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词汇习得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词汇习得范文(精选10篇)

词汇习得 第1篇

一、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

附带习得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最早是由Nagy Herman和Anderson ( 1985) 在研究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中发现, 英语为母语的孩子每年大概要掌握3000个词汇量, 而这些单词的习得并非全部来自课堂或针对性的教。很可能就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就习得了。再比如, 盖淑华 ( 2003) 对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做了实证研究, 实验证明了我国学生确实能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附带习得词汇, 注意到学生通过附带习得词汇只能是习得词汇的一部分知识, 而不是全部知识, 但该实验证明了附带习得确实能够使学生习得一定量的单词。

对于词汇附带习得, 至今研究者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 相对来说B. Laufer的定义得到了大多数的研究者的认同。他认为, 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有意学习词汇 ( intentional Language) 而言的。有意义的学习词汇是指学习者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单词, 如通过死记硬背学习一些单词, 而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其它学习任务 ( 做阅读理解, 听写练习) 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地学会了单词。虽然这样习得的可能不是单词的全部知识, 如有些单词只是习得了它的拼写形式、发音, 但通过遇见次数的增多, 学习者就慢慢地把该单词记住了。毕竟单词的习得, 无论是有意的习得还是附带习得, 都是个漫长过程。

二、词汇附带习得的理论支撑

1. 深层加工理论模式

Cook认为, 人们对记忆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程度。Crail和Lockhart ( 1972) 认为, 认知加工有两个层次: 形式加工 ( 浅层加工) 和语义加工 ( 深层加工) 对于单词习得来说对孤立单词的记忆属于浅层加工, 学习者容易遗忘; 将单词与所处的语境和语法知识结合起来记忆, 学习者不容易遗忘, 即深层加工。该理论运用到词汇附带习得中可知, 由于词汇附带习得理论中对单词的记忆不是死记硬背的重复, 而是在完成任务时无意地习得单词, 对于学习者来说, 他们根据不同的任务对单词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者对信息加工越深, 对该词的习得效果越好, 记忆效果越好。

2. 投入量假设

投入量假设 (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这一理论是由Laufer和Hulsi- jin在2001年提出的从情感和认知的角度提出的, 他们认为在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与阅读任务密切相关, 对于不同的阅读任务学习者的努例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的努力程度就是投入量, 它用心里状态表示, 就是需要 ( need) 搜寻 ( search) 和评估 ( evaluation) 在其他条件均等的条件下这三个方面的投入量越大, 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越好。我们可以举例说明: 任务一阅读理解题 ( 生词有注释) ; 任务二阅读理解加完形填空 ( 生词无注释解释) , 对于任务一, 由于有生词注释所以学习者不会产生需要, 搜索去查阅生词和评估的过程, 所以该任务的投入指数为0; 任务二中, 由于生词没有注释学习者要想读懂阅读理解做对完形填空, 就会产生一种心理需要去查阅单词, 那么学习者就会搜索寻求帮助。当把目标词用到完型中, 就要权衡该词在上下文的意思, 即评估产生, 所以投入量为3。

三、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因素

第一, 学生必须要用有一定的词汇量作为前提。由于词汇附带习得主要是通过词汇推测的过程完成的。正如Nation和Coady认为, 只有当学习者对文本百分之九十七的单词掌握的时候, 学习者才有可能读懂文章, 猜对习得单词。所以, 要达到这一水平, 学习者必须掌握该阶段所掌握的单词的数量。即一般来说, 学习者应该掌握2000至3000个词汇, 大学阶段要掌握5000至6000个词汇作为储备量。如果达不到, 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必然会很差, 又怎么能猜得对单词而习得单词呢。

第二, 猜词的能力。学习者猜词的能力一般都与学习者的词汇储备知识的含量, 上下文语境知识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密切相关。在阅读理解中, 如果学习者给足够的语境知识和线索, 学习者就有很大的可能猜出单词的意思从而习得单词。还有猜词能力与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猜词能力强的学生要比猜词能力弱的学生在词汇附带习得中掌握单词的数量要多。

第三, 投入量的影响。Laufer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 不同的任务中学习者努力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因而投入量也大相径庭, 词汇附带习得结果自然就不相同。即投入量越大, 学生的努力程度越高, 学生习得词汇也就越大。

四、词汇附带习得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启示

第一, 教师要合理地布置任务。由于词汇附带习得与学习者的阅读任务密切相关, 阅读任务不同, 学习者的努力程度不同, 投入量也就不同。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布置阅读任务, 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投入量, 从而使学生附带习得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听力课堂上, 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听说训练, 在听说训练时教师可以采取复述和提问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不允许学生动笔, 学生会涉及一定量的生词, 通过运用而习得单词。

第二, 把有意习得单词与附带习得词汇结和起来。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学生的单词量普遍低于能够进行词汇附带习得的词汇量,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通过有意义的词汇学习来帮助学生扩大新词汇量。我们要说明的是, 这里词汇附带习得要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死记硬背, 教师应该定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单词的记忆窍门, 帮助其加强新旧单词之间的联系, 在刻意的习得单词之后, 教师采用词汇附带习得。正如Nagy所说, 我们要学习的单词太多了, 不能逐一记忆, 此时通过扩大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帮助其达到词汇附带习得。

五、结论

词汇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改变了传统上学生死记硬背的局面, 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词汇附带习得,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把有意学习词汇与词汇附带习得结合起来, 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摘要:词汇量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水平。因此,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中, 通过有意学习来记忆单词, 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 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 词汇附带习得能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单词。从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出发, 阐述了词汇附带习得的理论依据及影响因素, 以期对外语词汇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二语习得,词汇附带习得,有意学习

参考文献

[1]Cook.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York:Edward Arnold, 1995.

[2]Nagy, .Herman and Anderson.Learningwordsfrom context[J].ReadingResearchQuarterly, 1985, (20) .

[3]Nation, 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

[4]Laufer, H.and Hulstijn, J.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J].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01) .

看美剧附带词汇习得 第2篇

关键词:二语词汇习得;美剧;语言水平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97-02

一些学者认为,获取足够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词汇习得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其他许多学科。词汇习得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由于缺乏研究理论且系统性不强一度被遗忘。Joe认为,大部分词汇习得都是附带习得,即在专注于其他如阅读或附属课文等活动时附带习得的。但是不管是大学外语的学生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教科书都不是很有好感。

由于家庭网络宽带的普及以及网民的共享精神,英文电影和电视剧在中国流行起来。很多老师建议,把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作为学习英语的一种辅助方法。他们认为语言学习者在看和听的同时提高了语言学习的其他方面,同时也让英语学习变得更有趣。但也有人认为看电视剧不会对英语有帮助。电视剧中的英语太过口语化且俚语俗话过多,学生们记住的只有脏话,而且主题通常是与凶杀、谋杀、同性恋以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关,这会使观众在语言上的注意力分散,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等。

一、词汇习得

1.词汇习得的意义。Laufer总结了词汇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不同定义,得出了词汇习得一整套特征:(1)形式——口头和书写,也就是读音和拼写;(2)词的结构——基本词素及屈折变化和常用派生词;(3)在短语和句子中的句法形式;(4)含义:指示,情感以及应用;(5)词汇之间关联,如同义、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6)常见搭配。

2.词汇附带习得。词汇学习的方法分附带型和目的型这两种类型。学生们附带性的习得词汇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章,听英文歌曲,看英语电影等实现的,学生们附带性的记住了有关单词的部分知识。附带习得是课堂重要的一个副产品,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学习者在阅读和听力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带着明确的学习新单词的目标。

二、美剧

1.美剧在中国。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电视剧,他们有一个新的分集名词“季”。通常一季大约有二十集,贯穿全年播放,每周只更新一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影迷会在每周同一时间坐在电视前观看。海外影迷通过网络下载最新集。美剧不会一次性播完,剧本不会提前完成,收视率决定着他们是否继续。Friends,The Big Bang Theory等喜剧片一直是荧屏冠军;Heroes,Lost吸引了全球上亿的观众;医学类如House和Grey’s Anatomy一直长盛不衰;当然也有凶杀和犯罪的类型,如CSI;法律和政治类的不如前述的几类受欢迎,但是也有它们特定的观众群。

2.美剧的优点。(1)电视剧不仅与词汇有关,它还提供了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社会的形象。(2)电视剧让观众感受到真实,那些图像激发学生的感受。(3)它们有趣,易于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可能实现目标。电视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4)阅读输入是单调的,而电视是全面的输入。听一些对话很容易让观众熟悉一些新的词汇。显然,语言形式方面,电视剧有弱点。制片者总是尽力以一种最流行的语言呈现给观众。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电视剧中是存在脏话,可能真的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虽然美国对于电影评级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他们不禁止这种声音,青少年很容易被影响并且可能想模仿这种恶劣行为。如果观看美国电视剧,这些可预见的问题应该被考虑到。

三、主要影响因素

1.观众的语言能力。Ellis认为二语习得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促进。内部因素包括“认知机制”和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即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天赋。学习者的天赋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较高水平的二语习得者有词汇习得能力更强。Upton and Li做了一个调查,采访了20位中国和日本在美国的留学生。他们发现二语阅读中的母语思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语水平。他们断言,当二语已经达到了一个特定的水平时,理解将成为一个自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结论可以推断,低水平的学生依赖性较高,他们必须依赖自己的母语。

2.字幕。字幕可以分为只有中文、只有英文和双语字幕。那些英语水平低的人通常会选择只有中文的字幕。更高英语水平的学习者会尝试使用双语,甚至只有英语的字幕。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在字幕的帮助下,他们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去适应二语学习的环境。电影中的字幕可以提高学生对影片情节的理解。然而,语言课上使用影片资料是否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却不得而知。汪徽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受试者为90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高水平组)以及92名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低水平组)。实验结果表明,字幕可以促进词汇附带习得,并且视频材料是教授词汇的一个有效工具。相对于传统的书面文章而言,视频材料更加有趣且能力提供多种视觉信息来促进词汇附带习得。

3.观影指导。如果想习得一些词汇,视频材料必须有所选择。所有的美剧都会展现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目的是习得词汇,材料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医学词汇,确保不要错过House,Grey's Anatomy 或者Emergency Room。如果你是一个科学专业人士,The Big Bang Theory将会提供大量的物理学、化学等词汇。如果你没有明确的需要,仅仅是想整体提高自己的词汇量,记得要去选择那些充满长篇大论的电视剧,强烈推荐Boston Legal and Yes,Prime Minister。多次看,可以不去关注故事本身,只是加深对生词的印象,同时最好带着问题或任务去看。电视剧是一种娱乐,但不能只看成是娱乐,它可以帮助你学习词汇,也可以加深记忆。观景过程中可交替使用字幕。在学习词汇时英文字幕和双语字幕可以提供更大的帮助,用英文字幕甚至是无字幕来挑战自己吧!

词汇习得已被认为是二语习得的关键。越来越多的语言类课程通过录像资料,作为语言教育的辅助,美剧在中国各地大受欢迎。人们相信电视剧可以更多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电视剧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它们也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研究是需要深入调查的心理和认知部分的能力。总之,美国电视连续剧能够在词汇积累上帮助语言学习者。但方法和材料要得当。必要的指导可以促进观众语言词汇习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Baltova.The effects of subtitled and staged video input o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content and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oronto,1999.

[2]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3]Joe,Angela.What effects do text- based tasks promoting generation have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 19,1998:357-377.

[4]李芳.关于附带词汇习得的实证性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5]Wang,Hui.The Effects of Captions on Chinese EFL Students’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J].外语电化教学, 2005,(2).

浅谈英语词汇习得 第3篇

关键词:词汇学习,情感因素,词汇策略

词汇做为语言表达的基本组成单位, 是使用语言的基本工具。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重点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但是词汇的学习却使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困难。单词的学习被当作是单纯的记忆过程, 而不是灵活的使用过程。灵活地学习词汇, 使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词汇学习的现状

长期以来英语学习中的语法学习受到极大的重视, 语法好就被认为是英语基础好。词汇量的多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甚至有的人认为词汇量不足没有大碍, 由于电子产品和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得查字典成为方便的事情, 词汇量少并不妨碍英语的学习。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英语的基本技能的发挥极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词汇量的掌握。以听力为例, 在积极有效的策略指引下, 往往可以在听的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猜测相关意思, 但是词汇量太少极大地影响到猜测结果, 进而影响到听力效果。

词汇是语言活动的基础, 词汇的学习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的词汇教学中, 词汇并没有分得足够的比重。词汇的学习处于孤立的、机械的学习状态中, 学习者并没有将单词的记忆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导致单词是记住了, 但是不会用的尴尬局面, 故而造成所谓的“哑巴英语”。只注重词汇在书面语中的学习, 而忽略了其日常使用。大量地运用母语来辅助英语词汇的习得, 记忆单词对许多学习者而言就是学习单词的中文意思。很难记住所学的英语单词, 即使花上许多时间勉强记住的单词意思, 基本上不会使用, 而且容易遗忘。

在词汇的学习中, 过多地关注单词词形, 而忽略它作为整体的原则, 即单词的存在是形、音、意的统一结合。英语与其他语言一样, 是一种发音语言, 词汇的学习必然也是其语音学习的过程。不系统地机械记忆, 将英语词汇的意思跟其汉语意思一一对应, 忽视其文化内涵, 给词汇的学习带来不小的阻力。长此以往, 词汇的学习变得消极, 在学习中产生负面情绪, 影响到词汇的积累。

二、影响英语词汇学习的因素

影响词汇学习的因素有许多种, 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情感因素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 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是影响外语学习者的一项内在因素。为什么要学习, 是什么驱动学习者去学习, 学习动力是词汇学习的出发点。如果说学习动机是有利于学习的因素, 那么焦虑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障碍。焦虑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因素, 表现在学习者对学习的不自信, 担心失败, 担心学不好。适度的焦虑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过分的焦虑严重影响学习, 产生不良的学习效果。拥有正确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词汇的学习是复杂的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转化过程。因此, 母语的影响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母语在外语学习的对比过程中对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消极的作用。如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母语去翻译目标语, 试图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建立某种关联来帮助词汇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导致词汇的错误使用, 会阻碍词汇的学习, 体现了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以单词take为例, take在英语中的各种用法尤其是各种搭配, 与在汉语的使用中存在明显的差别。

三、词汇学习的基本方法

鉴于词汇学习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词汇策略的使用受到广泛关注。最基本的策略是通过词汇的构成来学习英语词汇, 这是由于许多单词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由前后缀加词根, 同一个词根加上不同的前后缀, 甚至中缀, 可以构成另外一个新的单词, 这使得英语词汇相当地丰富。例如, 名词“自然”nature这个英文单词, 加上后缀-al变成形容词natural, 意为“自然的”, 还可以再加后缀-ist变成naturalist, 意为“自然主义者”, 加上前缀super-, 变成形容词supernatural意为“超自然的”, 再加后缀-ism, 变成名词supernaturalism, 意为“超自然力”等等。所以掌握基本的词汇构成对扩大词汇量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转化是另外一种常见的构词法, 即将一种词类转化成另一种词类, 而词形不变。常用的是单词的转化, 比如retreat做动词讲, 意思是“撤退, 退避”, 转化为形容词, 意思为“幽静的地方”。再比如, 形容词calm意思是“平静的”, 转化成形容词, 词形不变, 意思变成“使平静”。有些短语也有转化这一现象, 如短语up in the air, 转化成短语后up-inthe-air, 做形容词, 意思是“渺茫的”。这就是转化,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 转化与被转化的两种词类意思相关。

还有一种词汇构成是合成法。即将两个以上的单词合成一个单词, 构成的新的单词称作合成词。合成词虽然说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 实际上一般都是由两个单词构成。例如, sun和rise合成新的单词sunrise, 意为“日出”;另外, 如动词加上ing结构再加上主语的形式, 如flyinmachine“航空机”等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种比较常见的构成法外, 还有反成法, 混成法和截短法等。构词法对英语词汇甚至是英语这种语言本身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掌握了以上的记忆单词的途径却也无法克服遗忘的惯性, 所以记忆单词要求经常地复习和使用。

词汇学习处于外语学习最重要的位置, 没有词汇, 无法做出任何的表达。二语习得者应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来应对语言的学习。应该注意的是单词的学习不是孤立被动地学习, 而是应该对该词的相关固定搭配, 在一定的语境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认知范畴化理论与英语词汇习得 第4篇

认知范畴化理论与英语词汇习得

本文根据认知范畴化理论,描述了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词汇的属性,分析了词语多义性的认知特点以及范畴映射与词汇喻义生成等现象,旨在揭示认知范畴化理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指导作用.

作 者:张欢 方文礼 ZHANG Huan FANG Wen-li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9刊 名: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2(5)分类号:H03关键词:认知 范畴化 原型 隐喻 词汇

词汇习得 第5篇

词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 词又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任何一门语言学习, 都伴随着词汇的积累过程。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套与语言意义单位相对应的心理词汇。学习词汇的过程就是使其成为心理词汇一部分的过程。心理词汇是语言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对它的研究就必须从人类认知活动入手。从语言受制于认知活动的角度, 才能更好地说明语言系统的实质及其运作情况。

2. 心理词汇的相关研究

2.1 心理词汇的概念

心理语言学家Aitchison把心理词汇 (mental lexicon) 解释为存储在长时间记忆中的词汇, 即词汇的心理表征 (费建明, 2007) 。心理词汇包括两个部分, 即接受性词汇 (receptive vocabulary) 或被动词汇 (passive vocabulary) , 以及产出性词汇 (productive vocabulary) 或主动词汇 (active vocabulary) 。前者指当它们在语境中出现时, 即学习者读到或听到时能够认识和理解;后者指学习者理解并能正确发音而且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的词汇。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是心理学术语, 因为接受和产出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被动词汇与主动词汇是从学习者对词汇的掌握程度而言, 前者是认知式掌握, 后者是活用式掌握。

2.2 心理词汇的储存和提取

研究心理词汇就是研究词汇是怎样储存在记忆里并怎样被提取的。心里语言学家Collins等人按照心理词汇的语义及其表征提出语义网络。他们认为, 从横向和纵向看, 可把网络分为分层网络模型 (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s) 和激活扩散模型 (Spreading action models) 。分级网络模型主要体现词的范畴关系和属性关系, 不同词的节点在网络中有高低之分, 如表示“动物”的节点比表示“家禽”的节点高。分级网络模型可以解释一些实验结果, 但是因为它强调严格的等级距离而难以解释典型性效应等现象。扩散激活模型摈弃了分级的概念, 节点之间的距离既考虑分类关系这样的结构特点, 又考虑典型性效应这样的现象。激活是从某一节点向周围扩散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该模型只是一个概念模型, 它对词汇的语音、句法、词法等方面的知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心理词汇的提取是指激活词汇知识的过程, 通过不断扩散的激活来进行, 先在语义网络的一个节点上激活然后在整个网络平行扩散开来。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主要有词频效应, 词汇歧义、语境效应, 词汇性效应及语义性效应等。不管哪种因素, 都受到语境的影响。因为每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现象, 语义的提取会根据其语境来选择。词汇提取的方式有两种:串行搜索模型 (serial search models) 和并行提取模型 (paralla access models) 。串行搜索认为词汇提取是按某个次序在此表中逐个词项地进行;并行提取认为一个词的知觉输入可以直接激活那个词, 而且多个词项可以并行激活, 在处理信息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思维同时起作用。就词汇的组织网络特点而言, 并行模型更适合词汇的提取。

3. 认知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

3.1 认知视角下的词汇习得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语言的习得与其他知识的掌握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也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相互联系。词汇的习得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的习得是一个由字形、字音到字义、语用的连续体。我们认为, 在这个连续体上, 任何一个层面的词汇习得都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目标词进行感知、摄入、编码、保存的结果。根据Gagné (1999) 的信息加工模式, 词汇学习者从语言环境中接受刺激而激活感受器, 被感受器登记 (注意) 的词汇以声音/形状输入短时记忆, 再经编码转换成有意义的形式存入长时记忆 (心理词汇) 。整个词汇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由于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策略和动机的参与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因此词汇的习得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性。

3.2 原型范畴理论对心理词汇的认知制约

词汇习得尤为重要的一点即学习词汇的意义, 由此对心理词汇的意义信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必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讲, 词的意义是模糊的, 即一个词的意义终于哪里, 而另一个词的意义又始于哪里, 这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导致心理词汇意义模糊性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人的认知系统的复杂性、无限性和词汇的有限性。为了提高词汇的表达能力, 人们必须对其心理词汇应用认知经济原则, 也就是说, 要用有限的词汇去表达无限变化的思想和世界。这一原则的应用, 不可避免地导致词汇意义的模糊现象。除此之外, 词汇的意义, 以及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常识性认识在大脑中错综复杂, 人们往往无法区分哪些信息属于词汇意义, 哪些属于常识性认识, 因此, 在心理词汇中也就很难找出词的清晰定义。由于心理词汇与人们对世界的常识性认识之间的这种镶嵌式依赖关系, 心理词汇的意义表征不可避免地要表现出模糊的特征。

尽管心理词汇的意义本质是模糊的, 但人们在言语活动中仍然能够准确自如地运用他们, 这是因为心理词汇又表现出原型性特征。同一概念范畴下的具体成员间的关心并不平等, 有些成员比其他成员更具代表性, 我们称之为原型成员。原型成员通常被认为具有其所代表的概念的绝大部分特征, 出于概念的中心地位;而非原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原型成员的相似程度决定其在该概念中的地位。原型成员能够很好地表现其所代表的概念的意义, 但原型成员本身并不是词的意义, 词的意义由许多普遍的或变异的特征构成。原型特征对于同一概念下的所有成员来说并不是一定必须具备的, 但如果一个成员所具备的原型特征越多, 它与词的原型含义的距离就越近 (吴丽英、王风元, 2005) 。以鸟为例, Eleanor Rosch关于鸟的实验中, 知更鸟是鸟这一概念的原型成员, 当我们第一次看见一只猫头鹰的时候, 我们首先会把它与我们脑中关于鸟的表征相匹配、对比, 然后得出结论, 猫头鹰虽然不是原型意义的鸟, 但它仍然是鸟, 因为它具有某些鸟类典型的特征, 如“有双翼、带羽毛、能飞”等特征。心理词汇的原型意义表征对于具体成员来说并不是必须和固定的, 我们在习得词汇时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可以首先确定该词的概念分类, 从而更好地明确词的意义。

词汇习得时, 我们受到了概念中原型成员的制约, 对词的意义的把握从整体到局部, 从概括到具体。词义在类属明晰的情况下逐渐被习得, 使得心理词汇的习得和使用都更赋现实理据性。

4. 结语

文章通过对心理词汇的产生、发展及相关研究的概述, 引出认知视角下的词汇习得研究。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相应的语言习得中的词汇习得也应受到人的认知能力的制约。认知理论中原型范畴的观点使我们对词汇的习得更具理据性, 科学性。根据原型范畴理论, 概念中原型成员的特征制约着人们习得新词汇的意义。若词的意义特征离原型成员特征的距离越近, 说明意义也越相似, 反之则越不同。认知理论的积极运用, 将会对心理词汇的理解和对词汇的习得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Carroll, David W.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费建明.英语教学中的心理词汇及其激活[J].甘肃科技纵横, 2007, 36, (1) :158.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孙蓝.从认知制约看心理词汇[J].外语教学, 2001, 22, (4) :24-26.

[5]吴丽英, 王凤元.心理词汇的原型意义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5, 21, (1) :47-50.

词汇习得 第6篇

1 研究假设

本研究就幼儿词汇附带习得和词汇刻意学习问题, 提出以下两个假设:1) 就短时记忆来看, 幼儿词汇刻意学习优于词汇附带习得。2) 就长时记忆来看, 幼儿词汇刻意学习优于词汇附带习得。

2 实验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山东泰安某双语幼儿园中班两个班共40名幼儿英语学习者进行调查研究, 中一班20人为附带习得组, 中二班20人为刻意学习组。受试儿童平均年龄5岁, 已接受英语课全英文教学近两年, 具备看简单原版英文动画片的能力。

2.2 实验材料

1) 词汇量测试表:本研究采用自制词汇量测试表来测量受试样本的词汇量水平。受试幼儿的中班下学期的词汇书为串在一起的卡片, 每页上印有一个插图和相应的单词。实验者将单词卡以每隔四个选一个单词的方法, 从受试选取了11个单词, 打乱顺序后, 制定了词汇量测试表。实验者依次读出词汇量测试表上的单词, 要求受试在听到每个单词后用指定颜色的油画棒以“√”标记, 标记正确记1分, 满分11分。

2) 视频材料:原版英文动画片在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 用原汁原味的英语提供丰富的情境对应, 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兴趣, 被认为是促进幼儿词汇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的视频材料为一部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原版动画《爱探险的朵拉》, 该系列动画是一部互动式的动画, 画面较简洁, 语言清晰, 语速适中, 音乐和歌曲有很强的节奏感, 通过朵拉每一次的探险故事, 反复教小朋友生实用的英语单词和词组, 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卡通节目。

3) 目标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儿童早期词汇习得顺序存在一定的共识, 即以名词和动词为主[4]。鉴于实验采用的动画片, 反复呈现相关名词, 更加注重幼儿习得名词, 实验者选取了5个很容易借助插图理解的名词作为目标词, 通过对受试幼儿的英语老师的了解, 确定幼儿没有学习过目标词。

4) 目标词词汇测试表:由于受试幼儿在幼儿园经常做“Listen and Circle”的游戏, 即老师读出单词, 幼儿圈出对应图片中单词的所指人或物, 比如, 在听到老师读“witch”, 幼儿就圈出相关图片中的“女巫”。实验者通过视频截图, 从动画片中选出与5幅与目标词相关的图片, 又选出3幅与目标词无关的图片, 以共计8幅图作为目标词词汇测试表, 采用“Listen and Circle”的方式测试受试对目标词的掌握情况, 答对一个得1分, 满分5分。

2.3 实验步骤

1) 实验者将两组的词汇量成绩输入到SPSS17.0统计软件,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 发现两组词汇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Sig.=0.767) 。

2) 给受试分配任务前, 实验者要求受试幼儿认真观看动画片 (或认识图片) , 并告知受试, 任务结束后会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分发奖品, 以确保受试能够集中精力, 保证实验顺利开展。实验者利用各班上英语课的时间分别开展实验。为中一班 (附带词汇习得组) 播放《爱探险的朵拉》之拯救小王子, 并不告诉受试随后有词汇测试;提醒中二班 (刻意词汇学习组) 学习活动结束后有词汇测试, 为每位受试分发目标词词汇测试表中的8张图片, 为保证各组受试接受目标词的频率相同, 以动画片中出现的相关词汇的次数教授词汇, 比如说, witch一词在动画片中出现21次, 老师边读单词边用手指圈图片中的女巫, 读3次后要求18名 (21-3=18) 幼儿效仿老师边读边圈图片。受试观看动画片或学习词汇后, 立即进行词汇测试。两周后进行延时测试, 测试方法与即时测设相同。

3) 将整理后所有的实验数据, 输入到SPSS17.0统计软件, 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假设1:就短时记忆来看, 幼儿词汇刻意学习优于词汇附带习得。

表1的数据显示, 从短时记忆来看, 附带习得组和刻意学习组都习得了词汇, 平均分分别为3.75和4.05.附带习得组即时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大于刻意学习组的标准差, 说明附带习得组即时成绩得分的差异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英文影视教学中影响附带词汇习得效果的因素较为复杂, 比如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词汇量、听力理解能力的不同都会对词汇附带习得产生影响。[5]另外, 在即时测试中, 刻意学习组的平均分高于附带习得组的平均分 (4.05>3.75) , 差异是否达到显著性, 需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表2报告了t检验的结果, 表中Levene检验显示, 两组成绩方差不相等 (Sig.=0.152>0.05) , 那么两组即时测试成绩显著性概率值为0.282, 大于0.05, 表明两组差异不显著。因此, 就短时记忆来看, 虽然幼儿词汇刻意学习优于词汇附带习得, 但是两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 假设1不成立。本研究与以往有关刻意词汇学习和附带词汇习得的对比研究[3]的结论相悖, 以往的研究认为, 刻意学习更有助于词汇的习得。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 发现附带习得组的孩子一直精力集中, 而刻意学习组的孩子有时则会左顾右盼。Huckin和Coady指出, 注意力是二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注意力与学习目的相关, 学习目的又是由学习任务决定, [6]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何刻意学习组并没能如实验者所料, 显著优于附带习得组。

3.2 假设2:就长时记忆来看, 幼儿词汇刻意学习优于词汇附带习得。

表3的数据显示, 从长时记忆来看, 附带习得组和刻意学习组都能够保持词汇的习得, 平均分分别为2.20和1.65。附带习得组延时测试成绩的标准差仍然大于刻意学习组的标准差, 说明附带习得组延时成绩得分的差异较大, 这也再一次反映了附带词汇习得复杂的影响因素。与即时测试不同的是, 在延时测试中, 附带习得组的平均分高于刻意学习组的平均分 (2.20>1.65) , 差异是否达到显著性, 需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表4报告了t检验的结果, 表中Levene检验显示, 两组成绩方差不相等 (Sig.=0.223>0.05) , 那么两组延时测试成绩显著性概率值为0.034, 小于0.05, 表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 就长时记忆来看, 幼儿词汇附带习得优于词汇刻意学习, 且两组差异显著, 也就是说, 假设2也不成立。本研究证实了, 幼儿对习得词汇的保持, 是随着语言环境而形成的。点燃孩子兴趣的火花, 让孩子爱上故事, 强调故事, 不要强调语言, 才是幼儿英语教学的关键。

4 结束语

幼儿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英语启蒙教育, 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教育者应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不宜进行直接词汇教学, 多为孩子创造有助于孩子理解英语的语言情境才是重中之重。选择合适的原版动画片, 主题符合孩子的兴趣, 难度符合孩子的水平, 孩子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 就能最好的吸收语言知识。在这一点上,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孩子借助图片和配音对动画片的理解往往会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附带词汇习得是幼儿英语词汇学习的关键, 任何违背幼儿英语学习规律的尝试都是徒劳, 只会导致过早扼杀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恶果。

摘要:为了完善幼儿英语教学, 该文以实证研究方式检验幼儿刻意词汇习得和附带词汇习得的效果。山东某幼儿园两个自然班的40名幼儿参与了实验, 被分配不同的两项任务:观看原版英文动画片 (附带词汇习得组) 和接受图片指称教学 (刻意词汇学习组) 。结果显示, 从短时记忆来看, 刻意学习和附带习得两组之间并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从长时记忆来看, 附带习得显著优于刻意学习。据此, 建议可利用原版英文动画片开展幼儿英语教学, 充分发挥附带词汇习得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学,原版英文动画片,图片指称意义,刻意词汇学习,附带词汇习得

参考文献

[1]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95-96.

[2]Laufer B.Reading, Word-focused activities and incidental vo 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J].Prospect, 2001, 16 (3) :44-54.

[3]田秋香.词汇刻意学习和词汇附带习得对比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12 (4) :75-77.

[4]刘顺华.儿童名、动习得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 2011 (11) :127-128.

[5]王晓玲.英文影视教学中的词汇附带习得[J].教学与管理, 2012 (5) :117-118.

看美剧附带词汇习得 第7篇

由于家庭网络宽带的普及以及网民的共享精神, 英文电影和电视剧在中国流行起来。很多老师建议, 把看英文电影和电视剧作为学习英语的一种辅助方法。他们认为语言学习者在看和听的同时提高了语言学习的其他方面, 同时也让英语学习变得更有趣。但也有人认为看电视剧不会对英语有帮助。电视剧中的英语太过口语化且俚语俗话过多, 学生们记住的只有脏话, 而且主题通常是与凶杀、谋杀、同性恋以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关, 这会使观众在语言上的注意力分散, 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等。

一、词汇习得

1. 词汇习得的意义。

Laufer总结了词汇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不同定义, 得出了词汇习得一整套特征: (1) 形式———口头和书写, 也就是读音和拼写; (2) 词的结构———基本词素及屈折变化和常用派生词; (3) 在短语和句子中的句法形式; (4) 含义:指示, 情感以及应用; (5) 词汇之间关联, 如同义、反义关系, 上下位关系; (6) 常见搭配。

2. 词汇附带习得。

词汇学习的方法分附带型和目的型这两种类型。学生们附带性的习得词汇主要是通过阅读文章, 听英文歌曲, 看英语电影等实现的, 学生们附带性的记住了有关单词的部分知识。附带习得是课堂重要的一个副产品, 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学习者在阅读和听力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 而不是带着明确的学习新单词的目标。

二、美剧

1. 美剧在中国。

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电视剧, 他们有一个新的分集名词“季”。通常一季大约有二十集, 贯穿全年播放, 每周只更新一集。大多数情况下, 他们的影迷会在每周同一时间坐在电视前观看。海外影迷通过网络下载最新集。美剧不会一次性播完, 剧本不会提前完成, 收视率决定着他们是否继续。Friends, The Big Bang Theory等喜剧片一直是荧屏冠军;Heroes, Lost吸引了全球上亿的观众;医学类如House和Grey’s Anatomy一直长盛不衰;当然也有凶杀和犯罪的类型, 如CSI;法律和政治类的不如前述的几类受欢迎, 但是也有它们特定的观众群。

2. 美剧的优点。

(1) 电视剧不仅与词汇有关, 它还提供了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社会的形象。 (2) 电视剧让观众感受到真实, 那些图像激发学生的感受。 (3) 它们有趣, 易于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就可能实现目标。电视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 阅读输入是单调的, 而电视是全面的输入。听一些对话很容易让观众熟悉一些新的词汇。显然, 语言形式方面, 电视剧有弱点。制片者总是尽力以一种最流行的语言呈现给观众。而且不可否认的是, 一些电视剧中是存在脏话, 可能真的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虽然美国对于电影评级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但他们不禁止这种声音, 青少年很容易被影响并且可能想模仿这种恶劣行为。如果观看美国电视剧, 这些可预见的问题应该被考虑到。

三、主要影响因素

1. 观众的语言能力。

Ellis认为二语习得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促进。内部因素包括“认知机制”和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即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天赋。学习者的天赋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 较高水平的二语习得者有词汇习得能力更强。Upton and Li做了一个调查, 采访了20位中国和日本在美国的留学生。他们发现二语阅读中的母语思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语水平。他们断言, 当二语已经达到了一个特定的水平时, 理解将成为一个自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结论可以推断, 低水平的学生依赖性较高, 他们必须依赖自己的母语。

2. 字幕。

字幕可以分为只有中文、只有英文和双语字幕。那些英语水平低的人通常会选择只有中文的字幕。更高英语水平的学习者会尝试使用双语, 甚至只有英语的字幕。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 在字幕的帮助下, 他们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去适应二语学习的环境。电影中的字幕可以提高学生对影片情节的理解。然而, 语言课上使用影片资料是否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却不得而知。汪徽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做了一项实验。受试者为90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 (高水平组) 以及92名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 (低水平组) 。实验结果表明, 字幕可以促进词汇附带习得, 并且视频材料是教授词汇的一个有效工具。相对于传统的书面文章而言, 视频材料更加有趣且能力提供多种视觉信息来促进词汇附带习得。

3. 观影指导。

如果想习得一些词汇, 视频材料必须有所选择。所有的美剧都会展现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目的是习得词汇, 材料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医学词汇, 确保不要错过House, Grey's Anatomy或者Emergency Room。如果你是一个科学专业人士, The Big Bang Theory将会提供大量的物理学、化学等词汇。如果你没有明确的需要, 仅仅是想整体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记得要去选择那些充满长篇大论的电视剧, 强烈推荐Boston Legal and Yes, Prime Minister。多次看, 可以不去关注故事本身, 只是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同时最好带着问题或任务去看。电视剧是一种娱乐, 但不能只看成是娱乐, 它可以帮助你学习词汇, 也可以加深记忆。观景过程中可交替使用字幕。在学习词汇时英文字幕和双语字幕可以提供更大的帮助, 用英文字幕甚至是无字幕来挑战自己吧!

词汇习得已被认为是二语习得的关键。越来越多的语言类课程通过录像资料, 作为语言教育的辅助, 美剧在中国各地大受欢迎。人们相信电视剧可以更多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电视剧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美国, 它们也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研究是需要深入调查的心理和认知部分的能力。总之, 美国电视连续剧能够在词汇积累上帮助语言学习者。但方法和材料要得当。必要的指导可以促进观众语言词汇习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Baltova.The effects of subtitled and staged video input o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content and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99.

[2]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2) .

[3]Joe, Angela.What effects do text-based tasks promoting generation have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 1998:357-377.

[4]李芳.关于附带词汇习得的实证性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5.

英语词汇学知识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 第8篇

词汇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英语词汇学主要研究英语的词汇, 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目前, 国内高校英语专业已普遍开设英语词汇学课程, 该课程成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 旨在使英语学习者能够比较深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知识, 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词汇学是一门“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 英语词汇作为其研究对象的课程” (林承璋, 2012) 。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由汪榕培、陆国强、林承璋、张维友、张韵斐等所编著的, 这些教材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其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词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学科分支的联系;词的来源;词的语义关系;词义的变化;词的构成;英语习语;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词典的类型和使用等。此外, 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尽量使理论简洁化, 删除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低的知识, 使语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英语词汇学这门课程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强调实践。为此, 在英语学习中, 我们可以将词汇学中的理论知识贯彻到英语学习中, 更好地指导英语学习,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英语词汇学知识在词汇习得中的具体运用

1. 从形态学得到的启示

形态学 (morphology) 主要研究词的内在构造, 即词是如何构成的, 以及构词规律。词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一个词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词素构成。词素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自由词素和粘着词素, 实义词素和语法词素, 派生词素和曲折词素等。在英语学习中, 我们常常提到的词根、词缀等都属于词素的一种。通过对形态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英语单词;在阅读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单词形态的分析, 猜测单词词义。例如, 词deforestation共有四个词素构成de-, forest, -tate和-ion, 其中de-是前缀, -tate和-ion是后缀, forest是词根, 了解词的构成, 我们就可以猜测词的意思是“砍伐森林, 采伐森林”;反过来, 我们也可以根据词的构成记忆单词, 这样不仅容易记住生词, 而且不容易遗忘。此外, 我们能根据形态学的知识自己创造新词。中国人在起英文名字时常常自创单词。例如汉字“冯”, 作姓氏时, 有人将其翻译为dihorse, 主要是根据英语词缀的意思来翻译的。虽然这一造词法不一定能被广泛接受, 但它的确形象化, 比较容易被人记住。

2. 从语义关系得到的启示

词的语义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同义关系 (synonymy) 、反义关系 (antonymy) 、同形或同音异义关系 (homonymy) 和上下义关系 (hyponymy) 。通过学习词的语义关系, 再结合具体的语境 (context) , 在不使用字典的情况下, 可以准确地猜出词义。例如:“It was a spring without voice.On the mornings that had once throbbed with the dawn chorus of robins, catbirds, doves, jays, wrens, and scores of other bird voices there was now no sound;only silence lay over the fields and woods and marsh.”在这段话中, 词robins, catbirds, jays和wrens都是生词, 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词义。这句话中的连词and表明前后句应该是并列关系, 再者robins, catbirds, jays, wrens和doves也属于并列关系, 结合后半句“scores of other bird voices”我们可以猜出robins, catbirds, jays, wrens应该都是鸟的名字, 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

此外, 部分教材还列举了词的意义的主要类型:语法意义、词汇意义、概念意义、联系意义 (包括内涵意义、文体意义、情感意义和搭配意义) 等。这些不同的意义类型, 对英语阅读和翻译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 我们以词的情感意义为例, 进行详细说明 (如下表) :

3. 从词源学得到的启示

学习一门语言, 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 而且要了解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因此,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常常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一些词的来源, 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语言。

根据词的来源, 词可以分为本族语词和外来词或者借词。据统计, 本族语词仅占20%左右, 而约80%左右的英语词汇都是外来词。这些外来词主要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 还有少数外来词来自意大利语、德语、汉语等。本文以法语为例, 介绍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英国和法国一衣带水, 两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尤其是诺曼底登陆后, 有大量的法语词汇流入英国, 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古英语时期, 来自法语的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和管理方面, 如administration, government, parliament, author ity等; (2) 宗教方面, 如religion, prayer, clerk, theology等; (3) 法律方面, 如arrest, crime, justice, pledge等; (4) 军事方面, 如arms, captain, army, spy等; (5) 时尚和食物方面, 如bacon, beef, biscuits, diamond, dress等; (6) 艺术和文学方面, 如beauty, image, painting, color等。

此外, 英语中一些词汇是从专有名词变成普通名词, 如人名 (包括科学家、发明者的姓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历史人物等) 、地名 (如地方名和国家名称等) 、影片名、商标名等。对这些词进行词源研究, 对我们的英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4. 从词义变化得到的启示

词义的变化是语言的普遍特征。现代英语词汇的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借词 (borrowings) , 创词 (creation) 和词义变化 (semantic change) 。词义变化的原因既有语言内部的原因, 也有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内部的原因主要是由外来词引起的, 外来词的引进导致了本族语词意义的改变;其次, 是由于词语的简化, 原有词组简化为一个词, daily有“日报”的意思, 是来源于“daily newspaper”。语言外部的原因主要包括:历史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 (如性别歧视、种族情绪、社会价值观改变等) , 心理的原因等。语义变化的趋势主要有词义的扩大 (extension of meaning) 、词义的缩小 (narrowing of meaning) 、词义的升格 (elevation of meaning) 和词义的降格 (degradation of meaning) 。

不论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 还是在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都应该灵活理解词义, 不能死记词的基本意, 而应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加以理解。

三、结论

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 应将词汇学相关理论如词的构成、词的语义关系、词源和词义变化等贯彻运用到词汇习得中, 更好地指导词汇的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 实现真正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2]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3]汪榕培, 王之江.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理论基础研究综述 第9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词汇附带习得;词汇组块

一、概念的界定

1.词汇附带习得。Laufer(2001)认为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有意学习而言的,有意学习指学生刻意地背记单词,如通过背词汇表或者做词汇练习来记单词;而附带习得则是指学生在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如阅读文章、听英文歌曲)的时候,其注意力并非在背记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单词。

2.词汇组块。词汇组块这一术语首先由Becker于1976年提出。简单地说,词汇组块就是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一串词,可整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组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

二、词汇附带习得的理论基础

1.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输入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这一理论解释了学习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的过程。Krashen(1985)认为,我们是通过理解比我们现有的语言水平稍高一点的语言来习得第二语言的,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也就是说,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的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2.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Swain(1985)在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进行了调查之后发现,接受沉浸式教学的学生的法语水平并不理想,虽然他们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口语与写作方面无法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于是,做出这样的结论:可理解的输入在习得进程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仍不是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的好方式。Swain进一步指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从而使其二语既流利又准确。

3.Lewis的语块理论。词汇组块就是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一串词,可整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组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Pawley和Syder(1983)指出一个普通英语本族人掌握数以千计的习惯语块,并在交际中随意地使用,因此二语学习者需要掌握大量词块以解决语言习得的地道和流利问题。

语块的教学和运用对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习者增强其中介语的母语特性,提高语言产出时接近本族语的流利程度和选词地道性,从而减轻习得二语单词的压力,降低母语的负迁移程度。对我国二语学习者的词块习得研究仍需投入更多的精力。

4.心理学记忆理论。心理语言学认为工作记忆有两大特点:(1)它可用于从事心理运作的资源极为有限,但它又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经之路,所以是人类信息加工的“瓶颈”;(2)它的两种功能—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短时贮存—是“此消彼长”(trade-off)的关系。当人们处理新任务或困难任务时,工作记忆需要努力调动更多的认知资源来加工信息,留给贮存功能的空间就大大减少(张少林,邹为诚,2006)。这两个特点可以解释为什么生词在结构复杂的长句语境中难以得到有效记忆。

5.元认知策略理论。William&Burden认为元认知策略指的是有意识操纵和调节不同情况下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它用来控制和调节认知策略。0Mallet&Chamot认为用于词汇学习和记忆任务的元认知策略有四条:计划、选择注意、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价(转自张颖秋,2005)。在确立各自的目标之后,词汇学习策略便适时传授,如构词法、反/近义词法、上下文法、分类法、联想法等。当学生以不同以往的脑力活动水平积极参与词汇学习时,效果是最佳的。学习者能够为特定目标、特定任务选择应用特殊策略,也就是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思考并对学习过程做出决定。

【参考文献】

[1]Laufer,B.&Hulsti jn,J.H.2001.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J]Applied Linguistics 22/1:1-26

[2]Williams,M.&Burden;Beijing:R.L.刘学惠(导读)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3]段士平严辰松.多项选择注释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4]李红田秋香.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2005(5)

[5]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叮〕.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6]刘伯茹.大学英语泛读中偶然词汇学习效率及对策探讨[J].外语界,2004(2)

[7]刘学惠.课堂环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框架与分析单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8]罗凤文梁兴莉陆效用.词块教学与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出[J]山东外语教学,2002(6)

[9]刘晓玲,阳志清.词汇组块教学—二语教学的一种新趋势[J].外语教学,2003(6)

词汇习得 第10篇

1. 全书内容结构介绍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 每一篇都是独立的科研论文。除介绍、术语定义和参考书目外, 本文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描述部分”, 对词汇各方面的特点进行描述;第二部分为“习得部分”;第三部分为“教学部分”。每一部分后都附有简明扼要的“编者的话” (Editors’comment) , 并对该部分中每篇论文的观点及其所涉及的具体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精辟的分析和评论。下面笔者就对各部分作详细的介绍。

第一部分为“描述部分”, 共包含七位专家写的五篇文章。第一章 (Paul Nation and Robert Waring) 探讨了词汇量、词频、常用词词表等问题。作者认为, 英语学习者应首先掌握约3000高频词, 而且任何读者要读懂 (掌握要点) 一篇文章 (text) , 都熟悉该文中95%的单词 (Nation and Liu Na, 1985Laufer, 1988a) 。新单词的学习可以结合直接教学和偶然习得来实现。同时, 作者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常用高频词词汇表及参考词表时应考虑的几大标准。

第二章 (Michael McCarthy and Ronald Carter) 比较了口笔语词汇的异同, 并指出了从语料库和定性研究的角度来研究口语词汇应引起更多的重视。口语中有许多语篇标记词和模糊词 (discourse markers and vague language) , 其功能也应如书面语一样引起重视。

第三章 (Rosamund Moon) 首先回顾了传统上词汇的结构类型从开放选择原则 (open choice principle) 到习语原则 (idiom principle) 的发展。前者认为一直词汇都被视为单个词, 在使用上受语法限制 (造义的工具) , 认为语法和词汇是互相独立的实体, 语法比词汇重要。后者则认为词汇的发展应从语法优先到词汇优先。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多词词组 (Multi-word items) , 包括多词词组的定义、类型及特点。在多词词组的研究上, 语意模式和句法模式为词典编撰者提供了可能, 而从语料库角度则可以更科学、全面地反映多词词块的问题, 如其搭配的不稳定性。从语篇的角度, 作者以大量例子说明搭配的使用和体裁有关。学生在学习搭配的过程中, 往往会犯一些形式、语用和语体方面的错误 (formal, pragmatic or stylistic errors) , 这一切都给多词词组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作者建议从使用频率及有用性两方面来考虑多词词组。

第四章则探讨了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之一, 即语境在词汇习得中的作用。作者认为, 无论是母语还是二语词汇量和质的增长, 都依靠从语境中偶然习得。词汇直接教学只会起到很小的作用, 语言知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和策略知识也有利于语境推断。

第五章 (Francine Melka) 关注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理论探讨。作者认为, 对词汇的熟悉程度和知识深度的角度可以来区分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 但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评论中, 主编指出目前词汇研究主要是从量方面, 而对于某个单词习得的纵向研究则很少, 而这方面的研究将促进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区分。

第二部分主要讲了词汇习得, 共六篇文章, 阐述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因素问题。第一篇 (Paul Meara) 主要探讨词汇习得的模式问题, 传统应用语言学侧重于对词汇习得的描述。很少有从模式的角度来研究。而这一点是心理语言学的特征。作者批判用传统描述方法来研究语境习得词汇, 并提出一套表明词汇偶得和学生成绩之间关系的模式。该模式简单明了, 启发性强。作者认为应用语言学和心理学之间应加强合作。

第二章 (Nick Ellis) 从心理学的角度词汇形式和意义的习得问题。在大量接触语言的过程中, 通过组块和序列分析的方法, 学习者可在语音记忆里自动地习得语言的语音类型、词的形式、客套语、固定词组和习语和词的搭配信息。另外, 直接的教学或加强学习者的策略知识也可加速习得。接着作者回顾了直接教学中那些成功的研究并得出结论:成功的学习者善于运用复杂的元认知知识和认识学习策略来习得词汇。作者强调指出, 词汇的习得要注意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主编在此篇的评论中提到:提出Michael Lewis (1993) 的语言的词汇组块观的根本原则是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 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 教学的重心应从提倡单个词的教学到组块的教学。

第三章讲述词内部因素影响词汇的学习, 作者Batia Laufer主要讲了在英语非母语环境中, 词内部因素影响词汇能力的发展, 并定义了词的知识, 指出了影响词汇学习的内在因素。

第四章是关于母语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影响。跟第三章从词汇本身来探讨词的难易程度不同, Michael Swan在该章从一个外部因素母语来探讨其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 还应使学生了解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异同, 帮助学生发展弥补两种语言距离的策略。

第五章是学习二语词汇拼写形式输入产出过程。作者Ann Ryan认为词汇的书写形式是习得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本章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阅读理解有障碍的学习者, 其掌握书面语词汇拼写形式的重要性, 并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 说明很多学生在词汇拼写形式方面有困难, 故在教学中应重新认识到形式的重要性。

对于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感兴趣者, 第六章无疑指出了一个较新的发展趋势。作者将词汇学习策略综合归类成五大类:社会交际策略 (Social Strategies) 、记忆策略 (Memory Strate gies) 、认知策略 (Cognitive Strategies) 、元认知策略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和个人独立学习策略 (Determination Strategies) 。但词汇学习策略是否可教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 文化因素对策略的影响也可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第三部分跟教学实践紧密相连, 共有四篇文章。Nagy第一部分第四章中强调了语境习得词汇的重要性, 而该章作者Sokmen指出词汇的习得不能仅仅依靠语境 (隐性习得) , 同时还应结合教师讲解 (显性教学) 。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 作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活动, 如建立大容量的认知词汇 (build a large sight vocabulary) , 建立新旧单词的联系 (integrate new words with the old) 等。主张学生主动学习, 发现自身学习风格。

第二章是有关建立词汇教学大纲的问题。Felicity O’Del认为词汇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应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将其重要性体现在大纲的编写中。

第三章讨论辞书使用和外语学习的关系。作者Phi Scholfield凭着感性认识和教育实践的经验认为, 在内在的词汇选择组织和表达方式上, 辞典应最大程度地体现方便查阅、信息量大的特点。

第四章是关于词汇与测试的关系。作者从三方面来考察两者的关系。首先, 作者认为词汇越来越依附于语境来测试。其次, 在词汇深度与广度和词汇测试的关系中, 应更多地关注深度测试的问题。再次, 提出“交际词汇能力” (communicative lexical ability) 的框架。

词汇测试不应单独考核, 而应在综合测试中将词汇能力作为体现学习者水平的项目。

2. 述评

作为有关词汇方面的专著, 该书自有许多优点。

2.1 主要优点

有关词汇方面的专著很多, 但该书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该书对词汇方面是“综述性” (the state of the art) 的。该书中每一篇文章都为该领域的权威人士所写, 对词汇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较全面的分析。虽然每位作者都保留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但各章节中有许多主题互相呼应, 整本论文集逻辑性较强。论文涉及面广, 信息量大, 结构明了, 多视角的研究, 涉及心理学、语料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许多章节提出语料库对词汇习得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本套丛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以实践为主, 再以理论加以述评各种实践活动的优缺点;在三部分后面都附有简明扼要的编者的话, 对该部分中每篇论文的观点及其所涉及的具体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精辟的分析和评价, 大大增加本书的参考价值。

2.2 主要缺点

该书涉及面广, 对词汇的诸多方面都有涉及, 存在的缺点便是各方面的探讨不够深入。如第二部分第六章对学生中所收集的关于词汇学习策略的意见和他们的使用情况没有作相关分析, 使得该文研究缺乏科学性。书中提到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都在二语环境中展开, 而对于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的情况来说, 其应用性就稍有欠缺。

3. 结论

词汇教学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词汇:描述、习得与教学》一书以它对词汇研究的多视角的优势, 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语言学专业学生和英语教师了解背景知识、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实践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Coady, J.&Huckin, T. (eds)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Haastrup, K.Review of Schmitt N.&McCarthy (eds) , Ap-plied Linguistics4, 2000:407-410.

词汇习得范文

词汇习得范文(精选10篇)词汇习得 第1篇一、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附带习得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最早是由Nagy Herman和Anderson ( 1985)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