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精选11篇)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1篇

《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

2、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背诵《春天的手》、《插秧》。

教学重点

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发现提手旁表示的意思并体会带提手旁的动词词义。

教学时数

6课时

春天的手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运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识字。

2、发现提手旁表示的意思并体会带提手旁的动词词义。

3、阅读、背诵《春天的手》,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发现提手旁表示的意思并体会带提手旁的动词词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来听一首歌,看谁能听出歌中唱的是什么季节.

放录音《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好听吗?你喜欢春天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唱春天的儿歌《春天的手》。

二、听录音,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以前已经认识的字。

放录音。

2、谁愿意再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人一段。)

3、要求:其他人认真听,想一想,春天的手都做了什么?

4、小组内互相学习读课文。

5、一组一段,根据课文词语模仿抚摸,掠,拂,排,拍

6、比赛:看哪个组学得最快最好。

7、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春温暖轻柔抚摸

传拍肩膀泼健壮

2、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春天的手

春温暖轻柔抚摸

传拍肩膀泼健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生字、儿歌、学会本课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春天的手》。

二、复习:

朗读《春天的手》。

开火车读生字。

指五名学生分段读一读。读音请学生自己纠正。

学生读后说说春天到了,你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写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来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找出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部首以及一些笔画。

2、你认为这个字怎样写好?

3、学生自由讨论字的笔顺师纠正并在田字格里示范:

春乐树拍朋友

学生观察后说说应注意什么?(乐字第二笔是竖折;树字左中右结构,每部分要写得细长才好看。)

4、学生在练习本上每个字写2个。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师生沟通: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变化。学完课文你还了解到哪些?说给大家听好吗?

板书设计:

春乐树拍朋友

插秧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插秧》这首儿歌,认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春姑娘回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你画的春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好吗?

春天是播种插秧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看看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二、新授

1、(放音乐,老师朗诵儿歌)

要求:边听边看,标出你还不认识的字。

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找一个你记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5、谁想当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6、游戏:我说你对。

7、小组合作进一步学习生字。

8、谁能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字分析生字)

9、开火车读课文,小组比赛。

想一想,城市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10、朗读挑战赛: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可以边读边表演。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插秧

水田是镜子,

映照着蓝天,

映照着白云,

映照着青山,

映照着绿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儿歌、复习生字、学会写本课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卡片。

背诵课文。

二、学写生字:

读生字,纠正字音,

出示“农、民”,学生自己交流谈区别及书写规则。

结合语文天地中,描一描、写一写。

出示“田、照、蓝”:

你能说出这些字的笔顺吗?

小组同学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你能把这些字写的漂亮吗?

学生自己独立写,然后小组评议。说说这些字的笔顺,先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学生可就难写的字书空或描一描后再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板书设计

田、照、蓝、农、民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写好农、民、心三个字。

2、体会动词的意义。

3、背诵《春晓》。

4、能恰当搭配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动词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恰当搭配词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抄一抄:

齐背声母、韵母。

默写声母、韵母。

抄写gkhjqxzcs

zhchshr

注意:抄写音节时字母要间隔距离。

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看。

二、想一想,填一填:

进行看图猜字。

写出日字旁的字:日时暖

读一读。

分组交流写字,推选一个最好的,说给全班听。

评选最佳写字小组,奖励。

三、连一连

温暖的快乐的

节日家小朋友阳光小鸟手

小组讨论完成,集体订正。

扩展练习,还能说出什么样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假期里,你都学会了哪些儿歌?听过哪些故事?又多认了多少字?说给大家听一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几首课外的小儿歌,多认几个字。

二、读一读,唱一唱: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歌唱春天的歌曲也有很多,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首非常美丽的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这首歌的名字?

谁会读?会读的学生读一读。

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唱出这首歌吗?

大家一起加上动作表演。

金钥匙

丁丁又告诉我们什么啦?谁为大家读一读?

(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读起课文来特别有意思。)

这些字你都认识吗?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学习古诗《春晓》

请会读的同学朗读古诗

学生自己朗读,找出不明白的字小组讨论。

谁能将整首古诗的意思说个大家听?

四、指导朗读

小组进行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奖。

五、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者儿歌,说给大家听,看谁知道得最多,评出一名小博士。

单元反思

[《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2篇

教学目标:

1、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色,时间上与春节相距不远,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材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诗歌琅琅上口且生动有趣。

3、全文共8句,前2句是全篇的总写,中间四句是对欢腾场面的具体描写。

4、描写动物花灯如何“奇妙”,运用“吐、眨、追、立”等动词,表现了动物花灯个个跃跃欲试,活泼好动的旺盛生命力。

5、调动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诗中提到了花灯的质地及制作方法。前后呼应“明年我也做花灯。”

6、指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鼓励学生背诵儿歌。

7、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认识生字11个。

8、要求会写的6个字可重点指导“金,年”。

教学重难点:花灯如何奇妙,充分展开相象力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师:你们在灯展上都看到那些灯?说说你最喜欢的等什么样子。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学习有条理地说清自己的观察所得。)

师: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看到了哪些花灯。

二、初读课文,识字。

1 、出示课文,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下来的。(表扬预习得好的学生,倡导预习的好习惯。)

2 、小组合作识字。强调方法: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教同学;同学互相考一考。小组长用卡片让本组人抢读。注意帮助认字慢的同学,共同进步。

3 、教师检查:快速强读;开火车轮读;组成词语认读。挑部分鼓励学生组词:灯、夜、街、金、奇、花。

4、 再读两遍课文,看看是不是更流利了,争取不看拼音读。

三、学习课文

1 、读课文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说说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体会“人欢腾”的热闹场景。

2 、你最喜欢什么灯?(质疑,讨论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吐泡泡”“猫追鼠”等,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花灯造型的逼真、有趣。理解“奇妙”一词。)

3 、试补充句子(    )真奇妙!

这个(    )真好吃,我觉得(       )。

这个(    )(    ),我觉得(     )。

4 、比赛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四、作业:

这个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花灯写得这么生动,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花灯,能不能敢不敢也编一首诗,把你们看到的说出来啊?(鼓励学生写元宵灯展上所见所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课文,试着背诵。

二、交流自己的诗歌。

三、指导学生学习书写生字。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ínɡ nián huā dēnɡ  jīn yú  ɡè zhǒnɡ ɡè  yànɡ

明      灯    鱼   种    样

二、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照样子,词语开花。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3篇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教材内容是利用“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表述5个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说一说每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所以,我不仅制作了电脑课件,还画了一些小动物图片辅助教学。用故事激趣交谈入课后,通过多次对动态和静态的画面观察并描述小动物之间的前后关系,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前后位置关系。

二、联系生活,玩中学,学中乐,突破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就是要学生学会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要学生体会出前后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生变化。难点是方向变化、前后位置变化,不能仅靠自己的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我将学生“自己表述,鼓励加油”的这一环节删去了,原本以为这样应该无伤大雅,反正我也用一句话草草引入下一个环节了。但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投入程度明显没有先前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够深入有效。我想,是我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阻止了学生的表达。为了追求课堂时间把握完美的结果,反而使我的课堂与“名师”课堂渐行渐远。

三、课堂内容安排要少而精,浑然一体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原本在第二个环节,把我省去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完成就行了。但是我总感觉,数学课应该具有数学味,我便拿出课前画好的10只小螃蟹,让学生给螃蟹身上的算式结果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队。结果,由于时间问题,学生玩得也不尽兴。其实,这两个环节的设置有点雷同,应该学会取舍,上精一个环节,效果会大不相同。记得数学名师黄爱华曾经说过:“好的教学应当崇尚简单,拒绝肤浅,为学生留下生命的刻痕。”只有这样,学生封存的记忆才能被激活,沉睡的潜能才能被唤醒,幽闭的心智才能被开启,囚禁的情愫才能被放飞!

只有学生精彩不断,课堂才能闪光不断!我将继续不断地通过网络向名师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有备有思。我在以后的课堂设计中,一定要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中,犹如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却又始终不离开每节课的目标难点这根主线,从而让自己的课堂与名师课堂渐行渐近。

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愿意同广大师生一路同行,简单刻痕!

附:《前后》教学设计

班级:一(2)班授课教师:沈景云

教学内容: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前后》

教学目标:1.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与体验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渗透“五步教学法”。

教学重点:1.准确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的前面有哪些动物,谁的后面有哪些动物?

教学难点: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前后”

1.师:首先请同学们来个自我介绍,说说自己前后位置的同学是谁?

2.师:刚才我们一直在说关于什么的话题?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课题:《前后》。

二、森林运动会

活动一:百米赛跑

1.认识“运动员”

师:森林运动会中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课件出示图1,图1略)

2.运动员在赛跑途中的位置顺序。

师:激烈的跑步比赛继续进行,说一说小动物们现在的位置。

3.说一说“运动员”之间的前后位置。

师: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说一说它的位置在哪儿?

让学生自由发言。根据自己的喜好说一说其中一个小动物,它的前面是谁?它的后面是谁或它在谁的前面,它在谁的后面。它的前面有哪些动物,后面有哪些动物?

活动二:师生互动体验

1.师:看完紧张的百米赛跑,我们再来亲身体验一下吧。师生参与游戏。

2.师:同学们能帮老师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说一说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排一排。(按一定的顺序给螃蟹排队)

2.猜谜游戏:找到它。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给自己的文具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队,并和家人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4篇

[学情分析]1.学生是处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上学期《秋天来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时,他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去寻找秋天、发现秋天、用各种方式赞美秋天。加上通过对本单元前三个主题的学习,学生对春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获得并积累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2.一年级学生的直观性较强,好奇,爱幻想。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童话情景,及设计各种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体验春天,引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体验和喜爱之情。2.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培养初步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以各种形式展示对整个单元主题探究的成果。

[活动过程]课前活动:(课件出示列车图并发出鸣笛声。)播放律动音乐,师带生随着音乐律动入场,生有序就坐。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能够激发人的兴致,在上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把孩子们带到了热闹非凡的春天,渲染了欢快的气氛。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在玩中学,因此,本环节学生以乘坐列车的方式,随着音乐的律动进入教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的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童话情境,为活动增添一分神秘,抓住孩子的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找春天

1.播放找春天剪影及背景音乐,学生回顾欣赏。生边欣赏师边描述。2.播放《和春风一起玩》的录像。生边观看师边描述。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的革命家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配以老师写意的描述欣赏一幅幅自己在田野里,在校园里,在家里寻找春天的情景,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为下一阶段汇报自己春天的发现做好准备。】

二、说春天

过渡:春天也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了,现在我们在这里举行春天的盛会吧!出示课题(课题的周边围着鲜花、燕子等图案)小朋友们,你们听,春姑娘向你们发出邀请了。(显示盛会场景,并响起春姑娘的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参加春天的盛会!”)

1.说说“春天里的新发现”。师:春姑娘最喜欢细心的小朋友了,她想知道你们在寻找春天时发现了什么?师:谁来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大家?春姑娘还准备了很多礼物呢!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以春姑娘的名义给那些细心的小朋友送上礼物,表扬学生独到的发现和仔细观察,并在对学生的评价中相机进行相关的品德教育。(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先通过课前让孩子动手收集一些与春天相关的事物,引导孩子由点到面,去发现春天,体会不同的春天,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平台,让他们将自己的感受,自己所收集的东西展示出来。在听、说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并且激发更多的创意。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相机地渗透了相关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有责任心,有爱心地生活,体现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三、画春天

过渡:春天是个魔术师,她让冰雪融化,让小草破土而出;春天是只快乐的小鸟,她四处歌唱,让世界充满欢乐;春天是个爱美的姑娘,她细细妆扮,让世界诧紫嫣红。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我们拿起手中画笔把这神奇而美丽的春天画下来吧!在画画之前,老师送给你们一个温馨提示,(课件出示儿歌)请看大屏幕,小朋友们读一读。1.指导行为,齐读儿歌:小朋友们,懂礼貌;团结合作,受欢迎。2.现在用你们的巧手来画一画春天吧!生画画,师巡视指导。3.生展示作品,师点评,随机进行品德教育。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创作的空间,能更好表达出自己对春天喜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扩散他们的思维,寻找展现春天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美的春天下进行有益的活动。】

四、赞春天

过渡 :(站在展板前)小朋友们,你们的画春意浓浓,充满欢声笑语,真是多姿多彩!春天多美呀!老师听说你们还准备了许多节目来参加春天的盛会,都有哪些节目呀?生表演汇报。师点评,随机进行品德教育。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体现学科特点,主要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合作,引发孩子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方式来赞美春天。力求既体现小组协作意识,又使不同爱好的孩子在不同的活动小组中展现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对各种学科进行整合和相对的提升的同时,注意突出本学科的重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能体验到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寄语春天

过渡: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赞春天,老师你们希望在这美丽的春光里,抓紧时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做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课件出示列车图,鸣笛)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要乘着春风回去了。播放音乐,师带着生边随着音乐律动边走出教室,说再见。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以激励的语言,引导孩子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健康快乐地成长。师带着学生再以乘车列车的方式,和快乐的音乐中律动地走出教室,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童话情境,体验春天带来的快乐,与课前相呼应。】

【板书设计】春天的盛会(课题的周边围着鲜花、燕子等图案)

六幅学生作品展示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5篇

字)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体会奇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6、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7、逐步发展学生数感。

单元学习重难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通过具体情境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内容:课本2-3页(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理解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各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的数的过程,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能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

1、数数、读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用具:师生各准备学具盒,小棒、皮筋套、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家刚刚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各家都放了一些鞭炮。小明的爸爸 放了100响的小鞭,现在老师用这些小棒来代替。猜一猜这些小棒有100根吗?你们愿意一起数一数吗?

二、导学新知,探究互动。

1、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数小棒。

2、交流汇报: 你是怎样数的?

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支根数、五根五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 把十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3、比较: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都采用了不同的数法,有的用十根十根数的方法,你知道10个一是多少吗?2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体会: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10。

把10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100。

4、练一练:师出示几捆小棒,提问:1捆是多少?3捆是多少?5捆、6捆、10捆是多少?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图一:可以2个、5个、10个。

图二:可以2、3、4、5……

2、从1数到100。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3、出示5捆小棒,是多少?是几个十?再添上2根小棒是多少?

5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用计数器拨一拨:43,65,72(个位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拨几,表示几个十?)

6、练习册。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数豆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

教学难点:位值意义。

教学关键:在活动中合作学习与交流。

教学用具:学生准备一把豆子数量不限、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在实物投影下出示一堆豆子(28粒),问: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2、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一堆,再估计一下。

师: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

二、合作互动,探索新知。

1、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一个一个地数)

2、指几名学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

3、读数。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一读,说一说表示的意义(在小组内交流。)

如:42、89、25、33。

4、写数。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一读,写出数。(先在小组交流,再在班级汇报。)例如:37、40、55、19、60、82、100。讨论:55这两个“5”的意义一样吗?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2、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

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

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过程与方法: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关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语: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

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探索新知,建立模型。

1、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小结:先看十位,数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再看个位。

3、独立完成填一填,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

4、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三、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1、练一练:比大小。(第6页)学生独立完成后,统一校对。

2、连一连。(第7页第2题)先让学生说题意,后连线。

3、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⑴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⑵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再说说有什么特点。⑶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五、课堂总结:说一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在具体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数来描述生活中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

体验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理解概念。

教学关键: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信息:鸡有85只、鸭有42只、鹅有34只。

二、建构模型。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还可以怎样描述谁多谁少?(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交流。)

问题:鸡比鸭多几只? 鸭比鸡少几只?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鹅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比多少的描述:鸡比鸭多得多;鸭比鹅多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鹅比鸭少一些……

2、完成想一想,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

三、实际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3题。三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2、数学游戏。猜数。

四、课堂总结: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1、1层放10个桃子,2层放几个?70个可以放几层?100个可以放几层?(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

2、接着数。25、30、35(40)、(45)、(50)、(55)、(60)。64、62、60、(58)、(56)、(54)。33、36、39、(42)、(45)、(48)、(51)。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

3、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

4、我拨你读、你说。教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数,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数的大小

1、最多与最少。(第10页1题)

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说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第3题。要求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只要有道理,(1)题。答案:42。原因:多一些。

(2)题。答案:85或87都可以。多得多、比90少一些。

3、比大小。在计数器上拨数。52 56、25 54、89 98、6 5。

18〈()()〉17

三、思考题。书本第6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讨论办法。答案:最大的数是85,最小的数是25。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6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别人奉献爱的愿望是美好的,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2、识字15个。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识字15个。

教学难点

理解课后题。

教学时数

2课时

丁丁和牵牛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读15个生字,能用生字组词、扩词,并会用部分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3、懂得为别人奉献爱的愿望是美好的,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为别人奉献爱的愿望是美好的,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愿望?你们又是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你们想知道我的愿望又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吗?那么就请读一读课文吧。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互教互学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4、给生字找“邻居”,读一读。

5、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6、学生讨论:丁丁有什么愿望,它是怎样实现的?

7、交流。

8、师小结:丁丁的愿望是让奶奶足不出户就能看到牵牛花,在牵牛花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终预实献了自己的愿望。这种为别人奉献爱的愿望是美好的。

9、指导朗读。

三、巩固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说一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想把自己种的植物摆在哪里?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我们每个人都要像丁丁学习,学习他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板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

久芽盼晚根竿或者

不久发芽盼望晚上一根竹竿或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丁丁和牵牛花》,谁能说一说丁丁有什么愿望?他是怎样实现愿望的?

2、出示词语指名读:

不久发芽盼望晚上一根竹竿或者

绳子满足记着感谢实现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阳久对给足记路吹

2、指名读生字。

3、分析生字的结构、笔顺。

4、课件演示“足、路”的写法。

足:演示笔顺后再描红。

路:演示后提问:让学生说一说第六、七笔和第九笔为什么用红色?使学生知道“足”字做偏旁时将撇、捺改为竖、题。第九笔横撇用一笔写成。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6、讲评。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8个字的写法,这里写时需要注意的是“足、路”。再和老师一起书空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丁丁和牵牛花

阳久对给足记路吹

想飞的乌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出现的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进行说话练习。

2、学习朗读课文,进行情感渗透。

3、培养学生追求理想的信心。

4、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同情心、爱心。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句子练习。

教学难点

体验乌龟的内心情感。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识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画:教师画乌龟简笔画。

问:“乌龟的背上有好多裂纹,你们想知道它的来历吗?”

板:课题《想飞的乌龟》

二、初识课文。

1、看动画听故事(放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2、落实要求: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师:自己读书,你会知道的更多。

3、请小朋友用手指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来解决:

(1)借助拼音学习。

(2)请教小老师。

(3)向老师请教。

(4)联系上下文认读。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遇到障碍,合作解决。

5、脱手试读课文,多读几遍。

三、学习第一部分。(从前--乌龟很伤心)

1、指名试读课文,请小朋友认真听,进行评议。

2、师问:乌龟为什么“很伤心”?请小朋友看图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乌龟为什么很伤心”,并试着说一说。

3、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师问:你伤心过吗?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你很伤心?

4、指导有感情地读:

师:乌龟想飞飞不起来很伤心,你能把乌龟伤心的样子读出来吗?

5、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评议。

出示这几句话读一读:从前,有一只想飞的乌龟。

我们走吧!我们快走吧!

我们要去一个很美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二、继续学习课文。

师:乌龟多么想和小鸟一起飞到很美的地方去呀,可是,它不会飞,它伤心得--

师:谁为它想一个办法?想了什么办法?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二部分。(小鸟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龟很高兴,他喜欢飞的感觉。)

1、合作学习:说一说小鸟想出的办法。

演一演小鸟带着乌龟飞的样子。

议一议乌龟的心情。

2、联系生活,体验情感:你什么时候很高兴,你有什么高兴的事?

生: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继续学习课文。

1、读一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2、说一说:说一说乌龟看到了什么。

3、画一画:画一画乌龟在天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在画中充分发散思维,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4、想一想:这时候,乌龟的心情怎样?(开心!)

5、体会:你什么时候最开心?

6、扩展思维,合理想像:

①乌龟从天上掉下来了,它会想什么?

乌龟想:天上太美了,我还要飞。

乌龟想:小鸟太不注意安全,我找孙悟空带我飞。

②乌龟还想飞,请你为它想想办法。

生:乌龟,你坐着月亮船飞到天上去。

乌龟,你坐着宇宙飞船飞到天上去。

乌龟,你开飞机飞到天上去。

③句子练习:--从--。

7、自主探究:你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生:乌龟掉下来,小鸟为什么不去救它?

这只乌龟这样,为什么现在所有的乌龟都这样了?

乌龟身体上摔出了裂纹,为什么剥不下来呢?

乌龟从天上掉下来,心情又会怎样?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8、请小朋友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课文。

四、通读全文,整体回顾。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抄写带鼻韵母的词语音节。

2、复习心字底和竖心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

3、练习积累近义词并造句。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心字底和竖心旁的字,积累近义词,抄写带鼻韵母的词语音节。

教学过程

一.抄写音节:

yuànwàngzhēnguìgǎnxiè

shíxiànbámiáozhùzhǎng

1、拼读音节。

2、注意:声调标在ng上。

3、抄写。

二、看一看,填一填。

心:(感)(愿)()()

竖心旁:()()()()

1、学生自己填写。

2、填写偏旁表。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三、读一读,选一个词造句。

马上连忙立刻赶快

1、学生选一个词语造句。

如:上课铃声响了,我立刻走进教室。

2、填空:

上课铃声一响,我()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老师一进门,全班同学()站起来。跟老师互相问好,我们()坐下,开始了紧张愉快的学习。

3、总结:

多处需要表示使用动作急迫时,可以使用近义词避免词汇贫乏。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看一看,填一填。

心:(感)(愿)()()

竖心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自读课文《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看谁写的多。

心:

竖心旁:

2、用“立刻”造句。

二、听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1、认真听故事。

2、简介安徒生: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

3、听了故事后,你想为买小火柴的小女孩做些什么?

三、听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同学们都想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做点什么,下面我们看一看刘倩倩小同学他想做些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1、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后讨论:

刘倩倩小朋友准备把蛋糕、棉衣、歌片送给谁?

四、口语交际。

1、小力很想有一个文具盒,但她的储蓄罐里钱不够。她该怎么做?请你帮她想想办法。

2、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在交流。

3、以《我很想有一个》为题,在练习本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写下自己打算如何做。

单元反思: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7篇

教学目标

1、识字28个,写字15个。熟读《大家都快乐》和《快乐的小公鸡》。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快乐的含义。

教学时数

6课时

大家都快乐

教学目标

1、识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2、写字:学习写7个汉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一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对“挺、真、很、最”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课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课上提问:同学们刚才做游戏你的感觉怎样?那么什么是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都快乐》。

二、学习新课

1、自读儿歌把不认识的圈出来。

互教互学生字。

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给生字找朋友。

2、组内读课文。

推举读得最好的到前面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首儿歌共有几节。

每节都写什么?

4、理解“挺、真、很、最”的意思。

(1)学生说一说这几个词在表达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2)填空(课件出示)

a.我挺喜欢()花,我真喜欢()花,我很喜欢()花,我最喜欢()。

b.我很喜欢和()一起玩,我最喜欢和()一起玩。

c.()跳绳条的挺好,()跳绳跳得很好,()跳绳跳得最好。

(3)互相交流一下:你一人在家时干什么?你不快乐是怎么办?

(4)师小结。

5、指导朗读。

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时候你感到快乐?你有什么心玩法?

三、巩固复习

表演读:(1)一个同学读第一段,由他邀请另一个同学读二段,依次顺延。

(2)加上舞蹈动作读。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家都快乐》,你知道了什么是快乐了吗?只要有好心情,怎么都快乐?

板书设计

大家都快乐

一个人玩挺

两个人玩真

三个人玩很快乐

许多人玩 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读课文。

出示生词指名读。

静悄悄独自折纸踢毽子听广播象棋乒乓球掰手腕

丢手绢比赛

二、学习写字。

出示要写的字:以广故学众许更

齐读生字。

学生分析结构、笔顺。

知道“众”是品字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三部分排列有什么特点?笔画有什么变化?

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评比。

三、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写7个字,同学们写得很认真。

快乐的小公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2、学习写7个汉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为别人付出是一种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体会“快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识字,体会“快乐”的含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大家都快乐》,同学们知道做游戏很快乐,那么小公鸡的快乐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认真)

2、字读课文,圈出生字。

3、互教互学生字。

4、出示生字指名读(检查自学情况)。

5、给生字找邻居。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画出自然段,找出一组反义词。

3、再读课文思考

(1)小公鸡的烦恼是什么?

(2)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为什么说的不一样呢?

(3)小蜜蜂得到快乐了吗?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汇报。

4、师小结: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巩固复习。

指名读词语。

补充句子。我---很快乐。

分角色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公鸡

老牛人们耕田

青蛙庄稼捉害虫

帮助 快乐

蜜蜂 花儿传播花粉

小公鸡 人们报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角色读课文。

指名读词语。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情能帮助哥最别得

2、齐读生字。

3、学生分析结构、笔顺。

4、示范写“帮、最”。学生分析同样是上下结构的字,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再描红。

5、“得、能”学生字说怎样才好看?然后描红。

6、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7、评比。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写得很棒!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公鸡

情能帮助哥最别得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复习拼音,巩固拼音。

2、练习正确使用动词。

3、听故事,能理解主要意思。

4、读、背名言警句,增加积累。

5、阅读《快乐的夏天》,理解文章内容。

6、练习写字,将字写得更漂亮。

7、看图讲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描红,看拼音填字,听故事《好吃的帽子》,读、背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默写声母。

读韵母。

二、看拼音填字

学生读注音填字。

检查纠正。

三、练习使用动词。

踢毽子 搭积木 听广播调皮进逗小狗按喇叭

学生练习说一说。

评委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自己填一填,不会的字可以用音节代替。

四、听故事《好吃的帽子》。

1、听录音,播放两遍。

2、写一写小松鼠为什么快乐?

五、背名言警句

比一比谁背得快。

六、师总结

帮助别人,不只是为别人解决困难,而且自己也得到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看图讲故事,金钥匙,自读课文《快乐的夏天》。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快乐的夏天》。

1、学生自读课文。

把“我”和小兰在乡下、城里做的事分别写在黑板上。

2、说一说我为什么特别快乐?

3、自己说一说暑假的计划,互相交流。

4、把自己的打算写下来。

二、看图讲故事。

1、出示挂图,学生观察。

2、说一说画上画些什么?

3、评委评一评,谁讲的故事让人听了“很快乐”。

4、总结学习语文的收获。

三、金钥匙

读“金钥匙”的话,指定一组先做一做。师评议。

全班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这学期收获很大,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单元反思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8篇

一、字理识字的方法

根据具体汉字的特点,字理识字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借助字形表意识字,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构造分析,还有的需要将二者相结合。

1.说明字形表意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有一些汉字的字形通过描摹指示的对象形成,这样的字可以通过字形分析识字。在字理识字中,分析字形表意的汉字通常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如“中”,从字形上看,竖画从“口”中间贯通,表示正中、中间的意思。

这一类汉字,往往越是早期的字形,象形意味就越明显,所以常常需要联系古文字形来了解字形的来源。比如“月”字甲骨文作像一轮弯月。“目”字甲骨文作像眼睛的形状,后来在字形演变过程中变成了竖向,变成现在的“目”字。这些汉字的字形都来源于所指示的事物的形状,但经过字形演变后,象形的程度下降,大多看不出字形来源了,通过联系古文字形,可以让学生找回字形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识字。

进行字形表意的分析时常常需要借助的古文字形有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其中,甲骨文、金文的象形程度高,但是与楷书字形差距比较大,小篆的象形程度较低,但与楷书字形差距小,教学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古文字形。

2.分析汉字构造

分析汉字构造是一种更常用,也更容易被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字理识字中,进行构造分析的通常是会意字和形声字。会意字由表意的构件组成,如“歪”,不正就是歪,“不”和“正”两个构件合起来表示“歪”的意思,也组成了“歪”的字形。形声字则更为常见,如“枯”,“木”是形旁,表示和树木有关,“古”是声旁,声音和“枯”相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几千年来汉语的演化,很多形声字的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变得不同,所以形声字声旁的读音与形声字相同或者相近,而不是完全相同。

汉字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构件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进行字理识字时,要以通行的简化楷书字形作为字理识字的依据。如在《丁丁冬冬学识字》中有“齿”字,甲骨文字形作像人的门牙,明显是象形字。然而在演化中,人们在这一象形的构件上加上“止”作为声符,字形变作则是一个形声字了。当我们分析“齿”的结构类型时,不能因为最早写作是象形字,就认为“齿”也是象形字,而应就“齿”的字形进行分析,是形声字。

3.综合运用

有的汉字需要在分析构造的基础上说明构件表意,如《秋天到》一课中有“歌”字,这是一个学生极易写错的字,很多学生容易把右边的“欠”写成“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分析“歌”字的构造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形声字,“哥”是声旁,读音与“歌”相同,“欠”则是形旁。然而“欠”与“歌”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呢?这是一个象形的构件,需要联系古文字形来说明。“欠”的甲骨文字形作像一个跪坐的人形张大嘴巴的样子,小篆字形作《说文》:“欠,张口七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所以“歌”字从欠,表示的正是张大嘴巴唱歌。通过这样的字理识字,既让学生了解了字形来源,又区分了易错的偏旁,一举两得。

二、字理识字的原则

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理解接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字理识字时还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1.不确切的不讲

汉字学是一门相对比较专业的学科,需要系统的学习才能建立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本身对于某个汉字的字理把握不确切,那么就不应当传授给学生。还有的汉字的字理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这样的字也不适合讲给学生。

2.讹变后的汉字,不适合进行字理识字

汉字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讹变,讹变指的是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由于误解字形或为了书写的方便而破坏原本表义结构的形变。如“桑”,甲骨文作,像桑树之形,后来人们把树枝和树干割裂来看,将三个树杈误认为是三只手,把桑写成了并由此演变为楷书的桑字。像这样经过讹变后的字形跟字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教学时不适宜采用字理识字。

3. 对于简化字进行字理分析时要慎重

这里的简化字指的是实行文字改革时颁布的简化字,与其对应的是繁体字。从字理识字的角度来看,汉字的简化有这样几种情况,接下来一一进行分析,并指出相应的字理识字的策略。

一是简化后汉字的形体构造与繁体字基本相同,这样的汉字不需要联系繁体字甚至古文字字形,可以直接通过简化字进行分析。如“门”,繁体作“門”,像门的形状,简化后的“门”同样像是门的形状。再如一些通过简化同类偏旁形成的简化字,如“让”“讶”等字通过简化言字旁而来,学生只要了解“讠”和语言有关,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形声字。

二是简化后的汉字形成了新的字理依据。如“种”,繁体作“種”,是形声字,“禾”为形旁,“重”为声旁。简化后,声旁简化为“中”,声音与“种”相近,“种”依然是形声字。再如“宝”,繁体作“寶”,《说文》云:“珍也。从宀从王从貝,缶声。”则“寶”是一个形声字,简化后,“宝”字从宀从玉,家中有玉就是宝,变成了一个会意字。像这样的字还有“泪”“从”“尘”“双”“云”等,它们经过简化后形成了新的字理依据,那么在识字时应该按照简化后的字形进行分析。

以上这两类汉字虽然经过了简化,但是依然可以进行字理分析。有些简化字则丧失了字理依据,不适合进行字理分析,如:“鸡”,繁体的“鸡”写作“雞”或“鷄”,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奚”是声旁,右边的“隹”或“鳥”是形旁。简化的“鸡”字从“鸡”而来,“鳥”简化为“鸟”,仍可表义,但是声旁“奚”简化为“又”,和“鸡”的声音毫不相关,所以“鸡”已经不再是形声字了。在教学这样的汉字时,可以告诉学生“鸡”字右边“鸟”表义,但是如果引入繁体字讲解“奚”表音,再与简化后的“又”建立联系,反而增加学生识字的负担。还有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的字需要教师在讲解时格外注意。

4. 汉字本义与使用义差异大的不适宜采用字理识字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9篇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10篇

1. 借助拼音认识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认识偏旁“几”(几字头儿)、折文儿;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春天景象的图片或动画情景。

学生:搜集春天的图片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现在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哪个季节,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2.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 自读儿歌,感知大意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三、 自主识字,学习生字词语

1. 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提醒要读准的字音。

2. 全班交流,提醒同学难读的字音。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导认读。

3. 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巩固对生字字音的掌握。

四、 朗读课文,学习儿歌

1. 抽学生朗读儿歌,说说儿歌讲了什么。

2. 把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要读好儿歌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表示春天特征的词语。

五、 诵读儿歌,练习背诵

采取教师引读,学生自读、互读的形式练习背诵。

六、 拓展学习,仿写儿歌

1. 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校园里的春天。

2. 交流搜集的春景图片资料,说说春天还有什么特点。

3. 教师出示课文,如:(1)春风给柳树梳头发,梳出条条绿芽芽。(2)春风给风筝梳头发,梳出(3)春风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作品。组内同学合作,可以采取作诗、绘画、朗诵等形式完成。

七、 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 抽读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

2. 自主择字组词语。

3.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字形。

4. 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这些应注意写好的笔画。

教师可重点指导书写:朵、条、给。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11篇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要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2、加强朗读课文训练;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一些词语的理解,如:发现、细毛、柄上、小刺。

教学时数

6课时

燕子妈妈笑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的生字,认识“金”字旁

2、用“认真”说一句话。

3、理解燕子妈妈笑了的原因,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课文训练;学会本课生字,会用“认真”说话。

教学难点

理解燕子妈妈笑了的原因,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教师范读。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

要求:(1)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2)读后在书上标出自然段序号。

2、反馈生字词及自然段。

三. 细读课文:

讲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后思考: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2、理解“躺”、“挂”。

(1)提问:冬瓜是怎么“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怎么“挂”在枝上的?

(2)学生演示。(突破“躺”、“挂”)

3、指导朗读。

讲读第二自然段。

问: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问:他们在说什么呢?

3、读燕子妈妈的话。

4、问:燕子妈妈叫小燕子去菜园干什么?

5、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讲读第三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

过渡语:燕子妈妈叫小燕子到菜园里去了几次?

1、请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2、回答去了几次。(板书)

3、小燕子第一次到菜园看到了什么?

(1)请一名学生读第三段,其他学生思考。

教师板书:大、小

(2)燕子妈妈先是怎样说的?

读妈妈的话,回答。理解“不错”这个词语。

(3)指导朗读燕子妈妈的话。

(4)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三段的?

方法:看到什么--说了什么。

4、学生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

①小燕子飞到菜园里看到了什么?

②燕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第二次看到了什么?(板书:青、紫)

(2)妈妈是怎样说的?理解“很好”。

(3)指导朗读。

6、第三次看到什么?

(1)问:小燕子飞到菜园里看到了什么?(板书:皮上细毛、柄上小刺)

(2)小燕子是怎样看到的?理解“发现”。

(3)指导朗读。

7、讲读第六自然段。

(1)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联系前面,看着板书想一想。

(2)小组讨论。

(3)燕子妈妈为什么让小燕子去菜园观察了三次?

(4)对比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两种方法:①对比说 ②分类说

板书设计

1.大 小

燕子妈妈笑了 2.青 紫

3.皮上细毛 柄上小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还记得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吗?

2、这节课,我们要象小燕子一样认真观察,好吗?

3、检查生字读音并组词

4、多种形式读字音

二、识字、写字教学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2、重点指导“屋、错、细”三个字

屋:尸字旁,第三笔要写成竖撇

错:重点知道金字旁写法

细:两个撇折方向要相同

三、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屋 错 认 发 现 皮 细

丁丁写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丁、字、对、用、正、也”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教学重点

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会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是做好事情的关键。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老师发现你的字在全班是写得最漂亮的了!你能告诉大家,你 是怎么写字的吗?(学生介绍自己写字的方法,教师评介鼓励)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丁丁写字》。

一、板书课题,初读课文。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丁丁写字。

2、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做上记号,多读几次。

4、把你标出的生字、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5、教师用卡片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6、学生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仔细观察,你认为丁丁的字写得好吗?他为什么写 不好字呢?你从图上可以知道吗?

2、学生自读1-3自然段,画出描写丁丁写字写得怎样的句子。

3、小黑板出示句子。

丁丁写字,写来写去写来好。

他用姐姐的纸写字,写来写去写不好。

他用姐姐的纸、姐姐的笔,写来写去写不好。

⑴读一读以上三句话,理解“写来写去”、“还是”两个词语的意思。

写来写去:写了很多次。

还是:用姐姐的纸和笔来写,他和开始一样写不好。

练习用“还是”说句话。

⑵指导朗读。

4、出示第二幅图,观察姐姐的字写得好吗?她是怎样写的?

5、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姐姐字写得好的原因,把关键词 画 上横线。

6、从姐姐的身上,你明白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吗?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7、齐读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瞧,她写的字多好!”读出赞叹的语气。

8、出示第三幅图,丁丁的字写好了吗?这一次他是怎样写的?

9、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联系上文想想丁丁明白了什么。

10、齐读最后一句话,理解“也”的意思,并学着用“也”说句话。

三、总结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卡片抽读生字、生词。

2、说说写好字的方法。

二、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字形。

1、出示6具生字,学生边读边观察字形。

2、学生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学生对照课后生字表,观察生字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里什么位置。

4、教师边范写边指导学生书写。

丁笔顺:一丁。

第二笔竖钩在中线上。

用笔顺:

注意里面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

也 笔顺:

注意第二笔竖比第三笔竖弯钩起笔要高。

正笔顺:

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

字笔顺:

上下结构

对认识新偏旁(又字旁)

左右结构,又--寸。注意“又”的第二笔是点。

(1)学生描红。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教师辅导评价。3、用生字口头组词、扩词。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星、爪”

2、换部首,复习生字。积累ABB型的词语以及反义词,并能正确地运用。

3、认识动物,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4、阅读《谁来了》,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积累ABB型的形容词,初步感知这类词语的形式,体会表达的效果。

2、 学习成对使用几组单音反义词。

教学难点

背诵《绝句》,模仿短文《谁来了》进行续编。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换部首,复习生字。认识动物,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准备参加“智慧大比拼”的比赛。

2、宣布活动规则,并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二、活动一:抄一抄。

1、出示拼音,照拼音读音节。

2、板书部分音节,适当补充一些w打头的音节。学生练写。

3、出示今天要描、写的字,指名读一读。

4、引导学生观察“耳、星、爪”在田字格里面的位置,指导书写。

5、引导、参与学生评价、评比作品。

三、活动二:部首变换小魔术。

1、帮助学生弄明白例子的符号。以“推”为例:“推”字减掉提手旁,加上言字旁,就成为“谁”

2、小组讨论:“波、抱、把”的部首能换成什么?

3、比一比:看谁换字又快又多。选择一组换前和换后的生字,组词、搭配词组、造句。

4、在书上填一填

四、活动三:照样子说词语。

1、读“胖乎乎”“毛茸茸”,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胖乎乎可以用来说明什么?毛茸茸又是形容什么的?

3、以大组为单位,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比一比谁说得多?

五、活动四:填一填。

1、出示图片:大象、小白兔等,学生看图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2、出示:“长-短、高-矮、大-小”这三对反义词,读一读。生生相互出句子填空、对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课件演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

学生观察黄鹂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色彩,以及黄鹂在柳树枝头干什么。

2、学生想像黄鹂会歌唱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再有感情朗读。

4、学生说诗意并朗读。

5、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情意境,有感情地吟诵。

二、自读诗歌并仿编句子。

1、边看插图,边听教师范读。

2、借助拼音自读短文,读懂短文内容。

3、借助插图评读短文。小组讨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4、照样子说句子。

(1)小组交流、推选。

(2)全班交流。

(3)谈谈体会。

三、回顾自检。

1、共同评读。提出要求,在小组内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2、学生自己进行自评,要求实事求事。

3、教师点拔学法:

在学习中自检,就是养成经常“回头看”的习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反思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精选11篇)北师大版《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1篇《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