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精选14篇)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1篇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doc
文件编号:WZYY-JYK-ZLHNL-GLYQ-ZLGLTX-发行机构:吴忠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批准吴忠市人民医院检
人:袁明利
科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版 本:201301 生效日期:2013年
12月1日
质量管理体系
编 写 人:吴 君 审核人:郑宝琴 页 码:共1页 第 1 页
1.目的:规范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处理程序。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所有标本
3.职责: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守本程序。4.工作程序:
4.1 当标本签收人员无法对标本进行签收时,需当面告知标本运送人员不合格原因并退回。
4.2 已签收标本送至各实验室后,工作人员应根据各类标本的送检要求评估标本的合格性。
4.3 对于不满足送检要求的标本,各实验室工作人员需在《不合格标本登记本》上登记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所属科室和退还原因。
4.4及时告知临床科室,将临床科室对不合格标本的反馈意见、告知人姓名、告知时间和报告人姓名登记到《不合格标本登记本》上。4.5在LIS系统中删除病人基本信息,在签收后标本退还窗口下扫描不合格标本条码或手工输入条码。
4.6扫描不合格标本条码或手工输入条码后,签收后标本退还窗口会出现病人的相关信息和不合格标本原因,在不合格原因一栏中输入退还原因。
4.7将不合格血液标本退还后保存在专用不合格标本储存位置,储存1周。其它类型的标本不用储存,及时清除。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2篇
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受:1、2、3、4、5、6、7、8、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申请单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合符; 标本上无相关患者姓名、科室等; 申请单内容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申请单中漏填重要内容(如病史,肿瘤标本的术中所见情况等); 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作切片; 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能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对上述不合格标本履行如下程序:
1、门诊收集的标本
对门诊收集的不合格标本发现后及时与患者联系,如不能及时联系到患者,应与其主治医师联系做沟通患者工作重新留取标本;
2、住院收集的标本:
①及时与送检标本的相关人员联系,建议重新核对或重新采集;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3篇
1 临床资料
2 01 5年5—6月我科共收到血液标本2 3 0 1 1 6件, 不合格血液标本153份。其中标本条码错误86份 (56.2%) , 标本性状不合格3 2份 (2 0.9%) , 标本量不足1 6份 (1 0.5%) , 标本容器错误11份 (7.2%) , 标本运送不及时5份 (3.3%) , 其他3份 (2.0%) 。
2 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
2.1 标本条码错误
(1) 医生重复开单, 误选、多选、漏选。 (2) 护士未严格核对, 交接班遗漏, 多条码一管, 打印错误, 条码粘贴不规范。 (3) 收费人员条码重复打印;补打条码时未核对患者信息, 未及时将条码交予患者;搞错条码, 使患者误拿他人条码。 (4) 检验人员误扫或多扫条码, 接受标本时未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和标本状态。 (5) 患者误拿条码, 条码遗失;未查看条码信息。 (6) 医生开单处信息显示不合理出现误选, 检验科信息系统显示标本状态不完整, 付费完成后未及时出条码, 所打印条码连接处薄弱、易遗失。2.2标本性状不合格 (1) 采集人员对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不熟悉, 技术不精湛, 未充分混匀或混匀过于激烈;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合适;压脉带使用不当;未及时告知患者采集要求;采集前未询问患者相关信息;采集顺序不正确, 采集的标本未及时送至检验科;针筒采血分装不及时, 动脉或引流管血代替静脉血等。 (2) 患者图方便, 未按要求进行相关操作;文化程度有限, 未能理解文字说明。 (3) 试管负压过大或过小, 试管内抗凝剂不足, 采血针漏气、针尾部缺失等。 (4) 运送小车未放旋转架或棉垫, 故障致送达时间延误。 (5) 标本在不适环境中存放。
2.3 标本量不足原因
(1) 医生过度开单, 检验项目过多;未详细告知患者标本留取要求;对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不熟悉。 (2) 采集人员技术欠缺, 对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不熟悉;未核查标本量;多条码一管血;先采血后贴条码;条码粘贴不当致刻度隐藏。 (3) 患者未按要求操作;不配合标本的采集;自身因素导致不易采集标本, 如婴幼儿血难抽。 (4) 采血管负压不够, 采血针漏气, 容器上标本量标识不明显, 容器密封性不佳。 (5) 试管架破损, 标本框破损, 导致标本洒溢。
3 拟定对策
(1) 制定标本采集前后信息核对流程要规范:标本采集前询问患者姓名, 并仔细核对条码信息;标本采集结束时, 提醒患者取走多余条码;制作统一遗漏条码放置盒。 (2) 开展规范化标本采集的培训、讲座:针对标本采集, 根据现有的资料进一步规范化;针对有需要病区, 提供标本采集流程规范化讲座。 (3) 增加窗口不合格材料登记表及不合格材料放置盒:设计简洁明了的不合格标本登记表, 并放置在醒目位置;准备专用放置不合格材料的盒子, 便于具体记录数量、批次, 利于和厂家沟通。 (4) 定期与临床进行沟通, 针对其不了解的项目给予帮助;加强对患者的宣传, 对于特殊标本免费提供采集说明, 在标本采集区域提供相应采集说明的小卡片。
综上, 临床检验要及时对出现影响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各类因素进行追本溯源, 全面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弱点、盲区及时予以改正和纠错, 以减少和预防不合格标本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惠玉, 祁静, 杨琛.366例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6) :76.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4篇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关键词】临床检验标本;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宣教培训【中国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41-0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检验标本共有546例(其中2010年448例、2011年98例),由于质量不合格,按照不合格检验标本处理程序被退回。1.2 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448例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分布情况及产生的原因,制订如下改进措施:①按照医院管理年的要求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相关知识的培训;②建立相应规章制度;③进行方法改进;④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对重点科室进行针对培训以减少不合格标本发生,于2011年1月开始实施,观察效果1.3 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 3.1医学统计软件,以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宣教培训前与宣教培训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的改变。2 结果2.1 2010年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分布情况 见表1。表1 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分布情况(例,%)由表1可见,不合格检验标本中以尿液、血液标本的比例较大。2011年的不合格标本数量较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减少。2.2宣教培训前、后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发生率 见表2。表2 宣教培训前、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由表2可见,宣教培训后各种分析前不合格检验标本发生率比宣教培训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进行宣教培训在保证检验标本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保证检验标本的有效性。3 讨论3.1 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分析:对导致分析前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血标本不合格主要为以下主观原因所致:①溶血主要见于采血时未及时取下压脉带;②抽血后未将针头取下将血样直接注入真空试管内,个别由于血标本转运过程中剧烈震荡;③凝血多由于抽取血标本后,未按要求将抗凝剂与血标本充分混匀或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合适或试管内未加抗凝剂;④采血量过少常因静脉穿刺过深或过浅;⑤血气分析标本应该抽取患者的动脉血,由于技术原因抽取了患者的静脉血,有的未及时送检;⑥血管选择不正确,在患者输液侧肢体抽血等。在不合格检验标本中尿液标本、粪标本及体液标本的比例较高,分析其原因,不合格主要是留取的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所致;采取时尚未留取有血液或有黏液的部份;体液标本(主要是脑脊液和胸腹腔积液)不合格与护理部门未意识到病房标本送检流程的缺陷有关。由于尿、粪标本多由患者自行留取后放置于标本台上,体液标本由医生采集后放于标本台上,标本送检不及时出现标本不合格的现象。痰漱口后深咳嗽得到真正的痰,而结果大多数为唾液,所以不合格的标本的比例较高。3.2 处理措施:1)按照医院质量管理年的要求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宣教培训,提高全院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由检验科负责质量控制的人员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医生开检验申请单、患者的准备、各种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标本采集及标本运送)及其控制、质量管理、真空采血器的标准化操作等。以书面的形式将对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汇编成的宣教手册发放给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遇到相应问题能做到有据可查,从而避免标本留取过程中的偏差。在培训期间对新上岗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检验标本采集技术的操作训练进行岗前培训,将此内容纳入科室目标考核范围。2)检验科应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辦法的要求建立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并做好标本接收交接记录,对分析前不合格的检验标本按不合格标本程序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3)加强与护理部联系,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增强护士质量意识。①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分析前检验标本不合格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按不合格标本程序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通知所发生科室的护士长,及时查明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②护理部要求各科加强护士对检验标本质量意识的教育,使护士深刻认识保证检验标本质量的重要性,对保证检验标本质量的各种方法进行主动求知,从主观上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标本留取在各个环节出现偏差。4)护理部充分发挥护士长职能,减少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因素。①安排护士参与检验标本采集过程:护士的宣教对保证患者留取合格标本具有重要作用,规定白班护士做好对患者及家属有关检验标本留取的宣教工作,夜班护士提醒能自理的患者及时、正确的留取标本,对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协助或由家属留取。②制定检验标本送检程序:规定标本运送人员巡视标本存放间,规定交接班护士必须检查标本有无漏送等。③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弹性安排中、小夜班,保证当班护士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检验标本采集工作[4]。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需要患者、临床医生和护士、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不断总结分析,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和完善管理与监督机制,才能保证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参考文献[1]丛玉隆,张海腾.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采集及其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1(1):52[2]王前,郑磊,曾方银.加强实验与临床交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7):67-69[3]王淑仙,王强,李茹茹.医学检验标本与质量控制[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22(1):66-23[4]何光晏.护士正确掌握标本的采集与检验质量控制[J].中国误诊杂志,2001,1(1):65-66
不合格产品处理程序 第5篇
适用于公司内包括来料不良、制程不良、交付不良及顾客退货产品等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名词定义
3.1 评审小组:由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确定不合格品处理方式的评价小组;
3.2 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重复正常的全部或部分作业。返工后产品由品质部重新检验;
3.3 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的用途对其采取的措施,实施正常操作之外的额外作业,会影响或改变不合格品的某些部门。返修后的产品应由品质部制定标准重新检验;
3.4 让步接收:允许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限量或限时放行或使用,公司内部所有的让步接收均需向顾客提出申请,并得到书面批准;
3.5 报废:对不能通过返工/返修而符合要求的或不值得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公司的报废采用集中回收、转卖的方式;
3.6 退货:对不符合要求且不能再公司内部进行返工/返修的外购物料采取的措施。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功能失效不良的认定及改善对策的最终确认;
4.2 品质部负责:
4.2.1 不良类型及责任判定,以及不合格品处理方式确定;
4.2.2 对公司所有不合格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保存;
4.2.3 公司所有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改善要求的发出及跟进;
4.2.5 对责任部门不合格改善对策进行确认,并向总经理报告A级不良的改善对策;
4.2.6 向顾客回复改善对策并跟进顾客反馈;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6篇
党员的组织处理,包括给予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的处分和以党员标准衡量、对已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进行处理。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的处分,包括给党员以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5种党纪处分;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包括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限期改正、劝告退党、宣告除名,以及特殊情况下取消党员资格、停止过组织生活、自行脱党和要求退党等的处理。对党员进行组织处理,对于清除异已分子、腐败分子以及不坚定分子,教育广大党员,纯洁党的组织,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党的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严肃的工作,必须依照党章和中纪委、中组部有关规定进行,凡是给予组织处理的,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守规定的程序,履行组织处理手续。其程序为:
1、调查了解,写出拟进行组织处理的党员的情况材料。对党员违反党的纪律所犯错误或不合格表现的事实,进行多方面的了解,认真地调查取证,反复核实,写出调查报告或材料。
2、同准备进行组织处理的党员谈话。通过谈话,听取他交代问题和对错误事实的认识说明、申辩,并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谈话可以由党组织指派人员谈,亦可由党小组、党的委员会开会进行集体谈话。
3、向本支部其它党小组的同志介绍准备进行组织处理的党员问题的情况,请大家考虑处理意见,为参加支部大会作好思想准备
4、支部委员会提出组织处理的初步意见,并草拟好处理意见 比较重要问题的处理,应同时与上组党组织或有关部门协商。
5、支部大会作出处理决定
①召开支部大会提出处理意见交大会讨论。
②除特殊情况外,支部大会应通知被处理的党员出席,听取大家的批评,接受教育。
③应允许其本人在会上说明情况和申辩,同时,允许党员为其辩护。
④如果本人对党组织所认定的错误事实和处理意见有异议 时,要认真进行复核,讨论研究,然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作出处理决定。
6、支部写出处理决定的书面报告报上级党组织
①支部应将支部大会对党员处理的表决情况写出书面报告,并将支部大会通过的处理决定和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同本人见面,(揭发检举材料和证明材料除外)。
②让本人签署意见,然后报上级党委审批。
③党员干部按管理权限报请主管党组织审批(党员要求退党,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宣布除名后,只报上级党组织备案,不必办理审批手续)。
④本人拒绝签署意见,经批评教育劝说无效,支部仍可上报审批,但要在报告上注明情况。
7、上级党组织决定和审批对党员的处理
①在作出决定和批准时,必须经集体讨论。
②决议后正式下达文字批复。
③不允许任何个人或少数人决定和批准,也不能用口头决定批准的方式。
8、支部大会通过的决定,在上级党委或纪委批准之日起生效。处分决定批准后,由党支部通知受处理的党员,听取其本人意见,让其接受教育,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9、如本人对党支部的处理决定和上级党组织的批复不服,可以申诉。对其申诉,党组织必须迅速转递,不得扣压。对给予撤销党内职务以上组织处理,本人对结论和决定有意见的,批准处理的党组织在审理过程中应派专人或委托下级党组织同受处理人谈话,认真听取其意见,并做好谈话记录。对坚持错误意见或无理取闹的,要给予必要的批评和教育。
10、做好材料立卷和归档及抄送工作
①对党员无论作出何种组织处理,党组织都要单独行文,存入人事档案或干部档案。
②处理决定批准后,要及时将批复抄送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有关部门。如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和给予其它行政处分时,应将处理抄送政府人事部门或其它有关组织。
11、党的组织处理程序中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①党员要求退党,支部决定宣布除名应上报备案。“备案”指将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的处理意见和决定报上级党组织装入本人档案,并在其入党志愿书备案栏内写明退党日期、原因和是经哪一级党组织批准的。
②支部讨论劝党员出党时,如其个人拒绝参加会议,支部大会有权在其拒绝到会的情况下,作出除名的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③支部大会讨论以自行脱党论处的党员(“三不党员”)时,如本人拒不参加,或长期外出不能出席,支部大会也可以讨论决定,上报审批。
④党组织一次讨论决定对2名以上党员处理时,必须逐个讨论决定。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7篇
1、目的:建立不合格医疗器械控制性管理程序,规范不合格器械的管理工作。
2、依据: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通知》。
3、使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企业不合格医疗器械控制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明确了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适用于医疗器械验收、在库养护和销售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
4、职责:质管部门、购进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程序: 5.1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发现: 5.1.1购进验收时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发现:医疗器械验收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医疗器械质量验收标准》等对购进医疗器械进行验收,遇以下医疗器械质量问题,需填写《医疗器械拒收单》,报质量管理部门确认;5.1.1.1破损、污物、短少;5.1.1.2包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5.1.1.3批号、有效期不符合规定;5.1.1.4进口医疗器械通关单不符合规定;5.1.1.5“三证”不全的医疗器械。
5.1.2在库区发现以下质量可疑医疗器械,需填写《医疗器械质量复核单》,报质量管理部门确认。
5.1.2.1仓库保管员发现的质量可疑医疗器械。
5.1.2.2养护员对在库医疗器械养护检查中发现质量有疑问的医疗器械。5.1.2.3超过有效期的医疗器械。
5.1.2.4已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同批号或相邻批号的医疗器械。
5.1.3销后退回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发现:销售部门对销后退回的医疗器械填写《医疗器械质量复核单》,报质量管理部门确认。
5.1.3.1客户发现质量不合格或有疑问而以口头、电话、书面函件等形式向销售部门反映的医疗器械。
5.1.3.2供货单位发现留样有质量问题而通知购货单位回收的医疗器械。5.1.4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发文要求停止使用或回收的医疗器械产品。5.2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 5.2.1验收员填写《医疗器械拒收单》后,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5.2.2出库复核员填写《质量联系单》后,向质量管理部门销售员填写《质量联系单》后,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5.2.3销售员填写《质量联系单》后,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5.2.4验收员、销售员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5.2.4.1在医疗器械经营过程中发现无“三证”产品。
5.2.4.2销售员接客户口头、电话或书面告之所销售医疗器械发生新的或严重的漏诊、漏检、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等不良反应。
5.2.4.3质量管理部门接到客户的口头、电话或书面通知有关所述情况时,应立即向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做好记录。
5.3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
5.3.1验收过程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质量管理部门根据《购进医疗器械拒收单》所反映的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对验收过程中质量有疑问的医疗器械进行复核,确认为不合格医疗器械的予以签名,并通知保管员将该产品移至不合格品库(区)。
5.3.2在库养护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 5.3.2.1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有关的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定对有质量疑问的产品进行质量复核,并在《医疗器械质量复核单》上签名确认,质量为不合格品的,即通知保管员移入合格品(区)。
5.3.2.3质量管理部门对在库有效期还有10天的医疗器械停售处理,通知保管员将这类产品移入不合格品库(区)。
5.3.3销后退回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 5.3.3.1销售部门接到客户口头或电话、书面等形式反映医疗器械质量有问题时,应立即填写《医疗器械质量复核单》,并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质量管理部门立即与客户联系核实,必要时,抽样送法定检验机构确认。
5.4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不合格医疗器械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处理,并做好不合格医疗器械处理记录。
5.4.1移库与存放: 5.4.1.1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现场复核,确认为不合格医疗器械后“移库单”,通知保管员将医疗器械移入不合格品库(区)存放。
5.4.1.2质量管理部门现场复核后不能确认时的,应开具“抽样单”抽样送法定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检验(在购货单位抽样时,应征求购货单位同意),裁定为不合格品的,填写“移库单”通知保管员将其移入不合格品库(区)存放,在检验期间,库存医疗器械产品应存放在待验库(区),并放置明显标志。
5.4.1.3质量管理部门接到销售员的《质量联系单》后,应首先暂停在相同
批号医疗器械的销售,并与客户联系核实(必要时,抽样送法定检验机构检验);确认为不合格产品时,填写“移库单”通知保管员将该批号库存医疗器械产品移到不合格品库(区)并应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由质量管理部门发文回收所有已售出的医疗器械,所回收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库(区)。
5.4.1.4对供货单位要求回收不合格医疗器械,由质量管理部门向购货单位发文全部回收。回收方式:对销售顾客作销退处理;回收期限;自发通知起一个月内,回收不合格医疗器械集中放于不合格品库(区),并与供货单位协商,做好记录。
5.4.1.5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文要求回收的医疗器械,由质量管理部门向购货单位发文全部回收。回收处理方式:自发通知起一个月内对销售顾客作销退处理,回收的不合格医疗器械集中放于不合格品库(区),做好记录。回收情况应书面向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地市级以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处理。
5.4.1.6质量管理部门每天对在库有效期还有10天的医疗器械作停售处理,填写“移库单”通知保管员将其移入不合格品库(区)存放。
5.4.2换货与退货: 5.4.2.1在购进验收中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属于产品包装质量不合格的,质量管理部门填写《质量联系单》通知购进单位采购员联系供货单位进行退(换)货的,质量管理部门填写“退(换)货单”进行退货和换货;所退医疗器械由质量管理部门通知保管员存放于不合格库(区),填写“质量联系单”通知采购员联系供货单位办理退(换)货。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1年11月这段期间, 各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采集血液做血液细胞学、免疫以及生化检查的1100份血液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全部的检验标本都是由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采集和送检的。
1.2 方法
检验师要严格按照血液检验的标准, 负责接受检验标本的认真检查和核对, 及时检查血液标本有无凝血、溶血、标本量少、脂血、抗凝剂选择不正确以及标本错误等现象, 判定血液标本是否是合格的, 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要进行准确的记录, 标明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 并通知相应的临床科室对其进行重新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 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1]。
1.3 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的中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计量资料应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我院共收集了1100份血液标本, 其中血浆标本为2 9 0份 (26. 4%) , 血清标本640份 (58.2%) , 全血标本170份 (15. 4%) 。
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有120份的血液标本不合格, 占总血液标本的10.9% (120/1100) 。
2.2 不合格的原因
采血量不正确29份, 所占比例为26.4% (29/110) ;标本容器选择不正确13份, 所占比例为11.8% (13/110) ;标本溶血45份, 所占比例为40.9% (45/110) ;错用抗凝20份, 所占比例为18.2% (20/110) ;凝固3份, 所占比例为2.7% (3/110) 。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为了能够确保血液标本的合格率, 必须掌握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 其具体的方法如下:
3.1 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和采血部位
对患者进行采血的时间一般是在早晨空腹时, 保持患者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 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选择患者贵要静脉或肘部正中静脉, 不宜选取过细的血管, 不能在输液管道和输液肢体采集血液样本[2]。
3.2 避免标本、凝血、溶血错误
不能将每次采集的样本放在同一个抽血管中;扎止血带的时候不能过劲, 时间<1min;抽血管内不得有气泡;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要沿着抽血管壁流入;在进行抗凝血血液标本的时候, 要认真控制抗凝剂与采血量的比例, 加入抗凝剂之后要均匀震荡容器;要保持容器和注射器的清洁、干燥, 避免溶血时无机磷、血清钾的升高[3]。
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1年11月这段期间, 各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采集血液做血液细胞学、免疫以及生化检查的1100份血液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进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检查, 以判定血液标本质量, 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要进行准确的记录, 标明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 以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结果 共收集了1100份血液标本, 其中血浆标本为290份 (26.4%) , 血清标本640份 (58.2%) , 全血标本170份 (15.4%) 。其中有120份的血液标本不合格, 占总血液标本的10.9%。其中不合格的原因:采血量不正确29份, 所占比例为26.4%;标本容器选择不正确13份, 所占比例为11.8%;标本溶血45份, 所占比例为40.9%;错用抗凝20份, 所占比例为18.2%;凝固3份, 所占比例为2.7%。结论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确保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真实的根本保证。因此, 我们必须要加大标本质量的监管力度, 严格规范采集检验标本的行为, 保证检验标本流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确保检验标本的可靠性, 降低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比例,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可靠的诊断依据, 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正确采集
参考文献
[1]赵立民, 容桂荣, 欧镔进, 等.数字技术在护士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9) :1745-1746.
[2]白忠荣.检验标本11647份不合格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0) :2404.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9篇
关键词:检验标本;不合格标本;正确采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39-02
临床检验是临床诊断医学中的重要部分,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当临床医生获取可疑数据时,首先对检验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怀疑,而往往想不到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和标本的合格情况?目前患者因为怀疑检验结果不准确而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给医疗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现在就以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检验室所收到的不合格体液标本加以分析,希望增加些经验,提高对体液标本采集的重视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检验室所收到住院患者的体液检验标本,所有检验标本均由医务人员采集?护工或本人送检?
1.2方法检验人员收到临临床送来的标本后,认真逐项核对,仔细观察?详细咨询?对确定不合格的标本进行详细登记原因并退回?
2结果
2.1不合格标本临检室所收到不合格检验标本比例详见表1?
2.2标本不合格原因
2.2.1不合格的尿液标本主要为:未及时送检的标本放置时间过长69例未使用无菌容器造成标本污染的微生物培养标本7例,24 h收集尿液时添加防腐剂的量不准确5例?
2.2.2不合格的粪便标本主要为:容器被污染103例,混有尿液等其他液体32例,需集虫卵的粪便量不足4例,送检时间过长2例?
2.2.3不合格的胸腹水?脑脊液标本主要为:送检时间拖延10例,标本凝固2例,受污染1例?
2.2.4不合格的前列腺液?精液标本主要为:送检时间过长6例,标识不清3例,量不足2例,受污染1例?
2.2.5不合格阴道分泌物标本主要为:药物干扰16例,受污染2例?
2.2.6不合格痰液标本主要为:送检成分为唾液47例,送检时间过长8例?
3讨论
3.1本资料结果显示临床检验室体液标本不合格情况,痰液最高,其次分别为前列腺液?粪便?精液?胸腹水等,其不合格原因有需要作微生物培养的标本被污染了,标本送检时间不及时,液体标本未抗凝好,标本取材不正确等等?而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指导采样不仔细?
3.2质量控制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检验项目的增多,临床医师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的检查数据,因此准确的检验结果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分析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可以达到70%[1],因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这些环节中显得十分重要,而这一环节往往最容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影响检验质量的环节很多,其中许多非患者本身的因素会影响检验测试的?如收集标本的部位?采集时间?年龄?性别?体形?情绪?食物和药物等?因此,采集标本前一定要尽可能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要是医护人员对这些因素影响检验结果有了深刻认识,就会注意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了?
3.2.1尿液标本采集尿液送检的环节主要是标本的容器,收集的方法,送檢时机及其保存方法?首先,在选择尿液容器时,一定要注意容器的洁净,最好使用一次性容器避免重复使用时清洗不尽而残留干扰?用于微生物培养时,要强调无菌容器,并在有效期内?收集尿液标本时,婴儿要注意粪便的混入污染,女性要注意月经血?阴道分泌物的混入,男性要注意精液?前列腺液的混入?正常情况尿液标本收集后要立即送检,避免尿液里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若收集时间长,如24 h尿液蛋白检测?要注意尿液标本的防腐保存?此时,按照不同的检测目的,添加相应的一定量的防腐剂?如:尿液生化检测——甲苯(或二甲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浓盐酸;尿液浓缩结核菌检查——麝香草酚?
3.2.2胸腹水?脑脊液(CSF)采集胸腹水因为蛋白成分存在的特殊性,采集时要注意标本凝固,细胞成分破坏?采集的容器要求收集于3个无菌瓶中,每瓶1~2 ml,第1瓶作细菌检查,第2瓶作化学或免疫检查,第3瓶作细胞计数,采集的CSF应尽量避免凝固和混入血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放置时间过久会因细胞破坏导致细胞计数不准确,影响分类计数?送检时,细胞学检查宜用EDTA-K2 抗凝,生化标本宜用肝素抗凝?
3.2.3粪便标本采集因为粪便标本的特殊性,临床采集标本往往得不到重视或受到医护人员心理上反感?排斥?在工作实际中,采集的合格率往往较低,如:标本不新鲜?送检无代表性?受污染等等?若要检查寄生虫如阿米巴,排便后要注意保温?检测粪便隐血试验时,交代患者实验前3d尽量不要食入动物血?铁剂及维生素C,避免影响化学法隐血试验?若采用免疫法检查,则无需特殊要求?
从本文的讨论分析中可见,为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和质量,临床医护人员得加强责任心?加强基本功?加强理论培训,做好标本采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使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完美,出具的检验报告也真实可靠?我们临床检验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智慧,许素菊,白云,等.急诊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临床误诊误治,2002,15(3):217-218.
不合格标本拒检制度 第10篇
正确采集病人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也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检验质量,特制订不合格标本的拒检制度。
一、符合拒检的不合格病人标本的范围.1、未正确使用抗凝剂的标本。
2、严重溶血及静脉营养时严重脂血并影响检测结果的血标本。
3、血量不足于检验需要量的标本。
4、需要空腹抽血而未空腹的标本。
5、需要特殊处理而没有做到的血标本。
6、需防腐处理而未加防腐剂的尿标本。
7、24小时尿标本无注明尿量的。
8、未做到无菌处理的各种培养标本。
9、经查对标本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及检验条码等不相符者。
10、采集的标本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者。
11、厌养培养标本未满足厌养要求。
二、拒检程序
1、对拒检的不合格标本应登记在不合格标本处置记录本上。
2、填写不合格标本处置单,并随同申请单送达病房。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11篇
为了进一步确保每份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控制由于标本分析前阶段不合格造成结果的不准确,特制定整改措施。1.2.总结分析不合格标本记录登记本,针对共性问题,给全院护士开展培训。
每年定期给全院护士开展标本采集要求的培训(详见培训记录本)。包括患者准备工作、血液标本、尿便标本以及特殊标本的留取要求等。3.4.定期给各个科室护士站发送有关标本采集资料。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12篇
一、未正确使用抗凝剂的标本。
二、严重溶血及静脉营养时严重脂血并影响检测结果的血标本。
三、血量不足于检验需要量的标本。
四、经查对标本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户籍地址、身份证号等信息不相符者。
五、有破裂、损坏、有血液漏出的标本。
六、服用对筛查实验有影响的药物者。
七、采集的标本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者。
不合格标本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13篇
1.1 患者准备阶段
1.1.1 病患未参照规定做准备
普遍情况是:经期留取小便和尚未清洗外阴取小便时。未素食3d后再抽血做血脂测定。
1.1.2 采集时间欠精确
有些病患已进食后采血, 未空腹。在患者输液、输血的过程中进行血标本的采集。为尿糖定性测试离去的测试物不是患者饭后2h的尿。在患者发热初期或高峰期进行采血, 实际中常见的采血是在对患者进行抗生素输注时采集的, 这就导致血培养的阳性率不足。
1.2 采集患者标本阶段
1.2.1 标本容器的误用
护士一般对试验的具体要求不是很熟悉。在清洁、干燥的容器里收集精液标本, 但在避孕套内收集, 导致大部分精子死亡的情况普遍常见。未用无菌容器盛取而使细菌培养标本受污染等。
1.2.2 错误的采血量
试验无法完成可能是因为标本量太少。采血量不适中可导致抗凝比失衡, 进一步导致患者的凝血试验准确性变低。同时, 不充足的血培养量, 也会造成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
1.2.3 抽血次数较多
分多次采集血标本, 导致患者不舒服, 人为导致测定周期延长, 会使临床诊断延误。较普遍的是医师欠考虑, 患者早晨已采过血, 却临时再抽补做试验。真空采血技术在当前尚未普及, 仍使用末梢血进行血型鉴定、血常规的实验, 这就导致检测需要的末梢血、静脉血标本被划分在两个不同的部门、而且还分两个不同时段进行血液的采集。
1.2.4 错误的便、尿量
常规留取标本量或因太多溢出而遭到污染, 又或因量太少而蒸发干枯, 导致试验不能进行。时段尿量取留不准, 较大影响测定生化指标定量等。
1.2.5 空管
护士漏采, 空管送检。注射器抽血量不足, 多管不够分, 导致空管。肿瘤等患者未配合或抽不出。空气培养时, 培养皿未打开盖子。
1.2.6 标本受污染
未清洗外阴留尿。标本培养时未在无菌空间进行。标本逸出、包装破损感染。器皿污染。
1.3 标本运送和接收
1.3.1 采集标本过早
标本送检超时:采集的标本滞留在临床科室的时间太长。往往护士下班时才集中将标本送检。
1.3.2 接收标本不当
缺乏详细核实, 标本上没有相关的申请单或条码, 标示不明。可见的显性不合格标本的接收。对需要验收送检的标本相关双方未签字。未采用保温或冷藏等必要措施进行标本的保存。
1.3.3 标本的丢失
检验科内未交接清的标本或含多项类别试验的单个标本, 往往丢弃太早。检验科无相关记载、需要检测的标本不能按时收到, 这主要出错环节在临床科室。因为护士留标本送检时间过长或医师错认的情况下做医嘱, 护士却未执行。其他如运送途中标本破碎、送错地点或丢失。
1.3.4 错误标示标本管标签
缺项:患者的科别、床号以及姓名、检验项目等因医护人员手写标签字迹潦草而分辨不清, 导致检验科核对和分类难度的加大。
1.4 标本预处理阶段
1.4.1 溶血等原因
抽血的操作程序不十分严格或运送标本途中使标本遭到剧烈震荡、离心力太大等导致溶血现象。乳糜血主要是因为患者饭后或输注脂肪乳后的抽血检验, 部分隐性标本需离心后肉眼才可看到血清呈溶血状、乳糜状或浑浊状。
1.4.2 标本凝固
未及时混匀抽血后抗凝管, 导致抗凝全血中有凝块, 肉眼难察觉细小的凝块。采样大便量太少, 存放时间太长干涸。胸腹水细胞计数管没有加抗凝剂而使标本凝固。
1.4.3 不当的标本处理
离心力太大, 造成血标本溶血、破碎。未及时摇匀加抗凝剂的血标本出现血凝块。未加防腐剂定量测定尿液, 造成尿液开始腐败等。标本离心前, 孵育温度太高。
2 结果
近4年内本科标本总数为100000份, 不合格标本数为1050份, 标本不合格率为1.23%;每年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85%、1.62%、0.89%、0.81%, 逐年下降。
3 预防不合格标本的策略
避免出现不合格标本, 要把好医师开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处理以及结果报告等各个关节。制订相应的标准操作控制程序, 保证每项检验数据都有据可依、可操作性强[1,2,3]。
3.1 医师开单
对试验项目情况的详细了解, 如药物干扰、生理波动、标本的采集时间。
3.2 患者准备
对其进行必要知识的宣教, 注重生理病理、输液的用药, 学会大小便标本留取方法等。
3.3 采集标本
了解标本采集的程序并严格按必要规定抽血, 注意患者身份的准确核对。抽血困难、标本量不足时, 不同标之间不可来回倒血, 输液时不可同侧抽血或输液管内抽血。
3.4 运送标本
及时运送采集后标本至实验室检测。普遍应冷藏保存临床科滞留的标本;注意远距离标本的保护和运送, 比如运送采用保温箱, 能避免受室外温度影响和机械震动导致溶血。冷藏保存血气分析标本、运送等。
3.5 处理标本
及时处理、测定送验标本。及时对不能立刻测定的血清进行分离, 加盖封闭进行冷藏保存, 避免标本因水分的蒸发而浓缩, 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误差。
3.6 结果报告
认真分析患者的检测报告, 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同一患者不同阶段的结果变化情况。适时同临床医师联系沟通异常结果, 尽力排除干扰, 必要时重新抽血检测或复查标本, 客观、准确地呈现报告结果。
参考文献
[1]孙良起, 马丽, 王秀丽.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8 (2) :53-54.
[2]孙学春.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 5 (3) :67-68.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第14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55-02
目前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是分析前阶段由于存在许多实验室难以掌握的影响因素,需引起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患者准备到样本收集等分析前过程。不合格标本大多数在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产生,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下面就不合格标本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做以探讨。
1 患者准备阶段
1.1 患者未按规定准备 留取小便时未清洗外阴、经期留取小便。血脂测定前未素食3d后再抽血。有些试验项目抽血前需停药等。
1.2 采集时间不准确 患者输血输液过程中采集的血标本。尿糖定性测定留取的不是餐后2h尿。血培养应在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期采血,一般要求选择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实际工作中输注抗生素时采血的情况很常见,导致血培养阳性率过低等。
2 标本采集阶段
2.1 用错标本容器 护士不熟悉试验要求,如糖化血红蛋白试验、胸腹水细胞计数管等需用抗凝管而用普通管。精液标本应收集在干燥、清洁的容器内,而收集于避孕套内,致使大量精子死亡。细菌培养标本未用无菌容器盛取而受到污染等。
2.2 采血量不对 标本量过少可造成试验无法完成。
2.3 重复抽血 能够一次采集的血标本而分成了2次以上采集,造成患者痛苦,浪费人力物力,人为延长测定周期,可能会延误临床诊断。常见的是医生考虑不周。
2.4 尿、便量不对 见于标本量过多溢出污染或过少、蒸发干枯,无法试验。时段尿量留取不准,如24h尿不按要求留取,对生化指标定量测定影响较大等。
2.5 标本受污染 留取尿液时未清洗外阴。培养的标本未行无菌操作。
3 标本运送与接收阶段
3.1 标本送检延时 ①标本采集过早,如早晨3、4点钟抽血。②采集的标本在临床科室留滞时间过长。③护士临下班时集中标本后送检。
3.2 标本接收不当 ①未认真核对,标本标示不清、无申请单或无条码。②接收不合格标本。③标本未采取保温或冷藏措施,如阿米巴原虫检查,大便需保温送检。
3.3 标本丢失 ①检验科内丢失,见于标本未交接清楚或一个标本含多项目类别试验,导致标本过早丢弃处理。②标本在检验科无记载、未收到,出错环节主要在临床科室。
3.4 标本管标签标示错误 主要表现为患者姓名、床号、科别、检验项目等手写标签缺项或字迹潦草分辨不清,造成检验科核对、分类难度加大。
4 标本预处理阶段
4.1 溶血等原因 溶血见于抽血操作不规范。或标本运送中剧烈震荡、离心时离心力过大等因素造成。乳糜血主要见于饭后或患者输注脂肪乳后抽血,有些隐性标本需离心后肉眼才能观察到血清呈溶血状、浑浊状或乳糜状。
4.2 标本凝固 ①抗凝全血中含有凝块,见于抽血后抗凝管未及时混匀所致,有时,细小的凝块肉眼难以察觉。②胸腹水细胞计数管未加抗凝剂而致标本凝固。
4.3 标本处理不当 ①离心力过大导致血标本溶血、破碎。②加抗凝剂的血标本未及时摇匀出现血凝块。③尿液定量测定时未加防腐剂,导致尿液发生腐败等。④标本离心前孵育温度过高。
5 其他原因
5.1 血气标本含有气泡,影响检测结果。
5.2 标本不小心倒洒、容器破碎。
5.3 采错血标本,如动脉血采成静脉血送检。采错人或盛错试管。工作粗心,采集的血液误注入标有他人姓名的试管中。
5.4 冒名顶替化验者,常见于厂矿单位体检、招工考学、慢性病鉴定等体检者。
5.5 需注意脂血严重者,脓性标本,高凝血标本等,由于分离不出血清或上清过少,不能检验。
5.6 还需注意室温及湿度、储存方式对标本的影响等。
6 防止不合格標本的对策
由于影响标本的因素很多,要避免出现不合格标本,需要从医生开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结果报告等标本流程的各个环节把关。要制订标准操作控制程序,做到有据可依、可操作性强。
6.1 医生开单应了解试验项目的基本情况,如生理波动、药物干扰、采集时间等。
6.2 患者准备 宣教到位,注意餐饮情况、生理病理情况、输液用药情况,大小便标本的留取方法等。
6.3 标本采集 熟悉标本采集要求,严格按规定抽血,特别注意患者身份的核对。遇到抽血困难,标本量不足时,严禁不同标本间来回倒血,严禁输液时同侧抽血或从输液管内抽血。
6.4 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要及时运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在临床科滞留的标本一般应冷藏保存;远距离运送的标本,应注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保温箱运送,町避免室外温度的影响,避免机械震动造成溶血。又如血气分析标本要求冷藏保存运送等。
6.5 标本处理 标本送到实验窜后,应及时处理、测定。不能马上测定时,应及时分离血清,加盖密闭冷藏保存,避免水分蒸发标奉浓缩,使测定结果增高。
6.6 结果报告 对结果报告要认真分析审核,对描述性、诊断性报告要手写签名,把好最后一道关。同一患者的不同时段的结果变化情况,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异常结果及时与临床医牛联系沟通,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必要时复查标本或重新抽血检测,做到结果报告客观、准确。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3-45.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