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边墙施工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边墙施工范文(精选8篇)

边墙施工 第1篇

1 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特点

1.1 上游坡面施工不再成为关键工序

边墙施工速度一般可达40~60m/h, 在混凝土成型1~2h即可进行垫层料填铺, 两者可同步上升, 上游坡面防护一次成形, 不进行斜坡碾压及削坡整理。

1.2 施工安全性提高

新的施工方法使作业人员大大减少, 同时坝踵部位可较安全地进行相关作业。

1.3 工程量减少

垫层区不需超填, 面板混凝土超填现象好可减少。因挤压混凝土具有与垫层料相近的透水性、密实度等特点, 垫层水平厚度可望减少。

1.4 边墙可提供一个规则、平整的坡面, 使坡面整洁美观,

改善混凝土面板的接触支撑条件, 加之工序简化有利于施工管理。

1.5 上游坡面的新技术使得工序和施工设备、机具得到简化

坡面施工可随垫层区的上升一次完成, 传统工艺需要坡面平整和碾压设备、沥青喷涂设备、水泥沙浆施工模具等也可被挤压机取代。

1.6 边墙在坡面形成一个规则、坚实的支撑区域

因其内侧具有直立结构, 传统工艺中的坡面斜坡碾压可以完全被对填筑料的垂直碾压取代, 密实度得到保证, 蓄水后这一区域的变形将大大减小。

1.7 对大型工程尤其对导流标准高的工程, 因其提供了一个可抵御冲刷的上游坡面,

从而使得坝体导流、度汛安全性提高, 度汛建筑物的规模得以降低。

2 施工工艺过程

2.1 施工程序

在每填筑一层垫层料之前, 将下层 (已填筑) 垫层料碾压整平, 测量定位画线后用边墙挤压机挤压出一条高40cm的低强度、低弹性模量、半透水的混凝土墙, 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 (一般2h左右) , 在其下游侧按设计要求铺填垫层料, 摊铺平整, 振动碾静碾4遍, 再动碾8遍, 靠近边墙部位40cm内采用小型振动碾进行碾压, 防止因激振力过高而破坏边墙。

2.2 边墙混凝土挤压施工

2.2.1 平整施工场地

垫层表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着挤压边墙成型后的外观尺寸, 因此, 必须提供一个平整的施工作业成绩面便于挤压机行走作业。施工时, 应将前一层挤压边墙和垫层料填筑后的高差和平整度进行检查, 如果存在高差及凹凸, 则应用人工修补、找平并碾压密实。

2.2.2 测量放线

在边墙施工前, 根据边墙挤压机的宽度, 在其内侧放一根平行于坝轴线的细线, 用以指导挤压机的行进方向, 使成型的挤压墙平直, 位置准确, 每5m左右用钢钉将细线固定在垫层料表面。

2.2.3 挤压机就位与定向

挤压机在吊装前, 先检查其各部件是否连接牢固, 确认发动机及其它构件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熄火停机以备吊装, 吊装可采用反铲。

将边墙挤压机吊装到指定起点, 就位时应尽量满足前进的直线方向, 利用水准仪对挤压机进行机身调节, 使机身处于水平状态, 并使外墙板与已成型边墙外坡面重合。及时进行高度校核, 保证边墙高度。

2.2.4 混凝土拌和及入仓

直接在搅拌楼拌和后, 用20t自卸汽车运至工地现场, 再由反铲挖料入仓。

2.2.5 成墙施工

混凝土成型是依靠成型密实的混凝土边墙为支撑向前移动的, 因此施工时, 由专人控制挤压机的行走方向, 挤压机水平行走控制在±20mm, 确保其挤压边墙的直线满足要求。并让边墙挤压机保持一定的速度, 一般为40m/h。边墙挤压成型后, 对出现的缺陷, 如每层边墙的接坡间出现明显的台阶、

边墙跨塌、平整度超标、位置及外形尺寸误差过大、成型混凝土缺陷等, 应立即对其采用人工修补处理。

2.2.6 混凝土边墙两端与趾板接口处理

由于挤压机体本身占有一定长度, 成墙不能与两端混凝土趾板连接, 应人工立模浇筑混凝土 (使用的混凝土材料与边墙混凝土相同) , 人工用打夯机夯实, 使挤压墙两端与趾板连接, 基本不留空隙。

2.2.7 垫层料填筑碾压

由于在边墙混凝土里加了速凝剂, 因此每层边墙施工结束2~3h后, 就进行垫层料施工, 垫层料分一次铺填, 每层40cm, 采用18t自行式振动碾, 先静碾4遍后, 再动碾8遍, 靠近边墙部位40cm内采用小型振动碾进行碾压, 防止因激振力过高而破坏边墙。

2.2.8 挤压边墙迎水坡面处理

将坡面浮碴及松散混凝土洗净, 进行浇筑面板混凝土前, 应采取措施对表面进行保护。

3 挤压机工作原理

利用双联液压泵柴油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 一路通过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驱动搅拌旋转, 将进入搅拌仓的混凝土拌和料输送到成型腔, 另一路通过高速液压马达驱动振动器, 使成型腔中的拌和料产生高频振动, 成型腔内拌和料在搅拌挤压力和振动器激振力的作用下, 边墙挤压机以密实的混凝土支撑向前移动, 机后形成连续的梯形断面混凝土小墙, 其梯形断面尺寸为上顶宽12cm, 下底宽70cm, 前坡1:1.4, 后坡8:1, 高40cm。

挤压式边墙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中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简化了上游坝面的施工工序, 减少了施工干扰, 以水平碾压代替了斜坡碾压, 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并保证了垫层碾压质量, 加快了施工进度, 汛期可以较好地抵抗水流的淘刷, 有利于安全度汛, 且整个上游坝面平整美观。因而, 在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了这项技术, 但我国水利工程采用这项技术为时不久, 经验还不丰富、成熟, 目前理论上对其材料性能、施工工艺, 对面板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等研究尚不够充分, 特别是质量的检验方法很不成熟, 质量评定尚处“空白”, 值得进一步探讨, 加强交流。

摘要:边墙挤压断面为不对称梯形, 以铰接的方式使边墙适应垫层区的变形, 防止其底部因碾压不达标而形成空腔, 有效控制对面板的不利影响。传统施工方法同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技术相比, 存在垫层区斜坡面密实度难以保证;上游坡面施工工序复杂;坡面长期无防护;面板混凝土施工期的选择受制约等不利因素, 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质量和工程经济性。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技术以其优越的工艺特点解决了上述不利因素。

风雨边墙路 第2篇

D1:杀虎口堡一出杀虎口关口左转,往西南方向,过秃毛河,沿夯土城墙遗迹前行一转角楼一二分关扎营。

D2:出二分关村,沿长城方向,走河谷,一个半小时后到达前海子湾村一依旧沿长城,翻越桦林山(长城在桦林山有14华里左右的分支,同主体城墙并行,相交于海拔1788米圣山北的十三边)一继续向西南,下午六点左右,到达三十二村。

翻开山西省地图,在其西北部有个叫右卫的地方,这个在历史上经历无数场惨烈厮杀的古战场,至今还能在城墙夯土层中可见残缺白骨的西北重镇,曾经与左卫镇互为犄角,肩负阻挡胡人侵略的重担。但随着硝烟散尽,如今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而其北面,在晋蒙长城交界的长城处的杀虎口,也曾是乾隆大帝征战外族的起点,而为普通百姓所熟知的,是晋商那一场历经数百年,轰轰烈烈的寻找生活出路的商路起点,而更让人浸透在骨子里的,是那一曲悠扬悲婉的。哥哥你走西口。

如今,我们站在这里,已物是人非,风吹来的,除了沙尘,更多的是汽笛声。好在黄土夯造的城垣还在。石块铺就的商道还在,更重要的是长城还在,如同被历史的灰尘覆盖的卫士雕塑,捍卫的精神在延续。夯土层中融入了太多的人与天地间的悲情感伤,岁月的刀残磨砺。它如血脉,植入黄土,带来发自肌体深处的火热与平和。呼吸中,透着厚重的气息。

杀虎口东依塘子山,西傍太堡山,在两山夹峙之中,有苍头河纵贯南北,形成约有三华里宽的河谷开阔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杀虎口西侧,曲缓的苍头河水(明时为兔毛河)静静地流淌着,河西岸残存有条石墩座,高约三米左右,这里曾经在河床之上建有桥式跨河城墙,桥式墙上设有敌楼,桥上有九个泄水门,当地称为九龙洞,现在已毁。只能想想当时建筑之雄伟,河水之湍急。长城在这里跨越苍头河,向西南延伸。

我们赤足趟过河,初夏河水还是寒澈透骨,刚到河对岸,刚才还暖阳当头的天空,突然间乌云翻滚,狂风呼啸着,卷裹着零星的雨点噼啪落下,树木剧烈地晃动着,刚刚泛绿的枝叶被吹向一侧,如同一面面展开的旌旗。风雨声中,一座座屹立的敌楼,肃穆坚毅。

好在边墙用高大的身躯抵挡着这肆虐的西北风,我们沿着风较小的山西一侧向二分关的方向前行。一墙之隔,山西这边树林成片,而内蒙古一侧却只有零星几棵树散落在沟壑中。长城内外竟是如此的风格迥异,抛开防风固沙的这些实用因素外,视觉无意中的不平衡,倒是多了些对比的美感。

爬上一个高坡,风小了些。我们从一个城墙豁口来到内蒙古一侧,向远处高台上的几棵聚在一起的大树方向前行。五个人走走拍拍,溜溜达达,倒也惬意。到达高台时,风更小了,天空已经露出蓝色的一线天。高台下方的一段长城很有意思,山西一侧的树木密密麻麻,如大兵压近,而紧挨着内蒙古一侧只有几棵树木围聚在~起,相互对峙。这时,阳光也恰到好处投射出来,一场很有悬念的战役即将上演。回头望去,天空彻底回归本色,黄土地竟然也修出优美的弧线,伙伴们行走之上,如同舞动的精灵,鲜活而执着。

绕过转角楼,已是中午,大家简单填补了肚子后,继续前行,打算在天黑之前到达二分关。在绕一个沟壑时候我打算抄近道,和大家暂时分开。我前突后寻之后无果,到处是悬崖。只得顺着一条羊道往深沟里走,下到沟底,竟然有水,植被还算茂密。从灌术枝条上沾满各色的毛发,看得出这里肯定有很多牲畜来此饮水。谷里异常的安静,一丝风都没有。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在脑海里闪现,既然有这么多牲畜在此饮水,如此繁茂的山谷里,会不会有狼?毕竟已经接近山区,不由得一激灵,如果在原路返回就太费力费时了。判断同伴们距离我不会太远,于是我就硬着头皮快速往谷底深处前行。脑海里闪出的草丛中卧着狼的情景,让心提到嗓子眼上。衣裤背包时不时被带刺的灌木勾住,不管这些了,只能硬闯,快速通过。好在溪水不宽,遇到没路的时候可以越过。终于,听到了饼干的呼喊,看到了歪脖树下安少和密码鲜艳的冲锋衣,悬着的心踏实了。

爬上高坡,此刻,已是临近傍晚,光线很暖,射在边墙上,好似套上黄色盔甲的巨龙。蓝天也是色彩最浓重的时候,巨大的云朵与光线配合着,在黄土沟壑上变幻塑造着光影的轮廓。我的心情也经过这一紧一松的扯拽,舒畅无比。

二分关到了,我们在边墙背风一侧选好营地,安少、密码留守,我和耳朵,饼干进村里找水。村子不大,在一条河谷一侧上下错落搭建,和长城沿线的村子一样,这里也很破旧。人很少,几乎都是老人,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子,问了才知是跟亲戚过来玩的。找了山坡上一户人家要水,主人很爽快,拿着瓶就灌。聊了才知,他们吃的水都是地下水,每个村子都会有一口水井来供养这一村人。主人一说起水,表情就很兴奋,说我们这里的水很好喝,很甜,你尝尝,尝了一口,的确如此,这里的水不是想像中和这片土地那样贫瘠那样苦涩,而是清凉略带甘甜。但是这里的吃食可不像这里的水那样富足甜美,而是很单一,除了主食面之外,几乎没什么蔬菜,除了土豆还是土豆。我们买菜的希望彻底泡汤,只能买些土豆回去。

闲聊时,主人说到村子里的地不够养活这些人,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去了,很少回来,或者就不回来了。突然感觉这何尝不是一种现代的走西口,和当年走西口一样,同样是为了谋生,同样是一走就是一年半载。土地是有限的,这些年轻人必须“走”出去才能活下来,才能活出个人样。他们的“走”是去闯荡,是去拼,拼出自己的生活的富足。那我们呢?也是寻找,走到这里,是走在寻找“走西口”的路上,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西口。

重庆太极水库挤压边墙砼施工技术 第3篇

太极水库工程位于重庆市黔东部的阿蓬一级支流太极河上, 由水库枢纽工程渠系工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库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大坝、溢洪道、放空泄洪 (导流) 隧洞、取水隧洞等建筑物;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 上、下游坝坡均为1:1.74, 坝顶高程663.60m。大坝挤压混凝土边墙设计断面为梯形, 顶宽10cm, 上游坡为1:1.4, 下游坡为8:1, 高度40cm。

2 施工方案

2.1 施工布置

大坝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所需要的风、水、电、道路等布置基本与坝体填筑相同, 随坝体升高设有相应的道路和供风、供水、供电网路。

2.2 施工程序

2.2.1 垫层区上游坡面施工程序

挤压式边墙即在每填筑一层垫层料之前, 用挤压式边墙机作出一个半透水混凝土墙, 然后在其内侧按设计要求铺填坝料, 碾压合格后再挤压制作上层边墙, 重复以上工序。

2.2.2 挤压墙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挤压墙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2.3 施工方法

2.3.1 测量放线

测量员对垫层高程进行复核后, 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 据此, 确定挤压式混凝土边墙的边线, 并根据底层已成型的挤压墙的顶边线作适当调整, 使坝体上游坡面水平方向偏差控制在±5cm以内。现场施工人员根据调整后的边线分段挂线或用白灰标识出挤压机行走的路线。

2.3.2 挤压机就位

边墙挤压机借鉴公路工程道沿机的原理制作而成, 它包含4个部分:动力系统, 以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用挤压方式驱动设备前行;转向系统, 挤压机前进过程中, 控制行走方向;混凝土挤压仓, 混凝土卸入料斗后, 通过螺旋桨搅拌将混凝土挤压到模板仓内, 通过安装的机械振捣系统充分振捣, 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浇筑质量;边墙机模板按照挤压墙的设计尺寸制作成固定模板。挤压机有关技术参数见下表。

采用3m3装载机将挤压机吊运到指定位置, 使其内侧外沿紧贴线绳。操作人员调平内外侧调节螺栓, 并查看水平尺, 使其在同一高程, 用钢尺量挤压机出口高度, 使其保持在40cm。挤压机固定后, 安放挤压边墙三角形端头挡板并予以固定。

3 边墙混凝土的拌制及水平运输

在拌和站拌制混凝土, 6m3混凝土罐车运到施工现场, 采用后退法卸料。

4 混凝土浇筑

4.1 待罐车就位后, 开动挤压机, 并开始卸料, 卸料速度须均匀连续, 并将挤压机行走速度控制在40~60m/h, 卸料的同时, 用自制的量筒均匀的掺加4%的速凝剂溶液。

4.2 挤压机行走路线以前沿内侧靠线为准, 并根据后沿内侧靠线的情况作适当调整。

4.3 在卸料行走的同时, 根据水平尺、坡度尺校核挤压墙结构尺寸的情况, 不断调整内外侧调平螺栓, 使上游坡比及挤压墙高度满足要求。

4.4 挤压式边墙混凝土施工时, 两端要尽可能的靠近两岸趾板, 以减少人工处理量。

4.5 混凝土结束后, 及时用塑料薄膜或麻袋进行覆盖, 设专人进行洒水养护。

5 混凝土挤压边墙两端与趾板接口处理

混凝土挤压边墙两端与趾板接口处, 由于挤压机不能到达, 所以接口处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人工法施工配合比, 并按施工要求现场掺加速凝剂。接口处人工立模进行浇筑, 每层铺料厚度为10cm, 人工夯锤密实, 尤其与趾板结合部位加强夯实。

6 缺陷 (错台、起包、倒塌等现象) 处理

对施工中出现的错台、倒塌等现象须挂线用M5.0砂浆抹平, 对错台超出设计边线的部分, 人工凿除抹灰处理。处理完成后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 乳化沥青施工

购买成品乳化沥青。乳化沥青喷涂前, 根据设计要求的喷涂厚度,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喷涂层数、层厚等工艺参数, 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 在实际施工中遵照执行。

喷涂乳化沥青施工借助施工作业平台进行。作业平台与面板混凝土施工的钢筋台车结构型式相同。喷涂乳化沥青在每层挤压边墙混凝土浇筑结束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进行, 但要保证在2010年大汛期之前, 施工至相应的拦洪渡汛高程以上。

8 质量保证措施

8.1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和监理工程师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8.2 挤压墙混凝土施工前精心复核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以降低挤压式边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8.3 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时, 两端要尽可能的靠近趾板, 以减少人工处理工作量。

8.4 低温季节施工时, 挤压边墙预制块的吊装、运输及现场安装要仔细操作, 保证预制块的完整性和安装精度。

9 结束语

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技术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坡面施工的新方法。这种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 确保垫层料碾压密实, 施工安排灵活, 边墙与坝体同步上升的特点。用混凝土挤压边墙代替了传统的坡面超填、人工整坡、斜坡碾压、砂浆垫层坡面护坡等工序, 节省资源、节约投资, 可防止雨水冲刷坡面, 加快工程进度, 尤其为安全渡汛提供了保障。

摘要: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技术借鉴了道路工程中混凝土路沿拉模施工技术, 即在每填筑一层垫层料之前, 沿着设计断面用挤压式边墙机作出一个半透水的连续的混凝土小墙, 待混凝土凝固后在其内侧按设计要求铺填大坝垫层料, 接着用振动碾平面碾压垫层料, 待本层料碾压合格后再重复以上工序。边墙挤压砼断面为不对称梯形, 以铰接的方式使边墙适应垫层区的变形, 防止其底部因碾压不达标而形成空腔, 可有效控制对面板的不利影响。

边墙施工 第4篇

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首次使用是在巴西的埃塔坝工程中, 这项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建筑施工工艺中垫层的削坡、超填、碾压、修整以及坡面防护等繁杂的施工工序。而是采用一种操作容易、工序简单的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坡面施工的新方法。这种技术不但可以较好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还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在国内, 这种技术被尝试应用于公伯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中, 而且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

一、混凝土挤压边墙施工技术含义

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是根据园林道路工程中的道沿机中的挤压滑模的基本原理进一步衍生出的施工技术。挤压机的施工原理是通过机械挤压力作用, 从而形成墙体, 然后在通过反作用力进行移动。具体施工方法是在每填筑一层垫层料前, 都要借助机械边墙机将其挤压成一个不透水性的不对称梯形, 然后将相应的坝料在其内侧按照相应的设计进行铺筑, 并通过振动碾平面进行碾压, 待碾压完毕后, 重复上道工序。介于其工作原理是选择适应的混凝土配比后, 挤压边墙施工, 所以挤压机的工作效率很高, 而且对保证坝面的均衡平起施工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的优点

通过挤压式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将边墙挤压成不对称梯形断面, 使其通过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很好地适应垫层区所发生沉降和变形, 并且能够避免因碾压不充分而导致的上下层之间产生的空墙, 而且很好地控制对板面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这种施工技术可以很好地对垫层与边墙的接缝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进而能够有效地确保碾压后的工程质量。

边墙挤压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有着对工序、工艺的简化。具体表现在该项施工技术简化了传统施工工艺中的垫层削坡、超填、碾压、修整以及坡面防护等施工工序。而且挤压式边墙施工可以有效地限制其上游坡面的滑动, 不需要对垫层料进行超填, 而是通过水平碾压来代替传统的斜坡碾压, 这样便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性。

此技术连续性操作强, 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人工施工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施工中断, 影响施工进度。通常情况下, 挤压式混泥土边墙施工可以保证施工推进速度在40~80m/h, 而且在边墙成型后的2~3小时就可以进行垫层料的碾压与铺筑工序。由于这两种工序之间间隔时间较短, 从而使得其两者衔接较为紧密且比较流畅。挤压边墙可以在上游的墙面上形成一个平整、压实的坡面, 同时连续的边墙形成就可以很好地形成一个规则、平整的坡面。这就为下一步的垫层料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并为后面的面板施工工艺做出良好铺垫。

三、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具体工艺流程

在施工之前要对垫层料进行人工的整平与静压, 然后通过方格网对其进行平整度测量。再对要挤压的边墙进行防线测量、混凝土搅拌车安排工作、挤压机准备就位等工序。最后进行挤压墙的施工, 边角部位采用混凝土浇筑, 处理存在缺陷的位置。做好冬季保温, 夏季防干裂养护。

1. 施工准备

在施工之前要对基面进行找平, 然后要保证垫层料在摊铺过程中尽可能地由人工拉线绳找平整, 控制好高度差。一般碾压后的误差要控制在3cm以内。对于一些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部位, 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后, 方可放线施工。通常放线工作是通过从找平后的实测基面高程放出上游设计的边线位置, 然后根据下部挤压墙的宽度来划定内侧位置线的位置。最后通过挤压机的宽度尺寸对其紧靠垫层料的一侧轨迹线进行标划并悬挂线绳, 洒上白灰。以此作为挤压机行走的轨迹控制线。一般挤压机由于重量大, 对挤压机进行就位和调整来说较为困难。通常我们采用CAT330反铲进行吊装、就位, 然后在对其高度和机身位置进行调整, 使其整体无论水平还是垂直方向都处于水平状态。在调整过程中要确保挤压墙高度为40cm, 而且挤压机的外刀片还要尽力贴合前一层的边墙坡顶。

2. 边墙挤压成型控制

挤压机在行走过程中要保证有专人进行控制, 保证行走速度在60m/h以内。为了保证搅拌车的卸料质量, 要弃掉刚出料的那一部分粗骨料, 等到均匀出料时再把骨料放入挤压机的受料仓。一定要保证卸料时人工辅助, 保证挤压机和搅拌运输车能够同步行走。挤压机在挤压行走过程中要始终与控制线保持2cm之内的距离, 偏差不宜过大。这对于保证边墙坡面平整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挤压边墙混凝土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3. 边墙混凝土挤压施工技术

(1) 保证施工场地平整

一般垫层表面的平整度会对压边墙成型后的外观尺寸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作业面的平整, 保证挤压机平整运行。再者, 在施工中必须对挤压前后的挤压边墙与垫层料填筑后的平整度及高差进行详细检查, 以保证其平整度。如果检测不合格, 就要及时地处理、修整。

(2) 挤压机就位与定向检查

在对挤压机进行就位吊装前, 必须检查挤压机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密, 构件和发电机是否正常运行。以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 延误工期安排。

(3) 测量放线

为了保证挤压机的行走方向正确, 必须在施工前对挤压机的宽度进行确定。然后在其内侧放一根和坝轴线平行的细线, 为了保证细线不偏离, 就要每隔5m用钉把细线固定在垫层料的表面。

(4) 对施工不到的部位及时修补

在挤压机施工过程中, 由于机器的操作及自身原因导致很多部位处于盲区, 施工不到位。例如:层间结合部位。一般可以用人工立模进行浇筑。然后在每一次挤压成型后都要对凸凹、空缺、突出棱线以及层间接茬等等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人工修整。

(5) 成墙施工

成墙施工时, 是以成型后的密实混凝土边墙作为支撑, 然后由专人负责挤压机向前移动。从而保证边墙施工呈直线行走, 偏差在2cm之内。倘若出现缺陷, 必须及时地进行人工修补。

四、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要点

首先, 在挤压机施工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的对其处理。处理原则为, 当偏差距离范围在挤压墙的水平位移中偏差超过5cm或偏差距离范围在沿坝轴线墙顶高差超过3cm时, 按照处理原则都要需进行处理。一般处理方法是通过直接凿除或M5砂浆填补。

其次, 垫层料平面是挤压墙施工的基础面, 而挤压墙又是垫层料施工的侧模。这就直接决定了其两者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也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垫层料施工的平整度对挤压机行走的稳定性和边墙的外坡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最后, 挤压机在就位时一定要保证机身的水平, 成型仓外坡角与上层挤压墙顶面重合。而且还要提前对挤压机进行使用状况检测, 避免出现中途故障现象。

五、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目前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工艺、材料的性能以及板面的受力与变形情况都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以期能够提高机器的性能, 并对其施工工艺进行完善, 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可以针对施工工程的具体条件, 对边墙挤压机的受力、外观、成型尺寸、进料都可以进行优化, 同时改善施工工艺, 提高其应用范围。

六、结语

边墙施工 第5篇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施工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首先在巴西埃塔坝中应用, 之后Mohale坝、Antamina坝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也有应用。中国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开始应用挤压边墙施工技术是在2002年青海黄河干流公伯电站, 后在天生桥一级、龙首二级、水布垭、泗南江等多项混凝土堆石面板坝工程中应用, 并获得成功。

此种坝型常规的坡面碾压施工技术是:多填超填垫层料-削去坡面多余虚料进行坡面修整碾压保护, 工序较为复杂, 施工机具设备多, 布置困难, 同填筑坝体施工交叉干扰, 难以控制坡面的平整度和坡边缘的密实度, 坝体抗渗能力低。而使用挤压边墙施工技术进行坝体坡面施工, 则具有加快施工进度, 简化施工工序、确保垫层料的碾压质量、解决坝体汛期坡面的保护问题, 而且边墙挤压机在平面作业, 减少了斜面施工及高陡边坡施工的安全隐患等施工优点, 保证工程工期起到关键作用。

1 工程概况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首部枢纽德泽水库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 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大坝、导流泄洪隧洞、输水发电隧洞、溢洪道和坝后电站等组成。

德泽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库容为4.48亿m3, 为大 (2) 型水库。坝高142m, 坝顶长386.9m, 宽12.0m, 地震设计烈度为9度。

根据料源及对坝料强度、渗透性、压缩性、施工方便和经济合理等要求, 将坝体划分为面板混凝土、挤压边墙混凝土、砂石材料垫层区、砂石材料过渡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下游坝坡, 并在坝体上游设坝前覆盖区。在垫层区前采用混凝土挤压边墙施工以进行坡面结合及稳固处理。

2 混凝土挤压边墙的施工技术特点

混凝土挤压边墙施工是将混凝土利用机械的挤压力量形成的一道墙体, 同时依靠挤压的反作用力前进, 在每层上游垫层料填筑前, 设计坡面沿垫层料区利用挤压边墙机制作一条半透水、低强度、低弹模、连续的干硬混凝土墙体, 待边墙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 (通常是2~5h) , 在墙内回填垫层料, 碾压合格后再一次进行坝体堆石材料的填筑, 以形成有一定强度的、完整的上游坝面混凝土。此种混凝土挤压边墙施工速度快, 可保证大坝的垫层料、过渡料、堆石料施工同步上升, 与以往采用的常规的坡面碾压施工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特点:

(1) 同步形成坡面保护, 快速提供一个坚固的防护面, 提高坡面抗损坏和防冲蚀的性能, 加大抗冲刷能力, 使其表面不因雨水冲刷出现拉槽现象, 对坝体安全度汛有一定作用;

(2) 施工设备简单化, 即大量减少设备又使作业人员大为减少, 降低了施工成本;

(3) 作业由坡面施工改为在平面施工, 安全方面更得以保障;

(4) 由斜坡碾压变成侧面有约束力的垂直碾压, 使垫层料的密实度有了良好的保证, 提高了垫层料区对面板的支撑能力以及抗渗能力;

(5) 上游坡面一次性成形, 垫层料与上游坡面防护施工同步完成, 减少垫层料超填, 同时减去了坡面削坡、整修、碾压以及保护等施工工序, 施工进度得以加快。上游坡面的施工组织不再成为制约工期的关键;

(6) 垫层料、过滤料、堆石料施工同步上升, 便于组织施工。

3 混凝土挤压边墙的结构形式

在垫层料区前由边墙挤压机施工, 连续挤压形成一道齿形干硬性混凝土墙即为混凝土挤压边墙。本工程上游坡面为1∶1.4, 混凝土挤压边墙高40cm, 顶宽10cm, 底宽71cm, 截面为梯形, 详见图1, 与坝体结构布置详见图2。

注:2A为垫层料、2B为特殊垫层料、3A为过渡料、3B为堆石料。

4 挤压边墙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考虑挤压边墙的施工需要, 挤压边墙混凝土各项指标应符合要求, 混凝土过湿或过干, 挤压机都不会行走, 混凝土应具有适当的和易性, 以方便施工。本工程边墙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5级, 在借鉴以往其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边墙混凝土的成果, 结合工程所在地区的砂石骨料状况, 对其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混凝土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技术指标详见表1。试验检测成果为干密度2.27g/cm3, 渗透系数4.7210-2cm/s, 弹性模量5 146MPa, 抗压强度为3.7MPa。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

5 挤压边墙的施工

5.1 施工工艺流程

宽10cm, 高5cm, 内侧铺填2A料其松铺顶凝土挤压边墙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3:

5.2 施工顺序

施工填筑第一层垫层料之前, 先对地基进行碾压并填筑, 施工下一层垫层料之前应对上一层垫层料进行整平碾压, 通过测量并划线定位后用边墙机挤压出一条高40cm的低弹性模量、低强度的混凝土墙, 待其达到要求强度后 (一般2h左右) , 按设计要求在其下游侧铺料, 在靠近侧墙部位40cm内采用小型振动碾 (CA18) 进行碾压, 以防止激振力过高使边墙破损[1]。

5.3 混凝土挤压边墙的施工

(1) 为控制挤压边墙的外观尺寸, 减少面板施工对挤压边墙的修凿或增加面板混凝土工程量, 施工时应检查前一层挤压边墙和垫层料填筑后的平整度, 一旦存在凹凸, 应采取人工修补、找平并碾压密实。

(2) 测量放线:施工边墙前, 根据边墙挤压机的宽度, 在其内侧放一根平行于坝轴线的施工细线, 间隔5m左右用钢钉将细线固定在垫层料表面, 以指导边墙挤压机的行走方向, 使挤压墙成型并位置准确平直[2]。

(3) 边墙挤压机就位及定向:吊装边墙挤压机前, 检查并确认发动机完好及所有部件连接牢固, 用履带吊或反铲挖掘机吊装。就位应尽量满足前进的直线方向, 随时用水准仪调节机身。同时让外墙板与边墙外坡面重合, 以满足要求。

(4) 混凝土拌和入仓:在搅拌楼拌和混凝土后, 将混凝土用6m3混凝土罐车运至工地现场。

(5) 边墙成型施工:利用边墙挤压机, 依靠成型密实的混凝土边墙为支撑将混凝土向前推进, 由专人控制前行方向行走误差在±20mm, 速度保持在40m/h。每层边墙成型后, 如出现明显跨塌、台阶、不平整及其他缺陷, 应马上进行人工修补处理。

(6) 趾板与边墙接缝处理:对挤压机体与两端混凝土趾板之间的接缝, 应使用边墙混凝土材料, 人工立模浇筑后用打夯机夯实, 以不留空隙。

(7) 垫层料填筑碾压:在每层边墙施工结束2~3h后, 进行垫层料砂石料施工, 德泽水库垫层料铺筑每层44cm, 平夯后用18t自行式振动碾, 静碾4遍, 再振动碾压8遍, 为保护边缘部位在靠近在边墙40cm内用CA18振动碾进行碾压。

(8) 挤压边墙坡表面处理:冲洗坡表面碴土, 在浇筑面板混凝土前, 表面喷少量砂进行保护。填筑顺序详见图4。

6 混凝土挤压边墙施工质量试验

6.1 混凝土材料及中间产品检测要求

(1) 水泥的选用应符合规范要求, 每批次水泥检测1组;

(2) 选用合格的速凝剂, 每批次检测1组;

(3) 每200~300m3砂石料检测1组;

(4) 每5层 (2m) 挤压边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检测1组;

(5) 边墙混凝土弹性模量取3 000~5 000MPa, 每20层 (8m) 检测1组;

(6) 每10层 (4m) 挤压成型的边墙混凝土干密度, 检测1组;

(7) 每25层 (10m) 检测1组边墙混凝土渗透系数, 。

6.2 挤压边墙混凝土表面外观的检查要求

对挤压边墙混凝土表面外观的检查采用2m直尺。

6.3 材料要求

砂石骨料、水泥、外加剂称量不应超过以下数值:砂石骨料±2%、水泥±1%、水、外加剂±1%[3]。

6.4 试验

挤压边墙混凝土的干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渗透系数的测试与一般土工试验及混凝土试验方法基本一致, 可参考《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DL/T50081-2002) 和《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150-2001) 及有关试验标准[3]。

本工程挤压边墙施工检测结果详见表3。

7 结语

德泽水库大坝应用挤压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 施工设备简单化, 作业由坡面施工改为在平面施工, 由斜坡碾压变成侧面有约束力的垂直碾压, 提高了垫层料区对面板的支撑能力以及抗渗能力, 使垫层料的密实度有了良好的保证, 同时减去了坡面削坡、整修、碾压以及保护等施工工序, 垫层料、过滤料、堆石料施工同步上升, 便于组织施工, 施工进度得以加快, 降低了施工成本。

同时快速提供一个坚固的防护面, 提高坡面抗损坏和防冲蚀的性能, 加大抗冲刷能力, 对坝体安全度汛起到一定作用。实践证明与传统工艺相比, 新施工技术可以使施工工序简化, 从而使施工进度加快, 确保了垫层料的碾压质量, 并解决了汛期保护坡面的问题, 降低了高边坡施工的高危作业危险因素, 提高施工安全度。为工程顺利完工提供保证。因此该施工技术可行, 且具有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廖光荣.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施工[J].湖北水力发电, 2003 (4) :77-79.

[2]王亚文, 廖光荣, 周俊方.面板堆石坝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术在水布垭面板坝中的应用[C]//2004水力发电国际研讨会.2004水力发电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湖北: (出版者不详) , 2004.

边墙施工 第6篇

近十多年来, 我国的桥梁建设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而随着技术的进步, 组合结构桥梁以其极富创新空间的一种结构形式显现了极大地魅力。当修建大跨径桥梁时, 组合结构桥梁能够充分利用多方面的优点满足实际需要, 更能满足满足美观要求。

近年来在重庆新建的桥梁中, 菜园坝长江大桥以新颖美观的造型, 结构形式的大胆创新, 再次展现了组合结构桥梁在中国的新风貌。

1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桥为特大公轨两用无推力式钢箱系杆拱桥。大桥主桥由420m中跨和两侧对称布置的102m+88m边跨组成, 主桥全长为800m, 正桥设六线行车道、双侧人行道 (上层桥面) 、双线城市轻轨 (下层桥面) 。

大桥主体结构体系有三个子结构, 即两侧预应力刚构和320m的钢箱提篮拱。三个相对分离的子结构通过中跨系杆索及刚构系杆索连接成420m的系杆拱。这是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桥不同于其它系杆拱结构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钢桁梁由拱内吊杆索及边跨支座传递竖向荷载, 桥轴向的限位由四个纵向阻尼限位设备来实现。

2 大桥的技术特点和创新

2.1 刚构、钢桁梁、系杆拱组合结构体系

大桥方案充分利用公轨两用的功能要求所必需的强大主梁的特点, 根据场地条件、结构受力和材料特性, 巧妙构思出刚构、钢桁梁、系杆拱组合结构体系。

其主体是由三个子结构组成, 即由一对预应力混凝土Y型刚构边跨和一个320m的钢箱提篮拱中跨组成的组合结构。三个相对分离的子结构通过中跨系杆和边跨系杆连接成主跨420m的系杆拱桥, 在大跨度拱桥的实践中首次采用这种刚构、钢箱系杆拱组合结构体系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混凝土材料所具有的耐久、耐压、经济的特性和钢材所具有的轻质、高强的特性, 把合理的小跨结构组合成大跨结构, 使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思想得以充分体现。结构简洁, 是场地条件、功能需求、材料特性、结构受力、景观协调自然结合的产物。 (见图1)

2.2 空间Y型刚构体系

对于桥面下的拱部分, 摈弃了系杆拱桥拱上设置立柱的习惯做法, 取消了主梁下的支撑立柱, 并将Y构悬臂直线化, 其受力特性已从拱的特性转化为梁的特性, 构造设计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采用了预应力结构;特别是为了实现空间的提篮拱结构, Y型刚构也设计成了前后悬臂端在平面上内收的、悬臂断面扭转的空间结构。

这一空间的Y型刚构体系, 外形美观, 结构轻盈, 受力明确, 功能齐全, 其设计和施工的精度和技术要求极高。它的实现将是钢箱拱肋准确定位、钢桁主梁有效支撑、全桥系杆有效施力的重要保障。

2.3 主动控制体系设计

大桥采用了大型结构主动控制体系, 即中跨系杆与边跨系杆分开设置, 独立锚固, 通过设置在Y构前悬臂前端的系杆锚固键连为一体, Y构后悬臂与边墩通过竖向拉杆索连接。三套相对独立的拉索体系可在实施过程及成桥后对大桥主体结构进行内力与线形的调整与控制。

2.4 Y构与拱肋结合部的钢一混接点设计

随着大桥建设中使用功能的提高、跨越能力的增大、结构体系的优化, 充分发挥材料特性、实现结构最优组合并降低造价, 其材料的节段组合是今后大桥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由于菜园坝大桥拱肋采用了等截面钢箱结构, 其必然与混凝土Y构之间有一个过渡连接点, 这就是钢拱肋与混凝土Y构的钢一混接点, 是大桥的又一关键构造。该接点不仅要承受成桥后巨大的压力和反复弯矩, 而且还要抵抗较大的施工荷载内力, 钢、混材料又有其不同的材料特性, 因此, 不同材料的有效结合并共同受力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接点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主拱肋及大桥的使用状态和结构安全。 (见图2)

2.5 大节段整体钢桁梁的设计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梁为正交异性桥面板和钢桁架梁的组合体系。目前, 我国大跨径钢桁架桥梁的施工基本采用杆件拼装的方式架设, 而本项目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整体节段的设计理念, 即把一个标准节段长为16m、宽约40m的钢桁梁整体节段作为工地拼装的基本单元, 要求把段内杆件、梁段、接点、正交异性桥面板片在厂内拼装成段, 然后运至工地吊装拼接。这种整体节段设计, 将使得许多工地的杆件拼接能在工厂内实现, 进而更能保证结构节段内的质量, 减少大量的杆件拼接成梁的施工工序, 加快工地架梁的速度, 增强在施工现场抵抗不利天气气候的能力。

2.6 钢绞线系杆索的应用

钢绞线作为斜拉桥的斜拉索已有比较多的应用, 但作为系杆在特大跨度系杆拱桥中实际应用还不多见, 主要原因是钢绞线作为系杆应用的一些技术要求、钢绞线如何在工地穿束组成系杆、系杆拱施工过程需反复调节结构内力使系杆需多次张拉、系杆的锚固、系杆的防腐及系杆的换索工艺等诸多方面并未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比较, 使得钢绞线系杆在拱桥中的应用迟迟不能付诸实践。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由于构造需要及施工流程的特点, 从系杆的可实施性、可操作、可更换性考虑, 首次采用了钢绞线系杆索和单根钢绞线张拉、换索工艺, 实现了大桥重要结构的可视、可检、可调、可换, 以确保大桥的耐久性。

3 结论

浅谈酒店边墙喷头设计 第7篇

1客房喷头型式的选择

由于客房起居部分不设置吊顶, 因此不适合设置直立喷头或下垂型喷头, 因此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采用边墙型喷头, 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方能使用边墙型喷头。

( 1) 所使用的场所必须是轻危险级或中危险级I级。

( 2) 所使用的空间只能是居室或办公室。

( 3) 所使用空间处的顶板必须保持水平面, 喷头附近不得有阻挡喷水的障碍物。

2标准型及扩展覆盖型喷头的选择

在现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对边墙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以及最大间距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其是按照70% 的水量向喷头前方进行喷洒, 30% 的水量向喷头的后面墙上喷洒, 并在保证符合喷水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制定。

边墙型喷头有标准型和扩展覆盖型两种。标准边墙型喷头流量系数K = 80; 扩展覆盖型喷头流量系数K = 115, 查看自动喷水与水喷雾灭火设施安装喷头布水曲线图 ( 侧视、俯视) 就可以清楚的看出, 在相同的压力下, 扩展型边墙喷头射水距离和间距要大于标准型喷头, 在超出标准喷头保护距离和间距时可以考虑扩展覆盖型喷头。

3喷头射水跨度与最大保护跨度

( 1) 射水跨度: 从喷头至水流落地点的水平距离。

( 2) 保护跨度: 按喷头压力曲线最大保护跨度, 能够喷湿对面墙及邻近端墙距溅水盘1. 2m高度以下的墙面, 在这段布水抛物线的水平距离设计中, 将喷头射水跨度当做保护喷头最大保护跨度进行设计是错误的。

4喷头喷水强度与工作压力

标准边墙型喷头, 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如下:

扩展边墙型喷头, 它的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如下:

以上数据是根据自动喷水与水喷雾灭火设施, 安装喷头布水曲线图 ( 侧视、俯视) 推算出的边墙喷头在不同工作压力下最大保护跨度及最大间距, 以此指导平时的设计工作。

5边墙型喷头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 1) 墙型喷头的使用有其局限性, 不可随意选用布置, 一定要在满足规定条件下的场所使用。并且喷头的布置应注意与所用场合的布局与装修协调合理。

( 2) 边墙型扩展型喷头布水及喷湿墙示意图的使用, 一定要同时满足喷头工作压力下能够喷湿对面墙和邻近端墙距溅水盘1. 2m高度以下的墙面, 并且核算此时保护面积内的喷水强度, 使其满足规范要求。查取曲线时应考虑喷头喷射方向的不利因素。

( 3) 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设置在系统的最不利点时, 系统的流量与压力, 应按所选最不利点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所需的压力与流量进行计算。由于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流量系统为115, 其所需的压力和流量比标准型喷头高许多, 其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压力。

( 4) 忽视边墙型喷头溅水盘距顶板的距离。规范对边墙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有严格限制。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7. 1. 14规定: 直立式边墙型喷头, 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小于100 mm, 不大于150 mm, 与背墙的距离不小于50 mm, 不大于100 mm。水平式边墙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小于150 mm, 不大于300 mm。在安装边墙型喷头的部位往往存在结构梁, 设计时不能因美观或方便的原因随意将喷头设置在梁下而不考虑喷头与顶板的距离。如果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将严重影响喷头的感温效果, 喷头得不到及时开放, 从而延误灭火时机。

6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边墙型喷头的选用场合应进行可行性研究, 仔细核对使用条件, 合理布置喷头, 分析喷头喷水在喷射范围的湿墙性能, 认真计算保护范围内的喷水强度, 使边墙型喷头得到经济合理的使用。

摘要:酒店喷淋在不设吊顶时的喷头设计, 需满足美观及喷头流量、保护距离的要求。本文从现行规范出发, 对满足施工图设计进行分析, 将边墙喷头在设计中的应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边墙型喷头,工作压力,设计流量,最大保护距离

参考文献

[1]GB 50084-2001 (2005年版) [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黄晓家, 姜文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边墙施工 第8篇

双河口水电站属Ⅱ等大 (2) 型工程, 枢纽由钢筋砼面板堆石坝、右岸溢洪道、右岸泄洪隧洞、左岸发电引水系统及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长335.145m, 坝顶高程584.3m, 最大坝高99.3m, 上游坝坡1:1.41, 下右坝坡马道与上坝施工公路相结合, 设“之”字型马道, 马道宽8m, 平均坡降1:1.59。大坝从上游到下游分为坝前盖重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下游堆石区, 其中垫层区水平宽度3m。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主要坝型之一。但大坝上游面施工采用的传统方法存在缺陷, 即斜坡碾压难以保证垫层区的质量, 工序多而复杂, 交叉作业干扰大, 特别是人工削坡费时费力, 与大坝坝体填筑施工存在矛盾, 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挤压式边墙护坡技术是借鉴道路园林工程中道沿机的挤压滑模原理, 创出的一种面板坝垫层料坡面施工的新技术。1999年首先在巴西埃塔 (ITA) 面板堆石坝施工中使用, 并取得成功。该技术具有能保证垫层料压实质量、提高坡面防护能力以及施工简便等特点, 已经成为面板坝施工的一种新技术。

1 挤压式边墙设计

1.1 挤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挤压机对混凝土配合比较敏感, 干的混凝土挤压行进速度慢, 湿的混凝土挤压行进速度快, 因此挤压混凝土配合比按一级配干硬性混凝土设计, 坍落度为0, 通常采用水泥用量70~85kg/m3, 用水量约100kg/m3, 水灰比1.3~1.46, 速凝剂适量。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约5MPa, 渗透系数在10-3~l0-4cm/s范围内, 要求低弹模。

根据室内实验推荐配合比, 经现场生产性试验复核验证, 确定双河口挤压边墙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水泥采用的P.O32.5级水泥, 其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见表2;砂子及小石采用本地生产的人工骨料, 其物理性能试验成果见表3、表4。经过拌和站拌制, 混凝土罐车运输至作业现场。通过现场实测, 混凝土在表压为0.15MPa的情况下, 混凝土渗透系数为0.074~0.0044cm/s, 抗压强度为3.0~5.1MPa。

1.2 设计断面

挤压式边墙断面为梯形, 以铰接的方式使边墙可适应垫层区的变形, 其底部不会形成空腔, 有效避免空腔对面板的不利影响。墙高度为垫层料的设计铺填厚度, 双河口水电站面板坝垫层料的铺填厚度为40cm, 故确定挤压式边墙单层高度为40cm。边墙上游侧坡度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上游坝坡相同, 为1:1.41。顶部宽度太大会降低边墙适应变形的能力, 顶部宽度太小会造成边墙成型困难, 容易坍塌。2002年陕西省水电工程局在青海公伯峡水电站的试验证明顶部宽度在8~12cm比较合适, 本工程顶部宽度确定为l0cm, 边墙下游侧坡度采用8:1。

2 挤压式边墙施工

2.1 施工程序

在每填筑一层垫层料之前, 将下层 (已填筑) 垫层料碾压整平, 定位画线后用边墙挤压机制作出一个高40cm的低强度、低弹性模量、半透水的混凝土小墙, 待其达到一定的龄期 (一般2~4小时左右) , 并具有一定强度后, 在其下游侧按设计要求铺填垫层料, 推土机摊铺平整后用自行式振动碾进行碾压, 碾压合格后重复上述工序, 即完成上游坝面的施工。

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工艺流程为:垫层料整平、静压→碾压补料→场地平整度检查→测量放线 (挤压墙位置) →吊运挤压机就位→挤压墙施工→边角部位挤压墙浇筑、缺陷处理→挤压成型。

2.2 施工方法

(1) 平整施工场地。为便于挤压机行走作业, 必须提供一个平整的施工作业面。每次边墙混凝土挤压前和垫层料填筑后, 都必须对垫层平整度进行检查、修补和人工平整, 保证3m长度范围内平整度不超过±2cm, 整个坝段内平整度控制在±5cm以内。

(2) 测量放线。对垫层料高程进行复核后, 精确放线, 标示出边墙的下边线和挤压机的行走轨迹线。

(3) 挤压机就位。边墙挤压前, 将挤压机运至施工现场, 进行调整, 使挤压机在同一水平面上, 并保证其出料口高度为40cm。

(4) 边墙混凝土挤压。混凝土罐车采用前进法卸料, 速凝剂由挤压机设置的外加剂罐边行走边向进料口添加, 挤压机行走速度控制在40~60m/h。边墙混凝土施工后2-4小时, 即可进行垫层料的摊铺和碾压。

(5) 边墙两端与趾板接口处理。因机械原因边墙与两岸岸坡趾板不能直接接口, 使用与边墙同断面的定型模板定位, 人工将边墙混凝土夯实后连接。

(6) 边墙层间接合及缺陷处理。对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各层混凝土挤压墙之间的错台, 水平距离大于2cm时, 必须进行人工找平或铲除整平;对于边墙坍塌、成型混凝土缺陷, 及时采用同种混凝土进行人工修补处理。

(7) 布置观测点, 埋设监测仪器。确定变形观测点和埋设位移计, 施工过程中进行观测, 指导后续施工并验证设计。因此, 在挤压边墙施工时, 每20m高设置一层观测点, 埋设“+”型金属标点, 水平间距20m。

2.3 施工质量控制及标准

(1) 挤压边墙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砂石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及其检测, 必须符合有关试验和施工规范要求, 其28d抗压强度值不应超过5MPa, 且2~4h的抗压强度应以挤压成型的边墙的垫层料振动碾压时不出现坍塌为控制原则。

(2) 挤压边墙混凝土的密度指标宜控制在2.0~2.25t/m3, 即尽可能接近垫层料的压实密度值。

(3) 挤压边墙混凝土的弹模指标宜控制在5000~7000MPa范围, 最好低于5000MPa。

(4) 挤压边墙混凝土的渗透系数宜控制在10-3~10-4cm/s, 即尽可能与垫层料的渗透系数一致, 为半透水体。

(5) 挤压成型的边墙坡面精度要求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执行, 即以斜坡面的法线方向最大允许偏差±5cm控制。

(6) 坝体一期临时断面挡水度汛前, 采用1.5mm厚乳化沥青对混凝土挤压边墙表面进行喷涂处理;在钢筋混凝土面板浇筑前, 再喷涂1.5mm厚乳化沥青, 以减少混凝土挤压边墙对混凝土面板的约束。

2.4 施工特点

(1) 提高了大坝施工速度。挤压式边墙施工速度可达40~60m/h, 在边墙成型后2~4小时即可进行垫层料的铺填、碾压, 两者衔接紧密、顺畅, 几乎可同步上升。

(2) 由于挤压边墙在上游坡面的限制作用, 垫层料不需要超填, 以水平碾压代替了斜坡碾压, 既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又保证了垫层料的施工质量。

(3) 挤压式边墙护坡技术简化了工序、设备和机具, 挤压机操作简单, 施工方便、快速。

(4) 挤压式边墙在上游坝面形成了一个规则、平整、坚实的坡面, 坡面整洁美观。

(5) 提供了一个可抵御冲刷的坡面, 降低了度汛的难度, 提高了导流度汛的安全性, 避免了雨水对垫层料的冲刷, 省掉了上游坝面的修复工作, 这对大型工程特别是导流标准较高的工程以及南方多雨地区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十分有利。

3 结论

双河口面板堆石坝采用挤压式边墙护坡技术, 简化了施工工序, 加快了大坝施工进度, 保证和提高了垫层的施工质量, 确保了安全度汛。同时降低了施工费用, 避免了上游边坡滚石和斜坡碾压高边坡作业, 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经过双河口面板堆石坝的施工可看出, 挤压式边墙护坡技术在双河口水电站工程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但在挤压机设备的改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垫层料摊铺碾压的施工参数和工艺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边墙施工范文

边墙施工范文(精选8篇)边墙施工 第1篇1 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特点1.1 上游坡面施工不再成为关键工序边墙施工速度一般可达40~60m/h,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