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修改和制定程序
村规民约修改和制定程序(精选7篇)
村规民约修改和制定程序 第1篇
关于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
(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共同研究,形成《村规民约》征求意见稿。
(二)将《村规民约》征求意见稿提交全体村民或户代表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三)村党支部、村委会归纳、梳理群众意见,形成《村规民约》草案,报乡党委、政府审核。
(四)将《村规民约》草案提交全体村民或户代表酝酿,召开村民会议表决。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半数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经与会人员过半数通过才能有效。表决采取现场表决的方式,并公布表决结果。
(五)《村规民约》从表决通过之日起生效。村民委员会及时将《村规民约》张榜公布,并印制成册,分发到户,同时报乡政府备案。
二〇一〇年四月
村规民约修改和制定程序 第2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均不同于一般法律。
制宪权和修宪权在我国从一开始就是统一的。之所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制宪权和修宪权,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国家的性质要求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这两项权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和反映了这一性质。全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当然包括制定宪法和修改宪法的权力。第二,从形成过程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经产生,就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合法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宪权和修宪权是人民直接授予的。
村规民约修改和制定程序 第3篇
气象生活指数是对每天气象要素的实况和预报进行再加工, 结合各气象要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 把相关气象要素带入设定好的计算公式中, 再将结果细分成不同等级, 制作成指数化产品[1]。生活气象指数的价值依赖于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为了研究确定新余市气象生活指数等级划分标准, 我局成立了《新余市气象生活指数等级划分与应用研究》课题组, 申报了气象科研课题, 新余市科技局于2013年12月下达了课题开发任务, 现已进入结题阶段。研究成果为确定了新余市气象生活指数等级划分, 穿衣指数划分为七级标准。级别内涵对应着装种类, 由一级至七级依次递减。具体划分为一级:严冬装:适宜穿羽绒服, 二级:冬装:适宜穿棉衣、皮衣、厚毛衣, 三级:初冬装:适宜穿夹克衫、西服、外套, 四级:早春晚秋装:适宜穿套装、夹克衫, 五级:春秋装:适宜穿棉衫、T恤、牛仔服, 六级:夏装:适宜穿短裙、短套装, 七级:盛夏装:适宜穿短衫、短裙、短裤。紫外线指数划分为五级标准。由一级至五级依次增强。具体划分为一级:紫外线最弱, 二级:紫外线弱, 三级:紫外线中等, 四级:紫外线强, 五级:紫外线很强。人体舒适度指数划分为四级标准。级别内涵对应人体感觉天气舒适程度, 由一级至四级依次下降。具体划分为一级:舒适, 二级:较舒适, 三级:不舒适, 四级:非常不舒适。感冒指数划分为四级。级别内涵对应感冒易发程度, 由一级至四级依次增强。具体划分为一级:不易感冒, 二级:感冒少发, 三级:容易感冒, 四级:极易感冒。森林火险等级划分为五级。由一级至五级依次增强。具体划分为一级:低火险, 二级:较低火险, 三级:较高火险, 四级:高火险, 五级:极高火险。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作为一档百姓喜闻乐见的信息类节目目, 它具有受众广泛、专业性强和时效性强等特点[2]。《新余余气象》栏目时长三分钟, 播出内容为各乡镇天气预报、气象象生活指数等内容。将对原有指数作出调整, 改播穿衣指数数、紫外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感冒指数、森林火险等级级等5个指数预报。
2 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气象生活指数的日常调用
2.1穿衣指数的日常调用
穿衣指数通过江西省气象局内网调取, 网址:hhttp://172.20.112.199/, 进入该网页后, 点击“生活指数数”, 进入“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界面, 在“各地气象指数数”中选择“新余市气象指数”, 在“按指数名称分类查看”中中选择“生活气象指数类”, 即可获取“穿衣指数”级别。
2.2紫外线指数的日常调用
找到计算机名称为micaps-6的电脑, 双击桌面“新余市气气象台综合业务平台”程序。单击“紫外线预报”, 显示““新余市紫外线预报制作软件”, 输入“日期”和“时次次”, 输入“昨日观测平均值”和“昨日极大值”, 点“计算算”, 点“生成报文”, 紫外线指数预报量级显示出来。
2.3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日常调用
人体舒适度通过江西省气象局内网调取, 网址:hhttp://172.20.112.199/, 进入该网页后, 点击“生活指数数”, 进入“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界面, 在“各地气象指数数”中选择“新余市气象指数”, 在“按指数名称分类查看”中中选择“生活气象指数类”, 即可获知“人体舒适度指数”。
2.4 感冒指数的日常调用
感冒指数通过江西省气象局内网调取, 网址:http://172.20.112.199/, 进入该网页后, 点击“生活指数”, 进入“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界面, 在“各地气象指数”中选择“新余市气象指数”, 在“按指数名称分类查看”中选择“医疗气象指数类”, 即可获知“感冒指数”。显示如下:
2014.3.25 7:00感冒指数4级容易感冒, 请注意加强自我保护。
2.5 森林火险等级的日常调用
气象台每天都会作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直接利用气象台预报结论。
3 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修改
2005年新余市气象局引进北京伍豪公司的WIN-XCG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 该系统具有全新的非线性编辑及多种方式输出功能, 属目前较先进的天气预报声像制作系统, 通过十多年的运行, 效果较好。
3.1 WIN-XCG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特点
WIN-XCG是全新的天气预报软件, 无论是制作天气预报还是广告画面都能让人得心应手, 强大的图文处理功能和完善的电视天气预报制作功能珠联璧合[3]。“WIN-XCG”系统是集数字化、多元化、网络化为一身的电视气象节目包装系统。在图形文字处理、气象预报制作、节目输出、日常工作流程各方面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系统体现出了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输出形式多样化, 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录像带送播形式, 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硬盘传送文件使用硬盘播出。
3.2 EDIUS Pro 3是最强大非线形视频编辑软件
将视频编辑人员从传统的编辑软件中解放出来, EDIUS Pro 3以实时、多轨道、HD/SD混合格式编辑、合成、色度键、字幕编辑和时间线输出能力, 为所有的视频获得格式提供了无缝的实时工作流程。EDIUS Pro 3可以实时地在不同的HD和SD清晰度, 长宽比和帧速率间执行转换。EDIUS Pro 3可以保持所有素材的原始质量和清晰度, 所以可以将一个标清工程的视频素材按比例提高成为高清视频素材。EDIUS能够处理无限的实时字幕和图文层。
3.3 气象生活指数语音文件的准备
(1) 穿衣指数语音文件:穿衣指数在原有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中没有, 所以需要设备厂家录音, 将所需语音通过电子邮件发至北京伍豪公司, 北京伍豪公司录好后, 发送过来。将穿衣指数语音文件放在语音库中, 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会调用该语音文件。
(2) 紫外线指数语音文件:紫外线指数原来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就有, 所以紫外线指数语音文件在原有的语音库中存在。
(3) 人体舒适度指数语音文件:人体舒适度指数在原来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就有, 所以人体舒适度指数语音文件在原有的语音库中存在。
(4) 感冒指数语音文件:感冒指数原来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就有, 所以感冒指数语音文件在原有的语音库中存在。
(5) 森林火险等级语音文件:森林火险等级在原来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就有, 所以火险等级语音文件在原有的语音库中存在。
3.4 修改输入、输出信息配置文件
单击“我的电脑”, 进入P盘, 双击“新余气象”文件夹, 用“记事本”程序打开输入信息配置.INI文件, 在“火险”后面添加“穿衣指数栏”, “紫外线指数栏”, “人体舒适度指数栏”, “感冒指数栏”, “森林火险等级指数栏”, 在“井冈山”后加入“穿衣指数”和报文, “紫外线指数栏”和报文, “人体舒适度指数栏”和报文, “感冒指数栏”和报文, “森林火险等级指数栏”和报文。报文设置如下:
在输入信息配置文件后部, 添加“穿衣指数栏”, 报文, 穿衣指数分八级, 报文从01到08, 再添加“紫外线指数”等指数, 方法同上。点保存。输入信息配置.INI文件修改成功, 穿衣指数等站点增加。
同时对输出信息配置.INI文件进行相应修改, 用“记事本”程序打开输出控制配置文件, 在“火险”后添加“穿衣指数栏”等站点, 在“地名语音后附加音”段后面, 添加“穿衣指数栏图像显示形式”等信息, 再添加“紫外线指数”等指数, 方法同上。点保存。输出控制配置文件修改完成。
3.5 WIN-XCG程序修改
双击桌面WIN-XCG程序, 打开P:新余气象新余气象.pgm文件。在XCG中添加站点“穿衣指数”, 点小太阳, 进入气象信息管理窗口, 在站号“017”行后点右键, 选择“当前行后插入新行”, 将原站号54511改为018, 在地名行点右键, 选“指定配置文件”, 弹出提示框请指定“输入信息控制.ini”文件, 点“确定”, 在“打开”窗口中, 查找范围为:P:新余气象, 选择“输入信息配置”文件, 点“打开”。系统又会弹出提示框请指定“输出信息控制.ini”文件, 点“确定”, 在“打开”窗口中, 查找范围为:P:新余气象, 选择“输出信息配置”文件, 点“打开”。在“地名”下拉菜单中选择“穿衣指数”, 再在018站号后点右键, 选择“当前行后插入新行”, 操作方法同上, 紫外线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感冒指数等指数设置完成。
在“穿衣指数”行点右键, 选择“输出控制”弹出“输出控制表”, 在“地名”栏, “语音控制”选“输出”, 在“天气现象24A”栏, “语音控制”选“不输出”, 在“温度24A”栏, “语音控制”选“不输出”, 在“穿衣指数栏”栏, “语音控制”选“输出”, 其他几个指数设置方法同上。在“属性框”点“播出列表”, 在第17页屏后增加一屏, 复制“火险等级”所在屏, 然后在17页屏点右键, 选择“粘贴”, 双击该屏, 点“标题属性0”, 点“图元属性”将气象区站改成018, 在文字框中将“火险”改成“穿衣指数”, 其他几个指数修改方法同上。在“气象信息管理”窗口点保存, 修改完成。
4 EDIUS程序修改
启动EDIUS程序。在启动对话框中选择“新余气象”工程文件, 选根目录下站点文件夹, 将“穿衣指数”等指数TGA文件添加进去, 点站点语音文件夹, 将“穿衣指数”等指数语音文件添加进去, 把“穿衣指数”等指数语音文件放在VA轨道, 在T轨道中添加穿衣指数等站点天气信息文件, 添加完成后, 点保存即可。
5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生成
启动EDIUS程序。在启动对话框中选择“新余气象”, 将制作的工程文件生成SVCD, 点击“输出”按钮。选择“输出到文件”, 在“选择输出插件”窗口, 选择“Canopus Pro Coder Express For EDIUS”选项, 在“Canopus Pro Coder Express For EDIUS”窗口, 选择“向导模式”, 点击“NEXT”按钮。选择“Super Video CD”选项, 点击“NEXT”。选择“PAL”, 点击“NEXT”, 选择“MPEG Software Encoder”, 点击“NEXT”, 选择“Optimize For Quality”。保存在桌面上。在“OVERWRIT”选项上打勾, 覆盖前一天文件, 点击“Convert”生成所需要的SVCD文件格式。
摘要:介绍了气象生活指数等级的调用方法, 并就气象生活指数在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中如何添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气象生活指数,调用,程序修改
参考文献
[1]詹璐.生活气象指数:大张旗鼓之后能否更上一层楼[EB/OL].http://www.weather.com.cn/news/1406329.shtml.
[2]林鹏.伍豪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 (5) :40-42.
村规民约制定执行中的思考 第4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科学兴村、民主管村、法治治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给广大农村工作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农民的法治意识空前提升,信访维权意愿不断彰显,由村规民约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逐步显现,牵动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神经,也带给管理者更多的思考和反思。结合信访工作实际,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村规民约信访问题集中表现
近年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小场镇失地农民增加速度前所未有,涉及到农民利益分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信访案件成倍增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的确定、涉农资金的使用、涉农项目的实施等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集体经济组织中少数人利益受到侵害
近年来,全市各地发生多起到市集访事件,其中不乏有反映利益分配不均、不合理,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或多或少与村规民约制定和执行上有牵连。XX乡程××等十余人集访市委市政府,反映多年前从本县偏远乡村迁入经开区落户,交了入户费,承包了集体土地,但当集体土地被征用后,补偿安置被排挤在外,原因是补偿方案是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的,代表了绝大多数利益,外迁户不能一视同仁。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其共同特点是,“村
本地村民,应该享受当地征地补偿政策,自己却被排除在了政策之外。当地村干部振振有词:“这个约定是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的,大家也一直遵照执行,自己两个女儿也只有一个享受了政策。”单从村规民约上说,似乎看不出破绽,但若与相关法律法规对照,就不难发现村规民约实际剥夺了信访人的权力。《土地法》明确规定,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有权享受集体土地征地补偿各项政策,失地农民社保是以承包土地主体失去土地占比为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剥夺。由此可见,村规民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才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检验。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信访问题之所以存在和发生,其核心在“利益”二字,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义务和权力是对等的,利益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在设计制度上、制定规则时,不能照顾到所有合法权益诉求,信访问题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二、村规民约信访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由村规民约引发的信访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一方一俗的影响,也有体制机制设计的缺陷,还有人为方面的原因,只有真正把握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解决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是村规民约信访案件产生根本原因近些年,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夯实,村(社区)组织得到了发展壮大,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村民自治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和保障。但也要看到,村(社区)干部总体水平不高、领导能力不强的现状还将长期存在。村民自治本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但如果基层组织不懂得运用,甚至滥用,将会适得其反。对村规民约的两种认识不可取。一种是过分夸大和
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哪些事项可以以村规民约的方式确定为长期有效的决定,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村级组织对于村民完全是本糊涂账,这必然导致上级的政策、指示和要求落不到实处,群众对基层组织的做法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埋下信访的“种子”。
(三)基层作风问题是是村规民约信访案件高发的潜在原因 今年以来,我市进京非访46人,越级访144人,其中反映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45人,反映各类农村利益诉求68人,占进京非访、越级访案件59.47%。有的村级组织十几年不公开财务账务;有的村(社区)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在执行民政优抚、救灾救济等惠民政策中,优亲厚友、区别对待;在提供一份证明、一个公章、一个保单等基本服务中吃拿卡要,向群众索取好处,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在土地征用补偿、地地经营流转等事项中,程序不公开、标准不统一,存在与民争利、侵占群众利益行为。凡此种种,暴露出基层作风建设的垢病和顽疾,需要长期整治和治理。
(四)基层管理缺失是是村规民约信访案件高发的必然结果 监督缺失、监督不到位是村规民约信访案件高发的重要原因。有的乡镇干部,狭隘理解村民自治就是村(居)民自己的事,规定是他们自己定的,其执行结果如何,与己无关。市委领导在接待XX区的一件因村规民约引发的信访事项时,村镇两级都认为制定的村规民约没有错,要维护权益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当接访领导问道,村规民约有没有在乡镇备案,乡镇有没有进行认真审查时,镇村干部面面相嘘,哑口无言。《村民自治组
三是在执行上要公正公平。在村级组织中,凡是村班子团结、领导集体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对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度就彻底,管理水平也较高,村民之间就能和谐相处。反之,凡是村班子不团结,凝聚力不强的,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力就变得软弱无力,甚至变得一纸空文,村民之间矛盾纠纷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村规民约涉及全体村民利益,村民享有平等的知悉权和决定权。一个方案,一个决定,进行广而告之,反复征求每个村民的意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进行讨论,发扬民主、体现监督、阳光运行,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
(二)村规民约必须坚守法律底线
一是村规民约要“依法而治”。这里的“法”,首先是指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政策。所谓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就是村民自己的“小宪法”,是村民共同认可的“公约”,是村民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依据。它是村民基于法律的授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照村民集体的意愿,经过民主程序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是村规民约要“权不越线”。村规民约的法律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到限制的,并不是规约中的任何内容均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村规民约是基于法律授权而制定的,是用来填补法律空白的,而不是用来替代法律的,更不能与已有的法律相冲突。因此,村规民约中的内容,凡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或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均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够用来约束村民。
三是村规民约要“程序合法”。村规民约涉及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全体村民的意志和意愿,需要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认
村规民约修改和制定程序 第5篇
1 如何正确处理已经发生的纠纷
医疗事故是个狭义概念,医疗纠纷的范围则广得多,医疗纠纷中只有少数构成医疗事故,实际上令医院及医务人员“头疼”的主要是医疗纠纷及其中的医闹事情[2],这时使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来处理纠纷很容易让其自身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将《条例》修改为《医疗损害责任法》具有现实意义。使用“医疗损害责任”可以涵盖绝大部分医疗纠纷,尤其是将医闹问题纳入其中,有利于迅速控制医闹现象,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而且将《条例》升格为法律,更有利于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有利于用特别法处理医疗行为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问题。如果将《条例》修改为《医疗损害责任法》尚有困难,可以对《条例》进行修改,逐步过渡到制定《医疗损害责任法》,因此,在下文的表述中有时也仅针对《条例》的修改完善。
医疗纠纷中除了少数可以构成医疗事故之外,大部分纠纷都是患方对医疗结果不满意而出现的[3],而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对医疗结果期望值过高,医疗纠纷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已经发生的纠纷,实际上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修改完善。
1.1 “医闹”问题。
如前述,医闹事情大幅度上升,造成了恶劣影响,极不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地已出现多个专业医闹组织,医闹与医疗纠纷已有本质区别,如果不正确区分医疗纠纷与医闹问题,大多数医疗纠纷就得不到正确解决,最终受害的是患者[4],如果不严厉打击医闹行为,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难以保障,医患和谐就成为一句空话。而《条例》中只有第59条涉及到禁止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规定,可以说,当时出台《条例》时对医闹问题估计不足。因此,基于目前现实,将《条例》修改为《医疗损害责任法》,并增加关于打击医闹问题的专门章节,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为公正科学解决纠纷铺平道路,为正确防范医疗纠纷打下基础。
1.2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问题。
这是关系到医疗事故能否公正处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目前患方不愿意走正当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原因。《条例》中对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规定很详细,但基本是本地区医疗专家来鉴定本地的医疗纠纷,但患方不信任,认为是自家人鉴定自家事。因此,建议《条例》中增加民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组织,即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会的法人组织,其独立承担鉴定结论的科学性与真实性的法律责任。民间鉴定组织的存在有利于与医学会鉴定组织进行竞争,有利于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及透明度,其以较低的成本运行,可以降低鉴定费用。贵州省已有民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组织,其运行形式与经验值得研究。
民间医疗事故鉴定组织的鉴定结论是否可靠?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制定《医疗损害责任法》中详细规定民间鉴定组织应具备的条件,鉴定专家应具备的资格,鉴定组织法人及鉴定专家应负的法律责任,规定对弄虚作假、鉴定结论明显错误的鉴定人及鉴定组织法人应负法律责任,通过法律、监督、管理手段,可以确保鉴定结论的可靠性、真实性。
1.3 医疗事故赔偿问题。
这也是《条例》中的主要缺陷,有不少研究也探讨了此问题。《条例》中规定的赔偿金额过低[5],这常常导致患者绕开《条例》而依据《民法通则》或其他法律计算医疗事故赔偿金额,使《条例》成为一纸空文。而且,《条例》中第49条第2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让人理解为:只有做医疗事故鉴定,并且是医疗事故医院才赔偿,不鉴定的则不赔偿,鉴定后不是医疗事故的也不赔偿,这直接导致患者不愿意走鉴定程序,不走法律途径解决医疗纠纷,而是以纠缠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方式寻求解决纠纷,医院也迫于多方因素选择和患方“私了”,由此出现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现象,甚至出现部分医闹事情[6]。鉴于以上两点,笔者建议将上述条款修改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的,禁止患者及家属对医院进行干扰,对医务人员进行纠缠,医院与患者本着协商原则解决纠纷,医院出于人道主义,可以对患方给予适当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条例》中的医疗事故赔偿标准计算,但不超过按医疗事故计算的50%。对于鉴定后确定为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按照《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分别计算,分别取两者的50%相加得到最终赔偿金额。”这综合考虑了医疗损害的特殊性和患方的诉求,如果将《条例》修改为《医疗损害责任法》,则以上修改的赔偿金额计算方法更具有法律约束力。
1.4 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处理问题
《条例》第35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第43条、44条、45条规定:医院与患者自行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应将协议内容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法院诉讼解决医疗纠纷也应将判决结果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对医院及医务人员做出行政处罚。而实际中,医疗机构很少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医疗纠纷处理情况,也很少见到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及医务人员作出处罚的情况,包括一些一级医疗事故,医院或医务人员存在明显过失,由于患方没有监督的权利,也因为赔钱了事,医院也未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也没有主动去获取医院医疗纠纷的真实情况,导致部分医院类似纠纷一再发生,这实际上很不利于防范医疗纠纷,不利于杜绝医院严重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必须在《条例》中增加医疗纠纷处理情况公示制度,具体做法是:要求以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为信息公开责任及负责部门,以网络、电视及报刊为媒介发布医疗纠纷处理信息,无论是医院与患者自行解决纠纷,还是通过鉴定或法律途径(包括调解)解决的纠纷[7],不管医院有没有赔偿,都一律公开,让患方有监督的权利,医疗界的同行也可以据此评判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医疗纠纷公开的内容包括:病人诊治简要经过,鉴定结果,医院及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赔偿的金额,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处理结果等,对没有进行信息公开的,或者公开不真实信息的,对卫生行政部门要有处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患者的监督权,才能促使医院及医务人员改正错误、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纠纷发生,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纠纷处理公示会不会产生负作用?这可能是大家担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多数医患纠纷是可以预防的,少数医患纠纷是无法避免的,是必定要发生的,如并发症的出现、医疗意外等情况,患方接受不了,引起纠纷,对这类纠纷公示,可以更好的证明医院及医护人员是无过错的;对于少数因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原因造成医疗损害的纠纷,公示后可以警示其他医务人员,避免类似错误发生,也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对于医疗纠纷公示是否涉及患者隐私等问题,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进行解决,技术上都没有问题,限于篇幅,本文对医疗纠纷处理公示制度不做深入分析。
2 如何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医患双方的共同目的,医疗纠纷不可能杜绝,但是,医疗纠纷中的医疗事故却是可以预防的,是可以减少其发生的,医疗事故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息息相关,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于临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而医院有效的管理也十分重要,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患者对医疗质量缺乏鉴别与监督,不少医院尚未充分认识医疗安全的重要,尚未认真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8],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流于形式,没有从已发生的纠纷中吸取教训,医院院长也只顾搞医院建设,上规模、上档次、抓医院经济、效率,忽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目前,医疗纠纷赔偿尚不足以引起院长很大注意,一个三甲医院每年的收入有几亿元,而医疗纠纷赔偿不会超过几百万,只相当于医院收入的百分之一不到,医疗纠纷的防范常常是任其自然,极不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而《条例》中只有第56条规定: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笔者建议增加为: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对医院院长及有关管理人员、医护人员给予行政处理并进行公示,这样明确医院院长是医疗事故第一责任人,只有医院院长重视医疗质量和预防医疗纠纷,临床医护人员才有可能更好的去防范医患纠纷,如果能够按前述做好医患纠纷处理公开制度,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都有监督的权利,医院院长才有可能重视防范医患纠纷。
3 《条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条例》中第19条:“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这一条款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患者家属不移走尸体没有规定惩处措施,实际中经常有家属停尸闹事现象,严重扰乱医疗秩序,因此,应赋予公安机关移放尸体的权利。二是未规定对卫生行政部门拒绝批准处理尸体的处罚意见,例如:湖北某医院医疗纠纷患者尸体停放太平间达6年之久,此医疗纠纷已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但患者亲属拒绝处理尸体,医院多次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尸体的请求,卫生局推给公安局,推给法院,一直未批准处理尸体,不知道该尸体还要在医院保存多久?而这样的案例不只此医院一家。笔者认为,尸体不宜存放太长时间,也没有必要存放太长时间,可以取样、留标本,卫生行政部门应该采用集体决策的方式表决批准处理尸体,《条例》应规定: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人相互推诿、不批准处理尸体的,应该对负责人给予行政处罚,以切实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确存在一些缺陷,需要修改,如果有关部门能够严厉打击医闹行为,明确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责任,大多数纠纷就有公正解决的可能;如果修改制定科学的赔偿标准,建立民间医疗事故鉴定组织,医疗纠纷的处理会更加公正,患方也能够回到处理医患纠纷的正确轨道上来;如果实行医患纠纷处理公示制度,提高患者对医患纠纷处理的监督力度,医患纠纷的处理会更加透明,如果建立医院院长医疗事故问责制度,就能更好的防范和减少医患纠纷,通过修改制定《医疗损害责任法》,有效约束医患双方行为,多方努力,医患纠纷就能够减少和公正处理,医患关系就能够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金永红.扰乱医疗秩序事件逐年上升去年10个月5519名医务人员被打伤[N].健康报,2007-6-5.
[2]郭来秀,姜斌,随烟宁,等.从第三方角度看医院纠纷[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6):83-85.
[3]NORIAKI AOKI,KENJI UDA,SACHIKOOHTA,et al.Impact of miscommunicationin medical dispute cases in Japan[J].Int JQual Health Care.2008,20(5):358-362.
[4]余红星.非医源性医疗纠纷处理需要依据[N].健康报,2010-9-18(5).
[5]杜鹃,王琼书,刘幼英.《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不适用于医疗纠纷诉讼[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42-244.
[6]周洪柱,白松,郑雪倩,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司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医院,2007,11(7):5-6.
[7]顾桂国,娄继权,王枫华,等.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现状与解决途径分析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51-53.
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制定的原则 第6篇
1 要做好基础免疫
猪瘟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疾病, 而我国应用疫苗来控制猪瘟也有很多年了,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还不够理想, 生产中猪瘟的基础免疫一定要做好。
1.1 首先是种猪带毒持续感染
种猪感染猪瘟后不出现症状, 但可导致母猪流产、产死胎和弱仔, 还可通过胎盘传播, 产下的仔猪发生先天感染, 出现免疫耐受。同时, 这些带毒种猪又可传播给其他健康的猪, 造成水平传播, 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猪瘟疫情长期不断。
1.2 其次是先天感染的仔猪产生免疫耐受
给这些猪注射疫苗时, 不能产生免疫应答, 基本上不产生抗体, 不能形成保护。
1.3 再次疫苗质量接种问题
众所周知在十年前我们免疫猪瘟细胞苗的时候是2~5头份, 现在无论是生产中还是学术会议要求6~10头份, 而且免疫的效果还达不到理想效果。排除猪自身的原因说明猪瘟细胞疫苗的生产有待考究。
所以, 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必须做好种猪的引种工作, 抓源头。对已经引种的场, 必须做好扎实的猪瘟疫苗注射。对本场留种的猪做好监测, 避免留带毒猪。同时选择质量好的疫苗, 如猪瘟脾淋组织苗, ST猪瘟传代细胞疫苗。凡是猪瘟疫苗接种好的场, 其猪群发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就轻微, 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低。所以在确定免疫程序时, 首先要考虑做好猪瘟疫苗的注射。
2 科学检测
有的猪场总想找人制定最好的免疫程序, 而忽略本场的实际情况, 最后自食其果。最恰当的免疫程序就是根据本场的情况来确定的。怎样才能知道本场的实际情况呢, 这就要求我们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 然后确定各类疫苗接种的时间和顺序。在各种疫苗免疫后, 定期测定抗体水平, 是否达到各种疫病抗体保护线上, 根据抗体的消长来制定下一次疫苗的免疫时间, 真正做到以科学依据制定各种疫苗免疫时间和次数。这样就不会造成盲目和滥用疫苗的现象。这种动态的免疫方式特别适应一些生产相对不稳定的养殖场。
3 当前疾病流行情况
近年来生产中猪病以病原体的多重感染为主要形式, 在多重感染中, 既有病毒的混合感染, 也有细菌的混合感染, 还有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在病毒的混合感染中, 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流感病毒之间的多重感染较为严重。在细菌的混合感染中, 以猪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重感染为主;生产中出现最多的就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的多重感染, 对生产的危害最大。针对复杂的疾病情况, 在确定疫苗的种类和重要性就要有主次之分。如果生产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还在危害猪群, 但是在断奶仔猪临床表现圆环病毒的症状比较多, 我们就不能以偏概全, 以圆环病毒为主, 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防疫放在次要位置。
所以对于复杂的疾病情况, 我们一定要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瘟、伪狂犬的免疫工作;特别是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是猪场的万病之源, 做好猪群这两项疾病的防控工作, 我们基本可以保证猪场的安全生产。所以应加强猪群的这两种疫病监测工作, 定期检测, 合理安排疫苗免疫程序。
4 季节的因素
一方面环境温度的冷热更替, 没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和温度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另一方面季节性疫苗的加强, 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乙型脑炎, 在北方区域都是在季节来临之前, 进行有效地接种。但是猪的口蹄疫病, 传统多发于秋冬季节, 在秋冬季节要做好口蹄疫疫苗的注射。由于猪病的混合感染和交叉感染, 猪病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些季节性的猪病也变得季节性不明显了, 生产中口蹄疫的季节性已不明显。
5 生产管理因素
在猪场生产管理中, 有一部分养猪户在转群、换料等动物体处于强应激状态下, 进行疫苗的接种, 导致免疫抗体产生受到影响。在养猪使用多种类大剂量药物的今天, 有些药物对接种的疫苗影响比较大, 特别是接种的活菌苗, 一般的抗生素都会对接种疫苗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 要想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影响因素有很多, 在确定免疫程序时, 首先要考虑猪瘟的免疫, 切实做好猪瘟的免疫工作, 同时要考虑本场的实际情况, 不是疫苗接种的种类越多也好, 好的免疫程序是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变化、改进的, 最适合生产需要的免疫程序就是好的免疫程序, 才能对猪群达到好的保护力。
6 规模化猪场免疫注意事项
6.1 程序中的各种疫苗是否免疫可以根椐猪场的具体情况而定, 特别是猪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兰耳病、衣原体病、仔猪红痢等。
6.2 PG.600按程序使用可实现同期发情。有利于猪场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制;同时也可用于母猪乏情的治疗。
6.3 前列腺素 (Prostapar) 是一种高活性的溶黄体素, 使用后可诱导正常分娩和分娩同步化, 使母猪能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分娩。
6.4 注射疫苗的注意事项
6.4.1 肌肉注射:耳后靠近耳根的最高点松软皱褶和绷紧皮肤的交界处。不同体重的猪只, 针头大小不一样:
10千克以下, 用1.2~1.8厘米长的9号针头。10~30千克, 用1.8~2.5厘米长的12号针头。30~100千克, 用2.5~3.0厘米长的12号针头。100千克以上, 用3.5~3.8厘米长的12号或16号针头。
6.4.2 皮下注射
使用较短的针头 (1.2~2.5厘米) , 于耳窝的松软肤下部, 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提起皮肤的皱褶, 以一定的角度刺入针头, 确保针头刺入皮下。
6.4.3 胸腔注射
猪右侧胸腔倒数第六胁骨至肩胛骨后缘部位或肩胛骨下缘2寸垂直刺入 (忌回针) 即可注射。30千克以下的猪, 用3.8~4.4厘米长的12号针头。
6.5 特殊疫苗的防疫参考程序及注意事项。
6.5.1 蓝耳病阳性猪场的对蓝耳病防疫可以参考以下程序
母猪产前30天用蓝耳病油苗2毫升、仔猪于7~21日龄用蓝耳病冻干苗防疫。蓝耳病阴性猪场不可使用蓝耳病弱毒疫苗。
6.5.2 存在猪萎缩性鼻炎的猪场可以参考以下程序
母猪产前20~40天、仔猪7日龄和21日龄各防疫一次;公猪一年两次;后备猪于配种前间隔28天防疫两次。
6.5.3 存在仔猪红痢的猪场可以参考以下程序:母猪产前40天、20天两次红痢A、C型疫苗的防疫。
6.5.4 猪衣原体病的防疫
科学制定规模猪场的消毒程序 第7篇
1 进场前消毒
在猪场入口处设专职消毒人员和喷雾消毒器、设紫外线消毒灯、脚踏消毒槽 (池) 和洗手消毒盆, 所有进场人员必须实施衣服喷雾消毒、紫外线灯照射5~10分钟消毒、脚踏消毒和洗手消毒, 经各环节、部位消毒后方可进入。猪场大门设消毒带 (池) , 供出入过往车辆消毒, 消毒带宽能通过所有进出车辆、长为车轮胎周长的1.5倍, 即一般为长5~7米、宽3米、深0.5~0.7米。所有进场车辆必须由高压消毒机喷雾消毒, 并经消毒带 (池) 对车轮胎进行消毒后进入猪场。
2 非生产区的消毒
非生产区包括生活区、办公区、饲料加工区等生产辅助区, 要求经常清扫, 保持清洁卫生, 于每周消毒1次。
3 进入生产区的消毒
进场人员在外更衣室脱去所有外衣后, 经消毒液洗手, 在内更衣室换上全部场内专用工作服、工作鞋后, 方可进入生产区。严禁出现生活区、生产区的双向互串。工作服和工作鞋保持清洁, 并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生产区内各栋猪舍入口处设消毒池或消毒带, 以供进入猪舍的工作人员和运料车的消毒。严禁各栋猪舍工作人员串岗聊天、闲逛等。生产工具定期消毒。
4 空栏猪舍的消毒
消毒时应将猪群转出空栏, 清扫、清干下水道或排污沟所有脏物, 用2~3%的火碱液浸泡1~2小时, 高压清洗机清洗, 干燥, 消毒液消毒, 干燥备用;进猪前再用消毒液消毒一次。
5 带猪消毒
带猪喷雾消毒能够杀死和减少猪舍内空气中漂浮的病毒和细菌, 沉降猪舍内漂浮的尘埃, 抑制氨气的发生和吸附。带猪消毒效果较好的药物有:百毒杀;0.015%百毒杀溶液用于日常预防性带猪消毒、0.025%百毒杀溶液用于发病季节的带猪消毒;强力消毒灵:带猪消毒药液浓度为0.5~1%;过氧乙酸:0.3~0.5%溶液用于带猪消毒;新洁尔灭:0.1%新洁尔灭溶液用于带猪消毒。
带猪消毒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消毒前一定要对消毒场地进行彻底清扫和清洗;二是正确配制药液浓度和规范使用消毒药物;三是稀释药物的水杂质较少、温度适宜、浓度均匀;四是带猪消毒应选用毒性、刺激性和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五是产仔舍、保育舍每周带猪消毒两次, 但仔猪断奶后第一周不要带猪消毒;六是产床和保育床要经常用蘸有消毒液的拖把进行擦洗消毒。
6 生产用具消毒
清扫和饲喂用具:清扫和饲喂用具要分开使用、存放, 每次用完后, 要清洗消毒。
治疗工具:注射器、针头等常用治疗用具每天要煮沸消毒30分钟, 治疗时做到每头猪一个针头。体温表在每次使用完后用酒精棉擦拭消毒。
手术工具:剪刀、耳号钳、牙钳、止血钳等用具, 每天用完后要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场内饲料包装袋:必须用场内专用饲料袋, 饲料运输必须用场内专用运输工具, 各栋饲料袋回收后, 要用消毒液浸泡, 或熏蒸消毒后才可连续使用。
7 饮水消毒
饮水消毒的药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二是长期使用对猪体无毒、副作用;三是经检测无残留;四是对人体无不良影响;五是经有关部门检验得到饮水消毒的使用许可。目前, 用于猪饮水消毒的化学药品主要有氯剂 (如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T) , 碘剂 (如碘化钾、氢多碘化四乙氨酸) , 溴剂 (如氯化溴、溴代三聚异氰酸) , 阳离子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百毒杀、新洁尔灭) 等。上述消毒药物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
8 污水与粪便的处理消毒
8.1 污水的消毒
其方法是先将污水处理池的出水管用一木闸门关闭, 将污水引入污水池后, 加入化学药品 (如漂白粉或生石灰) 进行消毒。消毒药的用量视污水量而定 (一般1升污水用2~5克漂白粉) 。消毒后, 将闸门打开, 使污水流出。
8.2 粪便的消毒处理
猪粪便中含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尤其是患有传染病的猪, 其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更多, 如果不进行消毒处理, 容易造成污染和传播疾病。目前, 最常用的粪便消毒处理方法是生物热消毒法, 包括发酵池法和堆粪法。
发酵池法:根据每天粪便产生的数量, 在距猪场200~250米以外无居民、河流、水井的地方挖2个或2个以上发酵池, 发酵池底面及周围用砖砌、水泥抹, 以不漏水为准。将粪便倒入池内装满后用泥土封好, 经1~3个月发酵, 清出用作肥料。几个发酵池轮换使用。
堆粪法:在距猪场100~200米以外的地方, 挖深20厘米、宽1.5~2米、长度不限的浅沟, 在沟底铺一层25厘米厚的非传染的粪便或垫草, 在其上放上欲消毒的粪便和垫草, 高达1.5~2米, 然后在粪堆上再铺10厘米厚的非传染的粪便或垫草, 上压10厘米厚的沙子或土, 堆放3周至3个月后, 取出作为肥料即可。
9 猪尸体的消毒处理
猪的尸体含有较多的病原微生物, 如处理不当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 还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因此必须对猪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目前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焚烧法:在焚烧地点挖一十字形沟 (沟长约2.6米、宽0.6米、深0.5米) , 在沟的底部放木柴和干草作引火用, 于十字沟交叉处铺上横木, 其上放置尸体, 尸体四周用木柴围上, 然后洒上煤油焚烧, 尸体烧成黑炭为止。或用专门的焚烧炉焚烧。
高温处理法:此法是将猪尸体放入特制的高温炉 (温度达150℃) 内或有盖的大铁锅内熬煮, 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
发酵法:尸坑为井式, 深达9~10米, 直径2~3米, 坑口高出地面30厘米, 坑口有木盖, 将尸体抛入尸坑内, 当尸体堆到距坑口1.5米处, 盖封木盖, 利用生物热发酵, 经3~5个月发酵处理后, 尸体完全腐败分解, 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在尸体处理时, 不论采取哪种方法, 都必须将病畜的排泄物、各种废弃物等一并处理, 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村规民约修改和制定程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