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CT机房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CT机房范文(精选4篇)

CT机房 第1篇

1 机房选址

PET/CT机房选址应根据医院的环境和实际建筑物的情况综合考虑,要远离居民生活区,避开工作人员和病人滞留区域,保证在正常工作时不会增加非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年剂量当量。该院新机房选址在新建影像楼1楼右侧,占地约340m2。该影像楼为一独立的5层建筑,前方(南面)是病房大楼,右边(西面)是门诊大楼。PET/CT机房的候诊室、操作室外面是影像楼1楼走道,PET/CT扫描室墙外是院内绿化带和中心花园。

2 整体布局

PET/CT机房的布局在设计时必须满足功能需求,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通常由下列单元组成:登记室、候诊室、放射性药物注射室、病人准备室、专用卫生间、扫描检查室、设备间、操作室、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在平面布局上分为3个区域:控制区、监督区、非限制区。控制区为放射性相对较高的区域,如注射室、准备室、卫生间、扫描检查室;监督区为放射性相对较低的区域,如操作室、设备间;非限制区为无放射性区域,如医生办公室、读片室。

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划分,规定合理的通行线路和方向,工作人员、候诊人员(包括病人家属)、受检患者人流要分开,患者有独立的入口和出口,防止交叉污染。该院原机房由于是旧房改造,通道曲折,加上标识不清楚,病人做完检查后时常从候诊室返回出去,造成工作人员及候诊病人及家属受到不必要的辐射。

3 建筑要求

3.1 扫描检查室

PET/CT扫描检查室要符合正电子药物射线和CT防护要求,应方便病人进入和工作人员操作。考虑到PET/CT机架较为庞大,检查床移动距离较长,机房的长度较一般CT机房大。由于PET/CT的机架由多排螺旋CT与PET 2个机架组成,重量较大(4300kg),其地面承重要特别加固。为防止沉降,请工程师评估后应在预置机架和检查床的位置铺设厚度超过60cm的T型混凝土基础。地面必须平整,水平误差±1mm。如地面铺设钢筋,需按照安装设计要求,在机架位置到设备间和操作室两个方向预留宽30cm、深20cm的电缆沟。机器安装前要预留机器进入的通道,转弯处净宽≥2m,检查室的门高度≥2.3m。该院新机房扫描检查室实际面积是7010m2,高度3m;检查室门宽1.5m,高2 m。

3.2 设备间

PET/CT设备间面积一般为15m2,装有PET及CT专用配电柜和建筑照明控制柜。室内应能放置CT系统电源柜、CT水冷机、PET水冷机及校正源防护箱。

3.3 操作室

操作室面积一般为15~30m2,与扫描检查室相邻,隔墙安装80120cm2约6个铅当量的铅玻璃窗。与扫描检查室相连的电缆沟应从墙壁拐角引入,不能直接位于观察窗下。

3.4 病人准备间

每间设1~2个床位,床间距离应>1.5m,房间内设有饮水机。

3.5 专用卫生间

病人准备间的专用卫生间要具备使病人排泄物迅速全部冲洗入池的条件,并设置专用化粪池,分三级存留,病人排泄物贮存10个半衰期后排入污水道系统。具体建设时应建造坐式马桶和蹲坑两种形式,方便各类病人需要。

3.6 射线防护

放射防护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PET/CT在工作时会产生两种射线:放射性药物F18产生511ke V的γ射线,CT产生0~140ke V的X射线。前者穿透力强,但辐射距离短;后者穿透力稍弱,但辐射距离长。放射屏蔽设计的原则是:绝不允许低估辐射水平,但也不能过分高估。一般要求病人休息室的水泥墙壁厚度≥20cm,扫描检查室的墙面、顶壁需黏贴厚度≥2cm的铅皮。在保证主墙防护材料及厚度要求的同时,需特别注意门、窗缝隙处的防护。设备使用前需请相关射线防护监测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4 电源要求

4.1 设备电源

PET/CT对电源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为保证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率和工作安全稳定,需提供足够的电源容量,电源电阻不大于1Ω(380V),满负荷时电源压降波动范围不超过电源电压的10%。由于PET/CT功率较大(100k W),从医院主变压器至机房配电柜要求单独连线,长度不超过100m,导线(铜)截面≥25mm2。

4.2 建筑电源

医疗建筑用电一般采用低压系统(220V),如照明、插座及一般医疗用电。一些小型设备如去湿机、计算机、观片灯、激光打印机可直接接在房间墙壁电源插座上。

4.3 接地要求

PET/CT为精密电子仪器,需要有良好的地线,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Ω,并且单独设立地线,不与其他设备或医院建筑共用地线。

5 网络、通信和监控系统

5.1 计算机网络系统

采用综合布线,在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操作室、登记室之间建立网络系统,在PET/CT控制台与打印机间建立网络连线。

5.2 电话系统

在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操作室、登记室之间设立内线电话,主任办公室、登记室可设外线电话。为方便PET/CT机远程检测和维修,操作室应设外线电话,方便计算机网络连接。

5.3 内部监控与对讲

为便于观察和安排病人检查,在休息室、扫描室、出口处设立内部监控与对讲装置。操作室与扫描室对讲一般由机器自带。

5.4 安全监控

在候诊室、过道建立监控点,由医院安保部门统一管理。

6 环境要求

6.1 通风

放射性药物分配及注射室要有良好的通风和一定的负压(抽吸外排),室外排风管要高于周围相邻最高建筑。

6.2 温度、湿度

PET/CT对环境要求很高,为保证设备长期温度的运转,机房温度要求在20±2℃,湿度在30%~70%。考虑到机房面积较大,该院选用2台5匹功率的吸顶式小中央空调24h连续运转,较好地满足了设备对机房温、湿度的要求。

6.3 清洁

为保证机房地面清洁,机房地面铺设了专用进口防静电塑胶地板。

6.4 照明

病人准备室的照明要柔和,既利于病人安静等待准备,又不至于使病人产生幽闭的感觉;扫描检查室的照明要方便病人就诊和医护人员观察、操作;操作室最好不要有强烈的室外光和室内灯光。

7 讨论

PET/CT机房属三类开放型放射性核素工作场所,不同于普通CT室,因此需要提前做好机房的设计。该院原PET/CT机房是旧房改造,建筑面积200m2。虽然医疗检查用房和辅助用房均按国家有关辐射防护规定和相关公司提供的辐射防护要求,由专业设计院进行设计,专业施工队施工,但受原建筑空间和环境的限制,PET/CT机房的布局尚不够合理,有些环节也不够完善。如机房出入口拐弯多不通畅,病人专用卫生间太小,空调制冷功率不够,监控对讲声音不清晰,在实际工作中给患者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PET/CT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些问题是在工作开展后发现不足需加以改进,如该院原机房按7~8人次/每天计算,共设有2个病人准备间4个床位,而在具体工作中检查病人经常会超过10人,因病人注射放射性药物后需卧床等待1h后才能进行检查,且每个病人检查时间约30~40min,床位明显不够,影响了病人检查准备工作的进行,虽经加盖房屋后解决了需求,但造成整个布局不协调,也给防护也带来了困难。

新机房的建设前,该院以“医用核技术应用项目”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在省环保厅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全军辐射监测中心帮助下进行新机房的选址和设计,按照环保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机房完工后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文件报省环保厅验收。新机房布局合理,运行流畅,较好地满足了检查的开展和防护要求。

总之合理的布局和良好的环境是设备正常运行和检查准确、高效的保证,科学有效地防护也可避免或减少公众、病人和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在认真做好机房设计的同时,还要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建筑施工,严把质量关、材料关。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建造出满足各项需求的PET/CT机房。

摘要: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为保障机器正常稳定地发挥作用,本文从机房选址、整体布局和射线防护几方面介绍PET/CT机房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PET/CT,机房设计,射线防护,医学影像设备

参考文献

[1]李少林.核医学与放射防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Townsend DW,Carney JP,Yap JT,et al.PET/CT today and tomorrow[J].Nucl Med,2004,45(1):4-14.

[3]Helps ME.PET:the merging of biology and imaging into molecular imaging[J].Nucl Med,2000,41(4):661-681.

[4]张起虹.医用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5]王凤英.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基础知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6]王荣福.PET/CT肿瘤诊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PET/CT机房设计建造的体会 第2篇

1 机房的选址要符合要求

我院是建院70多年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疗用房紧缺, PET/CT与SPECT机房的选址经过多次调研, 结合省环评专家来院现场考察后的建议, 将PET/CT与SPECT机房选址在医院西北角肿瘤楼的1层西侧, 面积约700 m2。做到远离居民生活区, 避开人员走动处, 保证在正常医疗活动时, 不影响工作人员和病人的正常活动。

2 机房的平面布局设计合理

我院的PET/CT机房改造是将PET/CT与SPECT机房整合在一起的。根据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以房间功能和诊疗流程为要素进行区域划分, 在设计时既要满足功能需要, 又要流程合理规范, 同时还要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舒适感。为此, 我院成立一个机房设计建造小组, 具体由专业设计人员、核医学科、设备供应商、预防保健科、设备科、信息科、总务科等人员组成的。采取学习设备安装的要求、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并组织相关人员到院外参观学习已安装使用PET/CT与SPECT的医院, 借鉴他们机房设计建造的经验及建议, 最终形成了我院的机房平面布局方案。

我院的PET/CT与SPECT机房, 病患有专门的入口与出口, 不走“回头路”, 而且做到陪护家属不受辐射影响;平面布局符合院感的要求, 有专门的污物通道, 防止了交叉感染;工作人员有独立的专用通道, 有效保护了工作人员。所有的出入口都用门禁系统控制, 特别是控制区域内的入口、出口、注射后候诊区及每个房间的门禁都由操作室医务人员控制患者出入。

3 机房的辐射防护达标

防护工程的施工必须符合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同时满足GB 11930—1989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规定。我院委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专业的评估, 出具“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及江苏省环保厅进行专业评估, 并出具“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的设计要求, 我院PET/CT机房走廊、扫描室、注射分装准备室、注射室、注射后候诊室的墙体需采用现浇30 cm~40 cm厚混凝土;屋顶要求采用现浇25 cm厚混凝土+原有15 cm厚混凝土;防护门要求采用8 mm铅当量标准。

因我院的PET/CT机房是改造工程, 在肿瘤科一楼西南角, 根据辐射防护要求,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1层地面浇筑40 cm的混凝土垫层;墙体、屋顶辐射防护的设计要求, 墙体为现浇C30的20 cm~30 cm厚混凝土;屋顶因与原楼板之间的空间较小, 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空鼓、气泡及裂缝, 而影响防辐射的功能。防辐射门的采购与安装要选择有资质的、有施工经验的供应商, 在安装过程中, 既要保证防护门安全, 开启灵活, 同时也要保证门框周围的防辐射。

4 电源及接地符合要求

1) PET/CT设备电源要求:电源电压:三相五线制AC380 V±10%50/60 Hz±2 Hz;最大功率:135 k VA。PET/CT对电源条件要求十分严格, 为保证设备发挥应有的效率和工作安全稳定, 需要提供足够的电源容量, 电源电阻不大于1Ω (380 V) , 满负荷时电源压降波动范围不超过电源电压的10%。由于PET/CT设备功率较大, 最大功率135 k VA, 我院从配电房用专线供设备用, 电缆型号为VV22-3×150 mm2+1×70 mm2, 长度不超过120 m。

2) 其他电源要求:一般采用低压系统 (220 V) , 用于照明、打印系统、监控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插座等, 在控制室与扫描室的墙壁上每隔2 m~3 m, 留一些插座 (220 V/10 A) , 以便于增加设备或检修设备需要。

3) 接地要求:PET/CT为精密电子仪器, 需要有良好的接地线, 设备厂家要求接地电阻小于2Ω。本机房采用独立接地, 由一根规格为16 mm2的多股铜芯电缆连接到配电柜上。

5 PET/CT机房内网络与监控系统满足需要

根据平面布置, 在各功能用房之间建立网络系统。同时预留备用端口。我院的PET/CT扫描室与操作室之间未使用铅玻璃, 操作室内医务人员通过视频监控来指导和观察检查病人, 完成PET/CT的检查。我们采用双向的对讲系统, 医务人员可以对检查人员进行指导, 检查人员可以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

6 环境要求适宜

1) 温湿度:PET/CT属于昂贵的精密设备, 对机房的温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机房温度保持在20℃左右, 湿度在30%~70%, 不结露。我院在机房内安装了2台5匹的吸顶式空调, 24 h连续运转, 较好的满足了设备的温湿度要求。

2) 通风:PET/CT机房的扫描室、走道及休息室等都为封闭的空间, 无法正常进行通风, 我们在以上区域采用安装风机进行通风。在药物分装及注射室安装通风柜, 采用负压抽吸式外排, 室外排风管高于周围相邻最高建筑。

3) 防尘:在机房通风口安装空气过滤器;在机房内配备吸尘器1台, 用于设备的日常维护;地面采用专业进口防静电塑胶地板铺设。

4) 照明:照明的设计与施工, 遵循的原则是医务人员工作的操作室、病人活动区域采用柔和光线。但是在扫描室、注射室的照明要方便病人就诊和医护人员观察、操作。

7 结语

PET/CT的机房设计建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牵涉的工种较多, 要遵照的规范要求严格, 需要各方面人员共同配合完成。从选址开始到设备安装调试及完成检测, 需要与设备厂家、疾病控制及环保人员的密切沟通协商, 才能做好机房的设计与建造。总之PET/CT的机房设计建造既要符合规范、流程的布局、又要具有良好的环境是设备正常运行和检查准确的保证。专业有效的辐射防护可以避免或减少其他人员、病人和工作人员免受辐射。我院建成后的PET/CT机房辐射防护和射频防护均通过了厂家和省环保厅的验收, 目前运行良好。

摘要:介绍了医院PET/CT机房的选址要求, 从平面布置、辐射防护、设备用电、网络与监控系统等方面, 阐述了PET/CT机房的建造设计要点, 并提出了机房的室内环境要求, 以确保机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医院,PET/CT机房,平面布局,电源,辐射防护

参考文献

[1]曹新志.PET/CT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探索[J].中国医疗设备, 2016, 31 (1) :89-92.

[2]田忠祥, 杨军.浅谈PET/CT机房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4) :64-66.

[3]梁锦铭, 刘忠恕, 李红.某医院PET/CT中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 (2) :209-210.

[4]邓磊, 周宁, 陈以水, 等.PET/CT机房的防护改造方案设计及效果验证[J].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 (5) :167-168.

CT机房 第3篇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设备安装、建筑卫生学要求、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放射防护设施、使用的放射防护用品、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措施。

1.2 评价依据及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等相关标准。

1.3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

包括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医院CT建设项目部分设计图纸、CT机房所处位置、占地面积及毗邻关系图。

1.4 评价方法及程序

选择与该建设项目类似的单位进行类比调查, 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评价。评价程序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规定程序进行评价。

2 各环节综合分析评价

2.1 CT及CT机房基本情况分析评价

设计新建的CT机房位于医院综合楼一楼一端, 拟购买德国产西门子螺旋CT机。机房设计面积为40 m2, 机房墙壁、顶层的设计防护厚度为30 cm钢筋混凝土结构 (相当于4 mm以上铅当量防护厚度) , CT机房的大门与机房小门、铅玻璃观察窗均设计有4 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机房设备设计布局合理, 便于工作和检查。机房内设计有强制通风设备, 使用过程中要求每小时换气3~4次。机房外设计有电离辐射标志及醒目的工作指示灯。设计有患者用防护用品, 制定了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措施。

2.2 CT及CT机房主要放射性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评价

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很明确, 主要为电离辐射产生的X线及X线在辐射场中与空气作用产生的射解产物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选择与该CT机房建设项目相类似的某单位CT机房进行类比调查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电离辐射防护检测分析。

某单位安装相同型号的CT及CT机房剂量率测定结果见表1。

经对类比单位相类似的CT机房的检测发现, 各防护点的电离辐射剂量率均较低, 符合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2.3 放射性危害因素及射解产物臭氧、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分析

辐射损伤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受照剂量、剂量率、时间与空间的剂量分布、照射面积和照射部位、受照个体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及射线的能量。辐射损伤的发生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矛盾的非常复杂的过程, 机体从能量吸收到引起损伤有其特有的原发和继发反应过程。从原子水平的激发和电离开始, 继而引起分子水平的破坏 (如蛋白质分子、DNA链断裂和酶的破坏等) , 又进一步影响到细胞水平, 组织器官乃至整体水平的损伤;遭受损伤的细胞、组织、器官还可以引起机体继发性损伤, 进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的变化, 代谢紊乱、机能失调及病理形态等方面的改变, 损伤严重则导致机体死亡。

臭氧能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损伤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纤毛, 从而削弱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因此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臭氧易于继发上呼吸道感染。臭氧浓度在2 ppm时, 短时间接触即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咳嗽和头疼。氮氧化物:主要是指NO、NO2, 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上述危害可通过加强辐射防护及机房强制通风等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3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讨论及建议

3.1 在使用CT为患者提供服务时, 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及个人剂量限值。

3.2 CT机房的整体防护应当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制作安装, 严格执行原设计的防护标准, 使其完全达到原设计的防护要求。

3.3 建立严格规范的CT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建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 确保放射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3.4 CT操作人员应参加放射卫生法律法规、放射防护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并参加上岗前及上岗期间职业性健康检查, 尽早发现职业禁忌证, 按规定配备个人剂量报警装置及受检者防护用品, 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

4 预评价结论

按照上述原则建设的CT机房及从事射线工作可以达到《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各项要求。在完善有关改进措施及建议后, 该医院拟新建CT机房的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摘要:目的识别、分析、评价新建CT机房可能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并对CT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进行安全评价, 从而预防、控制或消除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保护从业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 同时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审查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该新建CT机房的选址与总体布局、设备安装、放射防护设施设计、辅助用室设置、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及射线在辐射场中与空气作用产生的射解产物臭氧、氮氧化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经类比单位该项目的实际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为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 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 在严格执行了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后, 该新建CT机房项目是可行的。

关键词:CT机房,建设项目,预评价

参考文献

CT机房 第4篇

1 设计思路

1.1 辐射防护要求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职业照射的相关规定,工作人员连续5年平均有效照射剂量限值为20 m Sv[6],年照射剂量约束评价目标为5 m Sv。目前各大医院主要通过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适当的防护材料进行防护,当X射线穿透一定厚度的防护材料时,射线强度会被削弱并降低到最高允许剂量以内,从而达到有效防护的目的。

1.2 辐射源分析

Brilliance 16 CT的X射线来源于球管,因此在设计屏蔽厚度和选择屏蔽材料时要充分考虑管电压、电流[7]。查询仪器技术参数可知球管电压在最大值140 k V时,管电流为6 m A。

1.3 屏蔽厚度计算

1.3.1 墙体屏蔽厚度

墙体屏蔽厚度与有用X射线束的工作量B有关,首先计算出有用X射线束的工作量B,然后查询实验测量得到X射线穿过铅的减弱曲线,就可计算得到墙体屏蔽厚度。影响有用X射线束工作量B的参数有:每周有用线束的工作负荷W、利用因子U、居留因子T、每周剂量当量限值p、X射线源到控制室的距离d。

(1)根据Brilliance 16 CT的技术参数,球管最电压大值140 k V,管电流为6 m A,以每周工作5 d,每天工作4 h计算,每周有用X射线束工作负荷W=5×4 h×60 min/h×6 m A=7200 m A·min

(2)假设Brilliance 16 CT设备被充分利用,利用因子U=1。

(3)假设控制室经常有人停留,居留因子T=1。

(4)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 m Sv,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每周剂量当量限值p=0.1 rem。

(5)实际测量X射线源到控制室的距离d=4.5 m。

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B=pd2/WUT[8],得出B=0.1×4.52/7200=2.8×10-4rem/m A·min。管电压在50~200 k V范围内宽束X射线穿过铅的减弱曲线,见图1。通过计算得出屏蔽材料厚度应为3 mm铅当量。

为了确保安全,考虑2倍安全系数,需增加1个半价层,查宽束X射线在铅和混凝土中的近似半价层厚度T1/2和1/10价层厚度T1/10表(表1),得知铅半价层的防护厚度为0.3 mm铅当量。因此,有用X射线束的屏蔽厚度为3.3mm(3 mm+0.3 mm),从商品化铅板标准规格角度取整数4 mm,即墙体屏蔽厚度为4 mm铅当量。

1.3.2 天花屏蔽厚度

天花屏蔽厚度与散射X射线束的工作量BS有关,首先计算散射X射线束的工作量BS,然后查管电压50~200k V宽束X射线穿过铅的减弱曲线图,可得出天花屏蔽厚度。影响散射X射线束的工作量BS的主要参数有:散射体到散射点的距离RS1、X射线源到散射体的距离RS2、散射面积为400 cm2时离散射体1 m处的散射辐射产生的照射量与入射辐射照射量之比S、每周有用线束的工作负荷W、居留因子T、每周剂量当量限值p。

(1)散射体到散射点的距离RS1=2 m。

(2)X射线源到散射体的距离RS2=4.5 m。

(3)飞利浦Brilliance 16 CT球管最大电压140 k V,预计X射线的散射角为60°,查散射的S值入射光子能量的关系表(表2),得知S=0.0016。

(4)每周有用线束的工作负荷W、居留因子T、每周剂量当量限值p与计算有用X射线束工作量B时数值相同。

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Bs=PR2S1R2S2/WST,得出Bs=0.1×22×4.52÷(7200×0.0016×400)=1.7×10-3rem/m A·min,查管电压50~200 k V宽束X射线穿过铅的减弱曲线图,得到屏蔽厚度为2.2 mm铅当量。为了确保安全,考虑2倍安全系数,需增加1个半价层,查宽束X射线在铅和混凝土中的近似半价层厚度T1/2和1/10价层厚度T1/10表,得知铅半价层的防护厚度为0.3 mm铅当量。因此屏蔽厚度为2.5mm(2.2 mm+0.3 mm),从商品化铅板标准规格角度来说,取整数3 mm,即天花屏蔽厚度应为3 mm铅当量。

2 防护措施

CT机房防护的范围有四周墙体、天花、观察窗、控制门、机房大门和通风系统,常用的防护材料有铅板、实心砖、混凝土墙和硫酸钡防护涂层。同时考虑经济性和材料实用性,四周墙体采用实心砖加硫酸钡防护涂层,天花采用混凝土墙加硫酸钡防护涂层,控制门和机房大门采用钢骨架夹铅板结构,观察窗采用铅玻璃。

2.1 四周墙体

四周墙体是X射线束朝向的地方,按有用X射线束的屏蔽厚度4 mm铅当量进行设计。墙体采用24 cm实心砖墙(相当于1 mm铅当量),并增设3 mm铅当量的硫酸钡防护涂层。由于硫酸钡与实心砖墙的粘附性不好,且实心砖墙不平整,为了保证防护效果,先用水泥砂浆将实心砖墙扫平,再涂硫酸钡防护涂层。常规做法为将硫酸钡与水泥按3:1比例混合,每次涂1 cm厚度硫酸钡防护涂层,待涂层晾干后继续,分3次完成。

2.2 天花

天花主要作用是防护散射X射线,按散射X射线屏蔽厚度3 mm铅当量进行设计。天花建筑材料为150 mm混凝土(相当于1 mm铅当量),并增设2 mm铅当量防护涂层。天花防护的施工方法与四周墙体的施工方法相同。

2.3 防护门

防护门包括机房大门和控制门,按有用X射线束的屏蔽厚度4 mm铅当量进行设计。防护门主要采用4 mm铅当量的铅板防护,为达到防护的效果,安装前先固定一个外框,框内用4 mm铅板填充,四周门框缝隙用硫酸钡填充,填充厚度超过整个门框厚度的一半,待硫酸钡凝固后,再安装防护门。防护门内部结构示意图,见图2。

2.4 观察窗

观察窗按有用X射线束的屏蔽厚度4 mm铅当量来设计。结构采用2 cm厚的铅玻璃(相当于4 mm铅当量),安装要求与防护门相同。观察窗内部结构示意图,见图3。

2.5 通风系统

CT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臭氧和氮氧化合物[9],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刺激眼睛黏膜和呼吸道,因此机房要设置通风系统。机房通风系统采用空调和排气扇,保持每小时换气3~4次,对消除射解产物、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和保持正负离子平衡等有重要作用。由于空调进风管和排气扇有洞口,也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2.5.1 空调进风管

空调进风管的屏蔽厚度应设计为散射X射线的屏蔽厚度,使用3 mm铅当量的屏蔽材料。屏蔽材料多使用铅皮,铅皮沿风管包裹完好后进入机房,进风管的延伸长度1000mm以上,铅皮接缝处搭接重叠,使用粘合剂将铅皮粘贴固定。包裹铅皮后进风管重量增加,需使用角铁骨架链接螺杆支架提拉,防止风管下垂变型,保证空调能正常运行。

2.5.2 排风扇出风口

排风扇出风口的屏蔽厚度应设计为散射X射线的屏蔽厚度,使用3 mm铅当量的屏蔽材料。通常使用百叶防护罩进行屏蔽,将其镶嵌入墙体表面,四周用硫酸钡填充,风量经百叶防护罩交叉口排出,防护铅板每页间隔重叠,保证X射线不泄露,达到防护效果。

3 监测结果

为验证辐射防护的效果,在观察窗、控制门、机房大门、候诊区、控制室取5个监测点进行γ辐射剂量率监测。具体监测结果,见表3。

通过监测结果可知,Brilliance 16 CT在开机和关机状态下γ辐射剂量率最大差值为0.006μGy/h,以此估算工作人员每年所受到的有效剂量当量He。影响He的主要参数有: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增量Dr,有效剂量当量率与空气吸收剂量率比值K,环境中停留时间t。

(1)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增量Dr=0.006。

(2)有效剂量当量率与空气吸收剂量率比值K=0.7。

(3)假设工作人员每天工作4 h,每月工作22 d,居留因子为1,因此工作人员每年在环境中停留时间t=4 h×22×1×12=1056 h。

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He=DrKt/1000=0.006×0.7×1056×10-3=0.0044 m Sv。估算结果表明,工作人员每年所受到有效剂量当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该CT防护系统符合相应标准。

4 结论

机房的辐射防护在设计前应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以达到最优防护目的。本研究设计的Brilliance 16 CT机房辐射防护系统合理、规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保障工作人员照射的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内,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摘要:目的 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Brilliance 16 CT机房,以有效防护X射线辐射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方法 首先,通过公式计算出机房墙体屏蔽厚度应为4 mm铅当量,天花屏蔽厚度应为3 mm铅当量,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及理论分析分别设计机房四周墙体、天花、防护门、观察窗和通风系统的结构。结果 分别在观察窗、控制门、机房大门、候诊区、控制室5个监测点进行γ辐射剂量率监测,计算出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照射剂量最大值约为0.0044 m Sv,远低于20 m Sv的国家标准。结论 研究设计的Brilliance 16 CT机房能有效防护X射线辐射,保护工作人员安全。

CT机房范文

CT机房范文(精选4篇)CT机房 第1篇1 机房选址PET/CT机房选址应根据医院的环境和实际建筑物的情况综合考虑,要远离居民生活区,避开工作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