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作文:略谈竹子家族
初中说明文作文:略谈竹子家族(精选4篇)
初中说明文作文:略谈竹子家族 第1篇
竹子是坚韧不拔的象征,它虽不开花,却默默的为人们奉献,即使在烈日的考验下它依然坚挺。
来到竹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根根又高又细的竹子,像一根根管子。有的竹子才只是竹笋,还是嫩绿色的,像一个个小孩子;有的竹子已经长了一两米了,就逐渐变成了翠绿色;有的已经三米多了,已经成了墨绿色,狂风刮过,有的在风中摇摆,像是一个绿色的仙子在跳舞。有的却在那里直挺挺地站着,纹丝不动。狂风过后,它们便停止了舞动,立在那里,好像一位位士兵。
再仔细看看,你会看到一片片纹路整齐的叶子,微风吹过,它们在微风里舞蹈,有的叶子落了下来,像翩翩起舞的绿蝴蝶,不一会儿,便飘落在地上,微风过后,它们便停住不动了,又像一个个停住不动的蝴蝶在吸吮着甜美的花蜜。而那一个个小小的笋,又像一个个小宝宝扭来扭去的,像是在说:“我在土里呆着好无聊呀,快让我出去玩。”竹笋的呐喊引来了许多昆虫,蝴蝶也来凑热闹,在一根根竹竿间飞舞,两只蝴蝶在竹竿间嬉戏。又引来蜻蜓追逐玩耍,它在竹林中穿梭,扇动着它那两个大翅膀。
竹子不仅高大,还有很多用处,竹叶可以清肺化痰;竹竿可以做家具,它的韧性很好,使用时间会很长;竹笋可以食用,做成美味的佳肴,吃进嘴里,十分甘甜,使人立马神清气爽。
竹子虽然没有玫瑰美丽,也没有紫丁香的淡雅清香,也不像荷花一样圣洁美丽,却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为我们提供可以解毒的药材,提供了可口的食物和坚固的材料。
我喜欢竹子,因为它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爱竹子,因为它坚韧不拔的精神令我敬佩。
初中说明文作文:略谈竹子家族 第2篇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树吐出嫩叶,花与草探出了头看这奇幻的世界。春姑娘抚过大地,嫩叶更绿了,花儿更艳了,草儿更坚强了。春笋裹着泥土色的外衣,那是保护色防止人们挖它。同时,当它冲破坚硬的泥土,看大千世界时,别的花都说它“胆小鬼”。那是因为笋裹着外衣不露脸,真是个害羞的小姑娘!但它没有自卑,不停地吸收营养,接受春雨阳光的照耀与滋润,几天后,笋长出了绿帽子,看起来娇小动人。可花说它“丑八怪”。这更激起了笋的信心,它又努力向上长。
终于笋不在是笋,它是竹子了!翠绿的叶子节节高,身上的外衣也慢慢退去,长出了手臂,细细的手臂向四面八方伸展,像一位站岗的士兵,不畏严寒暴雪。人们都夸它,花惭愧的低下了头。
人们夸它是因为他全身是宝。竹竿可以盖房子,做碗筷,竹叶可以泡茶去火,竹笋可以做菜,营养很高,所以竹子全身是宝!
初中说明文作文:略谈竹子家族 第3篇
一、审题, 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审题, 就是指习作者要弄清楚作文题目的准确含义和具体要求, 这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话题作文, 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围绕材料能开阔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其实不然, 话题作文更需要准确审题, 决不能“不看话题、只看材料”。这是因为对于话题作文来说, 作者审题立意的重心是“话题”而不是材料, 更不是其中的提示语。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出现差错, 那么写出的文章肯定是要“跑题”了。例如:以“珍爱生命”为题目的话题作文, 有些学生在审题时就出现了偏差, 具体表现在仅仅围绕提示语中的“生命”来做文章, 写成了讴歌生命、共享生命以及生命的意义等, 忽视了话题中“珍爱”这个“题眼”。根本就没有用“珍爱”这个词语来修饰和限制“生命”。所谓话题作文中的“话题”, 一般来说是指用“一个词或短语”作为题目。如果题目的字数越少, 说明其外延越大;如果字越多, 说明其外延就越小。对于字较多的话题, 其中的观点就比较容易明确, 学生就比较好下笔;而对于字数较少的话题, 我们可以在“话题”的前加上一定的修饰限制语来缩小它的外延。所以, 我们审题时务必首先要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和外延, 确定作文选材的范围和方法。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细心观察
作为语文教师, 要把指导学生适当的读视为教学作文不可缺的环节。可以介绍一些想象力丰富的好书给学生读, 并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提一些阅读要求。著名教师魏书生常要求学生反复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就是要学生在阅读作品后, 再现性地想象作品的内容, 用心去感受作为聋哑又双目失明的凯勒是怎样承受着人生的巨大痛苦, 以多么坚强的毅力战胜不幸去面对人生的;体会她是怎样的渴望光明、渴望健康,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想象、思索, 作为生长在甘露阳光下的青少年, 应该怎样珍惜生命、有意义地生活, 从而感受到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产生美的享受。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拜读了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结合时代背景对作品内容进行再造性想象之后, 你就会认识到这不仅是一部悲剧, 它带给人类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悲剧的本身。作品中人物形象所表现的关于人生复杂、人生悖谬的思想, 以及情节结构的安排、艺术手段的运用, 无不显示了这部作品的永久魅力。难怪有些评论家认为:读了《哈姆莱特》, 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者通过读, 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力, 实现了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三、大胆想象, 开拓视野, 以培养创新思维
中学语文教学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智力, 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现代教育理论非常注重教育基础, 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潜能的发挥, 以使我们中华民族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里的创造潜能、创造性思维, 就包含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实践语文课中《蚊子和狮子》课后练习有一题要求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 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典型。又如一道命题作文“新年运动会”, 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即便是只写运动会的开幕式一瞬间的情景, 也不可能照相式地反映出来。要把运动会开幕式生动地表现出来, 必然要经过学生的思考、筛选、想象加工, 这些自然也离不开大胆想象了。也就是说, 只有通过想象和艺术加工的文章, 才能把运动会开幕的场面写充实、具体, 从而使写出来的文章达到既典型又具有艺术真实的效果。
四、改革作文评改过程, 注重学生动脑、动手和创新
目前, 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低效现象, 也就是仍在一直沿用着过去那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 即:“老师简单指导→学生应付作文→教师耐心批改→师生共同评讲”的程序。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改进作文教学中的“命题—指导—批改—评讲”的模式, 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作文教学中。采取“互批自改, 推优互评”的学习方式, 这项活动我们应该认真的实践。所以, 有时集中批改几篇来训练, 在轮流批改时, 每篇文章按具体要求在立意、谋篇、语言等项目写评语, 用一定的时间互批, 由作者自己分析被其他同学们评过的作文, 再用集中选读得高分的作文。课后再次来讲评, 最后写下总批及修改的建议, 再由各小组推出优秀作文在全班进行展示和评析。这样, 学生就能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进行再学习和再创造, 达到自我积累和自我表达的目的, 逐渐提高自我修改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作文修改之前要反复阅读自己的作文, 肯定自己的优点, 找出其中的缺点和不足。并按照别人的批语进行反复的比较和推敲, 最终选用更为恰当的语言来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在作文批改中, 懂得怎样进行修改和润色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从中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 克服作文思维定势的影响, 形成良好的作文品质。
参考文献
[1]孙群.自主研究性写作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5, (Z1) .
[2]王立根.作文智慧[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4.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略谈 第4篇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承载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好语文必然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但是实际教学当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并未抱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不仅仅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而且部分教师也没有重视语文学习。很多学生都把自己的兴趣放在数、理、化上,产生了较为普遍的偏科现象,这着实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客观角度来看,如果要将语文学透、学精,确实比较困难,毕竟语文是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是学好语文,并不会显得相当困难,只要学生能够注意平时的学习方法,并且形成一个良好的积累习惯,长此以往,语文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在写作上,也正是因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写作能力的欠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作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文字表达能力欠缺
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很多初中生的文章中,我们会发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低级错误。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写作时不够认真、仔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在文字积累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来网络文化的兴起,一些网络语言也对初中生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虽然有较为清晰的写作思路,但是却不能良好地表达出来,这说明学生的文字功底、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提高。
2.作文写作中的思维定势
初中作文教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一些命题作文训练,一般是以议论文为主。议论文是针对某个现象或者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或者是自己的观点、立场。在议论文中有三个绝对的组成因素即论证、论据、论点。其中论点为全篇文章的中心,论据是围绕文章中心进行相应的举例或者事实说明,论证则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是对整个文章中心的升华,通过论证将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正是由于议论文这种特殊的结构,很多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出现了思维定势,经常会出现“开头点题,中间例子,结尾论证”的情况。当然以上这种文章设计思路并没有错,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会大量地引用实例,开头就是一句名人名言,中间便是大量的举例,结尾则是简单的论证、讨论,这使得文章看上去显得十分单调甚至枯燥无味。这种写作方式不但不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会让学生的思维定势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素质提升都是不利的。
3.写作内容较为空洞
很多初中生写的文章都显得“假、大、空”,在具体的写作中,文章会出现不切实际的现象。当然这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教师给予的作文题目范围较大,使得学生难以下笔。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能够看出我国的整体教育还是偏向于应试教育。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写作时“没有料”,文章总会偏题,出现大量的空口号。
二、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仅仅要在学生身上下工夫,教师自身的素质也需要提高,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传统的应试教育总是围绕着“学生学,老师教”的模式来进行,其主体偏向了老师,而不是学生。在教学中不仅仅应该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将会为作文教学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鼓励学生去阅读各类书籍并作好相应的读书笔记,这样不仅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特别是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分析文章的能力并且养成分析文章的习惯,这样将大大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举例来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贝多芬传》就是良好的教学材料,通过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事迹,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学习到贝多芬身上的伟大情操。以“我对贝多芬的看法”作为作文课的主题,让学生对贝多芬这个人物进行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最后通过读后感的方式针对这个题材进行写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作文学习,这样便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自我检查、自我修改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另外,学校领导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强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并且针对考核成绩进行评比,在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对教师进行指导,对于一些优秀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肯定。只有在教师能力和学生能力都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够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这需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教学中要始终将学生摆在第一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参考资料:
1.陈芬《新课改理念下作文教学之我见》,《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2.程翔《呼唤写作教学有新的突破》,《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5期。
3.唐水珠《真实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教书育人》2012年第10期。
初中说明文作文:略谈竹子家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