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精选10篇)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1篇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护理

晶状体的混浊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 自内障手术尤其是超声乳化术 (phacoemulsification, 简称Phaco) +Iol植入术的开展更加广泛, Phaco是利用超声波能量将硬的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 通过小切口将之吸出, 保留后囊膜, 由于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需缝合、手术反应轻的优点, 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我科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现就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加强心理护理, 白内障以老年性白内障为主, 一般患者

的年龄偏大, 手术合并症多, 视力障碍, 行动不便, 虽然内心急切盼望能够复明, 但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对手术缺乏全面了解, 存在怕疼, 担心术后效果等顾虑, 容易引起焦虑、恐惧、情绪不稳定等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 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也是手术成功的—个重要方面。要认真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手术前的准备、手术的过程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指出白内障为一种复明手术, 可以讲解同病房成功复明的案例, 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积极面对手术。

1.2 完善相关的检查, 做好指导。

根据医嘱术前检查视力、眼功能、角膜、瞳孔大小, 入院后常规裂隙灯显微镜、前房角镜、眼压计及检眼镜检查, 同时B超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浑浊, 测量晶体等情况。心、肝、肾、肺功能检查。血压平稳、心电图大致正常、血生化基本正常。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进行血糖监测, 及时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忌食辛辣刺激的饮食, 术前进食不要过饱, 以免术中呕吐。

1.3 眼部的护理及术前用药。

术前3天用氯霉素滴眼液, 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 每日4次, 术前1日剪术眼睫毛, 同时指导患者做眼球的固定训练, 术前1小时常规散瞳, 术前30分钟冲洗结膜囊, 术眼常规消毒, 纱布覆盖。遵医嘱肌注止血药或 (和) 镇静药物, 眼压高者给以醋甲唑胺25mg口服, 20%甘露醇125m L静脉快速滴注以降低眼压。

2 术后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送回病房, 护士应告知患者和家属手术的顺利完成,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2 术眼的护理。

手术后应注意观察眼部敷料是否有渗出物和血垢, 经常询问患者有无眼部不适, 如出现剧烈疼痛, 伴偏头痛、恶心, 伴灼热感, 异常出血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指导患者不要揉眼, 10日内尽量不要洗脸, 以免造成感染。保持卧位舒适, 避免低头, 防止眼部碰撞, 以免人工晶体移位。术后第二日开放点眼, 一般给以典必舒qid, 普拉洛芬qid, 贝复舒tid交替点眼, 点眼时注意不要按压眼球, 轻牵拉下睑, 同时察看术眼局部情况。

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注意患者有无前房出血, 角膜水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请医生诊看。超声乳化术后早期, 眼压高常见, 大多因残留晶体皮质过多堵塞房角, 粘弹剂残留堵塞房角所致。眼压升高可造成视神经的永久损害, 应及时点降眼压药和全身应用降眼压药, 适时测量病人的眼压, 此时病人心理负担重, 可产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 应耐心向病人做心理疏导, 指出低落的情绪对眼压的负面影响, 解除心理压力, 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3 出院指导

按医嘱继续用药, 并注意局部清洁卫生, 洗脸时勿用力擦洗, 避免过度用眼, 不要做弯腰、下蹲等活动。定期复查, 术眼如出现疼痛、充血、视力下降或异物感等症状及时就诊。

4 讨论

经透明角膜切口的晶状体超声乳化的优点日益显现。例如:完整的结膜、切口小、术中前房深度稳定、虹膜脱出眼球外的机会少、器械对虹膜的刺激小, 切口自闭、术后影响角膜散光小、炎症反应轻以及视力恢复快等。使患者更容易接受该手术方式。在我科的白内障治疗中, 超声乳化手术方式已达到80%, 通过良好的治疗及护理, 使患者的 (下转第58页) (上接第173页) 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达到了手术目的。S

参考文献

[1]赵堪兴, 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7-146.

[2]刘青, 周永祚, 肖耀廷.晶状体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5, 27 (8) :608-609.

[3]闫捷.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 36 (8) .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2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79-03 中图分类号:R 779.9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8

在我国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眼病,约占致盲病例的50%,手术治疗是复明的主要措施[1]。目前在诸多的手术中,公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国内外治疗白内障最先进、效果最好的方法,其特点是切口小、无需缝合、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白内障手术的护理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为促进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现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就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手术治疗及其效果和护理现状作一综述。

白内障及其发病机制

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任何因素引起的晶状体蛋白发生改变,致使晶体混浊,透明度下降称为白内障。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的角度出发,将晶状体混浊且矫正视力低于0.5者称为临床意义的白内障[3]。患者最常见的是老年白内障,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变成混浊而形成,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上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老年性、并发性、代谢性、药物及中毒性、外伤性、后发性等7种。其发病机理可能与强烈的紫外线、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及晶体营养和代谢状况有关[4]。早期主要表现为眼前有固定黑影、重影,逐渐地形成无痛性视力减退,晚期甚至失明。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晶状体蛋白、上皮细胞、离子平衡及基因水平等因素相关。大量研究证实,晶体蛋白是人眼晶状体细胞质中的主要结构蛋白,在晶体水溶性蛋白中约占90%[5],它与周围细胞骨架蛋白相互结合,保持晶状体的透明性[6]。晶状体上皮细胞(IEC)是晶体中唯一具有活性的细胞。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其发生主要以晶状体核混浊为主,提示老化过程中核部的蛋白质对透明度的影响更大[7]。晶状体混浊与其钙的含量升高呈正相关, 高钙可影响晶状体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钠-钾-三磷酸腺苷(Na+-K+-ATP)酶的活性。钾钠离子通道一旦开放,进一步影响水、钠、钾的代谢。低钙则会破坏晶状体细胞膜,激活内肽酶水解而损伤蛋白。研究白内障相关致病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对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研究的主要思路是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疾病的相关基因,有研究在白内障家系中,发现有热休克转录因子4(HSF4)基因突变,在ARC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基因蛋白表达阴性而bax基因蛋白表达为阳性,提示可通过影响bcl-2基因的表达,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来预防白内障的产生[8]。也有观察发现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P53蛋白高表达,这种蛋白有促进凋亡作用,认为这蛋白基因可能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9]。

白内障手术治疗及其效果

根据白内障致病原因和发病机理,采用具有抑制晶状体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药物或抑制剂,可以预防和治疗白内障,认为牛黄酸属于抗氧化剂,可以阻止晶体蛋白质的糖基化和氧化,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剂和抗白内障药物[10]。但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措施是手术摘除,至于手术时机,过去由于医疗技术条件的限制,白内障必须等到成熟期才可以手术,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摘除的普及,现在未成熟白内障也可施展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影响到工作生活时即可行手术。徐国旭等[11]认为,视力小于0.3的白内障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不要等到视力降至手动或眼前指数时才施行手术。为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发达国家,白内障患者视力在0.5以下就提倡做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白内障吸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激光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等等。晶体囊内摘除(ICCE)过去普遍倾向于晶体囊外摘除(ECCE),但手术切口较大(8~10 mm),临床比较少用。目前则以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比较,此术式具有手术切口极小(2~3 mm),不缝合,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效果确切等优点,且术中不易撕破后囊,术后并发黄斑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等的几率低,为国际上公认最为先进、可靠的白内障治疗方法[12]。当今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手术切口改进和人工晶体材料、设计及植入技术上[13]。在众多手术中,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占主导地位,由于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人工晶状体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已将该手术归纳为一种屈光手术[14]。多焦点人工晶体应用于白内障手术,可满足患者远、中、近不同距离的视力要求,达到或接近正常眼视力的生理功能,减少对眼镜的依赖,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有统计分析123例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达到术后视功能情况,脱盲率达到100%,脱残率也高达83.9%表明此术式能提高白内障老人的视功能,改善其生存质量,减轻社会的负担[11]。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现状

白内障的发生与年龄相关,患者多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而且与糖尿病、高血压、营养代谢等密切联系,要求全身状况相对稳定才能手术。术前护理:①血糖、血压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术前评估血糖和血压尤为重要,术前理想的血糖要控制在3.90~6.11 mmol/L,伴有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血糖很难控制在正常水平者,许宇东[15]认为,术前血糖控制在8.5 mmol/L以下,个别患者当天早晨空腹血糖控制到8.5 mmol/L以下,进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切实可行的。 ②要协助医生进行眼部特殊检查,如眼的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眼轴长度等测量,因为这些数据可决定手术和预测手术后效果。眼轴短于22 mm,前房通常浅,手术操作空间小,乳化头与角膜内皮之间清晰度差,易损伤角膜内皮,也易于撕破晶体囊膜;眼轴长于25 mm,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③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手段[16]。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件非常恐惧的事情,应安排表达能力好,对病人亲和力强的护士,介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眼科新技术,表面麻醉损伤小,修复快,无疼痛等特点。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必要时按医嘱术前晚及术晨给予镇静药,使手术能顺利进行。④术前3天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术前1天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手术当天再次冲洗泪道和结膜囊[17],除外感染性病灶,防止外源性感染。术前用粘贴手术巾代替剪眼睫毛, 解除因剪睫毛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术前30 min用复方托品咔胺滴眼,每5 min1次,共3~5次。充分散瞳,术中使瞳孔直径维持在8 mm大小[18]。⑤术前眼位固定训练是手术成功重要保证,如果患者过于紧张,频繁瞬目,眼球固定不良,则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方法是嘱病人平卧,双眼直视正前方,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眼球固定不动,训练3次/天,30秒/次,并训练患者控制咳嗽或打喷嚏的方法[19],术中患者如不能控制,应轻声告知医生暂停手术。术后患者只单眼包盖,活动与休息不必限制,但应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弯腰低头[20], 防止瞬间用力引起术眼高压导致切口裂开出血、晶体移位或脱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督促患者戒除烟酒[16]。术后全身用药已大大减少。护理上重点教会患者或家属如何正确使用滴眼药,如何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术眼只需包盖一天,次日可开放滴眼。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洗脸时勿用力搓洗术眼,防止眼部受外力碰撞引起出血、伤口裂开,必要时睡眠时间戴眼罩[21]。术后病情观察主要是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防止因术后视力突然恢复而过于激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注意监测患者眼压情况,观察有无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观察视力及眼部分泌物情况。糖尿病、高血压者注意监测血糖、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出院后指导患者正确点眼药水的方法、用药时间及剂量;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预防外伤。注意休息,每日保证6~7 h睡眠时间,防止用眼疲劳。告知患者定期复查,术眼如出现疼痛、充血、视力下降或异物感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22]。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要适应现代白内障手术的发展,重点应从住院护理走向社区护理,这是做好白内障复明工作的关键[23]。术后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和家庭指导,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0]。展望未来,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电话、网络咨询与上门访视,让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将成为我们眼科护理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降低医疗费用、方便患者,让更多的白内障患者获得手术复明的机会是眼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目标。眼科护理人员在学好眼科专业新技术、新业务的同时,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成为多门学科的护士,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冯素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家庭康复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08,6(7):765-766.

[2]王希娟,王 杰,李 艳.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2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39):13.

[3]葛 坚. 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9.

[4]Bloem endal H,JongW,Jeanicke R, et al.Ageing and vision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function of lens Crystallins[J].Prog Biophys Mol boil,2004,86(3):407-485.

[5]刘梦蕾,李闻捷. 晶体蛋白与白内障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11(1):4-7.

[6]薛 炼,姚雯颖,张 军,等.βB2晶体蛋白基因敲除与小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8-30.

[7]严 宏.白内障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27(13):1153-1155.

[8]齐艳华,贾红艳,黄尚志,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基因的初步定位[J].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2):824-827.

[9]刘 燕,周 健,刘新平,等.MRG15的克隆及其在正常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J].眼科研究,2005,23(3):824-827.

[10]丁正华,严 宏,王建伟. 后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现状与前景[J].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12-416.

[11]徐国旭,杨 焕,李春华,等. 白内障手术 666眼特点及复明质量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128-131.

[12]李伟华,亢泽峰.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白内障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290.

[13]张卯年.眼科发展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1):2-3.

[14]张 帅,张一凡,李穗苓,等. 白内障患者应用Pentacam和UBM测量前房直径、前房深度的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7):489.

[15]许宇东.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J].眼科新进展,2005,25(2):162-163.

[16]齐 艳. 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2,8(2):114-116.

[17]丁 琳,刘黎明,杨 波,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眼内炎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7):513.

[18]林 萍,曾艳萍,王 瑶,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散瞳方法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3-4.

[19]王艳红,王海燕. 白内障复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淮海医药,2009,27(5):457.

[20]陈玲玲,吴端华,陈 红. 门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2):229.

[21]蔡爱兰.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564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85.

[22]黄朝晖.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病人出院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6,20(1):198-199.

[23]李 莉,刘路宏. 广西白内障手术复明防盲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广西医学,2005,27(2):155-157.

(收稿日期:2011-03-29 修回日期:2011-05-19)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3篇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屈光误差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广泛开展,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术前预设屈光度是患者术后达到最佳视觉的重要方法。如果术前预设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存在屈光误差, 术后患者视力提高不佳, 需通过镜片矫正来补偿新的屈光差且易造成视觉不适。严重的屈光误差所致双眼屈光参差, 会使患者不能适应工作及生活, 不得以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更换术, 矫治屈光误差, 这使首次白内障手术失去意义, 并且增加患者的痛苦。故采用合理的方法避免屈光误差的产生尤为重要。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白内障患者78例 (78只眼) , 均行超声乳化手术并存在屈光误差,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个月, 术前预设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存在>0.50D屈光误差患者78例 (78只眼) , 男50例 (50只眼) , 女38例 (38只眼) , 年龄9~85岁, 平均58.72岁。术后随访1~3个月, 全部患者均排除眼底病及手术并发症。

术前人工晶体测定:YZ-38型角膜屈率计常规测量角膜屈率k1、k2值, BME-200A/B型超声仪测定眼轴长度AL, A值为生产厂家提供LOL常数, 通过仪器内存SKRII型、SRKT型电脑程序公式计算所需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 同时记录术前预设屈光度[1]。

手术方法:术前半小时用美多丽P眼液散瞳, 倍诺喜眼液眼球表面麻醉, 做2.5 mm透明角膜切口, 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其胜后行约5~6 mm直径的连续环形撕囊, 用注水针头以Bss作水分离后, 采用美国爱尔康公司劳瑞德超声乳化仪在囊袋内将核超声乳化吸出, 注吸残留皮质后, 囊袋内植入瑞纳折叠型人工晶体。角膜切口注水封闭。

术后屈光度检查方法:术后1~3个月常规检影配合插片验光、屈光度为等效球镜。

屈光误差计算:术前预设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 误差取值为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设屈光度之差的绝对值为绝对屈光误差。例如:植入+20.00 D人工晶体术前预设屈光度-0.56 D, 术后屈光状态+1.25 D, 误差值=1+1.25 D- (-0.56 D) =2.81 D[2]。

结果

78例 (78只眼) , 其中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31例 (39.7%) ,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22例 (28.2%) , 外伤性白内障13例 (16.67%) , 术前角膜疾患12例 (15.3%) 。

讨论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形态和屈光状态均可保持良好稳定性, 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视力。术前角膜屈率和眼轴长度的测量误差是术后屈光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文章报道, 1 mm的眼轴测量误差将导致2.5 D的术后屈光改变, 1 D的角膜曲率测量误差将导致1 D的术后屈光改变。故准确测定角膜屈率及眼轴长度, 是避免屈光误差产生的关键。角膜曲率计和眼AB超仪器因仪器本身可靠性设置、精确度所限, 会有一定的误差性。另外, 角膜曲率与眼轴的生物学测量虽较准确, 但也是理论近似值, 也有一定的误差。<0.5 D的屈光误差对术后患者视力矫正及视觉质感改善影响甚微, 不具有临床价值。故本文只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测屈光度存在>0.5 D的病例统计分析。

本文统计误差原因大多为角膜屈率、眼轴长度测量方法采用不当引起。如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具体分析运用合理的人工晶体屈光度测定方法, 此类误差均可避免。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有明显不足之处, 应采用自动测量与手工测量相结合取最佳波形、波峰值采样取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应采用A、B型超声联合测定眼轴长度反复测量, 必要时双眼参照取值。角膜疾患采用对侧眼角膜屈率值。下面将分述如下。

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的不足之处。本文统计采用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引起术后屈光误差患者例数居第一, 全部出现在测量工作刚开始时, 这是由于测量开始时对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的不足之处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 从而导致大量误差产生。

现将工作中经验、教训总结如下:电脑自动测量对于组织间距在程序设置内, 波峰高度>2/3最高值, 均进行采样取值, 并未对声波形态、高度加以合理分析, 故常有较大误差。 (1) 眼轴过长、过短、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组织间距超出电脑设置程序, 取值异常[3]。 (2) 增益调节过大, 任何位置声波高度均可达到>2/3。最高值取值要求, 产生识别紊乱。 (3) 黄斑区视网膜递减序列波和视神经波电脑不能分辨。造成A超电脑自动测量值非视轴常度的测量误差。 (4) 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组织间距中的混浊物可产生异常回声波 (杂波) 如>2/3最高值往往识别错误, A超电脑自动测量时, 易造成晶体后囊反射波的误认, 取值偏差。 (5) 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方法, 要求患者注视标灯, A超声速与眼轴方向保持一致, 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发现, 白内障患者多为老年人, 配合性差, 多次测量取值中难以保持始终如一的轴位注视。瞬目及眼球轻微转动造成轴位偏差, 眼轴长度测量值失准, 此时即使数值变化大A超电脑也自动取值, 产生测量误差。认识到A超电脑自动测量的不足之处后, 我们结合A超声波的标准波形 (角膜起始波、晶体前囊波、晶体后囊波均为陡直单高波、视网膜波为递减序列波形) , 取最佳波形、波峰值冻结A超图像手工测量, 并于此时电脑自动测量值比较, 多次测量, 观察标准A超波形, 取数值相近的均值。故应采用电脑测量与手工测量相结合取最佳波形, 波峰值采样多次测量取值, 可避免误差产生。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实为难测量眼, 测量有其特殊性。多为轻、中度误差, 轴性高度近视眼多伴有后巩膜葡萄肿, 造成后极部视网膜向后不规则突起, 形成黄斑区异位。A超声束到达球壁时并非是黄斑区中心凹位置, 产生反射波也非正常黄斑区视网膜回声波, 导致A超所测量眼轴数据失准[4], 产生误差。B超声像能直观地观察后巩膜葡萄肿情况, 判断正确的黄斑区位置进行测量, 测距时应在正确位置最低点起测量。A、B型超声联合, A超反复测量寻找最佳反射波, B超反复测量寻找最理想测量图像, 观察数值变化, 根据经验取平均值。外伤性白内障形觉剥夺形成轴性近视, 如伴有后巩膜葡萄肿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测量方法相同。外伤性白内障往往因眼内结构变化, 造成测量眼A超无法测定眼轴长度, 则可采取对侧眼A超值与测量眼B超值相参照。如二者数值相差<0.3mm (双眼轴发育较均衡) 可取对侧眼A超值为准。如相差>0.3 mm可取测量眼B超值为准[5]。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即便采用了A、B超联合、双眼对照等方法反复多次测量, 虽降低了误差率及误差程度, 但此类屈光误差仍在工作中出现, 这可能与无法取得A超精确测值有关。

角膜疾患如翼状胬肉、角膜翳、角膜变性, 高度散光眼等使角膜计检查难以获得清晰图像及确定的角膜屈率k1、k2值, 致屈光误差产生。这可能与角膜屈率值误差在测算中对屈光状态影响小有关, 此时应以对侧眼测量取值[6], 如双眼条件均差, 以+43.60 D平均值输入。

参考文献

[1]刘显勇, 庄静宜.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高度近视眼术中的应用比较[J].眼科新进展, 2007, 27 (8) :606-608.

[2]凌宇, 朱思泉.高度近视白内障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7, 25 (3) :266-269.

[3]陆国生, 黄毅群.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J].中华眼科杂志, 1999, 29 (1) :16-18.

[4]方静, 马海华.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8, 16 (7) :428-429.

[5]王海林, 夏德昭.视神经炎的治疗概况[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8, 16 (1) :24.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4篇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配合

白内障患者多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现今多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此手术优点很多,其并发症发生率低、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愈合快、手术时间短、眼部损伤小、手术切口小等。2002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此手术治疗50例(50眼)白内障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2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此手术治疗50例(50眼)白内障患者,1眼为外伤性白内障,4眼为糖尿病性白内障,45例(45眼)患者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年龄情况为58-84岁,中位年龄为71岁。患者手术之前进行视力检查均小于0.3。

1.2方法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式切口,于2点或10点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从主切口伸入超声乳化针头,辅助切口伸入劈核器,分离晶状体核,在囊袋内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块,剩余皮质用自动注吸器吸出。前房和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吸出粘弹剂,切口自动贴合达水密状,不做缝合。

2手术配合

2.1仪器、器械准备Stroz超声乳化仪;TopconCMS-800型手术显微镜。术前对仪器设备应全面测试,手术所需常规器械敷料应确保性能完好,分类消毒、灭菌,锐利的刀具、针头、镊子套好保护套。

2.2病人准备术前30min,复方托比卡胺散瞳至8mm。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认真核对床号、姓名、手術部位。做好各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铺巾、消毒、摆体位、冲洗泪道等。

2.3手术中的配合①贴膜。直接在膜上沿睑裂剪开,长度略大于内、外眦0.5cm,上开睑器,以充分暴露手术野。点表麻药;②与助手将各导线连接好,检查机器的工作状态以及手术器械各种配件是否齐全;③备好灌注液,术中维持灌注通畅,防止出现空灌现象。常用灌注液为林格氏液500ml加人0.1%肾上腺素0.4ml,并根据术中所需调整好高度;④连接超乳手柄、管道并测试。按手术医生要求选好模式,及时合理调节各项参数;⑤将人工晶体、透明质酸钠放到手术台上。一般采用3.0mm穿刺刀作一角膜切口或角巩膜缘切口,15度侧切刀在角膜内缘2点或10点穿刺作一辅助切口。

2.4器械清点、清洗手术治疗之后应对手术中应用的各项器械进行清洗、维护和清点,应应用蒸馏水对仪器进行冲洗操作。

3配合体会

3.1正确核对人工晶体的度数及型号,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手术情况,术中用物准备齐全,熟练掌握超乳仪的使用方法及各项参数的使用范围,以确保手术成功。

3.2要熟练掌握超声乳化仪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根据晶体核的硬度和术者的要求及时调整超声乳化仪各参数;还要熟悉超声乳化仪的清洗和保养方法,以及有关附件的清洗、消毒方法。

3.3术前访视患者时,要做好心理护理及注视方向训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优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和担心手术效果差的顾虑;同时训练患者的注视方向,以便术中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固视,并根据需要转动眼位。

3.4术中要调整好灌注瓶的高度和观察灌注液的量以免断流,如需更换应提前告知医生。

3.5当术中发生后囊破裂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调整负压、降低灌注瓶,为行玻切做好准备,并备好缩瞳剂。

3.6术毕,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患者手术之后2周中不可进行揉眼睛、用力大便、跌倒、咳嗽、举重、低头、弯腰等动作,避免因为患者的眼压突然增高而导致伤口出血裂开的情况发生。患者手术1个月中不可进行剧烈的锻炼。

3.7进行此项手术治疗的应用器械都为比较贵重的仪器,故应妥善清洗和保存,各项操作都应符合无菌要求。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专业熟练的手术配合,不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腾贺,李筱荣.不同超声能量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1):41.

[2]苗培建,李文生,郑景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相关因素[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2009,35.00533.

[3]陈莉,杨新光.生存质量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493-2495.

[4]丁建芳.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1).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5篇

1 临床资料

资料选于2005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眼科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000例。其中,男593例(593只眼),女407例(407只眼),年龄最大92岁,最小30岁。术前视力均在0.3以下,老年性白内障972例(972只眼),并发性白内障15例(15只眼),外伤性白内障13例(5只眼)20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41例合并高血压。术前均行散瞳检查,并行眼A超、B超,角膜曲率、辅助检查。

2 手术方式

1000只眼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超声乳化仪为美国Lanstar公司生产的兰士达2020R型超声乳化仪,粘弹剂为爱维,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生产。人工晶体选用美国0ll。手术步骤:术前半小时复方托晶酰胺散瞳4次,角膜表面倍诺喜麻醉,开睑器开睑,做以穹隆为基底小结膜瓣,电凝止血,采用标准巩膜隧道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做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5mm,皮质水分离,乳化晶体核,乳化时间0.80-1.96min,平均1.10min,吸取晶体皮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扩大手术切口,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吸取粘弹剂,烧灼结膜瓣一端,完成手术。

3 结果

3.1 术后视力:

术后1天、1周、2周、1月、3月以上矫正视力0.6以上者分别是801只眼(80.1%),845只眼(84.5%),867只眼(86.7%),954只眼95.4%,987只眼(98.7%)

3.2 并发症:

术后角膜水肿94只眼(9.4%),1~5天恢复透明。术后发生刀口漏水6只眼,占0.06%,继发青光眼5只眼,占0.05%。

3.3 眼底病变:

2只眼可见陈旧性黄斑出血,2只眼可见黄斑裂孔,140只眼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87只眼可见老年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等眼底改变,无一例是因手术创伤造成的。保额本组病例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术中无后囊破裂、无虹膜损伤、瞳孔上移、玻璃体脱出、核坠入玻璃体腔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无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及角膜水肿失代偿等其它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4.1 术后视力及相关因素: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而稳定。本组病例多为老年性白内障,测得人工晶体屈光度均4D~27D之间,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术后视力令人满意。术中人工晶体度数的选择:根据A超测量出的结果来选择人工晶体植入的度数,一般保留0.5~1.0D的近视度.1000例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视力有明显提高,98.4%的患者视力都在0.6以上,其中90.6%的患者矫正视力在0.8以上。本组视力低于0.3的患眼中,大部分有眼底病变,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黄斑区病变等,主要是眼底病导致了视网膜的损坏使视力受到影响,可见眼底病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

4.2 术后并发症:

白内障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通常1%~3%。Hyams报道为0.4%-3.5%。本组1000只眼采用标准巩膜隧道式小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无视网膜脱离发生。这与手术者的熟练程度及选择的手术方式有关,因为巩膜隧道小切口下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中前房深度维持平衡,减少了因前房深度变化而导致的玻璃体前后移动,另外术中保持完整的后囊膜可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角膜水肿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有94只眼出现角膜水肿,术后5天内消失,发生水肿的原因是晶体核过硬,超声时间延长所致。眼内炎是白内障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目前约为0.02%~0.5%,多发生在术后1~4天,本组病例无眼炎发生,主要原因是术前三天用消炎眼药水常规点眼,冲洗泪道,术中手术器械高压消毒,灌注液内加入抗菌素,每个细节严格的无菌操作,层层把关,杜绝一切可能发生感染的因素。

4.3 体会:

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超声乳化技术及严格的手术操作常规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可以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满意,对初学者在手术时要注意选择病人,避免后囊破裂及角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中册)[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71.

[2]王成业,主编.眼手术并发症原因与处理[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59.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2例其中男562例、女440例, 年龄9~100岁, 老年性白内障853例、并发性白内障128例、外伤性白内障13例、先天性白内障8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充分散瞳后进行表麻, 常规消毒术眼, 用开睑器将眼牵开暴露术野, 在2点、10点钟位置作一切口, 自切口向上角膜缘方向作潜行剥离, 进入透明角膜内1mm形成角膜隧道, 以3.2mm穿刺刀穿刺进入前房[3]。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 (黏弹剂) , 连续环形撕囊, 水化分离核, 超声乳化晶状体核, 用I/A手柄吸出残留晶状体皮质, 前房内再次注入透明质酸钠 (黏弹剂) 0.3mL, 植入人工晶体, 再用I/A手柄吸出黏弹剂, 结束手术。

1.3 结果

每手术日, 护士间能明确分工、协调工作, 医护间配合默契, 缩短了手术的时间, 加快接台手术的周转, 熟练紧凑地配合手术的完成。1002例手术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无1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取得术者与患者双满意。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1) 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文化水平, 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采用表麻,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不会疼痛、术后反应轻、恢复快[4]。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强调患者的良好配合对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性, 减轻患者担心手术风险的精神压力。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取得患者在手术中的主动配合, 保证手术的效果, 帮助患者学习眼球的转动和固视, 以便配合手术。 (2) 患者和用物的准备:a.患者准备:核对患者的姓名、眼别、性别、床号、年龄, 检查患者所有相关的检查报告单 (心电图、肝功能、B/A超等) 。b.术包准备:一般每天做10~15台手术, 因此供应班必须准备白基包 (内眼手术包) 15~20个, 术前1日送供应室高压灭菌。c.器械准备:眼科显微器械12样3套, 贵重显微器械要加保护套、超声乳化手柄及I/A管道各3套。所有手术器械和超乳用的各种管道均用高压灭菌。d.备仪器设备准:手术显微镜、超乳仪、氧气、心电监护仪、快速灭菌器2台等。e.物品准备:无菌手套、集液带、透明质酸钠、5mL、2.5mL、1mL注射器各一个、输血器、人工晶体、胶布、金霉素眼膏、15度刀、3.2mm刀。f.药品准备:冲洗液 (BSS) 、爱尔凯因、复方托呲卡胺滴眼液、利多卡因、布比卡因、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米可林。BSS的配制: (乳酸林格液500mL+0.1%肾上腺素0.33mg+妥布霉素13.3mg.) 。

2.2 术中配合

常规派两名护士配合 (分为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 , 视情况增派辅助人员配合。眼科手术非同一般手术, 要求有严格的无菌环境, 所以应选用有一定年资、技术水平及业务素质好的, 工作反应快捷、灵敏、无菌观念强的人员配合, 可有效的降低感染率。

巡回护士: (1) 术前一日或上午 (下午手术) 亲自到病房查对患者术前准备情况及人工晶体准备情况。 (2) 手术日提前1h准备好手术患者待区环境及用物。 (3) 术日巡回护士到病房接第一批次的手术患者, 并查对手术患者所有晶体准备情况并分别交接, 查对时手术通知单、病历、腕带标识必须一致, 并在晶体上注明床号、姓名、及人工晶体度数并与登记本、病历、通知单一致, 双方查对无误后签字 (特殊价格晶体必须做好标识) 。 (4) 巡回护士安排患者在等待区等待, 一次等待的患者不得超过三名。 (5) 手术开始后, 手术患者、通知单、晶体、病历一并交由器械护士查对。 (6) 巡回护士负责书写护理记录单记账并录入电脑。 (7) 手术完毕负责送患者安返病房并交接及将剩余用物带回病房并查对交接。

器械护士: (1) 术前一日或上午 (下午手术) 亲自到病房查对患者, 并与手术医师沟通, 确认手术方式及术中特殊用物。 (2) 术日术前半小时准备好手术间环境及用物。器械台摆放在患者右侧, 其余均在左侧, 监护仪在床尾, 脚踏板自左至右摆放顺序:显微镜、手术床、超乳仪。检查超声乳化仪设备、性能, 接电源, 打开前盘Standby开关, 挂上BSS冲洗液, 瓶高一般设在76cm左右, 进行管路连接和系统液流检测。正确调节超声能量值, 尽可能减轻超声能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此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入术的基本手术原则之一[5], 根据医师习惯调节超声能量、液流负压, 使之处于负压状态, 连接好显微镜电源, 准备好所需无菌包和无菌用物于包内。 (3) 与巡回护士交接手术患者并逐一查对。因进行大批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时, 患者人数多、年纪老且有些患者还伴有耳聋、老年痴呆等问题, 再之手术周转快, 因此查对工作尤其重要且难度大, 查对正确后开始手术。置患者与平卧位。并瞩患者在术中眼望前方, 不能随意转动眼球和头部体位, 因微小的转动都有可能损伤角膜或使后囊破裂。 (4) 协助医师消毒铺巾, 调整显微镜, 按无菌操作要求连接灌注抽吸系统, 超乳手柄与超乳仪上, 进行超乳手柄测试, 测试通过后根据医师的要求调节各项参数严格按操作规程正确连接超声乳化仪的各种管通, 按医师要求调整超声乳化仪参数, 防止蠕动管折叠、旋转致灌注量不足。术前排尽管道中气泡, 术中密切观察灌注液的使用情况根据手术的需要及时添加灌注液, 避免灌注中断, 前房塌陷导致手术危险。灌注液瓶的一般高度是茂菲滴管距离患者约70cm。术中要根据患者的前房深度作适当的调整。术中禁止随意挤压茂菲氏滴管, 以免使灌注液压力骤然增加导致后囊膜破裂, 手术失败。当晶体安全摘除后, 及时更换模式进入I/A。 (5) 待手术医师确定植入人工晶体时, 再与手术者核对后, 仔细核对晶体的度数、有效期、合格证等, 查对无误后方打开人工晶体与器械台上。植入后将不干胶卡片按项逐一填好, 其中一张贴与手术通知单上, 一张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注意将晶体的相关信息与器械无菌合格的标识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以便日后出现问题则有据可查。 (6)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虽然创伤少, 但患者多系高龄, 身体机能衰退, 且常合并心血管系统等疾病, 而使手术的危险性增加, 且术中无菌单遮蔽头面部不易观察病情。因此, 术中均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病情,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1)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若患者有心动过缓、心房纤颤、高血压等方面异常时术前常规建立静脉通道, 便于术前、术中根据情况用药。 (2) 术中持续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变化。常规鼻导管吸氧提高吸入气体氧浓度。如发现血压持续增高180/90mmHg、心率50次/min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手术医师, 暂停手术, 请麻醉师会诊, 开放静脉通道, 配合麻醉师作对症处理。 (7) 术毕球结膜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 纱布遮盖, 包扎伤口。整理手术台, 检查器械是否完好无缺, 将物品分类放入垃圾袋, 清洗、消毒器械并行保养, 清理所有手术用物并打包, 归原备用。

3 小结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前访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严格的查对制度和严密的无菌操作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证, 完善术后整理工作是保证下一次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是确保手术无感染发生的重中之重, 手术中的默契配合、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是手术顺利开展的技术保证[6]。大批量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患者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也带来新的挑战, 有利于今后手术室上午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大批量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 更好地配合手术完成。方法 从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置全程护理环节中提出护理要点。结果 熟练紧凑地配合1002例手术的进行, 加快了接台手术的周转速度, 无手术并发症, 取得术者与患者的双满意。结论 重视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做好术前体位演练,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及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手术

参考文献

[1]黄小兰, 李水微, 何国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1) :80-81.

[2]许和, 阎金梅, 李爱琴.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贫困地区扶贫脱盲复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6, 23 (6) :43-35.

[3]赵寿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7 (9) :49.

[4]杨静, 卢奕.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 2005, 41 (1) :28-30.

[5]孙文娟, 魏雪芳, 曾艳平.表面麻醉下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8) :494-495.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9例106只眼中, 最大年龄86岁, 最小52岁, 平均72.6岁;男49例, 女30例。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前冲洗术眼泪道及结膜囊, 训练患者按要求转动眼球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手术, 并用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充分散瞳。

心理护理老年人有其特定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因此对老年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入院后, 应当通过和蔼的态度、礼貌的言谈, 使病人充分感到受尊敬和爱护。

1.2.1. 1 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 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是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1.2.1. 2 饮食指导, 以清谈易消化食物为主, 忌辛辣, 刺激之品, 禁烟酒。

1.2.1. 3 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咳痰方法, 将舌头顶住上鄂再轻轻咳出, 以免剧烈的阵咳引起前房出血, 手术切口裂开并做好呼吸道术前准备工作。

1.2.1. 4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术后用力排便, 引起前房出血。

1.2.1. 5 术前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1.2.1. 6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 定期测量血压, 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使心功能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 应做好, 皮肤.口腔护理, 以防术后并发感染。

1.2.2 术前准备

1.2.2. 1 用高频探头超声诊断仪测量眼轴长, 观察玻璃体, 眼球后壁结构, 对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1.2.2. 2 术前两天做B超检查眼底情况 (视网膜, 玻璃体, 晶体等) , 精确测量眼轴及角膜曲率用以计算待植入晶体的度数。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 体位取平卧或健侧卧位, 减少头部活动, 保持术眼清洁, 切忌用手揉眼, 以防止出血。

1.2.3. 1 当天伤口疼痛是正常反应, 有时伴有轻度头痛及恶心, 这些症状大多一天后会渐渐消失。

1.2.3. 2 部份患者会有手指麻木感, 属正常现象请勿担心。

1.2.3. 3 当天勿打开伤口敷料, 并尽量平躺卧床休息。

1.2.3. 4 第二天术眼换药, 检查视力并进行眼部裂隙灯、眼底镜检查。

1.2.3. 5 术后三天口服抗生素及激素, 术后次日开始滴用典必殊, 贝复舒滴眼液, 每日3次。晚上滴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睡前涂用典必殊眼膏。

点药水的方法∶

(1) 请先用肥皂及清水洗手、擦干

(2) 病人的姿势最好是平躺 (端坐卧位也可以) 。

(3) 头稍微往后仰, 用食指拉下下眼睑。

(4) 眼睛往上看, 另一只手点下眼水或眼膏。

(5) 放开下眼睑, 轻轻闭上眼睛, 休息三分钟。

1.2.4 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1.2.4. 1 教会病人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 保持术眼清洁, 勿用不洁用物擦眼。

1.2.4. 2 保护眼睛, 外出或睡觉时, 请务必戴上眼罩。

1.2.4. 3 行动宜缓慢, 最好有人陪伴。

1.2.4. 4 保持心情愉快。

1.2.4. 5 用眼时间不要太久。

1.2.4. 6 多食蔬菜、水果、多喝开水。

1.2.4. 7 做一些不费力的家事, 如浇花、摺衣服等。

1.2.4. 8 请尽量维持平躺, 如需侧卧, 需面向健侧。

1.2.4. 9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回医院复诊。

2 结果

79例病人, 106只眼。手术成功, 无并发症。术后一个月平均矫正视力≥4.7。最好矫正视力均好转并恢复正常生活。

3 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位致盲眼病。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小切口超声乳化后植入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的新技术, 组织损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后散光减少及视力恢复好。同时加强心理护理, 重视对手术前后并发症的预防, 进行出院后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 不仅有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 也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大大提高了白内障患者的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974-979.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8篇

晶状体的混浊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 白内障手术尤其是超声乳化术 (PHACO) 的开展更加广泛, PHACO是现有白内障手术的主导占85%, 是利用超声波能量将硬的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 通过小切口将之吸出, 保留后囊膜。由于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需缝合、炎性反应轻、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而被临床医师所选择[1]。我科近年来采用PHAC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给予精细护理治疗白内障,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因PHACO是一项先进手术, 故患者在思想上缺乏对此手术的了解与认识, 术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感。患者担心术中疼痛难以忍受, 对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和术后护理等提出许多疑问, 同时, 由于白内障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 患者一般存在年龄偏大、视力障碍、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特点。另外, 入院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对手术缺乏全面了解, 存在害怕疼痛、担心术后效果等顾虑, 容易引起焦虑、恐惧、情绪不稳定等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2]。因此,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方法, 并比较几种不同白内障手术的优缺点, 说明PHACO较晶体囊外摘除术的手术切口小 (仅3.2mm) , 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 伤口疼痛轻, 甚至术后无特殊感觉, 术后恢复视力快, 住院时间短, 是当今治疗白内障最先进的一种手术方法, 并详细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 增强手术信心和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身护理。同时介绍既往手术成功的病例及同室病友术后效果,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1.2 完善相关检查, 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完善的术前检查是手术治疗的前提, 全身状况需达到手术要求方能择期手术, 如心电图、血糖、血压、体温、血常规, 必要时术中给予心电监护;眼部准备完善是护士的首要责任:应除外外眼、面部的炎症, 预防性局部应用抗生素眼液, 常规术前3~5d使用。手术前1d行泪道冲洗和结膜囊冲洗, 其目的是除外感染病灶, 清洁眼结膜囊, 防止外源性感染所致的眼内炎;术前散瞳前后均应测量眼压:如眼压过高应遵医嘱常规给药, 避免高眼压给手术带来的困难及减少在手术中因降压等候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感染;术前眼压过低应报告医师, 便于选择个性化手术方案[3]。

1.3 术前生活指导

术前洗澡更衣, 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训练患者眼球向各方向转动。嘱患者减少用力动作。预防咳嗽和打喷嚏, 并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 同时应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术后并发症。术前进餐不宜过饱, 以免发生术中呕吐。

2 术中护理

(1) 患者平卧位, 头部放平, 尽量与地面呈平行状态, 固定患者头部;嘱患者减少用力动作, 尽量不要咳嗽, 以免术时眼压突然升高, 致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嘱其自然呼吸不要憋气, 以免使后房压力增加, 前房变浅, 增加手术难度。 (2) 根据要求调整显微镜, 并固定好各轴节。 (3) 协助医师做好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 (4) 备好灌注液, 保持灌注液至体温水平, 不宜用冷的液体, 并根据眼压调整灌注液瓶的高低。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一般护理

术后由手术室护士用车床护送回病房, 嘱其平卧位休息, 尽量减少头部活动, 协助生活所需, 防止坠床;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舒适, 光线柔和。

3.2 术后用药注意事项

术后及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药物静脉滴注及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典必殊)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迪非) 等, 防止术眼感染。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需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慎用糖皮激素的患者如糖尿病、胃溃疡等, 要监测血糖及观察有无黑便等。

3.3 术后生活指导

白内障术后, 患者术眼需3个月才能完全稳定痊愈。因此, 要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 避免头部用力过猛, 如术后2周内不要剧烈摇头、用力揉眼等, 避免低头动作及重体力劳动, 给予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饮食, 多进食蔬菜和水果,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勿用力排便, 有便秘及时处理, 如给予酚肽片或潘泻叶代茶饮。同时, 室内保持适宜的暗度, 避免光线直射, 术后至少在1个月内白天佩戴太阳镜, 夜间用塑料或金属眼罩, 保护眼睛, 防治视网膜光损伤。同时,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交流, 指导患者术后休息, 减轻疼痛及不适症状, 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利于伤口的修复。此外, 按时复查换药, 保持术眼清洁卫生。术后第2、3天患者视力趋于稳定, 但因角膜缘创口组织未修复, 其视力还会波动。这期间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点眼操作方法, 做到按时有效地用药, 并注意用眼卫生。视病情定期复查, 复查内容包括视力、角膜内皮的修复等, 目的是观察术后恢复, 预防术后并发症[4]。

4 出院指导

(1) 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 睡眠充足, 劳逸结合, 避免用眼过度, 导致疲劳而诱发目疾。 (2)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志过激或抑郁, 以减少眼疾发生。 (3) 注意个人及眼部卫生, 勿用不洁物品擦眼睛。 (4) 按医嘱正确用药, 滴眼药水前要洗净双手, 预防结膜炎, 以免细菌进入切口引起眼内感染。 (5)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 饮食有节, 不宜过饱, 食新鲜蔬菜、水果, 少食萝卜, 忌辛辣煎炸之品, 忌烟酒, 并保持大便通畅。 (6) 中药汤剂宜温服。 (7) 一般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半年各复查1次, 术后2个月时可配眼镜, 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 有不适者随时回院复查。

5 讨 论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性眼病之一, 视力下降或失明会给患者生活、工作等带来诸多不便, 甚至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患者精神压力很大, 因此, 白内障患者有强烈的恢复视力或复明的欲望,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国际上白内障复明的最先进技术, 给予患者正确、详细的全面护理, 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

[2]刘妍, 刘福源.低视力及其导致的心理社会问题概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 (4) :272-274.

[3]方容.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5) :735-736.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9篇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护理

白内障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5年3月~2007年2月收治施行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48例(59眼),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8例(59眼),男26例36眼,女22例23眼;年龄43~78岁。术前眼科检查视力光感0~0.2,光定位、色觉良好,眼压正常,虹膜无尊重血管,眼B超检查初步排除视网膜脱离、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尿病史3~21年。术前请内分泌科会诊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5mmol/L以下。随机抽取同期手术无其他并发症的老年性白内障52例(61眼)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32眼),女25例(29眼);年龄53~79岁。

手术方法:术前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倍诺喜表面麻醉。在上方角膜缘后做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连续环行撕囊,充分水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吸出晶体核,注吸残留的浑浊皮质,前房注入黏弹剂,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术后每天点必舒点眼,酌情予以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

术前护理:①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②密切监测血糖值;③及时与患者沟通,解答患者提出各种疑问,增强自信心,以更好的配合手术。术日晨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再进手术室。

术后护理:①术毕患者返回病房,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嘱患者卧床休息,勿用力揉眼,严禁外力碰及術眼,以免引起眼内小血管破裂成人工晶体移位。②术后患者戴眼罩睡眠不向术眼侧卧位。③术后第1天、2天、3天行无菌换药,查视力,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同时观察术眼有无发红及分泌物等情况,检查有无前房反应。④术后不参加运动幅度大的活动,忌烟酒、忌辛辣刺激,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勿大声说笑,以免导致眼压增高。

出院健康指导:①术后1周勿洗头、洗澡,可洗脸,但避免污水进入眼内,1周后及时复诊;②2周内勿过度低头,如弯腰系鞋带;③术后第3天无菌换药后开放点眼,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点眼方法,首先操作者应洗净双手,动作要轻,用左手示指和拇指撑开患者上下睑,嘱其向上方直视,将抗生素眼药水点入结膜囊内1~2滴,注意点眼药时瓶口不可触及眼睛和睫毛,以免污染眼药水。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术后视力:术后3个月随访视力。观察组中≥0.5 28眼(47.5%),≥0.3 45眼(76.3%)。对照组≥0.5 41眼(67.2%),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79,P<0.05);≥0.3 59眼(96.7%),与观察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0.85,P<0.05)。

并发症:术中并发症:观察组晶体后囊破裂4眼(6.8%),对照组1眼(1.6%)。术后并发症:角膜内水肿观察组21眼(35.6%),对照组16眼(26.2%);前房渗出观察组21眼(35.6%),对照组9眼(14.8%),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无显著性(X2=6.95,P<0.05);晶体前色素沉着观察组13眼(22%,对照组4眼(6.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91,P<0.05)。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白内障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此类患者术中、术后易出血,术后反应重且伤口愈合慢,在既往的白内障手术中多持谨慎态度。因超声乳化具有切口小、前房稳定、手术时间短、创面愈合快等特点,较为适合糖尿病性白内障,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普及,此类手术逐渐增加。

总之,糖尿病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8.5mmol/L以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视力,同时白内障手术又为观察眼底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创造了条件,超声乳化是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吉利,王富彬,郑振世.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7):534-536.

2 邱少忠,陈照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02,23(5):512-513.

3 魏文斌,刘磊,张舒心,等.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6,18(1):11.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10篇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散光矫正,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最主要的症状是视物模糊、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 甚至复视及视物变形等症状[1]。有研究表明, 在白内障患者中≥1D的角膜散光患者约占35%, 而散光对视力的影响乃是众所周知[2]。我院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进行诊治的55例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 对

其进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同时结合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1 临床资料

我院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进行诊治的55例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25例;年龄在21~75岁, 平均为 (45.6±1.2) 岁, 其中20~30岁仅1例, 31~40岁及41~50岁各2例, 51~60岁20例, 61~75岁30例;右眼23例, 左眼32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 视力最差的表现为0.02。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 手术效果较好, 术后大部分患者的角膜散光能够矫正, 视力得到一定恢复。其中, 术后视力矫正最不理想的为0.4, 效果最好的为1.2。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前检查, 综合评价其是否适合手术治疗。术前用药:全身用药情况不变;眼部用药:术前3天滴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每次1~2滴, 每天4次, 对结膜囊进行冲洗, 同时预防术后出现感染。练习术中配合:患者每天睁开眼睛练习眼球的上、下、左、右转动, 身体5~10min静止平卧, 如术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3]。术前准备:术前一天嘱咐患者洗头、洗澡, 同时忌食辛辣刺激等食物, 保持身心愉悦及良好的睡眠, 避免受凉感冒, 手术当天早上正常全身用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常规测量血压, 血压应不超过165/90mm Hg, 术前滴双氯酚酸钠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大瞳孔, 所有准备完成后进入手术室。

2.2 心理护理

术前进行访视, 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工作步骤, 语气谦和。尤其是老年患者, 大多数反应较慢、耳聋、接受能力不强, 护士进行术前访视时要耐心、详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优点和具体操作, 制订个体化心理辅导, 使患者足够信任医生, 同时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4]。

2.3 术中护理

2.3.1 患者的配合

白内障手术是非常精细而富有技巧的手术。且在显微镜下进行。医生操作时需患者很好的配合, 否则不但手术操作有困难, 还可造成严重后果, 故在手术前交代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患者应注意进行自我调节, 稳定情绪。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完全清醒, 如有任何不适, 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手术过程中, 患者头部不要随便转动, 需咳嗽或转动头部时可告诉医生, 以免乱动身体及用手做动作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出现。

术中不能过于紧张, 按照医生的指示转动眼球, 从而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总之, 只有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及时与医生沟通, 相互配合, 才能圆满完成手术。

2.3.2 手术室护士的配合

认真做好查对工作, 因老年患者多数听力减退, 因此, 在患者进手术室前, 应与家属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眼别、住址, 以免发生差错。进手术室后及手术开始时再次与患者和手术医生做好查对。检查瞳孔散大情况, 滴物表面麻醉药物。合理的安置好患者的体位协助医生做好标记, 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和器械, 调整显微镜, 根据手术医生的要求放置脚踏板的位置。正确连接超声刀, 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手术器械准备齐全。核对手术切口位置, 要严格控制手术源性散光。正确供应手术所需的晶体, 根据检查的度数及医生申请的晶体使用残余度数, 再次与手术医生核对。如有疑问, 可向医生提出。再次核对晶体放置角度, 防止晶体位置偏差, 这对是否能够矫正散光至关重要。术完毕, 给予典必殊眼膏, 包扎眼睛, 护送患者交给家属。

2.4 术后护理

术后护送患者到手术室门口, 交给家属, 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并发放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当天眼内有异物感属正常现象。避免垂头、打喷嚏, 预防感冒, 尤其避免咳嗽及呕吐, 以减少玻璃体的振动, 以免晶体脱位。请勿打开伤口敷料, 尽量平躺卧床休息。手术过后2~4h可进行轻微的活动[5]。手术后保持心情平静, 因术后心情激动易引起眼压升高、前房出血, 应减少活动, 术后前3天给予半流质饮食、蔬菜、水果, 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 禁食辛辣有刺激的食物[6]。术后3~6d为伤口愈合期, 要保持眼部清洁, 应特别注意避免振动头部, 因术眼新生的毛细血管非常脆弱, 轻微外伤及振动可能使伤口裂开, 人工晶体移位、前房出血, 甚至前房消失。因此, 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 不要低头, 勿大声谈笑, 防止头部和眼部碰伤, 不要用力闭眼、挤眼或揉眼。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及激素5~7d, 根据病情需要, 加用术眼球旁注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 术眼用典必殊眼膏或双氯酚酸钠滴眼液滴眼4次/d, 滴眼液应滴在穹隆结膜处, 避免直接刺激角膜, 而引起眨眼动作, 严格滴眼液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术后避免重体力劳动3~6个月, 避免剧烈运动、低头作业过久。保持心情愉快, 定期门诊复查, 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咨询。

3 护理体会

全世界致盲和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中白内障最为常见, 在我国达到50%以上, 为防盲的重点。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是充分做好老年白内障手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指导, 治疗与护理缺一不可, 同时手术者必须有娴熟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手术经验, 术前如何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来正确地预测视力, 提高患者的视力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所选的患者, 经过超声乳化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 患者的散光得到矫正, 视力均有所提高, 临床效果较为显著。通过专业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视觉功能,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让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散光得到有效矫正, 使患者重见光明。

参考文献

[1]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59-439.

[2]刘宜.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J].眼科世界报告, 2011 (11) :7-8.

[3]张思云, 刘丽艳, 刘小环, 等.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08) :175-175.

[4]高士梅, 周东波, 张长功.老年性白内障流动手术车手术病人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06) :107-107.

[5]屠元星, 沈敏瑾, 金印.基层医院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0) :1264-1264.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精选10篇)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 第1篇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护理晶状体的混浊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