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精选5篇)
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第1篇
一、地势高低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是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而降水减少。
1. 地形起伏对山地气候的影响。
山地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气压减低,降水量在达到最大降水带以前不断增加,但超过这一高度即减少,在高山顶上还有冰雪覆盖,从而形成山地的垂直气候分布。
例如:喜马拉雅山山脚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从山脚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增加,到了海拔10001500米,降水达到最大,而后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原因:山地上海拔较高,气温低,水汽容易达到饱和,凝结为雨;空气与山地寒冷地面相遇,容易冷却致雨;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被迫沿山坡上升,水汽容易凝结致雨)。南美洲西部赤道西侧的高山气候是由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影响,非洲赤道东侧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也是由于东非高原地势高的缘故。高耸的山脉往往成为低层空气流动运行的障碍,它可以阻滞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空气,又可以使气流的水分大大损耗,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山脉两侧气候的分界线。
2.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经营管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气温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二、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分布会改变某地的气温分布,也会使某种气候只局限分布于某一狭窄的区域。
例如,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分布到大陆内部,分布的面积广阔,就是与“西欧平原面积广,山脉呈东西走向、相间分布,从而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大陆内部”有关。
三、地形类型对气候的影响
在同一纬度的地区,由于地形类型的不同,影响气候的因子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例如:非洲赤道东侧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是由于东非高原地势高的影响,而同纬度非洲刚果盆地则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说明地形类型的差异对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又如下图甲乙两地气温分布呈现封闭状态,与相邻的大致与纬线平行的等温线分布明显不同,就是因为甲地受山地的影响,而乙地则受谷地(盆地)的影响。
高大的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别的气候特征,而且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活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以使湿润气团的水分在迎风坡大量成为降水降落,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例如我国秦岭山脉横亘东西,其一般高度在20003000米,使冬季风的南下与夏季风的北上受到阻障,从而使华北、华中气候明显不同。秦岭以北,1月均温在0℃以下,秦岭以南,1月均温在0℃上。如西安1月均温为-0.5℃,南郑则为3℃;西安年降水量只有518毫米,而南郑则有791毫米。因此秦岭成为我国北亚热带与南温带气候的天然分界线。又如,新疆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北冰洋,因为天山山脉对北来水汽输入起了相当大的阻障作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年降水量为345毫米,天山以南各地普遍少于100毫米。从气温来讲,天山对于阻挡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起着一定的作用,天山以北日均温在0℃以上的日数每年不到200天,天山以南则超过260天。
总之,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四、山坡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山坡方向由于对气候各要素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对气候也就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与海岸平行的太行山、武夷山等山脉,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雨量悬殊;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因为其位于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当然还受到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南美洲南端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侧却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南美洲南端东侧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气候干旱。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乞拉朋齐降水量达11429毫米,最多年降水量达26461.2毫米,其中七月份的降水量就有9300毫米,而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250500毫米。
同一山地,向阳坡由于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霜冻情况比背阳坡大为减轻,所以向阳坡可以发展某些经济林木,而背阴坡则因冬季气温过低而不宜种植。由于喜马拉雅山对冬季风的屏障作用,因此印度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我国华南地区要高得多。如印度加尔各答1月均温为19.5℃,我国广州则只有13.6℃。
总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距离内产生显著不同的局地气候。由于地形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因而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摘要:各地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季风、人类活动”等影响不同, 因而气候差异很大。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 地形是一个重要因素。“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的不同, 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影响。
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第2篇
文章编号:1004-702618-0016-02中国图书分类号:P467;F312文献标志码:A
1我国极端气候的特点
我国极端气候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统计之外的特殊气候状况,其对于农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就极端气候特点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我国极端天气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其次,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并作为农业大国,极端气候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第三,由于极端气候所带来的灾害具有一定的交替性,诸如旱灾、涝灾会交替出现。第四,大多数因极端气候天气所产生的灾害,都是连续出现的,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对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的弱质性产业来说,极端气候还具有一定的弱质性,我国的极端气候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第3篇
1 玉米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一是雨热同步。就是水分和光热是同时升高和降低的, 这样的水分和光温可以有效的被作物生长所利用, 不会造成浪费 (因为全年的降水和积温是相对不变的) 。二是雨热条件符合作物生长前低、中高、后低的需要规律。当前种植的作物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其生长规律是符合当地气候总体发生规律的, 即前期升温慢降水少, 中期高温时间短雨量集中, 后期降温快雨量减少。玉米生长的规律也是如此:随着玉米萌发-苗期-抽雄-灌浆-成熟, 是玉米植株由小到大, 从慢到快再到慢的生长过程, 玉米小的时候需要雨热很少, 到快速生长期就需要的多, 到灌浆期其生物学产量达到最大 (也是玉米植株鲜重最大) , 其后对雨热要求会降低, 以便于营养物质向子粒中转移, 到后期玉米对外界雨热的要求就是维持其代谢水平, 降低呼吸作用, 尽可能多的转移前期贮存在体内的营养到子粒。三是无重大自然灾害。风、雹、洪涝和干旱为本地区主要灾害。
2 气候条件与玉米生长不同步带来的不利影响
春季3~5月平均气温2.7℃, 比常年低1.2℃;3~5月降水125.1mm, 比历年多31.8mm, 总体低温多雨, 表现是雨多热少 (作物需要的是雨少热少) , 这时的玉米种子受低温影响不易萌发, 水分充足了反而造成粉籽, 生长发育延迟, 如果雨热同步, 则会undefined
表现出苗快, 整齐度高。夏季6~8月平均气温20.2℃, 比常年高0.3℃;6~8月降水364.0mm, 比历年少6.3mm, 总体气温偏高、降水略少的气候特征, 表现为雨少热多 (作物需要的是雨多热多) , 出现局部干旱, 造成授粉困难, 空秆率较高。秋季9月平均气温11.7℃, 比历年低1.3℃;9月降水82.7mm, 比历年多10.0mm, 表现是雨多热少 (作物需要的雨少热少) , 对作物的灌浆成熟不利, 尤其是玉米, 使玉米粒重降低, 品质下降。
总体体现在春秋均为雨多热少, 与玉米生长规律对春秋气候要求的雨少热少规律区别在于雨过多, 也就造成热更少, 这是这两个季节对生长不利的地方;夏季是雨少热多, 与作物要求气候条件雨多热多区别在于雨少。从中看到全年降水和积温相对是固定的, 雨热应该是两头少中间多, 如果春秋雨水多, 夏季就会少;夏季温度高, 两头就会低。从3个季节气候的不利因素就可以分析出对玉米生长的危害, 雨多春季反应在出苗率低, 秋季成熟慢, 子粒水分大, 雨少夏季干旱空秆率高, 穗小, 形成了2011年粮食产量损失的三大表现。
3 阶段性雨热同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011年农场全年活动积温为2316.8℃, 比历年平均少125.4℃, 终霜日5月20日, 比历年晚11d;初霜日9月20日, 比历年晚3d, 无霜期122d, 比历年少10d。水分条件:3~9月总降水量571.8mm, 比常年多35.5mm, 比2010年多105.5mm, 春季降水特多, 夏季、秋季降水正常偏少。2011年气候有利之处主要体现在夏季, 虽然夏季总体表现是热多雨少, 但 6、7月却表现雨热较为同步, 其中:6月平均气温17.3℃, 比历年平均低1.1℃;6月降水118.2mm, 比历年多18.1mm;7月平均气温22.9℃, 比历年平均高1.3℃;7月降水131.3mm, 比历年多2.3mm;8月平均气温20.3℃, 比历年平均高0.6℃;8月降水114.5mm, 比历年少26.7mm。5月的低温多湿造成出苗时间拉长, 出苗率降低, 生长延迟, 6月雨热同步 (自5月下旬开始) 使玉米秧苗发育加快, 直到8月下旬, 雨水相对充足, 热量集中, 促成玉米整体发育好于往年, 这也是全年积温较往年低, 但玉米总体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4 小结
a.从气候分析看, 气候变化大的趋势与作物生长规律是很难完全吻合, 但阶段性的吻合也会给作物种植带来决定性的成果。
b.作物生长是需要与之适合的外界条件, 尤其是对水、肥、气、热的要求, 其中气象因素对作物生长起到了决定作用。
c.人工因素就是要为作物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条件, 也突显了各项农艺措施的重要性。
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第4篇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N46 58~47 52,E12614~127 45,为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东北部为低山丘陵,西南部多漫岗平川;水利资源主要有河流和水库,境内分布着通肯河、扎音河、海伦河、克音河和三道乌龙沟;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全年日照时数2600~2800h,≥10℃积温2500~2700℃,全年降水量500~600mm,多集中在6~8月,雨热同期,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海伦市现有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80%左右,受气候变暖影响,海伦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有效积温波动性上升和降水量波动性下降,造成粮食产量年际间不稳定性增加。
2年逐月气候分行对比
2.1 2014年气候
1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21.7℃,比历年值低0.6℃。降水量为5.4mm,比历年值高2.0mm。日照时数为163.0h,比历年值少8.8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偏多。
2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7.7℃,比历年值低1.9℃。降水量为7.5mm,比历年值高4.5mm。日照时数为166.1h,比历年值少34.3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偏多。
3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3.1℃,比历年值高2.5℃。无降水量,比历年值低9.5mm。日照时数为260.0h,比历年值多18.4h。总体趋势: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4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8.9℃,比历年值高3.3℃。降水量为2.6mm,比历年值低22.8mm。日照时数为2670h,比历年值多38.7h。总体趋势:月气温稍高、降水偏少。
5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3.0℃,比历年值低0.6℃。降水量为98.5mm,比历年值多53.0mm。日照时数为159.9h,比历年值少104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稍多。
6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21.7℃,比历年值高2.1℃。降水量为120.3mm,比历年值多20.8mmm。日照时数为282.6h,比历年值多20.4h。总体趋势:气温稍高、降水稍多。
7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21.4℃,比历年值低0.4℃。降水量为211.2mm,比历年值多75.0mm。日照时数为162.1h,比历年值少83.2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偏多。
8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20.5℃,比历年值高0.4℃。降水量为75.3mm,比历年值少56.4mm。日照时数为237.2h,比历年值少6.7h。总体趋势:气温稍高、降水稍少。
9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3.8℃,比历年值高0.3℃。降水量为105.1mm,比历年值多46.3mm。日照时数为200.3h,比历年值少27.3h。总体趋势:气温稍高、降水偏多。
10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3.8℃,比历年值低0.5℃。降水量为28.5mm,比历年值多0.8mm。日照时数为165.1h,比历年值少42.3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偏多。
11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5.4℃,比历年值高2.8℃。降水量为9.2mm,比历年值多2.0mm。日照时数为138.1h,比历年值少31.9h。总体趋势:气温稍高、降水偏多。
12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9.1℃,比历年值低1.0℃。降水量为17.9mm,比历年值多12.0mm。日照时数为110.1h,比历年值少40.4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偏多。
2.2 2015年气候
1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9.6℃,比历年值高1.5℃。降水量为0.2mm,比历年值多3.2mm。日照时数为153.6h,比历年值少18.2h.总体趋势:气温稍高、降水偏少。
2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4.5℃,比历年值高1.3℃。降水量为10.5mm,比历年值多7.5mm。日照时数为148.8h,比历年值少51.6h.总体趋势:气温稍高、降水偏多。
3月气候本月平均气温为-5.1℃,比历年值高0.1℃。本月平均降水量5.2mm,比历年值低4.3mm。日照时数为219.7h,比历年值少21.9h。总体趋势:月气温稍高、降水偏少。
4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5.4℃,比历年值低0.2℃。降水量为7.8mm,比历年值少17.6mm。日照时数为202.9h,比历年值少25.4h.总体趋势:月气温稍低、降水偏少。
5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1.7℃,比历年值低1.8℃。降水量为56.0mm,比历年值多10.5mm。日照时数为208.7h,比历年值少55.2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稍多。
6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20.3℃,比历年值高0.7℃。降水量为112.3mm,比历年值多12.8mm。日照时数为224.7h,比历年值少37.5h.总体趋势:气温稍高、降水稍多。
7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21.6℃,比历年值低0.2℃。降水量为48.0mm,比历年值少88.2mm。日照时数为277.8h,比历年值多32.5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偏少。
8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20.6℃,比历年值高0.5℃。降水量为110.2mm,比历年值少21.5mm。日照时数为192.9h,比历年值少51.0h。总体趋势:气温稍高、降水稍少。
9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2.9℃,比历年值低0.6℃。降水量为27.3mm,比历年值少31.5mm。日照时数为227.9h,比历年值多0.3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偏少。
10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4.0℃,比历年值低0.3℃。降水量为29.5mm,比历年值多1.8mm。日照时数为164.7h,比历年值少42.7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稍多。
11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8.3℃,比历年值低0.1℃。降水量为3.2mm,比历年值少4.0mm。日照时数为145.2h,比历年值少24.8h。总体趋势:气温稍低、降水稍少。
12月气候月平均气温为-17.9℃,比历年值高0.2℃。降水量为15.0mm,比历年值多9.1mm。日照时数为110.3h,比历年值少40.2h。总体趋势:气温稍高、降水偏多。
通过表1对比分析得出: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的选种、种植、产量等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6-8月期间有充足的降水和光照更便于农作物的生长。
摘要:影响海伦市农作物生长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冷害,此3类灾害受制于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变化,在无灌溉条件下主要的气候影响因素为降雨量和气温的年际变化。此次研究拟利用2014-2015年海伦地区大豆及玉米的产量与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统计及海伦历史资料统计为比较得出结论 .人工影响天气是否能使作物产量提高。
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第5篇
关键词:极端气候,影响因素,农业经济,影响分析
1 我国极端气候的特点
我国极端气候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统计之外的特殊气候状况, 其对于农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就极端气候特点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 我国极端天气几乎每年都会出现, 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其次, 我国土地幅员辽阔, 并作为农业大国, 极端气候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第三, 由于极端气候所带来的灾害具有一定的交替性, 诸如旱灾、涝灾会交替出现。第四, 大多数因极端气候天气所产生的灾害, 都是连续出现的, 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对于生产力水平较低,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的弱质性产业来说, 极端气候还具有一定的弱质性, 我国的极端气候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 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2 极端气候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 特别是此两方面因素的结合, 在农作物的产量方面影响作用会更大, 特别是在极端气候灾害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对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和持续的增长, 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根据国家农业部权威数据统计表明, 从1983年至1998年时间段内, 我国每年被极端气候所吞没的粮食至少有400亿kg。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 在1961—1963年、1966—1968年、1974—1976年、1994年和2008—2010年, 2012—2014年等多个时间段内, 由于极端气候灾害的原因, 我国每年粮食的损失量呈持续增长的状态, 而且粮食的减产数量是中处于高位震荡的状态中, 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3 我国农业气象受灾的原因
3.1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 我国所处地区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 此地区具有明显的全球性气候, 气候特征比较明显, 自然因素容易对我国农业造成影响
就自然条件方面, 我国农业气象先天性较为脆弱。对于农业来说, 经济再生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 在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取得过程中, 其出发点和基础都是自然再生产, 农业的基本对象就是动植物, 其生产资料就是土地, 通过露天作业的开展, 来完成经济效益和农产品的取得工作。由此可见, 农业生产过程中严重依赖自然环境和因素, 自然条件制约并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就农业生产效果方面, 自然因素中的气象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气象因素比较好、具有可视性时, 农业生产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反之则不然。
3.2 从生态环境方面来说, 我国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较容易受到破坏, 气候的稳定性比较低, 容易发生变化
我国气象灾害具有区域性、交替性、持续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且这些特点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我国的农业产业属于弱质性产业, 在生产技术和水平方面比较落后,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 对自然灾害有着较强的敏感性。
3.3 在社会活动的影响方面,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 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伴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 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极容易产生多种有害物质, 而这些有害物质对我国的农业气象产生一定影响。比如,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伴随着气温的持续上升, 导致了酸雨的产生, 并对大气的臭氧层产生了破坏作用, 加快了气象灾害的发生。极端天气的发生本身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加上诸如此类的工业因素影响作用, 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所难免。近一个世纪以来,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工业在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服务和便捷的同时, 也严重危害地球的生存环境, 由于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 导致全球气象灾害的发生也随之明显变化, 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屡见不鲜, 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再发展。
4 我国农业经济应对极端气候的对策
伴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强度和次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气象灾害, 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同时, 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使我国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 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的发展, 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就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依照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情况来看, 为了使水利的安全性得到充分保证,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做好资金的加大投入工作
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 既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设计, 也应当综合考虑其对于环境的影 (响, 运用相关政策, 使相关部门认真积极、合理规范地开展水利设施扩展建设工作, 将水利工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使水利基础的供水、防洪、抗旱等功能得到切实保证, 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4.2 就农作物品种选择和培育方面来说, 由于我国地域特点, 使得我国地理条件比较复杂, 在对农作物品种进行选择和培育时, 应当保证品种的抗涝抗旱功能
除此之外, 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 各个地区的气候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应当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差异对农作物进行安排, 保证农作物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以及完善性。在对农作物进行选择时, 应当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 确保所选择的农作物与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合。除此之外, 为了确保农作物选择的合理性、科学性与适应性, 也可以聘请相关的农业专家来开展农作物的选用工作, 对于部分农作物, 可以请相关专业农业专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育工作, 使农作物的适用性得到保障,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4.3 关于气象变化方面, 通过诸多极端气候事件, 我们不难发现, 在这些自然灾害中,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区域最为广泛的, 同时也是发生最为普遍的
虽然, 在未来的气候变化中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对于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控制难度, 但是, 不断加强气候变化和评估依然是气候研究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还要加大防灾措施的制定, 促使农业保险再保险的建立, 对我国农业生产风险起到极大的防范性作用。其能够将极端气候对农业造成的风险及时化解, 减少农业经济损失。2016年, 我光农业保险的签单金额高达210.7亿, 保险金额则为2 400百多万元, 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 政府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投入的加大, 实现了气象灾害的有效降低。
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 极端气候因素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只有不断探索更好地应对措施, 不断把握极端气候的监控, 才能够切实保证极端气候的合理控制, 才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促使我国经济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何艳秋, 戴小文.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时空特征研究[J].资源科学, 2016, (09) :1780-1790.
[2]李春华.极端气候因素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J].江西农业, 2016, (15) :72.
[3]滕帆, 张庆伟.极端气候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10) :4-5.
[4]张冠胜.极端气候因素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J].乡村科技, 2016, (15) :94-95.
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