女同学同意吗?
生:我想, 女生一定能赢。
生:老师没叫我, 我很失望, 觉得很遗憾……
师:如果我让你们写作文, 就要把你们刚才说的心里的想法写进作文中去, 这就是心理活动描写。没到前面来的同学别灰心, 一定还有机会。到底他们谁胜谁负呢?我们拭目以待。
设计意图:从选择比赛选手开始, 老师故意设下悬念, 激起不满, 从而引起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样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心理描写素材。
3.指导观察动作、神态, 体验心理活动等
(1) 第一局比赛
师:你们俩做好准备, 现在我是裁判, 你们一定要服从命令, 我叫停你们就得马上停, 否则就算犯规了, 将被罚下场去。明白了吗?预备——停。同学们, 你们注意到他们的表情了吗?都是怎样的?男生表情怎样?女生呢?他们的动作怎样?手怎样?腿怎样?左脚怎样?右脚怎样?预备—— (提示比赛选手:你们精神要高度紧张, 时刻做好准备, 别让对方先下手为强, 等想要挽回局面, 已无回天之力了) 请问 (指男选手) :你心里现在在想些什么?你呢? (指女选手) 下面的同学, 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呢?预备——停!没看清楚他们神态的同学, 一会儿要看仔细了, 预备——开始!第一局, 女同学获胜, 这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谁说我们女子不如男呢?
设计意图:这样反复预备, 反复叫停, 学生觉得老师在戏弄他们一样, 是在真正游戏, 很好玩, 也觉得老师很狡猾, 心里非常紧张, 不知道什么时候真正开始比赛。实际上, 老师每一次叫停, 都有明确的指导目标。这样一个小把戏也给学生作文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2) 第二局比赛
师: (第二局推荐班级真正的大力士来比) 两个大力士果然名不虚传, 两个势均力敌的选手进行比赛, 僵持了许久难分胜负, 观众比选手还紧张。刚才观众们有哪些表现呢?作文时, 如果我们能将观众的表现写出来, 就更能烘托比赛的精彩与激烈。
(3) 第三局比赛
师:第三局,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对手进行比赛。预备——开始!请第三局获胜的同学站起来, 让我们为自己喝彩!
设计意图:每一局比赛侧重点不同, 第一局比赛侧重观察比赛选手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第二局比赛侧重指导学生观察观众的表现;第三局比赛重在给学生一个自我尝试, 自我体验的过程, 以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感受。
4.一吐为快, 落到实处
师:同学们, 以上三局比赛, 你觉得哪一局最有趣, 为什么?现在我请你把觉得最有趣的一局比赛写下来, 你们觉得难吗? (不难) 好!我给15分钟时间, 请同学们把你认为三场比赛中最有趣的一场比赛写下来。我一说开始, 你们就立刻来打写, 就像刘翔抢跑一样, 不能慢给别人。我不说停, 你们就要不停地打写。预备——开始!
设计意图:参考了课前的三个写活动的小片段, 又经过亲眼观察, 亲自比赛体验, 学生不再觉得写一个比赛片段困难了, 此时已经是跃跃欲试, 按捺不住, 不吐不快了。所以我要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一吐为快。
5.讲评、修改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来评价, 这个同学写得怎么样, 优点在哪里, 不足在何处? (重点看同学们是否把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观众的表现等写得生动、具体)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同学们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改自己的文章, 看你有没有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写具体。你认为别人写得好的词句可不可以灵活引用呢? (可以) 对, 这不叫抄袭, 这也是一种学习, 请同学们修改自己的文章 (学生修改) 。觉得自己的文章比刚才有了一些进步的, 奖给自己一个大拇指, 觉得自己文章有了很大进步的, 奖给自己两个大拇指。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 我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每位学生都是在留言板中打写作文的, 学生都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这时学生互相启发, 发现别人的优点, 认识自己的不足, 并且边学习边改进,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片段时, 师生点评, 很多同学模仿了课前的三个小片段的写法, 并且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在交流时, 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写, 另外也暗示了学生下节课写评论时的侧重点。此时我还注意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欲望, 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详写、略写
师:同学们, 你们上节课表现得真棒, 老师期待着你们这节课更精彩。上节课我们把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一局比赛写出来了, 但我们的掰手腕比赛不光进行了这一局, 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其他两局比赛要不要写?也像刚才那么写吗? (不是, 可以略写) 对, 都那样写, 别人就会觉得太嗦。文章有详写、有略写, 别人读了才有兴致。
如果你不想写掰手腕比赛, 也可以从学校举行的众多的比赛中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来写, 下面几个比赛场景同学们还记得吧 (观看运动会比赛场景的小视频, 如图1) 。那么怎样做到有详写有略写, 详略得当呢?请同学们来看白老师写的另外一篇文章 (出示《顶气球比赛》, 学生自读) 。你们看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为什么? (重点评价本文的详略)
设计意图:写活动的文章, 最容易记成流水账, 要么都草草介绍, 要么都是拉拉杂杂。看到这篇例文, 学生就会真正明白什么叫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这样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不会犯以往的毛病, 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样在网络上呈现这篇文章, 每个学生自己动眼动口, 更好地品读文章。避免了普通教室中学生看不清文章, 由教师或个别学生代读文章的现象。
2.完成全文, 再次讲评、修改
师:请同学们模仿《顶气球比赛》的写法, 把今天《掰手腕比赛》或者其他的比赛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作文之前或者作文之后可以围绕掰手腕比赛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精彩的题目, 不要全班同学都是《掰手腕比赛》, 总之你的文章题目要新颖独特, 让人看了题目就想往下看。写得快的同学跟帖, 评价你感兴趣的其他作文。
学生开始作文。
评讲学生作文以及学生的评价。
师:评讲过程中可能发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或者受到了新的启发, 请同学们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光有愿望还不行, 还要掌握修改的方法, 由于时间有限, 我不能教给学生更加详细的修改作文的方法, 只教给学生一种最简单的修改方法,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错误, 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以后的作文课中, 我还会教给学生更多、更细致的修改文章的方法。
另外每位学生都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 还留言点评其他作品, 觉得非常有趣, 乐于参与, 写得好的, 受到同学鼓励的学生情绪高涨。无话可写的同学, 看了同学们众多的文章, 思路大开。这样的学习活动,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情感, 是常规课堂上无法实现的。
●教学反思
上完“掰手腕比赛”作文指导课, 自己兴奋了好几天, 感觉这节课上得比较精彩。我想这是因为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种在游戏中悄然渗透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作文方法的学习方式学生乐于接受, 学到了知识。
引起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以前我们都说作文课难上, 作文难写, 究竟是为什么呢?关键是学生缺少生活的体验, 若有亲身体验就会印象深刻, 就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作文应该来源于生活。我让学生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局比赛来写。在我看来第一局比赛男女学生块头相差悬殊, 结果充满了悬念, 也可以说这局比赛是不符合常理的。而第二局则是两个真正的势均力敌的大力士比, 这才是真正的力量上的较量。我指导得也很详细, 学生的热情也格外高。第三局我只是请学生自己选择比赛对手, 很简单地请他们比试一下, 让他们过过瘾。我本以为, 让他们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感觉最有趣的一局比赛写成小片段的时候, 绝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前两局来写, 可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自己亲自比赛的那一局来写, 看来亲身经历的才是刻骨铭心的, 才有话可说, 有感而发。所以作文应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尝试、感受。
引起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以往, 孩子们喜欢游戏, 但让他们写游戏、写比赛, 学生就比较畏难。看比赛时情绪高涨, 激动不已, 写作文时就咬着笔头, 搜肠刮肚, 无从下手。以前我们也听到很多专家强调:我手写我心,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给学生更多的条条框框。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作文正由段过渡到篇, 如果我们不给以方法上的指导, 很多孩子无从下手, 作文要么三言两语, 写出的文章像流水账;要么觉得哪里都有趣, 嗦一大篇, 没有重点、主次。通过这节作文课, 学生明白了写好作文要细心观察, 而观察也是有方法的。写作文时还要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心里的想法写下来, 这样作文才会生动感人。所以我认为, 作文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之前, 一些观察的方法, 一些写作的技巧, 修改的方法, 教师还是要教给学生的。有了一定的基础他才可以不拘一格, 才可以天马行空。包括一些合适的范文我们也是有必要给学生以示范。
引起我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这节课上的两次阅读都是人人动眼、动口、动心在读。在常规课堂, 要么我们印发纸质材料, 造成资源的浪费;要么大屏幕呈现, 只有前面的两三排学生能看到, 由个别学生或者教师来读文章, 后面的同学只能用耳朵听, 过耳即忘, 不能反复揣摩思考问题。其次, 用网络留言板打写作文, 发挥了学生的长处, 他们用计算机打写比手写速度快很多, 而且便于修改, 可以随意变换位置, 删添文字等。以往的作文只是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费了很多心血批完作文发给学生, 很多学生连看也没看, 学生作文没有提高。而现在全班同学的作文都可以呈现在留言板上, 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 分享了相同主题的四十几篇文章, 难道这不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吗?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得到同学的鼓励, 增强了自信心, 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学生看到那么多同学在关注自己, 自己的作文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 他们更是不敢也不想应付了事, 而是每个人都尽力地写好自己的文章。被人关注的感觉, 成功的感觉非常强烈。另外在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别人的长处, 自己的不足, 相互学习。也学会了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网络教室上作文课真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总之, 作文教学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要努力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经历, 这样孩子们的作文才能真正有话可说, 有感而发, 才能说出真话, 吐出真情。
点评
新课标对中年级写作教学有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意识、使学生乐于用文字表达生活, 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习作、乐于分享习作的快乐, 并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掰手腕比赛”是一节网络环境下的习作课,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巧取信息技术之长, 在提供阅读材料、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协作交流等方面, 将信息技术无缝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润物细无声”, 驭“信息技术”之剑, 乘“掰手腕比赛”之风, 在一节课中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令人拍案的作文指导课。
一拍——
寻根溯源找症结, 对症下药;一箭双雕设活动, 巧取“药引”。教师设计这节课并没有仅仅从写法上入手然后进行“操练”;而是深入分析了学生写作活动作文时的弊病以及弊病产生的根源——没有掌握看比赛的方法, 然后巧妙选择“掰手腕”活动作为药引——之所以巧妙, 一是“掰手腕比赛”不必劳师兴众、另搭舞台;二是“掰手腕”时间短、竞争激烈, 可以集中观察点、重复观察。教师将不同的观察重点分散于悬念重重的几次“掰手腕比赛”中, 既培养了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意识, 又通过细致的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和心理体验, 为接下来的写作扫清障碍。
二拍——
暗渡陈仓设伏笔;由点到面“步步高”。教师设计的“掰手腕比赛”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这个层面上就戛然而止, 而是“不厌其烦”地举行了三局比赛, 看似不经意的安排, 恰恰体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这个伏笔在第二课时“详略得当”的方法指导中“浮出水面”。第一课时重点在于观察方法的渗透以及活动细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的重点在于写作一篇详略得当的成文。由片段到篇章, 由细节到全局, 这既是写作的顺序, 又渗透了方法指导。
三拍——
网络资源破重点, 例文阅读巧示范, 拓展阅读促深化。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丰富网络资源 (范文以及丰富的拓展阅读资料) , 使得读写结合得到及时、恰切地落实, 加上教师的写作方法指导, 实现了阅读向写作的成功迁移。网络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阅读、自主体验、充分体会的空间, 而这些正是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重要前提。通过每人一台计算机的方式, 学生可以自定步调进行阅读, 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篇目、自己钟情的写作手法反复揣摩思考, 并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用。另外, 例文均出自教师之手, 又是关于学生熟悉的比赛场景的描述, 学生可以快速通过内容抓住文章的写法特点, 而且教师用自己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动手写作的兴趣和愿望, 可谓一举两得。
四拍——
Vclass巧搭台, 互批互改共分享, 轻松快乐写作文。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体现了快乐作文的理念。通过Vclass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学生课堂中的互批互改与自我修改, 既敞开了学生乐于分享的胸怀, 又引导学生走上虚心接纳别人意见、自我反思的成长之道。开放的网络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动机 (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得到激发) , 非线性的编辑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对文章进行修改, 而且可以保存修改记录) , 互批互改的共享与及时反馈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教师可以及时反馈, 学生同伴之间也可以相互批改, 在修改与批改中提高写作质量) 。
打雪仗比赛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