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孝慈范文
词语-孝慈范文(精选5篇)
词语-孝慈 第1篇
解释:1.对尊长孝敬,对下属或后辈慈爱。 2.指孝慈之道。 3.孝友。
相似词:母慈子孝 孝子慈孙 父慈子孝 忠孝 慈和 慈心 慈母 慈乌
孝慈造句:
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
3.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
7.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
9. 传承孝慈是一种享受,文明礼仪是一种风气,博爱善良是一种美德,坚守诚信是一种力量,发展和谐是一种目标,自律清廉是一种准则,弘扬正气是一种追求。
10. 注意环保,低碳生活;诚信守礼,继承孝慈;与人为善,美德颂扬;小小爱心,多多奉献;修身立德,多行践义;言行文明,相处和谐;传诵经典,弘扬正气。
11. 眼睛传递友善的眼神,嘴巴说出孝慈的话语,耳朵聆听和谐的`声音,双手践行诚信的行为,心灵美化厚德的本质,你我诵传文明的经典,华夏弘扬浩然的正气!
12.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孔子
13. 文明和谐源自一点一滴,孝慈仁德始于一毫一厘,传诵经典书于一笔一画,诚信善心情系一朝一夕,弘扬正气扬于一生一世。
14. 用诚信妆点礼仪神州,用绿色倡导低碳环保,用孝慈贴满千家万户,用善念传递人间温暖,用大爱创造文明新风,用清廉弘扬浩然正气,用真心铸就辉煌灿烂!
15. 诚信靠自己修谨,形象靠自己树立;仁爱靠自己修善,孝慈靠自己报恩;文明靠自己创造,和谐靠自己建立;厚德靠自己修身,正气靠自己修廉。
词语-孝慈 第2篇
论传统孝慈道德及其现代价值
孝慈是处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孝的`内涵包括祭祀,赡养,敬养,无违,劝谏,惜生,继志,尊老;慈的内涵主要有亲爱子女,教子有方.孝慈道德有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家庭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民族美德的弘扬.
作 者:许亚非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000刊 名: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323(3)分类号:B823关键词:孝 慈 道德规范 现代价值
词语-孝慈 第3篇
根据一些书的解释, “绝”和“弃”在这句话的意思是“放弃”, “清除”之意, 清除的对象是“圣、智、仁、义”。但是我们要知道“圣”是“道” 之现, “智”是“道”之用, “仁、义”是“道”之相, 为什么要清除呢?其实这几点都主要体现在其功能的价值方面, 人修道如果只在“圣、智、 仁、义”上下功夫, 很可能难以见真正的道, 平生只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老子将这句话最后归结为“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只有这样才能在仁义中体会真正的道, 而不是放弃真正的道;在圣智中体会真正的道, 而不是体会一些虚假的东西。没有道德的智慧是阴谋诡计, 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要保持朴素的风格, 实事求是, 不要刻意追求华丽的外表, 更不能有那些贪婪的私心, 只要不刻意追求和模仿那些所谓的好东西, 顺其自然, 淡泊名利, 讲究实际, 塑造自我, 心里也就平衡多了, 天下就太平无事了。寡欲, 老子谓人应“寡欲”, 故谓:“罪莫大于可欲, 祸其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 常足。”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 则贪念自生。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 才是真正的满足。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沉醉于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 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故老子要求人“无欲”、“去欲”, 故谓:“是以圣人去甚、 去奢、去泰。”又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于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达致“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的境界。
老子主张的“道”是一种清净, 无为, 自然的状态。法家思想则与道家思想相反, 在战国时期, 法家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学派, 分别是: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和慎道的势治。后来韩非子总结三家学派学问之精华, 著《韩非子》一书。无论是哪个法家学派都主张以法治国, 尤其是在秦孝公重用商鞅以后实行变法, 由此将秦国带上了富强的道路。正是由于法律的严格制定和执行才得以实现秦国的崛起。严格的法律制定和执行与道家的“清净”、“无为”等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对于人的约束力方面如同天壤之别。不可否认, 在大争之世, 实施变法、推崇法家学派是崛起之保障、强国之利器。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 强名之曰道。” (《老子》第25章)
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 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这一观点被后来所有道家所有流派支持, 成为道家最基础的核心。在各派之间对“道”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 但在中国哲学史上, 通过“道”的概念对世界万物本源进行了第一次探讨, 开辟了中国讨论形而上学的传统。这是道家的突出贡献之一。
“无为”被道家认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不是指不作为, 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 无目的地行为。“无为而治者, 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舜帝不是无为而治的吗?他做了什么? 只是使本人保持尊贵, 令人恭敬地面对南方而已。) 道家认识到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可能使行为本身产生偏差。“六亲不和有孝慈。” (当我们提倡孝顺、和睦的时候, 家庭中的成员本身已经不坦诚、不和睦了, 不然是不需要这些的。) 表述类似观点的语句在道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根据处理问题不同, “无为”的态度既可用于政治, 也可以用于修身。道家各派在坚持“无为”本质的前提中, 通常给予了“无为” 更丰富的内涵。
道家视生命价值重于外物, 主要是指功名利禄。老子强调统治者必须重身 (此身该作“体”) , 不迷名、货。其后各个学派都提出轻 (不迷) 物重身的观点。而庄子, 列子将“内圣”的观点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篇文章的主题恰恰体现了这样一个主张的风格。但有些人对物质享受, 权势名利等追求太多, 甚至不择手段的要满足自己的那些所谓的欲望。有的人滥用职权, 损公肥私, 贪污受贿, 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东窗事发, 一刻也不得安宁;有的人不能唯才是用, 妒忌别人的成绩, 不择手段地打击别人;有的人好吃懒做, 敢做梁上君子, 不劳而获, 但时刻心惊胆战。其实笔者认为无论犯有什么罪行都是如此。因此, 笔者认为老子所主张的“道”家的思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在一个合适的度的范围内运用, 因为“道”家所主张的“清净”、“自然”在很多的领域里是需要充分做到的, 因为这是遵循自然规律, 遵循客观规律的一种体现形式。道家的一些思想确实适用于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 笔者决定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接触道家思想, 并细心体会其内涵, 更好地“严以修身”, 并以此来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摘要: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传承千百年来已被广泛运用在个人的修身养性之中。一些核心内容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与研究, 并将众多事物规律与之相连。
词语盘点 盘活词语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盘点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53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出现“词语盘点”的内容,它是对每组课文词语的集中回顾,意在适当集中的再现一个阶段所学的词语。如何在教学“词语盘点”时盘活词语、点词成金呢?笔者认为在单元盘点时运用如下策略十分有效。
一、点词入库——牢记住
“词语盘点”的词汇量大。虽说其中的词语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但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之后,对词语进行系统“盘点”是十分必要的。“词语盘点”的教学若仅仅是让学生机械地抄写、听写,学生不但不能将这些词语内化,还会逐渐对其失去兴趣,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住词语。
(一)给抄写“瘦身”
写错别字是小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多笔少画时有发生。如果让学生一股脑儿抄写“词语盘点”中的“读读写写”的内容,学生会显得很吃力,加之这些词语在课文学习时都已经誊抄过,他们会觉得枯燥之极。因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反复识记仍不能巩固的易错字,或笔画较多、结构繁杂的难写字,或特别重要的重点词来抄写。给抄写“瘦身”,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将学生从繁重的机械性抄写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让听写“变脸”
以往的听写常常是“萝卜白菜一锅炖”,一次听写几十个词语,且都是“听一听、写一写”的模式,学生常常是听得头昏脑涨、错误百出。其实,听写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听意思写词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是否会写这个词语,还检查了学生对这个词语意思的理解,一举两得。
2.听句子补词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选择含有“词语盘点”中词语的原文句子,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补充填空。这样既听写了词语,又回顾了课文的精彩句段。
3.听此词写彼词。即听写一个词语,写出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通过听此写彼,不仅巩固了词语,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此外,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实际情况进行看动作写词语、看图片写词语等。让听写“变脸”,变了听写的形式,也变了听写的心情,同时提升了听写的作用。
(三)帮词语“寻亲”
实验教材的每一册课文都是采用专题的形式编排的,同一组课文反映的是同一主题。如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是描写大自然的奇观,“词语盘点”中也以描述景物的词语为主。这些词语有写颜色的:紫檀色、百合色、葡萄灰、茄子紫、金灿灿;有描绘水的:风平浪静、漫天卷地、涓涓细流、滔滔江水……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类整理词语、记忆词语。在分类整理、归纳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习惯。
一些结构相同、组成形式类似的词语也会出现在同一组“词语盘点”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照样子找词语,并进行仿写积累。
结构相同:AABB式、AABC式、ABAC式、ABCC式……
组成形式类似: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由两个近义字组成的词 、由相同部首构成的词、表示比喻的词……
这样的词语学习,变枯燥的读一读、写一写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分类识记和积累,激发了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习得积累词语的好方法。
二、化词入心——深理解
学生从积累词语到使用词语,中间还需跨越一道江,那便是深层次理解词语,那座渡江的桥便是语境。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在语境中想象理解、迁移运用。这样,学生大脑中的陌生词汇才能很快地转化为语言储备。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词语背后的故事,从挖掘字词的内涵入手,来个“词语身世大普查”。
1.了解造字的巧妙。如“攀”就是“大手抓住木扶手中间的铁链”。从字的构成来理解字义,然后又回归语境“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并记住“攀”的词义。这样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2.区别“孪生兄弟”。如“震撼”“遗憾”两个“hàn”读音相同,意思相近,学生书写时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呢?只能将词语置入语境中。“震撼大地”此处的意思为“摇动”;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此处的语义为“感到惋惜”。“撼”是被动的;“憾”是主动的,发自心灵的。这样一区分,就不易错了。
3.探究一词多义。如《纪昌学射》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到家”一词有很多种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明白“到家”就是指“有相当高的造诣”。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丰富词语的意象、意味、意蕴,让学生了解词语所包含的意蕴、故事,能使学生真正走进词语,理解词语,为今后使用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融词入境——巧运用
“词语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时,每一个词语都是有温度的。因此,教学时可为学生创设语境,让他们在语境中反复涵泳,进而将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一)文本重构,增强词语力度
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规范、上乘,可谓精品语言。借助“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或复述课文中的某个重点情境,或评价人物的特点,或表达自己的观点等都是运用语言的不错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词语纳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中,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情节进行再次加工、组合,词语被感知、理解、强化、运用,在主题体验中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二)言语实践,提升词语效度
借助一个单元甚至一册书的“词语盘点”,还能进一步拓展延伸,进行综合习作。如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大自然的启示”,可引领学生回忆“词语盘点”中的相关词语,进行初步归类。例如,描写人物动作的: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写神情的:若无其事、欲出又止、避开、揭开等;写心理的:随心所欲、见死不救等。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运用到习作中。于是,在学生的习作《捏鸡蛋的启示》中有了这样灵动的语言:
捏鸡蛋的实验即将开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捏鸡蛋的。
看着那枚本以为轻而易举就能捏破的鸡蛋仍安然无恙地躺在手心,我认为把鸡蛋捏破无疑是异想天开。
……
最后,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团,原来鸡蛋表面的曲面结构能够很好地分散它所承受的压力。因此,即使鸡蛋壳很薄,也能够很好地抵抗外界的冲击!
这样的言语实践,充分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内驱力,真正使学生习得的大量词汇内化为积极语言,灵活运用于口语表达和写话之中。
词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我们应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深入耐心地琢磨每一组“词语盘点”编排的特点,根据词语个性、单元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以“盘活”词语,使之真正做到入库、入境、入心,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词语-孝慈 第5篇
与她最近的一次交往,是去年夏天,我接受到省委宣传部委约的对她的一次深度专访,省里计划将黄老师的先进事迹和艺术成就报到上面,重点推荐她为全国“德艺双馨”和“时代楷模”的艺术家。
为了能更全面的了解和记录黄老师的感人故事,我首先邀请到了与她最亲近的家人,朋友,弟子,同事,戏迷。召开了一个直奔主题的座谈会。初稿完成后,我请她的爱徒,省京剧院的高飞转发给了她。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黄老师很快打来电话,在电话里与我长聊了近一个小时。
黄老师说完感动,感谢之后,将我文章中的几处细节部分在电话里做了详尽的解释和补充。比如:1961年,毛主席来无锡视察,听了黄孝慈的一段清唱后亲切地对她说:“小鬼,唱的好啊,你可要又红又专啊”。周总理一次在剧场看完她演出后到后台专门看望了她,拉着她的小手对他说:“小黄,你很会表演,要刻苦做个好演员,好好为人民服务啊”。电话里,虽然看不见黄老师的动作和神情,也能从听觉中感觉出她尽可能在绘声绘色描述当时的情形,说到动情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
黄老师非常严谨,对文章中记录和讲述她的每一处细节都要详细说明并将故事一一展开。末了,在电话那端,连连感谢不算,还一劲儿对我说您辛苦了,受累了。
从爱徒高飞嘴里我才知道,那会儿,其实黄老师已经住进了医院重症病房,病情已经很重了。只是她和家人都对外封锁消息,怕麻烦别人,也怕影响她的治疗和静养。
记得,接连三天的晚上,每晚,黄老师都会与我通一回电话,向我娓娓道来她的一段段的往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她刚讲完,爱徒高飞接着说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高飞一拨刚从戏校分到团里的演员与黄老师一道去演出,演出间隙,正在大巴上玩耍,黄老师上车来拿戏服,冲着人群高喊一声:“谁叫高飞啊”?高飞赶紧应答。黄老师说:“想不想跟我学戏啊”?高飞先是一愣,很快醒悟过来答道:“想啊,太想了啊”。在场的小伙伴们简直惊呆了,心说:高飞哪儿来这么个运气?摊上黄孝慈老师主动想教戏给她。后来,高飞成了黄老师身边不离不弃的爱徒,再后来高飞成了江苏赫赫有名的当家青衣和花旦。
听说黄老师住院,我提出想去医院探望,被黄老师先生婉谢了,说她不想让人知道她在病中,也不想让人看到她在病床上的憔悴倦容。说等她出院,她会主动来跟我们见面。
记得刚成立集团那阵儿,我专门邀请各省属院团的老艺术家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如何打造戏曲艺术品牌,如何与戏迷亲密互动的意见和建议。那次,黄老师早早来了,也头一个发了言,说的很中肯,很到位,也很有价值。至今还记得,她当时是说希望把京剧热一直能热下去,传下去,让江苏能打造成一座京剧大省。
有一年正逢“马年”,电视台请我策划导演一档春节期间播出的综艺节目,说要有浓郁的节日气氛,要有江苏的名家大腕。我很快创意策划了一台《马年明星合家欢》节目,请来了那年正当红的江苏各路明星大腕,其中就有黄孝慈老师和陈霖仓表演的京剧《骆驼祥子》中“醉酒”那段。
这部戏当年正红也获了全国和省里好几个大奖。我要求只需戏中6分钟左右的一小段。黄老师很快应了下来。又与陈霖仓老师在剧院排练场排了好多遍。进演播室连排录制时,她俩还利用空隙时间抓紧修改,精益求精,并反复征求我的意见。正式录播时,她俩一招一式经典的手眼身法步滴水不漏。引得场上观众连声喝彩,掌声如潮。在整个合家欢节目中,这个小段演的相当出彩。
熟悉和不熟悉她的人都尊称她为“黄老师”,“黄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全国知名的艺术大家,在不熟悉的观众眼里,她是一位圣人,一位神秘而高不可攀的京剧大师。一位被中国京剧泰斗们一致赞不绝口为杜近芳的传人,能一举贯通梅,尚,程,荀派京剧艺术的大家,只要她领衔主演的京剧在剧场上演,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弄到一张票,去剧场目睹她的风韵,领略她的神采,欣赏她的唱念做打。
因为工作关系,黄老师倒是经常出没在我们身边,黄老师也是我们演艺人尊崇的偶像,敬仰的大师。
我做的几台晚会,专门邀请过黄老师当嘉宾。我在做集团网站时,听说黄老师在很多场合推广她的京剧与养生理论。我特地邀请她在网站上开设了一个《演艺课堂》栏目。黄老师一讲就是一个系列,绝口不收一分钱的录制稿酬。
她的一位超级女粉丝得知我在写黄老师的纪实文学,专程找到我,向我动情讲述了黄老师带她去北京出席文代会时的那个感人片段。按说每次这样的会议都管吃管住,好吃好招待吧?黄老师却偏偏不去接受这份理所应当的接待,经常自带饭盒参会。饭盒里是她在家里炖好的红烧排骨之类,也让她的学生与她一道吃自带的菜,住同一间屋子。
黄孝慈先生说;黄老师极其酷爱读书,家里不大点儿的地方,都被书占满了。这在一位戏曲演员是不多见的。黄孝慈喜欢在自制的一本本线装书上用书法小楷书写她的日记和笔记,字迹俊秀,规整,优雅。一如黄老师的为人;德高望重,上孝下慈,大爱无疆。
至今,人们还是不能相信这位艺术气质很浓,却进进出出,人前人后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大艺术家就这么离我们而去了。她的一颦一笑,轻声细语仿佛还在人群中,在排练场,在舞台上。。。。。。
天堂里,她依然会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时代楷模的大写的女人。
作者:张波
词语-孝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