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迟发型过敏性休克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精选4篇)

迟发型过敏性休克 第1篇

1 病史摘要

患者, 男, 55岁, 主因“阵发性心前区憋闷、疼痛11年, 加重2个月”, 入住本院心内科, 拟行PCI术。两年前有碘海醇冠状造影过敏史。入院诊断: (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2) 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 。术前1 d常规行碘过敏皮试, 取30%复方泛影葡胺1 ml静脉注射, 15 min观察皮试结果, 主诉无不适, 判断为阴性。

患者行碘普罗胺370冠脉造影+PCI术, 于前降支植入2枚支架, 碘普罗胺总量约40 ml, 术后安返病房。术后约40min, 出现心脏骤停, 全身抽搐, 意识丧失, 心电示波示窦性停搏, 血压47/22 mm Hg。考虑过敏性休克, 立即给予吸氧, 静推地塞米松10 mg, 阿托品1 mg静注, 生理盐水500 ml+多巴胺60 mg静注,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250 ml, 立即予心外按压。5 min后患者口干, 颜面及颈部潮红, 血压60/40 mm Hg, 心率增快至121次/min, 窦性心动过速。30 min后症状缓解, 窦性心律93次/min, 血压85/60 mm Hg, 60 min后患者恢复, 心率80次/min, 心律齐, 血压115/80 mm Hg, 症状改善。

2 分析讨论

碘普罗胺又名尤维显, 是一种新型非离子型低渗透性造影剂, 具有性质稳定, 使用方便, 毒副作用低于离子型造影剂, 全身耐受性好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腹部CT扫描及尿道造影等。曾经报道过碘普罗胺致过敏性休克, 但均在注射后迅速出现休克症状, 发生迟发型过敏性休克较少。

2.1碘造影剂的分类

碘造影剂分为有机碘和无机碘两类。水溶性有机碘造影剂又分为: (1) 离子型, 如泛影葡胺; (2) 非离子型, 如碘海醇、碘普罗胺、碘帕醇; (3) 非离子型二聚体, 如碘曲仑。离子型造影剂溶于水后发生电离, 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水溶液中不产生离子, 对神经心脏和血管屏障损害均很小, 含碘量高, 造影效果好。根据渗透压可分为高渗、等渗和低渗型造影剂。本病例中使用的碘普罗胺注射液为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

2.2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高危因素

患者有碘造影剂过敏史, 再次应用碘造影剂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可增加5倍[1];有其他药物或食物有过敏史者, 应用碘造影剂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为正常人的2~3倍[2];但有特定食物如海产品等过敏史者应用碘造影剂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尚不确定[3]。同时, 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术前脱水状态、年龄过大或过小、紧张焦虑、应用某些药物 (β受体阻断剂、非甾体抗炎药) 等也是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

2.3 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的预防与治疗

碘普罗胺过敏试验对其不良反应无明显预测价值, 应用造影剂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4]。

碘普罗胺过敏性休克预防与处理重点在于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和既往病史;对高敏体质者应用造影剂前可口服泼尼松50 mg、甲泼尼龙32 mg或者静脉或肌内注射苯海拉明50mg, 不能口服药物者, 按照Greenberger方案静脉给予200 mg氢化可的松[5]。在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 如有不适, 应立即进行处理, 对过敏性休克者立即进行抢救。造影结束后应在候诊室观察20 min, 确认患者无碘过敏反应后方可返回病房, 回到病房后须继续观察, 以防出现迟发型过敏反应。

3 结论

碘造影剂发生过敏性休克尽管少见, 但是一旦发生, 如不及时抢救或者抢救不当可危及生命。通过本病例提示我们:使用碘普罗胺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除造影剂的选择、用量、过敏反应高危因素等方面予以重视外, 给予患者造影剂后, 用药过程中和停药后1周内均应注意观察, 警惕迟发变态反应的发生, 早发现积极抢救,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通过对碘普罗胺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碘普罗胺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密切观察, 分析其原因。结果 碘普罗胺迟发型变态反应, 比较鲜见, 临床上应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结论 使用碘普罗胺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用药过程中和停药后1周内均应注意观察, 警惕迟发变态反应的发生, 以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碘普罗胺,迟发型过敏反应,分析

参考文献

[1]Katayama H, Yamaguchi K, Kozuka T, et al.Adverse reactionsto ionic and nonionic contrast media.A report from the Japanese Committee on the Safety of Contrast Media.Radiology, 1990, 175 (3) :621-628.

[2]Brockow K.Contrast media hypersensitivity-scope of the problem.Toxicology, 2005, 209 (2) :189-192.

[3]Beaty AD, Lieberman PL, Slavin RG.Seafood allergy and radiocontrast media:are physicians propagating a myth?.Am J Med, 2008, 121 (8) :e19.

[4]刘翠华.碘普罗胺过敏试验对其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中国全科医生, 2008, 13 (13) :1186-1187.

甲硝唑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第2篇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除抗滴虫、阿米巴原虫作用外, 还具有很强抗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活性。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抗厌氧菌感染的基本药物, 主要用于对厌氧菌的防治。因其抗厌氧菌范围广, 杀菌力强, 价格低廉, 目前在抗腹腔、盆腔、皮肤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广泛使用并取得很好疗效, 但也发现一些不良反应 (包括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 。现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甲硝唑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 91岁, 因“右下肢活动不利4格月余, 加重2d”于2009年10月23日诊断为“脑梗死”收治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史40年余, 否认有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器质性疾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2009年11月17日出现精神萎, 咳嗽、咳痰, 双肺可闻及湿音, 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6.8×109/L, 中性细胞比率:81.6%, 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 考虑肺部感染, 予以0.5%甲硝唑注射液100m L 2次/d及头孢哌酮/舒巴坦2.0mg 2次/d联合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2009年11月21日14:30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50m L时出现四肢抽搐、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肢体末梢发绀、双下肢散在紫红色皮疹, 但意识清楚。查体:体温37.0℃, 脉搏128次/分, 呼吸30次/分, 血压160/100mm Hg, 氧饱和度:93%, 考虑为甲硝唑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所致, 立即停药, 予以保暖, 吸氧,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及氢化可的松100mg, 盐酸异丙嗪针剂25mg肌内注射等抗过敏对症治疗, 同时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20min后患者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好转, 双下肢紫红色皮疹消失, 双足末梢发绀改善, 查体:体温37.0℃, 脉搏115次/分, 呼吸22次/分, 血压140/80mm Hg, 氧饱和度:97%。次日起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3d, 无上述反应发生, 说明本次为甲硝唑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

2 讨论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除抗滴虫、阿米巴原虫作用外, 还具有很强抗厌氧菌活性, 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或预防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甲硝唑可进入唾液、乳汁, 还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 因此所致不良反应分布面广。近几年有关文献[1]表明, 甲硝唑所

临床护理

至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 其次为神经系统和皮肤损害, 多为首次用药后30min内发生。甲硝唑可使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增高, 其代谢产物与神经元RNA结合,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引起轴索变性, 影响大脑皮层神经元, 使其异常放电频率增高, 迟发性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如精神兴奋[2]及癫痫等[3]相对较为多见, 迟发型过敏反应报道较少。本病例患者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好转消失, 故考虑过敏反应引起T细胞释放活性物质, 引起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黏膜水肿、代谢产物堆积, 导致患者呼吸急促、肢体末梢发绀、双下肢皮疹。当时虽然同时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属β-内胺类抗生素, 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但次日起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3d无上述反应发生, 说明此次为甲硝唑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由于临床使用甲硝唑注射液无需做皮试, 因此在应用该类药物时需提高警惕性: (1) 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严格掌握用药指证; (2) 注意用药剂量及疗程, 不宜长期、大量静脉滴注甲硝唑, 每日用量不超过2.0g, 持续给药不超过7~10d, 以避免长时间用药产生蓄积中毒; (3) 输液时先缓慢滴注, 观察无过敏反应, 可逐渐增加滴速, 0.5%稀释溶液滴速不宜超过2.5m L/min。用药期间不能远离患者, 一旦发现过敏等异常反应, 立即停药, 及时处理、抢救; (4) 甲硝唑对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无作用, 所以单一使用常导致治疗失败。感染较重或病原菌不明病例应与抗需氧菌如青霉类、头孢菌素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使用, 协同作用解决混合感染, 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陈解英, 刘天培, 杨玉.临床药物手册[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7.

[2]邱美珍.甲硝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J].中国药师, 2006, 9 (3) :257.

迟发型过敏性休克 第3篇

患者女, 36岁, 以“腹泻、恶心、呕吐4 d”为主诉, 于2006年3月3日来我院就诊, 血生化检查:肌酐685.2μmol/L, 尿素氮16.57 mmol/L。患者主诉近1周来尿少, 每天尿量约300~700 ml, 门诊诊断为急性肾功能不全, 于2006年3月3日收入院治疗。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否认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入院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2006年3月10日开始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3月12日输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约100 ml时, 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心悸、呼吸困难, 口唇甲床无紫绀, 呈强迫端坐位, 测血压120/85 mm Hg, 心率114次/min, 呼吸22次/min, 立即停止输注参芪扶正注射液, 更换为生理盐水静滴, 吸氧, 心电监护, 病人10 min后症状稍有缓解。20 min后患者自诉发冷, 体温36.6℃, 立即急检血常规, 检查回报:白细胞11.3x109/L、中性粒细胞82%, 继续常规抗生素治疗。4 h后, 患者体温38.2℃, 给予扑热息痛片1片口服, 2 h后体温降至36.8℃。同时留取剩余参芪扶正注射液送检, 排除了输液反应。6 h后遵医嘱再次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 上述症状再次出现, 立即停止输液, 给予上述处理吸氧, 非那根25 mg肌内注射20 min后症状缓解, 1 h后体温再次上升37.9℃, 再次给予扑热息痛片1片口服, 1 h后体温降至37.5℃, 继续给予其他常规治疗。考虑患者上述反应为参芪扶正注射液所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2 讨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是党参、黄芪、氯化钠, 其作用主要是益气扶正, 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 可调节免疫, 活血化淤。说明书上提示不良反应有轻度出血, 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低热、口腔炎、嗜睡。据报导, 截止2005年12月有关参芪扶正注射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心悸、胸闷、局部皮疹、低热、静脉痛。本例患者出现胸闷、心悸、低热3种不良反应, 考虑为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导致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比较罕见, 经抗过敏治疗有效。

中药制剂所含成分复杂, 在以静脉直接注入人体内为给药途径时, 其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较高, 具有症状出现迅速、也可出现迟发反应, 危害严重、机理复杂等特点, 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 为了预防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用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有无中药过敏史, 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反应及病情变化。

舒血宁注射液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第4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性, 58岁, 农民 (病历号:1222135) , 主诉: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1d。查:BP 150/80mmHg (1mmHg=0.133kPa) , 神清, 精神可, 心肺腹未见异常。左侧浅感觉减弱, 肌力肌张力正常, 未引出病理征。患者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家族过敏史及酒精过敏史。头颅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 (石家庄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1101231)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40滴/min;同时应用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40滴/min, 1次/d。治疗第3天液体输注完毕后, 患者输液穿刺部位血管出现条索状红肿、瘙痒。以脐为中心周围皮肤出现20mm×20mm圆形红斑, 边界清楚, 略高出皮肤, 伴明显瘙痒, 全身其他部位皮肤未发现异常。未处理, 至次日症状消失。停黄芪注射液静点。在输注舒血宁注射液组时, 皮肤改变再次出现, 给予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后好转。

2 讨论

近年来, 随着舒血宁的广泛使用以及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 有关舒血宁不良反应病例报道有所增多, 主要是皮疹、浅静脉炎及全身性损害[1], 也有过敏性休克的报道[2,3]。本例患者无药物过敏史, 皮疹及浅静脉炎发生在用药第3天, 停用后症状消失, 排除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外, 应考虑到舒血宁注射液迟发型过敏反应。查阅相关文献, 未见相同报道。其机制可能为: (1) 与患者特异性过敏体质有关; (2) 舒血宁注射液含有银杏叶提取物, 其成分较为复杂, 提取不纯时易引起过敏反应。石家庄神威药业公司的舒血宁注射液是最早获地方批准文号的同类产品, 产品说明书中相关注意事项比较详尽。但有些报道或相关资料中大多认为极少见或罕见不良反应, 医师在临床用药中警惕性不足。为了预防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用药前, 要养成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的习惯, 除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事项外, 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如发现异常, 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王虎军, 李燕红.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致血管红肿〔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 (1) :54.

[2]王惠贤, 李鸣皋.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致过敏性休克1例〔J〕.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8, 21 (2) :127.

迟发型过敏性休克

迟发型过敏性休克(精选4篇)迟发型过敏性休克 第1篇1 病史摘要患者, 男, 55岁, 主因“阵发性心前区憋闷、疼痛11年, 加重2个月”,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