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趋势范文
把握趋势范文(精选12篇)
把握趋势 第1篇
近年来,中国联通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在诸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重组任务圆满完成,融合工作深入推进;业务转型初见成效,用户结构和收入结构不断改善;网络设施竞争力显著提高,为实现转型提供基础保障;管理创新深入推进,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联通创新转型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联通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3G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聚焦业务增长,提升运营效率,夯实基础管理,强化落实执行,打造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面向信息生活服务的经营模式转型和行业地位提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公司创新发展。
一是聚焦业务增长,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
顺应宽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3G和宽带等重点业务发展,不断提升数据及信息业务占收比。
二是提升网络能力和支撑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继续建设3G精品网络,在重点城市开通HSPA+,积极跟踪LTE技术发展;将WLAN作为接入数据热点区域的有效补充手段;继续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提速,加大光纤接入网建设力度;适时引入IMS,推进向全IP的统一核心网络架构演进;开展IPv6试验和商用部署,逐步达到IP网络全面支持IPv4/IPv6业务的目标;顺应语音经营向数据经营的转变,统筹业务平台建设,开放业务能力;打造“一个集团、一副面孔”的信息化系统;从网络层、应用层、安全技术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实现重要网络设备和关键应用安全可控。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建立适应公司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和建立一支满足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业务创新方面,深入理解客户需求,以满足客户一站式、个性化、社区化、信息化、高品质、安全性的需求作为积极探索和发展的重要业务创新方向,开发和创造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且让客户接受的新业务。在服务创新方面,以客户感知为中心,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营销服务、运行维护、IT支撑等内部生产运营流程的形成;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服务格局。在管理创新方面,要围绕新产品运营管理体制、投资计划管理、价值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公司一体化运营管理水平,使运营效率更加高效、资源配置更加科学。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把握五化趋势发展农村文化 第2篇
文化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它的先进性集中地体现在促进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上.农村文化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是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广大农民建设幸福生活和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当前,在一些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建设地位低化、功能减化、作用弱化、方法老化和阵地退化等现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全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发展农村文化,让先进文化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开花,需要立足乡情民意,反映时代特点,把握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时代化、阵地建设现代化、文化活动经常化、活动内容品牌化和服务体系社会化的“五化”特点,以人为本,重在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要.
作 者:陈海平 作者单位:中共乡宁县委 刊 名:前进 英文刊名:ADVA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G0 关键词:
把握趋势“走出去”! 第3篇
2000年开始,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具备相对优势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以拓展国际市场,培养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从而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互补。
十多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对外投资额也逐年提高,“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走出去”的案例。为此,本刊将陆续刊出一些经典的案例以及国家鼓励政策,为广大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
当前一段时期内,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企业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呈现出对外投资金额不断增多,对外投资方式将继续多元化,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增多,金融类投资逐渐增强,服务业将成为重要投资领域等特点与趋势。把握这种趋势,对于企业“走出去”也有着重要的参考。
中国企业走出去专题系列?案例之一
吉利海外并购案带来的启示
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工具之一,必须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在确定并购方向和目标后,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积极稳妥完成收购流程,实现跨文化整合,服务于企业长期发展,才能有助于充分发挥跨国并购的作用。在这些方面,吉利的海外投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05年,吉利在中国香港地区上市,并利用股市筹集的资金,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30%的股份,一跃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实现了完全控股;然后,吉利通过伦敦的一家投资公司,促成锰铜公司跟上海华普合资,实现了在中国生产伦敦出租车,巧妙地使生产利润从伦敦回流到上海。
这次收购是中国企业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经典案例,打破了以往汽车合资公司各占50%股份的惯例,实现了中方控股。更重要的是,吉利通过生产转移,化解了复杂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及劳资关系困扰,直接实现了在中国本地低成本的生产。
2009年3月27日,吉利汽车发表公告称,已签约收购全球第二大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此次收购,进一步满足了吉利自身战略转型的需要,由于变速器在汽车整机中的核心位置,此次并购对吉利全面实现竞争战略而言至关重要。
2009年10月28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吉利控股集团为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优先竞购方;12月23日,吉利与福特同时宣布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2010年3月28日,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在瑞典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集团出资18亿美元,成功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而福特在1999年收购沃尔沃时的花费是64.5亿美元。吉利的此次收购除了包括产品、网络、人才和供应商外,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吉利方面表示,这些协议充分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吉利的对外投资给广大企业以下几点启示:
1、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国际化。
虽然金融危机对国外许多汽车生产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此时也正是国内企业出手海外、扩张自身规模、获取核心资产、技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资源的大好时机。但是,有此意向的企业必须清楚认识到“抄底”的目的何在,企业自身到底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抄底”又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是否能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为此,企业需要且能够付出多大代价。搞清楚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企业才能不至于盲目出击,才能力争在“抄底”中做到为我所用,物有所值。
吉利在这些海外投资中就表现得比较理智。比如,当悍马找上门来希望商讨收购事宜的时候,吉利认清了自身发展的方向,没有因为其强大的品牌优势而盲目行动。简而言之,并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缺少什么就并购什么,并着眼于自身的竞争力,不能因为贪图便宜而不顾并购带来的巨大风险。
2、合理运作资金,积极融资规避风险。
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还应善于在并购中转嫁融资风险,掌握并购的主动权。吉利在前两次海外并购中的资金运作方式和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值得国内业界借鉴。例如,吉利对英国锰铜的并购,有效规避了企业内部东西方文化差异埋下的后患。再如,吉利对锰铜和DSI的并购,都没有利用国内一分钱;尤其是在收购沃尔沃的融资中,吉利的主动出击、积极寻求资金支持,打开了融资空间,这对解决吉利资金问题,保障吉利资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3、模仿创新是吉利汽车在成长初期的合理选择。
吉利集团在进军汽车行业初期,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这是由汽车行业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吉利在初期资金非常有限。这时,企业既没有强烈的创新愿望,也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投入。因此,此时就不适宜进行海外扩张。其次,激励汽车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也不充足。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往往涉及许多创新产品和创新工艺,是多种技术创新的综合与集成。这就要求要求有各领域的技术专家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自主创新所要求的技术突破。况且,技术创新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它是新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实现,因此,还要求有强有力的汽车营销队伍,这也是这一阶段吉利汽车所欠缺的。所以,吉利在初创时期没有盲目地进行海外扩张,而是扎实做好内功,这尤其值得广大中小企业借鉴。
在世界汽车产业中,那些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汽车企业都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即使是那些模仿起家的企业,其竞争优势地位也是经过一定的模仿学习过程的磨练,在取得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后才取得的。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走出去”时面临着信息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国际化经营人才短缺等困难。而吉利集团在海外投资中的种种表现,值得大家借鉴。(资料来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手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编)
把握命题趋势优化备考策略 第4篇
1.创新情境测量能力
如新课程全国文综卷, 除第35题是非材料型试题外, 其他试题均为新材料、新情境试题, 材料型试题占试题总赋分的96%。其他实施新课程的省市的高考试题亦以新情境试题为主, 对学生解读、整合、运用、阐释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试题的开放性增强
如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41题, 没有编制具体的参考答案, 而是采用主观题评价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 并具体变通为三个层次的评价标准, 设置多种类型的答案, 根据学生答题的思路和层次, 确定得分值, 全面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方面的能力, 具有真正意义的区分度的考查效度, 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分层测量、分层选拔的性质和特点。
3.立足基本素质考查
新课程高考试题中, 直接“移植”教材的表述或教材具体内容的试题日益减少, 而变通教材叙述, 通过历史基本素质、文史常识、历史基本理论运作等测试学科能力的试题不断增多, 能力立意的试题已经基本取代了知识立意的试题。可以说, 除全国文综卷真正意义的人文素质题外, 新课程高考几乎每道题都立足历史基本素质的考查。
4.重视史学范式渗透
新课程高考试题大量渗透当前流行的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现代化 (近代化) 史范式、社会史范式、革命史范式观念, 要求考生根据这些史学范式观察、理解、分析、判断和评价历史现象。这在较高程度上改变了此前以革命史范式观察、分析、理解、判断、推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单一的史学观念, 培养学生树立多元的、正确的史学观和价值观。如北京文综卷第17题“义和团”题, 安徽文综卷第22题“李大钊史学观”题, 浙江文综卷第14题“煤和木炭”题等。
5.内容游离于教材之外
目前, 新课程高考试题为了遏制“猜题押宝”和“题海战术”等背离素质教育的不良倾向, 大量使用游离于教材之外的新情境设题, 以真正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如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31题考查“东南互保”, 第34题考查“1985年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 第45题考查“中国古代盟旗制度”, 第48题考查“钱玄同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北京文综卷第14题考查“文庙”知识;天津文综卷第4题考查“中国近代第一套邮票”, 第10题考查“1973年德国公路上的马拉汽车”;安徽文综卷第12题考查“安徽境内人文景观”等, 不胜枚举。
6.特色乡土资源的应用
除新课程全国文综卷外, 各省市单独命题的新课程试题都或多或少关注本省的特色乡土资源, 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北京文综卷第12题“在北京发现的战国遗址”题;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境内人文景观”题, 第15题“辛亥革命”题;福建文综卷第18题“林则徐上奏”题, 第38题“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题;浙江文综卷第13题“宋代名窑遗址”题;江苏历史卷第4题“江浙行省”题等。
7.“双击”时政热点焦点问题
历史学科强调“学以致用”, 直击或者侧击时政热点焦点问题是发挥学科特有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如浙江文综卷第39题“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和苏联解体20周年”题, 江苏历史卷第19题“击毙本拉登”题, 北京文综卷第17题“义和团运动”题等, 都是直击时政热点焦点问题的试题;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24题“儒学思想”题、第40题“秦朝至清末选拔人才标准”题, 福建文综卷第14题“新疆坎儿井”题、第17题“京剧”题, 浙江文综卷第16题“诗人徐志摩”题等, 都是侧面考查时政热点焦点问题的试题。
二、2012年新课程高考备考复习策略
1.继续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从近年来新课程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来看, 主干知识一直是高考试题考查的主流。主干知识主要有以下方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重点、难点知识, 包括课时主干知识和专题主干知识;高中历史考试大纲规定的重点、难点知识, 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交叉的知识;与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密切相关的知识等。这些知识, 都要作为重要考点高度关注。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把握专题知识体系, 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知识网络, 这是应对高考的有效方法之一。
2.要继续加强新课程理念在复习中的渗透
新课程高考评分采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 设置分层评分标准, 其实质是要求学生不能一味地凭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思维定式、传统的“背多分”方式应对高考, 而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 采取主动探究、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方法, 从而顺利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 必须加强新课程理念的渗透,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课程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趋势。
3.加强对时政热点焦点问题的复习
复习中, 学生要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 新型工业化道路, 环境保护, 民主法制建设, 体制创新, 改革开放, 祖国统一, “三农”问题, 中外科技教育的发展, 儒学与近代化和现代化建设等长效热点问题的专题复习。学生还要注意对周年热点问题的复习。如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61年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清朝总理衙门设立,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主权, 1901年《辛丑条约》和清末“新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华盛顿会议召开, 1931年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41年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皖南事变爆发,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61年中国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提出、不结盟运动开始,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1862年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洋务运动开始、林肯颁布废除黑奴制度法令, 1872年清朝轮船招商局创办、派出首批留学生, 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 1892年爱迪生获得双向电报的专利权, 1902年《英日同盟》签订,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1942年中共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1952年新中国土地改革结束, 1962年古巴导弹事件,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中日建交,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八二宪法”通过, 1992年中共十四召开、市场经济体制提出,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等。
4.注重多维度、多层次地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要求选拔出能够适应继续学习的具有较高历史素养的学生来。因此, 在历史分析和评价问题上, 其绝不会局限于教材层面的表述, 而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上。学生学会多维度、多层次地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 才是应对高考能力考查要求的最好途径。
如运用文明史观, 全面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具体而言, 从政治上看, 辛亥革命给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的清朝封建统治政权,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民族意识得到增强。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经济上看, 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意识形态领域看, 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五四运动爆发、马列主义学说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从社会生活领域看, 辛亥革命大大加快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革, 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从教育近代化角度看, 辛亥革命后, 新的教育宗旨的制定, 学校制度的变革, 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等, 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教育的一个显著的胜利。从国际关系上看,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又如评价罗斯福新政, 也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破坏程度, 缓解了经济危机, 缓和了社会矛盾,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遏止了法西斯势力, 使美国避免了像德日等国家那样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维护和发展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采取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政策, 开辟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政策的新模式, 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强化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理念;为建立“福利国家”和社会保障机制打下了基础;加强了美国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威;有利于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促进了美国社会思想活跃和学术文艺的繁荣;引起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国际孤立主义形象;决定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战后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 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但新政并非完美无缺, 它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局部调整, 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 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新政中推行的“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播下了不良的种子, 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滞胀”埋下了隐患。
5.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和运用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复习备考中引进史料, 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 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通常还要通过设疑、解疑,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主动性、求知欲。历史材料的选用, 应以思维性的、理论性的材料为主, 引导学生思维向历史的宽度、广度、深度发展, 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 学生要高度重视, 加强训练。
6.构建中外通史知识体系, 提升贯通古今的能力
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是坚持“能力立意”, 注重“贯通古今, 关联中外”, 体现综合性命制试题, 融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研究新成果。新课程高考背景下的复习, 学生必须依据考试说明, 参照历史课标, 不拘泥于教材, 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去整合教材知识, 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14~19世纪中西通史知识体系, 可以这样构建:
7.加强解题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常见的材料型、陈述型、原因型、比较型、程度型、变换叙述型、评价型、理论型等客观题以及原因类、过程类、特点类、实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看法启示类等主观题的常用解题技巧, 学生要将训练落到实处, 能够轻松辨析, 正确熟练地运用技巧, 整合出较高层次的答案来, 提高各种类型试题的得分率。
俗话说:“学贵有法, 学无定法”。关于高考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才能够有效加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从而在高考中得心应手, 考出好成绩。
把握趋势 第5篇
税收经济调
研
第三十五期
国家税务总局
2009年12月8日
把握三个趋势 持续推动济南国税事业发展
山东省济南市国税局局长
张德志
分析济南市国税工作现状,2010年需要把握税收管理、队伍建设和经济税收发展趋势,着力建好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和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抓好岗位风险控制、执行力建设和组织收入三个重点,持续推动济南国税事业发展。
一、把握税收管理趋势,健全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和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1---现代税收管理的指导战略和目标,是通过服务和执法,提高纳税遵从度,实现征收效益最大化。要适应服务和执法双向管理的战略要求,对内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对外要建立能够满足纳税人需求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一)建立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专业化是总局在科学化、精细化基础上,对税收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也是贯穿税收管理全过程的一种理念和思路,是对征管体制机制的整体要求。必须从职能设置、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顺应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建立专业化的税源管理体系。
1.推行组织职能专业化。专业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是实施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在目前按属地划片,片区内各户各事统管的模式下,管理员权力集中、缺乏监督制约,个别管理员把纳税户当成“自留地”,执法和廉政风险大。同时,调查、核查、统计、认定等事务性工作耗用了基层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据调查,目前市区局每个管理组月均出具各类调查报告达100份以上,税源监控精力不足。为此,要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在职能设置上探索实行事权与税权分离,并专事专管。一是集中调查审批。对纳税人资格认定、政策审批、税款核定调整等涉及税收征收、核定的工作,实行集中管理。二是集中进行事务性管理。设置专门岗位人员,集中负责日常催报催缴、政策咨询宣传、信息采集、税源调查统计分析等工作。三是集中评估检查。专门岗位负责纳税评估、注销检查等工作。
---1---2.探索管理方法专业化。目前济南市国税局440名一线管理员管辖企业6万户,人均136户,最多的达到400多户。在人少户多的情况下,必然要求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纳税人的性质特点分类,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一是按照税源基本属性分类管理。可针对规模、税种、行业等不同,分类集中管理。如对大企业,实行以管理员驻厂管理基础上的市局、区县局和基层分局层级管理,提高对大企业的税收综合应对处置能力;对增值税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打破片区界限,分别按行业分类,集中到科室或管理组统一管理。二是对税源动态变化实行分项分析。对不同行业、规模纳税人税负、盈亏、遵从度、存续期等变动情况,集中人力对某些数据指标、动态变化进行立项分析,据以修订完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增强税源管理的针对性。
3.发挥“信息管税”对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根据管理学上的“有限理性”理论,受能力、技术、成本、环境等因素限制,绝对理性和绝对信息对称是无法实现的,现实中的管理是“有限管理”。因此,在专业化管理中实行“信息管税”,不是无限获取和依靠各种信息,而是要有重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采集和利用信息。一要发挥好信息系统在征管中的作用。以深入利用综合征管系统、预警分析、纳税评估等管理系统软件,联动开展税源分析、评估、监控和检查。二要搭建“信息管税”平台。根据分税种、分规模、分行业专业管理需求,完善税种、行业和大企业分析评估模型、指标、方法,提高管理效率。三要以信息流规范工作流。根据调查
---1---审批专业化需求,应用标准化、痕迹化调查审批和监控软件,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管理行为、过程的法治、规范。
(二)健全现代纳税服务体系。从现代政府职能转变和善治政府的建设趋势出发,围绕纳税人需求,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宣传咨询、改善服务措施、完善服务平台、建立纳税人权益保障机制、拓展社会服务、健全考评机制、强化服务保障8个方面,健全现代纳税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一个基础”,打造“三个平台”。
1.抓基础,解决服务认识问题。搞好纳税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好服务意识问题。从我们对纳税服务的调查分析看,服务态度不好,基本承诺、规定不落实,是制约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干部仍把纳税人作为税收管制对象,存在着特权意识。对此,一要解决服务态度问题。把增强全员服务意识、提高全员服务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把纳税服务工作贯穿于服务、征管和行政管理全过程,从主观上增强干部职工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要解决基础工作问题。加强服务监督检查,健全服务考评制度,确保传统的、基本的服务方式、手段和制度落实到位。三要制定实施纳税人投诉管理办法。开展纳税服务通报讲评,降低纳税投诉率。
2.提高办税服务厅平台功效。当前制约服务厅效率提高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普通发票验旧购新手工录入、审核,费时费力;二是车购税业务工作量相对较大,排队拥挤现象时有发生。提高服务厅效率和质量,一要优化服务流程。如通过将发票验旧由厅内审
---1---核,改为事后审核;研究对发票录入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改为计算机自动录入,提高发票发售效率。二要改进丰富服务措施方法。如对车购税业务,应采取团购业务集中服务、电话网络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等方式,解决服务厅排队拥挤的问题。三要拓展服务内容。全面设置辅导服务区,对办税中业务不熟和有疑难问题的纳税人,提供“专家式”辅导和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及时解惑释疑,引导帮助其办理有关事项。
3.建设网络虚拟服务平台。针对目前各类服务平台、服务方式独立分散运行,影响服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开发影像系统,对服务厅、网络、12366热线和管理员等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将纳税服务系统与综合征管、预警评估、风险控制、考核等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建设“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整合,上下、内外联动,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实现集中受理服务。纳税人办理的各类涉税事项,可以一个平台进入、集中受理和回应,避免纳税人因条件和需求不同,通过多个平台分别办理不同涉税事项的问题。二是涉税信息集中共享。利用影像技术,实现报表资料的一次性报送,各服务平台和系统共享信息,避免纳税人重复报送报表资料。三是便于集中审批。利用一体化服务平台,将纳税服务系统与综合征管、预警评估、风险控制、考核等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综合利用各类系统信息,集中办理涉税审批。
4.发挥好管理员流动服务平台作用。对纳税人的咨询宣传服务,主要由管理员结合纳税评估、审批事项调查、实地巡查等工作
---1---的开展,及时为纳税人提供。对于日常征管中容易引起征纳矛盾的定额核定调整、违法违规处理等重点环节,管理员要及时宣传税法依据,以取得纳税人理解配合,做到寓服务于执法中,随时满足纳税人的服务需求。
二、把握队伍管理趋势,重点抓好岗位风险控制和执行力建设 带好队是收好税的前提。要确保队伍和谐稳定,干部不出问题或不出大的问题是前提;各尽其责、各尽所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组织和个人执行力是重点;文化养成是最终目标。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抓干部管理是本职,不抓干部管理是失职,抓不好干部管理是不称职。要以深化岗位风险控制和执行力建设为重点,通过制度、机制的规范引导,把依法行政、尽职尽责、高效服务、廉政勤政,内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通过文化养成,提高思想境界、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全面深化岗位风险控制。去年以来,我们顺应风险管理趋势,以岗位为着力点,以控制权力运行过程为主线,以识别评定风险为基础,以完善控制方法为重点,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分四步走,全面推行岗位风险控制。一是开展全员岗位风险排查。经过自下而上三次反复,最终查找出232个岗位的1072个风险点,评定出131个高风险岗位、590个高风险点。通过全员风险排查,既增强了风险意识,也使大家明确了岗位职责,强化了工作责任心。二是试点探索控制方法。到今年9月,我们完成了试点控制阶段工作,组织各区县局先后试点探索了模板化、痕迹化、岗能匹配、户籍控
---1---制等10类控制方法。三是实施风险控制的“两个转移”。在控制范围上,由注重内部控制,向同步控制内部权力行使风险和外部税源风险转移;在控制方法上,由试点控制向全面控制转移。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组织有关区县局,全面移植应用已试点推行的10类方法,建设全方位防控的样板单位,供其他单位借鉴;同时,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选择更多的风险点,不断拓展风险防控范围和成果,逐步实现对所有风险点的全面防控。四是建立岗位风险控制长效机制。明年,将重点建立健全岗位风险的配套制度体系,形成集风险识别、预警、控制、巡查、考评、责任落实等一体化控制机制,特别是制定落实好责任落实机制,努力形成全员风险管理文化。
(二)突出加强执行力建设。“执行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抓落实”,而是选用合适的人、用科学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它包括个人和组织执行力两个方面,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手段和良好的效果三个元素。实际工作中,之所以有极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振,工作态度消极涣散,“爱岗不敬业、在岗不干活”等问题,主要是缺少责任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此,要从改进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入手,增强执行力。
1.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内容上,由单一考核向综合评价转变。对干部年度工作评价,应由以公务员年度考核为主,拓展为日常考核、项目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如实考核记录平时工作情况。在考核方式上,由感性评价向理性测量转变。综合参考干部的岗位、工作环境、任务难易程度等,由对个人日常表现的感性认
---1---识测评,转变为对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情况等方面的理性、综合测量,增强考核数据说服力。在考核主体上,由部门为主向逐级负责、系统考评转变。本着下管一级、一级督办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赋予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更加自主评价下级的职权。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按照所分管工作的整体绩效和位置,由只在本单位进行测评,转变为在全系统领导干部范围中进行考核;对涉及社会公众的工作任务,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
2.强化落实行政问责机制。一是针对少数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岗不敬业、在位不敢抓、不敢管,工作落实完成不力、效能低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等问题,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通报警告、交流调整、停职、降级等处理,进一步匡正风气。二是建立“换人”机制。依照纪律规定该调整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激励广大干部转变作风、恪尽职守、奋发有为。三是对于违法犯纪者,坚决“严惩”。
三、把握经济税收发展趋势,确保税收与经济持续协调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结构性减税影响,2009年的组织收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年来,我们坚持“打足资源、深挖潜力、立足实际、依法征税、服务大局”的20字收入方针,经过努力,预计今年全口径税收可以完成258亿元,尽管同比增长12%,但税收收入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是税收增长动力不均衡。在拉动税收增长的经济、政策、征管三大因素中,呈现“两强一弱”态势,即政策、征管拉动效应强,经济税源内生动力弱。二是税收
---1---增长级次不均衡。由于政策性增收主要来自纯中央级的消费税,因此中央级收入增长较快,地方级收入压力较大。
展望明年的经济税收形势,随着宏观调控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税收收入的结构性矛盾有望逐步化解。我们分析,明年的税收增长将会呈现两个趋势:首先,在动力上,将从政策和征管的外在因素拉动,转向经济税源的内在因素拉动;其次,在级次上,将从中央级和地方级增长不均衡,转向各级次均衡增长。相应的,要全面履行税收职能,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就要相应调整组织收入工作重点。
(一)积极履行聚财职能,从挖掘潜力“保增长”,转向强化管理“稳增长”。随着明年经济税源内生增长因素的逐步增强,我们在保持目前征管力度的基础上,将逐步把组织收入工作重点,从“保增长”转向“稳增长”,从挖潜增收转向提高征管质量和收入质量,统筹解决好组织收入与税源相对不足、征管相对薄弱与保证收入质量的矛盾,确保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一是依法征税稳增长。坚持“两个坚决”的组织收入原则,加大对收入工作的督导、检查、考核力度,确保收入质量。二是跟踪监控稳增长。抓好新增税源和恢复性税源的跟踪控管,落实组织收入工作长效机制,切实把保增长、扩内需的成果反映到税收增长上来。三是分析评估稳增长。对照经济税源变化情况,分析把握收入形势,有针对性地采取评估、稽查等促收措施,提高征管质量和税款征收率。
---1---
(二)积极履行调控职能,以税收的结构性减税促进经济的结构性优化。税收通过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随着各项重大税收政策在今年调整完毕进入收入基数,政策调整的收入效应显著降低,长远的经济调控效应将日益凸现。明年中央仍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我们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落实好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发挥税收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就业等调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报:局领导(发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地税局;局内各单位(只发电子文件)。
把握新趋势 练习写作文 第6篇
下面通过对一篇学生习作的点评,希望在解答书面表达题时,能为同学们更添几许感悟与一些帮助。
一、 作文点评
1. 试题原文
最近你所在的学校召开了几场讨论会,其中的一个题目是 Do Libraries Become Useless at the Age of Information?下面是某班同学就此问题的讨论结果,请你根据下列提示,为学校的校刊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讨论的情况,并谈谈你的看法。
同学赞同的理由同学反对的理由你的看法
注意:1. 对所给要点,不要简单翻译,要有适当发挥;
2.字数:150左右。短文中已写好的部分,不计入总词数;
3.参考词汇:spiritual home 精神家园
Do Libraries Become Useless at the Age of Information?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libraries at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mong people...
2. 学生习作点评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libraries at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mong people.
Some students challenge the value of conventional libraries. When they need any information in their studies or work, they can turn to their computers for help. ① They’re very convenient and timely to refer to what they want. For this reason, they don’t need to go to a library for borrowing or returning one or two books. There is also no need for them to worry about the librarians’ unfriendly attitude. While others value libraries. They love libraries because they can enjoy peace and quiet in their spiritual home. And they also have access to ② get rare academic works needed for their studies in the libraries.
In my opinion, conventional libraries are still available though there is still ③ many rooms for improving. On the one hand, at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s long as knowledge is respected, libraries won’t disappear from our lives. On the other hand, librarie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at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date ④ they store in time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service to attract more readers.
点评
(1) 本文审题正确,确定了体裁为对比式半开放性议论文,时态应用现在时。
(2)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第一段引出讨论话题;第二段分别写出两种对立观点,并用相关论据来加以论证;第三段属于开放性写作,阐明自己的观点。
3. 语言有亮点
(1) 文章中使用了一些高级词汇。如:refer, access, update, turn to sb. for help, refer to sth., have access to sb./sth., in one’s opinion, be available,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make full use of...
(2) 文章中使用了一些闪光句型。如:It’s convenient to do sth. , There is no need for sb. to do sth....
(3) 文章中使用了一些复杂句式。如:宾语从句,状语从句。
(4) 过渡词汇使用恰当, 如:for this reason, while, in one’s opinion,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4. 不足之处与修改建议
① They’re 应改为It’s。It’s convenient to do sth.为固定句型。
② get去掉。have access to sb./sth.为固定短语,意为:有(使用或见到……的)机会,权利。
③ many rooms应改为much room。room作为“空间,余地”讲时,为不可数名词。
④ they store前应加上what,是宾语从句作宾语。
5. 修改后的文章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libraries at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mong people.
Some students challenge the value of conventional libraries. When they need any information in their studies or work, they can turn to their computers for help. ① It’s very convenient and timely to refer to what they want. For this reason, they don’t need to go to a library for borrowing or returning one or two books. There is also no need for them to worry about the librarians’ unfriendly attitude. While others value libraries. They love libraries because they can enjoy peace and quietness in their spiritual home. And they also have access to ② rare academic works needed for their studies in the libraries.
In my opinion, conventional libraries are still available though there is still ③ much room for improving. On the one hand, at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s long as knowledge is respected , libraries won’t disappear from our lives. On the other hand, librarie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at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date ④ what they store in time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service to attract more readers.
Tips:
1. 写作技巧要点
(1) 认真审题定人称 时态格式要弄清
(2) 仔细阅读明要求 抓住要点列提纲
(3) 瞻前顾后定时态 注意措词巧表达
(4) 连词使用要得当 布局谋篇巧成文
(5) 标点使用要准确 段落层次要分明
(6) 细心检查免失误 书写美观求高分
2. 巧用过渡性词汇
(1) 表时间顺序的有:first/firstly, then, after that, at last, in the end, finally, while, later等。
(2) 表因果关系的有:because, since,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 as a result of, therefore, thus等。
(3) 表转折关系的有:but, yet, however, while, though, 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in spite of, no matter what等。
(4) 表递进关系的有:besides, also, what’s more, what’s worse, in addition, not only...but also...等。
(5) 表条件关系的有:as long as, so long as, in case, on condition that, if, unless等。
(6) 表平行关系的有: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
(7) 表举例的有:for example/instance, such as, that is, namely 等。
(8) 表总结的有:in a word, in short, in conclusion, to sum up, in all 等。
(9) 表过渡的插入语有:generally speaking, obviously, in my opinion, as far as I know, as we all know, I’m afraid, I’m sure, I believe, in other words等。
3. 写出闪光句子(比较高级的表达方式)的几种方法
(1) 运用短语结构,合并单句。
例1 Three time Olympic Champion Jones(“女飞人”琼斯) has admitted using drugs and lying to government officers. I am very surprised.
修改:To my great surprise, Three time Olympic Champion Jones has admitted using drugs and lying to government officers.
(2) 运用固定句式。
例2 Lust & Caution《色戒》 won the best film award at the 64th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last year.
修改:It is Lust & Caution that won the best film award at the 64th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last year.
(3) 用复合句替换简单句。
例3 The sun gives off heat and light.This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plants on the earth to grow.
修改:The sun gives off heat and light,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plants on the earth to grow.
(4) 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
例4 Liu Xiang is practicing harder to win one more Olympic gold medal in 2008.
修改:To win one more Olympic gold medal in 2008, Liu Xiang is practicing harder.
二、 实践平台
当今,各种媒体非常发达,人们通过媒体购物已相当普遍。请你结合下表对其利弊发表自己的观点。
注意:1.对所给要点,不要简单翻译,要有适当发挥;
2.字数:150。 短文中已写好的部分,不计入词数;
3.参考词汇: on display陈列,展出
release 公布,发布
supervision监督,管理
MediaandShopping
Nowadays, various kinds of media have been well developed...
One possible version:
MediaandShopping
Nowadays, various kinds of media have been well developed. As a resul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fond of purchasing goods with the help of media, such as newspapers, radio stations, TV stations and the Internet.
As we know,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and shopping via media is included. On the one hand, it saves much time, money and effort to purchase goods via media since you don’t have to go to the shops in person. Besides, you can choose what you want from so many kinds of goods on display. On the other hand, you may be cheated sometimes by the false information and suffer a big los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shopping via media brings great benefits to our life and our economy on the whole.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over the information released via media. In this way, we can get more benefits from shopping via media and reduce the possible harm to the minimum.
p to one’s ears
up to one’s ears可以解释成“很忙”的意思。如:
Half the people in my office are home sick, so I’m up to my ears!我办公室里有一半的人有病请假,所以我简直忙得不得了。
I’d like to help you paint the kitchen tonight, but I’m up to my ears in paper work I had to bring home from the office.我很愿意今晚帮你把厨房上油漆。可是我从办公室带回来好多要做的事。
up to one’s ears还可以解释成“完全介入某件事”的意思。如:
The mayor says he didn’t know people on his staff were taking bribes. But my guess is he’s up to his ears in it.
把握命题趋势进行科学复习 第7篇
一.追随时代步伐, 关注热点话题
“何为中考时事热点?”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 (通常为考生所处学年段) 发生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领域, 被人们广泛关注且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主干知识紧密相连的热门话题或重大事件, 包括国内外重大时事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重大时事。以江西省2015年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卷为例, 全卷19道试题几乎全部围绕当时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命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社会重大时政热点, 体现时代性。
如2015年江西卷第1、2、9题以时事的形式对“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规范国歌规范礼仪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首届世界城市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的考查;第14、18题对“加快生态文明”和“一带一路”的考查;第15题以道德模范为背景材料对“生命、责任、道德”的考查;第19题对“四个全面”的考查。
2.关注先进人物及其事迹, 体现思想性。试题关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年度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如江西卷第4题杨建国为灾区人民免费送去饭菜的爱心活动, 对“亲社会行为”的考查;第10题对“江西好人邱艳芳的优秀品质”的考查;第15题考查肖福卿、黄秀忠道德模范的经历给青少年的人生启迪。
3.关注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 体现现实性。如2015年江西卷第6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公民的隐私权”;第5、11、13题对“未成年人保护”、“依法维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进行考查;第17题互联网时代的变与不变对“创新精神”、“诚信”等的考查;第19题以漫画的形式对“怒路症”, 对“理解”、“宽容”、“尊重”、“文明礼仪”的考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感悟这些生活现象, 理解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4.重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省情、市情, 体现地域性。如2015年江西卷第7题对“江西扶贫工作精准灌溉”的考查;第12题对“江西不断扩大开门立法”的考查;第13题对“江西全民阅读宣传月活动”的考查, 既给学生以亲切之感, 又使试题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纵观近几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不难发现:命题者都能关注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实际, 考查学生对其中热点事件的感知, 引导学生运用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解读时事热点。试题注重时代感与现实性, 将社会热点、思维兴奋点和知识点有机统一是思想品德学科命题时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二.坚持命题原则, 把握命题动向
2015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德育为魂、发展为本、能力为重、生活为基、智慧为上、特色为求”的命题原则,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相辅。2015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既高度重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又充分强调了“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试题力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考查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 使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相辅相成。这也是本张试卷在命题立意上的一大特点。
例如:
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考查的是监督权、智力成果权、违法必究、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等知识点, 要求学生读懂法律条文, 通过提取信息、分析比较, 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相关结论。
2. 德育与发展相随。
既突出了德育为魂, 又强调在有限的试卷篇幅中关注学生的发展。试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诣在促进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试题在设置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 以“杨建国的善举”、“江西好人邱艳芳”等材料为背景, 促进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 孝亲敬老、勇对挫折;以“道德模范:肖福卿、黄忠秀”为素材, 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 形成热爱生命、延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意识,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考试涉及的内容注重反映课程标准中的理念, 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注重道德教育的同时,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
3. 生活与智慧相融。
以生活为基础, 促进智慧生成。试题挖掘学生生活世界中的有效资源, 让学生拥有会生存的智慧, 例如:第17题以生活中的“微商”现象直接把学生带入了生活, 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合格的微商”, 认识到经商的智慧: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生活中的挫折让学生拥有会反思的智慧, 例如:江西好人中学生邱艳芳给我们面对挫折的智慧启迪。
以上命题的几项主要原则, 也是评价思想品德中考试题所倡导的标准。这几项原则是相互联系、统一的, 知识与能力相辅、德育与发展相随、生活与智慧相融。针对以上命题原则, 在备考时可以做到知已知彼, 有方向、有目的地展开复习、备考工作。
三.对症下药备考, 助力中考复习
考试的本质不在于考什么, 而在于试题触发了我们的思考, 启迪教与学的智慧。
1.夯实基础, 研读课标, 催生教学智慧。“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试题年年在变, 但不管试题变得多新、多活, 我们都要坚信“情境搭台、观点唱戏;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扎实的基础知识始终是中考取胜的“源头活水”。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必须依“纲” (考试说明) 据本 (教材) , 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个考点所包括的知识要素及对应的能力要求。教学中还要特别关注新教材中关于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提法, 以及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关爱青少年的部分。
同时, 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悉心领会课标的理念。教师要特别关注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调整和新增加的内容, 例如:试题中以芦山地震为背景, 突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的内容等。这不仅是我们教学的方向, 也是我们帮助学生备考的重要依据。但依据课标确定目标并非照搬, 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熟悉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熟读教材, 熟悉考纲, 整理重要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 不留隐患。用教学智慧助力中考复习, “以不变应万变”, 在中考答题过程中“游刃有余”, 从根本上提升学科素养和应试水平。
2.梳理热点, 精设专题, 提高课堂效率。每年的中考试题都不回避师生所关心的热点, 注重时代性和现实性。我们平时要养成关心时事热点的良好习惯, 有意识地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整理重大时事热点信息。但对于我们初三的学生来说, 学业负担较重且时间有限, 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或上网浏览时事新闻。因此, 强化“针对性”十分必要!
找准热点应做到“三关注”:一是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是关注本地实际, 密切关注省内以及本市的重大事件和政府工作的中心;三是关注学生生活, 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心学生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针对这些有效信息及时动笔记录下来, 做到心到、口到、手到, 使这些时事热点为我们服务。同时, 时事热点的复习, 要重点突出, 忌漫天散网、平均用力。为此, 我们必须在广泛搜集热点信息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去粗存精的梳理, 精心设计与教材主干知识联系较密切的重大时事热点专题, 并以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梳理。
3. 习题演练, 培养能力, 促成答题智慧。
在进行时事热点专题复习的过程中, 必须保证适量的习题演练。这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分析、归纳与演绎、文字组织和表达等各种能力。
在解答时事热点类试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第一, 培养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要通过阅读弄清楚材料有几层意思, 读懂每层的大意, 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包括答题的角度、范围及分值等。第二, 回归教材, 找准“结合点”。以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及设问指向为中心向教材靠拢, 找出试题在教材中的落脚点, 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分析, 根据材料和设问重新整合教材知识。第三, 规范组织, 书写答案。答案的要点, 要做到语言精练、条理清晰、全面准确, 做到书面化、序号化、规范化, 避免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等现象。答题技巧的讲解要做到讲练结合, 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提高复习效果。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只要我们做个学习的有心人, 从历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特点和命题规律中, 明确中考复习的方向, 启迪教与学的智慧, 助力中考复习, 一定会得到一份不错的收获!
摘要:牢牢把握中考思想品德命题趋势:时代性、思想性、现实性、地域性。掌握科学复习策略:夯实基础, 研读课标, 精设专题, 习题演练, 培养能力。在教学中, 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 关注现实生活, 关注学生实际, 加强开放性习题的训练。
关键词:中考命题特点,教学智慧,中考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 .《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把握产业趋势,开创自己的路 第8篇
Intel、三星等公司涵盖从设计到制造的十多个流程, 非常成功。同时, 半导体业也在分化, 有设计公司、IP (知识产权) 公司、EDA (电子设计自动化) 工具提供商、设计服务公
司、代工厂、封测企业等, 每个领域的竞争都趋于白热化。那么, 产业到底趋于整合, 还是在分
专项) 总体组专家组组化?
长叶甜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02专项) 总体组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教授认为, 代工是个产业趋势。代工厂有非常多的中小企业, 他们有自己的市场。尽管像Intel、三星这些大公司很成功, 但首先它们不太容易被复制;其次, 他们也不能代表整个半导体业。
但是围绕着未来更复杂的芯片 (例如智能手机芯片) 的设计和采用, 整合可能是种趋势, 因为未来需要的技术力量越来越强。
还有一个趋势, 大家谈得比较少, 就是未来的商业集成封装、3D芯片等。当我们不依赖于芯片制造, 而是通过封装以后, 半导体业将来有可能还要细分。未来的芯片设计不一定是So C (系统芯片) , 还可以是SIP (封装系统) 。肯定先做系统设计, 这个系统设计包括了对于后端的3D集成的设计, 再做SIP。
因此, 笔者认为, 由于IC设计公司受上下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例如EDA公司、代工厂等, 需要结成虚拟IDM (集成器件制造商) 关系。
定位于特色模拟工艺的华润上华公司总经理余楚荣称, 该公司有三种合作模式:标准代工、定制化和虚拟IDM。为了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IC设计公司需要提高对制造工艺的熟悉程度, 代工厂也需要了解IC设计公司的特殊需要, 因此对于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客户, 虚拟IDM是种有效的战略合作方式, 在特定应用领域共同开发特定的工艺平台, 使客户产品具备特殊竞争力, 实现双赢。
需要紧跟进下一代制程?
叶甜春表示, 根据摩尔定律, 现在20纳米制程已经开始量产, 18纳米也在研发中, 我国也在跟进研发。国际上, 18英寸晶圆正在研制[2]。但是这些会有多大的市场需求量?我们的芯片设计能不能跟得上?能否负担这个成本也很重要。也许下一代节点工艺是国际巨头打造的一种市场策略。因此, 未来的产能到底是不是能包括18英寸?也不一定。纵观过去的每一代技术, 像90纳米、60纳米可能是挣钱的。下一阶段最挣钱的节点也许是28纳米。那么再往下走, 在20纳米的基础上, 还有16、14纳米等节点, 总会有一个最佳的性价比。但现在还很难讲。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主任魏少军博士称, 据测算, 22纳米以后, 特征尺寸缩小的过程当中仰仗的成本优势大概不会存在。从0.13微米往90纳米演进的时候, 大概还从面积上可以获得33.6%的降低好处, 从90纳米到65纳米, 还有20.6%, 65纳米到45纳米有18%, 45纳米到32纳米有10.1%, 32纳米到22纳米的时候, 只有3.3%了。估计从22纳米再往下走, 从面积上获得的优势已经不多了,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 22纳米之后的性能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 但成本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 甚至反而上升。
因此, 现在承认或者公开说在20纳米左右要去建厂的厂商一共四家:Intel、IBM、三星、TSMC。那么代
工厂数量的减少, 一定对设计公司有影响。当我们看每家代工厂, 在每个节点同时能支持的设计的时候, 魏教授发现其数
量在急剧下降, 比如65纳米的时候, 一个代工厂大概可以同时支持60~80个设计。40纳米时候, 40~50个。28纳米时, 20~30个, 20纳米的12~16个, 因为代工厂没有精力了, 太复杂了。
过去几十年当中, 摩尔定律一直在快速发展。但是最近几年放慢了脚步, 出现了half node (半代节点) , 这一方面说明技术本身难度很高;同时, 巨额投资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现在有人又归纳出后摩尔定律、后摩尔时代。魏少军倒没这么看, 但这个问题引发的深层次影响值得我们关注。魏少军认为, 向下一节点的发展速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尽管我们今天大部分企业可能还不是在先进的节点上, 但是很快地, 随着整体技术的进步, 我们也会不断地迁移到新的节点上。
因此, 本土代工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如何提升本土代工厂的竞争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身处代工业, 华润上华认为中国的代工厂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问题, 而是规模和实力不够。只有6和8英寸晶圆厂, 依然在保持盈利, 华润上华的余楚荣解释了该公司定位特色模拟代工的原因:中国IC制造业要持续发展, 技术、设备和资金是关键。在技术方面, 我国IC生产工艺的研发基础相对薄弱, 引进国外技术又受到各种限制, 因此, 企业应当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技术来源问题。
尽管模拟工艺不像数字工艺那样追求先进节点, 但是满足多样、特色的挑战也是很大的, 例如高压功率模拟工艺、高精度模拟工艺、功率器件工艺、e-NVM/RF工艺、SOI工艺和MEMS工艺等。
各打小算盘, 如何真正虚拟集成?
魏少军认为, 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问题, 而不是技术问题。中国人经常说, “内战内行, 外战外行”, 很难跟人合作。这是我们文化传统当中根深蒂固的东西, 也是我们文化当中不适应当前, 特别是高技术发展的一个特点。还有句话:“宁做鸡头, 不做凤尾。”好像自己过点小日子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看到在全球化大的整合过程中, 合作是一个必然趋势。即使很多大公司在打官司的时候, 他们还在合作。而我们现在很难合作。这不仅体现在小公司, 也体现在大公司, 大公司在看别人的时候, 觉得这东西我干吗跟你小公司合作, 我自己花点钱找几个人自己做就得了。
今年4月, Face Book花了十亿美元买了仅有13人的Instagram公司[3], 而该公司创业只有一年半时间, 这在中国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若是一家中国公司, 内心上可能就想了, 第一方案, 花大价钱把这些人挖过来, 也不会花十亿元去买;第二方案, 连这个钱都不用花, 自己雇几个人来开发。这是很典型的中国人的想法。所以大家不愿意合
作, 这是文化的问题。
第二, 这些公司还没被逼到活不下去的程度, 如
果真被逼急,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恐怕也容易合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
作。
魏少军的建议是:大家不要看太多利益之外的东西, 做企业不就是要赚钱吗?需要以股东的利益为重。所以首先要考虑的, 还是怎样能够把自己的事业做大。这才能在利益上达成一致。
叶甜春认为, 实际上, 国际上很多企业合作时, 他们能找到共同的利益点, 然后再去打自己的小算盘。中国企业之所以不擅于合作, 他们的定位都在中国市场, 而且利润率都非常低。在没有足够利润空间的时候, 大家不知道怎么去平衡它, 实际上这些合作是很难挣到钱的。第二点, 从政府角度来看, 还是应该扶植中小企业, 因为毕竟中国半导体产业较弱小, 政府层面应比较关注产业链的培育。而且这几年, 中国已有一些整合, 实际上是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开始的。
华润上华的余楚荣说, 本土企业合作有天然的优势, 随着中国本土工艺平台建立的完善, 本土晶圆代工企
总经理余楚荣魏少军
业能够提供更为便捷及贴近的技术与服务。且本土晶圆代工厂更了解本土市场的应用需求, 这将有利于彼此交流, 提高产品与终端应用的匹配度, 以及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
自己做IP, 还是买IP?
成也IP, 败也IP。魏少军指出:IP核很重要, 但是如何使用IP核更重要。不拥有自主可控的IP核, 中国的IC设计业不过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组装业”。
那么, 当新成立一家小芯片公司, 是自己做IP, 还是买IP?魏少军毫不犹豫地回答, 先去买, 你自己做做不成。但是你在做的过程中, 也可能会产生IP, 千万不要做一个扔一个, 应该把自己历史上做得很多的工作, 想办法变成IP。这就是内部IP, 往往这个是你最熟悉的, 你知道它的所有问题, 你可以想办法把它变成你自己用的, 不一定去卖它。但是如果你创业, 一定不要现在同时做IP, 你首先想的是系统的问题, 怎样尽快让产品赚钱。
小结
我国IC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在发展机遇面前, 也遇到了一些迷茫和挑战。企业需要认清当前的产业潮流, 制定适合自己的市场战略。同时, 也需要拓宽思路, 勇于创新与合作, 集中各方财力共举民族半导体产业大旗。 (鸣谢:本文部分素材来自“2012年Cadence用户大全”, 2012年8月9日, 北京)
摘要:有时看似相互矛盾的业界趋势和消息使我们迷茫, 如何正确理解当前的产业格局和自身位置?本文请多位专家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关键词:整合,分化,IP,设计,虚拟集成
参考文献
[1]王莹.华润上华:特色工艺是IC设计的有力保证. (2012-7-19) .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4804.htm
[2]12英寸晶圆向18英寸过渡[R/OL]. (2011-8-13) .http://www.17ic.com/hynews/newslist/10333.html
[3]Facebook10亿美元收购13人小公司[R/OL]. (2012-4-1) .http://business.sohu.com/20120411/n340245201.shtml
[4]高通公司不会建工厂, 但会斟酌公司的业务发展[R/O L]. (2012519) .h t t p://w w w.e c c n.c o m/news_2012050916094551.htm
把握趋势 第9篇
一、加强学习, 把握最新技术
当前, 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引领着金融业务的发展, 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金融运行管理模式。如何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视野, 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加快金融信息化向信息化金融的转变, 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民生, 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
作为基层央行从事金融科技管理工作的一名干部职工, 要紧跟信息技术和金融业务创新变革的形势, 适应基层央行金融服务提供者、管理者, 金融宏观的调控者以及金融稳定的维护者角色, 就必须强化学习, 关注最新金融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 努力学习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新要求, 与时俱进, 为履行职责奠定知识基础, 夯实理论支撑, 提供技能保障。
二、更新观念, 适应金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金融业务的发展, 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金融信息化、网络化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金融科技工作不断适应新技术、新业务、新产品、新模式的发展, 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确保各项业务运行安全、稳定、高效。
此外, 由于支付宝、余额宝、人人贷等网络金融形态发展迅猛, 未来金融业将呈现多层次、多模式、多业态化, 形成传统金融与新型金融并存, 相互影响、相互竞争和相互依存的局面。为此, 金融管理部门要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 提高能力, 适应金融网络化、业态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三、勇于创新, 稳步推动科技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央行职能也在不断调整。近年来, 各级人民银行按照新职责要求, 积极探索建立包括金融信息安全管理在内的工作机制, 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与职责履行和形势发展需要仍存在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客观上需要一个工作机制建立、人员培训和实践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就是金融科技业务发展迅速, 部分科技人员的理念、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人民银行新职能履行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尚未站在金融系统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认识、思考和实践。为此, 要履行好新的职责, 就需要科技人员结合工作实际, 做出努力。
一是积极探索, 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站在金融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角度, 加强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 全面准确地了解和熟悉金融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最新动态。
二是勇于创新。一方面按照上级部署, 积极推动金融IC卡应用、移动支付、金融标准化实施等工作创新,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 做好金融信息化建设, 为社会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应根据需要, 创新信息安全管理的手段、措施和方法, 稳步推进金融信息安全协调机制、金融信息安全评估机制, 以及金融信息安全风险提示、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 促进金融信息共享, 有效管理和防控信息安全风险。
把握趋势 第10篇
现代钢结构建筑是当下建筑设计与结构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钢结构的出现让许多在过去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几十层、几百层的高楼可以不用一砖一瓦, 这为建筑这一凝固的音乐增添了铿锵的旋律。钢结构带来的理性技术和绿色建筑特色, 其感染力与感性艺术审美价值对建筑设计及人们对钢构建筑的认识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发展绿色建筑已明确写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之中, 这是绿色建筑第一次进入国家规划。强调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 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 预示着绿色建筑钢结构发展新阶段的到来。
一、看准趋势:低碳经济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总方向
绿色、低碳经济是全球建筑业发展的总方向, 而钢构建筑恰恰能够凸显绿色低碳特征。早在2008年,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就发表文章说, 世界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建筑能耗引起的。提出要改变建筑的隔热性能、密封性能, 动员一些国家, 像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 于2008年倡议并成立了可持续建筑联盟。2009年, 英国政府发布了节约型、低能耗、低碳的建筑标准, 强调采用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 即从建筑选址、建筑形态、保温隔热、窗户节能、系统节能与照明控制等方面, 整体考虑建筑的设计方案, 通过设计绿色节能建筑, 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法国于2007年10月提出了环保倡议的环境政策, 为解决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政策。我们中国在这方面也下达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要求。早在2009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全世界承诺, 中国五年内要节约6.2亿吨标准煤, 要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同年,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也承诺, 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比2005年下降40%45%, 建筑节能将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把握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建筑钢结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相当好, 中国钢结构的发展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发展钢构绿色建筑, 能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 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 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 而且关系到群众的直接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目前,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是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大好时机。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突飞猛进, 从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 到2011年全国粗钢产量接近7亿吨。钢结构行业完全摆脱了限制用钢的束缚, 钢结构建筑的诸多优势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 从重大工程、标致性建筑使用钢结构到钢结构普遍使用, 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目前, 我国从事钢结构制造加工的企业有1万余家, 其中拥有固定生产场所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有4000-5000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制造业的转移、提升及资源、成本、劳动力、市场等优势的推动, 中国钢结构制造行业目前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其整体规模、装备水平、制造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全国钢结构产量约2600万吨, 产值超过3000亿元。同属于金属制品制造业, 对钢材进行深加工并在协会及分会指导管理下的产品还有焊接钢管、金属丝、绳、铰线及冷弯型钢, 其产量达6000万吨以上。
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 平均每年房屋建筑建设约20亿平方米 (2009年房屋施工面积达32亿平方米) , 其中钢结构约占2%-3%, 绝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 还有少量木结构、砖石结构及土坯房屋。钢结构建筑在我国整个建筑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到5%, 而发达国家已达50%以上, 住宅钢结构的潜在发展空间非常大。
“汶川地震”的教训告诉我们, 必须建造安全、经济、适合人居并与环境相协调的钢结构房屋, 这才是未来人居建筑发展的方向。钢结构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决策, 这也将成为钢结构行业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为此, 委员会在2011年把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进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而且要不断推进, 常抓不懈。
绿色建筑已经被提升为国家策略, 要抓住机遇, 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钢构建筑行动”。只要每年新增绿色建筑项目100个, “十二五”期间将节能8.5亿千瓦时 (煤29.2万吨) , 减排二氧化碳76.6万吨, 节约水资源0.3亿吨, 可再循环材料1.1亿吨。在建筑工程领域推广钢结构是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是传统土木建筑业的转型与升级。钢结构建筑具有“轻、快、好、省”四个优异性能。对环境破坏小, 强度高, 自重轻, 抗震性能好, 地基基础费用省, 建筑品质高, 工业化程度高, 增大建筑空间使用面积, 可干式施工, 不受施工季节影响, 节约用水, 施工占地少, 产生的噪音小、粉尘少, 施工周期短, 造价容易控制, 适合于不同气候条件和大气环境, 可再次利用, 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 拉动其他新型建材行业的发展, 易于产业化生产。它是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结构之一, 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 所以被称为绿色建筑的主要代表。
从我国建筑对钢材的消费中看, 钢材主要是用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钢丝、钢绞线, 机电管线和门窗、栏杆及五金配件等等, 而真正意义上的钢结构建筑的用钢只占10%左右。我国房屋建筑中钢结构建筑的建筑面积约占2%, 而发达国家建筑面积占到40%~60%。与我国相邻的日本, 钢结构建筑占建筑总量的50%左右, 韩国钢结构建筑占建筑总量的20%左右。从这些数据看, 我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严重偏低, 与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也是造成我国钢材总体供大于求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陈肇元教授不无担忧地说:“烧制水泥用的优质矿料已感短缺, 配制混凝土的砂石在许多地方已十分紧张。一些地区开采砂石已经严重毁损河床、破坏植被, 沿海地区如宁波、舟山等地因滥用海砂已给一些工程带来了重大隐患。”人工操作, 现场湿式施工及施工产生的噪音、粉尘, 不可回收利用, 产生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中国人不善于使用钢材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我国曾经是一个严重缺钢的国家。50~60岁左右的人大概都记得,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 那时口号是“节约用钢、以木代钢”。现今, 中国的钢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 中国的建筑技术政策也从“限制用钢、节约用钢”过渡到“合理用钢、鼓励用钢”。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2001年12月, 建设部印发了《钢结构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导则》;2010年12月7日, 由住建部授予的首个“钢结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浙江杭萧钢构挂牌。随着我国钢材产品及品种、质量的提高, 以及建筑钢结构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 2010年我国的钢产量比日本、美国等排名在第2~10名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占到了全世界钢产量的43.3%, 我国已是真正的钢铁大国, 开创了钢结构在建筑应用的新时期, 为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三、科技创新:钢结构行业的大趋势
钢结构行业不仅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 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 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完善。“鸟巢”、世博中国馆、广州塔等无不凝聚着中国钢构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晶, 这些备受世人关注的钢结构建筑, 不仅彰显着建筑的奇特魅力, 也凸显出钢结构建筑极大的可塑性, 同时也是对钢结构施工技术、钢构加工技术的新挑战。伴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中国钢结构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在与时俱进。
为了鼓励建筑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及时总结施工经验, 注重以工法开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工法在企业间的交流, 不断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水平。住建部分别在2003年10月、2005年12月、2007年11月至12月、2009年7月、2011年6月组织行业专家对有关部门和地区申报的4843项工法进行了审批, 655项为国家一级工法 (其中77项为升级版国家一级工法) , 其中钢结构相关国家一级工法94项, 占14%。随着钢结构建筑在中国的日益普及, 钢结构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质量、技术、品牌、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四要素。大中型骨干企业, 比较重视技术成果的开发, 能够从技术上发挥竞争优势。其中, 2009年上海及周边地区钢结构企业获得专利、工法、科技成果奖项 (省部级以上) 168项, 2010年获得183项。正是创新工法、专利在工程实践中的大量使用, 才使得中国的钢结构施工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是, 虽然我国钢结构建筑的飞速发展让世人瞩目, 但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是在近10余年, 由于开发和跟国际接轨, 受部分西方建筑设计的影响, 兴建了“鸟巢”、国家大剧院、“水立方”等具有突破性理念的建筑, 使我国钢结构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提高。在兴建这些建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锻炼了钢结构企业和施工队伍, 更是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我们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评定的“国家体育场 (鸟巢) 特大型空间异型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十大科技成果, 旨在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 指导企业在施工中学习, 在创新中进步, 推动行业科技水平再上新台阶。
继“鸟巢”等建筑之后, 钢结构建筑也是世博会的亮点和看点。通过世博会的展示, 钢结构建筑的“绿色低碳”形象深入人心。作为可回收利用的钢结构建筑, 在今后的应用中肯定会越来越广泛。当然, 钢结构要想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就一定要在科技和节能上动脑筋, 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前最基本的优势和成就。所以, 钢结构企业, 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 都应该集中力量研发提高钢结构建筑的节能功效和科技成果, 包括钢结构太阳能屋顶、太阳能幕墙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 努力实现钢结构建筑节能优势最大化, 循环优势最大化、环保优势最大化, 让钢结构建筑成为再生能源的“先锋”。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要重视产业优化, 对于钢结构来说, 并不是用的钢材越多, 这个钢结构就越好。在同样的结构质量、功能质量、魅力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质量下, 还是用钢量越少越好。我们提倡追求合理用材, 合理造价, 目前仍然存在着造价高, 设计施工费用高的问题, 我们要优化设计, 优化组合。
四、品牌建设:做大做强钢结构企业
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 一批具有实力的钢结构企业正在崛起, 人们对钢构品牌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钢结构企业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还是其他各地地标性建筑, 或是其他大型公用设施、机场、车站等, 都活跃着中国钢结构企业的身影。更可喜的是, 随着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钢结构企业意识到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行业组织, 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推动钢结构行业发展壮大, 为行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打造行业形象, 树立企业品牌, 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2011年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日, 作为协会重要的委员会之一, 钢结构委员会在30周年颁奖典礼上收获颇丰, 共有16位优秀企业家、15位突出贡献者和12家企业受到表彰, 这既是企业家、企业的荣誉, 也是钢结构行业的荣誉。
为了在行业里加强质量意识, 协会对十家大型钢结构制作公司, 通过对业主、总包、监理等单位进行问卷及综合考评, 进行了近一年的深入广泛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成立了“中国建筑钢结构质量第一品牌及优质品牌”评审委员会, 其评审委员由施工、制作、设计及研究单位的著名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十家大型钢结构制作企业的业绩、质量、信誉进行了认真讨论,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公司获得的赞誉最多。最后经协会领导批示, 特授予江苏沪宁钢机股份公司“中国建筑钢结构质量第一品牌”的荣誉称号。
截止到2011年, 中国钢结构金奖已经评选了9届, 从2010年起成为住建部表彰建筑行业的16个奖项之一, 成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最高奖项。
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是钢结构企业必不可少的职责之一, 许多企业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尤其是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地的灾后重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此来树立企业的形象;也有一些企业充分发挥行业的领军者作用, 利用自身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 打造钢结构样板住宅区, 从而推动钢结构住宅的普及。
同时, 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 虽然钢结构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但市场不规范, 无序竞争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到钢结构行业的健康发展。钢结构市场, 特别是轻钢市场, 有的企业为了承接到工程, 相互压低价格, 甚至低于成本价竞标, 形成了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调查数据显示, 2010年钢结构工程的利润, 多数在2-3%, 极少达到5%, 亏损的工程也不在少数, 严重影响了钢结构企业科技经费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及产能的拓展, 企业发展乏力。钢结构施工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 工程拖欠款现象严重, 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 加强行业自律, 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行业组织, 我们呼吁行业内的企业能够加强行业自律, 增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意识, 保障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企业之间通过签订《行业自律公约》, 约定成员单位之间按照诚信守法的原则, 开展经营合作, 促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反对使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从而促进钢结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要做大做强行业和企业, 建设钢结构品牌, 必须要有一批重点企业作为领头羊。据统计, 2009年完成主结构超过20万吨钢的建筑钢结构企业仅有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 这些企业技术力量雄厚, 是中国钢结构行业前十强企业中的成员。目前, 在我国钢结构行业中, 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中小企业, 真正具有实力的大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在市场经济中, 重点企业想要更快地抢占市场, 一个较好的捷径就是和中小企业合作。这样, 既可以发挥重点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和施工技术先进的核心竞争优势, 也可以发挥出中小企业谋求发展的积极性。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 最终不仅能让重点企业开拓更多的市场, 也可以让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使中小企业得到锻炼和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中坚力量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也是全国各地钢结构市场的主力军。对于这些企业来说, 生存和发展是他们面临的最大课题, 所以, 出路之一就是要在专业化发展方面下功夫, 不求样样涉及, 但求一项能专攻, 把自己的擅长项目做细做精, 做成品牌和样板。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我们协会及专业委员会高度重视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扶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转变, 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协会和专业委员会的责任。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钢铁工业技术和产能的提升, 高层建筑、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等建筑物的增多, 我国钢结构行业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尤其是近几年相继建设完成的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场馆等重大钢结构工程, 充分显示了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预计未来几年, 在一系列政策调整的引导下, 我国在工业建筑、新能源建设、桥梁、市政建设、环保工程、城市公共设施等领域, 包括大跨度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办公大楼、多层停车场等, 钢结构工程的应用将会大幅度增加。预计, 2015年我国钢结构产量将在2010年2500万吨基础上翻一番以上, 达到5000万吨至6500万吨, 对应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21%, 综合技术水平将达到国际领先并成为钢结构强国。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海洋工程钢结构、钢结构住宅、钢结构桥梁 (我国钢结构桥梁占比不到1%, 美国33%、日本41%) 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与动力。“十二五”期间力主开发60公斤级高强度、高韧性以及良好焊接性能的钢板和型材, 包括具有耐候性强、耐低温 (-100C) 、耐海水腐蚀、耐化学介质的功能性钢材, 为建筑、桥梁、塔桅、容器、海洋装备制造提供升级换代材料。此外, 高铁建设进入大发展时代, 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的拟定, 将极大推进西部在经济、生态发展中对钢结构工程建筑的需求。钢结构在超高压输电、风力发电、核电领域“三网合一”等诸多领域, 都有很好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前景。
把握命题趋势 学好思想品德 第11篇
一、牢牢把握开卷考试的命题趋势
开卷考试的特点是以开放性的主观性试题为主,这要求学生增强采集、选择、加工、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在注意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以能力立意,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开放性试题具有以下特征:
1命题的开放性。开放性试题的设问较为宽泛,往往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和答题的空间。从试题的命制情况看,开放性试题一般选择时政热点与课本相关知识点的交叉点作为命题切入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答问题提供可能。如对于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个时政热点,可以结合下列知识点进行命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我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民族凝集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2答案的多元性。客观性试题的答案一般说来是固定且唯一的,即所谓的答案标准化。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考生组织的答案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这样能极大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如情境题:“考试中同学想和你对答案,你怎么办?并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我们组织答案时可这样作答:拒绝同学的要求,因为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塑造良好品格的基础。
3评分的采意性。评分的采意性要求对答案的评价着眼于考生的政治立场、观点是否正确,运用知识是否恰当,阐述是否合乎逻辑,文字表达是否准确,切忌死扣要点、死抠字眼。这种评卷方式符合开放性题目的特点,有助于探究性命题改革的顺利进行。如:“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世界蔓延,对我国产生较大的影响。新的形势必然会带来新的竞争,中国应如何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面对此题,我们只要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二、运用科学方法学习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心理、品德、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又有与国家关系密切的国情、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知识之间跨度很大,因此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学好思想品德课不仅应把握好“课内”,还应在“课外”下工夫,这是因为思想品德课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无法真正达到学习目标,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三点:
1多看书。不仅仅要看思想品德课本,还要看与思想品德课程相关的其他书籍。由于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都与之相关,因此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视野显得十分重要。比如有这样一道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反映了哪种情绪?”如果学生历史知识不足,根本不知道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就会无从回答。又如在学习关爱生命知识时,课本上强调作为地球上相对强势的人类应该关爱其他生命,这里可能更多地从人类良知的角度来思考,但是如果能够与生物课上学到的生物鏈知识相联系,就能够思考得更深入更彻底。
2关注时事。现在的思想品德考试形式多样,开放灵活,很多考题都与国际、国内的时事有关,因此学生必须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关注时事新闻能够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有关法律的知识与有关国情、国策教育的知识时,社会上很多鲜活的事例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关注时事新闻,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无形当中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3多思考。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往往不统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当看到书中某个观点时想一想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观点,看到社会中某个现象时想一想这个现象应如何解释、它跟所学知识有什么联系、它对自己有什么启示,长此以往,思考就会成为习惯,学习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课本知识的过程,而会成为独立思考、主动创造的过程。
三、掌握开卷考试的应对策略
1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开卷考试作为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相对于闭卷考试而言,要求单纯识记的内容少了,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卷考试的试题答案不可能照搬书本内容,需要同学们动一番脑筋,如果没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就很难形成完整的答案。另外,开卷考试有时间限制,绝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因此,必须要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有效记忆。
2重视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情况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特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重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准确理解时政热点,找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紧扣课本知识,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
3要关注社会生活。中考思想品德命题一个很重要的趋向就是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实际。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和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开放性试题训练。进行试题训练,不是单纯地进行习题练习,更不是盲目地搞“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为此,在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时,要总结出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仔细审明题意,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准确把握设问指向。第二步,多向思维找原理,与课本知识有机联系起来。第三步,选取最佳知识点,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
把握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 第12篇
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从农业看,需求结构变化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一,从品种结构看,城乡居民对大米、小麦等粮食类产品消费比较稳定,对肉类、水产品、水果以及奶制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其二,从质量水平看,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表现出差异化分层态势,但总体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国居民农产品需求已跨越满足数量需求阶段,进入数量质量安全并重的新时期。
供给模式发生变化。过去, 农产品供给更多聚焦国内市场、国内资源,粮棉油糖、畜牧水产等都要求尽可能高的自给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供给模式日益明显,进口农产品数量显著增加。据测算,通过国际贸易和合作,我国相当于利用了国际上6亿亩耕地生产粮食和大豆、棉花、糖料等作物。在坚持口粮绝对安全、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适当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通过自给加适当进口满足农产品需求,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供给的基本模式和格局。
资源功能发生变化。过去相当长时期,耕地、水等自然资源更多用于满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供给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我们用世界10%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提供了世界25%的粮食,同时也使用了世界40%的化肥,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最近几年,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不仅要承担产品供给功能,生产过程要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还要拓展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农业经营方式表现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两个方面,既涉及生产力,也涉及生产关系。从农业生产看,过去农业生产的主体是2.3亿承包农户, 主要表现为小规模分散经营;现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方兴未艾,与分散承包农户共同从事农业生产与服务,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规模化、 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从农产品流通看, 过去从种到收、从田间到餐桌,主要表现为实物形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链条长、环节多、损耗大、效率低;最近几年,冷链物流加快发展,各类产销对接形式日趋活跃, 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有3000多家, 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农业生产方式正由过去的“人力+畜力+精耕细作+分散经营”,转变为现阶段的“人力资本 +机械化+现代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农产品流通也由实体流通向实体流通与电商营销相结合转变。
把握趋势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