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方法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方法(精选9篇)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方法 第1篇
6
一般每册课本都涉及到课文阅读知识。把这册里涉及到的课外阅读作品尽量多读几遍。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要尽量的再回顾一些这些作品。把书上必要的课文阅读作品知识背会。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方法 第2篇
作者|十一
第一,要了解文中的侧重点在哪里,记叙文的方式比较广,它可以是写人、叙事等方式,所以对这些基本内容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第二,记叙文的要素要了解清楚,看文章的时候,在脑海里就要有一个大概的内容图,对文中的人事物有个整体的印象,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大概的印象之后,就要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能够对文章的各个方面做出正确的分析。
第三,侧重对象。如果是写人的话,就要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其的描写方法,如果是叙事的话,就要知道开始、发展、结局这一系列的过程,还有人和事件的关系,从侧面反应的社会意义。
第四,懂得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法对文章都有什么作用。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可以找出中心句,或者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根据内容层次的划分写出每一层的意思。
★ 电水壶水垢不用怕 七个妙招帮你忙
★ 掌握笔试方法
★ 4个简单的瘦脸方法
★ 如何快速掌握学习的方法
★ 轻松破文言文的4个方法
★ 怕成语
★ 小学生期末考试复习十大方法
★ 哪些情况下不用冠词a、an、the
★ 高中化学掌握哪些方法能快速提分
语文期末复习 第3篇
1.《沁园春 雪》选自《 》。沁园春, 。
2.北国:
3.惟余莽莽:
4.须:
5.折腰:
6.输、逊:都是 意思。
7.文采、风骚:这里用来概括
8.俱往矣:
9.风流人物:
10.《雨说》:选自《 》。郑愁予,
11.《敬业与乐业》选自《 》。梁启超, 字卓如, 号任公, 又号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 代表人物, 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12.敬业乐群:
13.不二法门:
14.理至一易明:
15.主一无适:
16.一点不旁骛:
17.亵渎:
18.骈进: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20.强聒不舍:
21.《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 》。
22.阴晦:
23.萧索:
24.素:
25.愕然:
26.鄙夷:
27.嗤笑:
28.瑟索:
29.惘然:
30.隔膜:
31.恣睢:
32.《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莫泊桑:法国著名
33.拮据:
34.《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 》。作者罗迦费因格, 美国实业家。
35.模式:
36.根深蒂固:
37.孜孜不倦:
38.汲取:
39.不言而喻:
4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杂文集《 》。
41.《智取生辰纲》选自《 》。《水浒》, 又称《水浒传》, 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 元末明初人。取:
42.趱行:
43.做大:
44.怨怅:
45.省得:
46.怄:
47.喏喏连声:
48.影:
49.理会:
50.左右:
51.面面相觑:
52.计较:
53.《范进中举》节选自《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 , 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的知识分子活动和精神面貌。吴敬梓, 字敏轩, 安徽全椒人, 清代小说家。
54.桑梓:
55.相与:
56.《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 , 字子长, 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通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
57.苟富贵:
58.若为佣耕:
59.会天大雨:
6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1.等死:
62.死国可乎:
63.楚人怜之:
64.为天下唱:
65.乃丹书帛曰:
66.间令:
67.旦日:
68.指目:
6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0.比至陈:
7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共三十三篇, 分十二策。
72.不辱使命:
73.以大易小:
74.故不错意也:
75.请广于君:
76.休祲:
77.秦王色挠:
78.长跪而谢之曰:
79.寡人谕矣:
二、给加点字注音
1.妖娆 ( ) 2.单于 ( ) 3.襁褓 ( ) 4.佝偻 ( )
5.承蜩 ( ) 6.亵渎 ( ) 7.骈进 ( ) 8.强聒 ( )
9.扶掖 ( ) 10.枘凿 ( ) 11.阴晦 ( ) 12.五行 ( ) 缺土
13.潮汛 ( ) 14.髀 ( ) 骨 15.愕 ( ) 然 16.嗤 ( ) 笑
17.瑟 ( ) 索 18.青黛 ( ) 19.恣睢 ( ) 20.拮据 ( )
21.牡蛎 ( ) 22.根深蒂 ( ) 固 23.孜孜 ( ) 不倦 24.汲 ( ) 取
25.趱 ( ) 行 26.嗔 ( ) 怒 27.朴 ( ) 刀 28.恁 ( ) 地
29.省 ( ) 得 30.兀的 ( ) 31.怄 ( ) 气 32.面面相觑 ( ) 33.聒 ( ) 噪 34.相 ( ) 公 35.行 ( ) 事 36.长 ( ) 亲
37.腆 ( ) 着 38.解 ( ) 元 39.绾 ( ) 发 40.锭 ( ) 子 41.阳夏 ( ) 42.鸿鹄 ( ) 43.皆次当行 ( ) 44.数 ( ) 谏 45.将 ( ) 兵 46.间 ( ) 令 47.罾 ( ) 网 48.忿恚 ( ) 49.笞 ( ) 打 50.宁 ( ) 有种 51.社稷 ( ) 52.拂 ( ) 然 53.徒跣 ( ) 54.抢 ( ) 地 55.韩傀 ( ) 56.休祲 ( )
期末复习专题讲解——思想方法 第4篇
1. 归纳思想
归纳就是从特殊的、个别的事例推出一般规律,归纳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种思想方法常用于探索规律型问题.
例1观察下列式子,探索其规律并填空.
1=(-1)2 × 1;1-3=(-1)3 × 2;1-3+5=(-1)4 × 3;1-3+5-7=(-1)5× 4……
请你计算:1-3+5-7+…+(-1)n+1 × (2n-1)=
.
观察上面几个式子,我们发现,等式左边都是奇数,符号“+”、“-”轮流出现;右边为两数的积,其中第一个因数是-1的乘方的形式,其指数比左边的项数大1,第二个因数就是左边的项数. 因而1-3+5-7+…+(-1)n+1 × (2n-1)=(-1)n+1 × n.
解:填(-1)n+1 × n.
探究规律型问题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要求我们从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去研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反过来,运用一般的规律和性质又可以验证特殊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2. 分类讨论思想
当被研究的问题包含多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必须按照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分别加以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为分类讨论思想.
例2已知线段AB=4.8cm,C是线段AB的中点,D 是线段BC的中点,点E在线段AB上,且CE=AC,画图并计算线段DE的长.
画图时,根据点E在线段AB上可知,它既可能在点C的左侧,又可能在点C的右侧.
解:(1)如图1,当点E在点C的左侧时,因为AB=4.8cm,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C=BC=AB=2.4cm.因为D 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CD=BC=1.2cm.又因为CE=AC,所以CE=0.8cm. 所以DE=CD+CE=1.2+0.8=2(cm).
(2)如图2,当点E在点C右侧时,根据上面的过程可知, DE=CD-CE=1.2-0.8=0.4(cm).
若题中没有给出图形,且图中某些元素位置关系不明确,往往要分类讨论,以免因考虑不周而造成漏解. 分类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每一次分类都要按照同一标准进行;(2)不重复,不遗漏.
3.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既能高度概括数学问题的本质规律,又能使数学问题的表达变得简单明了,从而给计算和研究带来方便.
例3计算:(++…+)(1++…+)-(1++…+)(++…+).
这道题直接进行计算很麻烦,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四个括号内的分数和具有一定的联系. 若把括号内的分数和用字母表示,则可把数的运算变成式的运算.
解:设1++…+=a,++…+=b,则a-b=1.
原式=(b+)a-(a+)b==.
用字母代换复杂的式子,把繁杂的数字计算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整式运算问题,简化了解题过程,从而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4. 数形结合思想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弄清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题思路.
例4如图3,M、N、P、R分别是数轴上四个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是原点,并且MN=NP=PR=1.与数a对应的点在M点与N点之间,与数b对应的点在P点与R点之间.若|a|+|b|=3,则原点可能是().
A. M点或R点B. N点或P点
C. M点或N点D. P点或R点
若原点为M点,由题意知0 < a < 1,2 < b < 3,故有可能使|a|+|b|=3.若原点为N点,由题意知-1 < a < 0,1 < b < 2,故不可能使|a|+|b|=3. 同理可知,R点可能是原点,P点不可能为原点.
解:选A.
这里我们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先假设某种情况正确,经过推理对结论进行判断,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特殊值来验证.
5. 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就是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较易解决或已经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它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思想方法.
例5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对(a,b)和(c,d),我们规定:当a=c,b=d时,有(a,b)=(c,d);运算“”为(a,b)(c,d)=(ac,bd);运算“”为(a,b)(c,d)=(a+c,b+d).设p、q都是有理数,若(1,2)(p,q)= (2,-4),则 (1,2)(p,q)=.
这道题通过定义新运算符号,增加了神秘色彩.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中规定的运算规则,按照规则把数对中的数进行运算.
解:由于(a,b)(c,d)=(ac,bd),所以(1,2)(p,q)=(p,2q).
根据题意,有(p,2q)=(2,-4),所以p=2,2q=-4.解得p=2,q=-2.
又因为(a,b)(c,d)=(a+c,b+d),所以(1,2)(p,q)=(1,2)(2,-2)=(1+2,2-2)=(3,0).故填(3,0).
解这道题的关键是理解新运算符号的含义,按照其运算法则把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6. 整体思想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从局部着手求出个体可能比较困难,有时甚至不可能,这时可利用整体思想,将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上. 把一些看似彼此独立但实质上紧密相关的量作为整体进行处理,这样容易发现问题的实质.
例6当x=2时,代数式ax3-bx+5的值是4. 当x=-2时,求ax3-bx+5的值.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无法求出a、b的值,但当x的取值互为相反数时,ax3-bx的取值也互为相反数,因此,利用整体思想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解:当x=2时,ax3-bx+5=4,所以23a-2b+5=4,即8a-2b=-1.
当x=-2时,ax3-bx+5=(-2)3a-(-2)b+5= -8a+2b+5=-(8a-2b)+5=-(-1)+5=6.
当单个字母的值不易求出时,可把已知条件中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看成一个新的“字母”,再求关于这个新“字母”的代数式的值.
7. 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设定未知数,把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等式表示出来,并通过解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 许多题目表面上看并不是方程问题,有的甚至是几何问题,但是也能运用方程思想来求解.
例7李刚在记账时发现现金比账目少了153.9元,查账后得知是账目中的一笔支出款的小数点记错了一位.这笔记错的支出款实际是元.
应抓住“小数点记错了一位”这一主要信息,“小数点记错了一位”的实际含义就是把某个数扩大了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通过设未知数,利用方程思想即可求出结果.
解:设这笔记错的支出款实际是x元,记账时记成了10x元.
根据题意,得10x-x=153.9.解得x=17.1.故填17.1.
列方程解应用题最重要的步骤是审题,认真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恰当灵活地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方程.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和精髓,而数学方法则使数学思想得以具体实施,二者相辅相成. 虽然课本上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数学思想方法,但它隐含在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法则的论证及习题的解决等过程中,因而同学们要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初一数学期末复习方法 第5篇
2、按四个环节串讲一遍,在第一轮学习中,没有注视到的,和在学习练习中发现问题的知识环节要仔细地讲一篇,让学生形成更细的更准确的知识点。串讲时,采用边讲边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认真记忆。必要时要学生做好笔记。
3、抓住重点习题:在串讲的每一个环节之后,一定要做些练习,在备课过程中,把书中或练习册中的重点练习加以强化,发现学生不懂的地方要反复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对于一些优生要给予较为有难度的练习,而对于一般的学生重点还是基础性的习题,做到“分层对应”,有针对性地复习。
4、章节小测:小测在复习中很有必要,能及时巩固复习知识,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每天个知识环节之后,都要进行小测,小测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一些掌握不好的学生要反复训练,直至掌握为止。
5、难点强化:难点是复习的重点,把书中的难点进行整合归类,通过专项训练和反复练习的方式,把难点的内容温习好。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对一些有难点的学习进行特殊的训练,特殊的要求,并把难点归类分析,形成习题进行强化性的复习。
6、专项训练:对于一些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采取专项讲解和专项训练的方式进行复习,讲解知识点,解答方法,进行专项的测试来完成专项复习的目的。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第6篇
期末考试范围1-6单元:
一、积累:
1、词语积累
2、课外名句积累
3、理解性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现代文)
4、《课程标准》指定背诵的古诗文
二、运用:重在考查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综合性学习:设计活动方案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探究
四、阅读理解:
(1)课内语段阅读
(2)课外短文或片断阅读
(3)课内文言文阅读。
五、根据课本要求,写一篇作为(500字以上)。
现将本备课组讨论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资料研究
1、认真研究上一学年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弄清考试题目的类型,吃透课改的精神实质,改革初一语文复习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
2、认真研究学习初一语文期末检测的质量范围和要求,在复习中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3、关注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明确中考改革方向,适时调整复习工
作的重点。
二、复习安排
1、单元与综合练习结合,分工到人,适时训练,落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
2、分题型进行单项训练,主要是三大块:
1)积累运用,此项内容注意印发一些资料,补充学生的积累,如名言警句、名句阅读。探究、改错再做专项训练,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指导,减少失分。
2)阅读理解,课内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语段,注重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的训练、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审题,落实一个规范性。
3)指导以记叙文体为主,针对学生写作中不会具体描写,只会概括叙述的空洞弊病,加强训练,充分利用日记进行片段训练,分写人、写事两类进行训练。
三、具体时间安排:6月15日
第1单元复习要点6月15日
第1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18日
第2单元复习要点6月18日
第2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19日
第3单元复习要点6月19日
第3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20日
第4单元复习要点6月20日
第4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21日
第5单元复习要点6月22日
第5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25日
第6单元复习要点6月26日
第6单元复习题检测6月27日
专项复习16月28日
专项复习26月29日
专项复习37月2日
专项复习47月3日
总复习测试17月4日
试卷分析查缺补漏7月5日
总复习测试27月6日
自由复习7月10、11日
四、学生情况
由根据期中考试成绩,我班李轩、马德新、王家琪、李一鸣、鲁小鑫同学语文这一科成绩偏低,因此,在本次期末复习时做重点学生侧重复习。重基础识记、重作文练习、中书写练习。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7篇
一、文言文重点字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其子曰:代词,他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7、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
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
12、亡:暮而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车引之:拉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15、词性活用:
鞭: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富有。
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6、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是知也:“知”通“智”,智慧。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17、重点字词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心里。拟作:比作。于:在。
徐喷以烟: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原来。
方出神:正好。
使与台齐:让。
定神细视:集中。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学而为思则罔:迷惑。
学而不思则殆:有害。
是知也:此,这。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
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危楼:高楼。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有的人。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撒在。大致,差不多。相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丢下。
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丢下我走了。)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
人皆吊之: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居数月:经过。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二、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通过写朋友的热情款待,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三、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景色,绿树、青山环绕,小村庄显得格外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五、六句描写打开窗户所见到的景物及端起酒杯所谈论的话题,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最后两句交代下次再来的时间及目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小村庄的依恋之情。全诗语言简洁、叙述简练而意味无穷,结构严谨而层次分明。
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
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诗中虚写万籁俱寂,实写心灵感悟;虚写钟磬之音,实写心灵震撼。借虚写实,深邃绵远,意境高深,寓意深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赠言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首句以景兴起,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从“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之中隐含着作者对朋友被贬僻壤之地的同情和悲伤,接着转入叙事,3 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希望借助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担忧之情随轻风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
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感情真挚。
6、《泊秦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
前两句描写夜晚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之情。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两个“笼”字表现出写景生动形象,情感深沉。
7、《夜雨寄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第二句交待“未有期”的原因:因为诗人当时身居遥远而荒凉的巴山,又遇一场连绵不断的秋雨。一问一答中,把亲人思念自己与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真挚地表达了出来。后两句是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与盼望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全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倾诉了骨肉亲情之间分离的痛苦与想象亲人团聚时的欢乐情景。全诗以“相思”为主题。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内容丰富,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一放一拦”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9、《观书有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的是诗人忽然把难懂的书看懂了时产生的联想及感受。前两句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出方塘的清澈,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景物作比喻。三四句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后人将句子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比喻贴切。
三、综合性学习㈠、这就是我:(活动形式)1自我介绍;2自我推荐;3模拟面试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向大家介绍自己,让同学和老师尽早认识、了解自己。
2、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语文学习活学活用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
活动步骤:
1、确定组织全班同学参加“自我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
2、组织全 4 班同学开展“自我介绍”活动。
3、请班主任老师(或语文老师)点评活动效果。㈡、漫游语文世界:(活动形式)1调查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现状;2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如:对联集锦、店名集锦、广告集锦、错别字举隅等);3组织讨论“怎样学语文”活动
活动资料: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草坪告示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标语)悄悄的来,悄悄的去(阅览室标语)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了解生活中运用语文的现状。
2、在编辑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小册子过程中培养大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让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
活动步骤:
1、分组分工开展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活动。
2、各组将课外学语文用语文现状调查的资料整理编辑成册。
3、在班级展示整理成册的活动资料,请同学们代表汇报活动情况与交流感受。
4、请语文老师点评、总结此次活动。
㈢、感受自然:(活动形式)1组织一次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郊游活动;2组织一次介绍自然界的“朋友”活动;3组织交流喜欢的季节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自然,引导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自然。2、培养、提高同学们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3、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活动步骤:1、确定好走进自然开展郊游的时间与地点并做好分工。2、组织好观察自然事物的郊游活动,并整理好观察的成果。3、在全班展示观察自然的成果,交流郊游的感受。4、请语文老师点评总结此次活动。
㈣、探索月球奥秘(活动形式)
1、月球奥秘知多少;
2、观察月亮运行;
3、收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活动资料:
1、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国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与《淮南子》
传说和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
2、关于月亮的诗歌: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3、赏月佳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4、月亮的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素峨、玉盘、广寒宫、婵娟、蟾蜍等。
5、与月亮有关的参考书目与网站:《自然科学宝库》(太阳·月球·星球卷)
《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㈤、我爱我家(活动形式)1讲述老照片的故事;2介绍家中的一件珍品;
四、名著导读
1、《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这两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zhuó 5 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作者认为: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如“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一是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二是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
二是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 三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
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一是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二是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五、文学常识。第一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蝉》小思,香港作家。《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紫藤萝瀑布》宗璞,选自《铁箫人语》。《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第二单元:《理想》作者:流沙河。《我的信念》玛丽·居里,波兰人,著名科学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三单元:《春》朱自清,选自《朱自清散文选》。《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秋天》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观沧海》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第四单元:《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山市》选自《聊斋志异》,蒲松林,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第五单元:《风筝》选自散文集《野草》,鲁迅,原来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步》作者:莫怀戚。《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
第六单元: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天上的街市》和《静夜》,选自《郭沫若全集》,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女神》《星空》。
《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袁珂。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代表作《韩非子》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六、十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举例子。举出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真切地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2)分类别。将复杂的事物分门别类地说清楚。
(3)列数据。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4)作比较。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画图表。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6)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或:简明扼要地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
(7)作诠释。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或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9)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10)引资料。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让人信服。(补充: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七、难字易读错的字
mēnrâchuîqìtïuyūnmùxuànxiǎoqìzhùlìpánqiúwîlïnghâlìgōuhâ闷热 啜泣 头晕目眩 小憩
伫立 盘虬卧龙
鹤唳 沟壑 pángrándàwùjǐliangjuãjiàngxǐzhuïdiànwūduîluîtānlánzǐmâi庞然大物 脊梁
倔强
洗濯
玷污 堕落 贪婪 姊妹 chúxíngbǐnggàohuìxīnwâimǐnzhízhuïcùránmâilìrïulìnyùndài雏形 禀告慧心未泯
执著猝然 魅力 蹂躏 愠殆 yùnniànghuángyùnsuōdǒusǒuzhīziqīxīkūhãqīngliâmângmâisǒng酝酿黄晕
蓑 抖擞 栀子 栖息 枯涸 清冽梦寐 竦zhìháigǔměngmǎyíshàjiāngōuhuǒxuānxiāojìngmìcuànduïzhōng峙
骸骨 猛犸 一霎间 篝火 喧嚣 静谧
篡夺 螽sīhuìshǔnxīdùjìfēimãngpìnìshūhūyāchàqiáocuìkǔxīngūyì斯 喙 吮吸 妒忌
飞甍 睥睨
倏忽 丫杈 憔悴 苦心孤诣 nuâshāpēngliǎnjiámùyùpiāomiǎojiāorãnnǚwāchãngchâgǔgǔmōu虐杀怦
脸颊 沐浴 缥缈 鲛人 女娲 澄澈 汩汩 哞
liàngliàngqiàngqiàngluánshēngjùbìgǔjìjìzhùxùxuànyào踉踉跄跄 孪生 遽 髀骨 骥
髻
贮蓄 炫耀 juãshìbângjiàntiǎodîulíngdīngshùnjiānzhànkāitǔlìjiãshí爵士 迸溅 挑逗 伶仃
瞬间 绽开 土砾 碣石 shîuliâgāoyuánjījiǎozuàndǎogàohuájīmiē狩猎高垣
犄角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方法 第8篇
复习时, 教师应精心设计, 采取丰富的复习形式, 除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教师个别辅导、学生考教师改这几种常见方式外, 还可以组织有趣的活动, 如有奖知识竞答、学生互相出题、小组复习、自由阅读、美文赏析、俩人合作阅读或合作写作等。同时, 有意调整课堂的节奏, 将讲、练、改、看、听、说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张弛有度, 让学生时而专心致志地听, 时而一丝不苟地做, 时而各抒己见、议论纷纷, 时而津津有味地阅读使学生成为复习课的主人, 始终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保持紧张而快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平时, 我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有:
一、结对子, 找竞争对手
根据学生的情况, 将班上部分学生一对一结成对子, 即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身边的潜能生, 当他们的小老师。当老师讲评作业或试卷的时候, 俩人坐到一块 (其他学生则找竞争对手交换) , 小老师执笔改, 还得负责检查结对同学的订正情况, 并给予必要辅导。
同时,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班上找一个成绩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作竞争对手, 并将对手的名字及自己的挑战口号写在语文课本上。每次测试或开展比赛活动之前, 让学生向竞争对手自信地说出挑战口号, 鼓励自己, 激发彼此的斗志, 事后记录下竞争结果, 共同分析原因, 总结教训。教师及时奖励班上前十名及进步较大的学生, 使所有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 并积极地朝着目标努力, 营造出竞争、互助的良好氛围。
二、自由组合, 合作复习
学生自由组合成两到四人的复习小组, 由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 组织大家复习:可以由组长组织大家归纳复习某一知识点;可以是组长出题给成员们做, 或抢答或指名回答;可以复习课文重点段落, 或轮流背诵或一齐背诵;可以是组长组织大家一起赏析优秀作文, 或合作修改一篇习作这样, 既省时省力, 又有效。学生积极性高, 都乐于参与, 绝不会出现学生开小差和滥竽充数的现象。
如:复习阅读时, 先让全班学生按复习小组坐好, 由组长组织各成员归纳复习阅读中的各个知识点, 即阅读题中会出现的题目类型, 再结合以前做过的阅读或学过的课文来举例说明做题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答题技巧, 并记录下来。其间, 教师巡视指导。之后, 再全班交流, 让做得最好的一组汇报, 其他组补充, 教师相机指导。这样做, 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 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比单纯的“一言堂”“满堂练”式的复习更有效。
三、自主出题, 快乐竞争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鉴别能力, 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 我常常让学生自己出题考同学, 即事先规定好内容, 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课堂上的时间, 通过各种形式查找资料, 挑选一些合适的、有价值的题, 也可以仿照以前做过的题自己出题, 还可以抄以前做过的容易出错的题。像改变句子说法、分辨句子的修辞等一些类型, 则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或作文书上找句子。
学生出好题后, 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互相交换做, 做完后再交换批改并订正。在批改的过程中, 有争议或有疑问时则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教师亲自批改, 或者只挑一部分学生的进行批改。
按原文填空这种题型, 最适合用这种方法来复习。学生先各自出题, 并在另一张纸上写答案, 然后统一在课堂上交换做、改、订正, 比比谁的记忆最棒, 谁的书写最美观。这比单纯的背诵、默写和默错了罚抄的复习方式要更有趣、更有效,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在与好朋友的竞争、比赛中快乐地复习。
四、因人而异, 分层布置作业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 学习成绩、个人水平都有所不同。在复习期间, 我喜欢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因人而异布置家庭作业。基础知识牢固, 阅读较薄弱的学生就做些阅读, 或者将以前的阅读题认真看看;作文比较弱, 缺乏词汇的学生就坚持做些摘抄等读书笔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 每晚坚持报听写, 按顺序将所学的生字新词再重新复习一遍;句式转换掌握得不好的学生自己出十道题练习, 也可以请同学帮忙出题并负责改;各方面都比较好的成绩优秀的学生, 或者根据教师的要求出题, 教师从中挑选一些给全班学生做, 有时写篇日记, 有时做点摘抄和阅读。
高一英语期末复习方法漫谈 第9篇
一、学好英语的根本途径
众多的教育专家对外语学习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国内知名语言学者王初明教授认为:外语是在交际需求的驱动下,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通过长期大量的语言接触学会的。就英语学习而言,大家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愿景: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媒介,是助推大家未来学业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以多元文化激荡碰撞为特点的当代社会,良好的英语能力是拓展自身国际视野和社会关系、高效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本保障。
我们平时学习的关键则在于:尽可能多接触英语。对中国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接触主要通过阅读和听力的方式展开,辅以说和写。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接触应当主要是与文末的接触。仅仅通过背诵词汇书的形式学习英语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因此,大家务必从文本的阅读中来掌握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对于词汇的掌握尽量结合句子和语境。此外,适当的语言表达活动也是极有必要的。日常的阅读理解题并不能完全满足这方面的需要。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后写”活动,即在阅读文本后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写作,比如,以甸子的形式回答问题,用一段话概括文章的大意,改写故事的结尾,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英语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便捷,视听结合也是大家可以采用的、接触英语的另一方式,这将有助于大家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学好英语的好习惯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障。
1.结合语境理解词汇和语法
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一些同学对此颇为犯难。解决的方法很多。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背词汇的首要策略就是结合读音记忆,做到音形结合。在高中阶段,结合语境记忆单词则越发重要。比如,背诵satisfaction,可以结合look back on the past with satisfaction记忆。这样,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变得更加鲜活,印象更加深刻,也非常有利于日后的提取和运用。
同样,对于语法规则的掌握也要结合大量详实的例句。语法是对自然状态中语言使用规则的一种归纳,语用是第一位的。语法的学习要从例句分析开始,在例句的研读中体会语法规则,考查他们是如何表达意义的。此外,每学到一个新的语法现象,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加以“排演”(rehearsal),想象一个表达情境来运用规则。比如,学习虚拟语气时,我们可以利用其规则表达自己对过去的遗憾:If I hadlistened to the teacher's advice,I would havedone a better job in yesterday's test.
2.适时归纳、形成系统
英语语言知识复杂繁多,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各种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以利于我们的掌握和运用。这个标准可以是话题、功能、意义、范畴、语法作用、词根词源、甚至仅仅是形式上的相似性等等。比如,从词根词源的角度,我们可以整理一下以consider为核心的词组的用法。
动词搭配1:consider sth./doing sth.(考虑……)
动词搭配2:be considered to do…(被认为做……)
动词搭配3:be considered as…(被认为是……=be regarded as…,be thought of as…)
名词搭配:take…into consideration(考虑到……=take…into account)
形容词搭配1:a considerate hostess(考虑周到的女房东)
形容词搭配2:have a considerable impacton(对……有相当大的、重要的影响)
这样的整理方式一方面结合语境以强化印象,一方面以旧带新、新旧结合,强化新知识的吸收效果。此外,该方法还从词义的角度,将意思相同、搭配相似的词汇知识加以整合。
3.在大量的阅读中体验语言
前面两者是英语学习的辅助方法,而大量的阅读则是通向英语王国的主干道。从现状看,同学们阅读英语的主要方式有课文阅读、试题阅读、报刊阅读、课外读本等,每种阅读方式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首先,课文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材料,大家需要全面、深刻地掌握课文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课文仅能满足最基本的学习需求,大家在试题阅读中会接触到更多的语篇,这些语篇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重要材料。一方面大家需要关注如何快速地判断答案,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对阅读文本的后期加工,即做完题后对文章的词汇知识、话题信息、叙述方式进行一定的学习。同学们需要在做完题后问问自己:这篇文章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学习?通过文章我到底了解了哪些新的信息?文章是如何组织和呈现信息的?唯有这样,“应试”方可转化为“促学”。
课文和试题语篇通常定位于精读,报刊阅读和课外读本则主要定位于泛读,其目的在于提高阅读的流畅度,在快速的阅读中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获取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个性化地处理泛读文本。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促进自己对文本的学习和反思。大家可以利用笔记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分析阅读内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科学的考试策略
考试,不同于日常的学习,它是对学习结果的一种考查。因此,考试策略必然不同于平时的学习策略,每种题型都有其相应的解题步骤。了解并熟悉这些步骤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下面简述一下各种题型常规的处理方式。
听力开始前,大家首先需要快速浏览题目,借以了解听力文本的情境、话题和大意,同时形成听的目的,以便于自己能够专注于缺失的信息。在做单项选择题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题干所表达的意义,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当前单选题的四个选项,用语法正确性角度看往往都能够填入题干,但只有一个符合句意。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处理完形填空时,第一步就是跳过空格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步才是具体到每一段、每一句,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词汇。遇到难以决定的选项时,应该暂时略过,因为随着文章意思变得更加明晰和具体,你可以拥有更多的线索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做阅读理解时,大家应首先浏览文章后的问题,明确阅读目的,然后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定位每道题的相关段落和语句,适当加以研读,进而做出选择。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方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