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精选7篇)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期间重型颅脑外伤疾病患者92例, 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48例为标准骨瓣组, 其中男27例, 女21例, 性别比为1.29:1, 年龄21~65岁, 平均 (37.8±6.2) 岁。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患者44例为常规骨瓣组, 其中男29例, 女15例, 性别比为1.93:1, 年龄25~67岁, 平均 (34.2±4.8) 岁。92例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外伤诊断标准。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组采用美国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 同时减张缝合硬膜。常规骨瓣对照组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情况, 采用单侧或双侧颞顶瓣或额顶瓣开颅减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 包括急性脑膨出、神经源性肺水肿、迟发性水肿、肺部感染、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切口脑脊液漏及再次手术情况。

1.4 疗效标准

患者术后6个月按GOS分级情况分为:1级 (死亡) , 2级 (植物生存) , 3级 (重度残废) , 4级 (中度残废) , 5级 (恢复良好) 。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按GOS评分情况, 标准骨瓣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 中残与死亡率低于常规骨瓣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标准骨瓣组并发症12例 (25.0%) , 常规骨瓣组并发症23例 (52.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是以顶枕部减速性损伤和额颞部加速性损伤为主的一种颅脑损伤, 其治疗困难, 术后并发症多, 死亡与致残率高, 其术后的恶性颅内高压是导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3]。传统的手术方法以常规颞顶瓣开颅术为主,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消除脑内血肿或脑挫裂伤灶, 但常规骨瓣减压法由于骨窗面积较小, 不能充分暴露额极、颞极以及颅前窝、颅中窝底部, 导致减压不充分, 膨出的脑组织易形成切口疝, 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是一种通过去除大面积的颅骨来增加潜在的颅腔容量的手术方法[4], 通过阻断颅内压升高, 改善脑循环, 解除脑疝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通常被认为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最后手段。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相比, 主要有以下优势: (1)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骨瓣范围较常规骨瓣开颅术宽, 能充分暴露额叶、颞叶以及颅前窝、颅中窝底部, 彻底清除坏死脑组织[5], 从而降低了迟发性血肿和再次手术的发生; (2) 骨窗越大, 减压效果越好, 有利于改善外侧裂循环及脑部微循环, 从而减轻继发性脑干损伤; (3)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使外侧裂血管暴露于骨窗, 使其减压更充分, 对于改善脑血管和脑组织氧分压非常有利[6,7]; (4) 减压术后硬脑膜的生理屏障得到重建, 明显降低了硬脑膜切口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本研究对2008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外伤损伤患者疗效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标准骨瓣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 中残与死亡率低于常规骨瓣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标准骨瓣组与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标准骨瓣组并发症12例 (25.0%) , 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23例 (52.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笔者认为,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可以充分清除病灶, 彻底清除坏死脑组织, 充分降低颅内压, 提高治愈率, 值得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其中48例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44例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 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标准骨瓣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 中残与死亡率低于常规骨瓣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标准骨瓣组术后并发症12例 (25.0%) , 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23例 (52.3%) , 标准骨瓣组与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Miller J D, Becker D P, Ward J D, et al.Significance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 on in severehead injury[J].J Neurosurg, 1977, 47 (4) :503-516.

[2]Gower B J, Lee K S, Mcwhorter J M.The role of subtenporal decom pression in severe closed head injury[J].Neurosurgery, 1988, 23 (11) :417-422.

[3]卫建文.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例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 11 (6) :715-716.

[4]陈当, 陈治标, 方海燕, 等.重型颅脑损伤160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 3 (6) :126-128.

[5]王正锐, 李平, 高永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5例分析[J].山东医药, 2009, 49 (30) :159-162.

[6]陈智勇.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5) :456-458.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重型脑外伤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1例, 男15例, 女6例;平均年龄 (36.52±10.03) 岁;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 (3.51±1.15) h;对照组21例, 男16例, 女5例;平均年龄 (37.01±9.61) 岁;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 (3.84±1.27) 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经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的患者;未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无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的患者;年龄29~46岁的患者;无药物禁忌证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常规骨瓣减压术, 术前实施利尿、脱水和止血等常规处理措施, 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对其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在患者颞顶或额顶做一马蹄形切口, 实施开颅减压, 进行硬脑膜扩大切开减张缝合。术后给以患者降温、吸氧、降颅压、补液、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措施, 并给予患者营养脑细胞药物和神经促醒药物等。

1.4.2治疗组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术前实施利尿、脱水和止血等常规处理措施, 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措施, 让患者头部偏向对侧45°, 手术切口从颧弓上耳屏前1 cm处开始在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到顶结节, 之后弧形转向中线至前额发际内。向额颞部翻转皮瓣, 向颞部翻转肌肉瓣。对骨瓣进行游离, 向下尽量咬除蝶骨嵴和颞骨, 骨窗大小为12 cm×15 cm, 在顶部骨瓣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 cm, 将骨瓣去除。有效将硬膜外血肿清除后, 悬吊硬脑膜, T形或是弧形剪开硬脑膜, 使得额、顶和颞叶显露, 扩大切开硬脑膜, 在硬脑膜外放置1根负压引流管。术后给以患者降温、吸氧、降颅压、补液、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措施, 并给予患者营养脑细胞药物和神经促醒药物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 其中, GOS评分为5分代表良好;GOS评分为4分代表中残;GOS评分为3分代表重残;GOS评分为2分代表植物生存;GOS评分为1分代表死亡[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良好率+中残率+重残率。

1.6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密切观察。

1.7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3 讨论

重型脑外伤为一种在外界暴力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下产生的疾病, 其包含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和颅内血肿等, 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影响。手术对重型脑外伤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降低患者死亡率。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脑外伤临床上具有以下优点: (1) 早期对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脑血管和脑组织氧分压, 对患者脑组织起到显著保护作用, 降低患者的损伤。 (2) 充分减压, 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组织, 减轻颅内压;硬脑膜扩大切开减张缝合, 避免形成脑疝。 (3) 手术视野开阔, 可在直视下止血, 减少继发性血肿。 (4)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促使患者血液回流, 减轻脑血管痉挛, 同时, 骨窗减压范围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肿胀对大脑凸面静脉和侧裂血管的压迫, 使得静脉和动脉血液回流通畅, 释放血性脑脊液, 减轻术后脑水肿, 改善患者预后[2,3,4,5]。因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临床上治疗重型脑外伤效果较为理想, 本次研究中, 通过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 (P<0.05) 。章炜等[6]研究中, 通过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7%, 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2.0%,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明,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具有理想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显著降低重型脑外伤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谢隽.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18) :107-108.

[2]邓人富, 林云东, 黄斌, 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8) :50-51.

[3]张秀卿.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4) :80-81.

[4]江晨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 :232-233.

[5]陈贤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 2014, 35 (6) :1146-1147.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自2006年6月~2009年8月收治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70例,均经CT诊断,入院时GCS8分。70例病人重型颅脑损伤不包括单纯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患者,排除有胸腹、骨折等合并伤。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38例,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36.5±3.6)岁;脑挫裂伤5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21例,脑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2例;单瞳散大、光反应消失25例,双瞳散大、光反应消失7例;GCS评分6~8分29例,3~5分9例。对照组32例,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7.8±3.4)岁;脑挫裂伤4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9例,脑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9例;单瞳散大、光反应消失22例,双瞳散大、光反应消失6例;GCS评分6~8分25例,3~5分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瞳孔变化、GC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骨窗大小约12 cm15 cm。手术切口前起自耳前1 cm,向上至顶结节处,转向内上至中线旁2 cm,平行向前至额部发际前方;骨窗前界至额极,下界平颧弓,后达乳突前方;硬脑膜剪开至中颅凹底,多边弧形切开硬脑膜,充分暴露额叶前中部与其底面、外侧裂、颞叶底部。彻底清除血肿和挫裂坏死脑组织,用颞肌筋膜减张修补硬脑膜(脑膨出者除外)。对于颅内压仍高或发生脑膨出者,可行内减压并去大骨瓣;其余患者只去颞骨部分,行颞肌下骨窗外减压。对照组取颞顶或额颞马蹄形切口,骨瓣大小约10 cm10 cm,骨窗底部高于耳廓上方,弧形剪开硬脑膜减压。所有患者均放置硬膜下引流管引流。

1.3 结果评定

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判定疗效,将治疗结果分为预后良好(良好和中残)、不良(重残和植物生存)和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行χ2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预后比较,观察组38例中,恢复良好25例(65.78%),死亡6例(15.79%);对照组32例中,恢复良好12例(37.50%),死亡13例(40.62%),两组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注: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额颞部的严重脑损伤患者有很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除了原发损伤和继发损伤等外,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其中因素之一。颅内压增高是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常规的区域性幕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但小骨窗及常规减压骨窗难以明确出血来源,不能充分暴露额极、颞极等处,难以彻底清除坏死脑组织及对出血来源的止血,从而造成减压不充分,导致恶性脑水肿、脑膨出、脑组织嵌顿而死亡。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可减少脑膨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继发血肿和脑水肿所致脑疝的发生率[2],尤其适用于救治创伤后脑肿胀患者[3]。

与常规开颅手术减压相比,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手术有以下特点:①骨窗减压范围大,咬除蝶骨嵴及颞鳞,消除了脑肿胀对侧裂血管、大脑凸面静脉的压迫,可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脑膨出,达到充分外减压目的。②术野开阔,骨窗低,能充分暴露额颞极,顾及到额颞顶叶,便于对额叶底面及颞极等常见出血部位仔细探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并清除坏死失活的脑组织,必要时切除部分额颞极脑组织,达到充分内减压。③减压充分,易使颞叶钩回疝自行复位,使脑脊液引流畅通。④避免了脑组织由减压窗疝出、嵌顿、坏死。

据报道,按常规区域性开颅去骨瓣减压等治疗,GCS 6~8分者死亡率在25%以上,而GCS 3~5分死亡率在50%以上,且生存质量差[4]。本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组患者良好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5.78%和15.79%,明显优于对照组37.50%和40.62%。因此,充分减压使脑脊液引流畅通,解除外侧裂静脉的受压是额颞部的严重脑损伤手术成功的关键。外伤后幕上严重占位病变如脑挫裂伤、脑肿胀、脑水肿、颅内血肿等因素导致颅内高压、中线结构移位10 mm以上、脑干周围池明显受压变窄或消失(特别是环池、四叠体池及第Ⅲ脑室明显缩小或消失)、或根据临床表现有脑疝表现(除外脑疝晚期),皆适于该手术方式治疗[5],其手术时机为越早越好[6]。但研究也发现,重残和植物生存率即不良率并无明显的降低,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创伤相对较大,操作时间较长,出血较多,故对严重合并伤、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已休克的患者应慎用。

总之,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内外减压手术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减压彻底,能明显改善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对额颞部的严重脑损伤,应争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以快速有效地抢救生命。

摘要:目的 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38例重型额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32例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结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38例中,恢复良好25例(65.78%),死亡6例(15.79%);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32例中,恢复良好12例(37.50%),死亡13例(40.62%),两组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内外减压手术能明显改善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骨切开术,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

参考文献

[1]关永春,赵宝钢.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9):530-531.[1]GUAN YC,ZHAO BG.Comparison of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and conventional bone flap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J].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06,22(9):530-531.Chinese

[2]刘文,黄冠敏,陈宏斌,等.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35-37.[2]LIU W,HUANG GM,CHEN HB,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urological disease,2008,11(9):35-37.Chinese

[3]方乃成,邵高峰.带蒂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外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545.[3]FANG NC,SHAO GF.Pedicle flaps of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in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J].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05,21:545.Chinese

[4]李云辉,林中平,黄建龙,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6,8(4):458-460.[4]LI YH,LIN ZP,HUANG JL,et al.Comparative study on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and conventional bone flap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ontrecoup injury of brain[J].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s,2006,8(4):458-460.Chinese

[5]范越君.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6):483-484.[5]FAN YJ.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and conventional bone flap craniotomy[J].Zhejiang Traumatic Surgery,2008,13(6):483-484.Chinese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8分;(2)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脑出血,或急性脑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或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或颅内多发血肿。排除标准:(1)单纯硬膜外血肿患者;(2)符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均按照《重型颅脑外伤救治指南》[4]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为手术做好准备。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步骤如下:(1)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全麻。(2)去除骨瓣,大小约为12 cm×15 cm。(3)先清除脑挫裂伤以及硬膜外血肿,然后再清除硬膜下血肿以及脑内血肿。(4)给予颞肌、皮瓣的创面止血,减张成形缝合硬膜边缘与颞肌边缘、帽状腱膜。(5)是否留置引流管取决于创腔情况,严密缝合帽状腱膜层与头皮层,术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步骤如下:(1)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全麻。(2)去除骨瓣,大小不超过6 cm×8 cm。(3)清除颅内病灶后扩大减张缝合硬脑膜,术毕。

两组患者手术后处理步骤一致,即监测所有患者的颅内压,并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措施;当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或者中枢性高热时,给予对症处理;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在早期即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理疗、功能训练。

1.3 GOS评分标准

临床死亡为1分,植物生存为2分,重残为3分,中残为4分,恢复良好为5分[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字2检验,组间GOS评分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例(%)

2.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GO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例(%)

3 讨论

重型脑外伤是指在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人体头部发生的危及生命的损伤,包括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值得注意的是,单纯脑外伤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患者常合并有颅骨损伤,如颅骨骨折等,这给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或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提供了一个手术窗口。在重型脑外伤的发生过程中,其主要病理变化就是颅内压恶性升高,去骨瓣减压是其主要治疗措施[6,7]。既往常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但该术式在清除血肿、坏死组织的同时,部分正常脑组织亦同时被切除,因此,患者神经功能在手术后常受到严重影响[8,9]。此外,常规骨瓣开颅术去除骨瓣较小,导致该术式的减压效果有限[10],上述缺陷使得常规骨瓣开颅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个背景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得以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术式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术,术后3个月GO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从而证实了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比常规骨瓣开颅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在手术操作时,笔者还发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具有如下优点:(1)该术式的暴露范围较宽,可显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后颅窝,因此,处理上述部位的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坏死组织、脑内出血较为方便。(2)该术式的骨窗范围较大、位置较低,因此,在方便脑疝复位的同时还可以迅速改善脑组织、脑静脉回流,从而有效控制颅内压恶性升高。而常规骨瓣开颅术的骨窗范围较小,常导致减压不彻底,从而导致脑组织膨出,在骨窗缘形成嵌顿切口疝,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综上所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该术式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有效术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沈佳,殷怀明,杨渭林,等.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70-1271.

[2]胡永光.重型颅脑外伤伴休克的救治[J].西部医学,2009,21(5):798-799.

[3]张毅,庞玉玲,王画鸽,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5):775-776.

[4]Rusticali B,Villani R,Working Group.Treatment of minor an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National reference guidelines[J].Minerva Anestesiol,2008,74(10):583-616.

[5]张腾,邹华山,陈伟强.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953-955.

[6]陈小军,黄军.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研究[J].广东医学,2012,33(5):664-667.

[7]宋明浩,李志祥,马文斌,等.脑外伤后Ⅰ期与Ⅱ期去骨瓣减压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9):2972-2977.

[8]童仲驰,李志峰,谭彬,等.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0):1587-1590.

[9]周三权,潘新宇,郑钧,等.大骨瓣开颅半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外伤[J].浙江创伤外科,2007,12(2):162-163.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并采取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75例临床资料, 诊断符合颅脑损伤诊治标准[2], 其中男43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 (32.97±7.8) 岁, GCS评分:, 18例3~5分, 例6~8分45例, 9~12分12例, 受伤时间:<2 h 68例, >2 h 7例;受伤原因:交通伤42例, 坠落伤21例, 打击伤10例, 其他3例。

1.2 治疗方法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 始于颧弓, 后向上延伸至顶正中线, 向前至发际, 开一5 cm×13 cm的骨窗, 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组织, 减张缝合硬脑膜, 术后给予脱水、预防感染等处理。

2结果

2.1 治疗结果

根据GOS分级标准, 治愈22例, 好转35例, 中残7例, 重残5例, 植物生存状态4例, 死亡2例。

2.2 主要并发症

并发脑组织膨出13例, 脑脊液漏4, 间质性水肿8例, 脑穿通畸形4例, 脑组织嵌顿或软化17例, 癫痫7例, 迟发性血肿7例, 脑积水10例, 切开感染或裂5例。

3讨论

颅脑损伤后常常引起颅内压的急剧升高, 压迫脑组织和脑动脉, 导致脑缺血缺氧及水肿, 甚至引起脑疝, 临床上单纯使用脱水类药物并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 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最主要的抢救措施, 但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和时机, 主要术后护理, 减少术后并发生的发生。唐勇[3]研究认为, 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并发症形成的主要机制有一下几方面:①术后大骨瓣的缺损, 使颅内压力平衡被破坏, 脑组织易出现局部膨出或嵌顿;进一步引起迟发型颅内血肿形成;②颅内血肿清除后, 脑内水分的流向出现紊乱, 脑实质内水分流向倒置, 向骨瓣缺损区域流动, 倒置局部水分潴留, 压迫局部神经组织;③术后颅内压力的突然降低, 增加了蛛网膜撕裂和微血管破裂的风险;④增加了颅骨缺损综合征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 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后患者颅内压明显下降, 治愈和好转共有57例, 仅有2例死亡, 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脑组织膨出和脑组织嵌顿或软化。其次为迟发性血肿和脑积水。因此, 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非常重要, 其主要适应证包括①严重广泛的脑挫裂伤;②弥漫性脑水肿或脑组织膨出, 颅内压进行性增高, 甚至有脑疝的倾向, 而使用脱水药物仍不能控制;③术后脑博动极差, 颅内压不能缓解, 仍持续增高者[4]。

综上所述, 准确把握好手术的适应证, 严格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 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并采取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75例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的治疗结果和术后主要并发症。结果 根据GOS分级标准, 治愈22例, 好转35例, 中残7例, 重残5例, 植物生存状态4例, 死亡2例。并发脑组织膨出13例, 脑脊液漏4例, 间质性水肿8例, 脑穿通畸形4例, 脑组织嵌顿或软化17例, 癫痫7例, 迟发性血肿7例, 脑积水10例, 切开感染或裂5例。结论 严格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 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颅脑外伤,减压术,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波.重型颅脑损伤并出血休克的诊治体会.广西医学, 2005, 27 (10) :1577-1579.

[2]易声禹, 只达石.颅脑损伤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6-88.

[3]唐勇, 李杰.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21) :3289-3289.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第6篇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7例, 男61例, 女26例;年龄10~76岁, 平均45.5岁, 其中对冲伤68例, 原发伤19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1例, 坠落伤15例, 打击伤8例, 跌倒伤3例。行气管切开38例, 昏迷57例。

治疗方法:为患者剃头, 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 即皮肤切口起自颧弓上耳屏前1 cm, 经耳廓上方, 向后延伸至顶骨节弯, 向前额正中线发际内或眉间水平剧开古骨瓣[1], 咬除蝶骨脊, 骨窗底部平颅前窝, 颅中窝底, 前界至额极后达乳突前方, 上近失状窦旁, 形成大小约15cm×12cm骨窗;剪开硬脑膜, 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 硬膜减涨缝合。

护理措施: (1) 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预防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另外, 脑损伤部位的周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 导致患者的脑水肿进一步加重, 极易形成脑疝[2,3]。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此类患者多为中枢性高热, 药物降温效果差, 基层医院多采用冰块物理降温, 冰块放置头周及大血管处, 经常更换冰块的放置部位, 以避免冻伤的发生, 如需要, 可使用冰毯进行降温, 同时实施人工冬眠疗法, 以降低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如果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 脉搏缓慢有力, 患者的呼吸频率加快, 呼吸加深, 此时考虑患者的颅内压升高, 应及时采取措施, 降低颅内压。如果患者的血压急速下降, 并出现休克, 应检查患者的其他脏器有无出血和损伤;如果患者发生单项指标额改变, 应查明原因, 出现多项指标同时变化时, 应分析病情, 进行判断。 (2) 瞳孔意识的观察:动态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光反射的变化, 通过患者睁眼、言语和运动的反应, 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4]。对于由安静转入躁动或躁动转入安静患者应格外警惕, 通常, 此种情况提示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 (3) 体位:去标准外伤大骨瓣术后的患者要保持正确体位。采用仰卧位, 头偏向健侧, 头抬高15°~30°, 按时翻身扣背, 扣背时动作必须平稳, 五指并拢, 呈勺状, 从下到上、从外向内叩击;应采取轴线翻身的方式 (即保证头部与身体同时翻动) , 避免颈部扭曲, 如动作过猛, 会致脑干摆动或移位, 导致呼吸紊乱, 甚至呼吸骤停[5]。 (4) 减压窗的观察及护理:a.因去大骨瓣, 减压窗大, 基地部宽, 不易形成嵌顿。但当颅内压下降时, 大骨窗内脑组织下垂活动性增大, 或遇到咳嗽等高颅压时, 都易造成脑组织损伤, 所以应严密观察减压窗处膨出脑组织的高度、皮肤的紧张度、皮肤的颜色、血运情况, 如有异常, 及时与医生沟通。因头皮静脉大部分通过导血管回流至颈内静脉, 当颅内压增高时, 静脉回流不畅, 易导致头皮压疮, 所以应经常观察头皮血运情况, 定时活动头部;因皮瓣面积大, 易造成皮下积液, 重点观察皮下有无波动感, 如有, 及时时处理。b.因骨窗大, 应观察减压窗处是否有渗血渗液, 如有渗血渗液, 及时更换敷料, 按时换药, 保持敷料清洁, 固定好, 预防感染。c.创面引流管护理:术后引流管通畅是手术后恢复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是常压引流, 应适当限制头部活动, 翻身时动作要缓慢轻柔, 避免对引流管造成牵拉或扭曲, 确保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颜色, 并准确、及时记录。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 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水肿, 因此, 患者发生呼吸功能障碍时应及时采取气管切开, 保持呼吸道的畅通。a.吸痰护理:护理过程中应掌握好吸痰时机, 根据血氧饱和度分析结果, 发生痰液潴留、听到患者喉部有痰鸣音时或呼吸机出现气道高压报警时应吸痰, 每次吸痰时间<15 s, 吸痰前给予高流量吸氧。如果患者的牙关紧闭, 吸痰时需要两名护理人员配合进行, 一人站患者头端, 双手托住患者下颌, 另一人从颊部上下磨牙后的间隙进入喉部吸引[6];保持无菌吸痰, 吸痰管不能复用, 吸痰前后洗净双手, 工作人员做好自我防护。b.气道护理: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用脱水剂, 引起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脱水, 可采取生理盐水+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进行持续滴入, 将药液配置好后, 插上输液器, 将输液器上针头剪掉, 插入套管3~5 cm, 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5~10 m L/h。气管套管口盖两层生理盐水纱布, 保持纱布潮湿, 纱布被痰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内套管每日清除干净气管内的痰液并高压蒸汽消毒3~4次, 气管套管口每日用碘伏消毒2次, 并及时更换垫气管套管敷料, 避免切口感染。 (6) 基础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复杂, 通常会被迫使用多种仪器和导管维持治疗, 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因此基础护理工作任务重, 我们根据不同的患者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将各项工作按时间顺序制成工作表, 并按计划逐项完成。 (7) 健康教育:额叶脑挫裂伤后常出现意识障碍, 大小便失禁、失语、肢体功能障碍。要制定功能锻炼计划, 加强患者被动与主动锻炼, 尽早地进行语言、日常生理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同时保护好减压窗。头周应用弹力绷带固定, 松紧度以能插一根手指为宜, 防止脑内容物膨出, 保护脑组织, 定期复查, 尽早修补钛网, 对昏迷患者保持肢体功能位, 定时翻身, 配合针灸理疗, 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

结果

治愈56例, 好转19例, 植物生存5例, 死亡7例。

讨论

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并发症少, 目前是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的首选方法, 但给护理带来难度。对去标准外伤大骨瓣的患者, 除严密观察病情, 做好呼吸道护理、基础护理外, 应重点对减压窗的护理, 严密观察大骨窗处皮肤的颜色及血运情况、脑组织膨出的高度、皮肤的紧张度, 要正确摆放体位, 适当限制头部活动, 头偏向健侧, 与仰卧位交替, 避免减压窗长期受压。如去双侧大骨瓣, 应经常更换头部卧位, 双侧减压窗及枕部轮流受压, 但每部位压迫时间不宜过长, 以1 h为宜。在头周放置冰块降温时应避开减压窗, 预防血运不良造成皮肤供血不足而坏死;预防咳嗽等张力升高的因素, 保护脑组织, 拆线后头部应用弹力绷带固定, 对术后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尽早补颅骨, 减少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通过精心护理, 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并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总之, 护理人员对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应高度重视, 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提出合理建议, 修改护理措施。结果:治愈56例, 好转19例, 植物生存5例, 死亡7例。结论: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护理, 呼吸道管理, 减压窗、卧位及引流管护理等, 动态观察病情, 及时对症处理, 能减少死亡率、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额颞叶脑挫裂伤,去标准外伤大骨瓣,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刘文, 黄冠敏, 陈宏斌, 等.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9) :35-37.

[2]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技术出科学出版社, 1998:339.

[3]只达石,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3-24.

[4]刘安玲.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 2004, 19 (9) :855.

[5]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技术出科学出版社, 1990:234.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第7篇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常规骨瓣开颅术,临床价值

对于颅脑损伤主要是由于颅脑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而导致的损伤, 属于常见的损伤性疾病, 经常是由予车祸和爆炸以及坠落等事故而引起的。经常这种病况伤害性比较大, 因此, 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变化成为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发现, 利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通过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一定临床效果, 具体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之间收录治疗的118例颅脑损伤的患者, 随机的平均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有59例患者, 男性患者33例, 女性患者26例, 年龄为20~73岁 (平均年龄为41.6±2.7岁) 。其中单纯硬膜下的血肿患者5例, 而单纯硬膜外的血肿患者10例, 硬膜下血肿伴有脑挫裂伤患者20例, 其中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伴有脑挫裂伤的患者有9例, 颅内出现血肿伴有脑挫裂伤患者8例, 而脑干损伤患者3例, 出现弥漫脑水肿患者4例。而对照组59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27例, 年龄为21~72岁, 平均年龄为 (42.3±2.9) 岁。其中单纯硬膜下的血肿患者5例, 而单纯硬膜外的血肿患者10例, 硬膜下血肿伴有脑挫裂伤患者20例, 其中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伴有脑挫裂伤的患者有9例, 颅内出现血肿伴有脑挫裂伤患者8例, 而脑干损伤患者3例, 出现弥漫脑水肿患者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以及损伤的类型比较差异无明显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之间收录治疗的118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主要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 而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的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 然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手术的切口始于颧弓上耳屏前的1cm, 并于耳廓上的方向后上方延伸到顶骨正的中线, 然后再沿正中线向前直到前额部的发际下, 并采用游离骨瓣或者带颞肌骨瓣, 一般顶部的骨瓣旁开矢状窦为2~3cm。然后剪开硬膜, 同时清除硬膜外的血肿, 一般减压窗约为12cm×16cm, 其中主要是从颞前部并以“T”字形进行切开硬脑膜。其中切开硬脑膜后需要暴露额叶和颞叶以及顶叶与前颅窝和中颅窝。紧接着清除硬膜下的血肿和脑内的血肿以经济彻底止血。其中术后主要采取颞肌筋膜和帽状腱膜或者人工的硬脑膜行硬脑膜减张的缝合。常规骨瓣开颅术: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血肿和梗死灶的部位进行选择额颞瓣和颞顶瓣以及额瓣进行开颅减压, 一般骨窗的大小约为6cm×8cm, 然后清除血肿和行梗死坏死的脑组织切除术, 实现内、外减压术[1]。

1.3 疗效评定

两组在术前和术后进行观察第1、3、7天所测量的颅内压, 并随访1个月。 (1) 死亡:GOS 1级; (2) 植物生存:GOS2级, 一般患者长期的昏迷, 且呈去皮质或者去脑强直的状态; (3) 重残:GOS3级, 一般需他人的照顾; (4) 中残:GOS4级, 患者的生活能够自理; (5) 良好:GOS5级, 患者可以工作和学习。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6.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χ—±s) 进行表示, 并采用t进行检验, 而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两组的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如表1所示。

2.2 手术前后颅内压分析

通过两组的术前颅内压和术后的比较, 其中治疗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情况,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分析如表2所示。

3 讨论

对于重型颅脑的损伤的病理主要由于恶性的颅内压逐渐升高造成的, 一般主要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因此, 如何进行有效的降低患者颅内的压显得至关重要。而常规的骨瓣开颅术一般主要具有局限性, 因此要想达到了理想的减压效果很难。与之相比,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的骨瓣开颅术具有更大的骨窗范围大, 且位置也低。可以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2]。

通过本次的实验表明,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 同时还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产生, 在临床上治疗重型颅脑的损伤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建华, 方志敏, 陈建宁, 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J].莆田学院学报, 2006, 13 (2) :22-23.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精选7篇)标准外伤大骨辨减压术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期间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