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社区团购范文
除了社区团购范文(精选4篇)
除了社区团购 第1篇
在众多企业把布局重点放在生鲜、餐饮等领域的时候,有家社区新零售企业却另辟蹊径,其业务几乎涵盖了社区生活的所有内容。
作为新零售的新晋“明星”,一心生活是由一家家政服务企业孵化而来的创业项目。
在当下社区新零售的风口下,一心生活不与很多前辈企业正面刚,选择从他们没有关注到的家政服务为突破口,自己独特的方式入局。
覆盖居民生活全场景,无缝对接多种模式
在社区服务范围内,业主往往有着多元化的生活服务需求,衣食住行等等无所不包。社区新零售的兴盛就是在于它能够充实和完善业主的生活所需。
现在的大多数企业的服务范围基本上固定在了,快消品和水果生鲜品类。而一心生活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除了本身的家政业务外,还有预订鲜花、免费体育用品租赁,帮采送货上门,用户们可通过小程序下单,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
比起单一的服务项目,丰富的品类更能增加企业的竞争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营销和运营成本。如,沉淀用户,增加流量入口等。
精细化的运营和服务
当下新零售不断发展推进,社区新零售模式受到多方试水,但是,进一步地深入探索之后,如何在配送的过程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各企业都无法避免的问题。
一心生活以“阿姨”为纽带与用户进行连接,阿姨们会根据不同的服务主题来和用户进行交流,同时阿姨们也为周边商户解决补货配送的问题,这样人员密集分配,不仅节省企业人力成本,还能阿姨们增收,解决跳单等问题。
充分利用了物业在社区中的优势地位
一般来说,每个物业部门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闲置空间,而这些空间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流量入口。一心生活把这些空间租赁下来,作为自己的前置仓,不仅能够节省物流成本和租金。还能发展更多业态积累用户,然后把他们引入自家的小程序上面。既能让用户真正享受到价格优惠,还能给他们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服务。
一心生活突破了社区零售的固有模式,把家政服务和新零售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靠服务+零售搭建社区邻里一站式生活便利解决及周边小商业支持驿站的形式,真正打通了线上线下的连接,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与粘性。
一心生活破局社区新零售,能够给创业者什么启示?
1.把握多重流量入口
除了线上的流量外,线下的流量资源也是相当重要的。而物业作为小区的管理部门,手握大量的业主资源,其次他们由于本身精力和经费有限很多,难以给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
通过与物业合作,能够将触角伸到小区内部,拉近和住户之间的距离,便于业务的开展,同时也满足了物业的现实需求。
2.发展各种零售主力
在目前很火的社区团购模式中,其团长大多由小区里的宝妈担任。现在,除了宝妈之外,家政阿姨同样是社区新零售企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3.深挖用户需求
社区用户的活动区域虽小,但需求很大。除了一般的高频日消,还有更多的低频需求。一心生活是从多方面满足,这样各种服务之间相互影响促进,推动了多种服务业态的发展。也在用户间产生了一定的广告价值。
对于社区新零售企业来说,想要打好这场战役拼的就是用户的口碑,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谁的效率更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越好越能赢得社区用户的青睐。
除了社区团购 第2篇
电商扎堆布局社区团购
在昨日举行的苏宁易购年货节发布会上,苏宁宣布将从明年1月18日开始上线社区拼团服务。
苏宁小店集团商品的总经理鲍俊伟表示,苏宁的拼团项目是以线下门店为基础,主打品牌和生鲜的拼团模式。
不仅是苏宁,永辉超市也在12月26日推出了社区团购的项目,他们通过社区团购对自身的车厘子进行销售。而深圳、上海和郑州等地的永辉超市APP已经开始发布招募社区团长的消息。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创业者和初创公司,现有的零售业的大企业对于社区团购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并且现在看来,社区团购也似乎更加适合这些拥有线下实体门店的零售企业。
就拼团下单、线下取货这个模式来看,社区团购确实非常适合那些拥有线下实体门店的商家,它可以作为商家拓客的一个全新的模式,并且稳定而高效。
社区团购这种模式有效的避免了库存给商家带来过大的压力,同时还降低了末端物流的成本,所以不仅创业者盯上了这个行业,拥有线下门店的零售企业用其获客,线上的零售企业想要开拓线下,社区团购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但是对于创业者而言,巨头入局势必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和竞争,也将不可避免的分走大量流量。
创业者选择社区团购,怎样做大是难题
作为一个创业风口来说,社区团购的入门条件是很低的,这样让很多创业者可以更为轻松的进入这个行业。但是,也如上文提到的,无论是线上电商巨头还是线下零售巨头,都在积极的布局社区团购,这无疑给了创业者更大的竞争压力。
社区团购想要成功,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在于维持好客户的粘性,因为社区团购事实上是一种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运营的商业模式,首先要有客户,其次要有忠实的用户。
但是在这方面,头部企业势必会给创业者带来一些难题,比如如何与客户之间建立信任,以及如何从头部企业手中夺取流量等等。
但总而言之,社区团购是一个具有很高潜力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让商家更好的获利,同时也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虽然压力大,但仍然是一个值得去选择的行业。
【拓展阅读】
创业第一步也就是选择项目,这是创业的重中之重,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创业之初是迷茫的,也有跟风的,但是这些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唯有在初期创业的时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坚持去做的可能会有所成就。其实,创业选择一个好项目也没有那么难,那么,创业有什么好项目可以致富呢?下面小编分享给大家几个项目,供大家选择。
「创业有什么好项目」可以致富?5招教你选对项目
母婴用品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都生了二胎,从到现在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新生婴儿数量有着显著的变化,由此可见,母婴用品的市场前景广阔,不少宝妈都会给孩子购买相关的产品,最近一段时间,进口的母婴用品比较受到欢迎,想创业的朋友们可以开一家国际性的母婴店,经营一些国内外比较有口碑的母婴用品。
幼教中心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教育商机无限,既能享有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年回报率又十分稳定,是较有价值的创业投资。
该创业项目主要针对25-55岁年龄段,学历层次高中以上的女性。初期投入,用于租50-80平方的沿街住房并简单装修,添置儿童玩具,儿童读物,小桌椅等。另需聘请1名幼教专业人员,负责实施儿童游戏,观察儿童行为,向家长提供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辟日托,全托等业务。项目投资少,风险小,回报稳定,这种项目也是创业者比较喜欢和吃香的项目。
健身房
现代人工作忙绿,很多人却缺乏锻炼,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就难以好好的工作,赚钱的基本要素就是要保障身体的健康,如今依然有不少的年轻人注重自己的身体情况,愿意花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甚至去请私人健身教练,来得到更加专业的健身方法,因此健身房在明年还是很有市场的,只要把握好年轻人的心理,做好相关的课程培训和广告的宣传,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粗粮营养早餐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能精力去挣更多钱,因此很多人在饮食上非常注重,而粗粮营养是非常有营养的!在小区,学校等人口较为密集地区租一间门面,经营各种粗粮,杂粮等为主的稀饭,面点,如小米,玉米,高梁,花生,黄豆等,要求环境卫生,干净,品种齐全,口味丰富。
以上几个项目还是比较适合目前的发展的状况的,如果经营得当会有很多收获。如果这里面没有你感兴趣的,但是想创业不知道做些什么的话,没关系,下面教你5招让选择对的项目。
1、一个人只有选择了喜欢做又有能力做的事情,他才会自觉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并忘我的工作,才有可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实现创业目标!
2、充分的市场调研。认真的分析拟选的项目是否有市场机会。以及你本人是否有能力利用这个市场机会。比如你要开一个火锅店,发现当地人们喜欢吃草原沙葱羔羊肉,那么,这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市场机会。
3、对选择行业的熟悉度。创业者只有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里选择创业项目,这样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把握度。比如开一家火锅店,因为火锅店好操作,不需要专业厨师,并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只要深入的了解,熟悉了,再动动脑筋就可以总结出行业的规律,就能找到生财的窍门,加上勤奋和信心,就可以取得成功。
4、资金。选择的项目时还要考虑到你所投资的资金能否使这个项目正常的运转,有多大能量,就干多大的事,不要太过贪婪,使得所选择的项目运作不起来,造成畸形发展。
5、能够承受风险。创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一旦把资金投入进去,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成功,一定能够赚钱,必须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切记勿盲目,把创业的成本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以上五点便是创业者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需要格外考虑的,不知道作为创业者的你是否考虑到了这些了呢?
基于社区的网络团购探讨 第3篇
网络团购是经网络媒体组织形成具备大宗购买能力的消费者团体, 为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和优质服务而与生产厂商或分销商谈判与议价, 并最终取得相应商品或服务的集体消费活动过程[1]。网络团购目标是为其核心即消费者群体获得利益最大化, 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 改变了消费者在市场营销中的弱势地位, 正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高额消费品的有效手段之一。
网络团购的本质是一种集体消费行为, 有共同需求的消费者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2]。由于消费者自发组织的松散性, 所以团购活动一般由第三方或销售方组织与管理。目前在网上盛行的主要是商业团购模式。商业团购是由专业的商业网站提供第三方服务平台, 一方面根据网站自身专业设置团购主题, 应用会员制吸收参与团购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利用群体消费的优势与厂商协商产品价格, 最后形成比较规范的团购流程[3]。另一种模式是由商品生产厂商、分销商建立的团购引导网站[4], 主要是厂商或分销商进行网络营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些模式具有对团购标的商品的专业性及其操作流程的规范性, 相比消费者自发组织的团购活动更有较好的质量与服务保障。
社区作为消费者群体的生活居住环境, 如何引入电子商务的问题已由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进行了研究与探讨[5]。刘训艳、陈家明等人从系统设计角度提出社区型电子商务系统的5大特点: (1) 基于中心平台小区二级平台的二级体系结构; (2) 提供智能化、简单化、傻瓜化的上网手段; (3) 多方协同的远程管理; (4) 面向社区居民的Web-Call Center电子商务客户服务; (5) 提供现金支付、网上支付、POS机支付等多种支付手段[6]。魏勇博士补充了社区型电子商务主要具有有效的资源整合、多元化的实现手段、明确的产品和明确的定位、快速的物流配送、保证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福利性和经济性兼顾等方面的特点[7]。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发展, 社区电子商务也必呈现出新的形式。本文认为, 网络团购是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 其运营特点与社区电子商务的上述特点相比有较好的吻合度。
二、社区网络团购的可行性分析
1、社区管理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为网络团购电子商务模式奠定了管理基础。
随着改革的深入, 社区管理的职能由最初的事务处理逐渐面向多元化发展。社区现阶段的角色定位于社区政务的管理者、社区商务的中介者与监督者。团购作为商务的一种, 运营过程表现为买方与卖方就商品价格或服务的谈判与交易成立过程。又由于买方即消费者群体的松散性及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 要求在团购过程中有一个协调中介的存在。这一协调中介应具备一定公正性、监督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也部分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与社区的角色定位是不谋而合的。网络团购流程的管理主要集中于组织与控制职能, 这与社区管理的职能优势也是相符的。
2、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成果为网络团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社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电子社区并实现社区间的互联从而使社区居民能通过网络享受政府与企业提供的全程服务[8,9]。现阶段, 智能小区的建设与高速网络的接入为社区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团购一般以网站主题或论坛形式进行活动组织, 这一类网络软件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对软硬件的要求也不高。现有的社区信息化基础完全可满足网络团购的硬件需求。在电子商务安全性方面, 社区的管理监督、地域限制与其它社区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应用成果也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保障。
3、社区网络团购的成本相对较低。
网络团购的固定成本在于初期的大量投入, 如购买软硬件设施和设计建立网站等, 其变动成本主要产生于消费者群体的组织及与卖方的协商等。在目前社区电子商务二级体系结构的框架下, 快速建立网络团购流程十分方便, 所需投入的经济与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同时, 社区内存在大量具有相同或相似需求消费者群体, 组织工作快速、方便、有效, 组成成本相对较低。随着社区商务的开展与团购群体的扩大, 与团购卖方的协商成本也将大大降低。根据团购运作的商业规律, 当团购群体达到一定规模, 卖方出于扩大产品影响、开拓市场、树立企业优质形象等原因一般也愿意承担团购活动中的全部或部分费用。因此, 社区网络团购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
三、社区网络团购的基本模型设计
在“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中, 社区电子商务的B2C模型建设成为包括有综合服务与管理的二级平台结构模型, 即以中心平台为中介, 二级平台为服务窗口的B2C体系[4]。该平台已通过上海市信息办及国家科委的验收, 并在浦东新区的几个示范小区内运行。实践表明这一平台的运行充分发挥了社区管理组织的管理服务作用, 解决了落后的物流配送问题, 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获得了成功。网络团购作为B2C电子商务的一种创新模式, 其基本模型的设计既要符合B2C电子商务平台的一般规律, 又需反映出网络团购运营的特色。
从基本体系结构分析, 基于社区的网络团购与社区电子商务平台结构相似也可按二级平台构建[6], 但平台的角色功能更为丰富。二级平台由中心平台与二级平台构成 (如图1) , 社区服务中心平台除原有的商厦目录系统外, 应增加由社区监督与管理的团购主题板块, 在该板块下按商品、服务种类或按卖方商店设置各个网络团购子主题。小区服务二级平台在服务平台窗口的原有上网、查询、购物、物流辅助与支付等功能上, 应增设网络团购服务功能, 提供团购活动发起、参与及其他团购代理服务。
从业务流程分析, 网络团购与B2C电子商务在消费前期阶段的需求确定、品牌选择与价格协商上有较大不同, 而购买达成后的阶段运作则较为一致。网络团购中有第三组织方的存在, 其负责管理与监督团购业务流程的运营。因此, 在业务流程管理设计中, 应进行适当的业务流程重组。在基于社区的网络团购中, 一种形式可考虑由社区管理机构行使管理与监督职能, 另一种形式则考虑由可靠的团购商业中介如商业网站、传媒、银行等担任组织管理职能, 而社区管理机构仅行使监督职能。基于社区的网络团购多方协作与业务流程管理模型如图2。
四、社区网络团购优势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社区电子商务的开展就是想运用网络这一媒体扩展社区商务活动的范围, 充分利用社区消费人群相对集中的优势推动更多商品与服务的消费。然而, 其服务还是以“便利”为中心, 既未解决消费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如价格、多种类商品选择) , 也未主动地组织发动消费者, 因此, 应用存在较大的局限。网络团购在组织上具有主动性, 实际地反映了当前社区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趋向, 能为社区商务未来方向提供有价值的指示。另外, 网络团购以需求量的优势在与卖方协商时获得较大的价格折扣和更多的服务保证, 恰恰解决了消费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能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 从而推动社区商务的发展。
社区本身的优势也有助于推动网络团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共同需求与共同利益诉求的优势。社区居民身处相同的地域, 产生同一或相似需求的概率如新居装修、婚庆等相对较高。对于个人消费者而言, 这些内容的消费金额较大, 对价格比较敏感, 对服务的要求也比较高。消费者一般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品牌选择、价格比较等前期情报收集工作。这也符合网络团购商务的特色, 并能为团购商务提供需求方的认知基础。另外, 除大宗消费外, 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也趋于类同, 同样有利于网络团购主题的发起与购买量的积累。 (2) 电子商务基础架构的优势。经过几年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社区大部分都拥有了宽带入网的便利条件。在此基础上, 实施网络团购流程较为方便有效。 (3) 物流配送的优势。社区内消费群体居住区域范围小, 使得物流配送变得简单, 成本大大减少。 (4) 组织优势。现阶段主要是由第三方中介组织参与其中的运营形式, 第三方对网络团购电子商务的管理流程主要分为确定团购标的、与卖方协商团购价、以团购价吸收团购会员, 协助会员签订购买协议及跟踪售后服务等环节。由于团购商务中各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与消费群体的松散性, 降低了谈判的有效性与成交的效率。因此, 有的第三方通过组织现场团购活动, 在现场团购会员规模消费吸引下, 促使卖方再次降低价格。普通网络团购下第三方一般为独立的中介团体, 由早期的网络团购消费群体创立网站发展而成为独立的商业中介个体。商业中介有其自身的利益诉求, 故在买卖双方协商过程中, 易产生公正性偏倚问题。而社区作为管理与中介服务个体, 本身无赢利目的, 且定位于为社区民众服务, 受到社区内消费者的认可程度相当高, 从而作为第三方组织网络团购具有独特的优势。 (5) 服务的保障与便利性。在社区网络团购模式中, 有了社区管理机构监督, 消费者购后服务有更可靠的保障。由于地域相对集中, 消费者联合起来诉求服务保障更有优势。另一方面, 对卖方而言, 有公正的第三方实施监督, 较小区域服务范围, 使得服务的提供更具标准化和便利性。
同时, 社区网络团购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大都也是网络团购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如各参与方信用问题、议价问题、成本问题、服务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有些可通过社区自身的优势予以弱化、解决, 有些则必须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 (1) 参与方信用问题。社区是具备较高公信力的组织方, 且对买卖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制约手段。在制订并细化团购商务规则的条件下, 这一问题有较为明确的解决对策。 (2) 议价问题。议价是网络团购活动中最具研究意义的一个问题, 卖方的定价策略与消费群体购买量的趋势具有直接关系。团购组织者应在充分掌握信息的条件下, 谋求各参与方的有效博弈均衡。 (3) 成本问题。社区网络团购是社区电子商务的新型模式应用, 其建设成本较低。关键是如何有效的运营, 指导与吸引买卖双方参与。 (4) 服务问题。相对于其它网络团购来说, 基于社区的网络团购更具有服务监督优势与服务保障。
五、结论与展望
基于社区的网络团购是社区电子商务的一种崭新模式, 将对社区电子商务完善与发展提供有益的补充。针对社区群体来经营网络团购有其独特的组织与地域优势, 社区具备了有公信力的组织机构和量大而集中的初始消费群体, 这就是成功开展网络团购活动的组织要件。对应的, 网络团购中存在的消费利益一致性能在促进社区消费的同时更好保护社区消费者的利益。因此, 社区的消费与网络团购间存在内容与形式的有效契合, 并具有其它网络团购组织中不具备的优势。目前, 基于社区的网络团购作为电子商务还处于试验与建设阶段, 在实际应用中也将可能遇到诸多问题。如何更有效地解决社区网络团购中的组织、议价、物流协调等问题将是社区网络团购组织与参与者面临的首要课题。
摘要:网络团购发展到现阶段, 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商务模式。本文基于社区电子商务的基础框架, 对网络团购模式应用于社区电子商务进行了探讨。社区的区域特性适宜开展网络团购, 在社区电子商务中建立网络团购电子商务框架具备了相应的可行性条件, 并且有益于社区发挥其组织、地域、共同利益相近、较集中的配送服务等优势。最后, 提出了基于社区的网络团购电子商务模型的概念结构及团购流程协作管理原型。
关键词:社区,电子商务,网络团购
参考文献
[1]钱大可.浅析网络团购[J].商业时代, 2006, (2) :67-68.
[2]Robert J Kauffman, Bin Wang.Bid Together, Buy Together:On The Efficacy of Group-Buying Business Models in Internet-Based Selling[M].In P.B.Lowry, J.O.Cherrington and R.R.Watson (editors) , the E-Business Handbook, Boca Raton, FL:St.Lucie Press, 2002.
[3]钱大可.网络团购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1) :36~37.
[4]钱大可.分销商网络团购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型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1) :100.
[5]郭爱芳, 南存微.社区型电子商务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6, (3) :185-187.
[6]刘训艳, 杨家明, 陈家训.社区型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应用, 2001, 21 (12) :64-66.
[7]魏勇, 徐金发.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杜区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 2003, (8) :44-45.
虚拟社区团购协同机制 第4篇
近年来, 电子商务市场稳步增长, 团购经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团购是网络团购的一种新形态, 指一些消费者通过虚拟社区中组织以低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虚拟社区团购是未来团购发展的方向, 社区一方面提供了一批聚合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的协同互动, 增加团购网的黏性。基于虚拟社区来深度挖掘用户需求聚集机制, 增强用户聚合力, 探讨社区成员间的互动协同机制, 提升虚拟社区团购的聚焦程度对虚拟社区团购的发展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外对虚拟社区团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团购模式、价格折扣、定价机制和获利模式等方面。Anand K S, Chen J, Kauffman, Hsieh, Jim B L, 等人, 研究了不同在线团购模式的价格机制, 并基于这些不同的价格机制提出了一些团购营销策略[1,2,3,4,5,6,7]。Lee J S, Lin K S则提出了移动商务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在线团购系统, 该系统用于解决在线团购中隐私安全, 预付款以及信任缺失等问题[8]。Tokuro和Takayuki等人则从决策支持系统的角度研究了团购平台的构建以及相关的配送问题[9]。但总体而言, 对于虚拟社区团购消费者协同和互动机制研究还较少涉及, 缺乏动态和协同的视角, 同时没有从团购的本质需求聚集入手, 研究深度不足。
综上述, 需求聚集是实现社区团购的基础和目的[4], 协同互动是实现需求聚集的根本途径, 因此, 以社区成员需求聚集为前提, 以协同互动机制为手段的, 研究社区成员需求聚集机制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鉴于此, 本文以虚拟社区团购为研究对象, 基于协同视角, 提出了团购协同机制并构建模型, 进一步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扩充了协同理论的应用领域。
二、模型假设及建立
(一) 理论基础
正如前文所说, 团购社区中成员的需求从散乱到聚集, 关键在于社区成员间的协同互动。社会化和协同的研究视角都是基于消费者的社会关系网络的, 其中涉及到强关系和弱关系网络。为了加强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必须让其察觉或意识到他的周围有很多伙伴, 并且其所处环境是有利于并且适合社交互动的[17]。这样看来虚拟社区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本部分将介绍“共同呈现”的概念, 此概念从社会化媒体及协同互动的视角来显著化的描述在协同购买情景下消费者意见和行为的交互效应。团购虚拟社区成员的协同机制表现为通过各个个体的意见的交流与互动, 使各成员相互协调配合, 在一定范围内达成意见的统一, 相互促进, 从而形成规模化的需求聚集, 提升社区团购的效果和效率。
团购的本质是需求聚集, 虚拟社区团购的关键环节是社区成员的需求是否聚焦于某种产品[4,5,6]。聚集个体越多, 则说明环境、个人内在因素, 个人行为三元是围绕着目标协同互动的。需求聚集最初主要依赖于社区环境中沟通的有效性, 更具体地说依赖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网络的结构, 一般来说网络的连通性越好, 个体的中心度越高, 人际沟通的程度越高, 聚集的效果可能会越好。
(二) 虚拟社区团购的需求聚集模型
本部分从协同的视角, 模拟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协同过程来分析团购成因, 确定聚集机制, 实现了团购从无序到有序的跨越。考察虚拟社区中n个消费者通过协同意愿交互实现需求聚集, 首先确定个体购买意愿的量化表述, 其次确定意愿影响因子和协同因子, 再次设计意愿协同机制。
问题描述如下:
(1) 对个体i, 其购买意愿xi, 用数值表示为:, 其中oi代表个体i购买意愿, 0oi1;ui代表个体购买意愿的不确定性, Oui0.5。本文采用[0, 1]区间上数值表示个体对于团购产品的购买意愿, 0为不购买, 1为愿意购买, 中间值代表不同购买意愿倾向。以[0, 0.5]区间数值表示购买意愿的不确定性。由于个体在社区中的社会网络位置、个人认知结构、价值观及偏好和先验知识等不同, 从而使个体对于自身意见的坚持程度也不同。有些成员对目标团购产品的态度很容易改变, 而有些成员更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个体的购买意愿具有不确定性。
(2) 在线团购时, 两个顾客在交流时, 相互影响是不对称的, 一般甲对乙和乙对甲的影响并不相同。为确定相互影响程度, 引入影响因子dij, 计算公式见步骤 (3) 。考察协同度对意见交互的影响, 引入协同因子t介于[0, 10], O代表低协同, 反之则高。
(3) 总结前两步提出的各个参数, 我们考虑个体i对于目标产品的购买意愿为个体j对于目标产品的购买意愿为xj (oj, uj) , 协同因子为t。
引入影响因子dij作为计算影响函数的中间变量
团购需求聚集的算法流程如下:
(1) 设置顾客数量n, 顾客i购买意愿为oi, 不确定性为ui, (i=1, 2, , n) , 设置协同因子t; (2) 在顾客i关系网内任意j, 令i与j交换意见, 并更新顾客i和j的购买意愿及不确定性; (3) 个体按照2.的更新结果在仿真图中重新确定位置, 实现个体购买意愿的优化; (4) 设置迭代次数m, 以1和2的方法更新所有个体; (5) 重复2至5, 至迭代次数m为止, 输出结果。第四部分根据本部分模型及算法流程进行仿真计算, 具体程序由Python和MATLAB语言实现。
四、仿真结果
(一) 仿真数据说明
初试设定的虚拟社区成员中大概有10%相互认识, 后续以10%为步长逐步增大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的比例, 通过仿真发现在各个比例下的规律基本相同。实际团购社区中10%相互认识的成员已很可观, 故选取10%, 即在计算以下三种假设情况之前, 随机生成一个n*n的邻接矩阵, 矩阵中的元素有10%取值为1, 表示成员间相互认识, 余下的取0, 表示不认识。另外考虑到实际团购的平均成交量通常是百位数量级, 故此处社区成员数量n取值为600。
1. 假设1:
当社区中缺乏意见领袖时, 绝大多数个体对于目标产品了解比较少, 且购买意愿具有高不确定性, 若社区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 无法形成需求聚集。
仿真图横轴代表迭代次数, 纵轴代表个体的对于目标产品的购买意愿。趋近于1时, 表示高度支持目标产品, 趋近于0时, 表示高度不支持目标产品。个体数n为600, 迭代次数m为500, 所有个体对于目标产品的购买意愿为介于[0, l]之间的随机数, 协同因子分别为2、8、10。
从对比图可以看出, 当社区个体数为600时, 协同因子越高, 聚集速度越快, 聚集程度越高。当t=2时, 协同性较差, 社区成员购买意愿散乱, 迭代至500次, 聚集才较为明显。当t=8时, 协同性较强, 成员对于目标产品的购买意愿明显增强, 迭代至200次聚集程度已很明显, 速度明显高于前者, 但聚集群体也较多, 一条线代表一个群体。当t=10时, 协同性达到最高, 聚集程度也达到最高, 迭代至50次时己形成明显的聚集, 优化效果显著。当t较大时, 聚集速度快, 效果明显, 同时群体个数 (即图中蓝色线条数量) 也比低协同时要少, 聚集更集中。当社区中缺乏意见领袖时, 即使t很高, 也会出现多个群体, 即用户需求难以统一, 团购的效果和效率都会比较低下。
2. 假设2:
社区部分成员 (意见领袖) 对于团购产品高度支持, 即在沟通时, 消极观点不会影响到其购买意愿, 此时易形成聚集。假设初始存在20%成员高度支持团购, 购买意愿在[0.9, 1.0]区间内随机均匀分布, 且其不确定性为0.1, 即很难改变。其他80%的个体购买意愿的不确定性为0.5, 属于易于改变观点的群体。图2中, 个体数n为600, 迭代次数m为500, 当t=2时 (图中蓝色部分) , 由于介于[0.9, 1.0]的20%的群体确定性高, 经过迭代后, 使介于[0, 0.9]群体购买意愿逐步介于[0.9, 1.0], 最终的结果是约有65%的个体聚集在[0.9, 1.0]之间, 图中上部蓝色线条, 剩下35%成员为下部蓝色线条, 即不愿意参加团购。
当协同因子为8时 (图中红色部分) , 其需求聚集效果比协同因子为2时更好, 支持目标产品的红线位于蓝线上方, 表明此时社区成员更乐于团购, 同时其效率也比前者好, 其聚集在迭代次数为20时就基本完成, 而前者的迭代次数为50时才完成聚集, 效率是前者的两倍。
该种情况下, 协同因子对需求聚集速度的影响非常明显, 协同因子越高, 聚集速度越快。同时和假设1的对比, 表明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及管理启示
本文第四部分通过基于意见协同的需求聚集模型的仿真计算, 量化分析了协同因子、意见领袖对需求聚集的影响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意见领袖和协同因子的提升能使得需求聚集的效果和效率成倍增加:
第一, 既定社区协同机制和协同因子水平下, 影响社区需求聚集的主要因素是虚拟社区中对目标产品了解深入的意见领袖。当t=2, 聚集效率方面, 有意见领袖的社区约50次迭代即可实现聚集, 没有的则需近300次迭代, 效率相差5倍;聚集效果方面, 有意见领袖的社区聚集效果有绝对优势, 65%左右的人对目标产品的支持在[0.8, 1]之间, 没有意见领袖的社区, 仅有14%的人对目标产品的支持在[0.8, 1]之间, 并且聚集成多个小团体 (图一中的多条蓝色线条) 。当t=8, 从聚集效率来看, 有意见领袖的社区约20次迭代即完成了需求聚集, 而缺乏意见领袖的社区约150次迭代后才完成需求聚集, 前者是后者效率的7倍;从聚集效果来看, 有意见领袖的社区聚集效果有绝对优势, 75%左右的人对目标产品的支持在[0.8, 1]之间, 没有意见领袖的社区, 12%的人在[0.8, 1]之间, 并且聚集成多个小团体。
第二, 在相同意见领袖影响效果下, 协同因子是影响虚拟社区需求聚集的主要因素。当社区中有20%的意见领袖时, 从聚集效率来看, 协同因子为8的社区经过约20次的迭代即可实现需求聚集, 协同因子为2的社区经过约50次的迭代才能实现需求聚集, 前者是后者效率的2倍;从聚集效果来看, 二者差别不大, 区别仅在于, 协同因子为8的社区整体支持倾向比后者略高。
综上所述团购需求聚集既是团购协同机制形成的判据, 又能够促进团购协同机制的良性运行与演化。同时, 社区成员团购意愿的协同机制有利于形成和维持有效的需求聚集, 尤其是团购意见领袖和较高的协同因子十分有助于高效地形成大规模的社区成员需求聚集。可以说社区成员团购意愿协同机制与社区团购需求聚集在某种程度上是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反映了虚拟社区团购的本质规律, 即社区成员团购意愿的协同不可避免的会成为一种机制, 一种促使社区团购需求快速有效聚集的机制。
通过上述管理视角的讨论, 不难发现此模型能够定量分析不同虚拟社区团购的需求聚集的效率和效果, 找到制约该社区需求聚集的关键因素并予以改进, 这为促进和加强团购社区成员需求的高效聚集指明了营销策略。同时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将落脚到实证调研影响协同因子的关键因素, 这些关键因素以协同因子为中间变量来影响需求聚集的机制, 这将使得基于此模型的定量分析更具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Chen J, Chen X, Kauffman R J, Song X P.Should we collude?Analyzing the benefits of bidder cooperation in online groupbuying auction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9 (8) :191-202.
[2]Hsieh F S, Jim B L.Assessing the benefits of group-buying-based combinatorial reverse auction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3 (9) :407-419.
[3]Zhou G, Xu K Q, Stephen S Y.Do starting and ending effects in fixed-price group-buying differ?[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3, 12 (2) :78-89.
[4]Anand K S, Aron R.Group buying on the web:A comparison of price-discovery mechanisms[J].Management Science, 2003, 59 (4) :1546-1562.
[5]Kauffman R J, Lai H, Ho C T.Incentive mechanisms, fairness and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group-buying auction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0, 9 (3) :249-262.
[6]Kauffman R J, Wang B.New buyers’arrival under dynamic pricing market microstructure:the case of group-buying discounts on the Internet[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1, 18 (2) :157-188.
[7]Kauffman R J, Lai H, Lin H C.Consumer adoption of groupbuying auctions:an experimental study[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 nt, 2010, 11 (4) :191-211.
[8]Lee J S, Lin K S.An innovative electronic group-buying system for mobile commerce[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3, 12 (1) :1-13.
[9]Tokuro M, Takayuki I.A group format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substitute goods in group buying[J].Systems and Computers in Japan, 2004, 35 (10) :23-31.
[10]C.Heeter.Being there: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presence[J].Presence: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1992, 1 (2) :262-271.
除了社区团购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