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C60高强混凝土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C60高强混凝土(精选4篇)

C60高强混凝土 第1篇

福州中旅城二期高层住宅楼工程位于福州市五四路,设计单位为福建省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由福建建迪商品混凝土公司提供商品混凝土。工程地下2~4层为人防、停车场;地下1层及地上裙楼1~7层为商场,8层以上为四栋塔楼,总建筑面积共24.67万m2,地上约17.6万m2,地下约7.07万m2,其中10层以下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为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 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

(1)新拌混凝土要有较好的流动性、扩展度、保水性及粘聚性,只允许混凝土产生微量泌水、分层,不能有离析现象存在;

(2)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要好,其中要求坍落度为200±20mm、扩展度≥500mm,并能保持60min坍落度经时损失小于30mm;

(3)具有较小的收缩值,以减少体积收缩裂缝;

(4)硬化后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设计的强度等级1.15倍。

3 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只有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的原材料,才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因此要对本地原材料的品质、性能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再根据经济优质、因地制宜的原则,找出适合于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

3.1 水泥

优先选取旋窑生产的强度等级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等。在原材料中,水泥对外加剂的影响最大,水泥品种不同,矿物组成、掺合料、调凝剂、碱含量、细度等不同都将影响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如掺有硬石膏的水泥,对于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将产生快硬或使混凝土初终凝时间大大缩短。

水泥选用江西万年青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负压筛法)为1.6%,初凝时间为115min,终凝时间为195min;fce28d=50.7MPa,安定性合格。

3.2 集料

砂石级配和粒形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影响很大,应优先选用II区天然中砂,石子应优先选用连续级配的碎石,石子的粒径宜小不宜大。另外,严格要求砂石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砂选用福州闽江中砂,细度模数Mx=2.6,表观密度为2610kg/m3,含泥量为0.4%,泥块含量为0.1%。

石选用福州闽侯荆溪碎石,粒径5~25mm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2640kg/m3,针片状颗粒含量为4.3%,含泥量为0.1%,压碎指标值7.0%。

3.3 外加剂

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大,水胶比低,强度要求高,混凝土坍落度大,为了满足混凝土的性能及施工要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提高性能,同时降低水泥用量,减少工程成本,外加剂地选择尤为重要。选用外加剂时,应着重考虑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保水性等,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离析和泌水。高效减水剂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最常用的外加剂品种,减水率一般要求大于20%,以最大限度降低水灰比,提高强度。其品种中的萘磺酸盐高效减水剂与聚羧酸盐减水剂相比有明显的弊端,如减水率不够,坍落度及流动度经时损失大,收缩大、泌水多等。

因此,外加剂选用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制TW-PS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1.3%,保水性好,坍落度损失小,1h坍落度值在180mm以上。

3.4 矿物掺合料

3.4.1 粉煤灰

粉煤灰的形态效应及微集料效应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大、保塑性增强、坍落度的经时损失减小、可泵性好。由于粉煤灰的活性效应,使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得到改善,高效减水剂含碱所造成的副作用可能转化为有利的碱激发作用,从而带来正效应,同时使用几种矿物掺合料可达到更好的效果,获得所谓的“超迭效应”。研究表明获得超迭效应的前提是水胶比低,而C60泵送混凝土水胶比低正好有利于超迭效应的发挥。

粉煤灰选用福建同益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F类II级粉煤灰,其中SO3含量为0.7%,45μm筛余19%,需水量比100%,烧失量2.0%。

3.4.2 磨细矿渣

为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及减少泵送压力,防止出现泵送阻管现象,选用福建中联建材微粉有限公司S95磨细粒化高炉矿渣,其比表面积为434m2/kg,SO3含量为0.4%,流动度比98%,烧失量0.9%,其效用一方面可进一步促进"超迭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改善胶凝材料的颗粒级配和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与结构的耐久性。

3.5 水

选用生活用自来水。

4 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配合比设计

4.1 配合比设计原则

4.1.1 水灰比W/C

现行JG55-2000《普通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鲍罗米公式对C60以上的混凝土已不尽适用,而《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HSCC-99)要求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不应低于强度的1.15倍,故该混凝土配制强度定为≥69 MPa。此外,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目前尚无完善的公式可供选用,故配合比设计时通常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原材料和经验选定水灰比。根据以上设计原则,结合工程实践与试验经验,在试验中选用了选择水胶比为0.25~0.27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

4.1.2 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普通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用水量可根据坍落度要求、集料品种、粒径来选择。因此,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可参考执行,如由此确定的用水量导致水泥或胶凝材料总用量过大时,可通过调整减水剂品种或掺量来降低用水量或胶凝材料用量。也可以根据强度和耐久性要求,首先确定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再由水灰比计算用水量,当流动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再通过调整减水剂品种或掺量加以调整。

考虑到混凝土在运输期间坍落度会有所损失,故将试配时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220~240mm之间,又因单方用水量不宜超过180kg,故选用145kg。根据水灰比0.25~0.27,计算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为537~603kg。

4.1.3 砂率

根据《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及《普通混凝土配合设计规范》(JGJ55-2000)规定,泵送混凝土的砂率为38%~45%。但由于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较大、用水量较少,故适当降低砂率,选34%~38%即可,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优砂率。

4.2 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实验与应用

根据《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及《普通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55-2000)及以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验,确定试配强度为69.0MPa,砂率取36%,粉煤灰按5%掺入,超量系数取1.4,矿粉按20%掺入,超量系数取1.1%,容重取2400kg/m3,水灰比以0.26为基准分别增减±0.01,经计算得出配合比如表1所示,进行试配,并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4.2.1 混凝土实验配合比确定

kg/m3

采用水胶比分别为0.25、0.26、0.27拌制三组混凝土拌和物,并测试其工作性能与立方抗压强度、氯离子扩算系数及混凝土干缩率。

三组拌合物分别观察其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制作R7、R28试件进行强度检测与耐久性能检测,最终选用水胶比0.25为施工混凝土配合比。

4.2.2 混凝土泵送及混凝土养护

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粘度较大,当混凝土泵送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压升高、输送管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可先用木槌敲击输送管的弯管、锥形管等部位,并进行慢速泵送或反泵,防止堵塞。

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构件中,因水泥用量高,混凝土水化热大,混凝土内部温度高,水份散失快,为避免产生干缩裂缝,在混凝土达到终凝后,顶部覆盖棉被浇水养护。终凝12h,拆除墙、柱模板,边拆边挂棉被浇水养护,为保证养护质量,棉被满挂,并用铁丝将麻袋绑在构件上,使棉被紧贴其上,不间断循环浇水,使棉被始终保持温润,平台满铺麻袋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2.3 混凝土质量评定

本工程施工中发现,所供C6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较好地解决强度与混凝土可泵性这一技术难题。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粘聚性与保水性良好,无离析泌水现象。根据现场随机取样制作并送试验室检测的C60试块30组试压结果得知:fcu,max=73.6MPa,fcu,min=65.5MPa,mfcu=68.52MPa,fcu,k=60.0MPa,按GB 50204-2002标准中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评定结果表明该批C60混凝土合格。构件外观检查高强混凝土柱和墙均未发现裂纹等异常情况。

5 结论

实践表明,C60高强高性能在混凝土配制、生产、施工中只有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混凝土满足泵送、强度及耐久性指标和要求。

(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胶凝材料量较多,砂率可适当减少,并选择合适的集料级配、水泥品种及用量。

(2)配制大流动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要求低水胶比。水胶比越低其强度越高,必须解决高强度所需低水胶比与满足流动性所需混凝土粘度低矛盾,即优选质量良好的高效减水剂,如TW-PS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来满足其工作性能。

(3)利用优质矿物掺合料来取代水泥。矿物质掺合料不仅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实性,还可以改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保水性、泌水性、稳定性和粘聚性,以达到泵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

(4)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其水泥用量较大,易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和温度应力裂缝,施工中应加强养护,如以湿草袋或湿麻袋加强养护等。

参考文献

[1]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S].JGJ/T10-95

[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JGJ55-2000

[4]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CECS104:99

[5]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S].CECS207:2006

[6]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S].HSCC-99

C60高强混凝土 第2篇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是发展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梁、柱结构中,采用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可减小截面尺寸,减轻自重,提高结构承载能力高强自密实混凝土须采用高性能的外加剂和优质掺和料,选用洁净的粗细骨料,并采用低水灰比,以达到高强耐久的性能[1]。同时混凝土泵送施工和养护也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1 工程概况

北京日出东方酒店整体为椭圆形玻璃幕墙结构,外观类似拔高了的国家大剧院,是2014年APEC会议的标志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83 490m2,地下2层,地上19层,高91 m,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核心筒结构采用C60高强混凝土,3层以下以直柱结构为主,3层以上以斜柱结构为主,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 配合比试验

2.1 试验原材料

工程选用P·O 42.5水泥,Ⅰ级粉煤灰(烧失量为2.92%),水洗砂,沸石5~20mm,HZ-D防冻剂(具有减水效果)水泥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2.2 试验配合比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60,坍落扩展度(160±20)mm。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设计强度等级为采用重量法计算配合比[2]。选用3个水胶比进行对比试验,试配配合比如表2所示。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混凝土性质检测

对表2中的3个配合比进行试配,新拌混凝土黏聚性良好,无泌水现象,其和易性、强度和抗渗性结果如表3所示。

3.2 混凝土水胶比与强度关系

水胶比与强度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kg/m3

由表3和图2可知,3个不同水胶比配制的混凝土出机坍落度和1 h坍落度后均超过200 m m,满足工程自密实要求;28d强度均超过65MPa,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工程实际要求,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结果,选取配合比2作为设计配合比。

4 工程应用

4.1 混凝土浇筑方案

核心筒钢管混凝土结构3层以下主要为直柱结构,采用高抛施工方法;3层以上大部分为斜柱结构,采用顶升法施工

1)混凝土高抛法施工是通过一定的抛落高度,充分利用混凝土坠落时的动能及混凝土自身的优异性能达到振实效果。高抛法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体积稳定性及可泵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填充性能,确保混凝土充满钢管内的每个部位。因此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和可靠的浇筑质量是保证混凝土满足其设计强度、确保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相互协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3]。

2)混凝土顶升法施工是在钢管柱底部开孔设置进料口,进料口设置截止阀门,进料口比输送管略大,用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泵的出口与之连接,混凝土靠泵压通过输送管自下而上被连续挤压顶升注入钢管柱内,直至管内注满混凝土,是一种免振捣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4]。

4.2 混凝土浇筑要点

1)高抛法浇筑过程中,要通过计时核对下料量,并通过标杆测量到达设计要求的液面位置[5]。抛落高度差为7~10m在钢管顶部5m范围内,采取搭设布料杆平台,提升布料杆软管高度,作业人员牵引导向绳以保证抛落高度达到5m。

2)梁钢筋与钢柱相交点混凝土浇筑点如图3所示。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50cm左右,上下层间隔时间不能大于2h;振动棒振点要均匀,防止漏振在振捣时避免振捣棒接触钢骨,分别从钢骨的不同侧边振捣混凝土。振动棒插入点示意如图4所示。

3)浇筑方式为混凝土地泵输送,布料机下料。根据钢管柱浇筑次序,确定好布料杆位置,尽量不挪动布料杆。为使混凝土中气泡充分散失,每次浇筑时停顿时间大于15min。为防止泵管堵塞,地泵中间不停止,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6]。

4)为减少浇筑时的气泡,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下落速度,宜慢不宜快。每节柱混凝土浇筑至内隔板下500mm处,混凝土应保持慢速连续自由下落。

5)混凝土浇筑落差较大,容易产生离析,导致烂根等质量缺陷。因而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50mm厚同强度等级去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加强振捣,派专人采用观察和敲击钢管柱,防止漏振与蜂窝麻面产生。

4.3 施工泵送结果

施工采用2台HBT110拖式混凝土泵,最大理论排量113m3/h,泵送压力16~26MPa。泵送垂直高度达70m,泵送压力小于20MPa,混凝土流出顺畅。

4.4 混凝土养护

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开始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常温下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抗渗混凝土和掺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2)柱混凝土养护采用塑料布包裹浇水的方式,顶板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夏季高温天气楼板混凝土采用覆盖麻袋片浇水蓄湿养护。

3)柱拆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密。墙体拆模后,外挂湿麻袋片,并洒水养护。

4)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分段抹平,然后及时用塑料布覆盖,若发现塑料布内无水气时,应及时浇水保持表面湿润。

4.5 工程强度结果

在日出东方酒店工程混凝土浇筑2个月后,对结构进行钻芯取样,混凝土抽芯强度为81.4 M Pa考虑实体强度和试块强度的差异乘以1.1,折算成相应试件强度则为89.5 MPa,说明结构实体的高强混凝土在28d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强度在不断发展。

5 结语

1)采用双掺法配制混凝土,在不掺加硅灰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活性掺和料的超叠加效应,可配制出C60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2)高强自密实混凝土须采用高性能的外加剂和优质掺和料,选用洁净的粗细骨料,并采用低水灰比。

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和养护是保证高强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摘要:北京怀柔日出东方酒店工程核心筒利用C60自密实混凝土。结合工程实际,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合适的配合比,根据不同工况确定了混凝土浇筑方案,介绍了混凝土浇筑的要点,并指出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和养护是保证高强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工程应用强度和耐久性良好。

关键词: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养护

参考文献

[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于全忠.烟台广电中心C60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配比与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8,37(S1):5-8.

[4]余成行.C60泵送顶升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J].混凝土,2010(10):102-106.

[5]龙武剑,王卫仑,冼向平,等.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混凝土,2014(1):90-92.

C60高强混凝土 第3篇

关键词:C60,混凝土,试配强度,应用

1 工程概况

某大厦建筑面积为22万m2, 基础长180m, 宽100m;分塔楼、裙楼两部分;塔楼主体为筒中筒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度为200m。

基础工程混凝土的浇注量为4.5万m3, 强度为C30~C60四个等级, 其中C60高强混凝土浇注量为3700m3。

2 高强混凝土的研制

2.1 目标与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强度的同时, 施工要求在大流动下 (坍落度>19cm) 具有稳定的状态、优良的工作性能、易泵送、易浇注、易振捣、不离析坍落度损失小, 硬化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久性能。

2.2 原材料选择与确定

为达到上述要求, 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制定了严格要求和控制指标, 尤其对外加剂的控制和选择, 因为优质高效的减水剂是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关键。经多次选择和重复试验对比, 确定了生产C60级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及原材料的控制指标。

(1) 水泥:采用三种不同产地的525#普通硅酸盐及硅酸盐水泥进行与外加剂的复合适应性比较, 视其活性稳定情况, 确定冀东水泥厂生产的525#R.P.I硅酸盐水泥来配制C60级混凝土。其主要指标如表1。

(2) 碎石:采用以粒型较好、质地致密、级配合理的河北沙城机制碎石。其主要指标如表2。

(3) 砂子:通过对河砂、海砂的对比试验分析确定海砂为C60级混凝土用砂。其主要指标如表3。

(4) 外加剂:经对5种不同型号外加剂进行减水率、流动率、坍落度、强度等对比试验。确定采用具有高减水率、缓凝、引气等多种功能的SF高效减水剂为外加剂, 其主要指标如表4。

2.3 配合比范围的确定

通过对不同配合比所产生的100多组试验结果数据, 进行归纳、调整, 确定了施工配合比的范围。主要依据于多次反复试配的结果统计及对水泥 (活性指标稳定) 外加剂的性能表现和粗、细骨料的质量等。配比范围如表5。

2.4 试配强度及物理性能

根据施工配合比的范围, 验证其强度的可靠性、稳定性, 以确保强度要求。

按编号1#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其部分性能检测结果为:塌落度初始值200mm, 损失值为60min-20mm, 90min-40mm, 损失后塌落度还原值100mm (视其塌落度经时损失程度掺入SF-0.4%) 0凝结时间为初凝6h, 终凝7h。含气量<300。表现状态:粘聚性及保水性均良好。物理力学性能见表6。

2.5 施工配合比确定原则

根据上述不同配合比试验结果证明, 其强度及拌合物性能均已满足了C60级强度要求和施工性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施工配合比的调整原则与范围, 其中包括:施工要求, 施工生产条件, 原材料及季节气候的变化等, 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调整配合比。从而满足施工和设计强度要求。

3 工程应用情况

3.1 搅拌及运输

该工程座落于繁华区, 占地面积大, 浇注混凝土大部分时间正值炎热的夏季, 考虑到浇注的特殊性、连续性及高温下塌落度易损失等特点, 为了不受交通阻塞的限制, 在施工现场设置了每小时产6m3混凝土的小型全自动强制式搅拌机楼, 用以专门拌制高强混凝土, 以满足施工特点要求。采用输送泵和塔吊运输, 使高强混凝土从搅拌到浇注成型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从而保证了从搅拌到运输过程的质量。

3.2 高强混凝土施工

(1) 浇注。该工程设计的塔楼柱、墙均为C60级, 楼板为C50级, 围绕塔楼有一圈断面为1.3m1.2m强度等级为C60级大体积环梁。因设计要求高强混凝土之间不得出现低强混凝土夹层于中间, 这就要求两个不同等级的混凝土需同时浇注, 交叉进行。其柱子顶端 ( (C60级) 所处位置的楼板 (C50级) 采用与柱子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注, 其柱子、梁、墙的顶面需延伸楼板 (C50级) 30cm处放出斜面, 形成T字形。

综合结构浇注特点, 明确划分所要浇注的区域及方向。不同区域的强度等级和不同强度等级所要延伸的范围, 避免混用现象的出现。因不同等级混凝土采用同时浇注的方法, 而泵送到施工现场的C60级混凝土表现出十分良好的工作性能, 从而保证了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有着良好的结合, 避免了因级差之间衔接不好出现的冷缝, 提高了高强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2) 振捣与养护。尽管C60级混凝土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但对已入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充分地加以振捣。对钢筋密集区更需分层振捣, 成型后及时完成抹面与整理工作。

成型后的保湿保温养护工作对其强度与强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的养护方法是结合环境温度, 结构内部温度、控制其温差, 对结构垂直部位采用水贴聚乙烯薄膜于构件表层, 形成保湿屏障、使其结构内部水份蒸发不出来, 而使水泥得到充分水化。对不宜采用水贴薄膜的部位, 用草帘包裹围护起来。24d喷洒自来水, 使草帘始终保持潮湿状态, 内部形成潮湿气候环境, 以帮助其构件完成水化过程, 养护至规定龄期。

4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C60级混凝土能否顺利地在工程中应用, 其质量控制是主要环节, 它应贯穿于高强混凝土的配制, 原材料进场的检验、生产、运输、浇注、养护、施工组织以及试验检查的全过程控制。

4.1 原材料检验控制

原材料进场后, 经抽样检测, 必须达到试配时所确定的原材料控制标准要求。

4.2 生产与质量控制

混凝土搅拌生产前, 应对其自动计量设施进行零点校核。明确允许误差的标准及投料顺序, 生产及浇注期间对拌合物的质量控制是以坍落度测值为主, 每隔2h或有明显差异时应随时测定其坍落度值、将坍落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做好对测值结果的记录工作。

4.3 试验室控制

配合比对高强混凝土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是质量控制与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试验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生产、浇注、坍落度检测及分析进行配合比的控制, 以保证高强混凝土的正常生产及浇注。

(1) 施工现场设置标养室和压力机。为及时确切地反映施工中C60级混凝土强度质量。在施工现场设置了标准养护室, 对抽取的试件全部浸泡水中, 其温度控制设施达到了标准要求。这样从现场浇注地点抽样到标养室养护28d龄期至加荷试压全部按标准要求去完成。

(2) 确定抽样组数与批量。确定单位工程验收批及所要采用的验收批标准。根据不同的施工部位及浇注量, 确定试样抽取的数量与频率, 必须满足所采用验收批评定标准中所规定要求的组数。

(3) 高强混凝土的抗压试验。正确使用压力机是检验高强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最后重要环节, 试压过程中的操作、读数的偏差都将会导致对强度的错判和误判, 必须严格控制。

5 工程强度评定

5.1 现场抽取试件组数

对该基础工程C60级混凝土随机抽取的155组抗压试件, 为全部有效试件、按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其试压过程是在现场监理部门监控之下完成其试压程序的。

浇注的C60级混凝土, 取样频率平均每浇注24m3随机抽取一组抗压试件 (不包括早、晚龄期试件) 。

5.2 采用的统计方法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全部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一92标准进行验收与评定。

5.3 强度评定结果:

经过该工程155组抗压强度结果的统计、评定, 该工程混凝土强度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C60级, 其质量控制水平达到了良好水平。强度统计结果列于表7。

工程建设单位还委托交通部天津港湾工程研究所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监控检测。对已完成浇注后的混凝土结构采超用声波法和钻取小芯样等方法来检测。结果证明, 该基础工程混凝土强度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

6 施工体会

C60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 第4篇

1.1 水泥

高强度混凝土优先选取旋窑生产且强度等级大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旋窑生产的水泥质量相对稳定, 水泥的质量越稳定, 混凝土强度波动越小。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在选择水泥时应注意它与可能选用的高性能缓凝减水剂之间的相容性。高强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多, 但过大的水泥用量不但增加成本, 而且会使混凝土水化热、收缩、脆性增加。最合理的方法是外加活性矿料替代部分水泥。许多资料表明在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 水泥用量最好控制在550kg/m3以内, 这时可通过掺加粉煤粉、矿粉等矿物掺合料来提高混凝土强度。为此, 结合配置普通C60混凝土的经验, 优先选用广元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Ⅱ52.5硅酸盐水泥。

1.2 骨料

混凝土中骨料体积大约占混凝土总体积的3/4, 由于所占体积大, 所以骨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成本均产生一定影响, 在配制C60自密实混凝土时, 对骨料的强度、级配、表面特征、颗粒形状、杂质的含量、吸水率等, 必须认真检验, 严格选材。这样才能配制出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C60自密实混凝土, 同时又能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1.3 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是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常用的一种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对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各种性能都会产生有利作用, 为使粉煤灰对早期强度不受影响, 可加少量的硅灰、沸石粉、磨细矿渣等。由于广元地区没有硅灰和磨细矿粉, 因此, 选用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为使粉煤灰达到较好的技术效益, 选用粉煤灰时注意其“SO3、含水率、烧失量、细度与需水量比”五大性能指标。颗粒越细, 比表面积越大, 需水量比越小, 粉煤灰的品位越高;烧失量越大, 需水量比越大, 粉煤灰品位越差。选用时, 应尽可能选用细度大、需水量比小的Ⅰ级灰。

1.4 外加剂

C60自密实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比较大, 水灰比低, 混凝土拌和物较黏稠, 这样给混凝土的搅拌、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满足混凝土的性能及施工要求, 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同时降低水泥用量, 减少工程成本, 外加剂的选择尤为重要。

2 配合比的设计与确定

C60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没有具体、系统性的国家标准, 我们根据普通C60混凝土的配制经验, 参考有关文献, 结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 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质量目标:初始坍落度/流动度T0=250/600以上;要求混凝土7d平均强度R7=56.0 MPa以上, 28d强度平均达到R28=69.0MPa以上;28d混凝土强度最小值不低于60.0 MPa。

2.1 试配试拌调整考虑的因素

1) 试拌得出的拌和物坍落度、扩展度、流动性不能满足要求时, 或黏聚性、保水性不好时, 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 相应调整用水量和外加剂的掺量或砂率, 用水量调整幅度应保持在5kg/m3范围内, 因为C60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低, 增加用水量相应水泥用量增幅较大, 同时, 掺外加剂的C60自密实混凝土对水的调整相当敏感。

2) 试拌调整要充分考虑混凝土运输、工地等待卸料、短时的设备故障等施工工艺的要求或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当通过用水量、高性能缓凝减水剂掺量和砂率调整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 则应重新考虑高性能缓凝减水剂及其与水泥的适应性。

3) 试拌时, 拌和物坍落度的检验测定初始 (0min) 、60min (或90min) 、120min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因拌制的混凝土要经过运输、输送才能入模, 到达工地有时等待卸料还有一段时间, 浇筑也要时间, 因此, 配合比设计和调整, 要认真考虑运输, 施工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 确保入模混凝土的坍落度。

2.2 试配情况

多次试配及试配结果见表1。

2.3 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对3个配合比反复的试配试验, 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 和易性好, 在试验中未出现泌水、离析现象, 标准养护28d后强度均达到了设计强度。但从强度、混凝土各方面技术性能以及节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 采用技术经济比较法最终确定的混凝土每立方米原材料用量 (水∶水泥∶粉煤灰∶中砂∶5-16碎石∶减水剂 (CKL-3) ) 的配合比为 (156∶456∶100∶756∶962∶8.90) 。

3 C60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的社会效益

C60高强混凝土

C60高强混凝土(精选4篇)C60高强混凝土 第1篇福州中旅城二期高层住宅楼工程位于福州市五四路,设计单位为福建省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为中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