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英语多重标准教学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初中英语多重标准教学(精选9篇)

初中英语多重标准教学 第1篇

(一) 通过任务型阅读培养学生理解力

在阅读过程中, 一定要强调理解, 如果没有理解就不是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不要要求学生机械地将原文读出来, 而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 把作者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 阅读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构成的主动、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一般学生得分高的题是那些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题,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而深层理解题得分低, 反映出学生在阅读技能方面还存在问题。怎么培养呢?可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 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法, 具体做法:

1. 初步理解文章, 教师巧设检测题, 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限定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如Yes或No的问题和一些选择题。

2. 任务型阅读:也就是回答问题。

3. 文章挖洞, 空出句子, 通过阅读, 把这些挖出的句子放回恰当的地方。

4. 找整篇文章主要意思:Main idea。

5. 引导学生找出某一小节的关键词。

6. 引导学生抓住所学文章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抓住文章的主要逻辑线索, 也就是把文章的句子篇章打乱, 让学生重新整理。

7. 猜测词义, 了解同义词、反义词、词根、词性的转换, 如后缀, 例如work加er, 合成词如waiting-room, sitting-room, class-room, 以使学生在阅读当中又扩大了词汇量。

8. 分析句子的结构。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 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结构也趋向复杂, 对于文章中的长句和一些复合句, 老师应教会学生分析句子成分, 扫清阅读中的障碍。如Unit 8。

9. 人与物的搭配, 谁讲这句话、谁做这件事等。

10. 让学生划出重要的信息, 如who, what, when, where, why等。

(二) 采用多样的阅读教学方式

1. 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 学习新词汇, 扩大词汇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锻炼思维, 提高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等方面, 对发展个性, 磨励意志, 陶冶情操, 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 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 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 组织好阅读教学, 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 购买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 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具有时代特点, 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 积累一些材料, 如有关文娱、运动, 饮食文化, 著名的节假日, 旅游胜地, 交通, 外国音乐, 国外家庭教育, 服装与礼仪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 很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开展初中阅读教学,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老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 课上课下要结合起来。课堂上老师要介绍阅读方法和一些阅读技巧, 并在课堂上实践, 可以限时阅读。课下再布置给学生去读, 并注意检查。要告诉学生阅读时注意意群, 不能逐字看, 要把快速看、重点看相结合, 倾向“一目十行”。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养成默读习惯。

许多学生在阅读时, 习惯于发出每个词的读音。有的学生虽没有读出声来, 但内心还是在自言自语, 一词一句地有意念地读, 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 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号上, 避免嘴唇的嚅动或低声朗读, 以免分散注意力, 减慢阅读速度。正确的默读, 其速度可以比出声的读快三倍左右。

2. 扩大视幅,

减少回视。有的学生往往用手指点着逐词阅读, 有时还来回数次往返阅读, 唯恐遗漏什么, 影响了阅读速度和连贯理解。为提高效率, 要培养学生从整个句子去理解, 迅速地从前一个句子扫视到第二个句子, 以避免频频回视、重读等不良现象。

3. 限定阅读时间。为提高阅读速度,

还需限定文章阅读的时间, 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 加快阅读节奏, 增加紧迫感, 从而为高考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4. 阅读时要做到尽量少查词典。因为查阅词典会影响阅读速度,

遇到生词可以利用上下文等来猜测、判断它的词义。阅读速度的提高, 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正确率, 也能进一步增加阅读量。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第2篇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听说读写是现行英语教材的教学手段,也是新课程所要求达到四会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批新人.语音是英语入门的钥匙,也是练好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功的基础.因此语音教学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而如何做好语音教学就摆在初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了现行初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作 者:郑婉平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41 关键词:新课程   语音教学   问题   对策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第3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充分分析,根据其实际的水平,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阅读篇目。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将阅读篇目按照具体的文章形式或者题目类型进行分类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如此分类教学,还可以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进行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还需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阅读,才能使他们真正认真地去思考阅读材料中所涉及的内容,才能使他们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意思。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兴趣点和实际生活等情况,所选阅读材料应尽可能符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和兴趣点,更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如此,才能充分吸引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采用读前、读中、读后模式进行阅读训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锻炼他们的输出能力。阅读材料要真实自然,语言要地道精确,内容要清新活泼,还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还需改变以往的方法,要围绕阅读多设计集中活动和任务,读前进行观察和思考,读中进行体验和思考,读后再进行思考,同时辅以写说等模式,这样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多种感官综合体验,在阅读输入语言的基础上逐渐锻炼语言的输出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可以主要选用课本上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首先应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使其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并引导他们学会筛选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接着从这些重要内容着手,进行推断猜测,攻破一些自己不大懂的词语或者句子,进而更加全面地掌握文章大意。再利用自己熟悉的文章内容,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如此,经过反复阅读,学生对文章越来越熟悉,在理解了文章大意之后,还能逐步掌握文中出现的特色句式、短语等,同时也对学生的语感进行了有效训练。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遇到相同类型的句式、文章时就能够有效提高阅读速度,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大意。良好的阅读速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而且速度快了还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2. 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单词或句式。因此,培养学生对文章中生词、生句的揣摩理解能力,也会有效提高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生词和句式,这一方面可以为其以后的阅读做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来带动其英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练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他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阅读理解最为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断章取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尽量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做阅读理解,正确的方法一般都需要首先进行全文通读,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在一些提示中,特别是学生经常存在问题的提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进行经验总结以及解题的方法步骤的总结,并且提醒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注意。这种阅读训练,能帮助学生掌握很多精彩的句型,可以为其写作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写作教学等一样,是用于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把握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教学的配比,使两者能够相互促进,齐头并进。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全面提高。

摘要:阅读能力的好坏对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有很深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理解和写作等能力。英语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试题 第4篇

发布者:杨旭红 发布时间: 2011-11-23 17:57:11

《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试题

单位 学号 姓名

一、判断题(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х”,每题2分,共20分)

1、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重要,是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

2、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3、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4、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

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5、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

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思想,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6、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

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7、现在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主,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和书面考试的成绩。()

8、课程目标级别完全等同于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

9、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三方面的内容。

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10、在某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或辩论、增加词汇训练、进行写作训练等等。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 “()” 为主要内容

A.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B.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C.能做什么 D.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2、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是:()

A.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是 B.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教师要尽可能把情感态度的讨论渗透到外语学习过程之中

D.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从事这些活动必须与他人合作

3、()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A.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B.文化交际能力

C.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D.终身学习能力

4、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评价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提倡()方式。

A.终结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综合性评价 D.标准化考试

5、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A.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B.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C.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D.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6、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

A.文化导入 B.利用本国文化 C.了解异国文化 D.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A.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B.文化交际能力

C.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D.终身学习能力

8、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A.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B.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C.使学

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D.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9、教师了解一些常用的教学统计方法,除了对于考试分数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计算之外,将它们合理应用在教学研究中,例如,调查不同教法、不同材料等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等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把语言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A.言语规律 B.语言发展的规律 C.语言学习的规律 D.语言教学的规律

10、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A.需要转变思想,端正对教材的认识 B.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C.采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活动灵活多样的教材

D.更好地认识教材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分析(35分)

下面是关于外研社新标准初一年级下册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Unit 1 Everyone will study at home.的教学设计,请根据新课程理念分析该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学设计的结构、设计理念、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的合理之处及不当之处,并修改你认为不妥之处。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外研社新标准初一下册第四模块第一单元,本单元的语言目标是 “to understand

conversations about future life;to process information of future life in the listening material;to talk about the prospect of one’s own school”,学习一般将来时: will + 动词原型。本单元是以学校为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想象导入将来时态,使语言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十二三岁的中学生富于幻想,鼓励他们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学校,也许是他们

心中期望的学校,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本单元以“讨论未来的学校”为主要内容,通过听、说两种形式使学生能听懂谈论未来的简短对话,能判断未来事实,能用will来表达自己的想象。

2.教学目标

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学习掌握词汇cable TV, calculator, cell phone, chalk, Internet, satellite,everyone, no one和句型 will + 动词原形

(2)能力目标:在语言输入的同时完成语言输出,在听说中提高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包括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能听懂谈论

未来的简短对话,能判断未来事实,能用will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想象,并能向同学们描述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如对未来学校的设想。

(3)情感目标:通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4)文化意识:高科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能注意民族文化的传承。

(5)多元评价:初中生很在乎他人的评价,自我意识却不断增强。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在给出恰当公正的评价同时,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主要采用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口头评价方式。

3.教学策略:(1)开放式教学策略。以有限的课堂为载体,带学生进入广阔的知识天地。(2)兴趣激发策略。只有让学生真正有了参与的欲望,才能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3)任务型活动策略。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巩固往往有良好的效果。(4)循序渐进和尊重差异策略。由简到繁,由难及易,为有困

难的学生搭好梯子,让有能力的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

4.学习策略:(1)有信心,热情地参与课堂上各种活动:能听懂本单元听力的内容和含义,训练学生细节辨认能力,培养学生细节听力技巧。(2)合作学习,任务要求要明确。学会收集,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注意学习方法,及时提问并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他人之长处,学习沟通技巧。(3)课前能作延伸学习,如:小组成员共同查找一下学校中常见事物的英

文名称,并设想在未来的学校会见到的东西。

5.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同时辅助多媒体教学。用音乐,图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

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6.教学重点

(1)重点词汇cable TV, calculator, cell phone, chalk, Internet, satellite, everyone, no one

(2)听懂并使用一般将来时来表达自己想要做的事

7.教学难点:一般将来时态的理解和运用。

8.学习任务:(1)课前任务:了解学校用品的名称。(2)中心任务:学生能够用will表达对自己的设想。(3)可操作性任务链:任务①听对话,完成表格。任务②读对话,选择合适的回答。任务③能够根据对话的内容,小组进行问答。(4)拓展任务:运用will谈论十年后我们学校的情景。(5)课后研究性

任务:运用will 描述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9.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Step 1 Lead-in(Activities 1 and 2)10’

1.Listen to a song “Top of the world”.3’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设计意图 First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song “Top of the World”.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After that, let the students tell me what they are feeling.them?(Activity 1)3’ 学习新课打下伏笔。2.Look at the pictures.Which words can you use to describe 用猜谜游戏把学校中容易出现I will say, “OK.Just now, we listened to the song ‘Top of 的摆在学生面前,之后展示图片和单the World’, and now we feel very happy.If we think about something 象。以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解决在后面about the school in the future, we will also feel happy.This class 的词汇障碍,为听对话做准备。let’s study something about the school in the future.Now let’

s play a guessing game.”

3.Work in pairs.Say what you use to study English.(Activity

2)4’ 本活动呈开发性,使学生有很大度,便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

I will give them three minutes to discuss in pairs what they 景知识词汇。

use to study.And then, each pair tells me the answer.But they mustn’t tell me the same things.Step 2 Listening and reading(Activities 4, 5 and 6)25’

1.Listen and check the true sentences for Daming and Betty.8’ First, ask four students to read the four sentences.And then, two exercises.2.Listen and read.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Activities 5 and 6)17’ 本活动是进行听力和口语训训练学生细节辨认能力,培listen to the dialogue between Daming and Betty carefully and finish 技巧。

听力信息的再处理,展示will的一Listen and read the dialogue.And then, finish the questions in 及回答。看似正误判断题,其实是pairs.Act the dialogue.Let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school they 的听力的同时对一般将来时态的一like in the future.In the end, have the students know how to use the 及其回答做了很好的展示。Simple Future Tense by themselves.Step 3 Speaking(Activity 8)(10’)

Work in pairs.Talk about what your school will be like in 10 years.First, work in groups to draw a picture about the school in the 艺。future.四、请谈谈您现在参加的基于网络学习的远程研修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对初中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及不利之处,并提出您的改进建议。可举例说明。(25分)

初中英语多重标准教学 第5篇

一、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 充分的、以理解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 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因而, 必须重视学生的听力培养。

1. 利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 教师应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 熟练地使用课堂用语;并且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说英语, 事实证明, 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能完全听懂你的指令、要求, 并用英语参与课堂活动。

2.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比如, 在上课伊始5分钟内, 让学生“Free Talk”, 自由对话。可以师生对话, 也可同学问答, 对于表现出色的给予适当的鼓励。不出一年半载, 学生就能自导自演自评, 遇到不会表达的语句, 也会主动来请教你。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 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绕有兴致地欣赏, 练习了自己的听力。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可谓一举多得。

3. 创设情景, 激发听的欲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一切机会用英语会话, 鼓励收听、收看一些英语节目。中学英语听力的培养宜视听结合, 培养利用情景获取信息的能力, 视听结合是指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 教师的动作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听说。这样有利于理解和强化刺激, 加深记忆。而不是边看文字材料边听, 因为这种视听结合会助长听觉对书面文字的依赖, 也不符合听的真实性。应在一些情景 (如课文图片) 提示下, 听懂内容, 再打开书本, 检查听力效果。

4. 教授一定方法, 提高听力水平

作为一种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 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 则需专门培养, 教给学生一定的听力技能和技巧。

(1) 识别技能, 即识别语言、词汇、语法、语义等知识的技能。例如能辨别出听力材料中多数单词的词义、词组意义, 能听懂对话里一些明显的连读等。

(2) 预测能力, 即对将听材料的语句的预料和内容情节的期盼和估计, 以及根据上下文对熟悉或者没听清楚部分进行猜测, 也就是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判断, 得出结论的能力。预测能力的培养, 对刚接触英语的中学生特别重要。

(3) 抓主干, 即通过听关键词、语调等手段来抓内容大意。因为事实上我们只需要知道其主题大意, 而不需逐字逐句、一字不漏地全部接受, 其实, 那也是不可能的。教师可教给学生用摘录、画图等方法来做听力练习, 特别是含有地点、方位内容, 或者有比较性内容的短文, 用这样的方法效果尤其好。

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已成为当今英语教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

1. 通过语言操练培养交际能力

语言操练不等于语言交际, 语言操练的着眼点是语言形式,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的交际能力, 而不是使学生单纯地掌握语言形式。在英语教学里通过语言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首要前提, 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要有机结合起来。如联系自己的生活交际, 利用课文里的词语、句型, 叙述自己的思想, 谈学习后的体会和收获。通过问题的回答, 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词汇、句型, 更重要的是交流了思想。所以教学新材料时, 可先进行机械练习, 再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性练习,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进行交际, 逐步地把语言操练推向语言交际。

2. 教学过程交际化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应该做到师生交流, 学生之间交流, 用真实的语言材料, 用英语教英语和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还要设计多种情景, 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表情, 伴以手势、动作, 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 为学生使用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此外, 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姿势辅助说话, 充分利用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说话的力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学到英语的实际内容, 另外, 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师生英语交际的机会, 如组织教学、讲解、布置作业、解答问题, 一切活动都要用英语进行。这样, 学生运用英语的习惯才能养成, 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3. 突破教材,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在利用课本的同时, 使用电化教学手段, 逐渐增加与课本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以教师为指导, 指引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即用一种语言表达、接收、传输信息, 让学生很快就能深刻地感到, 书本上的英语只不过是活生生的有趣的交际工具的一种书面符号, 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要真正达到脱口成章还需要自己的实践运用。

三、培养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 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使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任务, 依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性质,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的精力应倾注于学生精读, 略读和速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 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目标。

B

2. 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单词, 学习新词汇, 扩大词汇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对发展个性、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已有的课本阅读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 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加强对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促进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

(1) “语言点问题”的设计与作用。根据阅读课文材料, 教师要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语言知识的展现, 浅而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 可了解材料内容, 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 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2) “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 教师要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 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 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 加深其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从而获得中心意思。同时,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 可精选几个重点段落、篇章, 引导学生加强朗读, 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 加深对句子、文章的理解, 领会作者的意图、态度、感受, 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3) “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在处理语言点知识, 对文章整体认识后, 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可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让学生相互讨论, 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提高其捕捉、加工、整理材料信息的能力, 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四、提高写作水平

(1) 写作前,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材料,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开展讨论, 收集材料。

(2) 讨论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同时板书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型。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 列出写作要点, 拟出写作提纲, 最后扩展成文。

(3) 写作完毕, 教师选择几篇文章进行点评, 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自评, 互评。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语法教学

新课程到底还要不要教语法? 回答是肯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 教法陈旧, 模式单一。他们脱离现行教材, 不仅阅读课上讲语法, 在口语和听力课上也大谈语法。语法课上更是实施“注入式”教学大部分时间唱“独角戏”, 忽视语言技能的训练, 混淆语法教学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但是也有部分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误认为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 他们甚至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 淡化就是不必重视。结果, 不少青年教师不关注中学英语基础语法, 更不研究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最多也就是对教科书上的语法部分照本宣科地过一过, 从而导致许多学生由于基础语言知识和结构掌握不牢, 不仅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口头表达, 更写不出几句没有任何语法错误的完整句子。为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审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深入探讨语法教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英语语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法是联系词汇与句子的纽带, 它揭示了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 (Wilkins1974) 在《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一书中明确提出 :语法是学习的中心, 是保证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 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因此, 对于缺少语言学习氛围的中学生来说, 要初步掌握并运用一门外语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与母语相比, 外语教学只能是速成。对于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生来说, 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有助于他们更好更快地学习外语。所以, 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改革传统语法教学模式, 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法教学不论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与传统的语法教学不同。新课标要求教师明确中学语法教学的目的, 并且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教师教授语法不是最终目的, 而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 其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 而是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 从而达到学生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在教学方式上则要完全抛弃过去那种以讲解与传授为主, 死记硬背语法条文、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学模式, 采用全新的建立在FORM、MEANING和USE三个不同维度上的三维语法教学法, 即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 与语篇理解和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语法教学除了沿用我国传统语法教学中合理、有效的部分外, 还必须作出调整、改进和创新, 体现新课标的语法教学的目标要求及其新的教学理念。

1.活 动 式 语 法 学 习 法

传统语法教学的操练巩固活动大多都是以教师为活动的中心, 以句型套用、中英文例句互译为主要训练手段。虽然, 我们现在仍然可以使用一些句型套用、中英文例句互译方法操练语法, 但总体说来, 这种方法显得枯燥、乏味、单调、陈旧, 而且效果不太理想。目前, 应该大力倡导教师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创设运用这个语法项目的情境, 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的活动结合起来, 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以“可数名词复数”这个语法项目为例, 教师必须把握该语法项目的最主要的交际功能, 围绕“确定的计划”创设使用该语法项目的新的语境, 设计使用该语言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 让学生依据语境, 通过听、说、读、写活动巩固、掌握该语法知识。

下边举一个活动设计实例:语法点: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词汇 :表示容器 与食物的 单glass, bowl, piece, apple, cake句型。

(1) — ——How many cups/glasses/bottles/bowls/pieces...canyou see?

— ——I can see only one/three/...

(2) — ——Hi, can I help you?

— ——Yes, please.I want/I’d like some...

— ——How many...do you want?

— ——I want two kilos, please.

— ——How much is it/are they?

— ——Let me see.

— ——Oh, ...yuan/dollars.

— ——Here’s the money.

活动步骤: (1) 教师将6幅图画 (其中3幅是食物, 3幅是容器) 分别发给6个小组的一位学生, 要求其写出饮料或食品的数量, 如a glass of orange juice, an egg等。 (2) 教师让每组的另一位学生改变其中的实义词 (表示容器、食物或数量的词) 组成另一正确的词组。如a glass of water/a bottle of water/a glass ofmilk/...an egg/two eggs/an apple/...等。

(3) 教师示范后 , 要求各组学生一次在图画的空白处写下去。各组完成后, 教师将各组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并让全班评出词语变化最多的一组。

(4) 学生4人一组进行现场购物 ( 突出购物数量 ) , 然后挑选两三组学生上台表演。例如:

A:Hi, can I help you?

B:Yes, please.I’d like some pears.

A:How many pears do you want?

B:I want two kilos, please.How much are they?

A:Let me see.Oh, 10 yuan.

B:Here’s the money.

这个活动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将语法教学与激发兴趣、形成性评价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融合在一起, 较好地体现新的语法教学观。

2.任 务 式 语 法 学 习 法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讲的任务比较起一般活动, 应该是更接近实际生活, 更接近真实交际。在语法教学中,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计一些任务, 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 在运用中学习掌握语言形式、语言规则。下边以“现在进行时表将来”这个语法项目为例, 介绍相关的任务设计:

任务:接待来访外国学生网友最佳计划创意大赛。

要求: (1) 个人写出一篇连贯的接待计划, 文中至少包含八个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将要发生的事态的句子 ( 一般情况下 , 教师可以在写之前 , 通过Brainstorm活动 , 给学生列出一些可能会用上的动词或者动词短语。如;come, go, arrive, return, meet, leave, climb, do, start, invite, stay, spend one’s holidays, take a boat ride, see a play, have dinner, play tennis, show sb around...etc.) ;

(2)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讲述自己的安排 ;

(3) 小组内挑选出最有创意的那一份并集体对它进行补充修改, 形成小组成果;

(4) 抽出一个小组准备在全班呈现其成果 ;同时让全班其他小组从以下四个题目中抽取一个话题, 在听完呈现小组的发言后准备按抽到的话题轮流发言;

四个话题 如下 : 1 Whose plans sound like the most fun?Why?2 Whose plans sound like the most boring?Why?3 Whoseplans sound like the easiest to arrange? Why? 4 Whose planssound like the most original? Why?

(5) 三个小组的代表讲完后 , 各小组对照三个计划安排 , 按照抽到的题目进行准备;

(6) 按照四个话题的顺序 , 先让抽到话题 :1的几个小组代表发表他们小组的看法, 然后话题2, 直到话题4, 争取每个小组都有发言机会;

(7) 教师进行简要点评后, 再布置每个小组课后再次修改 , 敲定他们的接待计划, 并抄写出来, 张贴在英语园地;由各小组投票, 最后由评审团评出前三名;

(8) 基础较好的学校和班级还可以再增加一个说的活动 , 即安排在第二次课堂活动中以说的形式让各小组依据以上四个话题作为评价标准, 再根据其是否至少包含八个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将要发生的事态的句子, 发表他们的口头评价意见, 评选出一个最佳创意的接待计划 (可以自荐) 。最后对各小组的口头陈述及其书面接待计划进行综合评价, 评出前三名。

评价方式:由英语科代表与大组长组成评审团, 进行四人小组捆绑式评价。

3.探 究 交 互 式 语 法 学 习 法

新课改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学语法教学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学习语法。以小组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内容, 依据教师的指引, 围绕某一个语法项目, 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自己收集、筛选、分析、处理、运用各种信息;再通过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降低学生作为被动学习者的焦虑感, 真正使学生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曾观察到有一位教师采用每八人小组每学期轮流先在课下准备一个语法项目, 并预先准备好一个电脑课件, 推选两个学生充当小老师展示他们小组对该项语法的认识, 老师则在旁边充当助手, 进行补台, 并将此项活动纳入平时的形成性评价。由学生充当老师, 课堂气氛别具一番风味, 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认 知 式 语 法 学 习法

认知是信息加工、问题解决和记忆的过程, 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认知式学习是个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技能, 包括各种有意识的学习方法。

(1) 对比法。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 , 在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此现象, 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某些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 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 启发他们找出关键点, 发现其差异点。例如, 在学习某些形容词化的分词时, 学生对该用现在分词还是用过去分词总是迷惑不解。他们可能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的 句子 :The excited people were watching the exciting football game. 但当此类分词修饰voice, eye, expression等词时 , 学生开始迷惑起来。此时教师可举以下两个例句:

“Don’t move, or I’ll kill you! ”the man said in a frighteningvoice.

“Please don’t kill me.”the girl said in a frightened voice.

由此看出, 现在分词表示的是人或事的自身特点或对外界产生的某种感情。过去分词表示人或事因受外界刺激而流露出的某种感情。经过对比, 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很快“化难为易”, 学生就会轻松掌握语法规则。

(2) 归纳法。归纳法即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 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 找出规律, 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 这样使学生更易接受、理解和掌握语法。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 学生在表演动作的同时, 反复操练:

What is Li Lei doing? He is standing.

What is Wei Hua doing? She is opening the door.

What are you doing? We are singing.

通过反复再现语法现象, 教师加以点拨, 学生就会很快地归纳该时态的结构, 并且掌握其用法。

初中英语多重标准教学 第7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 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 以期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而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在良好的客观学习环境之下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 运用多媒体于课堂教学, 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于英语教学, 它可以再现图、文、声并茂的语言环境, 为英语教学提供更为理想的条件, 创造出一个更富表现力和真实感的环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效率倍增。

多媒体教育主要在三个环节:一是引入层,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兴趣。二是新知层, 在必要的时候, 对必需的内容选用现成的课件或自制课件进行辅助理解, 如重、难点, 引导和推动学生感觉新知;然而, 由学生自己总结抽象出知识点或规律;再经过问难、质疑、解疑、创新, 辨析整合新知。三是课堂练习层, 在理解的基础上, 学生通过多媒体设计的练习题来消化、巩固、升华新知。这样的辅助,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2. 创设会话环境

不论是复习旧课, 还是学习新课, 教师都应让学生进行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进行语言的灵活运用, 从而巩固复习内容, 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乐趣中复习、巩固旧知识, 在再创造中学习新知识。这种方法促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譬如, 在八年级下册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一课中可以设计一个“为创建文明班集体提建议”的情景剧。剧本主题:学校号召我们争创文明班集体, 我们要争创第一, 想一想班上还存在哪些不足, 怎样礼貌地提出你的建议?活动方式:自由分组, 一组三人, 一个学生说出班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个学生用句型“Would you mind...”提出建议, 最后一个学生回答。这样, 在学习新句型的同时, 也对学生进行了文明教育。

3. 开展竞赛, 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 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 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 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 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 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 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 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 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 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 应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

1. 学生自制教具

让学生自制教具, 譬如, 制作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 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 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或者句型等内容。一周后, 这些教具被运用到课堂上。在课外学生积极地制作图片, 课上他们都期待自己“作品”的出现。也可以开办“英语角”, 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 使学生学习对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的兴趣和动力, 从而能积极自主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2. 采用训练型学习策略

训练型学习策略, 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的总结归纳。这是进行知识反刍和积累的过程。可以在每个学期的期中或期末的复习阶段中安排学生就已学过的单词、句型、重点语法进行这种训练型的学习活动。譬如, 活动方式:让学生设计表格、制作英语周报、制作图片或者情景剧等等, 将所学的知识连串到这些活动中, 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第8篇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采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素质。在新课标下, 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上好每一节英语课呢? 为此, 结合本人近年的教学实践, 就此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供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实施后, 从英语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 当前的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改变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枯燥乏味的课本教学, 教师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 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让学生在言语中学习英语语言。当前的课程改革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承认学生是有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欲望, 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习英语不能死记硬背, 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创新。作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 预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上英语新课之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学号英语的重要手段, 预习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袖管, 同时可以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材课中的部分新知识, 对新知识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好统计和标注, 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后带入课堂中, 认真听老师讲解, 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 尤其对课前预习所遇到的问题专注地听讲, 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果, 发挥了预习的重要作用。可见课前预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同时回顾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

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了解到教师对这节课的成功与否, 同时要从学生学得是否轻松, 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 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很多教师都有这种体会, 相同的教学内容, 往往在第二个班级上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原因就在于教师根据前一个教学班级的信息反馈, 对下一个班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出了调整。例如:在教学look for与find, listen to与hear两组词的区别时, 正巧我班有一学生因丢了钱包而上课时走神, 这时我把事先备课时准备的材料作出了调整, 举了下面这个例子。I heard a piece of bad news thatmede me unhappy, Xiaoming lost a book which named How theSteel Was Tempered Parts yesterday afternoon. He looked for it athome and school this morning, but he couldn’t find it . so he islistening to me . But he may not hear me clearly because he is badmoon.结合这样的语境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察言观色, 及时有效地捕捉学生的各种反应, 恰到好处地用于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学习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 学生不能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寻找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 与学习汉语不同。作为学习母语, 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 就有着学习母语的天然环境, 在正式书写汉字之前我们也可以轻松地使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达一些基本的观点了, 根本就不需要学习任何的语法就能熟练地出口成章。然而学习英语, 我们没有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说的环境, 我们就要寻找恰当的方法不让学生产生对英语的厌学情绪。我们学习英语, 要提高口语就要尽力地寻找联系口语的环境, 例如参加英语角。要提高听力就得大量的听录音带, 听广播英语。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得大量的去阅读相关的英语文章。

五、注重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中午休息、课间休息、周末等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谈, 获取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学习情况, 当了解到学生对自己某天或某节课感到兴趣很浓, 氛围浓厚、参与的积极性极高, 那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达成了一致, 教学效果自然就很好。另外若条件允许, 可以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 比如参加英语角口语活动, 英语演讲比赛、快速的单词记忆游戏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的课外活动与课堂相比, 气氛较好, 学生较随意, 不再那么拘束, 老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成立朋友式的合作伙伴, 同时在活动中让教师了解到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等, 将这些课外反馈的信息有效地用于英语课堂教学, 必将是课外活动产生巨大的奏效。

总之, 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习科目, 在教学中, 我们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教学,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明玉.注重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J].考试周刊, 2008.

初中英语多重标准教学 第9篇

一、何谓“任务型”教学法[2]呢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新的教学法。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 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语言项目, 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 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解释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及优势

1. 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现以我上过的一节课来举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上的实际运用[3]。美版教材N ew H orizon English 3 U nit7中有篇标题为Science Fiction的课文, 文章介绍了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个作品From the earth to the m oon。围绕登月之旅这一主题, 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在课堂导入环节, 我用大量图片刺激学生, 让学生对月球有个直观的了解, 并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果有一天他们必须得去月球生活, 哪些东西他们必须带?为什么?”如果哪位同学的观点有新意, 就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学生们畅所欲言, 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来谈论去月球所需的东西, 这为下一个活动做好了铺垫。活动二:我让学生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设想未来在月球上的生活, 并指定每小组谈论一个方面。这样, 等到呈现时就不会听到重复的内容。在最后呈现的环节里, 学生们有的通过演讲形式, 有的通过绘画伴随讲解形式, 还有的通过表演形式呈现出了他们的讨论结果。

2. 简析“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在设置这两个活动前, 我就一直在思考:活动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方式要尽量真实。所以, 我设计的活动不仅真实, 而且是有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其次, 我的活动是针对全体学生的, 而不是只让部分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 我把活动设计为若干形式, 有问题回答, 有小组讨论, 有要求整组呈现, 也有要求个别呈现的, 通过多样的形式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4]。最后, 学生呈现出来的活动结果应使我的学生有成就感。因此, 在每个活动结束时, 我都会用如“good, great, wonderful, excellent, Y ou did a good job”等语言表扬学生。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不足及探讨

1. 如何解决“任务型”教学法的不完备方面?

当然, “任务型”教学法仍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 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能建立起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5]。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 教师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提高。

2.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长期以来, 我都坚持每日课前5分钟的课前演讲即D aily R eport, 虽然这一环节时间很短, 但在评价机制的操作上却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容易。初一时, 我总是会在daily report之后问学生:whatdo you think ofthis report?可学生回答来回答去总是good, great, wonderful…

针对这一情况, 我让学生从content,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accuracy这四方面来评价汇报者的演讲, 并规定以每部分各25分满分100分的标准, 进行打分。通过这样的训练, 汇报者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 在课后不断改进自己。因此, 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 制定的评价体系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并学会自我评价[6]的方法。

因此,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初中英语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活动, 力争让每个活动都源于生活, 贴近生活, 也让学生们可以从活动中锻炼自己, 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同时, 教师们也可以尝试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评价体系, 通过这个评价机制去分析了解学生, 丰富自身教学经验, 并从实践中探索和研究问题, 争做“研究型”教师。

摘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初中英语教师应从学生自身特色出发, 对课堂上的每一环节认真合理设计,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饶有兴趣地学习知识。但是“任务型”教学法存在一些不足, 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应在课堂上形成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 让学生自觉、自主、自信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任务型教学法,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仕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1) :3.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35.

[3]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7) :145.

[4]陈琳, 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J].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7) :237.

[5]田杰.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3) .

初中英语多重标准教学

初中英语多重标准教学(精选9篇)初中英语多重标准教学 第1篇(一) 通过任务型阅读培养学生理解力在阅读过程中, 一定要强调理解, 如果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