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者们的接班烦恼
创始者们的接班烦恼(精选3篇)
创始者们的接班烦恼 第1篇
垃圾们的烦恼童话作文
一天,一位狗熊清洁工正在扫地时,听到一片喧闹声,仔细一听,是从垃圾箱传来的。
狗熊它细细地侧耳倾听,一只面包说:你看,我被主人吃了一口就扔了。
又一盒烤鸭说:我那么好吃,可主人不珍惜,肉也没吃完,就扔到这里。你们别说了,我发酸了,也没人管。一瓶发臭的牛奶说。
呀!一盒发泡的`饼干就,你们还好哩!我连一片也没吃,一打开就扔了,都一个星期了。
狗熊清洁工放下工具,趴在垃圾箱上。唉!我是个污染王,大家也知道,可偏把我扔到这。废电池说。
狗熊清洁工清洁工听后,瞪大眼睛,愣了好久,仔细思量后,赶忙在垃圾箱旁立了个牌子:
严禁浪费,合理放垃圾!
狗熊清洁工号召了许多小动物,于是小红狐、小白狼、小黑狗一起努力宣传,它们的行为还得到羊环保局长的赞同。后来,森林政府立下一条规定:凡有浪费、乱扔垃圾者一律罚款、追究责任,并且弥补自己的过错。
这一天,羊环保局长把乱扔垃圾的小动物请来,让它们听听浪费、乱扔垃圾对家园的破坏有多大的讲座。
虎市长表扬了羊环保局长,还特意和牛警长、羊环保局长商量,建立了十支保护环境小队,去抓不爱护环境的动物,狗熊清洁工当大队长,由各地垃圾箱探查。从此,这里的动物都快乐、健康地生活在这个整洁、美好的森林城市里。
“创始人”们的忠告 第2篇
“你要少听成功专家的讲话。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 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 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我不是否定成功学, 任何东西都要有度。你给我的感觉就是成功学大师在讲课, 两招使过以后, 别人就觉得有点虚。真是这么回事, 我们公司员工也有人去听过成功学课程, 听一两次可以, 听四次五次, 这人就被废了。”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创业的过程中要不断追问自己三个问题: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二问如果你不做, 客户会损失什么吗?三问如果做了, 在这个新的领域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
“不要怕犯错, 应该学习从错误当中汲取经验。有时成功并不见得是好事, 成功容易让人自大, 而失败也不一定全是坏事, 因为人们可以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密码。其次, 无论创业成功与否, 不要失去信心, 而且我一直坚信自己可以重新开始。最后, 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 永远不要把挣钱和赚取财富摆在第一位, 真正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你的职业操守以及正直和诚实的精神。”
华尔街英语创始人李文昊
“知己知彼很重要。知己要在知彼之前, 也就是了解你自己适合干什么, 不要老想着这个市场好那个市场好。好市场不一定是你的市场。要摘离地最近的果子。树顶上的大果子是很好看也很好吃, 但是摘的过程中很可能摔死。越简单的模式越容易成功。”
空中网和ChinaRen校友录创始人杨宁
“在创业之前,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非典期间, 新东方每天都有大量前来退课退学费的人, 很快, 公司账户里的钱就几乎退光了。我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 可还是不够。无奈之下, 只得硬着头皮向朋友借, 结果5个朋友, 每个人1000万, 一天内就借齐了, 而且没有要求打借条。企业家的人品, 将能成为危机时向人求助别人是否出手相帮的关键。”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创业只要有胆量、激情、能吃苦, 一定能做好。到了21世纪, 创业显得更困难了。我建议大学生朋友, 如果要创业, 一定要熟悉社会, 熟悉所处的行业。在大学期间, 到有兴趣的行业去工作, 积累才干, 了解行业, 发现问题, 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知情者变为熟悉者, 再到行业专家权威, 这样才能缩短创业周期, 成功的可能性才大。”
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
“联想为什么能做大, 的确要志存高远, 想到才能做到, 想都不敢想怎么做。但知难行易, 过河如何过, 要想得比较清楚, 然后去培养自己的素质。”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
“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 你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残羹冷炙。”
“一个创业的过程, 绝对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激情, 创业者将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所以, 先确保你对这个事业的热爱和激情, 然后再创业吧。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创业成功的秘诀一是想像力创造利润, 二就是在创意面前, 生意是不平等的。冷门的才能挣大钱。”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
“一个创业企业往往都是创业者的灵感和方向, 他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我觉得他们最容易犯的错误, 就是战略摇摆不定或者一上来就搞多元化, 不是很专注地在某一点上进行突破。”
盛大创始人陈天桥
“公司的业务要简单再简单, 要能用一句话, 最好是不带标点符号的一句话, 把公司的业务说清楚。不太了解的事不要做, 要做你擅长的事、最喜欢做的事。对未来10年做一个大致清楚的规划, 比如我将做什么, 做到什么程度, 然后据此规划, 把与此目标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业务, 该砍的砍, 该甩的甩, 集中精力攻克一点。认准一个行业, 就十年、二十年, 甚至一生, 专注于此, 不要三心二意。”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
“一定要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提供好的产品。要多思考, 多做品牌, 用好的品质形成好的品牌, 别整天加工来, 加工去的, 钱都让别人赚了, 自己只是赚苦力的钱。”
创始人心态,决定接班成败 第3篇
他甚至不想把这个企业带到某种境界。
第一代创业者一开始都是为自己做企业,所有人都不例外。如果都养不活自己,你还为谁啊?当做到一定程度上,自己升华了,认识到做企业是为了客户、为了员工,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你不为别人,别人也就不为你。再做到一定程度,成了慈善家、事业家,意识到了要为社会做贡献。当创始人有了这种开放的心态时,这个企业的传承就会变得可为。
显然,创始人的心态修炼,意味着企业能走多远,甚至关系到二代、三代以至于更长久的接班成败问题。
首先,创始人要有大格局思维
很多企业不能传承给下一代,是领导人的格局不够,他甚至不想把这个企业带到某种境界,大不了把现金收回来,我不干了!那么,我想不想升华,有没有潜力?问题的结论非常关键。这个世界是活在愿望中的。这个愿望即使我永远不能实现,但它是我奋斗一生的强大动力。一旦做到这一点,企业的传承就会变得可能。
其次,创始人需要调整成功心态
一些成功企业家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他成功了,但是他的团队并不厉害,“强将手下是弱兵”。一代创始人往往因为身上的特质而产生了领袖魅力,也恰恰因为这一点,需要企业家正确看待企业的未来发展。尤其需要他能清醒地看待家族成员,看到他们的能力潜力。同时,公平、平等、凭良心地看待职业经理人。
第三,创始人要逐步改变管理方式
创始人特有的领导特质,例如:体察民意,果断决策,未必要改变,但是管理方式一定要改变。管理方式是一种专业,是按管理规律去运作的。创始人往往都有“一言堂”的管理习惯,这很容易将优秀人才排斥在外。同时,创始人往往又会让所谓外部专家帮你决策,或者让企业所有的人跟你一道去做决策,看似群策群力,但创始人说话,其他人基本不会再反对,决策最后承担风险的还是你一个人。长此以往,这是可怕的。因此,作为创始人,在倾听和拍板之间,科学的决策程序非建立健全不可。
第四,创始人要敢于退出,这需要勇气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时代的人只能做一个时代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所以,创始人退出是要有勇气、有胸怀、有智慧的。这一点,创始人和接班人,都要能很好地理解和商议。
第五,创始人退出后,要去做有意义的事
退出有很多路径,现在很多企业集团建立了企业大学、培训学院。什么意思呢?就是让创业者和创业老臣去当老师,培养后代。也可以进入监事会,或者在企业内部建立导师制,参政议政,传道授业解惑。或者去打高尔夫,但你一天都不要干预企业的事情,你只要健康,对企业来说就是信心和支持。你也可以办一个基金,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创业。有能力帮助创业者,这就是体现一种社会责任。一旦把基金投到了那些可以把资源整合得更好,最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地方,这是很有意义的。管理
(作者系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管理研修中心副主任、北京海川视野家族企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创始者们的接班烦恼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